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责任去上班(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1 09:56:40

点击下载

作者:赵凡

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带着责任去上班

带着责任去上班试读:

序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能听到有人这样说:“一个月只有这么点钱,凭什么要做那么多工作?”“我不过是在为老板打工,干吗那么拼命?”“什么好处都是领导的,我一个小小职员干那么多事有什么用?”“只要能对得起薪水,上班干活,下班走人,天经地义。”“这又不是我分内的事,谁爱干谁干。”

这种将上班等同于领薪水的想法,在现代社会的年轻人中非常普遍。他们将工作视为一种等价交换,认为上一天班,公司就该付一份报酬,仅此而已。他们忽略了薪水之外的价值,更看不到这份工作对于人生的意义。当他们对这份工作没有了热情,就开始在工作中采取随便应付的态度,不能真正负起责任,久而久之,在一定程度上,就会毁了他们的前程。

薪水只是回报上班的一种形式,它不能完全体现出工作的价值。对待工作应该持有一种态度,那就是责任。责任与薪水看似无关,其实关系很密切。当一个人带着责任去上班、去工作,每天尽职尽责,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就很容易得到上级的青睐、机会的垂青。那么,升职、加薪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所以,要改变自己的心态,不要总是为了薪水而上班,而是带着责任去上班。

只有带着责任去上班,你才能更好地工作;只有带着责任去上班,你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只有带着责任去上班,你才能真正认识到工作的价值。

本书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带领读者认识责任,让读者以主人翁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工作,从而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成就自己的人生!第1章上班,薪水只是一部分上班工作,其实是为了自己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说过:“为我工作的人,要具备成为合伙人的能力。如果他不具备这个条件,不能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我是不会考虑给这样的年轻人机会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年轻人这样说:“一个月只有这么点钱,凭什么要做那么多工作?”“我不过是在为老板打工,干吗那么拼命?”“只要能对得起薪水,上班干活,下班走人,天经地义。”“这又不是我分内的事,谁爱干谁干。”这种将工作等同于薪水,认为自己不过是在为老板打工的观念,在现在的年轻人中相当普遍。他们本来有着丰富的知识、不错的能力,同时也有很大的潜力,却因为狭隘的观念,认为工作只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只要每月能拿到薪水,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对自己的意义不大,只要达到要求,无愧于心就行了。未曾想,正是这样一种观念,使他们错失了人生中最宝贵的成功机会,使自己的一生从此与成功无缘。因此,每一个工作的人都应该问问自己:我到底是在为谁工作?如果不在年轻的时候弄清这个问题,此后的一生或许只能碌碌无为。

英特尔前总裁安迪·格鲁夫在一次对大学生的演讲中说道:“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别把自己当成员工,应该把公司看作自己开的一样。你的职业生涯除你自己外,全天下没有人可以掌控,这是你自己的事业。”

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使你在掌握实践机会的同时,能够为自己的工作担负起责任。树立为自己打工的职业理念,在工作中培养自己的企业家精神,能够让自己更快地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小李高中毕业后随哥哥到南方打工,哥儿俩在码头的一座仓库里找到了工作——给人家缝补篷布。小李很能干,工作认真,做的活儿也特别精细,当他看到别人丢弃的线头碎布后便会随手拾起来,留作备用,好像这个公司是他自己开的一样。

一天夜里,暴风雨骤起,小李急忙从床上爬起来,拿起手电筒就冲到了大雨中。这时,他哥哥不仅不在他的呼唤下一同前去,还一个劲儿地劝他不要那么傻。

在露天仓库里,小李查看了一个又一个货堆,加固被掀起的篷布。这时,老板正好开车过来,只见小李已经成了一个水人儿。

当老板看到货物完好无损时,当场表示要给小李加薪。小李说:“不用了,我只是看看我缝补的篷布结不结实。再说,我就住在仓库旁边,顺便看看货物只不过是举手之劳。”

老板见小李如此诚实、如此有责任心,就让他到自己的另一个公司当经理。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文化程度高的大学毕业生当业务员。小李的哥哥跑来找小李,说:“你现在当经理了,给哥也弄个好差事吧。”小李深知哥哥的个性,直接回绝道:“我现在当了经理更要为公司负责。你不行。”哥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小李说:“不行。你没有责任心,更不会把公司的活儿当成自己家里的干。”哥哥说:“真傻,这又不是你自己的公司。”不料,小李却说:“就是你这样的想法让你跑来找我,公司是不是我的并不重要,但我可以把它当成我的去干,并干好它。”

几年后,小李成了一家公司的总裁,他哥哥却还在码头上替人缝补篷布。

这就是为自己工作和为别人工作的区别!

无论你在什么样的公司工作,都要把自己当作公司的主人,而不仅是为老板工作的仆人。要知道,你不是在为老板打工,而是在为自己打工。当你具备做主人的心态时,你就会把公司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你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近了。

事实上,把公司当作自己的,能够让你拥有更大的挥洒空间,更多的实践和锻炼机会;为自己工作,能够让你在工作岗位上更主动、更积极地处理各项事务,不断开创新的工作机会和发展空间。工作的全部,不只是薪水

现在很多年轻人将工作视为一种等价交换,他们认为,我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一份报酬,仅此而已。他们看不到工资以外的价值,更看不到工作本身对于自己的意义。他们现在的工作与在校时的理想差距很大,事业心因此受挫,没有了热情。但为了生存又必须工作,所以在工作中总是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不能在工作中真正负起责任,不愿多干哪怕超出工作时间一分钟的活,他们只想对得起自己目前的薪水,却从未想过是否对得起自己将来的薪水,甚至是将来的前途。

某公司的一位员工,在公司工作了10年,薪水一直未涨。一天,他终于忍不住内心的不平,向老板诉苦,要求老板给他加薪。老板直言道:“你虽然在公司待了10年,但你的工作经验却不到1年,能力也只是新手的水平。”

这个可怜的员工在他最宝贵的10年青春中,除了得到10年的新员工工资外,其他一无所获。或许老板对这个员工的评价有失偏颇,毕竟他在公司待了10年,但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在当今这个日益开放的社会,这个员工能够忍受10年的低薪和持续的内心郁闷而没有跳槽到其他公司,足以说明他的能力的确没有得到更多公司的认可。换句话说,他的现任老板对他的评价应该是中肯的。

这便是只为薪水而工作的结果!

生活中,我们常能看到一些人因为不满足于自己目前的薪水而不认真工作,频繁跳槽,结果将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都丢光了,到了感叹岁月不饶人时,连本应得到的薪水也可能得不到了。

试想,一个人如果总是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薪水而大伤脑筋的话,他又怎么能看到薪水背后的成长机会呢?他又怎么能在工作中获得比薪水更重要的技能和经验呢?他的人生价值又靠什么体现呢?

一个只会为自己的懒惰和无知寻找理由的人,一个总是埋怨老板对他的能力和成绩视而不见的人,一个开口闭口老板太吝啬的人,一个认为自己付出再多也得不到相应回报的人……只会逐渐将自己困在装有薪水的信封里,永远也不会懂得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不要担心自己的努力会被忽视。要相信大多数的老板之所以能坐上老板的位置,一定有他们超出常人的地方,也就是说,他们最不缺的或许就是明智和判断力。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的利润,他们无疑很乐意按照工作业绩和努力程度来晋升积极进取的员工,他们无一不喜欢那些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坚持不懈的人——而每一个公司也都需要这样的人。

纵使我们发现我们的老板并不是一个有判断力和明智的人,且很少能注意到我们所付出的努力,也从来不给予我们相应的回报,那也不用懊丧,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想:现在的努力并不是为了现在就得到回报,而是为了可以在工作中学到更多。我们投身于现在的工作自然多半是为了现在的生活,但人生并不是只有现在,我们还有更为长远的未来。

年轻人对于薪水常常缺乏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毕竟在一定程度上薪水就代表着自己目前工作的回报。但也只是一种回报而已,并不能代表自己的全部价值。因此,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更应该珍惜工作本身带给自己的“报酬”。要知道,你的老板可以控制你的工资,可是无法遮住你的眼睛,捂上你的耳朵,阻止你去思考、去学习。换句话说,他无法阻止你为将来所做的努力,也无法剥夺你因此得到的回报。要知道,越是艰难的任务越能锻炼你的意志,越是具有开拓性的工作越能拓展你的才能,越是恶劣的工作环境越能培养你的人格,越是细琐的事务越能显出你的品质。

我们从校园走出来,参加工作,公司和单位便是我们成长中的另一所学校,它丰富了我们的经验,锻炼了我们的技能,增长了我们的智慧。与这些相比,我们每个月从公司领到的薪水算得了什么?

公司支付给我们的是金钱,工作赋予我们的却是可以令我们终身受益的能力。能力显然比金钱重要万倍,因为它不会遗失也不会被偷。许多成功人士的一生跌宕起伏,有攀上顶峰的兴奋,也有坠落谷底的失意,但最终能重返事业的巅峰,创造人生中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原因何在?因为有一种东西永远伴随着他们,那就是能力。他们所拥有的能力,无论是创造力、决策力还是敏锐的洞察力,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更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和学习得到的。

我们虽不能左右老板的思维,但可以让自己按照最佳的方式行事;我们虽不能要求老板明察秋毫,但可以让自己认真去工作;我们虽不能让老板对我们负责,但可以在工作中自己对自己负责。

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回报方式,并不能完全体现目前工作的价值,也不能完全体现你目前的价值。如果你只想为了薪水而工作,那也应该是为了将来的薪水而工作。如果只顾眼前,只盯着每个月的工资,不能使自己在工作中得到很好的锻炼,或许你可以轻易地领到眼前那点儿薪水,却最终会毁了自己的未来。工作可以让你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工作中,一个人只有在追求自我实现的时候,才会迸发出持久、强大的热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的价值。

据统计,比尔·盖茨的财产净值已达到了900亿美元。假如他和他的家人每年用掉一亿美元也要900年才能用完这些钱,这还不包含这笔巨款带来的巨大利息。那他为什么还要每天积极地投入工作呢?

著名电影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财产净值估计为10亿美元,虽没有比尔·盖茨那么富有,但也足以让他在余生享受十分优裕的生活,但他为什么还要不停地拍片呢?

美国Viacom公司董事长萨默·雷石东通在63岁时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庞大的娱乐商业帝国。63岁,在多数人看来是该颐养天年的时候,他却在此时做了个重大的决定,让自己重新回到工作中去。而且,他的一切都在围绕Viacom转,工作日和休息日、个人生活与公司之间没有任何界限,有时甚至一天工作24个小时。这样的工作劲头儿,他是哪里得来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那些拥有了巨额“薪水”的富豪,不但每天积极地投入工作,而且工作得相当卖力。难道他们是为了钱吗?

如果不是,那是为了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或许可以在萨默·雷石东的话里找到答案,他说:“实际上,钱从来不是我的动力。我的动力是对于我所做的事的热爱,我喜欢娱乐业,喜欢我的公司。我有一种愿望,就是要实现生活中最高的价值,尽可能地实现。”

是的,正是这种自我实现的热情,使他们热衷于他们所做的事业,使他们在他们所热衷的事业中取得巨大成功后,仍然一丝不苟地继续投入他们的事业。他们就像一个全身挂满冠军奖章的赛车手,尽管已经知道自己超出对手很远,但脚不会离开油门,他们爱自己创造出来的速度,而并非单纯为了名和利。

对此,有心理学家发现,对大部分人而言,拥有的金钱在达到某种程度之后就不再诱人了。因为金钱终究只是为人服务的,而人生追求的不仅仅是满足生存的需要和物质的享受,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在这方面,“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最高,动力也最强。

一个自我实现意识很强的人,往往会把工作当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会竭尽全力去做好它,使个人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一个将工作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人,会在工作中发挥最大的才华、能力和潜能,不断创造和发展,并会最终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当然,我们谈的不是瞬间的自我实现,而是可以驱使一个人达到不凡成就的自我实现,这种自我实现需要一种热情,一种对于事业前程持久的热情。若与被薪水所驱动的那些人相比,为满足“自我实现”这一人类最高需求而奋斗的人只占少数,对工作保持持久的热情在一般人当中就像钻石般少有。然而,在筑梦者和成功者当中,这种热情却很普遍。

我们常说,热情是梦想飞行的必备燃料。热情驱使着世界上每一位最杰出的人,使他们追求“自我实现”且在他们所迷恋的领域里达到人类成就的巅峰,推动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

让自己也拥有这种热情吧!让它持久地在你的工作中为你积蓄力量,创造价值,实现自我。如果你还没有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也不要麻痹自己——认为工作就是为了赚钱。不要对自己说:“既然老板给的少,我就少干,没必要费心地去完成每一个任务。”或者安慰自己:“算了,我技不如人,能拿到这些薪水也知足了。”而应该牢记,金钱只不过是许多种报酬中的一种,你所追求的是自我提高,你必须充满热情地去工作,正如你必须充满热情地去生活。

缺乏热情会让你变得消极、失去信心、不懂得珍惜,甚至失去自我,而消极的思想会让你发挥不出自己的潜力,失去信心会让你失去前进的动力,不懂得珍惜工作机会会让你浪费更多宝贵的时间,失去自我会让你与成功失之交臂,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工作的最大受益者是自己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人抱怨自己的工作枯燥、卑微,因而轻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他们在工作中敷衍了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从来不愿多做一点儿事,但在玩乐的时候却是兴致高昂,领工资的时候争先恐后。他们将大部分心思都用在如何摆脱目前的工作环境上,不想在工作中付出,总想避开工作中棘手的事,希望轻轻松松地拿到自己的工资,只享受工作的益处和快乐。

美国独立联盟主席杰克·弗雷斯从13岁起就开始在他父母的加油站工作。弗雷斯起初想学修车,但他父亲却让他在前台接待顾客。当有汽车开进来时,弗雷斯必须在车子停稳前站到司机门前,然后去检查油量、蓄电池、传动带、胶皮管和水箱。

弗雷斯在工作中注意到,如果他的活儿干得好,顾客大多还会再来。于是,弗雷斯每次总是多干一些,比如帮助顾客擦去车身、挡风玻璃和车灯上的污渍。

有一段时间,每周都会有一位老太太开着她的车来清洗和打蜡。这辆车的车内踏板很难打扫,而且这位老太太每次都将它弄得很脏,人还极难打交道。每次当弗雷斯将车清洗好后,她都要仔细检查好几次,并让弗雷斯重新打扫,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终于有一次弗雷斯忍无可忍,不愿意再侍候她了。

这时,他的父亲告诫他说:“孩子,记住,这就是你的工作!不管顾客说什么或做什么,你都要记住做好你的工作。”

父亲的话让弗雷斯大为震动,许多年以后他仍不能忘记。

弗雷斯说:“正是在加油站的工作使我学到了严格的职业道德和应该如何对待顾客,这些东西在我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看完这个故事,那些在求职时念念不忘高位、高薪,却不能接受工作中的辛劳、枯燥的人;那些在工作中推三阻四,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的人;那些不能尽力满足顾客要求,不想尽力提供超出客户预期服务的人;那些失去激情,任务完成得十分糟糕,总有一堆理由抛给上司的人;那些总是挑三拣四,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不满意的人,是不是都应该对自己说一声“记住,这是你的工作”呢?记住,丰厚的物质报酬和巨大的成就感永远是与付出的辛劳、战胜的困难成正比的。

我们知道,人都有趋利避害、拈轻怕重的本能。若接到搬钢琴的任务,多数人会自告奋勇地去拿轻巧的琴凳。但我们是在工作,不是在玩乐!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选择了这个岗位,就必须接受它的全部,而不是只享受它带来的益处和快乐。就算是屈辱和责骂,那也是这个工作的一部分。如果一个清洁工人不能忍受垃圾的气味,他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清洁工吗?如果一个推销员不能忍受客户的冷言冷语和脸色,他怎能创下优秀的销售业绩呢?

每一种工作都有它的辛劳之处。体力劳动者,会因为工作环境不佳而感到劳累;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工作的人,会因为忙于协调各种矛盾而身心疲惫;居于高位的领导者,则背负着公司内部管理和企业整体运营的压力……但他们正因为如此,在工作出现佳绩的同时也享受到了相应的报酬和快乐。

而那些只想享受工作的益处和快乐的人,是无法体会工作带给他的快感的。他们在喋喋不休的抱怨中、在不情不愿的应付中完成工作,必然享受不到工作的快乐,更无法得到升职加薪的快乐。

记住,这是你的工作!我们应该把这句话永远记在心上。不要忘记工作赋予你的荣誉,不要忘记你的责任,更不要忘记你的使命。坦然地接受工作的一切,除了益处和快乐,还有艰辛和忍耐。因为这是你的工作,与你的老板、同事、工作对象没有任何关系,他们不能真正帮助你,同样,在你工作得很起劲时,他们也不能真正阻止你。你的事业和前程在自己手中,在你所干的每一份工作中。工作中没有足够好,只有更好

在工作中,不满足于尚可的工作表现,要做得更好,你才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现代企业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人,他们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了,当任务完成得不理想时,他们会习惯性地说:“我已经做得够好了。”在工作中习惯于说自己“做得够好了”的人不仅对工作不负责任,对自己也不负责任。其实,每个人的身上都蕴含着无限的潜能,如果你能在心中给自己定一个较高的标准,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我,那么你就能摆脱平庸,走向卓越。

小赵在一家大型建筑公司任设计师,常常要跑工地,还要根据不同老板的要求修改工程细节,异常辛苦,但她仍然认认真真地去做,毫无怨言。她给自己立下了一条规则——“要做就做好,否则就不做”。

有一次,老板安排她为客户做一个设计方案,时间只有三天。接到任务后,小赵看完现场,就开始工作了。这三天,她都在一种异常兴奋的状态下度过的。她废寝忘食,满脑子都想着如何把这个方案弄好。她到处查资料,虚心向别人请教。三天后,她把设计方案交给了老板,并得到了老板的肯定。因工作认真,现在小赵已是公司里的红人了。老板不但提升了她,还把她的薪水翻了3倍。

后来,老板告诉她:“我知道给你的时间很紧张,但我们必须尽快把设计方案做出来。如果当初你因此推掉这个工作,我可能会把你辞掉。你表现得非常出色,我最欣赏你这样工作认真的人!”

任何一个老板都希望能拥有更多优秀的员工,而很少有老板能忍受那些表现平平却自以为是的员工。现实中,老板根据员工在平时工作中的表现决定给谁升职或者加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如果你想使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升值”,首先要放弃的是“拿多少钱,做多少事”的想法。这个道理很简单,你觉得自己只拿了一千块钱的工资,便只做一千块钱的事,反过来,你的老板则会因你只是在做着一千块的事,而只给你一千块钱的工资。促成这种平庸“交易”的最大原因,便是你没有给你的老板为你加薪和升职的理由,但若你拿一千块的钱,做了一万块钱的事,那情况自然会大不同了。

彼得现在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可以前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推销员。他奋起的动因是他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拥有超出自己想象的10倍以上的力量。在这句话的激励之下,他反省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态度,发现自己错过了许多可以和顾客达成交易的机会。于是,他制订了严格的行动计划,并付诸行动。两个月后,他发现自己的业绩已经增加了两倍。

数年以后,他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在更大的舞台上检验着这句话。

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穷的,如果你现在仍觉得自己表现平平,那一定是因为你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如果你满足于自己在工作中尚可的表现,那你也只能落入平庸者之列。事实上,面对激烈的竞争,即使甘于平庸,也不一定能获取想要的安逸。

满足自己尚可的表现,是你通向卓越的最大障碍。事物永远没有“足够好”的时候,只有把它“做到更好”才能真正成功。无论客户、上司还是老板,真正存心挑剔你的时候并不多,他们提出的要求,大多是由于某种正当的需要。上司怕工作质量差而影响业绩,老板则更是迫于市场的巨大压力而鼓励员工不断上进。他们因为无法对市场说“我已经做得够好的了”,因此也希望你不要对他们说:“我已经做得够好的了。”市场是无情的,有时你可能只比竞争对手稍逊一点点,却会被淘汰出局。

当你在工作中积极进取,把尚可的工作成绩当成前进的基石,不断提高自己时,你的一切就会随之改变。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松下幸之助曾说:“责任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独自承担哪怕是这些行为最严重的后果,正是这种素质构成了伟大人格的关键。”事实上,当一个人养成了尽职尽责的习惯后,无论从事任何工作都会从中发现工作的乐趣,并在这种责任心的驱使下,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成功几率大幅度提高。

李华利是一名毫不起眼的理发师。他的理发店在街角最不起眼的地方,却顾客盈门。理由很简单:这里面有一位很好的理发师。他总能把顾客的头发剪出最好的效果。如果能够拥有一个好发型和一份好心情,在路上多花一点时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不仅如此,他的客人还向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推荐这家理发店。久而久之,李华利的理发店名声大振,成为这个城市中首屈一指的理发店。

后来,李华利招收了一批小学徒。在每次教授技艺的时候,李华利总是不忘说这样一句话:记住,每一刀剪下去都要负责任。这句话也是在李华利正式做学徒的那一天师傅对他说的第一句话。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每一个职位所规定的工作任务就是一份责任。你从事这份工作就应该担负起这份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所做的工作充满责任感。责任感与责任不同。责任是指对任务的一种负责和承担,而责任感则是一个人对待任务、对待公司的态度。

一个人责任感的强弱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心尽责还是敷衍了事。如果你在工作中对待每一件事都尽职尽责,出现问题也绝不推诿,那么你将赢得足够的尊敬和荣誉。

生活中,我们常常认为只要准时上班,按时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就是对工作负起责任了,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领工资了。其实,光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有责任感,敬重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表现出忠于职守、尽心尽责的精神,这才是真正的敬业。

社会学家戴维斯说:“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当我们对工作充满责任感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这种习惯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懒散敷衍成为一个人的习惯时,他做起事来往往就会不实诚。这样,人们最终必定会轻视他的工作,从而轻视他的人品。

有一位母亲和两个女儿,母女三人相依为命,过着简朴而平静的生活。后来,母亲不幸病倒,家里的经济状况开始恶化起来。这时候,大女儿珍妮决定出去找工作,以维持家庭生计。

她听说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片森林,里面充满着幸运。她决定去碰碰运气。

如传说的那样,一切都很幸运。当她在森林中迷失方向、饥寒交迫的时候,抬眼一看,自己已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一间小屋的门前。

一跨进门,她就吃惊地缩回了脚,因为她看到了屋内杯盘狼藉、满地灰尘的场面。可珍妮是一个喜欢干净的姑娘,等她的手一暖和过来,就开始整理房子。她洗了盘子,整理了床,擦了地。

过了一会儿,门开了,进来12个她从没见过的小矮人。他们对屋里焕然一新的环境十分惊讶。珍妮告诉他们,这一切都是她做的。她妈妈病了,她出来找工作,想在这里歇歇脚。

小矮人们非常感激。他们告诉她,他们的仙女保姆去度假了。由于她不在,房子变得又脏又乱。现在他们需要一个临时保姆。

珍妮高兴极了,她马上表示愿意当他们的临时保姆。

工作生涯开始了。第二天,珍妮早早地起床,给主人们做早餐,打扫屋子,手脚勤快,工作认真。

第三天、第四天也是如此。

到了第五天的时候,珍妮透过厨房的窗子看到了美丽的森林风景。“对了,自从来到这里,我还没有见过白天森林的景色。出去看看吧。”珍妮对自己说道。

一切都是那么新奇。珍妮在外面玩了整整两个小时。回到屋里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落山了。她急急忙忙地跑去厨房准备晚饭。另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打扫地毯和地毯下面的灰尘。但由于时间太短,她决定不打扫地毯下面的灰尘了。“反正地毯下面没人看得见,有点儿灰尘也没有关系。”

一切都非常顺利,小矮人回来后,并没有发现什么。

又过了一天,珍妮又跑出去玩,又没有打扫地毯下的灰尘。“我每周清理一次灰尘就可以了。”珍妮对自己说道。

又过了五天,小矮人们也没有说什么。用过晚餐,他们聚在一起打扑克。其中有一个小矮人丢了一张牌,他们到处找都没有找到。这时候,有一个小矮人开玩笑地说:“说不定那张牌钻到地毯下面去了。”

很不幸的是,有人相信了他的话,他们揭开了地毯,看见了灰尘满地的地板。

结局如人所料,幸运之神不再眷顾珍妮,她丢掉了这份工作,离开了森林,只得开始寻找下一份工作。在深深的懊悔中,她开始明白:就算机会垂青,工作机遇降临身上,也要有责任心,也要百分之百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样才算真正地掌握了机会,利用了机会。

这是一个在美国的故事书中经常出现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同时也有很多人从这个故事中领悟到了生活和工作的真谛。他们内心平衡,不会因为看到某个人在一夜之间成功就说:“他们是上帝的宠儿,是机遇让他们成功的。”他们能够更清楚地看待成功的本质,认为成功取决于个人品质。

责任感是我们战胜工作中诸多困难的强大精神动力,它使我们有勇气排除万难,甚至可以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一旦失去责任感,即使是做自己最擅长的工作,也会做得一塌糊涂。

或许有人会说,只有公司管理人才需要很强的责任感,而自己只是一名普通员工,只要把事情做完了就行了。事实上,企业是由众多员工组成的,或许因为分工不同、岗位不同,职责也不尽相同,但每一个人都负载着企业生存与兴盛的责任,因此无论职位高低都必须具有很强的责任感。

一个缺乏责任感的员工,不能将企业的利益视为自己的利益,很难处处为企业利益着想。这样的人在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可有可无的,即使自己不辞职,也随时都有可能被解雇。

一个有责任感的员工,不仅会认真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而且会时时刻刻为公司着想。这样的人,在任何一个公司都会被需要,都会得到其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事实上,只有那些能够勇于承担责任并具有很强责任感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大的机遇和荣誉。

对待工作,是充满责任感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任务,还是敷衍了事,这是事业成功者和事业失败者的分水岭。事业有成者无论做什么,都会尽心尽责,丝毫不放松努力;处处碰壁者无论做什么,都轻率疏忽,一遇到问题就找借口推托。这就是二者最大的区别。

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分子,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无论从事何种工作,缺乏工作责任感,则无异于给自己贴上了一枚失业的标签。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要知道,职场中容不得半点不负责任,你若不对自己和自己的工作负责,又怎么企求别人对你负责呢?第2章没有责任感的员工这样工作往往会缺乏挑战困难的勇气

许多人虽然具备种种取得成功的能力,却有个致命弱点:对自己不够自信,缺乏挑战困难的勇气。他们以为,要想保住工作,就要去做那些熟悉的事,对于那些颇有难度的事情,还是躲远一点好。所以,当他们面对不时出现的困难工作时,总是一躲再躲,而不敢主动发起“进攻”。如果困难的工作“不幸”轮到自己的头上,则总是想方设法拖延。结果,终其一生,也只是一个平庸的人。

有位哲人说,人生最精彩的章节,并不是你在哪一天拥有了多少金钱,也不是你在哪一刻获得了美妙的爱情,而是你在某一关键的瞬间,咬紧牙关战胜了自我。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挑战,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西方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你想摆脱平庸的工作状态,拥有精彩卓越的人生,就应当摆脱心灵的恐惧,不断地挑战自我,打破自我限制。

一位老板在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员工时说:“我们所急需的人才,是拥有进取精神,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的人。”所以,敢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的“职场勇士”和事事求安稳的“职场懦夫”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是截然不同的。“职场懦夫”永远不要奢望得到老板的垂青。如果你羡慕别人得到了晋升,那么,你一定要明白,他们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在复杂的职场中,他们秉持着“挑战不可能完成的工作”这一原则,磨砺生存的利器,不断力争上游,才脱颖而出。

李开复在苹果公司工作的时候,有一天,老板突然问他什么时候可以接替自己承担老板的职责?李开复当时非常吃惊,连忙向老板表示,自己缺乏管理经验和经营能力,还难以担此重任。但是老板说,这些经验是可以培养和积累的,而且,希望他在两年之后就可以做到。有了这样的提示和鼓励,李开复开始有意识地加强在这方面的学习和实践,向自己之前认为“不可能”的工作任务发起挑战。果然,他真的在两年之后接替了老板的工作。

现今享誉全球的麦当劳公司也是在莫里斯·麦当劳和查特·麦当劳两兄弟不向困难屈服,敢于向“不可能”挑战的精神中诞生的。

20世纪20年代,这对有着跳跃之心的“不安分”的小青年毅然告别乡村老家,勇闯美国著名影城好莱坞。

1937年,历经多次挫折的兄弟俩,抱着永不服输的念头,借钱办起了全美第一家“汽车餐厅”,由餐厅服务员直接把三明治和饮料等送到车上——也就是说,麦当劳兄弟二人最初办的是路边餐馆,定位于服务到车、方便乘客的经营方式。由于形式独特,餐厅很快一炮打响,一时间,他们的“汽车餐厅”独领风骚。后来人们纷纷效仿,办“汽车餐厅”的人日益增多,麦当劳兄弟的生意大不如初,而且每况愈下。

在困难面前,兄弟二人没有丝毫的退缩、沮丧和消沉,继续冥思苦想着再一次勇敢超越自己的良策。他们摒弃了原有的“汽车餐厅”的服务理念,转而在“快”字上大做文章,以“想吃花哨和高档的请到别处去,想吃简单实惠和快捷的请到我这儿来”的全新的经营理念吸引了千千万万的顾客蜂拥而来,一举获胜。

兄弟二人并没有满足现状,敢想敢干,继续在“冒尖”和“出奇”上寻找制胜之法。比如,后来推出小纸盘、纸袋等一次性餐具,进行了厨房自动化的革命,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麦当劳兄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不断战胜和超越自我的决心和勇气,并将这种决心和勇气付诸实践当中,才使得他们把在一般人眼里已经很好或根本不可能的事,彻底推翻或改写,从而一步步成就快餐业霸主的地位。

如果你也希望像他们一样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那么当有一件人人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艰难工作摆在你面前时,就不要抱着“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更不要花过多的时间去设想最糟糕的结局,以致迟迟不敢动手去做。

你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不断重复“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念头只会让自己真的不能完成。就像一个高尔夫球员,如果不停地嘱咐自己“不要把球击入水中”,并想象球掉进水中的情形,在这样的心态下,你认为他打出去的球往哪里飞呢?

勇于向“不可能”挑战的精神、信心和勇气,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砝码。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蕴含着极大的能量。勇于向不可能的任务挑战,有利于我们不断打破内心的自我限制,充分发挥出自我的潜能。

跳蚤这种动物,有着极强的弹跳力。统计表明,一般跳蚤跳的高度可达它身体长度的400倍左右,所以说,跳蚤可以称得上是动物界的跳高冠军。有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跳蚤放进玻璃杯中,它会立即跳出来,再重复几遍,结果仍是如此。接下来,实验人员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并且立即在杯上加一个玻璃盖,“砰”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跳蚤感到十分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后,跳蚤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过一会儿,跳蚤再也不会撞击到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一个小时后,当实验人员把这个盖子轻轻拿掉后,跳蚤还是根据原来的高度继续地跳;再过几个小时,还是如此。一天以后,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跃——其实,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

难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这个杯子吗?绝对不是。问题在于,经过几次碰撞,它的心里面已经默认了这个杯子的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

在工作中,很多人也有着类似的“跳蚤式”经历,虽屡屡去尝试,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屡屡失败。经过几次碰壁以后,便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以为“盖子”已成为自己无法逾越的高度,从而失去了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在这种心态的作用下,他们不是重整旗鼓,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成功,而是一再地降低成功的标准。因此,当“盖子”掀起的时候,他们已经失去了挑战的勇气,不敢再跳,或者早已习惯了,不想再跳了。他们往往因为害怕成功高度的限制,而甘愿忍受平庸和失败的生活。

心理高度决定事业高度,一个人若想打破平庸的生活模式,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首先就要突破心理瓶颈,相信自己,从根本上克服这种无知的障碍,走出“不可能”这一自我否定的阴影,用信心支撑自己完成这个在别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工作。经常拖延会让你堕入平庸

盛大前总裁唐骏曾说过一句话:“比别人勤奋一点点,就能超前别人一大步。”

拖延有很多伪装——懒惰、漠不关心、健忘、难以完成工作,但这种伪装的后面通常有一种情绪:恐惧。恐惧导致拖延,而拖延则会导致更深的恐惧。拖延者常常被工作的分量和复杂性所吓倒,他们害怕自己无法完成任务,结果就会不自觉地把工作一拖再拖。

拖延只会导致一个人堕入平庸。其实,拖延对人的最大危害并不仅仅体现在所拖之事上,它还会侵蚀人的意志和心灵,消耗人的能量,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挥。处于拖延状态的人,常常陷于一种恶性循环之中不能自拔,最后只能导致问题越积越多。

在一些失败的企业里,拖延是一种普遍现象。比如:琐事缠身,无法将精力集中到工作之上,只有被上司逼着才向前走,不愿意自己主动开拓;反复修改计划,有着极端的完美主义倾向,该实施的行动被无休止的“完善”所拖延;虽然下定决心立即行动,但总是找不到行动的方法;做事磨磨蹭蹭,有着一种病态的悠闲,以致问题久拖不决;情绪低落,对任何工作都没有兴趣,也没有什么人生憧憬。

对一个渴望有所成就的人来说,拖延是最具破坏性的,它是一种最危险的恶习,会使人丧失进取心。一旦遇事开始时就拖延,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

另外,喜欢拖延的人往往意志薄弱,他们要么不敢面对现实,习惯于逃避困难,惧怕艰苦,缺乏约束自我的毅力;要么目标和想法太多,导致无从下手,缺乏应有的计划性和条理性;要么没有目标,甚至不知道应该确定什么样的目标。

人的惰性是一种可怕的精神腐蚀剂,它可以让人整天无精打采,生活消极颓废。美国科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富兰克林就曾经说过:“懒惰就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我们的身体。”而萧伯纳则说:“懒惰就像一把锁,锁住了知识的仓库,使你的智力变得匮乏。”

在工作中,因懒惰而拖延是一种最不能得到原谅的行为。思科公司的总裁约翰·钱伯斯先生对此评论说:“拖延时间常常是少数员工逃避现实、自欺欺人的表现。然而,无论我们是否在拖延时间,我们的工作都必须由自己去完成。暂时的逃避现实,从暂时的遗忘中获得片刻的轻松,这并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要知道,因为拖延或者其他因素而导致工作业绩下滑的员工,就是公司裁员的必然对象。”

迈克是伦敦一家公司的一名低级职员,他的外号叫“奔跑的鸭子”。因为他总像一只笨拙的鸭子一样在办公室里跑来跑去,即使是职位比他还低的人,都可以支使他去办事。后来,迈克被调入了销售部。有一次,公司下达了一项任务:必须完成本年度500万美元的销售额。

销售部经理认为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私下里开始怨天尤人,并认为老板对他太苛刻,为了迫使公司降低年度销售指标,他有意将与之相关的工作计划一拖再拖。

只有迈克一个人在拼命地工作,到离年终还有1个月的时候,迈克已经全部完成了自己的销售额。但是其他人没有迈克做得好,他们只完成了目标的50%。

经理主动提出了辞职,迈克被任命为新的销售部经理。“奔跑的鸭子”——迈克在上任后忘我地工作,他的行为感动了其他人,在年底的最后一天,他们竟然完成了剩下的50%的销售额。

不久,该公司被另一家公司收购。当新公司的董事长第一天来上班时,他亲自任命迈克为这家公司的总经理。

因为在双方商谈收购的过程中,这位董事长多次光临公司,这位“奔跑”的迈克先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能让自己跑起来,总有一天你会学会飞。”这是迈克传授给他的新下属的一句座右铭。我们常常因为拖延时间而心生悔意,然而下一次又会惯性地拖延下去。几次三番之后,我们竟对这种恶习习以为常,以致轻视了它对工作的危害。

1989年3月24日,埃克森公司的一艘巨型油轮在阿拉斯加触礁,导致大量原油泄漏,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但埃克森公司因一时拿不出面向外界的合理解释,将此事一拖再拖,终于引起众怒,以致引发了一场“反埃克森运动”,甚至惊动了当时的总统布什。最后,埃克森公司因此事直接损失达几亿美元,形象严重受损。

其实,拖延并不能使问题消失,也不能使问题变得容易解决,而只会使问题加重,给工作造成严重的危害。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没有在关键时刻及时作出决定或行动,而让事情拖延下去,就会使没解决的问题由小变大、由简单变复杂,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解决起来也越来越难。

那些经常说“唉,这件事情很烦人,还有其他的事等着做,先做其他的事情吧”的人;那些将“今天该做的事拖到明天,现在该打的电话等到一两个小时以后才打,这个月该完成的报表拖到下个月”的人,总是奢望随着时间的流逝,难题会自动消失或有另外的人解决它,须知这不过是自欺欺人。随着完成期限的迫近,工作的压力反而与日俱增,只会让他们感觉更加疲惫不堪。

如果你希望通过拖延在一个公司混日子,那你就犯了一个大错误。你在工作上的拖延虽能一时侥幸蒙骗住你的雇主,却会使你从此变得更加平庸。优秀的员工做事从不拖延,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在上司交办工作的时候,他们只有两个回答:“是的,我立刻去做!”或是:“对不起,这件事我干不了。”

商场就是战场,工作如同战斗。要想在商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摒弃拖延的恶习,拖延只能导致平庸的结局。所以,请丢掉糊弄工作的态度,从今天开始拒绝一切拖延的习惯。陷入抱怨的怪圈

人在遭遇不公正待遇时,通常会产生抱怨情绪,甚至会采取一些消极对抗的行为,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但是,如果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用一种豁达大度的心态来对待它,这何尝不是一种对成功者的考验?

一位朋友计划与一位离过婚的妇女结婚,临到结婚前却放弃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有人问他。

朋友这样解释道:“她总爱诉说前夫的种种缺点——胡说八道、好吃懒做、无所事事、脾气恶劣等,简直一无是处。我想,世界上应该没有一个如此坏的人吧。我突然觉得和她生活下去我会受不了的。于是干脆逃走为妙!”

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抱怨自己在公司里长期得不到提升,言语中流露出对老板的不满。在他眼中,老板只不过是用“敬业”和“忠实”来麻痹员工,作为剥削员工的一种手段。没过多久他就被公司辞退了。

对于生活中那些喜欢抱怨的人,大多数人都会敬而远之;对于在工作中表现消极、喜欢抱怨的人,大多数公司都不会让他留下,更别说给他奖励和晋升的机会了。

生活中的许多失业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充满了抱怨。失业的痛苦困扰着他们,使他们觉得自己仿佛被命运挤到了墙角(其实是他们自己走到了命运的墙角),因此只有通过抱怨来平衡自己的内心。然而,这种抱怨的行为恰好说明他们所遭遇的处境是咎由自取。

季某是北京一所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能说会道,各方面都表现得相当不错。他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两年了,虽然业绩很好,为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可就是得不到提升。

季某心里有些不舒畅,常常感叹老板没有眼力。一日,和同事喝酒时季某发起了感慨:“想我自到公司以来,努力认真,试图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我为公司拉来了那么多的客户,业绩也很不错。虽然兢兢业业,成绩人所共知,却没人重视、无人欣赏。”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本来老板准备提升季某为业务部经理,但得知季某之言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来就放弃了提升他的想法。

季某之所以得不到提升,就在于他不了解老板的心理,而只是一味地从自己的角度来抱怨老板没有识人之能。

抱怨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改善处境。人往往就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形成了高尚的品格。相反,那些常常抱怨的人,终其一生,也无法培养出真正的勇敢、坚毅的性格,自然也就无法取得任何成就。不妨想一下,你是喜欢与那些抱怨不已的人为伍,还是喜欢与那些乐于助人、积极向上、值得信赖的人一起共事呢?哪一种同事更受欢迎呢?

在现实中,我们难免会遭遇挫折与不公正待遇,每当这时,有些人往往会产生不满,并开始发牢骚,希望以此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引起更多人的同情。从心理角度上讲,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自卫行为。但这种自卫行为同时也是许多老板心中的痛,牢骚、抱怨会削弱员工的责任心,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几乎是所有老板一致的看法。

许多公司管理者深受这种抱怨的困扰。一位老板说:“许多职员总是在想着自己‘要什么’,抱怨公司没有给自己什么,却没有认真反思自己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够不够。”

对于管理者来说,牢骚和抱怨最致命的危害是滋生是非,影响公司的凝聚力,造成机构内部彼此猜疑、团队士气涣散,因此他们时刻都对公司中的“抱怨者”有着十二分的警惕。

抱怨的人很少会积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不认为主动、独立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责任,却将诉苦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其实,这样的抱怨毫无意义,至多不过是暂时的怨气发泄,结果什么也得不到,甚至会失去更多的东西。一个将自己的头脑装满了过去时态的人是无法容纳未来的。聪明的做法是停止计较过去,不对自己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耿耿于怀。

现在一些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由于缺乏工作经验,自然无法被委以重任,工作也不如他们所想象的那样体面。当老板要求他们去做应该负责的工作时,他们就开始抱怨起来:“我被雇来不是要做这种活儿的。”“为什么让我做而不是别人?”他们对工作丧失了起码的责任心,不愿意投入全部力量,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将工作做得粗劣不堪。长此以往,嘲弄、吹毛求疵、抱怨和批评的恶习,将他们卓越的才华和智慧悉数吞噬,使之根本无法独立工作,最终成为没有任何价值的员工。

一个人一旦被抱怨束缚,不尽心尽力,只是应付工作,在任何单位里都是自毁前程。

原中软国际副总裁林惠春先生说:“抱怨是失败的一个借口,是逃避责任的理由。这样的人没有胸怀,很难担当大任。”

抱怨和嘲弄是慵懒、懦弱无能的最好诠释,它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扰人不安。如果你想有所作为,如果你想让自己变得优秀,不妨在遇到不公或是心情郁闷想要发泄时多问一下自己:“我抱怨什么?有什么值得我去抱怨的?”然后平静地将答案告诉自己。把小错不当成是错

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成功者从来不会因为错误小就放过错误,而失败者往往把小错不当成是错。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年轻人好高骛远,不能踏踏实实地工作,工作中出现一些小问题也不愿深究,听之任之。他们认为:如果我所犯的错误性质十分严重,我一定会承认的;如果是芝麻大的一点儿小错,再那么较真儿,就是小题大做,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如果你也是这样看待小错误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巴西海顺远洋运输公司派出的救援船到达出事地点时,“环大西洋”号海轮已经消失了,21名船员也不见了,海面上只有一部救生电台在有节奏地发着求救的信号。救援人员看着平静的大海发呆,谁也想不明白在这个海况极好的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从而导致这条最先进的船沉没。这时,有人发现电台下面绑着一个密封的瓶子,打开瓶子,里面有一张纸条,用21种笔迹这样写着:

一水汤姆:3月21日,我在奥克兰港私自买了一个台灯,想给妻子写信时照明用。

二副瑟曼:我看见汤姆拿着台灯回船,就说了句“这小台灯底座轻,船晃时别让它倒下来”,就没再干涉。

三副帕蒂:3月21日下午船离港时,我发现救生筏施放器有问题,就将救生筏绑在架子上。

二水戴维斯:离岗检查时,发现水手区的闭门器损坏,就用铁丝将门绑牢了。

二管轮安特尔:我检查消防设施时,发现水手区的消防栓锈蚀,心想还有几天就到码头了,到时候再换。

船长麦特:起航时,因工作繁忙,就没有看甲板部和轮机部的安全检查报告。

机匠丹尼尔:3月23日上午,汤姆和苏勒房间的消防探头连续报警。我和瓦尔特进去后,未发现火苗,就判定是探头误报警,拆掉交给惠特曼,要求换新的。

机匠瓦尔特:我就是瓦尔特。

大管轮惠特曼:我说正忙着,等一会儿拿给他们。

服务生斯科尼:3月23日13点到汤姆房间找他,他不在,就坐了一会儿,随手开了他的台灯。

大副克姆普:3月23日13点半,带苏勒和罗伯特进行安全巡视,没有进汤姆和苏勒的房间,只说了句“你们的房间自己进去看看”。

一水苏勒:我笑了笑,并没有进房间,跟在克姆普后面。

一水罗伯特:我也没有进房间,跟在苏勒后面。

机电长科恩:3月23日14点,我发现跳闸了。因为这是以前也出现过的现象,就没多想,只是将闸合上,没有查明原因。

三管轮马辛:闻到空气不好,先打电话到厨房,证明没有问题后,又让机舱打开通风阀。

大厨史若:我接到马辛电话时,开玩笑说,我们在这里有什么问题?你还不来帮我们做饭?然后问乌苏拉:“我们这里都安全吗?”

二厨乌苏拉:我也感觉空气不好,但觉得我们这里很安全,就继续做饭。

机匠努波:我接到马辛的电话后,打开了通风阀。

管事戴思蒙:14点半,我召集所有不在岗位的人到厨房帮忙做饭,晚上会餐。

医生英里斯:我没有巡诊。

电工荷尔因:晚上我值班时跑进了餐厅。

最后是船长麦特写的话:19点半发现火灾时,汤姆和苏勒的房间已经烧穿,一切糟糕透了,我们没有办法控制火情,而且火越烧越大,直到整条船上都是火。我们每个人都犯了一点小错误,最终酿成了人毁船亡的大错。

看完这张绝笔纸条,救援人员谁也没说话,海面上死一样的寂静,大家仿佛清晰地看到了整个事故的过程。

现实工作中的失败,常常不是因为“十恶不赦”的错误引起的,而恰恰是那些一个个不足挂齿的“小错误”积累而成的。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轻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祸患将超乎人们的想象。”排除一些偶发的重大事故与损失,日常工作中由于马虎轻率而导致的小错误则不胜枚举。企业中,许多员工工作积极,接受任务时态度坚决,有很高的志向,却因疏于小节,经常对工作中存在的小问题懒得思考,遗漏的隐患不去弥补,出现的小麻烦不能及时剔除,最终只能在自己所设定的工作目标面前望洋兴叹。

一位勇者发誓要排除万难,攀登一座高峰,于是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出发了。然而,最终他却以失败告终。出人意料的是,让他放弃的原因只是鞋中的一粒沙子。

在长途跋涉中,恶劣的气候没有使他退缩,陡峭的山势没能阻碍他前行,难耐的孤寂没有动摇他坚定的信念,疲惫与饥寒没有使他畏惧。不知何时,他的鞋里落入一粒沙,他完全有时间和机会把那粒沙子从鞋里倒出来,可是在勇士眼中,它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的确,比起勇士所遇到的其他困难,那粒沙的存在简直可以忽略不计。然而,越走下去那粒沙越是磨脚,最后每走一步都伴随着刺骨的疼痛,他终于意识到这粒沙的危害了。他停下脚步,准备清除沙粒,却惊异地发现,脚已经被磨出了血泡。沙被清除出去了,可是伤口却因感染而化脓。最后,除了放弃,他别无选择。

工作中任何一个细节出了差错,都会事关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件细小的事情所产生的后果都会被不断扩大,到那时,它们就不再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了。

在一次登月行动中,美国的宇宙飞船已经到达月球却无法着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事后,科学家们在查找原因时发现,原来是一节价值仅30美元的电池出了问题。起飞前,工程人员在做检查工作时只重点检查了“关键部位”,却把它给忽略了。结果,一节30美元的电池却让几十亿美元的投资和科学家们的全部心血付诸东流。

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个小小的错误都有可能引起严重的甚至致命的后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不要以为小错就不是错,应该不断反省和改正这些小的错误。假如你总是无视小错,不去关注它、改正它,那么,失败必然会在离你不远的地方等着你。轻率,不能脚踏实地地积累

俗语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实现人生的目标也绝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矢志追求者必须勇于从平凡中崛起,在长期的积累中丰富人生智慧,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迈向成功。

在1984年的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冠军。当记者问他是如何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集体力和耐力于一体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简直是在开玩笑。于是,当时的报纸充满了对山田本一的嘲讽。

没想到两年后,在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冠军。

这次记者又请他谈经验。他回答的仍然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面对这位名将,这次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仍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时,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而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此事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较远。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因为困难而失败,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

如果我们按照山田本一的方法和智慧处理生活中的事,一生中也许会减少许多懊悔和惋惜。把目标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而不能让自满、消极、得过且过等念头磨损了斗志,一辈子只能做一个可有可无的庸人。

这样的智慧,美国一位老太太也同样拥有。

1960年,美国有位84岁的老太太经过长途跋涉,克服了种种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