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的哭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1 05:35:55

点击下载

作者:向任重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棵树的哭泣

一棵树的哭泣试读:

内容提要

当鸟语花香的森林变为了不毛之地;当绿洲变为了沙漠;当江河不再发出淙淙的歌声;当天空不再明澈;当珍奇活泼的野生动物全部绝迹;当鸟儿不再歌唱……这时,人类与自然之间不再奏出悦耳的和声,人类的灵魂也会哭泣的。因为我们再也得不到大自然的理解与宽恕。

……

空间

没有风,没有阳光,没有水,但却活着。

周围一片黑暗,隐约嗅到几丝血腥味。周身只感到有规律的振动,且渐渐加快。那不是地震,是心跳!某个人的心跳!

我尽量蜷缩着,不是因为紧张,而只是束缚于这狭小的空间而不能伸展。但我抑制着不去抗争,那会使包含着我的人痛苦——我们被一个纽带连接着。

她孕育了我,使我真正成为我自己,而不是别人。即使包含我的不是她,我终究是一个客观存在,也许那个我,会出现在久远的过去或是未卜的将来。

我体中流淌的,是她和另一个人的血液。我即将称她为母亲,称另一个人为父亲。这不会有反驳,如同1+1=2。

我没有名字,还只是一个生物,我甚至无从知晓自己是否健全,或是即将死去我就像一个可怜的人,被放在宇宙的磨盘上挤压,等待一个世人无法预料的结果。但我乐观。

我没有理智,因为没有任何生物能长时间地生活在绝对现实中而又能保持理智。

我感到自己在逐渐坠落,且是向着头的上方。我感到一阵欣喜,因为那才是正常的。而我之所以不停地滑落,只是因为我必须挪动。且不管去哪里。但我知道,这方向是惟一的——出路。

我突然感到肚脐上的什么东西断烈了,有些疼痛,同时脑袋像在挤过一个狭窄的隧道。

卡夫卡在给他父亲的信中写道:对于孩子,父母所能做到的只是迎接婴儿的到来。而我所能并且现在正在做的,便是接受这一迎接,使之顺利而不带任何条件。

我感到振动的响声离我渐远,却并未因此而改变频率。我紧闭着双眼,此时才真正感到有些紧张。骤然间,眼前一片血红,那是阳光!已没有任何血腥气味,只觉皮肤沾着些许粘稠的液体,一阵风掠过,我有些发凉。

我终于自由地舒展开身体,却立时被人托起轻拍了几下,仿佛自己只是他们手中的玩物,我有些愤怒,第一次倾泄了我的不满——用眼泪,用喊叫。随即,我感到一阵无奈、空虚和悲哀:这眼前的世界确实是我的,但我似乎永远地回不去了,回不到那个阴暗、狭窄、窒息的空间。这么想着,我不免有些留恋和感伤。

上帝赐给了我的那位母亲安祥地承受着她不能改变的,赐给我顽强以改变我能改变的。

在这段时间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被他们摆弄的,但我确定,我正健全地活着。

我静静地躺着,正如这世界都寂寥了。蓦地,脑海中却又跳出一个短句,那似乎是大江健三郎的一篇文章的题目?“新人啊,醒来吧!”

我想,我现在该真正睁开眼睛,领略一下围绕着我的另一个空间了,虽然它的内容暂时还并不为我所知。

另一个空间

唉!到底是R1、R2串,再跟R3并,还是三个全是并联?A是测R5的还是将R2、R4短接?电路图是画出来了,可怎么出来两个R2,又是哪错了……我的脖子开始发热紧接着脑袋发沉,终于耳朵也肿起来了。我连忙把窗户打开,一阵冷风吹入大脑深处,顿时清醒了不少。

嗯,深秋的天就是不一样,既没有夏天的烦闷,也没有冬天的抑郁。突然想起很久没有看夕阳了。难得这样一个好天气,可实在又不敢丢下那堆能使人进步的练习册……豁出去了!我想,不就是两个小时嘛,整天学习的人是牲口!我抓起外衣,朝着土城儿奔去。

这儿还是没什么变化,我对这点倒挺满意。满山通红的枫树,遍地萧然的落叶,一切都和我想像的一样。看着眼前的一切,我便融入这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

瞧那条河,依然散发着臭气,也依然那么亲切。曾将脚步浸在这里打着水花儿,还掉进去了一只凉鞋,不知现在是否还沉在河底。那边半山腰上的几个石墩还在,也依然那么干净,只是没有儿时嬉戏的身影和再也不会有的甜甜的笑。突然觉得有点凄凉,我是不是老了?怎么会呢!我笑着走开了。

不知不觉中,又踏上了这条铁路。说来也怪,我从小就对铁路有很深的感情。小时候父亲带我来玩,我总是摸着光亮细滑的铁轨,怎么也不肯走。回家后父亲便说:“这个孩子留不住,总有一天会走得很远。”不错,我看看被染红的半边天,总有一天我会走得很远。

前面似乎有人。慢慢地走近,才看清楚是个女孩,正在专注地画画。夕阳把一切染成橘红色,包括她。我一向不善交际,可不知被一种什么力量驱使着,我在她身旁坐了下来。“画得挺好。”“谢谢。”“真的挺好的。”“你怎么那么逗!”她笑了。她长得并不漂亮,声音也并不动听,可我觉得她和铁路、和夕阳那么和谐和,美得像梦一样。

高中生吧?“嗯,美院的,学装饰设计,你呢?”“高中生,刚从题堆儿里蹦出来。”我很奇怪我对一个陌生人说话会这么有幽默感。“要学几年才能画得这么好?”“其实这跟学多少年没多大关系,关键是画的时候不能有名利心。只有把周围的无关的事物都淡化,才能真正的进入艺术的空间。你看那棵树是什么颜色?”“棕色。”“你并没有仔细看,如果用心看的话,你会看出红色、黄色和蓝色。”

我又盯了半天,好像也真的看出来了,便轻轻地点点头。“学艺术的就是不一样啊!”

她又笑了:“我也就现在还能装潇洒,明年一上班,就再也没时间了。”“你干嘛不学美术?”“学美术并不能填饱肚子。现有的艺术家有几个不是家境好的?的总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人们都在往那个空间里挤,即使头破血流也还是要进去,有人进去自然也就有人被踢出来。我明年也会进去的。”

我心里有些不好受。想起了自己每天拼命地学习,拼命的让家长满意,讨老师的欢心,何尝不是置身于一个预定的空间?我的头又开始疼了,只好盯着就要消失的夕阳发呆。

她终于收笔了。那幅画上,铁路、树、夕阳融合在一起,但却罩了一层薄雾似的,跟现实不太一样,但却比现实美得多。“能送给我吗?”我有点儿胆怯。“可以。”没想到她答应得这么痛快。她麻利地卷起画,递给我。“喜欢时就常看看,不喜欢了就丢掉。”我的脸有点儿红:“不会的。”

我们分手了。

迷迷糊糊地走回家,天已经全黑了。一看表,天啊!我玩了三个多小时!我连忙把画扔上柜顶。你说你,三个小时能干多少事,非得出去玩,别人肯定又多学了好多了!物理没看,数学没看,还有篇作文没写……高二的学生,还有功夫想别的?我冲了一杯浓浓的咖啡,打开台灯,继续奋斗,究竟为了什么,我也不知道……

空间无限

摩托罗拉“沟通无极限”的广告词不绝于耳,各类手机广告更是把人们之间的联络描述得自如无阻。中国要引进磁悬浮列车技术的消息亦已见诸报端,顺利的话,几年后北京到上海的旅程可缩至三四个小时(近日铁路部门普遍提速后也需12小时以上)。人们通讯和交通手段的日新月异,使我们的空间显得不那么无边无垠了,仿佛伸手可即。

若空间的可拓展性真与我们的科技进步成反比,那留给年轻人的对世界的好奇和开发它的热情岂不是越来越少了吗?如同世纪末音乐界的怀旧情绪和时装界的复古潮流所体现的那样,我们的想像和创造已匮乏到要去翻新过去的经典了。这类不够积极的做法的缘由如同一片还算大的地方,但已经布满了前人的足迹,后人找不到更好的出路。

果真没什么可改变了吗?很多后人接受了这个挑战,并做出了很漂亮的回答。你不是说“空间有限”吗?那是你看的角度太单一,1998年我们已经发射了国际空间站第一个组件,今年11月2日,1名美国宇航员和2名俄罗斯宇航员成为了首批太空居民。如果你有科学的头脑和足够勇气,你也有可能去开拓广阔的太空空间。你还说通讯已遍及世界,但仅仅让人们收到和发出声音,就?“沟通无限极”了吗?人们希望收到多媒体的、及时而有效的大量信息,国际大公司和我们的民族信息产业都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方便个性化的新型服务,比如你在做饭或洗衣服,把你的菜或要洗的衣服的情况交了出去,符合你口味的营养菜谱或适宜又节水的洗衣方案就收到了。比如你去大美术馆、大博物馆参观,时间又不充裕,就把你感兴趣的展品和一般兴趣通知给工作人员,由他们为你安排路线和时间。你看到了吧,即便不扩大空间的绝对数值,亦可增大它的密度,让它容纳更高效率的内容。

当然,这样的开拓工作比起前人单纯拓展认知领域更困难,更需要人们的智慧、勇敢、坚定。人们已经靠自己的力量奋争了几千年把自己的生存环境创造得越来越好,有理由相信年轻的一代能把空间变得更和谐和,更适于新生活。让我们在脑海中规划四大洋的蓝色理想,在心田里耕耘七大洲的未来景色吧。

空间与存在

虚拟空间,这个几年前还在辞典上不见踪影的词,而今已伴随着铺天盖地的网络无处不在,没人能否定它的优越,没人能抵挡它的诱惑。比尔·盖茨曾说过?“只要在人身上拧上20多万个传感探头,眼睛连接全息可视屏幕,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感受都可以完全模拟,在虚拟的世界里,你可以为所欲为,完成在现实世界中不能做的任何事。”

看上去很美。

可是,如果这是真的,虚拟与真实之间到底有多少区别?我们如何确定自己真实的存在?

有一部据说经典的科幻影片《黑客帝国》:在1998年的一天,一个年轻的网络程序员被子一位网友带回了22世纪——真正的真实世界,原来,他所生活的世界都是假的,这个世界实际由一个名为“矩阵”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控制,人类如同他放牧的动物,所有的婴儿都是人工生产,放在大玻璃槽中,开始两个世纪以前的做梦生涯。于是,回到真实世界的人们走上了反?“矩阵”,争取真实的道路。

剧末的音乐缓缓响起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两句话:“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同时也感到一种毛骨悚然的恐惧。20世纪的安德森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悠游自在时,他绝然不会想到,他所生活的所谓“真实世界”也是虚拟的。可是,22世纪的世界,连同控制一切的“矩阵”,是否也是一个巨大的虚拟呢?“你如此肯定的东西是真的吗?你能分辨出梦境与现实世界的区别吗?”影片中的对白牵引着人们的思维向深处延伸,最后不得不到达一个每位哲学家都最先思考的问?“我是谁?我在哪里?”

柏拉图有这样一个“洞穴理论”:他认为人们如同住在一个燃着火堆的山洞里,背对洞穴面向岩壁,真实的东西在洞外走来走去可我们却只看得到壁上的影子,并以为这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无独有偶,庄周的“梦蝶”也在悄然发问:我们该怎样肯定,这个空间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呢?

其实这毕竟是个玄而又玄的问题。在油盐酱醋中煎烹炸惯了的人们,是不会费心找一些美丽而又危险的罂粟来做调料的。

然而如果把视线拉回,看看周围睡眠不足的脸色苍白的“网虫”们,我们也许可以意识到影片的失误之处,年轻的程序员除了面临与矩?“的生死搏斗外,还应该面临一个相当困难的心理抉择:是选择美丽而安静的虚假,还的选择丑陋而残酷的真实?这个抉择的难度系数之大,已经明显地显示于”网虫们欲罢不能的瘾君子形态上了。

人类的空间,本就在不断的变化中,从亿万年前的幕天席地,到中世纪的城堡农庄,从城市的钢筋水泥到网上的虚拟世界。我们似乎在为自己选择,又似乎在历史的巨掌中无选择余地地远离真实。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存在于世上,我们应该明白,空间是被当作一种生存的权利而被重视着,只是,我们必须弄清,应该选择怎样的空间,使自己的存在更加真实,不致陷入迷惘的境地。

空间与存在,绝不只是个哲学问题。

倚仗优势

面对优势

或许我的故事只是你曾经的脚印,或许我的言论只是你曾经的幼稚。然而面对你繁杂之后迷惘的眼神,请用我思考的优势助你跋涉一程——题记。

生活中常常有优势与劣势之分,人们往往本着“良禽择木而栖”、“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心态,过多的依赖优势。是的,一些人确实实现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的梦想;但是,深究其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许多人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最终覆水难收。

面对优势,谁人不想借东风以轻扬?

面对人才优势,刘备桃园结义、三顾茅庐,亲贤臣,远小人,建立了西蜀政权;

面对经济优势,郑和打造航船、七下西洋,买珍宝,卖湖丝,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面对思想优势,马克思沿着伏尔泰、费尔巴哈、黑格尔的足迹,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唯物辩证法;

……

可是,朋友,为什么我们对优势敬若神明,而优势却躲在墙角向我们窃窃冷笑:

倚仗优势,吴王夫差忘记了父辈的教训,坐拥歌舞,笑谈春风,放回了勾践,赐死了伍子胥,最终落得个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的下场;

倚仗优势,蒋介石置民族存亡危机于不顾,打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旗号,拒绝国共合作,遭到爱好和平的华夏儿女一致唾骂;

倚仗优势,麦克·阿瑟梦想在朝鲜战场上重温中途岛战事的辉煌,要以U-2歼击机两周之内结束小米加步枪的命运,但面对众志成城的中朝人民,精良装备的美式战线最终成了东方的“马奇诺”。

……

如果这些仍然解不开你心中的锁,那么,朋友,把你的手给我,握着我的手,听听我自己的故事。倚仗教育的优势,我拒绝了养花人的衷告,一意孤意,没有把花从盆里移栽到土地里,仍然时常浇水,结果——还未等及春天的雨露,我的花已冻死在冬天的阳光里。过多地倚仗书本上的知识,使我忽略了自然的法则。

是的,朋友——

利用攀登的优势,我们可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过多的倚仗优势,我们就可能遭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尴尬。

利用想象的优势,我们可以实现九天揽月的雄伟计划;过多的倚仗优势,我们就可能沉醉在黄粱一梦、不知所之的虚妄中。

朋友,请用我们明亮的眼神探寻,告诉彼此:面对优势,我不再迷惘。

失望与希望

把手掌对准太阳

在挫折和不幸面前,不要说失望,不要说放弃,因为希望就在你的手掌上。不信的话,举起你的手掌对准太阳,血液与阳光混合的红色在心中沸腾,在眼前涌动,那种感觉就是希望。(一)

困难重重荆棘丛生,也许你会对此感到无能为力,认为自己不够美丽,不够聪明,成绩不够好,朋友不够多,只是一条渺小的毛毛虫而已。可是毛毛虫又怎样?伸出你的手掌,对准太阳,那正在沸腾的红色同样是你的希望。明年春天你会在水面的倒影中看到一只美丽的蝴蝶。(二)

哪一个亡国之君不悲痛,哪一个败军之将不失望?这种体验句践有过。但他那不屈的灵魂与手掌无意中与阳光相遇,在那澎湃的血红中,希望让他的灵魂更加坚强。于是他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科学家追求的是真理,为真理付出的就不只是汗水了。布鲁诺不接受宗教的游说,于是异教徒遭到了迫害。睿智的上帝让布鲁诺捧着那沾满鲜血的“日心说”对准太阳。顿时,一片希望之色映红了布鲁诺的脸,什么都不必说了。这令人激动的希望让布鲁诺一直坚持着,坚持着,从过去到现在,直到永远。

人们说他是个疯子,他的作品也不免有些“疯气”,然而就是这“疯气”让梵高成为后业画家的偶像。可在当时,根本就没人理解,没人欣赏。梵高失望了,绝望了……痛苦遮住了阳光,他找不到那片希望之色,然后,一颗子弹穿过他的头颅——

举起你的手掌,对准太阳,希望就在眼前。(三)

不要因为失望而与困难维持和平,举起你的手掌,对准太阳,就会看到希望;

不要因为失望而与挫折握手言和,举起你的手掌,对准太阳,你会拥有希望;

不要因为失望而对失败甘拜下风,举起你的手掌,对准太阳,你就希望无限。

朋友,希望就在你的手掌上——

创意

各位好。在进入正题之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在一次战争中,一艘下了锚的驱逐舰上的船员突然发现,一颗漂浮式水雷正向他们漂来,距离已经很近了,已经来不及解缆躲避了。怎么办呢?船员们急中生智能,跑到甲板上,拿起水管,用水把水雷给冲走了。

按照时下流行的说法船员们实在很有“创意”,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有创新精神:在此之前,有谁会想到用这种方法对付水雷呢?

但是,在一些人眼中,创新是一种神秘的东西,创新的灵感似乎是极其偶然的,如同彩票中奖一般。而我以为不然。倘若你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关注周围的一切,你就会发现,灵感几乎无处不在。

早期的笔与墨水是分开的,人们要写字时,便把笔伸到墨水中蘸一下。这种状况持续了很久,但谁也没有在意。直到后来,制笔业中的一个机灵鬼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产生了将二者合而为一的想法。于是自来水笔诞生了。在此之前,用过笔的人何止千万,却都与这个发明无缘,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缺乏对生活的关注与审视,也就是细心观察。细心观察是搜集创新素材时必不可少的品质,拥有这一品质的人将比别人拥有多得多的创新机会。而对身边事物的熟视无睹,恰是一般人的通病,因而创新之神也就与之擦身而过了。

摆脱思维定势是创新精神的又一特点。思维定势有时是有用的,它让我们在解决某些常见问题时显得更加熟练,但它对创新是有害的。一位母亲问老师:“怎样才以使我的孩子早餐吃鸡蛋呢?”老师反问道:“你为何要让孩子吃鸡蛋呢?”“为了补充蛋白质”。母亲回答。“那你为何不换一种方法呢?”老师说。于是,次是清晨,母亲便心满意足地看着她的孩子吃起了他最爱吃的牛肉饼干。在这里,这位母亲的头脑中有一个思维定势,即想起蛋白质就必须吃鸡蛋。由此可见,思维定势往往使我们的思路变得狭窄,甚至让我们无法发现一些简单的东西。

创新精神还要求人们不要轻易判断。“判断”是用已有知识进行的逻辑推理。但是新生事物未必就适应原有的知识体系。因此,旧知识常驻对新事物导出谬论来,人们因此放弃了继续探索,也就失去了创新的机会。“相对论”无疑是本世纪人类在科学上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但倘若爱因斯坦当初便应用他所学的经典物理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得出谬论后便将其放弃,那么他纵然再有天才,也只能在经典物理学的圈子中打转,很难取得日后的辉煌。美国学者迈克尔·雷波夫曾这样说过?“几乎每一项发明都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坚信自己想像力的结果。”话虽有些绝对,却不无道理。

回顾人类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不断创新从而不断进步的历史。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人类的创新活动也在不断加快,人的创新精神也就越发重要。科利华软件集团总裁宁朝弟在谈到人才时认为,信息时代是物质性极弱的时代。人在意识上的跃进将给企业发展带来质的突破。因此,一个人的创意比知识更重要。我们作为跨世纪的一代,若想在新世纪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又怎能不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呢?

自行车一定要“骑”吗?

那天我真倒霉,原本出门就晚些了,路上把自行车骑得老快,没骑多远,只听“喀哒”一声,脚踏板用不上力了。这意味着,我该推着车去学校,那样我百分之二百会迟到。我急中生智,坐在自行车上,用脚蹬地,于是原本老黄牛似的自行车居然像模像样地奔跑起来。正当我为自己聪明才智感到骄傲,也为自己不会迟到感庆幸时,只听到后面一个稚嫩的声音说:“这个人有毛病!”之后是一阵麻雀似的脆笑。

我的心顿时凉了大半截。我并不是因为自己被别人当做有毛病的非常人而感到难过,而是为现在的小学生贫乏的想像力而难过。小学这个年龄段想像力应该是十分丰富的,而现有的小学生的想像力似乎都被框死在了书本的条条框框里。

自行车是一定要骑的,有车不骑的人便是有毛病的人、不正常的人。有车不骑是不正常现象,是不可以的。其实,有车不骑可以有很多原因:车坏了,是最可能发生的事,而他们连车坏了也想不到;用脚蹬车很吃力,但却可以用来健身;或许是脚踏板上粘了什么脏东西,脚踩不上去……原因多多,且都属于正常现象,尽可以想。那些小学生怎么一点也想不出来?

曾在报纸上看到,美国小学生可以从一只蛋联想到蛋里孵出里根总统。不提美国,就提我读小学时,老师给出几张图片,问下大雨了,小兔如何搬家。我们就可以想出桌子顶头上、椅子顶头上,窗帘裹身上,甚至把整幢房子都搬走等等好多办法,现在想想都觉得了不起。

我曾看过现在小学生写的作文,感叹他们的笔调老练得不像个小学生,内容雷同得几乎出自一人之手。问之,才知道,书上的范文就是这么写的。我问:“现在的老师连抄作文也不管吗?”答曰:“老师说书上写得好就要学,谁学得像就可以得高分。”呜呼!可怜的小学友生,作文是拷贝来的,思维也是拷贝书本的,相互之间似乎是在克隆出来的。可怕啊!可悲啊!

别再让这可怕而又可悲的“克隆工程”继续下去了,让孩子们的想像力重新闪出光芒吧!要让他们知道,作文应该想说什么就写什么;要让他们知道,自行车不一定要“骑”,有车不骑也可能是正常的。

时代呼唤“有创意”的人才

某公司副总经理将一位“人才”解聘了,理由是他虽无过错,但未给公司做过“有创意”的事情。

乍看,似乎副总经理故意刁难,“人才”受了委屈;但仔细一想,“人才”没有创意,最多算个庸才。这件事告诉我们:一种新的功过是非观已在改革者心目中明确树立。

实践出真知,让我们看看时代呼唤什么样的人才吧!1992年,美国“电脑大王”王安博士创建的公司宣布破产。原因何在?王安一直坚持生产自己已发明的产品,不去创新,结果产品落后,公司只好倒闭。与此同时,电脑行业中一位年轻人开创的事业却扶摇下上,其资产突破70亿美元,超过三大汽车公司。这个年轻人就是比尔·盖茨——一个靠开发“冷门”成功的企业家。1975年他创建公司,在别人认为雕虫小技的软技术上大做文章,现已占领全球市场的90%。1984年他不顾顾问们的强烈反对,开发一种?“窗口”的换代产品,结果大爆冷门赢来了滚滚红利。待别的公司醒悟过来,为时已晚。

由此可见,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创新是成功的必要前提,否则就会被时代淘汰。但是,纵观周围,“平平过,不犯错”的人还是很有市场的。长期以来,在我们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人们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没有错,混到年龄评职称,晋级加薪;一旦有错,则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永远揪住不放。这种陈腐观念就像一把生锈的大铁锁,将人们的头脑束缚得死死的:不思进取,惮于创新。

新旧功过是非观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以“功”作为衡量的主要标准,不管他是否有错,只要能立新功,就说明他是可用之才;而后者?“过”作为衡量的主要标准。两相比较,新兴产业的功过是非观更有利于发挥个人的潜能,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更符合飞跃发展的时代要求。

当然,提倡“有创意”并非事事追求怪异,允许有错但不至于罪大恶极。真正的创意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它要求人才有能气,有毅力,突破偏见,敢为“异端”。中国,正在深化改革的路上大步前进;时代,呼唤“有创意”的人才!

换一种眼光

换个角度会很美

世界诚实而公平地存在着,而每个人眼中都有着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宇宙”。不同的人在各自的“小宇宙”中发现着不同的色彩,演绎着各自的人生。

烈日,沙漠。两个焦渴疲惫的旅人,取出惟一的水壶,摇摇。一个旅人说:哎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半壶水了!而另一旅人却高兴地说?“是吗?真幸运,我们还有半壶水!”其实,人生中的好多事就像那半壶水一样,换个角度,就有了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答案。

爱迪生为了寻找适合做灯丝的材料,进行了一千多次实验,当有人嘲笑他的失败时,他却自豪地说:“我已发现了一千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这样的胸襟,这样的气度,这样的智慧,真让人拍案叫绝。而这一切,不正是源于爱迪生与众不同的思考角度吗?

换个角度,我们要有推翻成见的勇气和别出心裁的智慧。一个普普通通的苹果,所有的人都规规矩矩地纵向剖开,而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却固执地横向切开了,于是,她闪亮的大眼睛发现了苹果里?“星星”!这个故事,长久以来一直打动着我的心,吸引着我去思考。

为什么常常是孩子们有发现的乐趣呢?为什么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总是那么新鲜、有趣呢?我想正是因为孩子的“无知”才造就了他们独具的慧眼,才使他们有探索世界的勇气和热情。于是,儿童有时让人敬畏,而我们是否也可以从中得到些许启迪呢?

世界这么大,让我们睁大双眼用单纯而善感的心灵,用宁静平和的呼吸,去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用孩子般的热情与

好奇

打开观察世界的多棱镜。多角度的斑谰色彩定会让我们惊喜不已:原来,恼人的雨水冲洗下的绿叶会如此纯粹鲜灵;无名无香的野花小草也自有一份平凡的生机与美丽;生命中的挫折也可以变成使人成长的营养;失败也可以是人生旅途中醒目的坐标……

换个角度吧,生命会展现出另一种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的话总是那么经典而耐人寻味。

换一种眼光

有一首寓言诗,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怪圈:麻雀鄙视燕子,燕子鄙视黄鹂,黄鹂鄙视百灵,百灵鄙视鹦鹉,鹦鹉鄙视喜鹊,喜鹊鄙视苍鹰,而苍鹰呢,成为这一怪圈的完成者——它竟鄙视起麻雀来了!这使我想起了围成一圈的“多米诺”骨牌,你能说清到底谁是压在谁的上面吗?

人们常常为这类事情困惑。鸟类终究不懂得“懦夫”与“勇士”、“好高骛远”与“脚踏实地”的区别,人类却懂得;于是,凡事便总要问“谁比谁好?谁又不如谁?究竟谁赢了?究竟谁是最差的?”遗憾的是,这类问题常常很难找到答案。我于是要说:“来!换一种眼光。”

很多人惯于标榜自己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却同时在不知不觉中犯着“形而上学”的错误。每一种鸟都“敏锐”地发现了别人的“污点”,而对别人所发现的自己的污点浑然不觉,乃是因为它们无一例外地犯了片面看事物的错误,忘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古训,这是其一;其二,百灵会唱歌,苍鹰飞得很高,这些都是客观事实,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立场、角度上却会做出截然不同的评价。好比苍鹰,喜鹊觉得它”好高骛远,也许苍鹰自己,或者许多别的人,恰恰以为这是勇气与力量的体现。

如果换一种眼光呢?以喜鹊为例,假如它换一种思维方式思考一下:我这种生活是不是有些“失节”呢?苍鹰飞得高的勇气和力量我有没有呢?这样情况便不同了:怪圈被打破,鸟类将成为由各个富有个性的个体完善融合而成的整体。

以鸟喻人,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中奔波,每天接触着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如果我们不换换眼光,而总是以某种思维定势来评判谁是谁非,在看别人和看自己时下意识地采取两种标准,那么,就会严重影响我们对自身、对别人及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再美的世界,也就只能是雾里看花,甚至连花也不像了。

所以,让我们学会换一种眼光看世界,不以偏概全,也不以主观否定客观。这样,鸟类的怪圈才不会再出现在人间,我们才能在对主、客观清醒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改造世界,建设美好的生活。

爬上屋顶看风景

我曾在《钱江晚报》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人们发现三四岁的孩子不喜欢呆在商场里。这让在人们很不解:商场里五颜六色的小玩意儿为什么不能吸引小孩子呢?很多专家进行分析,都无法释疑,但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的方法是蹲下来,处在和儿童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结果看到的都是大人的腿。

这位儿童心理学家找到了别人找不到的答案,他并不局限于他所熟谙的儿童心理学,而是换了个角度看问题。歌德说:“你要我指点四周风景,首先你要爬上屋顶。”在我看来,无论是爬上屋顶还是蹲在地上,都是突破了以往的局限性,处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事物。

当我们置身某个事件当中时,往往稂难看清楚事物的本质,只有超越了先前的境界或是事过境迁之后,才能将事物看清。

过去我始终认为现代人的爱国热情在迅速减弱,这样想,并非毫无根据——我国培养的许多高层次人才出国后便“黄鹤一去不复返”;许多人还在削尖了脑袋想出国。但在北约悍然轰炸我驻南使馆时,海内外华人义愤填膺,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这时我才发觉,其实现在的人们也很爱国。艾敬在她的一首名为《我是中国制造》的歌中这样唱道:“在你身边时,有时觉得无奈,甚至是埋怨;在离开你之后,再回头看你,发现自己很爱国。”她发现自己爱国,正是暂时离开祖国后,换了一个角度看待自己对祖国的感情,那份热情没变,只是由于环境、心态等的改变,产生了不同的感受。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在换个角度审视后都是别有一番风味的。看待问题时,一旦跳出了那个“框框”,或许会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有一个没鞋穿的姑娘,她再也不哀叹自己了,因为她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她发现,自己其实挺幸福的。

请换个角度思考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儿子,一个卖伞,一个刷墙,这使老太太天天提心吊胆,闷闷不乐。因为天晴的时候她担心伞卖不出去,下雨的时候她又发愁无法刷墙。后来一个聪明人告诉她:“要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下雨的时候伞卖得多,天晴的时候墙刷得好,什么时候都不错。”老太太听后,天天笑逐颜开。聪明人的明智让人赞叹,那“换一个角度思考”的想法更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是啊,“换一个角度思考”在现实中是多么重要啊。

再讲一个故事。一百多年前,美国曾掀起淘金浪潮,许许多多的人为使自己富裕起来,纷纷涌向淘金地;另有极少数的人不去淘金,他们为使淘金快速到达目的地办起了客运公司,为使淘金者生活便利办起了百货公司、邮局、娱乐场。几年后当大部分蜂拥而去的淘金者依旧是穷人的时候,这极少数未随大溜的人却富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会换一外角度思考。看来,能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致富的路是丰富多彩的。“换一个角度思考”关系着个人的前途,家庭的幸福,也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强盛。一千多年前,我们曾经有过令人骄傲的四统天下的正统思想,习惯于别人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干,缺乏多元思维,不善于换个角度想问题。“换个角度”思考说到底体现了创新精神,而社会只有不断地去创新,才会有进步。

那么,该如何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呢?我想应大胆地把眼光投向新领域,投向未知的领域,更要投向用常规的眼光来看是不可能存在的领域,只有大胆是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在上述的领域中开拓进取,常常会换一个角度思考才能成功。这样答案就会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就会变得有意义有价值。

总之,换一个角度思考,是时代创新精神的体现。成功地换一个角度思考,就能得到丰富多彩的答案,这对于我们个人和我们民族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让我们换个角度去认识生活,在新世纪广阔的空间开创美好未来。好奇

珍贵的星星

一个孩子告诉我一个伟大的发现,一个伟大的发现来自一个孩子。为什么是一个孩子?我不记得我在孩童时代是否也整天充满了好奇与幻想,是否也是满脑子精灵古怪的念头,以涉世未深的心灵和稚气未脱的眼睛贪婪地渴望并追寻大人们认为无聊怪异的东西,我只意识到已经离开蒙昧的时代,早已推动产那种臆想的激情和探索的欲望,慢慢将自己锁在只会服从现实,只会遵守定理,只会因循守旧,只在萧规曹随的框框中难以自拔。也许,当我也走过所谓的不惑之年,就只能为孩子们天真的幻想、奇异的发现表示惊奇和诧异了。

有一种智慧无法随着我们年龄和阅历的增加而增长,即使我们极力地挽留它,它还是会慢慢沉入时光的长河,这就是好奇心和探求与创造的本能。当我们的头脑渐渐被固定的公式、定理占据,当我们学会写文章必须有论点、论据、论证,当我们习惯于在看到现象符合结论时,我们已经不懂或不想懂了;而一旦问它为什么是这种现象产生的这种结论而不是另一种现象产生另一种结论时,大人们耐心地告诉你:别胡思乱想了,都是要高考的人了。

如果真理是绝对正确的,如果世界是一成不变的,如果牛顿是完美的,如果一切的现象都归为本质,一切的浅薄都化为深刻,那么我愿意放弃我的创造之心,连同那幼稚的好奇和愚蠢的幻想。但我不能,因为我们甚至不知道苹果中原来藏着星星。

童年珍藏着人类最伟大最珍贵的智慧,没有它,人类如何在一片荒蛮中创造乐土,甚至无法想像粗陋的石器工具;没有它,我们怎能实现一次次的飞跃,最多只能在前人的定论中弥补累加。

一只“错切”的苹果,展现给我们一个全新的世界,它的美妙无法以传统和保守来认识;而我们所谓正确的切法,却不知将贻误我们到几时。孩子是单纯而毫无顾忌的,因此,他们能够放心大胆地去创造,去想像,去欣赏他们绝妙的发现。可悲的是我们,虽然拥有丰富的精确的知识,却失去了创造的乐趣。

苹果里的星星,隐匿着珍贵的星星。我会挽救我的创造力,寻回失落在童年的稚气和执着的好奇,那才是智慧的精华。

生命的惊奇

惊奇,是天性的一种流露。

生命的第一瞬就是惊奇,我们周围的世界,为什么黑暗会变得明朗?为什么水会变成汽?为什么空气由温和变得清凉?外界声音为什么如此响亮……

我们在惊奇中生长着。

这个世界有多少值得惊奇的事情啊!苹果会落地,流星会下雨,人会兵戈相见,历史会使世界更迷失……

孩子大睁着纯洁的又眼,面对着未知的世界,不断地惊奇着,探索着,在惊奇中渐渐长大。

惊奇是驶向成熟的站点之一,惊奇是一张白纸。

但人不可总是惊奇着,在某一时刻,你会突然为你的惊奇遭逢尴尬与嘲笑。你惊奇地发现——惊奇在更多时候是幼稚的表现,是少见多怪的名词,是一种原始蛮荒的状态。

你想成功吗?一个基本功,就是训练自己丧失的惊奇。

你看到生活远没有书本上写得那样美好,你不要惊奇;

你看到日子绝不如想像中那般绚烂,你不要惊奇;

你看到爱情远不如传说中那般纯洁,你不要惊奇……

如果你惊奇了,就违反了一条透明的规则,会遭到别人阳光下或是阴影里的嘲笑——这个傻孩子还嫩着呢。

于是我们遭遇到太多冷漠的面孔,我们遭遇到太多微笑后的冷淡。我们把惊奇看做一种性格缺憾,我们以为永远不惊讶才是人生至高境界。

但惊奇是坏事吗?否。

细细分析起来,“惊奇”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先有了“惊”,其次,才是“奇”。如果说“惊”是一种对陌生事物认识局限的愕然,“奇”则是对陌生事物积极探讨的萌芽了。

否认了“惊”,就会扼杀了她的同胞兄弟。我们将在无意之中失去众多丰富易见的机遇。假如牛顿不惊奇,他也许把包裹着真理的苹果,吃进了自己的小肚里了,人类与伟大的万有引力相逢,也许要迟滞很多年。

假如瓦特不惊奇,听任水壶盖砰砰响着,一个跨时代发现,也许就蒸发到厨房了,我们的蒸汽火车头也许还要在马车漫长的辙道上蹒跚亿万公里。

我认识了一位老人,一天兴致勃勃地同我探讨电脑的种种输入方法,她整整八十二岁了,肾脏功能已经衰竭,我坚信她这一辈子也不可能在电脑键盘上敲击一个字。她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对电脑了解却多有廖误,就连我这个半桶水也听出许多破绽,但是这位老人充满惊奇的眼神,却在这一瞬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我的灵魂。面对她青筋暴突、微微颤动的双手,我想不知我这一生可否活得这样高寿。但不论我的生命历程有多长,我一定要记得这目光炯炯的惊奇,绝不仅仅沉浸在熟悉的航道,始终保持对辽阔的海域的探索,直到最后。

惊奇是一种天然,而不制造出来的,它是真情实感的火花,就像一块滚圆的鹅卵石,不会惊讶江河的波涛,惊奇蕴含着奋进的活力。

你既然惊奇了,你就要探索;你既然惊奇了,你就不能仅仅止于惊奇。爱好惊奇的人,也需要转化为平凡,消灭惊奇的历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惊奇要在熟悉中淡化,才于惊奇中成长。

见怪岂能不怪

上学时学过一篇题为《鲁迅踢鬼》的课文,至今记忆犹新:鲁迅先生素来不相信鬼怪之说。一天夜间,月高星稀,鲁迅先生独自走过一片坟场院。忽然间冒出个“鬼”来,在坟头做出种种怪诞之态。鲁迅先生却毫不惊慌,上前就踢了“鬼”一脚,“鬼”痛得大叫,露出真面目——不过是人装的。鲁迅先生这种“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的唯物主义态度不能不说是对付“妖怪狐仙”之类唯心主义的好武器。但是在对自然奥秘进行探索方面则不妨先“见怪而怪”。

自然奥秘在被人们识破之前,常常戴着“怪”面具,让人迷惑。如果“见怪而怪”,对它进行深入研究,那么带面具的“怪现象”往往会把你引向一个突破口,导致一种新方法、新物质的发现。

请看,一位外科大夫正在给一位胆结石患者进行手术。手术前准备了几个放有水的烧杯以便存放结石。当连续几例手术成功了结束以后,大夫吃惊地发现第一次手术放在烧杯内的结石已不见踪影。“太奇怪了!”为了证明这并非一个偶然现象,大夫又把另外一些结石分别放入剩余的几个盛有同样水质的水的烧杯中,胆结石同样消失了,烧杯里只剩下稍有浑浊的液体。

医生抓住了这个怪现象进一步对水质进行分析,发现都是些经过磁化垢水。于是一个预防胆结石的新方法脱颖而出:饮用磁化水。以检验,效果还不错呢!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一种预防胆结石的磁性杯,就是根据这一发现研制的。

这个发现是如何得来的呢?它来源于一个“怪”字。我们不难看出,医生的思维经过了以下几个过程:一、见怪而怪;二、怪从何来;三、见怪不怪。

从“怪”到“不怪”,正是我们认识事物、真理的一个过程。当某些自然现象或在被我们了解之前,往往以怪异的面目出现。一旦我们紧抓住怪现象不放,问一下,“怎么会”、“怪从何来”,客观地加以分析、研究,便会发现假面具在不知不觉之中被揭开了,一个未知的世界尽收眼底。

由“怪”到“不怪”到揭示未知世界的真面目,“见怪而怪”是首要的一步。如果把未知世界比作一扇虚掩的门,从中传来怪异的声音,飘出迷惑人的烟雾,只有“见怪而怪”者才会上前探究,才有可能把未知世界一览无余。而“见怪而不怪”者只会不屑地从门前走过,根本谈不上什么发现新事物的可能性。

但是,认识事物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见怪而怪”只是第一步。如果仅仅“见怪而怪”,却缺乏扎实的知识基础,正确的研究方法,坚持不懈的精神,只不过像一个好奇者仅从门缝中窥探到点滴,不仅不能把未知世界看个究竟,还可能仅以一孔之见得出错误的结论。

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把氯气通入海水中提取碘之后,发现剩余的母液中沉积着一层红棕色的液体。他虽然感到奇怪,但并未放在心上,武断地认为这不过是碘的化合物,只在瓶上贴了一张标签了事。一直到不久以后一位法国科学家证实是新元素溴,李比希才恍然大悟。他因此称这个瓶子为“失误瓶”以告诫自己。

综上所述,只有平时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坚持不懈地研究精神和“见怪而怪”的独特识见才能完成,“怪”到“不怪”的飞跃,才能揭示事物的真谛。而“见怪而怪”则是首要的一步。

所以,我们不防把这样一句话作为研究学问的警言——见怪岂能不怪!

希望工程的希望

希望工程的出路

几年来,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一所所希望学校平地而起,希望工程取得长足的发展,帮助的贫困学生越来越多了。然而,社会上的失学儿童似乎并没有减少,大街小巷村庄山道总能见到他们来往的身影。这不能不让人发出深深的质问:这是为什么呢?

从财富的分配角度来看,失学儿童越来越多,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实际上是越来越多的家庭占有的财富不足,而家庭占有财富的不足又是由人口增长过快而财富增长相对滞后以及财富分配上的不均等造成的。

人口增长过快造成基数增大引起人均财富降低,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另一方面,人口过多势必造成劳动力剩,影响生产力的发展,造成财富增长减慢,势必有人贫困。

从社会角度看,我国已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竞争日趋激烈,必然会造成众多企业破产,再加上许多国有企业要改组,就会造成众多的失业,这样也会导致许多家庭贫困,造成失学儿童。

从历史政治角度看,我国原有经济底子薄,现在占有财富不多,也是形成贫困家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自然也是失学的一个原因。

从失业、贫困的个人来说,由于他们技术差、竞争意识不强,无法适应新时代、新潮流。而另一些农民家庭的贫困则是由于外界环境十分恶劣,像我国的西北一些地区,他们为了生存,毁林、毁草,而毁林毁草的结果是生存环境越来越不好,生活也就越发艰难。

当然,贫困的原因还可能是各种天灾人祸。例如,1998年的大洪水淹没了许多人的家园,造成了无数贫困的家庭,这也是造成学生失学的一个原因。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要解决失学儿童的问题,为希望工程找到出路,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抑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二、努力采取措施,防止财富占有的差别悬殊。

三、抓好环境问题,抵制天灾。

四、实行人口迁移,摆脱恶劣的自然条件。

五、这点最为重要,那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作为自然界的“主体者”——人的思想观念,用知识用科技来改变他们的传统观念。现在提倡的送文化下乡、送科技下乡就是很好的一条路子。所以我以为“希望工程的希望”就在这里头。

希望工程的希望

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好比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今天上午,博学的语文老师念了一则发人深思的报道:“……辍学的儿童越来越多,希望工程的爱心资助亦未中断过。然而,却发现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实——失学的孩子大都是农村的,他们的家庭往往穷而人口多,越穷越生,越生越穷……”读后,老师要求每个同学发表看法,因此,我便写出了以下的内容。(幕起)学校旁,阳光照耀着大地,两个学生边走边谈着人生的真谛。这时,一少年西装革履,“吞云吐雾”地从旁“潇洒”走过。

学生甲:洼,酷毙了,原来不读书的人生竟是这等潇洒,难怪……

学生乙:唉,幸好快要毕业了,不然,人生……(幕落)全剧终。

当今真正想读书的人是那样的多,而许多有书读的,却并不珍惜这读书的好机会。悲乎哉?可悲矣。

同在阳光下,却有另一幅画面。(幕起)傍晚,夕阳西下,村口,一个八九岁的女孩子站在老槐树下。

外地人:小妹妹,你站在这里干什么?

女孩:我在等我的爸爸。

外地人:你爸爸呢?

女孩:我爸爸到外地打工了,他说,赚够了钱就回来让我去上学。(幕落)全剧终。

在希望工程开展了多年之后,山村还有多少像小女孩这样的失学儿童呢?原因在哪儿呢?(幕起)阳光下,小路边的树底下,七八个小孩在追逐嬉戏着,大的大,小的小,好不热闹,两个中年人从路上走过。

中年人甲:扶贫的款子又到了,咱们可不能亏了孩子呀,学习要紧。瞧,他们玩得多开心呀。

中年人乙:这些都是小根他家的孩子。

中年人甲:啊……(幕落)全剧终。

时下,一些地方的人还抱着“生,生,生,起码得有个根”的观念,孰不知如此多生,将是辛苦一生。

掩卷思索,我心潮难平。

问题在哪里?我想了很久,其实很大的一部分是思想观念上的问题。越穷越生,结果是越生越穷了。希望在哪里?其实单纯“输血”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生血”,让全民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少生优生,这才是希望工程的希望。

不远的天边,一轮红日正徐徐上升……

让心灵携起手来

同样是炎黄子孙,同样是龙的传人,同样是母亲河里哺育出来的同胞,同样是血浓于水的亲人。为什么你的衣裳是那样的破旧?为什么你的面容是如此的消瘦?为什么你的眼神是那样的无奈?

在同一块土地上扎根,我们舒展枝条,接受着阳光与雨露,而后成长成材,心中都有着一个成为祖国栋梁的美梦。而你们呢?仿佛是那小草芽儿,一代代地自生自灭。在你们心中,继承父业就是你们心中的太阳,就是你们整个生命的诠注。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心痛的画面,当你们一步三回头的离开那美丽的校园时,当你们骑在牛背上还含着泪水凝望着学校的方向时,你们懂事地咽下泪水,因为你们知道,父母已经弯曲的脊梁再也承受不起学费的重压,更何况你们还有弟弟妹妹……

地球都快承受不起人类的压力了,可人口还在增加、还在增加,落后的生产力和愚昧的思想造就了上面令人心痛的镜头。越穷越生,你们的父母认得一个理,少生也罢,优生也罢,最少得留下一个根。于是越生越穷。据说,在山的那一边,还活跃着许多“游击队”,他们的“战斗力”不亚于当年的游击队,可是他们抵抗的对象不是日本鬼子,不是国民党反动派,而是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工作人员。

你们失学了,问题不在你们身上。

问题在你们的父母,在山的那一边。山的那边很穷,但那儿的人们越穷就越生,越生就越穷,捐助了一批钱物,帮助了一批孩子,可是他们又生出了一批,以致山村的失学儿童永远是那么多。

仅仅凭借一些捐助怎么能支撑起越来越高的“超生大厦”呢?

山区要脱贫,山中要飞出金凤凰,孩子要上学,根本上依靠的不是“扶贫”,而是“扶志”,要从根本上改变山那边的父母的思想意识。“扶贫”是治标,“扶志”才是治本。“扶贫”是帮助他们砍柴,而“扶志”是帮助他们磨刀。“扶贫”是帮助他们输血,而“扶志”是帮助他们造血。“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山区要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需要的不仅仅是依靠别人的指引和援助,更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腐朽落后的思想,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来。

问希望在哪里,希望在每个人的心中。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让失学的儿童接受教育是祖国的希望,是未来的希望。

烟雾中的开学仪式

噼噼啪啪,一条挂在竹竿上的鞭炮在空中制造了弥漫的烟雾。

在这烟雾中,无金村的希望小学迎来了它的第一批学生。

王校长站在校门口欢迎着他的学生与他们的家长。

王校长听着耳边清脆的鞭炮声,望着家长们对这条长鞭炮发出的惊叹声,心想花点钱买下这长长的鞭炮是对的,脸上不由得浮出了笑容。

他看着一位十三四岁的孩子在他母亲的带领下来报名,有些惊讶,于是他走上前去说道:这位同学,你都这么大了,应该学会独立呀?孩子害羞地没有答话,他的母亲便对王校长说:校长,我们不是不放心孩子,而是不放心那一百块的报名费,如果让他弄丢了,那可怎么好啊。那可是十只母鸡换来的。说着,母亲从裤腰里掏出一叠卷得皱巴巴的钱,走向报名处。

王校长望着那母亲的背影,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时,一个孩子跑到王校长面前有些害怕地对他说:“校长,你能带我去看一下教室吗?”“行啊,你是一年级的吧?”

孩子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我看别人的孩子都是父母送来的,你怎么没有呢?”王校长心想这可能是一个典型了。这个孩子却说道:父亲要下地干活,妈妈要在家里看着弟弟妹妹?孩子顿了顿又道:妈妈还大着肚子,走路不方便。“那他们就不怕你把报名费给丢了?”“我没有带钱来,是不是没有钱就不能来?”“不是。”“妈妈说了,让我先念几个礼拜,然后让我妹妹们轮着来,等到上完了课,就把钱交来。”“啊?!”王校长愣住了,他的心头罩上了一团迷雾。想着那十只母鸡换来的学费,想着几个孩子轮流上学的情景,他真的不知道这希望小学是不是给孩子们带来了希望。

希望工程的希望并不是建一座希望小学,那又是什么呢?

王校长的心里一片迷雾。

最是那一瞥

最是那一瞥,永生烙在心灵的最深处。九年了……

点点朝阳洒在长长的石阶上,依稀的绿苔似乎也在频频地感谢这自然的恩赐,露珠映着微笑,偶尔滋润着石阶。

远处传来了远古的钟声,有节奏地回荡在耳边,这让人想到深山中的古寺。可这不是,这是一座校舍,一座位于自然村的小学。

我父亲就生活在那里。

踏着青石板,每一步都让我感到愈走愈是进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那种纯自然的古味,让我不能不停下来感受着纯朴的风光。

走出了古道,登上了山头,村落就在眼前了,零零落落的几座房子,全部是用黄土砌成的。钟挂在几座房子中的一幢上,那就是父亲的学校。

几十年了,父亲一直生活在这个古老的自然村里。九年前我第一次到这里,满屋子都是孩子,父亲告诉他们我是他的女儿,满屋子都是掌声,那一刻我理解了父亲。

学校只是一个小屋,墙上挂着三个小黑板,几张破旧的桌子,却容纳了一至五年级的学生,一组就是一个年级。

饭后父亲带我去家访。那是个极其破旧的房子,走到门口一只猪挡住了去路,父亲叫了一声便牵着怕猪的我进去了。厨房很小,一束光从墙上的小土窗射到饭桌上,几碗米饭,一碟糟菜,还有一碗辨不出名的青菜。地上坐着一个男孩,约摸与我一般的年龄,想来也是父亲的学生,脸上还有泪痕,应该是刚哭完。没等父亲问完话,那位手执竹枝的母亲便又骂开了,我这才知道原来是为了想吃一个鸡蛋。

学生原本听老师的话,他便跟着父亲来上课了。

钟声之后,父亲又开始他的教学。

我走到村路上,发现一所房子石阶前坐着一个小孩,呆呆地望着远方,幼稚的我当她也是因为没有吃到鸡蛋而伤心呢,于是就把身上的一个鸡蛋递给她。她摇摇头,告诉我,她家不让女孩上学。

她的眼神是那么神往,那一瞥眼神至今让我刻骨铭心。

……

现在我又踏上去山里的路了,五年前这里已经通了公路,我再也用不着摔跤了。

一个小时后,我又登上了那个山头。

你知道吗?我看到了什么?

原来的村庄不见了,眼前是一片整齐的房子,那飘着高高红旗的下面贴着瓷砖的房子不正是原来的学校吗?

九年了,山村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父亲早就告诉我说,村里富了,孩子们都上学了,但我还不太相信,现在我相信了。

到了学校,我对父亲说,山村怎么一下子就富了?

父亲说,山村通了公路,山里的很多野菜都成了城里的山珍,你说,山村还能不富吗?

我明白了,通上公路那是山村的希望,也是希望工程的出路啊!

新世纪感言

新世纪的对话

人和他的影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相遇了,他们就在2002年的钟声过后,开始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对话。

人:(异常兴奋)瞧啊!新世纪来了!

影:(平静地):新世纪?地球又多转了几圈罢了。

人:朋友们,两千年了!人类已有两千年的纪元史了,多么令人兴奋!你感觉不到当第一个只用下肢走路的类人猿当时的时髦吗?你没看见第一个吃到烤熟的食物,面部肌肉因兴奋而产生搐动的人吗?你想像不到当第一个人向配偶表达爱情时的纯洁?这些都太伟大了!而两千年来人类的发展,丝毫不逊色于它。

影:当然,人类社会的起源,是很可爱的,人类产生意识,一切都会变的。人们为什么要用青铜铸一件件兵器?希腊人的历史为什么是从战争开始?你可不要忘了手提带血莫邪剑的阖闾,不要忘了咸阳壁上空流血的荆轲,不要忘了白骨皑皑、血河漂橹的战争。

人:那是历史发展的曲折部分,人类社会在进步,流血、杀戮是不可避免的。

影:对,这正是你们的聪明之处。当你们在无知中认识世界而更无知时,你们产生了等级制度;你们用战争和同类的尸骨架起了前进的天桥;你们……

人:(不再兴奋)兄弟,不要这样,要面带微笑。那远古美人身上的绸缎,那皇帝头上金灿灿的王冠,那令世人着迷的金字塔,那至今失传的空中花园……你不为之心动吗?

影:我为那穿麻衣的采桑女心动;为那几十万金字塔下的尸首心动;为那长城上流泪的孟姜女心动。

人:兄弟,当你面对这蔚蓝色的地球能被高级生物——人所改造时,你应该笑。

影:(激动地)怎么?你想让我面对被用印第安人鲜血染红的美洲大陆笑?你想让我面对日益消失的森林笑?你想让我面对被石油、垃圾污染的海面和漂浮在上面的生物尸体笑?太残酷了,你感觉不到剥夺其他生物生存权力所受到的良心的谴责吗?

人:(颤抖)够了!难道你看不到两千年来这日新月异的变化吗?你看不到人们正文雅地在餐桌旁边用餐具吃饭?你看不到驰骋在公路上的汽车,你看不到月球上人类的足迹?

影:(平静地)当然看到了,我还看到了能把地球毁灭几千次的核武器,并且知道你们再也不用挥舞着木棒去捕杀已灭绝的野兽,因为你们要走向文明——残酷地、自私地。

人:朋友们,向前看,未来的生活是美好的,我们在进步。

影:对,是在满天的浓烟里,是在80万濒临死亡的埃塞俄比亚人因饥饿而发出的呻吟中进步。

人:不,不要这样,我们在向文明和完美靠近。人类将用洁净能源;将乘宇宙飞船去火星度假;将与外星人在宇宙中对话……

影:当然,那些会实现,如果能等到那个时候。可是,你们人类的贪欲和侵略、自私的本性会完结吗?你们会撤消世界维和部队吗?你们会停止向大森林进军吗?你们感觉不到你们正在为你们的死亡悼词准备最翔实的资料吗?

人:(无语)……

影:也许我太悲观,因为我是影子,我的空间是一片阴影。但每一个事物在光明面前都会有阴影,历史和未来也是这样……

新世纪的对话在沉默中结束了,但我想了很多很多。

谁的眼泪在飞

莫名其妙,想到一个如引怪怪的题目,令人哭笑不得,但我真的想知道问题的确凿答案。无论是关于中国苦难的战争史,或是不久前几颗丧失人性的标有“USA”的导弹,还是举着人权牌子呼吁和平的难民,甚至关于未来世界的种种机遇与挑战……总之,对于太多太多我都想问一句:在这种种面孔后边,究竟是谁的眼泪在飞,谁在默默地承受着背后的伤痛呢?

先想到的大概是战争吧!那首屈一指的当然是著名的“二战”。想想自己现在身处的地方或许也有过迭起的硝烟,就实在不是滋味。拼命地嗅一下,想闻到战火的残味,可惜实在没有什么场景让我追忆。或许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吧!再或许真是人类发展的必经之路吧!这场战争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战火平息之后,遥望着天空,问一问:“谁的眼泪在飞?”有一个声音在嘲笑那颗哭泣的灵魂:“没出息,抬起你高贵的头颅,拿出你不屈的毅力,挺起你笔直的脊梁。”“当然!”灵魂忍住眼泪点点头……于是,有了许许多多这样的灵魂,有了一个个这样的民族。

再想想那该死的5月8号吧!本是我这辈子最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天。可当我点燃第16根蜡烛时,几颗“USA”落了下来,打翻了写有“peace”的蛋糕。我十分气愤,推开窗,想大叫一专声“Why?”,可看到“北约”大哥那张狰狞着并得意忘形的脸,我一阵恶心。我无意中抬头,看见天空中又多了3颗异常耀眼的“星”。想起了张恒那首歌《战争与和平》,心中有些凄凉。记得圣诞老人曾经说过,你永远不要害怕。为何那白色天穹下,白色屋里的人从不回答?答什么呢?那样的天空还会是白色的吗?明明乌烟气,在这浓浓的黑烟中,似乎又有几颗化成流星在飞的眼泪。我又想再重复那个问题:“究竟是谁的眼泪在飞?”这次的眼泪已绝不同于上一次。上一次是软弱无能的表现,是懦弱的代名词。不过幸好立刻擦干了。那这一次呢?绝不是痛心那盒蛋糕,而是那个灵魂在虚伪的面具下活得太累了。他有气无力地喘息着,他做了太多与人权、主权相违的事却还努力地利用“画皮”保护自己。面对全世界那么多人的唾骂,他有点怕了,怕唾沫星子太多会冲毁他那美丽的面具,这才流下了鳄鱼的眼泪。噢,原来如眼!但那神秘的“老道士”终会出现,会揭穿他的画皮,总算又可以过几天安心日子喽!

想来想去,我不知怎么觉得自己变成了机器,眼里的数码飞快变换,一会儿是股市行情,一会儿是信息追踪,一会儿又变成了政坛风云。天哪,怎么搞的!我拼命地眨眨眼,NO!NO!停机!我终于又恢复了正常。那么多的数码简直是想杀了我,我平生怕的就是这一串串数据。但有个声音残酷地说:“NO!你现在是我的机器,还不快把所有信息输入记忆储存器!”差点忘了自己的身份,我这才意识到自己原来在未来世界里作为一台电脑而存在。未来人真是太幸福了。咦,看看他们的生活空间如何。“主人,可以带我去看一下外面的世界吗?”外面的世界?小电脑,难道你不知道这里是没有自然世界的吗?是不是地球记忆储存弄昏了你的头?这里是七维空间?“天啊,地球怎么啦!我打开记忆仓库,果然不出所料,”污染!可怕的污染!我想哭,可电脑是没有这个功能的。我不得不跳回到现实中,这次是我的眼泪在飞了。

把刚才的这些想法说了出来,感觉有人摸了摸我的额头:“阿妮,不要太杞人忧天!”杞人忧天?或许……但愿吧!

看看其他同学,这个“腾飞”,那“超越”的,真不知他们怎么想的。为什么不可以看深点,多想想不好的,不足的?“腾飞”,谁不想?可没有坚实的根基,怎么行?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现在并不乐现的世界形势还需要更多的人为之而努力。

我想,走向新世纪需要的不仅仅是高科技吧!最重要的还是世界的和平、安宁、舒适的环境……太多根本的生活保障。相信世界的明天会更美丽。当更多的人真正认识到这些问题时,就再也不会有人问起“谁的眼泪在飞”这愚蠢的问题了。

我期待着……

新世纪来了

夜深人静,床头的闹钟在耳畔“嘀嗒、嘀嗒”地响着。听哪,“嘀嗒嘀嗒”的声响,这分明是新世纪的脚步声;听哪,“嘀嗒、嘀嗒”,一步又一步,21世纪,她快来了!

在新世纪来临之前,让我们再回望一下这个世界吧!

当亚马逊森林原始部落的人们裸着身子追逐野兽的时候,硅谷的一名大学生正在网上给女友写情书。

当伊拉克的难民为缺少面包发愁的时候,北约正忙着向南联盟增兵、狂炸科索沃。

当各国的电脑专家为了“千年虫”问题发愁的时候,金字塔研究专家们正在挖掘几千年前法老的居室。

……

这个世界原来如此!难道人们就要将这样一个世界带入21世纪吗?许多人喊着:“不……”当然也有许多人回答:“是的!”于是——

原始部落的人们祈求:“世纪之神请你放慢脚步,先让我们拥有与其他民族一样的现代文明吧!”

硅谷的大学生吹着口哨欢呼:“新世纪的钟声快点敲响吧,我要在那一刻与女友步入教堂!”

伊拉克的难民哀求:“新世纪快快来临,但愿你能给我们带来和平与幸福!”

北约嚷着:“先让我们吞下巴尔干这块肥肉吧!”

日本老人忏悔道:“最好不要在我死前来到,我不想把罪恶的灵魂带到新世纪!”电脑专家焦急地说:“别,别,慢着点!先让我们解决好千年虫的问题,否则,这个世界将一团糟!”

金字塔专家们万分激动:“世纪之神快快降临,我们好在世纪之交解开金字塔的奥秘,与法老对话!”

……

但是,不管这个世界的人们怎么苦苦哀求或者急急催促,新的世纪,她还是一步一步、不紧不慢地向我们走来。没人能阻挡太阳的东升西落,也没人能让地球转得更快。

新世纪,她真的来了。历史的车轮又经历了百年苍桑,回望那车轮碾过的痕迹,有战争的硝烟,有革命的大旗,有冷战的阴霾,有民族独立的自豪,有正义战胜邪恶的欢呼,有经济高速发展的辉煌,有社会日益进步的喜悦。我们的心中是悲壮,满是愤慨,潢是无奈,自豪,憧憬,期待……“嘀嗒、嘀嗒”,这一声声清脆的脚步分明是在向世人宣告:21世纪即将来临,你们追逐吧,努力吧,忏悔吧,奋斗吧!带着你们一个世纪的硕果,以你们最自豪的姿态投入我的怀抱;同时把旧世纪的苦果与罪恶铭记在心,不要让它们在新的世纪萌芽,重演。

畅想新世纪

正当学术界围绕21世纪该从何年算起而争论不休的时候,2000年的钟声敲响了,在大众心目中的21世纪来临了。

在这激动人心的夜晚,我请来了郭海珊、刘雪玲、徐贞、刘佳和李青等十多位好同学相相聚在一起,大家尽情地唱啊跳啊,玩得开心极了。

爸爸看到我们这么开心,便微笑着对我们说:“小同学们,你们生活在这么美好的时代,有多么地幸福啊!那么你们谁能展开想像的翅膀,讲一讲新世纪将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

一向快人快语的徐贞首先开了腔:“如今我们每天上学都要背着沉重的书包,又累又麻烦。我想新世纪一定会发明一种可随身携带的微型学习电脑,里面不仅输入了学校所有要学的课本知识,而且还能自动批改学生在上面所做的作业。”“对,我也一直这么想。”我接过她的话题说,“不过我觉得如今中小学所学的知识安排得不够科学。一个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让学生每门课程都按部就班地从基础理论学起,怎么能跟得上社会发展的速度呢?我认为新世纪一定会改变这种做法,根据实际需要,有必要从基础学起的课程,仍会循序渐进地从基础学起,而没必要从基础学起的课程,则会从已研究出来的成果起步,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掌握和应用现代科技手段的能力上。例如学习计算机课程,其原理和构造只略学一二,更多的是学习其应用和操作。”

李青平日喜欢看一些科普书籍,被同学们誉为“小科学家”。她抬起头,清了清嗓子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新世纪里将会研究出一种办法,使人想胖则胖,想瘦则瘦,高矮可以控制,五官可以修整,黑皮肤可以变白。另外,还会发明各种人造器官,一旦一个人身体的某个器官出了毛病,又治疗不好的话,换上人造器官就行了,这样就延长了人的寿命。”

刘雪玲是班上同学公认的“一朵花”。此时她站起身来,理了理身上的衣服说:“如今眼镜有了变色镜,手机有了变色龙,那么我想新世纪一定会研制出能变色的服装。另外,这种服装不仅能随着所处环境的光线的强弱变色,而且还能根据天气的冷暖,自动测出的人体温度来调节服装面料的温度,这样即使是在寒冷的北方,人们也用不着身着厚厚的棉衣棉裤了。”

也许是由于刘佳住得距离学校较远些的缘故,她对城市交通的发展特别富有想像力。只见她不紧不慢地说:“我想谈谈城市交通问题。谈到交通自然离不开各种车辆,而各种车辆发展得越多,道路就越拥挤,而且还会出现环保等许多问题,因此,我认为新世纪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很可能是从道路入手,将现在的道路改建成有连续传送功能的履带式道路,这样一来,人们无论是出行还是运货,只要根据不同的方向,踏上这样的道路就行了。”

郭海珊是班里小有名气的“小作家”,她平日所写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上。此时她谈起新世纪,就好像在讲述着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新世纪的电脑住宅大门安装有微型摄像机,除主人外,其他人要进入住宅,必须经主人向电脑下达指令,否则大门无法打开。住宅四周安装有自动气象感知系统,能自动调节至最合适的温度。还设有自动防盗防火报警装置,一有情况,马上就会采取措施……”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大家越谈越美好,越谈越高兴。最后爸爸说:“你们谈得都很好,21世纪一定会像你们所想像的那样美好。不过你们只有现在好好学习,掌握了建设未来的本领,这些美梦才能成真。”

面对反对者

水利专家潘家铮教授站在长江岸边,俯瞰长江这条巨龙被束缚的无奈,额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角荡漾着笑意。他终于领略到毛泽东那“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感慨。

他像教育孩子那样低语:“长江啊长江,你以后一定要好好为人民服务。”

啊,大坝的另一面迥乎不同:静如平镜,又像笼上一层柔软的轻纱,飘渺神奇。此时此景,他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巫山、神女峰啊,你终于被锁住了。那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啊!

然而,他忘不了,忘不了那位历尽沧桑的老人家坐在家门槛上大哭的情形。那脸上的彷徨和痛苦,那眼里的怀疑和质问,都像锤子那样一下一下地敲击他的心,但一刹那,这一切都消失和无影无踪。他念头一转:啊,还是党的政策好,在三峡附近的居民已经在全国各地找到自己的“安乐窝”。当他想到他们一家人在异地生活如在故乡那样悠然自得,他怎能不欣慰呢?

他忘不了,还是忘不了孙中山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伟大设想时的踌躇满志,忘不了毛主席过三峡时将大江变平湖的坚定决心,更忘不了当年提出这个设想时反应何等的激烈……那时全国各大报刊杂志纷纷披露了这一消息后,利与弊之争如拔河那样相互争持,争白了一代人的头发啊!几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虽为弹指一挥间,但在水利建设过程中是那么的漫长!在遥远的记忆中,那时他满怀热情,投身祖国水利事业,坚持建设三峡工程……

他知道,三峡工程峻工并投入使用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东南部地区能源短缺”便迎刃而解。三峡水库——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泊,旅游利润滚滚而来,这必是一幅升平的景象。那人们一定会把“南腔北调”唱成“南水北调”。

他不禁失笑了——想的太好了。但实际上也将会那么好,那是人们伟大的力量啊!

但他也忘不了那利与弊之争,更有点不能想信自己是伟大工程的指挥者。记得那时反对的浪头一个比一个高,到处充满了怀疑。我们的家在哪里?三峡人民大喊;动物似乎也瞄到一些苗头,惊慌失措;植物更不能平静,随风呼喊……怎么办?怎么办?有的人想的更周到:战争来了,怎么办?坝塌了,怎么办?工程质量差,怎么办……难道不怕是一条“阿斯旺”大坝吗?中国工农业的“心脏”正在它脚下,能不担忧吗?

的确,担忧是有的。总是摆在我们面前,党中央不会置若罔闻,而是虚心纳谏,妥善解决。三峡人民不是有了自己?“安乐窝”吗?动、植物不也安了家吗?历史文物都可以搬家,我们万众一心,还有什么干不了的呢?

由此想来,应当感谢那些反对者啊!不是他们提出那些不容忽略的细节,长江截流会有那么成功,那么顺利吗?况且他们把问题提得那么全面、那么透彻,是对我们工作的一大支持。细想来,他们反对,也是担心整个民族利益受损呀!这可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啊!

潘教授脸上充满理解和感激之情。他回忆起他在记者会上的情况,他更不能自己。当记者采访他:“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的贡献最大?”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那些反对的人贡献最大。”反对者啊,当你们听到这铿锵的话语时,难道不热血沸腾吗?

此刻他注视着脚底下的那条巨龙,情不自禁地呼喊:长江啊,你这巨龙该苏醒了,快腾空吧,决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蓦地,他脑海浮同出三峡工程运营时的辉煌画面,遐想起人们将会在三峡水利工程的带动下,努力拼搏,锐意进取,到那时欣欣向荣的景象将展现在这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有感于潘教授解题

以下是一道选择题:

面对反对者的态度应是怎样?

A:横眉冷对,怒目切齿,龀牙咧嘴;

B:充耳不闻,熟视无睹,若无其事;

C:莞尔一笑,坦然以对,静心细思。

潘教授泰然自若地选择了“C”。

看罢选择题,我们心中的“?”一定拖着长长的尾巴。但心平气和地深思一下,实在为潘教授的真知灼见折服。呶,A项无非是逼我们通向愤恨的天台,B项似乎在怂恿我们躲进冰凉的被窝,而C项却指引我们驶进风光绮丽的港湾。“五、四、三、二、一——”脑电波清晰地显示市着:一位智者会拒绝驶进绮丽的港湾大饱眼福吗?不会。因为“两岸猿声啼不住”,“……一江春水向东流。”因而,C项是明智的选择。

人生,终究会跌宕起伏,正如生命必然有旦夕祸福。即便是在一贯风光绮丽的港湾,也会有狂风骤雨的袭击。既然如此,我们还会因为害怕命丧九泉而逃之夭夭吗?恐怕,只有懦夫才会如此。正因为勇于面对狂风骤雨,才磨练了我们脆弱的性情,才让我们拥有了稳操胜券的力量,既然如此,还会有人对它深恶痛绝吗?大概,只有良莠不分者才会如此。理之所在,一个成功的过程需要披荆斩棘,勇闯难关!试问:成功者会为四面八方的反对放弃执着已久的追求吗?不会!成功的磁场引力太强,惟一两全其美的办法,便函是?“反对作为出发点。化”反对为其反,化压力为动力继续前进。“三峡截流工程成功了!”千万个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引吭喝彩。

这次成功酿成了亿万同胞的热血沸腾,这次成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劲雄风。然而,这绝非偶然,绝非侥幸。注目于伟大奇迹的背后:不单有一批批高新科技的机器设备,不单有一个个不辞辛劳的体力付出者,不单有一位位经验丰富、见解精辟的教授、工程师……更多的,是犹如排山倒海式的“反对浪潮”。奇迹之所以“奇”,不仅仅因为壮举之“奇”,还因诞生之“奇”。

汹涌澎湃的“反对浪潮”正是三峡截流工程诞生——进展——成功的奠基石。

古人有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可惜,“倒退行逆施”的现代人却将“人和”画上问号。因为往往人成功的驱动力不是“人和”,而是“人不和”。三峡,有浩浩荡荡、滚滚滔滔的长江水,有丛生险岭、绝壁断崖的险势,有绵亘古今的悠悠史情,这一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