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适用于考卷中含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名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6 03:11:01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适用于考卷中含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名校)

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适用于考卷中含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名校)试读:

第一部分 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5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5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政治经济学(6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包含了以下几点内容:①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一定时期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生产者普遍使用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工具。②正常的生产条件不是过去的,也不是将来的,而是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③在社会标准生产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者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不同,他们生产同种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是不同的,而决定价值的只能是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有第二种含义,即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

生产每一种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凝结在同量使用价值中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社会劳动生产率越低,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凝结在同量使用价值中的价值量就越大。

2.货币流通规律

答: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故也称作货币流通量的规律。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其数量是由全部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两个因素决定的。

在不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在进一步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赊售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3.流动资本

答: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及动力、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流动资本的特点是:一次预付,一次全部回收其价值。在生产过程开始时一次性投入,其价值随产品的销售一次性全部收回。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在生产过程中一次性全部耗费掉,其价值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从新产品的销售收入中全部收回,在下一个生产过程开始时重新投入。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也是一次性支付。工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这一部分价值,随商品销售一次性全部收回。

流动资本价值回收期短,周转期短。所以流动资本所占比重越大,全部资本的周转就越快。

4.虚拟资本

答:虚拟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与信用制度相关,虚拟资本包括资本市场上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及其衍生品。而在货币市场上的信用工具如商业票据(期票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大额可转让存单等各种有价证券或债权债务凭证是否为虚拟资本,关键是要看它们是否进行交易并给持有者带来资本化的收入。典型的虚拟资本形式是股票和债券。

5.资本有机构成

答: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在生产过程中,一定的资本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部分构成,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是由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的,所以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

从价值形态看,用于生产的资本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部分组成,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从根本上决定着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是把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结合在一起的概念。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表现为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的比重增大,可变资本的比重减少。

6.级差地租

答:级差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一种形式,是指生产条件较好的资本主义农场以地租形式交给土地所有者的剩余利润,即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级差地租的来源是农业工人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体现了农业资本家和大土地所有者共同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由于耕地有限,优等地和中等地不能任意增加,为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还要同时耕种劣等地。获得平均利润是资本家在劣等地上投资的前提,劣等地生产率所决定的个别生产价格就成为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经营优等地和中等地的资本家因生产率较高、单位产品成本价格较低,其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这些资本家经常获得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剩余利润。这种剩余利润通常以地租形式由租佃资本家交给土地所有者。

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Ⅱ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二、简述题(每题7分,共21分)

7.简述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并支配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着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1)从表面上看,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对物的占有关系,实质上它是通过对物的占有而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不仅决定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而且决定着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2)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又决定劳动产品的分配形式。所有制、分配方式的差异体现社会经济制度的差异。以所有制、分配方式体现的基本生产关系,又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实现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表现为具体的经济体制层面,它与实际的经济运行紧密联系。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经济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生产关系性质的体现。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反映了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

8.简述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答:(1)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有:

①促进经济增长,是指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这是经济全面发展的主要指标,主要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

②增加就业,是指尽可能消除非自愿失业,使每个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劳动者都能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就业就是民生之本,增加就业就是经济发展的标志,也是社会公平和稳定的体现。

③稳定物价,是指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即将物价变动保持在经济顺畅运行所允许而居民又能承受的范围内。保持稳定物价水平的大体稳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也是社会公平和稳定的体现。

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相互之间发生的一切交易的总和,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国际收支大体平衡是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和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标志。(2)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

①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由政府制定的用以调整各种经济主体利益关系和指导、影响经济活动的准则和规则。它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最主要的经济政策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汇率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结合不同时期国民经济运行的不同态势科学而灵活地运用这些政策。

②经济计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离不开经济计划的指导,经济计划因而成为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计划主要是指建立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基础上的中长期规划。中长期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宏观管理目标、任务、各项宏观平衡和各种基本比例关系,以及相应的指标体系和政策措施。

③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严格地说,法律是实行宏观调控和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的保证;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主要是指依靠行政机构采用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和下达带有指令性的任务或某些具体限制等行政方式调控经济的运行。

9.简述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要求的内容。

答:(1)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①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消费资料的分配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只有实行全社会范围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才可能使全体劳动者能够平等地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这样才能消除由于生产条件占有的不同造成的劳动者在分配上的差别,使劳动成为消费品生产与分配的唯一因素。

②经济社会条件要能够保证劳动者各尽所能。这些条件包括,要有足够的生产资料可供投入生产,要有足够的就业机会并且劳动者有充分选择职业的自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按劳分配所要达到的目标。

③商品经济已经消亡。在没有商品货币关系的条件下,每一个人的劳动,无论其特殊用途是如何的不同,从一开始就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而不需要著名的“价值”插手其间。这样,劳动者付出的劳动可以简单地用时间衡量,一般都可以得到社会的承认。

④社会可以统一对社会总产品作各项扣除。劳动者除了可供个人消费的消费资料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成为个人的财产。(2)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

①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在全社会范围内,社会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唯一的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②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排除任何客观因素如土地、机器等生产资料的影响,只包括劳动者自身脑力与体力的支出。

③作为分配尺度的劳动,不是劳动者实际支出的个别劳动,而是劳动者在平均熟练程度或平均劳动强度下生产单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社会平均劳动。

三、论述题(共21分)

10.价值是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的?(10分)

答:(1)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

在平均利润形成以前,商品按照价值出卖。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商品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的价格出售。这种由商品的成本价格(K)和平均利润(P)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用公式表示为:生产价格=K+P。(2)生产价格和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额

在质的方面,生产价格只是同资本相联系,同活劳动没有联系。因为从生产价格的构成来看,生产成本是由耗费的资本构成的,平均利润也是按预付资本的比例分得的利润,所以它只是同耗费的资本和预付资本相联系。在量的方面,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3)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绝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而只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为,第一,虽然从个别部门来看,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利润总额与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还是相等的。第二,从个别部门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同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也必然和价值总额相等。第三,生产价格随着商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生产价格就会降低;反之,生产价格就会提高。(4)资本有机构成不同

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高于价值;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低于价值;只有资本有机构成相当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正好同价值相等。(5)价值规律现在不是直接通过价值,而是通过生产价格起作用

生产价格形成以前,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形成以后,生产价格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市场价格这时已不再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这种变化,是由于受到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影响。

这就是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他在数量上等于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从它的质的规定性、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动来看,不仅没有否定价值概念和价值规律,相反,它是以价值理论和价值规律为基础的。只不过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动不再议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

11.结合中国实际,你认为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制度创新?(11分)

答:(1)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反映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制后的国有企业,能否体现出现代公司制的基本特点并有效发挥这种企业制度的功能,关键是能否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即以股东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相制衡关系的泛称,其核心是在法律、法规和惯例的框架下,保证以股东为主体的利益相关者利益为前提的一整套公司权利安排、责任分工和约束机制。在我国,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2)公司治理结构是否有效发挥作用,关键是组成治理结构的各个权益主体能否充分发挥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并且在他们发挥积极性的同时,能够对他们的行为实施有效的制约,不至于他们各自在追求个人权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导致其他相关利益者尤其是投资人、债权人等主体的权益损失。因而,从一般意义上讲,要形成有效的能够克服代理问题的治理结构,需形成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包括:

①健全的行之有效的法规体系。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对于规范公司运作机制,保护投资者及其相关利益者的权益、约束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形成股东可以“用脚投票”的健全的股票市场。

③竞争性的职业经理市场的作用。经理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可以促使管理者在经营中以股东利益为重,否则,将存在被其他的职业经理替代的可能。

④有效的激励机制。设计有效的长期激励计划,使得经营管理者的收益与股东的收益紧密相关,让经营管理者在追求个人收益最大化的同时,能够促进股东的收益。

⑤健全的严格的财务及其相关信息的披露制度。通过规范的财务制度及其信息披露制度,防止内部人暗箱操作,鲸吞股东权益等等。(3)我国的国有企业,在通过改制向现代公司制度转轨过程中,本身在股权结构上就具有鲜明的特点,例如,国有股和大多最终属于国有产权的法人股,在经过改制后的公司中占有绝对比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避免由此导致的低效率、甚至负效率,这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结构过程中面对的焦点问题之一。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一是要加强一般性的基本制度建设,包括:

①建立健全与公司制度相关的法规体系,尤其是要严格执法。

②规范证券市场,强化证券市场的监督和约束功能。

③形成竞争性的职业经理市场,强化经理人市场的约束功能。

④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另外,更重要的是,在合理有效地借鉴具有典型意义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切实从中国实际出发,在制度创新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并行之有效的治理结构,这需要我们继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

二、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46分)

四、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2.对于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最高限价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于市场出清价格的最高限价将导致短缺

B.低于市场出清价格的最高限价将导致过剩

C.高于市场出清价格的最高限价将导致短缺

D.高于市场出清价格的最高限价将导致过剩【答案】A【解析】最高限价又称限制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并且在最高限价的价格水平上市场需求大于市场供给,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13.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要求(  )。

A.在短期,SMC=SAC=P

B.在短期,SMC=P,且P>SAC

C.在长期,LMC=LAC=P

D.在长期,LMC=P,且P>LAC【答案】C【解析】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利润为零,因此有P=LAC,厂商长期均衡点出现在LAC的最低点由此可以得到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为:MR-LMC=SMC=LAC-SAC。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2分)

14.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答: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是指在某特定时间内,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另一种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用来测度某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另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用公式表示为: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的符号取决于所考察的两种商品的相关关系。交叉弹性系数的性质如下:①交叉价格弹性是正数,则物品1和物品2是替代关系。例如,大米与面粉,米价的上升会引起面粉消费量的增加。②交叉价格弹性是负数,则物品1和物品2是互补关系。例如,汽车与汽油,汽油价格的上升将引起汽车消费量的减少。③交叉价格弹性为零,则物品1和物品2没有关系。例如,鸡蛋与灯泡即是两种无关的产品,鸡蛋价格的变化对灯泡的消费量无影响。

15.纳什均衡

答:纳什均衡是指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所组成的,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的策略组合。在这一策略组合,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策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策略,从而这个均衡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

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①“单独改变策略”。这是指任何一个参与人在所有其他人都不改变策略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策略。其他人也同时改变策略的情况不在考虑之列。②“不会得到好处”。这是指任何一个参与人在单独改变策略之后自己的支付不会增加。

16.帕累托最优

答:帕累托最优也称为帕累托效率,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帕累托最优是现代西方福利经济学中讨论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的条件的理论,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V·帕累托提出,因此得名。

帕累托指出,在社会既定的收入分配条件下,如果对收入分配状况的某种改变使每个人的福利同时增加,则这种改变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如果这种改变让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部分人福利增加而另一部分人福利减少,则这种改变没有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

帕累托认为,最优状态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对该状态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的福利增加,而又不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减少,这种状态就是—种非常有效率的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包括三个条件:①交换的最优状态:人们持有的既定收入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些商品的价格的比率;②生产的最优状态:厂商在进行生产时,所有生产要素中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③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最优状态:所有产品中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产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

如果所有的市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均是完全竞争的,则市场机制的最终作用将会使生产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在帕累托最优这种理想的状态下,有限的生产资源得到最有效率的配置,产量最高,产品的分配也使社会成员的总体福利最大。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画图说明,要素市场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如何选择最优的要素组合,从而实现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并请给出成本最小化要素组合最优选择的条件。

答:(1)如图1所示,图中有一条等产量曲线Q和三条等成本0线C、C、C。唯一的等产量曲线Q代表既定的产量。三条成本线1230具有相同的斜率(即表示两要素的价格是既定的),但代表三个不同的成本量,其中,等成本线C代表的成本大于等成本线C代表的。21唯一的等产量线Q与其中一条等成本线C相切于E点,这就是生产的02均衡点或最优要素组合点。它表示:在既定的产量条件下,生产者应该选择E点的要素组合才能实现最小的成本。在均衡点E有:MRTSLK=w/r。它表示: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从而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图1 固定替代比率的生产函数和等成本线(2)成本最小化要素组合最优选择的条件

因为边际技术替代率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所以,上式可以写为:MRTS=MP/MP=w/r。进一步可以有:MP/w=LKLKLMP/r。K

它表示:为了实现既定条件下的最小成本,厂商应该通过两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花费在每一要素上的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所带来的边际产量相等。这就是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两要素的最优组合原则,该原则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生产最大产量的两要素的最优组合原则是相同的。

18.利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画图说明为什么劳动的供给曲线有可能向后弯曲。

答: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的提高可以使工人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这样劳动供给会增加。所以收入效应使得劳动供给与工资成正相关的,工资越高,劳动供给越多。替代效应是指当工资高的一定程度时即闲暇的机会成本很高时,人们将会放弃劳动而转向更多的闲暇。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会造成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先向右上方倾斜,再向左上方倾斜。以下画图具体说明,如图2所示。(1)在工资很低的时候,随着工资的增加,工人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此时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远大于替代效应,所以总的来说工资与劳动供给成正相关,工资越高,劳动供给越多,所以此时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2)随着工资上涨,工人的收入已经相当多了,工人认为闲暇的价值更大,这时劳动供给会减少,替代效应远大于收入效应,劳动供给与工资成负相关的,工资越高,劳动供给越少,所以此时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左上方倾斜。

图2 劳动的供给曲线

七、计算题(10分)

19.动物园的管理人员了解到,对于门票价格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需求曲线。一种需求曲线适用于那些年龄12到60的成年人,而另一种则适用于儿童和老人。这两种需求分别是:P=9.6-0.08Q,AAP=4-0.05Q。其中P=成人价格,P=儿童/老年人的价格,CSCSACSQ=每日成年人的数量,Q=每天儿童和老人的数量。动物园并ACS不拥挤,从而使管理者认为边际成本为零。(1)如果动物园采用价格歧视,对于不同人群,利润最大化下的价格和数量分别为多少?来自不同人群的收入各为多少?(2)计算(1)中,利润最大化时每种人群需求的价格弹性。

答:(1)成人市场的收益为W=PQ,即:W=(9.6-1AA10.08Q)Q,MR=9.6-0.16Q。AA1A

儿童/老年人收益为W=PQ,即:W=(4-0.05Q)2CSCS2CSQ,MR=4-0.1Q。CS2CS

利润最大化满足的条件为:MR=MR=MC=0。12

解得:Q=60,Q=40。Q=60时,P=4.8,W=288。ACSAA1Q=40时,P=2,W=80。CSCS2

即利润最大化情况下,成人价格为4.8,销售数量为60,销售收入为288。儿童和老年人的价格为2,销售数量为40,销售收入为80。(2)利润最大化时,成人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dQ/dP×P/Q=1。

儿童/老年人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dQ/dP×P/Q=1。

即利润最大化时,成人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为1,儿童/老年人市场需求价格弹性为1。

三、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44分)

八、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0.凯恩斯假设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线性函数,关于凯恩斯线性函数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增加,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B.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增加,平均消费倾向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C.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降低,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D.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降低,平均消费倾向小于边际消费倾向【答案】C【解析】平均消费倾向又称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率。平均消费倾向APC和边际消费倾向MPC是递减的,但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由于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因此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0而小于1,但平均消费倾向则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因为消费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收入。

21.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A.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B.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C.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D.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答案】D【解析】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表示有超额的产品供给,即投资小于储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LM曲线左上方表示有超额货币供给,即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22.关于菲利普斯曲线,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均认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负相关

B.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负相关;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无关

C.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无关;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负相关

D.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均认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无关【答案】B【解析】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示的只是一般的通货膨胀,即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逆相关关系,而且是短期存在,但忽略了滞涨的情况。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与纵轴平衡的直线,即无论通货膨胀的程度如何,失业率总是保持在其自然失业率水平。

九、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8分)

23.利率效应

答:利率效应指价格水平变动通过影响利率进而影响企业投资的效应。价格水平越低,人们为了购买他们想要的物品与劳务需要持有的货币量就越少,根据货币市场的理论,货币需求量下降会使利率下降,进一步地,利率的下降会鼓励企业增加投资,进而使总需求增加。反之,价格水平高,则增加了货币需求,使利率上升,进而抑制了投资支出,降低了经济的总需求。

24.CPI

答:消费价格指数(CPI)也称零售物价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是反映消费品(包括劳务)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一般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消费价格指数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程度的指标之一。它根据若干种主要日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而编制,用公式来表示即为:

消费价格指数的优点是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资料容易搜集,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影响居民生活的价格趋势。其缺点是范围较窄,只包括社会最终产品中的居民消费品的这一部分,因而不足以说明全面的情况。例如,品质的改善可能带来一部分消费品价格而非商品劳务价格总水平的提高,但消费价格指数不能准确地表明这一点,因而有夸大物价上涨幅度的可能。

在美国,该指数由劳工部的劳工统计局按月计算并发表,主要用以反映美国中等收入城市家庭消费商品和劳务的平均价格变化情况,其范围包括从食品到汽车、房租、理发等大约300种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但不包括那些主要由郊区和乡村家庭购买的,或者由低收入家庭或高收入家庭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

十、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5.根据基本的Solow模型,假设储蓄率为s,人口增长率为n,α资本折旧率为δ,人均资本为k,人均产出y=k,其中0<α<1。请回答如下问题:(1)分别考察储蓄率上升和人口增长率上升对均衡状态(steady state)人均产出的影响,并简要分析影响的传导机制;(2)推导人均资本增长率的表达式,并通过图形说明初始人均资本越低,则对应的人均资本增长率越高。

答:(1)①储蓄率上升会增加均衡状态人均产出。

a.从短期看,更高的储蓄率导致了总产量和人均产量增长率的增加,因为增加人均资本唯一途径是资本存量比劳动力更快地增长,进而又引起产量的更快的增长。

b.由于稳态中的产量增长率是独立于储蓄率的,从长期看,随着资本积累,增长率逐渐降低,最终又回落到人口增长的水平。

②人口增长率上升会减少均衡状态人均产出。

人口增长率的增加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进而降低了人均产量的稳态水平。α(2)假设y=f(k)=k(0<α<1),则有:

上式同除以k,并记α-1

则有:g=sk-(n+δ)。kα-1

图3显示了sk和(n+δ)两者之间的关系。

图3 收敛于稳态的速度α-1

如果sk大于(n+δ),则人均资本增长率将为正值,这时k的值较小,图中A点的左边表示的就是这种情况。相反,当k值比较大α-1时,(n+δ)将大于sk,这时g将为负值。换言之,人均资本存k量将缩减。当两条线相交时,人均资本增长率将等于零,此时经济达到前面所说的稳态。根据以上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比其稳态水平低得越多,则经济增长得越快,同样,如果一个国家的资本存量远高于它的稳态水平,那么,它的资本存量将迅速减少,随着这个国家的资本存量逼近稳态水平,资本存量下降的速度将趋近于零。

26.在蒙代尔—弗莱明框架下,假设政府通过设置进口配额或是征收关税来减少进口。请回答如下问题:(1)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作图分析上述减少进口的贸易政策如何影响收入和汇率。(2)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作图分析上述减少进口的贸易政策如何影响收入和汇率。

答:(1)政府通过设置进口配额或是征收关税来减少进口,进口的减少意味着净出口的增加,从而增加了计划支出。在图形上的表现如图4所示,IS曲线向右移动到IS处。由于LM曲线是垂直的,贸12易限制提高了汇率,却并不影响收入。

图4 浮动汇率下的进口减少(2)政府通过设置进口配额或是征收关税来减少进口,进口的减少意味着净出口的增加,从而增加了计划支出。在图形上的表现如图5所示,IS曲线向右移动到IS处。由于为了保持汇率在固定的水12平,需要增加货币供给,使得LM曲线移动到LM的位置。最终,贸12易限制使得收入增加,汇率保持不变。

图5 固定汇率下的进口减少

十一、计算题(10分)

27.一个国家生产香蕉和上衣两种商品,2012年和2013年生产两种商品的数量和价格分别为:

请回答如下问题:(1)分别计算2012年和2013年的名义GDP;(2)以2012年为基期,计算2013年的实际GDP;(3)计算2013年的通货膨胀率;(4)假设2013年的名义利率是8%,则2013年的实际利率为多少?

答:(1)2012年的名义GDP=80×2+5×60=460。

2013年的名义GDP=100×2.2+10×62=840。(2)以2012年为基年,2013年的实际GDP=100×2+10×60=800。(3)GDP折算指数=2013年名义GDP/2013年实际GDP×100%=105%;

根据GDP折算指数可得通货膨胀率为5%。(4)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8%-5%=3%,故2013年的实际利率为3%。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政治经济学(6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产权制度

答:产权制度是指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现有效的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财产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现代产权制度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中的权能结构可以合一,也可以分离。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典型特征是权能机构的分离,即出资者权利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产权制度的最主要功能在于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国际价值

答:国际价值是指当商品超越国家的地域范围进入世界市场时,由国际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商品的价值,即商品的国际市场价值。在世界市场上,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商品的国际价值是按世界范围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来计量的。由于计量单位是国际平均劳动,劳动生产率较高国家的国民劳动,在世界市场上也被算作倍加的劳动,表现为高的货币工资水平。

从国际价值的形成过程来看,有两个明显的特点:①国际价值是在各国已形成国别价值的基础上,经过世界市场的交换,按照生产该种商品所花费的国际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再次均衡而形成的;②国际价值是通过世界市场交换中形成的国际价格反映的。

3.相对人口过剩

答: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劳动的需求,同资本量相比相对地减少,并且随着总资本量的增长以递减的速度减少,从而导致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这种人口过剩既不是绝对的,也不是自然的,而是由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相对于资本增殖需要而言的人口过剩。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同时反过来又成为资本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

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失业问题是制度性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顽症。

4.资本经营

答:资本经营是资本产权的主体以价值形态的资本为经营对象,通过调整、交易、优化重组等方式,以实现资本价值量的保值增殖的一系列市场行为。与一般生产经营领域中的资本运动相比,资本经营有相同的目的,即价值增殖。但它们在内容、对象、方式、市场等方面存在差异。并且资本经营的收益和风险较大,更依赖于产权主体的明确、要素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的存在,同时资本经营者的能力也很重要。资本经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①利用证券市场或其他形式的产权交易市场进行资产的收购、出售、购并、托管、租赁等,包括投资性买进卖出股权等形式。②利用金融市场进行投机性交易。③对资产存量或所积累的资产增量进行调整,用以改变资本的使用价值的物质形态,以改变投资规模、方向与结构。④无形资产经营。

二、选择题(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共8分)

5.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运用了抽象法,抽象法包含的相互联系的两个思维过程是(  )。

A.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

B.从具体到抽象的叙述过程

C.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过程

D.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过程

E.从实证到规范的分析过程【答案】AC【解析】马克思的抽象法包含相互联系的两个科学思维过程:①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这就是依据唯物辩证法,对普遍存在的具体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揭示经济规律;②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过程,从最简单的最基本的范畴开始,循着由简单上升到复杂的思维过程建立逻辑体系。

6.以下关于科学技术和管理在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

A.科技人员的劳动能够创造价值

B.科技本身也能够创造价值

C.科技本身不能创造价值

D.管理人员的劳动能够创造价值

E.管理人员的劳动不能创造价值【答案】ACD【解析】科技人员的劳动是一种活劳动的形式,科学技术则是一种物化劳动的形式。商品的新价值只能由活劳动所创造,所以科技人员的劳动能够创造价值,而科技本身不能创造价值。同样,管理人员的劳动也是一种活劳动形式,也能够创造价值。

7.以下属于虚拟资本的是(  )。

A.股票

B.债券

C.纸币

D.证券抵押贷款

E.汇票【答案】ABCDE【解析】虚拟资本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信用形式上的虚拟资本,主要有期票、汇票、银行券、纸币、国家债券、各种证券抵押贷款等;另一种是收入资本化形式上产生的虚拟资本,主要由股票、债券构成。

8.以下国家的经济体制被称为“社会市场经济”的是(  )。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E.韩国【答案】D【解析】二战结束后,联邦德国的经济制度发展为社会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是:①保护竞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②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③保持适度的政府干预。

9.以下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是(  )。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经济计划

D.收入政策

E.汇率政策【答案】ABDE【解析】最主要的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

10.一个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依据是(  )。

A.国际分工理论

B.社会化大生产理论

C.经济一体化理论

D.国际价格理论

E.比较优势理论【答案】ADE【解析】一个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国际分工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理论。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是(  )。

A.市场监管 

B.社会管理

C.经济调节

D.公共服务

E.管理国有资产【答案】ABCDE【解析】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是:①经济调节;②市场监管;③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④管理国有资产。

12.以下关于资本主义地租表述正确的是(  )。

A.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B.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经营的资本主义垄断

C.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之一是土地肥沃程度

D.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E.为了使地租存在,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答案】BCDE【解析】A项,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三、判断题(只判断正确或错误,不必说明理由。每题1分,共5分)

13.由于商品的两因素决定劳动的二重性,所以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答案】错误【解析】商品的两因素决定劳动的二重性,即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但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同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两重性质,私人劳动只有经过交换才能转换为社会劳动。

14.不论是过度竞争还是垄断都无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要使竞争机制正常地发挥作用,就要实现有效竞争。【答案】正确【解析】不论是过度竞争,还是垄断,都无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既要使竞争机制正常而有效地发挥作用,又能防止垄断的弊害,其关键是实现有效竞争。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是有严格条件和实施范围的,个体经济劳动者的所得虽然是劳动收入,但也不能算是按劳分配。【答案】正确【解析】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本条件决定的,而个体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范畴,所以个体经济劳动者的所得不是按劳分配,是按个人劳动所得分配。

16.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叫布雷顿森林协定,它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储备多元化和浮动汇率制。【答案】错误【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美元取得了与黄金具有同等地位的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牙买加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储备多元化和浮动汇率体系。

17.资本无论是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还是依据其在价值增值中的作用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都是针对生产资本所做的划分。【答案】正确【解析】生产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它可以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同时可以依据其在价值增值中的作用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8.社会分工与个别分工的区别是什么?

答:社会分工是在与个别分工相互联系的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分工与个别分工的区别在于:(1)生产的直接结果不同。社会分工使各个劳动者的产品都作为商品而存在。个别分工中局部工人不能生产商品,变成商品的是局部工人的共同产品。(2)劳动联系的方式不同。社会分工以不同劳动部门的产品的买卖为媒介而互相联系,而个别分工以许多工人作为一个结合劳动力的使用为媒介。(3)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社会分工以生产资料分散在许多互不依赖的商品生产者中间为前提,而个别分工则以生产资料积聚在一个商品生产者手中为前提。(4)决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配的比例的途径不同。在社会分工中,两者比例的分配,偶然性和任意性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而在个别分工中,各部分劳动都是有计划按比例地分配使用的。(5)社会分工只承认竞争的权威,而个别分工以所有者或管理者对劳动者或被管理者的权威为前提。

19.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答:只有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因为如果劳动力不是商品,货币无法购买到劳动力,则即使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也无法使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货币就不能成为资本。

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经营,需要掌握一定量的货币,以便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但是,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作为资本的货币与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是有区别的。

资本流通公式是:G(货币)-W(商品)-G′(更多货币)。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是同价值规律相矛盾的。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说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它的来源是什么,也就是要阐明货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怎样转化为特殊资本的。

在资本的总公式中,剩余价值表现为流通的结果。但是,剩余价值是不可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的。在商品流通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非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如果离开流通过程,即货币所有者把货币贮藏起来,不同其他商品所有者发生联系,价值和剩余价值既无从产生,也无法实现。由此可见,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流通过程,但又离不开流通过程,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根据这个条件来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要分析价值增殖究竟是从哪里发生的。(1)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G-W阶段的货币上,因为此时货币作为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商品的价格,其价值量没有增殖。(2)价值增殖也不可能发生在W-G′阶段上,此时商品的价值是既定的,不会因商品的出卖而发生增殖。(3)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比这种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佣,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总之,资本之所以会增殖,是因为资本家在流通中购买到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其使用价值是当它发挥作用即劳动时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

20.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有:(1)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要以充满活力和规范的微观主体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以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2)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统一是指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可以自由流通,形成了国内统一的市场组织体系、市场运行规则和市场管理制度。开放是指市场可以按照规则自由进入和退出。竞争是指市场体系在一个由价值规律充分作用的公平竞争的环境中运行。有序是指市场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秩序来运行,以保证公平竞争和市场的效率。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3)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4)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和发挥积极性有重大的作用。(5)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保持社会稳定,支持市场机制发挥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重大的意义。(6)与以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内容相配套,还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教育体制和完备的法律体系,从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五、论述题(11分)

2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决定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包括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总量的变化状况。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扩大、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构建自己未来能力全面提升的动态过程。(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发展是与经济增长既相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与经济增长相比,经济发展具有更广泛的含义,它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强调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但是,经济发展又不等同于经济增长,单纯的经济增长可能会出现“只增长不发展”的现象,即只有经济量的增加而没有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2)决定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因素

①劳动力供给的数量与质量。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是这一时期所有部门的劳动就业量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乘积,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就等于劳动就业量增长率加上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同时,高素质劳动力的短缺往往是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

②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随着经济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③投资增长率和投资效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和投资效率成正比。

④科技进步程度及其应用。一个国家能否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归根结底取决于技术进步的程度和科技、教育的发展水平。

⑤自然资源的数量及开发利用程度。一般而言,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被用来生产优质的产品,满足人们的需要,促进本国经济的增长、经济发展。

⑥制度和体制。制度或体制安排不仅决定着财产和收入的分配,而且会改变经济中资源使用效率及其潜力,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⑦对外开放。实行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开发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可以有效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二、西方经济学(90分)

六、多项选择(每题3分,共15分,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22.如果消费者对商品X和商品Y的效用函数为U=XY,那么:(  )。

A.消费者对商品X的需求数量与商品Y的价格无关

B.消费者对商品X的需求数量与商品Y的价格有关

C.当商品X的价格变化时,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D.当商品X的价格变化时,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答案】AC【解析】利用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的特征可得商品X的需求函数为X=I/(2P),可以看出消费者对商品X的需求数量与商品Y的X价格无关。同样的,商品Y的需求函数为Y=I/(2P),可以看出,Y当商品X的价格变化时,消费者不改变对Y的需求,因此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23.下面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即使亏损,完全竞争厂商在短期内也可能继续生产

B.垄断总是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无效率

C.垄断竞争企业长期中只能获得零利润

D.寡头市场的最重要特征是企业决策是相互影响的【答案】ABCD【解析】A项,在短期,只要价格大于或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即使亏损,完全竞争厂商也可能继续生产,因为生产比不生产亏损得少;B项,垄断厂商在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处生产,出现了低效率的资源配置状态;C项,由于垄断竞争中各厂商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使得各企业长期中只能获得零利润;D项,在寡头市场上,各寡头厂商的利润都要受到行业中其他厂商的决策的影响,各寡头厂商的行为决策是相互影响的。

24.下面有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纳什均衡一定是帕累托最优的

B.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一定是帕累托最优的

C.如果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可能,那么资源配置一定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D.一般而言,帕累托最优状态与分配状况如何没有关系【答案】BC【解析】A项,纳什均衡不一定是帕累托最优的,例如囚徒困境中,纳什均衡是双方都坦白,但是这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25.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税收通过影响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浮动汇率制度下,税收政策有效

B.浮动汇率制度下,税收政策无效

C.固定汇率制度下,税收政策有效

D.固定汇率制度下,税收政策无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