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神:写给孩子的中国神话(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7 19:13:23

点击下载

作者:严优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我们的神:写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我们的神:写给孩子的中国神话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我们的神:写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 严优著.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5ISBN 978-7-301-30424-2Ⅰ. ①我… Ⅱ. ①严… Ⅲ. ①儿童文学-神话-作品集-中国 Ⅳ. ①I287.7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059725号书  名 我们的神:写给孩子的中国神话WOMEN DE SHEN: XIEGEI HAIZI DE ZHONGGUO SHENHUA著作责任者 严优 著责任编辑 闵艳芸标准书号 ISBN 978-7-301-30424-2出版发行 北京大学出版社地  址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100871网  址 http://www.pup.cn电子信箱 minyanyun@163.com电  话 邮购部 010-62752015 发行部 010-62750672 编辑部 010-62750673印 刷 者经 销 者 新华书店787毫米×1092毫米 16开本 17印张 183千字2019年5月第1版 2019年5月第1次印刷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2752024 电子信箱:fd@pup.pku.edu.cn图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出版部联系,电话:010-62756370写给小读者的话

亲爱的小伙伴,你正在打开阅读的,是一本关于中国上古神话的书。

神话是什么呢?简单地说,是关于宇宙自然、人类及其文化的起源的故事。神话里的主要“人物”,当然是各类神灵。

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广义的神灵体系有这么三类来源:天神、地祇(qí)和人鬼。“天神”就是主要生活在天上的神灵,像天帝、风云雷雨神等;“地祇”是指主要在地上活动的神灵,比如土地神、山神、河神、海神、谷神等等;“人鬼”是指人死后变成的神灵,如果他们生前很伟大的话,死后就会成为被祭祀、被崇拜的对象,也就是“死而为神”——像三国时候的关羽,死后就被人们奉为“武财神”。

看起来,神话里的事距离我们十分遥远,也许你会想:读不读神话跟现在的世界又有什么关系呢?要知道,对于很久很久以前创造了这些神话的古人而言,神就是他们生活中真实的存在。天空,大地,洪水,暴雨,大风,烈火,树木,春夏秋冬……这些事物包围着他们,影响甚至决定了他们的生死,所以,他们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造出了这些神。我们是他们的后裔,我们今天阅读上古神话,其实就是回到先民们的精神世界中去探险,去了解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怎么从蛮荒中一步步走到现在的。

也许你已经知道了一点中国的神话故事,你的心中有没有藏着些疑问呢?比如,宇宙最开始的混沌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不少大神都跟蛇有关系?上古神话中的三皇五帝到底是谁?中国有没有太阳神、月亮神、星神?为什么好多神都管着打雷下雨这件事?到底谁是雷神、谁是雨神?像水神、木神这样的神,是不是有好多个?土神到底是男神还是女神?中国有没有冥神?等等。

也许有的时候,你还悄悄拿中国的神话跟古希腊、古罗马等国家的神话相比来着。因为不太清楚咱们自家神话的特点,说不定你还悄悄抱怨过,好像觉得中国神的故事不够多。相信我,等你看完这本书,你就不会这么想了。

其实,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关于中国神话也有过种种疑问。我为你们写作这本小书的过程中,一直试图从你们的角度出发,尽量简明扼要地解说清楚关于中国神话的一些重要信息。希望我的这本小书,能够对你们理解中国神话有一点帮助。

今天,真正信仰、崇奉书中提到的这些上古神明的中国人可能已经不多了,那么,是不是说中国人就没有信仰了呢?当然不是。从荒远的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信念其实已经内化到了我们的骨子里。比如,你可能听过“人在做,天在看”这句话,也可能听过“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种说法,当你表示感叹或者惊讶的时候,你可能冲口而出:“我的天哪!”……对我们中国人而言,这种对于“天”“天帝”“天道”的信念是根深蒂固的,我们相信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主宰着一切,人类的所作所为都有天道为我们划定了底线。这种信念,就是千万年来从上古神话里一路传递到如今的。

中国的神话很丰富,本书所讲的,只是上古神话的一小部分。将来如果有机会,希望我能为你们讲更多故事。上篇 宇宙与自然宇宙最初是什么样子的

在神话中,宇宙最初是什么模样的?日月星辰、山岳河海等是怎么来的?诞生后的宇宙有着怎样的结构?又是谁拯救了差点被毁灭的世界呢?没有五官的混沌神

最初的最初,在没有天地、没有山川、没有动植物和人类等一切我们今天能看到的事物之前,整个宇宙是什么模样呢?

那时候的宇宙是一团“混沌”(hùn dùn),也写作“浑沌”“浑敦”等。混沌就是模模糊糊、什么都分不清的意思。混沌中似乎什么都有,又似乎什么都没有,你不能看清其中的任何细节,可是,未来这个宇宙中所有的元素又都孕育在其中了。

这么看来,混沌好像是不可描述、无法把握的了,但有趣的是,在神话的世界里,混沌可以表现得很具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比如,下面要给你介绍的这位混沌神:[1]古早古早以前,在西方的天山上有一个混沌神,祂的模样非常奇特:通体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口袋一样的身子上,一共长了六只脚、四个翅膀;祂没有头脸,一般长在脸上的那些东西——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祂都没有。可是,这样一位什么交流器官都没有的神,却精通歌舞。祂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真够让人想破头的。没有五官的混沌神 七小 绘人们说,祂是古老的中央天帝,名字叫作“帝江”,又叫作“帝鸿”。“江”和“鸿”的差别,可能是后来的人传写的时候写岔了——比如,少写或者多写了一个“鸟”旁。

我们今天并不知道在混沌神之前还有什么更古老的天帝,所以,认真算起来的话,混沌也许可以算是中国的第一代大天神了。祂住到西边的天山上去,大概是“退休”以后的事情了。

也有人说,中央天帝混沌并没有光荣退休这回事,而是死掉了。祂跟南海天帝“倏”(shū)和北海天帝“忽”是好朋友,倏、忽因为受到混沌的热情款待,想要报答祂,就花了七天七夜给祂凿出了七窍——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个鼻孔、一张嘴。没想到,七窍一凿完,混沌就死去了。这么看来,原始的那种模模糊糊的混沌状态还是不要随便被打破的好呀。

有关混沌神的记载,在《山海经》《庄子》等书里可以找到,不过很遗憾,只有寥寥数语。

在某些传说中,混沌又被看成一头怪兽,我们可以叫它混沌兽。据说它是上古“四大凶神”之一,后面我们会介绍它的故事。倏忽二神为混沌开窍 七小 绘盘古大神的使命

与混沌相关的另一种神话故事,是原始大神打破混沌,开天辟地。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做到的。最初的最初,“天地混沌如鸡子”,整个宇宙只有像鸡蛋那么小小的一团,而且里面模模糊糊的,什么都分不清楚。不知道经过了多长时间,这团混沌里的所有精华元素开始聚合、凝结,慢慢孕育成一个大神,就像一枚平淡无奇的鸡蛋里有只小鸡在悄悄地生长。人们管这个诞生在鸡蛋般宇宙中的大神叫作盘古。你看,宇宙间所有的精华都给了盘古,这就意味着,他的出现是承担着使命的,是为了干些不同凡响的事情的。盘古在混沌中慢慢成长,经过一万八千年,他成熟了,就像小鸡在鸡蛋中长到了破壳之时。盘古想要打破混沌的这个硬壳,冲出来继续下一阶段的使命。于是,他抓起一把斧子,“哗啦”一下子劈出去,将紧裹着自己身体的混沌劈成了两半。慢着慢着,斧子?!混沌里哪儿来的斧子呢?宇宙间所有的精华都凝聚在盘古身上了,怎么可能遗留下一把能开天辟地的巨斧?原来,盘古在挥斧之前还做了个准备工作:拔牙!要知道,作为宇宙间的第一位大神,他身上的一切都是可以变化的。为了劈开混沌,他用到了自己身上最锋利的部分——牙齿。你见过小鸡出壳吗?对于柔弱的小鸡而言,要想突破坚硬的蛋壳来到世间,只能用当时它们身上最尖利的地方——小嘴壳——去啄。盘古突破混沌的手段,跟小鸡的做法很像。盘古就这么拔下自己的一颗门牙或者虎牙,大力一挥,变出了巨斧。不要小看宇宙间的这第一次化身,它是盘古以后无穷化身的“牛刀小试”。经过巨斧一劈,混沌里那些清澈而轻灵的东西往上升,变成了天空;那些浑浊而沉厚的东西往下沉,变成了大地。可是这种清浊的分裂不太稳定,看起来,天地随时有重新合拢变回混沌的危险。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天地间可是空空一片,还根本没有后来的高大山脉之类的东西,可以用来充当撑天的柱子。于是盘古便做了诞生以来的第二件事:撑开天地。盘古站在天地之间,双脚踏着大地、双手托住天空,做起了天地间的支撑。天每天向上升高一丈,地每天向下增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每天长高一丈。就这样,一日不停歇地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变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盘古的身体也变得长极了。天地间的距离达到了九万里,再也不会合拢了。辛苦了将近两万年的盘古,终于可以放心歇口气儿了。可是,盘古的使命完成了吗?没有。拔牙挥斧、撑开天地只是他创世使命的前两个步骤,天地创造出来之后,不能老是这么空着,总得有点什么来填充这个美妙的地方吧?盘古化身 七小 绘盘古将自己撑天的双手放下来,“轰隆”一声倒在地上,“死”去了。要知道,大神的死亡并不是彻底的消亡,而是一系列“生”的开始,所以盘古其实是在进行自己的最后一项使命:垂死化身、创造万物。说来真是奇妙,倒在地上的盘古的身体,立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先说天上:盘古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全部化作了天上的星星(所以你知道天上的星星为什么那么多了);盘古曾经的呼吸变成了刮过世间的大风小风;他哈出来的气变成了飘来飘去的白云乌云;他曾经雄浑的声音变成了阵阵雷声,曾经锐利的目光变成了道道闪电;他辛苦劳作流出的汗水,化为了阵阵大雨,并在地面聚集成湖泊……甚至,盘古的精气神儿也还留在世间,化为了不同的天气:当他高兴的时候,天空就会晴朗无云;当他发怒的时候,天空就会阴云密布。我们再说地下:盘古的头和四肢化为了高高耸立的大山,像人们熟知的泰山、华山等,都是这么变来的;他的血液变成了滚滚流动的江河,像长江、黄河等,就是这么变来的;他的筋脉变成了世上条条道路和种种地貌,像山道、沟壑、峡谷等,也都是这么来的;他的肌肉变成了肥沃的土地,他的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茂盛的花草树木;他身体里的精髓,变成了各种光彩夺目的珍珠宝贝;而他的牙齿和骨头呢,则变成了地里埋藏的各种金属和玉石;他身上的小虫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人……哦,别忘了,他的牙少了一颗,所以想来世间金属的储藏量自然会少那么一点点。现在问题来了:开天辟地之后,盘古牙齿变成的那把巨斧去哪儿了呢?谁也不知道。如果哪天你听到新闻里说,从某个很深的地下挖出了一种奇怪的金属,你就要多留心了,说不定那就是盘古巨斧的遗存呢!总而言之,盘古通过四个步骤——拔牙化斧、开天辟地、撑开天地、垂死化身,用自己的一切创造出了一个雄壮、美丽的世界,他是不朽的。

讲完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我们说几句题外话吧。

有人说,盘古并没有死,后来,他变身成了道教最高神“三清”之一的“元始天尊”。还有人说,道教中的“太极”就对应着宇宙的混沌状态,只不过那是一种比较“虚”的概念,而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具体的神明。

我国别的民族也有类似盘古的创世大神,比如哈萨克族有位迦萨甘,布朗族有位顾米亚,瑶族有位密洛陀,阿昌族有遮帕麻与遮米麻等等,他们的伟大事迹,跟盘古大神比也是不相上下的。天地之间的结构

盘古将天地分开之后,圆鼓鼓的天幕笼罩在平展的四方大地上,这叫作“天圆地方”。

盘古的四肢化成了四根巨大的柱子,支撑在大地的四个角上,以免天塌下来,重新与地合到一起。这些柱子就叫作“天柱”。

天柱最初只有四根,后来水火二神打架撞断了西北方的那根,就只剩三根完整的了。女娲大神捉来一只巨鳌(áo),砍下它的四肢,分别立在了大地的东南西北四边,支撑起天幕。这样,大地的八个方向就都有了天柱,叫作“八柱”。其中那根撞断了的,还有了个新名字,叫作“不周山”,不周就是不完整的意思。这个故事后面会具体地讲。

也有人说,天柱原本就是由大地上的高山担当的,八柱就是八座高山。据说昆仑山就是一根天柱,它的顶端直插云霄。也有人说,昆仑山本身不是天柱,但昆仑山里有根大铜柱,合围达到三千里,那才是真正的天柱。

天柱是用来分开和支撑天与地的,那么,撑开后的天地会不会离得过于遥远乃至散架呢?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在大地的四个角,又各有一条巨大的绳索,将大地与天幕紧紧绑在一起。这四条巨绳就叫作“四维”。巨绳分别系在天和地的两端:拴在天那端的叫作“天维”;拴在地那端的就叫作“地维”。

在天地之间还有一些天梯。天梯可能是山(昆仑山、灵山等),也可能是花木(建木、马桑树等),它们的存在是为了便于地面的人与天上的神灵沟通。

好了,现在我们来看看大地之下有什么吧。

原来,大地之下就是原始的汪洋,浩浩渺(miǎo)渺,无边无际。为了防止大地沉入海底,神(天帝)派了一只巨大无比的鳌鱼来驮起大地。可是,这种工作实在太枯燥、太辛苦了,当鳌鱼驮累了的时候,就难免略微动一动,翻翻身。对于生活在大地上的人们来说,这就是可怕的地震了。

当然,造成地震的原因也不光是鳌鱼翻身这一种。比如阿昌族的传说,地母遮帕麻抽线合天地的时候,也曾经造成过巨大的地震。

也有人说,大地之下并不是汪洋。大地很厚,有一万里深,再往下就是大空洞了。神怕地塌下去,就在空洞的四角支起了四根大金柱子,每根合围都有五千里那么粗。这就是“地柱”。鳌鱼驮起天地 七小 绘女娲大神拯救世界

创世之后,过了不知多少漫长寂寞的年月,天地间出现了一位长着蛇尾巴的大女神,叫作女娲。女娲造出了最初的人类和家养动物,这个故事我们以后会讲。

在女娲之后,又陆陆续续出现了一批神,这里面就包括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据说,共工是祝融的儿子。

俗话说,“水火不能相容”,终于有一天,在这爷俩之间爆发了一场大仗。最后,儿子打不过老子,水神共工失败了。前面说过,盘古化身之后,他的四肢变成了四根支撑天地的巨柱。打了败仗的共工一气之下,跑去撞断了西北方那根天柱。西北天柱剩下的半截成了山,后来就叫它“不周山”。

天柱断了,后果很恐怖:

天空塌下一块,天幕上露出个黑乎乎的大窟窿,再也不能完整地覆盖和保护大地,天外令人恐惧的无名虚空侵入这个世界,而世间足以滋养万物的生生之气,也从窟窿中无情地泄漏出去;

大地四分五裂,巨大的缝隙和成片的塌陷吞噬(shì)着万物;东南方的地维断了,大地的东南方塌下一大块,地面的物体都向那里坠下去;熊熊大火没完没了地燃烧;汹涌的洪水卷起滔天巨浪;

一向活在边缘地带的猛兽和凶禽被这场变故驱赶着,纷纷离开了自己的藏身处,出来扑食人类……

情况危急,孱(chán)弱的人类面临着灭顶之灾。

大神女娲比谁都痛苦,人类是她创造的孩子,她得救他们呀!于是她走遍天下,采集到了五种色彩的石头,用神力将它们炼化为熔浆。熔浆非常烫,可是女娲不在乎,她用手托着熔浆飞上天,将它们抹开了,糊住了天幕上的破洞。

从此,五色熔浆永远地留在了天上,化作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美丽彩霞。只是,补过的天空毕竟与最初的天空有了差别——西北的天柱短了一截,天空变得有点倾斜了,日月星辰便都往西边落去。

为了防止天塌的事故再次发生,女娲又抓住一只巨大无比的乌龟,斩下它的四只脚支在大地的四方,为天地间新增了四根天柱。她又杀掉了趁乱跑出来为祸的猛兽、凶禽,还把芦草烧成灰,堵住了滔滔洪水,让大地重新获得平静。

但经过这次灾变,大地最终没有完全恢复原貌,东南方塌陷下的地面再也填不平。所以天下的河湖尘埃便都往东南而去,在那里形成了浩渺的深壑。

一切终于恢复了秩序,女娲大神凭一己之力拯救了世界。由于她的盖世功绩,后世的人又尊称她为“娲皇”。

人们为了牢记女娲的功劳,传下了“天穿节”。在这一天,人们要把煎饼等物品扔到屋顶上,模拟女神当年补天穿的伟大事迹。同时,人们还会祈求今年风调雨顺,天不要再穿一次,不要降下难测的灾祸来。

现在问一个有趣的问题:当年女娲补天所用的石头,有没有剩下的呢?

当然有啦。据说有座叫作归美的山,就是补天的剩石化成的。归美山的山石红彤彤的,上面有着极其美丽的五彩花纹。而且,大风大雨后,如果你仔细听的话,还能听到山中传来演奏管弦乐器的声音,那大概是献给女娲大神的祀(sì)曲吧。女娲补天 七小 绘

除此之外,还有几块更加著名的补天余石:一块里面诞生出了《西游记》里的美猴王孙悟空,一块里面诞生出了《封神演义》里的石矶娘娘,一块化成了《红楼梦》里贾宝玉那块通灵宝玉……

看来,女娲大神的神威真是太大了,千万年后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精神生活。

[1]“祂”(tā),神的第三人称。在本书中,如果我们不能明确神的性别时,就用这个“祂”来指代。天体神的故事

宇宙创造出来之后,天上出现了日月星辰等天体和代表它们的神祇。关于这些天体神,有什么故事流传下来呢?太阳女神羲和

东夷族的太阳神是一位伟大的女神,名叫羲(xī)和,她生下了十个太阳儿子。

你可能会问:前面不是说,太阳和月亮都是由开辟巨神盘古的眼睛变成的吗?为什么现在又说它们是女神羲和生下的呢?

是这样的:在中国广袤(mào)的土地上,上古时代有过很多部落和氏族——像炎黄族、东夷族等等,他们各自有不同的神话流传下来。比如关于日月神的来历,说法就不一样。不过,后来这些不同的部族融合成了一个大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所以各部族的神,也就慢慢成了华夏族共同的神了。再后来,华夏族又与更多的部族进行交流与融合,形成更广义的民族和文化概念。现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华”字,就是从“华夏”来的。

羲和的国度在东海之外的“甘渊”之中。甘,就是甜的意思;渊,就是深深的水潭。想来,这一定是个非常美丽怡人的妙境。羲和在甘渊中生下了十个太阳。

这十个太阳的精魂是十只鸟:模样有点像乌鸦,但羽毛金光闪闪,而且每只鸟都有三条腿。人们管这种太阳鸟叫作“三足乌”,又叫作“金乌”。

刚生下来的小金乌,想必有点脏、有点暗,羲和就将他们泡到泉水中洗澡。有人说,羲和给太阳洗澡的地方,在东方黑齿国以北那棵几千丈高的扶桑巨树下,叫作“汤谷”,汤就是热水的意思。也写成“旸(yáng)谷”“阳谷”,就是太阳居住的山谷。还有人说太阳洗澡的地方叫作“咸池”。总而言之都在东方就是了。羲和给太阳儿子洗澡(《山海经存》)

洗干净了的太阳鸟变得漂漂亮亮、精神抖擞。他们扇动着金色的羽毛,奋力发出万丈光芒,变成了一个个让人无法直视的大火球。

羲和女神生下太阳,是为了给天下万物送去温暖,也是为了通过太阳定期的升起、落下建立起万物运行、活动的规律,帮助人们确定时间,以便根据历法进行生产和工作。于是她给十个太阳孩子排了班,每人一天,轮流在天空上当值。我们现在管“一天”又叫“一日”,就是这么来的。

十个太阳轮一圈,就是十天,也就是一旬;十个太阳轮三圈,就是三旬,也就是一个月。这样,人们只要记住太阳出来了几次,就知道日子过去了几天。当所有的太阳都出现过三次,就表明一个月过去了。三个月是一个季节,四个季节过完,春夏秋冬全部经历一遍,一年就过去了。

就这样,有了太阳的运行,世间就有了历法。

刚才我们说到,羲和女神虽然有十个太阳儿子,可是每天出去当班的只有一个,那么剩下的九个怎么办呢?不用担心,羲和女神是很善于管理他们的。

在东方黑齿国以北有一棵扶桑树,树身高达几千丈,羲和将不当班的九个太阳都安排到树上去玩耍。别忘了,太阳们原本是金乌,鸟最喜欢待在什么地方?当然是树上了!而且,也只有这样的巨树,才容纳得下九个太阳的庞大身躯。太阳鸟在扶桑巨树上玩累了,还可以去下方的汤谷中休息。

羲和女神一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带着其中一个太阳儿子在天上跑一圈,让世间经历一遍从清晨到黄昏的过程。现在来说说她是怎么做的吧:

每天早上,当值的那个孩子从深谷出来,羲和给他洗过澡,带他登上由六条螭(chī)龙所牵拉的华丽天车。羲和亲自驾车,沿着天空的穹顶奔跑起来,白昼的时刻由此开始划分了。羲和驾着龙车带太阳儿子出勤 七小 绘

当六龙太阳车拂过扶桑巨树的树枝时,叫作“晨明”;当太阳车升到扶桑顶上时,叫作“朏(fěi)明”(天刚亮);行驶到曲阿时,叫作“旦明”;行驶到曾泉时,叫作“蚤(zǎo)食”——大家可以吃早饭了……羲和驾驶的六龙太阳车每行经一个重要的地方,就会对应一个重要的时刻。到达悲泉时,羲和会停下龙车,这个时刻叫作“悬(xuán)车”,白天已经快过完了,这是太阳停留在天空的最后一段时光。这时候,地上的人们还能看到太阳,天还是亮的,但光线已经减弱了很多。接着,六龙太阳车到达虞(yú)渊(yuān),这就是“黄昏”——太阳已经看不见了,但晚霞的余光还在天上,世间的光线是昏黄的。等太阳车到达蒙(méng)谷,就是“定昏”,这个时候天就黑了。

接下来控制天空的时间交给了月亮女神常羲。羲和就带着她的孩子,快速地、悄悄地通过地水回到汤谷去。因为明天还要带着另一个孩子从东方出发值班,不回去可不行。

人们对羲和女神是十分崇敬的,管她叫“东母”或者“羲和老母”。至今,在我国山东日照等地方还有羲和老母庙,人们在那里祭祀(jì sì)着慈爱、辛劳的太阳女神羲和。

除了女神羲和,上古还有一位著名的男神东君,他是古楚国的太阳神。东君的意思就是东方的神君——因为太阳每天是从东方升起的嘛。巨树扶桑与若木

太阳每天从东方出发,到西方歇脚,在大地的东、西两方,分别有两棵巨树与他们的活动有关。这两棵树分别叫作扶桑和若木。人们管扶桑叫作“日出之所”,管若木叫作“日入之所”。

扶桑巨树矗立在大地的极东方,黑齿国以北、汤谷的深渊中,树身高达几千丈,树身合围起来有两千多丈。它枝条茁壮,往上直通天空;树根盘曲,往下能抵达地底的三泉。它原本是两株同根并生的超级大桑树,时间长了,长成了一体。两株巨树的枝叶相互交叉支撑着,就好像两个巨人伸出手臂互相扶持一样,所以叫作“扶桑”,又写成扶木、榑(fú)桑。

扶桑的叶子是红色的,叶片数量稀少但巨大,每片叶子都有一丈长。扶桑每九千年一结果,结出的桑葚每颗能达到三尺五寸那么大的个头。仙人们吃了扶桑树的桑葚,全身都金光闪闪的,可以在空中恣意飞翔。

扶桑是太阳栖息和预备出工的地方。前面说过,羲和女神有十个太阳孩子,他们常常一起在扶桑树上玩耍、止息。每天早晨,太阳从汤谷中出来,在咸池里洗过澡,便跳上扶桑树最低的那根树枝,等待乘坐妈妈羲和女神驾驶的六龙之车,开始在天穹上的奔驰之旅。

在大地的极西方,昆仑山的西面,黑水与青水之间,大荒的灰野之山上,有一棵巨大的红树,叫作若木,它是若水的发源地。若木的叶子是青色的,花是红色的。远远看去,若木红红的光芒笼照着大地,令周遭的一切流光溢彩,景象十分壮美。山东武梁祠东汉画像石上的扶桑树。画面上,羲和正要把她的龙马挂到太阳车上,大羿张弓瞄准金乌(太阳神鸟)

若木为什么会有这样奇异的光芒呢?我们还是要回到太阳每日在天穹上的轨迹来说。当羲和驾驶的六龙车大致来到西方的虞渊、蒙谷一带,人间就到了日暮时分。太阳会在若木上最后停留一段时间,人们远远看到若木红光照地的景象,就是太阳的光芒造成的。

据说,有时候,十个太阳都会来到若木上,静静地挂在若木的树枝末端,就像一朵朵莲花般灿烂夺目,美丽不可方物。大羿射下九个太阳

天上原本有十个太阳,可是为什么现在只剩下一个了呢?这里头有个故事。

原本,在羲和女神的管理下,太阳都是轮流值班的,每天只有一只金乌出现在天上。可是这些金乌毕竟是孩子,总忍不住会淘气。有一天,趁着妈妈没留意,他们一起跑到天上去了。

天哪,十个太阳一起出来,地上的万物怎么受得了呢?庄稼草木全部枯焦,河流、井水也快干掉了,人民没有吃的、喝的,纷纷晒死、饿死、渴死了。人们将一个叫女丑的女巫抬到太阳下暴晒,以此来求雨。可是,直到可怜的女丑被晒焦了悲惨地死去,还是半点用也没有。

受到十日并出的影响,地上一些可怕的怪兽也跑出来为害:比如,叫声像婴儿啼哭、喜欢吃人的人头牛身马蹄兽“猰貐”(yà yǔ);长着五六尺长像凿子一样锋利牙齿的人形怪“凿齿”;能喷水火的九头怪“九婴”;一拍翅膀就能刮大风毁坏房屋的巨鸟“大风”;老在烂泥潭中打滚、会吃人毁庄稼的大野猪“封豨”(xī);能一口吞掉大象的巨蟒“修蛇”……

天上地下的祸害一起来,人民实在受不了了,纷纷向当时的天帝帝俊哀告。

帝俊听到人民的吁请,就叫来了手下的一个天神羿(yì)。

羿是神箭手,性格很刚直,非常喜欢打抱不平。天帝赐给羿一张红色的神弓,一袋白色的羽箭,让他到下界去解决人们的困难。强壮的羿射落太阳鸟(四库本《钦定补绘萧云从离骚全图》)

羿和妻子嫦娥一起到了下界。看到人间种种惨状之后,羿决心凭自己的神力为人民解除痛苦。灾祸这么多,先从哪里做起呢?他决定先拿最有地位的捣蛋者——羲和女神的太阳儿子们——开刀。

羿将红色的神弓拉满,将白色的羽箭搭在弦上,定心静气,稳稳地一连发出了九箭,每支箭都正中空中的一个太阳。

片片巨大的金色羽毛漫天飞舞,中了箭的九只三足金乌发出尖锐而惊恐的巨大嘶鸣声,像团团火球从天上急速坠落到地面,一只接一只死去了。

大地迅速地凉爽下来。浩渺的天宇中只剩下了最后一只被吓得浑身战栗的太阳鸟。羿还想一鼓作气,将最后那只三足乌也射下来。人们急忙说,太阳对我们是有恩德的,我们需要它的热量和光芒,就像以往那样,为我们保留一个太阳吧。

羿同意了人们的请求,放过最后一只金乌,转而去消灭了猰貐、凿齿那些怪物。因为他的这些功劳,人们尊敬地称他为“大羿”,就是伟大的羿。

这个事件之后,天上便只剩下一个太阳,普照大地的职责由它独自承担,再也没有兄弟跟它轮值了。

谁也不知道,羲和女神一下子失去了九个儿子,心里会是怎样的悲痛。帝俊后来没有奖赏大羿的功劳,反而将他和嫦娥贬下凡间,大概也与此有关吧。

有人说,被羿射落的那九个太阳坠落到了东海中,成了沃焦,又叫尾闾(lǚ)。沃焦大概就是东海中的无底洞归墟的构成材料,也许它残余的热力太强了,再多的水灌进去也会被即刻吸收或者蒸发,所以东海永远也不会满。月中仙子嫦娥

前面我们提到,羲和带着太阳儿子驾龙车到达西边天极之后,天空就交给月亮女神常羲来控制了。那么常羲女神是什么样的呢?

常羲女神是月亮之母,她在荒野中生下了十二个月亮女儿,这些月亮的本相是一只只银色的小蟾蜍(chán chú)。常羲给月亮们排班,让她们轮流去夜空当值,每只银蟾值班的时长就叫一个月。十二个月亮姐妹都值完班后,人们发现:大自然的温度、湿度、景色、动植物的状态等等,又回到了十二个月之前的样子。人们就把这样一个循环的周期定为一年——这就是我们现在一年有十二个月份的来历。

常羲“退休”之后,最著名的月神是月中仙子嫦娥。

嫦娥原本是神箭天神羿的妻子,也是一位天神。大羿为民除害之后,原本以为天帝帝俊会很高兴,没想到帝俊却非常生气,革除了大羿和嫦娥的神籍,将他们贬落为凡人。

嫦娥感到非常沮丧。她原本是永生的天神,无忧无虑,不会老、不会死,她可不愿意自己同凡人一样,不仅活着在世间受尽辛劳,死后还要到幽都去承受永恒黑暗的煎熬。

看着妻子成天愁眉不展的,大羿忽然想到,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那里有长生不死药,如果自己去求了回来,不是就可以解决嫦娥的问题了吗。他便告别了嫦娥,历尽艰辛来到昆仑山,见到了西王母。

西王母很同情大羿的遭遇,将手中所剩的不死药全部拿出来给了他。西王母对大羿说:“这些药,你们两个吃了可以长生不死;如果只给一个人吃,还可以升天成神。”

大羿将不死药带回家交给了嫦娥,嫦娥非常高兴。神药并不是随时都可以吃的,为了让神药发挥最大的效用,也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上天的虔诚,他们准备找个好日子,沐浴更衣,再一起吃下去,从此快乐无忧地享受永生。

可是,合适的日子总也挑不出来,长生不死药放在那里,眼睁睁看着就是吃不到嘴里,真是让人着急啊。嫦娥一心想赶快改变自己的处境,西王母的药到底有没有用呢?越来越重的焦虑感让她再也不想等下去了。

有一天,大羿出门打猎,到天黑都没有回来。嫦娥忍不住将不死药拿出来,偷偷尝了尝。

嗯,感觉真不错!于是嫦娥吃了第二口,第三口,第四口……谁也不知道嫦娥心里是怎么想的,她完全忘记了跟丈夫的约定,把自己那份吃完之后,又继续吃下去,很快,将大羿那份不死药也吃光了。

这下嫦娥才意识到闯了大祸,可是一切为时已晚,她的身体不受控制地变轻了,一眨眼她已经飘在空中,向更高的天空飞去。她真的可以独自做回她的天神去了。

飘在半空的嫦娥,心里惊疑不定,无助地东张西望着。她该到哪里去呢?她背叛了自己的爱人,如果回到天神中间去,一定会受到他们的指责和嘲笑。

一转头,她看见了深黑的天空那轮凄冷的月亮,她知道那个地方没有神居住,便毫不犹豫地飞向了月宫。

从此以后,嫦娥就独自住在了月宫里。每当满月的时候,你留心向月亮里看,就能看见嫦娥的影子。她孤零零地站在一株巨大的桂花树下,默默望向人间。运气好的话,你还能看见她身边的小白兔,小白兔正拿个石杵,在不停地捣着不死药。羿无助地看着妻子嫦娥飞向月宫(Myths & Legends of China,1922)

仙药的材料是从哪里来的?就来自月宫里的不死树。后来,人们将不死树传成了桂花树,说它有五百丈高。每年八月十五月亮最大最圆的时候,你会闻到特别浓烈的桂花香,那是因为天下的桂花受到月桂树的感召,都纷纷怒放了。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人间有个叫吴刚的人,修炼仙术的时候犯了过错,就被罚去砍这棵桂花树。可是月宫的桂花树是神树,斧子刚砍下去,树皮就愈合了。吴刚永远也无法砍倒它,就要永远这样砍下去,一直没有尽头。这真是一种让人绝望的惩罚啊。独居广寒宫的高冷女神嫦娥 七小 绘夜空中的动物园

在我们头顶的夜空中有无数的星辰,也有许多代表它们的神兽或者星神。所以,我们的星空很热闹,像是一个闪闪发光的动物园。

先来说天空中的四大灵兽吧。简单地说,我国上古先民将天空黄道带附近的星星按照方位分成了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依其形状,用一种灵兽来指称,这就是:东方青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这“四灵”又叫“四象”,或者“四神”。

每个灵兽包含七个“星宿”(xiù),四兽一共是二十八个星宿。每个星宿里又有若干“星官”,就是若干颗星星的小组合,大致相当于今天说的星座吧。我们所说的夜空中的动物园,就藏在这些星官、星宿乃至灵兽之中。

夜空中位于东方的七个星宿组成了一条青龙,又叫苍龙。这七个星宿的名称叫作:角、亢(kàng)、氐(dī)、房、心、尾、箕(jī),分别代表了龙的犄角、脖颈、心脏和尾巴等部位。其中,代表龙角的角宿还跟一句谚语有关。这句谚语叫作“二月二,龙抬头”,是说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的黄昏,苍龙的角会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这就预示着春天回归了,该播种了,所以下面还有句话:“大仓满,小仓流”,意思是说如果不误农时抓紧下地干活,将来就会有丰饶的收获。

苍龙的最后一个星宿“箕宿”,我们在后面风神的故事里会专门讲到。二十八星宿图

位于北方的七个星宿组成一只怪兽,叫作玄武,它是“蛇蟠(pán)龟”(蛇缠着乌龟)的形象,显得很神秘。组成玄武的七个星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其中“斗”与北斗星有关系,前面我们提到过的南楚日神东君曾经用天空中的大勺子舀桂花酒喝,他用的就是这个“斗”。在山东嘉祥县东汉时期的武梁祠中有一幅“斗为帝车图”的画像石,图中的北斗七星,由斗魁四星组成车舆,有一个帝王形象的人端坐在斗勺之中,斗柄三星组成车辕。这辆车没有车轮,它是腾云驾雾而行的

这个“斗”宿中还有“天鸡”星官,它是桃都山神鸡在星空的化身。据说,每天早晨它负责叫醒在扶桑树下睡觉的太阳,它一叫,天下所有的公鸡都会跟着啼叫,这样太阳出来了,天就亮了。后面我们在关于门神的故事中还会提到它。

此外,“斗”宿还有“狗国”星官和“狗”星官,它们是地下的狗和狗的国度在天上的化身。

除了“斗”宿,玄武里的“牛”宿和“女”宿也很有意思,它们与我们下面将要讲到的牛郎织女故事有关系。

位于西方的七个星宿组成了一头白虎。白虎七宿是:奎(kuí)、娄(lóu)、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其中参宿就是我们下面要讲到的爱打架的两个熊孩子之一。

位于南方的七个星宿组成了一只朱雀。朱雀可不是普通的鸟,而是象征太阳的火鸟,或者说前面提过的金乌,有些人会把它画成火凤凰的模样。组成朱雀的七个星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南楚日神东君曾经举起弧矢(弓箭)射天狼,这里的“天狼”和“弧矢”,都是井宿所包含的星官。

除了“动物”,夜空中还有代表黄帝的“轩辕”星,代表西方天帝的太白金星,掌管读书人命运的文曲星,掌管军人命运的武曲星,深受人们喜爱的福星、禄星和寿星等等。那么,你知道代表最高天帝(太帝、太一神)的星星是哪一颗吗?

它就是星辰的王者——北极星。

夜空中所有的星辰都围绕着北极星旋转,代表天后、帝子、辅臣、侍卫,乃至厨师、马夫等等的群星,都护卫和陪伴在它的周围。人们用隆重而严肃的仪式来祭奉它,将它附近的一大片区域称为“紫微垣”——天帝的宫殿就在那里。

后来,人们也将北极星与人间帝王对应起来,用某年某月某日紫微垣中发生的天象,来解释当时人间帝王乃至整个国家的命运。

你曾听说过有人会在晚上对着天空拜星星吗?那就是古老的祭星礼仪在后世的遗留。如果你有什么愿望,也不妨对着北极星说说,这可比对着一颗流星许愿来得“高级”多了,不是吗?爱打架的熊孩子变成星星

在夜空众多的星神中,有两颗特殊的星星,一颗叫作参(shēn)星,一颗叫作商星。这两颗星星原本是两兄弟,可是他们最后竟然闹到了永远都不想再见对方一面的地步。这是怎么回事呢?传说,大天神帝喾(kù)(我们后面会具体讲他的故事)有两个儿子,一个叫作阏(è)伯,一个叫作实沈(chén)。两兄弟一同居住在空旷的树林中。他们的性格都非常要强,每天都会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来动手打架,没有一天闲下来过。更可怕的是,他们哪里是打架,简直是打仗!他们用上了戈、矛和盾牌这样的武器,就像是两个打红了眼的仇人一般,每次不分出个胜负、不将一人打趴在地下起不来,就决不会罢休。作为他们的父亲,大天神帝喾对于两兄弟这种好勇斗狠的脾性感到头痛极了。天底下有哪个当爹妈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们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呢?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看着他们彼此斗得血肉模糊、你死我活,就算是能力超凡的天神,也会感到十分悲伤。后世有句话,“本是同根生,相煎(jiān)何太急”,就是在悲叹亲兄弟之间何必如此残酷地进行斗争。到底怎样才能制止这两个熊孩子继续胡来呢?帝喾下定决心,将兄弟俩远远地分开,再也不要见面。他将阏伯迁到东边的商丘,做了商星,又叫辰星;他将实沈迁到西边的大夏,做了参(shēn)星。阏伯和实沈,就分别是商星神和参星神了。帝喾的两个一见面就打生死架的熊孩子阏伯和实沈

现在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这样一来两兄弟就再也见不着面呢?

这是因为他们在天幕上出现的时间和地点恰好是错开的。每天,商星(辰星)总是在卯(mǎo)时(凌晨五点到七点)出现在东方,而参星总是在酉(yǒu)时(黄昏五点到七点)出现在西方。一个早一个晚,一个东一个西,当其中一个出现时,另一个肯定已经从天空消失了。这就意味着,他俩决不会同时在天幕上现身,也就永远不会碰面。这样一来,帝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人们把这两颗星星如此出没的现象叫作“参辰卯酉”。后来,唐代诗人杜甫有句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感叹的就是这种亲友间难得相聚的情况。

不过,分开之后的阏伯、实沈两兄弟,倒是从此都有了不错的结局。

商星神阏伯的子孙在商丘(属于今天的河南省)这个地方繁衍(yǎn)了下去,商星成了古代河南人的守护星辰。留下了大名鼎鼎的甲骨文的商朝,就是阏伯的后裔创建的。今天在商丘这个地方,还留存着一处名为“阏伯台”的古代遗址,表达着人们对阏伯的纪念。

而参星神实沈的子孙呢,就在大夏(属于今天的山西省)这个地方繁衍了下去。古代山西人都祭拜参星,就是因为他们以实沈为始祖。银河是怎么来的

在苍茫的夜空中,横亘着一条闪闪发光的银河,那是巨大的星辰之河,每一道波浪都是一颗星星的光芒。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这得从一个遥远的故事说起。古早古早以前,天宫里有位神女叫作织女。她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地在天宫的织布机旁穿投梭子,织出美丽的五彩锦缎来。这些五彩锦缎可不是用来做衣裳的,当有需要的时候,天帝会命人将它们铺展到天上,在地面的人们眼中,这就是美丽的云霞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织女单调地重复着这件工作,得不到休息。她既辛苦,又孤独,也没有什么机会去享受生活里的乐趣。在人间,有个穷苦的小伙子叫作牛郎。他很小的时候爹娘就去世了,只能跟着哥哥嫂子过活,哥哥嫂子待他很刻薄。牛郎从小与一头老牛为伴,带它去吃草,或者在它的帮助下干农活。长大后,哥哥嫂子跟他分了家,打发他带着老牛搬了出去。老牛老了,却非常通人性。有了老牛的帮助,牛郎自己耕种自己吃,日子勉强过了下去。一天天,一年年,牛郎长成了大小伙儿,不过他一直都很穷,虽然成了年,却始终娶不起媳妇,也真是发愁。老牛开口对牛郎说话(《牛郎织女》连环画 墨浪 绘)有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牛郎啊,天上的几个仙女下凡来到了咱们这个地界,正在那边的河里戏水呢,你快去偷偷藏起其中一个的衣裳!”牛郎听了,赶忙悄悄走到河边。他发现在河边的一棵大树上,挂着几件人间从来不曾见过的美丽仙衣。再往河中看,几个人间从来不曾见过的美丽女子,正在水里玩闹嬉戏,笑声响成了一片。牛郎爱上了身材最娇小的那个仙女,偷偷藏起了最小的那件仙衣,自己也躲在树后。过了一会儿,仙女们玩够了从水中出来,纷纷披上仙衣飞回了天上。最娇小的那个仙女找不到自己的衣裳,眼看着姐妹们都回去了,急得在树下团团转。牛郎空着手从树后走出来,鼓起勇气跟仙女打招呼,问她是谁,发生了什么事。原来,这位仙女就是织女,她和姐妹们趁着织锦的闲暇下凡来享受自由和休闲,原本到点就必须返回天庭,回去晚了会受罚,可是现在仙衣不见了,她回不去了。牛郎在河边看见织女和其他几位仙姑在水中嬉戏(《牛郎织女》连环画 墨浪 绘)牛郎在心里犹豫了片刻,他不愿意看着织女着急,不愿意织女受罚,可是,他又的确很喜欢织女。思来想去,他拿出仙衣,原原本本告诉了织女事情的原委,又说道:“我非常喜欢你。我想,既然已经晚了,你不如索性留在凡间,咱们成亲,一起过日子吧!”织女见了仙衣,对牛郎的戒心消除了。天庭的生活是那么枯燥乏味,她发现,短短一番交谈之中,她已经喜欢上了这个诚实、真挚的小伙子。于是,她答应了他的请求,跟着牛郎回家成了亲,过起了男耕女织的生活。那件仙衣就收起来不穿了。一晃好几年过去了,在织女的精心操持下,在牛郎和老牛的辛苦耕作下,小两口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还添了一双儿女。牛郎和织女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牛郎织女》连环画 墨浪 绘)天上一日,人间一年。有一天,天庭中地位最高的女神王母娘娘(我们后面会具体讲她的故事)发现织女不见了。她施展神通,查到织女原来在人间跟一个叫作牛郎的小伙儿结了婚,不由大怒。仙女怎么能够跟凡人结婚呢?何况,这件事根本没有得到她的允许!王母娘娘派了天兵天将下来捉拿织女,半空中乌云滚滚,雷声隆隆,牛郎的小茅屋外狂风大作,架势十分可怕。收起来的仙衣自动穿到了织女身上,织女身不由己向天上飞去,只能悲苦地向丈夫喊道:“牛郎,永别了!”天兵天将抓着织女很快就没了踪影,牛郎大声呼喊哀求,嗓子都快喊哑了,泪水都快流干了。这时,老牛再次开口说了话:“牛郎,快,剥下我的皮披在身上,带着两个孩子去追织女!”牛郎惊愕地看着老牛:“你是我从小的伙伴,我怎么能够杀了你呢?!”老牛摇摇头:“没关系,只有我的皮具有上天的神力。快点,再晚就来不及了!”说完,老牛就倒在地下死去了,只剩一滴慈爱的眼泪挂在眼角。牛郎担着儿女追赶被天兵天将抓走的织女(《牛郎织女》连环画 墨浪 绘)牛郎没有办法,立刻找来扁担箩筐,将两个孩子一边一个放进去。他飞快地剥了牛皮披在身上,只觉得身子一轻,立刻就飞上了天。老牛皮果然具有神奇的力量,追了没多久,牛郎就远远看见了织女和天兵天将的背影。他急忙加把劲儿,更快地向前飞奔而去。半空中的这些动静都没有逃过九重天上的王母娘娘的眼睛,她怎能容忍这种公然违反天规、挑战天庭权威的事情发生呢?眼看着牛郎和两个孩子很快就要追上织女,她大光其火,急忙拔下自己头发上的玉簪,在织女的身后一划。王母娘娘拔下玉簪划出银河(《牛郎织女》连环画 墨浪 绘)霎时间,织女身后出现了一条波涛滚滚的大河,每朵浪花、每滴河水都是一颗星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银河,又叫天河。追到银河边的牛郎被宽阔的河水挡住了脚步,即便老牛皮的神力也无法帮助他了。牛郎看着妻子遥远的身影,绝望得捶胸顿足。两个孩子也向着对岸哭喊:“妈妈!妈妈!”银河就这样将牛郎织女一家四口分隔开来。夏天的夜晚,你留神向银河两岸看,就能看到河的一侧有颗很亮的星星,那就是织女星。而在银河的对岸有颗亮星,那是牵牛星,有人说他就是牛郎,也有人说那是牛郎牵着的老牛。在牵牛星附近还有两颗小星星,那就是他们一双幼小的儿女。无数的喜鹊搭起“鹊桥”(《牛郎织女》连环画 墨浪 绘)银河将牛郎织女分开了不知有多少年,后来,也许是众神仙求情,也许王母娘娘觉得可以适当减轻惩罚了,就特许他们在每年七月初七的晚上见一面。这个晚上,就叫作“七夕”。到了那时,无数的喜鹊会聚集在银河上空,用它们的身体搭起一座拱桥,这就是“鹊桥”。牛郎和织女从银河两岸走到鹊桥的中央见面,尽情诉说一年以来的思念。如果你留神那个时候的喜鹊,会发现它们脑袋上没有多少毛,叫作“秃头喜鹊”,据说就是被织女和牛郎的脚踩秃的。气象神的故事

在我国的神话世界中,打雷、闪电、刮风、下雨、飘雪、飞云之类的气象现象,都是由不同的神来司掌的。威风八面的雷部诸神

雷神长着人的头、龙的身子,居住在中央之国一个面积广大、风景秀美的大沼泽(zhǎo zé)地——“雷泽”中。他有时候藏在水里,有时候飞在天上,有时候又出来到沼泽各处走一走。

雷神是怎么打雷的呢?原来,当他吃饱了无所事事地躺在雷泽里休息时,常常会使劲拍打自己的肚子,就像今天我们人类吃饱了会拍肚子玩一样。这个拍肚子的声音,在雷神自己听来可能刚刚合适,就像鼓点一样美妙,可是在天下的人类和其他动物听起来,那就是一阵阵“轰隆隆”的可怕雷声了。甚至,哪怕他并没有拍打,而只是一起一伏地鼓动肚子玩,也会造成一连串低沉的闷雷。如果他生起气来使劲地拍打自己的肚子,那就是惊天动地的巨雷了。

最初雷神是一个地位很高的自然神,不仅掌管雷霆、闪电,而且还管着许多别的神、别的事,相当于一个首领。后来雷神变成了一个专门神,不仅与电神分开,而且不管那么多事了。

作为普通气象神的雷神是半人半兽之躯,你要是拿他当一种神兽看,也是可以的。后来,这位雷神(雷兽)可是倒了大霉了。

黄帝在跟蚩尤打仗的时候,久战不胜。为了用最响的鼓声来鼓舞自己军队的士气,黄帝挖空心思制作了一面神鼓:他派人到东海中的流波山上,抓来了怪兽“夔”(kuí)。夔长得像牛的模样,身体是苍青色的,头上没有犄角,而且身上只有一只脚。夔在海波里出入的时候,发出的声音像雷鸣一样响亮。黄帝正是看中了它的这一特点,命人将它的皮剥下来,绷成了一个巨鼓的鼓面。可以想象,这样的夔皮鼓面发出的声音自然非同凡响了。雷神(《山海经存》)夔(《山海经图》)

鼓面有了,用什么做鼓槌才配得上它呢?黄帝脑子一转,想到了雷泽里的雷兽。黄帝可不管雷兽是资历多么老的古神,照样不客气地将他抓了来,抽出他的大腿骨,做成了一对巨大的鼓槌(chuí)。想想看,用雷神的大腿骨做成的鼓槌,那是怎样独一无二的敲打工具啊!

就这么着,雷神大腿骨鼓槌敲打在夔皮神鼓的鼓面上,发出了震天动地的声响,把蚩尤部队的兵士吓得魂(hún)飞魄(pò)散,完全丧失了战斗力。黄帝指挥着自己的军队乘胜追击,很快就打败了蚩尤的部队,取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只是可怜了雷兽,为了这场战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雷神(Myths of China and Japan,1923)

关于黄帝与蚩尤的战争,我们后面还会讲到。

雷兽死掉了,中国还有没有雷神呢?有的,总得有神来负责打雷啊。

后来中国的雷神又叫作“雷师”“雷公”,脑袋像猴子,嘴巴尖尖的,身子上有鳞片,背后还有一对翅膀,整体上来说嘛,嗯,有点像鸡。也有的记载说,后来负责打雷的是“雷部”,是一个神鬼混合的部门。雷部除了领头的雷公,还有一套人马,比如负责打出各种不同大小雷的雷一、雷二、雷三、雷四、雷五诸兄弟,还有负责牵拉雷车的女孩子阿香,管理雷火的欻(xū)火、谢仙,雷神的信使斫木(啄木鸟)等等,雷神家族可真是威风八面啊。明朝著名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里面有个“雷震子”,他的形象就是根据雷公创造的。

在雷公之外,后来有了一个专门的闪电之神叫作“电母”,又称作“闪电娘娘”,她与雷公配成了一对夫妻,雷不离电,电不离雷。闪电娘娘双手各拿着一面镜子,两面镜子相对发力,便会产生出炫目的闪电。古代典籍中的雷公、电母形象一大溜管下雨的神

我们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对于古代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保证雨水适量、及时,是一件特别了不得的大事。如果长时间不下雨,地里的庄稼就会枯死,大家就会饿肚子。那么司掌下雨这件事的,就是雨神。

中国的雨神并不只有一个,而是有一群。这是因为中国的历史很长、地盘也很大,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方,下雨这件事由不同的神来负责,实在是很正常的。

有位雨神叫玄冥(xuán míng),也叫禺(yú)强。他是北方黑色天帝颛顼(zhuān xū)的属神(也就是下级神),长着人的脸和鸟的身子,两只耳朵上各挂着一条青蛇当耳环装饰,两只脚还各踏着一条红蛇,手里拿着秤砣(chèng tuó)。他的故事我们后面会具体讲。

还有位雨神(又称为雨师)是西方天上的一个星宿,叫作毕宿。他老是跟风伯一块儿出现,因为风伯是东方天空的另一个星宿,叫作箕(jī)宿。毕宿和箕宿是天上的好搭档,有个词叫作“风雨交加”,说的就是他们俩一起出来施展法力的情形。黄帝跟蚩尤打仗的时候,雨师是蚩尤那边的战将。在蚩尤的指挥下,雨师跟风伯联手兴风作雨,把黄帝的部队吹得站立不稳、淋得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又比如一个叫“妾”(qiè)的神,他也是一个雨师,有时候人们就管他叫“雨师妾”。据说他居住在女神羲和给太阳儿子们洗澡的那个汤谷的北边。妾的皮肤黑黑的,两只耳朵上都挂着蛇,两只手上还各拿一条蛇。这副模样,跟上面说的雨神玄冥(禺强)很相像嘛,说不定他们俩还是亲戚呢。风伯(汉画像石,山东嘉祥武氏雨师(汉画像石,江苏徐州铜山)祠)

还有个叫作赤松子的仙人,他是神农时期的雨师。由于他掌管着雨水,水能克火,所以他可以自由地进出火里,一点儿都不会被烧到。

比较特殊的是一个叫“屏翳”(píng yì)的神,一般认为他是雨师,也有的书里说他是风神或者云神,甚至还有说他是雷神的,反正神话传来传去,难免传走了样。不过总之,他的职司听起来都跟下雨有关系。作为雨神的龙

在前面讲的那些司雨的神之外,后来我们最熟悉的一类司雨的神,是龙。

应龙大概是最早的一位负责下雨的龙形神兽。它的寿命在千年以上,脊背上长了一对十分宽大的翅膀。在黄帝与蚩尤的战争中,它是黄帝那边的战将,负责对抗蚩尤那边的雨师和风伯。应龙特别擅长蓄(xù)水,他用神力将大量的水储存在天上成为乌云,等到需要的时候洒下来,就成了大雨。不过,应龙的神力没有风伯雨师联合起来强大,双方斗法的时候,风伯雨师压制住了应龙的雨势,大雨都冲着黄帝那边泼洒下去,黄帝的部队就倒了大霉。

战争结束以后,也许是黄帝责备它没有立功,也许因为与风伯雨师斗法时耗费了太多神力,应龙再也回不到天上去了,只得在南方留了下来。到今天我国的南方地区仍旧多雨,人们说,这就是因为应龙在那里长期居住的缘故。

一开始,龙的地位在神兽中并没有那么显赫,所以龙作为雨神的职责并没有得到强调。后来,在中外文化的碰撞下,人们对龙的崇拜逐渐上升,人间的皇帝还把龙封为了王。于是渐渐地,东南西北四海龙王出现了,专门负责兴风布雨,调剂人间的水量。如果你听过“哪吒(né zha)闹海”的故事,你大概记得:哪吒招惹了东海龙王,搞得四海龙王一起大怒,扬言要发大水淹了陈塘关,将当地的老百姓全部淹死。面对这种死亡威胁,为了拯救老百姓的生命,哪吒就自杀了。可见,龙王在兴雨方面的能量有多么强大。

再往后,人们对于龙与水的关联越来越明确,凡是有大水的地方都有了龙,就连那些古老的井里,说不定也有一条井龙呢。于是江河湖海,到处都有了属于自己的龙王,只不过有的大、有的小而已。每逢天旱的时候,人们就要抬着牛啊、猪啊、羊啊各种祭品,去祭祀当地的龙王,求他快快下雨,不要让庄稼渴死。如果求来求去龙王不理睬,人们甚至还会献出童男童女给他呢——唉,这样的祭祀方法,也未免太残忍了!

今天我们国家还留存着不少龙王庙。如果你出门旅游的时候碰巧参观过龙王庙,你也许注意到了那里面供奉着的威风凛凛的老龙王像。这大概就是老百姓心目中现任雨神的“真容”吧。应龙(《山海经》明代绘图本)风神箕伯、飞廉和其他

风对于古代人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农民需要风来为庄稼授粉,可是又担心大风吹倒了庄稼;渔民害怕风急浪大无法撒网;搞水上运输的人希望得到顺风帮助行船;打仗的将士更祈求战场上的风向对自己有利……所以,我们国家很早就有对风神的崇拜习俗了。

风神和雨神经常一块儿出现,雨师(雨神)是天上的毕宿,风伯(风神)则是天上的另一个星宿,叫作箕宿。前面我们说过,我国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星分成二十八组,每组就称为一“宿”。毕宿和箕宿,就是二十八个星宿之中的两个。

箕宿这个名字听上去有点奇怪,它是怎么来的呢?原来,箕宿的几颗星星,组成了一个四边形,模样很像一只簸箕(bò ji),所以人们就叫它箕星、箕宿。

那么,簸箕又怎么与风扯上了关系呢?

这是因为,古时候,人们经常使用箕斗这样的工具来筛簸粮食,以便让谷物之类的壳与肉分离。在箕斗一上一下的簸扬中,就产生了风气——就好像你用扇子上下扇动会感到有风一样,所以古人认为,形状像簸箕的这个星宿,就代表主管风的天神,风就是从那里产生的。人们管箕星之神叫作箕伯、风伯。

无论是生产生活中,还是战争中,风雨之神经常相伴出现。前面说过,蚩尤和黄帝打仗的时候,蚩尤就专门请了风伯和雨师去联手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