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设计(第二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9 21:59:21

点击下载

作者:程淑珍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会计制度设计(第二版)

会计制度设计(第二版)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会计制度设计(第二版)作者:程淑珍排版:JINAN ENPUTDATA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7-31ISBN:9787509545713本书由中财数据网络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二版前言

会计制度设计是一项实务性、方法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其设计优劣直接影响会计工作,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培养具有会计制度设计特质的人才,既是财经类院校会计专业的重要任务,也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尺码之一。这就需要精心编制会计制度设计教材,培育会计制度设计课程,并将其作为会计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从而帮助会计学专业学生全面了解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在实务中创造性地设计科学的会计制度。

本教材是在我院自编教材《会计制度设计》2010年版(第一版)的基础上,根据《会计法》(1999)、《企业会计准则》(2006)、《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2010)等相关法律规范,与时俱进,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修订而成,共分5个模块19章:第一个模块为基本概念及总则的设计;第二个模块为会计机构和基本账务(含科目、凭证、账簿及报表)的设计;第三个模块为各会计要素项目内部控制及核算方法与规程的设计;第四个模块为责任会计制度设计;第五个模块为信息化会计制度设计。修订后的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在总体结构上,增加了信息化会计制度设计模块,以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第二,在各章结构上,增加了引入案例,以增强趣味性或发挥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三,在内容上,增加了案例分析与案例设计例题及练习题以提升案例分析和案例设计能力;

第四,在知识点上,增加了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相关内容等,以凸显课程的前沿性。

本教材是以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本科生为教学对象,也可作为财经类其他专业本科、专科生学习会计制度设计的教材,同时,还可作为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进修或参考用书。

本教材由蒋尧明博导担任顾问,程淑珍担任主编,王建辉担任副主编,各章的撰写分工为:程淑珍:第1、6、7、8章;张其镇:第2、3章;王建辉:第4、5章;陈明坤:第9、10、11章;顾署生:第12、15章;唐广:第13、14、16、17、18章;吕晓梅:第19章。最后,由程淑珍负责全书的总纂与定稿。

本教材属江西财经大学规划教材,在修订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领导的鼓励与大力支持,还得到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会计分社徐洁社长及李磊编辑的热心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书中不足甚至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3年6月第一版前言

21世纪初叶,我国会计改革不断深入,2006年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7年1月1日起实施),2008年出台了《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9年7月1日起实施),2009年出台了《内部控制规范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标志着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基本趋同,宏观指导性更趋增强,微观可操作性逐步变弱。为增强会计实务工作中的可操作性,迫切需要进行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制度设计是一项实务性、方法性和技术性都较强的工作,其设计优劣直接影响今后的会计工作,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有必要培养具有会计制度设计特质的人才,这既是财经类院校会计专业的重要任务,也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尺码。这就需要精心培育会计制度设计课程,并将其作为会计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从而帮助会计学专业学生全面了解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在实务中创造性地设计有特色的会计制度。

本教材主要遵循新修订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内部控制规范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的要求编写,同时吸收了相关的最新科研成果。其内容共分四个模块18章,第一个模块为基本概念及总则的设计;第二个模块为会计机构和基本账务(含科目、凭证、账簿及报表)的设计;第三个模块为各会计要素项目内部控制及核算方法与规程的设计;第四个模块为责任会计制度设计。

本书由蒋尧明博导担任顾问,他对本书进行了总纂并高屋建瓴地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为本书的顺利完成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程淑珍教授为主编,负责本书的总体框架设计和编写提纲的拟定。王建辉教授为副主编,负责对初稿进行修订。本书各章节撰写具体分工如下:程淑珍:第1、6、7、8章;张其镇:第2、3章;王建辉:第4、5章;陈明坤:第9、10、11章;顾署生:第12、15章;唐广:第13、14、16、17、18章。为明确各章架构及重点,每章前设本章学习目标,每章后有本章小结,同时为帮助学生掌握各章内容,每章后附复习思考题及案例或业务题。

本教材属江西财经大学规划教材,在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领导的鼓励与大力支持,还得到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会计分社徐洁社长的热心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我国的会计事业正处于改革之中,经济法规体系尚未健全,再加上我们资料和水平有限,书中定有不妥与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提出批评和建议。编者2010年1月第一章会计制度设计概述[引入案例]

洪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以自然人股份为主。2001年初创业时拥有净资产10 000元,企业运用代加工、租赁、兼并和赎买等资本运作方式,企业专业人才依靠从外面引进。依靠科技进步,在5年的时间内迅速发展为拥有16家下属公司、净资产8 000万元的集团公司,并且一跃成为国内机械龙头企业,依靠高科技,产、加、销一条龙。在发展的过程中,公司相对重生产经营、轻财务制度建设,从现有的会计制度上看,其整体性和规范性相对缺乏。近年来,集团公司发展迅速,在公司管理上要求更高。尤其是在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对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就更高。集团公司决定2007年借执行新会计准则的时机,加强对企业会计制度的建设,因此聘请金诺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公司重新进行会计制度设计。因此,按照集团公司的设计要求,财务总监和金诺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协商,将本次会计制度设计界定为全面性会计制度设计。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对企业进行会计制度设计吗?在进行设计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呢?洪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会计制度设计需要做哪些准备呢?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会使用到哪些方法呢?[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会计制度设计的意义与对象。

2.了解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其与会计制度设计的关系。

3.理解会计制度设计原则和设计程序。

4.掌握会计制度设计方法。第一节会计制度设计的意义与对象一、会计制度设计的意义(一)会计制度概念及其在会计管理中的意义

1.会计制度的概念

制度一般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宋王安石《取材》中曰:“所谓诸生者,不独取训习句读而己,必也习典礼,明制度。”《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尚书省奏:‘永固自执政为真定尹,其撇盖当用何制度?’金主曰:‘用执政制度。’”《辞海》认为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矩。”在会计工作中也应当遵守一定的处理程序和方法,这就是会计制度。会计制度是由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对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政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指财政部门制定发布的制度,如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它对企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起重要指导作用,是统一的、通用的,强制性较大;而企业单位以此为依据,自行设计企业单位的内部会计制度,是专用的、具体的,有一定的强制性。

2.会计制度的内容

会计制度的内容是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科学管理的进步而不断改进、充实和提高的。会计制度的内容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会计制度仅指会计核算制度,而广义的会计制度还包括会计组织、会计控制(监督)等方面的会计制度,如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及职责、会计监督和检查方法、企业内部责任会计制度以及会计信息系统设计等。狭义的会计制度包括三个方面:(1)综合性会计制度。即指规范全国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可以指导全国会计工作,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这是一种强制执行的会计制度,违背它们就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2)业务性会计制度。即指规范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方法和程序方面的制度,如《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小企业会计准则》等,如同操作手册,具有很强的方法性和技术性,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3)会计人员制度。即指规范会计工作者行为和会计人才选拔、管理方面的制度,如《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体现在政府部门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和管理模式上,包括规范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奖惩、选拔办法、管理体制等。

3.会计制度的分类

会计制度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有以下几种:(1)以制定单位为划分标准。以制定单位为划分标准,可以划分为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会计主体的内部会计制度。前者是指全国会计工作共同遵循的规则、方法和程序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如已发布实施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等,各级地方政府财政部门根据国家制定的会计制度结合当地情况所作的补充性规定和办法,也属于统一会计制度。后者是指各会计主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结合会计主体的实际和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制定的,适合于各该会计主体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是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具体应用。本教材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设计。(2)以提供的信息为划分标准。以提供的信息为划分标准,会计制度可以划分为财务会计制度和管理会计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又称为外向型会计制度,是指会计主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向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披露财务信息和会计政策等的会计制度。管理会计制度又称为内向型会计制度,是指会计主体(主要是企业)为了加强内部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而自行制定的会计制度。管理会计以现代管理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一系列特定的技术方法为手段,为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提供决策信息。(3)以设计客体为划分标准。以设计客体为划分标准,会计制度可分为会计核算制度、会计分析制度和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核算制度是指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各种规范。如企业会计准则。业务性会计制度均属于会计核算制度,因此它们的特点也具有会计核算制度的特点。会计分析制度是指如何利用现有会计信息对相关会计对象进行分析和考核,以比较不同时期或不同单位之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规范。会计监督制度是指对会计核算结果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检查和验证的会计规范。已发布的《注册会计师法》和历年制定的财务检查的有关规定是典型的会计监督制度。

4.会计制度的特点(1)目的性。即会计制度设计应达到经济管理和实现为有关方面提供信息之目的。(2)合法性。即会计制度不能违背会计法和会计准则,会计事务处理必须符合财经法规的要求。(3)系统性。即研究会计制度应遵循系统原则,将会计制度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4)实践性。即会计规范有很强的实践性。(5)强制性。即各单位对于会计制度的执行具有强制性,应负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5.会计制度在会计管理中的意义(1)会计制度在会计法规体系中的地位。会计法律法规是就会计活动的普遍规律所做的总结,是国家对经济活动中的会计共性问题作出的统一规定,因其具有高度概括性,所以,很难兼顾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特殊情况,也不能满足会计实践的具体要求。而会计制度实质上是会计法律法规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说明和详细规定,它能指导会计实践工作,满足会计实践的具体要求。(2)会计制度在会计工作中的地位。会计制度随着会计工作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它是进行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的规范,是会计工作应该遵守的工作准绳。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统一才能便于指导会计工作,而会计制度是在会计理论的指导下使会计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的具体要求和统一标准,它以具体的、规范化文件的形式组织会计工作。会计制度则是把会计理论和会计工作联系起来的纽带与桥梁。(3)会计制度在内部控制中的地位。会计制度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会计制度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控制,包括识别与记录所有合法合规的经营业务,对经营业务进行适当分类,确定会计期间,准确计量经营业务的价值,在会计报表中合法公允地反映资产状况、经营成果;另一方面会计制度中规定的各种会计方法和程序对会计人员与会计部门本身也起着控制的功能。

从会计规范的发展过程分析,会计制度始终是会计规范体系的基础内容,是会计规范体系形成的先决条件。会计法律和会计行政法规属于宏观会计政策,它着眼于从宏观上提高所有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制度则属于微观会计政策,它立足于保证具体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法规体系是会计制度设计的依据,会计制度是在《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导和约束下,结合本行业的经营特点与管理要求所设计的能恰当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会计制度是贯彻实施会计法律制度的保证,它把《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具体化、以指导会计工作科学规范地进行。

总之,建立以会计法律法规为指导,以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为核心,以单位内部会计制度为基础,以会计职业道德为保证的会计规范体系,是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仍然不会改变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规范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二)会计制度设计的概念及意义

1.会计制度设计的概念

会计制度设计是以国家制定的会计法、会计准则和内部控制为主要依据,用系统控制的技术和方法,把一个单位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报告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规范化、文件化,以便据此指导和处理会计工作的过程。具体来讲,它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以《会计法》、《公司法》等财经法律为准绳,以《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应用指南和《财务通则》等为依据,根据一定的理论、原则并结合实际,运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对全部会计事务,包括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核算资料、会计业务处理手续、会计组织机构以及会计人员的职责进行系统规划的工作。也就是说,按照最新会计法律法规及财经法规来设计企业具体的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制度设计是一项综合应用型的会计管理活动,它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制度设计的覆盖面广。从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看,它包括整个会计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如会计组织体系、会计政策、会计控制、会计核算规程等;从会计制度设计的依据看,它应该遵循或参照有关的会计、审计以及企业管理、组织行为等方面的理论和法规;从会计制度设计的人员看,它既可由企业内部专门人员自行设计,也可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和专门执业人员设计。无论由谁设计,必须由企业的各个部门的人员共同参与。(2)会计制度设计的针对性强。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着眼点是企业的会计管理运作系统,它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专业特点,加之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因而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在进行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和正确处理针对性的问题。(3)会计制度设计的协同度高。企业会计系统各个构成要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因而,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出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做到协调一致。同时,由于会计制度设计涉及面广,所以设计过程中应当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关系,使企业的各个部门的有效的运行。

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2008年6月28日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2012年10月18日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等,如何设计与之相对应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便成为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必须重视的问题。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体系在体系构成上发生变化,在内容上也做了大量修改,企业会计制度的许多方面必须重新设计。因此,做好会计制度设计工作是包括国家、企业各方面利益关系者的客观要求,认真制定并严格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对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具有重大意义。

2.会计制度设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制度设计是会计实践发展的产物。它的发展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凭证一账簿一会计报表核算模式。

自春秋战国至秦代,反映各种经济活动是用记录符号“入”、“出”。到唐宋两代,发展由流水账和总清账,形成的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体系设置日渐完善。经过长期会计实践的发展,以分类账簿为主体、序时账簿与分类账簿相结合、备查账簿相辅助的账簿体系逐步形成。

第二阶段是会计核算与管理相结合的设计体系的形成。如果说第一阶段是以会计核算制度设计趋于成熟、规范为标志,第二阶段则是以核算与管理相结合的设计体系的形成为标志。在第二阶段,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日益充实,诸如会计控制、资金及存货管理的设计以及用于内部管理的内部报表的设计以及会计信息系统设计在会计制度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总之,随着会计理论和方法的进步以及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对其的影响,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目标也将是寻求如何及时有效的提供有用、可靠的会计信息以及加强会计制度控制的方法。

3.会计制度设计的意义(1)有利于贯彻国家的财经政策和法规制度。国家的财经政策体现在税法、公司法、审计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票据法、统计法、会计法等财经法律和有关法规制度中。设计会计制度时必须以国家的财经政策和法规制度为依据,制定和执行了会计制度,也就贯彻落实了财经政策和法规制度。(2)有利于提高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水平。从宏观上看,国家在制定各项政策、开展综合平衡工作时需要依据高度概括的会计信息资料。企业会计准则从宏观角度对会计工作提出普遍的、共同的要求,通过强制执行,为汇总会计报表的编制提供了重要的保证,从而加强了综合平衡工作,提高了全社会的经济管理水平。从微观上看,各单位不但要执行国家规定的企业会计准则,还应结合自身经营管理的具体情况,自行设计出适用于本单位的会计制度,解决个性问题,具有针对性。通过会计制度的约束,可以纠正一些会计工作混乱、管理松懈的现象,有效抑制设假账、造假账等种种违法行为。可以保证会计工作顺利进行,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会计工作质量。(3)有利于加强会计管理,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加强会计管理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会计制度设计对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职责分工、岗位责任制以及业务工作程序等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为会计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和保障,促进了会计工作的正常、顺利运行。同时,会计的主要任务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而会计制度设计也规划了会计信息收集、加工、对外报出的程序与方法,形成一个系统,保证了会计信息提供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二、会计制度设计的对象

会计制度设计的对象是指设计会计制度的具体内容。会计制度设计的具体对象是会计工作过程。会计工作过程就是运用会计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控制,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会计制度设计也可以理解为:特定会计主体以国家统一的会计规范为依据制定会计事务处理办法、会计核算体系和会计监督工作程序的一项活动。

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会计组织系统的规划

会计工作是由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来完成的,它们构成一个会计组织系统。会计组织系统设计包括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以及两者的协调关系。会计机构的设置,要明确其职责范围、管理权限以及具体承担的工作任务。会计人员的配备,要确定好会计人员的分工、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和会计人员的工作轮换制度等。两者的协调关系主要是安排合适的会计人员到相应的机构、岗位做合适的工作,以使会计人员在有效的机构设置下发挥出自己的会计水平。(二)会计信息系统的规划

会计是一个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这是会计信息论的观点。所以,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规划如何提供会计信息的诸多方面,主要内容包括:

1.设计会计核算指标体系

设计会计核算指标体系主要是设计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是会计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每一个会计科目具有特定的内容,能够提供一项会计指标,而会计科目体系就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指标体系。

2.设计会计信息载体

会计信息载体主要是确定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种类与格式以及它们之间的有机结合模式。

3.设计会计信息处理程序

会计信息处理程序主要是设计会计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处理、输出的程序,也就是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再到会计账簿,最后到会计报表,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程序,不同的处理程序其效率与效果不同,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程序。(三)会计控制系统的规划

会计控制是按照既定的会计目标,对会计行为和企业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制约。会计控制是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从会计的角度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其主要内容包括: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及业务处理程序、采购与付款控制及业务处理程序、存货内部控制及业务处理程序、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及业务处理程序、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内部控制及业务处理程序、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及业务处理程序、对外投资与筹资内部控制及业务处理程序等。

当然,会计制度系统还包括许多其他辅助的会计制度,如责任会计制度、破产会计制度、计算机会计制度等等。三、会计制度设计与内部控制制度(一)会计制度设计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关系

1.内部控制制度(1)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内部控制是指为确保实现企业目标而实施的程序和政策。内部控制还应确保识别可能阻碍实现这些目标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

COSO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ttee)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士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实施的程序:运营的效益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益合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2)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阶段。内部控制的发展,一方面是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来自政府的推动作用。理论界通常将内部控制的产生、发展过程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内部牵制”阶段。“内部牵制”是以账目之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岗位分离,即某人员的业务与另一人员的业务必须是相互弥补、相互牵制的关系。“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的雏形,相互核对是此阶段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设定岗位分离是内部控制的主要方式,这在漫长的几千年内被认为是一种最实用的控制方法。

15世纪末,在意大利威尼斯等商业城市,借贷复式记账方法的应用发展到完备的阶段。它以账目之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一定程度的岗位分离的理想控制方法;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当时美国铁路公司采用了内部稽核制度;20世纪初,美国的一些企业逐渐摸索出一些组织、调节、制约和检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法,认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犯同样错误的机会可能性很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也大大低于一个人或部门舞弊的可能性。于是,逐渐建立了“内部牵制制度”;1912年,蒙哥马利在其出版的《审计——理论实践》一书中提出了“内部牵制”的概念,为现代意义上的内部控制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第二个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管理理论的指导和企业管理的现实需求下,欧美一些企业在内部牵制思想的基础上,纷纷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经济业务授权、处理程序等方面借助各种事先制定的科学标准和程序,对企业内部的生产标准、质量管理、统计分析、采购销售、人员培训等经济活动及相关的财务会计资料分别实施了控制,基本做到了业务处理程序标准化、规范化,业务分工制度化,人员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从而达到防范错弊、保护企业财产物资及相关资料的安全与完整,确保经营管理方针的贯彻落实及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目的。1936年美国颁布了《独立公共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首次定义了内部控制:“内部稽核与控制制度是指为保证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检查账簿记录的准确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此后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又经过了多次修改。195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发布的第29号审计程序公报《独立审计人员评价内部控制的范围》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类,其中,前者涉及与财产安全和会计记录的准确性、可靠性有直接联系的方法和程序,后者主要是与贯彻管理方针和提高经营效率有关的方法和程序。1973年在美国审计程序公告55号中,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定义作了如下解释:“内部控制制度有两类: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包括,不仅限于组织结构的计划,以及关于管理部门对事项核准的决策步骤上的程序与记录。会计控制制度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以及与财产保护和财务会计记录可靠性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措施。”

第三个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88年5月发布了《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在公告中,以“内部控制结构”概念取代了“内部控制制度”,并指出:“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提供取得企业特定目标的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公告认为内部控制结构由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三个要素组成。内部控制结构特别强调了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为等控制环境的重要作用,指出这些环境因素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环境保证。

第四个阶段:“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1992年9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美国会计学会、财务执行官协会、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和管理会计师协会共同组成的反虚假财务报告组织委员会,该委员会旨在探讨财务报告中的舞弊产生的原因,并寻找解决措施。基于该委员会的建议,成立COSO委员会,专门研究内部控制问题。1992年9月,COSO委员会提出了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内部控制框架。该框架指出“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为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并于1994年进行了增补。

1996年末,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又以第78号说明书的方式对《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中内部控制的定义和描述进行了确认,并作了重要修订。美国COSO委员会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以及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同时提出了内部控制构成的概念,即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包含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第五个阶段:风险管理框架阶段。2001年,COSO委托普华永道开发一个对于管理当局评价和改进他们所在组织的企业风险管理的简便易行的框架,2004年9月《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正式文本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认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该框架拓展了内部控制,更有力、更广泛地关注于企业风险管理这一更加宽泛的领域。尽管风险框架不打算、也的确没有取代内部控制框架,但风险管理框架文本中指出风险管理框架将内部控制框架涵盖在其中。

风险管理框架将企业内部控制的五大因素发展为八大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企业风险管理并不是一个严格的顺次过程,一个构成要素并不是仅仅影响接下来的那个构成要素。它是一个多方向的、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每一个构成要素都能够、也的确会影响其他构成要素。

2.会计制度设计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关系

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会计制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必须贯彻内部控制的精神,因为内部控制制度既是企业各种规章制度控制手段的总称,又是有效地执行会计制度的保护性措施。

内部控制范围极广,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包括八个主要方法: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和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这些方法与会计制度设计紧密相关,也是企业进行会计制度设计必须把握的核心内容。(二)我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

为适应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秩序的需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加大了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步伐。

199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内部控制的行政规定。

1999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做好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责成相关部门拟定或修订内部控制制度。

2000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3、5号,要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与有效性作出了说明。

2000年7月实施的新《会计法》,进一步明确规定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2001年1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规范有价证券业务的信托投资公司的内部会计控制建设。

2001年6月,财政部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这两个规范作为《会计法》的配套措施,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保护财产安全、实现经营方针目标的必要手段。

此后,财政部采取分批、分步制定实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方式,自2002年4月,先后出台了“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实物资产”、“对外投资”、“筹资”、“成本费用”和“担保”等经济业务的内部控制规范,逐步建起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满足不同单位经营管理需要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

2002年2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内部控制审计指导意见》,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保证执业质量。

2002年9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规定和银行监管要求,制定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所有金融企业,其他金融机构参照执行。该指引对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6年6月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指导国有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顺应国际、国内环境,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一些国有大型上市公司都着手制定本单位的内部控制手册,建立了满足单位经营管理需要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

2006年11月8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个具体规范的征求意见稿。

2008年6月28日,五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首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

2009年1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

2010年4月发布了正式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以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控制目标

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控制目标,既是管理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又是实施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也是评价内部控制的最高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总是根据控制目标,建立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因此,设计内部控制,首先应该根据经济活动的内容特点和管理要求提炼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目标主要有:

1.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

3.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四)设计内部会计控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

2.约束企业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

3.涵盖企业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4.保证企业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5.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6.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经营业务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不断修订和完整。第二节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

会计制度设计是会计管理的基本建设,其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会计功能的发挥,因此,在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应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一、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指设计会计制度时,必须以国家颁布的各项财经法规为依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主要是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对企业进行间接地管理和调控。因此,国家就要求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会计政策和方法编制统一的财务会计报告。特别是《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是最高层次的规范,是我们办理会计事务依据的基本法。它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法律责任等内容作出了规范。《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是企业会计工作自由度和统一度相平衡的标准。会计制度的设计,必须符合基本准则中一般原则的规定,符合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规定,也要与具体会计准则相协调,同时要遵守《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规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二、真实性原则

由于每个企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以及通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仅仅是企业、单位内部事务,而且还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国家、社会公众等方面的利益。因此,法律上对会计核算,尤其是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问题作出了规定,以规范会计核算秩序,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所以,企业、单位在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对会计核算的依据、会计核算的内容和基本程序的设计等必须符合法律有关信息生成和披露的规定,以规范会计核算秩序,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三、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性,即设计会计制度时要从整体上考虑,不能顾此失彼。设计出的会计制度与其他制度不能相互矛盾,必须口径一致,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并与之构成一个有机的制度体系。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之间也应相互照应,协调一致。二是合理性,即设计出的会计制度既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又简便易行;既符合会计理论,又有利于会计实践;既适应于手工操作,又能适应会计电算化的要求。四、针对性原则

企业会计制度是企业对其生产经营活动进程进行会计管理的章程,这就决定了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单位的具体实际来进行。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细胞,其设立形式、组织机构、规模大小、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等千差万别,即使同一部门的不同业务、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也各有其具体特点。因此,设计会计制度,切忌生搬硬套,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才能行之有效,如一般企业主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设计会计制度,小企业主要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等。五、内控性原则

内控性原则是指必须将内部控制制度应用到会计制度设计中。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加强岗位责任,保护资产安全,确保会计记录正确可靠,在企业内部组织分工、业务处理、凭证手续和程序等方面所规定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一系列管理制度。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一定要根据企业规模大小、业务繁简,将内部控制运用到会计制度的各个部分。六、效益性原则

对任何一个方案或项目均应比较其成本和收益,从中选择效益最好的方案。对会计制度设计而言,就是在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政策下,进行制度设计时,通过制度收益和制度成本的比较来选择制度效益最大的设计方案。一方面要尽量节约设计费用,例如,能自行设计的就不要聘请注册会计师或咨询顾问,能小范围修订的就不要全面铺开;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会计制度运行的经济性,例如,一项会计信息用一个指标能反映出来,就不要设计两个。因此,在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要尽量以最少的花费取得最佳的监督、核算效果。七、稳定性原则

会计制度是指导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一经建立,就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宜经常改变。否则,会使会计人员无所适从,并使会计指标缺乏可比性。但是,会计总要适应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管理要求,并随经济体制、企业规模、经营特点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要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情况作出恰当的估计,以保持会计制度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同时,一个新的制度正式实施前,应采取谨慎的态度进行小范围试验,然后不断修改完善,切不可操之过急。第三节会计制度设计的程序

为了保证会计制度设计的质量,必须采用科学的设计程序。会计制度设计的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设计阶段、试行修正阶段、定稿颁布阶段。一、准备阶段(一)了解并分析被设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拟定设计计划

初步了解企业情况,分析原有会计制度利弊,选择会计政策,确定设计方向,创新设计思路。了解与设计项目有关的行业、企业现行法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程序方面的内容、活动。包括对行业和企业基本情况的调查,企业会计制度现状及其实施情况的调查,企业各类业务会计处理程序及其效果的调查。

1.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企业基本情况

实地调查是设计人员进行会计制度设计工作的第一个步骤,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步骤。其主要任务是:了解企业实际情况,搜集有关资料,为进行设计提供客观依据。调查的范围,应视设计的性质和要求,以及企业规模的大小和经济业务的繁简而定。如果是企业会计制度的整体设计,一般需要调查下列情况:(1)调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基本情况。包括企业的性质及规模、产品的特点、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情况等。为了便于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还应根据调查结果编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程序图,反映出企业供应、生产、销售等各阶段主要业务环节的基本流程。如果属于工业制造企业,为设计成本核算制度,还应编制主要产品生产程序图,反映生产耗用的主要材料、零部件或半成品,生产工艺的主要工序,直到完工的生产程序全过程。(2)调查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概况。了解企业管理的有关情况也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应了解企业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和隶属关系、工作程序,如有条件,应绘制企业组织机构系统图,详细反映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和人员配备等。在企业组织庞大、部门繁多、关系复杂的情况下,组织机构系统图有助于了解企业管理机构的概况,起到一目了然的效果。其次,要注意了解企业的经营政策,主要包括一般的管理政策、财务政策、销货和发售政策、生产政策、采购政策以及人事劳资政策等,了解企业管理部门据以进行管理的基本方针和策略。(3)调查了解企业现行会计制度以及不足之处。如果不是新成立的企业,则进行设计之前了解现行的会计系统的有关情况也是很重要的。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企业现行会计系统的基本内容、特点,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科目、报表(包括内部的报表)、凭证、账簿等的设置及格式,原始记录的设置及其实施情况,主要产品的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程序,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实施情况等。只有充分了解现行会计系统的不适应、不完善或不可行之处,才能在设计新的企业会计系统时加以注意,设计出质量更高、更为适用的企业会计系统。(4)调查了解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要求。设计之前应充分征询企业领导、各职能部门特别是会计部门以及主要会计人员对会计制度设计的要求和意见、建议。并注意搜集国家有关的会计和其他经济法规,特别是企业会计准则、行业法规制度,以及企业自身有关管理,特别是财务、会计管理的规章制度。只有熟知设计要求,才能有的放矢。

2.分析研究单位的基本情况,建立会计制度设计材料

经过调查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和业务程序,并取得各项资料后,应当进行分析研究,以便确定哪些工作是重点环节,哪些资料有参考价值,并大致确定所有会计事务的处理及会计凭证、科目、账簿和报表的整体构思。分析研究工作可以借助于调查过程中绘制的各种图表。如果分析过程中,发现某一部分资料不充分或不确切,可以重新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研究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各方面人员尤其是企业会计人员的意见,以便形成简捷、精练的整体构思,更好地指导后续的实际设计工作。

在进行分析研究时,特别需要掌握的材料有两类:一是批评性的材料,指现行制度中有待修正的缺点或不足之处;二是建设性的材料,指在建立新制度时所需考虑的需增补之处及原有制度中行之有效可继续使用的材料。

3.根据调查与分析,制定设计计划

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工作本身也应科学规划。在设计计划时至少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工作的进度,包括时间概算、时间的具体分配办法,应初步拟定日程表,以便按期完成设计任务;二是设计工作的程序,包括有关人员的职责分工、设计工作的协调制度、设计内容的审核制度等,做到有关人员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工作过程中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设计工作质量有监控和保障机制;三是设计工作的大纲,包括根据有关法规制度,联系企业实际情况初步拟定的会计科目表、账簿组织系统图、主要产品成本流程图、主要业务工作流程图、原始记录程序图、成本核算组织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基本设想等,以指导具体的设计工作。当然,在设计工作过程中,也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对设计计划的有关内容进行合理修订。(二)初步完成企业会计制度的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就是指对会计制度设计的总体规划,并且确定其基本的会计制度框架。主要内容包括确定设计类型、方式与设计方案;选择设计手段,落实设计人员;选择会计政策,制定设计验收标准;安排设计工作进度。

1.确定设计类型、方式与设计方案

设计类型应按企业所在行业特点、经济性质、规模来确定。比如确定是工业企业还是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规模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是集团公司还是子公司会计制度设计等等。此外,还可以根据会计制度设计资料的来源确定,比如是会计制度完全设计还是会计制度重新设计或者是会计制度部分修订。

在确定类型之后,可以对设计方式进行选择。比如单独设计、共同设计、集体设计和会议设计等方式。随着我国财务外包服务的不断发展,也可以选择通过财务咨询公司等财务外包服务机构的方式设计。

之后就是设计方案的确定。设计方案具体是指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涉及的范围,一般分为全面设计和局部设计。全面设计是指为企业设计一整套会计制度,一般是新建的企业或改制、兼并与收购后的企业进行全面性会计制度设计。局部设计又可分为补充性设计与修订性设计,补充性设计是指在原有的会计制度设计基础之上加以补充,以增加内容为主要方式的会计制度设计;修订性设计则是以修改原有的会计制度设计为主要方式,目的是完善现有的会计制度设计的不足之处。

2.选择设计手段,落实设计人员

设计手段是指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对设计需要的人员的选择。根据企业规模和管理要求,由企业内部会计负责人员、专家和其他管理人员组成设计小组,也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帮助设计。不论采用何种设计方式,在设计工作开始之前都必须对参与设计人员进行聘任或任命,以明确设计工作的任务和要求,赋予设计人员必要的职权。

3.选择会计政策,制定设计验收标准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如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有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其中,加速折旧法又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有成本法和权益法,等等。面对多种会计政策,企业应在会计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审慎选择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政策。

验收标准是指衡量会计制度设计质量好坏的规定,包括会计制度内容合规、合法、系统、完整,运作起来实用、高效、成本低、便捷准确,适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能满足会计核算和经营管理的需要等规定。

4.安排设计工作的进度

在上述工作确定后,就必须确定设计工作的时间、费用及任务,力求安排紧凑、周密。如果是委托设计,企业还必须与受托设计机构和人员签订合同,以明确双方在会计制度设计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并注明收费标准、违约责任和其他事项。合同经双方签章认定生效后,双方基于设计企业会计系统的委托受托关系即告成立。二、设计阶段

在做好上述各项准备工作以后,就可以正式进入企业会计制度的实际设计阶段。(一)会计制度的框架结构的具体设计

在这一阶段,设计人员根据会计制度总体设计的框架和规划,结合对企业深入调查掌握的情况,着手进行分部门、分业务或分项目的具体设计工作。会计控制体系的框架的设计,概括来说,主要是针对确定哪些环节采用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哪些业务活动需要采取监督控制措施这两个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设计。

1.会计组织机构的设置及会计人员的基本数量;

2.设计会计科目的类别和总账科目的繁简程度;

3.设计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4.设计会计账簿和辅助记录;

5.设计成本计算方法及其费用分摊的标准;

6.规划采用内部控制制度的业务类型;

7.设计会计报表种类及其主要会计指标;

8.设计会计核算形式。(二)设计人员按分工进行具体设计

设计工作一定要按设计规划制定的设计大纲、工作进度和质量要求进行,包括具体落实设计方案、设计范围与表现形式,分别采用文字说明、表格和流程图等各种方法,完成设计工作。设计时可对总体设计中未能拟定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并使各个具体设计内容协调一致。

设计阶段是整个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工作的主体,设计出来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形式、会计控制制度应做到系统全面、科学合理、清晰具体、便于操作。有关设计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将会体现在以后各章的内容中。三、试行修正阶段

企业会计设计工作十分复杂,很难仅经过一次设计就十分周全。为了保证会计制度设计的质量,一般在会计制度草案设计就绪之后,应组织试行。将已完成的会计制度交付企业各部门试运行,并搜集反映运行中的问题,寻找漏洞、查找不足。在试行阶段,设计人员应当向试行企业的全体员工,尤其是对会计人员和处理实务的相关人员,详细解释会计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具体规定;并且主动深入基层进行现场观察和测定,随时注意试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并认真听取相关人员的意见,深入分析出现差错或效果不佳的原因,作为修正的依据。

经过试行之后,应该将试行情况进行总结,及时将试行中的情况和意见整理上报,以协调国家政策和企业实际情况的需要。认真分析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不足之处进行合理修订、补充和删减。对于试行中的问题,应及时加以修订。对于会计制度中不符合实际需要、不利于会计工作操作和企业发展的情况,予以坚决更改;对于内容过于繁琐、不便于施行的方面,予以删减;对于过分简化不能充分满足信息需要的部分予以充实;对于内容与各环节之间衔接不严、存在漏洞现象,予以修订弥补。一切强调实用、高效、准确。在试行中,对于某些项目还可依照实际反映,另行拟定几种不同方案,对比试验,加以优选。四、定稿颁布阶段

经过试行和修订阶段后,会计制度已趋于严密和完善,然后确定全部设计文件,最后修正定稿,成为正式的企业会计制度,由企业管理当局或有关部门颁布并贯彻施行。正式的企业会计制度一旦运行,即表明会计制度设计工作的全面完成,会计制度经校对无误后装订成册,其内容一般包括如下:(一)总则

1.会计制度设计目的和依据。

2.会计制度一般原则。

3.会计政策的确定。(二)会计组织机构

1.企业会计组织机构设置。

2.会计岗位及职责说明。(三)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

1.会计科目(名称、编号及使用说明)。

2.会计凭证(种类、格式)。

3.会计账簿(种类、格式)。

4.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凭证、账簿、报表及记账方法选择)。

5.会计报表(种类、格式和编制说明)。(四)各类业务会计处理程序

每项业务包括概念说明、业务特点、内部会计控制、主要业务凭证与账表、业务处理流程图等。其基本业务分为:

1.货币资金业务。

2.存货业务。

3.投资业务。

4.固定资产业务。

5.采购与付款业务。

6.销售与收款业务。

7.成本业务。

8.负债业务。

9.筹资业务。(五)附则(六)其他会计制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