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开拓治国理政新境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6 01:30:06

点击下载

作者:于建荣,申海龙

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开拓治国理政新境界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开拓治国理政新境界试读:

引言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时向全体共产党员发出的动员令、提出的新要求。他说:“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95年来,中国共产党能够做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些伟大历史贡献,深刻改变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靠的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其初心事成,前进所得。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共产主义是由许多发展阶段构成的运动。当前,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产党人要永葆先进性,始终代表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人类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必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共产党人诚信的具体体现。共产党人入党时就面向党旗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党员无信不立。共产党人要履行这些誓言,就必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对党员队伍现状的清醒认识。我们党是世界上第一大党。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的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共有党员8875多万名,其中,工人(工勤技能人员)党员724.4万名,农牧渔民党员2602.5万名,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党员1294.5万名,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人员党员911.4万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党员748.5万名,学生党员203.4万名,其他职业人员党员733.0万名,离退休人员党员1658.1万名。有一大批遵守党章党规,坚守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尚,对党忠诚,具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以律己、清正廉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好党员,如仅2015年全国各级党组织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就有91万名,也有许多经不起权力、金钱、美色考验,忘记初心,不愿前进,背弃当初誓言,背离党的性质宗旨,沦为腐败分子的形形色色的“老虎”“苍蝇”。党内存在着工人(工勤技能人员)党员,农牧渔民党员,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党员,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人员党员,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党员,其他职业人员党员,离退休人员党员的多样性,存在着党员自身的发展性、可变性。随着时间推移和党的事业的发展,一些党员会不忘初心,党性会越来越强,成为好党员;一些党员可能初心模糊,原地踏步,先进性不明显;还有个别党员可能忘记初心,忘记自己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丧失党性,蜕化变质。这些情况已经发生,正在发生,还会发生着。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必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完成党肩负的主要任务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我们党肩负的主要任务,就是到20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进而到本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团结和依靠全体人民,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需要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不忘初心,是对人民的赤子之心;继续前进,是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继续向前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简言之,就是一心为民,不懈奋斗,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其基本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心,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对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之心,向着崇高理想不断前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之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对奋斗目标的职责之心,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对改革开放的坚定之心,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对人民群众的立场之心,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对世界和平发展的清醒之心,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对党的建设的关键之心,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党员干部要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关键是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八个方面要求,这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初心,方能保持定力,全心全意,奋斗终生,事业有成。新时期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科学内涵和时代要求,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守崇高理想信念,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要时刻明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面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的严峻挑战,面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艰巨使命,只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才能筑牢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基础,我们党才能担负起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第一章坚持指导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共产党人是依凭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加入党的组织的。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与生俱来、开创未来的信仰之心,是共产党人的灵魂和继续前进的动力。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全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习近平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对此,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在世时就已经使用的范畴,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后人继承和发展的向实践开放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和英国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广义上,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和学说,而且包括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如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思想和学说。狭义上,马克思主义仅指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和学说。其核心内容是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导作用,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代表的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共同特征,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和实现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好地发展壮大,完成自身的历史使命,理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规律和无产阶级革命的规律,科学地解答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资本主义向何处去、无产阶级向何处去这三大历史性课题,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判断是非曲直、明辨善恶的基本价值尺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科学。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近代以后,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变为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百折不挠的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求索,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无政府主义、互助主义、新村主义、泛劳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伯恩斯坦主义、实用主义等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汹涌而来,人们相信过、尝试过,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以及各种各样的主义都没有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过反复的比较、筛选,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也在这种宣传、比较中认识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解决了中国的问题,开辟了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实践证明的正确抉择。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这些伟大历史贡献时深刻地指出:“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先于中国共产党产生,是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坚定站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立场,是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根基。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中产生的,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实质,指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无产阶级必然解放的历史规律和必然趋势,代表的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公然申明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人民立场。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当前,要站稳人民立场,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改革和一切事业根本标准,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随时随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朝着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向不断前进,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第二,学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点是对事物的看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观点构成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些观点,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原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原理,无产阶级政党的原理,社会主义本质的原理等,也有一系列具体的观点,比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生产资料公有制;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有用物质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同时产生;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决不能掌原则做交易;混淆事实也许是在狂热时干的事,但篡改事实似乎只有冷静的头脑才能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任何一次革命都不可能由一个政党来完成,只有人民才能完成革命;等等。基本原理与具体观点,相互联系、密切相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重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对一些科学的重要的具体观点,也应该注意学习和运用。

第三,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方法是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相统一的方法论,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关键。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些方法最根本的是唯物辩证法。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更好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当前来看,要学习运用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方法,坚持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学习运用事物矛盾运动的原理方法,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要学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方法,用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系统的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区分轻重缓急,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学习运用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方法,善于把握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渐进性和飞跃性、前进性和曲折性,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既求真务实、稳扎稳打,又与时俱进、敢闯敢拼。学习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方法,“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善于进行交换比较反复,善于把握工作的时度效。学习运用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方法,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用实践检验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学习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方法,坚持从我国现在的社会物质条件的总和出发,提出和实施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学习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分析的原理方法,深入理解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习运用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学习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方法,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开展工作。学习运用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方法,做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学习运用剩余价值的原理方法,真正懂得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明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学习运用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原理方法,统筹兼顾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第四,学习和践行马克思、恩格斯的良好品德。良好品德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良好品德?卡尔·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德国莱茵省特利尔人。他曾自白:喜爱的优点是一般人的纯朴、男人的刚强、女人的柔弱;特点是目标始终如一;厌恶的缺点是逢迎;能原谅的缺点是轻信;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喜爱的英雄是斯巴达克、刻卜勒;喜爱的诗人是埃斯库罗斯、莎士比亚、歌德;喜爱的散文家是狄德罗;喜爱的花是瑞香;喜爱的颜色是红色;喜爱的格言是“属人的事情没有一件不是同我息息相关的”;喜爱的箴言是怀疑一切。刘建军对马克思有这样形象的描述:马克思,中等身材,双肩结实而宽阔,前额宽大而优美,眼睛炯炯有神,用一位监视过他的密探的话说,“闪烁着超自然的魔力”;两颊长满又密又黑的胡子,头发蓬松,犹如披着狮鬃,绰号“摩尔”,朋友们称他为“马克思老爹”;动作并不灵巧,却豪迈自恃;像孔子一样,与身长相比,两腿略短,是名副其实的“坐着的巨人”。是个读书人,喜欢啃书本,自称吃书的机器;“出奇的渊博”,大脑像升火待发的军舰,准备随时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只要还有一本有价值的相关的书没有看,就决不动笔,这是他的“理论良心”;习惯通宵工作,常常连续写作三十小时,然后给朋友写信说,我已经被写作激情,甚至“高度的”激情所控制;为无产者留下了《资本论》,留下了大量光辉的著作,任何一本书,都足以使他名垂史册。以自己的思想哺育了两个半球的工人运动,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思想体系至今仍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力量;世界无产阶级的领袖,鄙视空谈家和幻想家,渴望革命风暴,是最早的工人阶级政党的倡导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声音铿锵有力,不愧是人们的首领,是制定准则、左右全局的人;无情讽刺的才能,从早年起它就令他的对手胆战心惊;待人接物完全不顾人间的繁文缛节,真诚朴实,不善于作假和伪装,在需要讲究礼节而必须掩饰情感的场合,这个十分刚强和高傲的人会像小孩子一样手足无措,常令他的朋友们发笑,他的妻子真的管他叫“我的大孩子”;有趣的谈话伙伴,有“充分涌流”的幽默和风趣;喜欢享受生活的乐趣,不论是一片美丽的风景和一杯醇美的啤酒,都乐于享受;儿女情长的铮铮铁汉,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特利尔最美丽的姑娘追随他,牵手穿越人世间的风风雨雨;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情,他与恩格斯的无双联盟超过了人类关于友谊的最动人的传说;亲情更使他陶醉,喜欢孩子,把孩子们的“喧闹”叫做“安静”,马克思究竟是怎样的人,他的一生是最好的写照。[1]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出生,德国普鲁士邦莱茵省巴门市人,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刘凤舞在《恩格斯传》中对恩格斯作了这样的介绍:恩格斯是位带着光环的伟大人物,集学者、战士、领袖和普通人于一身,为人朴实纯真、果敢大胆、直率、刚毅、无私、情操高尚;充满活力,自尊不矜,豪爽洒脱而不矫揉造作,勇于牺牲而不软弱伤感;坦率、谦逊、和蔼。一生孜孜不倦地以充沛的精力进行自学,精通哲学、政治经济学、军事科学、语言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历史学、气象学等,能使用二十种语言发表演说。把自己所做的、所说的、所写的和所想的一切都献给了受苦受难的战斗的无产阶级,积极参加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在人世间搏斗中生活,不追求富贵和安宁,是一位高尚的、忘我的人。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合作在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之间是绝无仅有的。他们从青年时代就开始真诚合作、相互理解和取长补短。在长达二三十年的岁月中,马克思一家人陷入贫困的深渊,恩格斯舍己相助。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恩格斯为马克思撰写了一百三十多篇论文,供马克思在报纸上署名发表,全部稿酬供马克思使用。恩格斯还健在的时候,就立下遗嘱,把他的全部财产赠送给马克思。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发扬无私精神,放下自己的工作,全力以赴地出版马克思的遗著,使《资本论》第二、第三卷问世。[1]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展现出了理想远大,热爱人民,勤于学习,知识渊博,谦逊和蔼,始终如一,不懈奋斗,不怕牺牲,无私相助等良好品德,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他们认识的思想成果,也是他们良好品德的凝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也应该认真学习和践行这些良好品德,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共产党人。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坚持在“半空中”,也不是仅仅坚持在脑海中,而是要坚持到实际之中,最终落实到行动之中,把马克思主义与实际结合起来。从马克思主义自身来看,马克思主义是向实践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而要改造世界,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一产生,就走向实际,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的《共产党宣言》,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这种结合的产物。同时,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不会“过时”,青春永在的秘诀。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实际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当今世界的实际即时代特点相结合。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和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这个问题不讲明白,我们党的理论水平永远不会提高,中国革命也永远不会胜利。我们的同志必须明白,我们学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为着好看,也不是因为它有什么神秘,只是因为它是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走向胜利的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在建党二十周年时,毛泽东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并在这种结合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并在这种结合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走向新世纪的过程中,江泽民指出:“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并在这种结合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地推向二十一世纪。在新世纪的征程上,胡锦涛指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共同为崇高理想和伟大目标而奋斗。”并在这种结合中,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并在这种结合中,进一步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我们党正处于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频发,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复杂国际环境下,处于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经济发展新常态,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社会发展面临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国防安全等风险压力不断增加等严峻的国内条件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一带一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要正确地处理国内外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需要战略思维、综合决策、驾驭全局能力,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需要马克思主义与这些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

党员干部要做践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的模范,这是党员干部应有的初心。为此,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吃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著作很多,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有60卷,只有下定决心,原原本本,刻苦钻研,专心致志,反反复复,细嚼慢咽,循序渐进,才有可能学深悟透。对一般党员干部来说,全部学习是不可能的,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思想实际,读一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也可以选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读一读,如阅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以原汁原味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党员干部,可以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选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摘编、教材来学一学。通过学习,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把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必然性,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提高认识分析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我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的前提。

第二,要深刻把握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这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的基础。当代中国的最大实际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意味着,我们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但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主,生产资料公有制占据主体地位,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是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1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2万公里,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80%,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进出口总额出现下降,投资增长乏力,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地区和行业走势分化,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人民群众关心的医疗、教育、养老、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城市管理、严重雾霾等方面问题较多,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能力不强,少数干部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从时代来看,“十月革命”之后,人类已经进入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一球两制”的新时代,尽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但社会主义仍然存在着、发展着,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客观事实。当今世界的主题依然是和平与发展,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全球化进程正在改写着世界、改变着世界力量格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世界秩序”缺乏包容性。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傅莹认为,英国和西方都认为当今的世界秩序是由美国建立和主导的“美国治下的和平”,美国作为主导者从中获益匪浅。但是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从未完全接纳中国。现在这个“世界秩序”无法为今天世界的所有复杂难题提供解决方案,有时甚至制造的问题多过解决的问题。美国和西方试图在全球推广西方价值观已被证明效果不彰,尤其是在一些国家,旧的治理体制被破坏,新嫁接的体制却不能有效运作,权力真空引发更多混乱,甚至动荡外溢,结果带来的不是秩序,而是失序。而在防御领域,美国主导的军事联盟将其安全利益置于他国之上,在全球安全中引发新的矛盾,尤其在一些地区争端中导致更为复杂的局面。如果控制不好,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导致失序。世界权力也呈现分散化的趋势。[1]这些情况,都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的实际问题。正确地认识、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价值,也是其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要创新结合的思路方法。这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的途径。毛泽东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有效结合,也必须解决好桥或船的问题,也就是解决思路方法问题。要明晰基本思路,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认识、分析和解决当今中国和时代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以实践经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自觉地把思想从旧的思想观念、框框中解放出来,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作出理论概括。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以实践为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善于从实践中提炼研究课题,努力回答实践中亟待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要走群众路线,让马克思主义到群众中去,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群众的头脑,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在群众实践中检验马克思主义,又把群众的意见经验集中起来,丰富马克思主义。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深入地实践,实现马克思主义与群众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要注意建设好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研究队伍,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到实践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从实践中来丰富马克思主义,奠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的人才基础。三、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的过程,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实践发展创新的过程,也是用新的实践检验、丰富、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

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主张和实践。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事求是,不断创新,创立毛泽东思想,走出了一条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路,建立了新中国;走出了一条“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改造新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创立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进行改革开放,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创立科学发展观,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形成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

党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没有创新的理论,就没有创新的实践,就不会有党的事业的健康发展。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也是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重要力量,理应有创新之心,努力肩负起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职责。

第一,推进理论创新。理论创新的前提是把握理论,根源是实践,途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党员干部要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努力学习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分析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并用实践的经验丰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谱写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当前来看,要注意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丰富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理论,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第二,推进实践创新。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长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日新月异,会不断遇到新的挑战和问题,老办法往往会不管用,党员干部要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努力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用新的思想和办法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局面。当前,要注意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按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要求,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推动工作;学习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习运用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学习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学习运用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学习运用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学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第三,用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以实践创新促进理论创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双向的、互动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丰富理论,这个过程循环往复、不断前进。党员干部要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新的科学理论成果特别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要坚定不移地用于指导实践。要根据时代变化和新的实践发展,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深化认识,丰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防止空对空、两张皮,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四、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革命时代相结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范畴,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形成毛泽东思想,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平发展时代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提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等一系列重要思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面临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走向新世纪的道路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世界社会主义严重曲折,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世纪之交的时代相结合,确立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系统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面临的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进一步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二十一世纪的新成果。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新世纪相结合,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系统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面临的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进一步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以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等一系列重要观点,深刻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在当前中国面临的怎样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以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不止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任重道远。习近平指出:“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时代和人民群众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统筹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梦想、伟大工程,励精图治、攻坚克难,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马克思主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人类和平发展的道路上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第二章占据道义制高点,推进崇高理想伟大实践

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就确定的远大理想,是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是共产党人入党时就立下的誓言,是每个共产党人与生俱来、开创未来的信念之心和继续前进的方向。习近平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一、革命理想高于天

理想是古今中外思想家共同思考的重大问题。在西方,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提出了理想范畴,描绘了一幅国家由哲学家来统治,公民划分为卫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个阶级,男女平等的乌托邦式理想社会的图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目标有价值,生活才有价值。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俄国著名小说家托尔斯泰讲:“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在中国,古代是用“志”表示理想的。如孔子说:“三军可夺率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说:“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诸葛亮讲:“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明朝王守说:“仁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到了近现代,“理想”一词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运用。如当代诗人流沙河用诗的语言形象地解读了理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理想是指人们基于客观规律对未来的向往、追求、奋斗目标,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个人理想、社会理想与国家理想的统一,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这意味着:

第一,理想的根基是客观规律,尤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理想是对这些规律的认识,以及基于这些规律对未来发展目标和方向的科学预测。这些使得理想具有客观性、科学性、超前性、稳定性、社会性的特征。

第二,理想的基本要素是向往、追求、奋斗目标,是这些因素的有机统一。这些使得理想信念具有主观性、感情性、意志性、执著性的特征。

第三,理想既是一种美好的认识,也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实践,是认识引领实践,实践实现、纠正、丰富认识的曲折过程。这些使得理想有认识性、实践性、历史性、曲折性的特征。

第四,理想具有层次性,包括个人理想、社会理想与国家理想的统一,每一个层次又有多种多样的内容,如个人理想,包括个人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政治理想等方面的内容。这些使得理想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征。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是革命理想,革命理想具有特定的内涵:一是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种形态,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中国的现实形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未来目标,二者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状态。

革命理想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关乎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是共产党人的应有之心。习近平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革命理想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精神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庄子说:“夫哀莫大于心死,而身灭亦次之。”马克思讲,真正的人=思维着的人的精神。精神家园是人特有的心灵获得安慰、寄托的地方。精神家园的要义是精神,精神的核心是理想。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心灵得到安慰、寄托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安身立命的根本。革命烈士夏明翰,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其绝命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正是对这种精神家园的生动写照。

革命理想是共产党人前进的方向。理想,首先是理。这是道理,也是规律。规律的预见性,是其具有指明方向的功能。共产党人的理想,指明了共产党人前进的方向,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