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智慧花:上海市浦东新区浦电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9 01:28:01

点击下载

作者:尹爱琴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灿烂智慧花:上海市浦东新区浦电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集

灿烂智慧花:上海市浦东新区浦电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集试读:

真实的眼睛:每个孩子都聪明(代序)

◎尹爱琴

智商,一个判断人是否聪明的依据,致使有些人神采飞扬,有些人悲观无奈。那个令人迷信的数字,是否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人的潜能?

我们在“在幼儿艺术启蒙教育中体验情趣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引领下,注重孩子的潜能开发,让孩子都有梦想。

瞧,在宽敞、优美、有童趣的校园里,孩子们正在戏水、玩沙、唱歌跳舞、创意绘画,玩得不亦乐乎。这里,对于每一位幼儿来说,不存在谁更聪明的问题,只存在谁在哪方面聪明、如何聪明的事实。

我们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始终贯彻“营造多彩的童年”办园思路,在教学实践中全园教师学习新理论,更新旧观念,改善教学行为,在各自教学实践领域中体现多元智能的理论要求,积极创新。在为孩子们的潜能得到开发、成长变化颇为明显而欣喜的同时,也获得了许多新的教学感悟和经验,汇聚笔端,形成一篇篇专题研究报告、一个个案例、一份份教案,并由此物化为一次次主题活动。老师们深切地感到:一歌一世界,一画一妙想。教育的使命就是要点燃孩子的聪明火花,让孩子都有梦想,都能实现。

如果孩子是一只鸟,就让他尽情歌唱;如果孩子是一朵花,就让他含苞待放。幼儿就像是千百颗不同的种子,幼儿园要营造一条宜人的绿色大道、多彩的童年光谱,接纳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在全园教师的努力下,课题研究的成果整理成书,散发着油墨的芳香。这是我们付出了艰辛劳动的结果。

我们在幼儿感觉统合发展的关键期,给予幼儿丰富、适宜的环境刺激,帮助幼儿感知自我与环境的关系,有效地培养应变、协调、平衡的能力;展示了我们把“点燃孩子的聪明火花”教学思想渗透到幼儿园的二期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去,在各科各育中开发幼儿的智慧智能,追求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智能优化发展的历程。这一切,促使我们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身价值。

教师们在实践研究中发现,幼儿天性中都蕴藏着大自然赋予的创造力。作为教师应给每一个孩子的形象不断进行全新的设计,上好每一堂启蒙课,把握教学生命中的每一天,提供幼儿园每一个区角的良好环境,让孩子们愉快地去创造自己心中的太阳。

瑞典教育家爱伦·凯曾说:“应该让孩子时时刻刻和人生的真实经验相接触,玫瑰花要让他们去玩,刺也不要摘去。”让孩子们用真实的眼睛去观察真实的世界,发现真实的自我;让教师们也用真实的眼睛去发现真实的孩子,孩子个个都是聪明的。

无论多么不生动的世界,只要还留有教育的生动,世界就有走向生动的可能。因为校园里的孩子们拥有无穷的潜能、旺盛的精力、丰富的脑矿,这些人力资源一旦转化为人力资本,将成为世界变得生动的基础和保证。

孩子们的梦想是灿烂的、多变的,教师要珍惜它、爱护它、引导它,这对一个人的成长太重要了。因为有许多人从小的“梦想”终究是实现了,因为有许多人从小时候的“梦想”最终是以另一种形式实现了,而且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有“梦想”的人才有可能成就大事业,没有“梦想”的人则很难成事。如果说因为仅仅是“梦”而目前不是现实,就否定“梦”的现实性,那就从根本上违背了教育的根本精神。

引领篇·研究报告

在幼儿艺术启蒙教育中体验快乐情趣的实践与研究

◎尹爱琴一、课题的提出

情趣指志趣、志向或者情意特征。本研究中的情趣主要指情意特征中的情调趣味,它是在幼儿艺术启蒙教育活动或作品内容中表现出来的。情趣有积极和低俗之分,积极情趣具有审美和向上的特性,有益于个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快乐情趣是指活动或作品内容具有能够使幼儿产生快乐情绪体验的情调趣味,快乐情趣是幼儿期的一种基本和典型的积极情趣表现状态。

艺术是人们进行的审美创作实践活动,艺术启蒙教育是一种基础性的艺术教育,是幼儿园从幼儿期艺术学习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对幼儿进行的一种具有启蒙性质的艺术教育,通过具有形象想象、动手操作、审美愉悦等特点的艺术实践活动来进行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的感性经验和生活情趣;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许多艺术类实践活动不仅适合幼儿玩作,而且幼儿也喜欢玩、愿意玩。更为重要的是,幼儿最初的艺术实践活动及其积累的经验不但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艺术基础,并且还有益于其整个心智、情感与个性等的积极、和谐发展。显然,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正因此,艺术教育成为幼儿园教育课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反思当前幼儿园开展的艺术教育活动及其效果,我们感到:虽然幼儿艺术教育已普遍为广大幼儿园所重视,并配置有专门的场所和设施设备,安排了特定的时间,还有专门的教师指导,即便这样,我们发觉孩子每次活动似都不尽兴,每个人都好像被事先设计好了,活动中都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活动,活动中没有那种尽情的投入和着迷,也缺乏大胆、无拘束的想象,许多孩子的活动目的就是希望创作的作品能够得到老师的夸奖和小朋友的赞扬。显然,这样的活动与艺术活动本来应有的状态与效果是不相吻合的。当然,这样的活动也难以充分发挥艺术活动对幼儿发展的积极效应。

对上述现象作深入的分析,我们认为:目前幼儿园艺术教育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对幼儿园艺术教育的认识有偏颇。我们过去总以为,幼儿艺术教育实施主要以掌握创作技能为中心,而活动中幼儿情绪情感的体验是隐性的,教师没有办法具体操作。这种认识使我们无意中忽略了艺术活动的一个最本原,也最本质的因素,即:艺术活动来源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体验活动过程的愉悦;愉悦是艺术活动的真谛,也是其生命所在;没有愉悦、没有快乐,艺术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当然,这样的艺术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也就无从谈起。

由此,强调与突出艺术活动的情趣性具有特殊的意义,幼儿艺术活动的情趣不是一个单纯的情趣问题,或者说仅仅是为了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趣,而是活动本身的要求,没有情趣,艺术活动也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情趣性是艺术活动具有的一个不可分离的天然属性和特征。

从另一方面说,强调艺术活动中的情趣性也是适应满足幼儿艺术活动中情感需要的要求。幼儿之所以能参与艺术活动,是因为在此过程中能享受快乐,同时在快乐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心灵真正打开,去感受、审视、学习活动中的一切元素。“为快乐而来”,这是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基本原因。如果没有快乐,幼儿也不可能将身心沉浸于活动,此时,或许活动还在继续,但其意义已不复存在。

如何让幼儿艺术教育真正体现,并实现艺术教育应有的价值与特征?近年来,一些幼儿艺术教育的理论工作者开展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许卓娅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一书中提出达到审美吸引和审美感动的三个要求:一是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得到审美愉悦;二是为幼儿创设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三是提升幼儿感知觉的敏感性。高蕾在《情感·艺术·生态式艺术教育》论文中从艺术与情感的角度,认为“艺术是人类的情感符号”的本质特性,并据此提出了关注儿童情感的健康发展的生态式艺术教育模式,论述了回归自然的幼儿艺术教育的基本思路与实践构想。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及其他相关研究,我们感到,当前有关幼儿艺术教育改革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比较深入和扎实的理论平台,同时,一些相关的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设想与策略、要求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参照。但是,从实践的角度,如何让幼儿在艺术启蒙教育中充分体验快乐情趣?我们觉得,现有的资料还不尽丰富与完整,有些好的理念还停留在思考与设计层面,缺乏操作性的具体做法与经验。

根据上述多方面的分析与思考,从教育的长效机制出发,根据《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的精神,结合形成学校办园特色需要,我园从2010年起,开展了“在艺术启蒙教育中体验快乐情趣的实践研究”,试图通过这一课题研究,探索形成一些能使孩子在艺术启蒙教育中体验快乐情趣的有效策略与做法,进而促进幼儿通过艺术教育不断成长,潜移默化地养成初步的艺术修养,进而有益于整个身心和谐、全面发展。二、研究概况(一)研究时间:2010年2月—2014年12月。(二)研究对象:浦电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全体小朋友。(三)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收集、吸纳艺术启蒙教育中

体验快乐情趣的相关信息,为方案实施及调整寻找理论依据及可

供借鉴的经验。2. 行动研究法:由多方面人员组成的课题组在园领导的组织协调

下,按课题计划有序开展各项研究工作,同时结合课题研究中出

现的情况与变化灵活地对研究作出调整。3. 经验总结法:对已有的音乐、美术活动经验进行筛选和优化,使

课题研究有继承和创新的基础。4. 案例研究法:结合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丰富与提升教师

对各种实践问题的认识,同时,不断积累教学指导的有益经验。(四)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设计准备阶段(2010年2月—2010年6月)

主要工作为确定研究的课题,拟定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收集有关课题研究资料;确定研究对象和时间。

2.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2年10月)(1)初试阶段(2010年9月—2011年7月)

主要工作为进行初步的以体验快乐情趣为特征的幼儿园艺术启蒙教育方案框架设计。选择区域活动部分先行开展艺术启蒙教育中体验快乐情趣的尝试,以期积累经验。(2)全试阶段(2011年9月—2014年6月)

主要工作为在全园全面实施以体验快乐情趣为特征的幼儿园艺术启蒙教育探索实践;重点研究以体验快乐情趣为特征的幼儿园艺术启蒙教育的环境创设。

3.第三阶段:总结整理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

主要工作为整理、归纳、提炼研究积累的资料,完成中期研究报告和其他相关成果的撰写与制作。三、研究结果(一)构建幼儿情趣化艺术活动的目标内容与实施框架

1.幼儿情趣化艺术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安排(1)活动目标

以体验快乐情趣为中心,积极创设有利于艺术启蒙教育的情意环境;注重艺术启蒙教育活动中幼儿对情调趣味的体验,使孩子在艺术活动中不断感受艺术情趣,在探究中不断成长,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初步的艺术修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提高儿童生活品质,促进每个孩子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课题的特性,我们把活动目标细化为各个年龄阶段不同的培养目标(见表1)。表1 各个年龄段不同的培养目标(2)活动内容

在两年多的研究实践中,我们依托主题活动,探索形成了在艺术启蒙教育中体验快乐情趣的各年龄班活动内容。(见表2、表3、表4)表2 小班情趣化艺术活动的内容表3 中班情趣化艺术活动的内容表4 大班情趣化艺术活动的内容

2.幼儿情趣化艺术活动的实施途径(1)基于幼儿集体活动的艺术启蒙教育

主题课程是幼儿在园生活中关注的焦点,它追随着幼儿兴趣的发展而进行。它连续性、层层深入的特点,使得幼儿能够获得全方位完整的经验。我们的艺术启蒙教育研究是和主题活动相结合的。每一个主题活动中都有“我的发现”“我的问题”“我的想象”等内容,鼓励孩子运用艺术的形式大胆地表达、表现。当幼儿通过一系列活动对《我是中国人》的知识内容了解熟悉时,我们就鼓励孩子把在课程中获得的体验通过音乐、美术的形式进行展现。我们为孩子提供了民族的服饰、播放瑶族、维吾尔族、傣族等民族乐曲,民族风俗的视频,在感受体验的基础上老师与孩子一起学跳简单的民族舞蹈……艺术化的形式既能作为主题开展的手段,完成主题的学习要求,又能作为本体性的学习内容,使幼儿获得音乐、美术的表现技能。

要想表现内心对美的感受,需要有一定的技能技巧。课题研究开展以来,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音乐、美术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了专题研讨。根据幼儿在记忆歌曲旋律和歌词内容上表现出的困难,我们开展了“快乐学习新歌”的专题研究。小班孩子们在涂色时经常会出现一些大小不均匀的空白。我们开展了《小班幼儿感受涂色乐趣的研究》。又如,线描画的作画工具简单便捷,作为语言、音乐、科学等活动的表征手段,经常融入非美术教学活动中。作为单一的美术活动更是为白描、写生等绘画专业技能打好基础。因此,我们开展了“中大班开展线描画的研究”。

我们的研究立足课堂,每月开展课例研讨。通过集中性的课例研究,大家对如何让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习歌唱、绘画有了进一步的体会。例如开展线描画教学时,在研究中我们准备了分步骤的半成品作品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形成过程,如树的画法:

以区域的清晰划分作为分解展示,使幼儿直观感受线描作品形成的过程,发现深浅的变化是由何而来的,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涂黑、不涂黑后画面的变化。分解作品的陈列,帮助孩子避免走入看到范例无从下手的困境;孩子在区域的不同划分与深浅变化中感受不同的组合方式所带来的美感;孩子们在想想画画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提高了作品的完成度。通过集中性的课例研究,提高了教师进行艺术启蒙教育的能力。(2)基于幼儿区角活动的艺术启蒙教育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与艺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康德说艺术像游戏一样,都是“自由”的活动。区域游戏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的活动。它通常是小组或个别活动,能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观察了解幼儿,并对不同水平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有利于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在课题研究的初试阶段,先行在艺术区角游戏活动中体验快乐情趣的研究。

艺术性区角游戏的特点在于让幼儿通过自身与材料的互动获得感性的经验,因此要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幼儿在玩中获得艺术体验,如,在音乐区的墙壁上贴上卡通的音符、提供幼儿表演的舞台以及各种动物服饰的头饰、各种水果、动物图片的节奏卡、动画MTV等,让幼儿能够自主地拿取,自由表现。至于材料的准备,要由简单到复杂,比如先出现一些幼儿容易敲击的乐器,手铃、响板、撞钟等。随着幼儿打击乐水平的提高,逐渐出现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等一些复杂的乐器,让幼儿更加灵活而逼真地表现音乐形象。

在开展《动物园》的主题活动时,小朋友对毛毛虫很感兴趣。我们就为孩子们提供了多样化的材料,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美术形式来表达对秋虫的喜爱。孩子们有的用水粉画出了可爱的毛毛虫,有的用彩泥捏出了七彩的毛毛虫,有的用硬纸版剪成的小圆制成看似平面又具有凹凸感的毛毛虫,还有的拿数个橘子用牙签组合起来做成颇有立体感的毛毛虫。当各种各样的毛毛虫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时,孩子们对美术区域活动的兴趣也达到了制高点。

在艺术性区角游戏中,不仅需要教师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也需要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孩子们很喜欢装饰瓶子的活动,我们就陈列了许多盘子、手帕。这样的暗示启发,调动孩子的想象空间,扩展孩子的思维。使孩子产生忽然开朗,茅塞顿开的感觉,从而让孩子们领悟到美好的东西是可以相互借鉴,而且是可以灵活运用的。(3)巧用家长资源,参与艺术启蒙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的确,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对孩子进行艺术启蒙教育单靠幼儿园教育本身难以奏效,必须站在新的高度,充分整合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协调发展。

首先,吸引家长走进课题研究。我们对园内家长对幼儿艺术启蒙教育的态度、了解程度作了相关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家长对幼儿园开展课题研究都非常支持。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又通过家长学校,家委会针对家长的需求举办了“艺术启蒙教育的专题讲座”,向家长介绍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以及指导的方法;在“家园联系”栏上,向家长推介创意美术的好作品,教师的好经验;通过家长会、谈话等方式与家长交流,对家长存在的疑问及时给予解答。慢慢地,家长对我们情趣化艺术活动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美术活动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良好途径,参与活动的热情也提高了。家长们不再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而是学会了鼓励孩子创造。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不少家长边欣喜地看着孩子的作品,边认真地与孩子交谈:“你是怎么想到要这样画的?”

其次,“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创作是有限的,光靠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幼儿园应当吸引家长参与课题活动,使家长真正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伙伴,并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家长指导创意美术活动的能力。在一次别具特色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我们利用家长到幼儿园来的机会,结合“庆三八”的主题,一起开展了别具特色的“创意砂画”的亲子制作创意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让家长与幼儿一起合作,先是他们一起喷画,再一起来装饰画。家长和孩子们之间有说、有笑、有商量。最后,画面出来的效果非常好,幼儿非常开心,但最高兴的还是我们的家长,他们都说自己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家长们也切实体会到了情趣化艺术活动的教育功能,也感受到了教师教育的方式方法,指导孩子的意识和能力也真正得到了提高。

再次,“秀”家长创意。每位家长具有不同的经历、聪明才智,尤其是像我们这种外来新市民较多的幼儿园,孩子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自不同的城市,我在与这些家长交谈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有的会剪纸,有的会画画,还有的会书法……于是,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家长的特长,开展了“变废为宝亲子手工制作小汽车比赛”。家长们在了解了我们活动的意图和活动安排后,都纷纷表示支持。杰杰的外婆和孩子一共做了4辆车带到幼儿园。我们还利用展板,手工展览区等将小朋友的作品进行展览。有的家庭是用盒子做的,有的家庭是用塑料瓶做的,还有的是用废旧音乐盒制作成各种各样的汽车……展示出来的作品琳琅满目,体现了亲子共创的好效果。

瑞吉欧教育主张: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可见,只有家园的互动合作,才可能带给儿童最好的经验。(二)研究形成“情趣化艺术活动”的指导原则与策略

1.“情趣化艺术活动”的指导原则(1)设计优先的原则

这是指幼儿艺术活动中能否体验到快乐情趣,首先与教师的活动设计有关,包括内容选择、教学设计和环境创设等。游戏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艺术与游戏是相通的,用游戏的方式设计、组织幼儿艺术活动,使原本枯燥的技能技巧变得更容易掌握。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多感受,多创造,并在游戏活动中唤起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在感受体验中学习表达表现,唤起幼儿学习的主动性。(2)注重体验的原则

这是指艺术活动中快乐情趣的产生不是光凭教师设计准备,然后在教学中就自然产生的,艺术活动是否具情趣性主要还是要看效果,即幼儿活动中是否感受体会到,并在活动中有所表现。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视点看世界,不以成人的眼光去衡量和评价幼儿,激发幼儿创造、表现的欲望。(3)活动互动的原则

幼儿对活动快乐情趣的体验不会被动自然产生,它一定是幼儿在特定的活动情景中,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而获得的。互动即相互学习、相互推动,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师生互动,即幼儿和教师间的相互影响,合作学习。在艺术启蒙教育中,教师的引导、情景和材料的提供促进幼儿的理解学习和发展,幼儿的回答、探索激发教师的灵感,促进教师不断丰富环境、调整角色,推动幼儿的探索活动层层深入。二是生生互动,即同伴间的相互学习,教师要为幼儿创造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空间和时间,使幼儿在与同伴的相互作用中开阔思维,获得创造性的发展。(4)适切性原则

这主要是指对各年龄幼儿情感特点把握的适切和对活动情趣度把握的适切。在开展艺术启蒙教育的活动中,要依据不同年龄孩子情趣的特点来选择内容,设计活动,同时,教师对活动趣味作适度把握和调控,不能单纯地为情趣而情趣,而是要考虑艺术活动的基本价值与需要。

2.“情趣化艺术活动”的指导策略

我们将如何按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作为实践探索的重点,在扎实有效地进行艺术启蒙教育指导并达到预期指导效果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以下的方法。(1)情境激趣法

情境法就是在情趣化艺术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创设与作品相关的场景,或将幼儿带入作品所表现的自然情境中。通过富于描述性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优美的动作等教学手段为幼儿营造一定的艺术氛围。在幼儿艺术活动中,把幼儿特有的、热爱的活动方式——游戏与情境化教学结合起来。如在欣赏音乐《金蛇狂舞》时,在观赏舞龙视频的基础上,我们和幼儿一起在明快的音乐节奏下,玩起了民间的舞龙游戏。我们还借助于故事情境帮助幼儿理解艺术作品内容。如在小班律动《兔子和狼》的活动中,老师自编了“快乐小兔”的故事情境,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老师自编了“大狮子过生日”的故事情境,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原动力,采用情境化教学,可以激发幼儿参加艺术活动的兴趣。(2)媒体辅助法

媒体辅助法就是在情趣化艺术活动中,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如果凭借教师的讲授,音乐、美术中的许多知识是很难被幼儿接受的。多媒体教学法能让幼儿在更直观、形象的情境中感受艺术作品的美。如在指导幼儿律动《小鸡出壳》时,先后播放视频《小鸡出壳》和相关幼儿舞蹈视频。在幼儿欣赏完以后,幼儿想尝试和模仿表演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出来,在后续的活动中通过课件帮助幼儿分解动作要领,记忆动作组合。在多媒体教具的帮助下,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也轻松愉快地跳起了《小鸡出壳》。还有在歌唱教学的活动中,利用网络资源将歌词内容用动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利于幼儿较快掌握歌词及其内容。(3)动作体验法

动作体验法就是在情趣化艺术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身体、四肢与五官的动作来表现对审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理解。艺术的魅力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更多的时候是需要人们用心去感受的。而幼儿年龄太小,无法像成人一样去分析、去理解。在情趣化艺术活动中,利用情感、视觉、动作、想象等可感的审美因素,从各种渠道综合作用于幼儿的情感。注意引导幼儿多观察生活,将生活实例与艺术活动相结合,从而逐步地增强幼儿的艺术感觉。在情趣化艺术活动中,通过动手绘画、舞蹈表演、远足踏青等活动让幼儿体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内容,教师为孩子提供了许多卡片,在欣赏音乐后,请孩子试着将卡片内容排序。通过对图片的操作,幼儿更清晰地了解到小动物害怕、喜悦等情节,为之后的完整欣赏做好铺垫;如在社会实践活动《春天在哪里》时,我们组织幼儿到塘桥公园写生。我们采用与多个领域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打开幼儿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知通道,让幼儿从中体验人生的喜、怒、哀、乐,增强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4)赏拙激励法

赏拙激励法就是在情趣化艺术活动中,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稚拙的表现。例如,在情趣化美术活动中,需要教师正确解读儿童绘画作品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对儿童绘画作品的理解和评价不能只停留在色彩、造型上,避免绝对的价值判断。而是需要教师细心观察,耐心倾听,理解把握儿童作品中传递的思想内涵。当幼儿大胆地表现时,要以欣赏的态度,鼓励、肯定幼儿一切稚拙的表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励幼儿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想象,以保护幼儿的艺术天赋。

3.幼儿情趣化艺术活动的环境创设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艺术活动中尤为如此。就像植物生长需要阳光一样,艺术能力的发展也需要适合的条件和环境。自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努力为幼儿创设浓郁的艺术氛围,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艺术启蒙教育。(1)优化幼儿园整体环境,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

巧妙利用校园环境,将有限的空间凸显出来,使幼儿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都能体验艺术,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以唤醒儿童的艺术意识,激活儿童的艺术灵性。用艺术装点校园,如各具特色的班级环境、彰显艺术氛围的走廊环境,更好地满足幼儿不同的学习需要。走进我们的幼儿园,从走廊到活动室,有很多色彩和造型,有很多孩子们、老师们的作品。我们的布置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态到动态,突破了传统环境的局限性。给每个孩子展示作品的空间,为孩子提供才艺展示的一方天地。在涂鸦室里,幼儿们画着自己的心愿,说着自己的心里话;鼓励孩子们自主地用美术、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表现自己的想法。

音乐能够充实幼儿的生活,愉快心情,激发感情,陶冶情操,我们巧妙地将音乐融合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如入园音乐、进餐音乐、午睡音乐等。从早晨来园开始,我们就播放轻松活泼、充满朝气的音乐,为幼儿园营造愉快幸福的情感氛围,让幼儿每天踏进幼儿园就保持愉悦的情绪。餐点时,我们播放一些用各种乐器演奏的世界名曲,如萨克斯曲等,孩子们在轻快的音乐声中,不仅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食欲。我们还利用天天欣赏、每周的小喇叭广播、每学期的“浦电之声”艺术节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健康情感。(2)精心创设班级环境,发挥隐性的教育功能

幼儿所生活的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语言”,既是幼儿在园活动的物质条件与基础,又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精心布置一个富有美感的班级环境,自动地向幼儿释放出各种审美和艺术的信息。可以激发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兴趣,使他们的审美感知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我们根据幼儿园主题的进展,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装饰。如我们在开展《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时,班级活动室内布置剪纸、蜡染等民间艺术作品;在活动室外的织网上悬挂京剧脸谱;在“过新年”的主题活动中,模仿民间过年的情景,在活动室窗户上张贴孩子们的剪纸作品,如室内挂红灯笼、中国结,门上张贴对联等。孩子们长期处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再加上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和引导幼儿主动感知,就能有效地增强幼儿对艺术的敏感性和审美感知能力。

班级艺术环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使幼儿成为环境的设计者和创造者,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发展,如艺术角便是幼儿自由活动、自主表现的有效场所。有的班级开设“自主小舞台”,幼儿可以互相串门游戏,每一个幼儿都是展示者也是观摩者;有的班级设立“艺术角”,放置各种道具、绘画工具和可供幼儿欣赏的画册及一些适合幼儿使用的小乐器、录音机等,为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提供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孩子天生喜欢艺术,他们对艺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创作的成果,但又不会独享自己的成功,总是想方设法与他人分享,让别人接纳并期待得到他人的赞许。走廊里每个幼儿作品的创意展示,可以满足幼儿艺术创作的成就感。对于每个幼儿的作品,教师都是在尊重的基础上用心进行创意展示,再经过他们一双小手的创造表达,就会带给我们别样的视觉体验和享受。

在老师、幼儿共同参与的班级环境创设中,渗透了一种和谐,一种适宜,更加有利于幼儿的自我认识、自我发现和自我创造。由平面到立体的设计与创设,不仅能为幼儿提供动态发展的学习环境,而且可以使幼儿与环境产生共鸣和交流,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充分的欣赏、操作和展示的领地,让幼儿感受自己创作的过程和收获成果时的喜悦之情。(3)拓展幼儿的生活空间,丰富孩子的审美经验

我园的老师经常带领孩子走出校园。通过参观、散步等方式,与大自然、公园、商店、街道等来个亲密接触。我们运用体验式的教育手段,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幼儿的自主表现表达提供原始的积累。例如,在春天来临的季节里,我们带领孩子徜徉在春日暖暖的阳光中,引领他们去观察嫩绿的树芽、绒毛般的小草、柔软的柳枝、嫩艳的花朵、翩翩起舞的蝴蝶……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通过各种感官的感受,使幼儿获得了关于春天的整体认知,为幼儿在音乐、美术活动中的表达、表现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在“春天在哪里”“圣诞节真热闹”“美丽的秋天”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摆脱日常知觉的局限,使幼儿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审美性质和艺术原理产生敏感,激发其艺术感悟能力。四、讨论和思考

通过这两年的课题研究,我们关注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幼儿的需要。幼儿活动的内容源于孩子自己,活动的创造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因此,孩子们对艺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活动中都能积极地参与。我们的课题研究注重给予每个孩子自我表现的空间。孩子们围绕主题内容,积累经验自主建构。在不断地表达、表现的过程中,幼儿越来越自信、开朗,对艺术的兴趣日趋浓厚,艺术表现能力越来越强。特别在线描画教学的研究专题中,我们取得了可喜成绩。孩子们常常把作品带回家与家人分享,当一幅幅清新、雅致可人的作品捧在孩子手中时,感动的不仅仅是家长们、老师们,这种喜悦之情表露无遗的就是那一个个作品的小作者——了不起的孩子们,许多家长为了把这感动与骄傲保留下来,特意为孩子定制一个小朋友喜欢的画框,孩子也成了家长们心目中的“大画家”。又如在父亲节,幼儿创作了《对换节》《我和爸爸一起游泳》《我的爸爸》《我逗爸爸开心》4幅作品被刊登在《潍坊社区报》上。

在艺术启蒙教育中,我们懂得生活是孩子创造的源泉;教师需要从活动的前台走到后台,从一个主观意识浓厚的引领者转变成一个尊重幼儿自主意愿,激发孩子表达、表现的支持者;孩子才是艺术活动中一个真正的创造者。

我园青年教师冯婉君多次在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部、浦东新区第三教育署组织的“关注课程、聚焦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公开音乐教学活动,得到与会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我们积极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幼儿绘画作品比赛。孩子们的作品《绿色地球》《海底游乐园》《手掌世界》等多幅作品在“成长的足迹”“东方明珠”上海市少年儿童优秀书画展中获得佳绩。我园先后在“成长的足迹”第九届、第十届全国幼儿创意美术大赛中,因积极参与、精心组织、成绩突出,荣获全国幼儿创意美术大赛教育成果三等奖。

课题研究以来,在努力探索具有情趣性的幼儿艺术活动中,一方面我们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实践成效,而另一方面我们对幼儿情趣化艺术活动的特征规律也加深了认识。(一)在情趣化艺术活动中,快乐愉悦是第一位的

儿童艺术审美活动应该是儿童最为源初、最为本真的一种生命成长活动。在情趣化的儿童艺术活动中,快乐与愉悦是第一位的,技能的学习与练习是其次的,如果不是出于将幼儿培养成某种艺术专门人才,或者为某个特定艺术演出作准备的话,有些艺术技能是不必刻意求精的。反思当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依然存在注重向儿童灌输技能技巧、简单临摹、一味追求作品艺术化效果的现象。在幼儿艺术教育实践中我们必须正确摆正两者的位置。否则,如过于强调学科中心,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幼儿的生活体验,客观上会把艺术教育变成一个单向的技能传授与灌输过程,以教师的权威对幼儿进行强化练习。这样的幼儿园艺术教育,缺少平等的对话、缺少幼儿的需求、缺少让生命感动的活动。情趣化艺术活动中要十分重视幼儿欣赏美、表现美、体现美的心灵愉悦,达到最佳的审美教育效果,提高幼儿审美素养。(二)情趣化的艺术活动氛围,应该走进幼儿的生活

情趣化的艺术活动应当是和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是一个巨大的审美教育资源库,如春天的嫩芽、秋天落叶、各种花卉的颜色、树木的造型、美妙的小溪流水声和宛转的小鸟鸣叫声,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建筑造型、节日的街头、人和动物优美流畅的动作等均蕴藏着美。在情趣化的艺术活动课题研究中,我们经常带领幼儿走入美妙的大自然,接受自然美的熏陶,引导孩子学习发现生活中的美;引导孩子欣赏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艺术品,领会美的真谛。创设富有优美温馨的校园、班级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三)在情趣化的艺术活动中,鼓励孩子充分地体验

在情趣化的艺术活动中,我们应该给予幼儿充分地表现自由,重视儿童自身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感的体验,使儿童成为艺术活动的主体。在儿童体验表现的过程中,不能随意打断他们的思路或阻止他们自由地表达,应在儿童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和支持。只有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儿童才能在艺术化活动中大胆地表达自我。在情趣化艺术活动中,老师还要为孩子提供充足的时间,丰富适宜的材料,尽可能地多为幼儿提供欣赏、模仿、表达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玩耍中用发现美的眼睛去看,用体验美的心去感受,用创造美的手去表现,从而更多地积累审美经验。(四)在情趣化的艺术活动中,运用多元的方式评价孩子

美感是一种主观体验,对美的欣赏与体验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幼儿的思维方式与成人不同,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理解方式看待周围的一切,解释周围的一切。在艺术活动中,每个幼儿的情感体验、联想、表现、表达也是不同的、多元的、可变的、自由的。教学的标准可能只有一个,然而“美”的答案却有许多,教师要接受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认识和感受。教师针对不同的幼儿给予不同的评价,让幼儿自信“我的舞姿最美,我的歌声也动听,我的画最漂亮,我的手工作品独一无二”。五、后续思考

研究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例如幼儿情趣化艺术活动的效果评价,包括评价的意义、要点、标准和操作方法。我园是一个只有6个班级的老城区幼儿园。在教员少、研究力量弱的客观条件下,目前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音乐、美术方面,多学科交叉融合对孩子进行艺术启蒙教育,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课题。

理论篇·教学研讨

开展艺术启蒙教育,融入区域活动的点滴体会

◎傅丽丽一、师幼共同创建美术区域,探讨生活化材料的投放

在我班的美术区创设过程中,我让幼儿参与环境建设,提供表现的空间,产生互动效应,让幼儿感受与人合作、交流和被肯定的快乐。孩子们觉得:可以把一些废旧物品收集起来制作各种各样的车,可以用棉签作画等等。通过师幼同讨论,幼儿对美术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新材料和新工具也经常出现在美术区,吸引了孩子的目光。

二、师幼共同收集生活化工具和材料,并有效地投放与开发(一)收集并开发拓印类生活化工具和材料

因为美术工具、材料都来源于生活,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劳动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收集、去运用。如秋天到了,各种各样的落叶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飘下来,有红红的枫叶、黄黄的梧桐叶……于是,我带着孩子们到校园里、公园里、小河边去捡落叶。并将落叶带回美术区,让孩子进行创作活动。在区域活动开始前,我准备了各色颜料和双面胶等材料,我给美术区孩子提了要求,必须用到落叶,在活动中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运用落叶粘贴,还会运用落叶拓印。

活动后,我让孩子们讨论生活中还有什么材料也可以用来拓印。孩子们七嘴八舌,发表看法。于是,以后的日子里,拓印的材料越来越丰富,如花瓣、硬币、藕等都出现在美术区里。(二)收集并开发粘贴类生活化工具和材料

在开展“种子发芽”的活动后,还有很多剩余的种子,我将其投放到美术区。刚开始,我指导幼儿首先在卡纸上画出鱼、花、鸟等简单图案;然后选择色彩、大小合适的豆子,用牙签蘸上白胶,粘在卡纸上的图案处;晾干后,美丽的种子画就诞生了!在喜庆的节日到来之际,孩子们又自己设计相框,用各种各样的种子进行装饰,天然的材质使相框更有艺术感。

活动后,我让孩子们思考:大自然还有什么材料可以装饰镜框?有什么材料可进行粘贴活动?孩子们想到了,原来大自然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美妙的原材料,如玻璃、树叶、花、蛋壳、羽毛等,所有这些东西,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外表和质地,通过我们的想象,可组成一幅幅美妙的天然拼贴画。(三)收集并开发想象画的生活化工具和材料

在开展主题活动“各种各样的线条”时,我在区域中提供了毛线,引导幼儿进行线条想象画,孩子们将毛线上抛,落在纸上,描出毛线自然落下的线条,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

活动结束了,我问幼儿:“还有什么样的线也可以进行创作?”

在美术工具、材料的开发、运用中,我经常给孩子留下问题,让孩子去思考。不断地对已经发现的一些材料与工具,加以运用,优胜劣汰,同时不断挖掘那些还未被开发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幼儿感兴趣的生活化材料、工具。三、让美术区成为美术集体教育活动的有效补充(一)美术区域活动倡导自主,形式多样

美术区为幼儿创设自主、开放的创作氛围以及形式的多样性,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弥补了集体活动的不足。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它相对于集体美术活动而言,是更为宽松自由的美术活动形式。在区域活动中,强调的是发现,是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我注重让幼儿尝试、探索运用生活工具与材料,接触学习不同的美术表达形式,在掌握材料运用技术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自由选择主题和题材,自由选择生活化的工具和材料,在时间上没有严格的限制,可以一次或几次完成,让他们在想想、试试、玩玩中完善自己的作品,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绘画热情,提高他们的想象、创造的能力。

我们利用区域活动看出孩子们感情的流露和探索的热情。我们体会到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学习环境是何等的重要。

1.引导孩子使用不同的创作材料,满足他们探索发现的需要

求异、好奇是孩子的重要心理特点。一成不变的绘画材料和统一的美术活动形式会使孩子感到索然无味。指导孩子尝试使用生活化的材料和工具(如水果、蔬菜、生活用品、废旧物品等),接触学习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如撕贴画,拓印画,手印画,毛线画等),孩子们易产生“画画、做做、好玩”的心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的发展水平总是存在着差异,个性兴趣又有所不同。有的幼儿造型能力强,有的色彩感强,有的动作大胆、大刀阔斧,有的动作精细流畅。为此,我们鼓励幼儿到美术区自主选偏爱的表现方式和形式,使他们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体现自我价值。例如个别小朋友绘画能力不是很强,但造型的技能较好,利用我们提供的图形范样,让其进行粘贴,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很强的。这种生活化的美术工具材料,不但适应孩子的需要,而且在他们经历数次的体验和不断的变化中,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思维。

2.鼓励幼儿在选择题材中,展现自己眼中的世界

区域活动没有统一主题,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所选取的题材也各不相同。有的幼儿对动物、人物感兴趣,那么动物、人物的表现就成了首选的主题。有的幼儿跟爸爸妈妈外出游玩,觉得特别高兴或印象深刻的事也成为孩子们绘画的主题。

每一幅作品都有着孩子自己的想法。我们就经常请小作者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以激发其他孩子的创作欲望。区域的开放,给孩子创设了可以大胆把自己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表达出来的机会。这里已不是单纯的技能学习和表现的地方,而成为孩子们表达自己情感最好的地方。

3.在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中不断创新和探索

区域化活动在幼儿自主活动的环境中进行。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使活动显得轻松有趣,幼儿宽松的创作环境,又是与老师的观察指导分不开的。教师在区域中的角色不是旁观者,指挥者,而是引导者。老师的引导体现在不断注意孩子的活动过程中,随时关心他们的情绪,适当给予一些启发与提示,使他们进一步投入创作中去。在活动时,对孩子们的努力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他们的点滴创造表示赞赏。另外幼儿之间的互动在区域活动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幼幼互动的作用,必须引导幼儿围绕作品进行讨论。这种讲座不是评议好与坏,错与对,而是给幼儿进一步思考、创造的机会。例如一位小朋友用落叶贴了一条鱼,写好名字就完成了,画面看上去十分单一。于是组织孩子们进行讨论,引导他们讨论怎样丰富画面,再添点儿什么。经过讨论,他在同伴的帮助下,通过自己修改得到了成功。小朋友也在讨论中增添了美感,也能相互学习,使作品的意味更加饱满。(二)美术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相互衔接,优势互补

集体教育活动大都采用讲解、演示等方法。虽有省时、高效的优点,却不利于幼儿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将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探索、观察发现等方法迁移到集体教育活动之中。如中班集体美术活动粘“瓶花”,以往我们采用这样的指导模式:激发兴趣—讲解示范—幼儿操作—展示、分享、讲评。孩子们活动时虽然井然有序,但却很被动。现今我们采用了区域活动中常用的指导模式:激发兴趣—引导探索—组织交流、分享经验—引用经验再实践—分享成果。在这样的指导模式下,第一次操作活动时虽然大部分孩子没有成功,出现糨糊多、米粘不上去又掉下来,糨糊少刚粘上、一移动又掉下来的现象,但通过组织孩子们交流,特别是请做得成功的孩子讲解和演示自己的方法,他们很快掌握了成功粘贴的方法。

由此看来,区域活动成功的指导方法可以借鉴到集体教育活动中去;反之,集体教育活动成功的指导方法也可以借鉴到区域活动中去。从某种意义上说,集体教育活动从横向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活动则从纵向促进了孩子的发展。两者分别从两个不同的维度提高孩子的美术技能。

总之,美术区域中投放生活化材料和工具,能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开发和运用多种生活化的材料和工具,能唤起蕴藏在幼儿身上“沉睡的力量”,使幼儿在无穷的乐趣中学习、体验、实践,发现色彩世界奇特的变化。

开展主题背景下的幼儿美术创意活动

◎尹爱琴

幼儿美术活动是3~7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主要分为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类。通过直观又形象的表达方式,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

幼儿创意美术活动是指以主题为线索、以幼儿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整合多种美术表达形式来新颖独特地创造艺术形象,陶冶情感、发展自我探索能力的美术活动。

幼儿创意美术活动区别于传统的幼儿美术活动,幼儿美术创意活动的目的并不强调让幼儿机械地习得某种美术技能,而是把重点落在“创意”两字上,即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幻想,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和美术表现形式创造和表现新的、美的艺术形象,在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情感体验以及成功感。也就是说,幼儿美术创意活动重点关注的是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过程以及通过活动提高幼儿在自我探索方面的能力。一、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思考(一)存在的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期的艺术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启发他们用各种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为目标。孩子进行美术创作不仅是表现他们的所知,更把自己的体验和情感融入其中,美术活动应成为孩子表达所知、所想、所感的天地。然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的园本课程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1. 课程内容预设多、生成少,活动过程和表现形式缺乏一定的创意。

有的会简单地把和主题相关的美术活动内容放在课程中进行,没

有考虑幼儿发展的序列和已有经验。2. 表现结果过于随意性。鼓励幼儿用图画、符号、剪贴等美术手段

来记录他们的发现和感受,注重了创意忽视了美感表现,使艺术

表现和艺术感受分离。3. 表现手法和材料不丰富。局限于绘画,其他的形式运用得较少。

选择的材料较少,常用的仍然是油画棒,多数表现在平面的纸上。4. 学习方式较单一,集体式的学习占主导,多为幼儿个体表现。(二)我们的思考

创造力是幼儿与生俱来而又潜在的,美术活动是幼儿展开创造想象翅膀翱游的最适宜空间,幼儿美术活动应该区别于那种刻板模式化的教育。我们提倡创意美术,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有充分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的权利,让幼儿有探索寻找新的创作方法的机会,让幼儿有充分想象创造作品的空间。在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支持,让幼儿能够更好地运用相关经验,抓住“创意”这一特质,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促进主题的顺利发展。于是,我们借助于主题活动的开展,有意识地进行主题背景下的美术创意活动,力求使幼儿的能力得到质的发展。二、开展主题背景下的美术创意活动(一)挖掘生活化创意美术的资源

生活资源非常丰富,如自然风景、城市建筑、人文环境以及公共设施等,范围极为广泛。结合主题要求,我们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背景,选取美术活动内容,注重生活与美术教育的紧密结合,在充分的物质和情感准备下,让幼儿在表达和表现上,以实践、创新、快乐为核心,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激发幼儿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的情趣。

在新课程中,我们挖掘出很多与生活有关的美术活动,如创意花瓶,长腿娃娃,蝌蚪人等,都是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进行的美术创作活动。(二)创意美术活动融入园本课程的途径

1.艺术表现活动

我园的课程中每天都有艺术表现活动这一方面的内容,开展的形式也比较多样。经常在欣赏的基础上鼓励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创作形式来表现。例如结合“我是中国人”这一主题,在美术活动中创设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内容,如花瓶里的花、京剧脸谱、民族娃娃、龙、爱心花等,使孩子们能进一步体会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从而提升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再如,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艺术实践研讨活动,如“小小旅行家”“色彩谣”“笨笨猪”“圣诞老人”“制作礼品盒”“老鼠画猫”“我爱洗澡”“洒水车”等。

2.主题创意活动室

创意活动室提供与主题相应的情境,激发幼儿表现的愿望,让幼儿能自主、自由地选择材料、形式来大胆表现,并在活动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例如在开展小班的主题“苹果和橘子”活动时,主题创意活动室里就布置成水果园的情境,孩子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用团纸、撕贴、印章、彩泥、涂色等形式来让果树长出各种的水果;又如“小舞台”天地,尽可能提供比较多的空间和道具,让幼儿充分融入其中,进行创造性的表达表现。

3.家园活动

家园活动不仅便于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课程开展情况,也便于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和交流。我园定期向家长开放一些活动,整合家长资源,闪烁亲子创意的火花。例如结合“交通工具”主题活动,开展了“亲子汽车制作大赛”,家长和孩子合作制作汽车,将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品巧妙构思、精心创作成了一辆辆色彩鲜艳、漂亮时髦的“小汽车”:有精致的“迷彩吉普车”、奶粉罐做成了“油罐车”等等……中班的家园活动中,就有《水果本领大》的美术创意活动,亲子创意的作品琳琅满目,“菠萝车”“香蕉船”“西瓜房”等,让人应接不暇。

4.节日活动

节日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幼儿园开展节日活动,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它在幼儿园活动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我们通过节日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发挥家长和社区资源的作用。例如在植树节里,大班根据主题“春夏秋冬”,带幼儿去塘桥公园,感受暖暖的春风、荡漾的河水、青青的小草和竞相开放的花朵,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春天的到来。并结合幼儿园艺术节的开展,让幼儿在校园内写生,暖暖的阳光照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我们大班的孩子在校园中能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描绘着春天里的故事。(三)实施创意美术活动后的收获

1.促进了幼儿之间的合作交往(1)同龄合作创作

同龄合作创意是常用的一种方式,同伴之间互相借鉴、变通,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利用各种材料来共同表现艺术形象。(2)混龄合作创作

混龄合作创作是指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一起进行合作的创作方式,体现大带小互补的特点。为了能够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年龄大的孩子作为主导者必须给予年龄小的孩子许多帮助和引导,但弟弟妹妹不经意的幼稚行为也会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

2.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合作创作

师生合作创作是指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合作的创作方式。在创作过程中,由于幼儿受自身知识经验与认知策略的限制,其思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当遇到困难时,幼儿往往会失去学习兴趣,止步不前,这就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机为幼儿提供支持,因而师生合作创作是一种很重要的创作形式,教师在活动中适时点拨能起到促进幼儿创意活动的作用,可以让幼儿重新扬起创意的风帆。

3.促进了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亲子合作创作是指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合作的创作方式。家长参与活动的过程,会给师幼以启发、灵感,家长的特长及聪明才智,对孩子来说起着示范和引领作用,在亲子合作创作中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美术活动中的情境教学初探

◎张誉

美术活动是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幼儿表现自己内心世界无声的语言,幼儿可以通过这一途径,将自己的情绪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了解表达出来。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在美术教育本身,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传统的临摹式教学已在我们的实践中被否定,因为它只重视技能和结果,却忽视了幼儿对艺术的感受与体验,教学内容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教师的范例束缚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能会限制幼儿对美的追求、感受、理解和体验,同时也会使他们对美术活动失去积极性和主动性。

那么如何让美术活动能够真正成为幼儿愿意主动参与,并维持兴趣的活动呢?我认为情境教学可以满足这个需要。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各种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节或教学氛围,以引起幼儿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体验,从而激发幼儿乐于学习、乐于创作的教学策略,其核心在于激发幼儿的情感。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通过一定的情节和氛围,以情感人,以境育人,引导幼儿带着愉悦的心情去学习,就能很好地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去学。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枯燥,反而觉得生动有趣,从而能大大地提高美术活动的效率。一、幼儿美术活动情境教学的策略(一)游戏融入,激发兴趣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最乐于参与,也最能激发幼儿兴趣的事。对幼儿来说,那些能画出线条、图案和色彩的各种绘画工具便是特殊的“玩具”。因此,在组织幼儿绘画过程中,一方面要多提供一些绘画工具,另一方面教师要采用游戏化的手段,使教育语言成为孩子能听懂的游戏化语言,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得到发展,让他们感到美术活动本身就是轻松愉快的游戏。

例如小班美术活动“大树的叶子”,教师提供了一棵大树的树干和树枝,用变魔术的方式说道:“光秃秃的大树变出了一片叶子。”说完,将自己沾着颜料的手印在大树上,幼儿的兴趣被激发了,于是小手沾上水粉颜料印在了大树上,大树很快长满了树叶,随后教师又说道:“原来春天到了,大树长出叶子了,小草也从泥土里钻出来了。”沾上绿色颜料的食指点印在大树旁。整个过程幼儿都在一种游戏的氛围中,在变出叶子变出小草的情境中感受美术活动的快乐。(二)语言调动,激发想象

想象力可促进幼儿更好地进行艺术创造。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能为幼儿打造一片想象的天空。

如在中班美术活动“各种各样的桥”中,教师引导幼儿从日常所见的桥说起,让幼儿说说他们所熟悉的、所喜欢的桥的样子,再谈谈自己所喜欢的桥的样子,它是什么形状的,有些什么功能等,通过和幼儿在交流中创设情境,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达,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在活动中,幼儿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桥,有可以做游戏的波浪桥,有横跨整座城市的彩虹桥,有可以停车观赏的透明桥等等。(三)音乐渲染,激发情感

音乐中优美的旋律、跳动的音符、轻快的节奏都会撞击、触动孩子幼小的心灵,随着音乐波动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以音乐渲染情境,更容易把孩子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

美术情境教学活动很多都用到了采用音乐调动气氛的方法,音乐渲染气氛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中班美术活动“车轮滚滚”中,教师在钢琴曲《菊次郎的夏天》中导入活动,用欢快的音乐渲染气氛,让幼儿感受到车轮在马路上欢快滚动的节奏感,充分调动了幼儿快乐的情感,帮助幼儿更好地投入活动之中。二、幼儿美术活动情境创设的途径(一)真实情境

大自然是绚丽多彩的,真实的生活是美丽多姿的。这一切都是幼儿创造的起点、灵感的源头。在自然和生活情境中引导孩子去体验艺术的语汇、丰富创作的灵感是最恰当的。这种教学方式使孩子们在良好的情境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在美的环境中自然轻松地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例如在“春天”的绘画活动中,教师先组织幼儿到花园中“寻找春天”,再回教室启发幼儿说说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你看到了什么?再根据幼儿的讨论,示范一部分表现起来有难度的物体,如侧面放风筝的小朋友,仰天看的小动物等,然后让幼儿进行自由创作,结果,一个活动下来,不同画法、不同造型、不同色彩,个性鲜明的几十幅作品就出现了。上墙以后,一个色彩斑斓、生动鲜明的美丽春天就呈现了出来。(二)故事情境

故事是激发幼儿想象力的一个途径,在活动中故事的导入,能够使美术活动更丰富,更有情节,也更能表达幼儿的想法。

如在大班美术活动“我的一家”中,教师先为幼儿讲了一个关于家和爱的故事,向幼儿展现了一个和睦家庭的生活一幕,然后引导幼儿说说爸爸妈妈喜欢穿的衣服,一家人在一起会做哪些事情,然后让幼儿画画你希望和爸爸妈妈去什么地方干什么,希望爸爸妈妈穿什么样的衣服,打扮成什么样。活动后,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生活的美丽画卷,和谐的一家,有的画的是一家三口在公园里放风筝,有的是坐着云霄飞车在天空飞驰,还有的是爸爸开着车子,一家人出去兜风,丰富多彩的画面不就是孩子真实情感的流露,内心世界的反映吗?(三)多媒体情境

在美术教学中使用电脑,创造出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生动、形象的情境,能激发孩子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从而提高了美术活动的效率。

例如美术活动“下雪啦”,雪花是大自然奇特的杰作,雪花虽然都有6个花瓣,但是在显微镜下,它们的形态各异,多姿多彩。我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孩子们欣赏了雪花飘落的景色,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景,然后让他们观赏了显微镜下的各种不同形态的雪花。孩子在欣赏了各种不同的雪花形态后有了创作的灵感,才会有更丰富的想象和作品。

顾克说:“儿童的天性我们再也无法改变,我们必须顺从它来研究、表示同感。”成人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应当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过程的观察者,进展的支持者。情境教学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是幼儿美术教学的一种新的方式,如何使它更好地为幼儿发展服务,使幼儿尝试表现、体验多种形式的美,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情景创设在情趣化幼儿音乐活动中的运用

◎冯婉君“情景创设”常常被许多教师挂在嘴边,特别是幼儿教师,大家通常都把“音乐活动中的情景创设”等同于“音乐活动中的环境创设”,认为让孩子们在我们创设的与音乐主旨相符的环境中学习,便会有更大的收获。因此,我认为在这里对本文的标题——“情景创设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运用”有必要作一个简单的解释。“情景创设”是指通过声像、模拟表演、再现生活等方式营造一种氛围,以便于让幼儿更好地参与活动、理解活动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将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于幼儿音乐活动中便是我对此标题的理解和诠释。

作为一名一线幼儿教师,我对音乐活动情有独钟,虽然执教时间才短短几年,但是经过实践、思考、分析、总结,我有了自己的一些感触和想法,在这里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一、情景创设的几个要素(一)语言的妙用

我们人类情感的交流,首先就是从语言开始的。在我们的课堂里更是如此,孩子们通过“听”能得到许多信息,语言的重要性不仅仅存在于“语言”活动中,对于科学常识活动、美术活动甚至数学活动都离不开它,而作为情景创设的语言在音乐活动中更是如此。

这该如何理解呢?我们常说“乐由情起”,即音乐是由情感而引起的,而情感需要用我们的语言来交流,所以说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是可以通过语言的方式来传递的。要说明的是作为情景创设的语言绝对不是我们平时普通的说话、陈述,而是带有相应的感情色彩的话语。

在这里可以用一个不成功的音乐活动来说明这个问题,即语言对音乐活动的影响。音乐欣赏活动“友谊天长地久”是我在带领大班期间开展的,当时正值5月,由于这是孩子们在幼儿园待的最后一个5月,再过不久就要上小学了,从他们的眼里可以看出那份期待,不过大多数孩子还没有意识到即将的离别,因此,即便是“拿来主义”,我也希望为孩子们开展一次这样的活动。活动目标主要是让孩子们欣赏音乐,与此同时是希望他们感受到朋友间依依不舍的情感。我预想的结果是希望孩子们能够从无忧无虑变化到对朋友们的不舍,但结果适得其反,孩子们在活动的第一环节就已经非常伤感了,而一遍遍的音乐欣赏以及哼唱之后,孩子们越发开心起来,这样的结果和我的初衷是相悖的。

活动之后,我即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细细想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便是我的语言,是我为了营造伤感气氛的语言,由于对孩子们的反应把握不准,因此在活动之初我就用了轻声、缓慢、悲伤的语言、语调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我们马上要去上小学了,大家都要分开了,能告诉我你们现在的心情怎么样吗?”希望孩子们能够较快地进入这个伤感的气氛,想不到孩子们听了我的这个问题,立刻伤感了起来,丝毫没有透露出快要上小学的喜悦,大家的回答多是不舍得离开朋友或者心里很难过的相类似的话,这样一来就失去了欣赏《友谊天长地久》这首曲子的意义。

整个活动是有一条情感线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穿插这条情感线,那就是从轻松到伤感,为了达到活动的目标,我的语言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活动开始部分我能用较为轻松的语言,将悲伤的语言放在活动的后半部分,那么这个音乐活动会有预期的效果。不过现在仔细想来,这个“弄巧成拙”的经验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至少它能够证明我那想要烘托悲伤气氛的语言是相当到位的,同时它更让我了解到语言的重要性,特别是语言作为情景创设在音乐活动中的重要性。关于“友谊天长地久”中的语言经验可以迁移到任何类型的音乐活动中,例如在听辨活动“小兔和狼”里,我们就应该要表现出老狼凶狠的声音和兔妈妈温柔的话语,这样孩子们才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看,这就是语言作为情景创设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重要体现。(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多媒体课件作为情景创设在音乐活动中的作用别以为使用多媒体课件是语言活动的专利或者只是为音乐活动播放乐曲,它的各种形式,包括声音、图像、影像等都可为音乐活动创设情景。我们常说要让孩子们在贴近生活的环境中学习,尽管我们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经常力不从心,多媒体课件为我们解决了这样的问题。拿“在农场里”主题活动来说,要让孩子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由于各种因素造成带他们去农场有相当大的困难,但是制作相应的PPT课件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画面以及悦耳动听的音乐是可以弥补场景的非真实性,这样丝毫不影响孩子们的发挥,相信许多同行都有这样的感受。在活动实践过程中,孩子们在我创设的农场情景中,学小猪、学小狗、学绵羊等,可谓是乐在其中。又比如“小鸡出壳”的活动,此活动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够了解小鸡出壳的整个过程,而这样一个过程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难接触到的,于是“小鸡出壳”的动画课件便出现了,如此一来,既方便实用又有真实感,何乐而不为呢?看来,多媒体课件为孩子们创设的情景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觑。(三)创设舞台让孩子们自我展现——舞台创设作为情景创设在音乐活动中的作用

创设与音乐活动内容相呼应的环境是老师们再熟悉不过的了,这可能也是孩子们最愿意接受和喜欢的一种方式。这里的环境更多的是一种场景,其实也是孩子们表现的舞台。孩子们在教师所创设的场景中能够很感兴趣地参与活动、理解活动内容,将自己的创意展现得淋漓尽致。细细讲来,音乐活动中的环境应该是贴近生活的,同时又有它的趣味性。举例说明,传统音乐素材“蚂蚁搬豆”是教师们比较熟悉的,怎样让孩子们展现这样的老题材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我最近开展的“蚂蚁搬豆”活动便很好地呈现了舞台创设对孩子们自我展现的作用。逼真的蚂蚁头饰、山洞和豆豆就像是孩子们的舞台,在观摩教师表演以及一次次的尝试表演之后,展现出的不仅是孩子们到位的肢体动作,同时还有他们美妙的歌声以及愉悦的情绪,因为他们在我创设的贴近真实生活而又带有游戏意味的情景中,他们就是一只只小蚂蚁,当时的心情是放松的,感觉是自由的,表现也是最逼真的,因此这样的情景可谓是孩子们的舞台,能够让他们尽情地展示自我。亲耳听一听,亲手试一试,是孩子们最愿意接受的学习方式,而这就需要我们为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亲手为他们搭建这样的平台。二、创设小情景,收获大成效

如果要问孩子们怎样在音乐活动中有更大的收获,那一定会得到“进行情景创设”的答案。(一)情景创设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音乐是心灵的艺术、也是表现美的艺术。通过不同方式的情景创设,包括教师的语言表达、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舞台情景创设等,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能够充分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情绪,使他们能够乐意欣赏作品、愿意尝试分析作品、在我们的引导下理解作品,最后将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内化,用声音、动作艺术性地表现出来。(二)情景创设引领孩子们情绪,让孩子们全身心投入活动

无论是哪一种情景创设总能给孩子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这些直觉形象思维方式占较大比重的孩子们来说,抽象的事物是较难理解的,因此我们传递给他们信息的方式应该是直接的,形象的,而作为情景创设的语言、多媒体课件以及舞台创设显然是形象的、直接的,并且是孩子们所乐意接受的,只有乐意接受,才会有主动学习的可能,才会有兴趣地学习、快乐地学习,从而达到一定的效果。

我们面前的这群孩子是稚嫩的,他们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要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让他们学得感兴趣、学得喜欢。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这段话充分体现了情景创设对孩子们的重要性。到位的语言、多媒体课件、舞台创设恰恰是从各种感官出发的,它们在幼儿音乐活动里大有作为。

情境创设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姚玉妹

情境创设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让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自由创作,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及创造性思维。因为学前儿童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的行为很容易受到当时具体情境的影响,因而活动具有一定的情境性,能让孩子积极地投身到活动中,变被动为主动。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地将情境创设运用到幼儿美术活动中呢?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美术教育活动中创设情境,是创设经过优化的客观情境,以“幼儿活动”为途经,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和各种具体操作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学习本领,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其次,情境是教学方法和手段,它是为更好地完成目标而设置的一种教学环境。

因此,我们教师在开展幼儿美术活动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学内容,确立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目标。根据不同的目标、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及幼儿的发展现状精心选择恰当的情境。一、运用生活情境,让幼儿感知生活中的美

生活贴近幼儿,当孩子的创作与生活经验紧紧结合在一起时,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美。因此,我们教师在开展幼儿美术活动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生活因素,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并运用到活动中去,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的美。

如在“在秋天里”主题中,银杏的黄、枫叶的红、风吹树叶漫天飞的情境煞是好看。围绕主题目标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有意识带领孩子们到街心花园观察秋天的美景,当小朋友看到在空中飞舞的银杏树叶时,兴奋极了。“老师,你看树叶在空中飞。”“老师,这黄黄的是什么树的叶子?”“老师,为什么有的银杏树叶子变黄了,有的还是绿色的?”“老师,你看这里的树叶都是红的。”孩子们在秋景中热闹地议论开了,接着我们的绘画活动“秋天的小树林”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因为孩子们有了亲身体验,因此在整个活动中他们的心情非常愉快,情感非常丰富,创作出来的作品充满了秋天的色彩。二、运用故事情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爱听童话故事是孩子们的共同特点。教师结合活动内容巧设故事情境,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故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能感染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使整个活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从而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提高幼儿美术创作的积极性。

如在绘画“鸡妈妈孵蛋”的活动中,主要目标是让孩子在了解鸡妈妈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绘画活动。按传统的教学方法,类似的活动内容会很枯燥,联想到情境教学法,我尝试将鸡妈妈的基本特征编成一个小故事:“有一条美丽的小河(鸡妈妈身体下面一条线),河上有一大一小两座山,(鸡妈妈的头和身体),和中间有个小岛(鸡妈妈的翅膀)。有一只小猴想过河爬到山上去玩,可小河里没有船怎么办呢?小猴找来了圆溜溜的石子放在了小河里(蛋宝宝),小猴过了河,爬上了高高的山上,张大眼睛一看(鸡妈妈的眼睛),山顶上、山中间长着好多小草(鸡冠、鸡嘴巴、鸡脖子)。哇!原来是鸡妈妈在孵蛋呀。”富有情境性的故事,出乎意料的结果,大大地提升了活动的有效性,激发了幼儿绘画的兴趣与乐趣,使活动内容更加具体形象化。三、运用游戏情境,让幼儿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在孩子眼里,做游戏永远是快乐而有趣的,在热烈欢快的游戏中,能亲身体验到主题活动,并有意无意地观察到主题画面,头脑中印下生动的人物或身边事物的动态形象。当幼儿的活动感受、形象感受、记忆感受最鲜明时,只需稍加选择,就可确定自己的绘画内容。

如在“小兔乖乖”主题活动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美术活动的进展,设计了一堂以游戏情境为主线的美术活动“种萝卜”。活动开始,老师扮兔妈妈,小朋友扮小兔,一起随着音乐做起床、穿衣、吃饭等动作。当欢快的音乐响起时,小兔们和妈妈一起来到田园拔萝卜(活动前布置好场景)。小兔们找呀找,“咦,怎么一只萝卜也找不到呢?”“萝卜到哪里去了?”“我们该怎么办”在议论纷纷中,大家决定自己来种萝卜。于是,大家一起种萝卜,给萝卜浇水,慢慢地萝卜长大了(老师示范画萝卜)。老师以游戏的口吻说:“宝宝们,你们的萝卜长大了吗?我们一起让萝卜快快长大吧。”幼儿听音乐在布置好的场景中作画。完成后,大家一起看看谁的萝卜长得又大又红。这一过程是对作品的评价,它既增强了孩子们的判断力,更丰富了孩子们绘画的经验。同时也提供了幼儿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机会。最后,小兔们在喜庆的音乐声中,带着丰收的喜悦结束了活动。

由此可见,在情趣化幼儿美术活动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引导孩子感知生活中的美,体验活动中的快乐,还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给他们更广阔的探索空间,引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德国教育家弟斯多慧有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在开展幼儿美术活动中应牢牢记住这句话,让孩子们真正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

区域活动中探索艺术启蒙教育

◎王卫红

幼儿艺术启蒙教育,作为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指对幼儿的艺术方面进行早期教育。通过营造良好的、有助于幼儿艺术才能发展的环境和气氛,注重引导幼儿学习艺术的兴趣,不仅能提高幼儿感受、理解、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幼儿情操,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其自身各种功能的平衡与协调,实现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将发展幼儿艺术启蒙融于区域活动之中,这是我们正在实践与探索的。一、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

我们注重创设一个富有浓郁艺术特色的区域活动环境,同时营造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环境,为幼儿接受艺术的熏陶提供得天独厚的外部环境。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创设,可以让幼儿沉浸在艺术氛围中,感受愉快、热情的情绪,启迪幼儿的思维,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如在音乐角中,我们就为幼儿创设了舞台幕布、五线音符等。二、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

在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工具,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我们注重开展着眼于幼儿艺术能力发展的区域活动,区域设置、区域环境创设和区域材料投放都要考虑到艺术要素和幼儿发展要素的有机结合。幼儿的知识是在操作与探索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的。我们在发展幼儿艺术启蒙教育中,创设了让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艺术操作区,选择适合他们发展水平的实践活动及材料,利用操作区“活动性、游戏性”的有利条件,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表现的机会。

我们创设的活动区有音乐区、美工区和建构区等。在投放材料时,我们既考虑到发展幼儿艺术启蒙教育,又考虑到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如在音乐区,我们摆放了锣、鼓、脸谱和教师自己制作的裙子、小肚兜、丝带等道具,引导他们大胆运用进行表演,还摆放了各民族服饰、民间舞曲录音带等,孩子们在这里没有听到生硬的说教,幼儿在自娱自乐中,始终兴致高涨,自由表演,“中国人真伟大”已悄然潜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在美工区,我们投放了各种画册、图片、操作工具,孩子们通过看、做、剪、粘,培养了多种操作能力,培养了自主思考、大胆动手的习惯。在建构区,我们根据主题布置幼儿艺术启蒙教育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内容。三、开展多样的活动方式

要使活动区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因此,我们注重探索多样化的指导方式,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表现美和感受美的机会。

1.创设发展幼儿艺术启蒙的氛围

幼儿在充满艺术启蒙教育的环境中,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合作,他们受到了艺术美的熏陶,萌发了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们开展的区域活动,不是单一的让幼儿去“做做、玩玩”,而是由教师从中去协调各类活动之间的联系,将艺术启蒙教育与区域活动有机联系,将区域活动与幼儿园的其他活动有机相连。如我们举行的“小小巡演”活动,我们就在音乐区中投放相关的乐曲,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可以时常接触和练习,教师再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在“小小巡演”表演中能轻松地展示了。

2.重视幼儿个体差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个别辅导和引导,且特别关注那些胆小、孤僻的幼儿,多以信赖的眼光和亲切的语言鼓起幼儿的勇气和信心,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学习,让他们在活动中去探索、创造。如小班年龄段,幼儿刚进幼儿园,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幼儿对于美术活动非常陌生,我们就利用区域活动中的超市、点心店等场景,让他们涂色、玩泥等,并不断地鼓励他们,从而培养他们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并逐步发展其能力。

3.激发幼儿全面参与

在活动时,我们发现不少幼儿存在偏区现象,如许多男孩对“表演区”“生活区”有偏见而无兴趣,许多女孩只愿意跳舞而不愿意涉足其他;部分幼儿偏爱文学、音乐,对美术却不感兴趣;部分幼儿只愿意画画、绕瓶子,而不愿意跳舞。面对这些情况,我们认真分析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重新审视了所设的区角是否贴近各类幼儿的能力和兴趣,并有针对性地调整了区角内容,补充了活动材料,加强了薄弱环节的引导,激发了幼儿全面地参与区角活动,促进了幼儿的均衡发展。

首先,通过区域活动的开展,实施艺术启蒙教育,促进了幼儿全面健康发展。首先,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通过各种寓教于乐的艺术活动,使幼儿对艺术的各方面的知识技能也有所提高,萌发了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初步感受意境美、形式美的能力,以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去掌握艺术知识与艺术表现力,在不同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审美能力。

其次,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带来了更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体验到艺术活动所带来的成功与快乐,绕瓶子、撕纸、小小演奏家、小奶牛等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孩子们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自信和快乐,促进了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再次,通过区域活动实施艺术启蒙教育,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区域活动没有特定的局限性,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幼儿可以大胆地去发挥去创造。在美工区中,小朋友用麻绳绕瓶子后再用油画棒、纸艺进行装饰,使一个普通的废旧瓶子变成一个漂亮的工艺品。由此可见,区域活动提供了幼儿想象和创造的环境。

区域活动是培养孩子们良好个性的有效途径,开展区域活动,实施艺术启蒙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和各种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感受、理解、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够陶冶幼儿情操,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全面提高了幼儿的素质。作为老师,我们应利用区域活动的艺术启蒙教育途径,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成长的摇篮。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唱歌的兴趣

◎时琼

歌唱,是人类音乐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人类表达、交流感情的最自然的手段之一。幼儿的歌唱是使幼儿进入音乐天地最自然的途径,它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活泼身心,抒发感情,发展语言,更能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从而提高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

小班幼儿天生活泼好动,他们对歌唱活动的兴趣十分浓厚,当他们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以表达轻松、愉悦的心情。那么,怎样让幼儿始终保持这种浓厚的兴趣,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呢?我在小班音乐教学活动中作了一些尝试。一、合理选材,培养幼儿的歌唱兴趣

小班幼儿对节奏、节拍、曲调等,还不能很好地掌握,对内容较深,变化较大,比较抽象的音乐缺乏学习、理解的经验和基础,因此,在选择教材时,一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能反映幼儿的生活或者活动,是幼儿熟悉的事物;如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它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小手的功能,幼儿伴随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就学会了歌曲,因此幼儿很喜欢唱。二是曲子节奏要简单、旋律优美、乐感较强;如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旋律优美,歌词简单、有趣,幼儿对歌曲兴趣浓厚,常常乐此不疲地进行表演,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感。三要歌词内容生动有趣,符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特点。如歌曲《两只老虎》,歌词简单、诙谐,旋律平稳,词曲关系比较单纯,幼儿极易掌握,也易于表演,因此这首歌幼儿百唱不厌。由此可见,合理的选材是培养幼儿歌唱兴趣的基础。二、创设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歌曲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情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因此,我在进行唱歌教学时,便从创设各种让幼儿感兴趣的情景入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拟人化的形式

小班幼儿喜欢模仿,选择与动物有关的歌曲,通过模仿动物的形象创设情境,幼儿十分喜欢。如《小猪噜噜》是一首优美的、戏剧性很强的歌曲。我根据音乐的性质和歌词内容,设计了几个简单动作,形象地表现了小猪憨态可掬的样子,幼儿从歌曲的旋律和模仿动作中获得了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了要学唱歌曲的强烈愿望。

2.设计游戏

一些游戏性强的歌曲,我们会采取游戏的方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熟悉和学习歌曲。如《丢手绢》是一个经典歌曲,唱了一代又一代人,原因是它的歌词游戏性很强,适合在街头巷尾或者户外活动时唱,因此我在教唱这首歌曲时,借助于游戏活动进入歌唱教学,让幼儿在参与玩《丢手绢》游戏的过程中来学会这首歌。

3.利用故事理解歌曲

在学习《小鸡小鸭》这首歌曲时,为了便于幼儿理解记忆,我将歌词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幼儿在听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就记住了歌词,同时激发了幼儿学习歌曲的愿望,这为之后学习歌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注重倾听,提高幼儿的感受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要提高幼儿的音准能力,做到唱歌不离调,得听;要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做到合拍地歌唱,得听;要提高幼儿的合作协调能力,能与集体同时开始、结束,还得靠听。因此,倾听,在歌唱教学中尤为重要。

1.预设倾听的环境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一首新歌不经老师教唱,只是在环节中放上几遍录音,孩子有时就会自己学习。分析原因,音乐的环境能使歌曲积累、潜伏在他们的记忆中。因此我在教唱歌曲之前,我都会从歌曲的欣赏感知入手,用录音机将歌曲反复放给幼儿听,让幼儿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初步感知和理解歌曲,这对他学唱歌曲和表达歌曲很有帮助。对于晨间操、课间操的歌曲,我都不会刻意教唱,只是讲解重难点部分,其他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听,通过学习做操的动作,来记忆歌词和旋律,最后达到掌握歌曲的效果。长此以往,幼儿不但渐渐养成了善于倾听的习惯,而且他们的音乐感受能力也自然而然得以提高。

2.倾听生活中的声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感知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好的事物。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经常引起幼儿的注意,于是,我会让幼儿听闹钟的声音,感知“滴嗒,滴嗒”的节奏;我让幼儿相互之间听听心跳,感知“扑通、扑通”的节奏;抓住“下雨天”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听雨点打在屋顶上的声音,感知不同的节奏。如刚下雨时,是滴答(××),然后是滴滴答答(××××),下雨又快又多时,是滴滴答答(××××××××),幼儿通过模仿雨点的节奏,对二分、四分、八分等各种节奏也有了初步的感知。而且,也让幼儿养成用耳朵来寻找生活中的美的习惯,增强听觉的敏锐性。

3.听听别人的声音

听是为了更好地唱,唱又是听的延续。在幼儿歌唱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音不准的现象。因此,我会让幼儿认真地听琴声,听自己的声音,以帮助幼儿听准唱准。由于小班幼儿缺乏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高兴时往往用力喊叫。所以,在大家一起演唱时,我让幼儿也听一听别人的声音,以便使自己和大家一起来协调演唱,听琴的声音,以便控制音量,增强美感。四、大胆表达,提高幼儿的表现力

小班学唱歌曲的最终目的是能大胆表达。大部分幼儿一听到歌曲,就有一种表演的冲动。当幼儿理解歌曲内容时,就能用适当的动作表现出来。当幼儿不理解歌曲内容时,也能表演得津津有味,相比之下,就有点“文不对题”,充满稚气了。那么,怎样指导幼儿进行表演呢?

1.支持幼儿的自我表现

我先让幼儿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的节拍、风格、情绪特点,然后学唱歌曲,等幼儿能熟练地歌唱时,我便让他们按照个人的理解来自我表现(自由探索)。若发现好的动作,就让幼儿做小老师教给大家,“让儿童教儿童”,这样鼓励幼儿大胆创造,大胆表现。如演唱《小飞机》时,首先让他们欣赏音乐,模仿小飞机外形特征,然后根据歌词,探索开飞机的各种动作,通过形象有趣的动作表达,加深幼儿对歌曲的理解,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最后表演时,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创造,有的孩子表演的是开飞机转动方向盘的动作,有的只是拍手,而有的干脆伸开双臂,满屋子“飞”起来。对于每个孩子的表达方式我都予以肯定,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创造,让全班幼儿分别学习他们的动作,分享他们的快乐。

2.提供展示的机会《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要让幼儿大胆表达,就要给他们创设想唱、敢唱、喜欢唱、有机会唱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有上前来表演的机会。首先让幼儿敢唱,只要能当众演唱就要表扬鼓励;其次,声音、表情轻松自如地演唱;最后,能运用自然的声音、有一点肢体动作的演唱。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小组与个人结合,灵活运用树立榜样等形式。对于个别胆小的幼儿,可以让能力强的幼儿与他们组成小组一起演唱,从而提高每个幼儿的自信心。

3.引导幼儿的表达技能

根据歌曲的表现内容,引导幼儿体验情绪。如表达高兴时要唱得欢快、活泼;抒情时则要连贯、柔和;表达悲伤时则要缓慢、低沉。如我教幼儿演唱《小毛驴》这首歌曲时,启发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受,寻找处理这首歌的方法,并引导幼儿思考:前部分要充分表现骑毛驴时的开心、得意,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演唱?(欢快、得意、神气)后部分摔了一跤时,应该用什么声调来演唱?(沮丧、泄气、恼怒的声音)。只有帮助幼儿真正地理解歌曲,他们才会创造性地表达。五、拓展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创编

小班幼儿喜欢重复歌曲中他们感兴趣的部分,或者更换歌词,并对自己的“发明”津津乐道,自得其乐。他们对于自己的创造会不厌其烦地反复表演,并沉浸在“自己的歌曲”演唱中,表现出很大的快乐与满足。如果老师把握住这个教育契机,让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运用已有知识,创编简单歌词,给幼儿更多的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和勇于创造的机会,这无疑对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大有好处。因此我设计了《两只老虎》的创编活动,活动中我启发幼儿将老虎的五官作为创编的内容,运用原曲,置换歌词。我通过运用多媒体影像等为幼儿学会创编创造条件,让幼儿凭借想象、记忆进行创编。由一个幼儿想出新歌词,集体一起唱,最后,让幼儿上台表演,大声地唱出自己的创编作品,这样既激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望,又提高了幼儿创造的积极性。整个活动幼儿积极主动,热情高涨,个个都沉浸在创作的快乐中,活动结束时,大家余兴未尽,大有继续创编之势,整个活动给幼儿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孩子的歌声是纯真美好的,属于孩子自己的歌是令人陶醉的。对于他们来说,歌唱是他们童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歌唱既能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更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完善他们的品质。愿每个孩子都能愉快地放声歌唱,唱出理想,唱出未来,唱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最纯真的天籁之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