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第4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6 18:47:21

点击下载

作者:梁俊平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统计学原理(第4版)

统计学原理(第4版)试读:

出版说明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职高专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职高专教育不同于其他传统形式的高等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应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因而对应这种形式的高等教育教材也应有它自己的体系和特色。

为了适应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对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的需要,在国家教育部的指导下,电子工业出版社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并成立了“全国高职高专教学研究与教材出版编委会”(以下简称“教学研究与教材出版编委会”),旨在研究高职高专的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规划教材出版计划,以推动教育部策划的“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的出版工作。“教学研究与教材出版编委会”的成员单位皆为教学改革成效较大、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实力强的普通高校、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及本科院校主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而教材的编者和审定者则均来自于从事高职、高专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第一线的优秀教师和专家。

为推动教育部策划的“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的出版工作尽快实施,“教学研究与教材出版编委会”对高职高专教材的出版进行了规划。规划教材覆盖了计算机、通信、电子电气、财会和管理等专业的主要课程,主要面向课程包括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这些教材全部按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适合各类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及本科院校主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使用。“教学研究与教材出版编委会”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力求规划教材能够反映高职高专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方向,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系列课程教材结构;力求教材能够反映当前教学的新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教材中的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在专业课程教材的内容设计上加强了针对性和使用性;教材内容尽量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以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科学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编写高职高专教材是一个新课题,希望全国高职、高专和成人高等教育院校的师生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提出意见与建议,并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对已出版的教材不断修订、完善,与大家共同探索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和发展道路,不断提高教材质量,完善教材体系,为社会奉献更多更新与高职高专教育配套的高质量的教材。

全国高职高专教学研究与教材出版编委会

E-mail:lmliu@phei.com.cn

第4版前言

《统计学原理》(第4版)在继承第3版基本风格的基础上,主要做了两方面的探索和改进。第一,每章增加内容结构图,以便读者从整体上了解和掌握每章重点内容;第二,第4版增加了更多习题,便于读者进行自测并全面掌握重点内容和研究方法,更有利于读者参加该课程专升本自学考试。

第4版教材继承了第3版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色,更加注重对实际经济现象的分析,同时引入了新案例数据,在保持统计学理论完整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删减了部分章节内容,更新了每章开始的引导案例,充分体现教材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本书可以作为大专院校及高职高专经济、管理、财会专业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企业统计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员自学统计学方法的参考书。

本书第4版由梁俊平担任主编,马海涛老师担任副主编,梁俊平对全书进行了统改与最后定稿,马海涛老师负责习题的编写和修改工作。各章执笔人分别是:第1章由常州工学院梁俊平编写,第2~4章由常州工学院施燕萍和梁俊平编写,第5章由马海涛编写,第6、7章由常州工学院梁俊平在原来基础上进行了改编,第8章由常州工学院苏频编写。特别要感谢南京审计学院贾超同学和常州工学院徐航同学对本书习题编写付出的辛勤劳动。

在本书再版过程中,特别得到电子工业出版社刘露明女士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在此,谨向帮助与支持本书编写与出版的所有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祝福!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还会有疏漏或错误之处,恳请广大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们进一步完善和修订。

编者

第1章 导论

知识结构图

引导案例

2012年7月8日,利用“Google”搜索引擎对因特网有关包含“统计”的网页进行搜索,得到的结果是:包含“统计”这一词汇的所有网页有10.8亿条结果,包含“金融危机”词汇的网页有2310万个,前者是后者的46.7倍多。

据《马夸德特谈统计学家的重要性》,在瑞典皇家设立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项中,历届所有获此全球最高奖项殊荣的获奖者中有2/3以上的研究成果都与统计和定量分析有关。

因此,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典教科书《经济学》(第12版)中特别提到:“在许多与经济学有关的学科中,统计学特别重要。”

美国杜邦公司的前CEO理查德森曾经指出:“现代公司的许多方[1]面是根据统计数据来进行科学决策的。”

1981年,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在美国召开,威斯康星大学的陈炳藻教授独树一帜,宣读了一篇题为《从词汇上的统计论〈红楼梦〉作者的问题》的论文。他从字词出现频率入手,通过计算机统计分析,对《红楼梦》后40回系高鹗所著的流行看法提出质疑,认为整个120回均出自曹雪芹之手。

本书专门阐述对现象(特别是经济现象)进行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及数据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本章将介绍统计的研究对象与基本研究方法。

本章学习目标

统计的含义、产生与发展、特点;

理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与方法;

掌握统计总体、单位、标志、指标、指标体系等常用的基本概念。

1.1 统计的含义和作用

1.1.1 统计的含义“统计”一词从字面上理解,是指对大量事物的数量进行汇总和计数,即“统而计之”的意思。后来,从反映社会活动方面理解,“统计”一词延伸为用数字反映现象,表明统计还有用数字说明问题的作用。现代的“统计”一词,可以从3个不同方面理解,一般包括: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 统计工作,指具体从事统计设计、资料收集和整理,并进行分析研究、预测和提供各种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的实践活动的总称。

● 统计资料,指在统计工作过程中所获得的各种有关数字资料及与之相联系的各种变动规律。它的表现形式为各种统计表、统计图、统计报告、统计年鉴及其他有关统计数字信息的载体等。其内容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结构、比例关系、变动规律等数字或文字资料。

● 统计学,指阐述统计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学科。从广义上讲,统计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统计科学理论的总和。而本书则专门阐述作为社会科学分支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也可称为社会经济统计学,主要论述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和方法。

统计一词的3种含义有着密切关系。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则是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的理论概括,而统计学形成的理论则对统计工作起着指导作用。统计工作一方面受统计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也检验着统计理论正确与否,促进统计理论的不断发展。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之间的关系表明,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被实践检验,体现着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关系。

1.1.2 统计的作用

1.统计是制定计划,实行宏观调控的基础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仍须实行一定的计划管理,从基层单位直到整个社会都要制定计划,以指导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这就必须以正确的统计资料为依据,使计划工作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计划制定之后还要进行监督、检查,搞好经济预测,进行宏观调控,这些也要以统计为依据。

2.统计是制定政策的依据

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在制定政策、方针时,都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如果离开了对实际情况的了解,想当然地制定政策,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从数量方面了解并掌握具体情况是制定政策时所必须注意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分析……我们有许多同志至今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统计、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

3.统计是实行管理的手段

从社会发展而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生产技术不断进步,这就要求管理适应这种要求。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包含多部门、多层次的有机整体,各级领导要善于从错综复杂多变的经济联系中,抓住主要环节,对瞬息万变的经济情况及时做出反应,这就需要各方面迅速而准确地提供信息。统计信息是各种信息的中心,是最重要的一种信息。因此,无论宏观经济规划管理、协调和平衡,还是微观管理、指挥调度和组织,一刻也离不开统计。各级统计机构必须及时而有效地提供统计信息、提供咨询、实施监督,参与监督,这是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实行管理所不可或缺的。

4.统计是科学研究的工具

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现象的主要方法是科学试验,可通过人为创造条件和控制,使其反复发生,并观察、试验,其中要用到数理统计方法。作为社会科学的统计则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工具。因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现象,对它不可能完全人为地加以控制和模拟,只能将某种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忠实地“录”下来,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得出结论。社会科学的各学科的研究需要借助于“记录”事实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才能得到发展。

1.2 统计研究的对象、特点、方法和过程

1.2.1 统计的研究对象

统计、统计学是从研究社会经济的数量方面开始的,随着统计实践的发展,统计方法的不断完善,统计学得以不断前进。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决定了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最终是一致的,都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在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规律性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数量表现,揭示事物的本质、相互联系、变动规律性和发展趋势。但它们又有区别:统计工作是从实践上研究具体的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统计学则是从理论角度为统计工作提供数量研究和认识规律的科学方法,包括指导统计工作的原理原则,统计过程所应用的核算和分析方法,以及组织方法。其核心内容是数据的收集、整理、归纳、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这些方法论构成了统计学的科学体系。所以统计学就其性质来说,是研究如何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以便从中做出正确推断的方法论学科。

1.2.2 统计研究的特点

1.总体性

统计的研究对象不是个体现象的数量方面,而是许多个体现象构成的总体的数量方面。例如,进行城镇居民家庭调查的目的不在于了解个别居民家庭的生活状况,而是要反映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居民收入水平、收入分配、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当然统计研究又必须从个体入手,如居民家庭调查必须先从了解每个家庭的情况开始,然后经过分组、汇总,过渡到对城镇居民家庭总体特征的了解与认识。在认识和研究方法上遵循个体到总体的路径。

2.数量性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即用大量数字资料说明现象的规模、水平、现象间的数量关系,以及决定现象质量的数量界限等。统计研究对象的数量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经济调查研究活动的根本特点。必须指出,统计对现象数量方面的认识,是与现象的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以定性认识为基础,遵循定性—定量—定性的科学认识规律的。例如,要了解和研究工业增加值的数量及其变化,首先必须了解工业增加值的概念,然后才能根据这种认识去确定工业增加值的口径、范围和计算方法。

3.具体性

统计工作研究的总体数量是一个有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条件限定的数值。例如,利润额900万元,在统计看来,由于没有具备统计指标要素,这个数据就只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数量而已。如果说2012年6月某企业利润额为900万元,这就是统计中所说的具体数量了。可见具体性就是指统计指标在时间、地点、条件3方面有着明确的规定性。

统计固然是研究具体的数量,但为了进行复杂的定量分析,还需要借助抽象的数学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遵循一定的数学规则。因此说统计中对具体的数量研究需要密切联系抽象的数学方法。以抽象方法为手段,以具体数量为目的,体现了统计中具体和抽象的辩证关系。

1.2.3 统计的研究方法

统计是一门方法论科学,它提供对社会经济现象调查研究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由于统计研究具有多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许多特定的统计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1.大量观察法

大量观察法是指对所研究现象总体中的足够多数的个体单位进行观察,以期认识具有规律性的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如统计报表、普查等。由于社会经济现象是在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各单位的特征及表现有很大差别,不能只对少数单位进行调查。只有调查足够多的单位,才能从中认识客观现象的规律性。大量观察法主要用于统计调查阶段。

2.统计分组法

由于所研究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差异性及多层次性,需要我们对所研究现象进行分组或分类研究,以期在同质的基础上探求不同组或类之间的差异性。统计分组在整个统计活动过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在统计调查阶段可通过统计分组法来收集不同类的资料,并可使抽样调查的样本代表性得以提高(分层抽样方式);在统计整理阶段可以通过统计分组法使各种数据资料得到分门别类的加工处理和储存,并为编制分布数列提供基础;在统计分析阶段则可以通过统计分组法来划分现象类型、研究总体内在结构、比较不同类或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和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3.综合指标法

统计研究现象的数量方面的特征是通过统计综合指标来反映的。所谓综合指标,是指用来从总体上反映所研究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范畴及其数值,常见的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等。综合指标法用来描述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如何最真实客观地记录、描述和反映所研究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是统计指标理论研究的一大课题。

4.统计模型法

在以统计指标来反映所研究现象的数量特征的同时,我们还经常需要对相关现象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进行定量研究,以了解某一(些)现象数量变动与另一(些)现象数量变动之间的关系及变动的影响程度。在研究这种数量变动关系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一定的假定条件,用合适的数学方程来进行模拟,这种方法就叫做统计模型法。

5.统计推断法

在统计认识活动中,我们所观察的往往只是所研究现象总体中的一部分单位,掌握的只是具有随机性的样本观察数据,而认识总体数量特征是统计研究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概率论和样本分布理论,以一定的置信标准,由样本观测数据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这种由样本来推断总体的方法就叫统计推断法。它可以用于总体数量特征的估计,也可以用于对总体某些假设的检验,所以在统计研究中应用很广泛,已成为现代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以上5种方法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统计研究方法体系。

1.2.4 统计的研究过程

就一次完整的统计研究活动来讲,一般要经过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4个阶段。

1.统计设计阶段

统计设计是对统计活动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做的通盘考虑和合理安排,如确定调查对象、设计指标体系、编制分类目录及制定调查、整理和分析方案等。优良的统计设计是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研究活动的前提。

2.统计调查阶段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收集社会经济现象的实际资料的活动,主要有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等。此为统计工作过程的第一阶段,实现统计设计的第一步,是认识客观经济现象的起点,也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

3.统计整理阶段

统计整理是对调查来的大量统计资料加工整理、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成为能够说明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它是统计工作过程的第二阶段,既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前提,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4.统计分析阶段

统计分析是将加工整理好的统计资料加以分析研究,采用各种分析方法,计算各种分析指标,来揭示社会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这是统计工作的第三阶段,通过第三阶段,对事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统计研究过程的4个阶段并不是孤立、截然分开的。它们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其中各个环节常常是交叉进行的。例如,小规模的调查常把调查和整理结合起来,在统计调查过程中就有对事物的初步分析,在整理和分析过程中仍须进一步调查(见图1-1)。图1-1 统计研究的过程

1.3 统计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1.3.1 统计总体、总体单位和样本

1.统计总体

统计是研究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首先要对统计总体要有明确的认识。

统计总体就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集合体),简称总体。例如,我们要研究全国乡镇工业企业发展情况,全国的乡镇工业企业就组成一个总体。这些乡镇工业企业尽管资产规模、产品品种、技术力量、设备状况、经济效益等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乡镇企业,都是工业生产单位,向社会提供工业产品或劳务服务,在这方面具有共同性,或称同质性,是统计总体赖以形成的客观基础。

总体具有以下3个特征。(1)大量性

总体的大量性,是指总体应该由许多足够数量的同质性单位构成,而不能只有个别或少数单位。这是因为研究总体数量特征的目的是要揭露现象的规律性。而事物的规律性,特别是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只有在大量现象的汇总综合中才能显示出来,个别单位的现象有很大的偶然性,而大量现象的总体则相对稳定,表现出共同性的倾向,这就是现象的必然性。

根据总体大量性的特点,总体可以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两类。无限总体是指包括的单位很多,以致无限的总体。例如,我们要研究海洋鱼类,海洋鱼类就是无限总体。又如在一条自动化加工的连续生产线上制造某种零件,这些零件可以被假定为永远不停地被制造出来,也属于无限总体。有限总体规模和范围相对较小,是由有限个单位事物构成的总体,如某市工业企业组成的总体、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组成的总体。社会经济统计中,大多数属于有限总体,可以采用全面调查,也可以用非全面调查。对无限总体,只能采用抽样调查来推断总体的情况。(2)同质性

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至少具有同一个性质,它是将总体各单位结合起来的基础,也是总体的质的规定性。

同质性又是相对的,它是根据研究目的而定的,目的不同确定的总体就不同。如研究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全体企业职工构成总体,凡属企业职工都是同质的。但如果研究困难职工的工资水平,并确定困难线在年工资5 000元以下,那么工资水平在这个界限上下的职工就属于不同质的了。(3)变异性

总体各个单位除了具有某种或某些共同的性质以外,在其他方面则各不相同,具有质的差别和量的差别,这种差别称为变异。正因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才有必要进行统计研究,是统计的前提条件。总体中各个单位之间具有变异性的特点,这是由于各种因素错综复杂作用的结果,所以有必要采用统计方法加以研究,才能表明总体的数量特征。

2.总体单位

构成总体的每个事物或基本单位就是总体单位,也称个体(元素)。原始资料最初就是从各个总体单位取得的,所以总体单位是各项统计数字最原始的承担者。例如,研究某个工业部门的生产情况时,该工业部门的所有工业企业可以作为一个总体,每个工业企业则是总体单位,将每个工业企业的某些数量特征加以登记汇总,就取得该工业部门的统计资料。

总体和总体单位是相对而言的,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况下,可以作为总体,也可以作为总体单位。

3.样本

从某个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所组成的整体,称为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一般情况(不同领域标准不一)下,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大于30称为大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小于或等于30称为小样本。在有些情况下,大样本和小样本所用的统计处理方法不一样。

1.3.2 标志和标志表现

1.标志

标志是反映总体各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每个总体单位从不同方面考察都具有许多属性和特征。例如,每个工人都具有性别、工种、文化程度、技术等级、年龄、工龄、工资等属性和特征,这些就是工人总体单位的标志。

2.标志表现

标志表现是总体各单位的某一标志之后所表明的属性或数值。标志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凡是只能用文字表示的、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如工人的性别、设备的种类、企业的经济类型等,称为品质标志。性别标志具体表现为男女;设备的种类标志具体表现为车床、铣床、冲床等。凡是可用数值表示的、表明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称为数量标志,如工人的工龄、工资,企业生产设备的能力、职工人数、产品产值等。工龄标志具体表现为不同的年数,某工人工龄是15年,则工龄是数量标志,15年是该标志的数值表现。

不论品质标志还是数量标志,如果在一个总体的各单位具体表现都相同,就称为不变标志。例如,在工人总体中,职业这一标志各单位表现都是工人,所以职业便是不变标志。在一个总体中,当一个标志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有可能不同时,这个标志便称为可变标志。例如,在工人总体中,各单位的工龄可能表现不同,所以工龄便是可变标志。可变标志的属性或特征的具体表现由一种状态变到另一种状态,统计上称为变异,所以可变标志也称为变异标志。在一个总体中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总体至少要有一个不变标志,才能够使各单位结合成一个总体。

1.3.3 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

1.统计指标

统计指标是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例如,2007年江苏省国内生产总值25741.15亿元,其中,第二产业14306.40亿元,占55.58%;年末全省就业人员4618.14万人;全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7374元等。每项统计指标都从规模、水平、速度、比例等方面反映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数量特征。

由此可见,完整的统计指标是由6项基本要素构成的:时间范围、空间、指标名称、核算方法、指标数值及计量单位,其中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是两个核心要素。

● 指标的概念(名称),是统计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科学概念,表明社会经济现象的质的规定,反映某一社会现象内容所属的范围。

● 指标数值则是统计所研究现象的具体数量综合的结果,对某一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特征从数量上加以说明。

统计指标必须包括时间状态、空间范围、计量方法等限定,不能随意变动,同时必须注意由于上述条件的变化而引起数值的可比性问题。总之,统计指标是统计指标名称及其指标数值的有机结合,是统计研究对象的具体化,也是统计对客观事物认识过程由质到量、质量结合的起点。

2.统计指标的分类

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凡是反映现象总规模、总水平和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称为数量指标,如人口总数、企业总数、职工总数、工资总额、国内生产总值、商品流转额、商品进出口总额等。这些指标不论是总体单位总量还是总体标志值总量都反映现象或过程的总规模和水平,所以数量指标也称为总量指标,用绝对数来表示。

凡是反映现象相对水平和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称为质量指标,如粮食平均亩产量、职工平均工资、人口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工人出勤率等。质量指标是总量指标的派生指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来表示,以反映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对比关系。

3.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两者的主要联系是:

● 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例如,我国钢产量(统计指标)是由我国每个钢铁企业(总体单位)的钢产量(数量标志)的具体数值汇总而来的。所以,数量标志是统计指标的基础。

● 有些统计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着变换关系。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原来的统计总体可以变为总体单位,相应的统计指标就变成数量标志。例如,当把某企业作为统计总体时,其产量、职工人数、工资总额都是统计指标;当把该企业作为总体单位时,其产量、职工人数就成了数量标志。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 说明的对象不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 表示方法不同。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和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是用数值来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4.指标体系

单个统计指标只反映总体某一个数量特征,说明现象某一侧面情况。但是客观现象是错综复杂、具有多方面联系的。要反映客观现象的全貌、描述现象发展的全过程,只靠单个统计指标是不够的,应该设立统计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用以反映所研究现象各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工业企业是在一定生产经营主体的组织下,由资本金、劳力、物资、技术、设备、生产、供应、销售等相互联系的整体活动。为了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貌,就应设立产量、产值、品种、质量、职工人数、劳动生产率、工资总额、原材料、设备、财务成本等指标群,来组成工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其中,产品产量、总产值、增加值、品种、质量指标又构成企业生产统计指标体系,而固定资金、流动资金、生产费用、产品成本、销售利润又构成企业财务指标体系等。

社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统计指标体系。基本统计指标体系是由社会指标体系、经济指标体系、科技指标体系3个子系统构成的,每个子体系又可以设若干门类指标或指标群,以反映其基本情况和相互联系。专题统计指标体系是指针对社会经济专门问题而制定的专项指标体系,如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国际收支指标体系、小康生活水平指标体系等。

指标体系的设置不但是客观现象的反映,也是人们对客观认识的结果。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的积累,指标体系也将不断更新、渐臻完善。

本章小结

1.“统计”一词有3种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统计工作是对客观事物数量方面的调查研究。在社会经济领域,通过统计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以综合指标的形式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揭示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为社会和各级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信息和咨询,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监测。在当今信息时代,统计信息是社会信息的主体。统计不只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也是科学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工具。

2.统计研究对象。在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规律。具有总体性、数量性和具体性的特征。

3.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从统计工作过程看,统计在各个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工作内容和要求,相应地,就需要运用各种不同的统计研究方法,其中最基本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和统计推断法。

4.统计研究过程。一个完整的统计研究过程一般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4个阶段过程。

5.统计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样本、标志和标志值、指标和指标体系。对这些概念必须正确理解,根据具体的研究任务和对象加以确定。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统计 统计学 大量观察法 综合指标法 统计推断法 总体 总体单位 标志 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 统计指标 指标体系

二、简答题(1)怎样理解统计的含义,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统计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3)统计工作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4)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哪些?(5)什么是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试举实际例子说明。(6)什么是指标?指标和标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7)什么是统计指标体系?

三、判断题(把“√”或“×”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大量观察法,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2)社会经济统计所研究的领域必须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3)总体的同质性质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4)对某市中小学教师的收入状况进行普查,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是数量标志。()(5)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二者都不能用数值表示。()(6)由女学生组成的总体中,“性别”这个标志是不变标志,不变标志是构成总体的基本条件。()

四、单选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主要特点是()。

A.社会性,总体性  B.抽象性,数量性

C.具体性,总体性 D.数量性,总体性  D.数量性,总体性(2)社会经济统计现象形成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A.总体单位的大量性  B.总体单位间的同质性

C.总体单位间的差异性  D.总体单位的社会性(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4)已知每位教师的工龄是15年,这里的“工龄”是()。

A.变量  B.指标  C.品质标志  D.数量标志(5)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的等级是()。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指标  D.数量指标(6)某地区商业企业数、商品销售总额是()。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7)总体的两大特点是()。

A.同质性和大量性  B.同质性和数量性

C.大量性和数量性  D.同质性和变异性(8)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体重  D.工人身高(9)统计一词的基本含义是()。

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B.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计算

C.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计算  D.统计科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10)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该市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D.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11)数量指标一般表现为()。

A.平均数  B.相对数  C.绝对数  D.众数(12)统计指标的特点是()。

A.综合性、具体性  B.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

C.同质性、差异性

  D.科学性、客观性(13)下列指标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合格品数  B.职工总数  C.资金产值率  D.工资总额(14)调查某大学5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5 000名学生  B.5 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C.每名学生

  D.每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五、多选题(1)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A.实验设计  B.大量观察  C.统计分组

D.综合指标  E.统计推断(2)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全国人口总数是统计总体  B.每一户是总体单位

C.某人的具体年龄是变量  D.性别男或女是品质标志表现

E.人口的平均寿命是统计指标(3)下列变量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某高校学生总数  B.身高

C.某企业固定资产总额  D.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E.某市发生的交通事故总数(4)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

A.某企业总资产额2 000万元  B.某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85分

C.某地区国民生产总值150亿元  D.某居民户的人均支出500元/月

E.某市年末就业人口数(5)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出勤人数

D.人口密度

  E.合格品率(6)有一统计报考如下:某市国有商业企业650家,职工总数41万人,上月的商品零售价总额90亿元,职工平均工资额为1500元。其中,A企业的零售额为39万元,职工人数820人,则报告中出现有()。

A.统计总体  B.总体单位  C.标志

D.指标  E.变量(7)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质的特征,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量的特征,所以()。

A.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B.品质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C.数量标志一般不用数值表示  D.品质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E.两者都可以用数值表示(8)指标按其数值形式不同,可以分为()。

A.总量指数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描述指标  E.评价指标(9)指标按其反映的数值特点不同,可以分为()。

A.综合指标  B.数量指标  C.质量指标

D.全及指标  E.样本指标[1]:① 根据《马夸德特谈统计学家的重要性》改编,载《统计教育》,1994(3)。

第2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显示

知识结构图

引导案例

过去的一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江苏省委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紧紧把握主题主线,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和政策举措,落实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