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人员岗位培训(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0 06:07:08

点击下载

作者:温贤秀,孙晓燕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临床护理人员岗位培训

临床护理人员岗位培训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临床护理人员岗位培训/温贤秀,孙晓燕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ISBN 978-7-117-17716-0

Ⅰ.①临… Ⅱ.①温…②孙… Ⅲ.①护理学-岗位培训-教材 Ⅳ.①R4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187391号人卫社官网 www.pmph.com  出版物查询,在线购书人卫医学网 www.ipmph.com 医学考试辅导,医学数据库服务,医学教育资源,大众健康资讯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临床护理人员岗位培训

主  编:温贤秀 孙晓燕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邮  编:100021E - mail:ipmph@pmph.com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制作时间:2018年1月版 本 号:V1.0格  式:mobi标准书号:ISBN 978-7-117-17716-0策划编辑:皮雪花责任编辑:陈明月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主编简介

温贤秀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四川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卫生厅学术带头人,四川省劳动模范。从事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工作30余年,曾到日本及美国研修学习。主编、参编专著10 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省、市科技进步成果奖4项。现任四川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华护理学会继续教育专委会副主任,中华护理学会行政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护理学会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康复医学会护理分会会长等职;担任《中国护理管理杂志》、《护理学杂志》、《实用医院临床杂志》、《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等杂志编委。

孙晓燕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护理部教学护士长,副主任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工作30余年,任呼吸科护士长15年。副主编、参编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开发专利3项,转让1 项,获市科技进步成果奖1项。现任四川省护理学会民营专委会委员。序

医疗卫生工作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关系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护理工作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学和临床医学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在医院的发展进程中并驾齐驱。现代医院的发展,必须关注临床医学与护理学科的同步前进与协调发展。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护理事业的发展。进入“十二五”规划以来,随着我国新一轮医改工作的启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提出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万名护理人才培训项目”、“护士岗位管理”和《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等一系列推动护理工作改革与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管理活动和方针政策。这一时期不仅是我国护理事业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更是各级医院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护理服务品质、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院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各级医院的管理层需要有高瞻远瞩的眼界、顶层设计的思维、敢于打破传统护理管理格局的魄力,创建和谐的政策环境与工作氛围,稳定护士队伍,加强护理人才培养和护理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动护理事业变革和医院的整体快速发展。

近年来,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护理部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护理工作改革政策的指引下,主动作为抓机遇、锐意改革谋发展,调动医院一切资源和广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投身于医院护理改革实践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洪流之中,深入持续开展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护理人员绩效管理与薪酬分配改革、“卫生部临床护理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医院改革等创新性工作,并建立了“临床护理培训中心”、“延续护理中心”、“护理会诊中心”、“护理人员心理咨询中心”等护理服务组织。他们用大无畏的精神和扎实高效的行动,不但践行了当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各项护理工作改革,也为护理工作的快速发展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当前,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护理部结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护士岗位管理和岗位培训相关政策要求,大力推进了护理人员分层级岗位培训工作,这是四川省人民医院护理事业的又一项突破性工作。他们查证了国内外护理人员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护理学教育现状,比较了国内外知名企业员工培训的成功做法,剖析了国内传统的护理人员岗位培训的缺陷,针对医院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和个人职业发展愿望,结合国外先进的护理岗位培训实践经验,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护士岗位管理及培训工作的相关要求,建立了一套基于“胜任力理论”护理人员分层级岗位培训体系。经实践证明,该培训体系具有科学性、务实性、可操作性强、可持续改进的特点。

在推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护士岗位管理工作的新形势下,为总结四川省人民医院护理人员岗位培训工作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为同行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护理部温贤秀等同志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对该项工作进行了经验总结,并编写了《临床护理人员岗位培训》一书。该书全面呈现了四川省人民医院护理人员岗位培训工作的改革设想、岗位培训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分层级岗位培训课程体系、师资体系和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岗位培训的考核及效果评价等内容,结构严谨、内容翔实,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实战经验、既具实用性又有创新性。相信该书将会为推动医院护理人员岗位培训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护理工作要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大局中发挥作用,需要不断提升护理管理的水平、提升护理人才队伍的素质、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当前,我国正处于“十二五”规划时期,处于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处于我国护理学科发展和医院护理工作面临巨大改革与挑战的重要历史时期。各级护理组织及管理人员要有放眼未来的眼界、只争朝夕的精神和团队作战的睿智,本着“培养人才、用好人才、造福大众”的理念,持续推进护理人员岗位培训与岗位管理工作。广大护理人员要有“不需扬鞭自奋蹄”的自主学习精神,自觉地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组织内部和外部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实际行动不断促进护理学科向纵深发展,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更上新台阶!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院评审评价项目办公室 2013年春于北京前  言

护理人员岗位培训是提高其岗位胜任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基础和关键。我国当前正在深化推行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全面落实护士的工作职责,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优质和专业化的护理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2011年8月,卫生部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第三次工作例会上,提出“改模式、重临床、建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方向,并再次强调开展护理人员岗位培训对助推优质护理服务的历史背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优质护理工程,改革现行的护理管理体制,本书的编写团队以《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实施意见》中有关岗位培训的相关要求为指南,紧密结合医院实际,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和先进做法,建立了一套护理人员岗位培训体系,并对医院应该如何推行护理人员岗位培训实践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希望能够对广大医院护理管理者和临床护理工作者更好地施行护士岗位管理、实施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培训工作提供借鉴作用。《临床护理人员岗位培训》一书是在医院护士岗位设置与分层级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设计和编写的,全书共分9章,全面概括了医院各岗位、各层级护理人员的培训实战经验及实施成效,充分体现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的培训工作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总体要求。

本书以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和指导性为原则,其主要特点有:①内容丰富、科学性强。本书对开展护士岗位培训的政策背景、基础理论与岗位设置及护士的层级划分进行了概述,阐释开展护士岗位培训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②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本书借鉴了境外乃至国外护士的培训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结合医院自身实际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建立新型的护士岗位培训体系,使读者在阅读之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并创造性吸收、运用于自身的工作实践。如:培训体系的建立实例、培训与考核方法范例等。③实用性、指导性强。本书紧紧围绕各层级岗位对护士的胜任力要求,结合医院、护理人员的现状,开展护理人员分层级的培训实践工作,以供各级医疗机构直接采用和借鉴。例如:临床护理岗位(含特殊护理岗位)、护理管理岗位培训实践工作示例、教学病案(含教学查房、疑难病案讨论等)示范等。综上所述,本书既适合各级医院的护理管理者和临床护理教学工作者,也适用于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使用,以帮助护理管理者及临床护理教学工作者更加清晰地把握医院护理人员的培训思路,建立科学、可操作的培训体系。同时,本书对强化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培训理念、尝试和接受新的培训、考核观念和方法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书编者在推行临床护理岗位培训工作的过程中,深感护理岗位培训改革实践的成功喜悦,秉承交流、推广、改进、提高的思想,将我们在护士岗位培训实践的粗浅认识与点滴经验呈现给广大读者,旨在抛砖引玉。但限于编者水平,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护理同行提出宝贵意见,并致以真诚的感谢。温贤秀 孙晓燕2013年7月于成都Table of Contents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第二节 国内外护理人员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现状第三节 开展护理人员岗位培训的背景与作用第四节 开展护理人员岗位培训的基本策略第二章 护理人员岗位培训相关理论 第一节 胜任力理论第二节 职业理论第三节 成人学习理论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三章 护理人员岗位培训的教学方法及效果评估 第一节 护理人员岗位培训的常用教学方法第二节 护理人员岗位培训教学方法的应用第三节 护理人员岗位培训的效果评估第四章 护理人员岗位的设置与层级 第一节 护理人员岗位的设置第二节 护理人员分级与晋级第三节 护理人员岗位分析第五章 护理人员岗位培训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国内外培训体系的现状与发展第二节 护理人员岗位培训体系的构建思路第三节 高效护理人员岗位培训体系建立实践第六章 临床护理人员岗位层级培训实践 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临床护理人员岗位层级培训的实施第三节 临床护理岗位培训考核第七章 护理人员临床兼职岗位培训实践 第一节 专科护士岗位培训实践第二节 临床护理师资岗位培训实践第三节 机动库护士岗位培训实践第八章 护理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实践 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护理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的实施第三节 护理管理人员岗位培训考核第九章 护理人员岗位培训管理实践 第一节 护理人员岗位培训的质量控制第二节 护理人员岗位培训的档案管理第三节 护理人员岗位培训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附  录附录2 我国现阶段相关法规政策对护理人才培养及岗位培训的要求附录3 《各级各类护理岗位说明书》(示例)参考文献第一章 绪  论“终身学习”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6年就明确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之后又提出了“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世界著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中写道:今天受过教育的人,将越来越多地指向那些已经掌握学习的方法并愿意终身继续学习的人,特别是通过正规教育继续学习的人;在知识经济的社会里,没有贫穷的国家,只有无知的国家;对于任何一个个体、组织、企业和国家,获取和利用知识的能力是竞争成败的关键。

2012年4月,卫生部颁发了《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卫医政发(2012)30号]。该《意见》明确指出:医院要实行“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在责任护士全面履行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等职责的基础上,开展岗位管理相关工作,实现护士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同时,护士的经验能力、技术水平、学历、专业技术职称应当与岗位的任职条件相匹配,各级医院要建立并完善护士岗位培训制度,根据本医院护士的实际业务水平、岗位工作需要以及职业生涯发展,制定、实施本医院护士在职培训计划,加强护士的继续教育,以提高我国护士专业化水平和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

开展护士岗位管理,目标之一就是要通过建设一支数量规模适宜、素质能力优良、结构分布合理的护士队伍,从而保障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胜任力能够满足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和医疗安全保障。各级医院应抓住这一契机,积极行动起来,打破思维定势,建立激励机制和保障制度,制定科学的培训体系和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创造性地开展岗位培训工作,为我国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添砖加瓦,为护士岗位管理工作保驾护航!第一节 相关概念

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是临床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根本保障,也是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日益重视个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培养满足社会健康服务需求的护理人才显得非常重要。由于我国护理基础教育和岗位培训工作起步较晚、发展滞后,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同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之间、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尽快完善相关制度,加快发展护理教育和岗位培训工作,使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达到岗位胜任力的要求。一、岗位管理与岗位培训

1.岗位管理(position management)是指以企业战略、环境因素、员工素质、企业规模、企业发展、技术因素六大因素为依据,通过岗位分析、设计、描述、培训、规划、考评、激励与约束等过程控制,实现因岗择人,在人与岗的互动中实现人与岗、人与人之间的最佳配合,以发挥企业中人力资源的作用,谋求劳动效率的提高。

2.岗位培训(position training)是指根据岗位要求所开展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和管理训诫行为的组织培训活动,其目的是提高在岗员工的业务知识专业技能和服务态度。岗位培训从方式上通常分为入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入职前培训分为一般性培训(组织文化、组织制度、行业法规等)和专业培训,在职培训分为专业岗位培训和管理岗位培训。二、护理人员岗位管理与岗位培训

1.护理人员岗位管理

2012年4月,卫生部颁发《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现阶段开展医院护士岗位管理是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护理岗位设置、护士配置、绩效考核、职称晋升、岗位培训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来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激励护士服务于临床一线,稳定临床护士队伍,促进护士职业生涯发展,持续提升护士专业化水平和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的岗位应按照“科学管理、按需设岗、保障患者安全和临床护理质量”的原则来进行合理设置;医院护理岗位设置分为护理管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和其他护理岗位,其中,护理管理岗位和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应当占全院护士总数的95%以上。

2.护理人员岗位培训

护理人员岗位培训是根据医院护理工作的岗位需求,为护理人员设计安排的培训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培训持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使护理组织内各部门之间、护理人员之间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思想、观念、信息和情感的交流,以便形成组织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高效的团结协作,从而完成护理组织的整体目标和护理人员的个人发展目标。由此可见,护理人员岗位培训是护士岗位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三、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结合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护理人员胜任力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目前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内容与标准、培训基本框架。(一)护理人员胜任力基本概念

美国护理学者Benner教授将“护理人员胜任力”定义为在各种变化的真实环境中护士为获得满意结果而完成任务的能力。我国研究者曲海英等认为,护理人员胜任力特征是指能够识别和区分优秀护理人员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的特征。(二)护理人员胜任力的分类

根据护理人员工作职位和特定岗位的不同要求,护理人员胜任力可分为:工作胜任力、岗位胜任力、职务胜任力。其中,岗位胜任力又分为核心胜任力、专科胜任力和管理胜任力。核心胜任力代表了护理专业最核心的特点与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护理的专业精神和专业文化,是每一个护理从业人员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的胜任能力。(三)护理人员胜任力的内容

近年来,国内有关护理人员胜任力的内容,比较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包括:①曲海英、井西学等人研究指出,护理人员的胜任力特征包括5个部分:护理专业知识、护理专业技能、动机、人格特质、自我概念。其中,知识和技能属于基准胜任特征(threshold competency),又称为显性特征,是对胜任者基础素质的要求,是可以看见的、相对较为表层的个人特征,易于改变、充实和完善,但这2个要素并不能把表现优秀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别开来;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和动机属于鉴别胜任特征(differentiating competency),又称为隐性特征,是属于较为隐蔽的、深层和中心的个人特征,一般较难测量和发掘,这3个要素是保障护理人员取得优异工作绩效,以及区分表现优异者和表现平平者的关键因素。②刘俊丽等人从心理学研究角度将护士胜任特征结构及成分划分为3个维度16个成分,分别是:能力维度(创新能力、适应能力、临床判断力、敏锐观察力、人际协调能力、管理能力);性格维度(同理心、情绪稳定、主动、自信、责任心、德行重范);动力维度(成就导向、求知欲、职业角色意识、职业道德)。(四)基于胜任力理论的护理人员岗位培训基本框架

国内研究者洪海兰等人针对我国国情,以胜任力理论框架为指导,以新护士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了一套新护士岗前培训大纲,包括9大培训项目和31项培训内容,并确定了相应的培训目标和学时。该大纲基本涵盖了我国新护士需要具备的岗位胜任力,其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得到了临床实践认可。徐少波针对“注册护士的核心能力框架”也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李红等人在研究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岗位后形成了各级护理工作分析报告,用于指导护理人员岗位管理和岗位培训实践。刘立婕对临床护理专家的角色职能及培养模式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对各级医院开展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培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四、护士职业生涯规划

护士职业生涯规划(management of nurse's career planning),是指医院人力资源部和护理管理部门将护士个人发展和医院发展目标相结合,对影响和决定护士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与测定,以确定护士的职业发展目标,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岗位,制定相应的工作内容、教育和培训计划,并对每一步骤的时序、方向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提供护士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职业素质机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科学合理的护士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有助于培养护士的组织归属感,并结成医院和护士之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和双赢关系,以达成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同步实现。五、护理职业获益感

关于职业获益感(perceived professional benefits),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定义,多是从“益处发现”一词引申而来。益处发现(benefits finding)是指个体从创伤或不幸等消极事件中发现个体的、社会的、心理的、精神上的益处,这是一种从积极的角度去评价其不利因素的认知适应方式。有研究指出,职业的积极情感体验可以缩小从业者与其职业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从业者体会到职业带来的实际获益感和职业认同感。美国首席护士理事会研究认为,护士的职业获益感包括:①拥有改变困境的机会,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可获得回报;②自我满足感,对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③有灵活的工作时间,有与家人相处的时间;④有能力挣到足够的收入,负担起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拥有稳定、有保障的生活;⑤有进步的机会,有不断学习的动力,总有机会认识到不同的人;⑥被需要感,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被他人需要而很有价值。另外,国际护理协会2009年提出“护理职业获益感”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与患者接触并帮助患者、有专业训练和际遇机会、使人获得满足感。我国研究者胡菁、刘晓红等人认为,护士的职业获益感水平与其工作的投入和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护士就业率高、职业收入稳定、工作环境较好、工作时间弹性可变,自己和整个家族终身拥有便捷可靠、优质的医疗资源等,可视作“护理职业获益感”的范畴。第二节 国内外护理人员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现状

随着全球国际化趋势的发展,国际间护理教育与学术交流日益频繁。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护理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开展较早、发展迅速,至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护理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我国护理人员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培训水平相对较低、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尚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了解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对成熟的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经验与模式。一、美国护理继续教育体系

自1896年美国护理学会成立之时起,美国便对护理继续教育给予了持续关注。发展至今,美国的护理继续教育拥有完善的体系、良好的运行机制与发展环境。美国从政策保证、系统计划、灵活的教育形式及创新的教学策略、健全的评价体系、严格的学分管理等多个方面来保障在职护士能够自觉、及时、高效地完成护理继续教育。

1.政策保证、多方重视

美国护理学会自1970年出台继续护理学教育相关政策,要求注册护士必须达到继续教育的标准方可重新注册,使得受教育的护理人员、教学师资、继续教育的举办方和医院的管理人员均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的继续护理学教育标准和护理实践标准仍在不断与提高,继续教育的学分时数及内容也都在不断增加,以确保在职护士经过规范的继续教育后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佳质量的护理服务。

2.教育计划系统全面、教学内容丰富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在职护士继续教育培训框架、计划或教材。各医院是根据美国联邦政府和所在州政府规定的护士再注册要求,结合医院组织的护理质量标准、患者期望的护理服务体验、护士个人的职业成长规划三方面的需求分析来综合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目前,国际上大约有370多家医院自愿参加由美国护士认证中心开展的“优秀护理实践认证项目(American nurses credentialing center's magnet recognition program)”,也称为“磁石”项目。这个“磁石”称号是认可医疗机构杰出的护理质量和专业水平的国际代号。为了达到这一高标准,美国各医疗机构以该项目中的护理质量标准来设置该院的在职护士继续教育计划,期望护士能主动接受相应的继续教育作为自身荣誉和专业成长的途径,从而达到医院的“磁石”认证目标。

3.教育形式灵活、教学策略新颖

(1)教育形式灵活多样:

传统方式包括:集中办班、分散办班、自导学习、电视广播、函授巡回教学等。在信息时代,继续教育提供方还充分利用高科技成果,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通过因特网、数据库、图书馆网、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虚拟实验室、虚拟图书馆等方式进行实时、交互远程教育,达到了教学资源共享,方便护士及时参加学习和培训。为使继续教育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起来,美国较多医院还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作为在职护士继续教育的一种方式。

(2)教学策略与学习方式新颖:

教学策略包括:病历分析讨论法、PBL教学法、以实用为基础教学方法、电视—远程网络互动交流法和课堂游戏等。学习方式包括:自我引导式学习、独立学习、建立合作伙伴交流学习和反思学习等。

4.教育评价体系健全

美国继续护理学教育评价体系健全,能够及时提供反馈信息,使继续教育主办方切实看到教育的效果和仍存在的问题,以便作出下一步的决策。其评价体系包括:

(1)教育效果评价的层面:

包括:①过程评价:学习者对课程满意度的评价;②内容评价:评价内容的相关性、课程设置特点和复杂程度;③结果评价: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变化的情况,以及学习者在实践中的行为变化,包括:学习者自己感觉的满意度、护理管理者和监督人员感知到护士的行为变化;④对服务对象和社会人类影响的评价,即:服务对象和社会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行为变化的感知。

(2)教育评价的模式:

美国对继续教育各个环节的评价采用很多的评价模式,常用的有:质量保证模式、CIPP模式、行为研究模式、能力模式、CQI模式、Cervero模式和Abruzzese模式等。

5.继续教育学分管理严格

美国各个州的继续教育具体学时要求不同,从0~45学时不等。很多州都强制性要求护士毕业后继续教育需达到一定学时或取得一定学分之后方可再次注册护士证书。此外,继续教育学分还与护士的晋升、提薪、更换工作等相关联,使得在职护士继续教育真正成为护士自己乐于参加的“终身学习”项目。二、英国“院校结合”护理继续教育模式

英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提出“终身学习”的倡议,并作为一项国家任务来推广实施,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是通过政府“终身学习项目”来支持开展的。

1.继续教育模式

英国护士继续教育采取医院与大学合作的模式,能够承担在职护士继续教育任务的必须是有资质的护理学院。英国的继续教育是以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为目标的进修课程,课程门类繁多;培训时间安排比较灵活,从几天到几周不等;有全日制、部分时间制、工学交替制、网络远程护理教育等多种形式,并积极推行远距离护士培训。英国法律明确规定:在职护士要以个人文档和文件夹形式提供继续教育的证明,经审查合格才可获得连续注册。

2.继续教育课程设置

英国护士协会要求注册护士每3年要完成100小时理论学习和100小时临床实践学习。

(1)新注册护士的培训:

在英国,新注册的护士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培训。一般采取一对一导师制培训方式,即:在一位有经验的临床护士的指导、帮助下使新注册的护士顺利完成专业实践的转型并适应新角色的过程。为了进一步规范英国护士注册后培训,英国卫生部在2008年底推出了“医务人员注册后培训框架”。经过近几年的临床实践和调研,论证了该“培训框架”不仅适用于护士和助产士的注册后培训,而且还适用于其他健康相关专业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

(2)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

在职护士继续教育的教材是根据各个医院护理部门的不同要求结合临床护理的发展来“量身定制”的课程模块。以诺森比亚大学的护士继续教育为例:该医院的继续教育模块有150多个,不同专科(业)的护士都有明确规定的继续教育教学模块(例如,重症监护护士的教学模块包括重症监护技术进展、循环系统监护、呼吸系统监护、器官移植、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模块)。护理学院会根据医院的要求不断调整和充实教学模块,使护士继续教育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在职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能够真正得到提高。此外,英国特别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各学院配置了非常先进的护理器具及仿真模拟患者,采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授课,生动灵活、寓教于乐,以保证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

3.继续教育护理师资遴选及管理

从事英国护士继续教育的教学老师要求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同时要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护理理论教学教师要具有10~1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每年要有不少于35天的临床实践和学习,并需参加护士注册考试;临床带教老师一般为毕业3年以上的注册护士,具备良好的交流技巧,能督促学习者学习、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潜力发挥。护理学院每年要对任课老师进行全面考核,考评合格者方可担任护士继续教育的课程任教。三、中国香港地区“一人一计划”护士在职培训模式

香港的护理继续教育以“一人一计划”护士在职培训模式(One Nurse,One Plan)独具特色。该计划是由香港医院管理局新界东联网推行,是按照护理专业核心能力的要求,通过所设计的临床培训和专科轮科,对本身已具备基本护理技能的护士进行的强制式继续教育培训。

1.培训体系设计理念“一人一计划”是按照护理专业核心能力的要求,根据每个阶段护士的工作资历情况,设计出涵盖面广、内容丰富、目标明确的培训计划。该培训计划强调知识、技能、管理与护理理念的共同发展,内容实用性很强,包括:临床实践、人文关怀、护理理念、职业安全与健康和护理管理等;在培训中鼓励护士要一次性做对事情,要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用根源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去解决问题。“一人一计划”使联网内的每名护士在职业发展道路上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发展计划和相对应的培训内容,护士只要根据自己的年资便知道自己的培训发展需要,并按照计划内容贯彻始终。该培训计划的实施,使得护士在建立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意识的同时,其临床护理知识、技能和相应的个人素质也随着培训的升级而不断提高。

2.培训阶段设置管理

根据个人的临床工作资历将护士在职培训划分为6个阶段:①普通注册护士的培训计划。包括:临床启导、专科启导、专科培训、专科晋升4个阶段计划。按照该计划进行有步骤的学习考核后,具备相应能力的注册护士将晋升为资深护师(advanced practice nurse,APN)。②资深护师学习计划。包括:督导培训和领导培训2个阶段计划。每进入一个新的培训阶段,护士就会收到一张由护理部发放的培训卡,卡片上标记护士培训的阶段、轮转专科、受训情况,以及所需要学习的个性化课程和普及课程,护士在接受培训后可在对应表格里登记时间,同时到相应科护士长处登记,获得相应继续教育学分,在护理专业上才可得到医院管理局的专业认证。

3.培训教学形式“一人一计划”培训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理论授课、情景分享、角色扮演、工作坊、个案分享、专业研究、成组讨论、视频学习、课程前派发资料学习(PBL教学法)、技巧训练、临床轮科实践等,以全方位地培训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四、中国台湾地区护理人员专业进阶培训模式

台湾地区的护理继续教育,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专业能力进阶培训项目”和“新入职护士毕业后两年期临床训练计划”来系统培训护理人员,以提高各层级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能力及工作满意度,并促进护理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加强护理功能的发挥,提升专业品质和地位,更好地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

1.护理人员专业能力进阶培训项目

该项目由台湾护理学会于1992年制定并开始实施,项目遵循美国护理学教授Benner 1984年提出的Benner模式(Benner model),将临床护理人员专业成长的过程分为“从新手到专家”5个阶段,即:“新手(novice)—稍有经验者(advanced beginner)—胜任(competent)—精通(proficient)—专家(expert)”,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和临床能力将其分为N~N四个层级,为每一层级的护士赋予了不同的工作职责及14能力要求,制定了不同的发展计划与训练目标,并注重护理人员的专长与兴趣,以促成护理人员发展成为行政管理者或临床护理专家(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CNS)。

(1)培训课程内容:该项目是按照护士的不同层级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包括:①N级护士(临床工作1年内,具备执行患者基本照护能1力):常见疾病护理;常见检查治疗;常见药物应用;常用护理技术(含: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常见患者护理问题;护理记录书写;法律伦理与护理(含:医疗法、护理人员法、护理患者的伦理困境);问题分析与处理(Ⅰ)(含:文献查证与阅读、案例分析);品质保证(Ⅰ)(含:护理品质概念介绍、参与品质管理活动等)。②N级护士(临床工作2年以上,2具备执行重症患者护理能力):重症患者的护理(含:身体、心理、社会层面的个案评估);护理与法律(含:医疗纠纷案例讨论);问题分析与处理(Ⅱ)(含:案例分析、个案讨论);品质保证(Ⅱ)(含:如何制定护理标准,参与护理标准评价等管理活动)。③N级护士(临床工作3年以上,具3备执行重症患者整体性护理、参与教学及协助医院品质改进的能力):教与学;危急处理;问题分析与处理(Ⅲ)(含:个案报告);品质保证(Ⅲ)(含:持续性护理品质改善方法)。④N级护士(临床工作4年以上,具4备执行护理研究、专科护理、参与教学、行政及执行医院品质改进能力):护理行政(含:成本分析的概念);研究概论;问题分析与处理(Ⅳ)(含:专案设计);品质保证(Ⅳ)(含:持续性护理品质业务改善报告1篇)。

(2)流动护理人员能力层级的认定办法及培训要求在参与该培训项目推广计划的网络医院内,同等级评鉴合格教学医院之间流动的护理人员其能力层级可相互认定;不同等级医院之间流动的护理人员其能力层级认定的规则包括:①在医学中心6~12个月时间的训练,由各医院各病区护士长考评通过,并参加护理部进阶考试及格后通过,才取得该院同层级护士的资格,考核期间未通过审核者应重新参加该院该层级专业能力的进阶训练。②在区域医院、地区教学医院及地区医院,参照医学中心的规则执行。在护理人员流动能力层级的相互认定中,N级和N级只在所参加审核的医院内部承认,N和N在台湾地区所1234有医院均承认。

(3)护士分层级专业能力进阶培训的管理与制度保障:该进阶培训项目是由台湾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卫生署以制度形式加以管理,委托台湾护理学会制定训练重点内容和晋升要求,同时保障护士接受培训的权益。除了以进阶制度管理护理人员培训工作外,各医院也要创造各种条件来保障护士参加相应的培训课程。每年12月底医院护理部会公布下一年的培训课程表,护士根据自己的工作班次选择合适时间去听课。医院内部的培训课程内容则放在医院内网络教学平台上,护士个人可选择合适的时间学习,并直接在网上参加考核。

2.毕业后新入职护士两年期临床训练计划

为使医疗机构新入职护理人员均能接受必要的训练,达成提升医疗质量及确保患者安全的目标,台湾行政主管部门卫生署自2007年7月颁布了“毕业后新入职护士两年期临床训练计划”。该计划以两年期一般性、基础性训练计划为主轴,与“护理人员专业能力进阶培训项目”所制定的课程内容相衔接,对毕业后新入职护士按4个阶段对其进行为期两年的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新入职到病区的前5天;第二阶段:入职后3个月期间;第三阶段:入职后第4~12个月期间;第四阶段:入职后第13~24个月期间),并实行临床护理教师带教制度,以保证培训的效果。该培训计划开展至今,改变了过去传统“师徒制”的临床教学模式,施行“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为导向、以证据为基础”的学习模式,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危机辨识与处理能力(四个阶段培训内容详见附录1)。五、中国内地护理人员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护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多由各级医院和护理学会来组织开展,其培训范围不一、培训成效参差不齐。近年来,随着优质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临床护理”和“专科护理”列入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护理学科晋升为国家一级学科,我国护理工作的内涵在深化、外延在拓展,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明显提高,各级医院必须加强对各层级护理人员的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工作。

关于“护理人员岗位培训”的范畴、内容、实施方式等,国内尚无相关文件对其进行明确界定和归类。本书所指的“护理人员岗位培训”,是借鉴人力资源管理及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等理论研究,结合我国护士岗位管理、岗位培训和继续护理学教育等相关文件精神,把由医疗机构自行组织实施的基于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的系统化培训工作归类为“岗位培训”。岗位培训的范畴包括:毕业后护士规范化培训(含毕业后新护士岗前培训、毕业后护士分层级规范化培训)、临床兼职护理人员岗位培训(含:专科护士培训、临床护理师资培训、机动库护士培训等)、护理管理岗位培训。关于护理人员“继续护理学教育”,是特指对具有护师及护师以上护理专业技术职务的护理人员所开展的以培训“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终身继续教育形式,它与护理人员岗位培训工作在培训形式、内容上可有重叠和交叉,故在此一并介绍。(一)毕业后护士规范化培训

从护生成长为专业护士这一阶段,是毕业后护士形成专业理念、价值观和专业能力的关键时期,该期最容易发生护理人员流失,增加护理人力培养的成本。近年来,医院临床普遍反映新入职护士的岗位胜任能力低下、职业信念不稳定等问题,呼吁急需对毕业后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

1.相关政策

卫生部在1998年发布了《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等文件,对毕业后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工作作出了界定,包括:①培训对象:护理专业学生学校毕业后在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②培训目标:临床护士经过规范化培训,以达到《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护师水平;③培训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职业素质、医德医风、临床操作技能、专科理论知识、外语等;④培训方法:依据护士学历层次的不同,进行分类、分层级培训。大学本科学历护士在1年内、大学专科学历护士在3年内、中专学历护士在5年内完成规范化培训任务。

2.培训现状

据文献报道,我国毕业后护士的岗位培训工作长期以来多由医院自行组织完成。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出台统一的毕业后护士规范化培训标准及考核标准,全国尚有较多医院还没有自行组织或送培毕业后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工作。在已经开展该项工作的医院中,由于地域不同、医院等级、培训条件和重视程度的不同,对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的理解和做法存在较大的差异和不规范之处,主要体现在:①培训对象不统一。多数医院是把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和在职护士继续教育均纳入规范化培训,统称岗位培训;有的医院规范化培训的对象是除刚毕业的新护士外,还增加了新调入护士、试用期护士、招聘护士等;部分医院针对毕业后5年内的护士都进行统一培训;部分医院除了对本院年轻护士进行培训外,还面向社会招收毕业后护生,经培训合格结业后留用部分学员作为医院员工,其余学员分流进入社会再就业。②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目前,全国尚没有统一的护士规范化培训课程体系。各级医院主要围绕《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自行设置培训内容。较多医院的培训内容,没有根据护士的教育背景、学历层次和临床实践经历来针对性地设计,致使培训对象参与积极性不高,培训成效不显著。③培训师资水平差异较大。由于我国护理教育基础薄弱、高等护理教育发展滞后等原因,目前各级医院临床护理师资队伍的总体素质偏低,影响了培训质量,亟待对临床教学老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工作。④培训考核标准不统一,培训效果参差不齐。目前,全国尚无统一的护士规范化培训考核标准。各级医院护理部门自行组织的规范化培训与考核工作,其培训效果参差不齐,培训考核的科学性、严谨性值得商榷。该项工作有待于国家建立权威机构来加以认证。(二)临床兼职护理岗位培训

临床兼职护理岗位隶属于临床护理岗位,是医院为了适应新时期我国护理工作范畴的拓展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发展的需要而在临床护理岗位中设置的兼职岗位,如专科护士、临床护理师资、机动库护士等。医院设置临床兼职护理岗位,一方面是想通过灵活、机动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来适应医院不断变化的临床情境,以便为患者提供最安全、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也为激发护士的最大潜能,培养护士的多种能力,提升护士的职业成就感。因此,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才能胜任,需要按照岗位的性质、任务和责任风险的不同,对临床兼职护理岗位的人员进行择优选拔和规范化培训。我国临床兼职护理岗位培训工作中,以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开展最为广泛和深入。截至目前,中华护理学会和各省、市护理学会已经对13个护理专科开展了培训工作,其培训规模较大、成效显著;临床护理师资培训在较多三级医院已作为常规工作开展;机动库护士的培训开展相对较少,尚缺乏成套的、成熟的培训经验与研究成果展示。(三)护理管理岗位培训

护理管理人员在医院护理管理和学科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长期以来,我国医院大多数护理管理者是从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中直接选拔,在任用之前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专门的管理岗位的培训。进入“十一五”规划以来,卫生部高度重视对护理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先后在国家《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中明确提出,我国要培养出一支政策水平较高、业务能力突出、管理素质优良的护理管理队伍;各级医院应建立和完善护理管理岗位培训制度,加强对护理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现阶段,为使该项培训工作有的放矢、高效运作,各级医院需要根据护理管理岗位的实际需求,结合管理岗位任务和胜任力特征,建立一整套护理管理人员分层级培训体系。(四)继续护理学教育

我国继续护理学教育是指经过毕业后规范化或非规范化专业培训之后,具有护师及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正在从事护理专业技术工作的护理技术人员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继续护理学教育形式。1994年卫生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明确提出了护士连续注册需提供继续护理学教育合格证明的规定;1997年卫生部颁布《继续护理学教育试行办法》和《继续护理学教育学分授予试行办法》,对继续护理学教育的对象、时间、内容和形式作了相关的界定,标志着我国继续护理学教育工作逐渐向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1.相关政策

包括:①教育对象:经过毕业后规范化或非规范化专业培训之后,具有护师及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正在从事护理专业技术工作的护理技术人员。②教育目的:通过教育培训使护理技术人员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以跟上护理学科的发展。③培训形式:学术会议、学术讲座、专题讨论会、专题讲习班、专题调研和考察、疑难病历护理讨论会、技术操作示教、短期或长期培训等。此外,为行业内的继续护理学教育提供教学、学术报告、发表论文和出版著作等,亦视为参加继续护理学教育。④管理办法:实行继续教育学分制登记与建档管理,护理技术人员每年均需参加经过认可的继续护理学教育活动,达到最低学分数25学分,才能作为再次注册、聘任及晋升更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条件之一。

2.培训现状

我国继续护理学教育施行以来,丰富了我国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形式,促进了临床护理人员素质能力与服务水平的提升。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与限制,不同地区、不同医院护士群体的继续护理学教育执行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和缺陷,主要表现在:①部分医院管理者支持力度不够,对护理继续教育经费投入少,甚至限制护士外出培训学习,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积极性。②部分护士主动学习意识淡薄,把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看成“形式主义”;加之工作繁忙无暇参加学习;即使去参加学习,部分护士也仅是看重学分而去,不是为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提升而学习。据王红等人报道2010年有30%的护士不能完成国家规定的继续教育学分。③部分继续教育项目实施走过场,授课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缺乏培训效果评价,不能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④学分管理审核监管不严。为达到继续教育学分要求,部分护理人员盲目参加一些与自己专业无关的培训,甚至出现“花钱买学分”的现象。第三节 开展护理人员岗位培训的背景与作用

现代护理学是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集人文关怀与身心照护、护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型学科。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意识形态、知识经济、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护理服务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国护理专业的研究领域在不断扩大、专业内涵在不断挖掘、服务外延在不断拓展。这些变化,均需要护理教育者和护理管理者高度重视和抓好护理人员的在校基础教育与医院岗位培训工作,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需要、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背景

从古到今,护理学科的发展史是护理专业内涵由原始单一的“养护和照顾”向多元化的“照顾、关怀、专业化服务、高级护理实践”方向发展的过程,是护理工作由民间自由式从业向法制化建设迈进的历程,是护理职业教育从单一化的职业培训向多层次的专业教育培训发展的过程。当前开展护理人员岗位培训,正是基于国际社会对患者生命健康权的一贯尊重与重视,患者对护理内涵本质回归和提升的期待,以及我国未来护理工作发展目标、护理外延拓展的人才需要。(一)开展岗位培训是护理专业内涵发展的需要

世界护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护理(以自我护理、家庭护理为主)—中世纪护理(以宗教护理、医院护理为主)—“南丁格尔时代”护理(护理走向专业化的开端)—近、现代护理(专业化、多元化护理)的漫长发展历程。随着护理学科向纵深发展,护理专业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对护士的执业要求必将越来越高。

1.古代西方医学对护理内涵与职责的期望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公元前377)一直非常重视护理工作。他提倡保持患者清洁卫生,强调在床旁对患者进行仔细观察、改善生活条件和周围环境对患者康复的意义。他在论文集中这样写道:“今命令你的学生,护理患者时要按照你的指示执行,并要进行治疗;要选择有训练的人来担任护理,以便在实行治疗时能够采取应急措施,以免危险;而且能在你诊治患者之后的短时间里帮助你观察患者。”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医疗工作均需要护理的密切配合,护理人员的职责包括照顾与观察,护理人员从事护理工作需要进行训练。

2.“南丁格尔时代”护理专业内涵与执业要求

1860年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和护士学校,对护理从业者进行严格的专业教育和培训,使护理成为了“专门的技术”和“专门的职业”,并赋予了较为广泛的专业内涵。

(1)南丁格尔时代的护理专业内涵:

南丁格尔总结了那个时代的护理原则、经验、规则和护士培养方法,认为:护理学担负着保护人们健康的职责,以及护理患者使其处于最佳的状态;护士要做的是把患者置于最好的条件下去恢复身体健康;护理工作的社会性、生物性和精神对患者身体健康恢复有影响;护理不应该只在医院里进行,还需要到社区组织预防医学工作,家庭护理更需要护士进行教育。南丁尔格对护理专业内涵与职业范畴的理解,正在我国今天的护理工作中被大力推行。

(2)南丁格尔时代的护理教育观:

南丁格尔认为,护士必须在专门组织的医院中接受包括道德信仰、行为准则、专业知识与技术等方面的严格训练;经过受训后的护理人员,其品德优秀、专业素质高、工作主动性强、敬业勤勉,职业自信心足、行为规范大为改观,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与尊重,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提高、工薪的增加等便成为了自然而然的结果。南丁格尔鼓励护士学生要多读书,要绝对忠诚并热心于专业护理工作、勤勉且符合道德规范。她还强调,从事地段家庭护理的人员也应当培训,在她的倡导下英国开创了近代公共卫生地段的家庭护理,极大地丰富了护理学的专业内涵。

3.近现代护理专业内涵与执业要求

自南丁格尔创办护理教育和护理专业以来,护理学科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的专业化得以进一步发展。21世纪的护理学在学科知识结构、护理对象、护理目标、护士的作用、护理职业行为规范等方面均面对新的挑战,需要护理人员通过继续教育来实现观念上的更新和行为上的改变。

(1)现代护理观:现代护理观是与大科学观、大卫生观相适应的大护理观,包括:独立学科观、整体护理观、护理过程系统观、护理职能延伸观。在现代护理观的指导下,护理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护理的对象不仅是患者,还包括健康人;护理的目标不仅是满足患者生理上的需求,还要着眼于患者心理的平衡和社会的适应;护理服务的范畴不仅在医院,还包括家庭和社区;护士的角色定位既是医生治疗疾病的合作者,又是疾病预防的宣传者,还是家庭护理的教育者和社区护理的组织者。所有这一切的变化,标志护理学由传统护理向现代护理的过渡,需要护理工作者更新传统观念,树立现代护理观的理念。

(2)国际社会对现代护理专业内涵、工作范畴与职责的界定:近20年来,世界各国及其护理学术组织分别从立法和学术研究的层面,明确界定了护理工作的内涵、职责及服务范畴,颇具影响力的有:①国际护士会关于“护理”的定义(INC,1973):护理学是帮助健康的人或患病的人保证或恢复健康,或平静的死亡;②美国护士会关于“护理”的定义(ANA,1980):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③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护理工作范畴的报告》(WHO,2000):护理工作的范畴主要包括专业照顾、协助治疗、健康指导、沟通协调4个方面。这些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是护理人员在执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职业操守与行为准则,是各级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接受患者与社会监督的法律约束力。(二)开展岗位培训是我国护理工作目标和专业学科发展的需要

1.我国护理执业范畴与工作职责界定

包括:①中国《护士条例》(2008年)关于“护士执业6项法定义务”: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对患者实施紧急救护;发现有问题的医嘱提出质疑;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隐私;参与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服从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安排,参加紧急救护。②中华护理学会发布《护士守则》(2008年):从10个维度规范和细化了我国护士的执业行为。③我国“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医疗机构开展的各项专项管理活动,包括:“医院管理年活动”、“医疗质量万里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患者安全十大目标”、“万名护理人才培养计划”、“等级医院评审”、“护士岗位管理”等,从不同角度对医院护理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应该达到的工作质量标准和服务水平进行了界定。

2.我国“优质护理”专业内涵及职业素养要求

从2010年起,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旨在让护理工作体现现代护理的内涵本质,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连续、专业的优质护理服务。何为“优质护理”的内涵?开展“优质护理”护士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履行的职责有哪些?这将是我国护理界不断探索和诠释的永恒话题。

(1)“优质护理”的护士职责:

当前,我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需要护士履行的护理职责包括: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