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二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5 20:51:28

点击下载

作者:吴晓波,周伟华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二版)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二版)试读:

第二版前言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制造的最新趋势是,在增加企业供应链管理复杂性的同时,也进一步确立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在当今企业管理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边界大幅度延展的全球化企业,依靠高效运作所带来的速度与柔性,快速应变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经营活动,其战略重要性正日益凸显。

本书在介绍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基本概念的同时,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各个主题展开论述,借以阐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价值链上的重要环节,蕴涵了巨大的成本降低空间,从而可以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内含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巨大潜力,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产品销量;同时作为营销利器也可以有效地增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物流活动涉及诸如采购、运输、营销、财务等许多传统生产经营活动领域的技术、原理和方法,其管理则需要综合应用运筹学、组织行为学以及经济学的许多理论、方法。更重要的是,大量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物流活动中的应用,反映出当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时代特征。本书试图综合运用各领域的理论与方法来组织与编撰相关主题的同时,尽可能反映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等鲜明的时代特征。

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实践需要理论来指导,理论需要实践来验证。本书在编撰上较好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的均衡问题,通过每章开始的开篇案例引出本章所要论述的核心内容;在章节内的具体论述中,适时穿插案例借以例证相关内容。作者本着理论与实践互动的方式安排了本书的整个结构,期望能令读者产生良好的学习与借鉴效果。

本书的再版凝聚了大量相关人员共同努力的心血。首先,要感谢周浩军、姚明明、陈小玲等博士研究生,于红等硕士研究生,他们在收集整理本书的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积极、认真、务实的态度是确保本书顺利完成的前提。其次,要感谢奋战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前沿的各界人士,是他们的工作与研究成果充实了本书的具体内容。

尽管我们已做了很大努力,但书中还难免存在缺点与错误,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作者2011年5月

第1章 概述

开篇案例——ZARA全程供应链管理

Inditex公司是西班牙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三的服装零售商,在全球52个国家拥有近2000多家分店,其中ZARA是Inditex公司9个品牌中最出名的旗舰品牌,堪称“时装行业中的戴尔电脑”,被认为是欧洲最具研究价值的品牌。ZARA始创于1985年,它既是服装品牌,也是专营ZARA品牌服装的连锁店零售品牌。2003年时,ZARA公司是全球唯一的一家可以在15天内将生产好的服装配送到全球33个国家的507家连锁店的时装公司。它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该公司采取的是不同于常规的管理、设计思路,有一个独特的生产设计、订单管理、生产、配送和销售的系统。

ZARA的成功得益于公司出色的服装行业的全程供应链管理,以及支撑供应链快速反应的IT系统应用。ZARA公司采取“快速、少量、多款”的品牌管理模式,在保持与时尚同步的同时,通过组合开发新款式,快速地推出新产品,而且人为地造成“缺货”,以实现快速设计、快速生产、快速出售、快速更新以及专卖店商品每周更新两次的目标。

1.“三位一体”的设计与订单管理

ZARA自己设计所有的产品,在其公司总部有一个由设计专家、市场分析专家和采购人员组成“三位一体”的商业团队,每年设计的新产品将近4万款,公司从中选择1.2万多款投放市场。有关新产品设计的最后决定,包括生产设计的选择、何时生产以及产量,都是由相关的设计团队决定的,不仅设计师要参与,市场专家、生产计划和采购人员都要参与到其中来。

2.“垂直整合”式的生产管理

设计方案确定后,生产计划和采购人员开始订单履行流程的管理: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监视库存的变化,分配生产任务和外包生产,跟踪货源的变化情况,要防止生产不足和生产过剩。ZARA公司自己在西班牙拥有22家工厂,其所有产品的50%是通过它自己的工厂来完成的,但是所有的缝制工作都是由转包商完成的。这些工厂都有自己的财务中心,进行独立管理。其他50%的产品是由400余家外部供应商来完成的,这些供应商有70%位于欧洲,其他的则主要分布在亚洲。

3.“掌握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管理

ZARA所有的产品都是通过拉科鲁尼亚的物流中心发送出去的,该中心有5层楼高,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运用非常成熟的自动化管理软件系统。通常在订单收到后8小时以内就可以装船运走。除了在西班牙的总部物流中心,ZARA公司还在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建有三个小型的仓储中心,用来应对南半球在不同季节的需求。

物流中心的运输卡车依据固定的发车时刻表,不断开往各地。该公司还有两个空运基地,一个在拉科鲁尼亚,另一个大一点的在智利的圣地亚哥。通常,欧洲的连锁店可以在24小时以内收到货物,美国的连锁店48小时左右,中国的在48~72小时。ZARA特别强调速度的重要性,相对于行业中的小企业来说,ZARA公司是不可思议的:出货正确率达到了98.9%。

4.“一站式购物”的销售管理

连锁店通常每周向总部发两次订单,产品也每周更新两次。订单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之前下达。如果连锁店错过了最晚的时间,那么只有等到下一次了,公司对这个时间限制的管理非常严格,订单必须准时。所有的产品在连锁店里的时间不会超过两星期,公司在每个季节开始的时候只会生产最低数量的产品,这样可以把过度供给的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一旦出现新的需求,ZARA可以通过其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迅速组织生产。在存货方面,行业的通常做法是,季度末的时候一般储存下个季度出货量的45%~60%,而ZARA公司的该项指标最大不会超过20%,它的供应链依靠更加精确的预测和更多更及时的市场信息,反应速度比一般的公司要快得多。

资料来源:葛星:ZARA供应链的“极速传奇”,《物流时代》,2005(16):64-66

1.1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1.1.1 何为物流管理

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学会”(CLM)1999年的定义:Logistics is that part of thesupply chain that plans, implement, and controls the efficient, effective flow and storage of goods, services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from the point of origin to the point of consumption in order to customer requirements.即:现代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供应链是为符合消费者的要求从原料起点到消费终点,为提高产品、服务和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物流和储存的效率及效益而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商务过程一体化。

简单地说,物流是指物料或商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位移,而现代物流管理就是将在这一过程发生的信息、运输、库存、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它的任务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物流管理的内容包括:对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包括运输、储存等环节的管理;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即对其中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的管理;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流计划、质量、技术、经济等职能的管理。具体来说,物流管理的任务可以概括为7 Rights:以适当的成本(right cost),在恰当的时间(right time)、恰当的地点(right place)、适当的条件(right condition),将质量良好(right quality)、合适的产品(right product)送到适合的顾客(right customer)手中。

完整的物流分布网络使各自分立的物流系统整合成为一个无缝联接的、完全集成的物流系统。“The linking of individual integrated logistics system through-out the entire channel of distribution to create one fully integrated logistics sys-tem.It is established to develop a totally seamless system”。要通过物流系统和各子系统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来实现物流的有效运转,达到物流系统的目标,需要物流的系统化管理。所谓物流的系统化管理,是指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而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物流系统管理的有效开展,能有力地促进物流活动的合理化,而“logistics”这个词所反映的现代物流,正体现了物流系统管理的内涵和实质。

为了使加盟供应链的企业都能受益,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对供应链的构成及运作研究。由于相邻企业依次连接起来,便形成了供应链(supply chain),该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必须达到同步、协调运行,才有可能使链上的所有企业都能受益。于是又产生了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这一新的经营与运作模式。

1.1.2 何为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由原材料加工为成品并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中涉及的合作企业和部门所组成的网络。从拓扑结构来看,它是一个网络,是由各种实体构成的网络,包含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些实体包括一些子公司、制造厂、仓库、外部供应商、运输公司、配送中心、零售商和用户。该网络的中心是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它的服务对象是产品或服务的最终用户;它有速度、柔性、质量、成本和服务5个主要评价指标。

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始于原材料的供应商,止于最终客户(见图1-1)。一般情况下,物流从供应商向客户流动,资金流则向相反方向流动,信息流动是双向流通的。退货、回收等活动则形成了由客户向生产厂商流动的逆向物流。同样在赊购等例外情况下,供应链中也会产生逆向的资金流。需求信息流自下而上流动,而供应信息流则自上而下流动。订单是从客户向供应商移动,而订单收到通知、货运通知和发票则是以相反的方向流动。图1-1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供应链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重要的流通组织形式和市场营销方式。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消费者需求的地位由被动转为主动,这就对供应链的实现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应链的实现把供应商、制造厂、分销商、零售商所组成的链路上的所有环节联系起来,并进行优化,使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销售环节变成价值增值的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明智的公司力图采用增加整个供应链给消费者提供的价值、减少整个供应链成本的方法,来增强竞争力。真正的全球范围内的商务竞争不是公司与公司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

建立和运行供应链,必须依靠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的效果问题则是整个系统在受到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下的一个多目标优化,这些目标可以是前面提到的5个评价指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其他指标。当然,由于各种企业联盟的性质不同,其目标选择及权重会有很大差别。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具体功能包括订单处理、原材料存储、生产计划安排、库存设计、货物运输和售后服务等。

供应链管理不是供应商管理的别称,也不是物料管理的延伸,它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强调低库存甚至零库存,以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统筹整个供应链,并最终依据整个供应链进行战略决策。供应链管理强调核心企业与最杰出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委托这些企业完成一部分业务工作,自己则集中精力和各种资源,通过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做好本企业能创造特殊价值、比竞争对手更擅长的关键性业务工作,这样不仅能大大提高本企业的竞争力,而且使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都能受益。

传统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放在管理库存上,作为平衡有限的生产能力和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缓冲手段,它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寻求把产品迅速、可靠地送到用户手中所需要的费用与生产和库存管理费用之间的平衡点,从而确定最佳的库存投资额。其主要的工作任务是管理库存和运输。现在的供应链则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1.1.3 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从上述关于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可知,供应链管理涵盖了企业经营中从原料起点至消费者终端的所有商业环节。虽然普遍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随着物流管理的发展而提出和逐步完善的,但是发展至今,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部分。因此,它们之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例如,它们都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及零售商组成的;都是以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作为自我实现的前提、基础和保证;都是跨越企业、部门甚至是国别的;等等。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1)供应链管理是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因此,它最关键的是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而不仅仅是节点企业、技术方法等资源简单的连接。而库存则作为平衡有限的生产能力和适应用户变化的缓冲手段。(2)供应链管理关心的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除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运输和实物分销之外,供应链管理还包括:①战略性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的关系管理;②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③供应链的设计(全球节点企业、资源、设备等的评价、选择和定位);④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⑤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生产集成化计划、跟踪和控制;⑥企业间资金流管理(汇率、成本);⑦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与物流(运输、库存、包装等)管理;⑧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等。由此可见,供应链管理不但涵盖了现代物流管理的全部内容,而且从更高的层次上来解决物流管理问题。(3)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关键业务(核心竞争力)上,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与全球范围内的合适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把企业中非核心业务交给合作企业来完成。而现代物流管理强调的是从原材料的调达—成品的销售—包装物等废弃物品的回收以及退货所产生的物流活动的有效性。(4)供应链管理是基于战略伙伴关系的企业模型,因此,它可以利用信息共享(透明性)、服务支持(协作性)、并行工程(同步性)、群体决策(集智性)、柔性与敏捷性等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来进行企业的流程再造。而现代物流管理是基于物流关系的企业合作关系。虽然它已经从传统的以生产为中心的企业关系模式向物流关系模式转化,也运用了JIT和TQM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并且,为了达到生产的均衡化和物流的同步化,也强调部门间、企业间的合作与沟通,但是,它却无法从根本上进行制造企业内部的流程再造。(5)供应链管理不仅仅具有自己的合作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自律机制,还有自己的理论模型、设计原则以及绩效评价指标体。因此,它是比现代物流涉及的范围更广、层次更高、更加完善的管理模式。(6)两者的目标不一致。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管理库存和合作关系,去达到对客户的快速反应和整个供应链上的交易成本最低。而现代物流管理是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寻求把产品迅速、可靠地送到用户手中所需要的费用与生产、库存管理费用之间的平衡点,从而确定最优的库存投资额。因此,其主要任务仍然是管理库存和运输。

1.1.4 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它与传统的管理模式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传统的管理模式仅仅局限于一个企业内部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的管理,它以一个企业的资源为主,所考虑的都是本企业制造资源的安排问题。供应链管理则涵盖整个物流,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采购、生产、分销、零售等职能领域过程,它更注重于利用整个供应链的资源,以达成整个供应链的成本降低,效益提高。(2)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各企业的目标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很少考虑其他企业和最终用户的利益及要求;而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遵循的原则是个体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即供应链中所有参与者的首要目标是使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最小,效益最高,共同以最终消费者满意为己任,这是所有参与者制定决策的首要标准。也只有在满足上述目标的前提下,参与者才可以去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3)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通常是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可能是生产制造企业,也可能是大型零售企业)处于支配性地位,而其他企业则处于从属地位,它们的生产、采购、销售等决策的制定都是被动的,它们与那个支配企业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提倡供应链所有参与者的地位平等,虽然通常也存在—个核心企业,但它更多的是帮助其他节点企业,它们之间更多的是合作与互助的关系,而非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见表1-1)。在供应链管理中,所有参与者共同建设和维护这个供应链的成长和发展。因此,供应链中所有参与者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供应链的建设管理中。(4)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企业都是独立运作的,体现更多的是竞争。在供应链管理下,强调更多的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合作与协调,提倡在各节点企业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变过去企业之间的敌对关系为紧密合作的伙伴关系。这种新型关系主要体现在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制定决策和信息共享等方面。共同解决问题如供应商、顾客参与产品设计、质量改进、成本降低等。共同制定决策如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库存策略、价格策略等。而信息共享则意味着有关库存水平、长期计划、进度计划、设计调整等关键数据在供应链中保持透明。(5)供应链管理不再是孤立地看待各个企业及各个部门,而是考虑所有相关的内外联系体——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等,并把整个供应链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种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链接不是节点企业、技术方法等资源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达成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真正融合,实现整个供应链资源的充分利用。

1.2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兴起

1.2.1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早期的物流管理研究使用distribution(分销网络)一词,一直沿用到20世纪60年代。1963年美国成立了物流管理学会(NCPDM),其全称可直译为:国家实物分布网管理学会(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NCP-DM),简称物流管理学会。到了20世纪70年代,管理学界日益盛行“系统”、“一体化”、“整合”的概念,在物流管理领域开始日益强调分销网络的“整合”。在20世纪80年代,物流管理学界开始使用“logistics”来代替“distribution”。

多少年来,企业出于管理和控制上的目的,对为其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或零部件的其他企业一直采取投资自建、投资控股或兼并的“纵向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管理模式,即某核心企业与其他企业是一种所有权关系。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企业更是如此,“大而全”、“小而全”的思维方式至今仍占据一定位置。在高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今天,“纵向一体化”战略已逐渐显示出其无法快速敏捷地响应市场机会的薄弱之处。显然,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的企业要想对其他配套企业拥有管理权,要么自己投资,要么出资控股,不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要承受过重的投资负担和过长的建设周期带来的风险,而且由于核心企业什么都想管住,因而不得不从事自己并不擅长的业务活动,使得许多管理人员往往将宝贵的精力、时间和资源花在辅助性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上,而无暇顾及关键性业务的管理工作。实际上,每项业务活动都想自己干,势必要面临每一个领域的竞争对手,反而易使企业陷入困境。

有鉴于“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了这种经营模式,随之而来的是“横向一体化”(horizontalintegration)思想的兴起,即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本企业只抓最核心的东西。“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以达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目的。

全球制造链及由此产生的供应链管理是“横向一体化”管理思想的一个典型代表。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企业,只有优势互补,才能共同增强竞争实力。随着“横向一体化”管理思想的产生及发展,企业管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如表1-2所示。

为什么企业需要进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呢?主要在于现代管理面临着重要转变,指导企业的传统原则及组织结构受到挑战,市场对于更高水平服务和质量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些压力构成了对组织的强制性要求:变得更加敏捷,成为反应迅速的组织。进而,企业的生产制造系统不断向柔性化、敏捷化与一体化方向发展,从制造资源计划(MRPII)、准时生产制(JIT)到精细生产和精细供应,再到如今的供应链管理,相应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

基于供应链的整合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未来获取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如图1-2所示,供应链将企业所有价值活动有机整合到一起,在形成一个动态开放的一体化生产经营运作系统的同时,企业培育了具有价值的、稀缺的,同时又是难以被模仿和难以被替代的资源整合配置能力,这种能力正是产生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核心能力。

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经营运作中的地位随着企业经营模式的演进而逐步得到确定。1960—1975年是典型的“推式”时代,企业从原材料到成品,一直推至客户。从1976—1990年,企业开始注意集成自身的内部资源,企业的运营规则也从“推式”转变为以客户需求为原动力的“拉式”。进入20世纪90年代,工业化的普及使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不再成为核心竞争因素,供应链管理逐渐受到重视。图1-2供应链管理资料来源:Douglas M.Lambert, Martha C.Cooper, Janus D.Pagh.Supply Chain Management:Im-plementation Issues and Research Opportunities.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 f Logistics M anagement, Vol.9,No.2,1998,p.2.

国际上对供应链管理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的组成、多级库存、供应链的财务方面,主要解决供应链的操作效率问题。近来的研究主要把供应链管理看做一种战略性的管理体系,并将研究扩展到了所有加盟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特别是集中在合作制造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方面,而不仅仅是供应链的连接问题,其范围已经超越了供应链出现初期的那种以短期的、基于某些业务活动的经济关系,更偏重于长期计划的研究。

1.2.2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的主要技术方法

由于面向全球制造的供应链涉及各方面问题,因此,各个领域的技术都开始应用于供应链的研究、开发与应用,这些技术包括离散事件仿真、面向对象的量化分析方法、虚拟仿真环境、代理技术、决策支持、专家系统、信息技术、Internet、准时制造、全面质量管理(TQM)、运筹工程、生产工程、工业工程(IE)、并行工程、系统工程等。

在1993年第二届工业工程研究会议上,North American Philips公司的Schmidt提出了一个获得集成式供应链的框架结构,该结构包含JIT、TQM、并行工程、定量方法、决策系统技术以及专家系统等不同方法。

在1995年冬季仿真会议上,美国Waltham公司Geller等提出应用离散事件仿真模拟整个“虚拟工厂”供应链,在设计和实施阶段使用仿真技术很好地了解供应链的上下游过程,从而在合同和计划制订之前就可对其影响有较深入的认识。

在1996年的T 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 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杂志上,英格兰Loughborough技术大学的Wright和David等提出了将面向对象技术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形成面向对象的实时制造和经营过程分析方法,辅助进行过程模型的设计,并进行了后勤供应链范例研究。

1996年4月,由美国先进制造研究(AMR)公司和Pittiglio Rabin Todd&McGrath(PRTM)国际咨询公司联合成立了供应链委员会(supply chain council),目前已有300多家世界上大型的制造企业加入了该委员会,委员会为其成员提供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美国一些大公司,如HP、IBM、AT&T、Bayer、Rockwell、Lockheed Martin、Allied Signal等纷纷采用供应链管理技术,并取得了显著效益。欧洲许多国家,如爱尔兰、荷兰、德国等学术机构和企业界也积极开展供应链管理相关技术的研究,如爱尔兰的“AM T Ireland”先进制造技术咨询服务机构,荷兰Nijenrode大学和技术、科学与管理商业学院联合成立的供应链管理中心,都专门研究供应链管理技术,并为企业提供有关供应链的技术服务。

在1997年的Journal o f Engineering and A p plied Science杂志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Barbuceanu M.等报告了利用代理和协调技术进行全球、分布供应链的建模、设计和仿真。他们认为,代理技术提供了一种供应链信息结构全生命周期支持的有效方法。

1997年4月,供应链委员会指出:“供应链软件市场的前景是光明的,与供应链相关的软件在迅速增长,预计在未来的几年里还将有大幅增长。”目前与供应链相关的最大软件供应商有4家,即德国的Baan、SAP和美国的Oracle和J.D.Edwards&Co.。

1998年3月,Pittigilo Rabin Todd&McGrath公司通过一项调查,得出统计结果,企业实施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后,可获得如下效益:发货能力提高16%~18%;库存量减少25%~60%;订单履约周期缩短30%~50%;预测准确性提高25%~80%;总体生产率提高10%~16%;供应链成本降低25%~50%;补给率提高20%~30%;产量提高10%~20%。

21世纪以来,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研究集中在供应链的设计方法和运行的参考模型上(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model, SCOR)。

供应链的设计方法有建模仿真方法(如网络设计方法、近似方法、仿真方法),如DEC公司利用基于混合整数规划(MIP)的网络设计方法建立了全局供应链管理模型;智能代理人方法,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工业工程系Mihai Barbuceanu博士研究的基于多代理人技术设计供应链系统。

美国供应链委员会提出了供应链运行参考模型,它包括4个基本的供应链过程,即计划、资源、制造、发送。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为供应链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如流程重构(BPR)、JIT、TQM、CE、工业工程(IE)、运筹学(OR)、系统工程等理论和方法。

1.2.3 基于虚拟企业的供应链研究概况

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顾客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使整个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这三大因素是用户需求多样化与市场变化不确定的根源,同时也是促进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外在压力。在这种形势下,许多企业采用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策略。虚拟化策略就是其中之一,所谓“虚拟”,在计算机方面的解释为:“本身不是物理存在的,而是通过软件实现的存在。”用到企业管理中是指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仅保留关键功能,而将其他功能虚拟化(即通过外包或合作的方式完成),从而借助外力对外部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聚变创造出超强竞争优势的一种策略,即虚拟化策略。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用的就是一种虚拟化策略,在供应链中,相邻节点企业表现出一种需求与供应的关系,彼此都有部分功能的虚化,相互依赖,共享资源。这种全新的管理思想给供应链企业带来了强大的优势,它可以使企业具有高度的弹性和灵活性,能快速适应环境变化,而企业间以核心能力连接,优势互补,实现资源整合和共同利益,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分散风险,涉足新的经营领域,实行多元化经营。对于供应链管理与虚拟企业的研究,国外学者已经做了大量工作。(1)美国Stanford大学工业工程与工业管理系主任Hau Lee指出,供应链技术能够使多个公司像一个公司一样有效地运作,从某种意义上讲,供应链就是虚拟企业。有关供应链集成,关键问题是要对每个企业进行业绩测试,并使每个企业理解对成本与效益的测定方式,另外就是要对整个供应链实施流程重构(BPR)。在实施虚拟企业供应链集成过程中,首先要解决信息共享问题,其次是启动联合业绩测试系统和合作规划过程,并交换责任和重新组合工作,最后是重新设计产品与企业过程。(2)AMR公司高级分析员Scott Lundstrom指出,供应链上各企业在通过In-ternet通信时,带宽和安全是重要问题,应采用高级防火墙和加密等技术来解决安全问题。此外,Scott还指出,在最近一两年里,软件供应商正在开发能够管理复杂的虚拟企业的供应链软件。(3)宾夕法尼亚大学后勤研究中心主任Grenoble指出,可利用EDI、ERP和工作流等工具和软件来实施供应链,通过采用现有的商品化工作流软件可以重构供应链上的各个过程。(4)1994年,美国Datamation公司指出,利用企业流程重构(BPR)技术以及供应链管理系统能够创建虚拟企业,并阐述了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利用Oracle公司面向企业联合应用计划(cooperative applications initiative, CAI)的一组应用编程接口(APIs)实现企业间的集成,通过一个中央的Oracle数据库,完成企业间各种应用的通信。(5)1996年,英国Heriot-Watt大学提出了用于管理和控制虚拟供应链(VSC)的虚拟环境,通过这一虚拟环境(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世界范围的通信网络将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企业连接起来,并从理论上介绍了如何在虚拟环境下管理和控制虚拟供应链的可行性。(6)美国i2技术公司(i2 Technologies Inc.)是世界领先的提供有关全局供应链管理(GSCM)中智能规划与调度的软件供应商,其RHYT HM系列产品能够为跨越企业间供应链的计划与调度提供综合智能支持,并且能够有效地优化和快速集成整个供应链上的各个系统,此外,它还可采用基于Internet的通信方法实现企业间的通信。(7)美国计算机科学公司(Computer Sciences Corp.)和Sun微系统公司(SunMicrosystems Inc.)联合为企业提供完整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法——集成器方法。在开发集成器过程中,不仅充分利用两公司的长处(计算机科学公司是计算机服务工业的先锋,有一支技术力量很强的供应链研究小组;Sun公司具有3项关键的、开放的软件技术——UNIX、面向对象的Java环境和以网络为中心的全局计算环境),还积极采用i2技术公司、Oracle公司、Connect软件公司以及其他ERP和供应链软件供应商的产品。集成器功能包括:建立新的经营过程,选择供应链所需的系统,建立供应链的技术基础体系结构,通过Java编程将i2技术公司的RHYT HM与ERP、MES等系统集成起来。(8)1995年9月,美国里海大学的敏捷网试验计划(agile web pilot program)在其第6个阶段性报告中指出,采用供应链管理技术支持虚拟企业,并提到了可重构的供应链(reconfigurable supply chain)所应具有的功能,但文中未介绍具体内容。(9)美国James River公司利用加拿大numetrix有限公司开发的智能供应链管理软件有效地改善了全公司分布在美国各地24个工厂的生产计划。Numetrix公司开发的智能供应链管理软件为模块化结构。在James River公司中,安装了3个Numetrix软件模块:Linx——全局战略与战术优化模块,即月计划工具;Planx——主生产计划模块,即周生产计划工具;供应链集成器(supply chain inte-grator, SCI)模块,管理供应链上的数据,准备报表,并能为Linx、Planx两个模块和现有系统之间的连接提供接口,它还能将现有系统和以后公司将要添加的系统集成起来。(10)加拿大InterTrans公司的InterTrans Logistics Solutions软件已成为世界领先的企业级全面集成的供应链管理软件,其中的Supply Chain Logistics系列软件具有管理整个供应链上有关运输和后勤方面的交易、运作、战术和战略等功能。这一系列软件包括供应链战略器(supply chain strategist)、运输价格投标优化器(carrier bid optimizer)、运输建模器(transportation modeler)、运输优化器(transportation optimizer)、运输管理者(transportation manager)等模块。(11)1997年4月,供应链管理委员会指出,利用ERP系统扩展的功能和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能够协调和监控跨越多个制造地点,甚至不同国家的多个公司的经营运作活动。(12)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在实施企业集成计划中,将集成供应链管理(ISCM)列为其中重要项目,其正在开发的供应链集成管理系统由一组合作的、智能代理人组成,每个代理人能完成供应链上一种或几种功能,并研究如何恰当地分解供应链上的各个功能,并把它们封装在代理人中等。(13)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制造系统集成分部(manufacturing

system integration division)目前正在研究面向虚拟供应链管理的实时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包括4部分:供应链管理的参考模型、基于仿真的重构方法、供应链管理信息网络、生产管理决策支持。(14)美国Lockheed Martin公司命令与控制集成系统分公司的Scott与CGR管理咨询公司的Cralg等人在《重构供应链——下一个挑战》一文中指出,重构供应链时应根据4个观点:战略观点、功能观点、后勤—运输观点、信息管理观点,并且4个观点缺一不可。文章中还指出了重构供应链的3个步骤:部门级(过程改进)、企业级(企业全局的重构)、供应链级(多个公司的整体重构)。(15)“国际供应链集成(ISCI)”是智能制造系统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最近提出的项目标书,旨在改进供应链上虚拟/扩展企业各成员的经营运作状况。该项目主要实现以下目标:使虚拟/扩展企业以安全、有效的方式实现产品技术数据的交换;开发支持国际范围内的能使企业与供应商在产品制造中保持合作关系的技术;论证产品数据交换在工程分析、虚拟原型、设计重用和存档中的作用。该项目将采用当今先进的和未来的国际产品数据交换标准及安全技术,并提出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将尽量采用已有的商品化软件,以减少开发成本。(16)terAccess公司提出了一种企业经营系统(business system),它包括自相似软件,采用柔性配置结构,并能管理多企业的供应链。其中资源事件代理人(REA)模板是该系统的基本模块,通过扩展REA来开发完全分布式供应链系统(radically distributed supply chain systems),这一扩展包括引入MRP、工作流管理(WFM)和基于约束的调度(CBS)等软件。(17)在实施的基于小组的欧洲汽车制造计划(team based european automo-tive manufacture program)中,开发了实现“整个汽车供应链”虚拟集成的框架,在框架中采用了世界领先的软件工具以满足供应链的需求。(18)美国Sigs公司提出了利用Web、中间件(middelware)和ERP软件包来开发集成供应链,首先,企业间要有共同的网络基础结构,如增值网(Value-Added Networks, VANs)、广域网(WANs)或Internet。其次,要实现企业间的信息集成和功能集成,在这一过程中,第一步是自动化和优化供应链上每个企业的主要经营过程,第二步是开发整个供应链系统的体系结构,将本企业的系统与客户、供应商的系统集成起来,第三步是引入实时决策支持工具,以提高供应链的响应能力。再次,应用使能技术,包括ERP系统(为实现企业间的集成,SAP公司开发了企业应用编程接口BAPI标准)、一套完整的标准(网络通信协议、数据结构、过程自动化等方面标准)、中间件(如面向报文的中间件MOM)、网关、适配器等技术。除了技术以外,人的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的全体员工必须随着企业系统的重构而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培训。(19)1996年12月,HP公司开发了可用于创建虚拟供应链的HP过程管理开发框架(HP Process Management Development Framework),它通过Internet或Intranet加强虚拟供应链上各实体之间的通信,以改进企业预测、库存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1.3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与基本原则

1.3.1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1.企业物流管理的目标

在外延更广泛的企业目标下,企业物流管理者在追求其职能部门目标的同时,也推动着企业向整体目标迈进。企业物流管理的目标可以从财务和实际运作两个角度讨论。从财务角度具体而言,企业物流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发展物流活动组合能力使企业在长期内得到尽可能高的投资回报。这一目标往往体现在物流系统设计对收入的影响及设计成本两个方面。假设物流活动水平对企业收入的影响已知,那么可以得到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物流财务目标,即在长期内,使年收入(由所提供的客户服务水平决定)减去物流系统运营成本与物流系统年均投资之比最大。如果资金的时间价值很高,那么,该目标更确切的表述为,使现金流的现值最大化或使内部报酬率最大化。保证企业生存的最重要的单项目标是使企业长期内累计投资回报最大化。

而从企业实际运作的角度讲,物流被看成是企业与其供应商和客户相联系的能力。一个企业的物流,其目的在于帮助按最低的总成本创造客户价值。物流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快速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整合运输、产品质量以及生命周期支持等。

快速反应关系到企业能否及时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的能力。信息技术提高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物流作业,并尽快交付所需存货的能力。快速反应的能力把物流作业的重点从根据预测和对存货储备的预期,转移到从装运到装运方式对客户需求作出迅速反应上来。

最小变异就是尽可能控制任何会破坏物流系统表现的、意想不到的事件。这些事件包括客户收到订货的时间被延迟、制造中发生意想不到的损坏、货物交付到不正确的地点等。传统解决变异的方法是建立安全储备存货或使用高成本的溢价运输。信息技术的使用使积极的物流控制成为可能。

最低库存的目标是减少资产负担和提高相关的周转速度。存货可用性的高周转率意味着分布在存货上的资金得到了有效利用。因此,保持最低库存就是要把存货减少到与客户服务目标相一致的最低水平。

最重要的物流成本之一是运输。一般来说,运输规模越大及需要运输的距离越长,每单位的运输成本就越低。这就需要有创新的规划,把小批量的装运聚集成集中的、具有较大批量的整合运输。

由于物流作业必须在任何时间、跨越广阔的地域来进行,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被强化,因为绝大多数物流作业是在监督者的视野之外进行的。由于不正确的装运或运输中的损坏导致重做客户订货所花的费用,远比第一次就正确地履行所花费的费用多。因此,物流是发展和维持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改善的主要组成部分。

某些对产品生命周期有严格需求的行业,回收已流向客户的超值存货将构成物流作业成本的重要部分。如果不仔细审视逆向的物流需求,就无法制订良好的物流策略。因而,产品生命周期支持也是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

2.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美国学者Cooper指出: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贸易伙伴间的密切合作,以最小的成本和费用提供最大的价值和最好的服务。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可以分为长期与短期两个。供应链管理的短期目标为提高产能、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及减低产品销售循环所需之时间;而其长期目标主要为提高顾客满意度、市场占有率以及公司收益。

可以看出,企业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基本上是保持一致的。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企业物流管理的目标从财务上更加倾向于企业投资回报的最大化,而在具体运作上则侧重于快速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整合运输、产品质量以及生命周期支持等。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更倾向于企业发展与综合实力的增强,从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审视目标的达成与否。实际上,无论是从财务角度,还是从战略角度,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都可以归结为满足客户服务要求,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保持企业竞争优势。

1.3.2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

根据世界著名的Mercer管理顾问公司的报告,有近一半接受调查的公司经理将供应链管理放在公司的10项大事之首。调查还发现,供应链管理能够提高投资回报率、缩短订单履行时间、降低成本。Andersen咨询公司根据其多年的咨询工作实践,提出了供应链管理实施操作中所普遍遵循的7项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在企业供应链管理实践中的成功运用为企业所带来利益,已经初步证明了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1)根据客户所需的服务特性来划分客户群。传统意义上的市场划分基于企业自己的状况,如行业、产品、分销渠道等,然后对同一区域的客户提供相同标准的服务,并在划分的群体内部和群体间来平均成本与收益,这无疑将导致企业无视顾客的差异化需求,损害顾客对企业的期望价值。供应链管理则强调根据客户的状况和需求,决定服务方式和水平。由于不同行业、产品、地域以及不同营销渠道和层级的顾客有可能对产品及服务产生相似的需求,因此,这种划分方法将产生传统方法所难以达到的效果。(2)根据客户需求和企业可获利情况,设计企业的物流网络,保证物流网络设计的经济性和灵活性。企业一般对其存货、仓库和运输活动组织起来的物流网络在设计上采取整体的方法来满足单一的需求标准。有些企业完全忽视顾客需求的差异性而将物流网络设计成满足所有顾客的平均服务需求,而有些企业则付出较高代价去刻意满足特殊顾客群体的特殊需求。这些物流网络的设计方法造成客户需求与企业获利之间的矛盾,严重损害着企业的竞争能力。在进行供应链管理时,企业应该充分考虑和协调客户需求与获利机会,不仅要解决两者通常所存在的矛盾,而且要使两者相互促进地完成既定目标。例如,一家造纸公司发现两个客户群存在截然不同的服务需求:大型印刷企业允许较长的提前期,而小型的地方印刷企业则要求在24小时内供货,于是它建立的是三个大型分销中心和46个紧缺物品快速反应中心。(3)监听市场信号,并相应地统一整个供应链的需求计划。传统上,企业各部门总是依照最初拟定的各项计划运作,这样往往会使企业忽视市场信号或对市场信号不敏感,进而在市场快速变化时始终处于被动应变状态。而在良好的供应链管理中,销售和营运计划必须监测整个供应链,以及时发现需求变化的早期警报,并据此安排和调整计划。实际上,出色的供应链管理在开发合作预测并保持需要的跨作业能力中,要求随市场信号的变动,需求计划的制订与调整要超越企业界限,进一步延伸至包含供应商的供应链的第一个环节中去。(4)采取时间延迟策略。制造商的生产目标往往以成品需求预测为基础,然而,由于市场需求的剧烈波动,距离客户接受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时间越早,需求预测就越不准确,进而企业就不得不维持较大的中间库存。时间延迟策略的原理是产品的外观、形状或生产、组装、配送应尽可能推迟至接到顾客订单再确定。运用时间延迟技术,可实现最大的柔性而降低库存量,使得流通在产品最终价值增值上发挥积极的作用。例如,一家洗涤用品企业在实施大批量客户化生产的时候,先在企业内将产品加工结束,然后在零售店完成最终的包装。(5)与供应商建立双赢的合作策略。通过与供应商相互协作可以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在制造商对供应商提出较高要求的同时,他们也应该明白,为了降低市场价格和增加利润,伙伴们必须共担减少整个供应链成本的目标,该思想的必然结果是利益共享机制。制造商与供应商的“零和游戏”假设将严重削弱整个供应链的获利能力,因为供应链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链条上所有单元都处于同一价值链上的不同位置,发挥着相互补充的功效,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共同获取最大利益。(6)在整个供应链领域建立信息系统。信息系统首先应该处理日常事务和电子商务;然后支持多层次的决策信息,如需求计划和资源规划;最后应该根据大部分来自企业之外的信息进行前瞻性的策略分析。(7)制定整个供应链的衡量标准,建立整个供应链的绩效考核准则。传统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往往是针对企业内部的,然而,在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中,需要的是针对整个供应链的统一考核衡量标准,而不仅仅是局部的个别企业的孤立标准。只有标准统一,才能找出供应链运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整改措施,以提高整个供应链运作效率。供应链的最终验收标准是客户的满意程度。

1.4 学习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在“2000年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国际研讨会”上,联合国驻华系统协调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柯斯汀·莱特娜女士指出:“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正迅速成为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商业领域中最为核心的问题。”现代物流管理不仅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而且成为企业有效配置资源、降低企业成本、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措施。

长期以来,人们把创造利润的环节集中关注在生产领域,因此把在生产过程中节约物质消耗而增加的利润称作“第一利润源泉”,把因降低活劳动消耗而增加的利润称作“第二利润源泉”,而往往忽略降低物流费用而增加的“第三利润源泉”的存在。物流环节被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是“一块经济界的黑大陆”,事实上具有极大的“利润创造空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丁·克里斯托夫曾指出:“市场上只有供应链,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供应链扩大了原有物流系统,它超越了物流本身,使企业反应速度更快、服务功能更系统化、手段更现代化,而且形成一种网络组织。在一条供应链中,企业服务范围向上可延伸到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可延伸到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贷款回收与结算等,这些服务最具有增值性,能否提供这些增值服务已成为衡量一个物流企业是否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标准。供应链管理使原有流通渠道与企业物流的对立走向企业物流的共生,在这种新型的物流管理体制下,相关企业加强合作,有效控制供应链上物流、资金流、价值流、信息流等,提升以价值链为联系的各相关企业的竞争优势。

21世纪的市场竞争正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更高层次的“扩展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我国对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尚存在较大差距。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企业步入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环境中,在与国外公司及国际性跨国公司的竞争较量当中,凭借我国原有分散企业以个体为竞争单元的竞争模式,显然无法与上下游企业形成的一体化供应链相匹敌。因此,为了大幅度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使其适应当今国际市场的“超竞争”环境,并能够在竞争中获取胜利,作为企业管理者和在校学习并即将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学生,应该尽快学习、掌握与创新未来企业竞争获胜的利器——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为振兴国家,也为增加个人社会价值奠定基础。

本章要点

1.现代物流管理是将物料或商品在空间与时间位移过程中发生的信息、运输、库存、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它的任务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物流管理的内容包括:对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以及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

2.供应链是指由原材料加工为成品并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中涉及的合作企业和部门所组成的网络。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体系。

3.供应链管理模式从制造资源计划、准时生产制、精细生产和精细供应逐步演化发展过来,目前各个领域的技术都在供应链管理中得到广泛运用,如离散事件仿真、面向对象的量化分析方法、虚拟仿真环境、代理技术、决策支持、专家系统、信息技术、Internet、JIT、TQM、运筹工程、生产工程、工业工程、并行工程、系统工程等。

4.供应链管理中应用的是一种虚拟化策略,在供应链中,相邻节点企业表现出一种需求与供应的关系,彼此都有部分功能的虚化,相互依赖,共享资源,使企业具有高度的弹性和灵活性,以快速适应环境变化,而企业间以核心能力连接,优势互补,实现资源整合和共同利益,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分散风险,涉足新的经营领域,实行多元化经营。5.企业物流管理的目标可以从财务和实际运作两个角度讨论。从财务角度具体而言,企业物流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发展物流活动组合能力使企业长远得到尽可能高的投资回报。从企业实际运作的角度讲,物流被看成是企业与其供应商和客户相联系的能力。

6.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贸易伙伴间的密切合作,以最小的成本和费用提供最大的价值和最好的服务。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可以分为长期与短期两个。短期目标为提高产能、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及减低产品销售循环所需之时间;而其长期目标主要为提高顾客满意度、市场占有率以及公司收益。

7.供应链管理实施操作中所普遍遵循的7项基本原则:①根据客户所需的服务特性来划分客户群;②根据客户需求和企业可获利情况,设计企业的物流网络,保证物流网络设计的经济性和灵活性;③监听市场信号,并相应地统一整个供应链的需求计划;④采取时间延迟策略;⑤与供应商建立双赢的合作策略;⑥在整个供应链领域建立信息系统;⑦制定整个供应链的衡量标准,建立整个供应链的绩效考核准则。

思考与练习

1.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2.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有何区别与联系?

3.简述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

4.简述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兴起。

5.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何种关系?

6.实施供应链管理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7.学习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意义何在?

参考文献

1.Th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http://www.CLM1.org

2.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http://www.ijlm.org

3.The State of[U.S.]Logistics 2001.www.cass@cassinfo.com.selectDelaney's Dugout

4.U.S.Bureau of Export Administration.http://www.bxa.doc.gov

5.Maps.http://www.lib.utexas.eduLibsPCL/Map_collection/Map_collec-tion.html

6.World Bank.http://www.worldbank.org

7.http://www.ittimes.com.cn/a1/b7/20010603/151929.shtml

8.Jerry Bendiner.Understanding Supply Chain Optimization.APICS-The Performance Advantage,1998,(1)

9.Phillip W Balsmeier and Wendell J Voisin.Supply Chain Management:A Time-Based Strategy, Industrial Management.1996,38(5)

10.葛星.ZARA供应链的“极速传奇”,物流时代,2005,16

11.李飞,自选王——超级市场策划与设计,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

12.罗纳德·H.巴罗,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3.王焰,一体化的供应链:战略、设计与管理,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14.黄河,但斌,刘飞,供应链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工业工程2011,4(1)

15.马玉芳,现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与联系,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4)

16.李军,张红旺,虚拟化策略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9)

17.单汩源,邓益华,供应链管理:现代企业的新型管理模式,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2(2)

第2章 物流的基本概念

开篇案例——海尔物流: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已经由一家濒临破产的小厂成长为中国第一品牌并跻身世界品牌100强。目前,海尔的产品通过全球3.8万多个营销网点销往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供应方面,海尔有978家供应商,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如GE、爱默生和巴斯夫等。如何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和提高物流效率一度成为海尔物流面临的最大课题。

海尔物流本部成立于1999年,当时负责海尔集团的物流工作,包括采购、原材料配送和成品配送。海尔的物流革命经历了物流资源重组、供应链管理、物流产业化三个发展阶段。(1)物流资源重组,任务是建立组织机构,整合集团内部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海尔发展现代物流离不开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于1998年9月开始在进行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再造。内容包括:将原来集团的组织结构从层级式的职能管理方式改变为现有的扁平化组织结构。通过这种流程再造,集团所有部门都能同步快速响应订单。产品本部的职责是创造订单,通过了解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开发出能够满足需求的产品,同时将用户的需求转化为可执行的订单。订单信息通过信息系统同步传递到产品事业部和物流推进本部。产品事业部的职责是执行订单,物流推进本部在流程中的作用是加速订单流,根据销售订单转化的采购订单进行原材料的JIT采购,并配送给产品事业部生产成品,随后物流推进本部再负责将成品配送到全国的用户手中。

同时,海尔物流还建成了两个现代化的国际物流中心,在这两个物流中心里,海尔采用先进的过站式物流运作模式,不再是储存物资的“水库”,而是一条流动的“河”,河中流动的是按订单采购来的生产必需的物资,这就要求物流推进本部在低库存乃至零库存的要求下,依托库存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地满足各产品事业部连续大规模的生产制造需求。(2)供应链管理。任务是实施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海尔物流创新地实施了“一流三网”同步模式,即以订单信息流为核心,建立全球供应链网络、全球配送网络、计算机网络,三网同步流动,为订单信息流提供增值。正是因为有“一流三网”的支撑,海尔得以用JIT采购、JIT原材料配送、JIT分拨物流,实现同步流程。商流与海外推进本部从全球营销网络获得的订单可以同步传递到产品事业部和物流推进本部,物流推进本部按照订单安排原材料采购、配送,产品事业部组织安排生产;产品下线后再通过物流的配送网络送到用户手中。例如,美国海尔销售公司在网上下达一万台的订单,订单一在网上发布,所有的部门都可以看到,并同时准备到位,大大缩短了订单的响应周期。(3)物流产业化。任务是推进本部在做好企业内部物流、增强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向物流企业转化,致力于社会化业务的拓展,使之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海尔物流通过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对内优化集团的需求链,对外大力开展社会化的物流业务,实现了从“企业物流”到“物流企业”的转型。海尔物流希望凭借自己高品质的服务为所有企业建立起高效的需求链体系,成为中国最大的、客户首选的第三方物流增值服务提供商。信息化与网络化是海尔现代物流最基本的特征。因此,自2000年开始以来,海尔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不但已经搭建起电子采购平台,ERP平台使企业内部的需求链快速地响应用户,大大提升了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搭建起第三方物流的平台,能够为社会化客户提供附加值的增值服务。

资料来源:牛鱼龙:《中国物流百强案例》,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93-94

2.1 物流的业务环节

物流活动基于作业功能可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援活动,基本活动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等,支援活动则有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活动,它们共同构成了物流的业务环节。就物流过程中的一次流转,各环节表现的逻辑关系如图2-1所示。图2-1物流环节的逻辑关系

2.1.1 运输环节

运输是物流各环节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物流的关键。运输的任务是对物品进行较长距离的空间移动,物流部门通过运输解决商品在生产地点和需求地点之间的距离问题,从而创造其空间效益,实现使用价值。没有运输连接生产和消费,生产就失去了意义。

1.运输的方式及特点

运输方式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船舶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见表2-1)。

铁路运输是陆地长距离运输的主要方式。其基本特点是列车在固定的轨道线路上运行,不受其他运输条件限制,可“高速”、“重载”,这导致它具有运费较低的优点。但同时由于线路专用、车站固定、灵活性不强,因此具有需要汽车转运等方面的缺点。

汽车运输是现代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提供现代物流服务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汽车在运输线路的安排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空间和时间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因此可以实现从发货人到收货人的“门到门”的运输。且由于减少了转运的次数,货物包装简化。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如运量小、费用高、安全性差等。

船舶运输包括海上运输和内河运输两种。在大批量和远距离的货物运输中价格便宜,对货物体积、重量限制不多,且是隔海区域间代替陆地运输的必要方式。但也具有航行周期长、易受天气影响等缺点。

航空运输在运输业中所占比重较低,但其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其缺点是运价要远高于其他运输方式,但运输速度极快。一般说来适用于紧急物品、保鲜物品和体积小价值高的物品的运输,但受地理条件限制,离机场距离较远的地方利用价值不大。

管道运输是使用管道输送流体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管道运输具有运量大、效率高、成本低、安全性高、占地少、不受天气影响等优点,但仅适用于流体资源等的运输。

2.运输方式的选择

运输方式的选择是运输合理化的重要内容。运输的安全性、准确性、低成本、短时间是选择的标准,因此在选择运输方式时要综合考虑运输品的种类、运输量、运输距离、运输速度和运输费用。

在运输品种类方面,物品的形状、单件重量体积、危险性、变质性等是制约性的因素,如鲜活易腐品适宜于汽车、航空运输。在运输量方面,一次性运量大的运输品应尽可能选用铁路运输和船舶运输。运输距离的长短与货物到达的目的地有关,陆上的长距离运输一般用铁路,中短途运输用汽车。运输时间方面则必须满足交货期的要求。运输成本或运输费用与运输量和运输距离有关,若干运输方式的上述两种关系如图2-2、图2-3所示。此外,运输品的价格也关系到承担运费的能力。图2-2运输方式的成本与运距图2-3运输方式的成本与运量

2.1.2 储存环节

储存是指对离开生产过程但尚未进入消费过程这一间隔时间内的物资进行保管,以及对其数量、质量进行管理控制的活动,包括对物资进行检验、整理、保管、加工、集散等。它为物资提供场所价值和时间效益,在物流系统中起着缓冲、调节和平衡的作用,对调节生产、消费之间的矛盾,促进商品生产和物流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商品储存的过程

商品储存过程包括四个步骤:接收、存放、拣取、配送(见图2-4)。图2-4商品储存过程

商品储存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分配储存场所;②布置储存场所;③设计堆垛;④建立储存秩序。

2.储存合理化的原则(1)按照价值、数量分类原则。按照物品的价值高低和数量多少进行分类储存,解决各类物品的结构关系、储存量等问题。(2)高层堆码原则。物品应尽可能向高处码放,有效利用库内容积。(3)先入先出原则。尤其对易变质、易破损、易腐败的物品,更应实行先入先出原则。(4)周转最快原则。加快周转速度,增加仓库吞吐能力,减少货损,降低仓储成本。(5)适度集中储存原则。根据储存点与用户之间的距离选择集中储存或分散的小规模储存。(6)采用储存定位系统原则。采用有效的储存定位系统可以迅速查找货物位置,提高上货和取货速度。

2.1.3 包装环节

包装是物流的起点和必要中间环节。产品或材料在装卸运输前都要加以某种程度的包装捆扎或装入适当的容器,以保证其完好地运送到物流过程的下一环节或消费者手中。包装的作用是保护物品,使其形状、性能、品质在物流过程中不受损坏;同时包装还具有将物品集合为数量单位的方便功能,便于其在以后的保管、装卸和运输环节中的处理;最后,包装使物品醒目、美观,有促进销售的功能。

1.包装的种类

按包装的形态划分,包装分为单个包装、内包装和外包装。

单个包装又称小包装,是最直接的包装,通常与物品形成一体,在销售中直接送达用户。其目的是提高商品的价值或保护物品,属于商业性包装。

内包装是包装货物的内部包装,其中含多个或单个物品包装,目的是防止水、湿气、光热和冲击对物品造成破坏,属于保护性运输包装。

外包装是包装货物的最外层包装,即将物品放入箱、袋、罐中,并作标示、印记,以便于保管、装卸和运输。外包装起到保护和方便移动的功能,属于运输包装。

此外,按包装的材料还可分为纸制包装、塑料包装、金属包装、木制包装、玻璃与陶瓷包装等。

2.包装合理化的原则(1)包装简洁化。在强度、寿命、成本相同的条件下,应采用更轻、更薄、更短、更小的包装。(2)包装标准化。标准化的包装规格、单纯化的包装形状和种类有助于整体物流效率的优化。(3)包装机械化。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和包装现代化水平,各种包装机械的开发和应用十分重要。(4)包装单位大型化。随着交易单位的大量化和物流过程中的装卸机械化,包装的大型化趋势也在增强。(5)包装资源节省化。应加大包装物的再利用程度,减少过度包装,开发和推广新型包装方式,以减少对包装材料的使用。

2.1.4 装卸搬运环节

装卸搬运是物流各环节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项活动。它是在同一地域范围内改变物品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的活动。它伴随着运输和保管而产生,并连接相关物流环节,因此装卸搬运效率对物流整体效率影响很大;同时装卸搬运作业内容复杂、耗费人力、财力。装卸搬运活动的合理化对于物流整体的合理化至关重要。

1.装卸搬运作业的种类

装卸搬运作业主要分为堆拆作业、分拣配货作业和搬运移送作业。

堆拆作业分为堆装、拆装作业和堆垛、拆垛作业两类。堆装作业是把物品移动到运输设备或保管设备的指定地点,并按要求的形态码放的作业;拆装作业则相反。堆垛作业主要是指保管设备中高度2米以上的堆码作业;拆垛作业则相反。

分拣是在堆装、堆垛作业前后或配货作业前把物品按品种、入出单位类别、运送方向等进行分类,并放到指定地点的作业;配货作业则是在指定位置将物品按品种、下一步作业种类及发货对象进行分类的作业。

搬运作业是指为了上述作业而进行的物品移动作业,包括水平、垂直、斜向搬运;移送作业则是设备、距离、成本等方面在移动作业中比例较高的物品移动作业。

2.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的原则(1)降低装卸搬运次数原则。可通过合理安排作业流程、采用合理作业方式、仓库内合理设计与布局将装卸搬运次数限制在最小范围内。(2)移动距离最小原则。可在货位布局、运输设备停放位置、出入库作业程序等设计上加以充分考虑。(3)提高装卸搬运灵活性原则。物品码放的状态要有利于下次搬运,在堆装堆垛时要考虑便于拆装拆垛,在入库时要考虑便于出库等。(4)合理运用机械原则。将人与机械合理组合到一起,发挥各自的长处,提高作业效率。(5)利用重力原则。应减少反复从地面搬起重物,并借助物品本身的重力实现物品的移动,如具有一定倾斜度的滑辊、滑槽等的运用。(6)集装单元化原则。将零放物品归整为同一格式的集装单元。(7)保持物流顺畅原则。物品处理量不宜出现过大的波动。

2.1.5 流通加工环节

流通加工是物流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是流通过程中辅助性的加工活动。流通和加工的概念本属于不同范畴,加工是改变物质的形状或性质,流通则是改变物质的空间与时间状态。流通加工是为了弥补生产过程加工不足,以便更有效地满足用户或本企业的需要,而在流通过程中完成的一些加工活动,这时流通加工就是物流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流通加工是生产加工在流通领域中的延续,也是流通领域在职能方面的扩充(见图2-5)。流通加工多发生在保管环节前后,它可以完善运输、保管、装卸等活动对象的使用价值,增加其附加价值,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要,同时也提升物流活动本身的价值。图2-5流通加工的定位

按照加工的目的和作用,流通加工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以方便运输为主要目的的加工。如分体运输的产品在销售地的组装,使得运输方便经济,并将组装环节移至流通领域。(2)以保存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加工。为了使产品的使用价值得到妥善保存,延长产品在生产与使用时间间的距离而进行的加工,包括生活消费品的流通加工和生产资料的流通加工。如水产品的冷冻加工、金属材料的涂防锈油等。(3)适应多样化需求的加工。其目的在于通过加工使产品品种、规格、质量适应用户需要,解决产需分离现象。(4)综合利用的加工。在流通中将货物分解、分类处理。

2.1.6 信息环节

物流信息是连接物流过程其他各环节的纽带(见图2-1),它是物流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和取得高效益的前提。物流信息包含的内容和对应的功能有狭义和广义的理解。狭义的物流信息是与物流活动(运输、保管、装卸、包装、流通加工等)有关的信息,在物流活动的管理决策中需要详细而准确的物流信息的支持。广义的物流信息还包括与其他流通活动有关的信息,如商品交易信息和市场信息等。在现代经营管理活动中,物流信息与商品交易信息和市场信息相互交叉、融合,相互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2.2 物流作用类型

2.2.1 供应物流

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或用户购入原材料、零部件或商品的物流过程称为供应物流(supply logistics)。也就是物资生产者、持有者到使用者之间的物流。供应物流与生产系统、搬运系统、财务系统等企业内部及企业外部的资源市场、运输条件等密切相关。在2001年8月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供应物流的定义是: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是指对于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原材料、燃料、半成品等物资的采购、供应等活动所产生的物流。对于流通企业而言,是指交易活动中,从买方角度出发的交易行为中所发生的物流。对于企业而言,是指企业生产所需的一切生产资料的采购、进货运输、仓储、库存管理、用料管理和供料运输。

供应物流的基本程序是先取得资源,然后将所需资源合理组织到企业,再根据企业内各部门需要组织内部物流。

企业的供应物流有三种组织模式:①委托社会销售企业代理供应物流;②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代理供应物流;③企业自供物流方式。

2.2.2 生产物流

生产物流(production logistics)包括从工厂的原材料购进库起,直到工厂成品库的成品发送出去为止的物流活动的全过程。在2001年8月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生产物流的定义是: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

生产物流和工厂企业的生产流程同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等按照工艺流程在各个加工点之间不停顿地移动、流转开成了生产物流,如果生产物流中断,生产过程也将随之停顿。

1.影响生产物流的主要因素(1)生产类型。生产类型是生产的产品产量、品种和专业化程度在企业技术、组织和经济上的综合反映和表现。同时,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及生产管理方法也决定了与之匹配的生产物流类型。企业产品产量越大,产品的品种就越少,生产专业化程度越高,而物流过程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也就越大;反之,企业的产品产量越小,产品的品种就越多,生产专业化程度也越低,而物流过程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亦越小。(2)生产规模。生产规模是指单位时间内的产品产量,通常以年产量来表示。企业生产规模越大,生产过程的构成就越齐全,物流量就越大;反之,生产规模很小,生产过程的构成就没有条件划分得很细,物流量就很小。(3)专业化与协作水平。社会专业化和协作水平提高,企业内部生产过程就趋于简化,物流流程缩短。

2.生产物流的组织形式(1)生产物流的空间组织。生产物流空间组织的目标是如何缩短物料在工艺流程中的移动距离。通常有3种专业化组织形式:①工艺专业化。同类生产设备集中在一起,一个车间仅能完成一个工艺阶段(同一工种),经过多个车间才能实现全部生产。②对象专业化,即流水线。把一个重复的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子过程,每个子过程可以与其他子过程并行进行。③成组工艺。把尺寸、形状、工艺相似的零件组成一个个零件族,按各种零件族的工艺要求配备相应的工装设备,采用适当的布置形式组织成组工艺,从而达到扩大批量的目的,使得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也能获得近似于大批量生产的经济效果。(2)生产物流的时间组织。生产物流时间组织的目的是加快物料流动,减少物料成批等待时间,实现物流的快节奏性、连续性。通常,企业有三种典型的移动组织方式:①顺序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组织物料的流动。②平行移动,无时间先后,同时组织物料的流动。③平行顺序移动,结合上述两者,穿插进行。

2.2.3 销售物流

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售出产品或商品的物流过程称为销售物流(distribution logistics),也就是指物资的生产者或持有者与用户或消费者之间的物流。销售物流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和提高市场营销绩效服务的。在2001年8月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销售物流的定义是: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从供方向需方的实体流动。

对于工厂而言,销售物流是指售出产品。对于流通领域而言,销售物流是指在交易活动中从卖方角度出发的交易行为中的物流。对于企业而言,销售物流是可以进行资金的回收并组织再生产的活动。

1.销售物流的主要环节

销售物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产成品包装、产成品储存、订单处理、发送运输和装卸搬运。

2.销售物流服务的要素

销售物流服务包括以下三个要点:时间要素、可靠性要素和方便性要素。(1)时间要素:主要是指订货周期时间,即从客户确定对某种产品有需求与被满足之间的间隔。它主要受以下几个变量的影响:①订单传送;②订单处理;③备货;④装运。(2)可靠性因素:是指根据客户的要求,将所订的货物安全、准时、无误地送到客户指定的地点。(3)方便性因素:是指销售物流的方法必须灵活。客户对产品包装、运输方式、运输路线、交货时间等的要求各不相同,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要求,就必须确认客户的不同要求,为不同客户设计适宜的服务方法。

3.销售物流的组织模式

销售物流有三种组织模式:①由生产企业自己组织销售物流;②委托第三方组织销售物流;③由购买方上门取货。【案例】德尔菲公司的销售物流

总部设在美国阿拉斯加的德尔菲公司生产深海鱼油和各种保健品。虽然它在产品设计和开发方面始终保持优势。虽然德尔菲公司有6个大型仓库、8家最重要的承运人和12个相互独立的管理系统,但从顾客订货到顾客交货之间存在着漫长的时间、巨大的存货以及太多的缺货。德尔菲公司发现复杂、昂贵和无效率的物流系统使其面临着利润下降,过多的承运人和过多的系统正在造成全面失去管理控制。为了重新获得控制,德尔菲公司不得不重新组织其物流作业。

德尔菲公司关闭了所有在美国的仓库,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处理中心”,它们将从仅为当地顾客服务转变为向全球顾客服务。该中心位于美国的制造工厂附近,充当着德尔菲公司产品的物流交换所。单一的地点不仅能帮忙预测一些必要的流动,而且由于减少了交叉装运的总量,还降低了运输成本。

同时,德尔菲公司进一步将先进的系统和通信用于监督和控制世界范围的存货。它将联邦速递作为全球化承运人网络,确保货物及时抵达目的地的物点,向世界上位于任何地点的商店进行24—48小时内再供货。并计划发动一项邮购业务,在48小时内将货物递送到世界上任何地点的最终顾客的家门口。(资源来源:根据www.uns56.com的资料整理而成)

2.2.4 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包括回收物流(returned logistics)和废弃物物流(waste material lo-gistics)。逆向物流与传统供应链反向,是为了恢复价值或合理处置而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消费地到起始点的有效实际流动所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回收物流的定义是: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废弃物物流的定义是: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1.逆向物流的特点

逆向物流作为企业价值链中特殊的一环,与正向物流方向相反,总是相伴发生。逆向物流的特点如下。(1)分散性。逆向物流产生的地点、时间、质量和数量是难以预见的。这是由于逆向物流发生的原因通常与产品的质量或数量的异常有关。(2)缓慢性。逆向物流需要通过不断汇集才能形成较大的流动规模。废旧物资的产生也需要经过加工、改制等环节,甚至只能作为原料回收使用。同时,废旧物资的收集和整理也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3)多样性。逆向物流回收的产品或废弃的物资特点是数量少、种类多,因此逆向物流的处理系统与方式复杂多样。(4)混杂性。不同种类、不同状况的废旧物资常常是混杂在一起的,因此回收的产品在进入逆向物流系统时往往难以划分产品类型。

2.逆向物流的原则

逆向物流虽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效益,但其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来说,意义十分重大。一方面,逆向物流处理得好可以增加资源的利用,降低能源的消耗,降低经济成本,有效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逆向物流如果处理不当,则会造成许多公害。对逆向物流的重视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在实施逆向物流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事前防范”原则。处理回收的各种物料会增加企业的经济支出,同时增加供应链的总物流成本,因此逆向物流实施过程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2)绿色原则。将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融入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中。(3)效益原则。包括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两者是对立统一的。经济效益与目前和局部的利益更密切相关,而环境效益则关系更宏观和长远的利益。后者是前者的自然基础和物质源泉,而前者是后者的经济表现形式。(4)信息化原则。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逆向物流系统的效率和效益。(5)法制化原则。市场自发产生的逆向物流活动难免带有盲目性和无序化的特点,需要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制约。(6)社会化原则。从本质上讲,社会物流的发展是由社会生产的发展带动的,当企业物流管理达到一定水平,对社会物流服务就会提出更高的数量和质量要求。

2.3 物流业务模式

企业的物流战略是其总体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实现企业的总体战略,规划其物流的业务模式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地选择企业的物流业务模式是实现物流战略的关键,恰当的物流业务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物流战略的三大目标:降低成本、减少资本和改进服务。

企业物流一般可以分为生产阶段的内部物流和采购销售阶段的外部物流,内部物流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库存控制、机器调度和运作质量控制等,外部物流包括客户服务、运输、库存管理、信息流动和订单处理等。一般的物流概念主要指外部物流,按照企业外部物流的实现形式,一般可以将它分为企业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TPL)、物流联盟和第四方物流等几种模式。

自营模式主要是指企业自备仓库、自备车队等,企业拥有一个自我服务的体系。第三方物流是指企业利用一家外部的物流公司完成其全部或部分物料管理和产品配送职能。物流联盟是指企业选择少数稳定且有较长时间业务往来的相关企业与之形成长期互利的、全方位的合作关系,通过彼此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各自的物流目标和战略。第四方物流是指一个物流集成商,他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物流解决方案,它是建立于第三方物流和物流联盟基础之上并发展而来的一个新的物流模式。

上述四种物流业务模式中,第三方物流、物流联盟和第四方物流均属于企业的物流外包业务,区别在于外包业务中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存在差异。实际上物流外包过程中,企业之间的合作既可能是一次性买卖关系,也可能是长期的协议关系,还可能是共享系统的战略联盟关系。图2-6说明了这些外包关系。

总之,企业物流的业务模式可以分为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物流联盟和第四方物流等。第三方物流、物流联盟和第四方物流又同属于物流的外包业务,第四方物流是由第三方物流和物流联盟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物流模式。图2-6外包关系图谱

2.3.1 自营物流

从历史的角度看,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最初是以自我提供的方式实现的,自营物流是企业早期物流的重要特征,企业为了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需要对物流进行管理,于是在经营过程中,物流管理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自营物流实际上是企业物流的纵向一体化行为,企业通过自营物流直接支配物流资产,控制物流职能,保证货物畅通和顾客服务质量,从而有利于保持企业和顾客的长期关系,有利于企业掌握对顾客的控制权,此外,企业通过自营物流,可以更好地防止企业商业秘密的外泄和扩散。尽管如此,对于自营物流,企业仍然应该审慎对待因为自营物流需要大量的资金购买物流设备,建设物流仓库和构建物流网络,这不仅会分散企业的资金,影响核心能力的构建,而且这些资金一般占用率较高,并且投资回收期较长,因此对于缺乏资金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自营物流的投资必然造成其沉重的财务负担。此外,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自身物流需求的有限性,为了谋求规模经济,需要向市场提供物流服务,这必然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市场风险。

鉴于自营物流的利弊,企业在进行物流模式决策时,需要权衡利害以作判断,一方面需要考虑资金状况、人才储备和市场风险;另一方面需要考虑企业物流活动的重要程度、渠道和顾客的控制力要求以及商业秘密的保护程度等。只有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总之,自营物流的改造和发展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对于企业自身而言,那些已经成为包袱的物流业务,完全可以外包给专业公司来经营;而那些与自身业务关联性非常强、必须由自己来经营的物流业务,则必须考虑到如何以先进的物流管理观念、技术、硬件来降低成本,优化流程。

2.3.2 第三方物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的第三方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形态,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引起广大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关注。根据UPS环球物流提供的资料显示,欧洲1290亿欧元的物流服务市场中,约有1/4(310亿欧元)是第三方物流;2007年,美国第三方物流业的收入由2000年的500亿美元增长到1300亿美元。根据中国证券报调查报告,目前超过90%的外资企业有外包需求。从2003到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4.77%,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

1.第三方物流的基本含义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源自于管理学中的外包。外包意指企业动态地配置自身和其他企业的功能和服务,利用外部的资源为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服务。将外包引入物流管理领域,就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对于第三方物流的定义有不同理解,有美国学者把第三方物流定义为“用外部公司去完成传统上由组织内部完成的物流功能,这些功能包括全部物流功能所选择的部分功能”;也有学者把第三方物流定义为“外协所有或部分公司的物流功能,提供复杂、多功能物流服务,以长期互益的关系为特征”。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第三方物流的表述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第三方物流与传统的企业物流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如图2-7所示。

2.第三方物流的基本特征(1)第三方物流是提供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活动。传统的外协只限于一项或一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如运输公司提供运输服务,仓储公司提供仓储服务;第三方物流一般来说是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物流功能,它注重的是客户物流体系的整体运作效率。(2)第三方物流要求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第三方物流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运输,其业务深深触及客户企业的销售计划、库存管理、生产计划等各个环节,远远超过了与客户一般意义上的买卖关系,而是紧密地结合成一体,形成了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3)第三方物流是非常个性化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是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第三方物流系统有时甚至成为客户营销战略体系的一部分。因此,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应尽可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要,必须完全按照客户的业务流程来定制,以提升客户的竞争力。图2-7第三方物流与传统物流模式的比较资料来源:Jiong Songand Amelia C.Regan.Industries in Transtion, Me-trans 2nd Annual T ransportation Conference.Feb.2001(4)第三方物流企业既是战略投资人,又是风险承担者。与传统的运输服务相比,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利益与客户的利益是一致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利润不是来自运费、仓储费用等直接收入,而是来源于与客户一起在物资领域创造的新价值。换句话说,第三方物流企业追求的不是短期的经济效益,而是以一种投资人的身份为生产经营企业服务的,这是它身为战略同盟者的一个典型特点。

3.第三方物流的产生原因

由于科学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的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技术进步与需求多样化使得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面临着缩短交货周期、节约物流成本、提高顾客服务水平的多重压力,所有这些都要求企业将资源集中用于最核心的业务,而将其他活动交给第三方物流供应商。

在对欧洲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研究中表明,客户服务需求的增加和运输业利润的减少是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推动因素。对于制造企业来说,第三方物流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可以极大地节约物流作业成本;可以减少对物流设施的投资,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可以通过外包的形式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专业技术,克服内部劳动力效率不高的问题;可以极大地提高服务水平。根据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的研究结果,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可以带来如表2-2所示的好处。

推动第三方物流产生的动力主要来源于需求方对高水平服务的需求。不同的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的原因各不相同,由图2-8可以看出,企业决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最主要因素是为了降低物流作业的成本。图2-8决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因素资料来源:Lieb R.C.,Randall H.L.A comparison of the use of third party logistics services bylarge American manufacturers.Journal o f Business Logistics, Vol 17 No.1,1996,pp 305-320.【案例】Penske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通用汽车公司在美国大约有400个供应商负责把各自的产品送到30个装配工厂。由于卡车满载率低,库存和配送成本急剧上升,通用汽车公司为降低成本、改进内部物流管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委托Penske专业物流公司为它提供第三方物流事务。

调查了解半成品的配送线路之后,Penske公司建议通用汽车公司在Cleve-land使用一家有战略意义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负责接收、处理、组配半成品,由Penske派员工管理。同时Penske也提供60辆卡车和72辆拖车,除此之外,还通过EOI系统帮助通用汽车公司调度供应商的运输车辆以便实现JIT送货。为此,Penske设计了一套最优送货路线,增加供应商的送货频率,减少库存水平,改进外部物流活动,运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使供应商能随时了解行驶中的送货车辆的方向。与此同时,Penske通过在配送中心组配半成品后,对装配工厂实施共同配送的方式,既降低卡车空载率,也减少了通用汽车公司的运输车辆。

资料来源:裴宇航:第三方物流案例分析,《物流技术》,2001(6):35

4.第三方物流的类型

从全球范围内看,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可以根据其核心能力和历史背景分为以基于运输服务的、基于仓储/配送服务的、基于货运代理服务的、基于港口/铁路终端服务的、基于信息与系统集成的等五大类。(1)基于运输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一般由海运、陆运和空运公司等运输部门建立起物流能力,充分利用广大的运输终端网络提供仓库和转运服务,并在提供运输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全面一系列的增值服务。国外的Ryder公司、Schneider物流公司、FedEx物流公司以及UPS公司等均是此类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代表,我国的铁路、邮政部门也正在逐步成为此类公司。(2)基于仓储/配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一般是在仓储公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提供公用的或共享的仓储服务,通过与承运商和/或独立船队的关系提供配送服务,此类公司尤其擅长为食品杂货、零售和消费类产品提供增值服务。国外的DSC物流公司、USCO公司、Exel公司等均是此类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代表。(3)基于货运代理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通常本身并不拥有可用于物流服务的资产,主要侧重货运过程的协调,寻求通过管理实物、财务和海关/管制制度来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提供增值服务。国外的AEI公司、Kue-hne&Nagle公司、Fritz公司等都是基于货运代理服务公司的代表。(4)基于港口/铁路终端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主要基于终端运作服务,并将业务延伸至运输和配送,通常为散货、消费类和工业类产品提供仓储、转运、分运以及终端配送服务。典型的公司有PSA公司、CWT公司等。(5)基于信息与系统集成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原本主要是致力于建立系统的系统集成商,现在开始转向管理信息系统的外包业务,在为了给客户增加更多的价值的同时,系统集成商也主动提供有关电子商务、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工作。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此类服务业务增长速度很快,典型的公司有Trans-place公司、Nistevo公司、通用信息服务公司等。

5.第三方物流的演变

近二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第三方物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过去简单的契约式物流向集成式供应链管理发展。按照第三方物流服务涉及范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与客户的关系密切程度,第三方物流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运输/合同分销阶段、物流外包阶段以及供应链管理的集成阶段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特点和区别如表2-3所示。资料来源:朱农飞: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趋势,《中国家电企业物流管理与技术高级研讨会》,2001(1)运输/合同分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为运输/合同分销阶段。此阶段,第三方物流服务以简单的契约式为主,服务主要面向本地或局部区域的某一个单项功能,诸如干线运输、仓储、货运代理等。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第三方物流服务一般只具有单项或一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如运输公司提供的合同运输、合同仓储服务等;这种非一次性合同物流服务往往带有客户的一些附带要求,如临时保管、装卸、配送、交付、收款等;物流提供者与客户之间通过长期合同或非一次性交易实现物流服务,兑现对客户要求的承诺。这种物流服务模式可以涵盖从初级产品(诸如制糖原料等产品)到高级产品(诸如电器产品等)的运输、仓储等服务,所需通用或专用技术、网络组织能力要求都不高。(2)物流外包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才开始出现,这种定制服务模式是外部组织通过合同方式向客户企业提供所需带有大量定制特点的系列服务。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物流业务量大,按客户要求提供定制的个性化服务,在第三方物流服务供需企业之间建立了在长期合作合同基础上的战略联盟关系。大量定制服务模式的规模效益比较明显,所以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客户企业较少,甚至只以一家客户为主就足以维持生存与发展。一般为主要客户服务的时间较长,可长达几年,这一点明显异于早期的契约式物流。(3)供应链管理的集成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第三方物流进入了供应链集成式发展的阶段。这种集成化服务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或局域网作为电子商务、物流运营与控制的技术平台,采用与客户签订长期合同的方式,提供客户所需的全过程集成的物流服务。此模式强调了基于互联网或局域网平台的电子信息技术支持的面向客户全过程的集成物流服务,诸如利用电子商务功能网上受理物流业务,能够实现客户需要的全过程实时货物跟踪、车辆跟踪服务以及其他可视化物流服务需求的能力。在此种模式下,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与客户的关系已经上升到战略伙伴的高度。

6.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较快,市场需求潜力较大。2008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89.9万亿元,同比增长19.5%,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十一五”以来,现代物流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第三方物流发展在服务内涵、经营模式、功能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快了改革进程,服务链不断延伸、专业化不断加强。同时,专注特定的目标市场,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使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内涵得到进一步延伸和扩展。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综合实力普遍比较落后。根据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美国大多数企业在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后,作业成本可降低62%。而目前,在我国,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以后作业成本只能降低28%。另据相关调查,我国只有39%的物流供给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大多数物流企业都还停留在“卡车加仓库”和人海战术的初级水平上,因此其所提供服务的完整性、服务质量以及工作都远不如国外同行。据统计,目前德国的物流成本已下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日本则下降到6.5%,而我国的物流成本却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30%以上。

此外,我国第三方物流还存在使用比例偏低、服务范围狭窄、服务规模偏小、服务满意度偏低、思想观念上的滞后等缺点。

总体上讲,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物流和公众物流服务仍然是社会物流的主要形式。中国正在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十分美好。预计2011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将达到5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首先,许多跨国企业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广泛的物流功能来降低供应链成本;其次,中国公司有为了降低成本而增加物流外包的需求;最后,政府的激励措施也是刺激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2.3.3 物流联盟

联盟是介于独立的企业与市场交易关系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是企业间由于自身某些方面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长期的契约关系。物流联盟是以物流为合作基础的企业战略联盟,它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之间,为了实现自己物流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松散型网络组织。在现代物流中,是否组建物流联盟,是作为企业物流战略的决策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物流联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物流联盟存在于非物流企业之间,广义的物流联盟涵盖整个物流外包业务,包括第三方物流、狭义的物流联盟和第四方物流,见图2-6,图中物流联盟是其狭义概念。本节主要讨论物流联盟的狭义概念。

1.物流联盟的产生及优势(1)物流联盟产生的原因。利益是物流联盟产生的最根本原因。企业之间拥有共享的利益是物流联盟形成的基础。物流市场及其利润空间是巨大的。据有关资料显示,西方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其GDP的比重为10%左右,而我国则处于15%~20%,如此大的市场与我国物流产业的效率低下形成鲜明的对比,生产运输企业通过物流或供应链的方式形成联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实现物流效益的最大化。

通过横向或纵向的结盟,企业可以专注于其核心业务,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可以实现强强联合,形成所谓的“扩展企业”。在这一组织形式内,每个企业都能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达到“扩展企业”内各个企业“共赢”的效果。

中小企业为了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通过联盟方式解决自身能力的不足。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零售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给物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因物流发展水平的长期落后,如物流设备、技术落后,资金不足,按行政条块划分物流区域等,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不能很快适应新的需求,于是通过联盟的方式来解决这个矛盾。

从交易的过程看,物流联盟的建立有利于联盟伙伴之间在交易过程中减少相关交易费用。物流联盟的建立使得联盟内成员企业的交易对象较为固定,可以节省交易搜寻费用;联盟内成员企业通过彼此提供个性化物流服务而建立起来的相互信任和承诺,可以减少交易过程中的各种违约风险,从而可以节约交易费用。

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跨地区的物流企业联盟成为可能。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使得世界距离大大缩短,异地物流企业利用网络也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联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成功加入WTO,我国物流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来自国际跨国物流公司的竞争压力,具有巨大潜力的中国物流市场成了这些跨国物流公司竞相角逐的领地。世界最大的物流公司——丹麦的马士基公司全面进军中国的物流业,并在上海建立全国配送中心。面对如此强劲的竞争对手,我国的物流企业只有结成联盟,通过各个行业和从事各环节业务的企业之间的联合,实现物流供应链全过程的有机融合,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共进退、同荣辱,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2)物流联盟的优势。物流联盟具有以下优势。

●大企业可以通过物流联盟迅速开拓全球市场,完成其全球物流配送,从而使其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许多企业在进军国外以及全球市场时都会遭遇渠道问题,投资和风险较大,是这些企业市场开拓的瓶颈。如果能与具备该市场地渠道的公司进行合作并结成联盟,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长期供应链关系发展成为物流联盟形式,有助于降低企业的风险。单个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它对一个领域的探索失败了损失会很大,如果几个企业联合起来,在不同的领域分头行动,就会减少风险。而且联盟企业在行动上也有一定协同性,因此对于突如其来的风险,能够共同分担,这样便减少了各个企业的风险,提高了抵抗风险的能力。

●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通过物流服务提供商,结成联盟,能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通过联盟整合,可节约成本10%~25%),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强化运作管理。企业之间恰当的联盟可以通过降低系统成本和周转次数来改善运作过程,从而使得设备和资源都可以得到更有效的使用。例如,生产季节性互补产品的公司合作可以更有效地使用仓库和运输车辆。

●物流联盟的建立可以增进联盟内企业之间的组织学习,并增强各自的技术力量。例如,某供应商需要一种特殊的加强型信息系统来接洽某些消费者,如果与已经具备这种系统经验的企业结成联盟,会使该供应商更容易解决技术难题。

2.物流联盟的方式及不足

供应链联盟可分类为资源补缺型、市场营销型和联合研制型三种。物流联盟的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1)纵向联盟,即垂直一体化,这种联盟方式是在供应链管理一体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即从原材料到产品生产、销售、服务形成一条龙的合作关系。垂直一体化联盟能够按照最终客户的要求为其提供最大价值的同时,也使联盟总利润最大化。但是这种联盟一般不太稳固,主要是在整个供应链上不可能每个环节都能同时达到利益最大化,因此打击了一些企业的积极性,使它们有随时退出联盟的可能。(2)横向联盟,即水平一体化,由处于平行位置的几个企业结成物流联盟。这种联盟能使分散物流获得规模经济和集约化运作,降低物流运营成本,并且能够减少社会重复劳动。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如它必须有大量的商业企业加盟,并有大量的商品存在,才能发挥它的整合作用和集约化的处理优势。此外,这些商品的配送方式的集成化和标准化也不是一个可以简单解决的问题。(3)混合联盟,即既有处于上下游位置的物流企业,也有处于平行位置的物流企业的加入而形成的物流联盟。这种形式的物流联盟除了具有纵向和横向联盟的优势外,一般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带有上述两个联盟的缺点。

以上主要从联盟方式的角度分析了物流联盟的不足,除此而外,无论是纵向联盟、横向联盟还是混合联盟,均存在以下的一些主要问题(从联盟内的企业角度出发):①担心被置于物流管理之外,失去对物流渠道的控制能力;②担心风险提高并导致物流失败,从而影响企业经营效益;③难以衡量共营物流所获得的收益,很难判断联盟是否实现了成本节约;④担心企业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的外泄,从而可能影响并削弱企业未来的市场地位。

3.物流联盟的建立方法

联盟要给成员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联盟采取的每一项措施都要考虑每个成员的利益,使联盟的每个成员都是受益者,并能协调处理成员间的摩擦,从而提高客户服务能力并有效地降低物流运营成本。

合作伙伴必须具有相容的企业文化、共同的战略远见和相互支持的运作理念。企业文化并不必须是一致的,而战略意图和理念必须是相容的,以保证核心能力和力量是互补的。比如,制造商和服务供应者建立联盟,部分原因是为了改进仓库运作和提高运输可靠性以及增加联合项目,以支持并加强它们特殊的市场战略竞争优势。

联盟应该从小的规模开始,这样能够降低联盟风险并较早取得合作经验,以便为今后更大规模的联盟做好准备并树立起对联盟绩效的信心。

联盟成员的领导层相对稳定。如果联盟成员经常更换领导层,后一任领导可能不认同前一任领导的决策,导致联盟不稳定性加大,因此领导层的相对稳定是联盟长期稳固发展的重要因素。

双向的绩效衡量方法以及正式和非正式的绩效反馈机制。为了便于连续的绩效追踪和评定,必须将所定的联盟目标转换成为专门的绩效指标,对于所使用的绩效指标和测量频率应该由联盟各方共同决定,并且应该是双向的。绩效的反馈可以通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方式进行,正式的方式主要指年度、季度和月度审计,主要目的在于检查和更新战略目标、追踪和审视战略目标及物流运作绩效;非正式方式主要指每周和每日的跟踪测试和检查,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实际物流问题和确认潜在的改进机会。【案例】运用物流联盟获取竞争力

美国某电器和电力转换设备制造商对其创建的物流系统(特别是信息操作系统)颇引以为豪,该企业年销售额为15亿美元,有9个生产厂,并通过8个仓库和分销点向全国分销产品。由于物流成本的压力,这家公司不得不寻找一个伙伴来共享其分拨系统。分拨渠道货流量增加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提高了客户服务质量,而且降低了成本。

该制造商与欧洲一家工业品制造公司结成战略联盟,这家欧洲公司在美国拥有两家工厂,年销售额约为2.5亿美元,其产品要首先形成库存,再通过3家仓库供应美国市场。

两个伙伴之间的合作首先在加州地区通过共用仓库的形式展开,这样该电器和电力转换设备制造商就可以收回某些固定的仓储成本,提高加州市场运输设备的利用率。来自欧洲的合作伙伴借此也轻易地进入了以前难以充分进入的加州市场,而且与其他方式相比,仓储和配送成本较低。(资料来源:罗纳德·H.巴罗:《企业物流管理》(中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513-514)【案例】博远物流联盟

山东博远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钢材流通为主业的现代物流企业。在企业成立两年时,就由原先的几人发展到现今的近百人,总资产增长了10多倍,达到4亿多元人民币。

该公司集中联盟其他企业力量以更强大的姿态集中采购,取得在价格、服务等方面由企业分散采购无法享有的优惠。同时,通过成立这种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联盟方式,该公司兴建了“博远物流经济园”、“山东博远钢材市场”,利用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广泛吸纳客户入驻,并引进了先进的钢材剪切设备及运输车辆等为客户提供采购、仓储、剪切加工及配送等一条龙服务。这就大大降低了单个企业的采购成本与运行等各种费用,从而提高了联盟各企业的竞争力,对用户端来讲也可得到更多的实惠。“博远物流钢铁联盟”网络覆盖山东全省及省外其他地区。联盟并未设立固定的办公机构,其运作方式主要是采用现代通讯手段或定期聚会等形势来汇总或分享相关信息,共同商定后由山东博远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牵头来操作采购。联盟企业享受协议价,各企业间互利互惠,合作共赢。(资料来源:根据http://www.examda.com/wuliuanli20071106/10162553.html的资料整理而成)

2.3.4 第四方物流

1.第四方物流的产生

第三方物流是一种由物流业务的供需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来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它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美国,由于在管理上实行“及时供货”和“零库存”,在技术上广泛运用计算机和电子数据交换,在服务上采用专业化,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并使企业能够专注于其核心业务。据估计,第三方物流可以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减少二至三成的经营成本。因此,第三方物流在全球范围内正呈蓬勃发展之势,并已成为企业物流领域的一大热点。

虽然第三方物流解决了企业物流方面的诸多问题,提高了物流效率,但是它仍然具有一些不足之处。(1)物流产业是一个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整个地区、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物流的高效率运作,第三方物流受自身能力的限制(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前身大都为仓储及运输企业),其物流信息、技术不可能满足整个社会系统对物流的需要,更不能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解决当今物流瓶颈,实现经济运行的最大效率。第三方物流虽然在某个和某几个企业看来,物流运作是高效率的,但从整个地区、国家来说,第三方物流企业各自为政,这种加和的结果不一定能够实现高效率。(2)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产生了新的“物流瓶颈”,这对物流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经济交易的信息流和资金流可以通过电子数据的方式进行传送,其占用时间近乎为零。在这种情况下,物流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会起到非常大的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未来经济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目前,第三物流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实现企业物流运行的高效率,但是在解决经济发展中物流瓶颈尤其是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瓶颈是远远不够的。(3)随着物流市场的扩张,物流企业不可避免地进入了许多陌生的领域。在许多领域中,物流业务开展需要相应的专门知识和专门能才,现有的物流企业包括第三方物流往往缺乏特定产品的运输与流通加工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和专门能才。(4)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分工的不断细化,使得企业在使用第三方物流时面临更多的和更复杂的选择。由于第三方物流的核心能力在于实施和执行,而不是企业物流的决策规划,因此第三方物流的存在并不能因之减少企业进行第三方物流的选择和管理所花费的大量人力和财力。

总之,第三方物流由于缺乏对企业物流系统的决策规划,缺乏对整个物流系统及供应链进行整合规划所需的技术战略知识,无法有效解决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瓶颈,所以需要发展一种新的、能够为物流系统提供战略决策的、由服务商参与、规划并整合的物流系统,于是第四方物流便应时而出。

第四方物流最早由安盛咨询公司率先提出,它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能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从而为顾客带来更大的价值。显然,第四方物流是在解决企业物流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以实现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的物流方案提供商。

2.第四方物流的特点

第四方物流不仅控制和管理特定的物流服务,而且对整个物流过程提出策划方案,并通过电子商务将这个过程集成起来,以便为顾客提供最佳的增值服务,即迅速、高效、低成本和人性化服务等。具体来说,它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1)第四方物流为客户提供了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并且集成了管理咨询和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能力。它通过供应链再建、功能转化和业务流程再造,将客户与供应商的信息和技术系统一体化,使整个供应链规划和业务流程能够有效地贯彻实施。(2)第四方物流通过影响整个供应链来获得价值,因而能够为整条供应链上的客户带来利益。由于第四方物流关注的是整条供应链,而非仓储或运输单方面的效益,所以通过基于整个供应链之上的物流规划和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运营成本,提高各方(第三方物流、网络工程、电子商务、运输企业及客户等)的资产利用率,实现多方共赢。(3)第四方物流可以实现供应链过程协作和供应链方案的再设计。第四方物流最高层次的目标就是实现对原供应链方案的再设计,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第四方物流来协调供应链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及各方利益。供应链方案的再设计就是基于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咨询技巧,使得公司的业务策略和供应链策略协调一致。

3.第四方物流的工作方式

与第三方物流不同,第四方物流由第四方物流服务提供商运用自身的特长,为客户提供物流系统的规划决策,因此,企业可以将自己的物流规划工作外包给第四方物流服务提供商,而自己可以进一步专注于自己的核心技术(见图2-9)。按照安盛咨询公司的设计和说明,第四方物流的工作方式主要包括:正向协作、解决方案整合和行业革新。图2-9第四方物流分包企业的物流规划能力

正向协作的工作方式(见图2-10(a))依赖第四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工作联系,在该工作方式中,第四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通过合作对物流系统的解决方案进行规划与整合。这样的解决方案利用了双方的能力和市场,第四方物流可以为第三方物流提供商(SP)提供广泛的服务,包括技术、供应链战略技巧、进入市场的能力和项目管理专家等。第四方物流将在第三方物流内部工作,它们之间的关系由合同确定或者以联盟的形式加以构建。

解决方案整合工作方式中(见图2-10(b)),第四方物流为一个客户(C1)管理和运作综合供应链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整合将整合第四方物流和补充服务提供者的资源、能力、技术,并且第四方物流需要对多个补充服务提供的能力进行整合,从而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该方案实现了客户供应链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传递。

行业革新工作方式中(见图2-10(c)),第四方物流为同一行业中的多个客户发展和执行一套聚焦于同步化和合作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行业解决方案的形成将为各方带来极大的收益,但是,这种工作方式十分复杂,对任何一个组织包括第四方物流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图2-10第四方物流工作方式

本章要点

1.物流的环节包括物流的基本活动和支援活动,基本活动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等,支援活动则有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活动。

2.企业物流一般可以分为生产阶段的内部物流和采购销售阶段的外部物流,一般可以将它分为企业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物流联盟和第四方物流等几种模式。

3.从企业竞争战术的角度来考虑,决定企业采用自营还是外包物流最重要的决策变量有两个:一是物流外包和自营比较,是否能够提高企业物流运营效率;二是物流外包和自营比较,是否能够降低企业物流运营成本。

4.第三方物流是提供多种服务功能的、非常个性化的物流活动,成功的第三方物流要求双方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既是战略投资人,又是风险承担者。

5.从全球范围内看,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可以根据其核心能力和历史背景,分为以基于运输服务的、基于仓储/配送服务的、基于货运代理服务的、基于港口/铁路终端服务的、基于信息与系统集成的等五大类。

6.物流联盟可以实现联盟内成员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便于培育和发挥各自的核心能力,促进组织学习,并且能够降低经营风险等,因而可以有效地降低各个企业的物流运营成本。物流联盟可以采取纵向合作、横向合作以及混合合作等方式。

7.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它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从而为顾客带来更大的价值。显然,第四方物流是在解决企业物流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以实现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的物流方案提供商。思考与练习

1.物流环节包括哪些?

2.为什么说运输环节是物流过程的关键?

3.如何理解流通加工环节的性质和定位?

4.物流业务主要有哪几种模式?它们各有何特点?

5.自营物流的利弊。

6.第三方物流具有什么经济效益?

7.第三方物流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8.试阐述第三方物流的演变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9.试论述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并请提出相关对策。

10.物流联盟具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11.请说明第四方物流的起因和特点。

12.第四方物流有哪几种工作方式?请逐一予以说明。

参考文献

1.Michael Hammer, James Champy.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Inc.1993

2.Coyle, Bardi, Langley.The Management of Business Logistics:A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erspective,7th Edn.

3.Jiong Song, Amelia C Regan.Industries in Transtion:Freight ransporta-tion in termediarie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Metrans 2nd Annual Transportation ConferenceFeb.2,2001

4.袁中英,李建蓉,万玻,现代物流,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5.牛鱼龙,中国物流百强案例,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6.陈廷斌,吴赜书,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7.李菼,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8.叶怀珍,现代物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9.中投顾问出品.2009-2012年中国第三方物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2009

10.储雪俭,现代物流管理教程,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11.翁心刚,物流管理基础,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12.孟祥茹,吕延昌,孙学琴,现代物流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13.郝渊晓,现代物流管理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14.靳伟,物流各环节的基本功能,中国物资流通,2002(5)

15.周明,物流管理,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16.丁立言等,物流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17.丁立言,张铎,物流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18.曾祥云,王强,第三方物流管理的内涵与特征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02,16(2)

19.董千里,第三方物流三种服务模式评析,中国道路运输,2002(1)

20.张义,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研究,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9(2)

21.裴宇航,第三方物流案例分析,物流技术,2001(6)

22.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23.罗纳德·H.巴罗,企业物流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4.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5.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戴维·J.克劳斯,物流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6.张新,田澎,第四方物流及对物流规划功能的外包,工业工程与管理,2002

27.奚祥英,第四方物流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2

28.陈颖慧,第四方物流在我国发展模式及格局的探讨,世界海运,2002

29.高艺林,工商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策略选择与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流通经济,2001

30.刘源,建立我国第四方物流新模式的探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1

31.56 net.浅谈第四方物流的特点与优势,商品储运与养护,2001

32.田宇,朱道立,物流联盟形成机理研究,物流技术,2000

33.盛玉花,物流联盟及其运作方式探讨,中国物流网,http://www.56.com.cn

34.丁立信,张铎,物流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5.孟祥茹等,现代物流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36.中国物流信息网.http://www.china-56.net

37.中国物流资源.http://www.56source.com/index.asp

38.www.56source.com

39.www.cn56net.com

40.www.it56.com

41.www.china-56.net

第3章 现代物流技术

开篇案例——中铁快运的物流技术

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铁快运,是中铁行包快递有限责任公司与原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合并重组后的铁道部直属专业运输企业。中铁快运经营网络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国内275个城市设立736个经营网点,门到门服务网络覆盖国内380多个大中城市。

中铁快运将全国分为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7大区域,共设立35家管理分公司,统一管理设置在全国300多个大中城市的500多个营业网点。同时,为满足广大客户日益提高的物流服务需求,经过多年的建设,中铁快运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由铁路、公路、航空3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运输网络。其中公路运输干线已开行了100多条,连接全国各主要大中城市的定点、定线公路运输班车,实现覆盖全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中和华东7大经济区域的干线公路运输网络。为解决客户物流长距离的运输对时限的需求,中铁在北京、沈阳、上海、南京、成都、西安、乌鲁木齐、重齐、贵阳、昆明、海口、广州、福州、大连等地开辟了数十条航空运输线路。同时,依托中国铁路开行的铁路旅客列车行李车,形成覆盖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安全、准时、快捷铁路行李车运输网络。

中铁快运在物流网络建设中,通过对物流地理的分析和大城市路径的优化设计,以打造区域配送网络为目标,在国内几大主要城市建设了区域分拨中心,建立起区域仓储配送网络优势。目前投入运营的有超过5万m2,在建的有11万m2。在每个区域内,依托区域内城市间的铁路行李车、公路运输班车,形成密集、高效、准时、安全的货物快速集散网络,实现区域内城市间货物的快速送达和集散。

中铁快运现有仓库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青岛、深圳等地,包括普通库、立体库、控温控湿库等。利用现代科技进行仓库的管理是现代仓库的必然趋势,中铁快运现已开发完成《中铁快运物流仓库及配送信息管理系统》。它是利用现代化的设备技术,通过计算机来严格控制库内所有作业流程。采用无线网络射频技术使所有库内作为成为实时操作,替代了传统的纸张传递信息,大大提高了现有设备使用和人员工作效率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利用条形码技术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使差错率降低到十万分之一,是目前国内外较为先进的仓库管理信息系统。(资料来源:牛鱼龙:《中国物流百强案例》,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3.1 物流技术概论

物流技术是提高物流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物流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是推动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当代,物流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物流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3.1.1 物流科学与物流技术

物流科学与物流技术两者之间彼此区别,而又密切联系。

物流科学自产生以来就成为最有影响的新科学之一。物流科学是以物的动态流转过程为研究对象,揭示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物流科学为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更好实现物流的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物流技术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新技术,它是多学科领域的技术在物流领域的综合利用。物流技术是指流通技术或物资输送(含停止)技术。它的作用是把生产出的物资进行移送、储存,把各种物资从生产者一方转移给消费者,为社会提供无形服务的技术。随着科学的综合化趋势的出现,技术体系自身也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3.1.2 物流技术性质与分类

物流技术一般是指物流活动中所采用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方法,以及设施、设备、装置与工艺的总称。它不但包括物流活动中所运用到的各种操作方法,如流通加工技术、物品包装技术、物品标识技术、物品实时跟踪技术等,而且还包括物流活动中所运用到的各种管理技能,如物流规划、物流评价、物流设计、物流策略等。因此,物流技术大体上可以分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两个方面。(1)物流硬技术。包括:①材料技术,如集装材料、包装材料等;②机械技术,如装卸机械、包装机械、运输机械、加工机械等;③设施,如仓库、车站、港口、机场、配送中心等。(2)物流软技术。包括:①预测,根据数字参数预测物流数量的技术,如时间序列技术、因果关系技术等;②设计,对流通形态与硬技术进行规划研究与改进的技术,如选址的分析技术、最小总成本设计和物流战略的选择等;③运用,对运输工具的选择使用、装卸方法、库存管理、劳务管理等;④评价,如成本计算、生产率评价等。

3.1.3 现代物流技术简介

在现代物流学产生之后,物流技术发展的特点是将各个环节的物流技术进行综合化、复合化而形成最优系统技术。因此,现代物流技术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如物流技术的信息化、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视化、节能化、绿色化、微型化、集成化、安全化等。其中,全球化和信息化是现代物流技术最重要的特征。从物流的功能活动角度看,现代物流技术包括集装技术、运输技术、仓储技术、包装技术、配送技术、流通加工技术及物流信息技术等。

1.集装化技术

集装化是指用集装箱器具或捆扎方法,把物品组成标准规格的单元货件,以加快装卸、搬运、存储、运输等的物流活动。集装化已运用于物流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按集装化的具体方式,集装化主要可以分为集装箱化、托盘化、货捆化、网袋化、框架化、滑板化、半挂车等7种方式,其中集装箱和托盘是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两种技术。(1)集装箱化。以集装箱作为货物单元的一种集装化形式。集装箱是现代商品生产流通和现代商品运输的产物,是目前国际上运用最为广泛的运输设备之一。集装箱是一种具有足够强度,可长期反复使用的运输设备,适宜于一种或多种运输方式运送,途中转运时,箱内货物不需换装。集装箱既是货物的新型运输包装,又是现代运输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使传统包装运输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被认为是运输业的一场革命。(2)托盘化。以托盘作为货物单元的一种集装化形式。托盘是用于集装、堆放、搬运和运输的,放置作为单元负荷的货物和制品的水平平台装置。它是由木材、金属、纤维板制作的低平台,作为储运补给品的一个单元,是一种装卸物资的轻便平台。托盘最早是在装卸领域出现并发展的,在应用过程中又进一步发展托盘为储存设施和成为一个运输单位的重要功能,使托盘成为物流系统化的重要装备工具,对现代物流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托盘已是和集装箱一样重要的集装方式,形成了集装系统的两大支柱。(3)货捆化。主要适用于木材、钢材、建材等货物流通。比如,俄罗斯的木材在各种成捆设备上用半刚性吊索捆成货捆,在整个运输过程中不解捆。钢材、建材、金属制品等都可用瓦楞纸包住,然后用金属线捆成集装单元,也可直接捆成货捆。(4)网袋化。网袋化也是一种应用普遍的集装化形式,网袋与集装袋的自重和容积都很小,既不占很大的空间,又便于回送,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各种散货的集装化。(5)框架化。管件、玻璃等各种易碎产品可以通过各种集装框或集装架实现集装化,集装箱、集装架多采取回送的办法实现流通。(6)滑板化。滑板是与托盘尺寸一致的平板,它既具有托盘的优点,又解决了托盘材料消耗大、流通周转复杂等问题。纸箱装食品和纺织品等包装一致、比重较小的货物都可以通过滑板实现集装化。(7)半挂车。半挂车相当于一种带轮的大型集装箱,对铁路和水运来说,它是平板车和滚装船运输的一种集装化货物,但对公路运输来说,它是一种运输工具,即汽车列车或牵引火车。

2.货物运输技术

运输是指用设备或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在物流活动中,运输始终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物流系统的主要内容之一。它解决了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空间上的分离,是创造空间效用的主要功能要素。按运输设备及运输工具的不同,可以将货物运输分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上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等五种基本运输方式,五种运输方式在运载工具、线路设施、营运方式等方面各有不同,因而各有优势,各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

在当今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环境条件下,企业对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为了更好地实现物流服务,作为物流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运输必须在速度、时间、安全性、网络及运输方式衔接的便利性、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等方面满足客户要求,全面提高自身和客户的经济效益。现代运输工具的专用化、大型化、高速化的发展趋势正迎合了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1)专用化。专用化是提高物流效率的基础,其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输工具专用化,二是运输方式专用化。运输工具专用化是指以运输工具为主体的运输对象专用化,某些运输工具专门运输某一类货物,如液化汽船、罐车、集装箱船等。运输方式专用化中比较典型的是海运,几乎在世界范围内放弃了客运,主要从事货运。(2)大型化。大型化是实现物流规模效用的基本手段,大型化的趋势在海运中表现尤为明显。例如,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超巴拿马型船只已经在全球集装箱船队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而世界许多船厂和班轮公司仍在研究大型全集装箱船,它们的载箱能力在8000~12000标准箱。这些大型集装箱船的运用,可以节省固定成本,带来规模效应。根据伦敦德鲁里航运公司的研究,载箱能力6000标准箱的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在营运中每一个箱位可节省的20%的费用。(3)高速化。各种运输方式的高速化已经成为现代运输的标志。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以及管道运输等方面高速化的趋势都是非常明显的。例如,在铁路方面,日本的新干线车速达200多km/h,而正在试运营的磁悬浮列车最高试验速度已经达到500km/h,而在水运方面,水翼船的时速已经达到70km/h,气垫船时速更高,而飞翼船的时速则可达到170km/h。现代运输方式的高速化,节约了物流运输的时间,为全球物流一体化创造了条件。

3.货物仓储技术

物流中的“仓储”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包括储备和库存。物流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供需双方时间和空间的分离,如果说运输是为了克服供需双方空间上的差异,那么仓储就是以改变“物”的时间状态为目的,从而克服产需之间的时间差异的活动。图3-1自动化立体仓库(1)立体自动化仓储。立体自动化仓储作为1970年以后出现的新的保管方式,是现代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立体自动化仓库是一种多层存放货物的高价仓库系统(见图3-1),由计算机自动控制与管理系统、货架、堆剁机和出入库输送设备等组成,能按指令自动完成货物的存取,并能对库存货物进行自动管理。立体自动化仓库技术是现代物流技术的核心,它集高架仓库及规划、管理、机械、电气于一体,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

立体自动仓储系统不需人工搬运工作就可以实现收发作业,大大提高了仓储作业的效率。同时,自动化立体仓储系统集信息、存储、管理于一体,采用微电子技术,使它具有占地面积小、仓储作业迅速准确的特点,在自动检测、故障判断、参数记录、报表打印等方面全部自动化。与传统的仓储相比,自动化立体仓库可节约70%的占地面积和70%的劳动力。(2)虚拟仓库。随着Internet的普及,虚拟仓库也逐渐为人们所使用,比如许多汽车生产商零部件系统的全球运作,通过虚拟仓库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的汽车零部件销售商处获得客户所需要的零部件供给。虚拟仓库是指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基础上,进行物品的存储、保管和远程控制的物流设施,可实现不同状态、时间、空间、货主的有效调度和统计管理。

传统的仓储系统主要是以地域集中化的方式进行的,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仓储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运用Internet技术,可以有效地进行远程控制和有组织地获得地域分散的库存储备。使用虚拟仓库进行存储的优点在于:用于存储的仓库可以分散,有效消除了地域限制;仓库的大小也有了很大的弹性,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可以使存储和需求尽可能地靠近,减少了供应链的总成本;降低了仅在某一地持有存货的风险;有效地消除了仓库大小和产品多样化带来的限制,为大幅度提高库存效率创造了条件。

4.货物包装技术

包装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为了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各种辅助物的总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各种辅助物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的操作活动。按在流通领域中的作用,包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消费者包装;另一类是工业包装。前者强调市场的包装,而后者强调物流的包装。

物品种类繁多,性能与包装要求各异,因此在包装设计和作业中,必须根据物品的类别、性能及其形态选择相适应的包装技术和方法。目前在物流系统中比较典型的包装技术有防湿防水包装、防霉包装、防震包装等三大类。(1)防湿防水包装技术。防湿防水包装通常的做法是采用某些防水材料作阻隔层,并用防水黏结剂或衬垫、密封等措施,以阻止水侵入包装内部。常用的外壁材料如木材、金属、瓦楞纸等,内衬材料如石油沥青纸、防潮柏油纸等。(2)防霉包装技术。防霉包装的运用可根据产品和包装的性能和要求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防霉途径和措施,从材料方面来说,可以选用耐霉材料,如钢铁、铝、铜等金属材料;从产品方面来说,要对产品通过结构设计、制造工艺、表面隔离以及添加防腐剂处理的方法达到防霉的要求。(3)防震包装技术。防震包装的关键是确定防震材料的种类和设计防震包装的结构形式。防震包装材料有泡沫材料、气泡塑料材料、防震胶垫等;防震包装的结构一般有全面缓冲防震技术方法、现场发泡缓冲防震技术方法、浮吊缓冲防震技术方法等。

5.物流配送技术(1)配送的定义与特点。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配送的实质是送货,但配送又不等同于一般性的运送活动,其具有以下特点。

●配送是从物流据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与工厂送货不同,工厂送货一般是直达型送货,输送工厂生产的产品,而配送是中转型送货,用户需要什么送什么。

●配送不是单纯的运输或输送,它还包括集货、存储、分货、拣选、配货等活动。有些配送活动甚至还附带加工。

●配送是以供应者送货到户式的服务性供应,是一种“门到门”的服务。

●配送是在全面配货基础上,完全按用户要求,如种类、品种搭配、数量、时间等,所进行的运送,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形式。(2)配送中心工作流程。物流的配送大多是通过配送中心完成的。配送中心旨在通过对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把货物安全、准确、按时地送到客户手中,从而达到顾客满意。配送中心的工作流程如图3-2所示。图3-2配送中心的工作流程资料来源:甄文祥:DRP(配送资源计划)系统及其应用,《工业工程与管理》,2001,6(2):35-37

6.流通加工技术

流通加工是指物品在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加工,使物品发生物理、化学或形状的标化。目前,流通加工技术主要有剪板加工、集中开木下料、冷冻加工、分选加工、精制加工等技术。(1)剪板加工。剪板加工常用于生产资料的流通,它是在固定地点设置剪板机进行下料加工,如中国储运公司就利用现代剪裁设备从事钢板及其他钢材的下料加工。(2)集中开木下料。集中开木下料是在木材的流通中运用比较多的一项加工技术,在流通加工点,将原木锯裁成各种锯材,同时将碎木、碎屑集中加工成各种规格板材。(3)冷冻加工。冷冻加工在食品的流通中运用较为广泛,它是为了解决鲜肉、鲜鱼等在流通中保鲜及搬运装卸的问题,采取低温冻结方式的加工。(4)分选加工。分选加工主要是针对农副产品规格、质量离散较大的情况,为获得一定规格的产品而采取人工或机械分选方式的加工。(5)精制加工。精制加工通常是在产地或销售地设置加工点,去除农副产品无用部分,进行切分、洗净、分装的加工。

7.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信息技术是指运用于物流领域的信息技术的总称,是物流现代化极为重要的领域之一,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物流信息技术成为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从早期的条形码系统,到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再到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管理系统,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物流理念和新的经营方式,它的每一次前进都极大地推动了物流的变革。(1)条形码技术。条形码技术属于自动识别范畴,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字符组成的,用以表示一定信息的代码。条形码是为实现对信息的自动扫描而设计的,它是实现快速、准确而可靠地采集数据的有效手段。条形码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数据录入和数据采集的“瓶颈”问题,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2)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EDI技术是指不同的企业之间为了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在标准化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联网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的方法。EDI的目的是通过建立企业间的数据交换网来实现票据处理、数据加工等业务。物流EDI的优点在于在整个供应链上,各方通过建立标准化的信息格式和处理方法,可以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3)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GPS原是美国国防部为其星球大战计划而建立起来的,是一种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导航与定位能力的系统。GPS由地面控制站、GPS卫星网和GPS接收机三部分组成。地面主控站实施对GPS 06卫星的轨道控制及参数修正;GPS卫星网向地面发射两个频率的定位导航信息;GPS接收机接收GPS卫星信号进行解算,即可确定GPS接收机的位置。(4)地理信息系统(GIS)。GIS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地理学研究新成果,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5)射频(RF)技术。射频技术是一种基于电磁理论的通信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射频系统的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具有可读写能力、可携带大量数据、难以伪造和智能等优点。射频技术适用于有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由于RF标签具有可读写能力,对于需要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尤为适用。

3.2 运输技术

运输是物流作业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原材料和货物都需要通过运输来实现空间上的转移。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有许多运输方式可以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其费用、风险和效果等都不相同。对于一个物流管理者来说,正确地安排运输,可以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绩效。

目前主要有5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营特征如表3-1所示。各运输方式的成本结构特点如下:(1)公路:建设的固定成本高,变动成本适中(主要包括燃料、维修等)。(2)铁路:在设备、端点站、轨道等方面的固定成本比较高,变动成本低。(3)水路:船舶和设备的固定成本适中,变动成本低,具有运输大吨位的能力。(4)航空:固定成本低,变动成本高。(5)管道:固定成本最高(主要用于管道建设),变动成本最低。注:分值越低表示越好。

3.2.1 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是最普及的一种运输方式,主要承担短距离、小批量的运输。图3-3所示为集装箱卡车。图3-3集装箱卡车

1.公路运输的特点

公路运输是所有运输方式中影响面最为广泛的一种运输方式。其特点如下。(1)运输机动灵活。公路运输富于活动性,运输网一般比铁路、水路网的密度大,分布面广。公路运输在时间方面的机动性也比较大,车辆可随时调度、装运,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时间较短。公路运输对客、货运量的多少具有很强的适应性。(2)全运程效率高。由于汽车体积较小,中途一般不需要换装,可以减少转换运输工具所需等待时间。公路运输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不仅可以沿分布较广的路网运行,还可以离开路网深入到工厂企业、农村田间、城市居民住宅等地。(3)受外界影响小。车的行驶受地形限制较小,即使遇到恶劣气候,也较为不受其影响;能保证运输质量,及时送达,货损货差小。(4)资金周转快。公路运输所需固定设施简单,投资兴办容易,且回收期短。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正常经营情况下,公路运输的投资每年可周转1~3次,而铁路运输则需要3~4年才能周转一次。(5)安全性较低。由于汽车车种复杂、道路不良、驾驶人员疏失等因素,易发交通事故。(6)环境污染严重。汽车尾气对环境污染严重,汽车所排出的尾气和引起的噪声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是大城市环境污染的最大污染源之一。

2.公路运输的基本设施

公路运输系统主要由公路及其相关建筑物、交通控制设备、普通道路交通控制系统、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系统、汽车和汽车站组成。(1)公路及其相关建筑物。连接城市、乡村,并供汽车行驶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称为公路。我国公路根据所适应的交通量水平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公路,各级公路所适应的交通量如表3-2所示。注:AADT为标准的年平均日交通量。资源来源:程国全,王转,张庆华:《物流技术与装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2(2)交通控制设备。分为交通标志、路面标线和路标、交通信号三类,主要是对车辆、驾驶员和行人起限制、警告和引导作用。(3)普通道路交通控制系统。分为点控制、线控制和面控制三类。(4)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系统。是对高速公路上匝道(进出口)、交会和行驶速度进行控制的系统。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系统由各种检测器、信号机、可变标志、通信传输系统、设有控制中心的中心处理机及其外围设备、交通状况显示板和使上述设备协调工作的软件系统组成。(5)汽车。是公路运输的基本运输工具。按用途一般可分为轿车、客车、载货汽车、牵引车、专用运输车和特种车六类。(6)汽车站。不仅是公路运输系统的基本设施,也是汽车运输企业组织公路客货运输的基层单位。按经营业务分类,可分为客运站、货运站和客货兼营站。【案例】沃尔玛的运输学问

沃尔玛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在物流运营过程中,他们有时采用空运,有时采用船运,还有一些货物采用卡车公路运输。多种运输方式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道路状况、气候,但是不同的运输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运输成本。如何降低运输成本,是沃尔玛物流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他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沃尔玛使用一种拥有16米加长货柜的卡车,产品可以从车厢的底部一直装到最高,充分利用空间,节约成本。(2)沃尔玛的车辆都是自有的,司机也其员工。车队大约有5000名非司机员工,还有3700多名司机,车队每周每一次运输可以达7000~8000千米。车队的口号是“安全第一,礼貌第一”。沃尔玛定期在公路上对运输车队进行调查,惩处违章。(3)沃尔玛采用全球定位系统对车辆进行定位。在任何时候,调度中心都可以知道这些车辆的位置,并进行车辆和产品的调度。(4)沃尔玛连锁商场的物流部门24小时进行工作。因此,无论白天或晚上,都能为卡车及时卸货。另外,沃尔玛的运输车队利用夜间进行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运输,从而做到了当日下午进行集货,夜间进行异地运输,翌日上午即可送货上门。(5)沃尔玛的运输成本比供货厂商自己运输产品要低,所以厂商也使用沃尔玛的卡车来运输货物,从而做到了把产品从工厂直接运送到商场,大大节省了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仓储成本和转运成本。

沃尔玛的集中配送中心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做出了一个最经济合理的安排,从而使沃尔玛的运输车队能以最低的成本高效率地运行,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资料来源:马绝尘:沃尔玛降低运输成本的学问,《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19)

3.2.2 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对人类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自19世纪初出现铁路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投资建设铁路并形成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陆地运输方式,一方面,铁路的铺设促使人类开发更多的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丰富生活;另一方面,由于科技的发展改善了铁路运输的技术层次,使铁路在行车控制与能源利用效率方面都更加趋于完善。图3-4所示为集装箱专列火车。图3-4集装箱专列火车

1.铁路运输的特点(1)运输能力大,成本低廉且运输距离长。铁路运输采用大功率机车牵引列车运行,可承担长距离和大运输量的运输任务,而且由于列车运行阻力小,能源消耗低,故系统价格低廉。(2)计划性强。铁路运输一般都按照时刻表运行,不仅可以保证货物运输的准时送达,而且可以更好地进行运输计划。(3)安全程度高、污染性低。铁路运输受气候季节影响小,是各种运输方式中安全系数最高的,而且在噪声污染和空气落尘污染方面较公路都要低很多。(4)灵活性差。铁路线路固定,只能按照预定的线路运行,且站点与站点间距比较长,短距离运输成本高。

2.铁路运输的基本设施

铁路运输的主要技术设施有固定设备和活动设备。固定设备主要包括路轨、车站、通信信号设备、检修设备、给水设备及电气化铁路的供电设备等;活动设备主要有机车、车辆(客车、货车)。其中,铁路机车有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铁路车辆有平车、敞车、棚车、漏斗车、保温及冷藏车、特种车。

3.2.3 水路运输

水路运输简称水运,是指利用船舶航行于内河或海洋等水域,完成旅客与货物运送的经济活动。它主要由船舶、航道和港口组成,与铁路运输共同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主要运力的作用。图3-5所示为集装箱船。图3-5集装箱船

1.水路运输的特点(1)运输量大。船舶货舱与机舱的比值比其他运输工具都大,可以作为货物运输的舱位及载重量均比陆运或空运大。(2)单位运输成本低,能源消耗低。运输同样的货物至同样距离,水运所消耗的能源最少,水运的运输成本约为铁路运输的1/25~1/20,公路运输的1/100。(3)续航能力大。商船出航,所携带的燃料、粮食及淡水,可历时数十日,且商船一般具有独立生活的各种设备,可以支持独立生活。(4)受天气和商港限制。水路运输受暴风雨雪及大雾的影响和限制。另外,船舶到达港口后,还会因港湾水深或装卸设备的缺乏等,而受到入港和作业的限制。(5)投资额巨大且回收周期长。船舶的订造或购买都需巨额资金。船舶是固定资产,折旧期长,一般以20年为准。

2.水路运输的基本设施

水路运输的基本设施包括水路运输工具和港口设施。(1)水路运输工具。主要是各类船舶,其中作为军事用途的称为舰艇或军舰,用于交通运输、渔业、工程及研究开发的称为民用船舶。(2)港口设施。港口是供船舶安全进出和锚泊,进行水陆或水水转运,以及为船舶提供各种服务设施的场所。按港口的功能可分为商港、工业港、渔港、轮渡港、军港、旅游港。图3-6所示为某港口图片。图3-6港口

港口的水域设施包括港池、锚地和航道。港口的陆上设施包括港口铁路、港口道路、仓库与堆场、港口装卸机械、港口给水与排水系统、港口供电、船舶基地和港口通信系统。航标是为了保证进出港船舶的航行安全。如为航行船舶提供定位信息,提供碍航物及其他航行警告信息,并根据交通规则指示航行、指示物殊区域等。每个港口、航线附近的海岸均有各种助航设施。

3.2.4 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是指使用航空器运送人员、行李、货物和邮件的一种运输方式。

1.航空运输的特点(1)运输速度快。速度快是航空运输最主要的特征。现代喷气式客机的巡航速度为800~900km/h,比汽车、火车快5~10倍,比轮船快20~30倍。(2)适用范围广。不仅可供客货运输,而且还可以用于邮政、农业、渔业、林业、救济、工程、警务、气象、旅游观光和军事。(3)建设周期短,投资少。发展航空运输,从设备条件上讲,只要添置飞机和修建机场就可以基本满足。与修建铁路和公路相比,建设周期短、占地少、投资省、收效快。(4)不受地形限制,灵活机动。飞机在空中飞行,受地形影响很少,受航线条件限制程度也远比其他方式小。它可以将地面上任何距离的两个地方连接起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飞行。(5)运输安全、舒适。飞机飞行不受低空气流影响,平稳舒适。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民航客机适航性要求高,航空运输的安全性是各种运输方式中最高的。(6)运输成本高。航空运输受飞机机舱容积和运载量的制约,运载成本和运价较高。

2.航空运输的基本设施(1)飞机。指用于从事客货运输的非军用飞机。(2)航空港。航空港是航空运输用飞机场及服务设施的总称,主要由飞行区、客货运输服务区和机场维修区三个部分组成。

3.2.5 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指用加压设施加压流体(液体或气体)或流体与固体混合物,通过管道输送到使用地点的一种运输方式。其运输形式是靠物体在管道内顺着压力方向循序移动实现的,和其他运输方式的重要区别在于管道设备是静止不动的。

在我国,自来水和城市的煤气输配送是和人们生活最为密切相关的管道运输。2000年,中国管道运输里程就达到了2.48万km,建成输原油管线、输成品油管线、输气管线和输水管线四种主要管道。图3-7所示为输油管道。

1.管道运输的特点图3-7输油管道(1)运输成本低。管道运输基本没有运动部件,维修费便宜,且管道一旦建成,可以长期无需人力就能连续不断地运送大量物资。(2)货物损耗少。管道运输为封闭式运输,几乎没有货物的损耗。(3)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长输管道绝大部分为埋设,占地少,受气候变化影响小,且管道运输相对安全,不会产生环境污染。(4)灵活性差。管道设备固定,运输货物的种类受限制程度大,运输系统的输送能力不易改变,且只能进行定向定点运输。

2.管道运输的基本设施(1)管道。是管道运输系统中最主要的部分,它的制作材料依输送货物种类及输送过程中所要承受的压力大小而定。(2)储存库。在管道两端为管道运输提供足够容纳其所承载货物的场所。(3)压力站(泵站)。是管道运输动力的来源,靠压力推动货物经由管道从甲地输送到乙地。(4)控制中心。控制中心配有监测器及管理与维护人员,随时检测、监视管道运输设备的运转情况,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3.3 装卸搬运技术

3.3.1 装卸搬运概述

(1)装卸搬运的含义。装卸是指在同一地域(地点)范围内(如车站、机场、码头、工厂、仓库内部等),以改变物料的存放状态或支承状态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在实际操作中,装卸与搬运是密不可分的,两者是伴随在一起发生的。(2)装卸搬运的作用。①装卸搬运是连接物流各阶段之间的桥梁。②装卸搬运连接各种不同的运输方式,使多种方式联合运输得以实现。③装卸搬运是许多生产和流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障系统。(3)装卸搬运的特点。①装卸搬运是物流每一项活动开始及结束时必然发生的活动,它是伴随生产与流通的其他环节发生的,是附属性、伴生性的活动。②装卸搬运作为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的其他环节的配套“保障”和“服务”性作业,只提供劳动服务,而不产生有形的产品。③装卸搬运不会提高作业对象的使用价值的功能,不会改变作业对象的物理、化学、几何、生物等方面的性质,也不会改变作业对象的相互关系。

3.3.2 装卸搬运作业的分类

(1)按装卸搬运的作业场所分类。根据装卸搬运作业场所的不同,装卸搬运作业可以分为车船装卸、港站装卸、场库装卸三类。

车船装卸:在载运工具之间进行装卸和换装作业,例如汽车、铁路车辆在铁路货场和站台旁的装卸作业、装卸时进行的加固作业,以及清扫车辆、揭盖篷布、移动车辆、栓斤计量等辅助作业。

港站装卸:在机场、车站、港口码头进行的装卸作业,包括码头前沿与后方间的搬运作业,港站堆场的堆码拆取作业,分拣、理货、配货、中转作业。

场库装卸:在仓库、堆场、集散点、物流中心等处进行的装卸作业。(2)按装卸搬运的机械及机械作业方式分类。根据装卸搬运的机械及机械作业方式的不同,装卸搬运作业可以分为“吊上吊下”、“叉上叉下”、“滚上滚下”、“移上移下”四类。“吊上吊下”方式:采用各种起重机械从货物上部起吊,依靠起吊装置的垂直移动实现装卸,并在吊车运行的范围内或回转的范围内实现搬运或依靠搬运车辆实现小搬运。这种装卸方式属垂直装卸。“叉上叉下”方式:采用叉车从货物底部托起货物,并依靠叉车的运动进行货物位移,搬运完全靠叉车本身,货物可不经中途落地直接放置到目的地。这种装卸方式属水平装卸。“滚上滚下”方式:通常用于船上装卸货物,或拖车将半挂车、平车拖拉至船上后,拖车开下离船,而载货车辆(包括汽车)连同货物一起运到目的地,再原车开下或拖车上船拖拉半挂车、平车开下。这种装卸方式属港口装卸的一种水平装卸方式。“移上移下”方式:是在两车之间(如火车及汽车)进行靠接,然后利用各种方式,把货物水平、上下从一个车辆推移到另一个车辆上。(3)按装卸搬运的作业特点分类。根据装卸搬运中作业特点的不同,装卸搬运作业可以分为连续装卸与间歇装卸两类。

连续装卸方式:主要用于同种大批量散装或小件杂货通过连续输送机械,连续不断地进行作业,中间无停顿,货间无间隔。在装卸量较大、装卸对象固定、货物对象不易形成大包装的情况下适合采取这一方式。

间歇装卸方式:这种装卸方式有较强的机动性,装卸地点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动,主要适用于货流不固定的各种货物,尤其适于包装货物、大件货物和散粒货物。(4)按装卸搬运操作内容分类。根据装卸搬运中操作内容的不同,装卸搬运作业可以分为堆码拆取作业、分拣配货作业和搬送移送作业。

堆码拆取作业:堆码是将物品从预先放置的场所移送到运输工具或仓库等储存设施的指定场所,再按所规定的位置和形态码放的作业;拆取是与堆码逆向的作业。

分拣配货作业:将货物按品类、到站、货主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的作业,按去向、品类构成等一定原则要求,将已分类的货物集合为车辆、集装箱、托盘等装货单元的作业。

搬送移送作业:为了进行装卸、分拣、配送等活动而进行的各种移动货物的作业,包括水平、垂直、斜向搬送及其组合。(5)按被装物的主要运动形式分类。根据装卸搬运中被装物的主要运动形式不同,装卸搬运作业可以分为垂直装卸、水平装卸两类。(6)按装卸搬运对象分类。根据装卸搬运中对象的不同,装卸搬运作业可以分为散装货物装卸、单件货物装卸、集装货物装卸三类。

3.3.3 装卸搬运的合理化原则

(1)防止无效搬运。无效搬运是指在装卸搬运活动中超出必要的装卸、搬运量的作业。为了有效地防止和消除无效作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尽量减少装卸次数。②提高被装卸物料的纯度。③使用适宜的包装。④缩短搬运作业的距离。⑤提高装卸搬运的连续性。⑥装卸搬运作业应按流水作业原则运作,各工序间应密切衔接,必须进行的换装作业也尽可能采用直接换装的方式。(2)充分利用重力。在进行装卸搬运时,应考虑重力因素,利用货物本身的重量和由高处向低处移动产生物料移动的动力,有利于节省能源,减轻劳力。

在装卸搬运时尽量消除或削弱重力的影响,也会求得减轻体力劳动及其他劳动消耗的合理性。(3)提高装卸搬运的灵活性。是指在装卸作业中进行物料装卸作业的难易程度。为了便于装卸搬运,总是期望物料处于最容易被移动的状态。所以,在堆放货物时,事先要考虑到物料装卸作业的方便性。装卸搬运的灵活性,根据物料所处的状态,即物料装卸搬运的难易程度,可依次分为0、1、2、3、4级。

0级:物料杂乱地堆在地面上的状态。

1级:物料装箱或经捆扎后的状态。

2级:箱子或被捆扎后的物料,下面放有枕木或其他衬垫,便于叉车或其他机械作业的状态。

3级:物料被放于台车上或用起重机吊钩钩住,即刻移动的状态。

4级:被装卸、搬运的物料,处于已经被启动、可直接作业的状态。

为了说明和分析物料搬运的灵活程度,通常采用平均活性指数的方法。将某一物流过程物料所具备的活性情况,累加后计算其平均值,用“δ”表示。δ值的大小是确定改变搬运方式的信号。例如,当δ<0.5时,是指所分析的搬运系统半数以上处于活性指数为0的状态,即大部分处于散装情况,其改进方式可采用料箱、推车等存放物料;当0.5<δ<1.3时,则是大部分物料处于集装状态,其改进方式可采用叉车和动力搬动车;当1.3<δ<2.3时,装卸、搬运系统大多处于活性指数为2,可采用单元化物料的连续装卸和运输;当δ>2.7时,则说明大部分物料处于活性指数为3的状态,其改进方法可选用拖车、机车车头拖挂的装卸搬运方式。(4)利用机械化,实现规模效应。在装卸搬运过程中,尽可能地使整个过程机械化,这样不仅可以把工作人员从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作业安全性。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确定装卸任务量。②根据装卸任务和装卸设备的生产率,确定装卸搬运设备需用的台数和技术特征。③根据装卸任务、装卸设备生产率和需用台数,编制装卸作业进度计划。④下达装卸搬运进度计划,安排劳动力和作业班次。⑤统计和分析装卸作业成果,评价装卸搬运作业的经济效益。(5)系统化。物流活动由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活动组成,应把这些活动当成一个系统处理,使物流量尽可能均衡,以求其合理化。

3.3.4 装卸搬运的方法

装卸搬运的方法按其作业对象分类,可分为单件作业法、集装作业法和散装作业法。一些零散货物、长大笨重货物、不宜集装的危险货物以及行包等多采用单件作业法;集装作业法是将货物先行集装再进行装卸搬运的方法;煤炭、矿石、粮食、化肥等大宗货物都采用散装装卸方式。(1)单件作业法。对于一些零散货物(诸如搬家货物等)长大笨重货物、不宜集装的危险货物以及行包等常采用这种作业方法。依作业环境和工作条件可以采用人工作业法、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作业法。(2)集装作业法。集装作业法是将货物集装化后再进行装卸作业的方法。

●托盘作业法。托盘作业法是用托盘系列集装工具将货物组成货物单元,以便于采用叉车等设备实现装卸搬运作业机械化的作业方法。一些批量不很大的散装货物,如粮食、食糖、啤酒等也可采用专用箱式托盘形成成组货物单元,再辅之以相应的装载机械、泵压设备等的配套,实现托盘作业法。图3-8所示为各式托盘。图3-8各式托盘

●集装箱作业法。集装箱的装卸(见图3-9)作业分为垂直装卸法和水平装卸法。垂直装卸法在港口可采用集装箱起重机,目前以跨运车应用为最广。在车站以轨行式龙门起重机方式为主。水平装卸法在港口是以挂车和叉车为主要装卸设备。在车站主要采用叉车或平移装卸机的方式,在车辆与挂车间或车辆与平移装卸机间进行换装。图3-9集装箱装卸

●框架作业法。即框架通常采用木制或金属材料制作,要求有一定的刚度、韧性,质量较轻,以保护商品。管件以及各种易碎建材,如玻璃产品等,一般适用于各种不同集装框架实现装卸机械化。

●货捆作业法。用捆装工具将散件货物组成一个货物单元,使其在物流过程中保持不变,从而能与其他机械设备配合,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木材、建材、金属之类货物最适于采用货捆作业法。带有与各种货捆配套的专用吊具的门式起重机和悬臂式起重机是货捆作业法的主要装卸机械。

●网袋作业法。将粉粒状货物装入纤维编织成的集装袋、将各种袋装货物装入纤维编织网或将各种块状货物装入钢丝网。集装袋一般体积小、自重轻,回送方便,可一次或多次使用,适宜于粉粒状货物、各种袋装货物、块状货物、粗杂物品的装卸作业。图3-10所示为集装袋。图3-10集装袋

●挂车作业法。即先将货物装到挂车里,然后将空车拖上或吊到铁路平板车上的装卸作业方法。通常将此作业完成后形成的运输组织方式称背负式运输,是公铁联运的常用组织方式。(3)散装作业法。

●重力法。即利用货物的势能来完成装卸作业的方法。其主要适用于铁路运输,汽车也可利用此法。重力法卸车主要指底门开车或漏斗车在高架线或卸车坑道上自动开启车门,煤或矿石依靠重力自行流出的卸车方法。

●倾翻法。即将运载工具的载货部分倾翻,从而将货物卸出的方法。其主要用于铁路敞车和自卸汽车的卸载,汽车一般是依靠液压机械装置顶起货厢实现卸载的。

●机械法。即采用各种机械,使其工作机构直接作用于货物,如通过舀、抓、铲等作业方式达到装卸目的的方法。

●气体输送法。即利用风机在气体输送管内形成单向气流,依靠气体的流动或气压差来输送货物的方法。

3.4 仓储技术

仓储是指通过仓库对物资进行储存、保管以及进行相关的物流作业,是物流活动的基础要素。仓库是保管、储存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总称。它不仅是物流系统中的重要基础设施,而且是物流运营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3.4.1 仓储的作用

(1)储存和保管货物的职能。这也是仓库最基本的功能。货物在仓库里通过相应仓储设备的存放和保管,保证货物的完好。(2)流通加工职能。虽然建立仓储场所会增加新的成本,但仓库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加快商品流通、节约流通费用的重要手段。同时,在货物进入市场前完成整理、包装、质检、分拣等程序,不仅可以防止伪劣产品流入市场,而且可以缩短后续环节的工作时间。(3)调节供需的职能。物流过程由一系列“供给”和“需求”组成,仓库在物流中起着“蓄水池”的作用。它调节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使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一致。例如,在市场需求不确定时,储备一定量的产品可以有效地防止缺货成本的产生,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下游生产的节奏运行,使得生产计划更好实施,并降低生产成本。(4)调节生产和营销的需要。通过仓储,可以将生产单位的产品集中起来,根据需要分散到各地,能够有效地防止缺货现象的发生,缩短了货物运送时间和反映客户需求的时间。同时仓储还可以将小批量、分散的产品运输任务集中,优化运输路线,从而降低成本。【案例】伊利公司的物流真相

作为全国资源型的龙头企业,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利集团)的产品分为液态奶、冷饮和奶粉三大类,其中大部分产品的流通归属于冷链运输范畴。在国内冷链运输标准缺失,冷链物流受社会环境约束的条件下,“大象”伊利如何畅游?这个问题一直颇受业内关注。

数年前,伊利集团产品运输全部是从内蒙古向外输送,但是随着伊利集团物流量逐年大幅增加,原有的运输资源已经对产品流通产生了制约,运作方式不仅耗费巨大金钱和时间成本,而且严重制约了伊利集团的发展。集团在进行了全面的市场调查和周密的可行性分析后,制订出“兵分两路”和“织网”计划。计划的成功实施大大节省了运输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进一步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新鲜度。“兵分两路”计划:一方面从工厂直接送达客户;另一方面则在全国重点城市布局分仓,通过分仓配送满足中小客户的需求,极大地开拓了旗、县级市场,增加了伊利集团的市场份额及销售收入,对整个销售市场起到了积极的补充和调剂作用,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伊利集团在武汉设立分仓,通过五定班列、车皮、零散集装箱等方式直接将产品运输到分仓,然后各分仓再按照客户所处的位置以铁路中转或公路配送到客户的手中。伊利液态奶产品目前就是采用这种物流方式。“织网”计划:伊利集团在全国十多个销售大区设立了现代化乳业生产基地。在这样的布局条件下,伊利在四川、山东、安徽、湖北等地的生产基地不仅可以供给本区域内的市场需求,还可以供应周边地区,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对食品安全的保障。

经过两项计划调整后的伊利集团拥有国内乳品行业最完整、最丰富的产品线,具体运输方式包括海洋运输、铁路集装箱、冰保车、机保车、集装箱五定班列运输、公路运输、铁海联运、公海联运以及行包发运和分仓建立等。例如,在铁道部中铁集装箱总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伊利集团正式开通五定班列。这种方式增大了铁路运输能力,有力保障并弥补了原有铁路运力的不足。伊利集团已经开通了呼和浩特市至广州、成都、上海、宁波,包头至广州、上海,东北至武汉、长沙,以及巴盟至成都等一系列五定班列,为集团的物流系统提供了极大的保障。其中,五定班列的运量已经占到整个伊利集团运量的55%,成为伊利物流名副其实的中坚力量。同时,海洋运输也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运输任务,约占15%。伊利集团在广东、海南、香港、澳门和海外市场已经全面引入海洋运输形式,在承运商方面,不同事业部对承运商的要求不一。伊利集团酸奶事业部对配送环节保质保量的要求特别高。如对配送的温度、湿度和卫生条件要求非常严格。同时,对于车辆是否符合管理规定,他们会安排运输管理人员在装、卸货和运输环节加强控制,这些内容都将归入对承运商的考核制度。

目前,伊利集团物流成本占整个集团成本体系的6.5%左右,与前些年相比有了明显降低。但是,由于油价上涨以及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等因素,近年来,伊利集团的物流成本也呈现出回升的趋势。“降低物流成本,关键在于创新。”伊利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产业布局调整和提高物流技术来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新任务。”关于伊利集团物流管理的下一步规划,该公司新闻发言人表示,作为企业,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是如何用物流服务赢得市场,增加市场占有率和收益。今后,伊利集团将进一步“两手抓”物流工作。“一手”要使物流成为销售实力的具体体现,为市场提供及时、安全、快捷的服务;“另一手”则不断探索新的物流模式,尽快发挥分仓作用,实现客户和产品之间“零”距离。(资料来源:http://www.56zhongguo.com)

3.4.2 仓储作业流程

仓储作业包括商品从入库到出库之间的装卸、搬运、储存养护和流通加工等一切与商品、设备、人力相关的作业。仓储作业的具体流程如图3-11所示。图3-11仓库作业流(资料来源:程国全,王转,张庆华:《物流技术与装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6)(1)货物入库。包括货物接运、验收和办理入库手续。货物接运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准确地从交通运输部门提取入库货物,包括验收准备;核对证件,进行购买订单核对;实物检验,处理验收发生的问题,货物入库登记。验收的主要任务是对产品进行损坏检查,并确认所接受的产品是否同订购的一致。入库是将产品从收货装卸平台移动到仓库的存储区,包括确认产品及其储存位置,将产品移到合适的位置,并更新仓库储存记录。(2)货物储存和保管。根据货物受环境影响的程度和保管条件不同可将其分别放置。良好的储存策略可以减少出入库移动距离,缩短作业时间,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运行费用。常见储存方法有:①定位储存,将不同要求的货物存放在固定的储位;②随机储存,每种货物随机储存;③分类存储,按产品的特性和大小进行分类储存;④分类随机储存,每一类货物有固定的存放储区,但每种货物的储位是随机的;⑤共同储存,根据各种货物进出库的时间,不同货物可共用相同的储位。

为了有效地掌握货品的数量和质量,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盘点,即将到期和超过使用期的物品进行分类标识和处理。同时,配合需求变动和品项变化及时调整仓储区域与储位分配。(3)拣货与货物出库。将订单信息通过拣货单传给仓库储存人员,仓储人员从存货区将客户订购的物料拣出。常见的货物出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料单位凭存货单位的出库凭证到仓库自提;另一种是仓库凭存货单位的出库凭证备料后,委托运输公司送货或直接送货。在货物出库后,仓库信息系统会及时更新。

3.4.3 仓库

现代仓库的主要设备包括储存容器、储存设备、搬运设备、订货拣取设备、流通加工设备和物流周边设备等。从不同的侧面来分析,仓库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表3-3所示从三个方面讨论了仓库的分类。

仓库常用的物流设备及设施包括以下五大类。(1)储存设备。包括仓储设备(如单元负载式、水平和垂直旋转式、轻负载式等自动仓库)、重型货架(如普通重型货架、直入式钢架、重型流动棚架等)和多品种少量储存设备(如轻型货架、轻型流动货架和移动式货柜等)。(2)物料搬运设备。动力型搬运设备包括自动化的搬运设备、机械搬运设备、输送带设备、分类输送设备、堆卸托盘设备和垂直搬运设备等;非动力型搬运设备包括手推车、平板拖车、滚轮车、重力型传送带。(3)订单拣取设备。包括一般性订单拣取设备和自动分类分拣设备等。(4)流通加工设备。流通加工设备类型很多,与配送有关的主要包括裹包集包设备、外包装配设备、印花条码标签设备等;拆箱设备、称重设备等;与原材料加工有关的剪板机、切割机等。(5)物流周边配合设备。包括楼层流通设施、装卸货平台、装卸载设施、容器暂存设施和废料处理设施等。

3.4.4 货架

货架是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从字面理解,泛指存放货物的架子。在仓库设备中,货架是指专门用于存放成件物品的保管设备。货架的出现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仓储空间,为企业节约了成本。仓库功能的改善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要求提供数量众多、功能完善的货架,而且要求货架与机械化、自动化相适应。(1)货架的分类。为满足不同的物品、储存单位、承载容器及存取方式的需求,按存取作业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类:①人工或叉车存取,包括托盘货架、流动式货架、阁楼式货架、可移动式货架、后推式货架、悬臂式货架、驶入式货架、可携带式货架、窄巷道式货架;②自动化设备配合存取,包括垂直旋转式货架和水平旋转式货架;③全自动存取,包括整体式自动仓库货架和分离式自动仓库货架。(2)货架的作用。①物品能立体储存,充分利用仓库空间,提高仓库容量利用率,扩大仓库储存能力;②仓库货架中的货物能分类储存,便于清点、划分、计量等;③能预订物品储存位置,货物存取方便,做到先进先出,流畅库存周转;④保证存储货物的质量,可以采取防潮、防尘、防盗、防破坏等措施,以提高物资存储质量,存入货架中的货物,互不挤压,减免货物在储存环节中可能的损失;⑤满足大批量货物、品种繁多的存储与集中管理需要,配合机械搬运设备来存取货品,节省人工和时间;⑥满足现代化企业低成本、低损耗、高效率的物流供应链管理的需要。

3.5 包装与集装技术

3.5.1 包装分类与功能

包装是为了保护物流过程中的产品完好地运送到用户手中,方便储运,促进销售,并满足用户和服务对象的要求。包装是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在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1)包装的分类。按包装在流通过程中的作用分为销售包装和运输包装,其中销售包装又分为单个包装、内包装、中包装,运输包装分为单件运输包装和集合运输包装。按包装制品材料分为纸制品包装、塑料制品包装、金属包装、竹木器包装、玻璃容器包装和复合材料包装等。按包装使用次数分为一次用包装、多次用包装和周转包装等。按产品种类分为食品包装、药品包装、机电产品设器包装、危险品包装等。按包装功能分为运输包装、贮藏包装和销售包装等。按包装技术方法分为防震包装、防湿包装、防锈包装、防霉包装等。(2)包装的功能。①保护产品功能。保护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完好是包装的首要功能。其主要体现在防止物品破损,防止商品发生化学变化,防止受鼠咬、虫蛀,防止异物混入和污物污染,防止散失和丢失。②方便储运功能。包装单元的尺寸、重量、形态必须为装卸、运输、储存提供便利。同时,还要有利于不同商品的区分及计量,包装及拆装要简便、快速,包装材料易于处理,不污染环境。③促进销售功能。迎合消费者的包装会唤起购买欲望,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④美化产品功能。良好的包装能起到美化产品,并通过包装的装潢艺术吸引消费者。⑤方便消费功能。合理的包装可以方便消费者的使用。

3.5.2 包装材料和容器

包装材料和容器是构成包装实体的主要物质,包装材料的选择对保护产品十分重要。包装材料和容器种类很多,性能差异很大,选择包装材料和容器时应根据包装物品的特性和流通条件,做到既保证包装强度,又不浪费。同时,还要注意包装材料和容器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1.包装材料的分类(1)纸质包装材料。在包装材料中,纸的应用最广,耗量最大。优点是价格低、质地细腻均匀、耐摩擦、耐冲击、容易黏合、不受温度影响、适于包装生产机械化。缺点是防潮性、密闭性、透明性差。(2)木质包装材料。一般用作物品的外包装。优点是抗震、抗压。缺点是易吸收水分、易变形开裂、易腐、易受白蚁侵害,且木质资源有限。(3)金属包装材料。将金属压成薄片制作容器用作物品的包装,一般使用钢铁和铝材。优点是牢固、易于加工、不透气、防潮、避光、可再生使用。缺点是成本高、在流通中易变形、易锈蚀。(4)塑料包装材料。在包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塑料箱、塑料袋、塑料瓶、塑料盘、塑料绳等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优点是有一定的强度、弹性,耐折叠、耐摩擦、抗震动、防潮、气密性好、耐腐蚀、易于加工。缺点是易老化、有异味、废弃物难处理、易产生公害及环境污染。(5)玻璃包装材料。优点是无毒、无味、透明、美观、阻隔性好、不透气、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可以多次周转使用、耐热、耐压、耐清洗、可高温杀菌、可低温贮藏。缺点是自重大、易破损、运输费用高、印刷等二次加工性能差。(6)复合包装材料。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同物性的材料,通过各种方法复合在一起。优点是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复合制成所需的材料和容器。缺点是复合成本高,制成周期长。

2.包装容器的分类(1)包装袋。按盛装重量分为集装袋、一般运输包装袋和小型包装袋。(2)包装盒。刚性或半刚性的容器,呈规则几何形状,可关闭。(3)包装箱。刚性或半刚性的容器,一般呈长方体箱形,内部容积较大。常用的有瓦楞纸箱、木箱、托盘集合包装、集装箱、塑料箱。(4)包装瓶。主要用于包装液体和粉状货物。按外形可分为圆瓶、方瓶、高瓶、矮瓶、异型瓶等。瓶口与瓶盖的封盖方式有螺纹式、凸耳式、齿冠式、包封式等。(5)包装罐(筒)。要求包装材料强度较高,罐体抗变形能力强。这是典型的运输包装,适合包装液体、粉状及颗粒状物品。按容量可分为小型包装罐、中型包装罐和集装罐三种;按制造材料分为金属罐和非金属罐两种。

3.5.3 包装机械

包装过去主要依靠人力作业,进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时代后,包装的机械化应运而生。包装机械化从逐个包装机械化开始,然后向装箱、封口、捆扎等外包装关联作业推进。实现包装的机械化是提高包装作业效率、减轻工人包装作业强度、实现省力的基础。

目前出现了液体、颗粒、粉剂自动包装机,塑料带捆扎机,自动封箱机,超声波自动封口机,真空包装机,封口机,打码机,吸塑料包装机,贴体包装机,电磁感应封盖机以及自动贴标机等。图3-12所示为全自动包装机。(1)包装机械的作用。①提高包装质量,机械包装使用统一标准,且机器操作准确、包装紧密,保证了包装的质量。②提高劳动生产率,用机械包装代替手工劳作,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使包装更加标准化、规格化。③降低包装费用,大规模机械包装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提高了包装的合格率,大大降低整体包装费用。④改善劳动条件,机械包装使工人从原来繁重的流水线工作转为简单的机器操作,降低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条件。图3-12全自动包装机(2)包装机械的分类。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照包装工序进行分类。包装工序中的完成核心包装的有裹包、灌装、充填等,完成辅助包装的有洗涤、烘干、检测、输送和堆垛。①裹包包装机械:用于包装块状产品。②充填包装机械:用于包装粉状、颗粒状的固态物品。③灌装包装机械:用于包装流体和半流体物品。④封口机械:用于各种包装容器的封口。⑤贴标机械:用于将商标纸或标签粘贴于包装件上的机械。⑥捆扎机械:用于捆扎产品及外包装。⑦热成型包装机械:用于将产品封合在预成型的泡罩与底板之间。⑧真空包装机械:用于抽出产品包装内的气体。⑨收缩包装机械:通过对薄膜进行处理,紧裹产品,形成收缩包装件。

3.5.4 包装方法

(1)一般包装法。首先选择适合包装物的内、外包装(盒)的形状尺寸;接着合理置放、固定和加固内装物,对于松泡产品要先进行体积压缩;最后进行包装外的捆扎。(2)缓冲包装法。利用缓冲材料的缓冲作用,减少或避免被包装物品在装卸搬运、运输过程中受外界的冲击力及振动力等作用而造成损伤和损失。缓冲包装的设计,要合理地选定缓冲材料并确定其衬垫厚度。缓冲包装方法一般分为全面缓冲、部分缓冲和悬浮式缓冲。(3)防潮包装法。采用防潮材料对产品进行包封,以防止包装内部水分的增加,达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延长内装物的储存期。(4)防锈包装法。在运输储存金属制品与零部件时,通过消除和减少致锈的各种因素,采取适当的防锈处理,以防止因锈蚀而降低价值或性能。(5)防霉腐包装法。为防止细菌侵袭而采取的包装方法。该方法的实质是劣化某一环境因素,以达到抑制或杀灭微生物,防止内装物霉变、腐烂,达到保护物品的目的。防霉腐包装法包括防潮包装和耐低温包装两类。

3.5.5 集合包装技术

集合包装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包装技术,它是指将一定数量的包装件或产品装入具有一定规格、强度和长期周转使用的更大包装容器内,形成一个合适的搬运单元的包装技术。推行集合包装,有利于节约包装费用,提高经济效益。集合包装器主要有集装箱、托盘、集装袋等。(1)集合包装的优点。①有利于实现产品装卸、运输的机械化作业,大大减轻装卸作业的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提高装卸作业效率。②有利于加快流通各环节的作业速度,从而加快产品全流通过程的速度。③有利于产品运输的安全,减少货物流通过程中的破损,防止被盗和丢失。④节约包装费用、降低运输成本。⑤促进包装规格标准化。(2)集合包装的基本原则。①通用化,集合包装与物流系统的设备与工艺相适应,各种集装工具之间要相互协调,以便在“门对门”运输过程中畅通无阻。②标准化,为了方便和流通,集装工具的外形、重量、刚度、耐久性试验方法、装卸搬运加固规则、编号及标准,都需按照统一标准。③系统化,集合包装需要一个成套物流设施、工艺和管理,联系生产与生产、生产与消费在内的动态系统。

3.5.6 包装现代化

包装现代化是指在包装产品的包装设计、制造、印刷、信息传递等各个环节上,以最低的包装费用,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使物资产品经过包装顺利地进入消费领域。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商品竞争愈趋激烈,产品种类繁多,人们的消费需求已从重视物质向重视精神满足的方向变化,广大消费者要求包装便于携带、取放、开启和处理。产品的生产与包装不断趋向于以消费者需求为目的,这就促使了包装的现代化。要实现包装的现代化,就需要大力发展现代化的包装产品,加快开发现代化的包装机械设备和推广普及先进的包装技术,加快新型包装材料的研制和生产。在物资的运输包装方面,要充分发挥集装箱、集装袋、纸箱和托盘的作用,逐步实现包装集装化;同时,包装要和运输工具、储存、装卸手段相互配套,以便实现包装的系列化、规格化和标准化。

包装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包装工业进行技术改造,是促进我国包装工业发展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由纸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金属制品、包装印刷、包装机械、包装科研测试多门类构成的现代包装工业体系,它分布在国民经济的20多个部门,是一个横向型的跨部门、跨地区的大行业。因此,实现包装现代化有利于推动包装工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物流的现代化。

本章要点

1.从物流的功能活动角度看,现代物流技术包括集装技术、运输技术、仓储技术、包装技术、配送技术、流通加工技术及物流信息技术等。

2.运输是物流的基本功能环节。目前主要有5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

3.公路运输的特点是建设的固定成本高,变动成本适中;铁路运输的特点是在设备、端点站、轨道等方面的固定成本比较高,变动成本低;水路运输的特点是船舶和设备的固定成本适中,变动成本低,具有运输大吨位的能力;航空运输的特点是固定成本低,变动成本高;管道运输的特点是固定成本最高(主要用于管道建设),变动成本最低。

4.装卸是指在同一地域(地点)范围内,以改变物料的存放状态或支承状态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在实际操作中,装卸与搬运是密不可分的,两者是伴随在一起发生的。

5.装卸搬运的合理化原则:防止无效搬运、充分利用重力、提高装卸搬运的灵活性、利用机械化实现规模效应、系统化。

6.装卸搬运方法有单件作业法、集装作业法和散装作业法。

7.仓储是指通过仓库对物资进行储存、保管以及进行相关的物流作业,是物流活动的基础要素。仓储作业包括商品从入库到出库之间的装卸、搬运、储存、养护和流通加工等一切与商品、设备、人力相关的作业。

8.仓库是保管、储存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总称。它不仅是物流系统中的重要基础设施,而且是物流运营过程中的重要物流结点。现代仓库的主要设备包括储存容器、储存设备、搬运设备、订货拣取设备、流通加工设备和物流周边设备等。

9.包装是为了保护物流过程中的产品完好地运送到用户手中,方便储运,促进销售,并满足用户和服务对象的要求。

10.包装的方法包括一般包装法、缓冲包装法、防潮包装法、防锈包装法和防霉腐包装法。

11.集合包装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包装技术,它是指将一定数量的包装件或产品装入具有一定规格、强度和长期周转使用的更大包装容器内,形成一个合适的搬运单元的包装技术。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物流技术?物流技术包括哪几大方面?

2.运输包含哪几种形式?各类运输各有什么特点?

3.公路运输的基本设施是什么?它在哪些方面优于其他几种运输方式?

4.简述装卸搬运在物流中的作用和意义。

5.简述主要的装卸搬运方法。

6.装卸搬运工作应遵循什么原则?

7.简述仓储作业流程。

8.货架在物流活动过程中有哪些职能?

9.简述包装的功能。

10.什么是包装现代化?如何更好实现包装现代化?

11.试谈谈你对物流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程国全,王转,张庆华,物流技术与装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袁中英,李建蓉,万玻,现代物流,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牛鱼龙,中国物流百强案例,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4.陈廷斌,吴赜书,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李菼,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6.叶怀珍,现代物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马绝尘,沃尔玛降低运输成本的学问,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19)

8.江文,世界集装箱港口市场前景,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0(2)

9.吴振铎,集装箱运输与现代物流,中国集体经济,2000(7)

10.李宗平,杜文,流现代化与运输工具的发展趋势,物流技术,2001(3)

11.黄建设,海上运输新发展及新一代概念船舶,船舶工业技术经济信息,2000(8)

12.卢山,李伊松,现代物流技术,中国物资流通,1999(12)

13.郝渊晓,现代物流技术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14.周全申,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实务,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15.丁立信,张铎,物流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16.孟祥茹等,现代物流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17.丁立言,物流基础,张铎,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18.丁立言,物流系统工程,张铎,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19.www.56zhongguo.com

20.info.tjkx.com

21.www.china-56.net

第4章 物流系统控制

开篇案例——透视“零库存”:一汽大众应用物流系统纪实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2000年末仅捷达车就有七八十个品种、十七八种颜色,而每辆车都有2000多种零部件需要外购。从1997到2000年末,公司捷达车销售从43947辆一路跃升至94150辆,市场兑现率已高达95%~97%。与这些令人心跳的数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零部件居然处于“零库存”状态,而制造这一巨大反差的就是一整套完善的物流控制系统。

一个占地9万多平方米,可同时生产三种不同品牌的、亚洲最大的整车车间,它的仓库也一定非常壮观吧?可这里的人却告诉记者:“我们这儿没有仓库,只有入口。”

走进一个标有“整车捷达入口处”牌子的房子,只见在上千平方米的房间内零零星星地摆着几箱汽车玻璃和小零件,四五个工作人员在有条不紊地用电动叉车往整车车间送零件。在入口处旁边的一个小亭子里,工作单位正坐在电脑前用扫描枪扫描着一张张纸单上的条形码——他正在把订货单发往供货厂。这时,一辆满载着保险杠的货车开了进来,两个工作人员见状立即开着叉车跟了上去。几分钟后,这批保险杠就被陆续送进了车间。

一汽大众的零部件的送货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电子看板,即公司每月把生产信息用扫描的方式通过网络传递到各供货厂,对方根据这一信息安排自己的生产,然后公司按照生产情况发出供货信息,对方则马上用自备车辆将零部件送到公司各车间的入口处,再由入口处分配到车间的工位上。刚才看到的保险杠就采取这种形式。第二种叫“准时化”(Just in time),即公司按过车顺序把配货单传送到供货厂,对方也按顺序装货直接把零部件送到工位上,取消了中间仓库环节。第三种是批量进货,供货厂每月对于那些不影响大局又没有变化的小零部件分批量地送一两次。他说,过去这是整车车间的仓库,当时库里堆放着大量的零部件,货架之间只有供叉车勉强往来的过道,大货车根本开不进来。不仅每天上架、下架、维护、倒运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储存、运送过程中总要造成一定的货损货差。现在每天平均两个小时要一次货,零部件放在这里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天。订货、生产零件、运送、组装等全过程都处于小批量、多批次的有序流动当中。公司原先有一个车队专门在各车间送货,现在车队已经解散了。为什么短短几年的时间一汽大众就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公司生产服务部的规划员丁一飞自豪地说:我们用不到300万元人民币打造了“傻子工程”。

在该公司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在制品是万恶之源。用以形容大量库存带来的种种弊端。在生产初期,捷达车的品种比较单一,颜色也只有蓝、白、红三种。公司的生产全靠大量的库存来保证。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传统的生产组织方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997年,“物流”的概念进入了公司决策层。考虑到应用德方的系统不仅要一次性投入1500万美元,而且每年的咨询和维护费用也需要数百万美元,中方决定自己组织技术人员和外国专家进行物流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1998年年初,公司开发的物流控制系统获得成功并正式投入使用。如今,这仅仅用了不到300万元人民币的系统已经受住了十几万辆车的考验。在整车车间,记者看到生产线上每辆车的车身上都贴着一张生产指令表,零部件的种类及安装顺序一目了然。计划部门按装车顺序通过电脑网络向各供货厂下计划,供货厂按照顺序生产、装货,生产线上的工人按顺序组装,一伸手拿到的零部件保证就是他正在操作的车上的。物流管理就这样使原本复杂的生产变成了简单而高效的“傻子工程”。令人称奇的是,整车车间的一条生产线过去只生产一种车型,其生产现场尚且拥挤不堪,而如今在一条生产线同时组装两到三种车型的混流生产方式下,不仅做到了及时、准确,而且生产现场比原先节约了近10%。此外,零部件的存储减少了,公司每年因此节约的成本达六七亿元人民币。同时,供货厂也减少了30%~50%的在制品及成品储备。先进的管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也引发了一场深刻的管理革命。难怪公司总经理陆林奎感慨地说:一个单位谁是头儿?电脑!

随着物流控制系统的逐步完善,电脑网络由控制实物流、信息流延伸到公司的决策、生产、销售、财务核算等各个领域中,使公司的管理步入了科学化、透明化。现在公司主要部门的管理人员人手一台微机,每个人以及供货厂方随时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一辆车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公司早已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各部门之间均通过“e-mail”联系。德国大众公司每年的改进项目达1000多个,一汽大众依靠电脑网络实现了与德方同步改进,从而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对方图纸没送来就干不了活儿的被动局面。工作方式的改善,不仅使领导层得以集中精力研究企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也营造了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环境,促使每个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资料来源:http://www.156net.com/Carry3/eg06.htm)

4.1 物流系统概述

4.1.1 物流系统基本概念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料、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输送工具、仓储设施、相关人员以及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物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资的空间效益和时间效益,在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实现各种物流环节的合理衔接,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物流系统具体要实现5S目标:①优质服务(service):无缺货、无损伤和无丢失现象,且费用便宜;②迅速及时(speed):按用户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迅速送达;③节约空间(space saving):发展立体设施和有关的物流机械,以充分利用空间和面积,缓解城市土地紧缺的问题;④规模适当(scale optimization):物流网点的优化布局,合理的物流设施规模、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⑤合理库存(stock control):合理的库存策略,合理控制库存量。

物流系统是社会经济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或组成部分。同时,根据运行环节,其自身又可以划分为物资的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回收复用、情报以及管理等诸多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共同构成了物流系统。并且,物流各子系统又可分成下一层次的系统。例如,运输系统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水运系统、空运系统、陆路运输系统及管道运输系统等。物流子系统的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由物流管理目标和管理分工自成体系。因此,物流子系统不仅具有多层次性,而且具有多目标性。

随着计算机科学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物流管理系统也从简单的方式迅速向自动化管理演变,其主要标志是自动物流设备,如自动导引车(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动存储、提取系统(AS/RS-Automated storage/retrieve sys-tem)、空中单轨自动车(SKY-RAV-Rail automated vehicle)、堆垛机(Stacker crane)等,以及物流计算机管理与控制系统的出现。

发展至今,物流系统是典型的现代机械与电子相结合的系统。现代物流系统由半自动化、自动化以至于具有一定智能的物流设备和计算机物流管理与控制系统组成。任何一种物流设备都必须接受物流系统计算机的管理控制,接受计算机发出的指令,完成其规定的动作,反馈动作执行的情况或当前所处的状况。智能程度较高的物流设备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能更好地识别路径和环境,本身带有一定的数据处理功能。

现代物流设备是在计算机科学和电子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机械学科发展起来的机电一体化的设备。从物流系统的管理和控制来看,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采用是整个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前提。仿真技术的应用使物流系统设计处于更高的水平。物流已经成为并行工程的基础和CIMS的组成部分。

4.1.2 物流系统模式

物流系统和一般系统一样,具有输入、转换及输出三大功能,通过输入和输出使系统与社会环境进行交换,使系统和环境相依存。

1.物流系统要素

物流系统和一般的管理系统一祥,都是由人、财、物、信息和组织管理等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人是物流的主要因素,是物流系统的主体。人是保证物流得以顺利进行和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最关键的因素。物流系统的计划、控制、实施都是由人做出的,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建立一个合理化的物流系统,并保证其高效运行的根本。

财是物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资金要素。物流过程是以货币为媒介实现交换的物流过程,因此,物流过程也是资金运动过程。这种资金运动同时贯穿于物流服务过程。现代社会物流系统建设也是资本投入的一大领域,物流系统的实现离不开资金要素。

物是物流系统中的基础要素。物流系统的物,既包括各种物流实体,也包括物流系统中的各种设施、装备和工具。物流实体主要指物流劳动对象,如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能源等物质条件。物流设施、装备和工具包括:物流站、货场、物流中心、物流线路、建筑、公路、铁路、港口、各种加工、运输、装卸机械设备以及维护保养工具等。这些都是物流系统中物的要素。物是组织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条件,没有物,物流系统便成了无本之木。

物流信息是物流系统的决策要素。物流系统的一切活动,都依赖于物流信息,对物流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为物流系统决策提供了依据。离开了物流信息,物流这部“机器”就会停止运转。

组织与管理是物流系统的支持要素。组织与管理是物流系统的“软件”,起着联结、调运、运筹、协调、指挥各要素的作用,物流的组织与管理是以物流系统的体制、制度、标准为支撑条件来保证物流环节协调运行,从而保证物流系统的实现。

2.物流系统基本模式

以上要素对物流发生的作用和影响,构成了对物流系统的“输入”。物流系统所拥有的各种手段和特定功能,在外部输入要素作用下,对输入进行必要的转化活动,使系统产生满足外部环境要求的“输出”。物流系统要素相互关系构成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如图4-1所示。图4-1物流系统基本模式

图4-1是物流系统一般的、基本的模式。物流系统的输入、输出、处理(转换)、限制(制约)、反馈等功能,根据物流系统的性质,具体内容有所不同。(1)输入。也就是通过提供人、财、物和信息等手段对某一系统发生作用,统称为外部环境对物流系统的输入。(2)处理(转换)。它是指物流本身的转化过程。从输入到输出之间所进行的生产、供应、销售、服务等活动中的物流业务活动称为物流系统的处理或转化。具体内容有:物流设施设备的建设;物流业务活动,如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等;信息处理、技术措施及组织管理工作。(3)输出。物流系统与其本身所具有的各种手段和功能,对环境的输入进行各种处理后所提供的物流服务称为系统的输出。具体内容有:效益、服务、污染和信息。(4)限制或制约。外部环境对物流系统施加一定的约束称之为外部环境对物流系统的限制和干扰。具体有:资源条件,能源限制,资金与生产能力的限制;价格影响,需求变化;仓库容量;装卸与运输的能力;政策的变化等。(5)反馈。物流系统在把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中,由于受系统各种因素的限制,不能按原计划实现,需要把输出结果返回给输入,进行调整,即使按原计划实现,也要把信息返回,以对工作做出评价,这称为信息反馈。信息反馈活动包括:各种物流活动分析报告;各种统计报告数据;典型调查;国内外市场信息与有关动态等。

在物流系统中,输入、输出及转换活动往往是在不同的领域或不同的子系统中进行的。即使是在物流大系统中,系统的目的往往也不同,所以,具体的输入、输出及转换有不同的内容,不会是全然不变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