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学健康教育基础实用教案集(全一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4 22:46:19

点击下载

作者:曹型远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重庆市中学健康教育基础实用教案集(全一册)

重庆市中学健康教育基础实用教案集(全一册)试读:

前言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于2008年组织编写的《重庆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用基础教案集(试用)》,通过内部赠送方式在重庆市6000多所中小学试用。试用几年来,反响热烈,学校和教师普遍认为它针对性、实用性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市现有中小学健康教育教材的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的修改建议,强烈要求能够正式出版以满足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需要。为此,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于2015年3月成立了《重庆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用基础教案集》编委会和编写组,再次组织部分一线中小学优秀健康教育教师重新编写审定,现由重庆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重庆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用基础教案集》以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健康教育》(小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健康教育》(初中版)教材和原《重庆市中小学健康教育使用基础教案集(试用)》为基本依据,采取分层、衔接、螺旋递进与间隔排列的方式,按年级、课次编写。全书共两册,其中,小学一册,初中和高中共一册。每一课的教学设计由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意图、相关知识链接、板书设计、教学建议等几个部分组成,每一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做到内容科学、教学实用,便于教师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实施教学,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本次《重庆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用基础教案集》的编写、审定、出版,得到了重庆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重庆大学出版社、重庆市学校卫生协会及相关学校与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本书的编写时间仓促,加之编写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谅解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及时修正!《重庆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用基础教案集》编写组2015年8月初中一年级第1课健康的内涵教学目标1.了解健康的基本内涵。2.增强学生关注身体健康状况的意识。3.培养学生善良的品行,淡泊的心境。教学重点掌握健康的基本内涵。教学难点认识健康内涵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1.排演小品《我是怎么了?》。2.根据教学环节制作PPT课件。3.学生课前上网查阅有关健康定义和内涵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写上数字“1000000……”

师:同学们,黑板上这个数字非常神奇。如果说后边的“0”分别代表金钱、地位、爱情、亲情等我们都期待拥有的美好事物,那么前边的“1”代表什么呢?有人说是健康。对!“1”只能代表健康!因为,只有“1”存在,后面的无数个“0”才有了存在的意义。同样,只有健康在,金钱、地位、爱情、亲情等才有了存在的价值。既然健康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是健康?健康的内涵是什么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找到答案。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课《健康的内涵》。(板书:第1课 健康的内涵)Teaching教学设计意图《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校健康教育要把培养青少年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作为根本的出发点,注重实用性和实效性。”本堂课第一环节“激趣导入”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树立“健康很重要”的意识,同时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进入课堂学习。第二环节“书中掘宝”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研读教材,明确本堂课的重点健康知识。第三、四两环节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环节属于拓展延伸,通过探讨感兴趣的材料,进一步加强对健康的内涵的理解,最后课堂小结,复习巩固。二、书中掘宝

师:刚才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健康的,真的是这样吗?恐怕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健康。大家能从教材中找到答案吗?

学生通过自学在教材中寻找问题答案。

生: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师:看来健康的含义并不是我们通常所想的“没病”,它具体包括哪些内涵呢?这个问题同学们应该可以解决。

学生根据教材或课前收集的资料作答,教师补充。

健康的基本内涵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4个方面。

师:健康的内涵真够丰富的。是不是要同时具备这几面的健康条件我们才算是健康的呢?这几方面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同学们可以展开谈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讨论,然后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健康基本内涵的四方面具体指什么?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生理健康是指身体各系统无疾病,这是健康的基石,是正常学习工作的基本保障。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情绪稳定与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精神支柱,良好的情绪可以使人体的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包括生活、学习、劳动、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思考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道德健康要求能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等是非观念,能按照社会行为的规范准则来约束并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新的健康概念是一个整体的、积极向上的统一体,它说明人们对健康的理解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完善,对自身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知识链接与人为善 健康长寿善良的品性,淡泊的心境是健康的保证。与人相处善良正直、心地坦荡,遇事出于公心,凡事想着别人,使心理保持平衡,有利于健康。因为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促进人体分泌更多有益的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这些物质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力,促进人们健康长寿。有悖于社会道德准则的人,其胡作非为必然导致紧张、恐惧、内疚等种种心态,食不香,睡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这种精神负担必然引起神经中枢、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干扰各种器官组织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削弱其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最终在恶劣心境的重压和各种身心疾病的折磨下,或早衰,或早逝。三、剧中“把脉”

表演小品《我是怎么了?》,几名学生分别扮演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方面出现问题的角色,剧中人物纷纷苦恼叹息“我是怎么了?”

师:这些同学究竟“怎么了”?我们能不能帮他们“把把脉”,看看他们究竟哪儿出了问题?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从健康基本内涵去判断,加深对健康基本内涵的理解和认识。(1)走路上学都喊累。(生理健康问题)(2)学习压力大,心情烦躁。(心理健康问题)(3)到街上买菜都脸红心跳,最后空手而归。(社会适应能力问题)(4)捡到100元钱,自己偷偷拿去花掉了。(道德健康问题)四、我能“开方”

教师针对以上现象,提出自己的“治病”点子,开出“药方”。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总结。(1)乐观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十分重要,凡事向积极的一面想,有利于减轻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2)充足的休息。休息有助于松弛神经与恢复体力,对于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每天休息6~8小时,包括夜间睡眠和日间的精神放松。有规律的睡眠及松弛习惯有助于调节身体,促进食物的消化及废物排泄。同时,由于保证了营养和血液的供应,睡眠也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3)适量的运动。体育锻炼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因素。经常运动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改善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4)均衡的营养。要达到营养均衡,就需要注意日常饮食习惯,合理饮食。(5)做到“仁爱”,严于律己,自尊自爱,养生惜身。孝敬父母,自然心身平衡,而且能与自然、社会、他人和谐相处,视他人为亲人,与人为善,乐在其中。五、七嘴八舌

师:健康问题,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科学家们对此高度关注,他们进行了一系列有趣而意义重大的研究,我们一起看看这则材料,与科学家们一起来探究材料中出现的问题。(多媒体展示趣味材料)

美国、芬兰和瑞典3国的科学家曾将4000多人分为两组,一组是社会适应能力比较良好的人,另外一组是相对脱离社会的人,对这两组个体进行了长达12年的跟踪观察,结果发现相对脱离社会的人群患有严重疾病和死亡的人数是另一组的2~3倍。请你与同伴分析讨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各抒己见,教师归纳小结。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何裕民教授指出,癌症是一类心身相关性的疾病,心理因素直接或间接有致癌作用。据统计,有1/3的癌症由“心”而生,而至少有40%的癌症患者死于心理因素,包括孤独恐惧绝望极度悲哀情结。而孤独的最好“疫苗”是多参加社会活动。专家指出,目前处于悲观状态的人,应尽量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多与人交流,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削减孤独感。

人都是有归属感的。这种归属感带来的不只是对自我身份的认定,更重要的是与之相伴随的安全感。如果人长期没有归属感,处于孤独状态,会很容易向消极的方向发展,从而产生悲观的情绪,而悲观又会促使人更加孤独。如此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中,不良情绪的积累就为癌症创造了生长的温床。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中心李跃华教授也认为,孤独性格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癌症性格”。孤独会导致失眠,还容易使人免疫力低下。对于肿瘤病人,更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家属也尽量在就诊、治疗时陪同病人,生活中多关心、支持病人,以促进治疗效果。六、回顾升华

让我们一起回顾今天走过的健康之路——健康的定义,健康的基本内涵,健康基本内涵的具体意义。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更加清楚了解健康,更加珍爱健康。记住:“健康不是一切,但没了健康也就没了一切!”板书设计第1课 健康的内涵

一、健康的定义

二、健康的内涵教学建议健康的内涵较为抽象,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建议可采用小品表演、小组合作交流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兴趣,引领学生主动进入对健康内涵的探讨。第2课健康的标准教学目标1.了解健康的标准,亚健康的内涵及预防措施。2.在课堂活动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了解健康的标准、亚健康的内涵及预防措施。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准备1.设计制作“亚健康状况问卷调查表”。2.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制作体现教学思路的PPT。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句关于健康的警句:“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那么,你们觉得自己健康吗?

学生自由交流。

师:是吗?让我们先看一组资料(PPT展示以下资料)

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病的也只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师:怎么样?这是一组大家没想到的数据吧?现在,大家依然认为自己是真正健康的5%的人中的一个吗?那么,怎样评判一个人是否健康呢?什么是亚健康状态?中学生怎样远离亚健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课《健康的标准》。Teaching教学设计意图《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促进学生自觉地采纳和保持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本堂课5个环节紧扣这一指导思想,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自觉主动地获取健康知识,掌握健康生活的技能,并潜移默化地形成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意识,对学生的终身健康发展起着奠基作用。二、自学新知

PPT展示思考题:(1)怎样叫健康?(2)什么是亚健康?

学生自学,在教材中找寻答案。(可利用网络让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课上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1)怎样才叫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衡量健康的十条标准。

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②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④适应环境,应变能力强。

⑤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

⑥体重适当,体态匀称。

⑦眼睛明亮,不发炎,反应敏捷。

⑧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

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⑩骨骼健康,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2)什么是亚健康?

亚健康是指“自觉不爽,检查无病”,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即既不完全健康,又达不到疾病的诊断标准。三、教师导航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学可能发现了我们通常认为自己是健康的只是从身体没有疾病的角度说的,但还有一种叫亚健康的状态也是不容小视的,那它是怎样形成的?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呢?请看大屏幕。(PPT展示资料)

亚健康成因:(1)心理失衡。(2)营养不全。(3)噪声、郁闷。(4)高楼、空调。(5)逆时而作。相关知识链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对中学身体素质部分测试的项目和标准如下表所示:新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7)心理及行为符合年龄特征。(6)练体无章。(7)乱用药品。(8)内劳外伤。

亚健康危害:(1)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前状态。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人群转入的。(2)影响工作效能和生活、学习质量。亚健康状态明显影响工作效能和生活、学习质量,甚至造成作业失能,危及特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司机、飞行员和潜水员等)。(3)导致精神、心理疾病。以心理亚健康为主的健康状态极易导致精神、心理疾患,甚至造成自杀和家庭伤害。(4)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多数亚健康状态与生物钟紊乱构成因果关系,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5)影响健康寿命。严重亚健康可明显影响健康寿命,甚至造成英年早逝、早病和早残。四、把脉问诊

师:看了上面的资料,你们应该对亚健康有足够的认识了吧?那么,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下自己是否已进入“亚健康大军”?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填写课前发放的“亚健康状态”问卷调查表,为自己“把把脉”。

亚健康的判断:

请你参照以下内容,判断自己是否处在亚健康状态。(1)一参加运动就感觉心慌、气喘、腿软、无力。( )(2)经常感觉头沉甸甸的,容易疲倦,很难集中精力,学习效率低。( )(3)失眠多梦,睡不踏实,早上不想起床,白天上课老打瞌睡。( )(4)体质虚弱,容易感冒,经常感觉头晕、头疼。( )(5)对饮食比较挑剔,吃什么都没有胃口,营养摄入不够。( )(6)精神时常处于紧张状态,情绪不稳定,易受惊吓,易烦躁。( )

如果你符合两项以上,表明身体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了,应该引起注意,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加以改善。

学生填写调查问卷。

师:怎么样?现在的你,“亚健康”了吗?如果没有,祝贺你拥有真正的健康;如果“中靶”,也不要着急,因为亚健康是一种长期不良习惯的综合征,只要改正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就可能向健康状态转化。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摆脱“亚健康”呢?大家来支招。(1)保证充足睡眠。(2)合理安排学习时间。(3)摄入足够营养。(4)课间多活动身体。(5)每天坚持锻炼。(6)生病及时就医。五、温馨寄语

师:同学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驱逐“亚健康”的“神器”,从今天起,让我们一起开始健康生活之旅,共同拥有远离亚健康的美好生活。板书设计第2课 健康的标准教学建议健康的标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重点讲解。让学生学会判断亚健康并掌握亚健康的预防办法,从而引领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重点。为了突破重点,可围绕亚健康的判断标准精心设计问卷,让学生通过填写问卷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清楚的了解,从而方便“对症下药”。第3课健康的基石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健康生活四大基石的具体内容。2.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教学重点掌握人类健康生活四大基石的具体内容。教学难点促进学生健康生活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学准备1.准备“健康之星”图形。2.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制作体现教学思路的PPT。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PPT播放一组各个年龄段身患疾病的案例)

师:看到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病魔折磨甚至夺去生命的惨痛案例,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师:是呀,案例中的他们有的40多岁动脉硬化,有的50多岁冠心病,有的60多岁脑卒中……提前患病,提前衰老,提前死亡令人惋惜,甚至小学生患了高血压,中学生开始动脉硬化……我们在痛心的同时,也应该深思:我们该怎样来呵护我们的健康?我们怎样才能让我们健康的大厦牢固耐用?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楼高靠地基,健康靠基石。健康的基石是什么呢?就让我们在第3课中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第3课 健康的基石(PPT同时展示课题))二、知识擂台(多媒体展示思考题)Teaching教学设计意图《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校健康教育要坚持健康知识传授、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形成相统一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本堂课4个环节从健康知识传授(什么是健康的四大基石)逐渐过渡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要善于反思,用心呵护健康的四大基石),最终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拥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自觉抵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循序渐进,为孩子们的健康和谐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相关知识链接合理膳食“两句话、十个字”:“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二两肉”,这是民间对合理膳食的通俗诠释。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可以把合理膳食概括为“两句话,十个字”,即“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一”是每天喝一袋牛奶(250毫升); “二”是每天摄入米面主食250~350克;“三”是三份高蛋白,每份指瘦肉50克或者鸡蛋一个,或者鱼虾100克,或者豆腐100克;“四”指一个星期吃四次粗粮;“五”指每天吃500克新鲜蔬菜及水果。“红”指喝少量的红葡萄酒;“黄”指黄色蔬菜(如胡萝卜、南瓜、红薯等); “绿”指绿茶及深绿色蔬菜;“白”指燕麦片粥;“黑”指黑木耳。(1)“健康就是金子”的口号意义是什么?(2)健康有哪四大基石?(3)健康的每块基石具体内容是什么?(给出足够的时间,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在教材中圈点勾画,找寻答案;教师宣布稍后将针对上述问题举行知识抢答赛,答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获得一颗“健康之星”。)

师:经过同学们认真地阅读和思考,相信大家对上述问题已经胸有成竹了,健康知识抢答现在开始:(1)“健康就是金子”的口号意义是什么?“健康就是金子”的口号旨在唤起人们热爱生活、善待生命,像对待金子一样对待健康。(2)健康有哪四大基石?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3)健康的每块基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①合理膳食:合理膳食是健康四大基石中的第一基石,就是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饮食,强调食物多样性,不偏食。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是维护身体健康的最基本要求。

②适量运动:缺乏运动会导致许多疾病,如心脏功能减弱,引起心血管疾病、肥胖、胃肠疾病,降低免疫力,还可能引起忧郁症。

青少年坚持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能使身体更加强健,增强疾病抵抗能力,为终身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愉悦精神,开朗乐观,减少不良情绪,减少暴力倾向和不良行为。

③戒烟限酒:烟草中可以分离出30多种有害成分,如焦油、尼古丁等。世界科学界已经公认,吸烟对健康危害很大,有近四分之一的癌症、大部分的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都与吸烟有密切关系。特别是青少年,心肺等器官的发育还没有完善,吸烟会加倍地损害其健康。中学生正处在发育阶段,不宜饮酒。

④心理平衡:心理平衡就是要乐于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素质,努力取得优良成绩。情绪稳定、心理愉快、反应适度,具有优良的意志品质,行为具有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乐于交往,多用尊重、信任、友爱的态度与人相处,能与集体保持协调,在集体中广交朋友。能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既定的目标。(根据抢答的情况,教师颁发“健康之星”给表现突出的同学)三、自我诊断

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健康。

对照健康的4个基石,请仔细检查一下自己的行为,将自己的优点、不足以及改进措施填入下表。(学生认真填表后,自主交流针对自身问题的改进办法,教师再做总结归纳)

师:“吾日三省吾身”,对健康负责,我们更要反思是否注意呵护了健康四大基石。同学们刚才提出了自己的改进办法,期待大家能言出必行。老师也有一些让四大基石更牢固的办法,分享给大家。

1.关于合理膳食(1)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4)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动物油。(5)食量与体力活动平衡,保持适宜体重。(6)吃清淡、低盐膳食。(7)如饮酒,应限量。(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2.关于适量运动

师:给同学们推荐《适量运动身体好》这本书,教大家如何进行合理的、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运动方式,有机会同学们可以找来读一读。

3.关于戒烟限酒

常思危害,警钟长鸣。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都想让自己活得更好,活得更久。但有这样一大群人,他们每天都在伤害着自己和别人,这便是烟民。吸烟危及身体健康,这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中学生,由于青少年身体各系统和器官发育尚不完善,功能尚不健全,抵抗力弱,与成年人相比,吸烟对青少年骨骼发育、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危害更大,甚至影响其整体发育。其中,香烟燃烧时释放出的多种致癌化学物质,不仅有可能导致肺癌、食道癌、肝癌和各种心血管疾病,还会使冠心病、高血压病和肿瘤的发病年龄提前。据推算,现在不满20岁的我国青少年将来会有50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其次,吸烟对心理健康也是有害无益。长期吸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注意稳定性,降低智力水平、学习效率与工作效率,特别是对青少年危害更大。对青年学生吸烟者与不吸烟的智力状况的比较表明,吸烟者的联想、记忆、想象、计算、辨认力等智力效能降低了10%。那种认为吸烟能促进记忆、唤起灵感、提神解乏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其实只是吸烟成瘾者由于对烟的生理依赖而产生的错觉。另外,吸烟还会对中学生的性格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任何年龄的戒烟都可获得健康上的真正收益。

4.关于心理平衡

人的心理状态处于一种动态的状态,一旦失衡便会出现心理上的苦恼或障碍。因此,健康四大基石中,心理平衡最重要。保持心理平衡要做到三快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三个正确: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三个既要:既要尽心尽力奉献社会,又要尽情品味美好人生;既要在事业上有颗进取心,又要在生活中有颗平常心;既要精益求精于本职工作,又要有多姿多彩的业余生活。四、回顾提升

师:同学们,大声地告诉我:健康的基石有哪些?

生: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我们只有不断巩固健康的基石,才能让健康的大厦矗立不倒。愿大家永远行走在健康之路上,让生活因健康而美丽!板书设计第3课 健康的基石教学建议健康的基石概念并不难,难的是用概念去指导行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通过交流反思,深入理解健康基石的意义。第4课锻炼与健康教学目标1.认识锻炼之于健康的意义,认识有氧运动,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2.通过学习理论学习,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并通过实际行动改变自身存在的不足。3.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形成体育运动锻炼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认识锻炼之于健康的意义,认识有氧运动,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并通过实际行动改变自身存在的不足。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PPT展示一组运动场景图,图片分别展示精神矍铄的老年人冬泳、中年人跑步、青少年踢足球等场面)

师:欣赏了这几幅画面,大家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师:看来同学们都非常关注体育锻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句话众所周知,但大家平时坚持锻炼了吗?知道怎样锻炼才是科学合理的吗?第4课《锻炼与健康》将给予我们启示。(板书课题:第4课 锻炼与健康(PPT同时展示课题))二、新知荟萃(PPT上展示如下需要探讨的问题,学生自学教材,相互交流探讨;教师巡回指导,在学生自我发现的基础上点拨归纳如下知识)Teaching教学设计意图《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校健康教育要坚持健康知识传授与健康技能传授并重原则。”本堂课教学重难点的确定紧扣这一原则。教学过程的设计一是引导学生认识锻炼之于健康的重要意义;二是让学生掌握锻炼的正确方法,提升健康技能,养成主动正确锻炼的好习惯,从而终身受益。

1.认识锻炼对于健康的意义

师:要想身体好,锻炼少不了。请大家结合实际谈谈锻炼身体的意义呢?

学生自由发言。(PPT展示)——锻炼身体,健康一生

科学家们曾经对刚出生的婴儿进行研究,发现长期对婴儿进行身体的屈伸练习,能加速大脑语言中枢的成熟,这说明坚持锻炼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很大好处。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身体正处于第二个发育高峰期。坚持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使行动更加敏捷、灵活、协调,还有助于体内各种激素的分泌,促进生长发育,各器官系统功能趋于完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青少年追求健康的目标,不仅是没有病,还应该是为今后的一生打下最坚实的健康基础。如果忽视了青春期这个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就如同庄稼耽误了“农时”,会使自身的体质一辈子“歉收”。

2.认识有氧运动

师:我们经常在生活中或电视上的养生类节目中听到“有氧运动”这个词,那么究竟什么是有氧运动呢?它有哪些种类?对我们人体有何好处?下面,请大家谈谈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小结。(1)什么是无氧运动

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地运动。最大特征是负荷强度高,瞬间性强,运动时氧气的摄取量非常低,疲劳消除的时间慢,如短跑,竞技激烈的球类、拳击、跳高、跳远、拔河等项目。(2)什么是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其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和持续,运动时间一般在20分钟以上,对于中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最好。相关知识链接1.有氧运动的尺度通过测心率可以更有效地把握有氧运动的量。方法是像医生把脉一样,计数30秒钟的脉搏次数,乘以2就得到每分钟的心率。有氧运动的适当心率为(220 -年龄)×(60%~85%)。如一名15岁的同学,他锻炼时的心率范围是:(220 -15)×(60%~85%)=123~174,即下限为123次,上限为174次,这就是该同学在锻炼过程中每分钟应保持的心率范围。2.锻炼身体六不宜(1)锻炼不宜骤然进行。锻炼前应先做些简单的四肢运动,以防韧带和肌肉拉伤。(2)雾天不宜进行锻炼。雾珠中含有大量的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锻炼时由于呼吸量增加,肺内势必会吸进更多的有害物质。(3)锻炼时不宜用嘴呼吸。锻炼应养成用鼻子呼吸的习惯,因鼻子里有很多鼻毛,它能滤清空气,使气管和肺部不受尘埃、病菌的侵害。(4)锻炼时不宜忽视保暖。锻炼要等身体微热后再逐渐减衣,锻炼结束时,应擦净身上的汗液,立即穿上衣服,以防着凉。(5)空腹不宜进行锻炼。空腹血糖偏低,人体血液枯滞,加上气温低、血管收缩等因素,若空腹锻炼就可能使人因低血糖和心脏疾病而发生意外。(6)早上不宜外出锻炼。下午4时左右锻炼为宜,因为此时的空气富含负氧离子。(3)有氧运动的种类(4)有氧运动的益处

有氧运动能增进身体健康,塑造美好形体,缓解精神压力,调节心理矛盾,提高心理素质。采用有氧运动健身,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比如早上跑步或疾走去上学,课间与同学跳绳或踢毽,特别是要认真做好广播操或韵律操,动作规范到位,不敷衍,长期坚持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体育锻炼温馨提示

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增强心肺功能,增加体内血红蛋白的数量,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使肌肉更加强健。

开展体育锻炼,一要贵在坚持。体育锻炼是一项长期的活动,只有坚持才能见到效果。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失去了锻炼的意义和作用。

二要把握尺度。运动量太小,达不到锻炼的效果;而运动强度过大,则有可能损伤身体。有轻度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周身微热、面色微红、津津小汗,这表明运动适量;如果有明显的心慌、气短、心口发热、头晕、大汗、疲惫不堪,表明运动超限。

三要注意安全。运动中也存在一些危险的因素,必须引起重视。比如不能在水情不熟悉的水库、池塘游泳,不能在交通繁忙的公路上跑步等。三、学以致用

师:你对有氧运动感兴趣吗?请根据自己的爱好,结合实际拟出一份每天一小时的有氧运动计划,包括时间、方式、地点、注意事项、预期目标等,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学生拟订计划,并当堂交流)四、温馨寄语

师:“每天锻炼一小时……”

学生“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师:既然如此,就让我们用热情、用行动、用恒心落实我们的锻炼计划,做一个因运动而健康,因健康而幸福的现代人吧!板书设计第4课 锻炼与健康教学建议锻炼与健康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话题,但是很多学生却并没有养成正确锻炼的好习惯。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亲身体验,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锻炼对于健康的重要性。第5课学习与健康教学目标1.认识学习与健康的关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2.改变错误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率。3.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对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收获学习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收获学习的成功体验。教学准备排演小品《小毛的苦恼》、PPT。教学过程一、小品导入(学生表演课前准备的小品《小毛的苦恼》,表现一个上初中以来因深感学习压力大,记忆力差,考试紧张,学习效率低而无比苦恼的孩子的学习状况。)

师:同学们,你们有和小品中的小毛一样的苦恼吗?

学生畅所欲言。

师:同学们刚才都勇敢地倾吐了心声。我们的苦恼难道没有办法解决了吗?NO, “办法总比困难多”,今天,我们就一起在第5课《学习与健康》中去探求解决学习烦恼的办法。(板书:第5课 学习与健康(PPT同时展示课题))二、材料探究

师:同学们,其实,你们的苦恼和困惑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请看下面一则报道。Teaching教学设计意图《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校健康教育要坚持健康知识传授与健康技能传授并重原则。”本堂课教学重难点的确定紧扣这一原则。教学过程的设计一是认识学习与健康的关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二是通过课堂所学改变错误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对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收获学习的成功体验,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相关知识链接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他通过研究揭示了遗忘规律,并画出了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小常识人脑的相对重量约为体重的1/50,重约1500克,由上千亿个神经细胞组成,这些神经细胞连接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多元网络结构。大脑皮层是各项生命活动的高级指挥中枢。(展示资料)

据一份对初中学生的调查报告显示,有78%的学生每天在校的时间超过10小时;有54%的学生在周末和假日没有休息,补课、做作业;每天写家庭作业的时间平均为2.8小时;2/3的学生一个学科不止一本练习册。学习压力大导致一些学生害怕考试,心绪烦躁,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持逆反态度,甚至在部分同学身上出现暴力倾向。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方式不当除导致心理问题外,还给身体带来损害。如长期休息和运动不够,影响身体发育。因此,学习与健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师:大家从这则材料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自由发言。

师:看来,学习与健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愉快成功的学习体验有利身心健康;反之,则会导致心理问题,还给身体带来伤害。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轻松愉快而又有效地学习呢?让我们到教材中去寻求帮助。三、学习新知(学生自读教材,相互交流,教师巡回指导,最后归纳明确)

1.科学的学习方法(1)科学用脑,促进身心健康。(2)科学记忆,提高学习效率。(3)科学学习,克服学习心理障碍。

2.怎样科学用脑

学习,是迈入人生的必经之路。通过学习积累知识、培养能力、规划人生,为一生打下坚实的智慧基础。大脑皮层兴奋区和抑制区互相转换,使各个区轮流工作和休息,借以保证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大脑皮层有不同的功能分区,通过兴奋和抑制分别指挥、控制人的各种活动。

所以,要根据大脑的生理特点及其运动规律科学用脑,既使大脑运动灵活,又保证大脑的健康,从而发挥更大的潜力。

科学用脑要做到:(1)摄入蛋白,供给大脑营养。(2)充足睡眠,保证大脑休息。(3)劳逸结合,交替使用大脑。(4)合理安排,防止过度用脑。

3.怎样科学记忆(1)遗忘进程先快后慢,学习的东西要及时复习,如在晚上进行学习,第二天早晨复习效果较好。(2)中间的内容较难记,一是可以把重要的内容放在最前面或最后面记;二是把长内容分割成短内容记,最后串起来一起记。(3)理解的内容容易记,不要死记硬背,对一些枯燥的知识可通过赋予意义、联想、归类等记忆。

4.什么是学习心理障碍,它有哪些表现,怎样克服学习心理障碍(1)学习心理障碍的含义:由于学习压力过大,或学习方法不当,可能出现学习心理障碍,甚至时常伴有睡眠不好、做噩梦、食欲不振、头昏、乏力等症状。(2)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

①学习习惯不良;

②学习方法不对;

③过度学习焦虑;

④厌倦逃避学习;

⑤考试焦虑怯场;

⑥情绪低落沮丧;

⑦人际交往障碍;

⑧抵触学校教育。(3)克服学习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和生理的健康

①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②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③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④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

⑤提高抵抗学习挫折的能力;

⑥遇到问题与老师、同学多交流;

⑦注意均衡营养;

⑧科学安排时间,生活有规律。四、学以致用

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英语单词?你是怎么做的?与同学讨论,找出记忆英语单词的好办法。

学生自由交流。五、温馨寄语

师: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快乐吗?大家有收获吗?愿大家在以后的每一天中,以科学的学习方法为指路明灯,在学习的道路上快乐地前行!板书设计第5课 学习与健康

科学学习方法+自信+勤奋=成功教学建议学习是学生不可逃避的话题。教学时要善于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学会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第6课饮食与健康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人体每天摄入的食物有哪些营养成分,了解平衡膳食宝塔结构。2.了解平衡膳食的重要性,了解设计合理食谱的方法。3.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食的合理科学饮食习惯,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教学重点认识食物的营养成分,了解平衡膳食宝塔结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设计合理食谱,养成合理科学的饮食习惯。教学准备1.排演小品《胖虎的“幸福生活”》。2.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制作PPT。教学过程一、小品导入

学生表演课前排演的小品《胖虎的“幸福生活”》,主要内容为少年“胖虎”一日三餐情况,他要么专挑爱吃的吃,要么暴饮暴食,要么随时在路边摊、小卖部买各种零食。

师:“胖虎”这样的生活真的“幸福”吗?你有没有他这样的饮食习惯呢?你们的一日三餐都吃些什么呢?怎么吃的呢?学生谈自己日常生活的饮食情况。

师:“民以食为天”,大家的这些吃法合理吗?科学吗?相信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第6课《饮食与健康》,大家会有所收获。(板书:第6课 饮食与健康(同时PPT展示课题))二、知识擂台(展示自主探究问题)

师:请同学们观察“平衡膳食宝塔”图,思考以下问题,然后抢答。Teaching教学设题意图本堂课教学以学生生活实践、社会实践为中心,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设计主题活动,使学生在探究体验中融合多学科知识学习;因地、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有效教育资源,在设计整个教学活动中力求综合性活动与学科教学整合,为学生提供培养动手能力的机会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有哪些?

2.平衡膳食宝塔告诉我们什么?

3.科学合理的饮食应注意什么?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学生开始自主抢答,教师注意做好点评、引导。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有哪些

蛋白质,是建构人体细胞的物质,如果摄入不够,就会影响到身高、体质;同时,不少蛋白质还有调节新陈代谢、运输物质、免疫等作用。

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米、面等主食以及食糖,它们为人体提供能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

脂肪,是人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

水,人体约70%是水,所以水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细胞内的溶剂,新陈代谢的一切化学反应都必须在水中完成,一切物质也都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

除此以外,无机盐、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对人体有重要作用,每日的食物中必不可少。

2.平衡膳食宝塔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当补充)

平衡膳食宝塔共分5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该吃300~500克;蔬菜和水果占据第二层,每天应吃400~500克和100~200克;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该吃125~200克(鱼虾类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每天应吃奶类及奶制品100克和豆类及豆制品50克;第五层塔尖是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相关知识链接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核心内容(1)食物多样,谷物为主,粗细搭配;(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4)常吃适宜的鱼、禽、蛋和瘦肉;(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8)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份,合理选择饮料;(9)如果饮酒,应限量;(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2.膳食中的十大平衡(1)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的平衡;(2)主食与副食的平衡;(3)精粮与杂粮的平衡;(4)稀与干的平衡;(5)寒与热的平衡;(6)荤与素的平衡;(7)饥与饱的平衡;(8)食欲与情绪的平衡;(9)静与动的平衡;(10)摄入与排出的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根据营养专家的“平衡膳食宝塔”提供的比例均衡地吃五类食物,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每日三餐,按时进餐,并且做到能量比例合理,即常言所说的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3.科学合理的饮食应注意什么

要做到科学合理饮食,就必须做到6个字:全面、均衡、适量。三、学以致用

师:根据今天所学知识,结合自身实际,请你为自己拟出一天早、中、晚三餐的食谱,既要营养均衡,又要品种多样,还要各种营养元素数量充足又不过量。拟订好之后,相互交流,相互给出意见或建议,使我们制订的食谱更科学合理。

学生制订食谱,交流分享,教师巡回查看,选取一两份作出点评。四、回顾提升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

生:食物的营养成分、平衡膳食宝塔、科学的饮食方式。

师:我们还学会了——

生:制订科学合理的食谱。

师:学以致用,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每一天,都会用我们学到的健康知识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在饮食方面吃得科学,吃得健康。板书设计第6课 饮食与健康教学建议这一课的内容学生应该是很感兴趣的。教学时要注重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如制作食谱、按健康标准评价食谱等,让学生学以致用。第7课行为与健康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哪些是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危险行为,认识危险行为的危害。2.帮助学生找到干扰危险行为的途径,自觉抵制危险行为。3.通过课堂学习,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教学重点认识危险行为的危害,掌握干扰危险行为的途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教学准备上网收集学生各种不良行为的图片,根据课堂需要制作PPT。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PPT播放几张表现中学生各种不良行为的动漫图片)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图片上这些同龄人都做出了哪些行为?你对这些行为怎么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作过多评价。

师:同学们都能判断出这些是影响我们青少年健康的危险行为。那么,有哪些行为属于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危险行为呢?我们又该怎样来干预这些危险行为的发生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7课《行为健康》。(板书:第7课 行为与健康(PPT同时展示课题))二、材料探究(PPT展示资料,学生边读材料边思考: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美国科学家对6928名加利福尼亚州成年人进行了为期5年的七项健康行为干预研究。这七项健康行为包括:每晚睡7~8小时;每天不忘吃早饭;除一日三餐外不吃零食;控制体重,保持正常状态;适度运动;不吸烟;适量饮酒。结果发现能做到6~7项者,比只做到3项或不到3项者,平均寿命延长11年。

青少年时期开始形成的各种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将影响其成年期的身心健康,并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我国某市一项针对大中学生的调查显示,有38.01%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偏食、挑食;有73.12%的学生没有运动的习惯;有91.14%的学生骑车违规;有30.45%的学生在无安全保障下游泳;有84.34%的学生感到孤独。此项调查还显示:首次吸烟年龄多集中在12—16岁,占吸烟人数的42.83%;首次饮酒年龄也多集中在12—16岁,占饮酒人数的52.67%。

此外,在被调查者中,有44.39%的人经历过被人恶意取笑;有45.83%的高中生未从学校接受过有关艾滋病知识的教育。Teaching教学设题意图《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校健康教育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自觉地采纳和保持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本堂课教学以学生生活实践、社会实践为中心,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设计主题活动,使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对自我行为进行反思;因地、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有效教育资源,在设计整个教学活动中力求采用对话与体验教学方式,努力激发学生与自我心灵对话的兴趣,促使学生愿意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指导行为,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相关知识链接1.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倡议书2007年9月,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为主题,共同发起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并向全国人民倡议:(1)追求健康,学习健康,管理健康,把投资健康作为最大回报,将“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作为行动准则。(2)树立健康新形象。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公共场所不喧哗,保持公共秩序,礼貌谦让,塑造健康、向上的公民形象。(3)合理搭配膳食结构,规律用餐,保持营养平衡,维持健康体重。(4)少静多动,适度量力,不拘于形式,贵在坚持。(5)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自信乐观,喜怒有度,静心处世,诚心待人。(6)营造绿色家园,创造整洁、宁静、美好、健康的生活环境。(7)以科学的态度和精神传播科学的健康知识,反对、抵制不科学和伪科学信息。(8)将每年的9月1日作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不断强化健康意识,长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在追求健康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愿人人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健壮的体魄,实现全面发展,拥有幸福生活!2.中学生基本的健康行为或生活方式(1)每日正常规律地三餐而不吃零食。(2)每日坚持一小时运动。(3)充足的睡眠。(4)不吸烟。(5)不饮酒。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评。

师:以上调查结果说明,青少年中存在许多影响健康的危险行为,并且这些危险行为危害极大。那么都有哪些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危险行为呢?这些危险行为具体有哪些危害呢?三、知识导航(PPT展示思考题)(1)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危险行为有哪些?(2)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危险行为的危害有哪些?(3)影响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干预办法有哪些?

学生自读教材,收集整理相关知识,教师巡回指导,明确:

1.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危险行为有哪些

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危险行为是指对青少年健康、完好状态乃至成年后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行为。一般分为以下7类。(1)导致各种非故意伤害的行为,如车祸、溺水、不安全乘车、骑自行车违规、到非游泳场所游泳、食物中毒等。(2)导致各种故意伤害的行为,如打架、暴力、自杀、自伤、自残、精神抑郁等。(3)物质成瘾行为,如吸烟、饮酒、滥用药物或毒品等。(4)精神成瘾行为,如游戏机成瘾、网络游戏成瘾、色情读物成瘾、赌博等。(5)不健康性行为,导致各种性传播疾病(包括艾滋病)和非意愿妊娠等。(6)不良饮食行为,如过多摄入高能量及高脂肪食物,少摄入营养食物(牛奶、蔬菜、水果);偏食、挑食、过多吃零食;盲目或不健康减肥行为等。(7)缺乏体力活动行为,如缺乏体育锻炼、日常体力活动不足、看电视等静止性活动时间过长。

2.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危险行为的危害有哪些

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危险行为直接的或潜在的危害表现为下面几点:(1)危及健康和生命。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危险行为,成为车祸、暴力、性乱和自杀的诱因。(2)成年期疾病的发生基础。青少年期养成吸烟、过量摄入热量与脂肪、缺乏体育锻炼等行为者,成年期患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显著提高。(3)引发性疾病和社会问题。青少年性行为的无保护性和不安全性,会带来生殖健康疾患,甚至患艾滋病。

3.影响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干预办法有哪些

青春期是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时期应做到:(1)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合理营养、适当运动,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3)乐观向上,保持良好情绪。(4)远离烟、酒、毒品,洁身自好。(5)正确认识和利用网络,防止长时间沉迷网络游戏。(6)正确认识青春期性发育,杜绝不健康性行为。四、我要承诺

师:通过科学健康知识的引领,同学们都应该明白了健康的行为方式对于生活甚至是整个人生的重要性。那么,大家愿意杜绝危险行为,拥有健康生活吗?

生:愿意!

师:那么,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根据课堂所学,结合自身实际,郑重写下一份“杜绝危险行为,争创健康生活”的承诺书吧。

学生写“承诺书”,完毕后选取代表用实物投影仪展出承诺书,并由本人宣读。五、激情号召

师:同学们的承诺书让老师看到了你们对健康生活的向往,更看到了你们杜绝危险行为、开创健康生活的决心。让我们把承诺化为行动,从点滴做起,用健康的行为为生活洒满阳光!板书设计第7课 行为与健康教学建议行为与健康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教学时应多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侧重于学生自主认识自我危险行为,并能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第8课睡眠与健康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睡眠的重要性,了解睡眠障碍的表现和危害。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对自己的睡眠状况作出科学的评价,并学会改变睡眠质量的方法。3.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作息起居习惯。教学重点认识睡眠的重要性、睡眠障碍的表现和危害,掌握改变睡眠质量的方法。教学难点改变不良睡眠习惯,养成良好的作息起居习惯。教学准备1.排演哑剧《小亮的一天》。2.收集有关睡眠和健康的资料,筛选整理后制作成PPT。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学生表演哑剧《小亮的一天》,剧情是中学生小亮晚睡早起,白天哈欠不断昏昏欲睡,最后考试成绩一塌糊涂。)

师:同学们,你有过小亮的遭遇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