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中成长自己(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0 10:39:07

点击下载

作者:倪奉尧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在企业中成长自己

在企业中成长自己试读:

前言

如果员工是一粒种子,那么企业就是培育这粒种子的沃土,不论是为了生存,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员工个人的成熟与成长都将在企业中得以实现。

在企业中成长自己,是一个不断成熟、获得新生的过程。我们在企业中不断进步,成长为一个能做事、做好事、做成事的卓越员工,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走向成功的金字塔,也就是“在企业中成长自己”的意义之所在。

在企业中成长自己,是一种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

追求卓越的员工是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员工因成长而出色,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激励自己不断地做到最出色。

在企业中成长自己,就能在残酷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身的价值。

古语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时刻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在企业中成长自己,企业才能赋予你相应的使命,才能在这些使命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反之,如果不能在企业中不断成长,你就不能从相应的高度理解公司的营销战略、发展愿景、企业文化,等等,那么,就无法为公司的下一步发展创造一定的价值,接下来等着你的就是被淘汰的命运。现实如此残酷,成长势在必行。你若想在波涛汹涌的职场浪潮中获得成功,就必须具备乘风破浪的能力。

在企业中成长自己,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工作定位。

意识到企业让我们成长,才能够更好地定位自己与企业的关系;才能够从自身成长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工作;在行动时从个人利益转向集体利益,在开展工作时从个人奋斗转向团队合作,在价值观上从为薪水工作转向为公司创造价值……所有这些观念和眼界上的转变,将为我们个人和公司带来新的发展和新的境界。

在企业中成长自己,为我们提升工作业绩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业绩激励我们成长,成长提升我们的业绩。在这种良性循环中,我们会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立足自己的岗位,以能力和业绩为依托,为成长提供更积极的影响和动力。

在企业中成长自己,是一种在困境与失败中不断前进的姿态。

法国作家大仲马说:“人类开发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需要患难来促成的。”我们要感激工作中带给自己挫折的人和事,因为是他们给予了我们艰难的经历,让我们能够进一步看清自己所处的环境,并从中学会成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这都是成长的体现。一个人只有不断成长,才能不断提升自我的素养,更好地在职场上立足。

在企业中成长自己,是一种心灵上的修行。

成长也是一种修行。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经得起成长的磨砺;只有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成长的洗礼,才能带着快乐去工作。心灵修炼决定我们的个人境界,要提升个人境界,就要在寂寞中积淀自己,这样,才能在幸福中快乐成长。

第一章 成长是礼赞企业的最佳方式

人生的恐惧,在于没有发现成长的力量

恐惧源自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本能害怕。成长总是带着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探索陌生的环境,向前拓进。成长象征着拓展生命的土地,让陌生的变成熟悉的,让曾经可怕的变得不再那么可怕。

成长是一场谨慎而又谨慎的冒险,每迈出一步,都须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

在母亲的陪伴与鼓励下,婴幼儿尝试去接触和探索陌生而“恐怖”的周遭环境。他很早就能够辨识母亲的面孔,熟悉她的声音和气息。接着,他开始偶尔把注意力转向环境,用眼光跟踪移动的物体,用手去摸抓,用牙齿去咬,他在探索。

他渐渐熟悉更多的陌生事物。从爬行,到走路,是一个尝试性的重大胜利。有了这个能力,他的世界开始变得开阔起来。接下来,他会去进行一场新的冒险——目的地是他家门前的那片神秘、可怕,但又充满吸引力的小树林。终于,那片陌生的小树林变成了熟悉的小树林,他不再害怕它,他渐渐喜欢它,他甚至决定邀请他的小伙伴到小树林里去,而且,他一定是走在最前面的那一个。

后来,他得离开家乡到很远的地方去读书,他有些害怕,因为那个遥远的地方像是一片更大的陌生树林,显得神秘、阴郁而可怕,但他决定走,然后就走进去了。

再后来,他开始工作,经历了许多陌生的地方,他熟悉的世界也变得越来越大了,他的土地越来越开阔,而且总有阳光灿烂的日子。原来,他意识到,把陌生变为熟悉,把恐惧变为安全,是人生成长的路。

最后,他回头望去,原先看似恐惧的东西再也不会让他恐惧。而他还要继续走下去,走到人生旅途的目的地——把整个陌生的世界变成熟悉的家。

其实,未知的不安全带来的恐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因为恐惧而退缩,无法继续前行;可怕的是我们沉寂在自我暗示中,停止了成长的步伐。如果我们能正视恐惧,发现成长的力量,成功就在不远的未来。

因为恐惧,我们需要成长;因为我们不断成长,才最终战胜恐惧。

很多记者对杨澜在中央电视台最辉煌的时候选择去读书,后来又到凤凰卫视的选择很疑惑,认为这是她的心计使然,她在一篇文章里写道:

有一年春节晚会,共有六名主持人,多遍彩排之后,有一位主持的大姐,导演组突然决定不用了,但没人通知她。那一天,那位大姐兴冲冲拿着礼服到化妆间,化妆师说没她的名字,结果那位大姐黯然神伤地走了。我当时坐在一旁,那一刻我似乎看到自己的未来就是这样。

我当时心想,今天,如果没有机遇和环境的平台,有多少成功算是我努力的结果?选择离开是因为恐惧,因为命运不在自己掌握之中。从那一刻起,我就觉得自己首先得站稳脚跟,不要沉迷在鲜花和掌声中,要去寻找成长,去读书。

所有人都会像杨澜一样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而心生恐惧。战胜恐惧的唯一办法,就是让自己不断成长。恐惧其实并不可怕,关键是你首先得选择让自己成长。

工作就是一个战场,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困难面前选择了放弃,恐惧就会不断放大,直到将你吞噬。反之,选择战胜困难会让我们在恐惧中看到希望,从而战胜困难,战胜恐惧。

有了对遭遇淘汰命运的恐惧,我们才会选择不断进步。不努力,不奋力向前,就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也正是对人生的这些恐惧,人们才能不断地认识自我、克服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一步步地长大成熟起来。

奋斗不息,攀登高峰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你奋力向山顶冲刺时,可能会有遇到狂风、雪崩的恐惧,而当你最终到达山巅,又会觉得过程是那样美好,乐趣就在于征服的过程。事实上,成长的过程就如同攀登高峰,想象的过程也许是非常恐惧的,但当你坚定地相信自己可以,当你勇敢地迈出成长的第一步,当你执著地靠近目标时,你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恐惧并不可怕,战胜它就是这么简单。

成长就是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进步

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让自己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今天的事情今天做,今天比昨天强,每天都在为心中那个大目标做着不懈的努力。那些能持之以恒、追求进步的人,往往就是最后获得成功的人。

要始终保持一份平静、从容的心态,沉住气,步履稳健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不虚度每一天,不放过每一天的繁忙,不原谅每一天的懒散,克服浮躁,用精益求精来勉励、监督自己。尽善尽美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要用严于律己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精益求精的可贵精神,将工作做到让别人无可挑剔。

重庆煤炭集团永荣电厂的罗国洲,是一名有30年工龄的普通而不平凡的员工,从烧锅炉到司炉长、班长、大班长,他始终深情地爱着陪伴他成长并成熟的锅炉运行岗位。就是在这个岗位上他当上了锅炉技师,成为国内远近闻名的“锅炉点火大王”和锅炉“找漏高手”;就是这个岗位,让他感受到了一名工人技师的荣耀和自豪。

罗国洲有一副听漏的“神耳”,只要围着锅炉转上一圈,就能在炉内的风声、水声、燃烧声和其他声音中,准确地听出锅炉受热面是哪个部位管子有泄漏声;往表盘前一坐就能在各种参数的细微变化中,准确判断出那个部位有泄漏点。

除了找漏,罗国洲还练就了一手锅炉点火、锅炉燃烧调整的绝活。在用火、压火、配风、启停等多方面,他都有独到见解。锅炉飞灰回燃不畅,他提出技术改造和加强投运管理建议,实施后使飞灰含碳量平均降低到8%以下,锅炉热效率提高了4%,为企业年节约32万元。

针对锅炉传统运行除灰方式存在的问题,罗国洲提出“恒料层”运行,经实施,解决了负荷大起大落问题,使标煤耗下降0.4克/(千瓦·时),年节约200多万元。

罗国洲在单调的工作中不断成长,从而成为企业的技术专家。从他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从平凡到优秀再到卓越并不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你需要做的就是,在工作中每天不断进步与成长。

如何才能成长,这恐怕是许多人每天都在思索的问题,尤其在当今这样急功近利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不再满足于自己现有的一切,总希望可以一步登天。可是,希望归希望,现实仍是现实。工作中没有白吃的午餐,只有像罗国洲一样,不断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你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与进步。

洛杉矶湖人队前教练派特雷利在湖人队最低潮时,告诉球队的12名队员说:“今年我们只要每人比去年进步1%就好,有没有问题?”球员们一听:“才1%,太容易了!”于是,在罚球、抢篮板、助攻、拦截、防守5方面,每人都各进步了1%,结果那一年湖人队获得了冠军,而且夺冠的过程很轻松。

有人问派特雷利教练,为什么能这么容易得到冠军,教练说:“每人在五个方面各进步1%,则为5%,12人一共60%。一年进步60%的球队,你说能不得冠军吗?”

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只要抱着进步的念头去努力,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作为公司中的一分子,你每一天的进步都将为企业带来积极的变化。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里,企业和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只有做一个对工作持有认真负责态度的员工,不断质疑和改进自己的工作,追求不断进步,才能帮助企业完善体系,使企业适应市场变化,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你能否让自己在企业中不断得到成长,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如果你仅仅满足于现在的表现,没有“不断进步”的理念,那你在企业的地位永远都不能变得更加重要,因为你根本就没有做出重要的成绩。

当企业赋予你一项重任时,一定要做到超越企业的期望,千万不要满足于得过且过的表现,要做就做得更好。在追求进步方面,不要做到适可而止,一定要做到永不懈怠;在知识能力方面,不要满足于一知半解,一定要做到融会贯通——只有如此,才能在追求进步之中成就自己,成为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人物,成为企业发展天平上更重要的一个砝码。

员工的成长是对企业的最佳礼赞

有了工作,我们才有了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有了企业,我们才有了生存与发展的平台。我们应该礼赞自己的企业,而礼赞企业的最好方式就是让自己成长。只有一个不断成长的员工,才能不断地推动自己、推动企业发展。

在IBM企业的理念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无论这个人是管理者、普通员工、顾客,还是竞争对手。IBM企业尊重每一个员工的想法。虽然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企业理念,却对所有的员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是IBM,许多著名的企业也已经认识到员工发挥自身优势的重要性。

美国惠普公司创建于1939年,该企业不但以其卓越的业绩跨入全球知名的百家大企业行列,更以其对人的重视、尊重与信任的企业精神闻名于世。惠普的创建人比尔·休利特说:“惠普的成功,靠的是‘重视人’的宗旨,就是相信惠普员工都想把工作干好,有所创造。只要给他们提供适当的环境,他们就能做得更好。”

苹果电脑公司认为,“人人参与”、“群言堂”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他们愿意发现每一个员工智力的闪光点,他们鼓励每个员工说出对新产品开发的想法,发表自己的创意。正是这种人人参与的企业文化构筑了苹果企业最坚实的基础。

为什么这些公司都重视“以人为本”的文化呢?因为他们发现了员工的力量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讲,每一名员工都是至关重要的,都是企业前进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有的员工看不到自己工作的意义,认为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因而很少去考虑自己在企业发展中所具有的作用,这不仅对企业是一个损失,对其个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企业是员工发展的平台,员工的成长是企业的竞争力。

员工在成长,企业就会成长。意识到这一点,每个员工都应当看清自己身上的使命,改掉混日子的想法,树立起与企业共同成长的观念,以主人翁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每个员工都应当意识到公司经营的压力和挑战,明白公司面临着数不尽的威胁:客户可能拂袖而去,竞争对手可能抢占市场份额,生产成本提高可能造成利润下滑,一点点经营上的疏忽就可能使企业倒闭、员工失业……意识到这些威胁,我们才能够看清自己身上的使命,先公司之忧而忧,树立起与公司共存亡的观念,明白没有成功就没有公司,也就没有工作,以不断成长的姿态礼赞自己所在的企业。

每一名员工都是企业的主人。员工的成长就是对企业最佳的礼赞,每一名员工为企业的发展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都是企业的一份推动力。在企业中,我们应当将自己的所作所为置于企业的发展之中,把企业的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担负起自己的工作责任,与企业共同成长。

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成长共同体

“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有几千名可爱的员工,用文化黏结起来的血肉之情,它的源泉是无穷的。我们今天是利益共同体,明天是命运共同体,当我们建成内耗小、活力大的群体的时候,当我们跨过这个世纪时形成团结如一人的数万人的群体的时候,我们抗御风雨的能力就增强了,可以在国际市场的大风暴中去搏击。”华为总裁任正非在《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一文中把华为比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的确,企业和员工首先是因为雇佣关系而结成的利益共同体,进入企业的同时,企业的命运也将与员工相连,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成长的平台,员工的不断成长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发展也能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发展资源,二者也就形成了成长共同体。

著名的互联网企业百度一上市,瞬间造就了8个亿万富翁、51个千万富翁、240个百万富翁。当时,这些员工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无疑,百度的成功是一个互联网经济的神话,当初应聘百度的员工不会想到6年后的财富,他们只是默默地同李彦宏和企业一起度过了艰难创业、互联网低潮和坚韧打拼阶段。遇到困境时,他们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始终如一,尽职尽责地工作。他们都以自己的能力和表现获得了企业的期权,与企业结成了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结果,他们与企业一起收获了巨大的成功。

从百度的成功与其造就的年轻富翁中,我们看到了企业与员工、老板与员工之间互惠互利的关系。绝大多数人都是在一个企业中实现自己的未来。只要你还是某一企业中的一员,就应当抛开任何借口,投入自己的激情和智慧,将身心彻底融入企业,不断地成长自我。

一个将企业视为己有的人,终将走向卓越。许多管理制度健全的企业,正在创造机会使员工成为企业的股东。因为人们发现,当员工成为企业所有者时,他们表现得更加忠诚、更具创造力,也会更加努力工作。

强生CEO兼总裁詹姆士·伯克说:“没有企业的赢,就没有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没有企业的赢,也就没有员工的发展。但是,如果没有双赢,就没有企业的长盛不衰。员工成长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发展是员工成长的根基,只有共同成长才能实现双赢。”柳传志也说:“联想有今天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把员工个人的追求融入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所以,聪明的员工总是把自己的发展和企业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把自己和老板看做是互惠互利的关系,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信念,与企业和老板一起成长。

企业与员工是“情”、“义”、“利”相系的共同体。“情”和“义”铸就企业的长城。企业和员工一开始可能是因为利害关系走到一起,后来员工对企业逐渐产生感情和归属感,由“利益共同体”转变为“命运共同体”。再后来,员工在工作中逐渐意识到工作的意义,建立了为工作奋斗一生的信念,将个人的发展意愿融入企业愿景之中,这时与企业就成了“理想共同体”,这三个阶段的转变,代表着员工融入企业的程度,也是每个人都会在企业中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

可见,只有企业发达,员工才能够发达,只有企业赢利了,员工的工资才能得到提高,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抱着为自己的未来而工作的态度去工作,你就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即使一份微不足道的工作,也能够成为你事业发展的一个契机。

意识到自己与企业“同体共生”的关系,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定位自我,发展自我;才能够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在职业发展上从技术型人才转向综合管理型人才,在价值观上从为薪水工作转向为企业创造价值……所有这些观念和视野的转变,将为我们个人和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和新的境界。

期望效应:对自己的期望决定发展高度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对一所小学中的6个班的学生成绩发展预测,并把他认为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名单用赞赏的口吻通知学校的校长和有关教师,并再三叮嘱他们对名单保密。但是实际上,这些名单是他任意开的。出乎意料的是,8个月以后,名单上的学生,个个学习进步、性格开朗活泼。原来,这些教师得到权威性的预测暗示之后,便开始对这些学生投以信任、赞赏的目光,态度亲切温和,即使他们犯了错误也相信能改正。正是这种暗含的期待与信任使学生增强了进取心,更加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强,故而出现了“奇迹”。这种由于教师的期待而产生的效应,罗森塔尔将其称为“皮格玛利翁效应”。

这个心理效应带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会感觉自己获得了支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这就是期望效应。实际上,工作中,领导的器重和同事的赞誉都是一些外在的评价,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先器重自己,提升对自己的期待。别人或者企业上级对我们的期待,都是外在的动力——最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升对自己的期待,这才是促使我们不断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十多年前,吴士宏刚到IBM(中国)工作时,当时在企业打工的只有两名北京本地人,一个是司机,一个就是专门打杂的她。

她的工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蓝领,虽然很不体面,但她喜欢这份“一仆多主”的工作。每天被高级白领们呼来唤去的,她并不觉得委屈了自己,从早到晚都快跑断腿了,可她的脸上始终挂着快乐的微笑。

也许正是因为她的勤快和乐观,每个白领都很喜欢她。企业因为她的存在而变得更和谐、更团结起来,每个人都快乐地对待周围的人,面对不顺心的工作,大家见面时也不像以前那样冷冰冰地默不做声,而是微笑着互相打招呼。

而她不同于一般被动员工的表现引起IBM高级员工、美国人丽莎的好感和亲近:“你不是一个普通的打工者,告诉我,你为什么与所有的人都相处得那么好?”

她说:“什么原因也没有,我真的就是喜欢IBM,喜欢这里的工作环境,尤其是这里的人。如果有朝一日,我也成为高级白领的话,我将会感到万分荣幸!”“你会的。我们美国人说,爱会创造奇迹的。而且你和我们大家良好的合作关系,已经为自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每个人都愿帮你实现这个愿望!”丽莎鼓励她。

从此以后,这个勤杂工不但在他们下班后可以向他们学学电脑,而且还在丽莎等人的帮助下通过考试,成了一名“助理工程师”。当她满怀感激地对丽莎说“谢谢”时,丽莎说:“不用谢我,是你自己做到的。你对这个团队的热爱,使你产生了一种不顾一切的激情。它确实能使你战胜一切。”

是什么让一个地位卑下的异国打工者获得了周围所有人的喜爱,而愿意去帮助她?除了她自身的努力以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她的乐观精神和积极的热情影响了其他人!

真正成为IBM的白领之后,她不但注意和所有同事的合作,而且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凡是对IBM有利的事情,不管是分内分外,不管是苦是累,她都乐于抢在前头。

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以IBM为荣,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IBM也以我为荣!”是的,她说到也做到了——从1985年打工时起,12年后的1997年,她已成功出任IBM中国销售渠道总经理!

吴士宏虽然最开始职位低微,但是她并没有因此降低对自己的期待,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IBM的光荣,正是这种信念,使她能够从一个专门打杂的基层服务人员,一直做到IBM企业中国销售渠道总经理。

内心期待什么就能做成什么,我们对自己的期待决定了我们成长的高度。一个对自己持有较高期待的人才能够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工作,才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成为带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力量。

一个人无论职位多么低微,只要对自己心怀期待,最终就一定可以在企业中成为有价值的员工。

公司的明天,因你今天的成长而改变

企业的明天取决于我们每个人今天的成长。企业的发展不依赖于“某个人”,而是依赖于“每个人”。企业因员工的成长而成长,因员工的卓越而卓越,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激励自己不断地成长,做到优秀,并且由个人优秀到带动整个公司优秀,用自己的成长推动公司的发展。

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先生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领悟出企业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就如同斜坡上的一个球体,由于受到来自市场竞争和内部职工惰性的影响形成的制约力,有向下滑落的本性,如果没有止动力,就会下滑。这个理论被称为“斜坡球体理论”,它揭示了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不进则退。一个企业不发展、不进步,就面临着下滑和被市场淘汰的危机。“斜坡球体理论”指出了决定企业发展的两种力量,一种是拉动力,一种是阻力。拉动力是推动和引领企业发展的创新力量,优秀员工为企业提供的是一种拉动力,他们是企业发展的功臣。而一些懒惰和懈怠的员工为企业提供的则是一种阻力,是一种制约性力量,它们是企业发展的包袱。在企业里面,你可以成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也可以成为企业发展的阻力,全在自己的选择。优秀的人会让自己不断成长,成为企业发展的推动者。

划过船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只有大家保持统一的节奏向前划的时候,船才能保持最快的速度向前推进。其中如果有一个人划船跟不上整体的节奏,那么整条船的速度就会受到影响。同样,企业的前进也需要每个人都保持向上的劲头和工作节奏,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企业之舟全速前进,不断发展。如果有一个人跟不上这个不断前进向上的节奏,就会妨碍整个企业的进程,那么等待他的也只有离开企业这条船的结局。“你们来到这艘船上,并不是因为我哈西尔而来,你们是为自己而来,为船而来。我也是为船而来。我们应该用生命打造我们自己的船。这是我们的船,我们的命运已经和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船沉了,我们还能存活吗?”这段文字是《这是我们的船》一书中麦克尔·柯维所参加的第一次军事演习失败后舰长哈西尔所说的。的确,每个人从踏上企业这条船开始,就已成为这条船的一部分。企业就是我们共同的船,企业的命运就是我们的命运,我们的未来就是企业的未来。无论你是什么职务,都要用自己的成长,支撑好我们的船,真正做到“同舟共济”。

很多人都有等公交车的经历,但是当你所坐的公交车抛锚了,你会怎样做呢?

宽阔的马路上,开过来一辆公共汽车,人们都等了很久。

车还没有停稳,大家就“呼”的一声蜂拥而上,有限的空间立刻挤得密不透风。也许是压得太沉,车子走了一段路后,“咣”的一下在马路中央抛锚了。司机下车检查了半天,无奈地对大家说:“没办法,请大家帮帮忙,把车子推到路边。”

大家只得下车,只有三个人下车后主动来到车后,和售票员一起推车;一部分人在旁边看着,嘴里不断地埋怨;还有些人或许有“急事”,准备另找车子。

开始,四个人吃力地推着,但推不动车子,在售票员的再三招呼下又加入三个人。人多力量大,很轻松地就将车子推到马路边,推车的人没有一句怨言。

车子抛锚了,你有三种选择,一是一味抱怨;二是观望等待;三是下去推车。同样,在我们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抛锚”的情况,你也有三种选择:一是会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做一个行动者;二是持观望的态度,袖手旁观,做一个观望者;三是不停地抱怨自己遇到的问题,做一个抱怨者。其实,例子中的公交车就好比是我们的企业,富也好,穷也罢,都是我们大家的:车况好时,我们坐在上面很快就能到达目的地;车子坏了,走不动、推不动时,我们不能抛弃它,要爱惜它,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它。我们需要企业这个平台,企业的发展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来推动。

总之,企业的辉煌是每个人成长累积的结果。正是由于每个人成长的量变积累,企业的发展才能够实现质变的飞跃。每个人每天成长一点,企业就能够不断地向前发展。如果员工都在原地踏步,甚至后退,那么这个公司很快就会倒闭了。对于公司的发展来讲,每个人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都可能给公司带来积极的改变。因此,既然身为公司一员,就应当不断成长,从而更好地履行自己在公司的使命和责任。

第二章 为自己做到最出色

为自己争取最好的座次表

2004年12月8日,中国的联想集团斥资12.5亿美元,收购IBM全部PC业务,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进而迈入全球500强。柳传志就此事件在给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说:“这次并购是联想用进取创新精神取得的战略性突破,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探索道路;这次并购成为中国企业在IT领域扩大规模的国际直接投资,特别是与IBM的合作,大大提升了中国企业尤其是IT产业在全球的地位。日本和韩国在全球高科技的座次表中已经有了相当靠前的席位,然而他们在几十年以至二三十年前,也是由领先企业冒着极大的风险进行突破而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地位。而联想现在起到的正是中国企业领头羊的作用。”

从这段话中,我们看到了联想的使命感,这次成功并购的战略性突破,也为中国进军国际市场带来了希望。作为企业,只有在国际市场上拥有靠前的座次表,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广阔的利润空间。

企业要为自己争取最好的座次表,员工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作为普通的企业员工,我们一样能使自己走向卓越。关键在于,不能自满,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要不断追求卓越,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好的座次表。

维斯卡亚企业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最为著名的机械制造企业。吉姆和许多人的命运一样,在该企业每年一次的用人招聘会上被拒绝,但是吉姆并不灰心,他发誓一定要进入这家企业工作。于是,他找到企业人事部,提出为该企业无偿提供劳动力,请求企业分派给他任何工作,他都不计任何报酬地完成。企业起初觉得简直不可思议,但考虑到不用花任何费用,也用不着操心,于是便分派他去打扫车间的废铁屑。

一年下来,吉姆勤勤恳恳地重复着这种既简单又劳累的工作。为了糊口,下班后他还得去酒吧打工。尽管他得到了老板及工人们的一致好评,但没有一个人提到录用他的问题。

1990年初,企业的许多订单纷纷被退回,理由均是产品质量有问题,为此企业将蒙受巨大的损失。企业董事会为了挽救颓势,召开紧急会议,寻找解决方案。当会议进行了一大半还不见眉目时,吉姆闯入会议室,提出要见总经理。在会上,他就该问题出现的原因做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并且就工程技术上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后拿出了自己的产品改造设计图。

这个设计非常先进,既恰到好处地保留了原来的优点,又克服了已经出现的弊病。总经理及董事觉得这个编外清洁工很是精明在行,便询问他的背景及现状。于是,吉姆当着高层决策者们的面,将自己的意图和盘托出。之后经董事会举手表决,吉姆当即被聘为企业负责生产技术问题的副总经理。

原来,吉姆利用清扫工到处走动的特点,细心察看了整个企业各部门的生产情况,并一一详细记录,发现了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并想出了解决的办法。他花了一年时间搞设计,做了大量的统计数据,为最后一展雄姿奠定了基础。

吉姆正是靠着不断努力,细心观察,才为自己争取到了好座次。追求“最好的座次表”是一种素养,它体现的是一个人绝不碌碌无为的态度。随着职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会越来越多,一名普通的员工是没有竞争力的,重要的职位、优厚的薪金以及高级的职业荣誉,只会给予那些做得更好、追求最好的人。永远也不要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够好了,在我们整个职业生涯中,追求最好的步伐不能有片刻的停留。

我们要努力使自己进入卓越的状态,具体一点,就是以那些典范人物的状态和特征为标准,不断督促自己调整心态,提高素质与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座次,不断让自己进步,从平凡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

在职场上没有终生的雇佣关系,如果你的发展跟不上职业的发展,你就会成为企业可有可无的人。作为一名从业者,如果你要避免被淘汰的命运,就要让自己追求最好,使自己成为品牌人物,这样才能确立自己在企业和行业的地位,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顺。

日日精进是一种引以为荣的活法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里,商场也好,职场也好,充满活力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市场总是充满了变化。变化,是企业间和企业内竞争的根本原因和原动力,也是企业不断欣欣向荣的成长活力。在变化的同时,很多人开始迷茫,开始追问人活着的目的和意义何在、人为什么要工作,也就是说,人应该有怎样的“活法”。

对此,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为我们上了一堂“活法”课:

为砥砺心灵的指针,我根据自身经验总结出以下六个“精进”,告诉周围的人,这六个“精进”分别是:(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比任何人更多钻研,而且一心一意保持下去,如果有闲工夫抱怨不满,还不如努力前进、提高,即使只是一厘米。(2)戒骄戒躁。“谦受益”是中国的古语,谦虚之心能招来幸福,净化灵魂。(3)每天自我反省。每日检查自己的行动和心理状态,是否只考虑了自己的利益,是否有卑怯的举止等,自省自戒,努力改正。(4)感谢生命。只要活着,就是幸福,培养对任何细小的事情都心怀感激的心性。(5)行善积德。“积善之家庆有余”,提倡行善积德特别注意要有同情心,心善积德有好报。(6)摒弃感性所带来的烦恼。不要总是愤愤不平,杞人忧天,自寻烦恼,相反的,为了不至事后后悔,更应全身心地投入。

我经常把这六个“精进”说给自己听,并有意地实践,将这些看似平凡理所当然的东西一点点坚持实践下去,直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不是把名言名训装裱于镜框之中,高悬于家壁之上,而是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当中去。——摘自(日)稻盛和夫《活法3》

稻盛和夫是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中唯一在世的一位。从稻盛和夫的“活法”中,我们可以窥见那些来自印度佛陀、泰戈尔、中国儒家和道家思想的智慧。很多企业家把稻盛和夫信奉为神,实际上他是个虔诚的教徒,他的人生哲学都是自己亲力亲为的感悟和人生总结。稻盛和夫先生的哲学思维,为我们指出了一种走向卓越的“活法”:工作是对人生的修炼,每日反省,日日精进。

日日精进的“活法”,既是有效的成长之路,也是引以为荣的修心之法。正如有些人所说:“稻盛和夫的活法是以简单作为做人做事的最佳原则,是以利他利公之心生活,是磨砺心智日求精进的活法。”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人贯彻着“日日精进”的活法。

李勇生活在一个工薪阶层的家庭中,因为兄弟姐妹比较多,他高中毕业后不得不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到一家百货公司去打工。但是,他不甘心就这样下去,每天都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想办法充实自己,努力改变自己的境况。

经过几个星期的仔细观察后,他注意到主管每次都要认真检查那些进口商品的账单,而且账单用的都是法文和德文。他开始在每天上班的过程中仔细研究那些账单,并努力学习与这些商务有关的法文和德文。

有一天,他看到主管十分疲惫和厌倦,就主动要求帮助主管检查。由于他干得很出色,以后的账单自然就由他接手了。

过了两个月,他被叫到一间办公室里接受一个部门经理的面试。部门经理的年纪比较大,他说:“我在这个行业里干了40年,根据我的观察,你是唯一一个每天都在要求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在工作中改变自己以适应工作要求的人。从这个公司成立开始,我一直从事外贸这项工作,也一直想物色一个助手。这项工作所涉及的面太广,工作比较繁杂,需要的知识很庞杂,对工作适应能力的要求也特别高。现在,我们选择了你,认为你是一个十分合适的人选,我们相信公司的选择没有错。”

尽管李勇对这项业务一窍不通,但是,凭着对工作不断钻研、学习的精神,他的能力不断地提高。半年后,他已经完全能胜任这项工作了。一年后,他接替了那位经理的工作,成了这个部门的经理。

日日精进,在工作中不断成长,才能做到最出色。反之,如果安于现状,不积极改进自己的工作,即使你曾经拥有令人艳羡的“金饭碗”,也会有打碎的那一天。

在职场中,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必须谨记:只有不断突破自我,日日精进,不断为自己“充值”,你才能拥有一种引以为荣的“活法”。

做到最出色,让自己不可替代

托马斯·杰斐逊说:“一个人拥有了别人不可替代的优势,就会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是的,一个能在短时间内主动学习更多的有关工作范围的知识,而不单纯地依赖企业培训,主动提高自身技能的人,就是企业不可替代的优秀员工。

在现今的企业环境里,没有打不破的铁饭碗。你的工作在今天可能不可或缺,可是这不意味着明天这个职位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无论是谁,除了努力工作外,都应该穿上“出色的马甲”。只有追求卓越,才能让自己最终不可替代。

拿破仑·希尔曾经聘用了一位年轻的小姐当助手,替他拆阅、分类及回复他的大部分私人信件。当时她的工作是听拿破仑·希尔口述记录信的内容。她的薪水和其他从事相类似工作的人大约相同。有一天,拿破仑·希尔口述了下面这句格言,并要求她用打字机把它打下来:“记住:你唯一的限制就是你自己脑海中所设立的那个限制。”

当她把打好的纸张交还给拿破仑·希尔时,她说:“你的格言使我获得了一个想法,对你、我都很有价值。”

这件事并未在拿破仑·希尔脑中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但从那天起,拿破仑·希尔可以看得出来,这件事在她脑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她开始在用完晚餐后回到办公室来,并且从事不是她分内而且也没有报酬的工作。她开始把写好的回信送到拿破仑·希尔的办公桌上。

她已经研究过拿破仑·希尔的风格,因此,这些信回复得跟拿破仑·希尔自己所能写的完全一样好,有时甚至更好。她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直到拿破仑·希尔的私人秘书辞职为止。当拿破仑·希尔开始找人来补这位男秘书的空缺时,他很自然地想到这位小姐。在拿破仑·希尔还未正式给她这个职位之前,她已经主动地接收了这个职位。由于她在下班之后,以及没有支领加班费的情况下,对自己加以训练,终于使自己有资格出任拿破仑·希尔属下人员中最好的一个职位。

但事情尚不只如此而已。这位年轻小姐的办事效率太高了,因此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开始提供很好的职位请她担任。拿破仑·希尔已经多次提高她的薪水,她的薪水现在已是她当初来拿破仑·希尔这儿当一名普通助手薪水的4倍。对这件事,拿破仑·希尔实在是束手无策,因为她使自己变得对拿破仑·希尔极有价值,因此,拿破仑·希尔不能失去她做自己的帮手。

工作中,一名员工要想获得大的发展,就得像这位年轻的小姐一样,在工作中做到最出色,努力让自己成长为不可替代的品牌人物。要知道,职场之中,最优秀的产品是自己。想将自己“卖个好价钱”,提高自己的身价,关键在于努力增强自己的实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权威,让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品牌。

现代商业社会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为了自己的利益,每个老板只保留那些最优秀、最有价值的员工。正如一位老板所说的那样:“我手下有8名销售代表。两名顶尖高手创造的销售增长额高达总数的50%。这两个人我是丢不起的。”这两个“丢不起”的员工,就是老板“不可替代”的员工。无论是在什么领域,任何一个人只要拥有了别人不可替代或逾越的能力,就会使自己的地位变得十分稳固。正如一名企业家所说的,一个人拥有了别人不可替代的能力,才会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在职场中,对于一个没有优势的人来说,职场是残酷的;而对善于为自己做到出色的人而言,职场是充满诱惑的舞台。以下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成为一个出色的员工。(1)工作时间不要与同事喋喋不休,这样做只能造成两个影响,一是那个与你喋喋不休的人觉得你很清闲,二是别人觉得你俩都很清闲。(2)不要将企业的财物带回家,哪怕是一把废弃的尺子或一个鼠标垫。(3)不要仅为赚取更多的钱,就给企业的竞争对手做兼职。更不要为了私利,将企业的机密外泄,这是一种职场上的不忠,是员工之大忌。(4)不要将个人的情绪发泄到企业的客户身上,哪怕是在电话里。在拿起电话前,先让自己冷静一下,然后用适当的问候语接听办公桌上的电话。(5)不要一到下班时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你未能在下班前将问题解决好,那你必须让主管知道。如果你不能留下来帮忙,那你应于抵家后打电话问问事情是否已得到控制。就算是平常,在离开企业之前,向你的主管打声招呼也是好的。(6)修炼一项必杀技。唯有拥有着出众的才能,才能让你不可替代;拥有独一无二的技能,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称职者只把事做对,出色者能把事做好

任何一位员工的工作成绩都是他的工作状态的最终呈现。那些认为工作只要能够达到最低标准就满足的员工,永远无法把自己和其他员工区分开来,只能一辈子做着最平凡的工作;只有那些追求卓越的员工,才能够最终跻身优秀员工的行列。

在工作中,我们很可能只满足于把事情做对,但事实上,只要把心态变一变,抱着把事情做好的目的,就能在任务中不断成熟和进步,成为职场上的“大明星”。而那些工作中只知道事情最对的人,他们即使是在大舞台也不能展现自己的抱负。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非凡成绩的员工都懂得追求将事情做到出色的价值。

宋佳是一名高职毕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进了一家大型公司做前台服务员,她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工作机会。公司规定,每到年末,员工们都要写一份年终述职报告,将自己全年的工作形成书面总结,既要总结经验,也要制定目标、提出建议。公司里近千名员工都把这个举动讽刺为最大的形式主义。

所以,当宋佳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敲键盘的时候,老员工们说:“别傻了,从网上下个改改就得了。上千份报告摞起来比老总的个子还高,老总会看?笑话,肯定最后卖了废纸。”

宋佳没有理会,因为她工作了一年,确实有很多感受,也想借此机会提出建议和设想。以前宋佳的建议最多走到部门主管那里就石沉大海了,而以她的职位和身份,想要见到老总当面陈述,只能是一种奢望。宋佳有一种冲动,一定要借这次机会把自己对公司现状的看法和今后发展的建议详细而完整地表达出来,她认为没有什么比一份图文并茂的报告更好的了。

于是,宋佳每天晚上回到家,饭后第一件事就是冲到电脑前准备材料、绘制图表。一周之后,一本像时尚杂志般的年终总结送到了公司办公室。彩色封面上是公司的标志和宗旨,扉页上有目录和提要。正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我的工作、我的看法和我的建议。每一部分都有详细的数据和直观的图表,还用漫画形式展示了公司存在的不良作风和浪费现象,最后是态度诚恳的建议和充满激情的设想。

接下来的几天里,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在谈论这份不可思议的年终总结,都说真没想到年终总结也能这样写,宋佳的总结报告一下子成了公司的热门话题。又过了三天,老总把宋佳喊到办公室,说:“无论是你第一次来应聘,还是这次写总结,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报告我看了四遍,你看问题很准,思路也很清晰,设想很有创意,但我更欣赏你对公司、对工作的那份责任感,你也许需要一个更合适的岗位,好好干吧。”

就这样,这个公司里“最傻”的员工,走上了职业生涯的高速公路,也给公司带了一股积极向上的新风气。

宋佳在本科生云集、研究生成群的大公司从前台接待做起,然后就以火箭般的速度,在三年内登上了部门经理的宝座。

宋佳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影响了别人。其实,她成功的秘诀很简单,就是真正做到了把事情做好。

比尔·盖茨回忆当初创业的经历时说:“我们当时真没想未来我们的企业会怎么样,没有可能幻想,那时我与艾伦谈论较多的话题是我们在湖滨男校时就多次谈论过的,做软件企业能活下去吗?艾伦说:‘只要我们将它做到最好,应当没问题。’于是,我们继续没命地工作,力求事事做到最好。也正是这种信念,让微软坚持到了今天。”不论企业还是个人,如果仅仅满足于60分,是不可能达到80分的,甚至连60分也达不到;而若以100分为目标,往往能够拿到最好的成绩。

刘洋是一位工程师,一次,他被派往一家与公司有合作关系的企业考察一个项目。为了能够将项目的全景拍下来,刘洋不惜徒步走了两公里山路,爬到一座山的山顶上拍摄,连项目周围的风景都拍得很清楚。其实,他站在公司会议室的楼上完全可以拍到项目的情况。那家合作公司的领导问刘洋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我回去后要向董事会汇报整个项目的详细情况,周围的风景也是项目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所以要带回去给领导和设计师看。我要把这整个项目的情况告诉他们才算完成任务,不然就是工作没做到位。”

刘洋说自己的个人信条就是:“我做事情,不会找任何借口,也不让任何人操心。任何事情,只有做到100%才是合格,99分都是不合格。60分就是次品、半次品。”

称职者只把事做对,出色者却能把事做到最好。很多员工在工作中认为,工作做得差不多就行了,60分就及格了,何必做到100分呢?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菲利普·克劳斯比说:“一个由数以百万计的个人行动所构成的公司经不起其中1%或2%的行动偏离正轨。”如果做事经常不到位,一旦出错又不得不重新做,这样既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影响别人工作。

把工作做好,做到位,是每一个职业人士必须做的事情。在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每个人都必须不打折扣地把自己的职责承担起来,把事情做到最好,这样才不会影响其他人的工作,从而才不会对大局产生不利的影响。

朝着“数一数二”进军

不管你现在从事什么工作,不管你有什么样的技能,也不管你目前的薪水多丰厚、职位有多高,你都应该告诉自己:朝着“数一数二”进军。

价值是一个变数。今天,你可能是一个价值很高的人,但如果你故步自封、满足现状,明天,你就会贬值,被一个又一个智者和勇者超越。今天,你也可能做着看似卑微的工作,人们对你不屑一顾,而明天,你可能通过知识的不断丰富和能力的提高,以及修养的升华,让世人刮目相看。在时代发展一日千里的今天,只有抱着永争一流,朝着“数一数二”进军的心态,不断实现自我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成为职场中的常胜者。

约翰·伍迪是一位成功的体育教练。年轻时,他多次参加奥运会,累计得过10枚金牌。在他执教的20多年里,又培养了11位得过世界冠军的运动员。“你认为一个人要成功,最重要的是什么?”有一天,在一次训练的过程中,他的一个学生问他。“永争一流,总是站在队伍的最前面。”约翰·伍迪说。

约翰·伍迪认为,作为一个运动员,在其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很多阶段,在任何一个阶段安于现状,都可能导致运动生涯的终止。比如,一个运动员如果取得地区冠军就满足了,他绝对不可能取得全国冠军;当他取得全国冠军就满足了,他绝对不可能取得世界冠军;当他取得一项世界冠军就满足了,他绝对不可能取得下一项世界冠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经常这样教导我的队员。”约翰·伍迪说,“他们没有让我失望。”

永争一流,朝着“数一数二”进军,从根本上说,是为了自身不断进步,不断进取的过程,更是重塑自我的过程。当运动员们尝试跳得更高一点儿时,他们实际上就是要重新塑造自我。这个新的自我所处的位置更高,必将会有更杰出的工作表现。事实上,整个世界就是竞技场,每一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投入到比赛中了。比学习成绩,比工作成果,比事业成就,比家庭幸福……成功的人,总是那些永争一流的人,满足现状意味着退步。

一个人如果从来不为更高的目标做准备的话,那么他永远都不会超越自己,永远只能停留在自己原来的水平上,甚至还会倒退。只有永远朝着“数一数二”的方向努力,才会在工作中变得更加出色。

梁陈明任是加拿大第一位华裔国会女议员。本来是学医的,却改修社会学。她说,癌症可怕,但一个人心灵的癌症比生理癌症更可怕。她进了UBC大学专攻社会工作学专业。她的选择遭到了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她却不改初衰。

毕业后,她做医学社会工作15年,同时为社区义务服务20年。这期间,她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有些社会团体里从来没有妇女参加,她第一个加入:社团里,没有女人做理事的,她去做;协会里,没有女人当会长的,她去当;连洋人的歌剧协会,也是她去当会长。她说:“既然相信我,就不能让大家失望。要做就做好,当一回洋人的领袖给洋人们看看。”她不骄不躁,以柔克刚的工作法,赢得众口赞誉。1994年,她荣获了“加拿大勋章”。

她的表现被加拿大总理看在眼里,钦点她出来竞选。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她跑破了一双新跑鞋。终于在激烈的角逐中,她打败了9个对手,获得了竞选的最后成功。男人坐惯、坐热的交椅,她一个女人坐了上去。她靠自己的迷人个性和优秀品质当上了加拿大第一位华裔女国会议员。“要做就做好。”梁陈明任的话道出了她朝着“数一数二”进军的决心。正是这种永争一流的进取心,使她成为加拿大第一位华裔女国会议员。

如果说一个人的成功和优秀可以复制,那么我们复制的不是他的地位和机会,而是他的精神。如果我们做事具有优秀人士一样的精神,那么,我们必将成为一名优秀人士。强烈的进取心可以使我们向目标不断努力。它不允许我们懈怠,它让我们永不满足,每当我们达到一个高度,它就召唤我们向更高的境界努力,让我们一直行走在朝着“数一数二”进军的路上。

第三章 可以暂时不成功,不可一刻不成长

警惕“豆芽”现象——成功在久不在速

豆芽生长的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短短一夜之间,竟能抽长六七公分,且外表看起来既壮硕又饱满。然而,豆芽的质地却异常脆弱,稍遇外力便应声断裂。豆芽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抽高,并非内里坚实,实为充斥大量水分,这种现象被称为“豆芽现象”。“豆芽现象”普遍存在于职场当中,职场新人初学一项专业,由不会到熟的阶段,大致能掌握专业的“形”,学得快的话,很快就会觉得“学会了”,随后,即急于转进其他领域,却同样只学到“形”就急于转换。表面上看来学了很多,实际上都只学到该行业的“常识”,真正要用时便不堪一击。因此,企业员工在工作中,一定要稳扎稳打,切忌“豆芽现象”。

李默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了一家大企业,踌躇满志的他本想大展拳脚,可他到新单位工作近一年来,除了接电话、开会、收发传真等基本工作外,他没有得到任何展示自己的机会,这和他想做一个职业经理人的想法相差甚远,于是他总是觉得自己的能力没有办法发挥出来。

李默认为,部门里很多同事不过是本科生,论学历才华根本比不过自己。急于表现自己能力的李默,三番五次主动请缨向老板申请任务。于是,老板就给了李默一项大任务,让他去开发西部的市场,说是给他一个大任务,其实就是想给李默一个教训。老板在派李默去的同时,暗暗安排了一位得力的王经理从旁观察。果然不出老板所料,由于李默没有任何市场开拓的经验,在西部开拓过程中屡屡碰壁,不仅没有取得任何成效,而且个人自信心也大大受挫。还好有多年市场经验的王经理及时出现并顺利地展开了工作,使得西部开发工作能够稳步推进。有了这次的经历以后,李默意识到了自己能力上的不足,再也不好高骛远了,而是静下心来努力向身边的老同事和上司好好学习。

李默的案例就是典型的职场中的“豆芽现象”。成功在久不在速,只有扎扎实实地成长,才经得起考验。

与“豆芽现象”相对的是桧木,桧木一年才成长一两厘米,质地十分坚韧,内里的纤维既粗壮又密实,长得虽慢,却以深耕密植之势,依序逐步成长。桧木长得虽慢,并不代表可以放缓脚步、虚度光阴。桧木型员工同样如此,成长虽然慢,但是不急躁冒进,针对事物的细节仔细琢磨,随着经验的累积淬炼火候,如此一来,向上成长时,又同步增加下层的扎实度。下面就是一名桧木型员工的成长故事。

纽约的一家企业被一家法国企业兼并了,在兼并合同签订的当天,企业新的总裁就宣布:“我们不会随意裁员,但如果你的法语太差,无法和其他员工交流,那么,我们不得不请你离开。这个周末我们将进行一次法语考试,只有考试及格的人才能继续在这里工作。”散会后,几乎所有人都拥向了图书馆,他们这时才意识到要赶快补习法语了。只有一位员工像平常一样直接回家了,同事们都认为他已经准备放弃这份工作。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考试结果出来后,这个在大家眼中肯定没有希望的人却考了最高分。

原来,这位员工在大学刚毕业来到这家企业之后,就已经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许多不足,从那时起,他就有意识地开始了自身能力的储备工作。虽然工作繁忙,但他坚持每天提高自己。作为销售部的一名普通员工,他看到企业的法国客户很多,而自己却不会法语,每次与客户的往来邮件与合同文本都要企业的翻译帮忙,有时翻译不在或兼顾不上的时候,自己的工作就要被迫停下来,因此,他早早就开始自学法语了。同时,为了在和客户沟通时能把企业产品的技术特点介绍得更详细,他还向技术部和产品开发部的同事们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

这些准备都是需要时间的,他是如何解决学习与工作之间的矛盾的呢?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只要每天记住10个法语单词,一年下来我就会3600多个单词了。同样,我只要每天学会一个技术方面的小问题,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就能掌握大量的技术了。”

这名员工,在成长过程中,用桧木的成长形式,打造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我们的成长就应像桧木一样,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努力走下去,才能避免“豆芽现象”,从而取得好成绩。

企业员工应摒弃“豆芽现象”,争做桧木,这就需要稳扎稳打,一步一步地锻炼和提升自我的业务能力。当然,在讲求扎实、渐进的原则下,并不是要抹杀速度,两者要拿捏得宜。因此,一旦感觉事物的发展出现“豆芽现象”时,可将之视为一个警醒,提醒自己要详加检视成长背后的内涵、稳健程度,并设法在速度之外,力求其稳健度与扎实度。

蘑菇定律:先要“埋头”才能“出头”

有一个有趣的“蘑菇定律”,是形容初学者或年轻人的。刚入职场的人处境很像蘑菇: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做着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

相信很多职场人都会有一段“蘑菇”经历,但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当“蘑菇”是有自知之明,是为了我们尽快成熟起来。正如联想总裁柳传志的鸵鸟理论:“当两只鸡一样大的时候,人家肯定觉得你比他小;当你是火鸡,人家是小鸡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很大,人家会觉得咱们一样大;只有当你是只鸵鸟的时候,别人才会承认你大。”也就是说,你要有自知之明,在你不够强大的时候,先得积蓄自己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