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2 16:56:17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试读: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神话[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答:(1)神话

神话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它是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是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2)神话的分类

神话大致分为五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英雄神话和发明创造神话,其中以创世神话最为重要。

①创世神话,指关于天地开辟、人类和万物起源的神话,又称开辟神话。创世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用幻想的形式对自然、宇宙所作的幼稚的解释和描述,反映出原始古代人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②始祖神话,指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例如女娲补天的神话,显示出她作为宇宙大神的重要地位。

③洪水神话,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中国汉民族古代文献中的洪水神话,主要把洪水看作是一种自然灾害,所解释的是与洪水抗争、拯救生民的积极意义,看中人的智慧及斗争精神。

④英雄神话,是对远古的历史、社会生活和人与自然作斗争等事件的回忆。这些英雄都被说成是神与人结合所生,实际上代表了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英雄神话以不同的英雄为中心形成了许多体系,其中伊阿宋盗取金色羊毛的故事、七雄攻打忒拜的故事、俄狄浦斯王的故事、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和奥德修斯的故事等最为突出。

⑤发明创造神话的主人公通常是人的形象。他们都有着神异的经历或本领,他们的业绩在于创造和征服。例如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仓颉、后稷等。

2文艺复兴[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答:(1)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指14至17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封建文化运动。它最初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后半期及于法、德、英、西班牙等国。新兴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2)文艺复兴的思想纲领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新兴资产阶级的主体思想,也是文艺复兴运动中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思想武器。人文主义的具体内容是: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反对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3)对人文主义的评价

人文主义既是一种以个人为核心,以人性论为基础的资产阶级世界观,也是一种主张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重视人的价值和自由发展的新的伦理道德观。

3感伤主义文学[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答:(1)感伤主义文学

感伤主义文学是18世纪后期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产生的一种文艺思潮。这一思潮发源于英国,因英国作家劳伦斯·斯泰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而得名。感伤主义作家在创作上突出地强调感觉和感情,着力描写个人内心的感受,渲染中下层人物的痛苦和不幸,作品充满感伤情调。感伤主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浪漫主义的形成做了准备。(2)感伤主义文学的特点

感伤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崇尚感情,把情感放在理性之上,夸大感情的作用,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心情和不幸遭遇,以唤起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怜悯,同时也因为对劳动者的疾苦深表同情,流露出对社会的不满,具有人道主义思想。

但因为常常以生、死、黑夜和孤独为题材,其格调悲哀,语言灰暗。感伤主义文学突出感情,呈现出主观性和情感性的审美特质,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声。(3)感伤主义文学的体裁

感伤主义文学体裁多样,包括小说、戏剧、诗歌等,但频繁使用的文学体裁主要是哀歌、旅行记和书信体小说,代表作家有斯泰恩、哥尔德斯密斯和卢梭等,斯泰恩的《感伤的旅行》、哥尔德斯密斯的《威克菲尔德的牧师》,以及格雷的《墓园挽歌》等都是感伤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4俳句[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俳句是日本古代重要的诗歌样式之一,也是日本文学最短小的诗歌形式。它源于日本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在中古后期发展起来。俳句以三句十七音组成,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故又称十七音诗。按照规定,其中一般有一个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节用语,在音韵上具有自然悦耳的特征。它善于以短小的形式表达诗人瞬间的感受,多采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语言含蓄凝练,风格淡雅闲寂。最有名的俳句诗人是松尾芭蕉,他因不断发展创新而被称为“俳圣”。

5《摩诃婆罗多》[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古代梵语叙事诗,意译为“伟大的婆罗多王后裔”。其主要内容是叙述婆罗多族的两个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间大战的故事。《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现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诗的基础上编订加工而成,其中有长篇英雄史诗,而且有大量的传说故事作为插话,有宗教哲学以及法典性质的著作。有10万“颂”,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规模宏大、内容庞杂。印度现代学者认为《摩诃婆罗多》是印度的民族史诗,内含印度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堪称“印度的灵魂”。

6缪斯[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缪斯是希腊神话中科学、艺术女神的总称,为主神宙斯与记忆女神谟涅摩绪涅所生。对于缪斯女神的数目主要有三女神之说和九女神之说。三女神是指墨勒忒、阿俄得、谟涅墨三位女神,它们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进行崇拜仪式时所需要的诗歌形式和技巧。九女神之说最为经典,分别是指克利俄、欧忒耳珀、塔利亚、墨耳波墨涅、忒耳普西科瑞、厄拉托、波吕许谟尼亚和卡利俄珀九位女神,它们代表通过传统的音乐和舞蹈、即时的和流传的歌所表达出来的传说。

7《俄狄浦斯王》[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

答:(1)《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戏剧代表作之一,也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之作。这部剧被亚里士多德推为戏剧艺术中的典范。俄狄浦斯竭力逃避神谕所示的命运,而这逃避本身恰恰在实践着神谕。(2)《俄狄浦斯王》的主要内容《俄狄浦斯王》取材于英雄传说,描写忒拜王子俄狄浦斯反抗杀父娶母的神谕,然而又逃不出命运支配的故事。悲剧从传说故事将近结尾的地方写起,当时俄狄浦斯已是忒拜国王,时值瘟疫流行,按照神谕,只有追查出杀死先王的凶手,才能免除瘟疫,挽救忒拜城。全剧以此为起点,在追查凶手的过程中展示了悲剧主人公的思想性格。当俄狄浦斯查明凶手就是自己时,他刺瞎双眼,自愿放逐。(3)《俄狄浦斯王》的主题思想

通过俄狄浦斯的遭遇,索福克勒斯颂扬了悲剧主人公的坚强意志和对城邦与人民负责的精神。但这样一个英雄却受到命运的捉弄,通过他的毁灭,作者对命运的合理性提出了怀疑,并表现了雅典人民在社会灾难面前的斗争精神和悲愤情绪。(4)《俄狄浦斯王》的艺术成就《俄狄浦斯王》结构严谨精巧,善用突转,既代表着索福克勒斯悲剧艺术的成就,也标志着古希腊悲剧艺术的成熟。它不仅在艺术上给后世留下了典范,而且经由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阐发,更引申出了一个新名词——俄狄浦斯情结。

8贵族沙龙文学[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

答:(1)贵族沙龙文学

贵族沙龙文学是17世纪出现于西欧上流社会的贵族文学流派。“沙龙”为“会客室”“客厅”的意思,后来专指在客厅举行的社交活动和文艺座谈,沙龙文学就是在文艺座谈中朗诵或演出的文艺作品。贵族为打发无聊时光而创作的贵族文学。他们精神空虚,耽于虚无缥缈的想象中,作品多以田园小说、历史小说、心理小说以及诗歌为主,主要写失去往日地位的封建贵族对中世纪的缅怀;描写男女悲欢离合的艳情故事;描绘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矫揉造作,晦涩难懂,充满了没落贵族庸俗无聊的趣味。(2)贵族沙龙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贵族沙龙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杜尔菲,其代表作《阿丝特莱》曾风靡法国贵族社会。《阿丝特莱》以杜尔菲家乡的树林和草地为背景,描写牧童塞拉东和牧羊女阿丝特莱的爱情故事。他们两家有世仇,所以为了不让家人知道真相,阿丝特莱故意要塞拉东去追求另一个少女,不料有个叫塞米尔的人也爱阿丝特莱,这时乘机挑拨,使她相信塞拉东已经变心,对他不再理睬。绝望的塞拉东投河自尽,被三位爱上他的山林仙女收留,但是他摆脱了仙女躲进了森林,后来化装成少女接近阿丝特莱,和她成了好朋友,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9新小说[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

答:(1)新小说

新小说是20世纪50~60年代盛行于法国文学界的一种小说创作思潮,又称“反小说”。在哲学上,新小说深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柏格森生命力学说和直觉主义以及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影响。虽然严格说来“新小说派”的作家们并不承认自己是一个创作团体而只是有一种创作倾向,但评论界还是根据其间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理念和特征,将某些作家归为“新小说派”。公认的“新小说派”的主要代表是法国作家阿兰·罗布·格里耶、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和玛格丽特·杜拉斯等。(2)新小说的主要观点

新小说没有统一的美学纲领,其作家强烈地反对传统,要求全面革新小说艺术;贬低文学的思想性和倾向性,关切小说的技巧和表现手法,并为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如取消人物的中心地位,颠覆作品结构的完整性与逻辑性,打破语法规则的约束,给文本留下“空缺”,使读者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创造者与参与者。

10“教育剧”[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教育剧”是叙事剧的一种形式。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工人运动中宣传、鼓动的直接产物,是布莱希特在尝试创立叙事剧初期经常采用的一种体裁。“教育剧”的主题大多表现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它将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教学或社会文化活动中,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目标和目的;教育戏剧的重点在于学员参与,从感受中领略知识的意蕴,从相互交流中发现可能性、创造新意义。

11《虹》[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虹》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劳伦斯的代表作。小说通过一家三代人的生活经历,描写了英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同时以巨大的热情和深度,探索有关性的心理问题。第一代人的生活带有田园诗的色彩,同时也预示古老文明即将结束。第二代人精神的苦闷和呆滞的目光,是令人窒息的工业化社会的最好注解。第三代人的探索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表达了人们要冲破狭窄的生活圈子,渴望一种自然和谐的生活。

12“艺术家小说”[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艺术家小说”是指以艺术家生活或创作为题材的小说。它兴起于19世纪德国小说界,是“塑造小说”或“发展小说”的一个重要分支。“艺术家小说”旨在表现自视清高的艺术家与庸俗的市民社会之间的矛盾。如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威尼斯之死》就是作家关于艺术家问题的思考和总结,其主人公是音乐家。它们多采用现代派艺术手法来进行创作。

13“解冻文学”[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解冻文学”是西方学者对苏联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一股文学思潮的概括。它是指以小说《解冻》为标题,在苏联的50年代出现的一批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家作品。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第二次作代会召开,彻底纠正“左”的偏向,作家们开始大胆地表现生活矛盾和冲突以及黑暗面。西方评论界认为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将这股新的文学潮流称作“解冻文学”,它倾向于对过去的僵化的文学模式的反叛,更多的是以一种理性的、清醒的态度来对待历史,对待现实生活。

14流浪汉小说[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

答:(1)流浪汉小说

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西班牙文坛上流行的一种新文学体裁,又称“饥饿史诗”或“消极抗议文学”。它以描写城市下层的生活为中心,从城市下层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幽默俏皮的风格,简洁流畅的语言,广泛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小说。(2)流浪汉小说的产生原因

流浪汉小说是城市兴起和经济衰退的产物,它取材于现实,聚焦于城市无业游民的生活,多以主人公的活动为线索,通过他们自述身世的方式,按照其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进行叙事,展示了广阔的社会图景,客观上揭露了社会的黑暗。(3)流浪汉小说的影响

流浪汉小说对于此后欧洲长篇小说的发展,特别是长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模式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无名氏的《小癞子》是西班牙最早的流浪汉小说。但是,因为流浪汉小说常常采用玩世不恭或同流合污的态度对待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所以,其思想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15贵族沙龙文学[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

答:(1)贵族沙龙文学

贵族沙龙文学是17世纪出现于西欧上流社会的贵族文学流派。“沙龙”为“会客室”“客厅”的意思,后来专指在客厅举行的社交活动和文艺座谈,沙龙文学就是在文艺座谈中朗诵或演出的文艺作品。贵族为打发无聊时光而创作的贵族文学。他们精神空虚,耽于虚无缥缈的想象中,作品多以田园小说、历史小说、心理小说以及诗歌为主,主要写失去往日地位的封建贵族对中世纪的缅怀;描写男女悲欢离合的艳情故事;描绘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矫揉造作,晦涩难懂,充满了没落贵族庸俗无聊的趣味。(2)贵族沙龙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贵族沙龙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杜尔菲,其代表作《阿丝特莱》曾风靡法国贵族社会。《阿丝特莱》以杜尔菲家乡的树林和草地为背景,描写牧童塞拉东和牧羊女阿丝特莱的爱情故事。他们两家有世仇,所以为了不让家人知道真相,阿丝特莱故意要塞拉东去追求另一个少女,不料有个叫塞米尔的人也爱阿丝特莱,这时乘机挑拨,使她相信塞拉东已经变心,对他不再理睬。绝望的塞拉东投河自尽,被三位爱上他的山林仙女收留,但是他摆脱了仙女躲进了森林,后来化装成少女接近阿丝特莱,和她成了好朋友,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16超现实主义[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

答:(1)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种。它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为超现实。超现实主义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法国的安德烈·布勒东是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和理论家。(2)超现实主义的特征

超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以“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3)超现实主义的主张

①超现实主义强调表现超理性、超现实的无意识世界和梦幻世界;

②主张用纯精神的自动反应进行文学创作,描绘“超现实”;

③追求艰深晦涩、神秘离奇的艺术效果。(4)超现实主义的影响

由于政治和世界观的分歧,超现实主义这一流派在30年代分裂,但是其文学创作观念和创新意识,对后来的荒诞派、黑色幽默和魔幻现实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

17英国湖畔派诗人[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1)英国湖畔派诗人

英国湖畔派诗人是指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较早产生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由于他们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先后在格拉斯米尔和文德美尔两个湖畔居住,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在文学上,他们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通过缅怀中古的淳朴来否定现实的城市文明。(2)英国湖畔派诗人的理论主张《抒情歌谣集·序言》是湖畔派诗人的理论主张。在序言里谈到:

①关于诗歌题材,主张从宫廷转向民间,从城市转向乡村湖畔,写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

②关于诗歌语言,主张采用人民大众的语言,做到通俗易懂,节奏上应与口语音调一致;

③关于诗的本质,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强调诗人的真情实感。(3)英国湖畔派诗人的历史意义

湖畔派的理论和实践结束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对英国诗歌的改革和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因而英美评论家将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称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但是他们否定诗歌的社会作用,美化中世纪的田园生活,提倡唯心主义、唯灵主义、神秘主义,把“听天由命”看成是人的“天性的永恒部分”,拜伦和雪莱对此进行过激烈的批评。

18迷惘的一代[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1)迷惘的一代“迷惘的一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20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迷惘”是指他们共有的彷徨和失望情绪。“迷惘的一代”在创作形式上勇于创新,语言具有简约主义和口语化倾向。它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影响深远。(2)“迷惘的一代”的作家组成“迷惘的一代”由一些美国作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组成,后来影响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以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为代表。这些作家大多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应征入伍的年轻人,在战争期间饱受身心创伤,在战争结束后失去了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找不到出路,在孤独、迷惘、彷徨中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进行消极反抗。“迷惘的一代”的创作,真实地反映了战后年轻人迷惘苦闷的精神状况。海明威的作品《太阳照样升起》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3)“迷惘的一代”的创作特点

①语言上的简约主义和口语化倾向“迷惘的一代”在战争期间深受战争宣传的欺骗之苦,对所有崇高的字眼都弃之如敝屣,他们在文学创作时推崇文字上的简约主义。海明威把这种简约风格推到了极致,他采用电报式的语言,通过简约的对话和细节,用含蓄的、间接的手法暗示人物内心的戏剧性变化,而不是像传统的作法那样通过描述来铺陈人物内心。结尾也常常是戛然而止,绝不拖泥带水,也不煽情作秀。

②形式上勇于创新

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文坛正是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现代主义交汇的时期。这些青年作家们融合了战后对传统的反叛精神,吸收了各流派的艺术成就,并各自创造出自己的风格特色:菲茨杰拉德浪漫精巧、海明威朴素遒劲、多斯·帕索斯宏观大气。

19《吉檀迦利》[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1)《吉檀迦利》《吉檀迦利》是泰戈尔最著名的一部抒情诗集。它是泰戈尔中期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最能代表他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部宗教抒情诗集,是一份“奉献给神的祭品”。泰戈尔向神敬献的歌是“生命之歌”,他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关怀。(2)《吉檀迦利》的思想内容

①表达了印度教的哲学思想。诗人以诚挚而又热烈的感情表达了希望与神合一的渴望,歌颂了神的无限的恩赐、无限的爱和无限的意志。

②通过献给神的颂歌,歌唱了生命的荣枯、现实世界的欢乐与悲哀。

③表达了爱国主义思想和对光明、自由的追求。诗集中的神,无所不在,既是印度教中的神,也是人类美好理想和真理的化身。(3)《吉檀迦利》的艺术特色《吉檀迦利》的呈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

①哲理性与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诗集将泛神论哲学思想融化在优美的诗行之中,以真挚的感情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抒情色彩浓厚。

②诗歌语言和意象朴实无华,清新动人。诗歌运用口语,选取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形象入诗,突出这些形象可感、可触、可视的特征,形成具体朴实、清新动人的风格。

③散文诗的韵律。诗歌吸收了格律诗所特有的重复和音节相同的原则,结合了散文诗千变万化的特点,创作了具有内在节奏感的韵律。《吉檀迦利》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杰出的艺术成就让泰戈尔在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抒情歌谣集》[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抒情歌谣集》是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的诗歌合集。但其中柯勒律的诗仅有三首。这部问世之初遭到苛评的诗集开创了一代诗风,成为英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诗歌领域里的一座里程碑。它摆脱了多数18世纪诗人所恪守的简洁、典雅、机智、明晰等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在形式上摒弃了在蒲柏手里达到登峰造极地步并垄断了当时诗坛的英雄双韵体;在内容上则以平民百姓日常使用的语言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和处身于大自然中的人们的生活,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和沉思,开创了探索和发掘人的内心世界的现代诗风。

21《第二十二条军规》[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当代作家约瑟夫·海勒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黑色幽默派的代表作。约瑟夫·海勒以“二战”为背景,描写了一支驻扎在意大利附近的美国空军部队的军营生活,无情地嘲讽和抨击了黑暗的现实,揭示了深刻的社会危机,表达了人必须作出人生选择的思想。小说以喜剧的方式表现悲剧性的内容与主题。小说利用荒诞不经的情节,反讽俏皮的语言,描写人难以摆脱的困境,揭示了现实生活的荒诞不经,在笑声中嘲笑了社会,但是饱含着辛酸与无奈。小说成功塑造了“反英雄”形象;通过“人像展览式”的戏剧性结构构建了一个荒诞的世界,整体上显得凌乱破碎,但呼应了小说的荒诞氛围。

22威塞克斯小说[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威塞克斯小说是指19世纪英国小说家哈代创作的以家乡为背景的小说。威塞克斯是作家的故乡英国西南部多塞特郡的古称。哈代用威塞克斯作为同一背景,将不同小说联系在一起.所以这些小说因而得名。这些小说描绘了资本主义的入侵对宗法制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的毁灭性影响,展现了威塞克斯农村社会的悲剧性历史。其中,小说对宗法制农村社会的怀念之情,对家乡自然风光、人情风俗的描写,使得威塞克斯在小说中具有了生命。这些作品包括《绿荫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林地居民》《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等。

23《旧约》[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旧约》是犹太教圣经,也是希伯来民族文学遗产的总汇。《旧约》原文为希伯来文,其内容主线是讲上帝与其子民希伯来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故事。后来从犹太教直接诞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中的两个——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随这两大宗教的传播,旧约全书被翻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对世界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简答题

1谈谈你对两希文学传统的理解。[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答:“两希”文学传统是指以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为核心的文学传统。(1)希腊文学传统

希腊最早的文化大概是诺索斯文化,在爱琴海最南部的克里特岛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后来亚历山大国王大面积扩张土地,随着战争,希腊文化开始传播到印度河以西的广大亚洲和北非等地区。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其主要表现为:

①文学样式丰富,既有神话、史诗、悲剧、喜剧,又有寓言、抒情诗、散文和小说,为后来的欧洲文学提供了范例。

②在反映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方面,古希腊文学贯穿了热爱生活、肯定现实、赞扬人的能力与智慧的人生哲学,奠定了欧洲文学精神价值追求的基本特征和内容。

③在创作方法上,已经具有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因素,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

④文艺理论发达,形成了再现说和表现说两种文艺观,开启了此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文艺思想的先河。(2)希伯来文学传统

在希伯来文化中,摩西和耶酥是希伯来人的先知,他们为全人类创造了唯一神信仰的宗教和神学,创造了《圣经》的《旧约》和《新约》。希伯来人的祖先为全人类提供了神学,唯一神论的宗教和圣经。摩西和耶酥创造了属于希伯来文化的神学和宗教,“十诫”和“基督”也是希伯来律法的开始,他们的文化大都就表现在宗教伦理思想方面。

①古希伯来文学的特征

a.文学、历史、宗教相结合;

b.简洁生动的文笔和风格。

例如,古希伯来的历史书表现出他们散文的特色:简洁、生动、有力,既有史实,又有传说故事和诗歌,颇有文学价值。如《撒母耳记》下卷第九到二十章描述大卫的生活,其细节的描绘极为出色。第十八章写大卫的儿子押沙龙反对父王,正当他起兵进攻朝廷时,大卫兵分三路去讨伐。临阵前大卫吩咐大将们要刀下留情,不要杀害年轻的押沙龙。战正酣时,大卫坐在城瓮里,瞭望人上城门楼顶瞭望报信;这时大卫的心理十分复杂,一面希望王军战胜,一面又愁自己的儿子丧命;当他从报信人口中听到儿子的死耗时,便哀哭着走上城门。这里表现出很高的艺术。

②希伯来文学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a.成为西方文学的书面源;

b.使西方文学带有宗教特点;

c.使西方文学带有人道主义精神。

例如,《旧约》对后世的影响——《旧约》中的宗教思想对后世欧洲作家的思想及其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但丁、莎士比亚、歌德等。《旧约》中平等、博爱、同情弱小的人道主义精神,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19世纪人道主义思想的形成。《旧约》对欧洲文学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形成,起了一定的借鉴作用。《旧约》中的情节、人物、典故等,是后世欧洲作家和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宝库。

总之,“两希”文学传统一直存在于西方文学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作品的思想主题还是表现艺术都能从“两希”文学传统找到源头。受其影响的人本主义思想一直是西方文学的精神内核,并且艺术方面的创新始终没有停歇。

2请概述歌德的诗剧《浮士德》中“浮士德”形象的精神内涵。[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答:《浮士德》中“浮士德”形象的精神内涵:

浮士德既是带有作者精神自传特征的人物形象,也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典型,还是整个人类的代表。另外,《浮士德》还概括了整个欧洲资产阶级三百年间的思想探索。(1)“浮士德”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典型

作为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浮士德既反映了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特有的局限性。从歌德自我的精神探索和欧洲知识分子奋斗历程中,歌德提炼出来五个阶段,以探索人生真谛、实现理想、有所作为的进取精神一以贯之,推动浮士德一一经过具有代表性的五个探索阶段,概括了欧洲自宗教改革以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探索人生、追求真理的整个历程。

①第一阶段主要通过描写浮士德的新生,展示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形象。他摆脱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束缚,有强烈的入世思想,他不满现实社会,要为“人类”创造一个“真美”的世界。

②第二阶段主要描写浮士德的生活,开始了对人生和理想的探求。但悲剧的冲突是新兴资产阶级个人自由的要求和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

③第三阶段描写浮士德在政治生活的探求,不是起而反抗,而是迁就退避。

④他在封建宫廷中看到了王朝的腐败,仍然尽心竭力为这个腐朽的王朝服务,实际说明,为封建王朝服务不可能有所建树,于是他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即第四阶段,描写浮士德对古典美的追求,但古典美也消逝了,不能复活于现代。浮士德对古典美的追求,就这样宣告破灭了。

⑤最后阶段描写浮士德改造大自然的努力。

在探索的过程中,浮士德只是满足于个人的探索,对真理的追求也只局限于思想领域,一旦面临现实困境就选择逃避而不是反抗,其最后的理性王国也是建立在掠夺和占有的基础上,客观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和阶级本质。(2)“浮士德”是整个人类的代表

浮士德又是人类的代表,概括了人类积极进取的精神,反映了人性的双重性,他的探索“囊括着人类的全部历史”。虽然浮士德历经挫折,但他积极探索,表现出一种向善的精神。其死后灵魂被上帝带上天国,彰显的是对其一心向善之精神的褒奖。同时,浮士德身上也体现了人性的双重性,存在着善与恶、灵与肉的冲突。一方面,他不满足于既有的生活,另一方面他也时常沉迷于名利、地位和权势之中,虽然最后摆脱了现实诱惑和个人欲求的束缚,但是他抵达理想世界的曲折过程本身就说明了其人性内在冲突的存在。浮士德身上的这种“灵”与“肉”的矛盾,“善”与“恶”的斗争,展示了人类自身的复杂性和真实性,体现了歌德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也反映了人类探求真理的艰巨性以及歌德对人类终将走向至善的坚定信念。(3)浮士德概括了整个欧洲资产阶级三百年间的思想探索

浮士德是一个理想的探求者,他一生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道路。他在思想探索的途程中,否定了脱离实际的知识追求;否定了低级的官能享乐和狭隘的生活;否定了为封建王权服务的政治幻想和从古代艺术中寻找理想的美的意图。最后肯定了以集体劳动改造自然、创造普通幸福乐园的理想。他的生活道路概括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以至十九世纪时期西欧资产阶级进步知识分子思想探索的全部历程。

总之,歌德通过《浮士德》这部诗剧,以史诗的规模总结了文艺复兴以来三百年间资产阶级精神发展的历史,肯定了人类追求理想的意义,具有较高的文学史地位和价值。

3联系相关作品,简述欧洲中世纪晚期英雄史诗的思想艺术特征。[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欧洲中世纪晚期英雄史诗是反映封建社会时代形成的史诗作品,都以一定的历史事件为依据,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形成,大约在12至13世纪被文人整理加工编订记录下来。欧洲中世纪晚期英雄史诗的代表作品主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古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

欧洲中世纪晚期英雄史诗的思想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1)欧洲中世纪晚期英雄史诗的思想特征:护教与忠心爱国

中期晚期英雄史诗神话因素大大减少,只存在一些残留痕迹,但基督教义的内容却大大增加,英雄的奇功伟业往往与宗教奇迹融合在一起,甚至有的英雄人物的爱国行动表现为同异教徒的斗争。但有的史诗也表现出反禁欲主义、反等级观念的思想,这是社会阶级矛盾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在史诗中的反映。《罗兰之歌》是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它用罗曼语写成,全诗共4002行,记叙的事件发生在查理大帝时代,史诗情节较之史实有很大变异。史诗的主人公罗兰是一个爱国忠君的英雄人物,把保卫法兰西、保卫祖国的威名看成自己的天职。罗兰的爱国精神是同忠君观念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中世纪晚期爱国主义思想的时代特征。罗兰的爱国精神中,包含护教的成分,这是历史的局限。(2)欧洲中世纪晚期英雄史诗的艺术特征:气势恢弘与手法丰富

欧洲中世纪晚期英雄史诗是欧洲封建制度确立后的产物,史诗表现出封建意识和宗教思想的影响。封建等级观念和基督教的宗教意识被人们普遍接受,渗入文学之中,影响到史诗的表现和英雄人物的塑造。史诗在宏大的社会背景下,歌颂了贤明的君主与果敢的民族英雄,倡导民族统一,战争场面气度恢弘。为此采用艺术手法,颇有浪漫主义精神。

在英雄史诗《罗兰之歌》的编订中,截取7年战争过程中的一段时间,以一个事件为中心,情节组织得十分集中、紧凑,富有戏剧性;经常使用重叠、对比、夸张的方法,使形象鲜明、突出;史诗的结构采用敌我双方平行描写的方法,叙事明快,有条不紊。史诗多次描写睡梦征兆、上帝显灵、天使下凡,以及英雄人物的宗教精神,这都是基督教影响留下的痕迹。

总之,作为中世纪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中世纪晚期英雄史诗主要反映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歌颂杰出的英雄事迹,表现主人公忠君爱国和笃信宗教的高尚品质。丰富了中世纪文学的文学体裁和艺术表现方式,并成为各自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亦有深远的影响。

4以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任选)为例,谈谈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特色。[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就文学的文化主旨精神而言,人文主义文学与当时的哲学、科学、艺术等领域一样,对人的关注成为人文主义文学的精神核心。同时人文主义文学注重描写现实生活,表达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文学将人文主义思想作为斗争武器,着力描写现世生活,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欲望要求,肯定了人的权利,传达了资产阶级的价值标准。以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哈姆莱特》为例,其中所体现出的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特色主要有:(1)表达人文主义的政治历史观

人们普遍感到“世界的末日到了”。新国王克劳狄斯为权势所诱惑,私欲的洪水冲垮了理智的堤坝,以杀兄之暴行,夺取王位,霸占嫂嫂,又以奸诈的手段企图置王子哈姆莱特于死地。克劳狄斯象征着文艺复兴晚期以满足个人私欲为核心的“新信仰、新道德”。莎士比亚在剧中通过对“颠倒混乱”的人的生存环境的描绘,不仅揭露和批判了当时英国和欧洲的社会现实,而且指出了一味强调个性解放、放纵人的欲望对社会和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危害性,作者在对“颠倒混乱”的社会表现出深深忧虑的背后,流露着对理性、秩序和新的道德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呼唤。其实质是资产阶段人文主义者同新旧社会邪恶势力,人文主义思想与现实社会尖锐矛盾的反映;同时也反映出人文主义思想在社会的普及。(2)哈姆莱特是一个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

哈姆莱特是丹麦的王子,他在威登堡大学念书时,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那时,他把世界看成是光彩夺目的美好天地,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对社会所寄托的理想,说明哈姆莱特曾经是个怀抱理想的乐观的人文主义者。但是,这种美好的世界在《哈姆莱特》一剧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剧本一开始,世界便已“颠倒混乱”,人们惶惶不可终日。面对父死母嫁、王位被篡夺的严酷现实,哈姆莱特像一夜间遭到严霜袭击的娇花,精神颓唐,痛苦与忧虑使他成了一个“忧郁王子”。严酷的现实,已击碎了他昔日的梦幻;梦幻的破灭,意味着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信念的破灭,他成了一个面对重重矛盾精神无所寄托的“流浪儿”。正是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造成了他行为上的犹豫。最后他虽然杀死了敌人,但仅仅是除掉了一个恶人,而不是整个人文主义者整个理想和事业上的成功。(3)文艺复兴晚期信仰失落时,人们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

在他眼里,所有的人“都是十足的坏人”。哈姆莱特对人的这种认识是偏激和悲观的,但却有其历史的深刻性和艺术的概括性,因为这实际上隐喻了文艺复兴时期在个性解放的口号下人们“为所欲为”、一味放纵情欲带来的社会罪恶。正是对人的问题的这种思考,使得哈姆莱特的言行越来越游离于为父复仇的宗法责任和“重整乾坤”的社会责任,越来越脱离历史现实的轨道而直逼无意义无目的的存在本身。面对这样的本原性思考,复仇就无足轻重了。而且,既然人在本体意义上是恶的,那么他为父复仇、“重整乾坤”、改造社会的斗争对象就不只是一个克劳狄斯,而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的人。迷惘、焦虑、惶惶不安的情绪和心态,笼罩在哈姆莱特复仇的过程中,也就有了他行动上的犹豫和延宕,使他成了“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可见,哈姆莱特的犹豫不只是找不到复仇方法时产生的矛盾的心理,而且是他感悟到人的渺小、人的不完美、人生的虚无时那迷惘与忧虑心态的外现,同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晚期信仰失落时人们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的象征性表述。哈姆莱特所处的封建势力虽然已经腐朽但仍占统治地位,并有原始积累时期出现的新的罪恶势力与之结合,在力量对比方面暂时还大大超过了人文主义所代表的新生力量。

总之,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以中世纪的丹麦宫廷为背景,通过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真实描绘了文艺复兴晚期英国和欧洲社会的真实面貌,表现了作者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注,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

5以拉斯蒂涅所受的“人生三课”为主线,简析《高老头》的社会批判性。[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拉斯蒂涅是巴尔扎克代表作《高老头》中的人物,他是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他的性格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1)抨击了资产阶级利己主义道德原则

拉斯蒂涅的第一次人生大课是他的远房表姐鲍赛昂夫人的指点和教诲。这个熟谙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将她所掌握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学”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她的远房表兄弟,教他怎样以牙还牙,怎样没心没肺,怎样勾引女人,怎样凭借女人往上爬等,堪称拉斯蒂涅的启蒙者。鲍赛昂子爵夫人亲自教他读“人生这部书”,培养他自私自利的人生观,传授他以牙还牙对付社会和他人的伎俩。巴尔扎克实则批判了资产阶级利己主义道德原则。(2)揭露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

拉斯蒂涅的第二次人生大课,是伏脱冷近乎斥骂的教诲。伏脱冷是一个想拼命爬上贵族社会的恶汉,他最终未能如愿以偿,但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鲍赛昂夫人相比,他的教导是赤裸裸的强盗逻辑。他先以自己的复杂经历去打动拉斯蒂涅,指教拉斯蒂涅要“对什么都不服从”。他以鹰犬一样锐利的目光透视拉斯蒂涅的心灵,劝诫他要出人头地,不能只靠求学,要想别的办法,要有野心。他建议拉斯蒂涅与维多莉小姐订婚,杀死她的哥哥,继承父亲的全部财产,以迅速成为百万富翁。这种赤裸裸的资产阶级掠夺方式,虽让拉斯蒂涅感到不适应,却还是为此心动。用赤裸裸的语言剖析社会的本质,让他不择手段地获取金钱地位。揭露了以拉斯蒂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3)批判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金钱的罪恶

拉斯蒂涅的第三次人生大课,是高老头的死。高老头是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他极度溺爱自己的女儿,把自己的全部家产都花在了她们的身上,最后却落得临死前都未能看到女儿们来看他一眼。最后,拉斯蒂涅为高老头送葬。从高老头的死中,他悟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全在于金钱,这使他更加坚定了获取金钱、立足上流社会的决心。高老头的苦难和死亡,最后完成了他的社会教育。他埋葬了高老头,也埋掉了自己的最后一点人性,这时的他决定堕落成为向财富和权势进攻的资产阶级野心家。批判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金钱的罪恶

总之,拉斯蒂涅通过三次人生大课的教育,一步一步走上了野心家的道路。虽然在邪恶的诱惑面前,他有过顾虑和羞愧,但他每次斗争的结果总是邪恶占了上风。他凭借自己的伶俐狡猾和冷静头脑,有选择地借鉴别人的“经验”与“教训”,终于走向了资产阶级野心家罪恶深渊。考察这个青年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创业史”,有助于我们了解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渊源。

6简析荒诞派戏剧与西方传统戏剧之间的异同。[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然后迅速流行于欧美各国的一个反传统戏剧流派。代表剧作家有贝克特和尤内斯库等,其各自的作品《等待戈多》和《椅子》等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剧作。荒诞派戏剧与西方传统戏剧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1)荒诞派戏剧与西方传统戏剧之间的相同点

荒诞派戏剧与西方传统戏剧之间的相同点在于它们二者都具有其“荒诞”的精神实质。荒诞派戏剧正是作家调动各种荒诞的戏剧形式对人类的荒诞感最直接的展现。

①原始仪式与荒诞派的相同点

荒诞派在对戏剧原始的精神实质的回归中,人重新成为了戏剧的中心;在戏剧表现形式上,荒诞派剧作家创作出了二十世纪的精神仪式,并使现代戏剧具有了原始交感巫术的特点,从而达到一种宣泄情绪和净化心灵的仪式化戏剧效果。

②传统戏剧与荒诞派的相同点

同样源于原始仪式并最终成型于中世纪的西方木偶剧使荒诞派戏剧找到了一种纯粹机制化戏剧模式的理想舞台:通过创造和木偶剧一样的隐喻性的舞台,呈现出现实世界最本真的状态;通过塑造木偶式的符号化人物,荒诞派戏剧将人物作为直喻的舞台形象的一部分,更加深化了人类异化的主题。十九世纪末的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试图创作的不像戏剧的戏剧——淡化情节与冲突”被荒诞派剧作家所汲取,并在创作中将此类“非戏剧”因素推向了极致。

③超现实主义戏剧与荒诞派的相同点

二十世纪超现实主义戏剧通过梦幻呈现性的表现方式以及对戏剧语言的颠覆使之成为荒诞派戏剧的先驱。而荒诞派戏剧舞台则被认为是对阿尔托的残酷戏剧理论最好的实践。(2)荒诞派戏剧与西方传统戏剧之间的不同点

①在戏剧情境的设置上,荒诞派戏剧采取了与传统戏剧相背离的方式

一般说来,传统戏剧的情境是比较具体和确定的,而荒诞派戏剧的情境则可说很多是不确定的,特别是人物关系。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尤奈斯库《秃头歌女》中的马丁夫妇。一般说来,传统戏剧的情境设置是合乎理性的,荒诞派戏剧则不是这样,荒诞派戏剧的情境设置大多具有不合情理,不合逻辑的特征。如尤奈斯库的《阿麦迪或脱身术》中,男主人公阿麦迪想当剧作家,在屋里关了15年,就憋出了两句台词。

②在戏剧结构的安排上,荒诞派戏剧采取了与传统戏剧相背离的方式

如果说传统戏剧的结构是一种有序的戏剧结构,那么,荒诞派戏剧的结构仿佛是一种无序的结构。同时,荒诞派戏剧往往追求“形式即内容”的直喻效果,在表现人类处境的荒诞性时,常常利用形式的荒诞来“直喻”内容的荒诞。为此,荒诞派戏剧常常采用以下几种结构形态:一是错位式结构形态,二是重复式结构形态,三是片断式结构形态。

③在戏剧语言的运用上,荒诞派戏剧采取了与传统戏剧相背离的方式

荒诞派戏剧还对语言进行“爆破”,使其表达人物思想,表情达意,塑造人物性格,发展戏剧冲突的功能遭到“毁坏”,通过创造一种荒诞的语言言说方式,一种新的形式功能,在摧毁意义的同时又于无意义中显示意义,从而揭示荒诞感和荒诞意识。

总之,荒诞派戏剧与西方传统戏剧在时间和形式甚至思想主题上有承继关系,然而更多的表现为差异性。无论是戏剧情境的设置,还是戏剧结构的安排或者戏剧语言的运用都与传统戏剧相背离,主张用荒诞的手法表现荒诞的存在,强调世界的荒诞性、人生的痛苦和反抗的无意义,具有浓厚的悲观主义、宿命论色彩。

7任选一部你所了解的当代(1945年至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加以分析(思想、艺术两方面各选其一或兼顾均可)。[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并最终让他走向了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马尔克斯也因此成为拉美小说界的“掌门人”,评论界称赞他的《百年孤独》为“20世纪用西班牙文写作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百年孤独》因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到的艺术成就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巨大影响。(1)《百年孤独》是一部意蕴丰富的史诗性作品

①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一百年的兴衰史

布恩迪亚家族来到马贡多小镇居住,七代人经历了兴起、繁荣、衰落到彻底消失的过程,构成了小说描写的主要内容。

②象征性地表现了作者对哥伦比亚的历史和现实的认识

作者以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小镇马贡多由开拓、发展到毁灭的过程,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独裁政权的残暴、殖民主义者和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

③揭示了哥伦比亚及整个拉丁美洲屈辱历史的原因

马尔克斯在揭示原因的同时也探讨了如何摆脱与世隔绝状态的途径。通过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历史和马贡多小镇的命运,小说对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指出民族精神的愚昧落后、保守闭塞,才是该地区饱受无休止党派纷争、外来者的经济剥削与政治压迫的根本原因。同时,以布恩迪亚家族和马贡多的彻底消失,象征性地表现了愚昧落后的可怕后果,警醒人们认清现实,挣脱愚昧、保守的精神枷锁,真正团结起来,才能迎来民族的美好未来。(2)《百年孤独》集中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

①用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生活

小说将奇迹显现、鬼魂形象、荒诞不经的情节穿插于故事之中,展示了一个虚实融合、人鬼混杂、现实与超自然现象并存的魔幻世界,形象地审视了拉丁美洲与世隔绝、愚昧落后的历史,充分体现了魔幻与现实相融合的特征。

②大量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方法,并在叙事角度上进行了创新

小说借鉴了超现实主义文学的表现方法,运用离奇的想象、梦幻以及梦呓来表现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在叙事上,站在未来的角度进行倒叙,但是在故事展开中又采用了顺叙进行叙事,将再现与审视、魔幻与真实、未来与过去和现在融合在一起,既配合了作品魔幻的特征,也很好地展开了对史诗性题材的开掘。

③独特的象征手法

小说通过各种富有象征性的场景以及情节,暗示了哥伦比亚的社会历史,从而唤醒人们,走出拉美的落后困境,不仅具有魔幻色彩,而且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总之,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百年孤独》风格独特,既气势恢宏又奇幻诡丽。粗犷处寥寥数笔勾勒出数十年内战的血腥冷酷;细腻处描写热恋中情欲煎熬如慕如诉;奇诡处人间鬼界过去未来变幻莫测。轻灵厚重,兼而有之,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获诺贝尔文学奖当之无愧。

8维吉尔在《埃涅阿斯纪》中是如何借鉴荷马史诗的?[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维吉尔在《埃涅阿斯纪》中对荷马史诗的借鉴:(1)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以荷马史诗为蓝本

维吉尔对荷马史诗的模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从结构上看,史诗的前半部分写埃涅阿斯的海上冒险,模仿《奥德修纪》中奥德修斯海上漂泊以及回家的时间结构;后半部分写特洛伊人与拉丁姆人之间的战争,模仿《伊利昂纪》中特洛伊战争的空间结构。

②在情节上,二者的题材都出于同一个神话传说系统,即特洛伊战争。埃涅阿斯也是特洛伊的一名英雄,其历险同奥德修斯的还乡有不少相似之处。而且,与荷马史诗一样,《埃涅阿斯纪》中的神也分成两派,参与人间的战争,以主神宙斯为主的神主宰战争的结局。此外,在战争中起衬托作用的都是一方好友被另一方好友所杀。

③在人物上,埃涅阿斯与图尔努斯形成了对比,模仿了阿基琉斯与赫克托耳的对应。

④在叙述手法上,《埃涅阿斯纪》与《奥德修纪》都运用了追叙的手法,前七年的经历都由主人翁在宴会上讲述出来。此外,还有一些细节也多类似,如主人公游地府,铁匠神应女神之请为主人公铸造甲胄,举行葬礼竞技等等。

⑤在描写手法上,维吉尔同荷马一样,使用了大量比喻和重复的手法。(2)维吉尔对荷马史诗的借鉴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埃涅阿斯纪》以荷马史诗为范本,前半部分写漂泊,与《奥德赛》相似;后半部分写战争,与《伊利亚特》雷同,因此后人往往称它为罗马的荷马史诗。但是,它又不是荷马史诗的简单仿作,而是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是罗马民族的史诗。最为可贵的是,维吉尔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风格和特长,写人物心理细致入微,应用比喻贴切优美,故事性强、语言典雅,是欧洲第一部杰出的由一个文人独立创作出来的史诗。

①史诗的主题是探讨帝国的命运

诗人歌颂罗马祖先建国的功绩,歌颂罗马的光荣,并说明罗马称霸的使命是神所决定的。他把埃涅阿斯的儿子尤鲁斯写成是恺撒和屋大维这一族的祖先,因而肯定了屋大维的“神统”。主人公埃涅阿斯的全部艰辛的经历说明缔造帝国之不易,更应珍视帝国的和平,表现了奴隶主的爱国精神。全诗是颂扬屋大维并为其政策服务的。

②史诗主人公具备理想的政治领袖的品德

史诗主人公虔诚、勇敢、克制、大度、仁爱、公正不阿,作者认为一个理想的政治领袖应该具有这些品德。埃涅阿斯和奥德修同是流浪者,但他负有重大使命,是神的意志的执行人。同样是大将,他不像阿基琉斯为了争夺一个女俘的私事而放弃责任,却是克制了自己的感情,服从使命。从《埃涅阿斯纪》开始,欧洲文学中第一次出现了责任与爱情的冲突的主题。

③史诗的风格严肃、哀婉、朦胧

作者细腻地描写了狄多和图尔努斯之死、主人公和长嫂的告别、在地府遇到了亡魂等情节。他爱用幻景、梦境、预言、暗示、讽谕等手法,也着重人物心理的刻画。

④史诗故事性强

比喻往往采用大自然中的现象,切合人物性格或情节,如把杀死特洛伊老王的皮洛斯比作正在蜕皮的毒蛇,出现在阳光里,新鲜、年轻,但闪动着三叉舌。维吉尔史诗没有人民口头文学的特点,是欧洲“文人史诗”的开端,使古代史诗在人物、结构、诗歌格律等方面进一步获得了定型。

9请问“湖畔派诗人”创作怎样表达浪漫主义的?[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湖畔派诗人”是指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较早产生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由于他们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湖畔派诗人”的创作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达浪漫主义:(1)诗歌题材写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

在诗歌题材上,他们主张写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强调诗人的内心探索和感情的自然流露。除此之外,他们还善于描写大自然,赋予大自然以一种提升的精神境界与道德修养的力量。(2)诗歌语言采用人民大众的语言

在诗体方面,主张发展民间诗歌的艺术传统,采用民间口语,发挥诗人的想象力。华兹华斯说诗必须含有强烈的情感,这就排除了一切应景、游戏之作;诗必须用平常而生动的真实语言写成,这就排除了“诗歌词藻”与陈言套语。(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诗的作用在于使读者获得敏锐的判别好坏高下的能力,这样就能把他们从“狂热的小说、病态而愚蠢的德国式悲剧和无聊的夸张的韵文故事的洪流”里解脱出来;湖畔派认为诗是“一切知识的开始和终结,同人心一样不朽”,诗人则是“人性的最坚强的保卫者,是支持者和维护者,他所到之处都播下人的情谊和爱”。

总之,湖畔派诗人的理论和实践结束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对英国诗歌的改革和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是他们否定诗歌的社会作用,美化中世纪的田园生活,提倡唯心主义、唯灵主义、神秘主义,把“听天由命”看成是人的“天性的永恒部分”等观点是片面的、不可取的,拜伦和雪莱也对此进行过激烈的批评。

10简述《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现实主义特点。[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其现实主义特点主要表现为:(1)强烈的批判性

狄更斯以写实的笔法揭露社会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狡诈展示了下层社会,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悲惨境遇,以及开始觉醒的劳苦大众的抗争。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维多利亚盛世”的繁荣时期,但资本主义的弊端也日益显露,社会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上流社会的人们生活极其奢华,朱门酒肉;而处在社会底层的人则生活困顿,难以维持生计——大卫的经历也一直游走于社会两级之间的鸿沟。(2)充分展现了金钱的罪恶《大卫·科波菲尔》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