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知识集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08:29:16

点击下载

作者:王兴东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植物知识集锦

植物知识集锦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植物知识集锦作者:王兴东排版:蕾蕾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8-01ISBN:9787307116474本书由大华文苑(北京)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言PREFACE

广袤自然,无边生物,真是无奇不有,怪事迭起,奥妙无穷,神秘莫测,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简直让人不可思议,使我们对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存环境简直捉摸不透。破解这些谜团,有助于我们人类社会向更高层次不断迈进。

动物是我们人类最亲密的朋友,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地球。尽管我们与动物相处最近,但动物中的许多神秘现象令我们百思不解。我们揭开动物奥秘,就能与动物和谐相处与共生,就能携手共同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共同改造我们的地球家园。

植物是地球上的生命,也是我们的生存依托。千万不要以为草木无情,其实它们是有喜怒哀乐的,应该将它们作为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因此我们要爱惜一花一草。植物是自然的重要成员,破解植物奥秘,我们就能掌握自然真谛,就能创造更加美丽的地球家园。

生物是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可以说在我们周围是无处不在。特别是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们个体微小,却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涵盖了许多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我们必须要清晰地认识它们。

许多人认为大海里怪兽、尼斯湖怪兽等都是荒诞的,根本不可能存在,认为生活在恐龙时代的生物根本不可能还会活到今天。但一种生活在4亿年前的古老矛尾鱼被人们捕捞上岸,这一惊人发现证实了大海里确有古老生物的后裔存活。

生物的丰富多彩与无限魅力就在于那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使我们不得不密切关注。我们总是不断认识它、探索它。虽然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达到了很高程度,但我们对于那些无限奥秘还是难以圆满解答。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科学先驱不断奋斗,一个个奥秘不断解开,推进了科学技术大发展,但人类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奥秘,又不得不向新问题发起挑战。

为了激励广大青少年认识和探索自然的奥妙之谜,普及科学知识,我们根据中外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辑了本套书,主要包括动物、植物、生物、怪兽等的奥秘现象、未解之谜和科学探索诸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可读性和新奇性。植物的发展变化

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地衣及绿藻等。据估计,植物现存大约有 35万个物种。

那么,这么多植物是怎样来的呢?它们是怎样发展到现在的状态的呢?

由简单向复杂的发展。最早出现的单细胞植物,即只有一个的细胞植物,它由一个细胞执行着全部的生活功能。后来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通过单细胞植物自身的变化,演化成了多细胞植物。多细胞植物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分工也越来越细,而有的植物却仍然保留原来单细胞的形式,如硅藻、蓝藻、小球藻等。

由水生向陆生的发展。海带、紫菜等都是水生的低等级绿色植物,苔藓植物是水生向陆生转化的过渡类型,直至蕨类植物才成为陆生植物。从水生至陆生是植物进化的一个重要阶段。

从水生到陆生,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从而引起了植物的发展。

植物为适应陆生的环境,它们逐步相应地产生了根、茎、叶和维管组织来输送水、矿物营养。花粉管的产生,使得植物在受精作用这一重要环节上,不再受外界水分的限制,从而形成了现在陆地上占优势的植物。

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植物在漫长的历史进化过程中,由于不断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从而引起植物内在的变化。

不能适应环境的,将逐渐衰退或灭亡,能适应环境的,就必然要改变自身原来的遗传特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变异。

蒲公英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它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也能生存下来。它的瘦果,成熟时冠毛展开,像一把降落伞,随风飘扬,把种子散播远方。

此外,植物由于环境条件不断改变和它们自身的不断变异,就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新植物类型。

在地球的不同部位,以及同一部位的不同地形或方位上,从古至今,环境条件各不相同,因而生长着不同形态和结构的植物,从而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

小知识大视野

植物是生物界中的一大类,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它们一般有叶绿素、基质、细胞核,没有神经系统。植物包括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五大类,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有30多万种。植物传递情报之谜

许多动物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向自己的同伴传递一些信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等,植物王国里也有信息传送吗?

美国的两位科学研究人员用柳树、赤杨和在短短几个星期内就能把整棵树的树叶吃光的结网毛虫进行实验。

他们把结网毛虫放在一棵树上,几天内发现树叶的化学成分有了某种程度的变化,特别是单宁含量明显增加。昆虫吃了这种树叶不容易消化,便失去了胃口,去别处寻找可口的佳肴,从而保护了树木自身。

更令人大吃一惊的是,树木遭遇虫害后,在65米距离以内,其他树木的叶子在两三天内也发现了相类似的变化,单宁含量增加,味道变苦,以此来防御昆虫对它们的侵害。这充分说明了植物之间是有信息联系的。

不仅杨柳树有互通情报的本领,其他植物也有。曾有两位生物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取45棵盆栽杨树放在温室里,其中30棵放在一间屋,另外15棵放在远处的一间屋中。他们将30棵树中的15棵的叶子打破。52小时后,两位科学家对树叶进行分析后发现:已打破叶子的15棵杨树与在同一屋中的另外15棵杨树的叶中都含有大量的抗害虫物质,而在远处另一间屋中的杨树叶却和先前一样没有变化。

1986年,克鲁格国家公园里出现了一件怪事。每年冬季,这里的捻角羚羊有不少都莫名其妙地死去,但与它共同生活在一个地方的长颈鹿却安然无恙。

原来,长颈鹿可以在公园内随意走动,可以到处吃园内不同树木的叶子。而捻角羚羊因被圈养在围栏内,只能吃到枞树的树叶。

专家研究了死羚羊胃里的东西,发现死因是它们吃进去的树叶里单宁含量非常高,这种毒物损害动物的肝脏器官。

在研究长颈鹿胃里的东西之后,他们发现长颈鹿吃入的食物品种较多,所吃入的枞树叶的单宁浓度只有6%左右,而捻角羚羊胃里的单宁浓度高达15%。

为什么同样一些枞树的叶子,在不同动物胃里,单宁浓度不同呢?经研究专家认为:枞树用分泌更多单宁的方法来保护自己以免遭到动物吞食。

科学家在研究中还发现:当枞树不只一次地受到食草动物的侵袭时,枞树能向自己的同伴发出危险警报,让它们增加叶里的单宁含量,收到这一信息的树木在几分钟内就采取防御措施,使枞树叶子里的单宁含量迅速猛增。

小知识大视野

当植物受到侵害时,它会向邻居们发出一种化学信号来传递情报,这种情报信号还会吸引对受伤植物有帮助的昆虫。如,当一种毛毛虫在吃一种植物时,这种植物就会发出一种可吸引黄蜂的求救信号,让黄蜂来杀死毛毛虫。种子的传播方式

世界万物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每一种生命都会以它自己的方式来繁衍后代,“孩子长大了,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飞鸟有翅,而遍布世界的植物要把生命的种子传播到大地的各个角落,用的是什么办法呢?

众所周知,种子是植物传宗接代的重要角色,凭借它神奇的本领四处旅行,植物也就得以处处安家。

植物种子的传播有两种方式:一是借助外力,如风力、水力、动物和人类的携带;二是依靠自身所产生的力量。植物为了繁衍自己的后代,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大多数植物的种子,都是依靠自己,再借外力来传播的。有的种子靠风传播,蒲公英的果实像一把小雨伞随风飘荡,风把种子带到远处去;一些树木如松树、枫树、榆树等的果实生有“翅膀”,也能随风飞到很远的地方去;有的植物重量很轻,如待宵草,种子落到地上,与尘土粘在一起,被风吹起来,到处飞扬。

有的种子能随着海水和江河里的水漂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这些种子都有不怕水泡的外壳,所以尽管在水里漂很长时间也不会腐烂。

人也会被植物利用来传播种子,我们吃了石榴后,把果核扔掉,石榴子遇到条件适宜的地方,有时就会长出果树。有时人到野外去,会把种子粘在裤脚上带走,传播到别处。

动物更是种子传播的媒介,它们身上经常粘上一些有丛毛和钩刺的种子。动物带着种子到处跑,传播得又广泛又快。

兽和鸟有的喜欢吃山林田野的野果,它们往往把果子一口吞下去,然后到处飞和跑,果肉很快被消化了,而种子却因为有坚硬的壳留下来,随着粪便排到各个地方去。特别是鸟,由于要迁徙,可以把种子带到很远的地方去。

种子的另一类传播方式是通过自身的力量来完成。我们常见的豆荚,当它成熟后,干燥而坚硬的果皮在似火太阳的烘烤下,常常“啪”的一声爆裂,种子就会像飞出枪膛的子弹,被弹射到远处,散布田间。

一些植物还具备自动播种的特殊装置,有一种名为“喷瓜”的植物,它会结出带有毛刺的其貌不扬的小瓜。你可知道它的奥秘?

当瓜成熟时,只要稍有触动,它便会脱落,并在瞬间从顶端将瓜内的种子喷射出去,射程可达6米,“喷瓜”也因此而得名,种子也播撒在地上。

小知识大视野

野燕麦的种子能够自己“爬”进土中。野燕麦种子的外壳上长有一根长芒,会随着空气湿度的变化而发生旋转或伸直,种子就在长芒的不断伸曲中,一点一点地向前挪动,一旦碰到缝隙就会钻进去,第二年便会生根发芽。植物的地盘争夺战

动物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本能地与同类或不同类动物争夺地盘,这种弱肉强食的现象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这种现象也发生在植物身上。

在俄罗斯的基洛夫州生长着两种云杉,一种是挺拔高大,喜欢温暖的欧洲云杉;另一种是个头稍矮,耐寒力较强的西伯利亚云杉。它们应该称得上是亲密的“兄弟俩”,但是在它们之间也进行着旷日持久的地盘争夺战。

几千年前这里大面积生长着的是西伯利亚云杉。经过数千年的激烈竞争,欧洲云杉已从当年的微弱少数变成了数量庞大的统治者,而西伯利亚云杉却被逼得向寒冷的乌拉尔山方向节节后退。

学者们认为是自然环境因素帮助欧洲云杉赢得了这场“战争”,因为逐渐变暖的北半球气候更加适于欧洲云杉的生长。

可是仅仅用自然环境因素来解释植物对地盘的争夺,对另外一些植物来说似乎并不合适。因为许多植物的盛衰似乎只取决于竞争对手的强弱,而与自然环境因素无关。

比如在同一地区,蓖麻和小荠菜都长得很好,可是若将它们种在一起,蓖麻就像生了病一样——下面的叶子全部枯萎。

葡萄和卷心菜也是绝不肯和睦相处的一对。尽管葡萄爬得高,也无法摆脱卷心菜对它的伤害。

一种生长在美国西南部干燥平原上的山艾树,蛮横霸道发展到了极点,在它们生长的地盘内,绝不允许有任何外来植物落脚,即便是一棵杂草也不行。山艾树能分泌一种化学物质,而这种化学物质很可能就是它保护自己领地,置其他植物于死地的秘密武器。

还有一些从国外大量引进的外来植物,没想到若干年后,竟反客为主。原产于南美洲的鳄草,至今在佛罗里达已统治了全州所有的运河、湖泊和水塘。鳄草是河岸地区的一种多年生根茎类莎草植物。它长有细长、呈三角形、高矮不等的茎和细长的叶片。它的鳞茎经常大量聚集或和其他植物的根与根茎聚在一起形成漂浮的植垫,具有极强的侵略性。

还有,过去长满径草的西棕榈海滩,现在已经成了澳大利亚树的天下,土生土长的径草反而变得凤毛麟角,难得一见。此外,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胡椒现在也成了佛罗里达州东南部的植物霸主,还多亏了有人类干预,否则,这些外来植物会把本地植物杀得片甲不留。

小知识大视野

下小雨的时候,从紫云英的叶面流下水滴,然而流下的已不是天上的雨水,紫云英叶上的大量的硒被溶进了水滴里,周围的植物接触到有硒的水滴就被毒害而死。这是紫云英为独占地盘而惯用的手法。植物和动物的相互利用

非洲肯尼亚大草原上的金合欢树上都长满了锐利的刺,这是为了防止食草动物侵犯它们的有力武器。其中有一种金合欢树长着另外一种特殊的刺,这种刺是空心的,风吹过会发出像哨子一样的声音,所以,它们被叫作哨刺金合欢。

在哨刺里头,经常进进出出着一种褐色举腹蚂蚁。非洲的草原在旱季变得干裂,因此,不适合蚂蚁在地下建巢。蚂蚁就把家安在了金合欢树上,住在空心的刺里头做起了房客。

当长颈鹿等大型食草动物小心翼翼地躲开刺去吃金合欢树上的嫩叶时,扯动了树枝,举腹蚁觉察后便蜂拥而至,拼命地叮咬长颈鹿的舌头,迫使长颈鹿离开。

金合欢树为了留住举腹蚁为自己当保护神,还慷慨地为它们准备了美味的食物:在树叶基部有蜜腺分泌蜜汁供举腹蚁享用。

除了这种褐色举腹蚁,还有两种举腹蚁也以金合欢为家。一棵金合欢树上只能生活一种蚂蚁。如果有两种蚂蚁撞到了一起,它们就会展开你死我活的决斗,直至有一方独霸金合欢树。

在战争中,褐色举腹蚁往往占优势,大约一半以上的金合欢树都被这种举腹蚁占据。蚂蚁和金合欢的相互关系,是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蚂蚁需要金合欢为它提供食宿,而金合欢也需要蚂蚁保护自己少受食草动物的侵害。

南美洲巴西的密林中,生长着一种蚁栖树。这种树的树干中空有节,像竹子一样,是一种叫树栖蚁的理想住宅。在同一密林中,生长着一种森林害虫,这就是专吃各种树叶的啮叶蚁。但这种啮叶蚁对蚁栖树却无可奈何,每当啮叶蚁前来侵犯它的住房时,树栖蚁们就会团结起来奋勇迎敌,坚决将啮叶蚁驱逐出境,保卫房主的树叶安然无恙,郁郁葱葱。

蚁栖树不仅为树栖蚁提供免费住所,还产一种小果子专供树栖蚁享用。蚁栖树的每个叶柄基部长着一丛细毛,其中长出一个小球,是由蛋白质和脂肪构成的,给树栖蚁提供了食物。这些小果子被搬走以后,不久又生出新的来,使树栖蚁长期有东西吃。

树栖蚁为报答房主的殷勤款待,不但可以驱赶和消灭各种食叶害虫,特别是啮叶蚁,也倾全力为蚁栖树做其他好事。比如,树栖蚁精心清除树上有害的霉菌,帮助蚁栖树同讨厌的藤本植物作斗争等。在树栖蚁的保护下,蚁栖树已经丧失了同类植物所具有的各种防卫能力,所以,一旦失去了树栖蚁的保护,它便无法生存了。

小知识大视野

人们尝试着将金合欢树用围栏保护起来,使其不受动物的侵扰,但他们很快发现被保护的树木面临死亡的威胁。因为,在没有长颈鹿等动物的侵扰时,金合欢树就不会有汁液流出,举腹蚁没有吃的,最终只好离开金合欢树。植物的报复行为

有一种叫作“库杜”的非洲羚羊,被放养在南非几处观赏牧场里,可是没过多久,它们却接二连三地相继死去。为了寻找原因,有关科学家来到牧场,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检查,并做了一些试验,发现羚羊之死是缘于这里的一种叫金合欢树的报复行为。

原来,在牧场里觅食的羚羊啃吃了金合欢树叶,被吃的树的叶子立即释放一种毒气,飘向其他树叶。得到警报的其他金合欢树叶便迅速做出反应,产生出高剂量含毒的单宁酸。羚羊津津有味地吃下金合欢树叶后,便一命呜呼了。

南美洲秘鲁南部山区有一种像棕榈般的树,巨大的叶子长满了又尖又硬的刺。在天空中飞来飞去的鸟儿累了便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哪知,这种树以为鸟侵犯了它,于是便乘机报复,用尖刺将鸟刺伤或刺死。

欧洲阿尔卑斯山的落叶松,当繁育的嫩苗被羊群吃了后,很快就会长出一簇刺针来,一旦羊群再犯,它们就会刺中羊的身体,羊群只得退避三舍。

有趣的是被羊群吞食之后新长出的嫩苗,在刺针的保护下,一直长到羊群吃不到的高度才抽出枝条来。

秘鲁山区里生长着一种不到半米高,有如脸盆大小的野花,每朵花都有5个花瓣,每个花瓣的边缘上长满了尖刺,你不去碰它倒也相安无事,如果你碰它一下,它的花瓣会猛地飞弹开来伤人,轻者让你流血,重者则会留下永久的疤痕。

一种生长在中美洲名叫“布尔塞拉”的树,会借助于“射击”来保卫自己。

如果有个喜好攀折花木的人不经意间从它的树枝上摘下一朵花或一片叶子,那么就有好瞧的了,树叶的断口处即刻会喷射出一种令人讨厌的黏性液体,溅得你一身都是。

在印度尼西亚布敦岛西部森林,有一种被称为“飞鸟杀手”的弹树。在它枝干交叉的枝苞上,会生成钩状的树枝,钩尖倒勾在枝干交叉处另一枝苞上形成牵拉。

每年4月,由于树上花苞开始吐蕊放香,钩尖一触即发,如果飞鸟禁受不住花香的诱惑,只要一碰上花朵,被绷紧的钩尖即产生强烈的弹力,致鸟当即毙命。

也有一些植物的报复行为虽不那么直观和轰轰烈烈,但也足以让那些敢于冒犯自己的入侵者刻骨铭心,甚至命丧黄泉。臭虫爬上蚕豆叶面时,会被叶面上锋利的钩状毛缠住无法前进,也无法撤退,直至饿死。

小知识大视野

我国云南省有一种叫黑德木的树,别看它平时悄无声息,如果有人劈它一斧或砍它一刀,它即刻“勃然大怒”,伤口处会发出像自行车内胎漏气般的“突、突”声,当地人说这是黑德木对侵略者发出的强烈的“抗议”!植物的防身术

植物相对比较弱小,易受人和动物的攻击,但它仍然有着种种自卫能力。

有些植物为了防御敌害,采取隐藏躲避的方法。例如,青藏高原上的雪莲,干脆在冰天雪地的时候才开花,人和动物一般不会在这样的严酷条件下去伤害它,这就便于它的生存。

莲藕、荸荠、芋头等植物的根茎隐藏余地下,露在地面的只是一些叶子,即使被吃掉,也无关大局,不会影响它们的生存。

植物的物理武器有相当威力。玫瑰、蔷薇、大蓟、小蓟和仙人掌等满身长有尖刺,使得人和动物不敢随便碰它,面对它们的尖刺武器,只好退而避之,手下留情了。

在非洲中部的森林里,长着一种坚硬有刺的树木,当地人称之为箭树。箭树含有剧毒,人兽如被它刺中便会立即毙命。

我国西双版纳的箭毒木树,树皮里白色乳汁的毒性极大,而且有刺鼻气味,如果误入人眼,马上使人失明,人吃了,一刻钟就可使心跳停止。

南美洲的热带森林里,有一种叫马勃菌的植物,状似地雷,每个重量达10000多克。如果不小心踩着或触动了它,就会发出地雷爆炸般的“轰隆”巨响,同时还会散发出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使人喷嚏不断,涕泪纵横,眼睛刺痛,人们管它叫植物地雷。

有些植物在进化中形成了独特的形态,这些形态就成了它们的防身术。例如,我国喜马拉雅山麓有种眼镜草,它的样子很像高昂着头的眼镜蛇,使得敌害不敢接近它。

斯里兰卡生长的舞草,能不停地在空中舞动,食草动物不知这是什么玩意,于是干脆避开它。

北美黄花受到角蝉侵害后,它的日子反会过得好些。因为角蝉的蜜是蚂蚁爱吃之物。为了要吃角蝉蜜,蚂蚁就主动充当北美黄花的卫士,不让别的害虫来伤害北美黄花。这可说是一种借贼防盗的办法。

不过,制造不利于敌人的化学物质则是植物最多见的自卫方法。莴苣能散发出一种刺激性的苦味,使菜粉蝶、菜青虫不敢靠近它。

艾叶分泌的特异气味,则有驱虫防鼠功能。苦楝子中含有一种昆虫拒食剂,虫子不肯去吃它,即使吃了也会死。

可见,植物虽没有手脚和牙齿,为了生存,它也是拥有种种防身之术的。否则,在天敌众多的世界里,几十万种植物又怎能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呢!

小知识大视野

植物为了生存,就要抵御病菌、昆虫和鸟类的袭击,一些植物长出了各种奇妙的器官,就像我们人类的装甲一样,比如番茄和苹果,它们就用增厚角质层的办法来抵抗细菌的侵害。植物能够预报地震

火山爆发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人类危害极大,因此人们正在积极探索对它们进行预测和预报。奇妙的是,科学家发现,一些“报警植物”是人类开展这项工作的好帮手。

20世纪80年代以后,科学家对植物是否能预测地震进行了相关研究,从植物细胞学的角度,观察和测定了地震前植物机体内的变化。经研究后发现,生物体的细胞犹如一个活电池,当接触生物体非对称的两个电极时,两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出现电流。

日本东京女子大学的岛山教授经过长期不断的观察研究,对合欢树进行了多年生物电位测定,经分析发现合欢树能预测地震。

合欢树能够在地震前做出反应,出现异常大的电流。

有关专家认为,这是由于它的根系能敏感地捕捉到作为地震前兆的地球物理化学变化和磁场变化。

据苏联的一位教授观察,地震花开得不合时令,是因为火山爆发或地震出现了先兆,即高频超声波的产生导致了地震花开得不合时宜。

这种异常出现的超声波振动促使地震花的新陈代谢发生突变,于是花就开了,向人们发出了将有火山爆发或地震发生的预报。

例如,在地震前,蒲公英在初冬季节就提前开了花;山芋藤也会一反常态突然开花;竹子不但会突然开花,还会大面积死亡等……这些异常现象往往预示着地震即将发生。

含羞草是一种对环境变化很敏感的植物。在正常的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白天是呈水平状张开的,而随着夜色的渐渐降临,叶子会慢慢地闭合起来。但是,在地震即将发生前的一个时期,含羞草的叶子却在大白天也会闭合,而在夜间却莫名其妙地张开来。

1938年1月11日上午7时,含羞草开始张开,但是到了10时,叶子突然全部闭合,果然在13日发生了强烈地震。1976年日本地震俱乐部的成员,曾多次观察到含羞草叶子出现反常的合闭现象,结果随后都发生了地震。

蒲公英遍布我国南北广大区域,适应性非常强。所以,大多数人都了解和喜爱蒲公英。

专家认为,在地震孕育的过程中,因地球深处会产生巨大压力,并产生电流。电流分解了岩石中的水,产生了带电粒子。带电粒子被挤到地表,再跑到空气中,产生了带电悬浮的粒子或离子,使植物产生异常的反应。

植物能够预先感知由地震,这是事实。但是,植物的异常反应并不都是地震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天气变化、气候更替、自然环境的改变或者其他一些生理变化引起的。

小知识大视野

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潘格兰格活火山上生长有一种奇特的野花,对火山爆发极为敏感,能预报火山爆发。人们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在火山爆发前它就开出美丽黄色的花朵,这时人们就赶紧离开火山,因此大家叫它“报信花”。植物可以预报天气

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生长着一种奇妙的花,每当暴风雨将要来临时,便会开放出大量美丽的花朵,红色的花瓣染遍了深山老林,染红了悬崖峭壁。人们根据这一特性,就可以预先知道天气的变化,因此大家叫它风雨花。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花,也能够预报天气,大家叫它报雨花。这种花和我国的菊花非常相似,花瓣也是长条形,并有各种不同的颜色。所不同的是,它要比菊花大2倍至3倍。

那么,报雨花为什么能预报天气呢?这是因为报雨花的花瓣对湿度很敏感。下雨前夕,空气湿度增加,当空气湿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花瓣就会萎缩,把花蕊紧紧地包起来,这将预示着不久天就会下雨。

而当空气中湿度减小时,花瓣就会慢慢展开,这就预示着晴天将要来临。

当地居民出门前,总要看一看报雨花,以便知道天气的情况,因此人们亲切地称它为“天气预报员”。

在我国安徽省和县高关乡大滕村旁有一棵榆树。令人称奇的是,这是一棵能够预报当年旱涝的“气象树”。人们根据这棵树发芽的早晚和树叶的疏密,就可以推断出当年雨水的多少。

这棵树如果在谷雨前发芽,长得芽多叶茂,就预兆当年将是雨水多、水位高,往往有涝灾;如果它跟别的树一样,按时节发芽,树叶长得有疏有密,当年就是风调雨顺的好年景;要是它推迟发芽,叶子长得又少,就预兆当年雨水少,旱情严重。

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龙顶村有一棵100多年的青冈树,它的叶片颜色随着天气变化而变化。晴天时,树叶呈深绿色。天气久旱将要下雨前,树叶变为红色;雨后天气转晴时,树叶又恢复了原来的深绿色。所以人们称它为“气象树”。

这棵青冈树,在长期适应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在久旱即将下雨前,常有一阵闷热强光天气,这时树叶中叶绿素的合成受到了抑制,而花青素的合成却加速了,并在叶片中占了优势,因而叶片就由绿色变成了红色。

当雨过天晴后,花青素的合成又受到抑制,加速了叶绿素的合成,这样叶绿素又占据了优势,所以叶片又恢复了原来的深绿色。

小知识大视野

农作物也能预示晴雨。在夏季的早晨,如果南瓜的藤头都向下翘,预示天要下雨。而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如果南瓜的藤头大多数都向上翘,就预示晴天将要来临,这是因为南瓜藤具有向阳性和向阴性的本能。植物落叶意味着什么

人类一年到头都周而复始地生活,自然界中其他生物可不是这样。它们在条件适宜时活跃,其他时候就进入休眠状态。

大家都知道叶子对一棵树有多重要,但是叶子也会消耗植物储存的营养,所以一到气候条件变坏时,植物的叶子就落下来了,这样更有利于植物过冬。

除热带之外,温度越低的地方,落叶植物就越多。由于它们的叶子只能存活半年,所以要比不落叶的针叶树生长得快一些。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植物的叶有一定的寿命,一般来说,寿命不过几个月,也有能生活多年的,如松的叶能活3年至5年,冷杉和云杉的叶能活6年至12年。多数植物的叶,生活到一定时期就会自行脱落。

木本植物的落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叶只生活一个生长季,每当冬寒来临就全部脱落,如杨、柳、苹果等,这叫落叶树;另一种是叶可活多年,而且不定期地脱落。终年常绿的植物如松、柏、冬青等,这叫常绿树。

植物落叶是一种自我保护机能。秋冬季节,雨水稀少,满足不了树木生长的需要。再加上太阳光斜射北半球,日照时间缩短,它提示树木冬天就要来临。

此时树叶中就会产生一种激素,即脱落酸。当叶片中的脱落酸输送到叶柄的基部时,在叶柄基部会形成一层非常小而细胞壁又很薄的细胞,科学家们称之为离层。

离层的形成会使水分不能正常输送到叶子里。在脱落酸的作用下,离层周围会形成一个自然的断裂面。

叶子由于得不到水分的正常补充会逐渐干枯,其自然断裂面越来越明显,经秋风一吹,便会落叶纷飞,甚至无风也会自动飘零。

落叶是植物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是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同时落叶可使植物排出废物,起到更新的作用。植物通过落叶可以缩小蒸腾作用和散热面积,减少体内的水分散失。

落叶片落入土壤中即被分解,养分被植物重新利用,落叶层还能蓄养水分,为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提供温床。一些植物把重金属积累于叶片上,通过落叶来排泄体内的重金属,从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小知识大视野

植物的落叶有很多用途,它们可以做植物的肥料。秋天到了,树叶一片片掉下来,落在泥土里,慢慢地腐烂了,第二年植物就会长得更高。我国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植物也需要食物

植物和人一样,要健康成长,当然也需要食物了。不过,植物所需的食物大都是自己生产的。

植物体上的每一片叶子就像是一个个小工厂,叶子里的叶绿素就是一个个“小工厂”里的“员工”。这些“员工”非常能干,它能利用阳光的照射将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糖和淀粉等物质,而这些正是植物最喜欢吃的美味食品。

叶绿素很勤劳,每天太阳公公一出来就开始工作,就是在阴天、雨天太阳公公不出来时,它也能通过云层中透过来的微弱阳光来制造食物,直至天黑了才休息。

当然,植物要成长,除了吃自己制造的食物外,还要吃从土壤中吸取来的碳、氢、氧、氮、磷、钙、镁、硫、锌、铁、锰等10多种元素。

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把新鲜植物放在烈日下曝晒,发现失去了80%至90%的重量,这说明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水。据测算,一般植物能吸收相当于自己体重300倍至800倍的水。一颗玉米一个夏天要吸收200多千克的水。水是植物的生命之源,没有水它们就活不下去。

二氧化碳气体是植物叶子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所需要的重要物质,而且吸收的数量很大。一公顷土地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小时能吸进42千克二氧化碳。

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对茎叶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有重要作用,是与产量最密切的营养元素。在第一穗果迅速膨大前,植株对氮素的吸收量逐渐增加。

磷肥能够促进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果,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和改善果实品质。缺磷时,幼芽和根系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色暗绿,无光泽,背面紫色。

钾能促进植株茎秆健壮,改善果实品质,增强植株抗寒能力,提高果实的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和氮、磷的情况一样,缺钾症状首先出现于老叶。

许多矿物质也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食物”,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多的矿物质有磷、钾、钙、镁、铁、氮等,其中最多的是磷,其次是钾。此外,还有少量的硼、锰、铅、锌等物质。

如果缺少了这些元素,植物就生长不好,比如大豆缺少氮,下部叶片开始变浅,以后逐渐变黄、枯干;缺少磷,叶色变深,叶形小,植株瘦小,生长缓慢,严重时茎变红色;缺少钾,老叶尖部边缘变黄,逐渐皱缩卷曲,生长后期缺钾时,叶片常下垂而死亡。

小知识大视野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为普遍,规模最大的反应过程。整个世界的绿色植物,每天可以产生约4亿吨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与此同时,还能向空气中释放出近5亿多吨的氧,为人和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氧气。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