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历史名人家训选编(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1 06:06:12

点击下载

作者: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江苏历史名人家训选编

江苏历史名人家训选编试读:

让价值力量激荡建设新江苏“精气神”

罗志军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13亿多中国人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是凝聚和引领人们团结奋进的一面精神旗帜。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指出,做好各项工作,必须有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文化建设的主心骨。这些新要求新论断,为我们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建设新江苏,要始终坚守前进方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这一梦想,要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走好中国道路确定价值坐标,为弘扬中国精神提供价值导向,为凝聚中国力量找到价值旨归。得其大者方能兼其小。党中央要求江苏“为全国发展探路”,探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崭新实践,就是谱写好“中国梦”的江苏篇章。这样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源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建设新江苏,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广泛宣传教育,广泛探索实践,不仅注重壮大经济上的硬实力,同时注重增强文化上的软实力、精神上的支撑力,努力构筑思想文化高地,满足干部群众价值追求,引领我们的发展进步始终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间正道”上。

建设新江苏,要始终坚守理想信念。高洁的理想信念是精神家园之本。价值观最深层的内核是信仰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理想信念的根本价值内蕴,也为深耕厚培理想信念找到了现实落点。理想信念坚贞不渝,精神支柱就能坚如磐石。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崇高理想容易被现实利益所遮蔽。江苏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各种社会思潮在此交汇交锋,对信仰信念牢记还是淡忘、坚守还是迷茫,成为检验干部群众的“试金石”。建设新江苏,就要牢固树立我们的价值观立场,以坚定信仰筑牢“压舱石”,补足精神之“钙”、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培植守望信仰、笃行理想的共有精神家园。

建设新江苏,要始终坚守正义良知。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良知是守卫正义的堡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世界文明的发展精华,承载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体现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为社会文明进步确立基本价值规范,是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一把利剑,是驱散道德迷雾、医治道德病痛的一剂良药。江苏大地富有崇德向善的深厚历史传统,具备“好人”辈出的肥沃土壤,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涌现出的道德典型灿若繁星,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凡人善举不胜枚举,点亮了广袤的道德星空,散发出见贤思齐的价值光芒。建设新江苏,就要大力培育和集聚崇德向善正能量,让干部更清正、人民更和睦,让善良受褒扬、丑恶受唾弃,让全体人民在物质丰富的同时拥有更多精神上的获得感。只有越来越多的善行善举诠释核心价值观的真谛,才能越来越坚实地巩固全社会道德基础,塑造与人的现代化相匹配的“精气神”。

精神涵养不同于物质生产,贵在持之以恒,成在久久为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会自发产生,需要长期教化、固本培元。《江苏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读本》的编撰出版,旨在入脑入心、知行合一,适逢其时,十分必要。我们要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一步推动实践养成,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促进核心价值观在江苏大地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7900万江苏人民矢志追求更加美好崇高的精神境界,让核心价值观成为引领人们砥砺奋进的精神火炬,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汇聚起磅礴澎湃的精神力量。(作者为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凡例

1.收录范围。本书所选范围,主要是指历史籍贯为江苏的名人,兼及主要生活与工作在江苏境内的历史名人,如袁枚,虽出生在浙江,但在江苏为官、生活达五六十年,本书仍旧将他们收录其中。

2.收录内容。本书主要收录的是名人名门家族家训,即家庭或家族长辈对全体家庭子女、家族成员进行训导或告诫而编撰形成的文字,也包含了一些为其家庭或家族视为家训的名人家书。

3.编排顺序。本书共收录家训28篇,按照形成时间排序。

4.篇目标题。由编者统一定为《×××家训(家书)》,未明确作者的家训,则依据姓氏定为《×氏家训》。

5.正文体例。本书所选家训体例上分内容选粹、背景简介、延伸阅读、参考文献四个部分,其中内容选粹由原文、注释、译文三个部分组成,有些家训原文较长,本书则作节选。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个别家训也存有不合时宜的内容,编者已进行了辨析和引导,希望广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予以扬弃。

刘邦家训

壹 内容选粹原文①手敕太子文②③

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阼以来,时④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尧舜不以天下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⑤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⑥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今定汝为嗣⑦。?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⑧解。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⑨

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于汝者,皆拜,并语于汝诸弟。⑩

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余诸儿,皆自足立,哀此儿犹小也。注释

①手敕太子文:敕,皇帝的诏令。太子即汉惠帝刘盈,是刘邦与吕后之子。这篇文章是刘邦病危时写给刘盈的遗言。

②禁学: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禁绝百家之学,烧《诗》、《书》、百家语,保留的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次年秦始皇派御史查究460多名攻击秦始皇的方士和儒生并将其坑死在咸阳。史称“焚书坑儒”。故云“当秦禁学”。

③洎(jì)践阼(zuò):直到登上皇位。洎,及,到。践阼,即登基。

④省(xǐng)书:看书。省,察看。

⑤元子:嫡长子。

⑥四皓:皓,洁白。“四晧”指秦末汉初隐居商山的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lù)里先生,因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商山四皓。

⑦嗣:继承者,即皇位继承人。

⑧辞解:指用言辞表达自己的意思。

⑨萧、曹、张、陈:指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四位开国功臣。

⑩如意母子:如意,即刘如意,刘邦第三子,母亲是刘邦宠爱的戚夫人。刘邦非常喜欢这个儿子,屡次欲立其为太子,因大臣与吕后反对而作罢。刘邦临终前,害怕吕后谋害刘如意,所以希望刘盈好好善待这个弟弟。后来刘盈即位,其母吕后马上派人毒死了刘如意。译文

我遭逢动乱不安的时代,正赶上秦始皇禁绝百家之学、焚书坑儒的时期,当时我很高兴,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处。自从登基以来,我才领悟到读书的重要性,于是让别人讲解,去弄明白作者的意思。回想以前的所作所为,实在是有很多不妥的地方。

尧舜帝不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却禅让给别人,并不是他不珍视天下,而是因为他觉得儿子的素质不适合继承王位罢了。但凡品种良好的牛马,人们都很珍惜,何况是天下呢?你是我的嫡传长子,我早就有意确立你为我的皇位继承人。大臣们都称赞你能够与隐居商山的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四位老先生交上朋友,我曾经有意邀请他们来我身边效力没有成功,今天他们却能为你而来,由此看来你可以担当重任。现在我确立你为我的皇位继承人。

我以前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读书、习字训练,只不过在阅读和请教学问时略微知道一些而已。因此语句写得不太工整,但还算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我现在看你写的文章,还不如我。你应当勤奋地学习,每次呈上的奏章,应该自己写,不要让别人代笔。

你见到萧何、曹参、张良、陈平以及和我同辈的公侯,岁数比你大的长者,都要依礼敬拜,并且将这些话告诉你的弟弟们。

我现在重病缠身,将如意母子托付给你照看,因为其他的儿子都足以自立了,我担心的是这个孩子太小了。贰 背景简介

刘邦(前256——前195),字季,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汉朝开国皇帝,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刘邦参与秦末的农民起义,与项羽共同推翻秦朝统治,后与项羽展开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消灭项羽后建立汉朝政权。刘邦在位共12年,对中国的统一和强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邦性格豪爽,虽然早年不太喜欢读书,也不喜欢读书人,但有容人之量,招贤纳士,处事机敏。从《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记载的陆贾对刘邦轻视读书人的反驳可见一斑。刘邦能够虚心听取正确意见,加之其意识到自身读书不多,在处理国家事务时常常感到吃力,由此对读书的重要性和重视读书人逐渐有了新的认识。这些深刻认识极大地丰富了刘邦的治国理政谋略和家训思想。刘邦的训诫标志着刘汉王朝对儒家文化的重视与文治武功并举的开始,为文景之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使得汉朝“兴太学,以养天下之士”的文化教育大发展以及多位贤能帝王的出现成为可能。

刘邦作为封建帝王,由于时代与身份所限,他的不少家训观点都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总体而言,《手敕太子文》一文蕴涵着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的合理成分,对于家庭教育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为:希望孩子勤奋读书,成为有真才实学之人;希望孩子尊重长者成为有教养之人;期待孩子勤勉做事,成为有能力之人等。此外,刘邦作为家长能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让子女引以为戒,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家庭教育方式。刘邦《手敕太子文》一文是刘邦写给太子刘盈的,希望其能够在读书、为人、治事等方面深刻领会其训导的精神要旨。此时,刘邦虽重病缠身,却文思敏捷,通篇言辞恳切,期许之情溢于言表,饱含一位君主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的期许。叁 延伸阅读《手敕太子文》是刘邦教育太子刘盈的家训,所言皆为读书明理、为人治事、尊老敬贤的道理。虽寥寥300个字,内涵却较为丰富,言辞真切感人。训子为学

刘邦不太喜欢小时候的刘盈,曾经想废除刘盈这个太子。但《手敕太子文》全文却未见一句训斥话语,亦无威胁、命令之语,反而尽显刘邦对儿子极力包容、期许和赞美之词,反思自己年轻时不爱读书、不重知识的言行,勇于承认错误,可谓用心良苦。刘邦列举历史事例,结合个人切身体验,循循善诱,寄予厚望,将本该是君臣之别、天子之尊的铁律和箴言演化为父传子的家训。刘盈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容易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对子女动辄打骂。这样的教育方式其实是一种鲁莽和无奈的表现,结果只能激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对立情绪,促使子女滋生逆反心理,子女表面看起来畏惧而内心却不服气。常言道,育人是慢功夫,不可能速成,也不可以粗糙和莽撞,而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子女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自觉激发其内在动力,使子女既感受到父母的极大包容,又体悟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意,并深刻感受到父母真切的关爱之情。勇于认错

刘邦能深刻反省和承认自己秉持读书无用的谬论及鄙薄读书人的错误,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深刻教训,列举尧舜禅让皇位的事例,教育太子刘盈勇于担当重任。刘邦教育刘盈的为人治事观,不仅值得为人父母者在家庭教育中效仿,同样值得为人师长和身居官位者在修身处世的过程中引以为鉴。刘邦用自身事例说明,在错误面前,人人都没有权威和脸面,不管官位多高、辈分多长、学识多深、资格多老,只有敢于认错、改错才能赢得世人景仰。正如孔子的学生子贡所说,君子犯错误就像日食、月食一样,人人都会看得见,能改掉过错,人人都会敬仰。

事实上,一个人能够主动认错很困难,向那些地位低于自己、能力弱于自己的人认错更加困难。然而,认错是服从真理的表现,是理性的举动,不肯认错则是藐视真理,是自负、自满、恐惧情绪作祟的表现。刘邦能以上对下、尊对卑、父对子的身份毫无掩饰地反省自己,大胆认错,这种举动非常难能可贵,这是刘邦的高明之处,也因此更能让臣子们敬佩和信服他。刘邦教子敬重贤良

任人唯贤、勤政亲政、礼贤下士等为官举贤之道,是刘邦能够安邦定国的制胜法宝。

刘邦在《手敕太子文》中以浓重笔墨列举尧舜禅让天下的历史事例,以此暗喻他虽然曾经想改立太子,那是因为太子刘盈还不够贤能,然而最终仍确定由刘盈继承皇位,又是因为刘盈已经具备担当重任的贤能条件,实际上刘邦是在强调必须任人唯贤的深刻道理。因为刘邦深知要想长治天下需要贤良有才能的人,于是教育太子刘盈特别重视举贤荐能,礼贤下士。“亲贤臣,远小人”也是汉朝日渐兴盛的主要原因之一。刘邦语重心长地特别嘱托太子刘盈要善待和敬重那些开国的贤能功臣们,要求太子刘盈见到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及与刘邦同辈的公侯,以及岁数比刘盈大的长者,都要依照礼节敬拜。刘邦还以身作则,教育自己的儿子要勤于政事,在处理国家政务上一定要事必躬亲,不能懈怠。《手敕太子文》不仅深刻体现了刘邦家训的经典内容,同样体现了其家庭教育的诸类方法,包括说服教育、慈爱教育、赏识教育和示范教育等。文中言语至真至诚,话语间流淌着舐犊深情,饱含作为丈夫、父亲对爱妻和孩子放心不下的深情厚意,洋溢着道不尽的挂念与依依不舍的人间真情。肆 参考文献

[1](清)严可均辑,任雪芳审订.全汉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

[2]张烈.汉书注译[M].海南:南方出版社,1997:2249.

[3]翟博主编.中国人的教育智慧(经典家训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93.

[4]霍知节.《手敕太子文》和《遗诏敕后主》的比较及其家庭教育意义[J].《阴山学刊》2015,28(2):59-63.

[5]孟庆华,赵彭城.江苏文史资料第134辑刘邦评论[M].南京:《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2000:318.(执笔:葛敏)刘向家训壹 内容选粹原文①诫子歆书②③④

告歆无忽:若未有异德,蒙恩甚厚,将何以报?董生有云:⑤⑥“吊者在门,贺者在闾。”言有忧则恐惧敬事,敬事则必有善功而福至也。又曰:“贺者在门,吊者在闾。”言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⑦至,故吊随而来。齐顷公之始,藉霸者之余威,轻侮诸侯,亏跂蹇⑧⑨⑩之容,故被鞍之祸,遁服而亡,所谓“贺者在门,吊者在闾”也。兵败师破,人皆吊之,恐惧自新,百姓爱之,诸侯皆归其所夺邑,所谓“吊者在门,贺者在闾”也。今若年少,得黄门侍郎,要显处也。

11新拜皆谢,贵人叩头,谨战战栗栗,乃可必免。注释

①诫子歆书:歆,即刘歆,刘向的小儿子。刘歆少年得志,这是他任黄门侍郎时刘向写给他的告诫信。

②无忽:不要疏忽大意。

③若:你。

④董生:即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著有《春秋繁露》、《董子文集》。

⑤门:单独的家门。

⑥闾:里巷的大门。古代25家为一闾,就是现在的巷。

⑦霸者:指齐桓公(?——前643),春秋时齐国第15位国君。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以“尊王攘夷”相号召,大会诸侯,订立盟约,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⑧亏跂蹇之容,故被鞍之祸:齐顷公六年(前593)春天,晋国派遣大臣郤克出使齐国。郤克本就略显驼背,走路一偏一拐,受到齐顷公母亲的嘲笑和齐国侮辱性的接待。郤克怀恨在心,两次率军伐齐,在鞍地(今济南西北)大败齐顷公,齐顷公侥幸逃脱。齐顷公后来励精图治,赈济孤儿,慰问病人,把积蓄拿出来救济民众,终于使百姓信服,诸侯不敢侵犯。被,遭受。

⑨遁服:换掉衣服。

⑩亡:逃跑。

[11]新拜:旧时用一定的礼节授予官职。译文

歆儿你不要忘了:你并没有超乎常人的德行,而蒙受皇上深厚的恩泽,将拿什么来报答呢?董仲舒说过:“虽然吊丧的人来到自己家门口,贺喜的人可能就在巷口了。”这是说人心存忧虑就会心怀恐惧,小心谨慎地从事本职工作,这样就会有好的功德,而福祥就会随之而至。董仲舒又说:“虽然贺喜的人来到自己家门口,但是吊丧的人可能已经到巷口了。”这是说享福容易使人骄傲、奢侈,而由此招来灾祸,所以吊丧的人随之而来了。春秋时期,齐顷公即位之初,凭借他祖父齐桓公的余威,轻视侮辱诸侯国,嘲笑使者郤克跛脚,所以,后来遭受鞍之战的灾祸,大败后只好偷偷地换掉衣服才得以逃脱。这就是所说的“贺喜的人来到家门,吊丧的人就要到里门”的意思。齐顷公兵败师破后,人们都去慰问他,他诚惶诚恐,改过自新,得到了百姓的爱戴,诸侯也都把所夺得的城邑归还了齐国。这就是所说的“吊丧的人到了家门,贺喜的人就会到里门”的意思。现在你还年龄不大,就做了黄门侍郎,侍奉皇帝左右,传达诏令,这是显要的职位。刚任职的官员都要向地位显要的人叩头道谢。你定要小心谨慎、战战兢兢地处处用心办事,才能免除灾祸呀。贰 背景简介

刘向(前77——前6),字子政,原名更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西汉后期重要的目录学家、思想家、经学家、文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昭帝、宣帝、元帝和成帝四个朝代,历任郎中给事黄门、散骑谏大夫、中郎、光禄大夫等职。由于当时宦官专权、外戚干政,刘向虽心忧国事,却苦于不能有所作为。他的主要成就在于校定和整理了大量古籍。他编撰了《新序》、《说苑》、《列女传》、《洪范五行传论》等,借历史故事评论时政、劝谏皇帝,提出和谐有序的政治理想,强调为君当行德政、修文、尊贤等,其中充满了民本的思想。先秦至汉大量的文献能够流传至今,刘向功不可没。

刘向是汉高祖少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刘交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是高祖兄弟中唯一的文人,尊崇儒家文化。高祖对儒学表现出来的敬意,与刘交的劝诫有很大的关系。受家族影响,通晓儒学,刘向成为西汉学界泰斗。刘向的三个儿子都学有所成,长子刘伋做了郡守,次子刘赐是九卿丞。小儿子刘歆最出名,少承父学,对六艺、诸子、诗赋、数术、方技无所不究,是西汉末年古文经学派的开创者、目录学家、天文学家。《诫子歆书》是刘向在儿子刘歆任黄门侍郎时,写给儿子的谆谆劝诫。其中渗透着福祸相依的哲学思想,语重心长地讲述了“福中有祸,祸里藏福”、“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提醒刘歆恭谨处事,戒骄戒躁。这篇《诫子歆书》引经据典,结合事例,生动机智而又深刻,充满了一位父亲对孩子深沉而睿智的爱。刘向刘交叁 延伸阅读

刘向博学多才,通晓儒学。他所提倡的“敬慎”,即既敬且慎,“敬”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概念,是指在人与人交往中要尊重对方、保持谦和。并且,这种行为还要内化于心,形成一种诚恳、谨慎的待人接物的态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敬慎”的修养。同时,刘向还注意结合事例、引经据典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劝诫更有说服力。敬慎谦逊

刘向给孩子命名多是取自孔子的弟子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孔子的七十二贤弟子一样有所作为:长子刘伋取自孔子之孙子思的名,次子刘赐取自子贡的名,只有小儿子的名字是取自《诗经·大雅·生民》中的“履帝武敏歆”,“歆”是“感动”、“惊异”的意思,刘向希望刘歆能够成为人中俊杰。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刘向在《诫子歆书》中也要求刘歆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和忿思难。在与同僚共事时,应当考虑脸色是否温和、态度是否庄重恭敬、说话是否忠诚老实、做事是否认真谨慎、发怒时是否会预见到后患。即使居于黄门侍郎这样显要的职位,也不能恃宠而骄,生出傲慢之态,否则离失败也就不远了。尤其是面对宦官专权、外戚干政这样的政局,每走一步都是很艰难的,只有谨慎用心地办事,学会谦虚,做事考虑周全,才能免除祸患。

这对于今天的为人父母者也同样有借鉴意义,如在孩子工作后家长应该教给孩子,与同事相处中,应该学会谦虚,这是为人处事应具有的基本准则;做事要考虑周全,不能凭一时冲动,不顾后果。引经据典

在教育方法上,刘向的《诫子歆书》结合历史事例,生动机智而又有说服力。这就告诉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不能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而应引用公认的道理或原则作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古诗名句,或者是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话、谚语、警句、格言等,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把问题分析得更透彻,把道理论述得更充分,孩子也会更容易接受。

刘向告诫孩子要谦虚谨慎,并用引经据典的教育方法娓娓道来。他的目光看得很远,告诉孩子要修身避祸,这是官场的生存哲学。而趋福避祸的过程就是行善去恶的过程,所以鼓励孩子平时要注意行善积德,这样“福”便会随之降临。肆 参考文献

[1]谢谦编著.国学基本知识现代诠释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27-28.

[2]徐兴无.刘向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28-39.

[3](唐)欧阳询撰,汪绍楹校.艺文类聚·卷二十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422.

[4]翟博主编.中国人的教育智慧(经典家训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39-240.

[5]翟博主编.中国家训经典[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24-26.

[6](西汉)刘向.刘向说苑[M].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2005:(卷十)93.(执笔:陈惠惠)刘义隆家训壹 内容选粹原文①诫江夏王义恭书(节选)

汝以弱冠便亲方任。天下艰难,家国事重。虽曰守成,实亦未易。

②③④隆替安危,在吾曹耳。岂可不感寻王业,大惧负荷。今既分张,⑤言集未日,无由复得动相规诲。宜深自砥砺,思而后行,开布诚心,

⑥厝怀平当。亲礼国士,友接佳流,识别贤愚,鉴察邪正,然后能尽君子之心,收小人之力。⑦

接待宾侣,勿使留滞。判急务讫,然后可入问讯,既睹颜色,⑧审起居,便应即出,不须久停,以废庶事也。⑨

凡事皆应慎密,亦宜豫敕左右,人有至诚,所陈不可漏泄,以⑩负忠信之款也。古人言:“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或相谗11构,勿轻信受。每有此事,当善察之。12

声乐嬉游,不宜令过;樗蒱渔猎,一切勿为;供用奉身,皆有节度;奇服异器,不宜兴长。汝嫔侍左右,已有数人,既始至终。未13可忽忽,复有所纳。注释

①诫江夏王义恭:义恭,即刘义恭,宋武帝刘裕第五子,宋文帝刘义隆的弟弟,于元嘉元年(424)被封为江夏王。

②隆替:兴隆与衰亡。替,衰落。

③吾曹:我辈。

④大惧负荷:有所惊恐而感到责任重大。

⑤言集未日:团聚的日子不知在何日。

⑥厝(cuò)怀:关心,在意。厝,放置。

⑦讫:完结,结束。

⑧庶事:众事,诸事。

⑨豫敕(chì):预先告诫。

⑩款:诚恳。

[11]谗构:进谗言以设计陷害他人。

[12]樗蒱(chūpú):古代博戏名,类似后代的掷色子。泛指赌博。

[13]忽忽:形容时间过得很快,此处指在短时间里。译文

你刚刚成年就能够担任要职。天下的事是很艰难的,家国的事又是极其重要的。虽是每日守护祖业,但也不是很容易的。兴隆或衰亡、安全或危险,取决于我们兄弟啊!怎么能不感触思量帝王创业的艰难,意识到责任重大而提高警觉呢?现在你我虽天各一方,相见无期,再也不可能时时去规劝教诲你。你应该磨砺自己,凡事思考之后再行动。对人要敞开赤诚之心,注意公平允当。礼贤下士,友好地接纳能人佳士,学会识别愚人与贤人,观察并鉴别出邪恶与刚正,然后才能使君子为你尽心,使小人为你出力。

接待宾客,不要让客人等太久。把紧急的事务办完后,就应去问讯来客。见面问候过他们,就可以离开,不要长时间停留,以免误了其他事。

所做的事都要慎重保密,也应该预先告诫左右的人要保密。如果有人诚恳地来报告事件,他所陈述的事,决不要泄漏出去,以免辜负他忠诚信义的心意。古人说过:“君王说话不谨慎则失信于臣子,臣子说话不谨慎灾祸则会殃及自身。”有的人互进谗言以设计陷害他人,不要轻易相信和接受这样的人。每当有这类事的时候,就要善于考察真伪。

声色之乐、游玩嬉戏,不要过度;赌博和巧取豪夺,切不可为;维持生活的用度要有节制;奇装异服、珍宝玩器,不可提倡和增加。你的嫔妃、侍从已经有好多人了,从现在起,不能再轻易接纳了。贰 背景简介

刘义隆(407-453),南北朝时期南宋王朝宋文帝,庙号太祖,祖居彭城(今江苏徐州),后流寓京口(今江苏镇江)。刘义隆承继其父宋武帝刘裕勤政节俭、求贤若渴的治国之策,即位之后就平定了叛乱,稳定了中央政权。在南朝160年的历史更迭中,宋文帝刘义隆在位30年,是宋齐两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期间,宋文帝注意整顿吏治,派遣使者巡视四方,考核各地州县官吏;重视农业生产,劝课农桑,遇到严重灾害之年常减免赋税;兴建学校,宣扬儒术。在他的统治下,刘宋政权日益稳固,经济逐步发展。这段时期是刘宋最为兴盛安定的时期,历史上有“元嘉之治”的美称。

刘义隆尤其重视文学,在文学史上首次以朝廷命令的形式把文学从儒学、哲学和史学当中独立出来,使之取得“合法”地位,这对文学的独立发展有很大贡献。刘义隆本身也博学能文,著有文集十卷,今存诗作三篇,《宋书》称其“博涉经史,善隶书”。

刘义隆受家族教育观念的影响,十分重视其家族子弟的教育。这篇《诫江夏王义恭书》是一篇帝王家训。江夏王刘义恭是宋文帝刘义隆的兄弟,自小聪颖过人,长相清秀,因父亲刘裕特别钟爱他,导致骄奢无度,所以刘义隆对其苦心劝诫。这封家书虽然简短,但内容丰富,涉及德行修养、为政之道和日常生活等方面,言辞恳切,入情入理。刘义隆画像叁 延伸阅读

刘义隆继承父亲刘裕的大业,兢兢业业治国,渴望以父亲为楷模,完成父亲未完成的大业,立志北伐收复中原,统一全国。但他看到弟弟刘义恭骄奢无度,便苦心劝诫刘义恭节俭守业,不要沉溺于声色,挥霍时间和金钱。虽然刘义隆对其弟多有劝诫,但仍多方满足其需求,言行不一是所有帝王家训的历史局限性。勤俭守业

刘义隆的父亲刘裕素以节俭著称,穿着朴素、住宅简易,基本不设宴席,身边的嫔妃侍从也很少,连公主的陪嫁也不超过20万钱。《宋书》里说刘裕的马车上没有任何珠宝作为装饰,后宫也没有纨绮丝竹之音。有一次,岭南地区献给刘裕一种入筒细布,这种布料极为轻薄,一块八丈长的布卷入小竹筒尚有余地,但是入筒细布产量很少,为布匹中的精品,非金银不能购得。宋武帝认为入筒细布要耗费太多人力,是奢靡品,就下令禁止岭南再生产入筒细布。刘义隆继承了父亲力倡节俭的传统,也经常劝诫自己的子弟不要贪恋声色犬马。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445)九月,衡阳王刘义季出任州府长官,刘义隆在武帐冈设宴为他送行,他事先对子弟们说,先不要吃饭,到了会所再设宴。但是天色渐晚,到日暮的时候食物还没有送到会所,子弟们个个都面露饥色。刘义隆对子弟们说,你们年少,生活也十分优裕,不知道老百姓的疾苦,今天让你们知道什么叫饥饿,老百姓有很多人都食不果腹,你们经过饥饿的体验以后才会知道节俭。守业是很艰难的,我们要想守住祖宗留给我们的大业,就必须勤俭啊!礼贤下士

刘义隆时常下诏招揽贤才、嘉奖师儒,对待文人颇为重视和优待。如谢灵运本是依附于刘义隆的政治竞争对手、刘裕的另一子庐陵王刘义真,但宋文帝刘义隆十分看重他的文才,在诛杀了徐羡之、傅亮之后,不计前嫌,召见谢灵运,并且任用他为秘书监。再如,元嘉文坛的另一大家颜延之的文才也被宋文帝看重,即使当颜延之因为犯事而被迫闭门思过之时,宋文帝也仍然命令他撰写《袁皇后哀册文》。又如,宋文帝知道范晔善于弹琵琶,很想听他演奏一曲,多次暗示,但范晔却假装不知,不肯主动为宋文帝弹奏,宋文帝并没有记仇。在一次宴会上,宋文帝不惜放下皇帝的尊威,直白地对范晔说:“我欲歌,卿可弹。”范晔这才演奏了一曲。宋文帝对文士的优待一方面是出于他对文学的爱好,另一方面是他宽仁的性格和礼贤下士的品格使然。因此他在这篇《诫江夏王义恭书》中强调,对人要敞开赤诚之心,胸怀要开阔,要礼贤下士,招贤纳士;还要学会识别愚人与贤人,观察并鉴别出忠臣和佞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句格言警句充分地道出了勤俭的重要性,治国需要勤政节俭,才能继往开来。同时,治国需要人才,这需要执政者礼贤下士。刘义隆将为君之道非常重要的两方面——廉政和用人——都告诉了弟弟刘义恭,可谓审时度势,用心良苦。肆 参考文献

[1]马良春,李福田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2172.

[2](梁)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卷三)12,(卷五)13.

[3]翟博主编.中国家训经典[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90-92.

[4]马秋帆主编.魏晋南北朝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212-214.

[5]成林,程章灿.南朝文化·上[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5:3.

[6]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M].北京:中华书局,1983:1136-1137.

[7]古代汉语词典(缩印本)第二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8]李宗侗,夏德义等校注.资治通鉴今注(七)·卷一百一十九至卷一百三十八[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11:19.(执笔:陈惠惠)萧纲家训壹 内容选粹原文①诫当阳公大心书

汝年时尚幼,所阙者学。可久可大,其惟学欤!所以孔丘言:②“吾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若使墙面而立,③沐猴而冠,吾所不取。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④且须放荡。注释

①大心:字仁恕,萧纲第二子,以皇孙被封为当阳县公,后封浔阳王。为侯景手下大将任约所害。

②墙面而立:面对墙壁站立。比喻无所事事或不学不如面向墙壁一无所见。

③沐猴而冠:沐猴即猕猴。猕猴戴帽子,比喻虚有其表。指学习中应学实在,不能光学皮毛。

④放荡:不受拘束,放恣任性。指文章思路活跃,不拘常理。译文

你年龄还小,所缺的是学习。对我们一生影响深远的,就是学习吧!孔丘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去冥思苦想,却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哩。”人不学习,如同面对墙壁站立,一无所见,又如猕猴戴着帽子,虚有其表,这是我所不赞同的。做人的道理与写文章不同,做人先要谨慎持重,写文章却必须不受约束,放开思路。贰 背景简介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503-551),字世绩,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南北朝时期梁朝皇帝,文学家。他7岁就出宫做官,7至11岁在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及其附近做官,先后出任南徐州刺史、雍州刺史、扬州刺史。由于长兄萧统早死,萧纲在中大通三年(531)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南朝梁将领侯景起兵叛乱,梁武帝被囚饿死,萧纲在南京即位。大宝二年(551)萧纲为侯景所害,在位仅仅两年。

萧纲子女众多,长子萧大器于简文帝即位后被立为皇太子,为人宽和,有器度,且端正聪慧。次子萧大心幼而聪朗,善属文。五子萧大连,少俊爽,能属文,举止风流,雅有巧思,妙达音乐,兼善丹青。侯景之乱中,萧纲子女的下场都较为悲惨,但他们皆精通文墨,爱好读书,并且都是有骨气之人。萧纲

本文节选的是梁简文帝萧纲写给次子萧大心的家书。萧纲在其中不仅指导儿子如何学习、为文,更对其儿子的为人立身之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后人解读这段文字往往重视其所传达出的为文之道,却忽略了其背后的为人立身之道。萧纲对于子女的告诫,对于后世之人亦有借鉴意义。叁 延伸阅读

自古以来,无论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都极为关注对子女的教育。梁简文帝萧纲自幼爱好文学,6岁能属文,7岁有“诗癖”,是一位早慧的文学少年。他倡导文学史上著名的宫体文学,形成风尚,在文学史上的影响不止一个时代。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所以萧纲对子女的学习、为人之道也极为重视。《诫当阳公大心书》是萧纲写给儿子萧大心的家书,文字虽然短小,却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对于当今社会亦有着极为重要的启迪价值。学而为本

首先,萧纲在信中借助孔子之言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对于一个人来说,能够终身有用的东西就是学习。尽管岁月流逝,但萧纲的这一观点却对后世之人有着极为深刻的借鉴意义。著名作家王蒙说:“一个人的实力绝大部分来自学习。本领需要学习,机智与灵活反应也需要学习,健康的身心同样是学习的结果,学习可以增智、可以解惑、可以辨是非。”春秋时期著名乐师师旷曾劝学晋平公:“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社会发展到今天,对国民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学习更是能够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节奏加快,本领恐慌处处显现。这启示我们,一个人如果不学新知识就跟不上新形势,思想就要落后退化;不探索未知,精神就要窒息。只有学习新知,探索未知,才能提高人的现代素质和能力,成为与时俱进的现代人。

其次,萧纲阐明了学习的本质。学习不能够浮于表面,更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学习应该是用来修身立德的。纵观当今社会,有多少沽名钓誉之辈借助自己微薄的认知而行冠冕堂皇之事。“立身以立学为先”,早在北宋年间,大文学家欧阳修就提出这样的观点。他强调,修养品行要从学习开始。因为学习能够帮助我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让自己走在正直的人生道路上。同时,学习还给了我们一面能够时刻看清自己的镜子,让我们能够不断认识自我,得到校正的机会,正如老子所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再次,萧纲对子女为文写作方面作出了指导。他指出,为文不需要受到任何拘束,可以放开身心去创作。萧纲作为宫体诗的倡导者,他所创作的诗作正秉持了其“文章且须放荡”的创作理念。就其诗作内容而言,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舒缓。其诗作中甚至有少数作品表现了宫中放荡的生活,实为无拘无束之作。然而就艺术形式而言,宫体诗仍有贡献。尽管萧纲所代表的宫体诗作并不是文学创作之主流,甚至为后世文学批评家所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诗作为后代诗人提供了足资借鉴的艺术经验。为人当慎

本篇家训最为重要之处,是萧纲对子女在为人之道上的告诫。他认为立德修身需要谨慎自重。一个人立身于世,最为重要的不是学识、富贵,而是为人之道。要想做事,先学做人;只有学会做人,才能成就大事。为人之道,当须谨慎持重,自重者人恒重之。然而,谨慎为人,不是过分谨言慎行,更不是随波逐流、明哲保身,而应是一个人在自己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方面保持谨慎持重之态。

萧纲对子女的告诫对其后人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萧纲长子萧大器,在他即位后被立为皇太子,从不对叛贼侯景屈服。在侯景要挟他的时候,左右心腹一起劝萧大器趁机逃离,萧大器痛哭流涕,不忍背君叛父。大宝二年(551),萧大器被侯景派人杀害,时年28岁。侯景的贼党到来时,萧大器刚刚在讲解《老子》,神色不变,举止如常,缓缓地说道:“久知此事,嗟其晚耳。”萧纲十二子萧大雅在贼寇破城之后,仍然指挥手下抵抗。可以说,萧纲的孩子们尽管最后都遭遇被迫害的悲惨下场,但他们都能够坚守本心,不背信弃义,不为敌人所迫,可见萧纲对其子女在为人之道上的影响之深。

萧纲对于子女们的教诲尽管已经过去千年,然而其思想中的精华却延续至今。作为帝王,萧纲不能说成功,但作为父亲,萧纲不可谓失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当父母引导孩子确立了良好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时,子女们必定不会走上弯路。父母们应当根据自身经历的经验和教训,给予孩子们启发和教育。萧纲重视子女的学习之道、为人之道,也应为当今社会的父母们所借鉴学习。(执笔:张金鑫)颜之推家训壹 内容选粹原文颜氏家训·序致第一(节选)①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②③

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蒙诱诲。每从两兄,晓④⑤夕温凊,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注释

①检迹:检点行为。

②龆龀(tiáochèn):龆通“髫”。指儿童垂髫换牙之时,引申为幼年时代。

③诱诲:劝导教诲。

④温凊(qìng):冬天温被使暖,夏日扇席使凉。皆为古代侍奉父母之礼。

⑤锵锵翼翼:形容走路的姿态恭敬有节。译文

自古以来圣明贤德之士所撰写的书中,都教导人们要忠诚、孝顺,言语要慎重,行为要检点,以此建功立业,美名远扬,有关此方面的内容已经全面详细。

我们颜氏家族的家风和教化,一直以来都严整周密。我尚在幼年时期就接受到了教诲。我每次都会跟从两位兄长,早晚会按礼节向父母双亲请安侍奉,且行为举止都合乎礼仪规矩,神色安详,姿态恭敬,就仿佛是在朝拜威严的君王。父母也会勉励我们,询问我们的兴趣与志向,引导我们扬长避短,态度总是诚恳笃实。《颜氏家训》封面《颜氏家训》内容原文颜氏家训·教子第二(节选)①

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②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③④⑤

生子咳,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⑥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⑦⑧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⑨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⑩悬衾箧枕,此不简之教也。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1112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注释

①邪视:看不正当的事物。

②音声:所听到的音乐。

③咳(háití):咳,孩子笑。,孩子哭。通“孩提”,指孩子两三岁的时候。

④师保:官职名,专门负责教导贵族子弟。

⑤凡庶:平凡人,庶民。

⑥畏慎:敬畏且谨慎。

⑦狎:过度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⑧简:简慢而没有礼数。

⑨命士:古时受过封爵的人,这里指有身份的人。

⑩悬衾(qīn)箧(qiè)枕:古代社会子女侍奉父母之礼。衾,被褥;箧,小箱子。

[11]矜怜:爱惜怜悯。

[12]厚之:厚待他。译文

古代的君王都有实施胎教的方法:怀孕三个月时,就迁徙到别的宫殿居住,眼睛不能看不正当的事物,耳朵不能听不该听到的声音,所听到的音乐和所品尝到的食物都要受到礼法的节律制约。

孩子出生以后,在孩提时代,就会有专门的老师来教导他学习孝仁礼义,并且会指导他加以训练。平常人家纵然做不到这样,也应在孩子会识别神情喜怒的时候就对其加以教导,让他该做的就做,让他不该做的就不做。如果能做到这样,等到孩子大几岁的时候,便不需要打罚他了。

父子之间需要严肃相处,不能太过亲昵;骨肉至亲之间需要爱护,不能疏忽怠慢。怠慢了则做不到父慈子孝,过于亲昵了则滋生怠慢。自古有官职阶层以上的门户,父亲和子女需要分室居住,这是为了防止举止不庄重;子女为父母双亲抓挠痛痒的地方,整理被、枕寝具,则是教育子女不能怠慢父母的孝的方法。

人们爱护自己的孩子,很少有能够做到公正、均衡的。从古到今,这种偏宠所带来的弊端太多了!贤明俊秀的孩子自然是令人欣赏怜爱的,而顽皮愚笨的孩子也是应去怜悯爱惜的。偏爱宠溺孩子的父母,虽然是想要厚待孩子,但是却会为其招来祸患。原文颜氏家训·治家第五(节选)①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②③

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注释

①风化:教育感化。

②孙:通“逊”。谦逊,谦虚。

③固:鄙陋。译文

教育感化的事务,都是从上面往下面推行,从前人延伸到后人的。

孔子说:“奢侈会显得不谦逊,节俭则会显得鄙陋。与其显得不谦逊,不如显得鄙陋。”孔子又说:“如果一个人真的具备周公那般的才能和美德,却又有骄傲和吝啬的缺点,其他优点就不值得关注了。”这样说来,人可以节俭,但是不可以吝啬。俭朴,就是节省简约而合乎礼节的意思;吝啬,就是对别人所遭遇的危急不加以体恤和关心。现今的人,愿意施舍的,却又奢侈;能够节俭的,却又吝啬。如果能够做到施舍却又不奢侈,节俭却又不吝啬,就可以了。

借别人的书籍,都应当爱惜和保护好。如果原先本就有缺页或损坏的,就应该帮助别人修补好。这也是士大夫所要做的百种善举里的一种。原文颜氏家训·慕贤第七(节选)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①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②

用其言,弃其身,古人所耻。凡有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显称之,不可窃人之美,以为己力;虽轻虽贱者,必归功焉。注释

①墨子悲于染丝:取自墨子泣丝的典故。墨子看到人在染丝,感叹道:“用青色染丝,丝就变成青色;用黄色染丝,丝就变成黄色。染料变了,丝色也随之而变;放入五种染料,丝就呈现五种颜色。所以对于染丝一事不可以不慎重啊!”不仅染丝如此,治国、治家、为人、处世也都如同染丝一样。

②显:公开。译文

和好人在一起,就像进入装有芝兰香草的房子,时间长了自会染上香气;和恶人在一起,就像进到了卖鲍鱼的店铺,时间长了自会染到臭气。墨子所悲叹的被染的丝,就是这个道理。君子结交友人时定要谨慎。

采用了某个人的言论,却又嫌弃此人,古人以这种行为为耻辱。凡是有一句话或者一件事情是从别人之处拿来的,都应该公开地称赞他,不可以窃取别人的优秀成果,作为自己的功劳。即使那个人地位轻微低下,也一定要归功于此人。原文颜氏家训·勉学第八(节选)

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①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②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历兹以往,百③④行皆然。纵不能淳,去泰去甚。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⑤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棁竖⑥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⑦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⑧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注释

①冠:古代男子20岁时行束发加冠之礼,以示成年。

②素业:清修有为之业,即儒业。

③淳:纯正。

④去泰去甚:做事不能过分和极端,要适中。

⑤宰:治理,管理。

⑥楣横而棁(zhuō)竖:楣,房屋的横梁;棁,梁上的短柱。

⑦迂诞:迂阔、荒诞。

⑧专利:专注集中。译文

士大夫家的子女从几岁的时候开始就要接受教育,读书多的可以学到《礼记》、《春秋》三传,读书少的可以学到《诗经》、《论语》。等到成年,体质性情逐渐定型后,趁着这时候的天赋秉性,就应当加倍地训育引导。有志气的子弟,能够自我磨练砥砺,以此成就儒业;没有志气的子弟,就自甘堕落,便成为了平庸的人。

人们之所以读书做学问,本是想启迪心智,拓宽视野,以利于行事的……自此推论,所有的品行都可以从书本中获取。纵使不能纯正完美,也能避免走极端。通过学习所掌握的知识,到哪里都可以加以运用和通达。现在的读书人,只能说,不会做,忠孝仁义都做不好;让他去断案,不一定合情合理;让他管理千户的县城,不一定能治理好;让他去建房子,不一定知道楣要横着放而棁要竖着放;让他去种田,不一定知道稷要早种而黍要晚种;只知道唱歌、谈笑、戏谑、吟诗、作赋,既然要悠闲自得,那么才能就要逐渐荒废了,对于真正实用的治国军政毫无用处:所以读书人常受到俗吏武将的嘲讽和蔑视,确实是因为这些啊!教子图

学习的目的是求取好处。只是我看到有些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高自大,不把长辈放在眼里,轻视同辈……古人学习是为了自己,用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今天的人学习是为了别人,为了能说出来向人炫耀。古人学习是为了别人,施行自己的政道以利于国家和社会发展;今天的人学习是为了自己,提升修养以得到仕途的顺进。

人在幼小的时候,注意力集中,长大以后,精神容易涣散,所以一定要及早施教,不能错过良机。原文①颜氏家训·涉务第十一(节选)

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②③

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于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注释

①涉务:涉及实际,处理事务。

②责:要求。

③指趣:同“旨趣”,要旨,宗旨。译文

君子的处世之道,贵在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而不能仅仅是高谈阔论、弹琴看书,虚耗了国君所赐予的俸禄和官爵。

人的才能秉性有长有短,怎能苛求以上六个方面都要完美呢?只要明晓其中的要旨,能够做好其中的一种职务,就能无愧于世了。原文颜氏家训·省事第十二(节选)①②

谏诤之徒,以正人君之失尔,必在得言之地,当尽匡赞之规,不容苟免偷安,垂头塞耳。

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爵禄不登,信由天命。注释

①谏诤:直言规劝,使人改正过错。

②匡赞:匡正,辅佐。译文

向君王进谏真言的人,是为了匡正君王的错误。必须站在能够发表言论的位置,尽到匡正和辅佐的职责,不能够为了苟且偷生而低头装聋。

君子应当遵守并推崇道德规范,积累自身的价值,并等候合适的机会,官爵和俸禄如不能晋升,实在是由天命决定的。原文颜氏家训·止足第十三(节选)①《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宇宙可臻其极,惰性不知②③其穷,唯在少欲知足,为立涯限尔。先祖靖侯戒子侄曰:“汝家④书生门户,世无富贵,自今仕宦不可过二千石,婚姻勿贪势家。”⑤吾终身服膺,以为名言也。⑥⑦

天地鬼神之道,皆恶满盈。谦虚冲损,可以免害。人生衣趣⑧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饥乏耳。形骸之内,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穷骄泰邪?注释

①臻:至,到达。

②涯限:边限,限度。

③靖侯:指颜之推九世祖颜含,晋成帝时因功被封为西平县侯,谥曰靖。

④二千石:古代郡守的俸禄为二千石。

⑤服膺:信奉,牢牢记在心里。

⑥恶:讨厌,厌恶。

⑦冲损:淡泊,谦让。

⑧趣:目的,取向。译文《礼记》上说:“欲望不可以放纵,志不可满盈。”宇宙有可以到达的极限,但是人的懒惰却是没有尽头的。只有减少自己的欲望,知道满足,才能为自己树立一个界限。先祖靖侯曾对自己的子侄们告诫道:“我们家是书香门第,世代不曾大富大贵。从现在起,你们做官的不能超过二千石,子女嫁娶也不能贪图找到有权有势的门户。”我终身信奉这些话,铭记在心,将其视为至理名言。

天地鬼神之道,都厌恶盈满。谦逊淡泊,懂得谦让,就能免除祸端。人的一生,穿衣服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寒冷,吃食物的目的是为了填饱肚子以防饥饿。形体之内,尚且不求奢侈,形体之外,还要穷奢极欲么?贰 背景简介

颜之推(531——约590),字介,出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南北朝至隋朝初期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自幼接受严慈相济的家庭教育,博览群书,通晓经史,精于礼传,才德俱佳。在战争纷乱的年代,他于南梁、北齐、北周、隋朝时代持续为官,并依靠自身的处世哲学度过了虽辗转却完满的人生。

颜氏家族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系孔子弟子颜回之后,后迁江南。颜之推祖父为南齐治书御史颜见远,父亲为南梁咨议参军颜协。作为名门望族,颜氏家族素有良好家传,家教严格有矩。颜之推更是将颜氏家族的独特风骨与高洁家风提炼成为系统的家训,即《颜氏家训》。此家训通文共七卷20篇,凝聚了颜之推毕生的人生体悟,是我国古代家训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国家庭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在这部家训中,颜之推仿佛是在与自己的子孙后代温和地聊天,透过谆谆教诲向孩子们传授他对于修身、求学、治家、为官、处世的经验及思考。《颜氏家训》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活动的践行树立了典范,极具示范效应。颜氏家族深受家训的影响与熏陶,人才辈出,如注释《汉书》的颜师古、一代忠臣颜杲卿、书法大家颜真卿等。《颜氏家训》将此前历史上碎片状、非系统化的家教文化推向了成熟的高峰,将“家训”塑造成为完整深入的教育思想体系,自此成为儒家文化的重要体裁。且《颜氏家训》为百姓们提供了齐家之道,父母们能够从中汲取到家庭教育的诸多养分,如提倡早期教育、强调学贵能行、主张身教重于言教、推崇勤俭谦逊、倡导民主公正等。颜之推叁 延伸阅读《颜氏家训》被誉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是颜之推留给家族子弟和世人的宝贵精神财富。颜氏家族的子孙们在德行操守和治学才能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表现。如唐朝的颜师古,为颜之推之孙,博览群书,遵循祖训,以文字训诂、校勘为长,注解《汉书》,精通经学;颜之推五世孙颜真卿经多年苦练,擅长行、楷,终创“颜体”楷书,雄秀浑厚,遒劲有力。可以说,《颜氏家训》对颜氏子孙的教育影响是极为深远的,效用显著,恩泽后世。而作为我国古代成熟家训的经典代表,这部全面系统的家庭教育著作体系宏大,内容丰富,为现代社会的父母们提供了家教智慧的源泉。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只有通过正确有方的家庭教育向子女传递修身齐家、为人处世的理念与准则,才能培育出人格完善、德才兼备的合格公民。及早施教“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颜之推指出,在孩子的幼年时代,父母就需要对其展开仁、义、礼、智、信的教诲,因为幼年是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