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只是一点点——年轻人的成功密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9 08:08:26

点击下载

作者:张弼君,闫国庆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成功不只是一点点——年轻人的成功密码

成功不只是一点点——年轻人的成功密码试读:

01 何为成功

成功并不遥远,每实现自己的一个目标,就是一次成功。当一次次成功组合在一起,即描绘出成功的人生。

巍巍八千年华夏,万千成功者用他们的成就组成灿烂的星河,昭示我们什么是成功。

一万个成功者的实践,给出一万个答案;一千个研究成功的人,给出一千个成功的概念。古今中外,各有千秋,又似各有偏颇,让人莫衷一是。其实,成功的复杂性必然造就其表达的丰富性。虽然这似乎并未影响后来者的成功,但是,为什么梦想成功的人无数,而真正的成功者却寥若晨星?

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是由于成功的概念众说纷纭所致,但我们知道,太多的学生渴望有人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告诉他们什么是成功,还有早于他们的毕业生和晚于他们的在校大学生,以及那些一年年将跨入大学校门的后来人!

到底什么是成功?这里会帮你厘清成功的内涵。

成功刍议

“成功”二字在各类书籍中比比皆是,数不胜数。《中国象形字大典》中有关于“成”的记录,“成”最初是殷代先王“大乙”的名字。后指成功、完成、成就等义。《说文》,“成,就也。”《现代汉语词库》中,单字“成”,意思是完成、成功,与“败”相对,亦有成果、成就的意思。《简明古汉语词典》中,功,作为名词,一意为功劳、功绩;二意为功效、成效;三意为成就;四意为工作、事业。《现代汉语搭配词典》中,成功,就是达到预期的目标。《新编古今汉语大词典》中,成功,作为动词时,是获得预期的结果,收获、成就功业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中,成功,作为动词时,它的意思是获得预期的结果。作为形容词时,它就是指事情的结果令人满意。《新华字典》中,成功有以下几种解释:一是成就功业或事业;二是成就的功业,既成之功;三是事情获得预期的结果;四是成效;五是收获。

古今中外,不乏研究成功学的学者,他们对成功有着不同的理解与感悟。

戴尔·卡耐基在《卡耐基成功学》中提到:对于成功来说,一个人过去或现在的情况并不重要,而未来想要获得什么成就、有什么样的追求才是最重要的。

安东尼·罗宾在《唤起心中的巨人》中说:—个人的成功或失败,绝不是因为他做出了石破天惊的大决定(也许它看起来像是如此),而是在于他每天所作的小小决定,以及根据这个决定所拿出来的行动。

韩建通在《成功学》中提出:成功是确立目标与实现目标。

高拾如在《如何成功如何赢》中说:成功并不遥远,每实现自己的一个目标,就是一次成功。当一次次成功组合在一起,即描绘出成功的人生。

逸夫在《成功时看得起别人,失败时看得起自己》中说:成功是人生旅途的一盏绿灯,每一个路口都可以轻松通过。成功就像即将离弦的箭,饱满而锐气;成功就像大海里的浪,激昂而美丽;也像一幅高雅而大气的作品。

当代大学生对成功也有着各种不同的解读:

——毕业之后,不必再让父母家人担忧,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能自己养活自己,就是成功;

——如今物价猛涨,能挣钱买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就是成功;

——拥有高薪,拥有大量的金钱,就能完成很多事情,就是成功;

——拥有足够的权力可以指挥别人、掌控别人,这样就是成功。

——圈子决定能量,能量决定平台,平台决定成功。当毕业生走向社会的时候,成功就是升级自己的人际圈子,遇到生命中的贵人,极力吸收圈子的正能量,从而通过这个平台去寻找更高层次的成功;

——事业有成时,成功就是奉献社会、帮助别人;而后将成功的经验传承下去,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成功人士;

——成功就是拥有物质财富,这样就可以享受普通人享受不到的荣华富贵;

——成功其实是拥有精神财富,是一种积极的感觉,它是一个人达到自己理想之后的自信状态和满足感;

——成功就是在别人休息的时候,你还在不断地提升自己,寻求专业突破;在别人抱怨的时候,你却在积极地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0几岁时,给优秀的人工作;30几岁时,跟优秀的人合作;40几岁时,找优秀的人给自己工作;50几岁时,把别人变成优秀的人。这样的人生,就是成功的。

总之,关于成功,贯古通今,众说纷纭,大家都对其有自己的见解,但又没有很明确统一的定义,所以,“成功”注定要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让人们去思索、去探究、去实践、去成功。

成功四阶段

成功一般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做“饥”、做“事”、做“善”和做“传”。在不同的阶段,成功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一阶段:做“饥”

什么是做“饥”?其实就是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解决了温饱这一基本问题,也就意味着大学生从一个纯粹的消费者转变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整个大学时代就是走向社会的准备阶段。我们想要赢得人生的第一场考试,就需要有一份工作,能够养活自己,而不是做“啃老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理论素养,增加动手能力、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为将来的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

当我们步入社会,找到理想的工作,生活无忧,有房有车,孝敬父母,培养子女,等等,这已经是取得很大的成功了,但仅仅是只停留在这一阶段,那也只能是一般人的成功。

做“饥”只是解决温饱,只是显示人生的历练刚刚开始。

第二阶段:做“事”

什么是做“事”?就是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并把它做大做强。

什么是事业?事业是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一个人可以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坚持不懈的努力。

人生中能寻找到一个愿为其奋斗一辈子的事业何其难也,而即使寻找到了,要想获得最后的事业成功也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有时你就像在下一盘棋,每一步都会影响你今后的事业发展,关键时刻,错一步,满盘皆输。

来看一个成功进入第二阶段的人物——王永庆。他从白手起家到成为著名的企业家,被人尊称为台湾省的“经营之神”,他的创业之路没有太多的巧合,靠的是聪明的头脑和勤奋的双手,那么他究竟是怎样运用他的才智把事业一步步做大的呢?

1917年,王永庆生于台北近郊的直潭。他的高祖母许雪娘在清道光年间,携子王天来与媳妇林谨渡台,定居台北县新店镇直潭里,几代人都以种茶维持生计。9岁那年,父亲王长庚不幸患病,只能卧床休养,他用自己瘦小的肩膀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重担,也正是这样,练就了王永庆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王永庆10岁时,他的爷爷对他说:“希望你们这一辈人不要靠茶业为生,不要困在山谷里,最好出去闯天下!”这样的家庭氛围刺激着王永庆之后的创业梦想。

15岁的王永庆在小学毕业后,便到茶园当杂工,后又到台湾省南部嘉义县的一家小米店做学徒,他暗下决心将来自己要当老板。第二年,16岁的王永庆就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这是王永庆人生第一个重要决定。可是,问题随之而来,小店开张后没有多少生意,原因是隔壁日本人开的米店具有竞争优势,而城里的其他米店又拴住了老顾客。为了挽回这一局面,王永庆不仅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大米,而且还免费给居民掏陈米、洗米缸,这种针对性极强的个性化服务,在维系客户关系上逐渐占了上风。当时大米加工技术落后,出售的大米掺杂着米糠、沙粒和小石头,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王永庆却在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杂物拣干净,买主得到了实惠,一来二往便成了回头客。起初王永庆的米店一天卖米不到12斗,后来一天能卖100多斗。几年下来,米店生意越来越火,王永庆筹办了一家碾米厂,同时完成了个人资本的原始积累。从那个时候起,王永庆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省经济开始发展,建筑业势头良好。王永庆敏锐地发现这一点,便抓住时机,经营木材生意,结果获利颇丰。这时,经营木材业的商家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王永庆看到这一点,便毅然退出木材行业。

20世纪50年代初,台湾省急需发展的几大行业,是纺织、水泥、塑胶等工业。当时,化学工业中有地位有影响的企业家是何义,可是何义到国外考察后,认为台湾省的塑胶产品无论如何也竞争不过日本的产品,所以不愿向塑胶工业投资。出人意料的是,王永庆主动表示愿意投资塑胶业。消息传出后,当地一个有名的化学家,公然嘲笑王永庆根本不知道塑胶为何物,开办塑胶厂肯定要倾家荡产。

王永庆做出这个大胆的决定,难道是心血来潮?当然不是,他事先就周密地分析研究,虽然他对塑胶工业还是外行,但他向许多专家、学者去讨教,还拜访了不少有名的实业家,对市场情况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甚至已私下去日本考察过。他认为,烧碱生产遍布台湾省,每年有70%的氯气可以回收利用来制造PVC塑胶粉。这是发展塑胶工业的一个大好条件。

1954年,他和商人赵廷箴合作,筹措了50万美元,创办了台湾岛上第一家塑胶公司。3年以后建成投产,立刻就遇到了销售问题:首批产品100吨,在省内只销出20吨,明显地供大于求。按照常规,供过于求时就应该减少生产。可王永庆却反其道而行之,下令扩大生产!这一来,连他当初争取到的合伙人,也不敢再跟着他冒险,纷纷要求退出。面对这一情况,王永庆变卖了自己的全部财产,买下公司的全部产权,使台塑公司成为他独资经营的产业。他相信自己产品销不出去,并不是真的供过于求,而是因为价格太高——要想降低价格,就只有提高产量以降低成本。第二年,他又投资成立了自己的塑胶产品加工厂——南亚塑胶工厂,直接将一部分塑胶原料生产出成品供应市场。事情的发展,证明王永庆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随着产品价格的降低,销路自然打开。台塑公司和南亚公司双双大获其利!从那以后,王永庆塑胶粉的产量持续上升,从最初的年产1200吨,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的100万吨,他的公司成了世界上最大的PVC塑胶粉粒生产企业。

当时,台塑集团经营范围广泛,包括炼油、石化原料、塑料加工、纤维、纺织、电子材料、半导体、汽车、发电、机械、运输、生物科技、教育与医疗事业等。尤其是在石化工业领域,建立起从原油进口、运输、冶炼、裂解、加工制造到成品油零售等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台湾省独一无二的企业集团。

根据《天下杂志》2001年对台湾岛内2000家大企业实力状况的调查,台塑集团跃居各企业集团的龙头老大,王永庆也以54亿美元的身价登上《福布斯》全球顶级富人榜。

王永庆于美国时间2008年10月15日凌晨在睡眠中安祥辞世,享年92岁。

王永庆的一生是一段传奇历程,他幼时并没有创业的条件,环境也十分艰苦,但他志向高远,不甘做一个小小的茶园杂工,遇到挫折敢于抵挡舆论压力,并且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创新,最终将自己的事业做大。

但遗憾的是,王永庆并没有将脚步真正迈入第三阶段——做“善”。

第三阶段:做“善”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绝不与腐败势力同流合污,得志时就要造福于天下百姓”。

当自己有能力回报社会时就应当奉献社会。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若是成功,必是离不开社会的锻炼和培育,我们也应当反哺社会。人,必须怀有感恩之心,才能真正立于成功之地。

慈善,是个人或群体通过某种途径自愿地向社会及受益人提供无偿的援助。做慈善,首先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态度,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奉行一生的准则,不是只有大富大贵的人才可以做慈善。

四川汶川地震后,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祥青与夫人张荣华一起捐助9000万元人民币;香港的邵逸夫及家族企业捐1亿元港币;以广东为基地的大型专业饮料生产及销售企业加多宝集团捐款1亿元……企业家亲身参与抗灾与灾区重建,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志愿者服务的进程,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最能体现慈善捐赠效力的便是应对突发性灾难,这也是对民间慈善的一个基本需求。

美国,现今是世界第一强国,它的慈善事业也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但其发展也是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并积累了许多的经验。据不完全统计,95%的一流大学学生,在高中时代就开始当社会志愿者。以2000年为例,在参加志愿活动上,信教者比非信教者的比例高出23%,在慈善捐款上高出25%。实际上,美国政府从一战以后才开始介入慈善,从政策上去鼓励慈善事业。对于乐善好施的普通民众,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都给予免税奖励。而美国的高遗产税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人们捐款。延伸阅读美国公民或永久居民(绿卡持有人)死亡时,不管他的遗产位于世界上哪个角落,其继承人均要将扣除各类减免和豁免额后的遗产总额按照不同税率交给联邦政府。同时,一部分外国人如果被判定是属于在美国正式居住,去世后在美国的财产也要缴遗产税。美国遗产税的起征点较高,并按物价指数浮动。1999年的起征点为65万美元,税率实行超额累进制,最高税率达55%。《经济增长与税收救济协调法》规定,如果在2009年之前没有出台新的法案,遗产税于2011年恢复征收,也就是说在这期间去世的富人后代继承的任何遗产都不需要缴税。对于美国的有钱人而言,可谓既幸运又悲哀,幸运的是他们的近一半万贯家财可以不用再交给政府,分分厘厘只要愿意都可以留给自己的后代;而悲哀的是要想做到这一点,他们必须在2010年离世。2011年,遗产税的个人豁免额大幅提高到500万美元,最高税率降至35%。2012年,遗产税的个人豁免额略微提高到508万美元,最高税率为35%。2011年和2012年这两年,就遗产税来说,政府“让利”给过世的富人做到了尽心尽力,豁免额高、税率低,那些一心想把财富留给后人的富人,当可含笑九泉了。而到了2013年,如果没有新的立法出现,遗产税则会风云大变,个人豁免额下降为100万美元,最高税率则恢复到55%。因此,有人戏称2010年是富人快乐的死亡年。所以,大多数的美国人为了逃避高额的遗产税,基本上会及早订立自己的遗嘱,明确指定遗产分配方式,比如多少比例留给配偶或子女,多少比例捐给社会,等等。总之,合法地逃避遗产税的办法有很多,堪称花样百出。对于遗产税是否应该存在,美国巨富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曾这样说过:“遗产就如一桶自己一时饮不完的水,如果留给儿女饮用,日久变质会使他们拉肚子。”2001年,120名顶级富翁联名在《纽约时报》的社论版以广告方式刊登请愿书,要求国会继续保留遗产税。被誉为“股神”的美国著名投资家、大保险集团Berkshire Hathaway的大股东沃伦·巴菲特,是签署和支持这份请愿书的人士之一。他拥有公司36%的股份,每年获得巨额的投资回报,以305亿美元个人资产的身价雄踞全球富豪排行第二名。他曾经在公司股东大会上公开地说:“那种以为只要投对娘胎便可一世衣食无忧的想法,损害了我心中的公平观念。”他在请愿书中更进一步表示:取消遗产税是个大错误,是极其愚蠢的。在自己的遗嘱里,他准备将个人财产的99%捐献给慈善事业,用于为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以及为计划生育方面的医学研究提供资金。以他们为代表的一些美国巨富们力主实施遗产税,认为取消遗产税会加剧贫富差距,使富翁的孩子不劳而获,使富人永远富有,穷人永远贫穷。这些人信仰个人奋斗,更相信白手起家。因为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原本都不是富家子弟,前文提到的沃伦·巴菲特就是在60年代靠13万美元起家的。据统计,美国百万富翁的财产只有10%来自继承。富豪们普遍认为,真正的幸福来自于自己的努力,让子孙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是一个人一生中能够做的最愚蠢的一件事。欧洲金融世家罗斯柴尔德家族23岁的继承人拉斐尔因吸毒暴死街头,至今还是美国富人们教育子女的警训。

2010年,忘年之交的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两人联名发出倡议,号召美国的亿万富翁们公开承诺在有生之年或死后将半数以上的财产捐献给慈善事业。这也叫做“日落条款”,即规定捐赠人应设定一个最后期限,届时他们或其继承人必须将资产直接支付给慈善机构。根据当时美国《财富》杂志的估算,如果比尔·盖茨与沃伦·巴菲特取得成功,那么将募得近6000亿美元,是史上最大规模的募款活动,这将大大改变美国的慈善事业,成为一股强劲的慈善风暴,席卷全球。

2013年4月25日,比尔·盖茨进一步募捐15亿美元,以便在2018年根除小儿麻痹症,使之成为1979年天花绝迹以来的第二个被根除的传染病。为了今后六年内在全球根除小儿麻痹症,盖茨将通过“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捐赠18亿美元,并说服富人向“2013—2018年脊髓灰质炎根除与收尾战略计划”捐金。盖茨表示,小儿麻痹症根除计划目前资金大约60%来自政府,其余来自沙特塔拉尔王子等个人慈善家。

盖茨的新事业具有历史性重大意义:这位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如果不是因为已经捐出了这么多钱,他还会是世界首富,仍年富力强,声望如日中天,掌握海量资源,且一心一意要消灭传染病。盖茨曾言:“如果在今后25年内无法实现将传染病致死人数降低80%的目标,那我会非常失望,因为那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做得不怎么样。”

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像比尔·盖茨一样,赚再多的钱,创造再多的财富都用于慈善事业,不是为了躲避高额的遗产税,只是因为想要帮助别人,这样的人最后才不会成为金钱的奴隶,通过做慈善事业,成为金钱的主人。如果一个人有再多的钱,去世后可能还会引发家庭内部的遗产纷争,就像前边所述的王永庆那样,就不能算作是较为完整的成功人士。

行善是一门艺术,要有正确的方法和途径,行善也需要智慧。这里让我们分享一位中国义工和美国义工一起去卢旺达做志愿者的故事。

卢旺达的贫寒场面非一般人能够想象,当中国的义工下了卡车以后,看到一位瘦骨嶙峋、衣不蔽体的黑人男孩朝他们跑来时,他动了怜悯之心,转身就拿了车上的物品向小男孩走去。“你要干什么?”美国义工大声呵斥,“放下!”中国义工愣住了,他不知道这是怎么了,我们不是要来做慈善工作吗?

美国义工朝小男孩俯下身子说:“你好,我们从很远的地方来,车上有很多东西,你能帮我们搬下来吗?我们会付报酬的。”

小男孩迟疑在原地,这时又有不少孩子跑来,美国义工又对他们说了一遍相同的话。有个孩子就尝试从车上往下搬了一桶饼干。美国义工拿起一床棉被和一桶饼干递给他,说:“非常感谢你,这是奖励你的,其他人愿意一起帮忙吗?”其他孩子也都劲头十足一拥而上,没多久就卸货完毕,美国义工给每个孩子一份救济物品。

这时又来了一个孩子,看到卡车上已经没有货物可以帮忙搬了,觉得十分失望。美国义工对他说:“你看,大家都干累了,你可以为我们唱首歌吗?你的歌声会让我们快乐的!”孩子唱了首当地的歌,义工照样也给了他一份物品,说:“谢谢,你的歌声很美妙!”

中国义工看着这些若有所思。晚上,美国义工对他说:“对不起,我为早上的态度向你道歉,我不该那么大声对你说话,但你知道吗?这里的孩子陷在贫穷里,不是他们的过错,可如果因为你轻而易举就把东西给他们,让他们以为贫穷可以成为不劳而获的谋生手段,因而更加贫穷,这就是你的错!”

也许我们都觉得做义工很幸福,把爱心传递给别人很光荣,很开心,但是这真的是为了帮助他们吗?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热心甚至是虚荣心?这并不是行善,而是一种变相的施舍,它不能真正地帮助他人,反而会助长他人不劳而获的心理。

上述故事中,这位美国义工其实还是把东西给孩子了,可他要求他们劳动,然后取得报酬。照样,上天的恩典和爱也是白白给我们的,但也要求我们努力奔跑。

做“善”这一阶段,是在我们有了足够的能力之时去帮助别人,回馈社会,但是也需要我们动用智慧去行善,这不是单纯的为了满足我们自己的虚荣心,更是为了能真正帮助别人,要减少或防止被帮助者的投机取巧的心理。

第四阶段:做“传”

做“善”是否已经到达成功的顶峰呢?还不是。

清代诗人张英的《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中有这样一句话:“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万里长城是何等壮观,对于后世来说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象征。但是,造出这伟大长城的秦始皇,也还是躲不过死亡的命运,早已埋葬于黄土之中。他的功绩虽大,但却是用成千上万百姓的鲜血换来的,这样的帝王妄想以他为始,千秋万代相传,可事实上是二代而国亡。

老子、孔子、庄子等大思想家,他们在世时未享受荣华富贵,有时连温饱都大成问题。但千百年来,他们却一直存活在我们心中,原因就在于他们传播了伟大的思想,并用他们的思想哺育了我们中华民族,而且还将一代代传承下去。“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拿出钱来帮助别人只是“授人以鱼”,而教别人如何走向成功是“授人以渔”。成功人士通过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传承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来帮助更多的人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成功的最高境界。

02 那些成功者教会我们的事

每个人成功的方式与途径都不是唯一的。审视古今中外伟大的成功人士,看他们是如何走向成功会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

我们身边有无数成功人士的经历都可以拿来借鉴,它是指引我们走向成功的指南针。站上巨人的肩膀,我们可以离成功更近一步。大凡能称得上“巨人”的人,他一定是为社会做出了令世人公认的成就,值得大家敬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为了超越巨人、跨越巨人,这是历史和社会所赋予大学生的使命。

范蠡:持盈、定倾、节事

范蠡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作为春秋末年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大商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范蠡更是经商者崇拜的偶像,被尊为“商圣”。他的成功之道,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阵亡,吴越两国结怨,连年战乱不休,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江苏太湖马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范蠡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吴国,献“卑辞厚礼,乞吴存越”之策。议和后“人待期时”。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范蠡辅助勾践廿余年,终于使勾践于公元前473年灭吴,洗雪了会稽之耻。他以为盛名之下,难以长久,况且勾践的为人,可与之同患难,难与之同安乐,于是他打点包装了细软珠宝,私自与他的部属乘船渡海而去,始终未再返回越国。

范蠡追求和谐的天道、地道、人道。他说:“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所谓“持盈者与天”,就是当国运昌盛、满盈时,能够保持原来心态,这就要顺应“天道”,他对勾践说:“天道要求我们盈满而不过分,气盛而不骄傲,辛劳而不自夸有功。”即“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所谓“定倾者与人”,就是当危殆、将倾时,能够安定,这是顺应“人道”,遵循人事规律;所谓“节事者与地”,就是处置各种世事时,要能有理,有所“节制”,这是要顺应“地道”,遵循“地”所包容的“万物”规律。

范蠡顺应天道、地道、人道的思想对当今社会追求“成功人生”的我们仍有重要的启迪。“持盈”亦可称可持续发展,即在原有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协调地发展。“定倾”可以理解为不断纠正存在的问题,拨乱反正,克服缺点,做好工作。而“节事”可以理解为脚踏实地,扎扎实实,遵循客观规律办事。范蠡做事讲究火候,全面考虑问题,不急功近利,不轻举妄动,一旦时机成熟,就要毫不迟疑地采取行动。范蠡在从政、打仗、经商活动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一思想,他处处占据主动,稳操胜券。延伸阅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散之有方”。范蠡这一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句话。“商圣”范蠡,字少伯,汉族,春秋楚国宛人,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36年,约于公元前448年无疾而终。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乃中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是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人始祖。根据陶朱公的经商思想加工整理而成的《陶朱公生意经》,又称《陶朱公商经》、《陶朱公商训》或《陶朱公经商十八则》,至今仍在定陶一带流传。《陶朱公生意经》生意要勤快,懒惰百事废。用度要节俭,奢华钱财竭。价格要证明,含糊争执多。赊欠要证人,滥欠血本亏。货物要面验,滥入质价减。出入要谦慎,潦草错误多。用人要方正,歪斜托付难。优劣要细分,混淆耗用大。货物要修正,散漫查点难。期限要约定,马虎失信用。买卖要随时,拖延失良机。钱财要明慎,糊涂弊端生。临事要尽责,委托受害大。账目要稽查,懈怠资本滞。接纳要谦和,暴躁交易少。主心要宁静,妄动误事多。说话要规矩,浮躁失事多。工作要精细,粗糙出劣品。在官为本的时代,多少人仰慕高官厚禄,而范蠡坦然改变身份,潜心从事生产,埋头苦干,迅速致富,对传统观念做出了大胆的挑战,仅此一点对后人的启迪是极其深刻的。其次,范蠡丰富的经商理念,对今天发展市场经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比如,范蠡主张把握商机,侯时转物。他遵循经济丰歉循环论经商,提出“待乏论”,不要人等货,应让货等人。要准备别人没有的或想不到的货物,这样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优势。再比如,范蠡主张“逐什一之利”,薄利多销,不求暴利,这符合中国传统思想中经商求“诚信”、求“义”的原则。

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张良的一生经历了从秦统一六国到刘邦建汉的历史时期。他作为一个足智多谋的军事家、尊礼重义的谋士,在反秦灭楚的斗争中更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刘邦誉为“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被后人尊称“汉初三杰”之一。那么他的成功又有什么秘诀呢?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汉对楚已逐渐形成合围之势。楚军兵疲粮竭,项羽无奈,与刘邦讲和。双方商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项羽如约拔营东归,刘邦也欲引兵西归汉中。在这重大的转折之际,张良以一个政治谋略家的深邃眼光,看出了项羽腹背受敌、捉襟见肘的处境,便与陈平同谏汉王道:“如今汉据天下三分有二,此时正是灭楚的有利时机,宜猛追穷寇,毕其功于此举。否则放楚东归,如放虎归山,必将遗患无穷。”刘邦采纳了张良的意见,亲率大军追击项羽,并令韩信、彭越合围项羽。

刘邦率大军追击楚军至固陵,却迟迟没有等来韩信、彭越所率的援兵,结果惨遭失败。刘邦躲在固陵的壁垒中,不胜焦躁,便问身边的张良:“他们为什么没有如期前来?”此时,张良对韩、彭的心思早已了然于心,应对之策已思谋成熟,见刘邦询问,忙答道:“楚兵即将灭亡,韩信、彭越虽已受封为王,却没有确定的疆界。二人此次不来赴约,原因正在于此。陛下若能与之共分天下,当可立招二将。否则最终成败,尚不可知。”刘邦一心要解燃眉之急,便依张良计,把陈地以东至沿海的地盘划封齐王韩信;把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盘划封给梁王彭越。两个月后,韩、彭果然派兵来援。

汉军各路兵马陆续会集垓下,终于打败项羽。至此,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以刘邦的彻底胜利而告终结。

汉五年二月,刘邦正式登基,史称汉高祖。同年五月,汉高祖在洛阳南宫举行庆功大典,大宴群臣。席间,觥筹交错,君臣共饮。刘邦显得特别高兴,当论及汉之所以得天下时,刘邦道出其中的关键在于并用三杰(即萧何、张良、韩信)。他语中盛赞张良道:“夫运筹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的字为‘子房’)。”

张良精通黄老之道,也深知“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的道理,不留恋权位。自从汉高祖入都关中,天下初定,他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随着刘邦皇位的逐渐稳固,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相传他助刘邦平定天下后,即寻其师黄石公居住的通城县张师山(张良老师隐居之山命名为张师山,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西北)。张良在张师山相距约50公里处访得一风景宜人的黄袍山隐居下来(黄袍山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东南)。张良修建了“良山道观”,在道观不远处创办了“伐桂书院”,以授当地孩子文字。伐桂书院遗址位于湖北省通城县黄袍山大埚山谷中,伐桂书院古石碑仍存,而黄袍山后人为了纪念张良,为其修建了圮桥和石墓。这才避免了韩信、彭越等“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下场。

古代的不少忠臣在政治漩涡中打拼,气节虽高,但常常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张良功成名就,急流勇退,见好就收,正表现了他的人生智慧。延伸阅读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族,颍川城父(今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人,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与韩信、萧何并列为“汉初三杰”。他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被封为留侯。张良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亦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至张良时代,韩国已逐渐衰落。韩国的灭亡,使张良失去了继承父亲事业的机会,丧失了显赫荣耀的地位,故他心存亡国亡家之恨,并把这种仇恨集中于一点——反秦。

范蠡和张良都是历史上的名相,他们各自有令人敬佩与可供学习之处。范蠡、张良前半生为主尽忠,出谋划策,平定天下,后半生功成身退,于人世间逍遥自在,成功的事迹流芳百世。他们是完全的成功,因为他们懂得在成功之后退居二线,抽身脱离繁杂的舞台。

如今事业有成的、刚刚步入社会的与即将步入社会的人,其实都需要向这两位大人物学习。我们不能被成功冲昏了头脑,有时功成身退可能会有更大的提升空间,不能做到功成身退的人,最后的结局往往都会令人惋惜。

李嘉诚:好谋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无为而治

“想成功,就要花90%的时间想失败。”风和日丽的日子,你要划船出海捕鱼,你在出发之前就要想好如果在大海上突然出现大台风、大海啸怎么办?我们要以谨慎的姿态防患于未然。

李嘉诚1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父亲是小学校长。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全家逃难到香港。两年后,父亲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辍学谋生。14岁的他就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后来,他统领长江实业、和黄集团、香港电灯、长江基建等集团公司,成为全球华人首富和全世界华人最成功的企业家。

他22岁开始创业,超过50年,没有一年亏损。在大胆扩张中不翻船。创业的时候他十分谨慎。他很了解自己,在每次作重要决定的时候,他都会事先考虑自己有没有能力这么做。一个机械手表,只要其中一个齿轮有一点毛病,整个表就会停顿。一家公司也是,一个机构只要有一个弱点,就可能失败。了解细节,经常能在事前防御危机的发生,一点点的小失败很可能会让你与成功失之交臂。

现金流、公司负债的百分比是他一贯最注重的环节,也是公司健康的重要指针。任何发展中的业务,一定要让业绩达致正数的现金流。就像一串珍珠项链,中间一个环节断了,整串珍珠就散了!所以“100-1=0”就是这个道理。

任何事业都是有风险的,谨慎做事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损失。一个军队的统帅,不仅仅要会进攻,更需要会退守!巧妙地退,是为了更有力地进。

李嘉诚很强调谨慎,而且他的谨慎也很有艺术。

1971年6月,李嘉诚正式创办长江置业有限公司,翌年改组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在地产事业上大展拳脚。长江集团五十年来,屡屡遇到危机,包含20世纪60年代后期掌握时机从塑料跨到地产,1989年后投资上海、深圳港口生意,甚至在印尼排华运动时投资印尼港口等。但李嘉诚很好地运用人退我进、人弃我取的战略入货,规避了风险,在别人亏损的时候,走得很好。

他常说“审慎”也是一门艺术,是能够把握适当的时间做出迅速的决定,但这不是议而不决、停滞不前的借口。

他有一个经营秘诀,十六个字:“好谋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无为而治”。每一场漂亮的胜仗都是一场事前精确计算得失的结果。上面四句话其实是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的。“好谋而成”,就是三思而后行,这跟他一贯谨慎的作风一致。“分段治事”,是洞悉事物的条理,把一件大事分解开来,按部就班地进行。“不疾而速”,是指很多困难你老早已经知道,就能不急不慢有条有理地去做,实际也运行很顺利,结果能走在别人前头。“无为而治”,说的是一切要顺其自然,按规律办事。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要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我们必须谨慎地把规律认识透了,才能够知道什么地方应该“有为”,什么地方可以“无为”。延伸阅读李嘉诚,汉族,1928年生于广东潮州,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全家逃难到香港。1958年开始投资地产。1979年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1981年获选“香港风云人物”和太平绅士,1989年获英女皇颁发的CBE勋衔,1992年被聘为港事顾问,1993年度香港风云人物,1995—1997年任特区筹备委员会委员,1999年成为亚洲首富,2011年功夫茶传奇故事入选国家孔子学院汉语外教文章,2011年10月14日获得卡内基慈善奖,他是该奖项成立十年以来首位获奖的中国人,2013年入榜福布斯全球华人首富。

李开复:追随我心

在风光秀丽的美国田纳西州,有一个小镇。在这个小镇上,第一次出现了东方人,他就是李开复。上学时期,由于他在台北所学的数学课程深度远远超过了美国同级学生的水平,所以他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并在各种数学比赛中获奖。有一次,学校举办一次作文比赛,题目是《美国人面临最严峻的挑战是什么》,同学们的文章五花八门,而李开复的文章内容是“美国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他们自己”,以独到的见解和新颖的思考角度获得了一等奖。小镇的人们发现,这个东方人不仅拥有数学天赋,也具备哲学思辨头脑和良好的文笔。

在高中时,学校安装了一台很旧的IBM电脑,李开复却对它着了迷,他常去那里玩,写一些程序,做一些运算。在神奇的电脑世界里,他感到其乐无穷。高中毕业时,他决定要去大城市闯一闯,于是他选择了哥伦比亚大学。

初入哥伦比亚大学,李开复毫不犹豫地填报“政治科学”专业,经过一年的通识教育,却发现这个专业完全不适合自己。大学一二年级,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徘徊在B和C之间,平均分降到了2.9。

曾经的梦想在现实面前成为一地碎片,李开复意识到,自己急需找到自己的最爱。大学三四年级,因为对计算机的热爱,他开始了专攻计算机语音识别人声系统的征程。让电脑识别不同人的语音,当时在世界上是一个无解之谜。在之后的三年半时间里,李开复每天中午一点到凌晨两三点,每天18个小时、一周六天进行科研工作,把语音识别率从起初的40%提高到80%,并最终提升到96%。他为自己的语音识别系统取名为“斯芬克斯”,并在导师的支持下参加了1988年度世界语音学术会议,撼动了整个学术界。

1988年,“斯芬克斯”被评为当年最重要的科学发明,同时他也获得了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这位家喻户晓的IT精英,还经历了苹果、SGI、微软、谷歌四家顶级公司的高管生涯,担任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一直行走巅峰。不论职务如何变动,工作地点如何变化,李开复内心中始终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清晰目标,这也让他从未因被光环笼罩而手足无措,也不会因为位高权重而放弃自我。

1998年,李开复因为工作原因来到北京接触了很多国内的大学生,“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朝气与活力,也看到了不安和躁动。”很多中国大学生即便读完四年本科甚至研究生、博士生课程,仍旧茫然如身陷重重迷雾而不知所向。曾有学生写信给他说:“转眼就要毕业了,我却发现自己什么也没学到,最大的收获也许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

于是,他开始关注国内的大学生,与他们分担,同他们分享,为他们分析,以独一无二的个人经历去帮助成千上万的学生创造他们同样不可复制的成功,并不惜抛出自己的失败案例,以期学生引以为戒。有的学生在读了李开复写给他们的第三封信之后,一改之前25年来被动的生活方式,浑身充满了正能量。

2004年,李开复创建“开复学生网”(现名“我学网”),初衷就是“帮助学生帮助自己”,而不是替代任何人寻求成功之路。

2009年9月,李开复离开主政四年的谷歌中国总部,创办“创新工场”。风险与艰苦伴随李开复走过了“创新工场”的创业前期,他聚集了大批有成就的企业家,为中国大学生打造一个平台,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来到这里寻找实现创业梦想的途径。

在无数青年人眼中,李开复在自己个人成功以后,开始为国家民族培养人才出谋划策,传授更多经验教训给新一代的年轻人,他用自己的行动为他牵挂的中国青年人做出了一个示范——只有追随我心的选择,才能激发起身体内最大的潜能,并为之拼尽全力。延伸阅读李开复,祖籍四川,1961年出生于中国台湾一家书香门第。1972年,赴美求学,母亲带着11岁的他去了美国。1972—1979年,在美国田纳西州完成了中学学业。1979—1983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学习深造。1983—1988年,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加入谷歌公司,并担任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一职。2009年9月宣布离职并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俞敏洪:拾拣足够的砖头来造心中的房子

俞敏洪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个木工,常帮别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会把别人废弃不要的碎砖乱瓦捡回来。有时候在路上走,看见路边有砖头或石块,他也会捡起来放在篮子里带回家。久而久之,他家院子里多出了一个乱七八糟的砖头碎瓦堆。俞敏洪搞不清这一堆东西的用处,只觉得本来就小的院子被父亲弄得没有了立足的余地。直到有一天,父亲在院子一角的小空地上开始左右测量,开沟挖槽,和泥砌墙,用那堆乱砖东拼西凑,一间方方正正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干净漂亮的地砖和院子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父亲把本来养在露天到处乱跑的猪和羊赶进小房子,再把院子打扫干净,于是就有了全村人都羡慕的院子和猪舍。

从一块砖头到一堆砖头,最后变成一间小房子,父亲向他诠释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全部奥秘。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是一堆废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没法实现。当时家里穷得几乎连吃饭都成问题,自然没有钱去买砖,但父亲没有放弃,日复一日捡砖头碎瓦,终于有一天有了足够的砖头来造心中的房子。

后来,这件事情一直影响着俞敏洪。在做事的时候,俞敏洪一般会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因为盲目做事情就像捡了一堆砖头而不知道干什么一样,浪费自己的生命。二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做成,也就是需要捡多少砖头才能把房子造好。之后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砖头不是一天就能捡够的。

俞敏洪创立新东方,成为中国最好的英语培训机构之一。他平均每天给学生上6~10个小时的课,很多老师都放弃了,但他没有,十几年如一日。每上一次课他就感觉多捡了一块砖头,梦想着把新东方这栋房子建起来。

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切生活的基石,它会影响人的一生,当你面对各种困难时,你都会义无反顾,坚持不懈,直到成功的那一天。

他在北大的“寻访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启动仪式上讲道:有了理想,就要有方向,有了方向就要积小步以至千里。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我真心希望大家能从平凡的故事中,读出一点人生的痛苦、一点挣扎、一点不屈、一点顽强、一点辉煌;我也真心希望,大家能从痛苦中读出快乐,从绝望中读出希望,从黑暗中读出光明,从迷雾中读出方向。”俞敏洪如此解释新东方的校训。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道铁丝网,这道铁丝网不是法律的网,而是我们内心给自己设的限制。面对我们渴望得到的东西,内心告诉我们说:你不可能得到。不敢去做是我们失败的真正原因。实际上,正是由于内心的自我设限,才挡住了无数人通往梦想的脚步。

正是突破了内心的铁丝网,俞敏洪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始终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他坚持不懈地拾起路边一块块微不足道的砖头,终于筑起了他内心久久向往的房子。延伸阅读俞敏洪,1962年出生,江苏江阴夏港街道人。经历三次高考,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1993年在北京创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是新东方学校的创始人。被媒体评为最具升值潜力的十大企业新星之一、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还任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全国青联常委、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理事长、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执行理事长等。

马云:一个梦想和毫无根据的自信

作为一个创业人,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梦想,这个梦想一定要真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第一天的梦想。

1995年的一天,马云第一次在美国接触到了互联网。他认为互联网必将在未来改变人们的生活,商机无限。于是,他召集了24位朋友到家里,谈起了他的“白日梦”。但马云毕竟不是一个技术人才,那时的他对于网络的了解也只限于发发简单的邮件、浏览网页罢了。梦想从一开始就遭到了朋友的否决,大家都劝他放弃。故事放在一般人身上可能就此结束了,但是马云经过一个晚上的思考,第二天早上毅然决定辞职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诚然,如果你不去采取行动,不给自己梦想一个实践的机会,你永远没有机会。

此后,马云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网站——中国黄页。

创业初期,马云没有多少资金,变卖了之前创办海博翻译社的办公家具,还跟亲戚朋友四处借钱,才凑了8万元,再加上两个朋友的投资,一共10万元。对于一家网络公司来说,区区10万元,实在是太寒酸了。

很多人都说,做网络公司,没个几百万、上千万元是玩不转的。又有人说,如今的环境跟马云创办中国黄页的时候截然不同了,那时10万元可以,现在肯定不行。我说,这全都是借口。说这样的话的人,这辈子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因为他们眼里看到的都是困难。

对于中国黄页来说,创办初期,资金也的确是最大的问题。由于开支大,业务又少,最凄惨的时候,公司银行账户上只有两百元现金。但是马云以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把营业额从零做到了几百万元。后来中国黄页被杭州电信收购。接下来就有了大家都很熟知的阿里巴巴,这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个奇迹。

阿里巴巴创业开始,东拼西凑得来的50万元,是他们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这50万元,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那可是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国外风险投资商疯狂给中国网络公司投钱,网络公司也是疯狂地烧钱。50万元,只不过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广告费而已。阿里巴巴创业开始是相当艰难的,每个人的月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外出办事,发扬“出门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车。据说有一次,大伙出去买东西,东西很多,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打的。大家在马路上向的士招手,来了一辆桑塔纳,他们就摆手不坐,一直等到来了一辆夏利,他们才坐上去,因为夏利每公里的费用比桑塔纳便宜两元钱。阿里巴巴曾经因为资金的问题,到了几乎维持不下去的地步。

2013年7月,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1050亿美元,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由此缔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奇迹。

很多年轻人比马云聪明多了,能想出非常多的创业好点子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去执行过。因为他们有着太多的借口和理由。“我没有钱。”他们都这样想。于是,他们继续过他们平庸的生活。

哲人说:“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堆积起来的将永远是一堆琐碎。”

现在,你还会对自己创业没有资金或没有其他什么的找借口吗?你要做的是:想到了,马上就去做!只要你努力了,我们人人都能像马云那样,世界上其实没有你做不到的事情!金钱是要靠自己去挣来的,天上是绝对掉不下钞票来的。只要是你想创业,就一定不要拿钱来说事儿。钱是要靠你自己一分一分去挣去攒下来的。

2003年5月淘宝网诞生,6个月以后,阿里巴巴推出通讯软件“贸易通”,让买方和卖方通过网络进行实时沟通交流。阿里巴巴实现每天收入100万元。当初的一个梦想,通过马云和他团队的努力,终于初具规模。经济利益这样的魔鬼增长更是一发而不可收。2005年5月,淘宝网商品数突破700万件,超越日本雅虎,成为亚洲最大的网络购物平台。2006年4月,淘宝网在整个中国17亿美元的在线拍卖领域获得了72%的市场份额。2009年1月,淘宝网对外宣布2008年交易额达999.6亿元,同比增长131%,已成为亚洲最大网上零售商圈。2012年11月11日,仅仅一天,淘宝天猫平台交易金额就达到了191亿元。一切就像做梦一样,当初的梦想成为了现实。成功就是这样,你离它其实也不远!

正如马云所说,“创业”就是盲人骑在一个瞎的老虎上面,所以根本不明白将来会怎么样。梦想是一片阳光,能驱散迷失者眼前的阴影;自信是一根柱子,能撑起精神广漠的天空。有了梦想与毫无根据的自信,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你就会所向披靡!延伸阅读马云,1964年生于浙江杭州,祖籍绍兴,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之一。曾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他是《福布斯》杂志创办50多年来成为封面人物的首位大陆企业家,曾获选为未来全球领袖。2013年5月10日,马云卸任阿里巴巴CEO。2013年5月28日,马云联合阿里巴巴集团、银泰集团、复星集团、富春集团、顺丰集团、中通、圆通、申通、韵达等多家民营企业,组建物流网络平台“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

李彦宏:专注地做一件事

李彦宏身上从小就有一股年轻人的冲劲,他很要强,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他一定努力做到。他很喜欢计算机,但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他选择了信息管理系情报学专业。在北大学习期间,为了能够到美国学习最好的计算机技术,他一有空就去计算机专业听课,课后也经常翻阅一些关于美国情报学的论文,希望能在国际学术期刊上找到自己的机会。他还参加了各种活动和比赛,他享受着每一个代表学校比赛的机会,接触和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了。他发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个方面,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北大四年的大学生活,他学会了独立地思考问题。

后来到了美国,他分析了自己的条件,放弃了10年攻读博士的机会。他很明白,他喜欢的是做可以让很多人受益的事,而不是去研究别人已经研究了10多年的命题。1997年,他离开华尔街到了当时硅谷很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这里可以说是他成功的起点。他亲眼见到了当时最成功的搜索技术公司如何在股市上呼风唤雨,见识了每天支持上千万流量的大型工业界信息系统是怎样工作运转,同时他也见证了Info‐seek后来的每况愈下和惨淡经营。最重要的是,他在硅谷发现了自己一生的兴趣所在。他深深感受到一个人与所需要的信息之间的距离只有轻点一下鼠标那么远,这感觉是多么的美妙。他在选择工作上就很成功,人从事一份工作,应该从“心”出发,而并非是社会期望你这么做,家人期望你这么做,朋友期望你这么做。

创业初期的困难是不可避免的。他拿着200万美金建公司,原本只够半年的资金,他却做了一年的计划,于是推迟到了9月份才拿到第二笔公司的融资。他在花钱上很谨慎,如果当初一味地投入,百度不会走到今天。其次,在当时的背景下,人气质量定律的引擎要么遭人收购,要么推迟上市。李彦宏用独到的眼光和对商战敏锐的直觉打破常规,他自己总结自信心定律推出竞价排名。定律指出,搜索结果的相关性排序,可进行竞价拍卖。谁对自己的网站有信心,为这个排名付钱谁就排在前面。

大家真的很难想象,一个拥有2亿多用户,市值近470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每天都会遇到多少的诱惑,但是百度只专注一件事——中文搜索引擎。正如李彦宏所说:“百度能做一百件事,可我们只做一件,并且以后还会一直做下去。”

同很多硅谷技术人员的理想一样,李彦宏的理想是希望靠技术改变世界。他说:“我希望自己做的事能改变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让足够多的人受益,这是我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无论当初做Infoseek,还是现在做百度,我看到每天有上千万的人在用自己的技术,大家从中受益了,我心里就特别高兴,觉得对社会做出了贡献。而且现在这个社会越来越趋向合理,你对社会做出贡献了,社会也会给予你同样的回报。”延伸阅读李彦宏,1968年出生,山西阳泉人,研究生学历。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1999年怀抱“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的梦想,回国创办百度,并将百度于2005年8月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使之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上市公司之一。

邓中翰:责任感、影响力、推动力

“文革”时期,中国大地一片喧嚣,有一个独自喜欢航模,喜欢推理,喜欢琢磨问题的小男孩,他就是邓中翰。喧嚣中的寂寞,给他打开了另一扇窗口,他的内心是最好的向导,思考是最大的乐趣。

1987年,他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学习。大学期间,邓中翰依然保持着自己那股“钻”劲。他一边学习英语,一边试图用量子力学解释外太空射线对地球矿物质的影响,一时间备受关注,并一举获得共青团中央及中国科协颁发的“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挑战杯奖”。1992年,邓中翰拿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的入学通知书。在学校期间,他做事情专注,喜欢刨根问底。1995年,邓中翰跟他的导师到日本去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返程的时候因为签证出了点差错而被迫滞留在日本近一个星期。就在这一个星期中邓中翰没有去从事他的实验和技术研究,这使他有时间去随便想一些与技术无关的问题。当他漫无目的地走在大街上,看见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景象,他产生了一个问题:这些人在忙碌什么?肯定与技术无关,那么在技术之外一定还存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情,到底是一些什么事情?是不是也应该了解和关注这些重要的事情呢?

从这时起,他就开始对经济学和管理学有了深入了解的欲望。回到美国,邓中翰开始疯狂学习经济学和管理学。这一次他又充分地发挥了善于学习的能力,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研读这方面的书籍,并迅速地加以掌握。当他向校方提出要考取经济管理学的学位时,校方认为这是一个难题,因为他已经在物理学和电子工程两个专业申请学位,同时考取3个学位,而且是横跨理、工、商三学科,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但之后,邓中翰又顺利通过了考试并取得了经济管理学的硕士学位,这也是该校建校以来的第一例。

至此,邓中翰已经完成了日后创办企业、征战商海所需要的知识的构建。在他成功取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学博士、经济管理学硕士、物理学硕士3个学位之后就进入了著名的IBM公司。但是仅仅过了一年,他就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一直这样打工下去吗?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呢?

1997年,硅谷的创业传奇正不断上演,令无数科技人才神往,邓中翰身边的许多同学和朋友也投身其中。于是,他顺势而为,辞去IBM工作,来到硅谷,创办了一家名为PIXIM的数码成像技术公司。没过多久,这家公司便获得市场认可,最高市值达1.5亿美元。对于邓中翰而言,一个富裕而安逸的美国梦已然实现,沿着这条硅谷轨迹,前途不可限量。那一年,他还不到30岁。

就在此时,时任中国科协主席的周光召院士赴美考察,伯克利的华人校长田长霖竭力向他推荐自己的学生邓中翰。双方见面后,周光召询问如何才能破解中国芯片产业的难题,邓中翰的回答让周光召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周光召便极力邀请邓中翰回国创业。

此后,邓中翰的想法也获得了李岚清等中央领导高度赞赏和肯定。“领导们非常认同我的观点,给我回国创业以很大的信心。”邓中翰回忆道。而在此期间的种种见闻,也进一步激发了邓中翰回国创业的热情。

最终,与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陆昊的偶然结识,促成了邓中翰归国创业。经过多次促膝长谈,陆昊为邓中翰分析本地市场,解释国情,解决办公场地,邓中翰才得以在中关村落地,注册成立了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之后,陆昊更是在中星微缺乏启动资金的时候,鼎力支持,助其获得原信息产业部和财政部联合投资的1000万元创业基金。

自此,邓中翰结束了自己的美国梦,开始一个全新的中国梦——创造“中国芯”。

一方面有来自“红色创投”的千万元资金,另一方面,由邓中翰带领的创业团队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入股,负责产品研发和公司运营。按照这样的硅谷模式,邓中翰带领杨晓东等来自硅谷的博士们,承担起“星光中国芯工程”这一国家级课题。

经过17个月的不懈努力,2001年3月,中星微第一枚百万门级超大规模数码图像处理芯片“星光一号”正式研制成功,这也是第一枚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多媒体芯片,终结了中国“无芯”的历史。

2005年,邓中翰成功引用硅谷创业运作模式,领导开发设计出的“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成功占领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全球市场份额的6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在如此强大的推动和影响下,三星、飞利浦、惠普、索尼、罗技、创新科技、富士通、联想、波导、TCL、长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大批量采用了该项技术。同年11月15日,邓中翰创建并率领中国芯片设计公司中星微电子首次成功将“星光中国芯”全面打入国际市场,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首家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IT企业,引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邓中翰追求自主创新、追求民族复兴,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们在各自的行业里有责任和义务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他在中国的受关注度丝毫不亚于其他人。不过,他依然平静如水:“我一直告诫自己,越是在别人把你当回事的时候,越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尤其是在荣誉面前,在一片说好声中,更是如此。”我们站在今天,小心回顾历史时,发现正是有些社会潮流也左右不了的内心坚持每每造就最卓越的成就。那种内心为一个个体铺出一个简单纯净的天空,我们进入邓中翰的世界一窥,就能发现,在任何混乱的岁月里,邓中翰走的路似乎不存在选择的十字路口,他只是一站接一站地前行,而他每次似乎只看到一个点,那是战胜自己的下一个高度,尽管艰辛,但也一如既往。延伸阅读邓中翰,196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中星微集团创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全国青联副主席、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马化腾:以天方夜谭的成功方式打造“企鹅帝国”

马化腾,对于他的成就,社会上褒贬不一。有人说他仅仅是简单的抄袭,有人说他是互联网的传奇……但看着腾讯一路走来,我细细地梳理了一下他的成功之后发现,马化腾做腾讯并不是“抄袭”这么简单。

腾讯被网友调侃为“企鹅帝国”。上到退休的老人,下到刚刚懂事的幼童都熟知这只“企鹅”。我相信,90%的中国人都知道QQ这个即时聊天工具。夸张地说,“一开机就去找电脑屏幕右下角那只系着红围巾的企鹅图标”成为了新时代人们的习惯。

为什么腾讯QQ会这么受广大消费者,尤其是新一代年轻人的喜欢?归根结底,是马化腾熟知了消费者的需求,抓住了消费者的心。QQ的人性化产品不胜枚举:钻石情侣QQ号、生日QQ号、QQ邮箱、QQ音乐、QQ游戏等等,更有为特殊人群订制的个性化服务,例如,有的人平时忙于工作,不能长时间挂着QQ,可又担心自己关心的人找自己。针对这个问题,QQ行的手机监控好友功能可以让你时刻通过手机知道好友是否上线了,好友一旦上线您就会收到通知;有的人担心突然有一天没有好友聊天了,QQ行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挑选一批友善的好友推荐给QQ行的用户认识;有的人想在QQ上发泄情绪,发表心情,QQ行就给每一位用户提供了QQ空间,在空间里,大家还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经历。真可谓是“拥有了一个QQ,就拥有了一个世界”。

马化腾的独具慧眼还并不仅仅如此。

一个偶然的机会,马化腾发现韩国网络公司一种给虚拟形象穿衣服的服务很受韩国网民欢迎,“一个用户愿意花1~2元为自己的QQ增添服装和饰品的话,这个项目带来的收入就是天文数字。”马化腾联合服装服饰、手机、饰品公司共同开发了风靡Q族世界的QQ秀,诺基亚和耐克等国际知名公司,把自己最新款的产品通过QQ秀让用户来下载。目前已经有超过40%的QQ用户使用QQ秀,仅QQ秀一项给腾讯所带来的利润就是惊人的。

2011年1月21日,微信应运而生。腾讯用户们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微信的核心价值就是信息的快速传播,随着微信用户数超过5亿,越来越多的商家、第三方逐渐加入微信平台,朋友众多的用户,其传播的信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广泛的渗透。微信作为绝对个性化的信息传播渠道,其效率和转化率也很值得期待。随着微信互动频繁、工具化,用户每天挂着微信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微信的用户正在激活之中,这无疑是一座潜力巨大的金矿。

QQ在电脑上的地位已经无法动摇,而微信也已经帮助腾讯在移动互联网上站稳了脚跟,道路愈走愈宽。这位“企鹅帝国王”用腾讯彻底改变了国人的沟通方式,他用看似天方夜谭的成功方式再一次为那些对事业有执著追求的年轻人树立了新的榜样。延伸阅读马化腾,1971年出生。广东汕头人,腾讯主要创办人,现担任该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CEO),被称为“QQ之父”,曾在深圳大学主修计算机及应用,于1993年取得深圳大学计算机系学士学位。1998年和好友张志东注册成立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2009年当选中国经济十年商业领袖,在《福布斯》2012年的中国富豪榜中以403.2亿元位列第四。2013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

姚明:成功,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2002年,姚明通过状元秀被休斯敦火箭队选中。从此,姚明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外籍新秀状元。

就是姚明,让96%的中国人开始了解NBA。

火箭队选择姚明的关键是什么?是他的实力,还是中国市场?这个问题记者也曾经问过姚明。姚明的回答很有意思:“因为不选择我,我会成为一个令他们头疼的敌人。”

在休斯敦火箭队,姚明懂得团队的重要性。每一个人的价值都是在团队的成功之后才得以体现的。姚明很注重团队概念,当被问到:“这么多年一直坚持留在休斯敦火箭队,你觉得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姚明的回答是,“休斯敦火箭队给他一个熟悉、稳定的环境,是一个最好的选择,来到这里可以尽可能多地赢得比赛胜利。同时,球队实力也在不断积累和增强,几乎每年都有强援加盟,本土球员实力也在提高,还有很多新秀。”

人与人之间的团队合作都是为了相互提高、相互促进而进行的,并不是为了一己私利。团结就是力量,懂得合作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善于合作的人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正如一堆泥土和一摊水,两者之间只有相融合,才能形成一种坚韧无比的东西,才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姚明说:“篮球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团队的力量是伟大的,在团队中一加一永远会大于二。没有团队精神,一个人的力量终究不会被完全的运用起来,也就不会取得最大的工作效益,淘汰也是早晚的事。记得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男篮和国外球队的比赛上,中国队有个篮球界的巨腕——姚明,在前几场的时候中国队完全以姚明为核心,每当队员拿到球的时候都会把球传给姚明,完全没有把自己放在整个团队中,姚明再厉害也有体力不支、失误的时候,所以前几场中国男篮一直在输球。到后面的几场,中国队似乎发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于是在各位球员的积极配合下赢下了几场比赛。

延伸阅读姚明,1980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02年被休斯敦火箭队选中,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外籍新秀状元。2011年7月20日正式宣布退役。2013年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除了运动员的身份,姚明还是一位慈善家。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姚明个人共捐款1600万人民币,为灾后重建贡献己力。

居里夫人: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

1867—1934年,对于波兰而言是一再遭受蹂躏丧失主权的时代。整个欧洲及西方世界重新洗牌,期间还爆发了西方经济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有人感叹:能在如此恶劣的成长环境下,成就如此伟大、甘于奉献的科学家,实属不易。居里夫人的故事历来被人们称道,尤其因为她是成功女性的先驱,激励了很多人。

1897年,居里夫人选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决定对放射性物质进行研究。这个研究课题,把她带进了科学世界的新天地。在实验研究中,居里夫人设计了一种测量仪器,不仅能测出某种物质是否存在射线,而且能测量出射线的强弱。她经过反复实验发现:一种叫做钍的元素也能自动发出看不见的射线来,这说明元素能发出射线的现象绝不仅仅是铀的特性,而是有些元素的共同特性。她把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把有这种性质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它们放出的射线就叫“放射线”。她还根据实验结果预料:含有铀和钍的矿物一定有放射性;不含铀和钍的矿物一定没有放射性。仪器检查完全验证了她的预测。

科学的道路总是曲折的。钋和镭的提出,以及这些放射性新元素的特性,动摇了几世纪以来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历来科学家都认为,原子是物质存在的最小单元,原子是不可分割的、不可改变的。按照传统的观点是无法解释钋和镭这些放射性元素所发出的放射线的。因此,无论是物理学家,还是化学家,虽然对居里夫人的研究工作都感兴趣,但心中都有疑问。居里夫人并没有受到他人舆论的干扰,反而更加耐心钻研。从沥青矿石中分离出更多的、并且是纯净的镭盐。她最终完成了近代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奠定了现代放射化学的基础,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1906年,居里先生不幸因车祸去世,居里夫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决心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巴黎大学决定由居里夫人接替居里先生讲授物理课。居里夫人成为巴黎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教授。仅1889年到1904年间,她就先后发表了32篇学术报告,记录了她在放射科学上探索的足迹。1910年,居里夫人又完成了《放射性专论》一书。她还与人合作,成功地制取了金属镭。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一位女科学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两次在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里获得世界科学的最高奖,这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事情!

1914年,巴黎建成了镭学研究院,居里夫人担任了学院的研究指导。以后她继续在大学里授课,并从事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工作。她毫不吝啬地把科学知识传播给一切想要学习的人。她从16岁开始,成年累月地学习、工作,整整50年,但她仍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她从小就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早年她为了供姐姐上学,甘愿去别人家里做佣人。在巴黎求学期间,为了节约灯油和取暖开支,她每天晚上都在图书馆读书,一直到图书馆关门才走。提取纯镭所需要的沥青铀矿,在当时是很贵重的,他们从自己的生活费中一点一滴地节省,先后买了8、9吨沥青铀矿。在居里先生去世后,居里夫人把千辛万苦提炼出来的,价值高达100万金法郎以上的镭,无偿地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

1937年7月1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她最后死于恶性贫血症。她一生创造、发展了放射科学,长期无畏地研究强烈放射性物质,直至最后把生命贡献给了这门科学。她一生中,共得过包括诺贝尔奖等在内的10种著名奖项,得到国际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16枚;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授予的各种头衔多达100多个。居里夫人不仅仅自己成就显赫,而且她的女儿伊雷娜·居里和女婿约里奥·居里也同样成就不凡,名垂千古。1934年他们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并对裂变现象进行研究。1935年夫妻俩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热爱科学,努力为社会做贡献的品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居里夫人身处战乱年代,却没有对自由停止向往;科学研究遇到重重困难,却没有被困难所吓退,而是勇往直前,直至成功;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评价说:“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延伸阅读玛丽·居里,1867年出生,法国籍波兰科学家。1891年随姐姐布洛尼斯拉娃至巴黎读书。在巴黎取得学位并从事科学研究,是巴黎和华沙“居里研究所”的创始人。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之后又发现了元素钋,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但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希尔顿:一个苹果赢得一个世界

希尔顿出生在美国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20岁那年,美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几乎一夜之间,他变得一贫如洗,被迫离家出外闯荡。那天,他饥肠辘辘地踌躇在达拉斯市街头,已经两天没有吃一顿饱饭了。突然,草丛中一个红苹果映入他的眼帘:“这也许是上帝送给我的早餐吧。”他的心一阵狂跳,双手颤抖着把苹果拾起来,正想大咬一口,可又不舍地把苹果放回了口袋中。“还是留到最关键的时候再吃吧。”他想。就这样,他揣着那个苹果,半躺在达拉斯市车站门口的一个石墩上,沐浴着和煦的阳光,看着身边的人来车往,心中充满无限遐想。中午,他用那个苹果跟一个背着画板路过的小男孩儿换了1支彩笔和10张绘画用的硬纸板。不久,人们便看到一个满面阳光的年轻人在接站的人群中,兜售一种用纸板做的东西:“出售接站牌,一美元一个。”那天晚上,他吃上了美味的汉堡包,并在车站附近找了一家廉价的旅馆洗了个热水澡,美美地睡了一觉。此时他口袋中有6美元。两个月后,他的接站牌由硬纸板变成了制作精美的迎宾牌,还雇了3个人给他打下手。

一年后,他的存折上有了5000美元的存款,可是他仍认为这样赚钱与他的理想差距太远。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整个达拉斯商业区仅有一个饭店。他想,如果在这黄金地段建一栋高标准高档次的大型旅馆,肯定很赚钱。他选中了位于达拉斯商业区大街拐角地段的一块土地,于是去找这块地的地产商老德米克。精明的老德米克开出了30万美元的高价。他请来建筑设计师和房地产评估师给他设想的旅馆测算,结果是至少需要100万美元的资金。他没有气馁,用手中的5000美元买了一个郊区小旅店。不久,他就有了5万美元盈利,然后请朋友一起出资,两人凑了10万美元,开始建设他理想中的旅馆。他再次找到老德米克,签订了购买那块土地的协议,土地的出让费为30万美元。眼看合同规定的付款日期就要到了,他却只带了少许美元找到老德米克:“我买你的那块土地,是想建造一座这个城市最气派的旅馆,而我的钱却只够建造一个一般的旅店。我现在不想买你的地,只想租你的地。”老德米克听了很恼火,不愿意再与他合作。

他十分真诚地告诉老德米克:“如果租借你的土地,我的租期为90年,分期付款,每年的租金为3万美元,你可以保留土地的所有权。如果我不能按期付款,那么你可以收回你的土地和在这块土地上建造的旅馆。”老德米克一听,心中暗喜:30万美元的土地出让费没有了,却换来270万美元的未来收益,还有可能获得在这块土地上新建造的豪华旅馆,何乐而不为?于是,这笔交易一锤定音。年轻人当即支付了第一年的3万美元租金。一个适当的时机,他又找到老德米克:“我想以土地作为抵押去银行贷款,希望你能给予支持。”老德米克很生气,却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同意了。他拿着从老德米克那里获得的土地使用证书,顺利从银行贷到了30万美元,加上他原有的7万美元,就有了37万美元。这笔资金距离100万美元还是相差很远,于是他又找到一个富翁,请求和他一起建造这个旅馆,这个富翁出资20万美元入股。这样,他的资金就达到了57万美元。

1924年5月,他的旅馆在资金缺口较大的情况下动工了,当工程建到一半时,他的57万美元已全部用完,他又陷入了困境。他不得不又找到老德米克,如实说明了资金上的困难,希望老德米克能出资,把建了一半的旅馆继续完成,“旅馆一完工,你就可以完完全全拥有它,不过你应该租赁给我经营,我每年付给你10万美元租金。”老德米克盘算着,旅馆建好后,自己不仅可以完全拥有它,而且连土地也是自己的,每年还可以拿到一笔不菲的租金,于是心甘情愿地掏出巨额资金来继续建造旅馆,直至竣工。

1925年8月4日,旅馆建成了,它就是著名的达拉斯“希尔顿大饭店”。建造这个大饭店的年轻人就是后来名噪全球的世界旅馆之王希尔顿。他创立的希尔顿旅馆帝国,在世界各国拥有数百家旅馆,资产总额达7亿多美元。

从仅有的一个苹果到拥有7亿多美元的资产,这笔巨额财富的积累,希尔顿仅用了17年时间。希尔顿回忆起这段往事时,平静地说:“上帝从来都不会轻看卑微的人,他给谁的都不会太多。”尽管上帝只给了他一个苹果,他却凭智慧用这只苹果赢得了一个世界。延伸阅读康拉德·希尔顿,美国旅馆业巨头,人称旅店帝王。1887年生于美国新墨西哥州,曾为控制美国经济的十大财阀之一。并在1919年创建第一家“希尔顿酒店”,现已伸延到全世界,其资产已达数百亿美元。

乔布斯:找到自己爱的东西,把今天当成世界末日

在公交车上,广场中,商场里,人手一只“iPhone”手机的现象十分普遍。我们必须承认苹果手机的出世改变了我们之前键盘手机的操作方式,甚至改变了以往的生活方式。

小时候的乔布斯刚出生就被亲生父母抛弃,但他过人的才华并没有因此而被埋没。他的养父母在硅谷附近生活,这让从小就思维敏捷,爱调皮捣蛋,经常做一些大人都想不到的恶作剧的乔布斯耳濡目染,对电子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2年高中毕业后,他在波兰的一所大学只念了一学期的书便毅然辍学,老师认为他很孤僻,甚至评价他是一个“怪孩子”。

1974年,退学后的乔布斯在一家公司找到设计电脑游戏的工作。两年后,时年21岁的乔布斯和26岁的沃兹尼艾克在乔布斯家的车库里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他们开发的苹果II仅仅只有4K内存,用户使用他们的电视机作为显示器,这就是第一台在市场上进行销售的个人电脑。

因为迷恋电子学,少年时期的乔布斯有幸与沃兹结为朋友,为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由于对个人电脑的极其渴望,乔布斯常常与沃兹在自家的小车库里一起研究个人电脑。当时市面上卖的都是商用机,体积庞大,价格也极其昂贵。于是,他们准备自己研发。仅仅几个星期,一台其貌不扬、赤裸着身子的电脑——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苹果Ⅰ就诞生了。

乔布斯凭借极其敏锐的眼光发现了隐藏在这种个人电脑后的巨大商机,在1976年的愚人节那天,与沃兹一起成立了苹果公司。

1983年,乔布斯相中了百事可乐总裁斯卡利过人的管理才能。软磨硬泡了4个月,斯卡利仍犹豫不决,最后,凭乔布斯“你是想卖苏打水度过余生呢,还是想有机会改变世界”这句话,约翰·斯卡利加盟了苹果公司。

但世事难料,两年后,因为对电子技术过于热衷,苹果公司忽略了对成本和消费者需求的考虑。巨额的研发成本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赤字。斯卡利决定对苹果公司现有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年轻气盛的乔布斯坚持己见,于是两人的关系急转直下。1985年5月已经到了有他无我的境地,斯卡利向董事会施压:如果乔布斯留在苹果,他就挂冠而去。在这个关键时刻,董事会选择了斯卡利。

无奈之下,乔布斯离开了苹果公司,事后回忆起来,他却认为这是这辈子最棒的事情。离职后的乔布斯之前的重担被重新开始的自由所代替,他创办了一家名叫Next的公司。1990年代初,苹果公司意识现有的Mac OS的操作系统不能满足下一代应用程序的需求,乔布斯主动出击,让苹果的高层们相信,除了选择Next的操作系统,苹果无路可走。

在回归苹果之后,他东山再起。用一款iPhone甩掉了诺基亚,再回过身来用iPad对微软和英特尔发起猛烈冲击,之前用iPod超越了索尼。如果孤立地看这几个产品,或许你会觉得也没什么,但乔布斯就好像真的进入了“飞花摘叶,即可伤人”的境界。

乔布斯的成功,是因为他寻找到了自己挚爱的东西,并为之奉献终生。他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如痴如醉,全身心的投入,把每一天都当成世界末日来倍加珍惜,在有限的人生中实现了自己一个又一个超乎常人的梦想。延伸阅读史蒂夫·乔布斯,1955年出生。小时候被亲生父母抛弃。1976年4月1日在自家的车库里和朋友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和Ron Wayn成立苹果公司。2011年10月05日,乔布斯逝世。

比尔·盖茨:做与众不同的自己

幼年时的比尔·盖茨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抱着跟他体重1/3差不多重量的大书——《世界图书百科全书》来读。那时候他就觉得书本里的文字、符号特别神奇,可以把很久以前人们的故事记录下来,现在再传播出去。他整天畅游在书本的海洋里,甚至有时候会废寝忘食。他读得很认真,一字一句,字斟句酌。他争取把每一段话,每一个字都弄懂,把书本里面的精神吃透。因为书看得多了,他小时候思考问题的角度就和同龄的小孩不一样。他那时候个子小,大书就显得笨重,携带不方便,而且人类的历史越来越长,那书本不是越写越厚吗?各种奇妙的想法在他脑子里碰撞,擦出火花。有一天他就想,如果我能发明像魔术盒子一样的东西,里面有所有看不完的故事,轻巧又方便,那该多好!后来,他还真的成功了,比书本小得多,只要一个小小的芯片就可以了。

想要在常人当中脱颖而出,就要让自己变得不一样,坚持做与众不同的自己。他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跟同桌卡尔·爱德蒙德说:做一棵嫩绿的小草,早晚会被埋没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游客过来也不会注意到你的存在。我们就应该做一颗参天大树,高耸挺拔、直冲云霄。还有一次他参加暑假期间的童子行军活动。每天13公里徒步行军,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让他吃尽苦头。第一天晚上,脚磨出了水泡,脚上的皮也开裂了。鞋子并不合脚,但他没有丝毫怨言。第二天晚上,脚肿得很厉害,裂开皮的脚也血流不止。同伴们都劝他不要继续走了,他就简单地让校医包扎了一下,吃了几片止痛药,第三天又早早的出发了。直到后来,带队的主任发现他的脚确实发炎很严重,强行命令他停止行军,他才不甘心的退了下来。他的母亲从西雅图飞过来看他的时候,泪流满面,十分心疼。比尔·盖茨却对他的伤毫不在意,只是遗憾地摇摇头说:“可惜我没有坚持走到目的地。”

1975年,比尔·盖茨与他的伙伴创立了微软公司。30多年里,盖茨驾驭着这个软件公司用技术一步步地扩充着帝国版图,改变和影响着整个世界。比尔·盖茨连续几十年稳坐福布斯排行榜的头把交椅。他现在的财富很多人都无法想象,有人调侃道:盖茨每秒赚250美元,即每天赚2000万美元,一年赚78亿美元。假如盖茨掉了1000美元,他也懒得去捡,因为他去捡要花掉4秒钟,而这一弯腰他已赚回1000美元。

2006年6月,执掌微软31年的盖茨决定引退,并做出一个再次改变世界的决定——捐出580亿美元身家,连人带钱一起投身慈善行业。盖茨表示:“伴随巨大财富而来的是巨大责任,现在是把这些资源回报社会的时候了,而帮助困境中的人们是回报社会的最好方式。”更让人崇敬的是,比尔·盖茨在宣布捐出全部资产做慈善之前已用长达7年的时间,投入超过300亿美元(占他资产的一半以上),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慈善事业——比尔盖茨与梅琳达基金会。在他的影响下,全球第二富人巴菲特也宣布将其85%的财产——370亿美元,投给盖茨的基金会做慈善事业。巴菲特说,交给盖茨他很放心。“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组织,”美国前总统卡特赞叹说,“比尔·盖茨与梅琳达基金会已经拯救了至少70万个生命。”延伸阅读比尔·盖茨,1955年出生,微软创始人。2012年9月19日,《福布斯》2012年美国富豪排行榜发布,比尔·盖茨第19次蝉联美国首富桂冠。2009年,比尔·盖茨超越沃伦·巴菲特成为世界首富,在2008年之后首次夺回了世界首富宝座。

03 成功靠什么

要想成为成功人士,究竟要靠什么?有人说成功靠战胜自己,每天前进一小步以至千里;还有人说靠人脉、靠奋斗、靠读书……这些说法都有其事实依据,但绝不仅仅是唯一。

一颗星星造就不了璀璨的夜空,一粒石子也惊动不了一池的清水。仅凭一门特长就能成功的人寥寥无几,但没有独特个性的人只会沦为凡人。一个人之所以成功不仅在于突出的竞争力,也在于自身的人格魅力。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么这是“知己”,也是成功的首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的“智与体”、“德与行”则是成功的必要因素和核心因素。若你能真正的做到以上,你也可以为成功定义。

成功的首要因素:知己

众所周知,火可以把水烧开,但是给你一个打火机,一壶水,你能把水烧开吗?很难!为什么?因为理想与能量不匹配。在我们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也存在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强?这个前提就是知己。

何为知己

知己,顾名思义,就是知道、了解自己。在《孙子·谋攻》篇里就讲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意思是说,在军事斗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这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现实意义,我们的人生战场更需要这种思路。

要透彻了解自己,既要内审,也要把自己放到公众中去审视,但切勿过分关注别人眼中的自己,而忽略了“真我”。生活中有着这类人,他们为了财富,为了权力,为了争取到众人所认为好的东西,迷失了自己,他们常常用众人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行为,却很少问自己:“我追求的是他人赋予我的,还是真正来自于本心?”难以倾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失去了独立的个性和自由。他们生活得很累,这种“累”不是生活艰辛造成的,而是他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影响,被他人的情绪所感染,行为受他人所左右。

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往往比别人眼中你需要什么来的更为重要。我们要做自己想要做的事,走属于自己的道路,过属于自己的人生,一步步获得成功,这就是知己的目的。

如何知己

知己,这是成就我们成功人生首先要做到的,但是简简单单地说想要了解自己,最后的结果还是糊里糊涂。所以要真正了解自己,走向成功,就必须问自己四个问题: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去何处?我要通过什么方法到达目的地?

1.我是谁

乍一听这个问题,似乎不知从何说起。我们可以从家庭、社会等角度出发。从家庭方面出发,我们是父母亲疼爱的子女,是另一半温暖的依靠抑或已经为人父,为人母;从社会角度出发,我们可能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或者一名无私的志愿者,甚至,哪怕你是受万人唾弃的窃贼,这都是一个社会角色。大家也可以从其他方面考虑,比如一个团队中所担任的角色,等等。我们在生活中也就同时扮演很多角色,你可以写下自己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我是____________

我是____________

我是____________

……

我们也可以通过更为理性的手法分析自己,这样更具体些。

我们通过运用心理学中的“橱窗分析法”来分析如何认识自己,如图3‐1所示,坐标的横轴正向表示别人知道的你,负向表示别人不知道的你;纵轴正向表示自己知道的自己,负向表示自己不知道的自己坐标轴划分出四个区域,分别代表四个自我:。图3‐1 橱窗分析法(1)“公开我”是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部分。其特点是自己的外在表现,没有隐藏的部分,例如,身高、性别、婚姻状况等。(2)“隐私我”是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部分。其特点就是属于个人私有秘密,不外显。比如自私、嫉妒等平常自己不愿袒露的缺点,不愿提及的经历,以及心中的愿望等不敢告诉别人的部分。我们可以采取撰写自传或日记的方式来了解自我。(3)“背脊我”是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部分。其特点是自己看不到,别人却看得清清楚楚。如自己无意识做出的动作和自己常常忽略的个人表现。我们可以通过跟周围的人交流得知。(4)“潜在我”是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部分。其特点是开发潜力巨大,却不易察觉。我们可以通过人才测评来发现自己平时注意不到的潜力,也可以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多做尝试来发现自己的潜力。因为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潜能。许多研究都表明,人类平常只发挥了极小部分的大脑功能,如果一个人能够发挥一半的大脑功能,将轻易地学会40种语言,背诵整套百科全书。著名心理学家赫伯特·奥托指出,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由此可见,认识与了解潜在的我,是自我剖析的重要内容之一。“背脊我”和“潜在我”常常是人们自我认识的一个盲点。“潜在我”是影响一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背脊我”是准确对自己进行评价的重要方面。如果你诚恳地、真心实意地对待他人的意见和看法,就不难了解“背脊我”。当然,这需要开阔的胸怀、正确的态度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否则就很难听到别人的真实评价。记住,依据这个方法认识自己有三个途径:第一,在与别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第二,从别人的评价中认识自我;第三,从自己的实践中认识自我。

2.我在何处

知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知道别人眼中的自己,知道自己想要实现的理想,就要看看自己到底身在何处,有多少能量,到底离自己所期许的目标有多远。这就要了解自身状况,包括周围的环境、家庭以及社会的氛围、文化传统、价值观念、自己的技能,等等。

身在何处,这关系到我们所说的命运。命运分为两部分,先天的条件是我们所说的命,后天机遇归之于运。先天的命很难改变,但后天的运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凭借道德、品行等优秀的品质使之改变。所以我们不必计较于先天的“命”,而要多花费时间在我们后天的“运”上,这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但生活中很多人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自己的命,动不动说这就是命啊!自我放弃,永远倒在了失败的地方,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

鉴定自己是否是成功人士,处在哪个阶段。只需问自己四个问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