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全知道(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5 12:46:45

点击下载

作者:任啸科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世界地理全知道

世界地理全知道试读:

前言

有些知识对个人而言,多则有益,少亦无碍。但世界地理知识不是这样,缺少它不仅会给生活带来很多障碍和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会失去许多美好的东西。当你迷失在亚马孙的原始丛林中时,当你感叹金字塔的壮观却对它的悠久历史所知甚少时,当你漫步佛罗伦萨的街道却难以理解这个城市深厚的文化内涵时,当你俯视科罗拉多大峡谷却不知道它的地貌成因时……这一点你会深切地体会到。

我们中国评价一个人有学问,常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这句话,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国人对地理知识的重视。然而一个人掌握知识的能力(包括精力、理解力、时间)是有限的,对于一个普通读者,如何在精力有限、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掌握必需的地理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书的编写目的正在于此,将地理知识和人文历史有机融合,使读者在短时间内纵览世界锦绣山河、全球风土人情,同时了解相关的人文历史知识。

本书具备体例简明、信息丰富、轻松阅读、手头必备的鲜明特点,真正做到了一册在手,世界地理知识全知道。本书由近30位长期从事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联合精心编撰,他们以其渊博的学识及不懈的探索,科学、严谨而又生动地为我们讲述丰富多彩的世界地理知识。

全书共分6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宇宙的组成、地球的结构及四大洋的基本概况,后五部分则分别对非洲、亚洲、大洋洲、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和欧洲予以简述,然后以国家为单元,以生动流畅的语言、科学翔实的数据,辅以“国家

概况

”、“历史年表”等相关列表,详细介绍了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属地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经济、习俗、交通、旅游等方面的知识,多角度解读世界自然和人文地理,系统、全面地展示了世界各国的地域风情和人文特色。可以说,这是一部便捷实用的世界地理百科全书。

同时我们也没有忽视本书的审美要求,力图把它打造成一部艺术性与知识性相融合、包罗万象的工具书和优秀的旅游指南。因此,在配图方面,我们精心选取了400余幅精美图片,包括景色怡人的自然奇观、文化厚重的历史遗迹、宏伟壮丽的都会名城、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等等,结合新颖时尚的版式设计和简明科学的体例,全方位展现各国地理的丰富多彩,使读者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加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部分参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最新公布的各项数据资料,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权威性,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广征博引,融知识性、实用性及科学性于一体,图文并茂、蔚然大观。它可读、可藏、可用,能使您轻松获取地理知识,提升文化素养,同时得到更广阔的审美感受和愉快体验。

宇宙与地球

宇宙,一般被当作天地万物的总称。古代,人们把空间称为“宇”,把时间称为“宙”,用空间和时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现代天文学家通过各种观测手段,认识到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的。

简述

宇宙是天地万物,是物质世界。“宇”是空间的概念,是无边无际的;“宙”是时间的概念,是无始无终的。宇宙是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的统一。宇宙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任何宇宙空间无一不是物质的或由物质构成的。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具有多样性,一部分物质以电磁波、星际物质(气体、尘埃)等形式呈连续状态弥散在广漠的空间,另一部分则积聚成团,表现为各种堆积形式的实体,如地球、月球、其他行星、恒星和星云等。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当代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已可观测到200亿光年的遥远目标,这就是现今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它只是无限宇宙的一个小小局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宇宙范围的认识将不断扩大。太阳系

太阳系是银河系一个极微小的部分,离银河系中心近3万光年。由太阳、8颗大行星、62颗卫星以及无数的小行星、彗星及陨星组成。太阳是太阳系的核心,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7%,大行星由太阳起往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较近的水星、金星、地球及火星称为类地行星,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密度大、体积小、自转慢、卫星少,内部成分主要为硅酸盐,具有固体外壳。离太阳较远的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称为类木行星。它们都有很厚的大气圈,其表面特征很难了解。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有10万个以上的小行星(即由岩石组成的不规则的小星体)。在太阳系中,现已发现1600多颗彗星,还有数量众多的大小流星体,有些流星体是成群的,这些流星群是彗星瓦解的产物。大流星体降落到地面成为陨石。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自中心向外的第三颗行星,已有46亿年的历史,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573000千米(日地平均距离被称作1个天文单位)。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平均为每天大约59分,线速度为每秒30千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256天。地球绕太阳公转时,也绕自己的轴旋转,每23小时56分4秒自转一周。地球为太阳系第五大行星,赤道圆周长40076千米,表面积约50960万平方千米,其中约29%为陆地。地球的大气层由气体混合物组成,主要是氮和氧。地球只有一个自然卫星——月球,距地球约384400千米。板块学说地球大陆和大洋分布图

板块学说认为,地球的地壳由几个实体板块构成,各自在热地幔上漂浮。它们的漂浮具有两个过程:扩大和缩小。扩大指两个板块互相远离,下面涌上来的岩浆形成新地壳;缩小则指两个板块相互碰撞,其中一个的边缘部分伸入了另一个的下面,在地幔中受热而破坏。在板块分界处有许多断层,大洲板块间也有碰撞,地震经常在这些板块交界处发生。目前地球有八大板块: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与澳洲板块、钠兹卡板块、太平洋板块。陆地

陆地是指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陆地的平均高度为875米,大体分为大陆、岛屿和半岛。大陆是面积广大的陆地。全球有6个大陆,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总称为洲。全球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岛屿是散布在海洋、河流或湖泊中的小块陆地,彼此相距较近的一群岛屿称群岛。世界岛屿总面积为97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15。岛屿按成因可分为大陆岛、海洋岛(火山岛、珊瑚岛)和冲积岛。海水盐度的形成

地球表面高低悬殊,形态多样。按照高度和起伏形态,陆地大体可分为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五大形态,此外,还有由于受外力作用的强烈影响而形成的河流、三角洲、瀑布、湖泊、沙漠等。平原是指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而边缘无崖壁的地区,海拔一般为200米以下。山地是由海拔500米以上的低山、1000米以上的中山和高峻山脉组成的。山地地面起伏大,山坡陡峻,相对高度大。线状延伸的山体叫山脉,成因上相联系的若干相邻山脉叫山系。目前世界上的高大山脉多是在地壳运动特别强烈的地带逐渐形成的。高原一般指高度较大、起伏较小、边缘通常以崖壁为界的地区。丘陵一般指地表起伏小、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丘陵海拔和相对高度一般小于山地,丘顶呈浑圆状。盆地一般指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地区。海洋

海洋是指地球上广阔连续的水域,平均深度为3795米,包括洋、海和海峡。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具有幽深而浩瀚的水域,有比较稳定的盐度(36‰左右),有独自的潮汐和洋流系统。世界上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大洋。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海没有独自的潮汐和洋流系统,面积较小,深度较浅,温度和盐度受大陆影响较大。海又分边缘海、内海和陆间海3种。濒临大陆,以半岛或岛屿与大洋分开的海,叫边缘海;伸入大陆内部,仅有狭窄水道与大洋或边缘海相连的海叫内海;位于两个大陆之间的海,叫陆间海。海峡是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深厚的海水掩盖了海底的面貌,实际上海底地势的起伏并不亚于陆地。海底地形大体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洋底3种。大陆架是指大陆边缘在海面以下的延续部分。大陆架坡度平缓、海水很浅,一般深度为0~200米,个别外缘可达500~600米。大陆坡是指大陆架以外到深海盆地坡度陡急的过渡带,是地球上最大的斜坡,由大陆架至深海大陆坡底部,深度在3000米左右。洋底是海洋的主体部分,深度一般为3000~6000米,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0%。海底地貌类型多样,有海岭、海盆、海沟、海丘、海山、海渊和海底高原等。气候

气候的各种形成因素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同地区的不同气候。为了解各地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在时间上可以划分气候季节,在地区上可划分气候带与气候类型。季节变化主要是因地球公转、地表接受太阳辐射随时间而变化造成的,一般以平均气温低于10℃是冬季,高于22℃为夏季,在10℃~22℃之间为春季或秋季。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分布取决于地理纬度,因而气候也相应地有按纬度呈带状分布的规律性。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级划分的5带,实际上是天文气候带;以温度指标划分的5带,实际上是温度带。不同学科划分气候的标准也不相同,有的以气温和降水划分气候带,有的以植被类型划分气候带,有的以气团的地理类型及其活动范围划分气候带等等,并在气候带内又根据气候的差异划分出一些气候类型。世界民族

当今世界约有2000个大小不同的民族,人口在1亿以上的有7个,他们是汉人、印度斯坦人、美利坚人、俄罗斯人、孟加拉人、日本人、巴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42%以上。人口在1亿以下1000万以上的民族有65个,其中5000万~1亿的有德意志人、比哈尔人、意大利人、爪哇人、墨西哥人、泰卢固人、英吉利人、朝鲜人,约占全球人口的12.5%。1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有305个。全球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民族共约550余个,其人数合计占总人口的99%。人口较少的民族有的仅百人或几十人。人口最少的是菲律宾丛林中的原始民族,印度尼西亚的托瓦拉人、印度安达曼群岛上的明科皮人和美洲火地岛上的雅马纳人,都只有几十人。世界语言

到现在为止无人能确切地说出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语言学家大都同意至少有2500种,单是非洲就有1000种以上,但是使用人数超过100万的语言只有134种,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语言的使用者很少,有的甚至只有几十人,另外,还有大量的语言因为使用它们的人全部灭亡或者接受了其他民族的语言而消失了。语言学家根据语言的发音特点、语法结构,可以把多种语言归并成类,称为语系。举例来说,“母亲”一词英语称为“mother”,希腊语称为“meter”,而西班牙语称为“madre”,伊朗语称为“matar”,新加坡语称为“maoa”,阿尔曼语称为“mair”,因此这几种语言都可归并为一类,属于印欧语系。用这种办法可以把全世界的语言分为20个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此外还有阿拉伯语系、阿尔泰语系等。世界人种

世界居民以肤色分类主要有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棕色人种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黄色人种主要分布于亚洲,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白色人种是分布最广泛的人种,遍布全世界,欧洲和北美洲最集中,南美洲、亚洲西部、非洲北部以及中国西北部也有少量白色人种;黑色人种主要集中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也有不少;棕色人种分布在澳大利亚西部。种族是综合特征分类,凡具有形态上和生理上的共同性和语言习俗等历史文化因素共同性的有区域性特点的群体一般可以归为同一种族。全世界种族的划分,在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三大人种之内,既有不少的过渡类型,又有许多区域性的变异,情况错综复杂,目前流行的是地理分类方法,即按地理区域划分为亚洲人、非洲人、美洲印第安人、欧洲人、东印度人、澳大利亚人等。

太平洋/Pacific Ocean

地理位置及分布

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49.8%,占地球总面积的35%。

太平洋的平均深度为4001米,最大深度为马里亚纳海沟,其西南角的斐查兹深渊深达11034米,是目前已知世界海洋的最深点。地球上水深在6000米以上的海沟共有29条,太平洋就占20条,全世界超过万米的6个深海沟全都在太平洋。太平洋上的岛屿众多,约有2万多个,总面积约440多万平方千米,占世界岛屿总面积的45%,是四大洋中岛屿最多的大洋。大陆岛主要分布在西部,中部有很多星散般的海洋岛。夏威夷群岛的海岸夏威夷为太平洋中部的一组火山岛,火山喷发的熔岩散落在其海岸,十分壮观。

太平洋西南以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至南极大陆的经线与印度洋分界,东南以通过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的经线与大西洋分界,北经白令海峡与北冰洋连接,东经巴拿马运河和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沟通大西洋,西经马六甲海峡通印度洋,总轮廓近似圆形。珊瑚岛的形成示意图

人们通常以南、北回归线为界,将太平洋分为南、中、北太平洋。北太平洋为北回归线以北海域,地处北亚热带和北温带,主要属海有东海、黄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中太平洋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处热带,主要属海有南海、爪哇海、珊瑚海、苏禄海、苏拉威西海、班达海等。南太平洋为南回归线以南海域,地处南亚热带和南温带,主要属海有塔斯曼海、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和阿蒙森海。

太平洋地区共有30多个国家。西岸有俄罗斯、中国、韩国、朝鲜、越南、柬埔寨、老挝、日本等;东岸有智利、秘鲁、墨西哥、美国、加拿大等;南边还有澳大利亚、新西兰、西萨摩亚、瑙鲁、汤加、斐济等,此外,还有十几个分属于美、英、法等国的殖民地。海底地形

太平洋的海底地形可分中部深水区域、边缘浅水区域和大陆架三大部分。

2000米以下的深水区域约占总面积的87%,200~2000米之间的边缘部分约占7.4%,200米以内的大陆架约占5.6%。北半部有巨大海盆,西部有多条岛弧,岛弧外侧有深海沟。北部和西部边缘海有宽阔的大陆架,中部深水域水深多超过5000米。夏威夷群岛和莱茵群岛将中部深水区分隔成东、北太平洋海盆。海底有大量的火山锥。边缘浅水域水深多在5000米以上,海盆地面积较小。

太平洋深海盆地占太平洋总面积的55%。以太平洋中脊为准,可以把洋底分成东、西两个大海盆,洋脊以西的海盆大于洋脊以东的海盆。东北太平洋海盆西起于中部海底山脉,南到土阿莫土和东太平洋洋脊,东界、北界与北美大陆水下边缘相连。南太平洋海盆位于汤加岛克马德克群岛和新西兰以东,与东太平洋海隆相接,南部与南太平洋海隆相连,广泛分布着纬向断裂带,平均深度5500米左右,最深处近6000米。

太平洋的过渡带分布广泛,占洋底面积的13.5%,包括岛弧、边缘海和海沟,特征极为突出。太平洋岛弧在海面上多呈花彩状弧形分布的岛屿,而在大洋底则是沿海沟内侧延伸的巨大山脉和山系,它们与同名称的海沟组成岛弧——海沟系,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部。

太平洋大陆架的总面积约为975万平方千米,占海底面积的45%。西部大陆架宽于东部,如白令海峡北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都有极为广阔的大陆架。太平洋大陆坡较窄,平均宽度只有20~40千米。气候

太平洋有很大一部分处在热带和副热带地区,故热带和副热带气候占优势,它的气候分布、地区差异主要是由于水面洋流及附近大陆上空的大气环流影响而产生的。气温随着纬度增高而递减。南、北太平洋最低月平均气温从回归线向极地为20℃~-16℃,中太平洋常年保持在25℃左右。太平洋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1000~2000毫米,多雨区可达3000~5000毫米,而降水量最小的地区不足100毫米。北纬40°以南常有海雾。水面气温平均为19.1℃,赤道附近最高达29℃。在靠近极圈的海面有结冰现象。

太平洋上的吼啸狂风和汹涌波涛很是著名。在寒暖流交接的过渡地带和西风带内,多狂风和波涛,太平洋北部以冬季为多,南部以夏季为多,尤以南、北纬40°附近为甚。中部较平静,终年利于航行。洋流

太平洋洋流大致以北纬5°~10°为界,分成南北两大环流。北部环流顺时针方向运行,由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组成;南部环流逆时针方向运行,由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组成。两大环流之间为赤道逆流,由西向东运行,流速每小时2千米。自然资源

太平洋生长的动、植物,无论是浮游植物或海底植物以及鱼类和其他动物都比其他大洋丰富。

太平洋浅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各大洋浅海渔场总面积的1/2,海洋渔获量占世界渔获量的一半以上,秘鲁、日本、中国舟山群岛、美国及加拿大西北沿海都是世界著名渔场。盛产鲱、鳕、鲭、鳟、鲣、沙丁、金枪、比目等鱼类。此外海兽(海豹、海象、海熊、海獭、鲸等)捕猎和捕蟹业也占重要地位。

近海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煤很丰富,深海盆地有丰富的锰结核矿层(所含锰、镍、钴、铜4种矿物的金属储量比陆地多几十倍至上千倍),此外海底砂锡矿、金红石、锆等砂矿储量也很丰富。美国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亚海岸

大洋中有非常丰富的动力资源,如潮汐、波浪、海流、铀、重水等都可以用来发电。太平洋的潮汐多为不规则的半日潮,潮差大都2~3米,最大者达12.9米,是在鄂霍次克海的舍列霍夫湾。中国钱塘江口的潮差8.93米,也远远高于一般的潮差。浅海港湾、海峡潮汐的能量比远海更为可观。交通运输

太平洋在国际交通上具有重要意义。有许多联系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重要海、空航线经过太平洋。东部的巴拿马运河和西南部的马六甲海峡,分别是通往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捷径和世界主要航道。海运航线主要有东亚—北美西海岸航线,东亚—加勒比海、北美东海岸航线,东亚—南美西澳航线,东亚沿海航线,东亚—澳大利亚、新西兰航线,澳大利亚、新西兰空运有福克F—27型飞机7架北美东、西海岸航线等。太平洋沿岸有众多的港口。太平洋西岸主要港口有广州、上海、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基隆、高雄、香港、南浦、元山、兴南、仁川、釜山、海防、胡志明市、曼谷、新加坡、雅加达、苏门答腊、巴亚、三宝垄、米里、马尼拉、东京、川崎、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屋、北九州、鹿儿岛、纳霍特卡、海参崴等;在大洋洲太平洋岛屿中的主要港口有悉尼、奥克兰、惠灵顿、莫尔兹比港、努美阿、苏瓦、帕果帕果、帕皮提、火奴鲁鲁(檀香山)等;在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主要港口有温哥华、西雅图、波特兰、旧金山、洛杉矶、长滩、马萨特兰、巴尔博亚等;在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港口有布韦那文图拉、瓜亚基尔、卡亚俄、阿里卡、瓦尔帕来索、塔尔卡等。这些港口各属不同的大洲,却由于太平洋的存在得以便利地海、空航线相互联系,特别是太平洋岛屿上的一些港口成了各大洲之间海、空运输的重要基地,例如檀香山,正处于太平洋中心,对太平洋上的东西航线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纵贯太平洋的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船只由西向东越过此线,日期减去1天;反之,日期便加上1天。

太平洋第一条海底电缆是1902年由英国铺设的。目前加拿大至澳大利亚、美国至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香港至菲律宾与越南、南美洲沿海各国之间都有海底电缆。近年在各国太平洋上空开始利用人造通信卫星进行联系。

大西洋/Atlantic Ocean

地理位置及分布

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美洲、北美洲之间,南接南极洲,面积9430万平方千米,约占海洋面积的25.4%,平均深度为3626米,最深处在波多黎各岛北方的波多黎各海沟中,达9212米。

大西洋南接南极洲;北以挪威最北端—冰岛—格陵兰岛南端—戴维斯海峡南面—拉布拉多半岛的伯韦尔港与北冰洋分界;西南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经线同太平洋分界;东南以通过南非厄加勒斯角的经线同印度洋分界。大西洋东西狭窄,南北延长,略呈S形。

根据大西洋的风向、洋流、气温等情况,通常将北纬5°作为南、北大西洋的分界。大西洋在北半球的陆界比在南半球的陆界长得多,而且海岸曲折,有许多属海和海湾。重要的属海和海湾是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地中海、黑海、北海、波罗的海、比斯开湾、几内亚湾、哈得孙湾、巴芬湾、圣劳伦斯湾、威德尔海、马尾藻海等。重要的岛屿和群岛有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纽芬兰岛、古巴岛、伊斯帕尼奥拉岛及加勒比海—地中海中的许多群岛,格陵兰岛也有一小部分位于大西洋。大西洋海底地形

大西洋从水平轮廓上看,东西两岸弯曲的程度完全一样,如把东西两厢靠拢合拼起来,几乎可以完全吻合。从海底地貌看,大西洋的海底形态则非常复杂,最突出的是呈S形的中央海岭,此外还有海底盆地、海底峡谷、海底山脉、岛弧、海沟和大陆架等不同的地形。

大西洋海底地形特点之一是大陆架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沿岸。超过2000米的深水域占80.2%,200~2000米之间的水域占11.1%,大陆架占8.7%,比太平洋、印度洋都大。大西洋洋底中部有一条从冰岛到布韦岛,南北延伸约15000多千米的中大西洋海岭,在赤道地区被狭窄分水鞍所切断,一般距水面3000米左右,有些部分突出水面,形成一系列岛屿。整条海岭蜿蜒成S形,即大西洋中脊,一般宽度1500~2000千米,约占大西洋宽度的1/3。这条洋脊把大西洋分隔成与海岭平行伸展的东西两个深水海盆。东海盆比西海盆浅,一般深度不超过6000米,西海盆较深,深海沟大都在西海盆内。

大西洋中的大陆架总面积为620万平方千米,占总面积8.7%。洋中各部分的大陆架宽窄不一,从几十千米到上千千米不等。大西洋中的大陆坡比较突出,沿欧洲、非洲大陆架的大陆坡比较陡峭,坡度大都超过35°,宽度一般只有20~30千米。在美洲大陆架外侧的大陆坡一般坡度较缓,经常在3°以下,但宽度都可达50~80千米,甚至有超过90千米的地方,例如拉布拉多半岛东南,以及阿根廷东侧一些地区。在大西洋的大陆坡上已发现了很多海底峡谷,它们构成了大陆架海底河谷的延伸带。海底峡谷分布最多的是北美东侧大陆坡。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峡谷就是中大西洋海底峡谷。塞班岛蓝洞形成示意图气候

大西洋的气候南北差别较大,东西两侧亦有差异。赤道地区不到1℃,亚热带纬区为5℃,北纬和南纬60°地区为10℃,但大洋西北部和极南部超过25℃。大西洋北部盛行东北信风,南部盛行东南信风。温带纬区地处寒暖流交接的过渡地带和西风带,风力最大。在南北纬40°~60°之间多暴风;在北半球的热带纬区5~10月常有飓风。大西洋地区的降水量,高纬区大部分为500~1000毫米,中纬区大部分为1000~1500毫米,亚热带和热带纬区从东往西为100~1000毫米以上,赤道地区超过2000毫米。大西洋水面气温在赤道附近平均约为25℃~27℃,在南北纬30°之间东部比西部冷,在北纬30°以北则相反。在大西洋范围内,南、北两半球夏季浮冰可分别达南、北纬40°左右。洋流

大西洋的洋流南北各成一个环流系统。北部环流为顺时针方向运行,由北赤道暖流、安的列斯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加那利寒流组成,其中墨西哥湾暖流延长为北大西洋暖流,远入北冰洋;南部环流为逆时针方向运行,由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南极寒流)和本格拉寒流组成。在两大环流之间有赤道逆流。赤道逆流由西向东至几内亚湾,称为几内亚暖流。自然资源

大西洋资源丰富,西北部和东北部的纽芬兰和北海地区为主要渔场,盛产鲱、鳕、沙丁、鲭、毛鳞鱼等。其他水产有牡蛎、贻贝、鳌虾、蟹类以及各种藻类等。海洋渔获量约占世界的1/3~2/5左右。南极大陆附近产鲸、海豹和磷虾,海兽捕获量也很大。

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北海、几内亚湾和地中海均蕴藏有丰富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英国和加拿大在大西洋沿岸海底开采煤。在英国每年约采煤2000~2500万吨。加拿大每年的海底产煤量也有几百万吨。

在纽芬兰东海岸外侧海底有世界上最大的铁矿之一。法国诺曼底海岸外也有海底铁矿,并进行了开采。磷灰石分布在美国东南的弗吉尼亚州到佛罗里达州沿海和非洲纳米比亚及南非西沿岸大陆架上。大西洋的锰结核主要分布在北美海盆地和阿根廷海盆地底部。在波罗的海、北海、黑海等浅海底也有锰结核分布。金刚石分布在纳米比亚沿海和南非西海岸,其中99%是可作装饰品用的高级金刚石。

金红石、铁分布在非洲西部的塞拉利昂沿海和佛罗里达州东海岸。海水中可提炼镁、溴、钾、盐、铀、锂、硫、食盐等。

加拿大东部芬地湾最大潮汐为15.39米,居世界首位,英国西南部的布里斯托尔湾最大潮汐为12米以上,都是很好的能源。法国在布列塔尼半岛的圣马洛附近的朗河河口建了潮汐发电站,发电能力为20多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法国在朗河河口兴建的大型潮汐发电站交通运输

大西洋航运发达,东、西分别经苏伊士运河及巴拿马运河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海轮全年均可通航,世界海港约有75%分布在这一海区。主要有欧洲和北美的北大西洋航线;欧洲、亚洲、大洋洲之间的远东航线;欧洲与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之间的中大西洋航线;从西欧沿非洲大西洋岸到开普敦的航线。大西洋海底电缆总长20多万千米。从爱尔兰的瓦伦西亚岛和从法国的布列塔尼半岛西北端开始通到加拿大纽芬兰岛的东南端,或一直通到加拿大新斯科舍半岛北端的线路是大西洋海底电缆的主要干线。大西洋的主要海港有彼得堡、汉堡、鹿特丹、伦敦、马赛、开普敦、纽约、新奥尔良、里约热内卢、布宜诺斯艾利斯等。

印度洋/Indian Ocean

地理位置及分布

印度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大部分在南半球。面积7492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0.8%,为世界第三大洋。平均深度为3854米,最大深度为爪哇海沟,深达7455米。印度洋的主要构成

印度洋西南以通过南非厄加勒斯角的经线同大西洋分界,东南以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至南极大陆的经线为界与太平洋相连。印度洋的轮廓是北部为陆地封闭,南部向南极洲敞开。

印度洋主要属海和海湾是红海、阿拉伯海、亚丁湾、波斯湾、阿曼湾、孟加拉湾、安达曼海、阿拉弗拉海、帝汶海、卡奔塔利亚湾、大澳大利亚湾、莫桑比克海峡等。印度洋有很多岛屿,其中大部分是大陆岛,如马达加斯加岛、斯里兰卡岛、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明打威群岛等。留尼汪岛、科摩罗群岛、阿姆斯特丹岛、克罗泽群岛、凯尔盖朗群岛等为火山岛。拉克沙群岛、马尔代夫群岛、查戈斯群岛,以及爪哇西南的圣诞岛、科科斯群岛都是珊瑚岛。海底地形

印度洋海底有一条从印度半岛西岸到澳大利亚大陆以南、自北而南向东伸延的高地,一般在水下约3000~4000米之间,北段为马尔代夫海岭、中段为中印度洋海岭、南段为西南印度洋海岭、西折以后的部分称大西洋—印度洋海岭。这一带高地把印度洋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为东印度海岭,海岭南北纵贯,长达5000千米,从北纬10°到南纬34°,是地球上最直、最长的线状构造。中印度洋海盆和沃顿海盆分列东西,海水较深,其中有些深陷的海沟,以爪哇海沟最深。西部海底地形十分复杂,有许多隆起,海岭交错分布,分隔出一系列海盆:在马尔代夫海岭与亚洲海岸之间有阿拉伯海盆,马尔代夫海岭与非洲海岸之间有索马里海盆,西南印度洋海岭西部有马达加斯加海盆、纳塔尔海盆和厄加勒斯海盆,东部有克鲁塞特海盆,印度洋南部的凯尔盖朗海岭的东、西两侧为南印度洋海盆和大西洋—印度洋海盆。这些海盆的深度均超过5000米。在印度洋热带沿海区多珊瑚礁和珊瑚岛。

印度洋大陆隆或海台较多,分布亦广。其成因多为浊流或大陆坡滑动崩塌,使大量碎屑物质堆积于深海平原边部,或原为大陆的一部分分异沉降而成。在非洲沿岸有厄加勒斯海台和莫桑比克海台,在马达加斯加岛南部有马达加斯加海台。海台的水深都在2500米左右。在马达加斯加东北的马斯林克林海台,深度从100米到数百米,有的地方高出海面形成岛屿。邻近澳大利亚大陆的大陆隆是由大陆的断陷或分离产生的,如埃克斯默恩海台和纳彻腊利斯特海台。靠近亚洲大陆的大陆隆有印度半岛西侧向南的查戈斯—拉克代夫海台。

世界大洋中,印度洋的大陆架是最为狭小的,面积4363万平方千米。气候

印度洋大部分位于热带,夏季气温普遍较高,冬季一般仅南纬50°以南气温才降至零下。印度洋北部是地球上季风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在南半球西风带中的南纬40°~60°之间以及阿拉伯海的西部常有暴风,在印度洋热带纬区有飓风。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的东部沿岸地区、印度洋赤道附近降水丰富,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之间;阿拉伯海西部沿岸降水量最少,仅100毫米左右;印度洋南部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印度洋西部南纬40°~50°之间多海雾。印度洋水面气温平均在20℃~26℃之间,赤道以北5月份水面气温最高可达29℃以上。洋流

印度洋南部的海流比较稳定,为一个反时针方向的大环流,由南赤道暖流、莫桑比克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组成。北部海流因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暖流,冬夏流向相反。冬季逆时针方向,夏季顺时针方向。夏季浮冰最北可达南纬55°左右,冰山一般可漂到南纬40°,在印度洋西部,有时可漂到南纬35°。自然资源

印度洋石油资源极为丰富,波斯湾、红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苏门答腊岛与澳大利亚西部沿海都蕴藏有海底石油。波斯湾是世界海底石油量最大的产区。

印度洋海水上层生物很丰富,盛产鲱、鲭、金枪、马鲛鱼等,鲸、海豹、企鹅也很多。棘皮动物中多海胆、海参、蛇尾、海百合等。海生哺乳动物中儒艮是印度洋特产。植物有各种藻类及各种红树林。

在金属矿藏中,以锰结核最为重要。锰结核含有锰、铁、铜、钴、镍、钛等30余种稀有、稀土和放射性元素,在这种矿藏中以锰、铜、钴、镍4种金属价值最大。

非洲南部的厄加勒斯海台有巨大的磷灰石矿库。印度半岛近海、斯里兰卡周围、莫桑比克海峡、南部非洲东侧大陆架区域以及澳大利亚西海岸的海滨砂和海岸沙丘中有相当数量的重砂矿。

印度洋整个热带海岸很多地方都出产珍珠,特别在斯里兰卡、巴林群岛以及澳大利亚西北海,尤以斯里兰卡最为著名。交通运输

印度洋是贯通亚洲、非洲、大洋洲的交通要道。东西分别经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通太平洋及大西洋,往西南绕过非洲南端可达大西洋。航线主要有亚、欧航线和南亚、东南亚、东非、大洋洲之间的航线。印度洋的海底电缆网多分布在北部,重要的线路有亚丁—孟买—马德拉斯—新加坡线;亚丁—科伦坡线;东非沿岸线。塞舌尔群岛的马埃岛、毛里求斯岛和科科斯群岛是主要海底电缆枢纽站。沿岸港口终年不冻,四季通航。

北冰洋/Arctic Ocean

地理位置及分布

北冰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为亚洲、欧洲、北美洲三洲所环抱,面积1310万平方千米,约相当于太平洋面积的1/14,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4.1%,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小最浅的洋。平均深度约1430米,利特克海沟最深处达5625米,是北冰洋最深点。

北冰洋被陆地包围,近于半封闭,通过挪威海、格陵兰海和巴芬湾同大西洋连接,并以狭窄的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

根据自然地理特点,北冰洋分为北极海区和北欧海区两部分。北冰洋主体部分、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波弗特海及加拿大北极群岛各海峡属北极海区;格陵兰海、挪威海、巴伦支海和白海属北欧海区。北极圈以北的地区称北极地方或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沿岸亚、欧、北美三大洲大陆北部及北冰洋中许多岛屿。海底地形

北冰洋地区大陆与岛屿的海岸线曲折,沿亚洲和北美洲海岸都有较宽的大陆架。北冰洋大陆架面积达440万平方千米,占北冰洋总面积的36%,比其他大洋的大陆架面积都大。大陆架的宽度一般为500~1000千米,半数以上的大陆架水深不足50米。1/3多一点的大陆架水深不到200米。它们原是陆地的一部分,后由于冰雪融化,陆地被海水淹没所致。

北冰洋海底并不是一个平坦的海盆,而是交相分布着一系列海岭、海盆、海槽的海沟。其中主要有两条贯穿海底的海岭——罗蒙诺索夫海岭和门捷列夫海岭。罗蒙诺索夫海岭从亚洲新西伯利亚群岛横穿北极直抵北美洲格陵兰岛北岸,峰顶一般距水面1000~2000米,个别峰顶距水面仅900多米,有剧烈的火山和地震活动。门捷列夫海岭与它平行,它从符兰格尔岛起,延至埃尔斯米尔岛附近与罗蒙诺索夫海岭相汇合。两条海岭把北极海区分成加拿大海盆、马卡罗夫海盆和南森海盆。海盆深度均在4000~5000米之间。在北冰洋中部还有许多海丘和洼地。格陵兰岛和斯瓦尔巴群岛之间有一带东西向海底高地,是北极海区与北欧海区的分界。北欧海区东北部为大陆架,西南部为深水区,以格陵兰海最深,达5500多米。

北冰洋上分布着大量的岛屿,主要有格陵兰岛、加拿大北极群岛、新地岛、斯匹次卑尔根岛、北地群岛、新西伯利亚群岛和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等。其中最大的是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面积大约为210多万平方千米,而最小的岛屿只有几平方千米。气候条件比较好的沿海地区有人居住,主要生活着以捕鱼打猎为生的因纽特人和拉普兰等少数民族。气候

北冰洋气候寒冷,洋面大部分常年冰冻。北极海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可达-20℃~-40℃,暖季也多在8℃以下,年降水量仅75~200毫米,格陵兰海可达500毫米,寒季常有猛烈的暴风。北欧海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水温、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冰情较轻,暖季多海雾,有些月份每天有雾,甚至连续几昼夜。北极海区从水面到水深100~225米的水温约为-1℃~11.7℃,在滨海地带水温全年变动很大,从-1.5℃~8℃;而北欧海区,水面温度全年在2℃~12℃之间。此外,在北冰洋水深100~250米到600~900米处,有来自北大西洋暖流的中间温水层,水温为0℃~1℃。洋流

北冰洋洋流系统由北大西洋暖流的分支挪威暖流、斯匹次卑尔根暖流、北角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等组成。北冰洋洋流进入大西洋,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水流偏向右方,沿格陵兰岛南下的称东格陵兰寒流,沿拉布拉多半岛南下的称拉布拉多寒流。北极地区地表结构图

北冰洋有常年不化的冰盖,冰盖面积占总面积的2/3左右。其余海面上分布有自东向西漂流的冰山和浮冰。仅巴伦支海地区受北角暖流影响常年不封冻。北冰洋大部分岛屿上遍布冰川和冰盖,北冰洋沿岸地区则多为永冻土带,永冻层厚达数百米。

在北极点附近,每年近6个月都是无昼的黑夜(10月至次年3月),这时高空有光彩夺目的极光出现,一般呈带状、弧状、幕状或放射状,北纬70°附近常见。其余半年是无夜的白昼。自然资源

北冰洋地区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十分贫乏,且分布很不平衡。植物主要是苔藓和地衣,南部的一些岛上有耐寒的草本植物和小灌木。

在北冰洋地区有海鸥、野鹅、野鸭等鸟类。夏天,在各个岛屿的悬崖峭壁上常有一群群的鸟类聚集,形成了“鸟市”。大的“鸟市”有时栖息着数百万只鸟。短促的夏季一过,大部分鸟类南飞。在海岛、浮冰和冰山上,还栖息着喜欢寒冷气候的动物,如北极熊、海象、海豹和北极狐、旅鼠等。动物大多呈白色,北极狐全身纯白,皮毛极为珍贵。

鱼类的种类和数量都远比其他大洋为少。只是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的巴伦支海鱼类和海兽比较丰富。鱼类中的鲱鱼、鳕鱼较为著名。格陵兰鲸等海兽由于遭到掠夺性的捕杀,目前已为数不多。

北冰洋海域的矿藏资源相当丰富,是地球上一个尚未开发的资源宝库。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采价值极高,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北部沿海、岛屿及其附近海峡区。北冰洋大陆架的近海,石油蕴藏量较大,可以跟中东相媲美。北冰洋地区还蕴藏丰富的锰结核、煤、锌等矿产资源。交通运输

北冰洋的海上航运,除巴伦支海海域南部一般不冻,经常有客货轮运输外,其他沿岸地区航运非常困难,若无强大的破冰船开道,运输船队要在这条航线上航行是不可能的。

与不便的航运相比,北冰洋的空运则利用得较为频繁。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陆续开辟了一系列由远东经过阿拉斯加、北极到西欧和中欧的空中航线。现经北极的主要航线有东京—安克雷奇—哥本哈根、东京—大阪—安克雷奇—巴黎和伦敦、东京—纽约和旧金山等。

非洲

大陆最北端:突尼斯白朗角附近的吉兰角(东经9°50′,北纬37°21′)

大陆最南端:南非的厄加勒斯角(东经20°02′,南纬34°51′)

大陆最东端:索马里的哈丰角(东经51°24′,北纬10°27′)

大陆最西端:塞内加尔佛得角(西经17°33′,北纬14°45′)概况地理位置及分布

非洲为世界第二大陆,面积仅次于亚洲;人口则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亚洲和欧洲(包括俄罗斯西部)。非洲地处陆半球的中央,与其他各大洲距离很近。非洲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对;东北以苏伊士运河、红海与亚洲相隔;东部非洲与澳洲之间、南部非洲与南极大陆之间,以印度洋相隔;而西方则以大西洋和南北美洲相隔。

非洲大陆可区分为两个显著不同的部分:一是北部非洲,在地质上、气候上、文化上和历史上属于地中海世界的一部分;二是撒哈拉以南的地区,包括热带非洲全部,以及后来与欧洲脱离关系的地区。地形地貌非洲地形图

非洲地形的显著特征是地势较为平坦,为高原大陆。从形成来看,非洲高原是随着整个大陆的隆起,再经过长久的侵蚀轮回形成的,而不是大规模的褶皱作用,所以在高原形成的过程中,会发生一些断层作用,从而形成峡谷,比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一般来说,非洲北方和西方的高原(通称低非洲)比东方和南方的高原(通称高非洲)稍低,海岸则陡降从而形成巨大的陡崖。低非洲平均海拔为750米,而高非洲为1000米以上。一般而言,非洲大陆很少有低于500米的地区。另一方面,非洲缺乏宽阔的海岸平原,且其内陆亦少有超过海拔2300米的地区。与其他大陆的地形相比,非洲地形最显著的特点是缺乏长而大的山脉岭脊。河流与湖泊

非洲高原的隆起使地表产生了广而浅的盆地,其中堆积着厚厚的沉积岩层,这些洼地在平坦的高原上划分成很多水系。西南部干燥多沙的卡拉哈迪盆地内又含有很多小型洼地而形成临时湖泊。至于其他盆地中央则有大型的永久性浅水湖泊,如东非的维多利亚湖,为非洲最大的内陆水域;而查德盆地,其湖泊以前是广阔的内陆海。此外,其他盆地内尚有大河流经,如尼罗河、刚果河和尼日尔河,它们横越周围的高原,最后注入海洋。流入大西洋的主要河流有塞内加尔河、冈比亚河、伏塔河、尼日尔河、刚果河、橘河。流入地中海的只有尼罗河。此外,还有许多短河迅速地从高原边缘流出,其中很多河川切过高原而流入内陆,形成内流河水系。

非洲有1/3地域的河川不流入海洋。内流河水系分布的地区包括撒哈拉沙漠、利比亚沙漠、查德盆地、部分卡拉哈迪盆地等。气候

非洲因地处南纬35°和北纬37°之间,且赤道贯穿大陆中部,因此形成南北对称的气候类型。其气候带的分布通常皆与纬度相符合,但东非地区例外,东非因地势高耸且又有季风的吹拂,因而影响了它的温度和降雨量。

非洲除了高地以外,其他地方都很热,所以气候类型主要依据降雨来界定,赤道附近有一条降雨带,整年都有雨,在潮湿的气候下,便形成热带雨林。雨林带外围为热带莽原带,这地带距赤道愈近处雨量愈少,故又可分为茂草原和热带草原两区。这些地区降雨带随着太阳季节性的行径向北、向南移动,因此冬季干燥无雨,夏季则雨量丰沛。与莽原带外侧相邻的是热带沙漠带,北部有撒哈拉沙漠,南部有纳米比亚沙漠和卡拉哈迪沙漠,这些沙漠位于气团下降的地带(即南北纬20°~30°之间),故雨量稀少。大陆南北两端,即地中海沿岸和开普敦附近,因受到西风的吹拂,而有间歇的飓风式暴风雨,这种暴风雨只出现在冬天,形成一种冬雨夏干的温和气候,这些地区便是所谓的地中海气候区。非洲南部由于地势高且距赤道较远,故气温层不太高而形成了副热带草原区。在上述地区中的高原和高山,则形成高地气候区,气候较凉且影响到植物。自然资源

非洲的自然资源主要以矿产资源为主,许多矿物的储量位居世界前列。目前已经探明的矿物种类繁多,其中黄金、金刚石久负盛名,石油、天然气蕴藏丰富,铁、锰、铬、钴、镍、钒、铜、铅、锌、锡、磷酸盐等储量也很大,而诸多铀矿脉相继被发现则更是吸引世人的目光。除矿产资源丰富外,由于非洲地处热带雨林地区,森林面积占总面积的21%,植物种类多达4万种。主要盛产红木、黑檀木、花梨木、柯巴树、乌木、樟树、栲树、胡桃木、黄漆木、栓皮栎等经济林木。另外,非洲的草原辽阔,面积占总面积的27%,居各洲首位。尼罗河为非洲带来了丰富的水力资源,而四面临海则使非洲成为沙丁鱼、金枪鱼、鲐、鲸等海产品重要出口地区。非洲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比如赞比亚的铜、坦桑尼亚的钻石、南非的黄金等。矿产资源的开采为非洲人民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图为布基纳法索的工人在开采黄金。经济

非洲富藏矿产和能源,并具有许多良好的可耕地,但是因历史原因及受气候和地形的限制,这块大陆在现代工业经济及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发展一直都很缓慢。许多世纪以来,非洲一直是欧洲及北美洲国家的资源贮藏地和产品销售市场。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早期,许多非洲殖民地纷纷独立,这些新兴国家的政府都试图寻求经济及政治的独立,并借着城市工业化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这时,非洲的经济仍以下面2种方式进行:传统的自给自足式经济及现代的商品买卖式经济。农业

农业在非洲国家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支柱。粮食作物主要有麦、稻、玉米、小米、高粱、马铃薯等,还有特产木薯、大蕉、椰枣、薯芋、食用芭蕉等。非洲的经济作物,特别是热带经济作物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棉花、剑麻、花生、油棕、腰果、芝麻、咖啡、可可、甘蔗、烟叶、天然橡胶、丁香等的产量都很高。乳香、没药、卡里特果、柯拉、阿尔法草是非洲特有的作物。工业

采矿业和轻工业是非洲工业的主要部门。重工业有冶金、机械、金属加工、化学和水泥、大理石采制、金刚石琢磨、橡胶制品等部门。非洲为了出口赚取外汇,对天然资源的开采相当重视。他们的外汇收入有赖于世界对其原料的需求及对这些商品所给予的价格,但是价格往往波动很大。对于这些商品而言,最基本的问题通常是这些出口品的生产过剩。非洲国家和其他原料生产国均参加联合国发展会议(UNCTAD),联合对富裕国家施压力,希望他们能支持维持出口品价格的计划。经济发展的展望

非洲丰富的天然资源若能加以开发,它的成长潜力很大,然而非洲却一直因管理和组织上的问题而延缓了经济的发展,包括农、工、矿业的成长。现在非洲国家正发展良好的运输、通讯与动力系统来提高其经济发展。除了一些基本设施,非洲在经济成长方面尚需大量农业技术人员。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能力可推动长期的经济成长。但如果未来几十年内人口持续迅速增长,则人民生活水平将很难提高。各种世界性的组织和机构都要在非洲国家从事调查,并协助他们规划如何开发和分配资源。非洲目前最需的是对国内工业给予融通,尤其透过储蓄机构将国内储金融资给本地的投资者。同时,非洲国家亦需建立强有力的工业发展银行和股份有限公司,这些机构不仅可吸收所需之资金,也可帮助国家大型建设计划付诸实现。交通运输

非洲是世界交通运输业比较落后的一个洲,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系统(尤其是铁路)主要是为重要产品出口而建设的,而非用做国内各地区间的交通。非洲经济的发展严重受到交通状况的制约。非洲的主要天然资源大都藏于内陆,若没有铁路运输系统,很难开发。然而在非洲大陆建设铁路,必须克服非洲特有的险峻坡度及湿热气候,这些特点使得建筑铁路既困难且昂贵。除了非洲最南部,非洲是世界少数几个铁路系统不足的地区之一。公路

非洲的公路系统也不发达。许多道路,不是崎岖小道便是黄泥小径,在雨季里根本无法通行。目前发展的目标便在于减少维修黄泥道路方面所花费的金钱和人力,而增加更多的资金、人力以兴建柏油路、混凝土路或其他材料所铺成的道路。另一目标是发展支线,以消除乡村间的隔阂。水运

非洲内陆的水路利用率不高。非洲为高原地形,近海岸处遭海水侵蚀,情况严重,因此河道下游产生了不少的急流和瀑布,再加上降雨量变化莫测,使水位波幅很大,限制了河流的利用。非洲的海港较其内陆运输系统优越,好几个比较好的都在南部非洲,如西海岸的洛比都和东海岸的马布多。洛比都有铁路与内陆的铜、钴矿中心相连,马布多也有铁路与约翰内斯堡附近的工业区相连。马布多和开普敦之间的南部海岸的港口天然条件不很好,港口扩建尤其是建造大型防波堤则需要庞大的资金,而西非和东非的南部地区拥有一些优良的天然港。空运

非洲的航空事业和空运系统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发展,并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进一步扩充,以弥补铁路、公路系统的不足。人口

非洲人口2012年已达到10亿。人口分布极不均匀,整块大陆有30%是人烟稀少的沙漠,而大量人口则集中在尼罗河谷下游地域、维多利亚湖附近和几内亚海岸中部。另一方面,撒哈拉南部与林波波河北端就很少有人口密集的城市。西非的尼日尔河湾带和濒临几内亚海岸的约鲁巴兰有密集的传统都市,其聚居年代较欧洲人的到达早好几世纪。而其余各地,人口大举迁至城市则是近年来的现象。传统非洲主要是由定居于小村的村民、游牧与半游牧民族构成的。

非洲的总人口密集略高于世界平均数的一半,可见非洲并非人口过多,但因许多地区土地贫瘠,加上雨量不定,限制了土地的功能,因此无法满足人口增加所需的生产力。到了20世纪,生态学的节育无法遏止不断上升的人口数量。1960年后,人口增长速度之快更是超过了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造成大规模的贫穷,婴儿死亡率高出世界数据40%,平均寿命仍只有50岁,国民平均生产总值不超过世界的1/4。如果非洲的人口增长不加以节制,而继续以每25年增加2倍的速度增长,那么非洲将面临空前的赤贫和动乱。种族与民族

非洲大陆有许多不同的民族、语言和文化。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首推次撒哈拉非洲的“纯种黑人”,即森林地区尼格罗人。他们的皮肤呈棕色或黑色,头发呈黑色且卷曲,鼻子宽扁,嘴唇外翻,身高差异颇大,但都高于150厘米。常被归为森林地区尼格罗人变种的是尼罗亚种,身材较为高瘦,鼻子较窄,嘴唇较少外翻;他们主要居住在大湖和东部苏丹区,经常与邻近的森林地区尼格罗人混居。在赤道非洲森林区内与森林地区尼格罗人混居的是匹美人,他们与森林地区尼格罗的主要差异是平均身高低于152厘米。

另一个种族是西南非的布希曼人种(亦称开普人种),人口较少,以桑人(亦称布希曼人)和科伊科伊人(亦称何坦托人)为代表。桑人平均身高略高于152厘米,皮肤微皱,肤色呈较深的黄褐,头发短黑且相当卷曲。

大部分北部非洲人的体型属高加索人种体型。次撒哈拉非洲的高加索族近代才自欧亚移入,仍不能视为土著。

有许多非洲人,如西非撒哈拉南方的富拉尼人与承继尼格罗和高加索祖先特征的索马里人,他们可能完全被视为混血种族。伏都教一群多哥妇女正在通过特殊的典礼仪式成为非洲原始物教——伏都教的教徒。伏都教吸取了法国天主教与非洲黑人其他传统信仰的成分,在海地也相当流行。语言

非洲是世界上语言种类最多的大陆,根据各种权威的估计,独立的语言约为800至1000多种,主要分为4种语族,即亚非语族、尼尔—科多芬语族、尼罗—撒哈拉语族、科伊桑语族。

北非语言比较统一,从埃及到毛里塔尼亚都是阿拉伯语居统治地位。最重要的方言分界线在埃及—苏丹方言诸变体与马格里布方言诸变体(利比亚往西)之间。与马格里布诸方言混杂在一起的有柏柏尔诸语言,主要集中在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向东分布到埃及西部的锡瓦绿洲,往西到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边界,南至撒哈拉南部边缘。

撒哈拉南部的非洲语言情况更为复杂。除最南端的科伊桑诸语言(布须曼语和霍屯督语)外,整个非洲南部的1/3地区都是密切相关的班图诸语言。班图语和非班图语交错分布在班图语区以北,从喀麦隆经萨伊北部,再穿过乌干达到肯尼亚地区。

在英语、法语以及少部分葡萄牙语被多数非洲人引用为第二种语言之前,有些非洲地区就已添进了外来语的惯用法,这些语言统称为“洋泾浜语”,有利于大地区中商业和其他沟通的进行。斯瓦希里语为其中一支,隶属刚果—科多芬语系中的班图语。其他地区的语言,如彭巴语、恩加拉语、刚果语(赤道非洲的班图语支系)、豪萨语(西非的亚非语之中乍得支系的一支)、曼丁哥语等也都属于洋泾浜语。宗教

非洲土著宗教的第一个特征是多样性,这远超过它的语言。在非洲,几乎每个部落都发展出自己的信仰体系和礼教,且无法刻意向其他社会流传,这与它们特有的文化息息相关。不过在许多地区,这些体系已被源自中东的伊斯兰教与基督教所取代。非洲宗教的第二个普遍特征是造物主的信仰。人们用各种仪式、祷告和祭祀去取得造物主的关心与帮助。由于宗教深入社会和人民生活,且是日常活动极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少数社会有类似教堂的组织,专任牧师与布道亦不多。牧师、预言家、造雨者、治疗者通常只是世系或社会上获特殊宗教技能的成员。有些社会里,他们可能就是国王或酋长,而其他的社会里则是由专业人士各司其职。

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非洲均有很长的历史,信仰人数也不少。根据《世界基督教百科全书》的计算,非洲约45%人口属基督徒,42%为伊斯兰教徒,12%坚信“部落的”宗教。但在任一区或国家内,其比例可能与整个非洲大陆比例相差很大。在三大宗教传统中,伊斯兰教似乎是最占优势的,因为它并不要求彻底改变人们的传统人生观。再者,鉴于基督教主流难以脱离与殖民主义息息相关的“欧洲宗教”的影响,伊斯兰教就更能获得非洲人的支持。文化艺术

非洲大陆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的长河中,勤劳的非洲人民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由于非洲地域辽阔,居住着众多历史、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民族和部落,因此,他们创造的艺术作品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貌。总的来看,在非洲西部几内亚湾一带,其雕刻艺术在世界美术史中放射着耀眼的光芒,而非洲黑人部族创造的面具、岩画、壁画以及建筑、乐器、舞蹈等,更是充满原始性与神秘性,给人无尽的遐想。我们甚至可以用激情奔涌的热烈、恣肆率性的强悍、天真自然的朴拙、神秘莫测的深邃和酣畅明快的表达,来描述包括绘画、雕塑(陶塑、铜像、木雕、牙雕等)、面具以及建筑、匠心独运的实用造型和装饰图案在内的整个非洲艺术的感性魅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