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心灵的时尚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6 15:51:26

点击下载

作者:竭宝峰主编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快乐心灵的时尚故事

快乐心灵的时尚故事试读:

前 言

快乐阅读,陶冶心灵,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能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的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故事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具有永久的闪光魅力,非常集中、非常形象,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走向世界、观摩社会的最佳捷径。这些著名故事,伴随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茁壮成长,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青少年只要带着有趣的欣赏的心态阅读这些美丽的故事,便非常有利于培养积极的和健康向上的心理、性格、思维和修养,便有利于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和生活,并能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才能。

由于古今中外的故事灿若繁星,而广大中小学生的时间又十分有限,我们便对众多故事进行了精挑细选和高度浓缩,既保持了故事的梗概和精华,又便于我们全面而轻松地阅读。

为了全面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阅读的兴趣和爱好,这套课外读物主要包括有关成长、生命、神童、亲情、爱心、感恩、母爱、父爱、心态、美德、人格、幽默、思维、习惯、励志、真情、名人、英雄、语文、数学、名著、唐诗、地理、历史、美术、音乐、文学、电影、谜语、哲学、哲理、信仰、智慧、文明、发现、科幻、推理、侦探、战争、探险、惊险、财富、时尚、神话、民间、公主、医学、天文、寓言、建筑、名胜、海洋、奥秘、奇趣、植物、动物的故事,既有一般的故事,也有知识故事,这样,把阅读故事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就能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新课标课外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课外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和趣味性,是广大中小学生快乐阅读的首选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的最佳版本。

华贵的织金衣服

在宋、辽、金、西夏时期,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进行政权争战的时期。金、辽、元代的贵族统治阶级,他们生活奢侈靡费,为历代所罕见。由于他们对高档丝织品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偏爱和需求,所以,极大地促进了丝绸的生产,丝织品的种类日益增多,其中以加金织物最具时代特色。

金织物主要有织金、绣金和印金,其中尤以织金锦的技术和艺术成就最高。织金锦本来是波斯的特产,在元代蒙文中,称它们为“纳石失”,这是波斯语的译音。这种织物,是用一种金线来显示花纹,从而在整片织锦上,显出金碧辉煌的效果。织工所采用的金线有“片金”和“圆金”两种,他们先将黄金打成金箔,再用纸或动物的表皮作为背衬,然后再切割成强丝线的片金;也可以将片金缠绕在一根芯线之外,即成圆金。

织金锦的织造技术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尤其是对明清流行的缎织物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北方的游牧民族之所以酷爱织金锦,是因为北方寒冷少水,周围的色彩比较单调,唯有犹如太阳光芒一样的金光灿烂的金色,给生活在广漠中的人们带来了一丝生机。因而,蒙古族、契丹族、女真族的上层达官贵人们的衣服都流行用金,并以此来显示他们的财富和地位。女真族也是一个酷爱在衣服上加金丝线的民族。

织金锦的鼎盛期则在元代。当时元代的蒙古贵族们,不仅衣着满身红紫细软、组织华丽的织金锦,就连日常生活中用的帷幕、被褥、椅垫等,都是织金锦制成的,有时候,甚至连军营里用的帐篷,也是由这种织金锦制成的,绵延数里,场面十分壮观。

珍贵的缂丝

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古代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这种丝织品,经彩纬显现花纹,形成花纹边界,具有犹如雕琢缕刻的效果,且富有双面立体感。

缂丝的编织方法不同于刺绣和织锦。它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而且它有自己专用的织机——缂丝机。缂织的时候,先在织机上安装好经线,在经线下面衬上画稿或者书稿,织工透过经丝,用毛笔将画样的彩色图案描绘在经丝面上,然后,他们再分别用长约十厘米、装有各种丝线的舟形小梭,依照花纹的图案,分块缂织。同一种色彩的纬线不必穿过整个幅面,只需要根据纹样的轮廓或者画面色彩的变化,不断换梭。

因为缂丝能够自由变换色彩,所以,特别适宜制作书画作品。制作缂丝的织工,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造诣。

在南宋时期,最有名的缂丝织工是朱克柔,她是南宋松江人,即今天的上海松江县人,是一位以绘画和缂丝为生的女艺术家。她制作出来的人物、花鸟、树石的缂丝,无不精巧绝伦,其技法非常娴熟,宛如用笔作画,有人称其“运丝如运笔,乃绝技也”,极受后世诵颂。

纺织改革家——黄道婆

黄道婆,南宋时人。在她十二三岁时,为生活所迫,给人家当童养媳,偏偏又遇上刻薄的婆婆、蛮横的丈夫。有一天,她由于劳累过度,在织布时速度慢了一些,公婆、丈夫以此为借口,将她毒打一顿,并把她锁在柴房里,不给她饭吃,不让她睡觉。黄道婆无处诉苦,便横下一条心,在房顶掏了一个洞,逃走了,上了停靠在黄浦江上的一艘帆船,随船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州,从此开始了不平凡的生活道路。

黄道婆到了海南岛后,与黎族人民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与交往中,她跟随黎族人民,努力学习和掌握他们先进的棉纺织技术。黎族的同胞细心传授,黄道婆自己虚心刻苦的学习,她很快就了解并熟悉了各种棉和织布的工序。在实践中,黄道婆又融合、吸收了家乡织布技术的长处,逐渐成为有着精湛技术的纺织能手。

日月如梭,物换星移。在海南生活劳作的黄道婆不知不觉已经度过了20多个春秋。中年之后,她思乡之情越来越重。于是,她带着黎族人民的深情厚意和祝福,身背踏车、椎弓等纺织工具,踏上了北归的路途。

她回到家乡以后,将她在海南岛上生活三十余年所学到的纺织技术进行了改革,制成了一整套最新的纺织技术,在家乡进行推广,后又迅速地推广到全国,极大地提高了当时的纺纱效率。

黄道婆成为我国古代有名的纺织专家,她为我国古代纺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踏板织布机

在我们古代,曾经有过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名叫纪昌的人,他在学习射箭时,为了提高自己的眼睛的注意力,曾经卧在他的妻子的织布机下,眼睛盯着织布机不停转动的踏板看。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纪昌的妻子使用的织布机,是一种踏板织布机。因为这种织布机的经面与水平是倾斜的,所以,它又叫“斜织机”。

这种机器,最大的优点是,它把织工的双手解脱了出来,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织布工具的进一步革新。

踏板织机是华夏民族引以为傲的伟大发明。这种织布机,后来,经由“丝绸之路”,逐渐传到了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各国。在这项技术上,西方比中国落后四百年,一直到了十三世纪,欧洲各国才开始广泛使用这种机器。

提花织布机

在织布的过程中,为了使织物更加绚丽多彩,我们的古人,采用了挑花杆,在织布机上挑织图案。但是,这种办法却不能提高工作效率。于是,聪明的古人又想出了两个方法,第一个办法是,他们将挑花杆“软化”,用“棕线”来代替挑花杆,于是,出现了提花机;第二个办法是,他们保持挑花杆挑花时候的规律不变,寻求一种关系,把其中的规律反复传递给经丝,这样就出现了另一种提花机。

和踏板纺织机一样,提花机也是中国人的一项伟大发明,它大约在十一世纪的时候,才被传到了欧洲。

在提花机被发明出来之前,古代的提花织物,都是在木制提花机上由织工们手工织出来的,费时费力,所以,那些提花织物的价格也特别昂贵,只有贵族才能用。

提花机的发明,促进了提花织物的普及,使曾经昂贵的提花织物,走进了千万百姓的家庭。

别具一格的顾绣

顾绣,本来是在明代时候,在上海民间发展起来的一种刺绣,它出自于名门闺秀之手,是一种闺阁绣。明代隆庆万历年间,上海人顾名世在九亩地露香园收徒传艺,传授刺绣,所以人称“顾绣”,又称“露香园顾绣”。顾绣是中国古代妇女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国古代妇女的聪明才智。

在顾绣的发展过程中,以顾名世的孙媳妇韩希孟的手艺最为杰出。韩希孟在针法与用色上神妙独到,所以,也有的人把这种刺绣称为“韩媛绣”。她绣的山水、人物、花鸟,都已经达到了“无不精妙”的程度。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还曾经为韩希孟的刺绣书写过对题,并称其为“针圣”。后世也将这类绣品称为“画绣”。

顾绣独到的刺绣技法主要体现为三点:第一、半绣半绘,画绣结合。顾绣以宋元名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等杰作为摹本,画面均是绣、绘结合,以绣代画,这也是它最为独特的地方。第二、它的针法复杂多变,经常创造新意,一般人很难掌握。第三、顾绣的色彩非常丰富,有间色、晕色、补色、套色等。

顾绣为了更形象地表现山水人物、虫鱼花鸟等层次丰富的色彩效果,还采用了景物色泽的老嫩、深浅、浓淡等各种中间色调,分别进行补色和套色。从而充分地表现原物的天然景色。

顾绣不仅是当时的服饰精品,而且也是中国刺绣艺术史上的一枝奇葩。

皇帝的龙服

中国古代帝王们对龙的利用,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龙纹的把持与垄断。

这主要体现在皇帝们对于带有龙纹形象的服饰的使用上。

在东汉时候,九卿以下官员,都没有资格穿绣有龙纹图案的服装;在元代,皇帝不但不准平常人穿上面绣有龙凤图案的服装,而且市街店铺也都不准织造、出售有龙凤图案的布匹,违者不但要把物品没收给官府,而且还要把犯禁之人拘捕严惩。

但是,由于龙纹的流行年代久远,所以,统治者一时又不能完全禁绝,只好又采取了变通的方法,他们把龙划分为三六九等,其中那种有双角五爪的龙的形象,由皇帝专用;其它的三爪龙、四爪龙的龙纹图案,则可以在民间使用。

明代模仿前代,同样禁止老百姓使用龙纹图案,同时,明朝皇帝对大臣们的朝服的图案,也作了详细的规定。

相比之下,倒是清王朝对龙纹图案的规定相对宽松一些,它规定文武百官们可以穿蟒服,但是,衣服上的蟒的数量和颜色,都各有等差。龙纹器物,除了皇帝的专用色——明黄以外,一般都不禁止。

中国古代的历代皇帝,他们的服装极尽华丽,滥用龙纹图案,以表示自己帝王的权威。

封建帝主垄断龙纹图案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自己的专制统治,使自己的权威不会受到挑战。

因此,在任何时候,老百姓对龙纹图案的冒犯,常常被君主们视为是对专制皇权的冒犯,都有可能招致大祸。

隆重的祭服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一向有“礼仪三百熏威仪三千”的说法。事实上,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会或多或少地要参加各种各样的礼仪活动,如:出生时有生日之礼,成年时有冠笄之礼,婚配时有嫁娶之礼熏死亡时也有丧葬之礼。

古人们将祭祀看作为“国之大事”,所以,祭礼被列于五礼之首。自然而然,人们在祭祀的时候,也有祭服。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服制中熏最为贵重的服饰熏就是从事祭祀活动所穿的祭服。

古代祭祀的名目繁多熏被祭祀的对象可以分天、地、人三类。由于祭祀本身有轻重之分熏公私之别熏所以,祭祀的服饰也有繁简之差。越是地位高的人,所需要参加的祭祀活动越多,他们的服饰也就越为完备,他们会根据不同的祭祀对象,选择不同的衣冠服饰。

例如:周代君王的祭服一共有六种,周朝皇帝们在祭天,祭祀先王,祭祀先公,祭祀山川,祭祀社稷时,都要穿不同的祭服。一般的小祀,就穿最普通的祭服。

古代贵妇们的祭服也是有规定的。女性的祭服要上下连属,合二为一,隐喻女性德贵专一。女性祭服用的衣料也是黑色的纱榖熏为了衬托出衣上的纹彩,又特地在衣内里,缀一层白色的夹里。与这些服装相配用的还有大带、蔽膝,以及袜舄等。

土家姑娘的织锦艺术

土家族的姑娘们,一向以善于纺织著名。土家织锦,就是由土家姑娘们,用一种古老的“木腰织机”,以棉纱为经,以五彩的丝线或者棉线为纬,完全用手工织造出来的手工艺术品。

土家织锦俗称“西兰卡普”。所谓的“西兰”,就是指被面;所谓的“卡普”,就是指花,这两句连接起来,就是一种“带花的被面”。这种传统的工艺品,土家族的人,过去都是自产自用,他们自种棉花自纺纱,自己织布绣花,鲜为人知。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土家族的这种织锦艺术,才慢慢走出了湘西,走向了全中国和世界各地。

土家织锦的艺术品种,经过了两千年的演变,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一百多个品种。除原有的“西兰卡普”以外,又根据时代的变化,织出了各种图案的壁挂、香袋、服饰、旅游袋、沙发套、坐垫、地毯、室内装饰等多种工艺美术品。

聪明的土家姑娘,她们心灵手巧,在织锦上表现出来的山水,人物,树木、花卉、飞禽走兽,都是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各种各样的服饰工艺品,都深受人们的喜爱。

高超的染色工艺

绚丽多彩的丝绸,都是精致的染整工艺的结晶。印花工序在丝绸的生产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只有运用了染整技术,人们才能够随心所欲地将我们喜爱的花色及图案,完美无缺地再现在白布上,使布料更加漂亮,好看。

为了染好一块布料,首先要对布料、丝绸进行提炼。蚕丝由两根单丝组成,大部分色素、油脂、蜡质、无机盐,都存在于丝胶中。这些杂质对印染效果有很大影响,所以,必须在染色前将之除去。

对丝绸经过精炼之后,开始进入染色阶段。染色就是使染料和丝绸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能够染上各种颜色。染色的方法也随布料的不同而不同。

人们为了让丝绸变得五彩缤纷,就用多种工艺,在各种布料上,染上各种不同的图案,这就是印花。

丝织品经过精练、染色、印花后,便可以对织物进行最后的整理工作。

整理主要是为了解决布料上的潮湿、皱折、颜色参差不齐等问题,并且要突出丝织物本身的柔软,使它们更适合做衣服。当印花丝绸被最后制成之后,便可以开始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或者高贵华美、极具东方神韵的服饰了。

衣服上的吉祥图案

在古人们的衣服上,多喜欢使用各种吉祥的图案。吉祥的图案最先起源于商周,后来在唐宋时候得到了发展,在明朝和清朝的时候,衣服上的吉祥图案发展到了高峰。。

在明朝和清朝的时候,人们穿的衣裳上面,几乎到了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地步。这些吉祥图案,无外乎都只有四个含意:“富、贵、寿、喜”。

贵是指权力、功名;富是指财产富有,包括丰收;寿可保平安,有延年之意;喜,则与婚姻、友情、多子多孙等有关。

吉祥图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标志之一。

明清时候的衣服上,有各种各样的吉祥图案,如花草树石、蜂鸟虫鱼、飞禽走兽等,大自然能够找到的东西,无不可以入画。

在这些吉祥图案中,龙、凤、蟒被用来象征权贵。在明朝和清朝,五爪金龙成为皇室衣服专用的图案。柏树冬夏常青、凌寒不凋,它被用来象征人的长生不老,祝福长寿万年;合欢花用来祝愿夫妇和谐;籽粒繁多的石榴、葡萄图案,则用来表示对多子多福的祈求;桃子和仙鹤,都寓意长寿的意思。

因为在汉语中,一个读音往往对应好几个汉字,因此,古人也利用汉字读音的相同和相近,来组成吉祥图案。如:瓶子象征着平安;蝙蝠和佛手都象征着幸福;喜鹊图案意喻有喜事;桂花、桂圆都象征富贵等。

在这幅图中,“卍”原本不是汉字,而是梵文,意思是“胸部的吉祥标志”。这是一种宗教标志,在佛教著作中,说佛主再世生,胸前隐起“卍”字纹。所以,在武则天当政时,它被正式用作汉字。此后,佛经便将它写成了“万”字,发音也相同。

蜡染布

蜡染制作方法,是把一块白布平铺在桌案上,把蜡放在一只小锅中,小锅加温后,里面的蜡溶解成为汁,这时候,再用蜡刀蘸蜡汁,在桌上的布料上画图。这些图,只凭构思绘画,不打样稿,不用直尺和圆规,绘出来的花鸟虫鱼,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等布料上的图都用蜡画好之后,再把布料投入到染缸里面染上颜色,因为蜡不染色,所以,布料上那些有蜡的地方,是不会被染上颜色的。等布料染好颜色后,再捞出来,用清水煮沸,等布料上的蜡溶化后,没有被染上的地方,就现出了白色的花纹。

蜡染的布料,一般都是用民间自织的白色土布,但也有的采用机织白布、绵绸、府绸。防染剂主要是用黄蜡,即蜂蜡,蜂蜡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融化。染料是一种蓝靛。这种蓝靛,是从一种蓝草中提炼出来的,人们把这种蓝草叶放在土坑里面发酵后,便成为了蓝靛。

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布依姑娘的蜡染艺术

布依族是一个擅长蜡染的民族。布依族的姑娘们,从十二三岁的时候起,就开始学习蜡染技术。她们先把蜜蜡加热后,溶化为蜡汁,然后,她们用三角形的铜制蜡刀,蘸上蜡汁,在自织的白布上,精心描绘各种漂亮生动的图案,然后,再把这些布料,放入蓝靛缸中,把布料染成蓝色或者浅蓝色,最后,她们再将布料放入锅里煮,溶掉蜜蜡,捞出后,到河水中反复荡涤,晾干,就成独具特色的蜡染工艺品。

布依族姑娘从小就有制作蜡染的灵气,她们穿的服装大都是她们自己亲手缝制的,合身得体,古朴典雅,图案丰厚朴实,绘画活泼豪放,并呈出独有的龟纹。

在她们穿的漂亮的衣服上,有花、鸟、虫、鱼……此外,布依族的姑娘们还自己染头巾、围腰、被面、门帘、窗帘。蜡染,美化了她们的生活。

颜色的故事

在古代人们的衣裳上,那些各种各样的颜色,是用什么染的呢?

人类最早来染色的颜料,是红色的赤铁矿和黑色的磁铁矿等矿物质。古人们把含有赤铁矿和磁铁矿的五颜六色的石块,从自然界里取出来,把它们粉碎、研磨,磨得越细,颜料的颜色质量就越好。

例如朱砂,这是古代最常用的红色颜料,用这种颜料染成的红色非常纯正、鲜艳。人们不但用朱砂来染衣裳,并且古代妇女们,还常把朱砂当口红、胭脂使用。

在东汉以后,人们为了寻求长生不老丹,兴起了炼丹术,从那时开始,中国人对无机化学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并逐渐开始运用化学方法生产朱砂。我国古人们生产的朱砂,曾是重要的外销产品,曾远销至日本等国。

天然的植物染料

在中国古代,除了有矿物染料以外,还有天然的植物染料。我们在蜡染工艺中提到的蓝靛,其实是一种天然植物染料。

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给布料上色的方法,称为“草木染”。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在应用矿物颜料的同时,也已经开始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了。

人们发现,大自然里,漫山遍野的花果的根、茎、叶、皮,都可以用温水浸渍后,提取有颜色的液体。经过反复的实践,古代人民终于掌握了一套使用天然染料染色的技术。

到了周代,植物染料在品种和数量上,都达到了一定规模,并设置了专门管理植物染料的官员,负责收集染草,以供浸染衣物用。

我国古代使用的主要植物染料,红色的有茜草、红花、苏枋;黄色的有荩草、栀子、姜金和槐米;蓝色的有鼠李;黑色的有皂斗和乌桕等,它们经过一些处理,能够变化出无穷的色彩。

例如红花,古人将带露水的红花摘回以后,捣成浆,加清水浸渍,再用布袋除去黄色素,留下水中的红色素。然后,再用已经发酸了淘米水等酸水冲洗,除去残留的黄色素,即可得到鲜红的红色素。如要长期使用红花,只要用青蒿盖上一夜,捏成薄饼状,再阴干,制成“红花饼”存放。使用时,用乌梅水煎,再用碱水澄清几次,便可进行染色了。

清朝的流行女装

清初的女性衣服,流行宽大,衣裳的长度在臀部下面,衣袖宽约一尺,在衣领、衣襟和袖口,都镶得有窄窄的花边。

在清朝乾隆年代,社会上流行大袖宽衫,也就是说衣裳的边,比以前更宽更大了。

在咸丰年代、同治年代的时候,不再流行宽大,衣身也不再宽松,而是开始收紧,袖口变窄,但是,衣服的长度却明显增加了,几乎长过膝盖。

以前流行的窄窄的镶边,这时,在衣领、衣袖等地方,开始流行镶嵌多道花边,俗称“十八镶”。

但衣服的下摆没有镶边,穿在身上的时候,外衣盖在裤裙的外面。

到了清朝末年,衣身也流行瘦长的样式,衣袖也流行紧窄式,而且衣袖越做越短,外衣穿在身上,在袖口处,时常能看见里面的衣裳。

在清朝后期,宫廷里面的贵妇们,喜欢在衣服上绣整枝的大兰花、大牡丹花、大菊花作为装饰。

与衣衫一样,清朝时候的女性穿的裙子,也流行镶边。在镶边上,装饰的花纹很多。裙子的样式也很多,主要分为栏干裙、马面裙、百褶裙、凤尾裙等。

除了凤尾裙的样式比较特殊以外,其它的裙子款式都非常相似,在裙子的前后都有裙门,也就是一块宽约20厘米的装饰性布料,在“裙门”外,裙子要打褶。

如果在“裙门”的下面部分绣得有花、鸟、虫、蝶等装饰图案,那就是百褶裙;如果在“裙褶”处,要用栏干边来划分,就是栏干裙;如果“裙门”的下面部分没有装饰图案,那就是马面裙。

精美的旗袍

旗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女性服装,富有民族风情。它是由满族流行的女性的长袍演变过来的。因为在古时候,满族人又被称为“旗人”,所以,人们就把满族妇女们穿的这种长袍,称为“旗袍”。

因为在清朝的时候,女性的服装满汉共存,多姿多彩,所以,当时满族女性的流行服装和汉族女性的流行服装相互融合,互相取长补短,出现了“旗袍”,在清朝的达官贵妇们中间,开始流行起来。

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女性服装受到了西方服装流行的影响,旗袍又先后被改进,吸收了西方服装的优势,走进了千家万户,在广大的中国女性中间,流行了起来。

旗袍的样式很多,例如它的领口,有高领、低领、无领;它的衣袖的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在旗袍的下摆开衩处,有高开衩、低开衩;另外,旗袍还分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袍等。在20世纪30年代,它几乎成为了中国女性们的标准服装。

清朝马褂

清朝时候,男性的标准服装是马褂。马褂是一种穿在袍服外面的短衣,衣服的长度到肚脐,衣袖仅仅遮住手肘。男性穿这种衣裳,主要是为了便于骑马,所以,人们把它们称为“马褂”。

在清朝初期,满洲人初进关时,这种马褂,只限于满族八旗的士兵们穿。一直到了清朝康熙、雍正年代,马褂才开始在社会上流行起来,并且发展成了单褂、夹褂、纱褂、皮褂、棉褂等多种样式,成为一种男式便装,任何人都可以穿。因为马褂穿在身上可以行动自如,所以,它常常被用作出行的装束。再后来,这种马褂,又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服装,人们不论身份,都把马褂套在长袍的外面,显得文雅大方,庄重有礼。

和女性的服装一样,男性的马褂,也有很多的颜色,如玫瑰紫、青灰、黑色、蓝色等等。但是,有一种颜色却是例外,这种颜色,任何人都不能随便使用,那就是黄色。

黄马褂,是专属于清朝皇帝的,是皇帝作为奖赏,特赐的一种服装。

能够穿上这一种黄马褂的人,主要有三类人:一类人是跟随皇帝“巡幸”的侍卫,因为他们的身份特殊,所以,他们穿在身上的黄马褂,被称为“职任褂子”;第二类人是在皇帝行围校射时,那些打猎最多的人,皇帝高兴后,赏赐的黄马褂,被称为“行围褂子”;第三类人是为国立了功,做了贡献的人,皇帝为表彰他们的成绩,特地赏赐的黄马褂子,被称为“武功褂子”,这一类人还要被载入史册。

在这三类人中,只有这一种立有战功,功勋显赫的人,才能随时任意地穿用由皇帝赏赐的黄马褂。

西装历史

西装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在西装最先被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国人也把它称为“洋装”。

在今天,西装,广义上是指所有的从西方传入,或者模仿西方的款式制作出来的服装,即西式服装,它与“中式服装”相对而言。在狭义上的西装,是指西式的上装,或者西式的套装。西装可以被分为男式西装、女式西装和儿童西装。

虽然西装起源于17世纪,但是,一直过了二百多年,直到19世纪的中叶,西装的雏形才开始形成。当时,欧洲人在法文里,把西装叫做“Justan”,意思就是“裹紧全身的衣服”,由此可见,在当时,西装还是一种穿着不太舒服、不太方便的服装。

但是后来,随着工艺的不断改进,样式的不断革新,西装在西方国家开始普及、流行起来,特别是男性西装。一直到现在,世界各国的男性们,都把西装当作一种能象征地位和身份的,正式,体面的社交礼仪、以及职业场所的服装。

中国人穿西装的时候,正好处于历史变革时期。例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西装对清朝时候的长袍马褂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成为人们革新社会,改朝换代的标志;在改革开放以后,西装又取代了中山装,成为一种具有历史改革意义的服装。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的媒体曾经把中国人穿西装时,敞开的领口大小,视为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标志。

现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穿西装已经成为广大中国人的时尚,从政府官员到普通百姓,从城市的白领到乡村的民工,几乎个个都穿着西装。因此,西装在今天的中国人的衣柜中,已占有一席之地。

西装能够在全世界流行普及,与它的特点有关。它外观挺括、线条流畅、穿着舒适,配上领带或者领结以后,更显得潇洒大方。“西装革履”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穿上西装以后,男士们具有一种绅士风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