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藏起一半:好父母培养孩子软实力的智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7 23:30:13

点击下载

作者:张艳艳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爱,藏起一半:好父母培养孩子软实力的智慧

爱,藏起一半:好父母培养孩子软实力的智慧试读:

前言

记得著名教育专家尹建莉曾经说过:“儿童无小事,所有的小事对孩子来说都是大事。父母在小事上有正确观念,不误导孩子,就是帮孩子成就了大事。孩子也会以做大事的气质回报家长。”尊重孩子,和孩子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这个口号呼吁了多少年,我们的家长也身先士卒,甚至以牺牲的精神在教育着自己的孩子。他们为了孩子不惜重金投资;为了孩子辞去工作,专心带孩子;为了孩子把他们送到一些“名师”那里求学……可结果呢,有的孩子腼腆、有的孩子内向、有的孩子顽劣、有的孩子叛逆、有的孩子没有主见……于是他们彷徨了、迷茫了,于是他们开始求助一个又一个的“专家”。

其实,最好的专家是遵循孩子性格特点进行教育的妈妈(爸爸),一个有心的妈妈(爸爸)也可以成为一名儿童教育专家。孩子,就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玉,至于怎么雕琢,还要看这块玉的特点和雕琢师的方法。例如,本书中的沫沫,是个顽皮的小男孩,当妈妈意识到他的顽劣有点过时,就开始“放权”给儿子,让他当家,让他具有一定的责任感,进而促升他的成就感、使命感,最终沫沫成了一个有责任心的小男孩。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给予孩子太多往往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顽劣、害羞、没有自信。反过来,如果父母学会“狠”一点、“坏”一点,也许孩子就没有这些问题了。

这本书里有一群有点另类、非同一般的父母:他们非常“多事”、“贪玩”,有的还非常“懒惰”、非常“抠门”。他们对孩子很“狠”,经常“甩手不管”,或者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西点军校”式的管理,甚至不惜让孩子迟到,还让孩子穿奇装异服……可就是这样一群妈妈(爸爸)带出来的孩子,独立、勤劳、节约、有自信、有纪律、有主见……

这是一本值得很多家长一看的书。在这本书里,每一位妈妈(爸爸)以自己独特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他们完全打破以前妈妈们事无巨细对孩子包办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当家;他们一改认为孩子听话就是正确的观念,让孩子顽皮;他们把钱包交给孩子让他们管钱;他们还鼓励孩子大胆想象,让孩子想入非非。总之,他们颠覆传统,打破过去,但是,他们的孩子却阳光、坚强、健康,具有自己的个性。

一千个孩子有一千种不同的教育方法,家长要做的就是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然后坚持下来,这样你的孩子就会成为你理想中的“美玉”。第一章“甩手”父母成就独立好孩子学会拒绝,减少孩子的依赖

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过失,切忌草率从事,应抓住这个机会,让孩子从中得到一些东西。

——前苏联教育家 马卡连柯案 例

现今,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们理所当然地希望能够更好地满足孩子,让孩子得到更多的爱。身为一名母亲,我也毫不例外地会有这样的想法。自我家京京出生后,我就为他忙这忙那,可能是我的照顾过于周全了,以致于让京京成了典型的“蜜糖罐”里泡大的孩子。

说实话,当我们家长一心爱着自家孩子的时候,很少会非常理性地思考这种爱对孩子来说到底合不合适。可是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时给予京京的完全是一种包办式的爱。比如,在他要求玩玩具的时候,我就会把玩具送到他手上,等他玩完了,我再替他把那些玩具收拾好。甚至,京京快3岁时,还是我一口口地喂他吃饭。在我的溺爱下,京京逐渐养成了一种习惯,那就是,无论做什么,一开口都是“妈妈,我想……”对于我的这种溺爱,京京他爸也曾经提出过异议,但我却一直没有当回事,总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再慢慢培养也不迟。于是,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京京上幼儿园。

京京是3岁时上的幼儿园。一开始他对上学充满了向往,总是早早起来去上学,但是没过几天,他就闹着不去了,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我只好去找他的老师了解情况。原来,京京在幼儿园什么都不会做,没有人来喂,他连自己吃饭都不行,京京觉得害怕了,索性拒绝再去幼儿园。

京京的老师告诉我,虽然孩子很小,但是也要让他适当地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否则,在家长的包办下,孩子会养成依赖性,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她还让我从一些小事开始逐步培养京京的独立能力。

那天,京京的老师跟我聊了很多,我才知道自己以前对京京的培育有多么失败。本以为给了孩子最多的爱,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却是最不利的。好在京京还只有3岁,所以,我反思了自己不正确的做法后就开始积极“密谋”如何重新打造京京。

当然,在“改造”京京之前,我对自己也“改造”了一番。这期间,我大量地阅读了相关的、有指导性的书籍。经过一段时间的恶补,我实现了思想上的“改头换面”,而且下定决心要对京京“狠心”一点。

在这之前,我遵从京京老师的建议,先让他在家待一段时间,缓解他对幼儿园的恐惧。回到家后的京京又重新躲进了“避风港”,自然乐不思蜀,但我却不想让他再像以前那样了,于是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改造”计划。“妈妈,我想吃苹果。”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京京朝我大喊。看看表,上午10点了,按照惯例,这个时间是平常给京京补充维生素的时候,而我此刻正在卫生间里同换洗衣物“奋战”,对于京京的要求故意充耳不闻。过了一会儿,京京见我没有动静,就直接跑到门口,大声地说:“妈妈,我要吃苹果!”语气中竟然掺杂了不满。哼,你不满,我还不满呢,于是,我又故意冷冰冰地扔过去一句话:“没看见妈妈正在忙着吗?想吃就自己拿去。”京京大概第一次看见我这么生气地拒绝他,竟不知所措地站在了门边,我“冷眼”瞧过去,只见他呆呆地站在那里,显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但我依然不理不睬,继续我的“奋战”。就这么僵持了一会儿,京京走开了。结果,那个早上的维生素就没有补充。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京京仍然按照惯例,坐在桌前等着我喂,可我只是走过去,把他的那一份放到他面前,然后我就自己开吃了。这小子终于憋不住了,大概感觉自己受到了和在幼儿园里一样的“不好”的待遇,便号啕大哭起来,而且还一边哭一边说我“坏”。

用哭的方式来威胁我,这是京京从小就惯用的一招。见他又想用这招来对付我,我干脆把饭碗一推,也开始“号啕大哭”起来。看到我的反应,京京立刻就不哭了,他非常不解地盯着我,而我呢,却一不小心由假哭变成了真哭(我主要是想自己这几年白白付出的心血啊)。最后,京京终于坚持不住了,他跑过来问我:“妈妈,你为什么哭啊?”

听到京京的话,我便趁机开始了控诉,我一边“哭”一边说:“你看妈妈好心好意做了饭,你竟然不吃,还哭给我看,妈妈真伤心。”嘿嘿,先从吃饭入手吧。

京京似乎明白了,他说:“平常都是你喂我,可今天你都不喂我了。”这小子还是觉得很委屈。“你看妈妈现在都累成什么样了,既要给你做饭,又要给你喂饭,还得给你拿苹果,要是不给你拿,你就不吃了。你看看,妈妈现在都成什么样子了哦,一点都不漂亮了。”我继续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控诉。“妈妈漂亮,妈妈漂亮。”京京赶紧安慰我。“京京,想不想妈妈以后更漂亮?”我见状赶紧下套。“想。”京京弯儿都没打,立即说。“那好,从今天开始,你自己吃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妈妈少点劳累,就会更漂亮了。”我趁势提出了要求。“好。”京京没有犹豫地说。“那么,我们从现在就开始?”看到这小子如此热烈的响应,我想还是趁热打铁为好,否则这小子反应过来再变卦,我还得挤一次眼泪。“好的。”京京听了我的话,便跑回自己的座位前,拿起自己的勺子准备吃饭。一开始,京京挖饭的动作很笨拙,有好几次都把勺子里的饭粒弄到饭桌上。看到京京笨手笨脚的样子,我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啊,可我又知道此时不是我纠结的时候,我要做的是帮京京尽快学会做这些简单的事情。“京京,你看,妈妈是这样拿勺子的。”我拿起勺子,边说边示范给他看,京京认真地看着我的示范,然后自己去尝试着挖饭,夹菜。虽然吃得慢,但最后终于靠他自己吃完了这顿饭。当时京京一吃完,我立即对他进行了表扬:“京京真棒,会自己吃饭了!”京京听了我的话后反而有点不好意思了,他问我:“妈妈,是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应该自己吃饭?”“是的,小朋友就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的回答简洁明了,一步到位。“那以后我就自己做吧。”京京进一步要求,看来,他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了。“哎呀,我儿子上了几天学有进步了,竟然要求自己做事情了,那以后妈妈就看你的表现了。”看到儿子的转变,我当时特别高兴。

不过,在高兴之余,我也意识到小孩子的话不能完全当真,这小子当时是在我眼泪的炮轰中做了这个决定,明天能否继续还很难说。所以,我就跟他做了个约定。“京京,我们拉个钩怎么样?”我提议道,“我们以一个星期为限,如果这个星期你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就把你的表现告诉你的老师。”京京听了我的建议很高兴地接纳了,这可是给他挽回面子的重要机会。

就这样,在我眼泪的轰炸下,在我们的约定中,京京从不会到会,慢慢成长为能照顾自己的“独立”小孩了。案例分析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四二一”模式,即六个大人带一个孩子。面对这一个宝贝,他们恨不得把孩子一生的事情都给安排好、做好,哪里还想着让孩子独立。所以,像京京这样,到了3岁仍然连自己吃饭都不会的情况并不算少见。我就曾经见过一个到了4岁还不会自己吃饭的女孩,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她的老师只好喂她吃。可是老师的这种行为导致了其他小朋友的不满,使得这个4岁的女孩因为不会吃饭而遭到更多的鄙视。结果,这个小女孩很受伤,最后发展成说什么都不愿意去幼儿园了。

孩子身上出现的这些问题是谁造成的?很显然,是家长。他们包办得太多,只想着给孩子爱而没有想到孩子将来有一天发现自己什么也不会时该怎么办。其实,孩子大约在1岁左右的时候就有了自己吃饭的意识,他们会因好奇而想要去尝试,这个时候,家长对待他们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学着自己动手,而不是去阻止他们的尝试。但是很多家长往往因为担心孩子弄脏衣服、打破饭碗、浪费时间等而去制止孩子的举动,这样就把他们自发迈出的第一步扼杀在了摇篮中。

要求自己吃饭是孩子独立的第一步,作为家长,正确的对待方式就是尊重孩子的愿望,让他们去做,哪怕孩子弄脏了衣服。给孩子换一个塑料的、质量好的碗,让他们去尝试,当他们做完后对孩子给予表扬。在这种自由和轻松的氛围中,孩子的独立能力就慢慢培养起来了。“超妈”教子心经

作为妈妈,在帮助京京独立的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当孩子因不习惯而哭闹时,妈妈一定要“狠”下心来。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家长都会因不忍心听孩子的哭声而放弃原有的坚持,这样的话,大人就被孩子给牵制住了,以后再想给孩子定规矩也不太容易实施。

但是,家长也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来把握“狠”的程度。有的孩子天生就比较“拧”,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那样的话,妈妈就不可一味地“狠”下去,而应采用能够吸引孩子的方法,比如带他出去走一走,让他从坏情绪中摆脱出来,然后再引导孩子慢慢适应和改变。总之,在改掉孩子不良习惯时,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性格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来教育。

另外,孩子的不稳定性也决定了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父母应不断“制造机会”帮助他们增加长久性,然后渐渐改善。放权,让孩子在自由中起飞

严管中长大的孩子,无法独立;施压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

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信人信己;放权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责任。

——创新工场CEO 李开复案 例

我的儿子沫沫是很顽皮的孩子,自小惹的麻烦事不胜枚举,像和小朋友打架、毁坏家里的玩具等,都是常有的事。特别是自他上幼儿园以来,大事小事似乎就没有间断过。

记得大约在他4岁多的时候,一天下午,幼儿园的老师突然打来电话,要我过去一趟。对于老师的电话,我预感大概不会有什么好事,去了一问才知道,原来儿子在午休时用圆珠笔把一个女孩儿的脸给画花了,小女孩为此哭了很长时间。当时我一听,心里那个气啊,这小子怎么净给我惹事。为了惩罚儿子,我决定把他带回家好好“修理”。

但是还没等到家,儿子沫沫就先给我道起歉来,“妈妈,我错了。”大概儿子在屡次的“敌我斗争”中日渐成熟,知道怎么对付老妈我了。对于儿子的小心思我虽然看了个大概,但火气确实下去不少,不过还是有模有样地训了他一通。

后来沫沫给人家小女孩正式道了歉,事情就算结束了,但是通过这件事,我看到了自己在教育孩子上出现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孩子顽皮点不是什么大问题,可能也是因为他的顽皮还没有引起过很大的麻烦,所以多数时间里我都是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还有一点让我反思的是,每当沫沫因顽皮而发生状况时,我和他爸爸总是第一时间出面帮他处理问题,从没有试着引导他,让他自己去解决,以致随着年龄的增长,沫沫这种顽劣的习性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了。

针对沫沫表现出来的顽皮好动的特点,我决定“放权”给儿子,让他在适当的家务活动中感受约束力,增强责任意识,进而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独立小孩。正如一些专家所说,一个孩子能否快乐、能否积极进取、能否在将来有所作为,最终还是靠他自身的力量,成年人可以协助但不可能替代孩子成长,家长不能包揽孩子的终生。因此,适当地“放权”给孩子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也能帮助他形成良好的性格。

既然决定要“放权”,那就要正式一点,首先从家庭卫生方面开始,为此我特别召开了家庭会议。沫沫对于一切好玩的东西都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家庭会议让他感觉到了乐趣。看到沫沫的反应,我意识到自己找对了方法,再加上小孩子的情绪很容易被调动起来,我就顺势在这个家庭会议上列举了搞好家庭卫生的几点注意事项,并且还安排了各自的职务。

根据会议决定,沫沫担任家里的卫生部长,我是勤务长,孩子的爸爸是监督员。每个人的职责各有不同:卫生部长主要负责搞卫生,例如,每天要做扫地、倒垃圾等一些简单的活儿;勤务长则负责买菜、做饭和购物;监督员是监督其他成员的,但同时负责诸如买电、扛煤气罐之类的活儿。

沫沫有了官职,自然很乐意干,刚开始的时候,他每天都能够把地扫好、把垃圾倒掉。可是,小孩子的好奇和热情只能持续一阵子,当做卫生部长的新鲜劲儿一过,沫沫就开始变得松懈了,有时还会想方设法地偷懒不干活儿。“沫沫,今天的垃圾怎么没有倒掉?”下班一回到家,我就看见沫沫又偷懒了。“不想倒了。”这小子想打退堂鼓。那可不行,我得想个办法让他坚持下去。

我跟沫沫的爸爸商量了一下,在吃晚饭的时候,我俩就在饭桌上上演了一出双簧。“沫沫这周表现不错啊,不仅把家里的垃圾及时倒掉,而且还会监督妈妈和爸爸呢。”我首先对沫沫大唱赞歌。沫沫听了我的话后,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对啊,咱们沫沫长大了,那天还批评我没有及时清洗袜子呢。”孩子的爸爸也跟着添油加醋。“对了,沫沫,”我继续诱敌深入,“感觉做卫生部长累吗?”“不累。”沫沫见我有此一问,立即大声回答道。“还能不能继续做下去?要是不愿意做了,就和妈妈交换职务吧?我可想坐这个位置了。”我“好心”建议道。“不,我还要做卫生部长!”这次沫沫一点迟疑都没有了。“那好,为了表扬沫沫最近的表现,我决定明天全家去一次凤凰岭,算是爸爸妈妈对你的奖励。”“真的?谢谢妈妈!”小家伙一听说去凤凰岭,立即高兴地拍起了桌子。唉,对小孩子只给口头表扬恐怕力度还不够,我就干脆来了个运动奖励。

后来,我又时不时地通过讲故事、打分、奖励等形式帮助他把卫生工作坚持了下来。在整个过程中,沫沫通过完成这些简单的家务劳动,不仅学到了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还慢慢有了责任感。到今天为止,我们家的垃圾一直都是沫沫负责倒。案例分析

李开复博士曾经说过:在放权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深具责任感,因为他会感谢——感谢你们信任我,让我作这个决策,我一定会负责任地把这件事情做好。其实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表现出自己动手、自己做主的欲望,比如两岁多的孩子看见妈妈在洗衣服,他便表现出自己也想加入的愿望。如果此时妈妈让孩子去洗一洗,那孩子就会感觉到自己被妈妈信任、被重视而快乐地去做。但是,我们的父母面对孩子的这种欲望时,大都是以无比温柔的语气夸奖孩子一番,然后再制止孩子的举动。其实,父母的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这样很容易让孩子认为,只要我表现出想做的态度,哪怕自己不去做都会得到父母表扬。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愿意做,因为有他们的父母在做,更为严重的是,会养成一种不真诚的个性。

沫沫的妈妈在一开始虽然意识到了沫沫的问题,但私底下还是抱了幻想,以为孩子还小,长大就会懂事的。结果当孩子犯错时就去批评一下,然后帮助孩子处理,以致让沫沫顽劣到了4岁多。为什么顽劣?事实上是父母的态度助长了他的顽劣,因为他发现每次自己做错事后都有父母为他处理,这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就有了放纵的暗示,而且会使孩子变得没有约束力,没有责任感。所以,这样的爱不是真正的爱,已经有很多实例证明,在这种“爱”的宠溺下,孩子会变得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变得缺乏独立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甚至会变得非常自私。但是,沫沫的妈妈认识到自己的教育问题后开始“放权”给儿子,这无疑是她教育观念的一大飞跃,当然,此“放权”非彼放权,只有结合着孩子年龄阶段的特点适当放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放权”。“放权”是一种爱,是一种信任,在这种意义上教育出来的孩子,会因为自己的被爱、被信任而慢慢变成一个具有责任感的孩子。

根据孩子的年龄段特点进行适时的“放权”,是培养孩子责任感、增强孩子生活能力的方式之一。

3~4岁孩子能够胜任的工作:

能够自己洗漱,协助父母把干净的衣物叠好、放好。

能够收拾和整理自己的玩具。

4~5岁孩子能够胜任的工作:

能够给家里的植物浇水。

能够协助大人摆放和清洁饭桌。

能够从门口拿邮件和报纸。

能够喂宠物。

5~6岁的孩子能够胜任的工作:

能够整理和打扫自己的房间。

能够叠好自己的衣服。

能够倒垃圾。

能够摆放碗筷和清洁饭桌。“超妈”教子心经

在给沫沫“放权”的过程中,我有一个很重要的发现,那就是沫沫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顽劣了,而且还有了自制力及责任感,现在他不仅自己能做很多事情,而且还知道在做事情之前要先考虑一下。这一切都是从我们开始“放权”给他、他从“放权”中得到信任开始的。

所以,我的观点是:要想教育好孩子,家长自己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及心态,只有自己放开了,孩子才能有进步。让孩子从小事开始,让他们逐渐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律性才会不断提高。

家长不要认为孩子太小就什么都不让他们做,许多孩子想做事情的欲望其实在很小就产生了,只不过被大多数家长剥夺了而已。如果家长能够及时利用孩子的欲望并加以引导的话,孩子的好习惯就能顺利养成。当然,想让孩子学会做事,还要善于从小事开始“放权”,让孩子真正参与进来。比如,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即使他并不能真正做家务,也要让他参与其中。在面对一些家庭问题时,比如为孩子选择幼儿园、兴趣特长班等都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真正参与到与他自己有关的事情当中,让他们体验到被信任的感觉,进而增加他们的责任感。从叠被开始,学会生活自理

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适的成长环境,但无法隔断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生存,因此,聪明的父母应当及早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英国社会学家 斯宾塞案 例

有一段时间我工作比较轻松,下班也比较早,于是晚饭后我就带着闺女冉冉出门去散步。在散步时,我认识了几位和我差不多大的年轻妈妈,后来在和她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孩子教育上的问题。例如,如何让孩子学会自理。

说实话,妈妈照顾孩子的时候,几乎都是无微不至的。早上,我们这些做妈妈的很早就起床为孩子准备早餐,等孩子起床吃饭的时候,我们又得忙着为孩子叠被铺床、收拾房间什么的。在每个妈妈的潜意识里,做这些是理所当然的,而我们的孩子也觉得享受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哎呀,你不知道,我们家佳佳升入大班以后,幼儿园增加了叠被子的要求,昨晚回来还哭鼻子,说中午在幼儿园午休完以后,自己也不会叠被子,更不敢跟老师说。”佳佳的妈妈说。“这件事情,我家大军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也曾经遇到过。”大军妈妈一副过来人的样子。“你是怎么做的?”佳佳妈一听大军也遇到过,赶紧来讨经验。“怎么做,教呗。”大军妈妈说。

其实我家冉冉再过一段时间也该去幼儿园了,这也是她即将面临的问题,于是,我赶紧凑过去“洗耳恭听”。“一开始,我就在家教他,可3岁的小孩子哪里能一下子就学会啊,但是又害怕孩子被同学嘲笑,于是我就一遍一遍地教,做不好我就批评他,他也哭过鼻子,不过,最后好歹能叠出个被子的样了。”大军妈妈给佳佳妈妈传授着她的经验。

让孩子自己叠被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其实是很多家长都会面临的问题,只不过在实际生活中,当问题还没有临头时,家长们有意无意地会忽视问题的存在,以至于当事情到了眼前时,才开始临时“突击”。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已经受到了或大或小的“冲击”。于是,我决定在冉冉上幼儿园之前教会她“叠被子”。

不过,据我对冉冉的了解,她是有点“反骨”的。当你要求她拿个苹果吃的时候,她往往会拿梨吃;当你让她看幼儿频道时,她可能会把电视调成新闻频道。所以,针对她的这个性格特点,我决定采用一种“以毒攻毒”的方式。

其实我的办法很简单,就是让冉冉姨妈家的小表姐雨婷来“刺激”她一下。雨婷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据她妈妈说在他们班昨天举行的叠被子比赛中,雨婷因为叠得好得到了个小红花。我呢,就趁着雨婷新鲜热辣的荣誉感还未消退,决定让她来教一教冉冉怎么叠被子。

周六那天,我给雨婷家打电话,在电话里我先是把雨婷“狠狠”地表扬了一番,然后便向她提出,请她来教冉冉叠被子。雨婷见自己的成绩和荣誉得到认可,心里自然高兴,所以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冉冉,你会叠被子吗?”在书房里玩得不亦乐乎的小姐妹俩正在对话。“不会。”冉冉倒也诚实。“切!”雨婷听到妹妹的回答,立即表现出鄙视的样子,“我在你这个年龄都会自己叠被子了。”看她一副老江湖的口气,正在听她们谈话的雨婷妈妈和我相视一笑。“我有妈妈给我叠!”冉冉毫不示弱地对姐姐的鄙视做出了反击。“告诉你吧,等你上了幼儿园,要自己叠被子的,到时你不会叠被子,会被大家嘲笑的。”雨婷继续卖弄自己过来人的经验。“笑就笑呗!”冉冉竟然毫不在乎。“我可不想让你被嘲笑,让我来教你吧!”雨婷看到冉冉不在乎,她倒着急了,干脆毛遂自荐要教冉冉叠被子。“好吧!”冉冉犹豫了一下后表示同意。我猜想此刻冉冉心里应该很感激姐姐给了她一个台阶下吧。

小姐俩蹦蹦跳跳地去了冉冉的卧室,我和雨婷的妈妈紧随其后“刺探军情”。

只见雨婷先把冉冉的被子舒展铺在床上,然后折叠起一边,并用小手给被子压出一道沟,然后用相同的办法叠另一边,再对折……很快,方方正正的被子就在雨婷的摆弄之下诞生了。

而冉冉呢,只是好奇地看着姐姐熟练的操作,大概还搞不清原来散乱的被子是怎么被姐姐叠得如此整齐的。雨婷跳下床,让冉冉照她刚才的样子学着做一遍。

冉冉此刻也有点跃跃欲试了,加上不想让姐姐看不起,所以,对于姐姐的要求,她没有反对,而是立刻动手操作起来。但是,冉冉毕竟还是太小了,不管她怎么努力,不是折不出沟就是叠不起来,最后,冉冉不耐烦了,干脆就不叠了。在门外偷偷观察的我们也看出了两姐妹的不耐烦,正打算进去,可还没等我们进门,就听见雨婷说:“你真笨,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了。”很显然,雨婷还不知道怎么做个好老师。

但她的话却刺中了冉冉的“反骨”,只见她撅着嘴一脸不服气的样子又爬到床上折腾起来。我看见她在床上忙碌着,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很快,被子被揉成了一团。

我担心雨婷再说什么刺激的话惹恼冉冉,就赶紧推门走了进去,然后假装发现新大陆一般,首先对她的行为进行了表扬:“呀,冉冉想叠被子了,看来冉冉真是长大了。”但冉冉对我的表扬不理不睬,只是生气地站在那里。“不过呢,叠被子可不是一下子就能学会的,雨婷姐姐是不是也学了很多次很多次才学会的啊?”我假装无视冉冉的愤怒转过头来问雨婷。“是的,我也是在家学了很多次才学会的。”雨婷很乖地回答了我的问题。听了我和雨婷的对话后,冉冉的情绪明显开始缓和下来。趁这当儿我推了一下雨婷,示意她过去帮妹妹,雨婷走上前去,对冉冉说:“妹妹,我再叠一遍给你看好不好?”冉冉没有说话,但是她的表情说明她已经接受了姐姐的建议。

于是,雨婷一边讲解一边又叠了一次被子,而冉冉则在旁边很认真地看着。

那一天,冉冉最终还是没有学会叠被子。不过,打那以后,冉冉再也不让我替她叠被子了,每次她起床后都是自己在卧室里折腾半天。后来,经过我多次示范,冉冉终于在上幼儿园之前学会了叠被子(当然是那种很薄很薄的小被子)。

虽然叠被子事件颇多波折,但在我看来,这对于冉冉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其实,很多事情,只要能让孩子们产生兴趣,家长再加以引导,慢慢地,就可以让他们从中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现在,冉冉已经7岁了,她也确实像我们期望的那样,自己的事情,比如整理房间,她都会尽量自己来做。案例分析

我们知道,学前期是幼儿能力与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但是,现在很多父母往往忽视孩子生活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以致很多孩子在上幼儿园、小学,乃至中学、大学时都还不具备例如自己“叠被子”这样的基本生活能力,而这些能力其实是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就应该开始建立的。尽早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自信心,增强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也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比如,要是父母能让孩子从小就自己洗脸、刷牙,那就不仅仅是让他们养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也标志着孩子独立自理的开始。

当然,培养孩子的方法是灵活的,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法来达到目的,或者把孩子该做的事情以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但要注意孩子的注意力是短暂的,当孩子发现他比较感兴趣的事情实施起来比较困难的话,就有可能像前面那个叫“冉冉”的小姑娘一样,对做那件事情丧失兴趣。家长要做的是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给予孩子鼓励,让他们拥有成就感,就像冉冉的妈妈所做的那样。只要孩子喜欢上,习惯了,坚持下来,就是胜利。“超妈”教子心经

在教冉冉叠被的过程中,我没有亲自上阵,而是做“甩手掌柜”,让跟她年纪相仿的孩子来教。尽管当时冉冉没有立即学会,但她叠被子的激情已被点燃。后来,我稍加示范,再加上她的努力,任务就成功完成了。

我认为,遇到问题时,家长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结合孩子的性格特点。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脾性,如果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就会事半功倍。例如我家冉冉,从小就有“反骨”,我就针对她的这个特点,让在班上获得小红花的雨婷姐姐对她产生一种刺激,从而使她产生“我一定要学会自己叠被子”的想法。遥控演练增强孩子应变能力

孩子们需要一定的空间去成长,去试验自己的能力,学会如何对付危险的局势。如果我们做得过多,就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剥夺了他的自立及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 戴尔案 例

我是一名离异的母亲,也许是婚姻的不幸让我对女儿茜茜多了一份呵护,总感觉欠她太多。但作为一名公司的高管,我又很少有时间陪茜茜,工作几乎占满了我的时间。所以,大多数时间里茜茜由她的姥姥和姥爷来带。

记得一个月前,我带茜茜去看电影,看完电影后又去楼上的“卡酷旗舰店”玩,但当我们玩完已经走到出口时,茜茜突然说她看中了一个玩具,然后就转身跑回了店里。我赶紧追她,但是已经不见人影了,当时我可急坏了,在店里一边寻找一边大声叫茜茜的名字,但是店里的音乐声音很大,加上人又多,我的喊声在如此嘈杂的环境里根本起不了作用。我只好到服务台联系了工作人员,希望他们帮我一起找找孩子。

后来,我们终于在商店的一个角落找到了茜茜。当我看到茜茜时,发现她正在那里茫然四顾,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我赶紧走过去,一把抱起她,她叫了声“妈妈”就哭了。

看到孩子的一刹那,我的眼泪也掉了下来,感觉自己亏欠孩子的太多了。但是,这件事也让我意识到一个问题——茜茜太缺乏事故应变能力了。回到家、我和她姥姥、姥爷说起这件事,他们也觉得是这样,而且还一个劲儿地检讨自己给茜茜“包办”太多。

后来,我看了一些相关的书籍,作者从现在独生子女、离异子女、留守子女的现象出发,提出要提高孩子应变能力的必要性。看来,要教育好一个孩子,只给她提供富足的物质条件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她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比如应变能力。

我决定从我家的实际情况出发,给孩子和老人来一场事故模拟演练,让茜茜开始接触这方面的常识。当然,这场演练茜茜是毫不知情的。

我先是专门抽出一段时间带着茜茜阅读有关生活常识及应变方面的书籍、视频,告诉她如果我不在家时姥姥和姥爷的身体突然不舒服了,一定要记得打120急救电话。经过一段时间的恶补,我感觉茜茜已经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得差不多了,于是,我就开始着手准备实施一场遥控演练。

我和家里的老人商量好,并告诉他们怎么配合进行这场演练。我们决定让姥姥装做突然病发,姥爷充当电话接线员(当然,电话要事先做一下手脚,不然真拨打了120可就麻烦了),看看茜茜能不能应对这种突发状况。

周末,我先借故外出,按照计划,过一会儿姥姥就会突然“病发”,而那正是茜茜和姥姥一起看电视的时间。据姥姥后来讲,她突然“病发”时,茜茜立即吓哭了,大声喊着姥姥,孩子的哭声让她几度想放弃“表演”,但她还是坚持着提醒茜茜要怎么打电话。在姥姥的提醒下,茜茜才慢慢镇定下来,想起了我之前教她的那些常识。不过,她并没有立即拨打120,而是先给我打了电话。我看到是家里的电话自然立即接听,电话那头,茜茜抽噎着告诉我说:“妈妈,妈妈,姥姥生病了。”

听了茜茜的反应,我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太残忍,让小孩子经历这一切。可我又想,有了这次经历之后,茜茜再遇到这样的突发事情就会知道怎么做了。因此,我还是狠狠心,镇定地继续这场演练。“宝贝,怎么了?”我问道。“妈妈,妈妈,姥姥生病了,怎么办啊?”那边的茜茜着急地喊着。“别哭,宝贝,你想想我们看的一个视频,视频上说家里有人突然生病了该怎么做?”

听了我的话,茜茜不再盲目地喊了,她抽抽噎噎地说:“拨打120。”茜茜的表现让我松了一口气,看来,我用的方法还是正确的。“真棒,宝贝,你现在先放下妈妈的电话,然后去拨打120,告诉电话里的人说姥姥病了。”我继续指导她,“你还记得我们家的地址吗?”我又提醒了她一句。“记得,月湖小区8楼1105室。”茜茜这会儿已经不哭了,飞快地给了我正确答案。“好,现在快去打电话吧,妈妈也会以最快的速度回家。”这是我下的最后一道命令。

知道茜茜已经镇定下来,我决定不再玩消失。当我走到家门口的时候,听到茜茜正在打120,“我姥姥病了,快来救我姥姥。”因为着急,茜茜的话说得有些不清楚。“小朋友,你别急,有什么事情慢慢告诉我们,我们会提供帮助的。”姥爷的声音及时出现。“我姥姥病了。”茜茜一听那边有声音,就更加镇定了,再开口说话时也不那么着急了。“小朋友,你能告诉我你们家的地址吗?”那边的声音再次响起。“地址?”茜茜想了一会儿,才回答道:“月湖小区8楼1105室。”“小朋友,你家是几单元?”接线员依旧不依不饶。“5单元。”这次茜茜的回答已经很从容了。“好的,小朋友不要着急,我们一会儿就到,到时你给我们开门就行了。”

茜茜的电话一结束,我立刻摁响了门铃。茜茜打开门后一看见是我,早忘了120这个电话了,当时就抱住着我说:“妈妈,你可回来了,姥姥病了,快来救姥姥。”

我装做非常“着急”地随着她去看姥姥,当我们一起走回屋里的时候,却发现姥姥已经从沙发上站了起来。茜茜一看,连忙上前扶住姥姥,有点不高兴地说道:“姥姥,你都生病了,快坐下啊。”听她的语气里充满了关怀,姥姥有点“做贼心虚”地说道:“茜茜,姥姥已经好了,刚才那一阵是急性的,现在缓过来了。”茜茜歪着头盯着姥姥半天,看到姥姥果然又精神抖擞了,她这才放心了。但马上她又有了新烦恼,一脸愁相地说:“我刚才打了120,要是他们来了怎么办?”“这个没事,妈妈再打一个电话,告诉他们不用来就可以了。”说完,我便装模作样地打了一通电话,让茜茜彻底放心。之后,我对茜茜的表现进行了“隆重”地表扬,姥姥、姥爷也在旁边附和,姥姥还一个劲地夸茜茜镇定呢。受到众人表扬的茜茜则兴奋地说这都是“小意思”,完全忘记自己一开始害怕得哭鼻子的事情了。

通过这场演练以及茜茜的表现,我进一步认识到,很多事情,并不是孩子学不会,而是我们家长从来没有教给他们这方面的知识,没有给过他们学习的机会。如果我们家长能够抽出一丁点时间陪孩子学一学、练一练,那么他们的能力自然就培养起来了。

从那以后,我们就有意识地让茜茜多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渐渐地,她在遇到事情时就知道怎么去处理了,而且还成了姥姥、姥爷的得力“小帮手”。案例分析

应变能力是指面对各种环境及状况,能够做出适当的调适,同时还能掌控好自我、沉着而不失理智的能力。这是一个人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我们常常听说孩子们缺乏生活常识的事例,比如有些孩子放学回来发现父母都不在家里,竟然只会干等在家门口,而不知道打电话问一下原因。那么,孩子的这种状况是谁造成的呢?很显然,是家长。家长做得太多就会让孩子失去各方面的能力,而我们都知道其实孩子将来要面临的问题会很多,所以做家长的教会孩子怎样面对突发事件是很有必要的。

家长在培养孩子对突如其来事件的应变能力时,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比如遇到家里水龙头“突然”坏了时,怎样去找人帮助;遇到家长“生病”时,怎样去处理;遇到下雨天时,应该怎样做;家里没电了,应该怎么办……这些都要教孩子去判断、去做。

5~6岁的孩子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父母可以采用一些灵活的方式,如本篇中茜茜妈妈采取的方式——一场以假乱真的演练,让孩子参与到其中。一般来讲,孩子对亲自做过的事情要比听到的接受和掌握得快得多。家长请记住一点,游戏是您开展家庭教育的最好方式之一。“超妈”教子心经

其实,离异家庭的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关注。但是,因为家庭的变动,生活压力的增加,很多父母会把孩子交给老人来带,自己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则很少。这样一来,孩子本就因家庭变故而受伤的内心就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说实话,以前我因为家庭的变故、工作的原因经常忽视茜茜。是那一次茜茜的跑丢让我醒悟,再忙,也要花时间陪伴着孩子。现在,茜茜在我的努力下已经有了很多改变,逐步从一个什么也不会的小孩变成处理事情有张有弛的孩子了。

所以,我的观点是:大人不管发生什么,都要抽时间、想办法多和孩子在一起,帮助他们加强生活能力及独立应变的能力。第二章“懒猫”父母逼出个能干孩子挂好衣服,让孩子学会内务整理

你要教你的孩子走路,但是应由孩子自己去学走路。

——美国思想家 爱默生案 例

在我家,女儿思洋绝对是那个“小公主”,整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且还总是表现出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对于她这种态度,我们一开始也没太当回事,姑且不说现在只有一个孩子,就是有两个孩子也不舍得让他们去做家务。但是后来和思洋的一场“对话”,让我意识到这样听之任之对孩子未必就是好事。

思洋的想法是在一次听故事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有一晚,我给思洋读童话《小猴皮皮》。书中的小猴皮皮不喜欢干活,就知道玩。有一天,他去找小熊和小兔踢球,但他们都说没时间,结果皮皮很伤心,一边哭一边跑回家里问爸爸妈妈,为什么小熊和小兔不愿跟他玩。皮皮妈妈告诉他,小熊和小兔都要干活,他们没有时间玩。后来经过皮皮妈妈的教育,小熊皮皮认识到了自己不干活不是个好习惯,就帮爸爸妈妈干起了活,而且还感到很快乐。

当时,我给思洋读完了后,就和她讨论小朋友应不应该干活的事情。当时思洋反问我:“为什么皮皮要干活,不是有他爸爸妈妈在吗?”听她语气里还有种很困惑的样子,说实话,当时我心里很难受,原来孩子一直抱着这样的想法。于是我就问思洋:“这么说爸爸妈妈干活是理所当然的了?”谁料想思洋竟然回答说是,并且还说这是爸爸妈妈的义务。听了思洋的话,我没有再接着说下去,内心里为孩子的自私而感到难受。可换个角度一想,她只是个5岁的孩子而已,她的这种想法是谁给她种下的呢?记得这样一句话: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只有有问题的家长。确实,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担心孩子这样那样的,总是想着什么都给她最好的,可从没有想过要教给她如何回报、感恩,这难道不是我们做家长的错吗?所以,当即我就决定要想办法转变思洋的这种想法。

用什么办法呢?我想到思洋是个很爱干净、爱整洁的孩子,于是就准备利用她的这个特点做一下文章。

实验的当天,我先让思洋的爷爷奶奶把她接到他们家去,而我和老公则逛街购物去了,不过我们逛街的目的不仅仅是为家里添置东西,也是为让家里出现凌乱的状况做点准备。晚上我们到家时大概已经7点半多了,因为确实很累,我一进家门就把大包小包一扔,一屁股坐到沙发上懒得动弹,老公则干脆把自己扔到另一张沙发上梦会周公去了。

经过我们的这一番折腾,不用想也知道,此时我家的客厅完全失去了以前窗明几净的状态,只能用凌乱不堪来形容了。我当然是不能收拾的,故意坐着不动等女儿回来。

果不其然,思洋一进家门就嚷嚷起来了:“好臭啊!好臭啊!”她一手捏着鼻子一手指着爸爸的鞋子说。“爸爸,爸爸,你怎么把你的鞋子乱放?”思洋推了推已经鼾声如雷的爸爸。“妈妈,你怎么不把衣服挂起来?”思洋没等她爸爸有所反应,立即掉头对我进行指责。“没什么啊,不就是衣服没有整理吗?”我一看机会来了,故意轻描淡写地说。“妈妈怎么能这样?奶奶,我们没有地方坐了。”思洋一看攻击不了我,迅速地转向奶奶那里寻求同盟。“是啊,那可得找个办法解决,要不我们帮忙整理一下吧!”奶奶洞若观火,看出我是一副故意的样子,就明白了我其实是想让思洋动手去做。婆婆真不愧是老教师出身,看一眼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非常积极地配合着我的想法。

听到奶奶的建议,思洋没有表态要不要帮忙,反而对着沙发上的我喊道:“妈妈,快起来整理一下衣服。”语气里竟然还有点命令的成分。“宝贝,你不知道我和爸爸今天有多累,你看我们都累得爬不起来了,一会儿我还要做饭,你帮着整理一下行吗?”我当然不会如她的愿,故意懒洋洋地问道。“这……要不,让奶奶整理吧。”思洋没想到我非但没有接招而且还把这个烫手山芋扔给了她。她犹豫了半天后则想把这活转嫁给奶奶。“奶奶可是长辈,怎么能让奶奶干活呢?”我出声阻止道,开玩笑,今天无论如何我们家长也不会接手这活。

这时,被思洋吵醒的老公也赶紧上来帮腔:“思洋,你看爸爸妈妈今天都很累,奶奶又是长辈,你就帮着我们干吧。”“可是,我不会啊。”思洋嘀咕着。“这很简单,只要你按照爸爸的指示去做,你就能做好,怎么样,要不我们试试?”老公继续鼓励。“好吧。”在众人的威逼利诱下,思洋小朋友终于同意了。“你先到卧室拿来撑衣服的衣撑。”老公这下子完全没有了刚进门时的疲惫,而是声音高亢地指挥着。思洋听了爸爸的指示,便去卧室里拿了几个衣撑出来放到爸爸面前。“你看好了,就这样,闺女,看着爸爸怎么做。”老公一边说一边做着示范。“很简单的,你来做一下。”

思洋学着爸爸的样子把衣服套到撑子上。很快,四五件衣服顺利被思洋搞定了,它们被整整齐齐地摆在了沙发上。

等思洋做完以后,我和老公还有奶奶及时对她提出了表扬,老公还教思洋把衣服一件件地挂到了衣服架上,然后我们一起对客厅稍加收拾,让它恢复了以前的整洁。

晚上临睡觉前,思洋对我的举动仍有不满,她批评我说:“妈妈,你以后不要这样了,否则我还要干活。”看来人家还是有私心,仍是想让我们干活。“好的,不过,这段时间妈妈很忙,每天都要去工地监督施工,家里的活妈妈确实没有时间去做,你也不小了,就不能帮帮妈妈吗?”我对思洋的批评进行了反击。“那我怎么帮你?”思洋终归是个小孩子,多少还是肯听话的。“也不是都让你做,这样吧,你先帮我们做一件事,那就是我们回到家后,你帮我们把脱下来的外套挂起来,就像今天晚上一样,好吗?”我没有一开始就让她做其他的事情,而是让她继续负责做今晚这件让她很有成就感的活儿。“这还不简单。”果然,思洋非常痛快地答应了,因为她还沉浸在被肯定的喜悦中呢,我再次对她进行了表扬,以巩固她的自信。“那整理衣服这一块我包了。”受到了表扬的思洋最后拍着小胸脯做出保证。

就这样,在我们时不时的“偷懒”中,思洋逐渐学习并且习惯了分担一点家务活儿,例如整理衣服、倒垃圾之类的事情,现在都归她管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她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意识,那就是,家务劳动人人有份儿。案例分析

四五岁是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期,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因为好奇,什么都想参与一下。但是在这个年龄阶段,父母对他们表现出来的行动欲望往往会进行制止,这种对他们的包办,会令孩子丧失做事的欲望。所以,最好的方式是保护他们做事的积极性,并用巧妙的方式去引导他们坚持下去,让他们渐渐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对于那些不愿意做家务的孩子,父母也要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去参与劳动。

比如,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孩子,告诉他们一个爱劳动的孩子是如何受到别人表扬的,而一个不爱劳动的孩子是如何遭到别人冷落的。故事中间可以穿插一些道理。你可以告诉孩子,做家务不是爸爸妈妈的专利,而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义务。

有时,孩子虽然想去做,但在开始的时候却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而出现了破坏的行为,这就需要父母及时教给孩子“做”的方法。比如通过游戏的方式,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收拾衣服等物品的游戏,让孩子知道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里,让孩子辨别哪些衣服是爸爸的、哪些衣服是妈妈的,让孩子知道把鞋子整齐地放进鞋柜里,等等。“超妈”教子心经

在教育思洋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以前对孩子的教育中出现的失误。我们经常不让孩子做这做那,从未意识到应该引导让他们去做,这导致了孩子认为干活就是爸爸妈妈的义务,与自己无关。为了改变思洋的这个想法,我就让自己懒起来,把做的机会巧妙地留给了思洋,使得她不得不接受任务。结果一段时间下来,思洋不但做得很好,而且也改变了原先的想法,知道家里的事情人人有份,都有义务去做。可见,孩子不是不会做,而是我们没有给他们做的机会。

孩子都是善良的,只要你好好把道理说清楚,他们是会为你考虑并接受你提出的要求的,当然,前提是这些要求是该年龄阶段的孩子所能做到的。

所以,当你想要孩子去“做”时,不妨“懒”一下。因为你“懒”了,孩子就勤快了。整理玩具,让孩子自己收拾东西

习惯培养应当从少年儿童开始,这样最为有效。

——习惯研究专家 周士渊案 例

儿子禾禾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那就是他在玩过玩具之后,从来都不知道收拾,看过图书后也不会放回原处,等到下次再玩再用的时候就找不到,如果我们大人不帮他找,他就急得大哭、跺脚。

对于他的这个毛病,我一直很想帮助他改掉,可想了很多办法感觉都没有什么效果,最后,我决定用一个笨方法来治治他。我的招儿就是让自己做个“懒妈”。

首先,我不得不承认,儿子之所以出现这样不好的习惯,原因也主要在于我们。一直以来,禾禾每次玩完玩具后都由我和孩子的爸爸帮他收拾,后来形成了习惯,禾禾也感觉这是理所当然的,每次玩完之后他只负责跟我们说一声:“妈妈(爸爸),我玩完了。”这小子的言外之意就是让我们帮他收拾玩具。在他很小的时候,我们还没有感觉到什么,可这小子眨眼间就3岁了,还是一如既往不管不顾的样子,我们就再也看不下去了。

那一段时间,我们让禾禾随便折腾,但每次他玩完以后我也从不去收拾。一开始,禾禾没有感觉到什么,可后来就不行了,由于没有收拾的玩具占满了家里的角角落落,他没有可玩的地方了,于是就开始向我抗议。“妈妈,你为什么不帮我收拾玩具了?”他的语气里充满了指责。“唉,妈妈最近不想动。再说了,儿子,我为什么要帮你收拾玩具,又不是我玩的。”我的语气也很不满。“以前都是你收拾的。”面对我的不满,他还很委屈。“你自己收拾吧,妈妈不想活动。”我假装打个呵欠,然后走开了。“妈妈讨厌,妈妈懒死了。”这是禾禾给我的最后一句指责,很显然,他生气了。

但我呢,照旧一副不管不问的样子。终于有一天,禾禾没有玩具玩了,因为东西实在太乱,他想玩什么玩具时根本找不到了。这次,他真着急了,开始哭着向爸爸告状:“爸爸,我没有玩具玩了。”“这不都是你的玩具嘛,怎么会没有玩具玩?”他爸爸指着满屋的玩具说。禾禾看了我一眼,但并没有说话。“是不是生妈妈的气了?”他爸爸及时捕捉到了他的眼神,故意问他。“嗯,妈妈懒,不收拾玩具。”这是禾禾对我的控诉。“禾禾,你是大孩子,而且现在都是幼儿园的学生了,应该知道玩具在玩过以后要自己收拾起来。”“可以前都是妈妈帮我收!”禾禾继续辩解。“是,那时候你小,妈妈才帮你收拾的,但现在你大了,自己能做了,为什么不去做呢?”他爸爸继续说道,我们两人在这方面一向配合度很高。

禾禾不吱声了,只是看着满屋子的玩具不说话。听见父子俩的谈话遭遇冷场,我适时走出来给禾禾找台阶。我装出无辜的样子问禾禾怎么了,禾禾没有吱声。“是不是想把这些玩具捡起来,但又不知道怎么捡?”一看就知道禾禾面对着满屋子的玩具头疼了。“嗯。”禾禾终于应了一声。“这好办,我和爸爸帮助你!不过我们只帮助你把这些玩具分类,然后你负责收拾到箱子里,怎么样?”对于我这个半是威胁半是诱惑的提议,禾禾也只有接受的份儿。

那天,我们一家三口为收拾玩具忙碌了一个下午。在捡玩具的过程中,我问儿子:“禾禾,你还记得三毛的故事吗?”“记得。”“三毛找不到爸爸妈妈了是不是很难过?”“是的。”“那儿子,你想一想,如果你的那些玩具找不到家了,找不到爸爸妈妈了,它们是不是也感觉很害怕?”我指着到被扔得处都是的玩具问儿子。

儿子对于我的问话没有吱声。“儿子,妈妈只想让你知道,对玩具们来说,玩具箱就是它们的家。”我边说边走过去拿起一个电动汽车,继续说,“你看,这辆汽车本来和那辆车是兄弟,它们本来是一家人,可现在,那辆车呢?”儿子赶紧开始搜寻起来,最后,我们从沙发底下找到了另一辆。我把两辆汽车放到一起,说:“你看,它们都找到自己的兄弟姐妹了。”儿子听了我的话,很高兴。

我见状就继续启发说:“儿子,你想一想,假如你的超人巴比特有一天找不到家了,会是什么感觉?”“它会很难过。”“就是,你看有时候你把它们扔得到处都是,这样它们就找不到家了。”“以后我会让它们回家。”“这样才对嘛。记得有一次你发脾气的时候把那个小山羊摔到地上,妈妈当时都能听见它的惨叫呢。”“真的?”“真的。儿子,记得以后好好待它们,把你的玩具放回它们的家中啊。”“好的。”

就这样,在我的一步步引导下,儿子在那天表现得十分好,直到我们把所有的玩具都装回了玩具箱。也正是从那次以后,儿子逐渐有了自己收拾玩具的意识,并且慢慢地在我们的引导下开始朝向自己动手、自己整理的方向发展。案例分析

整理玩具其实是每个父母都必须教孩子去做的一件事情,当然一开始,孩子们都不知道要把玩具收拾起来。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这种意识,跟孩子一起把玩具整理好,用你自身的行动去影响、带领孩子。

父母要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让他们知道玩具玩过之后应该放回原处呢?你可以像本案例中的母亲这样问孩子:“如果不让你回家,你会怎么样?”等孩子告诉你他们的感受后,你就告诉他们:“积木宝宝也是一样的,如果不把它们送回家,它们会和你们一样难过。”

父母还要为孩子准备好储存物品的工具。为了让你的孩子养成自己收拾东西的好习惯,父母应当为孩子准备一些储存物品的箱子。例如,一个专门装球的箱子,一个专门装布娃娃的箱子,并引导孩子对不同的玩具进行不同的归类整理,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自己就可以找到。

另外,当你的孩子主动去做这些事情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和继续做下去的兴趣,让他认识到整理东西并非难事。“超妈”教子心经

在引导儿子学会收拾玩具这件事上,我发现其实孩子都是需要引导的。有时候孩子的一些习惯都是我们家长错误引导造成的。

比如孩子玩完玩具后,家长总是主动帮着收拾,孩子当然就学不会自己动手。等孩子习惯放手不管以后再想让孩子养成收拾东西的习惯,就会有点难度。不过,只要父母坚持引导,一般来讲,孩子都能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另外,习惯的养成与年龄有着密切的联系,年龄越小越容易养成,年龄越大越困难,因此父母要注意别错过孩子合适的年龄来培养他们的好习惯。去超市买盐,迈出家务第一步

在习惯的培养当中,要有些快乐的事情,让孩子在体验中快乐成长。

——教育科学研究专家 孙云晓案 例

我有个女儿叫欣欣,我像很多母亲一样希望欣欣将来能具备女孩子所应该具备的能力,比如,会做家务,善于理家,等等。但是,欣欣却仿佛缺少这一方面的天赋,尽管平常我也要求她帮助我洗洗碗什么的,但她总是告诉我,她怕弄坏了自己的手或弄脏了衣服,并总是以此为借口逃避我分给她的任务。

在我屡次要求未果后,只好决定另辟蹊径,找一个既不会伤害她的手也不会弄脏她的衣服的方法,给这个6岁的小妮子施以“惩戒”。我决定派她去买东西,当然,是从最简单的购物入手——让她去超市买盐。“欣欣,家里没盐了,去帮妈妈买一包!”我在厨房里喊道。

谁料想她斜视了我一眼,然后很干脆地说:“不去。”“欣欣,妈妈今天有点不舒服,你就去帮我买吧!”我耍了个手段,再次要求道。“别找我,我说过了,不去。”欣欣再次表示拒绝。瞧瞧,这哪是个6岁的小孩啊,对老妈的不舒服竟然能无视到这种地步。

见欣欣的态度很强硬,我也不勉强她,但是在当天中午的饭菜里我没有放盐。(正好那几天她老爸不在家,就我们娘儿俩吃饭。)欣欣那顿饭吃得很不痛快,直嚷着:“难吃死了!”我对她的嚷嚷采取了“漠听”的态度,最后她忍无可忍一推饭碗,不吃了。但我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到了晚上,我如法炮制,欣欣见我充耳不闻后,也咬着牙吃起来。我则在一边煽风点火:“哎,最近要减肥,不放盐,正好也可以减少食欲,真爽!”这下我的刺激终于出现了效果,欣欣放下筷子大声对我说:“不就是去买盐吗,给我钱。”我立马从衣兜里掏出备好的零用钱给她。

欣欣扭头就走,我在身后则大声高喊:“如果能把盐买回来,可有鱼腩烧豆腐吃哦!”(鱼腩烧豆腐是欣欣的最爱。)欣欣前脚刚走,我后脚就出门跟踪而去,毕竟是她第一次去超市买东西,我这个做妈妈的还是有点不放心,所以,跟在后面观察观察再说。

只见她走进一家超市,先是茫然无措地站了一会儿,然后便向一个穿黄衣服的售货员走去,我看她好像是询问售货员什么,得到售货员的指点后,她便朝一个方向走去了。看来,这小妮子不傻,还知道询问工作人员。不一会儿,就见欣欣拿着一包东西朝外走。我趁她排队的空儿,先行一步到家,只等着看其初次战果。

欣欣回来后,把那包东西放在我面前,说:“买回来了,这下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