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中谍:世界双面间谍传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9 09:47:00

点击下载

作者:韩春萌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碟中谍:世界双面间谍传奇

碟中谍:世界双面间谍传奇试读:

版权信息COPYRIGHT INFORMATION书名:碟中谍:世界双面间谍传奇作者:韩春萌排版:燕子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1-01ISBN:9787503477430本书由天津博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 贪婪成性功勋谍王离奇丧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欧洲大陆笼罩在战争的紧张气氛之中。1913年5月26日,奥匈帝国警方对外公布了一条消息:帝国第八军(又称作布拉格军团)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列德尔上校在一家旅馆意外死亡。奥匈帝国的国民得到这个消息,开始感到无比的惋惜和悲痛,因为列德尔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楷模。

因为列德尔上校是军方人士,奥匈帝国军方随即发布消息称:列德尔是在首都维也纳执行重要任务时,因癫痫病发作而自杀身亡的,政府方面不久将为这位英雄举行隆重的葬礼。另有消息称,列德尔精神病发作,自杀而死。

列德尔上校到底是怎么死的?是自杀还是他杀?特殊时期的这个特殊人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正当人们特别关注此事时,第二天,奥匈帝国的《布拉格演习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已故奥军布拉格军团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列德尔上校竟然是俄国间谍!消息传出,整个奥匈帝国一片哗然,许多人表示对此难以置信。

列德尔到底是英雄还是叛徒?作为身居要职的军官,如果他真是俄国间谍,又为什么要背叛自己的国家?一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随着事情的发展和奥匈帝国的解体,人们最终还是解开了列德尔这个双面间谍之谜。支票现疑 张网狩谍

1913年,欧洲大陆战云密布。以德国、奥匈帝国为一方的同盟国和以英国、法国和俄国为另一方的协约国,在争夺殖民地、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等问题上矛盾激化,两大军事集团都在疯狂扩军备战,一场世界性的大战已经不可避免。只要有导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战前,同盟国与协约国展开了军事情报的搜集,各国间谍纷纷出笼,渗透到敌国的各个要害部门。一场悄无声息的情报战由此拉开了帷幕。

奥匈帝国被卷入这场争斗之中。建立于1867年2月的奥匈帝国,是匈牙利贵族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在争取维持原来的奥地利帝国时采取折中的解决方法建立的一个国家。奥匈帝国有三个不同的政府:匈牙利政府、奥地利政府和一个位于皇帝之下的中央政府。它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它的内政主要由组成它的11个主要民族之间的争执所决定。因此,奥匈帝国内部也是矛盾重重。

1913年3月2日这一天,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的邮政总局收到了一封从靠近德、俄边境的德国小城艾德库南寄来的信件:信封上标明的收信人是“维也纳邮政总局雷斯坦特支局待取件、第十三歌舞剧院管理员尼孔·尼采塔斯收”;而寄信人地址为“艾德库南镇邮政支局”。这封奇怪的信引起了维也纳邮政检查人员的注意,因为邮政人员天天收信送信,知道第十三歌剧院没有尼孔·尼采塔斯这个人,德国这个小城的邮局为什么要寄信给这样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人呢?

看到寄信人来自德国的艾德库南镇,这个地名立即使邮局的人警觉起来。别看艾德库南镇不大,在当时却是个很受人重视的地方,因为这里是各国间谍云集之地,形形色色的特工们在这里活动十分频繁。这封莫名其妙的信,会不会与间谍活动有关呢?

当时奥匈帝国与周边国家特别是塞尔维亚的关系非常紧张。20世纪初,摆脱了土耳其人统治的塞尔维亚在巴尔干地区日趋强大起来,已成为南部的斯拉夫人反对外国统治、争取民族统一的核心。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的斯拉夫人,强烈要求摆脱奥匈帝国的统治,与塞尔维亚合并,建立统一的南斯拉夫国家。以塞尔维亚为中心的南斯拉夫民族统一运动的发展,对奥匈帝国构成了威胁,使奥匈帝国的统治者极为不安。

塞尔维亚的强大、英法俄等协约国的敌对,使巴尔干成为欧洲火药库。奥匈帝国安全部门要求军队进入战备状态,同时告诫国民要严防敌国间谍的渗透。

有鉴于此,维也纳邮局的工作人员立即将此事向奥国邮政检查总署的人作了汇报。没过几天,他们又收到了两封发自同一地点、发给同一收件人的信。此事更加引起了奥匈帝国邮政检查总署的注意,他们立即将情况报告给了奥匈帝国反间谍机构。“秘密拆开信件!”

反间谍部门一声令下,检查员拆开了这些信。奇怪的事又出现了:每封信中都有一张数目不小的支票!其中一张为6000奥地利克朗,另一张为8000奥地利克朗,还有一张也有数千奥地利克朗。信中除了支票,没有其他任何说明,这又是一个神秘而令人不解的现象。

从同一地点寄给同一收件人的信件,在每封信中都有一张数千克朗的支票。这三封信引起了奥国反间谍机构的怀疑,他们认为,这要么是间谍机构为潜伏在奥国的间谍提供的活动经费,要么就是他们付给已经提供了重要情报的间谍人员的报酬。最近奥国的军事情报频繁泄密,反间谍机构的头儿多次遭到上级的训斥,他们正苦于找不到线索,现在有了这么重要的线索,又岂能放过?

为了引蛇出洞,他们将这三封信复原,不动声色地放回雷斯坦特支局。奥匈帝国情报局在邮局秘密设立特别行动组,采取监控手段,等待前来领取这三封信的人。特别行动小组成员都是秘密警察,由经验丰富的隆格上尉担任行动组长负责此次行动,为的是确保一旦鱼儿上钩不至于脱钩逃脱。

与间谍打交道不是件容易的事,想要不费力就抓住对手更是谈何容易。面对狡猾的对手,隆格上尉不敢怠慢,他和小组成员研究后,作了周密的部署。他们分析后认为,如果特别行动小组的人埋伏在邮局取信的地方,容易引起对方的怀疑,于是他们将行动小组成员隐蔽在邮局旁边的警察局里。

为确保行动小组成员行动迅速,他们特意设置了一个秘密机关:用一根电线将邮局的柜台和对面的警察局相连接,一旦发现取信的人到来,只要及时按下柜台下面的按钮,警察局那头的报警铃声就响了。隆格上尉要求小组成员保持高度警惕,决不能放过任何可疑对象。他同时对邮局职员说:“值班的人见到来取信的人后,要尽量拖延时间,在办理领取手续上做做文章,想方设法稳住对方,这样我们行动的成功率才更大。”

然而,事情并不像他们想象得那么简单。一天,两天,三天……一转眼半个月过去了,却不见取信人的踪影。隆格上尉心里骂道:这只狐狸真狡猾!行动小组成员中有人焦急起来。隆格上尉告诫大家:“要沉着耐心,不要急!这么多钱在这里,我就不信这些钱的主人不想要。”

行动小组成员只有耐心守候。但是两个多月过去了,依然没有任何人来领取这些信件。蹲坑守候的特别行动小组成员于是分批值班,他们每个班次只留下两个人,其他人休息待命。但每天情况依旧,警察局特设的铃声一直没有响过。特别行动小组中有的成员沉不住气了,提出:“我们撤走吧!”

奥匈帝国反间谍机构开始怀疑自己当初判断有误,他们也有收兵的想法。但是,这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间谍案,不是小事,他们不敢随便做主,就向主管奥匈帝国情报的高官请示。

报告打到了奥匈帝国特工部门首领阿尔弗雷德·列德尔那里,这位特工头子想了一下,然后对反间谍部门的头儿说:“对手已有察觉,让邮局的人加强警戒。为了麻痹对手,同意你们撤回。”列德尔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手,反间谍部门的人认为,他这样做自然有他的道理。

得到上级的批准后,特别行动小组召回了派驻邮局的人员。虽然隆格上尉不同意这样做,但也只得服从上级命令,带领行动小组全体成员撤走了。

临走之前,隆格上尉特地叮嘱邮局的职员:“我绝不相信这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大笔克朗,这个神秘的取信人一定会出现的。你们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一旦有人来取,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设法通知我们!”

隆格上尉还是不放心,暗中留下两名小组成员继续留在警察局守候。刀鞘为饵 猎物上钩

就在反间谍人员撤走后不久,取信人突然出现了。那是在5月24日下午,一位男子突然来到邮局,要领走那三封信。邮局职员赶紧按下了按钮,那边警察局房里的铃声立即响了起来。

但是,铃声响了许久,才有一个行动小组成员进到房间来。“有情况!”刚从洗手间回来的他,一时紧张得不知如何是好。原来另一个小组成员见天天没事,就请假回家去了。偏偏在这个时候出事了!很快,这位成员反应过来,他立即打电话给反间谍部门,打完后一扔话筒,直奔邮局而来。但此时离邮局报案已经过了整整五分钟。

这位留守的秘密警察来到邮局门口时,邮局值班人员迎上来对他说:“取信的人刚走。”一边说一边指示方向:“快追,他往那边走了!”留守的秘密警察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只看到一辆远去出租车的影子。他一惊,这下完了,没法向顶头上司隆格上尉交差,更没法向上级官员——阿尔弗雷德·列德尔这位情报机构头子交差。

很快,接到报告的反间谍机构也派人赶来了。隆格上尉得到情报后,二话没说,带人迅速赶到了雷斯坦特邮政支局。然而,待隆格率秘密警察赶到邮局时,这名男子已经坐车离去,气得隆格上尉大骂留守的两名小组成员“混蛋”,并扬言要将他们绳之以法。

原来这只狡猾的“老狐狸”是打出租车来的,到邮局后取完信就逃走了。好在邮局工作人员记下了那辆出租车的牌号,这样可留待以后详查。“那人长得怎样?”

邮局值班人员将那个来取信的人描述了一番。从他们的描述中得知,这是个四十出头的男子,中等个子,打扮得较为入时。这种描述太一般化了,没有明显的特征,无法给隆格上尉留下深刻印象。

既然无法直接从取信人那里找到破绽,大家一致认为:“现在要赶快找到那辆出租车,查清坐车人在哪里下的车。时间长了,这事就更难办了!”记下了出租车的号码,要找这辆车并不是太难。隆格让手下人员立即给各相关部门打电话,部署围堵那辆出租车。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正当这几个秘密警察打道回府的时候,十多分钟后,取信人乘坐的出租车居然自己拐到邮局门口来了。远远地看见出租车上那特别引人注意的号码,秘密警察立即吆喝它停下。车还没停稳,一群秘密警察就冲上去,拉开车门大声问司机:“刚才坐车的那个人哪去了?”

出租车司机看到这伙人气势汹汹的,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事。秘密警察掏出证件,并向他说清楚原委后,他告诉隆格他们,乘车人为一中年男子,衣着整洁,已经在卡泽尔霍夫咖啡馆下了车。

秘密警察让出租车带路,直奔卡泽尔霍夫咖啡馆而来。先前留守的那位秘密警察和两个同伴坐上了出租车,其他人则坐着自己的车跟在后面。在前往旅馆的路上,怀着“将功补过”心理的那位秘密警察,仔细在出租车上寻找蛛丝马迹。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在汽车后座旁找到了一把小折刀的刀鞘。这是一只镶有钻石的灰色精美刀鞘,从镶嵌的钻石可见,这不是一般人所持有的。

由于路程不是太远,他们一行人很快到了卡泽尔霍夫咖啡馆,但他们在咖啡馆的大厅里并没有找到他们要找的人。秘密警察们分析,这家伙是个老手,肯定是为了迷惑出租车司机,假装进了咖啡馆,然后转了个圈又溜出去了。这样出租车司机会以为他待在这里,带人来找他时他却不知所踪。

咖啡馆的对面是个出租车车站,不抱任何希望的隆格上尉来到车站,向调度员询问:“有没有一个四十出头的人急急忙忙来打的士?”因为事情没发生多久,调度员回忆了一下,告诉他:“有个绅士打扮的人,急急忙忙打了辆出租车往克沃姆塞金旅馆方向走了。”“快追!”隆格一声令下,让手下朝克沃姆塞金旅馆飞奔而去。所有的人都恨不得马上把那个家伙抓住,让这位神秘间谍露出真容。反间谍人员在出租车司机的指引下,来到克沃姆塞金旅馆。旅馆老板弄清他们的来意后,告诉他们在20分钟内共有四位客人入住。“不知你们要找的是哪一位?而且有两位客人好像刚刚办好住宿手续就出去了。”

奥国反间谍人员决定以这只价值不菲的刀鞘为诱饵,引那名神秘男子上钩。秘密警察对旅馆老板说:“我这里有一样东西,你把它摆放在柜台边,再到门口张贴招领启事,看看这东西到底是谁的。”他们把刀鞘交给旅馆前台服务员,让他在旅馆门口贴出失物招领启事,通知失主前来认领。十几名秘密警察则化装成旅馆工作人员,埋伏在四周。

灰色的精美刀鞘放在柜台上,不见住在旅馆的旅客来认领。隆格上尉吸取邮局事件的教训,悄悄地对入住旅馆的客人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令他大感意外的是,住在一号房间的竟然是他的上司、帝国第八军参谋长列德尔上校。他怎么会住在这里?隆格上尉不敢打扰列德尔,因为他知道,列德尔不仅是第八军参谋长,还是奥匈帝国的特工头子。为了清除敌人的间谍,他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出现,也可以使用一切手段。

真是太巧了!尽管不相信列德尔上校会是他们要找的人,隆格上尉还是在心里结下了一个疙瘩。

傍晚,旅馆服务员接到一名男子打来的电话:“听说你们捡到了一个刀鞘?”按照反间谍人员的交代,旅馆服务员立即稳住对方。这名男子在电话中向其询问刀鞘的样式及拾到的地点,服务员巧妙地回答了他。确认是自己的刀鞘后,这名男子与旅馆服务员约定晚上7点来认领。

放下电话,服务员迅速通知了守候在一旁的秘密警察。秘密警察们一听,心中暗喜:“猎物终于要上钩了!”露馅被围 惊动皇储

一张大网在克沃姆塞金旅馆张开了,全副武装的秘密警察张网以待猎物。

当晚7时整,一名身着黑色大衣、裹着围巾的瘦高个男子出现在旅馆大厅。凭直觉,秘密警察立刻意识到:此人就是他们等待已久的“猎物”。

黑衣男子走进旅馆,显得十分机警。他向大厅的四周扫视了一番,发现旅馆老板正在挂一大串钥匙,大厅里人不多,只有一名男子在低头看报纸。看上去一切都很正常,黑衣男子这才来到柜台服务员面前。

当黑衣男子解开围巾,向服务员领取刀鞘时,守候在一旁的秘密警察惊呆了:他们苦苦守候的“猎物”竟然是自己崇拜的偶像、奥国情报界的“英雄”——阿尔弗雷德·列德尔上校!“猎人”们一个个目瞪口呆。

这怎么可能呢?就连隆格上尉也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列德尔屡立功勋,多次受到表彰,他是帝国情报界的英雄。正当仕途上升之时,他怎么可能铤而走险干这种卖国勾当?

然而,事实毕竟是事实,眼前的事实是谁也无法改变的。隆格上尉和他的手下不想在光天化日之下逮捕列德尔,想给这位过去的偶像和英雄留点面子。于是当列德尔拿了刀鞘往外走时,他们一起在后面跟踪他,准备在合适的地方再将他逮捕归案。

作为谍战老手,刚离开旅馆,列德尔就察觉到有人跟踪他。走了一段路,列德尔发现跟踪他的人是自己过去的部下,而非其他敌对势力。他心里“咯噔”了一下,知道自己的事已经彻底暴露了。

列德尔很清楚,一旦自己因为出卖国家的秘密被抓住,只有死路一条。求生的欲望驱使他作最后的一搏。他想,只要你们没有当场抓住我,事后我便“死猪不怕开水烫”,采取“拒不承认”来对付你们,你们一时也奈何我不了。抱有侥幸心理的列德尔想甩脱跟踪者,为自己争取主动。他甚至想,如果能拖延点时间,就有可能向俄国方面寻求保护。

来到施雷戈斯大街后,列德尔施展他的特工才能,和隆格他们玩起捉迷藏的游戏。他左拐右拐,不一会儿工夫就在秘密警察眼皮底下消失了。秘密警察仗着人多,分头行动,总算又跟上了他。走到一个广场后,列德尔发现自己又被跟踪上了,心里不免有点着急。

拐进一条狭小的街道后,列德尔为了迷惑跟踪者,情急之下一边走一边从大衣口袋里掏出几张纸,把它们撕成碎片分撒在地上,想趁跟踪者捡纸片耽误时间时甩掉他们。但跟踪者没有上他的当,一名秘密警察负责把地上的碎纸片捡起来,其余的人继续对列德尔进行跟踪监视。

孤注一掷的列德尔只得冒险一搏。他走上了一个立交桥,突然一跃而起,从桥上跳了下去。跳下去后,只见他在地上滚了几下,瘸着腿在路上拦了一辆出租车,仓皇逃走了。

列德尔企图逃往俄国大使馆,可是刚走到半路,就发现奥国警察早已封锁了通往使馆区的每一条道路。万般无奈之下,列德尔只得抱着侥幸的心理,躲进了一家不起眼的小旅馆。

秘密警察迅速在全市布下天罗地网,列德尔已经是插翅难逃。

与此同时,奥国反间谍人员对列德尔扔掉的碎纸片进行了复原,发现这些纸片是寄往巴黎、布鲁塞尔、华沙、洛桑等地的挂号信收据。隆格上尉请笔迹专家对拼好的纸张上的字与列德尔上校的字迹进行比对,发现非常一致。专家确认,碎纸上的字是列德尔本人的。

从这些挂号信收据分析,列德尔的双面间谍身份被确认。其中一张收据是直接寄给巴黎一位政府官员的,布鲁塞尔的收信地址是法俄文化交流协会在当地的办事处,华沙的收信地址是一家俄国公司。奥国反间谍机构早已获悉,这两个机构是法、俄情报机构在当地的分支机构。

由此,奥国反间谍机构断定,列德尔上校是俄国间谍无疑,而且与法国、意大利也有说不清的关系。

隆格不敢怠慢,立即将此情况汇报给了奥匈帝国情报局局长范欧斯特洛米将军。听了隆格的汇报,这位局长大吃一惊:帝国情报头子竟成了卖国贼!范欧斯特洛米将军深知列德尔掌握了不少国家机密,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马上向奥匈帝国军事首脑康拉·范霍仁多尔夫将军汇报。

范霍仁多尔夫将军是奥军司令,在得知列德尔是敌人的间谍后,他担心自己精心策划的“第3号行动方案”也被列德尔泄密。“第3号行动方案”主要内容是:一旦时机成熟,奥匈帝国就迅速派兵攻占欧洲东南的几个小国,并以重兵进攻沙俄。奥匈帝国已经按计划开始实施了,如果这一计划被俄国、塞尔维亚等国知道,后果不堪设想。

因为涉及国家机密,危及国家安全,范霍仁多尔夫将军又岂敢怠慢?他立即把情况报告给了弗朗茨·斐迪南大公。

斐迪南大公出生于1863年,是奥匈帝国第一任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亲侄子,1889年在约瑟夫一世唯一的儿子、皇储鲁道夫和情人私奔双双自杀,约瑟夫一世的弟弟也在墨西哥被暗杀后,斐迪南成为新指定的皇储。他于1898年任奥军副总司令。1908年,他极力主张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加深了俄与奥匈之间的矛盾,导致波斯尼亚危机。斐迪南大公是奥国皇储兼情报机关首脑,在外交上主张对塞尔维亚等国采取强硬态度,在奥匈帝国被人们视作“铁腕人物”。

接到范霍仁多尔夫将军的报告,斐迪南大公同样惊愕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因为他多次表彰列德尔,与列德尔的私人感情也不错。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斐迪南大公立刻指示,一定要彻查此事,肃清危害国家利益的间谍。

范霍仁多尔夫将军立即成立了一个专案组,专门负责查处列德尔间谍案。作为奥国情报部门的头子之一,列德尔掌握了大量的超级机密,他究竟出卖了多少机密给外国间谍机关?他的间谍案涉及多少人?最关键的是,现在列德尔躲藏在哪里?这些都是必须尽快查清楚的事。

就在奥匈帝国收网之际,一个电话暴露了列德尔的动向。专案组紧急行动,范霍仁多尔夫将军亲自担任这次行动的指挥官,抓捕行动拉开序幕。身居高位 贪婪遗恨

躲藏在旅馆中的列德尔从窗帘后面偷看,发现旅馆周围已经出现了不少可疑的人,他认为这些人肯定是监视他的便衣警察。再不想办法逃走,自己就没有活路了。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情急之中,他想到了自己要好的朋友威克尔·波拉克,想得到他的帮助逃出去。于是,他打电话给波拉克,约他去一家他们经常见面的旅馆碰面。

波拉克是当时奥匈帝国法律界的权威,也是社会名人。他接到列德尔的电话,说有紧急事情要他帮忙。出于老朋友的关系,他如期来到旅馆与列德尔碰面。列德尔一出小旅馆,后面就有人紧紧地盯上了他。所以当他见到波拉克时,脸上的紧张神情还没有消失。波拉克猜测,列德尔肯定出了什么大事。果然,列德尔寒暄几句后,就提出了帮他出逃的要求。

波拉克借口上厕所,给奥国情报局打了个电话,将列德尔的事报告给他们。波拉克知道,列德尔是个老特工,自己“上厕所”肯定会被他怀疑的。他不敢回去与列德尔会面,给情报局打完电话就悄悄溜走了。接到波拉克的电话后,奥国反间谍机构立即指挥早就在附近搜索的秘密警察将旅馆包围起来。

范霍仁多尔夫将军向隆格上尉等人下达命令:“在证实列德尔的罪行之后,可以秘密处死他,但绝不能让其他人知道这件事。”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顾及帝国的脸面,也是为了避免民众出现不必要的过激反应。

列德尔见波拉克“上厕所”一去不复还,知道老朋友也靠不住了,他想尽快离开旅馆,但他发现四周都是秘密警察。有的警察虽然化了装,但他很快就认出其是自己的老部下。自知在劫难逃的列德尔索性向服务员要了酒,一个人喝起闷酒来。“唉,听天由命吧!”列德尔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他现在有的是后悔,后悔自己不该贪得无厌,后悔自己不该走上这条千夫所指、万劫不复的路。

列德尔出身于奥地利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少年得志,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很早就进入奥匈帝国的情报机构工作,并于1900年被任命为奥匈帝国特工部门的首脑。他的主要工作是反间谍,在维也纳情报站的办公室里,他为外国间谍设下各种各样的陷阱,让他们自投罗网。年仅30岁的列德尔意气风发,准备为奥匈帝国大干一番事业。

新官上任三把火,在最初的几年里,列德尔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例如,他使奥匈帝国成功地运用反间计,害死了塞尔维亚解放组织领导人罗斯特洛夫。1912年至1913年,欧洲曾爆发两次巴尔干战争,塞尔维亚在这两次战争中变得强大起来。这种状况引起奥匈帝国统治者的不安,奥匈帝国反对塞尔维亚扩大,图谋吞并塞尔维亚。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的冲突,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斗争的焦点。除掉塞尔维亚的领导人,算是为帝国立下奇功。

当时奥匈帝国统治下的许多民族都想独立,经常爆发人民起义。列德尔足智多谋,协助他的上司平息了几起重大的人民起义,深得上司好评。作为特工部门的头目,他在奥匈帝国的情报战线也功不可没,例如他采用特别手段,在国外收买了一大批间谍分子,弄到了许多敌对国家重要的军事情报,为捍卫奥匈帝国的国家安全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有了这么多的功绩,列德尔的仕途一帆风顺。皇储斐迪南大公多次接见并表扬列德尔,对他寄予厚望。在人们的眼中,他是民族英雄,是一个前途无量的人。

列德尔忘不了斐迪南大公亲切接见他的情景,忘不了这位皇位继承人对他的鼓励和嘉奖。是啊,如果自己不走错路,有这些大人物做靠山,将来肯定是前途无量。可是,谁让自己一念之差走错路呢!

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列德尔已经不再去想升官发财的事了,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方设法保住自己的性命。对于叛国者,任何国家都是不可饶恕的。但列德尔还是抱有一点侥幸心理,他觉得自己为奥匈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功过相抵,也许不至于要自己的命吧?

出乎列德尔意料的是,5月25日深夜里,隆格上尉同其他三名军官商量后,决定和列德尔摊牌。一批秘密警察在外面守护,以隆格上尉为首的军官闯进了列德尔的房间。此时,心情复杂的列德尔正在桌子边喝闷酒,看见这些熟悉的人,他微微抬了抬头说:“我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的。”

反间谍部门想从列德尔身上审出他出卖国家机密的情况,并不急于处死他。隆格上尉对他说:“你犯下了滔天大罪,现在只有老老实实把情况交代清楚,国家才有可能饶你一命。”

列德尔抬头看了隆格上尉一眼,没有吭声。隆格上尉继续说:“你是国家反间谍机构的负责人,为什么要出卖国家利益,把自己逼上绝路?”

列德尔还是不吭声,但心里或许在想:“唉,都怪我太贪心了,是贪婪害了我。”

列德尔不会忘记,在成为双面间谍之前,自己经常为薪水太少而烦恼。作为一个特工部门的首脑,表面上风风光光,但每次领回的都是一份少得可怜的薪水。列德尔心理极为不平衡,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帝国的功臣,不应该只拿这点钱。没钱就不能满足自己的吃喝玩乐等欲望,他只有自己想办法弄钱。

想来想去,他想到了谋财的最好办法——出卖情报。当时欧洲大陆列强纷争,各国谍报机构不但派出大批间谍,还花血本收买重要情报。列德尔自己就是搞情报工作的,在这方面有着便利条件。于是他决定暗中向俄国、法国等国家出卖情报,从中捞取巨额报酬。

隆格上尉找来纸和笔,要求列德尔:“把你出卖情报的具体情况详详细细地写出来,如实交代自己的叛国罪行。”自知难逃一死的列德尔表情麻木,连头都没有抬起来,他拒绝交代有关情况。把柄被抓 出卖情报

尽管列德尔拒不承认自己的叛国罪行,奥匈帝国的情报机构还是查清了列德尔出卖情报的一些情况。

列德尔是个同性恋者,经常出入同性恋场所。他不知道,像他这样的特工头目,早就成为了他国情报机构重点关注的人物。1902年他出入同性恋场所时,被俄国间谍机构秘密拍了照,抓住了把柄。过了较长一段时间后,几位陌生人突然找到他,说要与他谈一笔交易。显然,他们是有备而来。

面对几位不速之客,列德尔不客气地说:“我根本不认识你们,再说我又不是生意人,和你们有什么好谈的!”“别急,列德尔先生,我们肯定有生意可谈,也一定会成为朋友的。”

列德尔想赶他们走,这时对方露出了真实身份,原来他们是俄国特工,为首的是俄国驻华沙军事情报机构的负责人巴秋申上校。“你们想让我出卖自己的国家,办不到!你们最好识相点,再不走,我让人把你们都抓到大牢里去!”

关键时刻,俄国特工人员使出了他们的撒手锏。巴秋申上校说:“别生气,列德尔先生,请看看这些照片,看完后你有什么感想再告诉我们。”

列德尔一看,这一叠照片全是他在同性恋场所的隐秘照,当时就非常生气:“你们这些卑鄙小人,尽干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对方反唇相讥:“彼此彼此!”

列德尔嘴上还很强硬:“别以为我会因此听命于你们的!你们休想从我这里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我们是同行,希望你考虑清楚,再下定论。同性恋对别人也许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可对于你这样的高级间谍人员来说,你知道意味着什么。”俄国特工威胁说,要将列德尔的同性恋丑闻公之于众。听到这话,列德尔沉默了。如果真的到了这一步,他的职务就不保了。

巴秋申上校见状,马上换了一副口吻:“其实我们也不想这么做,因为这对你和我们都没好处。为什么不换个活法呢?如果你和我们合作,我们可以给你大笔大笔的报酬,让你过上舒适快活的生活。”

俄国间谍机关把目标瞄准列德尔,并不是凭空而行的。他们经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列德尔有两个致命的弱点,这就是同性恋和贪财如命。这两方面确实切中要害,一试奏效。再三权衡之后,列德尔同意与俄国人合作。就这样,他被发展成为俄国潜伏在奥国情报机关内的“鼹鼠”(专指打入己方情报组织的敌方特工人员)。

在列德尔担任奥匈帝国情报机构头目期间,有一天,一位俄国贵族来到奥国首都维也纳。身为特工头目的列德尔深知这位不速之客的背景和来头。本来,当时奥匈帝国与俄国关系并不怎么好,因为俄国在背后支持奥匈帝国的敌人塞尔维亚。但列德尔并不在乎这些,他了解到这位俄国贵族掌握着俄国特工的经济命脉,贪婪的他对这位俄国人非常热情。列德尔请俄国贵族吃饭,陪他在维也纳市区参观。没过多久,他和俄国贵族相约来到偏远的乡下,在风光秀丽的田园中一边游玩一边交谈。在这个幽雅宁静的地方,两人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密谈,他们谈了些什么内容,至今仍是个谜。

为了缓和与俄国的关系,奥匈帝国的斐迪南大公不久访问了俄国。斐迪南大公在俄国访问期间,受到了很高规格的接待,有点过意不去。回国后,斐迪南大公很快召见列德尔。列德尔不知斐迪南大公为何要召见他,还以为是他与俄国贵族接头的事被发现了,心里不免有点紧张。见面后,斐迪南大公又一次表扬了他在谍报战线的功绩,使他一颗悬着的心落了地。

斐迪南大公接着和列德尔谈了他在俄国访问的情况,末了说道:“目前我们和俄国人还是要保持友好,不要树敌太多。你们派往俄国的特工,在数量上可以适当减少些,我们要做出友好的姿态。”

列德尔表示,坚决按斐迪南大公的指示去办。他想,既然上面要和俄国示好,自己和俄国人多打交道也就不存在风险了。他一面想方设法收买俄国间谍,一面暗中继续与那位俄国贵族秘密来往。

有一天,列德尔接到奥匈帝国驻华沙军事随员的报告,称有一位俄国上校想出卖一份重要的军事情报给奥匈帝国。列德尔一听,立即来了精神,他当即指示驻华沙军事随员约见这位俄国上校,要他看看情报的价值,探探对方交易的条件。

经过接触商谈,驻华沙军事随员向他的上司列德尔汇报了有关情况。俄国上校要出卖的是一份战争爆发时俄国将入侵奥匈帝国的军事计划,这是一份价值连城的重要军事情报,双方已经谈好了交易条件。列德尔让驻华沙军事随员买下这份机密情报,迅速交到他的手中。

很快,驻华沙军事随员就办妥了此事,并将这份重要机密文件交到了上司列德尔手中。列德尔看了看文件,确实是一份重要的军事情报,然而他不但没有表扬自己的下属,反而神情严肃地问:“你看过这份文件的详细内容没有?”这个机警的随员立即回答:“没有,我不敢随便打开这么重要的文件,所以一到手就直接交给您了。”“你这样做是对的,应该表扬!我本来要为你请功的。”接着他话锋一转,“不过,很遗憾的是,那个俄国上校是个情报骗子,他想用这个编造出来的假东西来骗财。斐迪南大公要求我们减少对俄国的间谍活动,请你转告他,以后我们不想和他打交道了!”

驻华沙军事随员一头雾水,不是你让我去谈价钱的吗,现在怎么又搬出斐迪南大公来了?无可奈何,他只得自认倒霉,回去以后就打发走了那位出卖情报的俄国上校。俄国上校因为干的这件事本身见不得光,也就只好哑巴吃黄连,有苦自己吞了。

没过两天,列德尔秘密联系上了那位俄国贵族,很快那份军事情报又回到了它原来的地方。又过了两天,那位出卖情报的俄国上校在夜间被逼自杀。

这件事发生不久,列德尔一夜暴富。他匿名在首都维也纳添置了一套豪华的房子,买了两辆崭新的汽车,还在布拉格购置了一套豪华公寓。尝到了甜头的列德尔喜上眉梢,他觉着再干几次,自己就可以变成富豪了,决定冒险干下去。于是,他利用职务之便,将许多重要的机密情报卖给了俄国、法国和其他国家的谍报部门,从中大饱私囊。特殊交易 贼喊捉贼

为了掩护自己双重间谍的身份,列德尔比以前更加卖劲地工作,在反间谍战线上确实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一些外国间谍进入奥匈帝国,没过多久就掉进他设下的陷阱被除掉,但俄国、法国等国家的间谍却较少被他猎杀。

还有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是:奥匈帝国派往俄国的间谍最近一段时间不知为何,总是遭遇灭顶之灾,不是被杀就是被捕。相反,潜伏在奥匈帝国内部的俄国间谍,身份暴露后往往却能幸免于难。

1903年某月的一个下午,列德尔负责审讯了一个叫赫卡伊洛的奥国公务员。通过审讯,他发现了赫卡伊洛大量的卖国证据,特别是将一份绝密的军事计划卖给了俄国人。作为一个普通的公务员,赫卡伊洛是怎样弄到军事计划的呢?随着审讯的深入,与此案有关的另外两个同伙露出了水面:一位是派驻斯坦尼斯拉夫的温茨考夫斯基少校,另一位是伦贝格军区司令的副官阿希特上尉。正是他俩给赫卡伊洛提供了相关的军事情报。他们三人被认定为俄国间谍。

根据法律程序,在掌握赫卡伊洛三人大量的确凿证据后,将对他们提起公诉,由法院开庭审判他们。奥国检察机关指派的对他们起诉的律师是哈伯迪博士。列德尔作为反间谍机关首脑,则负责在起诉过程中提供证据。

就在一切准备就绪、只待法院开庭之时,列德尔突然找到律师哈伯迪博士说:“起诉的事还是缓一缓再说,我觉得我所掌握的证据还不足以支持对他们那种严重的指控。”

哈伯迪博士一脸疑惑:“上校先生,我不明白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列德尔毫无表情地回答说:“博士先生,你要是不明白的话,那我就告诉你,这个案子的证据不足,我要进一步补充证据材料,并深入研究一下这个案子。我需要准备一下,请给我两三个小时。”

哈伯迪博士感到无奈,只得由他去补充证据,法庭延后两三个小时再开庭。

列德尔提出“证据不足”,似乎大有为俄国间谍开脱罪责、从轻发落之意。离开法庭后,列德尔紧急联系上了他的俄国主子,并将三个间谍受审的情况作了密报。早在温茨考夫斯基和阿希特被捕时,对方就向列德尔提出了要求:“这两个人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你一定要想方设法保住他们!”当时贪婪的列德尔就想,我凭什么要保住他们?你们给我什么好处?

现在他们三人做俄国间谍的证据确凿,不暴露身份是不可能的了。如果不顾一切地出面保护他们,势必暴露自己的双面间谍身份。列德尔看到已无法保护他们,就向俄国主子摊牌:“如果我设法为他们开脱,我将受到怀疑。今后我将无法再为你们工作。你们权衡一下,是保他们重要,还是留我重要?”

对方也是搞间谍工作的,当然不是傻瓜。温茨考夫斯基和阿希特虽身处军方要害部门,但其重要性岂能与身为特工头目的列德尔相提并论?更何况他们俩已经暴露了身份,即使洗脱了罪名也难脱嫌疑,日后发挥不了更大的作用。俄国人当即表示:“可以舍卒保车,牺牲他们两个保你。但作为回报,你必须提供你们派在俄国的两个王牌间谍。”

贪婪自私的列德尔同意了俄国人的要求,以牺牲奥国两名王牌间谍的代价达成了这笔交易。这场不同寻常的秘密交易,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就谈成了。

列德尔回到法庭后,真的“补充”了一大堆确凿有力的证据,为法庭判决提供了依据。最后,这三个俄国间谍分别被判处8—12年的监禁。判决之后,一些媒体对此作了报道,列德尔被当成了清除叛国者的英雄,声名大震。

奥匈帝国高层对列德尔在谍报战线的杰出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斐迪南大公又一次褒扬了他。主管情报工作的吉芝尔将军更是把列德尔当成自己最得力的助手,在他调往布拉格任司令时,“点将”要走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列德尔。列德尔被提升为布拉格军团的参谋长、上校军衔,专门负责间谍培训与情报搜集工作。他在情报部门原来的职务由隆格接替。

在列德尔间谍案暴露之前,隆格对列德尔这位老上级非常尊敬。他认为列德尔是位不可多得的将才,因为他写过几部特工方面的大作,亲自给隆格他们上课,教他们如何捕捉外国间谍,如何在从事间谍活动时避免落入敌人的陷阱。所有这一切,都使隆格受益匪浅。所以,当他发现列德尔有重大间谍嫌疑时,怎么也不能相信这一切会是真的。

俄国特工抓住列德尔的弱点,不断逼他交出奥匈帝国潜伏在俄国的间谍。从1902年到1913年,列德尔先后从俄国间谍机构获得价值几十万奥地利克朗的巨额酬金,他向俄国出卖了大量情报,包括奥军的人员、装备、兵力部署、作战计划等。另外,列德尔还向俄国反间谍机构提供了在俄国活动的所有奥国间谍名单,使奥国在俄国的情报网被完全破获。

国家机密频繁泄密,引起了奥匈帝国高层的重视。帝国首脑要求奥国情报部门彻底清除“内鬼”,列德尔也接到了这方面的命令。于是,狡猾的列德尔贼喊捉贼,指挥下属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清查行动。

然而,做贼毕竟心虚。俄国间谍机构发来的三封信,他知道是给他寄报酬。当邮政检查总署发现问题上报后,列德尔发现,若将间谍案追查下去,渐渐地就追到自己头上来了。本来他可以置之不理以脱离干系,但贪婪的本性使他舍不得那一张张巨额支票,舍不得那两万多奥地利克朗。利用职权,他让秘密警察从邮局撤离。然后他铤而走险,取走了那些信和支票。充满自信的他,不相信自己斗不过徒弟。

当他发现自己的刀鞘遗失后,不由得紧张起来。因为那把刀鞘十分特别,部下有人认识,如果不找回来,很容易让人怀疑到他身上。他竭力回想,那把刀鞘是在哪里丢失的,总算想起了,是在出租车上打开信封时用过的。他匆匆忙忙地逃走,竟然留下了这个致命的刀鞘!

为了找回那把刀鞘,他不得不再一次铤而走险。明知刀鞘不是在旅馆丢的,隆格在旅馆布下的是罗网,他仍然只能硬着头皮去“抢”回来,以消灭证据。在这个过程中,这位奥匈帝国的特工首领一直扮演着贼喊捉贼的角色。

现在身份彻底暴露,他不用再演戏了,也许这是一种解脱。自杀谢罪 贬谍成猪

列德尔的情况被迅速报告给了斐迪南大公和奥军参谋总长康拉德·冯·霍岑卓夫男爵,两人经过紧急磋商,决定秘密处决列德尔,并下令严密封锁有关消息。

几名全副武装的警察来到列德尔的房间,列德尔预感到自己的末日到了。由于列德尔拒不承认自己的叛国罪行,警察对他下了最后通牒。他们告诉列德尔:“你现在有两种选择:要么体面地自杀,要么被送往秘密军事法庭处以绞刑。”

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列德尔对自己的老部下隆格表示,希望自己能体面地死去。秘密警察在桌上留下一支手枪和一管氰化钾毒剂。列德尔提出:“我希望你们能等我片刻,我想写一下临终留言。”

隆格上尉满足了他的这一要求,给他找来了纸和笔。列德尔开始写信,分别给他的哥哥和曾经提拔过他的吉芝尔将军写了一封信。大约10分钟时间,信写完了,他把信交给隆格,说:“看在我们过去关系的分上,请帮我转交这两封信。现在我要办的事已经办完了,你能把你的左轮手枪借给我吗?”

隆格不明白,桌上有枪,为什么列德尔偏要他的枪。接过信后,隆格从自己腰间把佩枪递给了他。列德尔接过枪,平静地对隆格他们说:“你们出去吧!”

隆格出去后,打开了列德尔给吉芝尔将军的信。信的内容比较简单,就是列德尔向自己的上级表达愧疚之情。

列德尔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他从一名普通的军人,一路顺风地被提拔为特工头目,官至上校参谋长,多亏了吉芝尔将军的提携,多亏了斐迪南大公的赏识。他忘不了皇储斐迪南大公给他授勋的情景,忘不了这位皇位继承人对他的关怀。本来他可以不断高升的,但因为贪欲,这一切都将变得子虚乌有,就连性命也要终结了。列德尔觉得自己太对不起斐迪南大公和吉芝尔将军了!

列德尔不想随随便便离开这个世界,他从携带的小提箱中拿出一套整洁的服装,换下了穿在身上的衣服,穿好后又在镜子前照了照。感到满意后,他从箱子中找出几枚勋章,挑了一枚郑重地戴上……

房间外,隆格上尉打开第二封信,这是列德尔写给他哥哥的,上面写道:亲爱的阿尔弗莱:

轻率与盲目毁了我的一生,我知道死才能偿还我的罪恶。请不要让人解剖我的尸体,让我的灵魂在地狱里受折磨吧。为我祈祷!列德尔于凌晨时分

大约10分钟后,房间里传来一声枪响,隆格上尉与秘密警察推开房门,发现列德尔已经坐在沙发上饮弹自尽了,他的头部中弹,鲜红的血还在往外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列德尔这个奥国的背叛者,临死前全身披挂整齐,仍然没有忘记在胸前佩戴上奥国皇室授予他的勋章。

隆格上尉见状,带领秘密警察悄悄撤离了。

第二天上午,奥地利维也纳这家旅馆的老板和往常一样,到各个房间去检查。当他查到列德尔住的房间时,敲了半天没反应。打开门一看,立即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他弄不清惨死的房客是自杀还是他杀,慌忙打电话报警。警方赶到旅馆,证实死者是奥匈帝国第八军参谋长列德尔上校。

列德尔自杀后,奥国军方出于遮羞和保持军队士气的考虑,对他的死因严加保密,对外谎称他是在执行任务时因癫痫病发作而自杀。不知内情的人当然不相信军方的说法,像列德尔这样一个精明能干且前途无量的人,怎么会走上自杀这条路?特别是另有消息宣称他是死于精神病发作后,更多的人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从来没听说过这位特工首脑有精神病史。

列德尔的死因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新闻媒体抓住此事大做文章,嗅觉敏感的记者四处出击。捷足先登的是奥匈帝国《布拉格演习报》,该报在1913年5月27日的头版头条刊登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已故布拉格军团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列德尔上校竟然是俄国间谍!该报还透露,列德尔是因为充当双面间谍之事败露而自杀。

消息传出,整个奥匈帝国一片哗然。列德尔因从事谍报工作出色,提升很快,多次受到奥国皇储兼情报机关首脑斐迪南大公的表彰。然而,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个被奥国情报人员视为“楷模”的人物,竟然是在奥国潜伏了十几年的俄国间谍!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当媒体披露列德尔案的一些细节后,奥国军方不得不对外承认列德尔是俄国、法国等国间谍一事。

列德尔上校不但是奥军布拉格军团的参谋长,还是奥匈帝国秘密情报机构东欧方面的负责人,直接指挥奥国对俄国的秘密情报工作。本国的特工头目居然是敌人的间谍,这是奥国民众所不能容忍的,奥国上下响起一片谴责声。

列德尔间谍案曝光后,奥匈帝国情报机关在欧洲情报界名誉扫地,愤怒的奥国民众更是把本国情报人员称为“猪猡”,戏称本国情报机关为“世界第一养猪场”。迫于大众压力,奥国方面不得不处理了与本案有关的人员。奥国军队十几名高级军官引咎辞职,奥军参谋总长康拉德·冯·霍岑卓夫男爵也被迫向年迈的弗兰兹·约瑟夫皇帝递交了谢罪书,并用自己的名义担保,此类事件以后绝不会再次发生。

约瑟夫皇帝18岁登基,此时他在这个宝座上已经坐了65个春秋。年轻时,幸运的他身边有一位聪慧美丽的皇后伊丽莎白,全力辅佐他稳定帝国的局势。正是在他执政期间,他下令拆掉城墙,建起豪华气派的环城大道,并请来欧州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建起辉煌的建筑,使维也纳变成了世界一流的名城。但晚年他遭遇了一连串的不幸,此时年迈的他对奥国情报机关的无能同样感到无能为力。

斐迪南大公主动挑起治国的重担,然而谁也没想到,不久他也死于非命。祸害无穷 奥国解体

列德尔虽然死了,但他留下的后患却是无穷的。由于他出卖了奥匈帝国在俄国活动的特工名单,使奥匈帝国对俄国的情报失灵;还有,他向外国提供了奥军的机密情况,使奥匈帝国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斐迪南大公极力主张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加深了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的矛盾,导致波斯尼亚危机。他极力反对南斯拉夫独立,主张把奥匈二元帝国改组为奥地利、匈牙利和克罗地亚三元国家。此事使他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在其吞并不久的波斯尼亚邻近塞尔维亚的边境地区进行军事演习,并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而6月28日这一天,是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联军在1389年被土耳其军队打败的日子,演习选定在这一天进行,是带有挑衅性的。斐迪南大公在塞尔维亚边境参观军事演习后,访问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首府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普开枪击中,很快毙命,此事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7月23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即“七月最后通牒”。奥匈帝国在最后通牒中开出10个条件,限48小时答复。当时的英国外长爱德华·格雷称这是“有史以来一个国家对他国发出之最可怕的文件”。一般认为,文件的条款难以实现,实际上是奥匈用以惩罚塞尔维亚的开战理由。

通牒的内容极其苛刻,要求制止一切反奥活动,惩办进行反奥宣传的官民,由奥匈帝国派人共同审判萨拉热窝事件的“凶手”等。7月25日,塞尔维亚回复。除拒绝会审外,塞国政府接受了其他全部条款,但奥匈帝国政府仍不满意,当天奥匈帝国即与塞尔维亚断交。

回复仅仅过了三天,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两天后,俄国为了支持塞尔维亚,宣布在俄国全境实行总动员,引起德国抗议。8月1日,德国以沙俄拒绝停止总动员为借口向沙俄宣战,并侵入中立国比利时。4日,英国以德国侵犯比利时为理由对德宣战。6日,奥匈向沙俄宣战。欧洲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都卷入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奥匈帝国的军队分国防军和地方近卫军。战前,奥匈帝国的国防军总数不少,实力较为强大,国防军仅步兵部队就拥有:62个奥地利步兵团、40个匈牙利步兵团、4个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步兵团、28个战地猎兵营、1个波黑战地猎兵营、4个蒂罗尔猎兵团。

同盟国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总的战略意图是:利用自己备战较早、动员充分的优势,集中兵力从法、比边境进攻法国,在4—6周内击败法国,迫使法国投降。然后,向东攻打沙俄,预计在半年内结束战争。

大战开始后,欧洲大陆上出现了三条战线:西线,从北海延伸到瑞士边境,由英、法、比三国军队对德作战;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由俄军对德、奥作战;另外有南线(巴尔干战线),由奥匈军队对塞尔维亚军队作战。

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之间的战争开始后,奥匈帝国军队向塞尔维亚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但奥匈帝国军队并没有占到便宜,他们被塞尔维亚军队击退。到1914年末,塞尔维亚成功地抵抗了奥匈帝国三次进攻。在双方交战过程中,奥匈帝国损兵折将,帝国军队伤亡高达50万人。据估计,“列德尔要对其中20%—30%的伤亡负有直接或间接责任”。由于此前列德尔出卖了战争爆发后奥匈帝国对付塞尔维亚的整个方案,失败是预料之中的事。

到了1915年,同盟国(包括奥匈帝国、德国、保加利亚)共同向塞尔维亚发动强大攻势,才占领了其全境。

再看奥军与俄国军队的交战,奥军同样处于下风。范霍仁多尔夫将军担心的事早已发生,列德尔向俄国出卖了总参谋部的“第3号行动方案”,使该行动计划的内容早被俄国人掌握。根据“第3号行动方案”,一旦时机成熟,奥匈帝国就迅速派兵攻占欧洲东南的几个小国,并以重兵进攻沙俄。针对这一情况,俄国人早作好了充分的应对准备。尽管奥匈帝国后来的指挥官推测到“第3号行动方案”可能泄密,三次修改这一作战计划,但因战时紧迫、总原则不能改变而依然受制于人。列德尔还向俄国提供了奥国军事装备、兵力部署及其他重要战略情报,这些情报使俄国军队对奥军的虚实了如指掌,并及时制订出相应的作战计划。奥军在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惨遭失败,应与此不无关系。

1916年11月,奥匈帝国在一战中陷入四面楚歌,卡尔一世即位。为了扭转颓势,他亲自担任帝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据称还下令使用毒气。但此时大势已去,他不得不向协约国求和。1917年,他秘密地通过内弟帕尔马王子与法国进行和谈,没想到走漏风声,卡尔一世只好作罢。随着战争进程的加速,奥匈帝国军队伤亡惨重,士气极端低落。

1918年10月14日,卡尔一世决定接受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14点协议,同意建立由各民族自治政府组成的联邦制国家。接着,一系列地区宣布独立。10月28日,捷克首先宣布独立,接着匈牙利、奥地利、波兰独立,南部的斯拉夫地区联合组成了后来的南斯拉夫。11月3日,奥匈帝国与协约国达成停火协议。11月11日,卡尔一世被迫退位,从此开始流亡生活。第二年4月,奥地利正式废黜了他的皇位。至此,持续近千年的哈布斯堡王朝也宣告结束,奥匈帝国彻底退出历史台。

列德尔是20世纪初最著名的双面间谍之一,他为了钱财和私欲,不惜出卖国家机密情报,给奥匈帝国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导致奥匈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惨败。一战中奥匈帝国军队有120万将士阵亡,30万平民被害。从某种意义上说,双面间谍列德尔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负格局。

这位叛国者毁了自己,也毁了奥匈帝国。第二章 脱衣舞女变身谍海狂花

2000年的一天,法国阿纳托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颗80多年前的头颅不翼而飞!案发不久,该馆发言人对外宣称:要不惜一切代价,将这一失窃文物追回!这是什么人的头颅?为什么法国方面如此重视?其实,这是一颗普普通通的人头,它能够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是因为此人生前是一个著名的风流女间谍——玛塔·哈莉。

在世界间谍史上,玛塔·哈莉算是最富传奇的女间谍之一,跻身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超级间谍”之列!她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乡下女子,到轰动巴黎的脱衣舞娘,再发展为左右逢源的双重间谍,其故事至今在世人中广为流传。尽管作为德国、法国的双重间谍,她的谍报可能造成5万名法国士兵身亡,但法国人依然将她的头视作镇馆之宝,世界上更有成千上万崇拜她的人。遭遇婚变 美女复仇

身世不平凡的人,总是有着一段不平凡的经历,玛塔·哈莉也是如此。

1876年8月7日,在距离荷兰北部莱瓦顿(又译作“吕伐登”)市附近的一个小镇,一个名叫玛格丽特·吉尔特鲁伊达·泽勒的混血女孩降临人世。女孩的父亲亚当·泽勒是个农场主,同时兼做一家帽子铺的老板,具有贵族血统。女孩的母亲安切·冯德尔·妙莲具有印度尼西亚血统,曾是印度尼西亚的一位爪哇女祭司。亚当和安切此前生有一个儿子,尽管玛格丽特已是他们的第二个孩子,但因为这个混血女孩长得非常可爱,夫妻俩依然像初为人父人母一样非常高兴,把她视为掌上明珠。

在玛格丽特之后,亚当夫妇又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因此玛格丽特是独女,从小得到父母的宠爱,特别是父亲的溺爱,养成了比较任性的个性。时光过得飞快,一转眼玛格丽特就长成了一个小姑娘。具有混血儿成分的玛格丽特小时候就美貌出众,她与当地金发碧眼的女孩不同,拥有的是一头东方人的乌黑秀发和一双黑色明亮的大眼睛。上学的时候,她总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与那些穿灰色衣服的“灰姑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都说混血儿聪明,这话一点不假。玛格丽特不但容貌出众,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她的外语和钢琴都学得不错,还特别擅长唱歌和跳舞。作为情窦初开的少女,她爱穿红色和黄色的衣服。她还爱读大部头的爱情小说,总是幻想自己就是那个英俊善良的男主角的心上人。认识她的人都说,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少女时代的玛格丽特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好日子。但是,好景不长。1889年,父亲的生意日渐萧条,帽子铺终因经营不善而倒闭。祸不单行,父亲又被人误导,在一次股票投机生意中损失惨重,后来只能变卖家产偿还债务,一家人搬入了一所贫民住宅。父亲的脾气也越来越坏,经常和母亲吵架,两人的感情出现危机。1890年9月4日,她的父母在法律上取得了分居的协议,不久便离婚了。

父亲不堪忍受失败的痛苦,在破产、离婚之后,他去了阿姆斯特丹,准备东山再起。1891年玛格丽特15岁,这一年,她母亲病死了。家庭破产,妻子去世,亚当把几个孩子送到亲戚家寄养,而15岁的玛格丽特被送到了海牙的伯父家。她父亲很快再婚,没时间来管她。她稍大一些便被送到寄宿学校,从此便没有再感受到父爱。

又过了一两年,玛格丽特渐渐长成了一个丰盈成熟的姑娘,不怀好意的校长和教师们打起了她的坏主意。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学校里,道貌岸然的校长强暴了她,野兽般的老师们都想着歪点子。玛格丽特对男人有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力,经常闹出一些风流韵事。18岁那年,她竟然跑到阿姆斯特丹附近的一所大学里和一位教师同居,她父亲对此却完全不闻不问。

1895年的一天,19岁的玛格丽特从报纸上看到一则征婚启事,征婚者是个名叫鲁道夫·里奥德的军人。她正想找个对象成家,以便摆脱那些色魔的纠缠,因此对这则征婚启事产生了特别的兴趣。玛格丽特非常喜欢军官,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她寄去了自己的照片和一封信。鲁道夫当时已经40岁,是驻守荷兰殖民地的上尉军官。他是一个老军人,16岁就当了兵,后来随军四处驻防,在东印度群岛待了多年。作为一个军人,鲁道夫称得上一位好军人,曾获得过好几枚勋章。因为他是个军官,在外多年,见多识广,一些适龄女子了解他的丰富阅历后,纷纷前来应征。面对众多应征者的照片,他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正巧便收到了玛格丽特寄来的信和照片。读着她那封热情洋溢的信,看看她那可人的照片,鲁道夫动心了,赶紧和玛格丽特联系。

就这样,玛格丽特与鲁道夫开始了交往。当时的玛格丽特正处在青春苦闷期,缺乏家庭温暖又向往浪漫爱情的她在与鲁道夫交往几个月后,就和他结了婚。这是她生命中的首次婚姻,也是唯一的一次婚姻。婚后第二年,她随丈夫来到印尼爪哇岛的一个小渔镇驻防。

1897年,玛格丽特生下一个男孩,取名诺曼·约翰,后来又生下女儿班达,家庭人丁兴旺。但是,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新婚的甜蜜也一点点消失殆尽,两人很快出现了年龄差距带来的代沟。鲁道夫性格粗鲁,喜欢发号施令,这很可能是长期的部队生活养成的。此外,东印度群岛多雨潮湿的气候使他落下了风湿病,疾病缠身使他心烦,脾气因此更暴躁。年轻的玛格丽特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相夫教子上,而是一心扑在舞会上,对疾病缠身的鲁道夫关心得不够。两人又缺乏必要的沟通,因此家庭矛盾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从小就喜爱舞蹈的玛格丽特开始迷上了东方文化。尽管她随鲁道夫在加里曼、海牙、苏门答腊等地迁来调去,但大多数时间在东南亚生活。在东南亚,玛格丽特一直过着殖民社会上层妇女的生活。在当地的寺院中,经常会举办纪念古印度婆罗门教信奉的卡莉女神(爱情和死亡之神)的活动。每当这个时候,巫女必然会表演当地的舞蹈。玛格丽特一看就觉得这种舞蹈非常独特,便跟着他们学习。由于她在舞蹈方面具有天赋,很快就跳得非常好,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舞娘。玛格丽特热衷于跳舞,鲁道夫并不高兴,他反对玛格丽特出去跳舞。为此两人经常闹得不快。

再到后来,玛格丽特发现丈夫开始酗酒,还会抽大烟。他不但时常殴打玛格丽特,还经常和当地女人鬼混。鲁道夫渐渐沦为一个大烟鬼、大酒鬼和大色鬼,夫妻俩的感情越来越淡漠。有一次,鲁道夫在外面喝醉了酒,回到家要与玛格丽特寻欢,兽性大发的他竟然粗暴地咬下了她左侧的乳头。

家庭的不幸并没有到此为止。紧接着,玛格丽特家里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她的两个孩子在一个周末的前夜突然同时昏迷不醒,命悬一线。经过紧急抢救,女儿班达活过来了,但年仅三岁的儿子诺曼却永远离开了她。后经查实,这是她家请的土著保姆下毒所致。玛格丽特恨得咬牙切齿,她要复仇!

失去孩子使玛格丽特悲痛欲绝,她经受不了这一打击,开始自暴自弃,内心的仇恨也与日俱增。在这个节骨眼上,鲁道夫不但没有安慰她,反而责怪她没有监管好孩子,认为她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并提出要与她离婚。

1902年8月,不堪受辱的玛格丽特愤而与鲁道夫离婚,结束了七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