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于心美于行顺峰中学和美学校文化建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5 16:05:43

点击下载

作者:赵晓芸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和于心美于行顺峰中学和美学校文化建设

和于心美于行顺峰中学和美学校文化建设试读:

总序

学校特色发展是学校改进的“共生点”。与标准化、模式化的等级学校评估标准不同,学校特色发展是一种适合各种类型、各种性质、各种水平的学校的发展方式。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校都可以从特色发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特色发展可以助不甘人后的学校跃上台阶,可以令曾经辉煌的学校再创佳绩,可以使徘徊不前的学校突破瓶颈,可以让排位居后的弱校绝处逢生,可以促名校更上一层楼。学校品牌工作室自2006年建立至2015年,近10年来,先后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云南、四川、山东、黑龙江、重庆、北京等10多个省市近300所中小学、幼儿园提供了特色发展诊断、设计、规划与实施指导。经历这一过程后,大部分学校都已经成为所在省市或全国的特色品牌学校。

德育创新是学校特色发展的“生长点”。结合德育课题研究与实验,指导学校从德育课题研究中寻找学校改进的方向,从学校的传统特色中发现学校特色发展的主题,从学校的优势资源中提炼出学校创新发展的核心主题,形成一批以德育创新为“第二曲线发展”以推动学校改进的特色品牌学校。以广东为例,诸如广州市小北路小学的“阳光德育”、康有为纪念小学的“有为教育”、骏威小学的“童梦教育”、文昌小学的“文道教育”、冠华小学的“恒远教育”、大石小学的“相容教育”、新桥小学的“行本教育”、耀华小学的“玉品教育”、华景小学的“向往教育”、鸿图苑小学的“正品教育”,培新中学的“共生教育”、金华中学的“团队教育”、增城实验中学的“和雅教育”、广东实验中学的“导构德育”;中山市体育路学校的“德美教育”、西厂小学的“活力教育”、林东小学的“叙事德育”;佛山市里水中心小学的“内生教育”、九江中学的“点亮教育”、顺德一中的“高雅教育”、陈村职业技术学校的“精细德育”、顺峰中学的“和美教育”;东莞市松山湖实验小学的“无痕教育”;潮州市城南小学的“阳光教育”;惠州市惠东一中的“秀美教育”等。近年来,这些学校鱼跃龙门,先后成为特色品牌学校,获得“德育创新奖”“德育示范学校”“全国德育实验学校”等称号。实践证明,德育创新是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从资源诊断到模式构建,从核心理念形成到学校精神树立是学校特色品牌创建的必由之路。什么是学校特色?学校如何从特色演进为品牌?我们可以把学校特色理解为一种独特的风格、影响力与发展力。它具有“人无我有”的原创性与独特性,“人有我优”的领先性与优质性,以及“人优我变”的发展性与持续性。然而,学校特色不仅在于它的独特个性,还在于它有自己的核心理念,能够形成最适合自己的模式体系和校本文化特质。更为重要的是,学校特色品牌是学校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能够唤醒、凝聚、形成学校积极进取和不断向上的精神。换言之,学校精神的树立才是学校特色品牌发展的本质内涵和核心任务。学校特色品牌构建是一个历程。特色资源诊断、核心理念提炼、模式体系构建、教师行为落实、学校文化营造和学校精神树立是从特色到品牌之路的六个基本步骤。经历这“六部曲”,学校才能实现从项目特色到学校特色,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的持续发展。

学校特色品牌创建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呢?我们以为,那就是:

确立一个愿景,明确学校发展目标;

树立一种精神,凝聚师生价值追求;

建立一种信念,唤醒心中育人情怀;

设立一个支点,激发师生团队智慧;

经历一个过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换句话说,也就是帮助和引导学校寻找和发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让更多的学校找到从特色到品牌发展的阶梯,从而成就更多的校长、教师、班主任的品牌理想。这就是学校品牌工作室的使命,也是“学校品牌文库”的愿景。我们将为此而不断努力,上下求索。我们理想中的学校品牌文库,不仅是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学校特色项目以及名校长、名教师和名班主任的汇集,更是每一类学校通过“第二曲线发展”而改进自己、成就自我的平台。这既是我们的愿景,也是与学校共同发展的一种勉励。谨以此为序。李季2016年1月21日上篇“和美”教育理论研究以美启和 以和达美赵晓芸“和美顺中”走过了不平凡的六年。我们立足校情,主动作为,紧紧围绕“和美”这一核心理念,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连续四年荣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先进学校称号,上级的充分肯定给予了奋斗中的顺峰人莫大的鼓舞;“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牌银牌不如顺峰的品牌——和美顺峰”,来自学生家长的褒扬更是使辛勤耕耘的顺峰人获得了无穷的动力。不断超越、争取更好已成为顺峰人的进取目标和共同追求。从家庭、学校、政府到社会,和谐带来了顺峰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回顾顺峰中学“和美”学校文化的建设历程和顺峰教育的发展历程,是凝聚心灵的分享,更是对美好和幸福的分享。一、“和美”教育文化主题的提出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顺峰中学办学投入优势明显——政府斥资1.7亿建造。“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使我校从一开始就有了更高远的办学目标定位。更有兄弟学校的鼎力帮扶,以及学校公开招聘到的一批优秀教师,使学校的师资力量有了一定的保障。但学校办学的薄弱环节也很明显: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家长的文化素养、家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属于划片招生的公办学校,生源无法选择且学生差异大,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呈逐年增多趋势。学校2/3的教师是从毕业生中招聘入职的,65%是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教师平均年龄不到32岁,年龄结构比例失调,加之教师们来自于五湖四海,文化差异也很大。

面对这样的校情、生情和师情,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凝聚人心、形成共识呢?何种共识既能适用当下又能行之久远呢?“和美顺中”文化便在此因缘际会下应运而生。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国力强大的见证,更是中华悠久文明的集中呈现。开幕式上不同字体的“和”字造型给了我强烈的震撼和莫大的启发。《中庸》有言:“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作为儒家的施政理念和最高伦理准则,世代受到中国人的推崇。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历久弥新,全赖于“和”文化的浸润与影响。在我看来,教育也需要“和”,若能达到“和”,教育一定能达到最美好的境界,顺峰尽管才起步,倘若能做到校“和”,则教育定兴。教师间、师生间、学生家长间、学校和社会间,相处像家人,和睦和谐,互敬互爱,学校发展和教育进步就能赢得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依托。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追求的不是利益一致的相互勾结,不是趣味投合的共同满足,而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在尊重差异发展的基础上共同进步。尊重意味平等,平等方可融通,融通带来协调,协调促进合作,合作达成分享,分享推动发展,最后才能实现个性发展和整体进步的统一,达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这就是“以和达美”。这样的美,不是单纯的个体服从整体的教育发展,更不是压抑个性发挥的所谓“社会进步”,而是最默契、最自在、最健康、最适合的成长与成熟。

基于对“和美”的认识,我们确定了以“和美”文化建设带动学校教育发展的实践策略。著名教育家于漪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凝聚全校师生的黏合剂,是学校发展活力的源泉。”六年来,顺峰中学“和美”学校文化建设贯穿了整个办学过程,从学校文化标识的形成到师生“和美”教育文化共识的建立,再到“和美”教育文化体系的构建,展现了文化生成的复杂过程。正是在这种凤凰涅槃般的炼造中,顺峰人实现了自身的改造,让顺峰从一开始就将自己放在更高的起点上——克服了积累的短板,顺峰已经跃身领先的行列。这是顺峰的骄傲,更是每一个顺峰人的骄傲!二、顺峰中学“和美”学校文化建设

走文化立校之路,需要全方位构建学校的文化体系,不可能单靠校长一个人完成,因其精力、能力都非常有限,大家的智慧才是无穷的。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和美”品牌策划部,其主要职能是行使“和美”学校文化建设与推广、教育教学研究督导等方面的创新决策。它作为校长参谋的组织定位,将顺峰“和美”特色向广度、深度开发,实现了学校品牌的提升。

顺峰中学“和美”教育目标体系(顺峰中学“一训三风”):

校训:和于心 美于行

校风:正而雅(端正博雅)和而美(崇和尚美)

教风:教而育(教书育人)授而导(授业导行)

学风:学而思(学思结合)知而行(知行合一)

顺峰中学“和美”教育思想体系:“和而美”与“和而不同”的教育观“和美”人格的生命发展观“内和外美”的修行观“和美顺中”与“顺峰家人”的学校人际观

顺峰中学“和美”教育实践体系:“和美”思想及办学理念要想接地气,就必须通过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践行,才能推广、渗透。以“和美”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为主线,以办公室、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四个职能处室为串珠,一线连珠,珠联璧合,各处室能围绕“和美”教育主题有理念,讲策略,不散乱,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研究、实践,四个处室体系结构已经初步形成,并已开启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建设“和乐校园”(包括打造“和馨后勤”),开展“和合教学”,实行“和心德育”。三、和美学校文化对学校教育产生的影响(一)和风以境

学校的景观是静态的,建筑是固化的,倘若为其赋予文化意义,所有建筑与景观都会鲜活起来。顺峰像一张白纸,只要我们用心,就可以在上面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围绕顺峰“和美”的核心理念,我们对校园文化和学校形象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精心规划、设计和包装。视觉包装是最直接的,走进顺峰,无论在何处都会深受“和美”文化的熏陶,和风细雨般地浸润在“和美”氛围之中。

白玉兰花托起的学校导示图,清晰地告诉来宾,我们学校整体布局明晰,场馆齐全。和馨、和乐、和顺、美德、美心、美行,以冠楼名,是顺峰人对“和美”教育目标的诠释。

现在的顺峰已经有十大景观,如“和美”文化标识、手摸墙、和心馆、微格教室、艺美苑、桂和园、“和和”“美美”吉祥物等。顺峰十景的建设,一方面为师生营造了更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师生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平台,同时也给师生们课余放松心情提供了一些好去处。

每一处景观都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并配上写意文字。此外,顺峰还有一个由学生组成的顺峰导游团,负责向来宾介绍各处景观。每年新生入校,爱校教育活动之一就是参观校园,了解顺峰“和美”校园文化是每届新生的必修课。(二)和教以心

学校的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心和”,才能“行合”。有效提升教师团队的敬业度与投入度,是每一个管理者必须面对并要解决的问题。

顺峰中学通过建立顺峰新型教师同事关系——同事=同志+家人,来凝聚老师的向心力,让老师们自觉地用心、用情去工作,推动学校向前发展。

教师团体应该是有精神追求、富于理想的团体。教师的合作要建立在对学校发展的共同追求上。有共同的追求,自然就会产生向心力和战斗力。教师合力最终凝聚在对“和美”教育理想的认同中,顺峰教师共同拥有属于大家的“和美”教育追求。为了增强教师对“和美”教育的认同及凝聚力和归属感,学校利用期初、期末开会讲话的机会激励教师,制作顺峰年度电子相册打通心脉,还举行各种活动来联络感情,目的就是树立“爱我顺峰、共进共赢”的教师团队精神。集体活动,团队参加,共同分享,无形中就增强了教师们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共同进取才能共同发展,只有乐于群体参与的团队才是好的团队。值得高兴的是,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顺峰教师有了各色各样的文化分享平台:①学习分享平台:校长荐读、教师荐读、在线呼教。②教育教学经验分享平台:顺峰大讲堂、班主任沙龙、青年教师沙龙、名师宣讲团。③价值分享平台:和美教师之星、我最喜爱的教师、和美教师升旗手。④综合分享平台:校报校刊、教师文集、社会实践活动等。有了这些平台,教师们的精神生活丰富了,教师们事业发展的内驱力也增强了。(三)和学以情

学校的发展,学生是核心。根据学生的特质,课堂上,开展师友互助,促进同学间互帮互学;课外,活跃学生社团,培养伙伴默契。和谐班级是培育伙伴文化的土壤,我们也注意多方努力建设和谐班级。相知同学,信赖伙伴,是初中生最纯真、最美好的情怀。心理专家都说,初中生伙伴之间的影响胜于家长与教师。我们欣喜地发现,相帮以学、互教以情的风气正在延展,顺峰新的伙伴文化已悄然形成,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形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观,通过学伴人际的改善,学生发展的内驱力得以激活。(四)和治以新 

创新是学校特色发展的不竭动力。顺峰拥有一支甘于奉献、勇于进取、充满活力的团队,不少教师都很有创新精神,他们能创造性地执行学校的决策。校长的思想变成大家的思想,产生价值认同和行为跟进,团队的战斗力得到提高。

首先,顺峰团队进行了办学模式的创新。学校争取社会力量的深度支持,通过成立学校“和美”教育促进会,开展外辅式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突破过去单纯吸纳资费的做法,把重心放在向社会物色学校管理资源和教育资源上,发动那些对学校教育有心也有力的人士加盟“和美”教育促进会。把他们的事业实力、管理智慧和人生阅历整合起来,为他们、也为学校构筑“协同共治”的平台,探索个人价值实现、学校教育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互动多赢的融通机制。我们还注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融通。一方面大力推进和兴家校社区互动,实现联合教育。通过家委会,学校与家长及时沟通、相互配合,提升对学生的品质教育。同时借助各级关工委、居委会、派出所等社区力量,实行学校德育进社区、社区德育进学校,呈现学校社区双向互动、多方共赢的局面。

其次,顺峰团队进行了教育方式的创新。学校采用真人图书和家长大讲坛的形式使更多人、尤其是促进会理事们的人生阅历和智慧变成了更具体、更生动、更贴切的教育资源。以真人图书为载体,实现了“让教育走向社会,让社会走入校园”,建造了学校与社会双向互动的实用平台。在这里,凡乐意与他人交流分享阅历和经验的都可成为“图书”,实现了教师角色的开放扩容,促进了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朝着开放与主动发展。社会力量亦从过去的单纯输资兴学变成了自身主动、直接参与教育。学生们也通过与真人图书的双向交流,开阔了视野、增加了见闻,分享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同时提高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及表达能力。

最后,顺峰团队还创新地完善了学校内部治理,建构了“六会联动、和美共治”的学校权力运行架构,并出台了《顺峰初级中学学校章程(草案)》。在章程草案的基础上,我们正进一步制定相关规程和细则,并已开始在局部落地试行。现代学校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是一件大好事,希望通过它激活顺峰师生参与学校治理和建设的巨大热情,也希望借此获得社会对顺峰办学的更多关注和参与。

六年的时间,一所成长中的学校显得还过于稚嫩,但顺峰家人始终保持对“和美”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一直走在“和美”文化建校的路上,哪怕坎坷,哪怕艰辛。今后,我们将怀着更开放、更包容、更乐观、更积极的心态努力在“和美”教育的路上走得更快、更稳、更远。“和美”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研究赵晓芸一、研究背景

学校因文化而成名,学校因文化而恒久。文化育人是一种既古老又崭新的教育理念,自古以来便是教育的核心。顺峰中学和美文化的选择与构建基于我们对人类生活的理想和对积极的世界观、社会观的坚持。

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理想世界的构想与追求。从中国古代大同社会的构想到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描述,表达的都是人类在不同时期对社会理想状态的主观期待与描述。大同社会,追求的是“幼有所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要求“男女各得其所,各司其职”,要求“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这种想法基本立足于生活的和乐与社会的稳定之上。共产主义理想在生活上要达到“各取所需”,想要什么就能满足什么,“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要求人人具有劳动自觉性。时至今日,大同社会只怕已难满足我们的需要,共产主义目标又还过高。除去政治的考量,人类对未来世界的期待都落在社会的和谐与生活的美好上。换言之,社会的和谐和生活的美好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世界。简言之,“和美”是人类理想的浓缩。

不难发现,人类理想的层级最核心的体现应该在需求自觉和劳动自觉的程度上。需求自觉不是人对欲望的克制,而是对欲望的调节。劳动自觉也不是个人对社会的牺牲和奉献,而是劳动付出和欲望满足之间的社会协同。需求自觉与劳动自觉应随社会渐进而渐进,应随社会发展而发展。需求自觉与劳动自觉若能适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就会平衡,就会稳定,就会持续发展。人内在的平衡就是“和”。人和达众和,社会才和谐,生活才美好。以和达美,以美济和。个人内在的平衡;可以达到生活的美好;人人内在的平衡,可以实现社会的美好。反过来,个人生活的美好,可以调节个人内在的平衡;社会的美好,可以调节人们内在的平衡。以和达美,以美济和,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和美”集中表达了积极的世界观和社会观。

教育理想是社会理想的组成部分,甚至是超前的组成部分。因为教育要为社会培养未来人,要为未来社会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方式进行预构。未来人必须具有相当程度的需求自觉和劳动自觉,并且要懂得如何去调适和发展这种自觉。要达到这样的自觉并懂得如何调适和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康的心智与和美的人格,并具有一定文化自觉。这就构筑起了我们的“和美”教育理想。《中庸》有言:“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作为儒家的施政理念和最高伦理准则,世世代代受到中国人的推崇。中国之所以能岿然而立全赖于“和”文化的浸润与影响。教育也需要“和”,教育若能达到“和”,一定能达到教育最美好的境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追求的不是利益一致的相互勾结,不是趣味满足的共同投合,而是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取长补短,是尊重差异发展基础上的共同进步。尊重意味平等,平等方可融通,融通带来协调,协调促进合作,合作达成分享,分享推动发展,最后才能实现个性发展和整体进步的统一,达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这就是“以和达美”。这样的美,不是单纯的个体服从整体的教育发展,更不是压抑个性发挥的所谓“社会进步”,而是最默契、最自在、最健康、最适合的成长与成熟。

综上所述,“和美”是人类理想的浓缩。文化诉求中最核心的价值诉求是树立我们民族“和实生物”“和而不同”“和而美”的崇和精神,推崇“和为贵”的价值观,把包容差异、求得平衡视为文明之本和处世之道。

我们把“和美”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词,是对中国教育改革现状审慎思考后做出的坚定选择。

学校文化是学校精神和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化、实践化的表现形式,是体现学校教育宗旨的直接、真实和常态的平台,更是教育和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特别是行为习惯的客观环境和“隐性课程”。尤其是对正处于社会化敏感时期和关键时期的初中生来说,环境熏陶、同伴影响的作用和意义特别大。因此,建设良好的学校文化,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对于促进初中生行为、品德以及素质的全面发展与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然而,在学校办学实践中,学校文化建设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将学校文化等同于校园文化建设,如用“书香校园”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跟风现象突出,缺乏鲜明的主题,而且没有与学校的特色发展、整体发展和品牌建设结合,因而缺乏深度;二是学校文化建设“重环境轻精神”“重形式轻内涵”“重展示轻效应”现象明显,只注重学校文化的陈列、装饰等表层性外显功能和形式作用,忽视了学校文化的教育影响人的内涵功能和本质作用。

1.“和美”特色学校文化建设校本研究是素质教育个性化的要求

中国教育的主题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010年7月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模式,是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模式,是超越了知识与能力涵盖的更高层级的教育模式。顺峰中学“和美”特色学校文化建设校本研究以文化建设与文化影响为引领,重心放在和美人格的培养、健全心智与能力的教育目标上,是对素质教育的个性化实践。

2.立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和美”研究的核心

国家督学、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人民教育》杂志总编傅国亮先生在首届全国“和美”教育论坛上谈到,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围绕这个核心任务,他认为需把握三个要点:第一,要关注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第二,要关注教学改革;第三,要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作为第一项,这是一个重大变化。顺峰中学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出发,把“和美”研究的核心任务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切实解决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相信这一实践必然带来实际的效果。

3.注重整体、特色、品牌发展三结合是“和美”特色学校文化建设具有推广性的前提“和美”特色学校文化建设校本研究首先着眼于整体发展。一方面,“和美”特色学校文化自成体系,能围绕“和美”教育主题有理念,讲策略,不散乱,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另一方面,“和美”特色学校文化建设注重群体参与、全员参与。因为文化是我们的,非我的;是群体的,非个人的。“和美”特色学校文化建设校本研究重视其特色的发展。其特色有三:一是讲求文化隐性渗透。文化虽没有脚,没有翅膀,却是无孔不入的。“和美”文化体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它不是打造,而是浸润。二是注重文化自觉的建立。“淡化强推,激活主动,自主体认,和美入心”,是我们奉行的原则。三是“和美”教育能体现大教育观。积极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教合一”,以建立和谐互动、相互支持为基本特征的“三同式”(同向、同步、同力)“和兴家校”模式,发挥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合力联动、共同育人的功能,营造合作共赢的家校文化。“和美”特色学校文化建设校本研究重视学校品牌建设:一是能立足学校内涵发展建品牌,抓住均衡和优质的基点来开掘学校文化的教育内涵,从中开启“和美”教育的独特门径,提高学校品位;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重视精神的成长和思维的开启,提升人的品位。二、理论依据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一)理论依据

1.“文化育人”理论

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熏陶、教育、影响功能。“和美”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依据文化育人理论,探讨“和美”育人的学校文化发展模式。

2.品德形成发展“内生外化”理论

学生的品德形成发展不是单向灌输的过程,而是在教师有效指导和师生互动过程中,学习认知主体品德自我建构和外化为行为规范的过程。“和于心、美于行”的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以品德生成的“内生外化理论”为依据。

3.“第二发展曲线”理论“和美”特色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优质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第二发展曲线”。“和美”特色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特色发展的聚焦点。(二)研究现状

2012年10月24日至28日,在四川成都举办的首届全国“和美”教育论坛是由全国“和美”教育论坛联盟筹委会、《人民教育》杂志社发起主办的,这是“和美”教育文化研究具有阶段总结、理念引领和教育启迪的一次权威性的教育研究交流盛会。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近百所致力于“和美”教育研究与实验的学校共30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就“学校文化建设与“和美”教育”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交流。会上,全国13所实践“和美”办学的精英学校从学校环境文化建设、教育改革、教学研究、教师发展等多方面进行了汇报交流。

和美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文化能在全国引起如此广泛的兴趣和关注,这一现象本身就值得人们去关注。从13个发言单位的经验介绍来看,“和谐”“和睦”“和乐”“和合”“协同”“合作”等成为解读“和美”文化与构建“和美”教育采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傅国亮先生在会上对中国教育十大基本问题做了阐述,对“和美”教育的探索具有指导意义。国家督学、江苏省教科所教授成尚荣讲了这样一番话:“恩格斯说过,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文化力量是推动学校发展的。一所学校需要有一个文化主张,也就是学校的核心理念,这是学校的灵魂,有了灵魂,学校就能找到教育的根据,这样,就能不断向前推进,向上提升,文化的力量可以造就一所好的学校。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观问题、信仰问题。”这些话语对正在努力探索前行的教育工作者是有所裨益的。

值得肯定的是,中国的学校开始有了自己的文化诉求。这是中国搞活基础教育、社会环境宽松化的预期。可以期待,中国学校的文化诉求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具有自己的特色,越来越个性化。这种文化突破或突围,是走向开放、融入世界的必经门径。这种文化诉求目前也许是较为平面的,但今后肯定会朝着立体动态的方向发展。

另外,值得肯定的是,中国的学校文化开始有回归民族本位的倾向。从苏联模式到日韩模式再到欧洲模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他国的效仿。是移植也好,是嫁接也罢,中国教育始终未能很好地扎根中国文化的土壤。任何学习和借鉴都只能是改良。回归民族本位,同时予以改良,当是中国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三、课题的界定及价值诉求(一)课题的界定“‘和美’特色学校文化建设校本研究”课题有三个关键词:“和美”特色、学校文化建设、校本。因此,对课题的界定是以“和而美”“和而不同”“内和外美”为主题进行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以促进和达成学校“以‘和美’教育培育‘和美’之人”的“和美”育人理想,并通过顺峰中学“‘和美’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校本研究”的个案,为区域和更大范围内的学校尤其是同类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范例。(二)课题的价值诉求

文化对于教育,影响是最深远的。因此,学校教育要给学生最深刻的变化,就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开始。顺峰中学将“践行和美教育,成就和美人生”作为自己的教育理想和办学宗旨,就是要培养师生的文化自觉,健全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顺峰中学的教育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施行带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强烈时代精神的学校教育。树立民族“和实生物”“和而不同”“和而美”的崇和精神,推崇“和为贵”的价值观,把包容差异、求得平衡视为文明之本和处世之道。倡导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互帮互学、协同共进的良好风尚,提升师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将民族的自强不息、浩然正气与现代平等合作精神融会贯通,形成学生高雅卓越的志趣,使其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乐观豁达、融通互助的生活态度与平和务实的生活作风。这就是我们文化诉求中最核心的价值诉求。

从价值诉求出发,我们将校园文化、德育教育、教学实践和后勤服务作为达成诉求的通道。这是一个“内和外美”的发生教育的过程。将其中蕴含的各种各样的美激活起来,“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以美达和”,内化为学生丰富而充满个性的精神世界。这就是“内和”的教育发生。再通过学生的行为、习惯、活动、作风和社会实践外显出来。这就是“外美”的教育发生。学生对自己的知会、体验不断修正,深层内化,才最终达到文化自觉。具有这样的文化自觉的人,就会是“和美”的人,就具有“和美”的人格。四、课题的研究成果(一)建立起顺峰中学“和美”学校文化体系

基于对“和美”的认识,我们确定了以“和美”文化建设带动学校教育发展的实践策略。六年来,顺峰中学“和美”文化建设贯穿了整个办学过程,从学校文化标识的形成到师生“和美”教育文化共识的建立,再到“和美”教育文化体系的构建,展现了文化生成的复杂过程。

顺峰中学“和美”教育目标体系(顺峰中学“一训三风”):

校训:和于心 美于行

校风:正而雅(端正博雅)和而美(崇和尚美)

教风:教而育(教书育人)授而导(授业导行)

学风:学而思(学思结合)知而行(知行合一)

顺峰中学“和美”教育思想体系:“和而美”与“和而不同”的教育观“和美”人格的生命发展观“内和外美”的修行观“和美顺中”与“顺峰家人”的学校人际观

顺峰中学“和美”教育实践体系:“和美”思想及办学理念要想接地气,就必须通过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践行,才能推广、渗透。以“和美”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为主线,以办公室、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四个职能处室为串珠,一线连珠,珠联璧合,各处室能围绕“和美”教育主题有理念,讲策略,不散乱,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研究、实践,四个处室体系结构已经初步形成,并已开启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建设“和乐校园”(包括打造“和馨后勤”),开展“和合教学”,实行“和心德育”。(二)形成了“以美启善、以和达和”的和乐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教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且深刻的影响。这种文化,是超越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方法渗透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自觉追求,它是一种健康的、和谐的、积极的、人文的、向上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氛围。这种文化体现了治学之严谨,人文之关怀,艺术之品位,审美之感动,创新之激情,儒雅之风范,诗性之世界,理想之追求,健康之精神……总之,这种文化具有高尚的价值取向,是学校的灵魂所在。

顺峰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是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引领,无论是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围绕“和美”学校文化主题展开,最后实现价值认同的共同投向。二是注重物质文化的“隐性”教育,注重精神文化的“润化”教育,注重制度文化的“生活”教育。三是顺峰中学的校园文化追求达到“以美启善、以和达和”的教育效果。

1.以美启善的校园环境

通过校园环境物化存在的形式表现主观的教育意图,需要认真设计、主题构思,才能使之在教育中发挥有效的影响。

教育者有明显的教育意图,但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没有明显的受教育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悟到了某种道理,往往是意料之外的。或是教育者通过创设一种情景,使受教育者去感受某种道理;或是教育者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受教育者自己去探索正确的做法。这样的德育教育,避免了显性的灌输,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启发了受教育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受教育者的亲身体验,得到对人生的真切感悟。

学校的景观是静态的,建筑是固化的,但倘若为其赋予文化意义,所有建筑与景观都会鲜活起来。顺峰中学像一张白纸,只要我们用心,就可以在上面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围绕顺峰“和美”的核心理念,我们在校园文化和学校形象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精心规划、设计和包装。视觉包装是最直接的,走进顺峰,无论在何处都会深受“和美”的熏陶,和风细雨般,浸润在“和美”氛围之中。

白玉兰花托起的学校导示图,清晰地告诉来宾,我们学校的整体布局明晰、场馆齐全。和馨、和乐、和顺、美德、美心、美行,以冠楼名,是顺峰人对“和美”教育目标的诠释。

现在我们顺峰已经有十大景观,包括“和美”文化标识、手摸墙、和心馆、微格教室、艺美苑、桂和园、“和和”“美美”吉祥物等。顺峰十景的建设,一方面为师生营造了更好的和美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为师生提供了更多展示的平台,同时也给师生课余放松心情提供了一些好去处。

每一处景观我们都赋予它深刻的内涵,并配上写意文字。我们顺峰还有一个由学生组成的顺峰导游团,负责向来宾介绍各处景观。每年新生入校,爱校教育活动之一就是参观校园,了解顺峰“和美”校园文化,成了每届新生的必修课。

2.以善达和的精神文化(1)“顺峰家人”的精神凝聚力。

教师职业的单纯性决定了教师除了自己的小家还有学校这个大家。因此,顺峰用“家”的理念来经营学校。能达和者,莫过于家。以经营“家”的精神来经营学校,则必能和谐。顺峰中学在教师心中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家,教师之间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家人。营造顺峰“家”文化,以“顺峰家人”凝聚构建“和美”校园文化。家有家的形态、家的氛围、家的感觉。顺峰是以级组为单位办公的,级组的布置由各级组自行设计。于是,各级组想方设法,为教师们创设温馨美丽的办公环境。办公室有顺峰家人的集体照,每位教师的桌面上还摆放着富于个人风格的教师相框。此外,功能齐备的茶水间、整洁有序的会议室等,让每个级组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空间,顺峰家人可以在这里交流沟通,也可以进行教研交流。而今,顺峰已成为一个彼此友爱的大家庭,嘘寒问暖、互助互爱、已成为顺峰家人相处之道。顺峰家人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顺峰大“家”的建设与发展当中,“和美”、温情的校园秩序得以确立。(2)“和美顺中”口号的精神鼓舞力。

如果说“顺峰家人”的称呼在教师中起到了凝聚精神的作用,那么,“和美顺中”口号的提炼和呼喊则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精神鼓舞。“和美顺中,心和行美,爱我顺峰,共进共赢”,表达的是对全面发展、内外兼修、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集体的热爱,体现了“和美顺中”的核心精神。同学们利用升旗礼、集会和出操等机会,响亮地喊出“和美顺中”口号,既提振了精神,又为“和美”文化的认同起到了促进作用。(3)互助型学生群体的建设与新的学生文化的形成。“三生教育”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师友互助”学生关系的构建、体验式德育活动的开展、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开辟、校际间“结对子”交流模式的启动、真人图书的建馆与阅读等,从生命价值、人际关系、学用关系、文化兼容、互动分享等多个维度带给学生崭新的认识,提供了有益的人生历练。和出本心,美行有素,“和美”教育又为学生的幸福成长插上了翅膀。顺峰中学师生双翼齐飞,使学校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充满情趣、乐享进步的校本节庆文化。

一年一度的体艺节、读书节和毕业典礼是全校师生共同经营、校内校外共同参与的传统校本节庆。校本节庆文化成了提高参与度、扩大展示面、深化文化体悟的校园文化形态。师生、家长乃至社会上关心教育的人都能从中体验校园生活的独特情趣,分享学生进步和学校发展带来的幸福。班徽展示、动漫创作比赛、灯笼制作、扇画展示、入场式表演、家校同读、课本剧表演等,师生们美美与共、各美其美,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妙趣横生。

3.以和达和的制度文化(1)激活内外办学活力的现代学校制度文化。

两年前,顺峰中学被确定为顺德区现代学校制度改革试点学校,再次赢得了为学校发展寻求制度保障的机会。厘清权责边界,搭建治理架构,制定学校章程,组织落地试行,顺峰中学不仅走出了制度创新的清晰路径,而且在广泛参与的过程中激活了办学能量,使学校呈现出了蓬勃生机。“六会联动、和美共治”学校治理结构的搭建,将“和美共治会”作为学校的顶层决策机构,以学校校务委员会和年级校务委员会组成的执行机构使学校管理实现了扁平化,各权力站点通过发声渠道和议事渠道对学校管理实现了有效的监督。顺峰中学现代学校制度改革为学校践行“和美”教育找到了制度保障,也为“和美”文化建设找到了崭新的制度载体。依法治校、多方参与、民主监督所带来的不仅是学校管理的顺畅,还是内外办学活力的激活。这是制度带给我们的“以和达和”。(2)增进内部团结和凝聚的学校治理章程文化。

过去,我们也在行政制度框架下制定了比较系统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在整体原则上,还是为了达到以上管下,便于管理。随着现代学校制度改革的深入,学校章程建设也不断深入。教代会、学代会、家委会、校务委员会、和美共治会的选举细则和处事流程,在各方人员的共同参与下被制定出来。现代学校所主张的法治精神、自主精神、民主精神、公益精神等在章程中得到充分体现。新的章程建设的过程就是新的章程文化普及的过程。过去处于边缘位置或游离状态的群体和个人都被新的章程文化吸附进来,成为主动参与学校治理的活力因子。(三)创建了“美美与共、各美其美”的和谐班级文化“班级”是师德的展示场,也是学德的形成场。因此,我们以建设和谐班级文化为着力点,落实“以德树人”。“和”是“和而美”与“和而不同”的“和美”文化在班级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因此既有班级常规的要求——用整洁的仪表与班容班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让班级达到“和而美”,同时也通过“一班一特色”的打造,因材施教,体现班级德育的“和而不同”。

班级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来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建设,班级文化已经形成“一班一特色”、和谐班级制度、班级评价三大特色。

1.创建“一班一特色”

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张扬班级个性,彰显学生个性,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我校自2012学年度伊始就启动了特色班级创建活动,实施“一班一特色”品牌工程,展示班级特色文化,构建爱班、爱校的教育氛围,增强班级团队凝聚力。本活动预计在三年内,实现由“一班一特色”成功向“一班一品牌”“一师一品牌”过渡,形成顺峰中学独特的德育模式。

自2012学年到现在,我校48个班级全部参与“一班一特色”的建设活动。48个班级都能从特色班级的创建方案入手,积极准备“一班一特色”的创建计划、实施方案,然后以班级后墙文化园地为载体进行展示。大部分班级后墙文化布置主题鲜明,特色班级名称适当,既注重了环境的育人功能,又符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激发了学生的成长需求,把一面面无声的墙壁,变成了有声、有形、有色的教育园地。

在这项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校各班级以班主任为首,从“个性与共性相结合,主题与特长相结合,特色与实效相结合”的原则出发,积极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学习。此次活动的开展,体现了各位班主任教师的教育智慧与倾情奉献精神,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推进了班级文化建设,也展示了学生的才艺和风采,同时培养了班级归属感,彰显了各个班级的文化特色,为顺峰校园增添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文化亮点。

为了对班级文化进行展示与评比,我校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是任命班级文化解说员。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环境,更是学生群体和个体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优秀的班级文化是班集体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健康的班级文化具有一种内在的凝聚力,它对学生教育和学习、成长和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营造更加和谐融洽、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优化育人环境,促进班级管理,展现班级的育人理念,我们在“一班一特色”和后墙文化、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实施了“班级文化建设解说员工程”,形成了顺峰中学独特的德育模式。

二是精心打造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只要班级这个群体存在,就会形成班级文化,所以班级文化是客观存在的。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师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班级的文化墙是班级文化最直接的展示,是一种“硬文化”。班级的文化墙不仅反映了一个班级的风貌,还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学生价值观的体现。顺峰中学通过班级门文化、后墙文化的建设,创建班级特色文化,树立良好的班级精神风貌。现在各班的前门、后门及后墙都有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介绍及展示,充分发挥了“让每一处地方说话”的育人功能。

三是实行班级管理精细化。精细化不是什么新理念,自古以来那些做事认真的人就已经在执行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是管理的必经之路。顺峰中学的班主任试着把这种管理理念和文化引入学校班级管理,渴望走出一条能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的捷径。

班级精细化管理建立在班级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班级常规管理进一步引向深入。它讲求教育教学内涵的扩充,讲求管理过程的有效,是“各就各位、各干各事、各考各评”的教育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体现,从小事入手,从细微处着眼,把管理方案做实、做细、做精,让班级管理规范有序,照章行事。(1)班级管理精细化规划。

这是班主任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但精细化规划是推动班级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点。班级的规划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班主任根据学校要求和班级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中远期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了班级的特色、状态、文化、管理模式、目标、等级等;另一方面是班主任根据班级目标而制订的实现计划。所谓精细化规划则是指班级所作的目标和计划都是有依据的、可操作的、合理的和可检查的。

借助学校规章制度,让学生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学校规章制度是经过实践得出来的比较实用的管理标准,它引导学生端正态度,做到心中有数。守规矩方可日日进步,肯吃苦才能代代成才。有些学生不是不想做好,而是不知道如何去做好。顺峰中学德育处有一整套班级量化评分的标准,这些标准会成为以后评价班级的依据,引导学生更好地做好自己的事情。(2)班级管理精细化分析。

这是班级取得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是进行精细化规划的依据和前提。精细化分析主要是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将班级中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去展现,从多个层次去跟踪。同时,还要通过精细化分析,去研究提高班风和学风的方法。

有了学校的德育评比标准,到了班级里就要细化每一项工作,做到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光靠学生的自觉肯定是不够的,必须有一定的督导机制。班级精细化管理必须制订好精细的管理方案,要求班级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细,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到位并尽职,目的在于把大家平时认为的小事、琐事做到尽善尽美。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实行目标管理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也要制定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目标。(3)班级管理精细化操作。

这是指班级活动中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应遵守这种规范,从而让班级管理更加正规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为班级拓展提供可推广性、可复制性。

在这里,更多的是强调班干部的职能,强化班干部的责任和权利。培养文明、守纪、进取、勤奋的中学生,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目的。各小组以普通学生为主,主要负责相关工作,负责督查、协调、服务,班干部要对学生的常规管理负责,还要具体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核,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检查等。部门和班干部各司其职,达成“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的目的,达到“班干部就是学生,学生就是班干部”的目标。

班干部是管理的主体,如果班干部做到可复制,班级精细化管理就更有生命力了。班干部最好不要是固定的几个人,应该是“有德者居之,有能者居之”,在不同的场合寻找不同的优点,并以此为理由来让学生锻炼管理能力。

中国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但衡量一个学生的时候,还是要落实到分数,而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4)班级管理精细化核算。

这是班主任和班干部清楚认识自己管理情况的必要条件和最主要的手段。这就要求班级的管理活动中凡与学校扣分项目有关的行为都要记账、核算。还要通过核算去发现班级管理中的漏洞和污点,对不足之处进行加强、补救。

以班级的清洁监督管理为例。班容班貌体现一个班的精神状态,体现班级学生的修养,保持良好的班级洁净度,能给学生每天一个愉悦的心情。班级清洁的普通管理是,安排工作责任到人,安排好小组长负责落实。在管理中还加进去核算、反馈,让学生本人、班主任知道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事没有做好。对任务进行层层分解,指标落实到个人。(5)班级管理精细化控制。

这是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要求班级管理的运作要有一个流程,要有计划、审核、执行和回顾的过程。控制好了这个过程,就可以大大减少班级的管理运作失误,杜绝部分管理漏洞,增强流程参与人员的责任感。

以细化寝室管理为例。寝室是学生休息的地方,没有良好的休息环境,就没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寝室里乱糟糟的情形很容易被带到教室。顺峰中学有完善的宿舍管理制度,作为班主任,重要的就是落实。午休管理也是一个难题:学生中午不睡觉就不能保证下午的学习状态;而且,学生中午不休息,也可能会出现其他安全隐患。

精细化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作风、一种意识、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方式、一种认真工作的态度。精细化越来越受到各个学校德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是实施精细化涉及学生基层活动的各个环节,仅仅有教师的积极性是不够的,还要将精细化理念植根于每一位学生的脑海之中,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制定班规,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以及管理潜能通过合理渠道得到充分的满足与发挥;同时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所以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巨大的自我约束力量。在这样的管理机制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因为精细化是靠全体学生来落实到位的,学生才是精细化的真正执行者,只有全体学生都具备精细化管理意识和精细化管理精神,班级的精细化才能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2.班级评价多元化

班级是学校工作中最基层的单位,班级管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代替的教育作用和教育力量,它是班级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是学生茁壮成长的摇篮。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关注学生的不同特质,提出了多元智慧理论,旨在驳斥传统的狭隘的智力理论,认为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开发多元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展被忽视了的智慧。

顺峰中学历来重视班级多元化的发展和评价,一直在探索班级多元化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目前,我校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简便的星级班评价方案,通过可操作性强的量表统计,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合理评出每月的星级班,充分激励了班级的评优争先,也保证了班级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班级特色逐步显现,形成了各班独特的价值文化、制度文化与评价文化,促进了班级常规的形成,为班级的特色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班级文化的展示,让文化从内生变成外显,成为班与班之间不同的文化标识,充分体现了“和美”教育中“和而美”“和而不同”的理念。(四)打造了“协同共治、联合教育”的和美家校文化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基础性和个别性的特点,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而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角——家长,更是学校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学校教育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具有系统性,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起着指导作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要协调一致,才能真正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因而,施行家校联合教育,是当今社会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趋势。

顺峰中学在建校之初,就已经在改变办学思路、创新办学方式等方面不断尝试,积极探索如何合理地开发家长资源,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协同育人。办学六年,已有七届家委,成功举办了四次家长大讲坛活动,以及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数次的真人图书活动和每年一次的爱心义卖活动等,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既让同学们学到了课堂以外的知识,也让家长体验了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促进了家校相互理解,推动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和谐发展,初步建立了协同教育体系,学校、家庭的教育优势得到了有效整合。

1.家长委员会成为协同共治的核心力量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育人环境,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教育体系,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办学的积极性,配合学校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培养一代“四有新人”,我校建立了学生家长委员会。

家长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管理起着监督与协助作用,“家委会”则是家长与学校沟通的重要桥梁。学校每个年级都成立了“家委会”,组织了一批有较高素养、懂教育并热心学校工作的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为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保驾护航。每逢开学,校长及全体行政人员都要和家委代表展开对话,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并邀请家长和家委代表走进校园,熟悉学校生活,参与学校管理。学校还经常组织家委聚会,邀请家委参加学校的各项大型活动,在学校重大问题决策和课程改革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上都要求家委献言献策、贡献智慧、共同担当。以上种种,进一步加强了家校沟通,推动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和谐发展,“顺峰家人”和美共建的教育理念再次得到彰显。

2.家长志愿者成为推进联合教育的中坚(1)家长大讲坛——不同的专业和人生阅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顺峰中学已经成功举办过四届家长大讲坛活动。这一活动不仅可以分享家庭教育的经验,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职业经历和人生智慧,增进对社会的了解。

学生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其中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很多,他们的人生经历、知识储备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为了更好地发挥优秀家长的特长,挖掘家长资源,实现信息互通,丰富初中教育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学校把来自IT、航天、医药、地产、消防等各行各业的家长能手们请进来,他们自制课件,将他们的行业知识带入课堂,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社会的窗口。家长与孩子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了伙伴型、学习型的亲子关系,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2)家长真人图书——学生可以分享的目标人生。“真人图书馆”(Living Library),就是可以借阅“真人图书”的图书馆。它与普通图书馆很相似,不同的是真人图书馆中的“书”是“真人”,读者阅读的方式是“真人图书”和读者进行双向交流。真人图书馆最早诞生于20世纪初,由丹麦人罗尼·艾博格与朋友一同创设,总部在哥本哈根,其宗旨最早是让不同文明、不同国度和不同宗教的人坐下来好好说话,以消解人类愈演愈烈的暴力和偏见,后来发展为知识交流,把人当书,分享每个人不同的专业与经验,不但开卷有益,且让“只能看、不能说”的书本成为会走动与回话的真实人。“和美教育”是顺峰中学的宗旨,顺峰中学的真人图书馆叫“顺峰和悦真人图书馆”,并且是顺德的第一家真人图书馆。“顺峰和悦真人图书馆”作为顺峰中学的图书馆,读者首先是顺峰中学的师生及家长。我们的宗旨也相对简单,是希望读者通过借阅真人图书馆的图书,关注社会百态,体验不同的人生,也希望借此促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获得课堂以外的信息,比如对社会不同人群、不同职业的认识,丰富他们以后的社会选择,更希望通过真诚沟通,增加学生对各个阶层、各个职业的认识,消除偏见。

自2012年12月26日开馆起,学校定期充实真人图书馆的藏书量,这些真人图书有教师、有家长、有社会贤达人士,目前馆藏真人图书上百本。学校定期举办真人图书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参与阅读,让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积累更多的人生经验。(3)家长义工——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得以贯通。家长对孩子的关注是全方位的,对孩子参加学校活动总是感到好奇,学校搞活动总是远远地观看孩子的活动。基于这种现象,学校主动邀请家长进入学校,参与学校相关活动,担任义工,这样既能满足家长的情感需求,也能使其在帮助学校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学校,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可以对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提高活动的质量。关注并参与学校质量监管与发展建设,一直是我校家长义工奉为己任的重要工作。许多家长义工虚心向教师们学习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积极投身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来,成为教师们的得力教学助手。家长义工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了解了学校,了解了教师,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体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