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龄童品西游(上)(全新版)(不提供光盘内容)(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0 05:23:07

点击下载

作者:六小龄童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六小龄童品西游(上)(全新版)(不提供光盘内容)

六小龄童品西游(上)(全新版)(不提供光盘内容)试读:

前言

一位西方学者在评价世界文学的发展时说:16世纪时,人类的智慧之光同时照亮了东西方。

他指的是西方出现了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和伟大的小说家塞万提斯;而东方当时也出现了足以雄视世界的伟大戏剧家汤显祖和伟大的小说家吴承恩。

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的作品早已跨越国界,成为西方文学的象征;而汤显祖和吴承恩的作品也早已遍布东方,成为东方文学的骄傲。

按照现代文艺理论的标准评判,《西游记》是浪漫主义的杰作;按照中国小说的习惯分类,《西游记》列“神魔小说”的榜首。在国内,《西游记》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也是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在国外,《西游记》已被译为几十种语言,目前世界主要语种和东南亚的各语种均已有较为完整的译本。据估计,《西游记》的读者人数大概是世界第一的。中国人绝大多数都是这部作品的直接或间接的读者,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孙悟空、猪八戒的。成语俗语中涉及到《西游记》的更是不计其数。

如果要评价古典小说对中国人的影响,《西游记》应数第一。中国人最早接触的古典名著就是这部作品。《西游记》被改编为其他艺术形式的范围和次数,也是中国第一,涉及戏剧(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曲艺、电影(故事片、戏曲片、动画片)、电视剧、漫画、卡通画等几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被改编最多的当数京剧,现在保留曲目的京剧剧目即有几十种之多,只有三国戏、包公戏可与之媲美。

传世之作具有永恒的魅力。百回本《西游记》自明代中叶问世以来,流传至今。从时间上说,400多年久盛不衰;从影响所及看,遍及全世界。一部富有神奇色彩、描述佛家弟子不远万里历尽艰难险阻求取佛经的神话小说,究竟何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令世人传诵不衰呢?《西游记》除却本身引人入胜的情节外,还包含了许多可以品嚼的生活哲理与人生智慧,相信这是深受社会各个文化阶层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孩子们喜其情节的离奇与绝妙;成人则赏其充满正义、善良真诚、乐观勇敢、自信与执著;娱者爱其可以给自己带来无穷快乐与艺术享受;学者恋其可以久久赏读,品味其中深含的学术韵味;而智者可以从中体会出生活哲理与人生智慧。

我用了17年去饰演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角色,对这部传世之作有着深刻的感情和领悟。《六小龄童品西游》是按原著章回为脉络,以孙悟空的发展变化──猴的生物性、神的传奇性、人的社会性、佛的神圣性为主线对原著逐步品读。其间除品读原著故事及人物以外,也融入了部分我拍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过程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六小龄童品西游》一书旨在通过对《西游记》的故事情节、艺术形象的拓展,展现原著中隐含的对我们当代人现实生活中的生活哲理与人生智慧的启发价值。

衷心感谢季羡林老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冯其庸、王石、郑渊洁为本书推荐与作序。

还要感谢中国大学生国际讲坛的秘书长王肇辉和王昭鑫、王泽宁、陈曦桦,他们对本书的写作思路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再次感谢帮助和支持《六小龄童品西游》的所有朋友。愿本书能像孙悟空这个艺术形象一样永远珍存在你的记忆中。六小龄童第1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孙悟空、西游记、吴承恩,三个耳熟能详的名词,可是有谁能说清楚这三者之间是谁成就了谁呢?就如人们在争论鸡生蛋与蛋生鸡的问题,说不清道不明。但是孙悟空这个集猴、人、神于一体的神话人物形象确实给我们的记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纵观孙悟空的一生,我们可以感受到猴的生物性、神的传奇性、人的社会性和佛的神圣性。我们可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而第一阶段就是动物阶段,即大闹天宫之前其为猴的阶段。在访师学道途中,他穿上人的衣服,“在市窿中,学人礼,学人话”,便是他由动物向人的过渡。积沉在中国文化深处的石头精神

第一回中“石猴出世”一节,作者满怀欢喜和憧憬,语意欢腾、激越,对新生命的诞生极力赞美。首先是对石猴诞生的时空背景特意做了精细的描绘。石猴诞生在东胜神州傲来国的“十洲祖脉,三岛之来龙”的名山──花果山。作者感叹其“真个好山”!并且特意咏词一首,心醉神驰地加以描绘:“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丹崖上,彩凤双鸣;峭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那仙石是什么样呢?仙石的位置是正当顶,“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上有九窍八孔”,“四周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作者极力用赞颂的笔墨表现了即将出世的新生命的伟大、圣洁。他的出生更是不同凡响:“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孕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府”。这种对孙悟空诞生的礼赞,正体现了中国古人对生命起源、人类起源的一种伟大的哲学思考。而且在以后“大闹天宫”的一连串情节中,揭示了天地造物、孕育人类生命的同时,也赋予了人类酷爱自由的原始本性。《西游记》的主人公孙悟空来自花果山上的一块灵石;无独有偶,另外一部又名石头记的《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也是顽石的化身。早在创世神话所依托的上古时代就产生了灵石崇拜的文化因素,开辟鸿蒙之际,女娲以石补天成功。这只是一种巧合,还是包含了我们民族对石头的独特见解呢?石头这一意象逐渐由物理上的坚实、厚重人格化为力量、责任和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象征。不妨把这种以石头意象为符号表征的内在品质称为“石头精神”。孙悟空形象正是对石头精神辩证的诗意诠释,比如他自称“齐天大圣”,对“众孩儿”百般庇护,也彰显出“棒打天下不平事”的英雄气概。而当花果山受到了强势压力时,他就奋起维护“齐天大圣”这面象征花果山的大旗。这种对头衔的维护也仍然是出于一种本能式的反抗,就像弹簧受到压力反弹一样。

由力量和责任延伸出的石头精神的另外一层含义就是无与伦比的创造性。正如开天辟地之时女娲用石头堵住风寒而造就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一样,巍峨的大山就是早期人类的生存依托之所。山是江河的源头所在,充满着神秘的生机和创造性。“靠山吃山”的古话正是最生动的诠释。《西游记》中初期的孙悟空改造世界的动机是显著的,有时甚至具有一定的破坏性,这包含了他对既定的社会秩序的颠覆和挑战。我的话先暂时说到这里,其实孙悟空想改造这个世界的强烈动机也为他后来不能融入这个世界埋下了深深的伏笔。不甘于做一只普通的猴子,才会有那成功的一跃

孙悟空出生之时其实不过是一只嬉闹于山水之间的小猴子。我清楚地记得那一集拍摄是在贵州的黄果树大瀑布前。山崖陡峭,绝壁悬空,气势雄伟磅礴,景色秀丽可餐,真是一处理想中的神话境界。那时我穿着北京电影制片厂毛发班的师傅们为我特制的一套尼龙毛衣毛裤,身后还拖着条猴尾巴,就是所谓的“猴衣”了。当初为了这条尾巴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道具师傅们还真花了一番心思:最初尾巴是用布和纸做的,做出来的尾巴僵硬,效果不理想;后来改用一根细钢丝,然后再用胶水把一块长一尺多、宽不到三寸的海绵卷成头粗尾细的圆柱状粘牢,又在外面涂上一层与毛色相近的化妆油彩,缝在毛裤上,就有了一条“真正”的尾巴。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我的这条“尾巴”后来竟然不见了,它是什么时候不见的呢?在孙悟空刚出世的时候还拖着这条尾巴蹦来跳去的,后来大闹天宫时,悟空和二郎神斗法时变成一座小庙,但这条尾巴没处安置,悟空没办法,只好将它变成了一根旗杆,想蒙混过关。谁料却被二郎神一眼看破,扑了上来,悟空只好夹着尾巴逃命去了。这是这条“惹火”的尾巴最后一次出现,从此孙悟空便“进化”了。

话说孙悟空出世后就拖着尾巴兴奋地到处跑,它出世后具有猴的生物性,是和当时的大自然完全和谐共处的。按照吴承恩的写法,孙悟空采山花,觅树果;与狼群为伴,虎豹为群,猕猴为亲,甚至是枕着老虎睡觉的。可惜当初的拍摄条件不允许,不然一定会很好看的。就是这样一只普普通通的猴子,怎样成为了花果山的美猴王呢?猴子们看见一股瀑布,像是从天而降一样。猴子们觉得惊奇,商量说:“哪个敢钻进瀑布,把泉水的源头找出来,又不伤身体,就拜他为王。”石猴呼地跳了出来,高声喊道:“我进去,我进去!”那石猴闭眼纵身跳入瀑布,觉得不像是在水中,这才睁开眼,四处打量,发现自己站在一座铁板桥上,桥下的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着流出来,将桥门遮住,使外面的人看不到里面。石猴走过桥,发现这真是个好地方,石椅、石床、石盆、石碗,样样都有。这里就像不久以前有人住过一样,天然的房子,安静整洁,锅、碗、瓢、盆,整齐地放在炉灶上。正当中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猴高兴得不得了,忙转身向外走去,嗖的一下跳出了洞。猴子们见石猴出来了,身上又一点伤也没有,又惊又喜,把他团团围住,争着问他里面的情况。石猴抓抓腮,挠挠痒,笑嘻嘻地对大家说:“里面没有水,是一个安身的好地方,刮大风我们有地方躲,下大雨我们也不怕淋。”猴子们一听,一个个高兴得又蹦又跳。猴子们随着石猴穿过了瀑布,进入水帘洞中,看见了这么多的好东西。猴子们都遵照诺言,拜石猴为王,石猴从此登上王位,将石字省去,自称“美猴王”。

只有不甘于做一只普通的猴子,才会有那成功的一跃。孙悟空的这一跃,看似简单平常,然而需要的是勇气;如果没有勇气,机遇就不会垂青于孙悟空了。如果没有这勇敢的一跃,就只能甘于平庸。在跃向水帘洞的瞬间,孙悟空就与其他的猴子区别开了。他勇敢地尝试,使他从众猴子中脱颖而出。

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勇气的人。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是否在关键的时刻敢于尝试那成功的一跃呢?关注想要的还是关注惧怕的

我想我和孙悟空真是有缘,他在花果山的一跃可以说是他第一次冒着生命危险完成的事情,当年我在拍摄这一幕的时候也是拍摄西游记过程中第一次遇险。

剧组在拍戏的时候,杨洁导演选择了一处瀑布作为背景。拍摄时为了使效果更加逼真,要求我在长满青苔的山崖和石径上连爬带走,还要欢快喜悦地跳跃。临上场前,剧组同志一再关照我要注意安全,尽量靠悬崖的里侧走。摄像机被安在我的侧面,镜头仰对着我这只刚从石缝里蹦出来的“猴子”。导演一边看着电视画面,一边不时地指挥着。说来也巧,那天我刚好穿的是一双轮胎底胶鞋,踏在光滑的石头上,我的脚不停地打滑。我一开始还有点顾忌,每迈一步都非常谨慎。后来伸展伸展四肢,活动活动筋骨,渐渐地就来了兴致,胆子也越来越大了。谁料一不留神,脚跟一滑,仰面一个倒栽葱便摔了下去。幸亏我还算机灵,虽然手忙脚乱,还不至于慌了神,赶紧抓住一把茅草,有根青藤把我的右脚缠住了,这样我才没有摔下悬崖。这时,我已大头朝下地悬在半空中,悠悠荡荡地晃来晃去。这一切发生得太突然了,当时导演从镜头监视器里发现电视画面上突然不见了我的踪影,不由得紧张地叫喊起来:“猴子,猴子呢?猴子哪里去了?”于是大家连忙分头去找,我连忙大叫:“哎,我在这儿呢!”大家听到声音来到悬崖边上,看到我的样子都吓了一跳,纷纷嚷着:“天哪!赶紧,赶紧救猴子……”于是七手八脚地把我救了上来。我的头离地面只有半尺多高!地面上全是乱石,再差一点儿,我就脑浆迸裂了。两位师傅把我从青藤上扶下来,我的左膝和后背都已磨出了血。大家让我歇一歇,我平定下喘息,忙向导演说:“赶紧再补拍一条吧!”化妆师递过一面镜子来,说:“快去修修妆吧!看你这个石猴,都变成泥猴了!”那天晚上,大家坐在一起看样片时,这才清楚白天在我身上上演了一段多么惊险的“戏外戏”。

在西游记的整个拍摄过程中,我前前后后经历过很多次危险,几次几乎丧命,但从没惧怕过。我知道当年玄奘大师西去取经时遇到的危险越来越多,而他的信心却与日俱增。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很久以前在同一座山上,有两块相同的石头,三年后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一块石头受到众人的敬仰与膜拜,而另一块石头却没有受到任何一个人的关注。这块石头极不平衡地说道:“老兄啊,三年前我们同为一座山上的石头,今天却产生这么大的差距,我的心里很痛苦。”另一块石头答道:“老兄,你还记得吗?三年前来了一个雕刻家,他想找一块石头刻成石佛像。你害怕一刀刀割在身上痛,你告诉他只要把你简单雕刻一下就可以了;而我那时想象未来的模样,不在乎一刀刀割在身上痛,所以产生了今天的不同。”贵州黄果树瀑布前留影,就是在这个景色宜人的地方险些送命

两者的差别一个是关注想要的,一个是关注惧怕的。几年前,也许同是儿时的伙伴、同在一所学校念书、同在一个部队服役、同在一家单位工作,几年后,发现儿时的伙伴、同学、战友、同事都变了,有的人变成了“佛像”石头,而有的人变成了另外一块石头。你期望自己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未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呢?假如有一辆没有方向盘的跑车,即使它拥有最强劲的发动机,也一样不知道会跑到哪里去;不管你希望拥有的是财富、事业、快乐,还是期望别的什么东西,都要明确它的方向在哪里,我为什么要得到它,我将以何种态度和行动去得到它。假设今天给你一个机会,让你选择五个你想要的事物,而且都能让你梦想成真,你第一个想要的是什么呢?假如只要你选择一个,你会做何选择呢?假如生命危在旦夕,你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事情没有去做或者尚未完成呢?假如给你一次重生的机会,你最想做的事情又是什么呢?如果你发现了你最想要的,就把它马上明确下来。明确就是力量,它会植根在你的思想意识里,深深烙印在脑海中,让潜意识帮助你达成所想要的一切。如果你真的是一匹千里马,就不要消极地等待伯乐的赏识

孙悟空当时毛遂自荐地尝试跃入水帘洞,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然而真的如此吗?当然,能作为警世之言遗留下来的中国“俗语”在感化人类心灵的层面上很是温馨,很是慈祥。它没有强求,它但求自然;它没有过多的欲望,它有着清淡净化的领悟。在对美好未来寄予无限憧憬之下,我们开始容易妥协,开始懂得自我宽慰,开始能像一个饱览人世的智者那样处之坦然。其实有时候,这却是一种斗志的弱化,战斗力的锐减。不知道这是不是自欺欺人。

在现代社会,人才资源并非太稀缺的状态下,一个欲出人头地、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也许对他来说只有不断地推销自己,找准一个适当的平台,才能实现所谓自我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如果你真的有陈年好酒而把酒馆开在深巷,你不妨大声吆喝一下来招揽顾客;如果你真的是一块金子而暂时被什么东西掩住了光彩,你一定要设法让自己发出光来;如果你真的是一匹千里马,就不要消极地等待伯乐的赏识。记住:“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生苦短,我们──真的等不起!漂洋过海苦学艺

孙悟空的本领高强,这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让我们惊叹不已。而在我们赞叹孙悟空的本领高强之时,有没有想过,他的本领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冒着生命危险漂洋过海一点一滴学来的。让我看看孙悟空第一次和菩提祖师的对话:美猴王一见菩提祖师,倒身下拜,连连磕头,口中只道:“师父,师父!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祖师道:“你是哪方人氏?且说个乡贯姓名明白,再拜。”猴王道:“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祖师喝令:“赶出去!你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哪里修什么道果!”猴王慌忙磕头不住,道:“弟子是老实之言,决无虚诈。”祖师道:“你既老实,怎么说东胜神洲?那去处到我这里,隔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如何就得到此?”猴王叩头道:“弟子漂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祖师道:“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你姓什么?”猴王又道:“我无姓。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赔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姓。”祖师道:“你父母原来姓什么?”猴王道:“我也无父母。”祖师道:“既无父母,想是树上生的?”猴王道:“我虽不是树上生,却是石里长的。我只记得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祖师闻言暗喜道:“这等说,却是个天地生成的,你起来走走我看。”猴王纵身跳起,拐呀拐的走了两遍。

在孙悟空的学艺过程中,他也有很多同门的师兄师弟,其实菩提祖师对悟空这个聪明伶俐的徒弟还是有一点偏爱的。在悟空学艺七年后的一天,菩提祖师讲道结束后,问悟空想学什么本领。悟空不管祖师讲什么求神拜佛、打坐修行,只要一听不能长生不老,就不愿意学,菩提祖师对此非常生气。祖师从高台上跳了下来,手里拿着戒尺指着孙悟空说:“你这猴子,这也不学,那也不学,你要学些什么?”说完走过去在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到里间,关上了门。师兄们看到师父生气了,纷纷责怪悟空。悟空既不害怕,也不生气,心里反而十分高兴。当天晚上,悟空假装睡着了,可是一到半夜,就悄悄起来,从前门出去,等到三更,绕到后门口,看见门半开半闭,高兴得不得了,暗自高兴没有猜错师父的意思。悟空走了进去,看见祖师面朝里睡着,就跪在床前说:“师父,我跪在这里等着您呢!”祖师听见声音就起来了,盘着腿坐好后,严厉地问悟空来做什么。悟空说:“师父白天当着大家的面不是答应我,让我三更时从后门进来,教我长生不老的法术吗?”

菩提祖师听到这话心里很高兴,心想:“这个猴子果然是天地生成的,不然怎么能猜透我的哑谜。”于是,让孙悟空跪在床前,教给他长生不老的法术。孙悟空洗耳恭听,用心理解,牢牢记住口诀,并叩头拜谢了祖师的恩情。很快三年又过去了,祖师又教了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的法术和驾筋斗云的本领。学会了这个本领,一个筋斗便能翻出十万八千里路程。孙悟空是个猴子,本来就喜欢蹦蹦跳跳的,所以学起筋斗云来很容易。人类现代科技文明的“预言家”

人类能像大鹏鸟那样在空中展翅翱翔,这是我国古代人民一直就有的渴望。令人欣慰的是:2003年10月15日9时整,随着38岁的中校航天员杨利伟乘坐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载人飞船飞向太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成真,中国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航天大国。我想,《西游记》中擅长于“筋斗云”的齐天大圣如果在世的话,也会望尘莫及,自愧不如吧!

吴承恩著作的《西游记》一书是明清时期“四大奇书”中最奇的书,是一部想象瑰丽、文采飞扬而又堂奥深邃,充满“幻、趣、怪、玄”色彩的科学幻想小说。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也是属于全世界的。如果我们把近400多年来现代科技文明的巨大成果好好分析一下,往往可以窥见我国历史上科学探索的深刻“胎记”,可以看到神魔小说《西游记》一书中科学幻想的巨大“投影”,如:“呼风唤雨、驭雷布云、腾云驾雾术”与气象卫星、遥感探测、人工改造天气;一筋斗云十万八千里的“腾云法”与隐形飞机、火箭、飞船;“千里眼”、“顺风耳”与卫星、雷达、预警机、手机;猴毛变术的“分外之法”与生物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炼丹术与现代医学;“火眼金睛”与微光夜视、光学望远和显微技术;“闭水法”与潜水衣、潜水艇;“砍不烂、烧不化”的美猴王与现代机器人;“如意金箍棒”与现代远距离杀伤性武器:“七十二变”万变不离其宗与近代物理学物质不灭定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从整体看来。两相比照,当然已经面目全非,但是从它们的共性及内在联系分析,或原理、或功能、或技术、或规律来深究,究源探本,往往能洞察出《西游记》一书中的科学幻想和现代科技文明成果两者之间有着某些微妙且相似的脉络所在。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被美国著名科学家乔治所言中,他在1930年于布朗大学所做的演讲《科学史上的东方和西方》中反复强调说:“实际上科学的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不要忘记我们科学家的灵感来自东方。”我想,这“种子”与“灵感”一定会包括被美国人称为“猴子”的《西游记》中的东方科学幻想对西方科学家的启迪吧!神魔小说《西游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集大成的科学幻想小说;“西游科幻文化”启迪并代表着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先进科学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这是已被科技发展史所证明了的铁的事实。当初,在明代理学盛行、科技尚不发达的时代,吴承恩能在《西游记》一书的创作中突破理学的束缚,用科学幻想的神话笔触反映科技进步的时代要求,阐发“人定胜天”的思想理念,实属难能可贵。吴承恩是16世纪杰出的神话大师和未来学家,是在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土壤中崛起的人类现代科技文明的“预言家”。离别恩师闯天下

人无完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与优点,同时也有自己的缺点和盲点。自己的特别之处有值得别人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这是自己立足于社会的凭借和资本。但绝不该在他人面前过多夸耀自己的特别之处,因为世上还有贪婪和嫉妒的存在,所以过分地炫耀会为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菩提祖师把悟空逐出师门也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日,春归夏至,大众都在松树下会讲多时。大众道:“悟空,你是哪世修来的缘法?前日师父附耳低言,传与你的躲三灾变化之法,可都会么?”悟空笑道:“不瞒诸兄长说,一则是师父传授,二来也是我昼夜殷勤,那几般儿都会了。”大众道:“趁此良时,你试演演,让我等看看。”悟空闻说,抖擞精神,卖弄手段道:“众师兄请出个题目,要我变化什么?”大众道:“就变棵松树罢。”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一棵松树。大众见了,鼓掌呵呵大笑,都道:“好猴儿,好猴儿!”不觉的嚷闹,惊动了祖师。祖师急拽杖出门来问道:“是何人在此喧哗?”大众闻呼,慌忙检束,整衣向前。悟空也现了本相。祖师怒喝道:“你等大呼小叫,全不像个修行的体段。修行的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如何在此嚷笑?”大众道:“不敢瞒师父,适才孙悟空演变化耍子。叫他变棵松树,果然是棵松树,弟子们俱称扬喝彩,故高声惊冒尊师,望乞恕罪。”祖师道:“你等起去。”叫:“悟空过来!我问你弄什么精神,变什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悟空叩头道:“只望师父恕罪!”祖师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罢。”从此悟空被逐出师门,不许再以师徒相称。

这些话听来既无仙家气味,也少佛家色彩。说白了,无非是市井江湖上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防身手段。孙悟空的修行访道之所,实际上就是他闯荡江湖的预科班。孙悟空在涉世之前,便在一个充满世俗气息的地方获得了最初的生活经验,从一个不仙不佛的师父那里学到了出神入化的神通,这是他性格的一个起点,也为他以后的人生经历打下了基础。可以说,作者在菩提祖师身上寄托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此后悟空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师父。悟空一共有两个师父:一个是后来他保护多年的唐僧;而第一个师父就是菩提祖师。菩提祖师不仅为悟空起名,传他本领,而且教他做人的道理。

孙悟空驾着筋斗云一会儿工夫就回到了花果山,平息了混世魔王,安抚好猴子猴孙,就开始“闹龙宫”、“闹地府”。得罪了龙王和阎王,但收获还是蛮多的,不仅得到了应手的兵器,又在“生死簿”上画去了自己的姓名。孙悟空身上最具标志性的东西,就是他的这根“如意金箍棒”。他的如意金箍棒──乃是一根铁柱子,约有斗来粗,二丈有余长。他尽力两手挝过道:“忒粗忒长些,再短细些方可用。”说毕,那宝贝就短了几尺,细了一围。悟空又掂一掂道:“再细些更好。”那宝贝真个又细了几分。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来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心中暗喜道:“想必这宝贝如人意!”一边走,一边心思口念,手掂着道:“再短细些更妙!”拿出外面,只有丈二长短,碗口粗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英雄一般都会有自己得心应手的兵器,所使用的兵器也伴随着英雄的成名而成名,成为英雄的“形象品牌”。比如一提板斧,人们就会想到李逵;提到青龙偃月刀,人们就会想起关公;还有连兵器人名一起叫的“小李飞刀”。英雄不能没有兵器,英雄爱惜兵器就如爱惜自己生命一样。明白这些,我们就明白悟空学艺归来后因没有趁手的兵器而闷闷不乐了,也能够体会到悟空见到金箍棒时的兴奋激动之情了。更有趣的是这根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铁柱子居然能听从悟空的吩咐,要大就大,要小就小。作战的时候甚合悟空心意,不用时就化作一根绣花针藏在悟空的耳朵里,一点都不碍事。其实金箍棒的随时变化是和孙悟空变化多端的特征完全相符的。悟空经常变成小飞虫之类去探听敌人的虚实,如果兵器是个庞然大物,也不合情理。好马配好鞍,金箍棒尺寸变化与悟空灵巧的身手和个性相匹配;而猪八戒的九齿钉耙,一看就知道是笨重的人所使用的。

本是大禹治水留下的定海神针,被孙悟空从龙王那里巧取豪夺而去。悟空把天宫闹得天翻地覆就是凭借着这根金箍棒的神力,乃至后来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也是靠着这根金箍棒大战众多妖魔。可以说,孙悟空就是靠着这根金箍棒行走于天地之间。

试问自己一下,是靠什么生存的呢?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才能的“秘密武器”。你的武器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生存于社会中最好的武器就是你的特长。许多成功人士身上到底有哪些才干和特长,才令他们脱颖而出的呢?等你细看他们所具备的这些“特质”时,你会发现,原来你自己的身上也具备了许多成功者的素质,只不过这些素质还在沉睡着,没有充分地开发它们,埋没着的优秀素质就像是混在沙里的金子。看看你能否找到自己的特长是什么?找到它后,专心经营你的特长,发挥你的特长,用自己的特长去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去开创一片天地!第2章 天宫地震──大圣闹天宫从学道归来到被压五行山,是孙悟空人生的第二阶段。这时的孙悟空还处于自然人阶段,还没有完全融入人类社会,是属于人类的异己力量,还保留着猴的一些本性。大闹龙宫和大闹地府,是他融入人类社会的开始。然而,他既然已经和人类社会发生了联系,并希望得到人类社会的承认,又不知道如何按人类社会的法则行事,他的自由精神就必然要与人类的社会秩序发生冲突。因此,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和神佛间的矛盾,实际上就是自由和秩序的矛盾;孙悟空由大闹天宫到西天取经的过渡,就是自由向秩序的皈依,是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蜕变。铸就孙悟空的英雄传奇

比较四大名著,我们在读《西游记》的时候,会感到这部小说在人物塑造上跟《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有着明显不同。《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以描写英雄群体为主,而《西游记》主要描写西天取经的师徒四人。尽管书中提到了神仙、道士、佛等人物,取经路上也有很多妖魔鬼怪,但这些人物都是为师徒四人做陪衬的,没有像描写师徒四人那样用浓墨重彩。取经的队伍中四个人各司其职,每一个人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精神领袖是唐僧,但实际上的主角却是孙悟空。四人队伍中只有孙悟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英雄形象;其他三人都有可赞许之处,但却都有着不少严重的毛病,算不得英雄。其中沙僧少言寡语,形象比较模糊,没有什么性格;唐僧的形象比较鲜明一点,也有一些特征;真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孙悟空和猪八戒,而算得上是英雄的人只有孙悟空一个。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西游记》是描写孙悟空的一部英雄传奇。

孙悟空是如何成为取经故事的主角呢?我们都知道,《西游记》里的取经故事是取材于我国历史上一个真实的玄奘取经事件演变而来。唐太宗时期,玄奘和尚历时十七年克服万难取回梵文佛经,回国以后亲自主持翻译佛经工作,并讲述了取经途中的奇闻趣事。他的弟子根据这些故事写成《大唐西域记》。玄奘的故事就这样在民间迅速流传开来,众多的戏曲和文艺也纷纷引用其精彩段落。故事越传越丰富和离奇,而且越传越带有神话色彩。《西游记》的成书也受到民间很多故事的启发。《西游记》一书中取经故事有两个重大的演变:一是宗教色彩减少,而贴近百姓世俗的方面加重,主题由宗教向社会演变;二是故事的主人公由唐僧演变为孙悟空,原来表现在历史人物玄奘大师身上的那些顽强意志、乐观勇敢的众多崇高品格被传承到孙悟空身上。这就是我经常提到的孙悟空加唐僧等于玄奘的说法。

直到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时候,才把齐天大圣的名号加在了孙悟空头上,并且将他塑造成为一位神通广大、坚韧勇敢、颇具正义感的英雄形象。这虽然只是一个神话,但由于《西游记》的深远影响,这位由小说家妙笔创作出的齐天大圣,却逐渐完成了由“妖”向“神”及由“兽”向“人”的过渡,成为供人顶礼膜拜的偶像,有些地方甚至还建起了齐天大圣庙。有史料记载,福建、河南、山东等地人们常常在家里供奉祭祀孙行者,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国家设有齐天大圣庙。的确,过去各地建有不少大圣庙,在香港大圣殿前留影家家供奉“降魔荡怪齐天大圣”的牌位,对齐天大圣的崇拜非常普遍。这不能不说是吴承恩的功劳了,也足见孙悟空这一神话人物在民间影响之广泛。在香港大圣殿前留念《西游记》全书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回至第七回,写孙悟空的出生和大闹三界;第二部分是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写唐僧取经缘由;第三部分是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写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第三部分的取经故事是全书的主体,占了大量篇幅。但第一部分是全书最引人入胜、写得最精彩的部分。天宫外交官──太白金星

历史上的统治者在面对外敌入侵的时候,总会有主战派和主和派。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把主和派理解为投降派;主和派多为反面人物,把他们与秦桧等面目可憎的人联系在一起,而主战派常常被理解为英雄。而《西游记》中的主和派太白金星则有些例外,一反主和派的丑恶嘴脸,是一位面目慈祥、和和气气的老头儿。《西游记》中能赢得孙悟空敬重的人少得可怜。对于大权在握的玉帝,他呼之为玉帝老儿;对于太上老君,几乎回回拿他开涮;对于如来,也只是畏他而非敬他,嘲笑如来是“妖怪的外甥”;他更是把天宫的神仙呼来唤去。只有观音菩萨和太白金星让悟空敬重。悟空对于观音菩萨的敬重是源于对她的帮助和指引,而对太白金星的敬重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太白金星高超的交际艺术和朴实的人格魅力。太白金星不仅让悟空敬重,更让读者喜欢。吴承恩老先生刻画太白金星值得我们特别留意,我们知道在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中,阻挠取经大业的妖怪很多都是天上神仙的坐骑、童子、宠物等等,而太白金星是绝对没有这样不良记录的。

太白金星的周旋能力无疑是出众的,这使他能胜任招安的“钦差大臣”。悟空“打劫”龙王、欺负阎王,惊动了天庭,玉帝下令围剿花果山,是太白金星立刻启奏,建议招安孙悟空。大天尊宣众文武仙卿,问曰:“这妖猴是几年产育,何代出身,却就这般有道?”一言未已,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道:“这猴乃三百年前天产石猴。当时不以为然,不知这几年在何方修炼成仙,降龙伏虎,强销死籍也。”玉帝道:“哪路神将下界收伏?”言未已,班中闪出太白长庚星俯伏启奏道:“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奈此猴乃天地育成之体,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顶天履地,服露餐霞,今既修成仙道,有降龙伏虎之能,与人何以异哉?臣启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宣来上界,授他一个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也。”玉帝闻言甚喜,道:“依卿所奏。”即着文曲星官修诏,着太白金星招安。

太白金星的这席启奏是很符合玉帝当时心理的:一方面玉帝不愿意出兵争斗;另一方面面对龙王和阎王的告状,也想给手下做主出气,太白金星的招安策略正好化解了玉帝的尴尬。太白金星承认悟空是天地孕育,既是天生就应该招之为天庭所用,这使招安变得理所当然。所以玉帝甚喜,立即批准。应该说,太白金星是很会拿捏玉帝心理的,使得招安计划顺利实施。而从语气上,让玉帝觉得是站在他的角度去招安,宣扬天庭的神威,肯定他的绝对领导地位。

而太白金星一到花果山马上进行角色转换,放下“钦差大臣”的架子,抓住悟空喜欢肯定他名头的心理,张口闭口大王,把悟空弄得高兴地要设宴款待,并马上答应跟着太白金星去天庭接受招安。其实招安是一件看似简单,实际上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主要是由于悟空生来就没有等级观念,对社会权力缺乏认识,你想他连“水利局局长”龙王都敢“打劫”,根本不会把什么“钦差大臣”放在眼里。如果太白金星按照规矩办事,以施恩的方式对悟空招安,是不会行得通的。必须以平等和谦恭的语气“求”悟空到天宫做官,他才会接受。不这么做招安是不会成功的,甚至“钦差大臣”都会挨悟空的棒打。而抓住悟空天性好胜,喜欢别人奉承,利用他的性格弱点,就能把事情办成。太白金星对悟空的心理拿捏得非常准确,以出色的交际艺术化解了一场争斗。第二次的招安,也同样取得了成功。

太白金星能够招安成功,在于他出色地担当起调停人的角色,而不是狐假虎威的钦差大臣。他在玉帝面前歌颂赞扬玉帝,又在悟空面前奉承夸赞悟空,表面上看似“欺骗”,实际上是一种必要的外交手段。在他的成功调停下,玉帝和悟空化干戈为玉帛,这样做对双方都有好处。

取经路上唐僧被抓到陷空山无底洞中,那女妖精本是托塔天王的干女儿,悟空知道事情真相后就到天庭状告托塔天王教女不严。玉帝又让太白金星随悟空去找托塔天王对质,没想到托塔天王把自己几百年前收干女儿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认为是悟空诬告,命人捆住悟空,经过哪吒提醒才想起来。这回被悟空逮个正着,悟空死活不饶他,非要到玉帝面前讨个说法。托塔天王只得求太白金星说情。太白金星知道悟空爱憎分明、知恩图报,让悟空给自己个面子,悟空果真答应了,对托塔天王既往不咎。让悟空从玉帝那里“撤诉”,太白金星是如何办到的呢?我们看一下太白金星的劝言:金星道:“一日官事十日打,你告了御状,说妖精是天王的女儿,天王说不是,你两个只管在御前折辩,反复不已,我说天上一日,下界就是一年。这一年之间,那妖精把你师父陷在洞中,莫说成亲,若有个喜花下儿子,也生了一个小和尚儿,却不误了大事?”行者低头想道:“是啊!我离八戒沙僧,只说多时饭熟、少时茶滚就回,今已弄了这半会儿,却不迟了?老官儿,既依你说,这旨意如何回缴?”金星道:“教李天王点兵,同你下去降妖,我去回旨。”行者道:“你怎么样回?”金星道:“我只说原告脱逃,被告免提。”行者笑道:“好啊!我倒看你面情罢了,你倒说我脱逃!教他点兵在南天门外等我,我即和你回旨缴状去。”天王害怕道:“他这一去,若有言语,是臣背君也。”行者道:“你把老孙当什么样人?我也是个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又有污言顶你?”天王即谢了行者,行者与金星回旨。

悟空已经是非常机灵聪明了,太白金星却能诱导悟空“撤诉”,使他屡屡中招,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个外交官的才干。可爱的孩童英雄──哪吒

话说孙悟空被太白金星劝说到天宫,玉帝封他为“弼马温”,当悟空知道这个无品的“弼马温”原来只是个马夫的时候,勃然大怒离开天庭,回到花果山,竖起了“齐天大圣”的旗号,公然挑战天庭。玉帝派托塔天王父子率兵围剿花果山。

首先上阵的前锋巨灵神根本不堪一击,哪吒亲自前来迎战孙悟空。说到哪吒我们一点都不陌生,而且非常喜欢这个角色,哪吒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极广,这也归功于《西游记》和《封神榜》对哪吒的塑造和宣传。《西游记》一书的主角是孙悟空,哪吒仅是配角,所以比起《封神榜》对哪吒的形象塑造相差甚远。《西游记》对哪吒身世的交代很大程度上也是上面刚提到的太白金星为托塔天王教女不严而向悟空求情的那段故事。托塔天王以为悟空诬告他,举刀要杀悟空,哪吒怕误杀悟空,急忙替悟空架开刀,托塔天王大吃一惊,以为哪吒要报当年剔骨之仇,匆忙把塔拿到手中。我们看看《封神榜》对哪吒出世的描写:哪吒母亲殷夫人怀胎三年才生出哪吒,父亲李靖怀疑是个“怪胎”,对未出生的哪吒就不满,偏偏哪吒降生时又是一个肉球,李靖又惊又气,一剑把肉球砍成两半。谁知里面蹦出一个小孩,欢蹦乱跳,可爱至极,手上还戴着金镯子,小肚上围着红绫,灼人眼目。这一形象从此深入人心,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百姓家里贴着类似的年画。

哪吒在人们心目中一直保持着孩童般的模样,手提尖抢,肩挎乾坤圈,腰系混天绫,脚踩风火轮。尤其是乾坤圈、混天绫、风火轮这三件宝物,与哪吒的童年联系在了一起。一提到哪吒,人们眼前就会出现一个稚气未泯的童子,难怪孙悟空见到他就戏言道:“小太子,你的奶牙尚未退,胎毛尚未干,怎敢说这般大话?我且留你的性命,不打你。”所以后回,当青牛怪用金刚镯把哪吒的兵器和宝物收去后,悟空在一旁看笑话。哪吒不高兴道:“大圣甚不成人!我等折兵败阵,十分烦恼,都只为你,你反嬉笑何也!”这生动有趣的描写展现了哪吒的孩子脾气,多像一个打架打输了而生闷气的顽童!

哪吒虽然是个孩子,打起仗来可是神通广大。他不仅宝物神奇,造型也很有意思,常常变作三头六臂的样子,每只手持一件兵器与敌人打斗。在花果山一战时,悟空也变成这个样子和他打斗。三头六臂还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实战经验,三面背靠背各占一百二十度挥舞兵器拒敌,在整个圆周内没有死角,自己的兵器也互不妨碍。可见,三头六臂是中国古代兵法中理想的全方位拒敌阵型,其中包含着我国武术思想的精华。不讨好的托塔天王──李靖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以后,人们开始推选奥运吉祥物,美猴王孙悟空得到非常多人的投票和提议,哪吒也有很多人支持。看来《西游记》里的这两个人物非常受人喜爱,深入人心。托塔天王李靖在民间的口碑一直不太好,我想也是因为他曾经和两个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做对的结果。这两个英雄,一个是他自己的儿子哪吒,一个是孙悟空。虽说李靖和哪吒后来修复了父子关系,与悟空也成了朋友,热情地帮助他降妖伏魔,可人们对李靖还是没有什么好感,可以说李靖是吃力不讨好的一个角色。

托塔天王李靖的形象是经过一番演变而形成的。李靖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他是唐太宗李世民麾下的大将,有勇有谋,为大唐王朝的建立和统一屡立战功。托塔天王是印度佛教四大天王之一的北方多闻天王,传入中国之后受到中国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影响而表现出了显著的中国文化特征:身穿铠甲,头戴金翅乌宝冠,左手托塔,右手持三叉戟。塔是佛教的象征,一般的寺院都有塔,是佛门安置经文、佛物和舍利子(得道高僧圆寂后火化的遗留物)的地方。唐僧经常训诫悟空说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浮屠”就是指塔。为什么李靖手里总是托着一个塔呢?《西游记》把这个塔解释为如来为化解李靖、哪吒恩怨送给李天王的,所以称他为托塔李天王。《封神榜》是这样讲述这个塔的,哪吒为报剔骨之仇,追得李靖无处躲藏,正巧遇到燃灯大师,燃灯大师用宝塔罩住哪吒,里面的大火烧得哪吒只好投降。燃灯大师为防止哪吒报复李靖,就把宝塔送给了李天王。不管怎么说,李天王手中的宝塔最初是用来对付哪吒的,只不过《西游记》里说得委婉些,而《封神榜》里却讲得很直接。《西游记》中托塔李天王作为掌管十万天兵天将的元帅与历史上唐代大将李靖有着相似之处。但是,历史上的李靖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在托塔天王身上并不存在。托塔天王初战花果山就被孙悟空打得落花流水,第二次出战花果山也是在二郎神等众神的帮助下才勉强得胜。托塔天王在其他征战中也表现不佳。战青牛怪一役,他奉玉帝旨意去降服青牛怪,结果打不过妖怪,直到太上老君来时才解决问题。李天王知晓“一物降一物”的原则,青牛怪必须它的主子太上老君才能降服,就连如来也奈何不了。但是,作为天兵天将的统帅,托塔天王知晓各家独门兵器,对天宫诸位神仙的宝物了如指掌。一看金刚镯就知道是太上老君的宝物,不然连这点本事都没有如何能当天庭元帅?李天王的独家宝物照妖镜也还是能帮上忙的。托塔天王帮助孙悟空降伏牛魔王时,多亏他用照妖镜照住牛魔王,使牛魔王动弹不得,束手就擒。这次算是为天宫挽回了一些面子。

托塔李天王有三个儿子:金吒,在九龙山学艺,是如来的护法;木吒在九宫山学艺,是观音菩萨的徒弟;哪吒在太乙真人门下学艺,大闹东海惹下大祸后,李天王惧怕外界压力逼着哪吒偿命。后来哪吒剔骨还父,从此二人结下深仇,在燃灯大师的调解下才修复父子关系。大圣广结朋友

天庭第一次与孙悟空的较量无功而返,在太白金星的调解下,孙悟空再次被请上天庭,做了令他称心如意的齐天大圣。我们来看看齐天大圣在天宫中都“忙”些什么:话表齐天大圣到底是个妖猴,更不知官衔品从,也不较俸禄高低,但只注名便了。那齐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伏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今日东游,明日西荡,云去云来,行踪不定。

大圣生来没有等级观念,见玉帝也不跪拜。天宫中星相群神等级森严,他一概不承认,而是不论高低,俱以兄弟相待,俱称朋友,天宫中众位神仙也都很喜欢悟空。后来在取经路上,悟空昔日的这些故友多次出面帮助降妖,而且来时常呼喊“大圣,大圣”。这都多亏悟空爱交朋友,广交朋友。在美国好莱坞有句话很流行:“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或做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的确,人脉对于一个人的事业成败而言,极其重要。“多个朋友,多条路”,“不论你做哪一行,都要先交朋友,再做生意;先赚人气,再赚信誉”。这已是众多成功人士的切身体验和最宝贵的心得。一个善于结交朋友的人,不仅受到欢迎,遇难时还有人帮助,比常人更多了几分制胜的把握。要知道,亲朋好友事实上也是你资源的一部分,只有学会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你才能比别人更强大、更成功。

一个人即使是天才,也不可能样样精通。所以,要完成自己的事业,就必须善于利用别人的智力、能力和才干。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在一个人开拓自己的事业时,总要遇到自己力所不及的困难,这时,良好的人际关系则会助你一臂之力,为你扫清障碍。究其闹天宫的原因

当我们问到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孙悟空时,他们的回答多是因为孙悟空本领高强,能大闹天宫,降妖除魔。孩子是纯真的,在他们眼中,大人们经常禁止他们做很多事情,如果自己能拥有孙悟空一样的本领,便可以无拘无束、不受人管制了。也许我们不该去剥夺孩子的天真与理想,不该告诉他们那样会换来五行山下五百年毫无自由的囚禁。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道理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领悟到。

孙悟空的思想也反映了吴承恩先生的思想──“强者为尊”和“贤者为尊”。“强者为尊”的思想是同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相对立的,封建专制宣扬的是天命论和血统论,强调君权神授。在吴承恩所处的年代,人们开始有所觉悟,为了挣脱封建制度的束缚,要凭自己的能力谋求发展,甚至打破原有的等级制度。孙悟空的思想也反映了这样的时代要求,他凭借自己的本领,自认为是个强者,向玉帝喊出“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的口号。其实“强者为尊”在花果山的猴子们推选猴王时就已经表现出来了,众猴相约:“哪一个有本事,钻进去寻个源流出来,不伤身者,拜为大王。”孙悟空自告奋勇,完成了这个任务,被尊为美猴王。这个情景有点像我们今天所说的“竞争上岗”。

其次是与此相关的“贤者为尊”的思想。孙悟空不能忍受人家对他的不尊重和对他才能的不肯定。他自认为自己能力高,理所当然地向玉帝要求给他相应的位置。他两次造反,第一次是因为玉帝只让他当“弼马温”,当他明白只不过是一个马夫之后就十分不满,认为玉帝昏庸,“轻贤”。从他和巨灵神的对话中就能看出来。巨灵神厉声高叫道:“那泼猴!你认得我么?”大圣听言,急问道:“你是哪路毛神?老孙不曾会你,你快报名来。”巨灵神道:“我把你那欺心的猢狲!你是认不得我!我乃高上神霄托塔李天王部下先锋,巨灵天将!今奉玉帝圣旨,到此收降你。你快卸了装束,归顺天恩,免得这满山诸畜遭诛。若道半个不字,教你顷刻化为粉!”猴王听说,心中大怒道:“泼毛神,休夸大口,少弄长舌!我本待一棒打死你,恐无人去报信,且留你性命,快早回天,对玉皇说:他甚不用贤!老孙有无穷的本事,为何教我替他养马?你看我这旌旗上字号,若依此字号升官,我就不动刀兵,自然的天地清泰;如若不依,时间就打上灵霄宝殿,教他龙床定坐不成!”

当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后,他就满意答应;但当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没有邀请他时,他又感到遭受了侮辱,就又起来造反。这种要求“尊贤”的思想是与中国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有联系的,也是当时出现了对人的自我价值的肯定意识有关。即使到了灵山,取得真经,佛祖封悟空为“斗战胜佛”,悟空也只是简单一句“多谢了”,根本没放在心上,不会像唐僧那样被封时那样行跪拜大礼,激动得不得了。孙悟空在乎的不是斗战胜佛,在乎的是我齐天大圣圆满地完成了取经任务,你认同我的成就就行了。

也曾有人和我聊天时说孙悟空和《水浒传》里的宋江很像,本来是英雄,后来却向统治阶级投降了。又说黑熊精是农民起义的代表,孙悟空代表统治阶级去镇压和他一样的农民起义。我认为这样的说法是不符合吴承恩思想的,农民起义是受到剥削和压迫而造反的。而孙悟空在花果山生活得自由自在,没有剥削和压迫,他更多的是追求自由。孙悟空的个人能力是被大家肯定的,那为什么在世世代代的传说中,人们不干脆把孙悟空讲述成一个大闹天宫的胜利者,而非要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呢?所有传说都是源于人的生活,如果孙悟空战胜了天庭,他不可能成为天庭的统治者来维持天庭的秩序。因为这时候他只是具备猴的生物性,而不具备佛的神圣性。要让这个人物的光辉形象流传下来,他必须做一番正事,来成就这个光辉形象,而不只是在天庭胡闹。悟空眼中的最高权贵──玉帝老儿

玉皇大帝论法力比不上如来佛祖,论法宝比不上太上老君,既没有见他降妖除魔,也没有见他礼贤下士,那凭什么让天宫众仙听从他的任用,尊他为至高无上的玉皇大帝呢?让我们看看如来对悟空的这段诉说: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悟空与玉皇大帝无可比拟的就是资历,玉皇大帝“自幼修行”的资历,这就是玉皇大帝不可动摇的资本。这个观点看似荒谬,却是事实。中国古代的君主就是世袭制,开国皇帝打下了江山后,后代的子孙不管他有没有才干,只要具备了太子的身份,有朝一日就会登基称帝。《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与其说是神,不如说是人。一方面,他没有神仙应有的法力或仙术;另一方面,他处处展示出了凡夫俗子的“气质”。除了他长生不老和与众仙在一起之外,真看不出玉帝有何能耐。得过且过、息事宁人也是玉帝的一个特点,龙王与阎王向他告状,玉帝不得不降旨擒拿悟空,以挽回面子。但这并不是他的真正愿望,太白金星建议招安,立刻给了悟空一个马夫的官差。孙悟空的第二次造反,使他的招安政策未能行通,迫不得已出兵。谁料悟空本领高强,只身一人打败天兵天将,只能再次实施招安政策,以获得暂时的安宁。但没过多久,悟空大闹蟠桃会,妄夺其位,玉帝才知道问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