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时代:从颠覆到融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1 04:22:46

点击下载

作者:林汶奎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跨界时代:从颠覆到融合

跨界时代:从颠覆到融合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跨界时代:从颠覆到融合作者:林汶奎排版:KingStar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5-01ISBN:9787115419354本书由人民邮电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内容提要ABSTRACT

本书通过对当今跨界现象、案例的展示,从思维、营销、创意、行业、品牌、产品、服务、用户、渠道以及误区十个角度,全方位深入剖析了跨界“众生相”及其本质,希望可以对读者了解和认识跨界及跨界时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书适合传统企业管理人士、互联网企业管理人士以及致力于开创新的商业模式的创业者阅读,同时也适合对跨界感兴趣的读者参考。前言Preface

如果有一天,隔壁包子店的鲜花生意异常火爆,你大可不必为此惊讶,因为这是一个跨界的时代,每一个行业都在进行着整合、交叉、渗透。当一个发展良好的传统行业在别人的手里变成了一种免费的增值服务时,作为同行,该如何竞争?又该如何生存下去?

在跨界时代,资源、产品、渠道最终都会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被打通,商家唯一要获取的是终端消费者的支持;只要把终端消费者争取过来,无论消费什么样的产品,接受什么样的服务,你都能够赢利,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跨界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体验和趋势,而跨界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社会性结构,它没有边界,无所不在。面对这种革命性质的新型社会结构,过去那种渐变式的调整和转型再也无法带领企业实现改革任务。芯片无所不在,感知技术把所有的事物联系到了一起,互联网不再只是敲击键盘。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跨界浪潮正在以前所未有之势颠覆传统行业,互联网作为一个单个产业发展的生存状态最终会消失,因为未来所有的产业都将会互联网化。跨界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它的发展和延伸将抹平几乎所有的壁垒和边界。“跨界”的含义大概出自“克拉克定律”。

阿瑟·查尔斯·克拉克是英国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以及国际通信卫星的奠基人。他创作了100多部科幻小说,在作品中,他预言了太空旅行、人造通信卫星。克拉克在数十年的创作和科研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定律的方式被总结出来,称为“克拉克定律”。

定律一:如果一个德高望重的杰出科学家说某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他可能是正确的;但如果他说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他也许是非常错误的。

定律二:要发现某件事情可能与不可能的界限,唯一的途径是跨越这个界限,从不可能跑到可能中去。

定律三:任何非常先进的技术,初看都与魔法无异。

在这三条定律中,第二条定律就指出了人类认识的局限性,说明想要开拓新领域必须大胆假设,跨越界限,第三条定律则揭示出先进技术由于新奇而难以被人理解的特点。

在人类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克拉克三定律多次起作用的例子,但值得注意的是,克拉克三定律更适合技术的应用,不太适合科学本身。克拉克对这一点很清楚,因此,他的第三定律没有使用“科技”,而是采用“技术”这个词。

跨界的本质是连接和创新,跨界的形态最终是无界。很多思想家都对跨界有着深刻的认知。20世纪的世界禅学权威、日本著名禅宗研究者与思想家铃木大拙曾表述过这样的思维:佛家的“空”并没有否定世界的多样性,山峦、鲜花、秋月等世间万物多姿多彩,但它们又不仅仅是分别的个体,而是在同一个大的时间和空间内隐含着某种联系。美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心灵导师肯•威尔伯的著作《没有疆界》中提到:“当佛家说‘色即是空’时,其含义指‘疆界的虚无’,并不是说一切实体完全消失,或者一种无差别的混沌的状态。”——无疆界,正是深刻揭示出了跨界的连接和创新的本质。

在跨界时代来临之时,有些传统企业开始学习,但更多的企业呈现出的状态往往是焦虑,而互联网企业同样要面临着跨界带来的新挑战。全新的商业规则正在形成,前方的道路在何方?后方的基地是否安稳?跨界是大机遇还是大陷阱?这些都是令人百般思索的问题。企业在面对大势所趋,但又迷雾重重的局面,其实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就必须培养自己的移动思维,把握这个时代客户的需求,积极拥抱正在发生的产业变革,才能在转型中赢得把握机遇的先机。

门内的专家从来就看不起门外的野蛮人,认为他们不懂业内专业的规则,却对门内的市场垂涎三尺。但进入跨界时代,门外的野蛮人会毫不留情地冲进门内,把原先的壁垒撞得七零八碎;唯有如此,改变才得以真正开始,跨界融合才得以产生。

如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社会运转和生活提供了巨大的连接能力,传统企业向互联网企业转型,互联网企业向传统产业伸出触角,可以无限延伸的网状思维让整个社会都全面进入跨界时代。不论是产品、服务、营销还是渠道,都在互联网思维下融合渗透,渐成趋势。跨界时代就是重新整合的时代,产业价值链将被重新构建,产业边界也日渐模糊。

移动互联网是跨界的引爆点,短短两三年,它已经把整个世界一大半人的信息处理习惯改变了。今天,全世界的移动终端设备数量早已远超人口数量,而且5G网络时代即将来临,届时,5G的传输速度将会达到每秒数十吉比特的标准,是4G网络的几十倍,秒传一部高清电影将会得以实现。有人分析说,互联网下一个里程碑式的时代会在2018—2020年来到。我们无法预测,到2020年的时候,各种边界是否会更加模糊甚至消失,或者“跨界”这个词都已经不再为人们所提及。

可以确定的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已经无法依靠工业时代的规则来生存发展了。跨界会把“隔行如隔山”这样的老话彻底从人们的思想中剔除。你可以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深耕细作,但你再也不能对别的行业的发展置若罔闻,跨界时代的人们,不仅要遵循“干一行爱一行”的古训,还要提倡“朝秦暮楚”的思想,否则将来的生存恐怕都会成为一个问题。这个时代,不管是对个人还是企业来说,处处都充满了机遇,处处也充满了残酷的一面。

在未来,会有更多的产业或个人加入到跨界的潮流中来,跨界行为将会普及,并对一切产业进行渗透,产生影响。跨界的广度会越来越大,深度也会越来越深,裂变和创新的概率会更高,跨界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所必须懂得的生存法则。跨界浪潮下,我们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恐怕多半将消失于无形,但我们不能只是忧心忡忡,而更应该奋发向上,积极地拥抱这个时代,积极学习新兴知识,倡导连接和创新的跨界思维和精神,使之成为我们手中的必备武器。

拥有跨界思维,就拥有了看待事物的大局观、多角度的视野以及灵活应变的决策基础,通过跨界行为对旧有的规则进行有效颠覆,顺应时代的大方向,可以带领企业或个人走出困境。跨界是新常态下必须坚持的原则,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这值得每一个陷入困境和遇到瓶颈的企业决策者深思。第一章跨界思维:颠覆现有市场格局的利器

在这个互联网思维日渐成为人们思维范式的时代,各行各业固有的壁垒已经被这种思维冲击得十分薄弱。在这种形势下,一个简单可行的思路就能够把以前毫无关系的两个行业搭建成一个互利互惠的同盟体系,并且能够通过这种同盟体系拓展出一个全新的市场——这种互联网形势下的新思维,就是“跨界思维”。

面对现在这个日益变革的世界,百度的掌门人李彦宏说“我们要让所有的员工明白,如果想要一个稳定的工作,想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地混日子,那么就请趁早离开,否则公司这艘大船就会被拖垮搁浅”。阿里巴巴的马云更是发出“天变了”的疾呼。这两个中国互联网中的“庞然大物”都不得不要求自己、要求公司、要求员工时刻不停地紧跟时代步伐,我们也必须主动颠覆,主动变革,主动跨界。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时代的商业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不主动变革的企业,只能是坐以待毙的企业;不主动变革的行业,也只能是坐以待毙的行业。一个企业的变革,体现在重新确定自己在这个市场中扮演的角色,而一个行业的变革则是必须打破行业固有的边界、限制的壁垒,重新思索在这个以人为本、以消费者为本的时代,行业应该何去何从。跨界思维为企业突破瓶颈提供方向

无处不在的云计算催生了许多新型商业模式,贯穿其中的就是互联网经济的跨界思维。

云计算是互联网经济的里程碑,其本质可以归结为两个基本点:一是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集中共享数据资源,二是通过API接口等渠道分别为个人或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云计算的出现颠覆了许多固有的商业思维,使得每一种传统行业都能插上互联网经济的翅膀,将自己的业务进行互联网化改造。

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中,唯有变化本身是不变的。市场、企业、客户都在这个社会转型期经历着剧烈的变化,你很难想象未来两年会有什么新生事物异军突起。为了求变图存,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在探索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除了利用互联网升级产业之外,跨界合作、跨界整合,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思路。

跨界思维是一种新型的战略策划思路。通过整合其他行业的价值来对企业进行创新性改造,让那些原本毫不相关甚至属于零和关系的不同行业实现进一步的融会贯通。在这个跨界整合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利用不同行业资源的组合来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

跨界整合资源是不少传统企业的远大梦想。

对于企业来说,能战胜各路竞争对手,在一个行业名列前茅,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而世界500强的大集团往往采取多元化发展战略,涉足众多利润丰厚的行业。这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还依赖于对各行业信息以及商业渠道的掌控。但许多中小企业在这几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故而只能集中精力发展一两个主要领域。

跨界整合资源也是不少传统企业的突围方向。

互联网经济的到来,不期然地冲击了无数传统行业。例如,网上商城和快递行业的发展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很方便地购物,这一度导致传统零售业企业的客流量急剧下降。然而,卖坚果食品的“三只松鼠”与卖梅类食品的“槑完槑了”机智地融入互联网经济当中,反过来利用网上营销的渠道创造了传统零售业难以望其项背的辉煌业绩。

由此可见,以大数据为保障的互联网经济对于各行各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的过去,企业很难获得优质的跨界资源,也难以充分了解不同行业的关键信息。而随着云计算等新型商业工具的出现,各种传统企业不仅能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还能利用云计算的数据共享实现各种各样的跨界整合。当然,这还需要企业高层本身具备“跨界寻求出路”的意识才行。

跨界思维具有高度的外向性,立足于从和本行业相关甚至不相关的领域中开辟出一片新的领域。

以传统知名中医药行业企业为例,云南白药原本生产经营用于疗伤止血的精品中医药。为了开拓业务,云南白药放下身段去做看似很普通、很低端的日用品——牙膏。起初,舆论认为这是一种不自量力的行为。但是,云南白药选择了正确的跨界方向,打出了中医药护齿保健牙膏的品牌,用了10年时间,其规模就从3000万元人民币发展为120多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只要找准市场切入点,跨界思维就可以发挥出“1+1>2”的效果。

互联网工具,特别是云计算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与信息分析能力,使企业向外寻找更多渠道,跳出原有模式的条条框框成为一种可能。

从本质上说,这场无处不在的颠覆旧商业模式的跨界运动,就是用高效率产业整合低效率产业。过去阻碍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进行跨界探索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现在基本上可以通过云计算共享数据资源来解决。可以说,是工具的进步拓展了思维的空间。

跨界思维天生追求综合性,主张打破条条框框的壁垒来看问题。跨界者往往需要涉及不同领域的知识,并且能从看似不相关的多个行业中找出那个串联异业资源的数据线。

2013年,以教育培训行业的龙头企业“新东方”的创业历程为原型的电影《中国合伙人》在国内引起一片轰动。这部影片让许多创业人士为之落泪,新东方的光环也由此达到巅峰。然而,就在新东方员工兴高采烈地庆祝公司成立20周年时,新东方的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却陷入了焦虑。从2011年的下半年至2012年的上半年,新东方已经亏损了4亿元。更重要的是,国内互联网三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不约而同地在2013年以横扫一切的姿态,纷纷推出在线教育平台。

新东方此前一直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培训。随着“空中教室”技术走向成熟,新东方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正如网购冲击实体商场一样,在线网络课堂也让教学工作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沪江网校的在线网络课堂利用互联网平台突破了教室的规模限制,让学生可以自己在家上课、做作业,其教学覆盖面无疑远远大于传统课堂。

2014年7月,新东方也顺应时势变化,与腾讯科技合作成立了北京微学明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将自己厚重的师资力量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再发挥云计算工具的作用,共享海量信息的优势,并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制定了更为个性化的辅导模式,此举将为新东方带来新的生气。

作为新兴的网络应用模式,云计算得到了众多IT行业巨头的高度关注。谷歌、IBM、阿里巴巴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都致力于在云计算领域奠定自己的一片基业。例如,阿里巴巴在公司十周年纪念庆典上,宣布成立专门负责研究开发云计算的子公司“阿里云”,“阿里云”也成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第八个子公司。由此可见马云和他的团队对云计算的重视。

但是,如何将云计算技术顺利转化为赢利模式,依然是商界需要深入研究的难题。跨界思维带来的异业复合模式,也许会是一个比较容易找到突破口的思路。但与此同时,这也将带来更复杂多变的跨界竞争,让过去的所有商业秩序都不得不面临重新洗牌的形势。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互联网经济下的跨界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云计算催生的跨界现象可分为三个层次。

其一,在产业层次,公司的类型变得越来越模糊,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进一步整合成类似生态系统的平台。

其二,在组织层次,传统组织的边界也不再壁垒分明,“虚拟化组织”的飞速发展将大大改变组织固有的管理模式。

其三,在劳动者层次,更多人将不得不吸收跨界的多学科知识,让自己成为具有跨界思维的人才。

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生存发展之道,离不开云计算等互联网工具的支持。企业无论是经营模式、组织结构,还是人才能力素质模型、团队建设等方面,都应当与时俱进。

每个企业都能利用云计算平台来管理自己的客户资源、经销商资源、人才资源,新的异业跨界组合不断涌现,这是一场拼速度和比眼光的卡位战。尽管有的企业比较成功,更多企业暂时还没摸到门路,但各类企业利用异业复合来扩张市场的大趋势已经逐渐明朗。

你不主动跨界,也会被他人的“跨界”所驱使。如果你跨界太慢,则会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大数据时代的市场法则往往是赢者通吃。所以,先行一步和落后一招的结果可能有天壤之别。主动进行自我变革才能赢得跨界先机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传统产业正在经受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巨大影响。当前的发展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难以继续为传统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可以说,传统产业的发展已经走到了分岔口。如今,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逐渐在市场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信息消费或许将成为拉动经济需求的新增长点,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颠覆传统产业,加强企业运营管理方面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提供重要动力。

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都要积极地打破边界,突破思维束缚,这样才能加快产业之间的融合速度。如今,智能硬件和智能应用等数字产品得到了高速发展,新技术产品之间形成了良好互动,为扩大互联网市场用户的需求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帮助,同时也加快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速度和互联网产业的跨界融合速度。

目前,用户无论是在思维方面还是在需求方面,都产生了很大改变。一些新颖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模式(比如C2B等)逐渐成为新的发展主流。在这种情形下,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都必须打破原有边界,主动跨界,用新的经营思维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传统企业应该学会借助大数据的力量,进行自我颠覆,加快传统产业的融合速度,这样才能在各个领域实现高速跨界。

当下,互联网BAT巨头已经开始了主动跨界,它们挑选各个垂直领域的顶级互联网企业进行战略投资,从而实现迅速跨界。BAT之所以可以实现快速跨界,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互联网跨界公司打破了原有边界,利用新技术打造新产品,而这些产品一般具备高性价比等特点,如网上的商品价格一般要低于实体店,网上服务往往效率更高;二是重视对数据资源的掌握,因为数据资源有助于企业将流量进行合理变现,这样就可以保证跨界企业在与传统行业进行对抗时占据更多价格优势。

一些互联网巨头在打破现有边界时,采用最多的一招,就是自我颠覆,自我变革,主动跨界。通过“自己打自己”“左右手互搏”等方式实现颠覆和跨界。华为、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都已经开始“内战”,它们企图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变革。而那些由跨界形成的新业务,很可能会对现有业务形成冲击,甚至淘汰掉现有业务。

事实上,目前在通信市场上如日中天的微信就是这种形势下的产物。微信并不是腾讯嫡系研发团队的研发成果。腾讯负责移动产品研发的人员不少,但他们一直没有抓住移动互联网领域中的有利时机。不过,腾讯内部孵化出的广州电子邮箱研发团队,却在关键时刻爆发出了巨大的冲击力。事后,马化腾回忆说:“微信这款产品的成功上市,使腾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是,如果这款产品不是被腾讯研发出来的,而是由其他互联网公司推出的,那么腾讯将完全失去招架之力。现在回想起来,其实真正的关键时刻,也就一两个月而已,那时,公司的几名核心高管一直在讨论合适的方案,对产品进行试错,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微信刚准备上市时,腾讯的手机QQ部门一致反对,因为那时已经有一个团队在做类似的产品,这就表明有两个团队在进行这方面的研发工作。这时,腾讯内部可以产生作用的无疑就是试错环节。腾讯的手机QQ研发团队在即时通信软件应用方面拥有十分丰富的经验,他们认为针对微信的开发没必要那么赶。但广州QQ邮箱研发团队却认为微信是一次重要机会,抓住了可以为腾讯带来巨变。在这种不明未来的情况下,部门之间是可以存在一定的竞争和探索的,这有助于企业内部试错环节的开展。

张小龙是主管QQ邮箱研发项目的,他所带领的研发团队已经接受了各种研发磨炼,拥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微信研发之初,他从QQ邮箱研发团队中抽出几位技术人员,加入到紧锣密鼓的研发工作中。他们从智能终端方面入手,考虑用户体验,不断地对微信进行试错和调整。之后,智能手机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在这种形势下,几个全球知名IM(Instant Messaging,即时通信)服务商因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掉队了,如美国微软的MSN等,都在这个智能手机爆发的时代被浪潮淹没了。

因此,当颠覆性业务还处于潜伏期时,我们应该利用内部孵化模式,在适当的时机成立专门的产品研发机构,并建立相应的服务机制,使这些部门不会因为考核因素而出现工作浮动。其实,这种组织结构的建立,将相当于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个PK机制,让不同部门之间进行赛跑,而跑得最快的,理应成为赢家。同时,企业也应该放松对新业务的束缚,这样才能促进其呈现出爆炸式发展的态势。无论任何企业,一般都会将企业内部具有颠覆性的业务独立出来,交由企业的精英人员来负责项目的运作。

针对这种情况,马化腾曾表示:“如果企业出现新业务,并且这个新业务跟旧业务存在很大差异时,企业应该给新业务一个单独成长的环境,将其独立出来,任其自由发展。”

如今,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之间的边界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互联网BAT巨头都在积极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并试图构建以自身为核心的经济生态圈,以此来占据更多优势资源和市场份额。由此可见,未来的商业竞争将逐步演变为生态体系之间的竞争,而不再是单纯的产品竞争。同时,竞争模式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互联网巨头的业务覆盖范围非常广,所以巨头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各个垂直领域的顶尖互联网公司都开始主动跨界,它们相继进入本行业之外的其他行业,并逐步在这些行业中建立起自己的根底,产生一定影响力,同时也对该行业的原有企业产生巨大冲击。

例如,汽车自从出现以来,就一直在飞速发展,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汽车改变了全世界的交通状况,改变了社会面貌,对人们生活的改变最为明显。汽车改变了城市的形态,逐渐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让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很多互联网公司正是看出了这一点,才纷纷跨界,进入汽车行业,搞高科技汽车研发,企图在智能汽车市场中分一杯羹。

目前,大部分汽车企业所采用的都是“规模化生产、精细化管理、高可靠运行”的生产和管理方法。汽车进入人类生活之后,一直以孤立的形式存在着,直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种状况才逐渐得到了改变。如今,随着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汽车行业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智能汽车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很多企业都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领域,企图通过新能源汽车,重新划分市场份额。最近,互联网巨头百度已经展开了无人驾驶汽车研发项目,计划实现汽车的智能驾驶。

针对这种情况,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给出了忠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普及的是智能移动工具,而不是汽车,如今已经不是汽车时代了。但汽车行业认为恰好相反,在它们看来,汽车的发展永远不会结束,它同样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只不过需要进行转型而已。如今,具备颠覆性的技术已经越来越多,汽车行业也应该引入这种技术,对当下的汽车进行彻底颠覆,改变人们对汽车的认知,增加汽车的使用特性,让汽车在时代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导致汽车行业的竞争空前加剧,而最激烈的竞争,还是跨界而来的企业所带来的竞争,因为动摇传统汽车行业根本的是互联网企业跨界而来所携带的颠覆性技术。这不是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是传统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样不是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跨领域的竞争。

无论任何时候,科学技术都具有时代性、无国界性,而技术创新基本都具备自主性和原创性,任何国家和技术研究中心都不例外。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才能让我们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逐渐成为市场规则的制定者。这就需要技术创新,而能以最快速度实现创新的无疑是跨界创新。因此,随着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各个领域的跨界已经是屡见不鲜了。汽车行业的发展动力,是由多项技术集合起来获得的,所以,跨界创新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必备要素之一。

只不过,跨界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多方努力。最重要的是,进行跨界的企业必须进行介入领域的技术储备,这样才能占据技术优势,在跨界过程中攻克所有难关。

但是,任何行业的发展重点都必须根植于自身基础,因此,无论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在进行跨界时,面对远超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就必须尽力打破行业原有边界,突破思想束缚,用创新性思维进行产品研发,同时还要注意介入领域的发展基础,从其价值链方面入手,才能事半功倍,提高跨界的成功几率。跨界的本质是高效率对低效率的整合

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变化,企业自身、竞争者以及顾客的需求等都处在不断的变化当中,所以,不管身在哪个行业,都只能以变应变。跨界,就是一种突破惯例且行之有效的“以变应变”之道。

在新的互联网时代,中国企业面临诸多困境。在探索解决之道的时候,它们就会发现,自己需要的是新的思维、新的方法,例如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的跨界思维、互联网的增值服务思维。

跨界思维,是一种新型的策划理念与思维模式,通过嫁接其他行业的价值为企业进行创新改造,制定出全新的企业和品牌发展的战术,让原本毫无关系甚至相互矛盾的行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从而在融合的过程中碰撞出新的火花,创造出商业奇迹。跨界思维有什么不同点?

第一,跨界思维属于一种外向型思维,其属性就是外向,它更愿意到外面的世界去开辟出一片新的领域。按照传统思路,云南白药做牙膏就是“用鸡蛋砸石头”的不自量力行为。不过云南白药拥有正确的、新型的跨界思维,所以它成功地进行了产业跨界,只用10年时间就实现了从3000万元到120多亿元的跨界崛起的奇迹,让整个商界都为之震撼!

第二,跨界思维是“三只眼睛”的全新思维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思维多向性策划。很多企业都将这种思维模式做到了极致。娃哈哈杏仁青稞粥,跳出了传统的“八宝粥”势力范围,开启一种“清新平衡”的全新诉求模式,开创出新一代的健康方便食品。同样今麦郎也完成了从弹面到直面的转变,并且带动了全线的产品,总销量突破100亿元大关。

这些成功的案例表明,市场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不是一两只眼睛就能找出解决方向的,要想成功跨界,企业主就要拥有“第三只眼”。

第三,跨界思维更具有综合性。跨界思维涉及多行业、多领域、多文化,所以更具有综合性,需要实现由多到一的融合创新。不过,在这个前提下,对跨界思维者的要求就会更高,他们必须具备多行业、多文化、多领域的营销策划能力。简单地说,如果按照传统流通产品的运作模式来做,娃哈哈爱迪生奶粉进军高端奶粉行业显然不太可能。

互联网时代的跨界思维,是综合性、多角度、外向性的策划思维,是一种符合大时代潮流的,能够将企业带出困境的整合营销思维,每个遇到瓶颈或是想要获得更大成功的品牌企业,都需要具备这种跨界思维模式。

跨界,在2013年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热门词语。于是,做互联网的阿里巴巴做起了金融,卖起了保险,做视频网站的卖起了电视机,而卖电视的居然也玩起了互联网。

在迈向大互联的今天,跨界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互联网发展带来的跨界现象,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产业层面。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互相融合,渗透平台型生态系统的商业模式。例如,外界很难定义阿里巴巴是什么类型的公司,因为它涵盖了许多领域,甚至用十几亿元买下了恒大足球50%的股权,玩起了足球。

第二,组织层面。互联网的发展使专业化分工变得越来越明显,“虚拟化组织”的迅速发展让传统组织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组织边界越发模糊。

第三,跨界式人才。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量的爆发以及传播方式的普及和迅速,致使许多人都主动或被动地进行了跨界知识储备。这些两栖人才成为了许多企业竞相邀请的对象。

跨界竞争,势必会让原有的商业秩序重新洗牌,势必会掀起一场卡位战。你不先跨界,别人就会先下手为强,先过来打劫你;你不跨界,别人也会让你“出轨”!

互联网的跨界颠覆,在本质上是高效率整合低效率。由于信息量的爆发以及传播方式的变革,一切不对称的信息都将被颠覆。互联网为何能够颠覆传统行业?那是因为,互联网企业从工具到思维,从产品到人才都比传统企业的效率要高出许多。互联网跨界打破了现有利益分配模式“在别人收费的地方免费”,这是一种十分典型的打破现有利益分配模式的营销方式。原来,生产硬件的厂商主要通过硬件销售来赚取利润,比如手机和电视厂商等。但是在小米和乐视等互联网公司闯入之后,他们就换了一种全新的玩法,不再从硬件上挣钱,而是将用户引导进其构建的一个网络生态系统里面,通过多样化的个性服务来黏住客户并形成消费。因此,他们的硬件便可以以很低的价格卖出。这就导致这些传统厂商们,由于原来层层代理的渠道利益分配,很难再与小米这样的公司拼价格,因而在竞争中变得十分被动,不得不开始谋求转型互联网。这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打破现有利益分配模式的现象。

微信通过文本、图片、语音、视频等众多免费通信模式实现了用户之间的关系交互,抢了电信运营商的饭碗,惹得电信运营商在那里嗷嗷直叫。别人都还指望着用户打电话、发短信来赚钱呢,微信却直接免费!但无论怎样,这都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传统电信运营商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变革商业模式,要么被互联网颠覆。互联网企业在掌握了规模化用户数据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免费模式实现与传统企业一样的业务,就连用户体验也都比传统企业做得更好。移动互联网颠覆传统企业的常用打法就是,在传统企业靠之赚钱的领域免费,从而把传统企业的客户群彻底带走,继而转化成流量,然后再利用其他渠道来实现赢利。简单地说,互联网企业就是在用颠覆性的思维和创新的商业模式以及极致的客户体验来争夺传统企业的生意。这些“站在门口的野蛮人”就采取这样的方式将传统企业赖以生存的生意重新进行定义和改造。

马化腾在企业内部讲话时说道:“互联网在跨界进入其他领域的时候,思考的都是如何才能够将原来传统行业链条的利益分配模式打破,把原来获取利益最多的一方干掉,这样才能够重新洗牌。反正在这块市场原本就没有我的利益,因此让大家都赚钱也无所谓。正是基于这样的思维,才诞生出新的经营和赢利模式以及新的公司。传统行业人士将公司进行互联网转型的时候,往往非常舍不得,更不敢触动自己所处行业的赢利根基,因此他们想的最多的就是把互联网当成一个工具,应该怎样利用互联网改良自己的行业,改善服务水平,获得更大的利润。比如,传统企业转型电商大部分考虑的都是线下经销商的利益应该如何分配,所以基本上都会搞出一个新品牌或者新的产品系列,然而,纯粹的网络品牌就完全没有这样的包袱。所以我们常讲,颠覆性创新通常具有外部性,即最后往往是新力量取得胜利,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传统力量很容易受到资源、过程以及价值观的束缚,难以迅速实现转型,由于颠覆性创新导致没落的巨头屡见不鲜,比如雅虎、诺基亚和柯达等都曾创造出历史的传奇,但最终还是没有逃脱衰落的命运。”

那么,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对传统行业进行颠覆?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原来的利益分配模式完全打破,甚至是颠覆。只有通过这样的思考,才能重新定义规划一个新的行业,才有机会实现更好的赢利。

2012年年底,百度CEO李彦宏发表的一份内部文件《改变,从你我开始》,主要讲述了百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坚持的路线和方向,并指出不应该快速追求净利润,应该将更多的钱投入到新的业务和创新上,而且在执行方面也有很多地方需要进行变革。百度文化的主要思想就是“简单可依赖”,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做到简单,做到可依赖,所需要的方式是不一样的。“现在我观察到了两点问题,一个是淘汰小资,一个是我们必须去鼓励狼性。狼性的三个定义,对于现在的百度来说是非常适合的:敏锐的嗅觉、群体战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因此,淘汰小资就是呼唤狼性,而呼唤狼性则需要胡萝卜加大棒。我们要让所有的员工明白,如果想要一个稳定的工作,想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地混日子,那么就请趁早离开,否则公司这艘大船就会被拖垮搁浅。”

2013年年底,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在公司内部讨论会上称“天变了”。“以前,我们一直在对别人、别的行业呼吁:‘天变了’。但是,如今我们自己头上的天也变了,同时我们脚下的土地也在发生变化。这和对手无关,引起这种变化的是我们的客户和市场,因为新技术革命也在变。没有事物是一成不变的,变化是必然的,当然,我们要敢于拥抱变化,勇于挑战变化。经过多年的发展,今天的阿里巴巴已经完全具备了挑战变化的决心和魄力,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有任何轻视的心态。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或许就会因为我们当中的某一个人的疏忽和不求进步,导致2013年成为我们最后的一年。昨天已经过去了,我们将面临新的挑战,而昨天获得的成功很有可能会成为今天的包袱,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机会。我们都在为了未来而努力,为了中国十年后的不一样而努力。”“要么进行破坏性创新,要么被别人破坏。”这是2013年海尔商业模式创新全球论坛上海尔总裁张瑞敏说的一句话。面对当下的互联网大潮,曾经自言“如履薄冰”的张瑞敏变得如临深渊,年近六十的他毅然开始了在组织和管理上的自我颠覆,自我变革。

在互联网时代,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企业的管理者要通过自我否定、自我批判,勇敢地拥抱颠覆性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在这大互联的浪潮中,爆发出更加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在商业边缘寻找空白点的跨界战略《孙子·谋攻》有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这个道理在经济领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可以为企业提供很好的发展思路。在企业竞争中,对竞争对手的了解是极其重要的。在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中,如果依然像传统企业那样瞄准对手的长处去进攻,往往事倍功半,折戟沉沙在所难免。如果能够做到知己知彼,就可以进行迂回战斗,针对对手的弱点展开猛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互联网初创企业大多数是小企业,没有雄厚的技术和资金实力,无法同行业巨头展开正面对抗。这个时候,只有集中精力攻击行业巨头的弱点,并循序渐进,这些小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马云说过,在商业领域内,如果遇到十分强大的竞争对手,想要去主动挑战它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可以去弥补它的缺点,一步步地做强。这个方法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与常说的“取长补短”相反,它是“取短补长”,即认清别人的短处,努力发展自己的长处,从而击而破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对于创业者的项目选择和市场定位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比如,新浪等知名网站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想要进入这个领域对于创业者来说是十分困难的。而像电子商务网站,国内市场还很缺乏,可开发的需求较大。

2002年,阿里巴巴的B2B公司才实现盈利,而当时的易趣已经发展了4年,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个时候,马云想要从正面挑战易趣无异于以卵击石。2003年,美国巨头eBay全面控股易趣,几乎让中国同类创业者丧失了发展的想法。但是,马云具有精准的市场头脑,抓住了易趣的弱点——易趣的主要服务范围是大企业,市场定位高,与eBay的经营理念相似。而中国电子商务中小企业却面临着更多的困难,无法进入电子商务领域。马云坦言,他的想法就是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马云把市场定位在中小企业,努力为这些企业打造一个商务平台,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短缺和信息交流不畅通问题。马云让这些中小企业零门槛进入淘宝开店,集聚了广大中小企业的力量。

eBay控股的易趣沿袭eBay美国的发展思路,为大企业服务,从中收取利润。在中国,中小企业众多,联合起来也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eBay输就输在不懂中国国情。马云曾经说过,把eBay这条大鳄引到扬子江来。在中国,人多就是优势,广大的中小用户为阿里巴巴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淘宝平台一经推出就引来了中小企业的关注,很多人开始尝试。马云作为一个中国人,懂得国人内心“占便宜”的小心思,打出了免费的招牌,这对于来自美国的eBay是致命的。在当时,国内经济发展有限,中小企业资金能力有限,而马云的免费击中了eBay的软肋,让用户大为惊喜。电子商务在当时也存在着信任的问题,属于熟人间的游戏,很多人不愿意相信。免费的招牌,可以打消人们心中的顾虑,使人们有种“即使失败了也不吃亏”的感觉。

同时,eBay也为自己的盲目自大付出了代价。针对马云的一系列招数, eBay继续收费的模式和享受最大的市场份额,对此蛮不在乎。eBay拥有雄厚的资金优势,便在其他地方对淘宝进行围剿。eBay斥巨资和国内的门户网站签订独家合作协议,让淘宝面临营销的问题,企图把淘宝扼杀在摇篮中。在这个过程中,马云再次发挥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宣传方法,开始在户外等非互联网渠道展开广告投放,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eBay坐山观淘宝,以为自己坐稳了江山,自此便可闲庭信步。但经过两三年的攻坚战,马云的“农村包围城市”取得了重大胜利,一举突破eBay的封锁,成为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

淘宝与eBay的大战,是一场经典的商业战争。对于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发展模式,有很好的示范作用。马云最成功的一点就是找到了eBay的弱点,做到了知己知彼,才能在战略实施上更具实践性和针对性。服务中小企业和实行免费策略是马云的两个杀手锏,相当于扔下了两个核导弹,一举炸毁了eBay这艘美国航母。

马云的“农村包围城市”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直击对手的弱点,为中小企业服务,迎合国内市场需求,不直接和eBay对抗(这是第一颗原子弹)。二是实行免费的政策,深刻透析中国民众的心理(这是第二颗原子弹,更准确地说是一颗氢弹,杀伤力更加强大,直接威胁了eBay的发展)。马云找准了阿里巴巴企业发展的特点,不但做到了“知彼”,而且还能“知己”,所以才会取得成功。

跨界具有极高的战略风险,但是,通过制定有效的战略可以规避这些风险。跨界即是进入另一个行业,常常会遇到行业巨头的夹击,生存条件艰难。那如何去摆脱雄厚的技术和资金的夹击呢?唯有知己知彼。这个战略实用性非常强,在跨界初期,就要做好精准的市场判断和分析,以当前的市场和未来商业模式的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传统企业深入分析,在摸透对手情况的基础上,实施长远的规划。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淘宝以“量多、便宜、样全”的特点,占据着巨大的电子商务市场。这是马云一手打造的商业航母,为阿里巴巴集团创造了巨大的升值空间。马云的淘宝案例不仅会为更多的后来者提供创新的思路和想法,还会对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发展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跨界思维要以人为本,要极致

以前的商业活动,完全是企业自身一家独大,消费者则处于一个绝对弱势的地位。正是这个原因,才有了《消费者保护法》的出现。那时,消费者可以选择的品牌以及可以选择的产品品种都很匮乏,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便有《消费者保护法》也很少有人在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后去申诉。但现在的形势完全不一样了,消费者已经成为绝对强势的一方,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企业必须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

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这个信息透明化的交流通道建立了一个实际意义上的消费者联盟。在这个消费者联盟中,一个产品的微小问题都可能演变成巨大的风波。“六六维权”事件就是这种企业与消费者强弱转换的一个重要体现。2015年7月,知名作家六六在J商城的天天果园上买了一些山竹,而收到货后发现东西是烂的,就决定与J商城客服协商退款,但是最后按照客服要求退了单并上传了照片后,对方却没有为她办理退款。作家六六之后把这次经历发到了自己的微博上。当时,六六的微博关注粉丝在1000万以上,微博发出后,就引发了一场网友对J商城的惊涛骇浪的“批斗”。有人说“我宁愿去T商城都不想去J商城,客服麻烦啊,T商城客服基本都很客气的,而且确实能解决问题”。又有人说出了自己的类似经历:“我只在J商城买过一回书,结果到家还是破的,找客服根本就是跟你扯皮,所以现在只在T商城买,退换货痛快啊。”虽然,J商城随后联系了六六,并进行了退款承诺,但仍然遭到了六六的拒绝。本以为这场风波能够就此以J商城天天果园的道歉以及质量整改告结,但不久又发生情况使事件一波三折。

六六发布微博后不足十天,王思聪也转发了六六的微博,并提到了自己在J商城购物时的不愉快场景,J商城官方随后专门发表微博给王思聪道歉。这种专门道歉的行为又引发了网友的质疑:为什么王思聪能够得到专门的道歉?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个很简单的商品交易纠纷为什么会闹得沸沸扬扬?这不是一个单纯的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的问题。一开始,J商城的客服人员拒绝六六的退款要求,如果能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和相应的补偿,也就只能让广大网友发发牢骚。毕竟,每一个公司都有着自己的售后规定,不可能对所有退款请求都进行退款处理。但随着之后引发的一系列网上风波,企业可能意识到自己的利益会受到影响,想要进行挽回,从而要求内部进行整改,这一切都显得处理很妥当——虽然这个处理措施显得没原则,向有影响力的名人服软,同时有把普通消费者与名人区别对待的嫌疑。但是,一个企业对自己不完善的环节进行修复完善,本身是符合消费者以及企业的利益的。

可以说,在这之前的一系列问题虽然可能有所非议,但行为言论都是符合一个企业的公关要求的。但是,随后对王思聪的微博专门进行道歉就显得欲盖弥彰了。这也就成了J商城激怒广大消费者的关键——为什么在这之前客服都是能退就退,能躲就躲,而在事态扩大之后,就开始低姿态处理?是不是对于普通消费者就可以用各种推挡搪塞的借口进行处理,而对于公关危机就完全正面面对?这完全是两种服务态度。不得不说,J商城在这点上确实有问题。

在这一波三折的风波中,广大消费者、作家六六、王思聪要求的都不是J商城的道歉以及整改承诺。要求的是J商城真正地体现“以人为本”,正如同六六在她的微博写到的:“做生意不容易,我是反映问题并由此引发对我们生存现状的思考。”那些舆论中的消费者,包括六六以及王思聪,只是认为一个企业应该做到“以人为本”,要做到把消费者当作消费者看待——不像J商城所表现的一样,同样的东西,有的人给退,有的人不给退,而J商城作为一个巨型企业更应该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不把消费者分成三六九等,对每一个人都一视同仁,是“以人为本”的一种体现,也是企业对自己原则的一种坚持,是企业道德的一种体现。很多时候,消费者也可能有着自己的生意,在另一个交易行为中他也可能处于销售商的位置,所以,很多时候,人们都知道生意难做的道理,遇到无法按自己意愿处理的交易冲突就是发发牢骚而已——这就如同作家六六以及随后的消费者所做的。

J商城这种跨界的网上商城与现实水果买卖的行为处理本身就存在问题。现在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消费者的权益维护机构,在这里,“无风都起三尺浪”,更何况本身就可能存在问题?

那么,是不是只要为消费者考虑,对消费者一视同仁,处理好售前售后服务就能做到“以人为本”呢?应该说,这对于传统商业行为来说基本足够了,但是对于跨界行业、跨界产品、跨界思维,还是不够的,除此之外,还必须追求“极致”。

什么叫作极致?极致就是发挥自己的最大能量,做出完全超乎消费者想象以及期待的产品。小米公司,从它开始做小米手机起,就坚持着这一点。只有让自己先疯狂,才能让这个世界跟着疯狂。雷军一开始也不是做手机生产的,但是他就是有着一种极致的执着,有一种近乎病态的对于“极致”的追求,才能够在自己跨界手机行业以后,做出1999元的超高品质手机。在当时,这种“让自己疯狂也让世界随之疯狂”的模式把中国甚至世界的整个手机生产销售行业的人全体逼疯。

随后,小米出的几个版本手机,研发的手环、电视、平衡车等产品,都能够远超同类别产品,让消费者为之尖叫。从一个新入行手机业的初创者,到把产品推广到所有“发烧”领域的现在,小米公司,正是凭借这这种“极致”的坚持,才能够在让自己疯狂之后让世界为之疯狂。难怪有人评价小米的极致是“把自己逼疯,把同行逼死”。在现在的互联网世界里,一个产品已经很难引起人们的火热关注,但是如果这个产品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且拥有人们为之关注的基础,那么这个产品就会成为世界的焦点。

在现在互联网大环境下,企业必须要以人为本,追求极致,才能创造企业的辉煌。第二章跨界营销:让全世界都知道你在跨越

一个商业机构怎么能够体现出它的“商业”特点?只有通过产品的销售。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就是通过其生产出来的各式各样的产品联系的。顾客只有通过产品,才能意识到企业的存在。产品就如同企业的“脸”,一旦缺少了这个具有独特行业特色、独特企业特色的“脸”,行业的自身特点以及企业的自身特色就会丧失,从而可能导致企业或者行业的衰落。产品是企业至关重要的“脸”,那么产品的营销就是对这张脸的“化妆”。

只有通过营销的“化妆”作用,产品才能真正找准自己的客户群体,而也只有通过“化妆”作用,才能吸引那些潜在的客户群体的目光——营销就是一种把自己的产品特色化,把产品展现给消费者,并且让消费者为之“神魂颠倒”的“化妆技术”。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营销,营销已经呈现出了各式各样的体系。而在如今这个各个行业间都在互相沟通,各个行业间都已经形成了有机联系的当下,如何做好跨界的营销就成为了这个时代企业环节的重要一环。跨界营销有什么原则,又有哪些注意事项,以前有过什么成功并且带有特色的案例;有没有一些简单的跨界营销手段,如何把这些跨界营销方法用到自己身上;在自己使用这些营销手段时,又应该注意些什么?这些问题能从本章中找到答案。跨界营销要以人为本

企业必须要以顾客为本,必须要“以人为本”。以前,商家为了刻意迎合消费者,不断地把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细分,对自己的产品重新进行再定位,重新进行产品设计,这些细分市场的企业策略在一开始的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现在,如果只是单纯地细分市场,细化自己的产品则已经无法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了。面对这种局面,跨界思维的引入,跨界营销的构建,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营销趋势。

营销的目的是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而这又分为两种:一是让新的顾客购买自己的产品,让那些以前不知道自己产品的人认识自己的产品,让那些没有使用过自己产品的人开始使用自己的产品;二是让已经购买自己产品的顾客进行再购买,增加购买频率。跨界营销就是通过顾客体验的互补以及不断提高来追求这两种销售目标。

先分析“让新的顾客购买自己产品”这个营销目的。这个营销目的就是开发自己的潜在顾客,吸引顾客眼球,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无论是企业自身的跨界探索,还是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同盟联合,都要扩大自己的客户群体,整合两个不同行业之间的消费顾客。而这个目的的达成,必须以两者之间顾客群体具有相似性为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分析跨界行业中顾客群体的详细属性。

再分析“让老顾客增加购买自己产品频率”的方面。一个消费者,即便忠诚度再高,很多时候也会接触或者使用别的同种功能的产品,而跨界营销则可以使这种“背叛”自己企业的行为的发出频率降到最低。对于同一个消费者,他日常生活的功能处理基本都是采取固定品牌,而两个不同功能型品牌产品的联合,可以在这两者之间形成有机联系,从而通过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把两个产品变成一个产品,这是对消费习惯的变革。

有一个小故事可以作为例子。一个卖鞋子的公司希望把自己的产品销售扩展到一个小岛上,但因为那个小岛十分偏僻闭塞,该公司甚至整个社会都对它一无所知,对于岛上居民的生活习惯也一无所知。为了了解岛上鞋子的销路行情,该公司决定派市场调研人员去看一看。第一个人看到所有人都没有穿鞋子,于是回到公司后对领导说,鞋子在那个岛上完全没有销售的可能,那里的人根本就不穿鞋;而第二个人到岛上去看过之后,回来却对自己的领导说:“鞋子在那个岛上的销路一定很好,那里几乎人人都需要一双鞋。”

对于这两个市场调研人员的观点,第二个人的分析对于企业生存、发展来说,显然更有价值,但要达成第二个人所说的“让每一个人都买一双鞋”的销售构想,就必须改变岛上人的行为习惯。跨界营销就是这样一种改变行为习惯的营销方式。通过跨界营销,我们把不同的两个产品结合起来,让人们在使用一种产品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选择另外一种产品,这就是跨界营销的目标,也是跨界营销吸引新的顾客扩大自己任意一个产品用户群的人数,提高老顾客购买次数的有效手段。

生活理念不同的两种消费人群,整合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双方的消费群体看来,对方的群体属性正是自己强力需要避免的。如一个强调个性化、强调潮流的消费群体,和一个强调质量、强调性能的群体,很多时候就存在矛盾。又比如,在服装等审美为主的领域,持不同理念的人甚至可能会打起来。两个产品要想跨界营销,就必须首先打通各自的生活理念。例如,凯迪拉克与国际顶级男装品牌Zegna的跨界营销,奔驰与阿玛尼的合作,就是看到了两个消费群体注重品位、强调奢华的特点,因而能够在跨界合作中获得双赢的可喜局面。

再看“消费潮流”,这也是生活品位的一种体现。和生活品位一样,相互排斥的两个群体可能出现冲突情形,只是消费潮流把这些具体化了。重视消费潮流的一致性,跨界营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小米公司,在自己品牌的跨界营销上,小米公司以手机为主,提出了“为发烧而生”的口号,强调了对潮流消费,以及电子时尚的追赶。此外,小米公司更是做了小米手环、小米新型电视、小米电子玩具、小米平衡车等其他潮流品牌。而在与跨界公司的合作中,更是与强调潮流的可口可乐公司举行了一系列的营销活动。

休闲方式上面,一个需要跨界的产品如果不考虑消费者经常去的休闲场所,那就有可能被消费者认为这个产品落伍,或者不合群,或者花哨。这些都是跨界营销中对消费者日常休闲方式分析不足造成的。

如果不考虑以上方面,则有可能达不成自己营销的既定目标。例如,平安集团就曾经收购“1号店”希望能够整合自己的客户资源,从而形成一条平安医药固定的商业链。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是实施之后,才发现整合之后的赢利模式极差,最后平安集团不得不出售部分“1号店”股份给沃尔玛。这就是平安集团事先没有考虑好两者消费群体的特有属性导致的。

1号店,在平安集团入主之初,给人们的印象就是一个“网络超市”,通俗来讲,就是一个网络上卖百货杂物的。而医药在一般人看来属于专业产品,只能从专业药店或者医院购买。这就导致了“1号店”和“平安医药”两者消费群体消费方式的不统一。这种不统一,在一开始就决定了这个整合必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而平安集团没有看到这些,更没有做好面对困难的准备,看到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之后就放弃了之前的策略。从理论上讲,这次跨界营销还是有可能出现转机的——只要人们接受药品进入“杂货铺”,并对于在“杂货铺”购买药品不反感,那就是平安医药营销链的建成契机。

所以,跨界营销要想成功,就必须考虑消费者的各方面消费特征,分析各种可能情况,看一看营销策略能否给客户带来体验上的提高,是不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今天,消费者已经成为这个互联网经济时代的主角,谁能主导消费者的习惯,谁就能决定世界的明天。寻找自己的战略跨界伙伴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追求极致的时代,是一个要求创新的时代,更是一个可以蓬勃发展的时代。互联网上,新的营销方法、新的营销策略、新的细分市场的公司、同一种功能的新产品,每天都在不断地涌现。这一系列的挑战,就要求企业必须找准自己的应对策略,找到自己崛起的方法。而找到一个战略上的合作伙伴,则是一个简单、实际的选择。

与其他行业进行联合,本身就是企业决策层面的创新,就是一种缓解冲击的有效方法,更是一个快速成长的途径。两个强势企业联合,能够使双方的阵营更加稳固,能够在面对强大对手时,具备更强的实力。而强弱之间的联合,则使得强者无需再开发新的市场,避免了进入一个新行业必须要面临的各种麻烦,不需要招聘新行业的从业者,节省了资金;对于弱势一方,则可以使自己凭借强者的品牌威望,让自己的企业平安渡过发展期,而在企业遇到风险时,也能极大地减小风险损失。而两个弱势企业组成的弱弱联盟,则会提高自身企业的抗冲击能力,使得企业能够面对更大的经济风险。所以说,无论是强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