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成长轨迹(套装共3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8 05:19:58

点击下载

作者:李娟,韩全,郝忠深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男孩成长轨迹(套装共3册)

男孩成长轨迹(套装共3册)试读:

前言

第一章 感觉统合与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第二章 了解你的孩子:最基本的三大感觉系统第三章 发现孩子的问题:感觉统合能力测评第四章 感觉统合训练原则第五章 感觉统合能力训练第六章 各类问题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第七章 感觉统合训练中的智力开发第八章 家庭教育中感觉统合训练常见误区第九章 家庭辅助与婴儿感觉统合训练第十章 家庭中的感觉统合游戏返回总目录前言

孩子是天使,是上天赐予父母最珍贵的礼物。孩子的降生会给家庭带来快乐和喜悦,但也会让初为父母的家长忙乱和迷惑。在这个变化万千、竞争激烈的多元化社会,孩子的教育显得极为重要,尤其是针对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婴幼儿期是孩子感觉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孩子的生长发育最快。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能给予宝宝丰富的营养和适当的感觉训练,就可以很好地开发宝宝的大脑,使信息传递得更迅速,让宝宝更聪明、更健康。通过本书,家长可以了解到感觉统合的理论基础,了解感觉统合各个系统(前庭系统、触觉系统、本体感觉等)的基本功能,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感觉统合这一理念,并将其贯彻执行,为孩子的教育及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每一个儿童来说,感觉统合的作用都是不可缺少的。正因为人的大脑具有感觉统合的能力,所以才能协调身体对外界的刺激做出适应性反应。因此,成长中的宝宝不仅需要各种感觉刺激,还需要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感觉统合训练。

本书详细介绍了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方法、技巧,以及可在家庭生活中进行的一些简单易行的感觉统合游戏,并对训练中可能产生的误区做了说明,以供家长参考和使用。

儿童感觉统合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3岁前的预防期,二是6岁前的矫正期,三是10岁前的弥补期。所以,儿童的教育要从小抓起。但由于缺乏经验,许多父母不明白应该怎样对宝宝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从而错失了最佳的早期教育时机。为了给怀孕中的妈妈以及初生宝宝的家庭更多感觉统合方面的指导,本书从胎教开始讲起,详细介绍了0岁到1周岁宝宝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法,让孩子及早地接受训练,预防感觉统合失调,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其活动空间越来越少,加之家长教养理念的偏差等,都可能给孩子的感觉统合带来极大的影响。但更糟糕的是,许多家长对孩子身上表现出的问题总是后知后觉,等发现的时候已经失去了矫正的先机。这样不仅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隐患,更会让家长痛苦万分。所以,家长有必要阅读本书中列举的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然后观察自己的孩子是否有这种情况,并利用相关的测评方法对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进行一个总体的测评。只有明确孩子的障碍情况,才能更好地给孩子提供帮助。

另外,感觉统合失调的情况更多发生在一些问题儿童身上,例如智能迟缓儿童、缺陷多动症儿童、抽动症儿童、自闭症儿童,等等。这些儿童属于社会中的弱势人群,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爱。这类问题儿童常常伴有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陷,阻碍其健康发展。对于这些问题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法,本书也有详细介绍,目的是帮助这些问题儿童清除发展障碍,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爱护和帮助。

总而言之,感觉统合最重要的还是要去“做”,只有行动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用说的、用写的,比理论、比深度,都不如“立刻行动”来得快。孩子感觉统合的发展没有快捷方式,只有靠不断地努力和坚持。第一章感觉统合与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失调感觉统合是指儿童的大脑与身体相互协调、对环境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婴幼儿期就已经开始发展,而且与儿童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关系。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会出现无法确定惯用手、爱撒饭粒、走路不协调等表现。造成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除了遗传等先天因素,还有生活方式、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后天因素。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是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器官,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取信息,并由大脑对其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进而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概括来说,感觉统合就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与大脑和身体的发展息息相关。感觉统合就好像一个信号灯,在大脑这条“高速公路”上引导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行有序的传导。

1970年,在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中,人们发现“问题儿童”越来越多。于是在数百位专家齐心协力的研究下,终于在1972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家爱尔丝(J. Ayres)博士系统地提出感觉统合理论。也就是说,感觉统合的理论由脑神经生理学基础发展而来。

据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儿童都存在一些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换而言之,任何一个儿童都很难百分之百达到感觉统合。儿童之所以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与大脑皮质(上位脑)障碍这种说法相比,爱尔丝博士更认可脑干(间脑、中脑、脑干、延髓)脊髓系(下位脑)基本功能统合障碍这种说法。人类要想拥有行为和能力,就必须由生物的基本功能(脑干脊髓系)正确而又充分地发挥其功能才能得以实现。在心理学上,“心理发育迟滞”是指身体运动、感觉运动、认知语言、社会性等能力未达到其实际年龄所应具有的水平,这同样是因为大脑神经基本水平的统合(发育)有障碍造成的。

在日常生活中,与同龄孩子相比,有些儿童更需要父母和老师的照顾,对父母和老师比较依赖。同时他们的行为也会显得比较幼稚,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这些状况很有可能就是感觉统合失调引起的。

为了更明确感觉统合这一概念,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点。大脑的工作过程

众所周知,大脑对人的作用至关重要,它能帮助我们处理周围环境中庞大而又复杂的信息,从而使我们逐渐适应环境,远离环境中暗藏的危险,甚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环境。人类大脑的极端复杂性使得与其相关的研究都还未能深入进行,然而一项新的实验结果则向我们展示了大脑的工作过程:人脑主动抑制或忽略无关的或次要的信息,而将重要信息经过整合后,指挥身体各部分器官协调运动,完成对环境的适宜反应。

首先,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要进行感觉输入,而感觉输入则要依赖视觉、听觉、运动觉、平衡觉和触觉等感官进行采集信息来完成。所以,人体的感官必须确保可以正常运作,否则将会影响感觉输入,妨碍感觉统合的正常发展。

其次,中枢神经系统开始进行感觉统合,即将感官通过感觉神经传来的信息加以组织、比较和储存。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使人更加清楚地对现有信息进行认知,中枢神经系统还要将目前的和过去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行有机结合,使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认知。

再次,中枢神经系统要支配着运动器官进行动作输出。动作输出作为一种神经冲动,使人能够做出面对刺激的一系列动作反应。同样,如果人体的运动器官出现了缺陷,那也将会影响动作输出的过程。

最终,人体还要对动作输出进行核对,并持续性地回馈给大脑。这种回馈过程十分重要,它也能够作为另一个输入的来源,使感知觉构成一个连续的过程,从而在大脑运作过程中起到调节的作用,使其不易出现错误。但同时回馈也依赖于感官和动作的配合,所以说,动作和感觉是认知过程中无法缺少的一环。婴幼儿的感觉统合系统

感觉统合系统早在婴幼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形成,触觉、前庭平衡、固有平衡等能力在胎位的变动中就有所发展,只不过还未发育成熟,各神经元与外界的联系还处在初步建立的过程中。要想让儿童的感觉统合正常发展,就必须在婴幼儿时期给予足够的刺激,这样才能使大脑神经元突触之间的连接得到不断强化,使儿童的高级神经系统功能和行为能力得到稳步建立,为更高一级的思维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儿童要想具有完善的行为能力,就必须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进行发展,从一个个简单的行为进而提升为更高的行为水平,否则将会直接影响感觉统合系统的功能。周围环境的刺激作用

前面已经说过,婴幼儿时期人的脑发育还未成熟,有的功能还不能够正常地发挥,所以0~3岁是人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在这期间,孩子要经历吞咽咀嚼、分辨大小多少、爬行、站立、行走、口头语言、计数发展的关键期。3岁以后,孩子还要进行性格培养、形象视觉发展、学习书面语言、掌握数学概念和语言词汇能力等。

所以,广大父母要抓住儿童发展的这一关键时期,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为孩子塑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提供各种有效的刺激,从而使孩子的感知觉等得到及时的发展。而一旦错过了这个机会,则终生都难以弥补。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经常带孩子出去玩一玩,可以去森林里观察奇妙的大自然,也可以学习歌舞或者聆听音乐,等等。而儿童在通过感知觉器官接收到这些丰富多彩的信息之后,自身的各种能力,诸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想象力和思维力等都会得到发展。所以,用科学的方法逐渐让孩子在“玩”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对感觉统合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感觉统合的发展

每个儿童都不可能达到完美的感觉统合能力。也就是说,感觉统合功能的发展在个体上是存在差异的,而这种差异主要体现于感觉统合能力的高低。有些儿童的感觉统合功能可能发展得快,而有些儿童相比之下可能会慢一点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差异就会逐渐体现出来,甚至会越来越大。这就直接导致了感觉统合功能发展较慢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做事拖沓、胆小内向、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挑食等,让家长和老师很是头疼。

但同时我们也要明白,人在刚出生时就具备了感觉统合的基本能力,一直到生命结束都在进行着感觉统合的过程,而这种过程所经过的基本程序是相同的,它是一种自然而有规律的发展。作为家长,则有必要了解感觉统合发展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原则,这样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当的发展环境,使其更多地接受环境信息的刺激,并主动积极地探索环境,从而让身体和大脑的相互协调得到锻炼,使感觉统合功能发展得更加完善。感觉统合的发展过程

1~2岁,是初级感觉统合阶段。这时婴儿脑重925克~1064克,脑细胞长出许多突起,分出侧枝,形成专用的神经通道。与此相应,多种感觉经整合形成知觉。例如:婴儿能对常接触的物品和玩具形成知觉;婴儿在看到父母和听到他们的声音时,会有与平常不同的反应。动作发育方面,婴儿在6个月时能够翻身,7个月时会坐,8个月时会爬,1周岁时会走。在1岁半时,婴儿能逐渐明白一些常用词的意思。

3~5岁,是中级感觉统合阶段。这时儿童脑重1100克~1150克,侧枝的分枝增多,专用神经通路随感觉整合而增多,并使大脑五个语言区都发育成熟并建立联系。这个阶段的儿童应能说出1000多个词汇,开始具有语言能力和记忆能力,并能控制自己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这个时期是儿童语言、智力、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

6~10岁,是高级感觉统合阶段。这时儿童的大脑重1150克~1250克。在这个时期,儿童已经具备了一些较为复杂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注意力、自我控制力、记忆力、语言表达等能力会有明显地提高,并且会出现一些诸如音乐、舞蹈、绘画的特长。另外,儿童左右大脑半球的功能也会出现单侧化。

在15岁左右,儿童的感觉统合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这时儿童脑重1350克,已经近似成人的脑重1400克。15岁的儿童如果感觉统合功能发展良好,那就已经初步具备了适应环境的能力,能够迎接环境带来的挑战,成人后也会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感觉统合的发展原则

在一个生命刚刚降临时,世界对他来说是崭新的,而这个生命最初的大部分活动也只是神经系统内感觉组织过程的一部分,这就是儿童感觉统合发展最基本的组织能力。

对一个新生儿来说,周围环境对其传递的信息并不能被很好地感知和组织,所以新生儿具备看、听等感知觉,但这些感觉对他来讲却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随着外界环境的不断刺激,这种感觉会积累得越来越多,婴儿会逐渐对各种感觉在大脑中进行组织,同时也会对某些感觉进行集中注意或者忽略,这些在外在方面就体现为行为能力、自我控制力、学习能力等能力的不断增强。

儿童感觉统合发展的基本原则有顺应性原则和内驱力原则。

顺应性原则,指的是儿童可以通过顺应性反应来组织感觉,而一切顺应性反应都应该是儿童自然而然并且独立完成的。

内驱力原则,指的是儿童可以用相当大的内驱力在环境中进行感觉统合的发展,他们会自发地不断进行尝试,一直把事情做到自己满意为止,这也需要家长给孩子提供适当的环境条件。感觉统合训练原则的相关内容会在本书第四章做出详细的介绍。感觉统合的发展与学习能力的关系

儿童学习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他在校园环境中是否优秀,并且关乎其成长中的发展状况,而学习能力的强弱和感觉统合的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我们知道,感觉统合是大脑和身体一起协作,由人体各方面共同完成而发挥作用的。只有感觉统合发展良好,才能发挥儿童的学习才能。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眼、耳、口、鼻和各种感觉器官来接收外界环境中的信息,并将其传入大脑,再经由身体协调完成一系列的动作来对环境做出反应,这也是学习的必要过程。如果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接收经由眼睛或耳朵等器官传来的信息,那一定会非常吃力,事倍功半,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在人类大脑中,有一种“运动企划”能力,是指当我们要做出某种动作时,就必须对自己的身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全盘考虑,并订出计划,逐步实施。而感觉统合的练习就来源于这种“运动企划”。它会让儿童对接下来要完成的动作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使儿童的身体学习得到更完善的发展,这也是儿童学习能力的基础。

如果儿童在肢体和重力感觉方面有很好的感觉统合,那他可能会发展成为舞蹈家或运动员;如果儿童在眼和手之间有着良好的统合和协调,那他可能会发展成为艺术家或技术工人。

作为家长,若对感觉统合的发展有清晰的认识,就会及早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问题,对孩子的特质会有较理性的判断,对孩子的未来发展也会做出较为稳妥的筹谋。所以,感觉统合作为一个新生概念,对家庭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医学上所谓的“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Neurobehavioral Disfuction, NB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多发生于成长过程中的婴幼儿身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觉统合失调。如果家中幼儿有好动不安、动作笨拙、胆小害怕、讨厌被他人触摸、语言能力发展迟缓、怕生、黏人、学习障碍等表现,就属于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在智力上大部分没有缺陷,经过相关检查,甚至智力水平还常常处于平均水准之上。但是这些儿童在学习和行动上经常会有困难,其中1/4的患儿因为学习能力的缺失而导致在学习上严重落后于同龄儿童,而被误以为是智力上的发展不足。

感觉统合失调如果症状轻微,则通过常见的智力测试、脑波检查或官能检查等很难发现儿童的异常。如果症状较为严重,这些孩子则会表现出颈部僵化、扭曲或倾斜的状态,这在医学上被称为“紧张性颈反射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这些孩子对于周遭的种种刺激性反应的抑制力不足,从而导致个体的平衡感发展缓慢,身体也因此不能做出适当的反应,尤其是注意力和感知能力经常不能集中。

其实,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也会在一些言行举止的细节处表现出来,家长可以通过细心观察自己的孩子来进行判断。无法确定惯用手

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右利手,也有少部分是左利手。一般孩子在3岁左右时会发展出优势的惯用手,进而用这只手来完成诸如拿筷子和汤匙、用笔和剪刀、投球或将玩具递给别人等一系列动作。如果左右手混乱使用,则会影响孩子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左利手的孩子通常右脑更为发达,左脑成长趋缓,但应该顺其自然,而不应该强制其改变。因为强制性的改变容易引起混乱,从而影响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吃饭时,饭粒撒得到处都是

因为感觉统合失调,这些孩子唇部及其周围的肌肉张力不强,不能很好地完成咀嚼动作,所以在吃饭时经常把饭粒撒得到处都是。同时,这些孩子在吹泡泡糖时也会感到很吃力。另外,将食物送入口中还需要儿童手和嘴互相配合完成一系列的动作,所以手拿筷子或汤匙动作不协调也会导致撒饭粒的现象。此外,这些孩子舌头的协调性也不好,所以在发音时比较僵硬,时常遇到困难。

作为父母,可以从孩子生活中的细微处进行观察,如经常观察一下孩子用舌头去舔唇边或上下唇的动作是否协调。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些动作,可以在他的唇边涂上一些果酱或是蜂蜜等甘甜可口的食物,以帮助孩子练习使用舌头,加强舌头的灵活度。无法掌握倒水的技巧

感觉统合不良的孩子在进行倒水的动作时也经常会遇到困难。例如,将水壶中的水倒入杯子中时,儿童需要判断两个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做这个动作时,不仅要用眼睛观察水壶壶口和杯子口之间的相对位置,还要掌握好水壶在倒水过程中重量的改变。所以不仅手眼要协调,还要控制好肌肉的收缩。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对于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来说难度却相当大。剪指甲时容易紧张

很多孩子小时候都讨厌甚至是害怕剪指甲,但是大多数人都会学着去忍耐、去适应。然而仍会有一些孩子一直害怕甚至发生异常状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触觉防御过当的现象。同时这些孩子还可能特别讨厌剪头发、洗头发、洗脸、洗澡等,这些都是触觉学习不足所引起的。

正常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特别讨厌做某些事情。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多次重复性学习,这种抵触情绪会逐渐改善直至完全消失。可对于防御性过强的孩子而言,这些习得的经验并不能帮助他们加强适应。如果勉强他们进行练习,则常常适得其反。无法对东西进行正常排序

因为视觉空间判断能力有所缺失,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在排列东西,如整理桌椅时常常会遇到困难,将方向弄错。鞋子穿错左右脚,玩具无法回归原位,扣扣子有困难等都是常见现象。听写测试有困难

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在进行听写练习时经常遇到困难,漏字、漏段或是不能像同龄孩子一样跟上速度,这都是因为他们对于听到的声音信息无法进行实时了解,故而反应较为迟钝和异常。

做数字排列游戏时,也经常会弄错数字的顺序,例如可能将数字7后面的8漏掉,而直接跳到9。走路不协调

因为固有平衡能力或前庭平衡发展不全,感觉统合不佳的孩子在走路时也不协调,具体表现为平常总是爱一蹦一跳的,害怕站在高台上,上下楼梯也时常遇到困难。这些孩子一般只能在平坦的路面上行走,而不敢走田间小路,泥泞不平的地面会让他们不知所措。如果路上遇到障碍物,他们也不能顺利跳过或跨越。走在倾斜的路面或较陡的坡面上时,感觉统合不佳的孩子也显得笨手笨脚。这些都是因为运动协调能力不足所导致的。

此外,感觉统合不佳的孩子在走路时不像同龄的孩子一样喜欢和人手牵着手走,这些都反映了他们在触觉方面的防御过强。感觉统合正常与感觉统合失调的比较

感觉统合是学习能力发展和身体各个部分协调运作的前提,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旦儿童的感觉统合出现问题,将会给他以后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等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感觉统合正常与感觉统合失调做出比较。组织协调方面

感觉统合正常的儿童,在其感觉器官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后,大脑对传来的这些刺激会很好地进行组织处理,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进而形成一系列行为和活动。这同时也是儿童感觉统合功能的最终体现。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大脑不能很好地胜任这种组织协调能力,只能发挥出这种能力的很少一部分,从而导致他们的思维和动作无法完整划一。

例如,当感觉统合正常的儿童处于炎热的环境中,他们的大脑通过皮肤感受器接收到外界温度过高的信号时,就会积极地形成如何解决这种情况的思维,从而再给身体各个部分下达行为命令,以寻找降低温度的办法,如减少衣物、找东西来降温等,或者是另外寻找一个温度适宜的场所。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对温度的感觉不是很灵敏,严重者甚至感受不到高温,进而无法给大脑传递相关的环境信息,阻碍大脑做出决断。有的儿童可能感觉器官正常,但大脑的功能却出现问题,这也同样无法产生相应的行为活动来避免环境中的异常因素。检索分析方面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要面临的外界环境复杂多样,所以身体各个感受器会接收到很多的刺激信息。但他们的大脑不会对如此多的刺激信息都一一做出反应,而是由前庭觉来负责过滤,从而检索分析出最为关键、最为有用的信息,并传递给大脑,以便做出最为及时、有效而又准确的反应。

例如,当家长给孩子准备一桌饭菜时,感觉统合正常的儿童会对这些饭菜进行观察,并将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会对各种各样的饭菜信息进行检索分析,然后把这些饭菜定性为哪些是自己曾经吃过的,哪些是自己从没有尝试过或很少吃的,哪些是自己喜欢吃的,哪些看起来很好吃,等等,进而形成食用某一样饭菜的动作。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面对这种情况就会显得有点儿不知所措,同时挑食、偏食、厌食等也是感觉统合失调的重要表现。综合信息方面

婴儿刚出生时,就开始对这个世界进行感知。随着年龄增大,这种感知能力会变得越来越强,不会仅限于用眼睛看或用耳朵听,而是运用多种感觉途径共同配合来完成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而人体各个感觉器官的分布却是独立的,它们只负责完成各自的功能,呈现出分散、局部的特点。这时就需要感觉统合来对各个感觉器官的信息加以整合,从而实现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地进行认知。在日常生活中,感觉统合正常的儿童对这种能力运用得比较好,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则普遍较差。

我们可以拿幼儿认识妈妈作为例子来进行说明。幼儿在认识妈妈的过程中,会用鼻子来闻妈妈身上的味道,用眼睛来看妈妈的外貌,用耳朵来听妈妈的声音,用手去触碰妈妈的脸颊和皮肤。这样充分调动起各种感觉器官来获取信息,再由大脑对其进行综合,从而对“妈妈”的意义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在对某一个事物进行认知时,并不能对身体各个感觉器官传来的消息进行完整的综合,这就会导致这类儿童很难正确地认知环境中的事物,出现理解上的偏差。保健调节方面

儿童的感觉统合若是发展良好,就能很好地适应内外环境,产生胜任、满足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感觉,调节机体的各项功能,促进全身整体的健康发展。这也是感觉统合在保健调节功能上的体现。

在日常生活中,儿童会因为种种原因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反应,如害怕、紧张、恼怒、嫉恨等,这些都是很自然的。但感觉统合正常的儿童在有过几次负面情绪的体验后,再面临同样的状况,他们就会很快地从记忆中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把自己的心态和情绪重新调节到稳定正常的状态。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常常会有很大的情绪波动,对自身情绪的控制力很差,家长和老师对其的管教也会显得很无力,同时还会伴有思维和动作的迟钝现象。

对感觉统合正常和感觉统合失调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从而帮助儿童克服感觉统合上的困难,顺利成长。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分析

据调查显示,在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中,重度者约占10%,轻度者约占34%。而在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儿童在感觉统合上出现问题。由此可见,感觉统合失调是一种“现代疾病”,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城市病”。

引起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因素:胎位不正、早产或剖宫产、爬行不足、过早使用学步车、活动空间太小、父母过分溺爱、独生子女缺乏群体生活,等等。概括来说,就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都可能导致感觉统合失调,而后天的生活因素则占了很大一部分。

身为父母,有必要了解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从而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做出调整,为孩子营造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并及时地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孩子的感觉统合出现问题。先天因素

前面说过,感觉统合的发展从胎儿时期就已经开始。所以,女性怀孕后,其自身的状态就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感觉统合发展。尤其是工作忙碌、缺乏休息的孕妇,她们可能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这样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可能导致胎位不正,从而使胎儿的先天平衡能力不足。另外,一些准妈妈也有很多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抽烟、喝酒、熬夜等,这些同样会给胎儿的大脑发育带来严重影响,造成其脐带毛细管及微血管的萎缩,导致氧气和养分供应不足,从而妨碍儿童后天的感觉统合。还有,如果孕妇存在年龄较大、难产缺氧、分娩时间较长或过于仓促、胎盘脱离过早、吸盘助产、剖宫产综合征、出生缺陷等问题,都会导致胎儿脑损伤或脑功能失调,甚至会出现残疾,使其日后的成长过程中出现生理和心理问题,影响感觉统合的过程。

另外,如果家族中有人曾经患有神经疾病或精神疾病,或有学习障碍以及过敏中毒史等,都有可能使儿童患上感觉统合失调的风险提高。

其他的先天因素还包括神经化学物质传递异常、维生素缺乏、内分泌腺功能失调、低血糖等。都市化因素

在城市中,人们大多居住在单元楼里,生活空间较为狭小,不能给儿童充足的活动空间,没有摸爬滚打这些活动,对儿童的平衡感发展很不利。而我们赖以使用的空调和暖气,则剥夺了儿童对寒冷炎热的感受,影响其触觉学习。更严重的是,儿童从小就缺乏玩伴,很多孩子本来就是家里的独苗,在这样封闭的生活环境中更是很少和邻居接触,导致儿童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影响其社会性发展,严重者会在心理上孤僻成性,懦弱、忧郁。

另外,城市生活的人口密集、社会关系复杂、变迁迅速、环境污染等特点也会让儿童感到不适应,给孩子的感觉统合带来消极的影响。家庭因素

随着近些年来离婚率的不断攀升,儿童在家庭生活中的幸福感直线下降。有些儿童甚至整日要面对父母的争吵和打骂。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儿童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常常伴有情绪失控、爱攻击他人的情况,并会出现焦虑和恐惧的心理状态,更严重的可能会患上饮食、睡眠、呼吸、排泄等方面的疾病,甚至出现精神和人格上的问题。

与之相对的,父母对孩子过分地溺爱也会影响儿童的感觉统合发展。过分溺爱会让儿童缺乏锻炼自我的机会,什么事都由父母来代劳,失去自立能力。当他们踏入校园而离开父母的环绕时,就会立刻变得不适应集体生活,心理上出现失落感和焦虑感,产生厌学的情绪。同时他们在家庭中养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也很难让他们与别的儿童友好相处,这样容易导致对立、仇视、自卑、嫉恨的不健康心理。教育因素

学校和家长的教育方式也影响着儿童的发展。不少儿童从幼儿园开始就被迫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缺乏应有的室外活动的时间。等他们再长大一点,就要面临升学这一压力。而在不少老师眼里也只有“升学率”这三个字,从而给学生安排了超量的学习任务,把孩子弄得身心俱疲。这样也有可能会使儿童患上感觉统合失调,并有多动症、人格扭曲等问题出现,严重者还可能发展成为情绪问题儿童、自闭症儿童。

作为家长,要改变自己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越高,孩子所面临的压力也就越大。过早教育、过度教育并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对孩子的成长也没有好处。

了解了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也就可以更多地理解孩子,找到其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些有利的条件。第二章了解你的孩子:最基本的三大感觉系统前庭系统、触觉系统以及本体觉系统是人体的三大感觉系统,其他的还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要想发展儿童的感觉统合,就必须对各个感觉系统的功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当儿童某个感觉系统出现失调现象时,家长就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前庭系统及其掌管功能

前庭系统是人体平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特殊的感受器,能够接受适宜的刺激,经前庭神经把刺激信息传入相应的脑干内的前庭神经核以及小脑,经过与其他感觉信息(如视觉信息、其他本体觉信息)的整合、加工等处理后,再经多条神经通路把这些信息传送到脑内更高层次的中枢,进行高层次的加工处理,甚至形成主观意识,或经一定的神经通路传送到运动神经核(如动眼神经核、脊髓前角运动核等),从而做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功能反应。人的前庭系统可分为三部分:外周前庭系统、前庭中枢处理系统和运动输出系统。前庭系统是大脑功能的保护神

在人体大脑后下方的脑干后面,有一个叫作前庭神经核的微小雷达式感应器官,而由它所组成的神经网络就是前庭觉。人学习时主要通过眼、耳、口、鼻等感觉器官来接收信息,而这些信息都必须经过前庭神经核的过滤,才能传入大脑,并使人体对所处的环境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和把握。这就是前庭觉起到的主要作用。

由于前庭觉是大脑感觉、运动觉的信息处理中心,所有外界的信息都要经由它传入大脑,而且大脑半球单侧功能分化和运动协调也都要依靠脑干部前庭觉来发挥功能,所以前庭觉对人类大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大脑功能的保护神。

同时,前庭觉还对外界输入的信息有过滤、整理和统合的作用。这样信息经过轻重缓急的调整后,就不会给大脑造成太大的负担,让大脑和身体得到更好的协调。前庭系统的发展与颈部支撑力

由于新生儿的头部占身体的比重较大,所以颈部承受的压力也很大。如果婴儿的颈部支撑力不足,就可能影响其前庭系统的发展。

一般情况下,婴儿出生1个多月时,他们的颈部支撑力就会得到初步的发展,可以支撑头部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但是,如果婴儿在母亲体内的胎位不正或胎位变化不足,就会阻碍其颈部支撑力的发展。另外,剖宫产的婴儿在出生时由于颈部关节刺激信息不充足,也会导致其出生后的颈部活动能力变差。

婴儿出生2个月后,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一些颈部训练,例如用玩具或声音吸引他的注意力,从而让他活动颈部进行观察;另外,婴儿越早出现翻身的动作,说明其颈部力量越强,所以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多做一些翻身的动作,这样其颈部张力都能得到锻炼。

7~8个月的婴儿,大脑中枢神经逐渐成熟,就可以做出坐和爬的动作了。这个时期要注意的是,爬行时期是婴儿颈部活动最多的阶段,充足的爬行对前庭系统和大脑功能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前庭系统与平衡感

平衡感是人体前庭系统掌控的,主要的功能是侦测地心引力,帮助人对方向感和距离感做出正确的判断。当儿童进行户外活动时,他们通常会调整头部倾斜的位置,以此来维持身体的平衡。而当他们不慎跌倒时,平衡感也能帮助他们做出及时的反应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由于前庭系统正好位于身体倒三角形架构的上方(也就是头部),这也是平衡感上面最不平衡的地方,所以前庭系统必须与平衡感相互协调,正确理解视听信息和身体之间的正确关系,才能做出应有的行动。这就是所谓的前庭平衡功能。

当婴儿还处于母亲体内时,平衡感就开始发展了,孕妇怀孕期间的胎位变动就与胎儿的平衡感息息相关。婴儿出生后,平衡感还会通过平躺、翻身、坐、爬、站立等一系列动作来继续进行发展,这也为婴儿日后的行为能力奠定了基础。

研究表明,儿童的注意力也与前庭平衡能力有关。如果儿童在学习方面跟同龄孩子比起来显得笨拙,而且经常不听从指挥,就可能是前庭平衡出现了问题。例如,有些儿童在小时候进行一些简单的学习,像数数、看图、认字、背儿歌等,常常会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就会导致以后的学习效果很差。前庭系统与运动企划

在第一章里我们已经对运动企划做了简单的介绍。在人类大脑运作过程中,左脑和右脑的功能是分化的。人体各种感觉器官所收集到的信息,经过与已有经验的有机结合后,发展成为左脑思考力的基础。但运动企划与左脑的思考力没有关系,它是由右脑管辖的前庭系统所掌控的。

人体一切富有计划的行动虽然是以左脑思考力作为基础的,但这种行动同时也会被已有经验所限制。但是,运动企划却与之不同,它是在大脑接收环境信息后的一瞬间,依据实际需要所做出的最直接的反应。虽然这种反应也具有计划,但这种计划却是一种新的、非常直接的、不受已有经验限制的计划,它具有潜意识的特性。所以,运动企划能力是儿童创新能力的来源,关乎儿童身体里面潜能的大小。

我们可以用儿童学习行走来对运动企划做一个说明。

当儿童刚开始学习爬行时,他们通常是用双手在地上进行摸索,同时两眼观察着周围的环境,通过眼睛和手的协调作用做出下意识的行为反应。这个过程就体现了运动企划的作用。而且,前庭系统也会在此时得到快速的发展。

当儿童能够站立时,由于其头部位置所处的高度发生了变化,所以前庭系统向大脑传达的信息也会随之改变。这时,儿童的前庭系统需要重新适应这样一种新的高度信息,然后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适当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运动企划也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当儿童已经学会走路时,身体灵活度也会逐渐增强,这时他们会试着做出一些更复杂的行为动作,如吃饭、喝水、主动索要东西等。这个时候,儿童的运动企划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前庭系统对环境的掌握能力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前庭系统发展失调的表现

前庭系统发展失调的儿童常常令家长和老师感到头疼。在家里,他们站无站相、坐无坐相,而且挑三拣四、爱发脾气、好动不安,一刻也静不下来,甚至还会产生攻击行为。同时,这类儿童还会出现拿东西不稳、语言表达困难等问题。在学校,前庭系统发展失调会导致学习能力差、人际关系不良、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爱做小动作、缺乏自信心、不愿与他人分享、喜欢爬高上梯等问题,而且这类儿童不愿意服从老师,爱接老师话茬儿,破坏课堂纪律,自己不爱学习还要影响他人。

此外,前庭系统发展失调还会给儿童成长带来很多问题和烦恼,它表现在多个方面。空间感不良

前庭器官位于人的内耳,包括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是人体运动状态和头在空间位置的感受器。人体之所以能持续不断地感受到重力,便是因为前庭系统不断地将感觉信息传递给大脑,帮助眼睛和身体其他感觉器官做出相关的感觉判断。

在人体众多感受器官中,前庭接收器是最为敏感的。当人做出行走、扭头等动作使头部空间位置发生轻微变化时,前庭感觉接收器里的碳酸钙晶体就会离开原来的位置,改变前庭系统的传达流程,做出相关的调节反应。而当人体做跑步、蹦跳等剧烈活动时,头部空间位置会变化得更快,那么前庭接收器的反应就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只有当身体和重力感之间协调得比较好时,儿童才能拥有良好的空间感。前庭系统发展失调的儿童,常常无法判断视觉空间,缺乏空间透视感,不能很好地掌控距离和方向。当他们处于人多嘈杂的地方,如商场时,常常会迷失方向,以至于跟丢父母;进行阅读时,也会出现颠倒顺序、前后倒置的问题;在学习时,这类儿童经常会把数字、字体或偏旁部首写反;与小朋友做集体活动时,也容易与他人发生碰撞,因为过于靠近别人而不能友好相处。大脑调节能力不足

当儿童做原地旋转的动作时,其前庭体系中的网状组织会迅速发挥其调节作用,使大脑一直保持一种适度清醒和警觉的状态,这样才不至于出现摔倒的情况。当儿童的前庭系统发展失调时,大脑调节功能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这类儿童大多做不了转圈的动作。除此之外,还会出现好动不安和注意力涣散的症状。身体协调性差

前庭神经向身体各个部分传递信息的方式是通过脊髓椎体神经体系实现的,并且以此来传达肌肉收缩和肢体运动的指令。随后,肌肉和关节的信息也会重新反馈给前庭神经和小脑。

由于这个原因,前庭系统发展失调的儿童在协调方面的功能往往很差,甚至会妨碍感觉统合的过程。在生活中,这类儿童走路常常会摔倒或者撞墙,做一些活动也会显得很笨拙。严重者甚至会对行动产生恐慌和抗拒的心理,这会造成感觉信息输入的严重不足,给身体的协调能力带来更大的影响。视觉功能减弱

前庭系统发展失调的儿童,他们的前庭器官不能及时、准确地向大脑传达感觉信息,对头和身体的方向感不是很灵敏。这类儿童的眼睛很难持续注视一个移动的物体,而且在眼睛由一个点移动到另外一个点时也会很吃力。同时,他们的眼肌和颈肌上的信息处理也会发生问题,如眼球不能以平稳移动的方式盯住新目标,而是以跳动的方式完成,这常常会使儿童很难掌握球类运动,阅读和画画也会受到影响。影响大脑功能分化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大脑是分工进行合作的:大脑左半球负责掌管右半身,大脑右半球负责掌管左半身。每一脑半球的纵面,在功能上也有层次之分,原则上是上层管下肢,中层管躯干,下层管头部,如此形成上下倒置、左右分叉的微妙构造。在每一半球上,又各自分区为数个神经中枢,每一中枢各有其固定的区域,专门形成大脑分化而又统合的复杂功能。

在婴儿6~7个月时,右脑就逐渐产生了主动响应环境的语言及运动协调能力,婴儿的学习能力也在此时开始发展。在18个月后,这种能力会获得显著的提升,语言、生活等能力也会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随后,左脑在感觉、经验以及身体的相互作用下,逐步地发挥出思考的功能。在儿童3岁时,左脑功能才会发展得较为成熟。如果这时儿童的前庭系统发展失调的话,将会给左右脑的功能分化带来严重的影响。

例如,儿童在学习走路时,他们需要用眼睛观察周围环境,考虑手脚如何协调完成走路的动作,而这一行为需要身体各个肌肉组织和前庭器官进行良好的沟通联系,需要具有高度的平衡能力和成熟的协调能力。这个学习的过程能锻炼儿童的注意力,促进第二层大脑感觉统合的语言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这也是促进左右脑功能分化的重要过程。而前庭系统一旦失调,儿童学习走路将会变得非常困难,那么左右脑也就不能很好地进行功能分化,从而给儿童带来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动作协调性差等诸多问题。前庭系统发展失调的具体表现

[1]重力平衡不稳定,平衡感明显不良。

[2]运动企划能力差,甚至无法正确、有效地操控肢体。

[3]出现双侧协调障碍,不能很好地控制左右手做交叉活动。

[4]不能双手或双脚合并做相同的动作,如同时举高双手,双脚并拢向前或向后跳跃。

[5]词汇体系发展欠缺,使用词汇常常出现错误,词句组织短且混淆。

[6]无法与之进行理解性的沟通,有模仿对方语句和鸡同鸭讲的现象。

[7]摄食能力不良,表现出不想吃东西或吃起来无法自制。

[8]一旦看不到或听不到,就会表现出恐慌的情绪。

[9]头部动作太多,引发懒惰或不安乱动的现象。

[10]十分厌恶音量较大的声响和尖锐的声音,伴有惊慌情绪。

[11]不喜欢被人碰触脸部,不喜欢过于拥挤嘈杂的环境。

[12]不能在站立时保持安定姿势,容易摔倒。

[13]做舞蹈和律动游戏时很困难。

[14]特别喜欢或者特别讨厌黏土、泥浆、沙、水等。

[15]口腔周围肌肉发展不良,口齿不清,容易流口水或掉饭粒。触觉系统及其掌管功能

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振动等产生的感觉。触觉感受器是遍布全身的。皮肤就是一种触觉感受器,它分布于人体全身,并依靠表皮的游离神经末梢感受温度、痛觉、触觉等多种感觉。触觉系统的早期发展

胎儿在母亲体内时,手心、脚心和生殖器官的感觉就发育得比身体其他部位要敏感许多。但是,有些孕妇由于不良生活习惯或生活状态,常常会造成胎儿脐带萎缩,给脐带中原本就非常狭小的血管带来更大的负担,阻碍其运送氧气和养分。这会导致胎儿脑细胞无法健全发展,给孩子日后带来触觉敏感或触觉迟钝的问题。

新生儿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会体验到生命中第一次强烈的触觉。这个时候,新生儿的眼睛还未睁开,耳朵还没有听到声音,但身体却率先感受到了来自产道的挤压刺激。伴随着这种最具爆发力的触觉,婴儿全身的感觉细胞和感觉神经同时与大脑记忆区进行强有力的互动,这是感觉系统发展很关键的一步,对孩子日后的感觉统合发展也大有裨益。而通过剖宫产出生的孩子,在脱离母体的过程中对这种挤压刺激的感觉很弱,甚至没有。这使得这类孩子的触觉发展比自然生产的孩子要欠缺很多,长大后也更可能面临感觉敏感的问题——当身体感受到非常轻微的触觉时,都可能产生害怕退缩的心理,并表现出强烈的抗拒反应。

新生儿的触觉系统是非常敏感的。当外界温度较低时,他们就会以哭闹来表达心中的不满和不安。而当外界温度较高时,新生儿的反应就远远没有在低温时那么强烈,呈现出“喜热不喜冷”的特点。另外,新生儿对疼痛的感觉也是非常敏感的。在新生儿接受包皮环切手术时,会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并伴随着异常强烈的哭闹,在术后很长时间都表现出痛苦的反应。

针对新生儿触觉系统很敏感这一特点,家长可以多和婴儿进行身体上的接触。当婴儿受到抚摩时,常常会注视着家长,并会露出微笑的表情。这些接触不仅有利于婴儿的触觉系统发展,也会给婴儿带来安全感。触觉系统与神经体系

触觉对于人体的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人体的神经系统和皮肤之间有着十分重要和密切的联系。在生命初期,处于母体子宫中正在发育的人体胚胎由三层特殊的细胞组成:第一层(中胚层)将形成肌肉和骨骼;第二层(内胚层)将形成人体内脏器官,如胃、肠和肺等;第三层(外胚层)将形成人体神经系统和皮肤。因此,人体的皮肤与大脑是由同一组织分化出来的,皮肤可以看作人脑的外层,或是人脑的延伸部分。皮肤极其丰富的触觉感受器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所以说,儿童触觉系统的灵敏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大脑的辨别能力、身体的灵活度和情绪的发展。外界温度的起伏、身上衣物的改变、摄入食物的多样化,都会给儿童带来丰富的触觉体验,促进其神经体系功能的不断完善。触觉系统与学习能力

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是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而这种能力和触觉系统是分不开的。人体大脑最原始的学习,是通过看、听、嗅、触以及重力感的输入,而在这些感觉信息中,人体所接收的触觉信息是最多、最复杂且分布最广的。人体皮肤上有数百万计的感觉末梢,每一小块皮肤都与另一小块皮肤不同,而且每一小块皮肤上感觉器官分布的数量也不同。从肌肉关节乃至全身皮肤,每时每刻都会产生无数的触觉。另外,由于人体皮肤薄、体毛少,所以对环境中的刺激信息有着很强的分辨能力,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这对人的学习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触觉也和大脑中的思辨能力、分析及关系组合能力有很大关系。触觉系统与情绪的发展

在生活中,触觉对儿童的情绪、性格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人体的大脑从初生阶段就开始感受到多种多样的触觉体验,并且能够对这些触觉刺激进行细腻的辨识和记忆,进而产生独有的对待某一触觉的反应和情绪。例如,遇到挫折时,有的儿童会保持身心轻松,坦然面对;有的儿童会全身躁动,产生愤怒的情绪;有的儿童则会因为反应迟钝或记忆不深刻而重蹈覆辙,长期陷入混乱、自卑等负面情绪。触觉系统运作失调的表现

人体对触觉的反应有两种:一种是防御性的反应,就是单纯地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自然反应;另一种就是识别性反应,是大脑进行的精密触觉辨识的反应。而触觉系统运作失调,会直接影响大脑对环境的认知和应变能力。这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触觉敏感和触觉迟钝

触觉敏感,就是所谓的“触觉防御过强”。触觉敏感是一种脑神经轻微发展不全症。由于越来越多的孕妇选择剖宫产,以及各种食物添加剂的使用,导致了触觉敏感儿童的群体不断增加。而皮肤敏感度过强、触觉过于敏感会让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统合发生问题,传递给大脑的信息往往会出错,使机体不能有效运作,导致错误的判断和行为。

触觉敏感的儿童对于生活中很多的触觉刺激都不能接受,尤其当他们接受新的触觉刺激时,更会表现出强烈的无法适应的现象。这是因为这类儿童对于新的触觉体验非常恐惧,对某一固定的动作和反应显得特别执着,而不愿意做出改变。

在生活中,触觉敏感的儿童过于依赖父母、老师,不喜欢接触陌生人,讨厌喧闹拥挤的地方,自信心不强,不喜欢别人触碰他,也不喜欢触碰别人,而且对于任何新的学习都表现出排斥的情绪。这类儿童会特别钟爱某种特殊的感觉,这会让他们养成偏食、喜欢吸吮手指和触摸生殖器等不良习惯,并时常做出一些令人无法理解的行为。在社交方面,触觉敏感的儿童与同龄人接触时,常与别人发生争吵,人际关系较差,导致很少有儿童愿意同其玩耍,从而产生孤独的心理;在睡眠时,触觉敏感的儿童也会因为无法适应触觉的变化而容易频繁地醒来;在运动方面,这类儿童不愿意接受一些户外的运动方式,运动量会大大减少。其他一些具体的表现还有:不喜欢吹风扇(风会吹拂其体表的汗毛进而产生痒的感觉),不喜欢裸露身体,特别抗拒洗脸、洗脚和剪头发,习惯用指尖拿东西,等等。

与触觉敏感相对,儿童也会产生触觉迟钝的现象,也就是“触觉防御不足”。这类儿童对环境中一些细微的触觉刺激很难准确地感知,做出的反应也比正常儿童要慢很多,而且显得比较笨拙。由于他们大脑的分辨感觉能力较弱,导致发音不顺畅,缺乏自我意识,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学习东西比正常孩子困难得多,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也会随之下降。

触觉敏感和触觉迟钝现象可能会在儿童身上有多重的表现,给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带来意想不到的阻碍,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大脑动荡不安

触觉系统运作失调,也可能会给儿童带来轻微的脑功能失常。这类儿童的大脑对于外界传来的所有触觉信息都有不正常的反应,大脑长期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他们的注意力通常难以集中,还会伴有坐立不安、焦躁好动的现象。另外,他们也不愿意和家长、老师进行沟通,并时常违背家长、老师的意愿,因此容易受到各种批评,进而使他们更加感到不安,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当这种大脑动荡不安的情况发展得较为严重时,儿童就会习惯性地对环境中任何触觉刺激都表现出不愉快的情绪。久而久之,他们的大脑皮质层就很难接收到新的学习信息,只会做出一系列失调的处理。这类儿童也会因此只拘泥于熟悉的事物,拒绝对已形成的触觉信息做出调整,以求通过这种方式来减轻自己内心中的不安。同时,在这种现象的驱使下,旧的触觉信息会被不断地加强巩固,所以这类儿童也特别黏人,喜欢被亲人接触,对一些偏爱的熟悉的感觉表现出强烈的依赖性,容易产生不良的生活习惯。

对于这类孩子,家长应该首先意识到批评和打骂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儿童之所以会有这些失常的反应,不是他们愿意这样做,而是他们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归根结底是因为触觉系统发生问题而导致的神经系统协调不良,所以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实施过激的教育手段。出现学习障碍

触觉系统失调与触觉学习不足有很大关系。如今,大多数家庭都能用上空调、暖气,而这些电器的使用实际上剥夺了儿童的触觉学习机会,无法体验到温度变化带来的触觉刺激。另外,大多数家长不愿意让孩子经受风吹日晒的考验,所以儿童难以接触到复杂的环境条件。再加上儿童外出活动量的减少,以及缺乏不同口味的食物和不同材质的衣服,会让儿童产生触觉学习不足的问题。

但是,学习能力的基础来自丰富的触觉学习体验。触觉学习不足的儿童,他们的学习能力会因此受到影响,不能顺利运用触觉经验来帮助学习,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面临很多阻碍。触觉系统失调与自闭现象

自闭症也属于触觉系统失调,但自闭症所衍生出来的问题,远超过单纯的触觉失调现象。

据研究显示,触觉系统失调确实有可能引起轻微的自闭现象。这类自闭儿童对感觉层次的分辨能力比较弱,但由于他们的大脑仍可以正常接收外界的信息,所以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的大脑分辨信息的能力却非常与众不同:对于传来的信息只会有选择性地接收其中一部分,而其他的信息则完全拒之门外。这种特点令人十分困惑和惊讶。所以,对于绝大多数的触觉刺激,这类儿童都不会有明显的反应。可是一旦遇到特定的触觉刺激,却又会表现出非常强烈的行为反应,而且这种反应兼具极度敏感或极度迟钝的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有轻微自闭现象的儿童虽然学习能力不佳,但可能会非常聪明,这些聪明的孩子在他们感兴趣的方面,通常学得比同龄孩子还要出色。本体觉及其掌管功能

本体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在不同状态(如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因产生位置较深,又称深部感觉。此外,在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中,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如辨别两点距离和物体的纹理粗细等。本体觉可分为三个等级。一级: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位置感觉、运动感觉、负重感觉;二级:前庭的平衡感觉和小脑的运动协调感觉;三级:大脑皮质综合运动感觉。

本体觉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地感受肢体空间位置的感觉,它主要包括关节位置的静态感知能力、关节运动的动态感知能力和肌肉收缩反射、肌肉张力的调节能力。关节位置的静态感知能力、关节运动的动态感知能力主要反映本体觉的传入活动能力,而肌肉收缩反射和肌肉张力的调节反映了本体觉的传出活动能力。

说得通俗一点,本体觉就是对自己身体的一种整体感觉,儿童可以通过这种感觉对身体进行操控。本体觉就好像存在于我们大脑中的一幅感觉地图,有了它,即使不能听、不能看,我们也可以对全身有一个准确地掌握。例如,闭上眼睛,我们依然可以用手准确地指出鼻子、耳朵、嘴巴等器官所在的位置;上下楼梯时,我们不用刻意去注意脚下,也不会出现踩空的现象;驾驶汽车时,我们可以一边观察前方道路的情况,一边控制双脚踩离合、踩刹车;当夏季蚊虫叮咬时,我们可以准确判断出叮咬的位置并进行驱赶。这些行为的完成都依赖于本体觉。本体觉的形成

每个人出生时本体觉并不发达,需要在前庭系统和触觉系统都发展正常的情况下,本体觉才能顺利发展。所以,儿童后天的本体觉训练很关键。通常情况下,本体觉的形成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了,这个时期婴儿的翻身、滚动、爬行都会培养其本体觉,所以家长不要让孩子过早地使用学步车,以免造成爬行不充分,也不要整天抱着孩子,剥夺其自由活动的机会。等孩子长大一点,拍球、玩滑梯、跳绳、踢毽子、打羽毛球等活动也可以对本体觉起到强化作用。

家长应该多让孩子自立生活,及早养成独自吃饭、洗漱、上厕所、做家务等好习惯,这对本体觉的形成很有好处。相反,让孩子花费过多的时间看电视、看书、画画,则会阻碍其本体觉的形成。另外,有的孩子爱吃手,从一开始吃自己的拳头,然后又吃手指,从4根逐渐减少到3根、2根、1根,这也是儿童本体觉形成的表现,家长不宜进行过多干涉。本体觉的发展

本体觉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体的关节信息。婴儿在刚出生时除了受到强烈的触觉刺激以外,身体各处的大小关节信息也在和大脑皮质及中枢神经发生强烈的联系。关节信息可以操控全身大小肌肉进行活动,让我们在不依赖视觉的情况下也可以了解头、颈、脊背、臀部、双脚的肌肉情况和活动方式。若是缺少关节信息,会导致身体各部分的肌肉群难以健全和成熟,那么像拿笔、用筷子、操控玩具等都会显得比较吃力,严重者连吃东西的颌骨运动都会变得不灵活,说话所需的舌头转动也不能满足。这些情况还会影响到整个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活度,阻碍身体和大脑之间的互动,对于本体觉的发展很不利。

为了增加孩子的关节信息,家长可以在婴儿出生后的前六个月,对婴儿的全身关节进行按摩,加强大小肌肉和双侧协调活动。重点的活动对象是颈部。这些措施有利于孩子的肌肉发展,加强孩子的本体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