生力军的进击:中国民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07:39:39

点击下载

作者:任力波 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生力军的进击:中国民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生力军的进击:中国民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生力军的进击:中国民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者:任力波[主编]排版:咪奥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9-01ISBN:9787520111881本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部分时代在呼唤:“一带一路”建设同民营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的联系

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同相关国家开展的经贸投资合作将发挥先导作用,成为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压舱石”和“推进器”,包括对外投资合作在内的“走出去”合作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

当前,民营企业已成为“走出去”的一支生力军。但对民营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同“一带一路”建设的关系,相关的研究和分析还相对薄弱。一方面,不论是政府层面的政策设计及具体措施,还是学术界和媒体的关注度,均多集中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大合作规划和大型经贸合作项目上,对民营企业的关注度还不够;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虽然积极性较高,但对相关理念和政策的理解仍需进一步深入,对于自身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还比较模糊,对如何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市场化运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需要进一步厘清。一 正确理解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同“一带一路”建设的关系(一)“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对外投资由大转强的现实需要1.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根据20世纪80年代邓宁提出的国际直接投资五阶段理论,人均GNP达到5000美元以上时,本国企业对外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强,处于该阶段的国家将是国际投资的主要供给者。从日本、韩国等周边工业化国家20世纪70年代后的发展经验来看,随着国内工业化逐步完成和国内市场的日趋饱和,加上国内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企业均会加大对外投资的力度。比如,当人均GNP从2000美元到5000美元的区间进入50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区间后,从净人均对外直接投资金额来看,日本由23美元上升到31美元,韩国由0.4美元上[1]升到19美元,中国台湾由-8美元激增到142美元。

21世纪初以来,中国对外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根据商务部等《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02年到2015年,中国对外投资年均增速高达35.9%,连续13年保持快速增长,并于2014年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1456.7亿美元(见图1-1),占全球比重接近10%,首次超过传统对外投资大国日本,列全球第2位。“十二五”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累计达5390.9亿美元,年均增速18.2%,是“十一五”期间的2.4倍。截至“十二五”期末,中国对外投资存量已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10978.6亿美元,排世界第8位,是“十一[2]五”期末的3.46倍。\3

数据来源: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中国人均GDP在2015年已超过8000美元,理论上将进入直接投资的流出大于流入的阶段。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对外投资将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跻身对外投资大国行列。从宏观经济看,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效益和质量不断提高,发展前景长期向好,对外投资的基础日益牢固、实力日益增强,企业“走出去”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从产业基础看,中国制造业规模高居全球首位,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位居世界第一,在轻工、船舶、化工、冶金、家电和电子信息等行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电子商务和服务外包等市场中已占有一席之地。从投资主体看,以中石油、中远等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同时还涌现了华为、中兴、吉利、阿里巴巴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不断优化,构建全球市场和营销网络的动力不断增强,各类投资主体“走出去”的潜能还将进一步释放。2.中国是投资大国但还不是投资强国

同时应该看到,从发展水平看,中国对外投资仍处于初始发展、大而不强的阶段,同投资强国(见图1-2)相比,在各个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图1-2 投资强国的六个标志

资料来源:笔者整理自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外国直接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卢进勇2016年4月7日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的谈话,http://jjckb.xinhuanet.com/2016-04/07/c_135256706.htm。

中国企业“走出去”起步较晚,海外投资存量较少。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刚刚超过1万亿美元,仅为美国的18%和日本的89%;[3]占全球比重仅为4.4%,远低于中国GDP占全球比重15.5%的水平。此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发展中经济体,在市场成熟、风险较低但竞争激烈、对企业要求较高的发达经济体中,投资虽然增长迅速,但比重仍较低。2015年,中国对发展中经济体投资流量达到1032.3亿美元,同比上升53.8%,占中国对外投资比重为70.9%;同期,流向发达经济体的对外投资流量为365.7亿美元,同比下降[4]20.5%,占比为25.1%。

从投资主体看,近年来虽然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步伐加快,但同全球著名跨国公司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2015年财年世界前100位非金融跨国企业的海外资产总规模为8万亿美元,海外资产平均值为797亿美元。而入选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前100位非金融类跨国企业的16家中国企业,其海外资产合计为3264亿美元,海外资产平均值为204亿美元,仅占世界前100位非金[5]融跨国企业平均值的25.6%。

此外,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整体还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尚未建立起由中国主导的跨境产业链,对国际投资规则制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还很弱。3.“一带一路”建设将推动中国从投资大国转向投资强国“一带一路”建设是推动中国从投资大国转向投资强国、开创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有利于促进中国同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参与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推动中国优势产业“走出去”和实现国际产能合作,帮助中国企业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全球投资合理布局。“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国情各异、禀赋不同,在这些国家开展投资合作有利于加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构建由中国企业主导或参与的区域产业链。此外,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推动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市场化运作与政府管理服务相结合,调动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加强同国外先进投资管理制度的接轨,真正实现对外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在通过与其他国家开展互利共赢合作,让其他国家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成果的同时,也有利于推动中国的技术、标准、管理和制度“走出去”,在跨国产业链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增强中国在国际投资规则制定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二)民营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需要“一带一路”作为指引1.“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立足基本国情、结合国际经济发展大势,与时俱进,实施了进口替代战略、出口导向战略、利用外资战略、“走出去”战略、自由贸易区战略等一系列对外开放战略。在这些战略的指引下,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走出去”步伐持续加快,国际化程度稳步提高。中国民营企业的成功,不仅是企业自身努力的个体行为,更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成功,是中国深度参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今全球经济竞争不仅仅是企业间的竞争,更是企业背后的国家综合实力和发展战略的竞争。“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深刻认识本国开放型经济面临的形势变化和机遇挑战,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新动向和新路径,以全球视野对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进行的战略构想,是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合作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拓展的战略布局,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这一战略不仅赋予了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以新的内容,也为中国沿海、内陆、沿边地区新一轮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自身的国际化策略如能顺应国家的对外开放、经贸合作的重大战略,不但能减少企业自身策略选择失误的风险,更能借助国家和政府的力量为自身开拓海外市场创造更好的环境。此外,中国还处于对外投资的初始发展阶段,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水平还比较低,民营企业如能顺应国家重大战略,顺势而为,有助于其避免单打独斗,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对外投资的“弯道超车”。“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统筹中国出口和进口、“引进来”和“走出去”、全球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合作的最具指导意义的国家开放战略。这一战略的指导意义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周边和相关国家,也不仅仅局限于建几个港口、修几条铁路、搞几个项目等具体、微观的设计,其更是引领中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纲领,对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加强自身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民营企业在“走出去”开展对外经贸合作过程中,不应将“一带一路”理念狭隘地理解为仅针对相关国家、只是国有企业参与,而应将其作为自身开拓海外市场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2.“一带一路”建设是促进全球发展合作的“中国方案”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三大服务贸易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发展到这一阶段,有需要也有必要提出对外合作的理念和方案,从而指引中国企业“走出去”,深度参与全球化进程。“一带一路”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古丝路精神,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构架,是中国向全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相关国家的合唱。这一倡议强调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容,尊重各国的发展道路和模式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致力于同相关国家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共同打造全球经济治理新体系,这是促进全球发展合作的“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各国都有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期盼,中国企业“走出去”,不能像历史上的西方国家那样,通过侵略、掠夺和垄断,将亚非拉国家当作廉价的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实现自身的全球布局。中国商业文化的传统强调“和气生财”,中国民营企业要成功“走出去”,应该秉承“一带一路”倡议的互利共赢精神,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以义为先,弘义融利,才能获得东道国政府和民众的接受与认同,实现“走出去”,也能留下来、融进去,成长为真正的国际型企业。3.“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民营企业的参与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提升。与此相应,在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群体也在不断发展壮大,表现日渐活跃。

截至2015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超过两万家,投资企业类型日益多元化,其中非国有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个体经营和集体企业)[6]占比达到94.2%,而国有企业仅占5.8%(见图1-3)。在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民营企业已成为“走出去”的主要力量。根据[7]2014年全国工商联对上规模民营企业的调查,上海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项目占该市对外投资项目总数的70%,天津民营企业占比86%,浙江民营企业占比高达90%。从对外投资金额来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逐渐从国有企业“一家独大”发展为国有和非国有企业“比翼双飞”。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国有企业占中国对外投资存量的比重从2006年的81%逐步缩小到2015年的50.4%,而非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从2006年的19%上升到2015年的49.6%,已占“半壁江山”,年均增长[8]27%(见图1-4)。根据这一趋势,非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存量很快将会超过国有企业的存量。

此外,中国民营企业不再局限于小打小闹的个体户、“背包客”,一批资产规模大、管理能力强、国际化程度高、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逐步涌现,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排头兵。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15年世界投资报告》,2014年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中,资产规模排名前100位的非金融类跨国公司中,中国内地企业有16家,其中有5家民营企业。而这16家企业中,联想控股、腾讯控股、大连万达、联想集团4家民营企业的跨国指数高于50,远远[9]高于中远、中铁、中石油等“国家队”(见表1-1)。\3

数据来源: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3

数据来源: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表1-1 入选2014年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前100位非金融类跨国公司的中国内地企业跨国指数续表

近年来,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在对外经贸合作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见图1-5)。“一带一路”作为当前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需要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并发挥重要作用。“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包容性,形式上鼓励多样性,主体上欢迎多元性,致力于创建一个多主体、全方位、跨领域的互利合作新平台。“一带一路”建设鼓励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遵循国际经贸规则的条件下,各展其长,实现“混搭”优势。\3

数据来源:全国工商联、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如果说国有企业是中国对外投资的“主力军”,那么民营企业就是“生力军”。国有企业可以在高铁、核电等政府间重大基础设施合作项目上成为“领头羊”,民营企业则可以在境外产业园区建设以及纺织、通信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领域担当“领军人”。即便是以“国家队”为龙头的重大项目,其配套及相关产业链也可以邀请民营企业参与,实现优势互补、市场化经营。此外,在农业、文化、创新与人员交流等方面,民企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二 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的独特作用(一)“走出去”的民营企业是丝路精神的重要载体“一带一路”建设并非重建古代贸易通道,而是通过“丝绸之路”这个文化符号向世界传递“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远大目标。

回顾古丝路发展历史,首先是商贸之路。历史上的丝路不是人为划定的,也没有固定路线,一批批满载货物的驼队、商船构成了古丝路的主要载体,商业利润驱动下的民间商贸活动始终是丝路形成和发展的最大动力。如果没有商队作为根基,无法实现商品的自由流动,丝路便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商道的互联互通、繁荣兴旺推动古丝路成为经济开放之路、文明融汇之路。古丝路最繁荣的时期是在中国最开放、民间商业最发达的汉唐与宋元,中国商人的足迹踏遍亚欧大陆。古丝路横跨数十国,借助商贸往来,与印度、波斯等文明实现交流,佛教、道教等宗教以及造纸、印刷等技术得以传播,有力地推动了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流融合。发展经贸、追求效益始终是丝路繁荣的核心,是文明与文化交流的桥梁,是和平合作的保障。

今天,“走出去”的中国民营企业继承了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勇于开拓的古丝路精神,在相关国家树立了进取、务实、合作和开放的中国企业形象,推动了中国同各国的商贸和文化交流,成为承载和宣扬丝路精神的重要力量。在南亚、中亚和中东欧等很多国家,不论外部条件如何恶劣,不论距离多么遥远或经济多么欠发达,只要有市场需求,就能看到中国民营企业筚路蓝缕、寻找商机的身影,这成为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支持贸易投资便利化最有力的证明。

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深耕东道国市场,推进本土化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为当地的税收、就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用实际行动体现了中国追求的互利共赢、包容发展的理念。很多国家的民众,通过中国企业以及他们带来的商品、服务开始了解中国,逐步接触中国的文化,并成为推动同中国合作的积极力量。在国外的绝大部分中国民营企业,都能遵循“和气生财”的经商传统,深耕当地市场,尊重合作伙伴和客户,在外国人心目中树立了中国人和平、勤劳、聪明的印象,展现了现代中国自信、开放、包容的形象。

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果中国要大力宣扬丝路精神,寻求相关国家和民众的理解与支持,就要充分发挥中国民营企业这一重要载体的作用,使中国民营企业成为当地人认识和了解中国的窗口,使民营企业成为推动民心相通和文化交流的桥梁,使民营企业成为拓宽利益交汇面、构筑命运共同体的纽带。(二)“走出去”的民营企业有利于发挥市场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历史上,丝路首先是商道。因为有了市场需求,才会有商流和人流。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古丝路才会繁荣发展。在同相关国家开展“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中,必须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经济效益,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将中国企业的资金、技术和优势产能与沿线各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相衔接,充分挖掘互补优势和利益交汇点,寻求共赢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梳理“一带一路”建设逐步完善的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对民营企业扮演的角色有着一以贯之的思路,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政府和市场要有机结合、协调发力;要坚持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尊重市场规律,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见表1-2)。表1-2 关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市场作用和突出企业主体地位的有关表述续表

民营经济具有产权明晰、机制灵活、市场敏锐、高效运作的特点,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民营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总体上是在市场驱动下,从经济效益出发,尽量避免向政府“等、靠、要”,避免让政府背上不必要的经济包袱。民营企业高度重视市场主体间的平等竞争,对构建更为完善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有着强烈需求,支持对外经济体制进一步便利化和自由化。因此,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中,民营企业对市场经济的偏好有利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坚持市场规律、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推动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多元化市场主体的参与,有利于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而建立在市场规律之上的互利合作,才能为“一带一路”建设带来广泛坚实的基础和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推动“一带一路”健康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由于各方面的复杂因素,部分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存在误解或曲解,对参与“一带一路”心存疑虑。部分反华势力甚至炒作这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是中国政府在推动经济势力扩张。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淡化有关合作的政府色彩,突出“一带一路”建设各方平等参与、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提升相关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信心和积极性。(三)“走出去”的民营企业有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推动民心相通

当前,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非国有企业已成为“走出去”的主力。根据统计,2015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者达到2.02万家,其中非国有企业占总数的94.2%。民营企业已成为境外代表中国的重要群体,成为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也成为各国民众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中国民营企业通过在当地的经营行为,为东道国的税收、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阐述了中国对外投资秉承的务实合作和互利互惠的原则,起到了同东道国和民众增信释疑、扩大交流的目的。在亚非拉的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多次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按期保质完成了欧美企业望而却步的重大工程项目,树立了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良好声誉,赢得了东道国和民众的肯定。此外,中国境外民营企业正逐步加快“国际化”步伐,积极开展属地化经营,推进经营思维、管理模式、人才聘用等本地化,不但为东道国创造了就业和税收,还通过当地采购、与当地企业合作等做法,造福当地民众。中国民营企业为东道国所做的贡献,有力地阐述了共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共赢理念,提升了国家的软实力,为推动相关国家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

★ 2015年,中国境外企业向投资所在国缴纳的各种税金总额达311.9亿美元,较上年增加62.9%,雇用外方员工122.5万人,较上年末增加39.2万人。其中,民营企业所做贡献占有较大比重,在部分地[10]区,中国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当地税收和就业的重要来源。案例

★ 2017,中国天辰工程公司承建的土耳其盐湖天然气地下储库项目成功交付注气,土总统埃尔多安出席了注气仪式。该项目作为土战略性民生项目,实施难度大、技术标准高,天辰公司在同德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多国企业的竞争中胜出,并克服困难提前建成,凭借“中国技术”和“中国速度”赢得了土方高度评价。

此外,大部分民营企业在海外经营中能坚持正确义利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在打造企业品牌的同时,也树立了中国的良好形象。越来越多的境外企业意识到履行社会责任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发展能力的积极作用,在劳工、环保、生态方面注重合规合法经营,积极参与当地赈灾、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同时,主动融入当地社区,日常经营和项目建设前注重同当地民众的沟通,充分咨询社会各界意见,尊重当地宗教和风俗习惯。此外,很多民营企业扎根当地市场,通过委托公关公司、邀请媒体、赞助文化活动等方式主动宣介企业和品牌,同时积极推动企业内和社区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增进同当地民众的相互信任和了解。数据

★ 《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对250家拥有海外业务的中国企业(其中63%为民营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6%的企业对海外项目开展了第三方环境影响评估,79%的企业制定并落实了能耗管理和节能措施,76%的企业制定并落实了废物处理管理措施。案例

★ 2010年,华为成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以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截至2015年,华为已在23个国家建立手机回收体系,单位销售收入能耗下降14%,98%的生产废物实现回收利用,在85个国家任命了合规官员,全球员工保障投入超过14亿美元,在英国、德国、[11]印度等多个国家获得社会责任领域的表彰和嘉奖。“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目标,其中难度最大但影响最深远的就是“民心相通”。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实现“民心相通”,提升国家软实力,需要充分发挥数量庞大的境外民营企业的重要作用,推动其在树立国家形象、开展公共外交、促进人文交流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使之成为公共外交的参与者和中外交流的友好使者,通过企业间互利合作加强人民间的互学互鉴、相互交流,在相关国家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同相关国家的文化交融,巩固“一带一路”建设的民意基础。

[1]赵海波:《东亚地区国际投资态势的实证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第4期。

[2]商务部:《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16)》,http://fec.mofcom.gov.cn/article/tzhzcj/tzhz/upload/zgdwtzhzfzbg2016.pdf。

[3]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http://fec.mofcom.gov.cn/article/tjsj/tjgb/201609/20160901399223.shtml。

[4]商务部:《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16)》,http://fec.mofcom.gov.cn/article/tzhzcj/tzhz/upload/zgdwtzhzfzbg2016.pdf。

[5]UNCTAD,www.worldinvestmentreport.org/annex-tables/.

[6]商务部:《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16)》,http://fec.mofcom.gov.cn/article/tzhzcj/tzhz/upload/zgdwtzhzfzbg2016.pdf。

[7]调研名称使用了“上规模”这一说法,实际指2014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5亿元人民币(含)以上的私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8]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http://fec.mofcom.gov.cn/article/tjsj/tjgb/201609/20160901399223.shtml。

[9]UNCTAD,www.worldinvestmentreport.org/annex-tables/.

[10]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http://www.cn.undp.org/content/china/zh/home/library/south-south-cooperation/2015-report-on-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hinese-enterprise/。

[11]《华为2015年可持续发展报告》,http://www.huawei.com/cn/sustainability/sustainability-report。第二部分铃声遥过碛:“一带一路”建设为民营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带来的机遇

30多年前,改革开放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崛起创造了时代契机。如今发展壮大的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和促进全球化的“中国方案”,必将为民营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民营企业是“走出去”的生力军,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项目中开展合作,为推进中国“一带一路”建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民营企业对沿线国家开展投资合作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为把握投资机遇,降低投资风险,民营企业应认清海外投资环境,从中找准适合自身的产业领域。一 “一带一路”建设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重要机遇

回顾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其壮大离不开两个因素:一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内生动力;二是中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外在推动。新时期,中国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但是中国主动推动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可持续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同时也是高举全球化大旗,推动世界各国合作发展的“中国方案”。这一倡议的提出,必将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推动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合作迈上新的台阶。(一)为民营企业在相关国家开展经贸合作提供强有力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受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近年来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加快了国际化经营的步伐。同时,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陷入“新平庸”阶段,发达国家市场趋于饱和,跨境贸易投资低迷,保护主义倾向增强,迫切需要新的驱动力和发展活力。面对新的国内外形势,民营企业对于如何“走出去”,向哪里开展投资合作普遍存在迷茫和盲动。

中国适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企业“走出去”勾画出一个连接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的巨大市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具有开展互利合作的广阔前景。近年来,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经贸合作逆势发展,展现了双边经贸合作巨大的互补性和发展潜力,在中国对外经贸合作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1995年到2016年,中国同相关国家的贸易总额从384.3亿美元增长到9782.8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1]额的比重从13.7%增长到26.6%,20年间的占比几乎翻了一番。此外,2016年,中国在相关国家完成工程承包营业额760亿美元,占同期全球总额的47.7%,对相关国家完成非金融类投资145亿美元,占[2]同期全球总额的8.5%。

中国民营企业如能把握机遇、顺势而为,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制定企业自身发展的长远战略,将有助于民营企业在国内外经济新形势下占据主动、减少风险、有所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秉承的开放包容原则,以及“三共”“五通”等理念,为民营企业海外发展增加了新的发展思路,有利于企业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实现对外投资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一带一路”建设还有力地调动了中西部和沿边地区民营企业开展对外投资的热情。这些年来,通过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对外经济合作取得较快发展。但受到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西部地区国际化水平同东部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在对外投资领域,2015年,中国地方企业非金融对外投资总流量为936亿美元,其中东部企业为798亿美元,占据85%的绝对份[3]额。“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从构筑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出发,让西部和沿边地区从改革开放的“末梢”变成前沿,有力地推进了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为西部和沿边地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

中西部企业可以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找准自身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成为连接沿海地区同相关国家的经济走廊。近年来,中西部省份推出的中欧班列发展迅速,中国—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跨境经济合作区进展顺利,体现了“一带一路”建设对中西部外向型经济的强大带动作用。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中西部地区对境外和沿海地区资本、产业的吸引力显著增强,有利于中西部企业“内引外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二)为民营企业在相关国家开展投资合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带一路”倡导各国通过和平合作,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一倡议在经济合作中强调开放包容和共同发展,有力地调动了沿线各国参与的积极性,得到相关国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沿线各国普遍希望搭上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合作意愿明显增强,对中国企业投资兴业充满期盼。

随着相关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意愿的增强,以及同中国在战略规划、政策措施、工作机制、制度标准等领域的对接,获益的不仅仅是“走出去”的国有企业,中国民营企业也受益匪浅。各国领导人和政府对中国民营企业的重视程度普遍增加。巴基斯坦、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领导人在同中国领导人的会谈会见中,重点关注的双边合作项目曾有多个中国民营企业参与。柬埔寨首相洪森曾亲自出席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奠基仪式,并同中方成立了副部级的协调委员会,解决跨部门问题。埃塞俄比亚总理每年两次、其工业部等部门每年四次同中方投资的东方工业园区企业开展例会,解决中方企业遇到的问题。白俄罗斯同中国建立了副总理级的政府间协调委员会机制,统筹推进中白工业园区建设。

部分相关国家政府还从制度、法律上支持中国企业开展投资,解决中方企业遇到的问题。埃塞俄比亚议会通过《工业园法》,并将中国企业投资兴建的东方工业园列为其国工业发展计划的优先项目,在税收、检疫、通关等方面给予优惠。巴基斯坦成立了1万人的特别安全部队,专门保护在巴投资经营中方企业人员的安全。(三)为民营企业在相关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创造更好的制度安排“一带一路”建设以周边国家为重点,大力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得到相关国家的积极响应。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中国同相关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得到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互联互通持续推进,有效降低了企业“走出去”的成本,促进了各国间物资、资金和信息的流动,有利于企业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投资布局。1.“一带一路”自贸区网络不断扩大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自由贸易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构建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截至目前,中国已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3个自贸协定(不含内地同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其中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就有12个。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有11个,其中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有5个。此外,中国还同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亚美尼亚)探讨建立欧亚全面伙伴关系,推动地区一体化的深入(见表2-1)。在已建成的自贸区中,90%左右的商品实现了零关税,有效降低了贸易成本。此外,自贸协定还实现了双方在服务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领域更高水平的开放。表2-1 部分涉及“一带一路”自贸区数据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为企业带来的收益

2010年双方建成自贸区,双方90%~95%税目的商品享受零关税。根据商务部统计,2016年第1季度,在该协定下,中国出口商品累计[4]减免关税达209亿美元,占享受免税待遇商品货值的7.9%。2015年,双方完成了自贸区升级谈判,在近70个服务贸易部门做出更高水平的开放承诺,并在投资领域承诺简化投资审批程序,为投资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受此影响,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热情大涨。2015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146.04亿美元,首次超过100亿美元,同比增长87%。2.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

由于经济和社会原因,“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还不高。“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方提出的“五通”理念得到相关国家的积极响应,同相关国家的贸易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互联互通环境。

截至2016年底,交通部等部门同相关国家签署了16个多、双边运输便利化协定,同47个国家(地区)签署了双边和区域海运协定,同62个国家(地区)签署了双边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开通中欧班列运行路线39条,开行班列近3000列,覆盖欧洲9个国家的14个城市。

海关总署重点从“畅顺大通道、提升大经贸、深化大合作”3个方面推出16条措施,着力加强跨部门合作、跨地区合作、国际合作,同相关国家开展“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合作,启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加快通关一体化建设,开辟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农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详见个案研究二)。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共同推动认证认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制定并发布了《〈愿景与行动〉三年滚动实施计划》,印发《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5~2017年),明确了认证认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32个重点国家和7个重点业务领域,在开展国别研究、建立合作渠道、推动国际互认、主导建立国际区域组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走出去”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同时,全面深化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在标准化方面的多、双边务实合作,通过中国标准的海外推广应用更好地支撑中国产业、产品、技术、工程和服务“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3.财税金融领域合作不断加强[5]

根据统计,中国已经与56个相关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协定,同[6]54个相关国家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为双方企业开展相互投资合作提供法律税收上的保障。国家税务总局不断明晰政策规定、优化征管流程,不断完善对企业境外所得采取的限额抵免课税制度,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

在金融领域,中国同相关国家合作,发起并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20亿美元的中哈(哈萨克斯坦)[7]产能合作投资基金和100亿美元的中国-中东欧协同投资专项融资,同多家多边开发机构设立了联合融资基金,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设立了总额近4000亿元人民币的多个专项贷款额度,用于支[8]持“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

中国同时在相关国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目前已同22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接近1万亿元人民币,同越南等8个国家签订了本币结算协定;7个相关国家获得总计6000亿元人民币的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此外,截至2016年底,共有9家中资银行在26个相关国家设立了62家一级分[9]支机构,20个相关国家的54家银行在华设立了66家分支机构。(四)带动民营企业自身转型升级

同发达国家市场相比,“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市场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相关国家资源禀赋独特,发展潜力巨大,对中国总体友好,对中国经济体制认可度较高,合作意愿较强,欢迎中国企业投资兴业;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地区历来是大国博弈焦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突出,部分国家市场成熟度不高,政治风险较大,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基础设施落后。“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中国对外开放新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各类型市场主体的参与,大力推动各国扩大相互市场开放程度和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致力于构建更为完善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这有助于发挥中国民营企业的优势和特点,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创造更为舒适的制度氛围。民营企业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有利的发展环境,并制定与自身相应的国际化战略和海外市场开拓策略。

此外,民营企业可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自身转型升级,培育其全球竞争力。面对相关国家的复杂形势,民营企业能培养国际化视野,提升战略规划和风险防控能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学习西方国家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及先进技术,按照国际化规则加强自身公司治理机制,逐步成为具有较强稳定性、竞争性、系统性、协同性,同时国际化程度高、影响力较大的跨国公司。

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民营企业还能通过加强本地化经营,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推进文化融合和民心相通,淡化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政府色彩,打牢合作的社会基础和民心工程,增强企业的软实力。二 民营企业面对的“一带一路”海外投资环境“一带一路”给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合作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但如何将国家战略同企业自身经营相结合,在实践层面抓住机会、拓展自身业务、实现盈利,进而打造双赢的局面,这需要企业对具体的投资环境有更加清晰和全面的认识。“走出去”的民营企业需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和行业有透彻的了解,这是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取得成功的起点和保证。(一)“一带一路”构建了贯穿亚欧非的经济大平台

根据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于2015年3月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倡议贯穿了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10]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的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从覆盖地域来看,“一带一路”倡议囊括了东北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和中东欧等区域的超过60个国家(地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加上中国,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为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见图2-1)。

2013年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互动不断加深。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对相关国家的评估,目前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两国与中国处于深度合作阶段,东南亚国家、巴基斯坦以及蒙古国与中国的合作推进速度快,而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处于逐步拓展中,与东欧[11]国家的合作则有待加强。目前,“一带一路”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将逐步落实各项政策,在重点国家和重点领域不断深化合作。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欢迎态度,中国也已和60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协议,与30多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的国际产能合作。此外,中国已在[12]沿线建立了56个海外产业园区。\3

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不限于图中所列国家。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一带一路”网、国家信息中心等相关资料整理。(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情况

中国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开展商业活动,尤其应注重该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问题。部分国家政治体制不完善、腐败现象严重,也有不少国家政局不稳、安全问题突出。民营企业安保预警能力普遍偏弱,一旦发生冲突将给企业带来极大损失。因此了解投资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是民营企业对外商务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1.各国政治体制多样

从政治体制来看,“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多为总统共和制和议会共和制,其中中亚与东欧国家多为总统制,南亚国家多为议会制。而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不丹等国家为君主立宪制,文莱、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阿曼、科威特和卡塔尔为君主专制体制,老挝、越南为人民代表大会制。此外,伊朗实行政教合一体制,也门实行联邦制,阿联酋为贵族共和制,波黑则为主席团制。有许多国家存在政局不稳的情况。根据有关机构于2015年的统计,近10年相关国家中出现过[13]大规模政治冲突或动乱的有20多个。阿富汗、伊拉克、也门、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国陷入长期战乱或冲突,而波黑和黎巴嫩的宗教种族问题突出。泰国、埃及和缅甸存在长期的军方干政问题,而泰国、尼泊尔等国家的政治领导人更换频繁。因此,在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政局不稳的国家加强投资可行性研究与尽职调查,慎重考虑需要长期投资和建设的项目,甚至在必要时增加境外安保费用支出。2.相关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增长动力较强劲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从经济体量上看,“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中GDP超过1万亿美元的共有3个:中国、印度、俄罗斯,而其他经济体量较大的国家基本位于东南亚及西亚,这些地区也是很多中国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和海外投资的热门地区,经济形势好、市场需求大。从经济增长率来看,2016年大部分相关国家发展形势较好,有80%的国家经济增长率超过2%。其中增长最为迅速的分别是伊拉克(10.1%)、乌兹别克斯坦(7.8%)和柬埔寨(7.0%)。有5个国家陷入了负增长,分别是也门(-9.8%)、阿塞拜疆(-3.8%)、文莱(-3.2%)、白俄罗斯(-3.0%)和俄罗斯(-0.2%)(见表2-2)。衰退原因包括他国经济制裁、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而经济衰退最严重的也门是受内战所累。总体来看,相关国家增长潜力大,但各类制约因素的存在也给“走出去”企业的海外业务拓展带来障碍。

从各国人均GDP来看,有2/3的相关国家人均GDP不足1万美元,即大部分相关国家还没有迈入高等收入国家行列。上述国家基本位于亚洲,而中东欧地区国家人均GDP普遍较高,大多在1万美元之上。“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中也包含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的国家,分别为卡塔尔(60787美元)、新加坡(52961美元)、阿联酋(37678美元)、以色列(37262美元)。但这并不表示这些国家的经济都很发达,除了作为东南亚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的新加坡外,其余国家皆依赖于其丰富的化石能源。表2-2 部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2016年经济增长情况续表续表

从就业市场来看,东南亚地区国家就业形势良好,失业率低,而东欧国家失业率问题严重。失业率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波黑、马其顿、塞尔维亚、黑山和也门,排在前3位的失业率甚至已超过20%。尤其,波黑和马其顿的青年失业率约为五成,很多年轻人不得不出国寻求工作。失业率高的主要原因除了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外,也包括地区冲突、种族分歧、社会不稳、政治腐败等,多数国家的高失业率已“久治不愈”,政府的改革措施难以到位。此外,从图2-2中可以看到,东南亚地区一些经济增长强劲的国家就业情况良好,相关国家中失业率最低的前5名国家卡塔尔、柬埔寨、泰国、老挝和马来西亚中有4个是东南亚国家。3.人口密度高,生活水平存在差异,各地区发展需求不同

相关国家中不乏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这样的人口大国,60多个国家的人口总数占世界人口的63%,GDP总[14]量为全球总量的31%,而国土面积总和仅占世界总面积的1/4。“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人口密度总体偏高,而平均社会发展水平低于世界整体水平。表2-3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排名,该指数通过考察一个国家的预期寿命、教育水准与生活质量,为各国打分。该表显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中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为位于东南亚的新加坡,排在其后的多为中东欧以及中东各国。相关国家中,处于人类发展水平“极高”、“高”以及“中等”的国家均分别有20多个,可以说,相关国家的生活水平存在差异性,且各地区对基础建设、重工业、轻工业、高新科技、金融等的发展需求各不相同,但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民营企业若能做好市场调研,便可以在“走出去”中发现巨大的发展机遇。\3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表2-3 相关国家人类发展指数排名4.贸易交往不断加深,产业合作潜力大

根据《“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简版)》,2016年中国与相关国家的贸易额为9535.9亿美元,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15]越南、泰国等亚洲国家与中国的贸易互动较多。从与相关国家的贸易额在中国全球贸易总额中的占比来看,比重有所增加:从2011年的24.6%上升到2016年的25.7%,其中出口占比从23.9%上升到27.8%,进口占比从25.2%下降到23.0%。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向相关国家“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大。尤其民营企业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正不断提升。如图2-3和图2-4所示,在出口方面,民营企业始终占据一半以上比重,并已从2011年的46.6%逐年上升至2016年的58.9%;在进口方面,民营企业的贸易额位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之后,但也已从2011年的21.6%上升至2016年的28.2%。\3

数据来源:《“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简版)》。\3

数据来源:《“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简版)》。

从各国参与全球贸易的产品类别来看,不少相关国家在世界制造业链条中仍处于低端位置,能源和矿产资源输出过度,对机电产品的需求量大:其中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蒸馏产品等是相关国家出口额最大的产品,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等是进口额最大的产品。未来,随着“一带一路”相关各国间互动加深,中国企业将把资金和技术带入相关国家,而相关国家也将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产业发展水平。中国也会与各国加强经贸往来,从与亚洲国家的频繁互动拓展至与世界各地的深度合作,从以设施联通为主拓展至包括金融、信息、医疗等在内的各个领域。三 民营企业开展投资合作的重点国家和重点产业

随着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中国同与会各国达成诸多合作成果,“一带一路”建设由谋划阶段进入实际操作阶段,由倡议推广阶段进入实际建设阶段。如何推动包括经贸在内的有关合作尽快落地,将成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有实力、有雄心的中国民营企业应抓住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带来的契机,选取“一带一路”部分重点国家和重点产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有关投资合作项目早日落地,打造中国同相关国家合作的样板,为国内企业和相关国家树立合作典范,为中国同相关国家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全面投资合作创造机会。(一)重点投资国家

在60多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中,建议将以下22个国家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重点目的地:蒙古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阿联酋、沙特阿拉伯、伊朗、土耳其、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缅甸、柬埔寨、老挝、波兰、捷克、匈牙利。主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1.上述国家地理位置重要,多位于战略咽喉要道

上述国家基本处于各区域的核心位置,或处于连接周边地区的交通要冲,或处于陆海重要交通要道,同中国的安全、战略利益攸关。全球十条主要海峡中的五条位于上述国家所在地区,特别是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更是中国海上生命线的“咽喉”所在。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蒙古国、土耳其、伊朗、哈萨克斯坦、波兰都是历史上欧亚大陆交流往来的主要节点国家(见表2-4)。在上述地区开展投资合作,既可利用上述国家的区位优势,降低物流成本、辐射周边市场,又能将企业利益同国家战略、安全利益相结合,增强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表2-4 部分“一带一路”交通节点国2.同中国建立了较高水平的政治外交关系

上述重点国家对华普遍友好,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同中国建立了较高水平的“伙伴关系”,同中国在各领域有着广泛合作(见表2-5)。“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在中国和各国领导人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同上述国家的友好关系得到巩固发展,互利合作得到进一步深化,双边伙伴关系得到提升,内涵也更为丰富。比如,2016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伊朗和沙特阿拉伯期间,中国首次同上述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巴基斯坦期间,中巴双边关系由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6年习近平主席访问捷克期间,两国首次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表2-5 中国同部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伙伴关系3.经济上对中国倚重,积极参与“一带一路”

上述国家中,东盟各国、蒙古国、巴基斯坦等国在经贸领域对中国依存度较高,对华经贸合作已成为带动本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捷克、波兰、土耳其等国希望搭上中国发展的“顺风车”,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同中国开展合作的意愿强烈。中国已成为沿线25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19个国家的第二或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16]额超过400亿美元的国家达到11个,中国已成为很多相关国家增长最快的投资来源地之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上述国家积极响应。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同俄罗斯、东盟、哈萨克斯坦等国的重大发展战略实现了对接,中俄蒙、中巴、新亚欧大陆桥等境外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数据

★ 中国同东盟的贸易从1992年的63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4721亿美元,年均增长20%,超过东盟其他贸易伙伴。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东盟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2015年对华出口已占东盟出口总额的11%;另据东盟统计,2014年东盟吸收来自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投资总额达到184亿美元,仅次于欧盟、美国和日本。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