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师考试同步辅导(下午科目)第2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1 10:16:13

点击下载

作者:申继年,祁云嵩,许勇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网络工程师考试同步辅导(下午科目)第2版

网络工程师考试同步辅导(下午科目)第2版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网络工程师考试同步辅导(下午科目)第2版作者:申继年,祁云嵩,许勇排版:辛萌哒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6-01ISBN:9787302225072本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再 版 前 言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自实施起至今已经历了20多年,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权威性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为了适应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09年对网络工程师级别考试大纲进行了重新调整,以满足社会上对各种信息技术人才的需要。本书第1版自2005年出版以来,被众多考生选用为考试参考书,多次重印,深受广大读者好评。为了帮助考生复习迎考,根据2009年考试大纲的最新变化及网络新技术的发展,本书对第1版同名书进行修订。修订后本书特色如下。(1)知识点全面。2009年新大纲对知识点有所调整与变动,使其更注重实践性。本书与2009年网络工程师考试大纲考试科目2——网络系统设计与管理基本一致,又兼顾网络技术发展和知识更新,对属于大纲要求的知识点但指定教材没有阐述的部分进行了必要的补充。(2)结构与官方教程同步。本书参考最新指定官方教程、最新考试大纲及最新题型编写章名、节名,便于考生使用《网络工程师教程(第3版)》同步复习,同时更加突出重点与难点,针对性强,减轻考生复习的工作量。(3)例题与习题经典。最近两年(2008—2009年)4次考试真题全部被分类解析到例题中,并在其中增加了根据最新考试大纲精心设计的例题,这些例题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2007年及之前的考试真题被分类归入同步练习中,使考生能从以前的考题中,更好地了解考试的难度与广度,顺利地通过考试。(4)重点突出。第2版沿袭前一版的框架,每一小节分4个模块:考点辅导、典型例题分析、同步练习和同步练习参考答案。其中,考点辅导部分主要以专题的方式,重点介绍网络工程师下午考试所需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典型例题分析是本书的重点,它详尽细致地剖析了所有近两年(2008—2009年)的真题和例题;同步练习中的每一道题都配有标准的答案;此外,每章还配有一定数量的习题及答案,对读者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可起到巩固、拓宽和提高的作用。(5)语言更准确,概念更清晰,能覆盖所有大纲考点,并突出重难点。(6)对书中所有例题与习题进行了精选,确保所有题目符合考纲要求。例题选取典型、有梯度、有广度,分析详尽;题目的难易度、分布率与真实考试相当;题目答案正确、解析科学。

本书可作为备考网络工程师的考生的辅导用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或培训班的教材。

本书第1版由吴鹏、方群、高一鸣编写。第2版是对第1版的修订与升级,具体由申继年、祈云嵩、许勇完成编写与升级工作。此外,参与本书编写的还有陈海燕、陈智、程勇、郭龙源、何光明、蒋道霞、李佐勇、马常霞、孙建东、王珊珊、徐军、张宏等。在此对原作品作者及全体参与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在编写的过程中,参考了许多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从中汲取了许多营养,在此也对这些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感谢。需要特别提出感谢的是来自互联网的各位不知道姓名的网友们的无私奉献,正是由于你们,才使本书的内容更完善、更详尽。

由于时间仓促和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错漏和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联系邮箱:iteditor@126.com。编 者  第1章网络系统规划和设计大纲要求:

• 应用需求分析,包括应用需求的调研、网络应用的分析。

• 现有网络系统分析,包括现有网络系统结构调研、现有网络体系结构分析。

• 需求分析,包括功能需求、通信需求、性能需求、可靠性需求、安全需求、维护和运行需求、管理需求。

• 技术和产品的调研和评估,包括收集信息、采用的技术和产品的比较研究、采用的技术和设备的比较要点。

• 网络系统的设计,包括确定协议、确定拓扑结构、确定连接(链路的通信性能)、确定节点(节点的处理能力)、确定网络的性能、确定可靠性措施、确定安全性措施、网络设备的选择、制定选择标准、通信子网的设计、资源子网的设计。

• 新网络业务运营计划。

• 设计评审。

• 安装工作。

• 测试和评估。

• 转换到新网络的工作计划。

• 用户措施,包括用户管理、用户培训、用户协商。

• 制定维护和升级的策略和计划,包括确定策略、设备的编址、审查的时间、升级的时间。

• 维护和升级的实施,包括外部合同要点、内部执行要点。

• 备份与数据恢复,包括数据的存储与处置、备份、数据恢复。

• 网络系统的配置管理,包括设备管理、软件管理、网络配置图。

• 网络系统的监视,包括网络管理协议(SNMP、MIB-2、RMON)、利用工具监视网络性能、利用工具监视网络故障、利用工具监视网络安全(入侵检测系统)、性能监视的检查点、安全监视的检查点。

• 故障恢复分析,包括故障分析要点(LAN监控程序)、排除故障要点、故障报告的撰写要点。

• 系统性能分析,包括性能要点。

• 危害安全的对策,包括危害安全的情况分析、入侵检测要点、对付计算机病毒的要点。

• 系统评价,包括系统能力的限制、潜在的问题分析、系统评价要点。

• 改进系统的建议,包括系统生命周期、系统经济效益、系统的可扩充性。1.1 网络系统的需求分析1.1.1 考点辅导1.1.1.1 应用需求分析1.应用需求的调研

需求分析是构建网络的第一个阶段,通过需求分析,可以帮助网络设计者更好地理解网络功能,更好地评价现有网络,更客观地做出决策;有助于为网络设计者提供更加完善的交互功能和移植功能,使其更合理地使用用户资源等。

应用需求的调研内容包括应用系统性能、信息产生和接收点、数据量和频度、数据类型和数据流向等。

1)应用系统性能

用户系统中的应用有许多类型,其中一些应用在整个系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应用系统的性能往往是用户最为关注的,常见的性能指标包括:可靠性/可用率、响应时间、安全性、可实现性和实时性等。

2)信息产生和接收点

网络上的信息流都有其产生和接收的位置,产生信息的称为源,接收信息的则称为宿(即目的)。在进行需求分析时分清信息的源和目的是非常必要的。

3)数据量和频度

网络中的通信类型包括数据、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等,不同类型的流量使用不同的量度,数据的流量一般用平均或高峰时每秒传送的位数(比特每秒,简写为b/s)来表示。视频信号的流量用电视通道数来表示,每个通道占6MHz带宽,音频信号则用欧拉数来表示。

频度是指数据在单位时间内传送的次数,不同类型的数据传送的频度不同。

流量估计应该先分析用户的网络应用,分别估计每种应用产生的分流量,再把各种分流量乘以频度累计得出系统的总流量。

准确的流量估计可以避免网络系统因带宽过窄而形成瓶颈,导致网络吞吐量和性能的下降,因此对网络通信业务量的估计必须留有足够的余量。

4)数据类型和数据流向

网络服务一般分为3种:共享数据服务、综合语音服务和多媒体应用服务。其中共享数据服务是最常见的业务,综合语音服务主要是电话类业务,而多媒体应用服务则包括语音、图形、图像等多种服务,不同的服务有不同的数据类型。

数据流向是指数据流传输的方向,在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中,数据的流向既可以是客户机到服务器的,也可以是服务器到客户机的。

因此,网络设计人员必须根据用户具体的应用情况,详细分析网络承载的数据类型和数据流向,合理地分配网络容量。2.网络应用的分析

网络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数据传输实现数据共享,目前应用在科研、教育、金融证券、企业管理、制造、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家庭娱乐等许多领域。

网络应用按照响应时间可以分为两种:实时应用和非实时应用。不同的应用有着不同的网络响应性能需求,对网络延迟和带宽有不同的影响。

实时应用要求将节点机产生的数据立即传送出去,一般不需要用户干预。实时应用要求信息传输的速率稳定,具有可预测性。令牌传递网络(令牌环网或FDDI)和面向连接的服务(如ATM)可以为这些应用提供支持,但在网络分析与设计中通常不考虑实时应用。

通常所说的应用指的是非实时应用,此类应用对网络带宽和数据传输能力要求比较高,当暂时争用不到网络介质时,只要介质可以承受任何突发性的数据收发任务,非实时应用就不会出现问题。所以,这种应用适合于类似以太网的共享介质网络中。

另外,按照应用是否共享,又可以把应用分为独立应用和共享应用两种类型。

不同的应用对网络功能和性能方面的需求不同,网络设计人员应对网络应用需求加以分析,以便确定网络的应用目标及其他相关指标。1.1.1.2 现有网络系统分析1.现有网络系统结构调研

如果需要在已有网络上构建新系统,那么就应该全面了解现有网络情况,尽可能考虑旧系统的利用,这样既可保护用户原有投资,又能让用户在使用新系统时有一个平滑的过渡,从而大大节省培训的时间和费用。

网络系统的建设一般需要分成几个阶段来实施,每个阶段都是在前期网络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不可能完全抛弃现有网络。因此,必须对现有网络进行仔细调研,以考查在原有网络中哪些部分是可以利用的,哪些是需要升级的,哪些是无用而必须舍弃的。重点考查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器的数量和位置

服务器是网络中提供专门服务的设备,是网络中的稀缺资源,新网络应该尽量将它们包括进去。在建设新网络之前,需要清楚了解服务器的台数、位置、型号、使用的软件、提供的服务类型以及其他各项性能指标。

2)客户机的数量和位置

客户机是用户使用网络服务的窗口,有的客户机只供单个用户使用,而有的则供多人使用(如图书馆的查询机);另外,在客户机上运行的应用系统有差别,对网络服务的需求也不一样。网络中包含的客户机的数量及承担的任务决定了网络的负载,因而有关客户机的信息对网络系统的设计也非常重要,新建网络必须仔细考虑它们。

3)使用情况

网络的使用情况包括客户机的数量、访问类型、每天的用户数、每次使用的时间、每次数据传输的数据量、网络拥塞的时间段等,这些数据都可以通过查询网络管理系统的日志文件获得,如果没有完整的日志数据,也可以通过与用户交谈获得有用信息。这些数据虽然不需要十分准确,但其准确性将影响着今后网络的设计方案。

4)采用的协议

协议是网络通信的基础,原有网络可能包含有多种协议,协议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以便新建网络时能够很好地照顾到多种协议间的差异,以方便不同协议数据之间的转换。

5)通信模式

通信模式就是用户接入网络的方式。网络设计要兼顾到各种通信模式。2.现有网络体系结构分析

网络体系结构是定义和描述一组用于计算机及其通信设备之间互联的标准和规范的集合,遵循这组规范就可以实现计算机设备之间的通信。目前有两大主流体系结构标准,一个是国际标准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另一个是工业标准TCP/IP模型。

OSI参考模型通过分层和抽象,将网络划分为七个功能各异的层次,同一端系统中的低层为高层提供服务,不同端系统中的对等层之间进行通信并交换协议数据单元。它是一个开放系统模型,概念清晰,但偏重于理论研究,复杂而不实用,目前实现的范例还较少。

TCP/IP简化了OSI参考模型的分层结构,层次明显减少,实现简单,功能强大,目前为大多数厂商支持,已成为网络通信协议事实上的标准,并已得到普遍的推广。其他还有IBM的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和DEL的数字网络体系结构(DNA)等著名的体系结构。

通过对现有网络体系结构进行分析,可以为建设新网络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在设计新网络时也应该照顾到原有网络的体系结构,尽量发挥其优势,而不应该完全抛弃。1.1.1.3 需求定义

网络系统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通信需求、性能需求、可靠性需求、安全需求、维护和运行需求以及管理需求等,下面逐一介绍。1.功能需求

功能需求即是网络在用户单位业务中应该提供的功能,可以通过了解用户单位所从事的行业,该单位在行业内的地位以及和其他单位的关系等来确定其功能需求。另外,还可通过了解项目背景,以此明确用户单位建网的目的,从而有助于描述详细的功能需求。2.通信需求

在网络中,网络通信是个人通信模式和流量的组合。通信模式以发生在节点之间的通信方式为基础。一般,通信方式有如下几种:

• 对等通信方式。

• 客户机/服务器通信方式。

• 服务器/客户机通信方式。

独立节点之间可以在一种或多种方式下通信,如何选择通信方式取决于网络的资源、节点和应用程序的性能。例如,在对等通信方式下,各工作站之间可共享资源;在客户机/服务器通信方式下,可以访问中央文件服务器上的核心数据库。

1)对等通信方式

对等通信方式是在一种结构和功能相似的节点(客户机)之间的通信,通信节点具有相似的应用和通信能力。在该种网络中,每个节点与网络中的其他节点相连接,没有明显的源通信模式和目的通信模式。

2)客户机/服务器通信方式

客户机/服务器通信方式是网络中的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客户机可以是任何类型的节点,这些节点可访问一些共享的资源。服务器在大小和功能上有所不同,既可以是基于PC机的服务器,也可以是中型计算机和大型计算机。

3)服务器/客户机通信方式

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程序使数据从服务器流向客户机。通常情况下,客户机请求比服务器响应所传送的通信量要少。例如在典型的Web方案中,服务器根据客户机浏览器的请求向客户机发送大量的Web页面,这就是所指的服务器/客户机分布。

4)相关指标

为了确定用户的通信需求,需要了解用户单位的建筑物布局、入网站点的分布情况,并记录下述信息。

• 网络中心(或计算中心)及各级设备间的位置。

• 用户数量及其位置。

• 任何两个用户之间的最大距离。

• 用户群组织(即在同一楼里或同一楼层里的用户,尤其注意那些地理上分散,却属于同一部门的用户)。

• 特殊的需求或限制(例如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内是否有道路、山丘;建筑物之间是否有阻挡物;电缆等介质布线是否有禁区;是否存在可以利用的介质系统等)。3.性能需求

在需求分析中要分析网络的多种性能特性,它们是:响应时间、延迟、等待时间、利用率、带宽、容量、吞吐量、可用性、可靠性、可恢复性、冗余度、适应性、可伸缩性、效率和费用等,有些需求用户不是很关心,但对于设计者却是必须考虑的。随着计算机网络数量的增长、规模的扩大,如何提高网络性能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与衡量单机系统的性能不同,网络性能是衡量一群计算机系统的性能。了解网络用户的需要,设定恰当的性能目标,合理选择网络结构和组成,便能得到满足用户需求且性能比较好的网络。

网络用户关心的网络性能是否能获得最快的响应,网络管理员关心的网络性能是否能获得最高的资源利用率,两者需要很好的平衡。这种平衡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性能和价格的折中;另一方面是吞吐量和响应时间的平衡。4.可靠性需求

可靠性需求就是用户需要什么样的可靠性。一个系统的可靠性定义为在指定的条件和时间内,系统能够实现指定功能的概率。而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又取决于组成系统的各个部件的可靠性。

可靠性指标一般包括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平均修复时间(MTTR)、可用性和故障率等。5.安全需求

1)安全需求概述

网络安全性包括对物理产品的布局和对过程的操作,合理的物理产品布局与安全设置可以保护网络和系统的完整性、可行性及可靠性。现代的网络安全性是把基本的网络安全性概念运用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中。网络安全性的目的是对资源的保护,目前还没有彻底的解决方法。

安全设计包括安全服务和实施两方面。原则上讲,每一个网络系统都具有独立和通用的安全协议,而基于安全服务的安全信息则是存放在管理信息库(MIB)中的,只有授权人员或系统才可访问、修改或删除这些机密信息。通过对网络易损点的识别,可使这些易损点得到保护和监控,要确保安全应采取一种分层管理策略。

安全性策略的3个属性定义为保密性、完整性和可信性。信息损失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更改、破坏和泄露。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的形式有很多,而且它们常导致网络失常和重要信息的毁坏。

采取何种安全措施需要视用户需要而定,不同单位或一个单位的不同部门要求的安全等级往往是有差异的,并不是安全等级越高越好,较高的安全等级意味着额外的系统开销和高昂的费用。

2)安全性标准

网络系统是否达到一定的安全性主要依照相关的安全性标准来判断,最早的信息系统安全性标准由美国国防部颁布的黄皮书(TC-SEC-NCSC,可信计算机系统)规定。该手册将IT系统划分为A(A1)、B(B1、B2、B3)、C(C1、C2)、D(D1)4类,共7个安全等级。(1)D类安全等级。D类安全等级只包括D1一个级别,D1的安全等级最低,它只为文件和用户提供安全保护。D1系统最常见的形式是本地操作系统,或者是一个完全没有保护的网络。(2)C类安全等级。C类安全等级能够提供审慎的保护,并为用户的行动和责任提供审计能力。C类安全等级可划分为C1和C2两类。(3)B类安全等级。B类安全等级可分为B1、B2和B3三类。B类系统具有强制性保护功能,这就意味着如果用户没有与安全等级相连,系统就不会让用户存取对象。(4)A类安全等级。A类系统的安全级别最高。目前,A类安全等级只包含A1一个安全类别。A1类与B3类相似,对系统的结构和策略不作特别要求。A1系统的显著特征是:系统的设计者必须按照一个正式的设计规范来分析系统。对系统分析后,设计者必须运用核对技术来确保系统符合设计规范。A1系统必须满足下列要求:系统管理员必须从开发者那里接收到一个安全策略的正式模型;所有的安装操作都必须由系统管理员进行;系统管理员进行的每一步安装操作都必须有正式文档。

欧洲等价的分类手册是ITSEC(信息技术安全评估标准),与美国的黄皮书类似,ITSEC标准目录将IT系统划分为7个安全等级(E0~E6),与黄皮书中的各个等级大致对应。6.维护和运行需求

维护与运行是网络系统投入正常运行后的日常管理工作,这项工作主要由网络管理人员承担。网络管理人员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完成系统的配置、监控和统计等事务的处理,有时还要对网络设备进行检修。网络设计人员需要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必要的网络管理工具和策略,方便网络管理员对整个网络进行管理和维护,提高网络的运行效率,保证网络的可靠性。7.管理需求

从用户的角度讲,一个网络管理系统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 同时支持网络监视和控制两方面的能力。

• 能够管理所有的网络协议。

• 尽可能大的管理范围。

• 尽可能小的系统开销。

• 可以管理不同厂家的联网设备。

• 容纳不同的网络管理系统。

• 网络管理的标准化。

在OSI网络管理框架模型中,基本的网络管理功能被分为5个功能域: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性能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故障管理(Fault Management)、安全管理(Security Management)和计费管理(Accounting Management)。

网络管理的标准化产品包括ISO的CMIS/CMIP(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Internet体系结构委员会IAB(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的SNMP和管理信息库MIB,这些内容将在第5章详细介绍。1.1.2 典型例题分析

例 网络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可分为网络规划、网络设计、工程实施、系统测试验收和运行维护等几个阶段。网络规划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可行性分析和论证,以确定网络总体方案。网络规划阶段任务完成之后转入下一阶段,即网络设计阶段。(2001年下午试题第二题)【问题】

1.简述网络规划阶段需求分析的方法和解决的问题(控制在100个字以内)。

2.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应对已有网络的现状及运行情况作调研,如果要在已有的网络上作新的网络建设规划,如何保护用户已有投资(控制在100个字以内)?

分析:需求分析可以采用自顶向下的分析方法,了解用户单位所从事的行业、地位及和其他单位的关系等。了解项目背景,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用户单位建网的目的和目标。

对用户单位的建网目的和目标进行分析之后,应进行纵向的、更加细致的需求分析和调研,从而明确以下6个方面。(1)地理布局。了解用户单位的建筑物布局,入网站点的分布情况。(2)用户设备类型。(3)网络服务。(4)通信类型和通信量。(5)容量和性能。网络容量是指在任何时间间隔内,网络所能承担的通信量。网络性能一般用经过网络的响应时间或端到端的时延来表示。(6)网络现状。尽可能在设计新系统的时候考虑旧系统的利用,这样既可保护用户投资,又能够使用户在系统的使用上有一个平滑过渡,节省培训时间和费用。

答案:

1.先采用自顶向下的分析方法。调查用户单位建网的背景、必要性、上网的人数、信息量等,从而确定建网目标。接着进行纵向的、深入的需求分析和调研,为网络设计提供依据。

2.在设计新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到利用已有系统的资源,让原有系统纳入到新系统中运行,不要“推倒重来”。也可以把已有系统的设备降档次使用。1.1.3 同步练习

网络开发设计的整个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任务?请用流程图的方式说明。1.1.4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网络开发的过程一般分为5个阶段,具体流程图如图1-1所示。图1-1 网络开发流程图1.2 网络系统的设计1.2.1 考点辅导1.2.1.1 网络设计的基本原则

网络系统性能要求高、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在其规划和设计过程中,为使整个网络系统更合理、更经济、性能更好,需要遵守以下设计原则:性价比高,统一建网模式,统一网络协议,保证可靠性和稳定性,保证先进性和实用性,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扩充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安全性和保密性,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等。

由于不同单位的网络发展水平和应用需求差异很大,而且网络的组网方法和备选设备种类繁多,因此设计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规划。1.2.1.2 收集信息

在网络开发过程中,一旦设计者了解了网络需求之后,便可进入逻辑网络设计阶段。进入这一阶段的前提是设计者必须有详尽的需求报告和通信规范。

在网络设计的初始阶段,网络设计人员首先需要对用户的需求了如指掌,然后着手进行网络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首先从收集信息开始(这些信息包括技术层面的和产品层面的),收集信息一定要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为网络设计和实施服务。

收集信息的途径有很多种,主要有以下几个。

• 通过参观访问其他单位获得。

• 通过厂商资料和宣传品获得。

• 通过Internet获得。

• 通过投标公司获得。

• 通过其他渠道获得。

收集到的信息需要分类整理,参照需求分析说明书找到可靠的且满足需要的技术、产品和设备,然后进一步分析研究。1.2.1.3 采用的技术和产品设备的比较研究

任何设计都需要权衡,其中最常见的是成本与性能的权衡。如果要增强性能,成本就会明显上升。在考虑成本时,设计者不仅要考虑运行的成本,还要考虑实施网络的成本。图1-2说明了技术选择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图1-2 成本/性能示意图

根据需求收集阶段初期收集到的基本需求,可以预测项目的成本,同时也可确定开发成本和运行成本的阈值。在选择技术时,设计者通常也会提供备选的技术及相关的成本,选择的结果一般会超出所确定的水平。给定一个设计目标时,设计者必须考虑以下方面。

• 最低的运行成本。

• 最少的安装费用。

• 最高的性能。

• 最大的适应性。

• 最大的安全性。

• 最高的可靠性。

• 最短的故障时间。

以上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需要仔细权衡。其中技术上的考虑处于核心地位,技术上的考虑包括后台通信、连接类型和可伸缩性等方面。1.后台通信

后台通信通常是指广播通信,与应用间的通信不同,它是发生在网络上的通信。考虑后台通信是因为它可能大大地增加网络的容量要求。在典型的情况下,后台通信占全部通信的5%~20%。

通常遇到的后台通信基于路由广告协议(Routing Advertisements Protocol,RIP)和服务广告协议(Service Advertisements Protocol,SAP)。在网络上向其他设备做服务广告的服务器、路由器和打印机将产生这种类型的通信。如果网络协调不当,后台通信就会在整个网络通信中占很大一部分。2.连接类型

连接类型是逻辑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另一个问题。在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协议间需要一个权衡。有些协议,比如IP协议是无连接的,在这类协议中,不用花时间来建立虚拟电路,只需简单地通过网络来发送分组。用无连接协议传送信息比起面向连接的协议来说,每个分组的系统花费都要多些。

面向连接的协议(比如ATM)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来建立连接。一旦建立起了连接,通信的效率就会高许多。面向连接的协议通常同时提供多层次的服务,当应用需要以相同的速率发送大量的信息时最适合使用面向连接的协议。如果应用是突发的而且不需要多层次服务,则用非连接协议最合适。3.可伸缩性

设计者同样需要考虑网络的可伸缩性,即考虑现在以及将来网络所需的容量。容量设计必须易于调整以适应单位、应用以及网络的适当增长。例如,当设计者实施以太网接口卡(NIC)和非屏蔽双绞线(UTP)连接时,即使只实现10Mb/s的以太网,也可能选择购买10/100Mb/s的网卡和五类线。这样做,不更换接口卡和线缆平台就能升级到百兆。

要想做出具体的技术选择,需要设计者详细考虑每种方法的相关优缺点。考虑的不同技术类型和重点内容如下。

• 物理层。

• 网络互联。

• 逻辑网络图。

• 虚拟网策略。

• 现代广域网技术。

• 网络管理。

• TCP/IP地址设计。

• 网络安全。

• 防火墙。

• 备选设计。1.2.1.4 确定连接

除了考虑各种类型网络的传输特性及优缺点,还需要考虑在实际网络环境中如何评估各类介质。以下列举了必须要考虑的主要环境因素,并对不同的条件推荐了适当的传输介质。

1)高EMI或RFI区域

如果环境内拥有许多电能源,应尽可能使用抗噪性最好的介质。Thick Ethernet和光缆在目前是抗噪性最好的介质。

2)拐角和狭窄空间

如果环境要求电缆在拐角处弯曲或穿过狭窄空间,应该尽可能使用最灵活的传输介质,如STP和UTP。

3)距离

如果环境要求远距离传输,应考虑光缆或无线介质,也可以使用双绞线或同轴电缆,但它们更易受衰减和干扰的影响,同时需要中继器。

4)安全性

如果某个机构对传输安全性要求较高,则应选择具有最高安全性的传输介质,光缆和红外介质对这种环境都是很好的选择。

5)既有体系结构

如果对一个已有的电缆设备增加电缆,应考虑它将如何与已有电缆设备相互作用以及两者之间所需的连接性硬件。选择的介质应与机构以前安装的设备相适应。

6)发展

弄清本单位准备如何扩展网络,以及在设计布线时是如何考虑将来的应用、通信业务和地理扩展这些问题的,所选的介质应该能适应机构的需求。1.2.1.5 确定节点

节点是网络中功能相对独立的部分,它可以发送、接收或转发、处理并存储数据,它可能是一台用户终端或服务器,也可能是一个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在网络设计和规划中需要多少个节点、它们应该如何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每个节点的处理能力等都必须明确。这就需要网络设计人员综合多种因素考虑,如用户需求、3~5年后的发展情况、现有网络资源的利用、保证可靠性而采取的冗余措施等。1.2.1.6 确定网络的性能

网络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其性能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包括构成网络的各个部件的性能。网络的性能包括以下6个方面。

• 响应时间、延迟和等待时间。

• 利用率。

• 带宽、容量和吞吐量。

• 可用性、可靠性和可恢复性。

• 冗余度、适应性和可伸缩性。

• 效率与费用。

确定网络的性能就是要针对每一种性能选取适当的指标,以保证在网络工程施工后期测试时有据可依,评判建成的网络是否满足性能设计要求。

总的来说,网络的性能与网络的投入成正比,即选用的组网设备和部件越好,整个网络的性能就越高,但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需求,需要在性能和投入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力争做到投入少、性能好。1.2.1.7 确定可靠性措施

对于一个网络系统来说,可靠性就是对应用程序和数据的有效支持。在实际应用中,提高网络的可靠性的可行方法是消除故障孤点,特别是单点故障。1.可靠性设计的内容

可靠性设计包含以下3方面的内容。(1)物理可靠,指系统对关键硬件设备(如CPU、存储介质等)损坏、不可预见性灾难(如地震、飓风、陨石、强磁场等)、对硬件、数据库及服务资源等破坏的耐受能力。(2)逻辑可靠,包含操作系统可靠、数据库管理系统可靠、应用程序可靠等。(3)健壮性,指系统在故障情况下恢复正常的难易程度。

对关键硬件设备的损坏,通常采取一定程度的容错措施来应对。根据经验,系统最可能出现的故障原因依次为:电源故障、雷击、线路连接和火灾失效等。2.广域网的可靠性设计

广域网的可靠性包括冗余的广域网线路及其所带来的额外开销。一种主要的方法是连接备份线路,可以避免重复路由的保持和再计算。例如,路由器通过DDN/Frame Relay(数字数据网/帧中继)连接主干的通信线路。当主干线路出现故障时,路由器可以自动通过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络)或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络)拨入中心路由。

广域网的可靠性设计包括线路的备份和中心路由器的备份。系统中以上两个部件出现故障时,系统能够自动地在数秒内切换到备份部件上,而无需人工干预。3.通信设备的可靠性设计

随着租用线路服务可靠性的增强及其ISDN/PSTN后备技术的成熟,系统的可靠性已经很大程度上转移到通信设备连接的可靠性上。

防止通信设备损坏对网络造成不良后果的较好解决方案就是使用双电源和双路供电。例如:中心路由器可以采用Cisco公司的高性能大型路由器7204(Cisco 7204路由器具有双电源容错系统,并且具有端口容错等安全措施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4.局域网的可靠性设计

随着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的可靠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已经很大程度上转移到局域网连接的可靠性上。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就是使用双局域网服务。主机与两个局域网适配器相连,每个适配器连接到一个单独的集线器或交换机上,这样主机与主干交换设备之间的关键连接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网络设计人员应根据组网需求,选择符合要求的可靠性结构和策略。1.2.1.8 网络设备的选择

网络设备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网络系统的性能。选择设备时,首先必须制定选择标准,即根据用户单位实际需要制订成本、性能、容量、处理量、延迟等指标和浮动范围,在能够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没有必要一味地求高求贵,而要参照产品的性能价格比来决定。

在设备到达现场时,需要检验其标称性能参数与既定标准的一致性,看是否有性能不达标的产品存在,以免一旦投入运行后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

设备安装到位初步调试通过后,还需要采取专门的测试手段对关键设备进行高级测试,考查设备在实际环境中的性能表现和与其他设备的兼容性和互联性能完全符合标准后才能通过验收。

在选择产品时,除了要求产品支持应用需求之外,还建议考虑如下因素:选用符合工业标准的流行产品(保证产品的兼容性、可靠性和可扩充性),具有较多的工具软件和应用软件支持,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接口,具有完整的资料说明等。

作为网络工程,被选择的产品主要包括传输介质、网络接口、互联部件、网络服务器以及网络通信协议和应用软件等。1.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是网络的最基本部分,用于在用户设备之间传输信号。选择传输介质时,应当考虑如下因素。

• 安装特性:包括单段介质的最大长度、网络的覆盖范围、铺设时允许的最小弯角和最大直径等。

• 连接性:包括网络拓扑、可支持的连接数据等。

• 容量及性能:包括可使用的带宽、支持的逻辑信道数、每个信道可以支持的最大传输速率等。

• 防护性能:包括电气干扰与噪声、物理损害、安全性等。

• 价格:介质的价格。

目前可以选择的介质类型包括如下几类。

• 无屏蔽双绞线:支持点到点连接(包括环形),价格较低,用于计算机联网的双绞线应为三类线以上。

• 屏蔽双绞线:支持点到点连接(包括环形),仅用于电磁干扰较严重的环境,价格适中。

• 基带同轴电缆:支持总线连接(包括环形),价格适中。

• 宽带同轴电缆:支持总线连接(包括环形),价格略高。

• 光纤:支持点到点连接(包括环形),价格偏高。

随着结构化布线技术的推广,以及多介质应用的增多,双绞线和光纤成为组网的主要传输介质。

需要指出的是,传输介质的选择应当具有足够的超前意识,因为传输介质的布放一般会对建筑物的本身造成影响,因此应当尽可能减少因设备的更新换代和升级而改变传输介质。2.网络接口

网络接口的用途是将用户设备接入网络,通常以网络适配卡的形式出现。使用不同的传输介质和采用不同的访问介质控制方法要求不同类型的网络适配卡。

目前,常用的网络适配卡包括以下几种。

• 以太网卡:支持总线方式,具有不同的速率和工作方式的接口,可以连接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 ARCnet网卡:支持总线方式,具有不同的接口,可以连接双绞线、同轴电缆,常用于生产控制环境。

• 令牌环卡:支持环形结构,连接双绞线。

• X.25卡:支持用户终端接入X.25网络,连接双绞线。

• ATM适配卡:支持用户设备接入ATM网络,连接光纤。

• FDDI适配卡:支持用户设备接入FDDI网络,连接光纤或者铜芯电缆。3.互联部件

互联部件主要用于网络的扩展或者网络的互联。为了结构化布线的需要、减少设备之间的干扰和方便系统升级,局域网组建建议采用集线器方式。常用的互联部件包括以下几个。

• 集线器:具有一般集线器和智能集线器之分,主要用于连接节点,所有端口共享链路带宽。

• 交换器(交换式集线器):一种采用线路交换技术的集线器,具有端口链路分隔的特征,常用于连接网段或者相同类型的局域网。

• ATM交换机:可以直接连接节点,或者和其他ATM交换机连接,形成ATM网络。

• FDDI集中器:可以直接连接节点,或者和其他FDDI集中器等连接,形成FDDI网络。

• 路由器:常用的路由器包括远程访问路由器(支持远程用户通过拨号/专线方式访问内部网)、局域网/广域网路由器(支持用户通过各种公共网络进行互相访问)。

目前较高档的互联部件均采用了模块化结构,允许用户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和插入不同的模块。

当选用交换器或者交换机时,应当注意其内部的交换结构;选用路由器时应当考虑采用的路由算法,以及支持分组过滤的安全策略。4.网络服务器

网络服务器通常是小型机或者高档微机,通过网络适配卡接入网络,向用户提供各种共享服务,如文件共享、打印共享、通信共享、电子邮件和WWW服务等。网络服务器可根据服务的类型,扩充不同的设施,例如,文件服务器要求较大容量的硬盘和高速缓冲区支持,打印服务器应当配置打印机。原理上,一台服务器可以提供多种应用服务,但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从安全和可扩展的角度出发,仍然建议在经费许可的前提下,根据应用服务划分和配置多台服务器。5.通信协议和应用软件

通信协议和应用软件的选择除了要满足具体的应用需求之外,还应考虑开放性,不仅要保证和不同厂家的不同产品之间的相互操作,还应兼顾和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例如,对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应当兼顾与上级部门选择的一致性)。设计时应当允许三个阶段的并存,即原有的网络协议软件可能是“封闭”的,仅适合于连接同一厂家的产品(大多数生产控制系统具有这样的特性);现行的网络协议软件要求是“开放”的,此时的整个网络系统为“混合型”的;将来的系统是完全“开放”的。

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一个系统(包括网络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因此,应当从系统的功能、技术和效益等方面,对所设计的系统做出正确的系统生命期估计。就现阶段而言,TCP/IP协议应是通信协议选择的主流。

产品选择阶段的工作应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或者直接委托供应商和公司完成。当采用委托方式时,应在企业代表的全面控制下进行。

在选择供应商时,建议考虑如下因素:资金相对雄厚且具有良好的业绩,可以提供可靠的产品,能够提供可靠的服务质量,尤其是售后服务质量好的公司。组建网络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因此,具有相关拳头产品,或者应用软件开发能力也可成为选择供应商的指标之一。1.2.1.9 设计管理

网络设计方案管理任务包括设计复查、设计验证、设计确认和设计变更。(1)设计复查:项目计划中规定,对设计结果必须复查且对复查应留有备案。(2)设计验证:在项目计划中,经过设计复查和测试后,设计验证才能完成。按照复查结果验证设计输出是否符合设计输入需求,如果任一部分的设计未通过验证,必须进行设计修复。(3)设计确认:设计确认就是要确保产品遵照产品需求说明书进行设计。

产品的质量保证依赖于用来进行验证、确认和控制的测试工具,以及在确认及验证阶段使用的程序。(4)设计变更:设计变更需要修改相关设计文档并备案。1.2.1.10 新网络业务运营计划

新网络运营过程一般是公司业务由旧的网络向新的网络迁移的过程。旧有业务应用适合于原有网络,而新系统由于在功能、性能、技术等方面都与旧有网络系统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对业务系统的支持也不同,直接将旧有业务系统迁移到新系统上是不太现实的,新系统的使用往往与新的业务系统配套。

在向新系统升迁前,应该周密计划,需要仔细考查新、旧系统的差异,分析升迁对用户造成的影响并及时通知他们,考虑到用户不能很快接受并适应新系统,升迁前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业务操作培训。如果一个单位的业务应用分为若干部分,也可以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迁移到新系统,逐步积累新系统的使用经验,为后续部分的升迁做准备。

在整个升迁过程中,要及时做好系统备份,包括旧系统的备份,以便在新系统不可用时能够及时恢复到旧有系统,保证业务正常开展。迁移完毕后,还需要对新业务系统进行测试,检查其对于设计目标的可满足性。当新系统迁移成功后,对旧系统应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所有这些工作都将在网络系统实施阶段完成,因而在设计阶段应该针对每一个环节制定详细的计划,以便以后按计划实施。1.2.1.11 设计方案测试

测试一个网络、预测和衡量网络性能是一门科学。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系统,因此对测试方法和测试工具的正确选择需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还需要对所测试的系统有透彻的理解,这就需要用测试手段来加以鉴别和测试网络设计方案的正确性。1.测试原型网络系统

根据所要测试的项目的目的决定正确选择测试方法和测试工具,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 验证该设计是否满足商业技术目标。

• 验证所选择的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和设备是否合适。

• 验证服务提供者是否能够提供要求的服务。

• 找出系统瓶颈或连通性问题。

• 测试网络冗余。

• 分析网络链路故障对性能的影响。

• 确定必要的优化技术,满足性能和其他技术目标。

• 分析网络链路和设备升级对性能的影响。

• 证明该设计优于其他竞争方案。

• 通过一个“验收测试”获得进行下一步的网络实现。

• 发现可能妨碍执行的风险,并拟定相应的补救措施。

• 决定还需要多少其他测试。

如果网络设计方案中选用的设备不是全新的设备,也即该设备或相应的组网方案已经得到应用,上述测试内容就可以大大简化。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是,考察采用类似方案的现有网络系统,如果可能,可以考虑在不影响该网络的业务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支付必要的费用,对该网络进行所需要的测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

如果采用的是全新的设备和网络设计方案,也应该要求设备厂商进行必要的测试或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测试资料,特别是第三方的权威测试结果报告,以降低测试费用。2.建立和测试原型网络系统

原型网络系统是新系统的一个初始实现,为最终完成系统提供了一个样板,以帮助网络设计者验证所设计的新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建立和测试原型网络系统能否顺利实施取决于所能得到的资源支持,包括人工、设备、资金和时间等。完成有效的测试需要有足够的资源,但是如果资源消耗过高会导致项目预算超支、时间过长或对用户产生不利影响。

以下就是建立和测试原型系统常用的3种方法。

• 在实验室中建立和测试网络。

• 与正在运行的网络集成,利用空闲时间进行测试。

• 与正在运行的网络集成,在正常工作时间内测试。

一旦网络设计方案得到认可,剩下的关键问题就是对原型网络系统进行测试,以考查可能出现的设计瓶颈。这种测试可以在空闲的时间进行,但最终的测试必须放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进行,从而能够在正常负载的情况下对系统进行评估。

在确定了原型系统的测试范围后,应该制定测试计划,说明如何测试该原型系统。

测试计划设计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方面。

• 测试目标和验收标准。

• 测试的种类。

• 网络设备和所需的其他资源。

• 测试脚本。

• 测试项目的时间划分和阶段划分。

测试计划执行的过程主要是按测试脚本执行并将工作归档。由于在编写测试脚本时不可能把所有突发情况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考虑到,故无法按部就班地执行测试计划。所以,在测试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对日志记录进行维护就显得非常重要。

日志记录应当包括测试数据和测试结果以及每日活动记录。每日活动记录用来记载测试记录,包括对测试脚本或设备配置所做的改变,遇到的问题和对引起这些问题原因的推测。这些推测记录在分析测试结果中往往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3.网络测试工具

一般网络设计的测试工具包括以下几个。

• 网络管理和监控工具。

• 建模和仿真工具。

• 服务质量和服务级别管理工具。1.2.1.12 设计评审

对于按照以上规范提出的网络逻辑设计方案,必须得到批准后才能够实施。

先交由单位组建的网络评审委员会讨论,审查该方案是否满足本单位对新网络的各种类型的需求,网络规划是否合理,使用的技术是否先进,采取的设备厂商是否信誉良好,网络的实施成本是否在单位的预算之内等,不同的单位可能有不同的审查准则。在所有条件均满足之后,网络设计方案才能得到批准。

批准时,需要由单位的管理部门、MIS职员和咨询公司代表签字。1.2.2 典型例题分析

例1 在网络规划阶段“系统可行性分析和论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控制在100个字以内)?(2001年下午试题二问题2)

分析:可行性分析是结合用户单位的具体情况,论证建网目标的科学性和正确性。通过可行性分析可以提出一个解决用户问题的网络体系结构,它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1)传输:传输方式用基带还是宽带传输,通信类型及通道数,通信容量,数据传输速度。(2)用户接口:支持的协议,工作站类型,主机类型。(3)服务器:类型,容量,协议。(4)网络管理能力:网络管理,网络控制,网络安全。

对于网络体系结构的描述,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尽可能用与厂家无关的功能术语。

系统可行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造价,而这一部分是要进行方案设计之后才能确定的。网络系统的方案往往不止一个,而且实施的效果和可靠性保证也不尽相同,用户的决策者可以从中选择出最佳方案。

答案:

可行性分析主要是针对用户单位的具体情况,对建网的目标进行科学性和正确性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解决用户问题的网络体系结构,包括网络传输、用户接口、服务器和网络管理,以及对投资及建设周期的估算。

例2 阅读以下说明,回答问题1和问题2,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2003年下午试题一)【说明】

某学校拟组建一个小型校园网,具体设计如下。(1)设计要求。

① 终端用户包括:48个校园网普通用户;一个有24个多媒体用户的电子阅览室;一个有48个用户的多媒体教室(性能要求高于电子阅览室)。

② 服务器提供Web、DNS、E-mail服务。

③ 支持远程教学,可以接入互联网,具有广域网访问的安全机制和网络管理功能。

④ 各楼之间的距离为500m。(2)可选设备如表1-1所列。表1-1 小型校园网要求(3)可选介质:3类双绞线、5类双绞线、多模光纤。

该校网络设计方案如图1-3所示。图1-3 某学校的网络设计方案【问题】

1.依据给出的可选设备进行选型,将(1)~(5)处空缺的设备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每处可选一台或多台设备)。

2.将(6)~(8)处空缺的介质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所给介质可重复选择)。

分析:交换机和路由器都是网络中继设备,交换机工作在OSI数据链路层,用于互联两个独立的同类子网,实现信息帧的存储-转发。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用于互联两个不同类型的子网。由图中网络结构不难确定(1)~(5)中的设备。

双绞线是局域网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EIA/TIA定义了7种规格,常见的有三类和五类,它们分别提供16Mb/s和100Mb/s的带宽,除了带宽上有差别外,由于使用特殊工艺五类双绞线,在抗干扰能力和衰减特性方面大大优于三类线。但是双绞线在连接跨度上有限制,一般在100m左右,而各楼间相隔500m,使用多模光纤是最佳选择。光纤传输速率快,传输距离可达2km,信号无失真、误码率低、绝缘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是结构化综合布线建筑群子系统的首选媒体。

答案:

1.(1)两台交换机Switch3(2)一台交换机Switch1和一台交换机Switch2(3)一台交换机Switch4(4)一台路由器Router1(5)一台交换机Switch2

2.(6)五类双绞线(7)多模光纤(8)五类双绞线

例3 阅读以下说明,回答问题,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2003年下午试题二)【说明】

在一幢11层的大楼内组建一个局域网,该局域网的连接示意图如图1-4所示。【问题】

1.指出上述解决方案存在什么问题?需要增加什么设备?如何连接?

2.若在该局域网实现虚拟网,路由器将起什么作用?图1-4 某局域网的连接示意图

分析:路由器工作在OSI第三层,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转换不同的网络协议分组。路由器的功能需要由内置软件来实现,因此性能方面不如依靠硬件实现的交换机。按照图中的连接方法,势必影响各楼层客户端PC机访问服务器的效率,况且整个智能大厦中是同种网络,内部访问无需路由,所以增加一个主干交换机是必需的,它用于连接各层楼内的交换机,在楼层与楼层、楼层与服务器间交换数据,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内部用户访问外网时才需要通过路由器。

虚拟网代表一个广播域,需要由交换机或路由器实现内部和外部的转发功能。

答案:

1.(1)这种方案存在的问题:缺少主交换设备。(2)解决方法是增加一台主交换机。(3)连接的方法为:各楼层交换机分别连接到主交换机,服务器均连接到主交换机,主交换机连接到路由器,如图1-5所示。图1-5 连接方法示意图

2.路由器的作用就是在各个虚拟网之间进行数据转发。1.2.3 同步练习

1.什么是可扩展的网络?它有哪些特点?

2.三层式层级模型中各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计算机局域网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1.2.4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可扩展的网络一般是指面对持续增长的网络具有扩展性,不需要作重大修改的网络架构。它的主要特点有:稳定可靠、随时可用、反应敏捷、效率高、适应能力强以及安全性好等。

2.典型的三层式层级模型包括核心层、分布层和接入层。(1)核心层追求的是最高的有效带宽,不做网络控管或包筛选的工作。(2)分布层连接核心层与接入层,过滤包,控管流量,某些大型服务器设置于此层内。(3)接入层直接对用户提供服务,工作组和大部分的应用服务器存在于此层之中。

3.计算机局域网一般由通信传输介质、网卡、网络主干通信设备、网络服务器、联网计算机和网络操作系统组成。1.3 网络系统的构建和测试1.3.1 考点辅导1.3.1.1 安装工作1.网络实施过程

网络实施是在网络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设备的购买、安装、调试、培训和系统切换等工作。网络实施包括以下步骤。

1)工程实施计划

在网络安装前,需要准备一个工程实施计划,列出需安装的项目、安装费用、安装负责人等,以便控制投资和进度,按进度要求完成安装任务。工程计划必须包括网络实施阶段的设备验收、人员培训、系统测试以及网络运行维护等具体事务的处理,必须合理安排工程实施的时间,并充分调动有关人员的积极性。

2)网络设备到货验收

订购的网络设备到货后,在安装调试之前,必须先进行严格的功能和性能测试,以保证购买的产品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3)设备安装

网络系统的工程安装和调试要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安装项目一般可分为:布线系统、网络设备、主机服务器、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几个部分,不同部分应由专门的工程师进行安装调试。

4)系统测试

系统安装完毕,要进行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是保证网络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

5)系统试运行

系统调试完毕,进入试运行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验证系统在功能上、性能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如不满足则需要不断调整直至达到用户要求。

6)系统切换

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达到稳定可靠的水平,就可以进行系统切换了。系统切换是指从原有人工或计算机系统上迁移到新平台上工作,具体有三种切换方法:双运行方式(两种方式同时运行)、逐步替代法(新系统逐步替代原有的网络系统)和直接切换法(停止旧系统,启动新系统),显然这三种方法的可靠性和成本各不相同,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