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3 11:12:06

点击下载

作者: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编写组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试读: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政部关于《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3 号) 的规定, "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 "国家实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 "、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考试合格准财政部统一制定和公布"、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实行无纸化考试 "。 为使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知识结构科学合理,充分发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在会计市场准人制度中的积极作用,2014 年4 月,财政部对2009 年10 月印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修订)》(财办会 C2009J10 号) 再次进行了全面修订,并于2014 年10 月1 日起施行 。

为适应这一新要求、新变化,更好地满足广大考生和各地会计管理机构的需求,帮助广大考生准确理解和掌握考试大纲有关内容,我们组织了一批长期从事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教学研究,并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及实务操作经验的专家和老师,依据财政部最新发布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编写了这套 "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本套教材共分三册,分别为《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电算化》。

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我们着力突出以下特色:一是紧扣考试大纲,内容权威,教材内容与考试大纲的规定完全一致,难易程度适中,便于考生学习应考 ; 二是关注会计实务,强调从业要求,突出会计从业人员应知应会的内容,重视会计基础知识的介绍和业务处理能力的培养 ;三是文字表述简明扼要,深人浅出,通俗易懂,注重会计专业知识的层次性 。

本套教材编写结构合理、科学规范,内容富有特色、实用性强,是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人员复习应考和会计实务工作者的重要学习用书 。 欢迎广大考生和初学人员选择使用本套教材 。各有关部门和各省市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管理机构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愿选订本套教材 。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编写组

第一章 总论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会计的概念;了解会计对象;了解会计目标;了解会计准则体系;了解会计的核算方法;了解收付实现制;熟悉会计的基本特征;熟悉会计的基本职能;掌握会计基本假设;掌握权责发生制;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与特征

(一) 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

会计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 。企业的会计工作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核算和监督,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 会计的基本特征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为企业经济管理提供各种数据资料,而且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参与经济管理,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种数据转化为货币化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是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相关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经济活动中通常使用劳动计量单位、实物计量单位和货币计量单位三种计量单位 。劳动计量、实物计量只能从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计量结果通常无法直接进行汇总、比较;而货币计量便于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因此,会计需要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 。 会计的基本职能表现在两个方面

(1) 进行会计核算 。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 。

(2) 实施会计监督 。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提供的会计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 。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 。 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 。 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查所使用的方法 。这些方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 。

例1-1 (单项选择题) 会计以( ) 为主要计量单位 。

A.实物 B.货币

C.劳动量 D.价格【答案】B(三) 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 。其中,会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1.会计的产生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人类其他的一切活动,也是人类会计行为产生的根本前提 。人们进行生产的目的,都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此人们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生产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数量和劳动产品的数量进行记录和计算,并将其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进行比较,考核其经济成果 。 会计就是在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管理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 。

我国上古时期的 "结绳记事 "、 "刻木记数 " 和公元前1000 年左右古巴比伦的泥板、古埃及的刻石、伊拉克的算板,都是最原始的经济计算和记录活动,是会计的萌芽 。但是,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会计仅作为 "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 " 在 "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支付日等记录下来 ",并没有形成会计的独立职能 。

随着社会生产的日益发展,在原始社会末期有了产品剩余,出现社会分工的现象以后,会计也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具有独立的职能 。 根据马克思考证, "在远古的印度公社中,已经有了一个农业记账员 。 在那里,簿记已经独立为一个公社官员的专职 。" 这说明会计已经开始成为一项独立的活动,标志着会计的诞生 。

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会计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建立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2.会计的发展

(1)古代会计的发展 。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我国西周,就出现了 "会计 " 一词,(周礼天官》记载 "会计,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 。" 参互、月要、岁会初步具备了现代会计中旬报、月报、年报等会计报表的作用 。 西周王朝还建立了专门的会计机构,并设有 "司会 " 一职,专管钱粮赋税,定期对周王朝的收支实行 "月计 "、"岁会 ",并考核王朝大小官吏管理地方的情况和他们经手的财务收支 。

秦汉时期,中式簿记方法 "入一出=余 " 的基本结算公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实行单式收付记账法,有了定期的会计账册和会计报表,进一步确立了会计报告制度 。

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中式簿记得到了全面发展和完善, "四柱清册 " 的出现,使我国会计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 所谓 "四柱 ",即 "旧管 "、"新收 "、"开除 "、 "实在 ",其含义相当于现代会计中的 "期初结存 "、 "本期收入 "、"本期支出 "、"期末结存 "。 "四柱 " 之间的结算关系为 "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编制的会计报表称为 "四柱清册 "。这一方法影响深远,成为中式记账方法建立的理论基础 。

(2)近代会计的发展 。

一般认为,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是近代会计的形成标志 。15 世纪末期,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有关复式记账论著的问世,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端 。

明清时期,我国会计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记账、算账、报账和账单式簿记系统,出现了 "龙门账 "。 "龙门账 " 将经济业务分为 "进 " (全部收入)、"缴 " (全部支出)、 "存 " (全部资产)、 "该 " (全部负债) 四大类,设总账进行分类记录,并编制 "进缴表 " 和 "存该表 "(相当于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实行双轨计算盈亏,称为 "合龙门 "。 后来还出现了 "四脚账 ",又称为 "天地合 ",对每一笔经济业务既登记 "来账 ",又登记 "去账 ",反映同一业务的来龙去脉: "龙门账 " 和 "四脚账 " 都是我国独有的复式记账法,为我国会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只是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会计发展也较为缓慢 。

近代会计在西方国家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其主要标志是借贷复式记账法的产生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出版了他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其在第三部分 "计算与记录详论 " 中,系统地论述了以威尼斯簿记为主的意大利借贷记账方法,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对借贷记账法最早、最系统的论述,成为会计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近代会计的最终形成 。

19世纪,英国进行了产业革命,成为当时工业最发达、生产力水平最高的国家 。在英国,由于生产力的迅速提高,首先产生了适应大机器生产需要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公司,这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引起了一系列会计内容的变化 。如 "折旧 " 概念应运而生,划分资本支出和收益支出的思想得以确立,成本会计制度的出现等 。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对立关系及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所有者对管理当局提供的财务报表不可能完全信任,所以希望由客观、中立的会计师进行验证,以增强财务报表的可信度 。 鉴于此,公共会计师职业便悄然出现,财务报表审计制度得以迅速发展 。1854 年,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协会---英国爱丁堡会计师公会成立,这被认为是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

(3)现代会计的发展 。

进入20世纪后,世界经济的中心逐渐转向美国 。 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使国内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然而,在经济发展刺激投资扩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投机行为和虚假财务报表, "泡沫性 " 的繁荣在一些缺乏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的推波助澜下,导致了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 。 危机过后,人们痛定思痛,认为不规范的、松散的会计实务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会计必须加以规范,于是人们开始研究制定会计准则 。1939 年,美国发布了第一份代表 "公认会计原则 " (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GAAP) 的 "会计研究公报 " (ARB),由此,会计进入了以准则为规范的新的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

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经济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 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并大规模地应用于生产,生产力发展十分迅猛;另一方面,资本进一步集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大量涌现,生产经营日益复杂,企业竞争异常激烈 。为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经营者对会计的要求大大提高,不仅要求会计提供过去和现在的信息,而且要求能够提供与投资经营决策相关的未来信息,由此也给会计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 。会计工作日益向管理部门、基层单位和生产技术领域渗透,会计职能逐渐扩展到经营预测和决策,会计分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 。管理会计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会计的内容,成为会计发展史上第三个里程碑,标志着会计进入了现代会计的发展阶段 。

近百年来,我国会计也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西方借贷记账法传入我国,并使得传统的中式会计得到改良,出现了中式会计与西式会计并存的局面,这是我国会计的第一次变革;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我国计划经济管理的需要,全面引进了苏联的会计模式,建立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会计制度,这是我国会计的第二次变革;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引进西方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对计划经济会计模式进行改革,1985年颁布实施了新中国第一部《会计法》,1992 年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管理的需要,我国制定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并着手研究制定具体会计准则,多次对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改革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于2006年发布了包括1 项基本准则和38 项具体会计准则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 年1 月1 日在上市公司施行,这是我国会计的第三次大变革,标志着我国会计已进入了与国际趋同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

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表明: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 正如马克思所说: "过程越是按照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 。"

例1-2 (单项选择题) 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企业会计准则》是(      )年颁布的 。

A.1993 B.2006 C.2007 D.2009【答案】B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 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 。 也就是说,凡是特定对象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 而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

企业的资金运动一般要经历资金投入、资金运用、资金退出等过程,不同企业,如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及金融业等均有各自资金运动的特点,其中以工业企业最具代表性 。下面以工业企业为例,说明企业会计的具体对象 。

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如图1-1所示 。图1-1 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

工业企业是从事工业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 为了从事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活动,企业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建造厂房、购买机器设备、购买原材料、支付职工工资、支付经营管理中必要的开支等,生产出的产品经过销售后,收回的货款还要补偿生产中的垫付资金、偿还有关债务、上交有关税金等 。 由此可见,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运用和资金的退出三部分 。

资金的投入,包括投资者向企业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 。 投资者投入的资金一般是在企业注册成立时或者注册变更时投入,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债权人投入的资金,包括向金融机构等借入贷款、日常交易中形成的应付款项等,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负债 。 投入企业的资金一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另一部分构成非流动资产 。

资金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生产的准备阶段和产品生产阶段 。 在生产准备过程中,企业要购买原材料等劳动对象,发生材料买价、运输费、装卸费等材料采购成本,与供应单位发生货款的结算关系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借助于劳动手段将劳动对象加工成特定的产品,发生原材料消耗的材料费、固定资产磨损的折旧费、生产工人劳动耗费的人工费等,构成产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同时,还将发生企业与工人之间的工资结算关系、与有关单位之间的劳务结算关系等 。

资金的退出,包括产品销售收入的实现、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费、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 。在销售过程中,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销售收入得以实现,资金得以回收;企业在获得销售收入的同时,发生有关销售费用、交纳各项税费及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使得这部分资金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

上述资金运动的三个阶段,构成了开放式的运动形式,是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没有资金的投入,就不会有资金的运用;没有资金的运用,就不会有债务的偿还、税费的上交和利润的分配等;而从理论上讲,没有这类资金的退出,就不会有新一轮的资金投入,就不会有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部内容都是会计核算的对象,如签订合同或协议的经济业务事项,在签订合同或协议时,往往无须进行会计核算,只有当实际履行合同或协议并引起资金运动时,才需要对履行合同或协议这一经济业务事项如实记录和反映,进行会计核算,才是会计核算的内容 。

例1-3 (多项选择题) 资金运动包括(      )。

A.资金的投入 B.资金的运用 C.购买原材料

D.资金的退出【答案】ABD(二) 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1.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现代企业制度强调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受委托人委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 。即企业管理层所经营管理的企业各项资产基本上由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或者留存收益作为再投资) 和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形成,企业管理层有责任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运用这些资产 。 为了评价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情况和业绩,并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投资或者信贷政策、是否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其他制度建设、是否需要更换管理层等,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也需要及时或者经常性地了解企业管理层保管、使用资产的情况 。 因此,会计应当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便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等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2.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关信息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

会计主要是通过财务会计报告向其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是否投资或继续投资、是否发放或收回贷款的决策,有助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出促进经济资源分配公平与合理、市场经济秩序公正和有序的宏观经济决策 。

例1-4 (单项选择题) 在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的情况下,会计的根本目标是(      )。

A.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

B.核算和监督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

C.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D.提高经济效益【答案】C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一、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具有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和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拓展职能 。(一) 基本职能1.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

会计核算职能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主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辅以劳动量度和实务量度,从数量上核算各单位的经济活动;

(2)会计主要核算已经发生和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但现代会计它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事前、事中、事后);

(3)会计核算是一个连续、系统和完整的过程 。2.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 。 会计监督贯穿于会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事前监督是在经济活动发生前进行的监督,主要是对未来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法规政策的规定、在经济上是否可行进行分析判断,以及为未来经济活动制定定额、编制预算等;事中监督是指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核算资料进行审查,并据以纠正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偏差和失误;事后监督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及其核算资料进行审查 。

会计监督职能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主要是利用会计核算职能所提供的各种价值指标进行的货币监督;(2)会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

例1-5 (单项选择题) 会计的基本职能一般包括(      )。

A.会计计划与会计控制

B.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 C.会计核算与会计决策 D.会计预测与会计计划【答案】B3.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两项基本会计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 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会计核算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并为会计监督提供依据 。而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 。

例1-6 (多项选择题) 下列各项关于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B.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C.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障

D.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答案】ABC(二) 拓展职能

除了上述两个基本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和评价经营业绩等功能 。会计预测是根据已有的会计信息和相关资料,对生产经营过程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判断、预计和估测,找到财务方面的预定目标,作为下一个会计期间进行经济活动的指标;会计决策是指会计按照提供的预测信息和既定目标,在多个备选方案中,帮助主管人员选择最佳方案的过程;会计评价是以会计核算资料为基础,结合其他相关资料,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肯定成绩,找出薄弱环节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改善经营管理 。

例1-7 (判断题) 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是会计的基本职能 。 (      )【答案】×【解析】会计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是会计的拓展职能 。

二、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一) 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专门方法构成 。 它们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确保会计工作有序进行 。

为实现会计核算职能,应运用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主要包括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 。由于会计的内容是复杂多样的,要对其进行系统核算和经常监督,就必须按照经济内容和管理要求,分别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进行分类登记,以便为经营管理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和指标 。2.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应的会计科目,平衡地记录每一项经济业务的一种专门方法 。采用复式记账法,要求对资金的增减变动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联账户中进行登记,以全面、系统地核算资金的增减变动情况 。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能够为会计记录提供完整、真实的原始资料,还可以监督国家财经制度和预算的执行情况 。4.登记账簿

登记账簿是将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在账簿上进行连续、完整地记录和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 。登记账簿时,要按照账户的核算内容对经济业务进行分别核算,还要按照时间先后,对经济业务进行序时核算,以便为经济管理提供系统、完整、全面的会计信息 。5.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按一定对象归集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借以确定各个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成本是考核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 。通过成本计算,可以全面、具体地核算和监督各个经营过程中的费用支出情况,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6.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通过实物盘点、核对账目等方法查明单位财产物资和资金实有数额的一种专门方法 。通过财产清查,一方面可以查明财产物资和资金的实有数,另一方面可以检查各种物资的储存保管情况以及各种往来款项的结算情况 。 在清查中如发现账实不符现象,应查明原因,加以处理,做到账实相符 。7.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单位定期以书面报告形式总括地核算经济活动情况和结果的一种专门方法 。财务会计报告主要以账簿记录为依据,经过加工整理而产生的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用来系统地总结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为会计分析、检查、编制下期计划的依据 。(二) 会计循环

会计循环是指按照一定的步骤反复运行的会计程序 。 从会计工作流程看,会计循环由确认、计量和报告等环节组成;从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看,会计循环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组成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起点 。

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 。

资金运动作为一般会计对象仍然是比较抽象的,具体落实到会计核算上,其核算和监督的范围多大?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收入、费用、利润应如何确认和计量?企业需在何时结算损益?等等 。这都是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明确的前提条件,即会计基本假设(或称 "基本前提 ")。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会计主体假设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业务 。这一基本假设的主要意义在于:①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②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同时说明某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仅与该会计主体的整体活动和成果相关 。

应当注意的是,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 并非对等的概念,法人必然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例如,由自然人所创办的独资与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这类企业的财产和债务在法律上被视为业主或合伙人的财产和债务,但在会计核算上必须将其作为会计主体,以便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其所有者个人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他实体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又如,企业集团由若干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组成,各个企业既是独立的会计主体,也是法律主体,但为了反映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还应编制该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企业集团是会计主体,但通常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 。

例1-8 (判断题) 会计主体一般都是法律主体,但法律主体不一定是会计主体 。 (      )【答案】×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运营,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 这一基本假设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可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从而为解决很多常见的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问题提供了基础 。当然,任何企业都存在破产的可能性,一旦进入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基础就将为清算基础所取代,从而使这一假设不复存在 。 但这不会影响持续经营假设在大多数正常经营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发挥作用 。 企业必须以持续经营为基础和假定前提 。

例1-9 (单项选择题) 企业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而不以现行成本或清算价格计价,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答案】B3.会计分期

根据持续经营假设,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 。 为了及时获得会计信息,充分发挥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应当合理地划分会计期间,即进行会计分期 。所谓会计分期,就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人为划分成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通常中期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 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 我国的会计年度为公历的1 月1 日至12 月31日 。

这一基本假设的主要意义在于: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为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贯彻落实权责发生制等原则奠定了理论与实务的基础 。

例1-10 (多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会计分期假设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会计分期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其中后三者称为会计中期

B.会计年度和会计中期都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C.会计分期是对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的限定

D.会计分期是对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时间范围的限定【答案】ABD【解析】会计主体是界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会计分期和持续经营都是界定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 境外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报送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这一基本假设的主要意义在于:确认了以货币为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同其他三项基本假设一起,为各项会计原则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

上述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假设,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 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

二、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

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可能在本期已经付出货币资金,也可能在本期尚未付出货币资金;所形成的收入,可能在本期已经收到货币资金,也可能在本期尚未收到货币资金 。同时,本期发生的费用可能与本期收入的取得有关,也可能与本期收入的取得无关 。有关此类的经济业务应如何处理,必须以所采用的会计基础为依据 。1.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的标准,合理确认当期损益的一种会计基础 。 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 在我国,企业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 企业应当在收入已经实现和费用已经发生时进行确认,不是等到实际收到现金或者支付现金时才确认 。

例如,A 企业2012年12 月赊销一批商品给 B 公司,合同约定 B 公司应当于2013年2月付清货款 。A 企业在2012 年12 月虽然没有收到现金,但商品已经售出,已经具备了收取货款的权利,因此应当在2012 年12 月份确认收入,而不是在2013年2月实际收到货款时才确认收入 。如果 A 企业2012 年12 月份不确认收入,而到2013年2月实际收到款项时才确认收入,就不能真实地反映 A 企业2012年12月份及2012年度的实际经营成果 。同理,假如 A 企业2012年7月份支付了第三季度临时房屋租金9000 元,由于此项费用的发生使 A 企业第三季度3 个月均会受益,所以7月份支付的租金不能全部作为当月的费用,当月只计费用为3000 元,从当月收入中取得补偿;8 月和9 月再分别计费用3000 元,分别从8 月和9 月的收入中取得补偿 。2.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 。在这种会计基础下,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现金的收入,不论其应否归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在本期实际以现金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取得补偿,均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以及部分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 。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务工作中,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并非绝对只能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当某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金额很小,对企业经营成果基本没有影响的情况下,根据重要性原则,为简化核算,可以采用收付实现制 。

例如,某企业1月份订全年报刊一份,价值240 元 。 该项业务,按照权责发生制基础处理,每月应计费用20 元,每月均需对该项业务进行核算;若按收付实现制基础处理,在支付报刊费当月,即可将240元全部计入费用,其他月份不再需要对该项业务进行处理 。由于费用金额小,采用收付实现制对企业盈亏没有实质性影响,而且会计处理简化,节约了核算成本,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使用收付实现制基础 。

例1-11 某企业6 月份销售甲产品一批,取得银行承兑汇票一张,价款20000元;销售乙产品一批,取得转账支票一张,价款80000元,收到5月份欠货款70000元 。本例中,按收付实现制确定该企业6 月份销售收入为150000 元(80000+70000),而按权责发生制确定该企业6月份销售收入为100000元(20000+80000)。

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

一、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

企业投资者通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他们需要借助会计信息等相关信息来决定是否调整投资、更换管理层和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等 。

企业贷款人、供应商等债权人通常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他们需要借助会计信息等相关信息来判断企业能否按约支付所欠货款、偿还贷款本金和支付利息等 。

企业管理者是会计信息的重要使用者,他们需要借助会计信息等相关信息来管理企业,对企业进行控制,做出财务决策 。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作为经济管理和经济监管部门,通常关心经济资源分配的公平、合理,市场经济秩序的公正、有序,宏观决策所依据信息的真实可靠等,他们需要会计信息来监管企业的有关活动(尤其是经济活动)、制定税收政策、进行税收征管和国民经济统计等 。

社会公众也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企业对其所在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如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提供社区服务等 。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本规范,是使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一) 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企业的会计信息要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就必须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而为确保真实,会计信息应经得起验证 。 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不是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没有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是不可靠的,就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会计工作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

为了贯彻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做到:

(1) 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2) 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3) 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列示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 。 如果企业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为了达到事先设定的结果或效果,通过选择或列示有关会计信息以影响决策和判断的,这样的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就不是中立的 。(二) 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

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有价值,在于其是否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联,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 。一般认为,具备相关性的会计信息应当在保证及时性的前提下,具备反馈价值和预测价值,即能够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并根据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通常,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必须满足三方面的需要:①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②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③满足企业内部加强经营管理的需要 。 值得注意的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应以可靠性为基础,是在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相关性,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三) 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

可理解性要求会计记录和财务会计报告必须清晰明了、简明扼要,数据记录和文字说明能一目了然地反映出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 。 该项要求的前提是信息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会计知识,并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这些信息 。(四) 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保证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具体包括下列两层含义: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纵比)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于某些交易或事项可以有多种会计核算方法 。 例如,存货的领用和发出,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确定其实际成本;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 。贯彻可比性的目的,是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能利用以前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考核、评价本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借以进行正确的预测和决策;如果企业在不同的会计期间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将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不利于会计信息作用的发挥,甚至引起分析、判断的错觉 。

例1-12 (单项选择题) 企业不同时期的固定资产采用相同的方法计提折旧,遵循的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      )。

A.谨慎性 B.可靠性 C.相关性 D.可比性【答案】D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横比)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不同的企业可能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经济业务发生于不同时点,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决策的需要,便于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只要是相同的交易或事项,就应当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可比性使来自各企业的会计信息能统一汇总,为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提供有用的信息 。(五) 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

在具体会计实务中,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往往存在着与其法律形式明显不一致的情形,如果会计核算仅仅按照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进行,而其法律形式又没有反映其经济实质和经济现实,那么,其最终结果将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所以,这就要求会计信息不能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反映 。

例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虽然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从法律形式来讲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 。 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该资产并从中受益,所以,从其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其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因此,在会计核算上就应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列入企业资产负债表 。

例1-13 (单项选择题) 下列依据实质重于形式要求视同企业自有资产管理和核算的是(      )。

A.经营租入设备

B.融资租入设备

C.借入设备

D.购入设备【答案】B(六) 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

在评价某些项目的重要性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应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视信息的性质、规模大小和对使用者作出决策的影响程度而定 。一般认为,在实务中如果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决策的信息具有重要性 。

对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七) 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对的是有风险的市场,其经营活动都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为了避免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发生给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的严重影响,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应坚持谨慎性,充分估计各种风险和损失,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各项费用和损失,并予以入账;如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以及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确认预计负债等,就体现了这一要求 。而对可能获得的收入,基于稳健考虑,则不能预估及提前入账 。

需要注意的是,谨慎性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任意设置各种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视同重大会计差错 。

例1-14 (多项选择题) 下列会计事项中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谨慎性要求的是(      )。

A.计提坏账准备

B.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确认预计负债

C.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

D.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答案】ABCD(八) 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

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即便是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提供得不及时,对于信息使用者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甚至产生误导,因而会计信息必须注重时效性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贯彻及时性,一是要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者凭证;二是要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按照会计制度统一规定的时限,及时编制出财务会计报告;三是要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在统一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传递给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以供其及时参考、使用 。

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一、会计准则的构成

会计准则是反映经济活动、确认产权关系、规范收益分配的会计技术标准,是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调控经济活动、规范经济秩序和开展国际经济交往等的重要手段 。会计准则具有严密和完整的体系 。 我国已颁布的会计准则有《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二、企业会计准则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等 。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 年1 月1 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一) 基本准则

基本准则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概念基础,是制定具体准则、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准则解释的依据,也是解决新的会计问题的指南,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

基本准则包括以下内容:

(1) 财务会计报告目标 。基本准则明确了我国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

(2) 会计基本假设 。基本准则强调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为会计基本假设 。

(3) 会计基础 。基本准则坚持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

(4)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基本准则建立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体系,规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5) 会计要素分类及其确认、计量原则 。 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要素,同时对有关要素建立了相应的确认和计量原则,规定会计要素在确认时,均应满足相应条件 。

(6) 财务会计报告 。基本准则明确了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概念、应当包括的主要内容和应反映信息的基本要求等 。(二) 具体准则

具体准则是根据基本准则的要求,主要就各项具体业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作出的规定,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业务准则和报告类准则 。1.一般业务准则

一般业务会计准则是规范各类企业一般经济业务确认、计量的准则,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收入、所得税等准则 。2.特殊业务准则

特殊业务准则可分为各行业共有的特殊业务准则和特殊行业的特殊业务准则,前者如外币业务、租赁业务、资产减值业务、债务重组业务、非货币性交易业务等准则,后者如适用于银行等金融领域的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适用于石油企业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准则,适用于农牧业的生物资产准则等 。3.报告类准则

报告类准则主要规范普遍适用于各类企业的报告类准则,如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中期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等准则 。(三) 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是根据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制定的,用以指导会计实务的操作性指南,是对具体准则相关条款的细化和对有关重点难点问题提供操作性规定,它还包括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财务报表及其格式等,为企业执行会计准则提供操作性规范 。(四)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主要针对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做出的相关解释 。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

2011年10月18日,财政部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符合适用条件的小企业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并鼓励提前执行 。《小企业会计准则》一般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经济规模较小的企业,具体标准参见《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四、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2012 年12月6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施行 。该准则对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予以规范,共九章 ,包括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财务会计报告和附则等 。

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有:

(1) 要求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部分另有规定的经济业务或事项才能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2) 将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费用)五类

(3) 要求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或收入费用表) 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

本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会计的基本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会计只能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不能使用实物计量单位和劳动计量单位

B.会计拥有一系列的专门方法,包括会计核算、管理和决策分析等

C.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D.会计的本质就是对每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2.下列有关会计方面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B.会计按其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C.会计就是记账、算账和报账

D.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3.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 。 以银行存款上交税金属于(      )。

A.资金投入 B.资金运用

C.资金退出 D.资金收回

4.下列事项中,不需要进行会计核算的是(      )。

A.收回的前欠货款 B.签订的销售合同

C.上交的增值税税额 D.从银行提取的现金

5.下列关于会计主体假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会计主体就是投资者

B.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是同义语

C.会计主体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D.会计主体假设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6.下列关于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B.如果企业发生破产清算,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可以继续适用持续经营假设 C.在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企业的会计年度,即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 D.我国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7.我国会计提供会计信息最短的会计期间是(      )。

A.月度 B.季度 C.半年度 D.年度

8.下列业务中,(      ) 的处理符合权责发生制 。

A.本月根据销售合同发出商品一批,售价10000 元,但本月没有收到货款,因此不能将其确认为本月收入

B.本月收到上月销售商品货款50000元,因此确认本月收入为50000元

C.本月发生广告费用3000元但尚未支付,确认本月销售费用3000元

D.根据销售合同预收客户定金10000元,因此确认本月销售收入10000元

9.某企业发出材料的计价方法前半年为先进后出法,后半年随意改为加权平均法,这种做法主要违背了(      )。

A.谨慎性原则 B.可比性原则

C.相关性原则 D.重要性原则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