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歌:草原文化特色与形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4 17:11:12

点击下载

作者:高宇飞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草原牧歌:草原文化特色与形态

草原牧歌:草原文化特色与形态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草原牧歌:草原文化特色与形态作者:高宇飞排版:梦工厂出版社:现代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5-01ISBN:9787514323771本书由大华文苑(北京)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言草原牧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的历程,推进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推进了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文化是立国之根,实现中国梦也是我国文化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并最终体现在文化的发展繁荣。习近平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要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

如今,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攻坚和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面对世界各国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面对各种眼花缭乱的现代传媒,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传承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浩浩历史长河,熊熊文明薪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滚滚黄河、滔滔长江,是最直接源头,这两大文化浪涛经过千百年冲刷洗礼和不断交流、融合以及沉淀,最终形成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而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中华文化曾是东方文化摇篮,也是推动世界文明不断前行的动力之一。早在500年前,中华文化的四大发明催生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地理大发现。中国四大发明先后传到西方,对于促进西方工业社会发展和形成,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总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五千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文化纵深,蕴含丰富宝藏。我们要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首先要站在传统文化前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弘扬和发展五千年来优秀的、光明的、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现象,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和未来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价值、文化形态与文化风采。

为此,在有关专家指导下,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撰了本套大型书系。主要包括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伦理道德、古风古韵的建筑遗存、深具内涵的自然名胜、悠久传承的历史文明,还有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和强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系统性、广博性和规模性。

本套书系的特点是全景展现,纵横捭阖,内容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语言通俗,明白晓畅,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韵,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知识性和延伸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中华儿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2014年4月18日文明开化古老历史

我国草原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特别是内蒙古地区。因此,从地域角度来讲,我国草原文化指的就是北方草原文化。包括从大兴安岭东麓到帕米尔高原以东,阿尔泰以南至昆仑山南北的广大区域。

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考古资料证明,我国北方广大草原地区是草原文化重要发祥地,分布有许多早期人类活动的遗迹,如大窑文化、萨拉乌苏文化、扎赉诺尔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等。这些丰富的遗存文化表明我国北方广大草原地区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是华夏文明的曙光。丰富的远古人类文化遗迹在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在我国北方辽阔的草原上生产和生活。内蒙古呼和浩特郊区大窑村南山坡的石器制造场就是他们生产活动的遗址,其年代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期。已有五六十万年的历史。大窑村南山坡是横亘在内蒙古西部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南面的支脉,山下有溪涧流水,适宜于远古人类居住。山上盛产燧石,其燧石质地坚韧,易击打成形,是制造石器最理想的原料。■原始人劳动塑像■原始人取火场景

从旧石器时代早期起,古代人类就陆续到这里开采石料,制成生产、生活用具。在遗址范围内,人工打制石器及石料遍地散布,主要有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石锤、石球等,其中尤以刮削器、钻具、尖状器等为多。

在刮削器中,龟背形刮削器独具特色,是旧石器石器文化的典型石器。龟背形刮削器背部隆起如龟背,特别厚,背部一般经过初步加工,打掉棱角,与背部相对的一面,均为平面。由于器身特别厚,以致刀刃部夹角增大,可用于剥兽皮、刮兽肉和加工皮革等。石器 是指以岩石为原料制作的工具,它是人类最初的主要生产工具,盛行于人类历史的初期阶段。从人类出现直到青铜器出现前,共经历了二三百万年,属于原始社会时期。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又可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也有人将新、旧石器时代之间列出一个过渡的中石器时代。

大窑石器制造场是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古代石器制造场,是一处极其丰富的原始社会文化遗址,它包括5个原始社会时期,即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和晚期。在同一处地层保存有5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在国内外十分罕见。■原始人生活场景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人类发源于黄河流域,而北京周口店就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大窑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了北方草原地区在那个时期也已有原始人活动。周口店 北京西南一处人类遗址,是世界上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遗址。1929年在此发现原始人类牙齿、骨骼和一块完整的头盖骨,并找到了“北京人”生活、狩猎及使用火的遗迹,证实50万年以前北京地区已有人类活动。

萨拉乌苏河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南端。萨拉乌苏,蒙语的意思是“黄色的水”,这里的河水终年浑黄,河的两岸长满了摇曳多姿的红柳,人们称这条河为“红柳河”。

早在35000年前,远古人类“河套人”就生活在这条河畔。他们创造了“萨拉乌苏文化”。萨拉乌苏文化是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原始文化遗址。

萨拉乌苏文化遗址主要在大沟湾村和滴哨沟湾村。大沟湾村遗迹是一处灰烬遗址,遗址呈椭圆形,长宽约为一两米,灰烬中部下限,呈一盆底形洼坑。洼坑附近发现了30多块破碎的动物烧骨,这是人类举火烧食野兽的地方。■原始人生活场景复原

同时在大沟湾村还采集到一两百件石器,这些石器器形比较小,主要有尖状器、刮削器、雕刻器等,其中尤以圆头刮削器、小雕刻器和楔形石核较为典型。这些石器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细石器有严格的区别,但遗址中发现了柱状石核,间接证明了有细石器的存在。“河套人”化石共出土23件,其中包括在滴哨沟湾村发现一段残右顶骨、一段左股骨;在大沟湾村发现一块顶骨化石。

通过对“河套人”化石的研究表明,“河套人”的特征已接近现代人,但仍保留了一些原始性,如头骨骨壁较厚,骨缝简单,颌骨粗壮,股骨臂较厚,髓腔较小,这些原始性表明,“河套人”属于晚期智人。

同“河套人”化石同时出土的还有许多哺乳动物化石残片,如犀牛头骨和牙齿化石、原始牛马肋骨化石、象骨象牙化石,以及很多动物腿骨化石残片等。■原始人居室建筑

扎赉诺尔它的东、南、北部是巍然矗立的呼伦贝尔高原,西部是气势磅礴的高尔真山丘陵,南与碧波荡漾的扎赉湖毗连。约11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人类在这一带劳动、生产、繁衍。

在扎赉诺尔的地下发掘出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包括远古人类的一个人头骨,被命名为“扎赉诺尔人”,以后又连续发现了第二个人头骨、第三个人头骨,还发现了完整的猛犸象骨架等。

在地下12.9米深的地层中,发现了箭头、圆头刮削器、石叶、石片、石核、野牛、马、鹿、羚羊等化石。

兴隆洼位于内蒙古赤峰敖汉旗,这里地处平坦,视野开阔,附近有泉水长流不断,适宜人类居住,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氏族部落在这里生息繁衍,从出土的文物来看,氏族居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

石制工具多是打制的,石器种类包括有肩锄、斧、锛、磨盘、磨棒等。其中由石片嵌入骨柄凹槽的刮刀很有特色,是我国北方地区细石器工艺传统的产品。

还有一种石器叫石杵,既可使农作物去壳脱粒,也可以用于加工采集的植物籽实。加工兽皮用的石刀和渔猎工具比较多。骨器有锥、镖、针等,磨制得都比较精良。

此外,还发现较多的鹿角、狍骨和胡桃楸的果实硬壳,说明氏族住地附近可能有着广袤的森林,狩猎和采集经济在氏族生产生活中仍占据一定的比重。总体来看,这里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与黄河流域的诸新石器时代文化大体相当。陶器 以黏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度至1000度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我国早在商代,就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

出土的文物中还包括大量的陶器和玉器。陶器较厚重,烧制火候较低,陶质疏松,以装饰压印的网格纹和“之”字形纹为特征,且多罐、钵类陶器。

玉玦出土数量最多,是兴隆洼文化最典型的玉器之一,常成对出现在墓主人的耳部周围,应是墓主人生前佩戴的耳饰,呈圆环状或矮柱状,体侧均有一道窄缺口。

匕形器的出土数量仅次于玉玦,也是兴隆洼文化玉器中的典型器类之一。器体均呈长条状,一面略内凹,另一面外弧,靠近一端中■玉玦部钻一小孔,多出自墓主人的颈部、胸部或腹部,是墓主人佩戴的项饰或衣服上的缀饰。

玉器皆为阳起石一透闪石软玉类,色泽多呈淡绿、黄绿、深绿、乳白或浅白色,器体偏小。主要器类有匕形器、弯条形器、管、斧、锛、凿等。■原始人穴居场景

弯条形器和玉管数量较少,均为佩戴在墓主人颈部的装饰品。斧、锛、凿等工具类玉器特征鲜明,其形制与石质同类器相仿,形体明显偏小,多数磨制精良,没有使用痕迹。

在建筑方面,兴隆洼先民住房为排列有序的半地穴式的方形或长方形建筑。建筑都是西北至东南走向,每间约50~80平方米,最大的房间达140余平方米。聚落建筑有10多排房屋,每排10座左右,屋内有圆形灶坑,环绕聚落有一条防御用的沟壕,这是我国大陆远古居民最早的防御设施。

赵宝沟位于内蒙古赤峰敖汉旗,其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赤峰、哲理和河北北部一带,已有6800余年的历史,已发现的房址和灰坑有140余处。房址平面呈方形或正方形,也有呈梯形,都是半地穴式建筑,成排分布。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

陶器是赵宝沟文化的典型,陶器主要为生活日用的各类容器和炊器,绝大部分都为夹砂陶,也有少量泥质陶。其中夹砂陶又可依器表情况的不同分为夹砂粗面陶和夹砂磨光陶两种。

夹砂粗面陶中最为常见的器物是筒形罐,这是一种形制和纹饰独具一格的典型器物。大者高40厘米以上,小者高12厘米,宽敞的口径一般都略大于通高、平底、圆唇、深深的弧腹。烧制火候不高,器表多为黄褐色。纹饰多施以之字形蚊和几何纹,有的还在“锁印纹”基础上迭施几何纹。玉玦 玉环有缺口则为玦,玦是我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为环形形状,有一缺口。在古代主要是被用作耳饰和佩饰。小玉玦常成双成对地出土于死者耳部,类似今日的耳环,较大的玦则是佩戴的装饰品和符节器。

飞鹿肢体腾空,背上生翼,神态端庄安详;猪龙为猪首蛇身,尖吻上翘,巨牙上指,眼睛细长,周身有鳞,神鸟奋翼冲天,巨头圆眼,顶上生冠,长嘴似钩,这三种灵物都引颈昂首,首尾相接,凌空翻飞。

夹砂磨光陶器物的制作一般要较粗面陶精细,陶色大多呈黑褐■赵宝沟遗址出土的陶尊色,也有黄褐或红褐色,在这类陶器中,最惹人注目的是施有奇特的几何纹图案或动物纹图案的尊形器。

这种尊形器已经挖掘和采集到了10多件。其中,在小山遗址出土一件直领圆唇,腹部扁鼓,下接假圈足,器表打磨光亮平滑,饰有极其精美的飞鹿、猪龙和神鸟等灵物图案。■古人类生活场景凤 在远古图腾时代被视为神鸟而予崇拜。用于比喻有圣德之人。它是原始社会人们想象中的保护神,经过形象的逐渐完美演化而来。它头似锦鸡、身如鸳鸯,有大鹏的翅膀、仙鹤的腿、鹦鹉的嘴、孔雀的尾。居百鸟之首,象征美好与和平。也是古代传说中的鸟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通称凤。也是古代皇后的代称。

在南台地遗址采集到了一件腹部饰有两只鹿纹,也是首尾相衔,作凌空腾飞之状,后部好像鱼尾,尾上三角处,有一半图形图案,外围有一圈向心射线,有如一轮金光四射的太阳。在躯干和四肢部位,有精心刻画的细网格纹,两格之间仅距1毫米,完全等距,十分准确精致,令人叹为观止。

另外,在赵宝沟还出土了一件陶凤杯,从外部特征看,与现在的“鸟”颇为相像,这只陶凤杯上的凤头、冠、翅、尾等造型,与中华传统的“凤”的特征完全接近,且文物完整。该凤长17.6厘米,宽9.6厘米,高8.8厘米,被尊称为“中华第一凤”。

赵宝沟先民使用的石器中以磨制石器为主,同时与打制石器和压剥石器共存。大型石器大多都为磨制而成,其中两侧长边磨成平面的石斧,顶部打出凹缺的宽刃石耜,是这种文化类型的典型石质工具。

在小山遗址中发现一件精致奇特的穿孔斧,石器。此器通体磨光,长18.2厘米,最宽处5.5厘米,厚2.4厘米,表面灰色,杂以黑斑。在靠近顶端处,钻一圆孔,为安装木柄的地方。在圆孔和顶端之间的一面,刻有一人面纹,纹痕浅细,圆脸、鼻、嘴都近三角。

这件石器制作得十分精细,刃部平钝,不像是生活实用工具,可能与宗教活动有关。此外,石磨盘和石磨棒也是赵宝沟文化石器较为常见的工具。

赵宝沟文化是北方草原又一支重要的远古文化,这一时期先民已存在等级高低之分,社会分工已趋明显。宗教方面,已经出现原始宗教信仰和浓重的生殖崇拜。阅读链接根据动物化石记录:萨拉乌苏动物群主要有:纳玛古菱齿象,这是一类身体巨大,门齿略有弯曲的古象,与现代象相似,在鄂尔多斯发现的门齿化石长达2.4米至3米左右。披毛犀,体外披长毛的犀牛,这类化石在鄂尔多斯这个时期的地层中发现最多且分布较广。河套大角鹿,这种鹿个体高大,身躯粗壮,最特殊的是鹿角眉枝扩展,呈扁平扇状,几乎与头骨垂直,主枝为开阔的掌状而高耸于眉枝之上。这在鹿类中是独一无二的。王氏水牛,它是为了纪念发现者——蒙古族农民王顺而命名的,这种水牛牛角较为独特,横切面呈三角形。诺氏驼,这种驼比现代驼头骨粗壮,个体高大,它是萨拉乌苏动物群中特有的古动物之一。鬣狗与老虎,在萨拉乌苏河文化遗址食肉动物化石中,这类化石发现最多。新石器文化的代表红山文化■红山人生活场景

红山意为“红色的山峰”,位于内蒙古赤峰东北英金河畔。公元前五六千年,原始氏族部落在这一带生息繁衍2000余年之久。红山文化主要指在燕山以北、辽宁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氏族部落创造的农业文化。

红山文化带是衔接东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三角地带,也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汇区域。它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多种经济文化类型交错、多种民族成分杂居和多种文化因素荟萃的中心之一。

考古研究认定,红山文化是在发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红山人生活场景

红山文化时期,文明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人们不仅穿兽皮制作的衣服,而且还穿起了麻衣。并且在红山文化区域出土了玉蚕,这代表蚕已经得到红山先民重视。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技术,而红山文化区又是黄帝部族活动区域,养蚕抽丝制作衣服自然也会在这个地方出现。仰韶文化 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故被命名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以陕西华山为中心,分布于陕西、甘肃、山西、河南、河北、青海、湖北、山东等地。仰韶文化的持续时间大约为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狗成为红山人的家养动物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祭品 即祭祀时用的物品。根据不同种族和不同地域,祭品的形式十分丰富,有动物如猪、牛、羊、鸡,也有植物,还可以是衣物等物品。在远古时代和愚昧时代,甚至有拿活生生的人作为祭品;暴政时期也曾出现过用活人陪葬与祭祀的情况,十分残忍。

那时候的狩猎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工具,大大降低了先民们与野兽搏击的危险性。人们会选用比较有强度的野兽小腿骨劈成刀的形状,再把刀刃磨出来,在把柄的地方钻眼儿方便穿绳携带。红山文化中制骨业的发达也说明了当时狩猎经济的发达。

红山先民已经开始饲养家畜了。在更早时期,人类只会打野兽,渐渐地,人们捕获了小鹿、小猪后,就开始将其养起来。红山文化时期,人们主要养猪。再往后,狗也成为了家养动物。这种畜牧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保证了一年四季肉类食品和祭品的供应。

在内蒙古敖汉旗河福营子村,有一处红山文化的氏族部落,两条保存较好的壕沟将部落遗址分别围成紧邻的两个部分。

其中东南部的壕沟周长600余米,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在壕沟的东南边留有一处供人出入的通道口;西北部的遗址,壕沟只有三边,包围的居住营地面积较小,另一边即为南部氏族壕沟的一段。这个红山文化部落营地的发现,提供了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氏族部落的规模和防卫性壕沟的实例,兼有畜牧和渔猎活动。夹砂灰陶 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灰色陶器。根据胎质的粗细及含砂与否,可分为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都有一定数量的灰陶,特别是用于蒸煮的器皿,多为夹砂灰陶。到夏代以灰陶和夹砂陶占据主要位置。

农业生产工具主要以细石器工具为主,还有磨制和打制的双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锄、石磨盘、石磨棒和石镞等。■红山人制陶场景

在红山先民生活中,制陶业占有重要地位。制陶技术比早期的兴隆洼文化有了更大的发展。一些富有制陶经验的氏族成员已经专门从事这项劳动,他们可以加工大批相似的陶器。陶器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甲骨文 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我国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曾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陶器以夹砂灰陶和泥质红陶两大陶系为主,泥质红陶占的比例要大于夹砂灰陶。基本器形是筒形罐。特征是口大底小、腹壁斜直,属于筒形罐的晚期形制,后从筒形罐中又异化出筒形器。■红山人生活场景

在原始社会,玉器是原始宗教的祀神器,红山文化时期就已经进入了以玉祀神的阶段。

陶器纹饰以压印之字纹为主要风格。之字纹线细而纹带较宽,连线和篦点共用,横压竖排与竖压横排共用,直线与弧线、波浪线共用。之字纹饰又往往与筒形罐结合在一起。

彩陶在泥质红陶中占有相当的数量。红山文化彩陶以黑彩为主,也有红、紫彩,图案以龙鳞纹、勾连花卉纹和棋盘格纹三种最具代表性。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那时已出现结构进步的双火膛连室陶窑。■红山人祭祀场景

此时的玉雕工艺水平较高,玉器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已出土的红山玉器中,多数为动物造型,有玉猪龙、玉鹰、玉鸮、玉鸟、玉龟、玉鳖、玉鱼、玉蝉、玉蝈蝈、玉螳螂、玉甲虫等大量动物造型玉器。

红山人图腾崇拜更加兴盛起来,这些动物造型的玉器有的比较写实,有的比较抽象,有的可能是当时人们佩戴的吉祥物,有的则可能是氏族的图腾。

其中有一件大型墨绿色玉龙,高26厘米,完整无缺,体蜷曲,呈C字形。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颈上有长毛。龙背有对用于悬挂的单孔,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被考古界誉为红山文化象征的“中华第一龙”。图腾崇拜 发生在我国古代氏族公社时期的一种宗教信仰的现象。一般表现为对某种动物的崇拜,也是祖先崇拜的一部分,图腾主要出现在旗帜,族徽,柱子,衣饰,身体等地方。而目前对于图腾崇拜的研究也是对于原始社会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图腾崇拜现象蕴含着重要的历史人文意义。

玉龙在红山文化分布区域普遍发现,被神化为神灵崇拜物。所以,红山文化的先民是我国境内最早以龙作为神灵而加以膜拜的人类群体。此后,龙作为一种神灵崇拜逐渐向中原地区传播。一般红山人的墓地多为积石冢,是规划的墓地,处于中心的大墓多有随葬的玉器,墓地越向边缘规格越低。大墓附近的墓葬有的也葬有玉器,但是数量和规格明显较中心大墓低,再低等级的墓葬只有陶器陪葬,个别的墓葬没有陪葬品。红山文化属于新石器文化,也属于一个复合型文化,文化内涵极■红山玉龙其丰富,它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

这些丰富的原始文化遗存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北方草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极为重要的源头。阅读链接红山文化的源头问题,学术界争论了很久,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红山文化是仰韶文化系统的原始文化,或是仰韶文化的变体。第二种意见,认为红山文化继承了河北磁山文化。第三种意见,认为红山文化可能是细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相互影响后产生的新文化,含有细石器和仰韶文化两种因素。第四种意见,认为红山文化是这个地区独特的新石器文化。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第五种意见,认为红山文化很可能是河姆渡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中华民族从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社会的转折点。五种意见并存,但多数专家认为后者认识比较符合实际。小河沿和夏家店下层文化

骨质工具除骨刀外,还有骨剑、骨椎、骨凿和骨针等。骨针的针尖十分锋利,针鼻处磨成扁平状,钻有细微圆孔,可见当时已经出现了十分精细的缝纫用线。

约3000年前左右,在内蒙古敖汉旗小河沿白斯朗营子南台地一带,生活着人类祖先。他们过着定居生活,从事农业,兼顾狩猎业。

小河沿先人的生产工具主要是■夏家店黑陶石器。他们以磨制精致的带孔石铲取代红山文化的石耜。其他生产工具还有打制石斧、磨制石斧、石凿、石锛等。还有镶嵌的石刃骨刀,细石器还占有一定数量。小河沿先民手工艺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制造的陶器以夹砂陶居多,泥质陶较少,一般掺砂,也有用云母和贝壳掺和。陶色有黑、红、灰色,器形主要有罐、尊、豆、盆、钵等,还有造型别致的鸭形壶、鸟形壶等器物。丰富多彩的豆形器和壶形器特别发达,是小河沿文化陶器的显著特征之一。有的豆形器座上,刻有三角形镂孔。■小河沿鸟形陶壶

小河沿文化的壶形器,大多制作得奇古别致,富有地方特色。在翁牛特旗石棚山墓地发现的大型鸟形壶,肥体圆头,昂首翘尾,大张着嘴巴,圆睁着双眼,活像一只活泼可爱的雏鸟在向母亲鸣叫争食。尊 我国古代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商周至战国时期,还有另外一类盛酒器牺尊。牺尊通常呈鸟兽状,有羊、虎、象、豕、牛、马、鸟、雁、凤等形象。牺尊纹饰华丽,在背部或头部有尊盖。尊器表多饰有凸起的靡棱,雕铸着繁绳厚重的蕉叶、云雷和兽面纹,显得雄浑而神秘。

在建筑方面,小河沿南台地一带的房址均为半地穴式,一种椭圆形单室,口小底大,门朝南,中间土灶两侧有柱洞;一种是将椭圆形居室分为两间,一大一小,大屋中有圆形火膛。

小河沿氏族墓地选择在高山上,墓地内部分区,区内分行,墓室结构为土坑竖穴或洞穴。男性墓多随葬生产工具,并有束发、佩带项环和臂环的习俗,而且出现了男女合葬的习俗。

夏家店位于内蒙古赤峰,夏家店下层文化因位于夏家店遗址下层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燕山山地和辽西及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年代为公元前2000至公元前1500年,属早期青铜时期。文化遗存以分布在丘陵山地的较大城寨或小城堡为代表,这些大城寨或小城堡大多数都修筑有城墙,有的多达三重。

代表性遗址有赤峰松山区迟家营子村城堡、水地八家子北梁石城、大五十家子杨树湾石城、孤山子西的北城子山城堡、敖汉旗百塔子乡赵宝沟村城堡等。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房屋因时间先后有所区别。早期的多为筒形地穴式,中期为半地穴式,晚期则为地表建筑。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土坯、石料,以及烧土和有草的泥土,也有将白灰面用于建筑的。

他们的居所多位于沿河两岸的高地上。较大的聚落周围有石砌或夯土筑成的城墙及壕沟,聚落内的房屋从数十至百余座不等。聚落附近有墓地。大甸子墓地埋有墓近千座,排列密集而有规律。墓葬的大小、随葬品的种类与数量存在差■夏家店彩绘陶鬲鬲是我国古代的别。一种炊器,用于烧煮加热用。鬲在形制上类似于鼎,有三足,但三足

当时,工具的种类也进入了石中空,可以获得更好的加热效果。器为主并伴有青铜器的时代。代表在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陶鬲就已经广泛使用,商代至春秋时期流行性器物是石器之中的单、双面刃以使用青铜鬲。战国晚期以后,铜鬲及扁平有肩的石铲,断面呈三角菱逐渐消失。形、刃背中部带有圆孔的石刀。青铜器主要有喇叭形浇口的椭圆形陶范、铜刀、铜屑、铜耳环、铜杖首、礼器、铜鼎、铜甗等。农业生产工具中经常使用窄顶宽刃的打制石锄。石锄中部两侧有亚腰,用于捆缚木柄,做劈砍树木等物品的工具。石铲有单面和双面刃两种,扁平有肩石铲最富有特色。收割工具是长刃边的磨制石刀,石刀的背边有凹缺或穿孔可以捆绑木柄。谷物加工则用石磨盘、石磨棒等工具。另外,还使用少量的细石器,其中以刮削器为多。■夏家店陶爵爵是我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在商代和西周青铜礼器 我国古代贵族在举行祭礼器中常见。爵通常在结盟、会盟、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出师、凯旋、庆功、宴会时使用,属于十分珍贵的文物。另外爵也是中使用的器物。我国最早的礼器出君主国家贵族封号,爵位、爵号,现在夏商周时期,主要以青铜制品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为主。商周青铜礼器又泛称彝器。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进入商周社会后,礼器成为“礼治”的象征,用以调节王权内部的秩序,从而维护社会稳定。这时的礼器包括玉器、青铜器及服饰等。

除了农业以外,他们还采集和渔猎,作为不发达农业的补充,比如他们饲养牛、马、猪、狗等家畜。猪是夏家店下层文化先民饲养的最主要的家畜,而鹿科动物则是当时主要的狩猎对象。

制陶业在当时已经是一个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的重要部门。陶器类型比较丰富,有尊、鬲、南瓦、盆、罐、鼎、盘、豆、鬹、爵等。

其中的鼎腹多似罐、钵形器,深腹腔的筒状鬲、细腰袋足的南瓦及折腹尊是他们住址中最常见的几种器型,盘、豆数量较少,鬶、爵仅局限于墓葬。陶器最大的变化是在器型上以三足器为主体,特别是袋足三足器,制造工艺复杂,是三足器中的先进形态。

夏家店下层文化墓葬中陶器的图案纹饰特色鲜明,使用红、白两色矿物颜料描绘成卷曲的线条,再构成连续的单元。

大甸子墓葬还有少数纹饰是以动物面目为图案的主体,器物整体的画面分割及主辅纹饰的配合,与黄河流域年代较早的铜器纹饰风格很相似。

陶器实用器大都青灰色,火候较高。外表多有绳纹。少数磨光陶器的表面往往有未被抹去的绳纹,绳纹是制造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器物磨光则是进一步加工取得的外貌。

此外还有篮纹、划纹以及各种工具压印的纹饰,以细泥条做成链条形或小泥饼做成铆钉形的附加堆纹。阅读链接通过对赤峰地区小河沿文化时期墓葬的清理挖掘,发现小河沿文化时期的赤峰人不论男女,普遍都佩戴着精美艳丽的璧环和项环等装饰品。石棚山墓葬中,在女性墓主人的头骨两侧,发现有两件蚌制圆形齿轮状耳坠,耳坠周边匀称地刻有32个小齿,正面刻画三道同心圆,中间有一小孔。死者的左右臂分别佩带绿色和白色臂环,头上戴有长条形雪白蚌质发夹。结合出土的大量精美绚丽的彩陶,可以想象得出,5000多年前赤峰一带,环境优美、资源丰富、资源丰足,长期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依靠自己辛勤的劳作和不懈的奋斗,改进了劳动工具,发明了种类齐全的生产门类,使自己过上了一种衣食相对富有的生活。当时世风淳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关系融洽。这种和谐的生活环境陶冶了时人爱美的情操,人们穿戴着自己精心制作的衣衫,佩戴着精心的臂环和手镯,还有项环和耳坠,来美化点缀自己的生活。古文化中的奇葩阴山岩画■阴山岩画

阴山山脉东西绵延千里,横亘在内蒙古中西部,它的南北草原广阔,气候条件宜人。我国北方许多游牧民族,如:北狄、匈奴、鲜卑、突厥、敕勒、党项、契丹、山戎、蒙古族等相继在这里生活过,并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阴山岩画就是这些灿烂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从年代上看,阴山岩画属于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的石刻艺术。它凝结了古朴、粗犷、凝练的画风和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

5世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发现了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磴口县境内的阴山岩画,并把它写进了《水经注》里:■阴山岩画——太阳神

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

这些记载是世界上对阴山岩画最早的记录。按照《水经注》提供的线索,在西起阿拉善左旗,中经磴口县、潮格旗,东至乌拉特中后旗的东西长约300千米,南北宽约40至70千米的阴山山脉狼山地区,发现了近万幅的岩画,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年代之悠久,令人叹为观止!党项 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属西羌族的一支,有“党项族党项羌”的称谓。据载,羌族发源于“赐支”或者“析支”,即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一带。汉代时,羌族大量内迁至河陇及关中一带。此时的党项族过着原始游牧部落生活。他们以部落为划分单位,以姓氏作为部落名称,逐渐形成了著名的党项八部。■阴山岩画——骆驼

内蒙古阴山岩画分布非常广泛,最多的地方在乌拉特中旗南部的地里哈日山的黑山上,东西延伸5000多米。仅此一处,岩画就在千幅以上。

在地里哈日山东北不远的山南坡和山顶部也有大量岩画和地里哈日山岩画毗连一起,成为一个岩画分布区。地里哈日山西南约8000米的瓦窑沟北山,每隔2米至10米或稍远一些便有一处岩画,总数在900幅以上。

其次在磴口县的北托林沟山地的黑石上,一般两三米就有一幅岩画,最远间隔不超过10米,其总数在500幅以上。

最密集的岩画群在默勒赫图沟一处迎北的崖壁上,东西约50米、高约20米,约有80个人头像组成。另一个在格和尚德沟中段的一块迎西的石壁上,宽约5米、高约15米,由50个个体画组成。

岩画面积最大的是乌拉特后旗大坝沟口西畔石头上的正方形岩画,面积约400平方米。■阴山岩画

阴山岩画质朴、生动,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岩画多以写实为基础,记录了人类童年及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

题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再现作者亲身所处的自然环境。在构思、技巧和表现力等方面,均显示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朴实健康的美学观和惊人的艺术才华。

阴山岩画并不是对自然原封不动的照搬,作者往往把从生活中捕捉来的形象给予想象性的加工,把表现对象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程度,并竭力突出作者的意图,因而使作品非常生动。

许多动物像动感强烈,或引颈长嘶,或回首短呜,或慢步缓行,或四蹄腾跃;有的彼此含怒欲斗,有的相与舔吻亲昵。

为了强调某一事物,运用夸张、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突出表现的中心,如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间斗争的图画,均在构图和比例上往往突出胜利者的形象,因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阴山岩画

阴山岩画的作画方式主要有敲凿法和磨刻法两种。敲凿法是利用比画面石料硬度高的金属器或石器,在画面上打击成点,点连成画。用敲凿法制成的岩画,线条深浅不一,疏密不均。磨刻法也称研磨法,用此法做成的岩画,痕深面光,断面成弯曲形。

此外,还有划刻法,即用金属工具划刻,其划痕细而浅,这类作品多为晚期作品。青铜器 是由青铜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因为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我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高。代表着我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

岩画中还有颜料岩画,即用石灰和动、植物油调作颜料涂于岩石上的岩画。这类画数量不多,多为近代作品,且与藏传佛教有关。

阴山岩画大体分为4个时代:

第一代岩画,是旧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器时代中期原始氏族部落的岩画。这是岩画的鼎盛时期,数量多,分布广,制作认真。

第二代岩画,是春秋至两汉时期匈奴人的岩画。

第三代岩画,为两汉时期至元代期间的岩画。这些岩画又可分为两个时期,即:北朝至唐代突厥人岩画和五代至宋代回鹘、党项人的岩画。

突厥人岩画数量较少、内容以表现家畜为主,其中山羊占有突出地位。回鹘岩画的突出特点是用铁刃画刻而成,线条细而浅,题材多为仿前代作品,并有少数植物图案和回鹘文字。党项人岩画大都是敲凿而成,做工粗糙但色泽新鲜,多如新作一般,并伴有西夏文字。艺术特点是形象性很强。回鹘 突厥的分支,我国古代北方及西北的少数民族。原称回纥,唐德宗时改称回鹘。回纥人使用突厥卢尼文字,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回纥汗国从646年建立,到840年灭亡的近200年里,和唐王朝保持着十分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促进了唐代中外文化交流。■阴山岩画——奔马

第四代岩画,是元代以后蒙古族的作品,称为近代岩画。岩画分敲凿岩画和颜料岩画两种。颜料岩画为蒙古族所特有,岩画内容除一部分反映生活、生产之外,多数是与藏传佛教有关的图案。

阴山岩画的主要类型有动物图像、放牧行猎图、车辆图、征战图、舞蹈图、生殖崇拜图等。

阴山岩画中,动物图像占的比重最大。其中有马、牛、山羊、长颈鹿、麇鹿、狍子、罕达犴、狐、驼、龟、犬、鹰等各种飞禽走兽。对这些动物的刻画,大都采取了写实手法,形象生动,有很多达到了写实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阴山岩画——战争弓 是抛射兵器中最古老的一种弹射武器。它由富有弹性的弓臂和柔韧的弓弦构成,当把拉弦张弓过程中积聚的力量在瞬间释放时,便可将扣在弓弦上的箭或弹丸射向远处的目标。弓箭作为远射兵器,在春秋战国时期应用相当普遍,被列为兵器之首。弓是自人类出现战争到近代枪炮大量使用为止,弓的作用是任何武器无法替代的。

在游牧民族生活中,行猎、放牧是他们维持生存的手段。猎人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