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明珠:贝加尔湖科考纪实(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4 18:43:01

点击下载

作者:陶宝祥 主编 陶宝祥 董锁成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西伯利亚明珠:贝加尔湖科考纪实

西伯利亚明珠:贝加尔湖科考纪实试读:

前言

我的一生都在从事自然科学考察工作,曾组织和参与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自然科学考察项目,但让我印象最深刻、影响最深远的有三个。一,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考察。我参与和组织了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第一大峡谷)从确认、论证到穿越大峡谷的全过程。二,三江源科学考察。在10年野外考察工作的基础上,我提出了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议,为保护“中华水塔”、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三,贝加尔湖科学考察。这是我一生中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考察。我和孙九林院士带领中国科学家走出国门,与俄罗斯、蒙古国的科学家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奋斗,在“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长期以来,我国的科学家在研究中国的资源、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随着全球化、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国与国之间,国家与地区之间在科技、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的竞争与合作都在不断提升。因此,走出国门参与世界及区域性的资源环境基础研究,就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迫切的任务。

2005年,我和孙九林院士共同组织了中俄贝加尔湖科学考察。当时中俄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合作研究已经中断了几十年,而这次中俄贝加尔湖科学考察的成功,使该领域中断了多年的中俄合作研究得以延续,并使研究进一步扩大到中蒙俄全方位、各领域的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建设项目——地理资源与生态专业知识服务系统及科技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下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多学科联合考察项目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与俄罗斯、蒙古国的科学家经过十多年的合作研究,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在美丽的贝加尔湖畔、在西伯利亚茂密的原始森林里、在辽阔的远东大平原中、在一望无际的蒙古高原上,中蒙俄三国的科学家用辛勤的汗水创造出一幅幅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壮美蓝图。“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中蒙俄三国的科学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建设好中蒙俄经济走廊、为三国人民谋幸福而走到了一起。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深信三国的科学家一定会相互信任、团结协作,出色地完成“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科学考察工作,为世界的科学研究,为三国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陶宝祥2019年7月18日1 西伯利亚的明珠--贝加尔湖美丽神奇的贝加尔湖“贝加尔”一词在蒙古语中意为“自然之海”,这个名字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大海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只是,贝加尔湖是湖不是海。贝加尔湖有多美?贝加尔湖什么地方最美?贝加尔湖什么时候最美?从2005年至2018年我们曾多次考察贝加尔湖,在我们心目中,贝加尔湖的美是永恒之美。

夏季,当你站在贝加尔湖岸边的任何一个地方放眼望去,水天连成一片,碧水、蓝天交相辉映。天空中雪白的云朵,像一朵朵柔软的棉花糖被风推着缓缓移动,倒映在贝加尔湖碧蓝的湖水中,天上的云与湖中的云连成一体,一眼望不到尽头。贝加尔湖的湖水如同蔚蓝浩瀚的天穹,摇曳的波光像天幕上的点点繁星闪烁着迷人光芒。灿烂的阳光透过清如水晶、柔似蛋清的湖水,可以射入湖面下几十米处。水深较浅处湖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那画面犹如仙境,使人如醉如痴。一眼望不到边的贝加尔湖银装素裹的贝加尔湖

每当严冬,这3万多平方千米弯月形的巨大湖面,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冰雪世界。湖面的冰层厚达1~2米,有的地方平如明镜,有的地方则有无数的冰裂、冰缝,还有的地方冰面下会出现无数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气泡。远处的群山也会披上厚厚的“鹅绒被”,白雪皑皑,显得一片肃穆。冬日的阳光洒在这银白的世界里,冰冻的贝加尔湖宛如一块镶嵌在洁白的大理石中的蓝宝石。晶莹剔透、动人心魄的蓝冰,如同明月般娇媚、清冽而绝美,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尽管这冰雪世界寒风凛冽,可当你一踏上这神奇的地方,定会兴奋不已、流连忘返。湖面上的冰裂贝加尔湖四周的崇山峻岭(庞剑 摄)

每年8月是考察贝加尔湖的黄金季节。我们经常来到岸边坐下,享受着这难得的风光。湖水清澈湛蓝,各种鱼儿聚集在岸边,成群结队的海鸥、鹂鸟在水中觅食、嬉戏。岸边各种艳丽的花朵争相绽放,远处的礁石在水下闪闪发光,湖面上不时吹来阵阵微风,令人心旷神怡。贝加尔湖四周的群山上,溪涧错落,原始森林苍翠茂密。湖边绿色的松树、白色的桦树,掩映在湖光山色之中,与地平线连成一片,水树相亲,湖山相映,构成一幅绝美的贝加尔湖画卷。

面对神秘、雄伟且美不胜收的贝加尔湖,我们不由地发出啧啧赞叹。正如考察队员、天津《今晚报》记者毛国强所说,我们真想拿出自己的灵魂在贝加尔湖中洗一洗,让紧张、疲惫的心灵得到片刻的安宁。俄罗斯一位伟大的作家也曾说,置身于这令人神往的大自然之中,人心中的一切恶念似乎都会瞬间消失。

美丽的贝加尔湖是俄罗斯人民的,同时也是全世界人民的。1996年,贝加尔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名录。贝加尔湖之最

神奇的贝加尔湖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在世界上闻名遐迩。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贝加尔湖是在约2 500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的裂谷作用而形成的;在约300万年前至250万年前,由于造山运动,湖泊四周形成了高耸的山脉。因此,贝加尔湖也被世界人民誉为“最长寿的湖”。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奇特的湖之一,其面积约31 500平方千米,长636千米,平均宽度约48千米,最宽处79.4千米。贝加尔湖的外形狭长弯曲,像一轮弯弯的明月镶嵌在西伯利亚的白桦苍松、崇山峻岭之中,故也被称为“西伯利亚的明珠”。有336条小河汇入贝加尔湖之中,但这些小河流量大都很小,且大多数为季节性河流,只有一条河——色楞格河千百万年来源源不断地流入贝加尔湖。贝加尔湖的主要集水区的水几乎全部来自色楞格河。更为奇特的是这么大的一个湖,只有一个出口,即安加拉河。安加拉河向北流向叶尼塞河,最后流入北冰洋。一河进、一河出,千百万年来保持了贝加尔湖水资源的动态平衡,平均每年流入和流出的量基本相等,真是自然界的一大 奇观。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其最深处的深度为1 637米。贝加尔湖最深处位于伊热梅亚角(奥利洪岛)南部的贝加尔湖中部凹地,南部凹地最深处可达1 423米,北部凹地最深处的深度为890米。正如天津《今晚报》记者毛国强所描述的,如果在湖底最深处,把目前世界上两幢最高的建筑物一幢一幢地叠加起来,第2幢建筑物的顶部仍然在湖面以下。贝加尔湖真可谓深不见底。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贝加尔湖总蓄水量为236 000亿立方米,约占俄罗斯淡水资源的80%,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丰水期总水量的20倍,是北美洲五大湖蓄水量的总和,约占全球淡水资源的20%。假设贝加尔湖是世界上唯一的水源,其水量可满足全人类使用半个世纪,因而贝加尔湖又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缸”。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纯净的淡水湖泊之一。湖水纯净透明,肉眼能见到的最大深度达30多米。从贝加尔湖不同地点、不同深度提取的水样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均达到Ⅰ类水标准(这表明贝加尔湖的水完全可以直接饮用)。贝加尔湖的水为什么这样干净?一是环湖四周没有大的污染源,二是贝加尔湖有极强的自我净化能力。贝加尔湖中生存着大量的钩虾等端足目动物,这些端足目动物能够分解动物的尸体,从而使贝加尔湖具有超强的自我净化能力。所以,人们称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矿泉水厂”。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空调”。贝加尔湖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湖边的景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冬季,贝加尔湖周围地区的平均气温为零下38摄氏度,可以说冷得让人发抖。不过每年1~5月,贝加尔湖湖面封冻,放出潜热,减轻了周边地区冬季的寒冷,湖滨的气温比同一纬度的其他地区高10摄氏度左右。夏季,贝加尔湖中的湖水大量吸热,降低了周边地区的炎热程度,湖滨地区的气温比周围地区低6摄氏度左右。贝加尔湖在人们眼中是一台可双向调节温度的“空调”。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矿泉水厂”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发生地震频率最高的湖泊。贝加尔湖每年会发生大大小小2000多次不同震级的地震,平均每天要发生6次,绝大多数是人们感觉不到的很微小的地震。贝加尔湖位于一个很深的构造带,四周高山环绕,有的山高出湖面2000多米。历史上这里就是一个地壳运动非常活跃的区域。湖下留存着巨大的地热异常带,地壳运动尚在继续,导致这里经常会发生地震。历史上,贝加尔湖地区曾经发生过多次大地震,且均给这一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灾害。1862年的一次地震导致贝加尔湖的湖水淹没了色楞格河三角洲北部约200平方千米的土地,使贝加尔湖中出现了一个被称为“普罗瓦尔”的新湾。而作为湖中之岛的奥利洪岛,近年来则是发生地震的中心地带。尽管岛上发生过多起大中型地震,但由于这里的建筑都是木质结构的,所以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在贝加尔湖沿岸的一些地方,现在仍有许多按原样保存的地震遗迹。

贝加尔湖周边地区覆盖着巨大的原始森林。贝加尔湖及整个西伯利亚地区森林覆盖面积约为670万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到90%,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在北半球的寒温带地区,泰加林几乎从大陆的东海岸一直延伸到西海岸,形成壮观的茫茫林海。西伯利亚及贝加尔湖地区主要有13个森林类型,组成这些森林类型的树种有西伯利亚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凯杨德落叶松、欧洲赤松、西伯利亚红松、西伯利亚云杉、西伯利亚冷杉、桦树等。这里的原始森林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之一。腐泥是最好的美容产品之一

贝加尔湖周边地区储存着世界上尚未开发的、最为丰富的腐泥泥炭资源。腐泥是由古代水生植物、浮游生物等动植物的遗体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与腐殖质。腐泥中的腐殖质与褐煤中的腐殖质明显不同,这种差异取决于这些矿物质的成因。腐泥中的腐殖质具有较高的反应性和生物活性。俄罗斯的腐泥泥炭储量堪称世界之最。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科学家们研制出的磷肥采用腐泥中的泥炭腐殖酸为原料,其具有不含重金属,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他们还研究出使用腐殖酸制备吸附剂的方法,并将其用于修复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此外,他们还将腐泥制成饲料添加剂、兽药、护肤保健用品等多种产品。贝加尔湖是鸟的天堂(庞剑 摄)贝加尔湖是鸟的天堂(庞剑 摄)

另外,目前已知的贝加尔湖动植物物种有2000多种,大部分为贝加尔湖独有物种,其中848种动物、133种植物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物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1600多米深的湖底还有鱼类生存。有些往往在海洋中生存的动物(如海豹等)却也奇迹般地生存在贝加尔湖中。贝加尔湖是鸟的天堂(庞剑 摄)刘嘉麒院士考察贝加尔湖地区的地质构造贝加尔湖的未解之谜

贝加尔湖以其美丽、雄伟、壮观而征服世界,但在深邃的湖中还隐藏着很多至今都让人们解译不了的谜。

贝加尔湖是海还是湖?

有文字记载以来,贝加尔湖一直被称为“海”,如“北海”“自然之海”“谜语之海”“恐怖之海”等。当你站在贝加尔湖边,眼望无垠的贝加尔湖时,其深度和广度一定会让你认为贝加尔湖就是海。但是,当喝过贝加尔湖的水后,你又会认为贝加尔湖是湖。海水是咸的,贝加尔湖的水是甜的。它与海根本不相连,但奇怪的是,贝加尔湖中生存着大量的海洋生物,这在全世界的淡水湖泊中都绝无仅有、只此一家。对于这样一个“自然界的奇迹”,全世界的科学家们众说纷纭。一部分科学家认为贝加尔湖在地质史上与北冰洋是相通的,那些海洋生物是古代从北冰洋进入贝加尔湖的。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在湖岸以东地区发现了7000万年以前的海洋沉积物,依此判定当时在那里曾经有过一个浩瀚的外贝加尔海,后因地壳运动造成海退,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内陆湖泊。随着河水、雨水不断注入,原来的咸水逐渐淡化,形成一系列由河流连接的湖泊群,贝加尔湖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湖里的海洋生物,就是当年的外贝加尔海留存的。另一部分科学家认为贝加尔湖中的海洋生物来自古地中海。远古时期,古地中海的面积比目前的地中海要大得多,曾经把辽阔的欧亚大陆北部和南部分离开来。后因地壳运动,古地中海东部隆起形成了山脉,仅残存了少数咸水湖泊(如里海),这些咸水湖里现在也有很多海洋生物。尽管贝加尔湖海豹与北冰洋海豹是“亲属”,但与里海的海豹更相似,这说明贝加尔湖可能是古地中海消退后形成的。苏联科学家们20世纪50年代初的一项研究,将以上观点完全否定。苏联科学家们在贝加尔湖边打了几个很深的钻井,在分析取上来的岩芯样品后发现贝加尔湖地区在远古时期既没有被海水淹过,也不存在湖泊,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是陆地。他们认为贝加尔湖是地壳运动生成的内陆湖,与海洋没有任何关系。贝加尔湖是海是湖?只能留待后人继续评说。贝加尔湖是海还是湖

淡水湖中为什么生存着众多的海洋生物?

贝加尔湖的湖水甘甜可口,但为什么湖中却生存着大量的海豹、海螺、海鱼等海洋生物?这些海洋生物是如何来到贝加尔湖的?一种说法认为,它们是外来的,来自古地中海及其他一些区域;另一种说法认为,它们是贝加尔湖中土生土长的,这些生物进入贝加尔湖浩瀚得像海一样的新环境后,不断进行进化,经过自然选择,最后产生了适应新环境的生理变化。这些说法在学术界被争论了很多年,至今没有结论。

关于海豹是如何来到贝加尔湖的,目前也有3种说法:有人认为海豹是古冰期消退时遗留的;有人认为贝加尔湖中有一条又深又长的隧道连接着北冰洋,海豹是顺着这条隧道游过来的;还有人认为海豹是从北冰洋经叶尼塞河,再至安加拉河,最后进入贝加尔湖的。3种说法各不相同,但都证据不足,这个谜团仍未解开。贝加尔湖海豹标本

此外,在贝加尔湖湖底还长有1~15米高的海绵。它们让湖底看上去就像丛林一样,这在其他湖泊里是很难见到的。这些“丛林”中生活着数不尽的怪模怪样的龙虾等生物,它们能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起到净化湖水的作用。贝加尔湖所特有的生物是怎样形成的?这些都是等待着我们去揭开的谜。贝加尔湖龙虾(庞剑 摄)

贝加尔湖湖底有隧道吗?

有人提出贝加尔湖与索博尔霍湖都位于火山边缘的断层地带,两湖的湖底应该存在着和其他水系相连的巨大溶洞或隧道。1995年,一队伊尔库茨克的潜水探险爱好者曾试图潜到索博尔霍湖湖底,但多次尝试后无功而返。一位大胆的潜水员在探测时被吸入漩涡当中,经过长长的湖底隧道,后出现在几百米外的维京河中,浮出维京河时,他的氧气瓶压力表上的指针已指到了零刻度。这次水下探险证明了索博尔霍湖湖底确实存在隧道。但1600多米深的贝加尔湖湖底有通往北冰洋的湖底隧道吗?如果有,很多问题都可以解释清楚了。但至今还没有人在贝加尔湖进行湖底隧道探测,贝加尔湖到底有没有湖底隧道,现在仍然是个谜。贝加尔湖湖底的火山模型

贝加尔湖会变成海洋吗?

有的科学家提出,贝加尔湖是在约2500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的裂谷作用而形成的。后在约300万年前至250万年前,湖泊四周由于造山运动形成了高耸的山脉。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贝加尔湖所处的裂谷带目前仍然处于活动期。这使得贝加尔湖地区地震频发,平均每年要发生大大小小2000多次地震。地壳运动加剧会导致大地震,每次大地震后,贝加尔湖湖底就会下陷3~5米。此外,现在贝加尔湖每年仍在不断向四周扩展。几亿年后,不断扩大的湖面将会与最近的海洋相连,那时的贝加尔湖就真正成为海洋了。这一观点,只是部分科学家的预测和猜想,仍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还有许多疑问有待后人来解答。

贝加尔湖有水怪吗?

贝加尔湖的水怪传说,在俄罗斯特别是西伯利亚地区已经流传很久。“贝加尔湖有水怪,它体积庞大、若隐若现、行踪不定。”关于水怪的传说并非贝加尔湖独有,世界上很多湖泊都有类似的传说。数世纪以来民间流传着英国尼斯湖有水怪的传说,但科学家们多次用声呐探测器在湖中进行大面积探测都没有发现任何能证明湖中有水怪的证据。几百年来不断有人声称在美国尚普兰湖发现水怪,但科学家们从未找到任何水怪存在的证据。有人声称,在2005年6月7日和8日,水怪两次出现在中国新疆喀纳斯湖湖面上,还有游客拍下了水怪在水面浮动的画面。目击者说水怪长约10米,但专家检测后没有发现任何证据。

中俄两国的科学家们在贝加尔湖针对水怪问题进行了座谈交流,他们认为,所谓的水怪不外乎是大型哺乳类动物。在一定区域内,动物的体形越庞大,它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就越高。湖泊中的大型哺乳动物位于食物链的最顶层,需要摄入大量的鱼、虾等食物。按照生物学常识,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没有形成种群的动物通常难以繁衍。原本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进入湖泊生存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适应过程,其间要经过进化、自然选择才能作为一个新物种进行繁衍。实际上,很多河流和湖泊中的确有一些大中型哺乳动物,其中包括有名的长江白鳍豚与贝加尔湖海豹。但是,相对陆地而言,淡水水系中这些动物的种类非常少。目前人类对水生生物的研究在总体上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科学家们的足迹几乎遍布地球上的主要湖泊,并掌握了包括当地生物的食物链等基本特征。在最近相当长的时间里,人类没有发现任何前所未知的大型哺乳类动物。贝加尔湖的晨曦(庞剑 摄)

水怪的传闻今后还会有吗?即便有,相信它们也只是传说!2 魂牵梦绕的贝加尔湖苏武北海牧羊“苏武牧羊”是一个十分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故事从中国的汉代流传至今,而苏武牧羊的地方就在贝加尔湖畔。《汉书·苏武传》中记载:“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此处的北海,就是贝加尔湖。这是世界上最早记载贝加尔湖的文献之一,从此之后,贝加尔湖就不断出现在中原各王朝的历史记录中。

苏武,字子卿,是西汉时期汉武帝的大臣。苏武出生于官宦世家,深得汉武帝刘彻的赏识。公元前100年(即天汉元年),苏武被汉武帝刘彻封为中郎将,并奉命出使匈奴。到匈奴后,匈奴单于将苏武一行人拘留收禁。单于许愿苏武高官厚禄和金银珠宝,但苏武不为所动、宁死不屈。为了消磨苏武的意志,匈奴单于将苏武流放到北海(即贝加尔湖地区)放羊,并对他说:“你若想要回到汉朝,必须公羊生下小羊”。就这样,苏武在贝加尔湖地区放了19年羊,其间匈奴单于多次派人劝说他归顺匈奴,但他忠心不改,始终盼望着有一天能回到汉朝。19年中,苏武在贝加尔湖地区可谓历尽艰险和磨难,但也正是贝加尔湖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他19年。直到汉昭帝即位6年后,苏武才回到日思夜想的汉朝。苏武在贝加尔湖畔牧羊的故事是中国人永远的文化记忆。从儿时奶奶讲的故事,到中小学学生的课本,以及各类文化读物,都让每个中国人对苏武、对贝加尔湖心存刻骨铭心的爱。特别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先生创作表演的京剧《苏武牧羊》,更是让这个典故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冬季的羊群落日余晖中的驼群贝加尔湖畔的爱情多想某一天往日又重现,我们流连忘返在贝加尔湖畔。多少年以后往事随云走,那纷飞的冰雪容不下那温柔,这一生一世这时间太少,不够证明融化冰雪的深情。就在某一天你突然出现,你清澈又神秘在贝加尔湖畔。你清澈又神秘像贝加尔湖畔。

歌手李健的一曲《贝加尔湖畔》红遍中国大江南北,在中国的青年中广为传唱。整首歌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情,有俄罗斯经典乐器——手风琴伴奏,再加上李健空灵飘逸的嗓音,让人仿佛置身于贝加尔湖畔。这首歌让每个没到过贝加尔湖的年轻人,都对之无比向往和憧憬。贝加尔湖的神秘和年轻人对爱情的渴望,为贝加尔湖披上迷人的面纱。

我们在俄罗斯认识了一位中国朋友。20年前他是满洲里口岸的一位武警战士,复员后随家人来到俄罗斯远东种大棚蔬菜。小伙子勤奋好学,很快学会了俄语,并融入了当地社会。

有一天,这个小伙子来到贝加尔湖边的伊尔库茨克市了解当地蔬菜的市场行情。在湖边,小伙子看到一位步履蹒跚的俄罗斯老太太正背着一个大背包吃力地往小山坡上走。小伙子立即上前扶着老人,并拿过老人的背包背在了自己的肩上。老人十分感动,告诉小伙子,她是和外孙女来贝加尔湖度假的,就住在前面的湖滨别墅,外孙女去见同学了,她自己岀来买了点东西,没想到遇到了小伙子这样的好心人。小伙子扶着老人并对她说:“我也没什么重要的事,我把您送回家吧。”一路上他们边走边聊,走了20多分钟才到老人的住处附近。只见前方一个漂亮的俄罗斯姑娘正在焦急地四处张望。老太太叫了一声“伊列娜”,苗条清秀的伊列娜张开双臂向老太太跑了过来,并说:“你急死我了”。老太太说:“你看,多亏这个中国的小伙子把我送到家,你应该好好感谢他才对。”美丽的伊列娜和纯朴的小伙子呆呆地看着对方。半天,俄罗斯女孩伊列娜伸出双臂,给了中国小伙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小伙子像触电了一样傻傻地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好一会儿,小伙子才腼腆地说:“不用感谢,我是顺路。”姑娘见小伙子讲一口流利的俄语,更加激动,双手拉住小伙子的手说:“走,到我们贝加尔湖畔的家去。”老太太也露出了愉快的笑容,慢慢地跟着他们走进了家里。贝加尔湖畔的风景

一袭红衣的伊列娜

活泼可爱的伊列娜告诉小伙子,她今年22岁,是莫斯科大学经济系的应届毕业生。小伙子告诉伊列娜,他的家在中国黑河市,他跟父母在尼布楚种大棚蔬菜,今年24岁。两个年轻人的心一下子拉近了。

以后的几天里,两个年轻人经常在贝加尔湖岸边相约,他们谈家庭、谈爱好、谈理想……一年后,他们租了一条船在贝加尔湖举行了湖上婚礼,并把爱巢安在了贝加尔湖畔。伊列娜准备到伊尔库茨克市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工作;小伙子把尼布楚的事务交给父母和弟弟打理,自己准备在贝加尔湖畔开一家旅游公司,专门接待中国游客。游客聚集在贝加尔湖畔(庞剑 摄)

几年后,他们在贝加尔湖畔的约定全部实现了:伊列娜离开了莫斯科舒适的环境和疼爱她的父母,来到贝加尔湖畔的伊尔库茨克市的市政府工作;小伙子在贝加尔湖畔开了一家旅游公司。来贝加尔湖旅游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旅游公司的生意越来越好。他们爱的结晶——一双儿女也相继降生,真是苍天不负有心人。我们每次在贝加尔湖畔与这位小伙子聊天时,他都会露出幸福、快乐、美满的微笑。在内心深处,他永远感激贝加尔湖,感激贝加尔湖带给他的幸福生活。8小时绕湖行

1988年10月3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踏上了“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的国际列车。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沈长江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中德宁夏畜牧生态系统研究项目组”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延池县开展研究。两年的野外考察过后,项目组的德方教授斯坦恩·巴赫邀请沈长江、齐文虎和我去德国黑森州的吉森大学开学术研讨会。那时我国尚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出国的机会少之又少,我们都非常珍惜这次机会。沈长江教授是项目组的首席科学家,前期的准备工作多,我和齐文虎建议他坐飞机,从北京直飞法兰克福后再坐火车到吉森大学,这样可节省时间。我和齐文虎坐火车从北京到莫斯科,然后从莫斯科经华沙—柏林—黑森州再到吉森大学。虽然辛苦了点,但那时我们还年轻,真想好好看看外面的世界。特别是听说火车要经过贝加尔湖,我们心里更是充满期待,盼望着好好看看这一当年苏武牧羊的地方!在扎门乌德火车站留影

火车在10月3日上午9点准时从北京火车站出发,一路向北行驶。在到达张家口前,映入眼帘的是大面积成熟的庄稼和大片大片的森林、绿地,但从张家口直到中蒙边境口岸城市二连浩特之间都是一片荒凉。那时国家还没有出台退耕还草、退耕还林的政策。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光秃秃的,使人感到生态环境在一天天恶化。火车进入蒙古国的扎门乌德后就进入了蒙古高原,大面积的天然草场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虽然已到了初秋,但是辽阔的大草原还呈现着勃勃生机。当火车进入蒙古国的色楞格省时,草原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庄稼地和原始森林。出了蒙古国,来到俄罗斯的口岸城市恰克图后见到的又是另一番风景,茂密的白桦林和以苍松为主的针叶林交相辉映,此时我们算是真正进入西伯利亚的林海之中了。

火车在林海中穿行了近4个小时后,播音员告诉大家前方就要进入贝加尔湖地区了,火车停留时间短,请广大旅客注意及时上车。这条广播让我和齐文虎倍感兴奋,终于可以见到日思夜想的贝加尔湖了。我们在车上匆忙地做着准备,拿好相机,带好衣服。不知是谁在车厢里喊了一句:“贝加尔湖!快看,车窗外就是贝加尔湖!”所有人立即停止了一切活动,都往车窗外望去,只见远处森林的前方一片蓝蓝的湖水,像一面亮亮的镜子。火车缓缓地往靠近湖边的方向行驶,大家都欣赏着前方像海一样的贝加尔湖。有心人齐文虎偷偷看了看自己的手表,当时是北京时间10月5日上午10点36分。在贝加尔湖畔留影

慢慢地火车离贝加尔湖越来越近,贝加尔湖在我们眼前也越来越大。不一会儿,火车在岸边的一个小站停了下来,车上的大部分乘客都举着照相机下了车。但遗憾的是在车站只能看见附近的一些建筑和茂密的原始森林,连贝加尔湖的影子都见不到。乘务员告诉我们,车站离贝加尔湖还有几千米的距离呢,所以只能等火车开动时在车上看贝加尔湖。开车的铃声响起后,大家只好匆匆上车。在克里姆林宫前留念

火车开起来没几分钟,大家就从车窗中看到贝加尔湖的真容了,眼前一望无际的碧蓝色很是壮观。从这里开始,火车就一直沿着贝加尔湖的南岸缓缓地向西行驶。开始我们认为,走一段后可能就看不见湖了,可没想到火车一直在绕着贝加尔湖走,一路蓝天、白云、阳光、湖水……走了3个多小时,我的眼睛始终望着窗外,慢慢地想到西汉时期苏武在这里牧羊,夏天对他来说或许还好度过,可冬天这里就是冰雪的世界了,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在这里度过了19年啊!这时乘务员来到我们的包厢(这趟列车全部是软卧包厢)送水,我赶紧问他:“再走多久就看不到湖了?”他笑着说:“早着呢,在火车上从第一眼看到湖,到最后看不到,需要7小时40分钟左右。”听了他的话,我瞠目结舌,一下子卧倒在床上。过去我知道贝加尔湖很大,但不知有这么大。当时我就想,什么时候能有机会来贝加尔湖考察啊?列车缓慢地往西向莫斯科方向行驶,我也慢慢地进入了去贝加尔湖进行科学考察的美梦之中。中蒙俄大铁路3 探秘“自然之海”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