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养护(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3 03:14:02

点击下载

作者:王刚,王文忠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养护

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养护试读:

前言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以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硬化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为多见。因其起病突然,变化迅速,且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为特点。由脑卒中而引起的智能障碍、语言障碍、肢体障碍等后遗症,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更应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脑卒中后的家庭护理是脑卒中病人康复的重要内容。病人脑卒中后,病人家属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病人进行生理、心理上的护理,以利于病人防止脑卒中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并且为病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创造必要的、有利的条件。

根据我国的国情,大部分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期是在家庭度过的,因此,家庭护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脑卒中后,家庭是否积极护理,是否积极支持病人的康复训练,以及护理是否得法,对病人的康复有着莫大的影响。积极护理的家庭,病人康复快,功能恢复好,脑卒中的复发率低;而得不到良好护理的病人,其生活境遇和结局无疑是很悲惨的,经常有很多病人因为得不到良好的护理和康复指导,发生了褥疮等并发症,或者错过了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产生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终日卧病于床。鉴于此,我们作为专业医师,更应该把康复和护理的知识告诉大家。

鉴于我们水平有限,诚恳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在此,也对本书编写过程中给予支持和帮助的有关人员表示感谢。编者1 脑卒中概述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继冠心病、恶性肿瘤之后排位第三的病死原因,是导致青壮年猝死的“第二号杀手”。

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我国每年至少有200万新的脑卒中患者,其中许多人因此死亡或遗留严重致残后遗症。全世界每年死于脑卒中者约300多万人。近年来,脑卒中有低龄化趋势对青壮年的健康形成严重威胁。第一节 脑卒中定义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凡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都可以称为脑卒中。所以,脑卒中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1.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人总数的60%~70%,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1)脑血栓形成:由于动脉狭窄,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而最终阻塞动脉所致。(2)脑栓塞:由于血栓脱落或其他栓子进入血流中阻塞脑动脉所引起。如某些心脏病病人心腔内的栓子脱落便可引起脑栓塞。不论是脑血栓形成还是脑栓塞可统称为脑梗死。还有一小部分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是由于大脑小动脉逐渐狭窄而最终闭塞所致,管腔内既无血栓亦无栓子,这种情况也叫脑梗死。(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一些病人脑血管没有真正堵塞,只是暂性缺血,也可以造成过性脑损害的症状,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卒中或小脑卒中。

2.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例的30%~40%,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又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1)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由于脑内动脉破裂,血液溢出到脑组织内而引发。(2)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表面或脑底部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容有脑脊液的蛛网膜下腔和脑池中而引发。

不论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出血性脑卒中,都会造成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脑组织损害,因而产生多种多样的神经精神症状,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治愈后很多病人留有后遗症。因此,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第二节 脑卒中的流行病学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染病的有效控制,当今疾病谱已发生了变化,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和恶性肿瘤已成为人类三大死因。目前各国都在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特别是脑血管病患者即使存活下来,但伤残率高,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负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卫生保健问题之一。近年来卫生部已开始把脑血管病、心血管病、恶性肿瘤的防治研究工作列入我国防病的议事日程。

1.患病率

有资料表明脑血管病患病率为(500~700)/10万人口之间。如此高的患病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发病率

这里所说的发病率是指脑血管病的年发病率。文献报道,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各地有所差异。我国不同地区其发病率也有不同,1984年全国22个省(区)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调查为180/10万。1985~1986年北京地区报道的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为192/10万;黑龙江大庆市同期报道,男性发病率为287/10万,女性为192/10万;上海报道脑血管病发病率为140/10万;四川报道其发病率为102/10万;1987年西南地区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为79/10万。上述资料证实,脑血管病的发病情况在我国南北亦有较大差异,呈现出南低北高的态势。

3.病死率

从总体上讲,脑血管病的病死率是相当高的。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脑血管病协作小组对57个国家统计,脑血管病列为前三位死因的有40个国家,这57个国家因脑血管病致死的占病死总数的11.3%,大多数国家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在100/10万左右。我国也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地区,是第三位的病死原因,因脑血管病致死的占城市病死总数的21%,占农村病死总数的16%。

近年来,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在西欧、北美和部分大洋洲的一些国家呈下降趋势,且同时发现脑出血的病死数亦有下降,而脑梗死的病死数却有所增加,其下降原因可能与防治高血压有关。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病,其病死数在相对构成比上也有不同。脑出血病死数最高占38%~43%,蛛网膜下腔出血占22%~64%,脑栓塞约占30%,脑血栓形成占15%~25%。

4.病残率

在脑血管病生存者中,病残率约占70%~80%,美国脑血管病患者每年约160万,其中有40%需特别护理,11%必须依赖别人照顾。国内有报道其致残率可高达86.5%,这不仅危及患者本人,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5.复发率

据文献报道,约有1/4~3/4的脑血管病患者,在2~5年内可以复发。各种脑血管病的复发率有所不同,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复发率最高,高达38%,多发生于6周内,以2周内复发者更多,2年后复发者则较少。脑栓塞病人的复发率为20%~30%,脑血栓形成者为17%~30%,脑出血为5%~20%。第三节 易患脑卒中的人群

脑卒中是在一定病理基础上发生的。因此,那些具备发生脑卒中病理基础和发生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较容易患脑卒中。

1.衰老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血管壁发生退行性改变,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则是发生脑卒中的潜在性病理基础。

2.高血压人群

脑卒中患者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60%~70%。

3.心脏病人群

心脏病有直接促使脑卒中发生和增加脑梗塞的危险。有心脏病(主要是冠心病)者患缺血性脑卒中要比一般人高2倍。

4.糖尿病人群

脑卒中是糖尿病容易引起的一种并发症,有糖尿病史者脑卒中发生率比一般人高2.5~2.7倍。

5.高血脂症人群

高血脂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有高血脂症者患缺血性脑卒中要比一般人高2倍。

6.慢性支气管炎人群

慢性支气管炎以及由它继发引起的阻塞性肺气肿可以造成血氧症和血液流变学性质变化,从而使脑卒中容易发生,此病患者脑卒中比一般人高4倍。

7.颈椎病人群

患颈椎病时可造成椎间孔狭窄,椎动脉压从而影响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以致发生脑卒中。

8.血液病人群

血液病是发生脑卒中的病因之一。

9.身体因素和偏爱嗜好人群(1)直系上代有脑卒中病史者,患脑卒中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高2.5倍。(2)肥胖者患缺血性脑卒中可能要比一般人高0.4倍。(3)脾气急躁者患脑卒中可能性要比一般人高3.5倍。(4)妇女多胎(生育4胎以上)者患缺血性脑卒中危险性要比3胎或3胎以下高1倍。(5)喜欢吃肥肉者,患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要比一般人高5倍。(6)吸烟量大、时间长者患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高2.5倍。每天吸烟超过20支,对脑血管病尤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个重要的诱因。(7)过量饮酒者尤其是饮烈性酒的人比饮酒少的人得高血压、脑卒中的机会要高3倍。(8)饮食偏咸者与摄入食盐量正常者在引起脑卒中时存在着显著差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被公认,应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以每天不超过5~6克为宜。第四节 脑卒中的危害

脑卒中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第一个危害是直接对病人健康的危害,包括病人会出现严重肢体残疾,比如偏瘫,半身不遂,造成病人言语的障碍,比如失语或者听不懂别人的说话,严重的会造成病人智力的障碍,出现血管痴呆,更重要的是病人需要照顾,重度病人有1/3需要别人照顾,所以它的危害一方面是对病人本身,一方面对病人的家属,第三方面对整个社会,经济负担非常严重,这种危害总结起来可以说对病人本人、对病人家属、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1)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2)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而幸存下来的患者多数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或者重残。(3)心脑血管意外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4)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的特点。(5)我国脑卒中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6)服用可靠药物长期防治脑卒中的患者与停药的患者相比,复发率要降低80%以上,病死率降低90%以上。长期用药超过3年以上的患者80%以上无复发危险,极少数复发。第五节 脑卒中常见的先兆

脑卒中其临床症状是因为脑部血流发生改变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现在社会节奏比较快,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社会交往中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易忽视身体上出现的些许不适感,往往错过了脑卒中的最佳治疗时机。所以掌握脑卒中发病先兆方面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脑血管病虽然起病急骤,但很多病人在发病前1~2天或前几小时,都有一些早期信号,医学上称为“脑卒中先兆”,这时如能及时识别,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多能使病人转危为安,防止脑血管病的发生。

1.突然发生眩晕

头昏眼花、感觉自身和周围物体旋转叫眩晕,突然发生眩晕、摇晃不稳甚至摔倒在地是脑卒中的先兆症状之一。

2.突然发生剧烈头痛

头痛是由颅内外血管痉挛或扩张、颅内病变影响到硬脑膜、头颈部肌肉长期收缩等引起,是一种带有警告性意味的信号。突然发生剧烈头痛是脑卒中的先兆症状之一。

3.步态异常

步态蹒跚、老态龙钟、走路腿脚无力是脑卒中的先兆症状之一,引起步态异常最常见的原因是颅内病变。

4.哈欠连连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管腔越来越窄时,脑组织便发生缺血性缺氧,这时患者就会出现频繁地打哈欠。因此,呵欠连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先兆症状之一。

5.剃须修胡征

当患者持刀刮面时,头转向一侧,突感手臂无力,剃须刀落地,约1~2分钟自然恢复,此现象叫剃须修胡征。

6.呛咳或吞咽困难

患者突然出现呛咳或吞咽困难,同时伴有流口水、说话吐字不清,出现轻微的、有时甚至很难察觉的嘴角斜,这是由于脑缺血累及三叉神经、舌下神经等引起,它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先兆症状。

7.突然出现半身麻木

麻木是感觉障碍异常的常见表现。一般来说,麻木主要是指蚁走感、虫爬感、烧灼痛、针刺样感觉,是神经根或末梢神经受刺激或不完全性损坏引起的。突然出现半身麻木是脑卒中的先兆症状。

8.一过性黑蒙

患者突然出现眼前发黑,数秒钟至数十秒钟恢复。出现黑蒙,说明眼底视网膜有短暂性缺血,一过性黑蒙往往是脑卒中的早期信号。

9.高血压患者的鼻出血

高血压患者中,多次发生大量鼻出血并伴有眼底出血和血尿者,在半年之内也有可能发生脑出血。

10.血压异常

血压异常包括血压升高、血压降低以及单纯收缩压期高血压。血压突然持续升高在200/120 mmHg以上时,是发生脑出血的先兆;血压突然降至80/50 mmHg以下时,是发生脑血栓形成的先兆。年龄在65岁以上,平时血压在正常范围的低域或低于正常者,具有发生脑血栓形成的危险性。降压药物使用不当,也容易引起脑血栓的形成。

11.其他先兆症状

其他先兆症状有疲劳、嗜睡、耳鸣等。

先兆症状可以单独或组合出现,往往来去匆匆,50%持续时间不到5分钟,75%在1小时以内,至多不超过24小时。但每个具体的病人,每次发作的症状,呈现一种固定的顺序,但并不一定每个患者均有表现,但只要有先兆症状出现,就是脑卒中警报,要特别警惕。此时,应让病人保持安静,避免精神紧张,尽量少搬动,最好就地治疗。必要时,应在病人平卧的情况下送医院诊治。第六节 脑卒中的现场救治

突发脑卒中时的第一现场救治是十分重要的,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对创伤或疾病可能造成的后果的预测),处理不当将延误病情或使病情加重,留下严重的残疾。(1)保持镇静,给病人以精神安慰。(2)初步判断为脑卒中后,应使病人仰卧,头肩部应垫高,头偏向一侧,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回流吸入器官造成窒息,如果病人口鼻中有呕吐物阻塞,应设法抠出,保持呼吸道通畅。(3)使病人平卧,解开病人领口纽扣、领带、裤带、胸罩,如有假牙也应取出。可不放枕头或将枕头垫在肩膀后面,使下颌略微仰起。(4)如果病人是清醒的,要注意安慰病人,缓解其紧张情绪。宜保持镇静,切勿慌乱,不要悲哭,或呼唤病人,避免造成病人的心理压力。(5)打电话给急救中心或医院寻求帮助,必要时不要放下电话,询问并听从医生指导进行处理。(6)拉上窗帘,避免强光刺激。(7)有条件者可吸氧。(8)可做一些简单的检查。如用手电筒观察病人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如有可能测量血压,如超过150 mmHg(收缩压)可以给病人舌下含服硝苯地平(心痛定)一片(10毫克)。(9)有条件者呼叫救护车来运送病人。若自行运送,在搬运病人时正确的方法是:2~3人同时用力,一人托住病人的头部和肩部,使头部不要受到震动或过分扭曲,另一人托起病人背部和臀部,如果还有一人,则要托起病人腰部及双腿,三人一起用力,平抬病人移至木板或担架上,不要在搬运时把病人扶直坐起,切勿抱、拖、背扛病人。(10)在没有医生明确诊断之前,切勿擅自做主给病人服用止血剂、安宫牛黄丸或其他药物。

另外,在等待过程中,不要给神志不清的患者服用食物和水。2 脑卒中的类型

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是一类病。这一类病又分为两个性质不同的类型,即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第一节 脑卒中主要临床表现

脑血管病人因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

1.头痛

头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突出症状,常为全头部劈裂样疼痛。而脑出血患者,由于血液直接刺激脑膜和脑的疼痛结构,约有80%~90%病人有剧烈头痛。特点是开始时疼痛位于病侧,当颅内压增高或血液流入到蛛网膜下腔时,可出现全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塞头痛多较轻微,但大面积脑梗塞合并颅内压增高时,也可出现剧烈头痛。

2.呕吐

呕吐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特别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常为喷射性呕吐,发生率在80%以上;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呕吐和头痛均加剧。如果病人呕吐出咖啡色胃内容物,表示有上消化道出血,是病情危重的预兆。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呕吐者较少见,但大面积脑梗塞合并颅内压增高时,也可引起呕吐。

3.意识障碍

尤以脑出血病人多见,是脑部受到严重而广泛损害的结果。据报道60%~80%脑出血病人可出现意识障碍。临床特点是除少部分轻型脑出血病人意识可保持清醒外,脑干出血和小脑出血意识障碍都比较严重。脑室出血病人可迅速出现昏迷,蛛网膜下腔出血意识障碍程度较轻。脑梗塞较少出现意识障碍,而大面积脑梗塞多伴有意识障碍。

4.偏瘫

偏瘫是指一侧上、下肢及同侧舌和面部肌肉的运动障碍,也是脑血管病的较常见症状,不论大脑半球任何一侧出现病变,都会导致病变对侧偏瘫,其程度可有轻有重,可为不完全瘫和完全瘫。不完全瘫又叫轻瘫,可以扶杖行走;完全瘫也叫全瘫,病人卧床不起,不能自己活动。有些病人可能面、舌瘫程度较重,肢体瘫痪程度较轻;也可能上侧肢体瘫较重,下侧肢体瘫较轻;或下肢瘫痪程度较重,上侧肢体瘫较轻。完全瘫变为不完全偏瘫,说明病情好转。反之,不完全瘫发展为完全瘫,则表示病情逐渐加重。

5.失语

失语为大脑皮层言语中枢损害所致。根据损害部位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混合性失语和命名性失语等。(1)运动性失语:患者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不会说话,但能理解别人讲话的意思,可用手势或点头等回答问话。(2)感觉性失语:患者听不懂别人讲话的意思,但这种病人由于语言运动中枢完好,所以能够说话,而且说起话来,快而流利,但与人对话则是所答非所问。(3)混合性失语:患者既有运动性失语,又有感觉性失语,自己不会说话,又不理解别人讲话的内容等。(4)命名性失语:表现患者能讲话,也能理解别人的话,能说出物品的性质和用途,唯独叫不出物品的名称。第二节 脑卒中患者应做的检查

脑卒中以后医生除了为病人检查身体外,还需要做一些其他的检查。但具体做哪些项目,应当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经济状况进行选择。以下是临床常用的一些检查项目。

1.脑CT扫描

脑CT对出血性脑卒中诊断率为100%,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率在85%以上。但需要注意的是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24小时以后才能显示清楚。所以如果不是十分必要,最好等脑卒中发病24小时后再查CT。

2.血糖、尿糖测定

脑卒中病人的治疗和预后,与其有无糖尿病关系很大。脑卒中急性期空腹血糖超过11.12 mmol/L,即提示其下丘脑损害严重,病死率较高。所以,即使以前没有糖尿病病史,也应监测血糖和尿糖。血糖、尿糖的高低是医生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脑卒中以后可以出现一过性的血糖升高,况且有的病人对自己过去有无糖尿病并不清楚。

3.血液流变学检查

血液流变学是专门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变形规律的科学。血液流变学特征的改变与脑卒中的发生、预后都有密切关系。大部分脑梗塞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球压积、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血液太黏稠了,脑循环受到影响,不利于脑卒中病的恢复。因此脑卒中病人定期检查血液流变学指标是必要的。

4.白细胞总数及分类

白细胞总数与脑卒中的预后有密切关系。根据临床观察,白细胞99总数在10×10/L以下者预后较好,而在20×10/L以上者病死率高。白细胞计数还有助于脑卒中的诊断。一般来讲,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白细胞常增高,而缺血性脑卒中的白细胞及分类大多在正常范围内。

5.嗜酸细胞计数

随着病情的不同,嗜酸细胞数目也不同。病情越重,嗜酸细胞越少;病情好转,嗜酸细胞数目则逐渐恢复。如果嗜酸细胞逐渐减少且经过1~2周仍不恢复,往往预后不良。

6.核磁共振(MRI)

与CT相比,核磁共振无X线的辐射效应,因此对人体没有明显损害,且图像层次清楚,分辨率高。其缺点,一是价格昂贵,相应的检查费用也高;二是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病人不宜使用;三是成像时间长,危重病人很难接受长达40分钟的头部扫描。鉴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核磁共振对于急性脑卒中病人并非首选的检查项目。

7.腰穿脑脊液检查

腰穿检查脑脊液对于明确脑卒中的性质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但随着更先进的检查手段如CT、核磁共振等的应用,脑脊液检查就不再成为脑卒中的必要诊断手段了。

8.血脂

与脑卒中有关的血脂主要是三酯甘油、胆固醇、β脂蛋白等。虽然还不能断定血脂与脑卒中的发病有直接的关系,但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的诱发因素之一,故应常规进行检查。

9.脑超声波

脑超声波(A超)的最大价值是观察中线有无移位。如在发病第一天就有中线移位,常提示有颅内血肿,说明是出血性脑卒中;两天后出现的中线波移位则提示是由于脑梗塞伴发脑水肿造成,这种移位如长期不恢复,说明有脑软化灶成脑水肿存在,多预后不良。脑超声波检查简单、安全、比较实用。

10.脑血流图

脑血流图简称REG,对判断脑动脉硬化及脑血管病的性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1.脑电图

脑电图的动态改变对脑卒中预后的判断有指导意义。如果脑电图变化呈进行性加重,常提示预后不良,反之则预后较好。

1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对缺血性血管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烟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虽然是一种有创性检查,但在直观显示血管结构的同时,还可以进行介入性治疗,估计以后随着医学的发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会更加普及。

13.其他辅助检查

除上述检查外,皮层诱发电位、脑血流量测定、多普勒超声、脑地形图、各种微量元素的水平、激素的水平(如TT)等,对脑卒中34也有不同程度的参考价值。而患脑卒中病的老年人还应检查心脏、肾脏的功能等。第三节 脑卒中的分类

脑卒中并不是单纯的疾病名称,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发展迅速、具有血管源性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并且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病死的临床症候群。一般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这些疾病可单独或混合存在。一、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通称脑血栓)占脑卒中病人总数的60%~70%,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脑卒中)和脑动脉硬化症。(一)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称之为脑血栓。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

1.临床表现

患者发病前曾有肢体发麻、运动不灵、言语不清、眩晕、视物模糊等征象。常于睡眠中或晨起发病,患肢活动无力或不能活动,说话含混不清或失语,喝水发呛。多数病人意识消楚或轻度障碍。面神经及舌下神经麻痹,眼球震颤,肌张力和腹反射减弱或增强,病理反射阳性,腹壁及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

2.引发脑血栓的因素(l)血管病变:最重要而常见的血管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硬化。其他还有血管发育异常,如先天性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脉管炎,如感染性风湿热、结核病、钩端螺旋体病、梅毒等所致的动脉内膜炎;一些非感染性的脉管炎,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动脉壁创伤,如损伤、手术、导管、穿刺等;少见的主动脉、颈动脉的夹层动脉瘤等。(2)血液成分的改变:血管病变处的内膜粗糙,使血液中的血小板易于附着、积聚以及释放更多的五羟色胺等物质。血液成分中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增加可使血液黏度增加,致血流速度减慢。此外还有血液病如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和各种影响血凝固性增高的因素,均使脑血栓形成易于发生。(3)血液动力学改变:脑血流量的调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血压的改变是影响脑局部血量的重要因素,当平均动脉压低于70 mmHg和高于180 mmHg时,由于血管本身存在的病变,管腔狭窄、自动调节功能失效,局部脑组织的供血即可发生障碍。

另外,有人对脑血栓形成的病人,通过与其他疾病患者配比对照,采集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吸烟、饮酒、饮食、精神刺激、体育锻炼、体重、血压、血糖、心电图、血清胆固醇等30多个成分进行分析,发现高血压病史、心电图异常、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家族史、超重和喜食肥肉等与脑血栓形成的发病有关,其顺序为高血压病史、收缩压、体重指数和高密度脂蛋白减少,是影响脑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体育锻炼可减少脑血栓形成的发生。(二)脑栓塞

脑栓塞是指颅外其他部位各种栓子随血液进入颅内动脉,而致动脉闭塞,引起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坏死、软化的疾病。其栓子有心源性及非心源性(如肺部外伤、手术、长骨骨折等)两类。本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

对于脑血栓和脑栓塞两种病,人们常常易于混淆,辨别不清。它们虽然都属于缺血性脑卒中,其实又不是一回事。从发病机理上讲,脑血栓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的病变,造成脑血管阻塞所致。脑栓塞则为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子堵塞于脑血管引起。

1.临床表现

起病多急骤,症状多在几分钟内达到高峰。意识障碍较轻或持续时间短,仅少数人陷于昏迷。也有初起呈现头痛、局限性抽搐和烦躁不安等。颈内动脉系统脑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为病变对侧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主侧半球病变常伴失语,两眼常向病灶侧凝视。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的主要表现为眩晕、眼球振颤、复视、同向偏盲、眼肌麻痹、头痛、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共济失调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病灶对侧中枢性偏瘫、面瘫和舌瘫,对侧感觉减迟。有的呈多数颅神经麻痹、交叉性瘫痪及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等。

2.引发脑栓塞的因素

按栓子的来源可分为三类。(1)心源性:风湿性心脏病尤其是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颤动时,左心房壁血栓脑落是最常见的原因,约占半数以上。细菌性心内膜炎时瓣膜上的炎性赘生物脱落、心肌梗塞或心肌病的附壁血栓、二尖瓣脱垂。心脏黏液瘤和心脏外科手术的合并症等亦常引起。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者,来自静脉系统的栓子亦可引起反常栓塞。(2)非心源性:主动脉弓以及其发出的大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附着物脱落,引起的血栓栓塞现象也是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塞的较常见的原因。其他较少见的还可有:败血症、肺部感染性脓栓、长骨骨折的脂肪栓子、胸腔手术、人工气胸、气腹或减压病时的气体栓子、癌症栓子、寄生虫虫卵栓子、异物栓子等。(3)来源不明:有些病例虽经仔细检查仍不能发现栓子来源。(三)脑动脉硬化症

脑动脉硬化症是指脑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硬化、玻璃样变等动脉管壁变性所引起的非急性弥漫性脑组织改变和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上表现为神经衰弱征候群、动脉硬化性痴呆,假性延髓麻痹等慢性脑病症群。本病易合并主动脉、冠状动脉、肾动脉和周围动脉硬化,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50岁以上的人。

1.临床表现

逐渐起病,自诉眩晕,头痛,耳鸣,脑鸣;疲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嗜睡或失眠多梦;多疑、固执,肢体麻木,震颤,性情孤僻,反应迟顿,理解力或判断力差,严重时痴呆。眼底检查动脉变细,反光增强,重者可呈银丝状。有时可见黄色的胆固醇斑点,动静脉的比例增大,可有明显的交叉压迫现象。体检可发现其他器官和周围动脉硬化。

2.引发脑动脉硬化症的因素

所谓脑动脉硬化症是指脑动脉的管壁由于脂类物质沉积和内膜受损,血小板、纤维素等物质积聚在损伤的血管壁的内膜上,使管壁结缔组织增生,内膜粗糙,弹性减退,管腔狭窄,以至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和供氧,而引起临床症状。

3.脑动脉硬化的自我判断

学会自我检测早期脑动脉硬化,对早期的治疗很有帮助,还可以避免因脑动脉硬化造成的各种并发症。

①神经衰弱:早期病人常常伴有头痛、头晕、耳鸣,或失眠或嗜睡,记忆力减退,平时容易疲倦和乏力。

②情感异常:情绪容易激动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随着病情的加重会逐渐出现表情冷漠,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人缺乏热情。有的病人会出现无故的喜怒无常,或感情脆弱,情绪极易波动。

③判断能力低下:初期阶段时常表现为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想像力降低,处理问题不果断,往往要靠别人协助处理。对突然出现的生活异常情形或生活琐事,表现出惊慌失措、忧心忡忡、坐卧不安等特点。

④眼底变化:到医院检查眼底,可检查出有视网膜动脉硬化的表现。

如病人有上述症状,同时还有以下症状即为脑动脉硬化中、晚期,应及时治疗。

①植物神经障碍:表现为皮肤划红症(皮肤被抓划后可发红并隆起)、发绀、手脚发冷,全身及局部发汗、头发早白、早秃。

②行动异常:脑动脉硬化到中、晚期时可出现走路及转身不稳,表现为步态僵硬、缓慢或行走不稳。

③癫痫痉挛发作:主要表现为身体某部发生阵发性、痉挛性抽搐,有时会出现随意运动增强和震颤,面部缺乏表情,发音低沉而急促,站立时身体前弯,四肢僵硬而关节略曲,行走时步态慌张不稳,脚步小而身体向前冲,手指震颤呈搓丸状。有的病人可出现不自主的运动,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称“小脑卒中”,它的特点是出现短暂性(一过性)、缺血性、局灶性脑功能障碍。临床上分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前者临床表现为单肢无力、全身无力、偏身感觉障碍、失语或单眼视力障碍等;后者临床表现则为眩晕、眼花、视物呈双(复视)、恶心呕吐、吞咽困难或共济失调(走路不稳)。头面部症状与肢体症状不在同一侧,呈交叉性或双侧肢体的运动障碍或感觉障碍。由于这些症状发生快,一般从无病到出现这些明显症状不超过5分钟,发作持续时间有的只几分钟或几十分钟,最长不超过24小时,所以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发作频率不等,有的人反复发作数十次尚不发生完全脑卒中,有的则仅发作1~2次便发生完全脑卒中。

1.临床表现(1)近期出现原因不明的手脚麻木或软弱无力,手中拿的物品有时忽然落地。(2)突然出现短暂的双目失明或复视或视物模糊。(3)突然失语或吐字不清或说话困难,但“心里明白”(意识清楚),而且很快恢复正常,不留任何痕迹。(4)时常头痛,有时甚至突然晕倒,但迅速清醒。(5)近期内出现记忆障碍,尤其是近期记忆。(6)原因不明的智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常无缘无故地“出差错”。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因素

该病的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1)某些小动脉管腔狭窄或血管痉挛,通过的血液减少,致使所供应的脑区发生缺血。(2)血流动力学障碍,当血压降低心搏出量减少时,脑组织供血不足。(3)某种原因造成的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及血液成分的改变,也可发生脑缺血。(4)微血栓即动脉粥样硬化斑脱落,在血流中成为微栓子,随血流流到小动脉而阻塞血管,则出现脑局部供血障碍的脑缺血发作。如果微栓子在人体内某些酸的作用下被分解,或因远端血管的扩张,微栓子向末梢移动,使局部血液循环恢复,脑缺血的症状便可自然缓解或消失。所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时不经治疗可恢复正常。(五)腔隙性脑梗死

它是脑卒中家族的新成员。它的特点是病灶多,且病变小而深,小的病灶还不到小米粒大,一般医疗仪器很难查出。它是在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局部组织发生缺血性病变。由于病变范围小,临床表现不明显或很轻微,不易察觉,一般仪器很难查出。因此当一般人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时,应做脑部CT检查,以免贻误病情。治疗方法与脑梗死相近,但愈后更好。

1.临床表现(1)纯感觉型:一侧面、唇、口部或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感、热感、刺痛感、肿胀感、触觉过敏等轻度感觉障碍。(2)纯运动性软偏瘫及其变异型:一侧面、上下肢无力(轻偏瘫)。(3)共济失调性轻偏瘫:一侧下肢无力、走路不稳,可伴感觉障碍。(4)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征:中枢性面无力、构音障碍、讷吃、轻度吞咽困难手无力书写笨拙等共济失调表现。(5)感觉运动性卒中:一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及轻偏瘫,感觉症状早于运动症状。(6)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动脉硬化表现。

2.引发腔隙性脑梗死的因素

目前,大多认为是由于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所致。长期的高血压可引起小动脉硬化和透明性变,从而产生血管闭塞,加之中老年人的机体发生变化,如血液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脂增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流速度缓慢,脑血流量减少,更易导致小动脉闭塞,而发生腔隙性脑梗死。二、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例的30%~40%,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又分为脑出血(脑溢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出血,又称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动脉壁变性或破裂而大量血液渗入脑组织的病变。多见于50岁以上有高血压、动脑硬化史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1.临床表现

病人多有高血压或动脉硬化史,常由于情绪激动兴奋、饮酒过度、用力过度、咳嗽或排便等诱发。发病急骤,先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接着肢体随意活动受限或偏瘫,意识朦胧,渐至昏迷,面色潮红,颈部僵硬,口角斜、流涎、失语、二便失禁、喉间痰鸣等。如出血过多,则患者深度昏迷,发生脑疝而危及生命。昏迷数日至数周后逐渐清醒,进入恢复期。病程在半年以上,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言语障碍、智力减退等为后遗症期。

2.引发脑出血的因素

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脑出血的主要因素,还可由先天性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瘤、血液病、感染、药物、外伤及中毒等所致。

当具备上述改变的患者,一旦在情绪激动、体力过度等诱因下,出现血压急剧升高超过其血管壁所能承受的压力时,血管就会破裂出血,形成脑内大小不同的出血灶。(二)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血液由于各种原因进入了蛛网膜下腔,常见病因为先天性脑底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底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恶性肿瘤等血管破裂。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居多。

1.临床表现

部分病人有偏头痛或周期性头痛史,常因用力排便、过度兴奋或情绪激动而诱发,起病急骤。常突然发生后枕及颈部剧烈疼痛,可向前额或腹部放射。多伴频繁的喷射性呕吐,颈腰疼痛及活动受限。轻者意识清楚或有短暂的意识障碍;重者昏迷,左大脑强直,脉搏呼吸变慢,乃至病死。脑膜刺激征阳性。可有一侧动眼神经麻痹,单瘫或轻偏瘫,失语和感觉障碍。眼底检查,常见视网膜出血或视乳头水肿。

2.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因素

凡能引起脑出血的病因也能引起本病,但以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脑底异常血管网和血液病等为最常见,多在情绪激动或过度用力时发病。动脉瘤好发于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处,以该环的前半部较多见。动静脉畸形多位于大脑半球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当血管破裂血流入脑蛛网膜下腔后,颅腔内容物增加,压力增高,并继发脑血管痉挛。后者系因出血后血凝块和围绕血管壁的纤维索之牵引(机械因素),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间形成的神经肌肉接头产生广泛缺血性损害和水肿。

另外大量积血或凝血块沉积于颅底,部分凝集的红细胞还可堵塞蛛网膜绒毛间的小沟,使脑脊液的回吸收被阻,因而可发生急性交通性脑积水,使颅内压急剧升高,进一步减少了脑血流量,加重了脑水肿,甚至导致脑疝形成。

以上因素均可使患者病情稳定好转后,再次出现意识障碍或出现局限性神经症状。3 脑卒中患者的护理

脑卒中的发生大部分来势比较急,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及时抢救治疗与恢复功能,是治疗脑卒中的关键,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脑卒中病人的护理工作是大量的。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病情变化较大,特别是发病的最初3天,往往可以发生突然的恶化,因此在患者病重期间认真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是很重要的。这些工作一般由护士承担,但有些危重患者,还需家属陪伴配合护理。第一节 脑卒中病人的生理特点

脑卒中病人由于疾病特点,造成了病人一定的生理特点,了解这些生理特点,是进行合理家庭护理的重要基础之一。一般来说,脑卒中病人多是中、老年人,可以合并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体力和免疫力都低下,身体功能较差。脑卒中是终身性的疾病,病程长。

1.偏瘫

瘫痪是脑卒中病人最常见症状,是由于一侧大脑半球专管运动的“区域”或专门传输运动“命令”的运动传导束——椎体束受损引起的,一般累及一侧的肢体和下半面部。因为是“中枢性”的损伤,往往伴有肌肉的张力升高,我们常常见到病人肌肉拉紧,关节活动困难,有反射亢进,长期如此,会产生肌肉废用性萎缩(长期不使用某项功能造成机体功能的退化);在关节不运动和肌张力升高的共同作用下,关节出现关节挛缩,病人走路会形成特征性的“划圈步态”;偏瘫侧的血液循环较差,神经营养也比较差,容易发生褥疮、关节脱位等问题。

2.偏身感觉障碍

偏身感觉障碍有时与偏瘫共存,临床上最常见的脑卒中是内囊基底节区的梗死或出血,这里积聚着大量的运动和感觉的传导通路。这个部位的损伤,常常可以造成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的共存。偏身感觉障碍,除了加剧病人偏瘫侧的活动困难,还可能造成病人的烫伤,所以,要避免给病人单独使用电热器、热水袋等物品,以防止烫伤。

3.脑卒中合并失语

无论何种失语都造成了病人和家属的沟通困难,加剧了护理的难度。

4.脑干梗死

病人多有吞咽困难和言语不清的问题,吞咽困难会造成呛咳,容易引起病人的吸入性肺炎。

5.偏盲

有的病人会引起偏盲,造成了视野的缺损。在护理时,要避免在病人的视野盲区放置危险的物品。第二节 护理的主要任务一、急性期的护理

脑卒中急性期是患者生死攸关的时期,这一时期不仅需要采取多种治疗方法,多途径阻断病情的恶化,还必须通过积极护理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以便安全渡过此期并转入康复阶段。

急性期脑卒中病人应卧床休息,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部稍垫高,翻身时尽量少动头部,若痰涎壅盛,频繁呕吐,应将头侧向一侧或侧卧。若昏迷有抽搐发作,应加床档防坠床,密切观察病情,建立特护记录,重点观察昏迷程度,瞳孔是否等圆等大,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注意脉搏、血压变化。若血压低于120/80 mmHg或高于200/120 mmHg应立即告知医生,若体温超过39℃者用物理降温,警惕抽搐、呕血等症状发生。昏迷病人3天病情平稳可鼻饲流质饮食,并保持鼻导管通畅。预防肺部感染,若病人呼吸急促,面色青紫或抽搐等应予吸氧。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褥疮发生,做到床铺干燥,平软,无皱折。尿失禁者应用温水擦洗背部及臀部,每2~4小时翻身1次,用红花酒精按摩受屈骨突部,1日2次,如皮肤破溃形成褥疮,则应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治疗褥疮并防止感染。(1)严密观察病情,观察意识的变化,眼球的位置和瞳孔的变化;体温的变化;脉搏的速率、节律、强弱及紧张度;呼吸的速率是否规则和深浅程度,并注意有无鼾声、双呼吸、叹息样呼吸;血压的变化;有无抽搐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请医生处理,利于病人早日恢复。(2)对皮肤,口腔、大小便、心理、饮食、功能锻炼等方面的护理是关键,可以预防各种并发症,以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3)脑卒中患者常表现为意志消沉,情绪不稳,容易激动,易产生变态心理。应及时予以心理疏导。二、恢复期护理

脑卒中发病后如能及时抢救、合理治疗和精心护理,病人可安全度过急性期进入恢复期。此时,最令病人难以接受的是半身不听使唤,讲话发音不清,以及大小便失禁等问题,使病人惊恐、烦躁,甚至抑郁愤世,影响康复。故恢复期护理需由家属耐心细致地护理。一般来说脑卒中恢复期护理可归纳为争取全面康复、预防并发症和脑卒中再发、提高生存质量三个方面。

1.争取全面康复

首先要解除病人思想负担,告知病人所有症状通过顽强锻炼,均可在1~3年内逐步改善,使病人摆脱烦恼,保持积极心态。在家里需安排一个舒适、安静、方便的休养环境,它可减轻久病者心身疲惫感,减少行动不便者的烦恼和沮丧。

家人融洽相处、气氛和谐对病人是很好的心理支持。耐心细致地照料病人如洗漱、擦身、进食、饮水、使用便器、调整体位等,可减少病人挫折感,增加恢复生活能力的责任感。

当病情稳定(一般脑梗塞发病1周后、脑出血发病3周后)即抓紧早期功能锻炼,以防止关节废用性挛缩。先做被动运动,方法是一手握住病人关节近端,另一手握其肢体远端,缓慢地活动关节,达关节最大活动度或引起疼痛时为止。每天3~4次,每次时间由短到长。待瘫痪肢体肌力有所恢复,即可指导进行主动运动,如练习仰卧、伸手、抬脚、大小关节屈伸转动,逐渐起坐、站立、行走、下蹲,并配合拉绳、提物等运用,逐步提高肌力和关节功能,并进一步训练手的精细动作,如抓握、捻动、扣纽扣、用匙筷、翻书报等以提高生活技能。

与此同时结合语言康复训练,与病人对话时讲简短易懂话语,清楚而且缓慢,并给病人充分时间回答问题,讲病人最关心的事使病人有讲话的愿望。病人由于不能流畅表达意图而急躁时,应予安慰并学会如何回答,还可通过写字、手势等身态语言以弥补和完成讲话内容。对讲话时出现单音、音调不正确不连贯者,应加猜测并予以澄清,使病人知道讲话已被听懂,使病人乐于接受反复矫正,重建语言功能。

2.预防并发症和脑卒中再发

脑卒中病人因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受影响,易出现褥疮、肺炎、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应保持居室洁净和空气流通,保持口腔卫生,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鼓励病人做胸部扩张、深呼吸及咳嗽等运动;定时为病人更换姿势,对皮肤受压处进行按摩,被褥应平整干燥;训练膀胱自行排尿,每2小时给予使用便盆或尿壶1次,便秘者可用缓泻剂或开塞露,避免排便时屏气用力。大便失禁者于臀下置吸水性强的布垫或尿不湿,并及时清除排泄物,清洗局部,以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防止泌尿道感染。

脑卒中一次发病后有可能再发,尤其是短暂脑缺血发作者,应尽力排除各种脑卒中危险因素,定期复查身体。

3.提高生存质量

脑卒中病人因缠绵床褥,不能随意志活动,和社会隔绝,内心十分痛苦,这种局面必须通过病人和家属共同努力加以改善。应培养病人对病后生活的适应能力,避免过度依赖家人而丧失锻炼意志。鼓励急性期已过的清醒病人自行进食,自己执行每天的个人卫生和大小便,以及自己以健肢协助患肢活动。利用各种互动方式,如谈话、读报、听收音机、听录音机、看电视等对病人进行有意义的感官刺激,鼓励病人运用尚存的知觉来克服已出现的缺损,达到功能代偿,逐步恢复交流沟通、认识、思维、感情的重要功能,以回归社会,提高生存质量。第三节 脑卒中患者的日常护理

大多数人认为治疗才是针对伤病者健康的重要问题,往往对其护理涉及不多。事实上像脑卒中患者,留有多种如运动、感觉和语言等障碍的后遗症,像痴呆、偏瘫、大小便失禁、情感障碍等在短期内又难以康复,往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压力。为此,提高人们护理观念,普及护理知识,则可以有效地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功能缺陷,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一、心理护理

1.脑卒中病人的心理特点

脑卒中病人都是中、老年人,有中老年人共同的心理特征。脑卒中后,个性可能发生改变。

脑卒中病人的一般心理发展过程:在脑卒中刚刚发生,意识开始恢复的时候会不敢相信这个残酷的现实——“我真的脑卒中了?”“我要开始瘫痪的生活”、“我今后生活不能自理了?”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开始接受自己是脑卒中病人的现实。这时可能有两极分化的心理状态:有的病人开始积极求医,希望医生能够提供一些“特效治疗”,尽快治愈自己的病;有的病人自暴自弃,情绪暴躁,不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家属的被动康复训练,而失语和偏瘫的状态可能加剧病人的烦躁情绪。当病人从医生那里知道脑卒中不可能有特效的治疗后,可能情绪会极度低落,这时就需要家属的安慰,防止抑郁情绪的发生。病人进入康复期后,一般对自己的疾病和身体状况已经有所了解,病人会变得非常敏感,非常注意家属的情绪和态度的变化,会对自己训练的进步大喜,也会为训练的退步而大悲。

掌握好脑卒中病人心理特点,也是和病人进行沟通的关键。要了解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时解决病人的心理障碍,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作用。(1)脑卒中病人的抑郁问题:病人知道,脑卒中是有后遗症的疾病,可能会造成终身的残疾,病人可能会产生抑郁情绪。病人因为生活无法自理,可能也会形成“对家属的歉疚感”、“大小便都不能自理,自己成为了废人”、“拖累了家人”等抑郁的情绪。在脑卒中康复训练效果不明显时,也会产生对康复训练失去热情等情况。(2)脑卒中病人的焦虑问题:对自己将来的生活安排,对子女能不能孝顺,对疾病会不会好转等问题的考虑,会造成病人的焦虑情绪。(3)强迫症状:病人会因为害怕自己再次脑卒中而发生疑病症状,轻微身体不适,会引起病人的惊惧,甚至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发生“脑卒中的症状”,导致癔症的发生。有的病人会千方百计寻找“灵丹妙药”、“养生术”等。(4)依赖性:脑卒中病人不同程度地对家属有依赖性,特别是对他特别信任的人。有的时候,只听某些家庭成员的话。要充分利用这种依赖性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进行康复训练,配合检查和护理工作。(5)心理退化:脑卒中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退化”,有的时候性格十分暴躁、固执,有时又非常软弱、沮丧,会因为很小的事情狂喜或狂悲,因此,要避免给脑卒中病人以情绪刺激。

2.心理护理(1)劝解安慰:护理人员应最大限度地为病人解除心理痛苦和焦虑,尊重理解各年龄病人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同时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解释要以宽容、忍让态度与人相处,不能以情乱气。不要过怒、过思,保持心平气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2)启发疏导:消除伤害自尊心的各种因素,如讥笑、蔑视等。护理人员禁用刺激性语言,防止自怜、自卑的心理变化,多宣传康复知识,以平和的语气对患者进行启发疏导,逐渐培养起病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树立长期康复锻炼的信心。(3)适时鼓励:当锻炼收到一定成效时,要表扬鼓励,有利于自信心、自尊心的康复。对心理障碍明显的用暗示和代偿迁移法,进行心理治疗。也可通过体疗、音疗和生活锻炼转变病人的异常心理。二、偏瘫肢体的护理

脑卒中后瘫痪肢体的运动和感觉均发生障碍,局部血管神经营养差,容易发生褥疮,故应注意经常变换体位,通常2小时翻一次身。对于肢体肌力在Ⅱ级以下的瘫肢,要注意保持功能位置,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强直、肢体畸形。瘫痪肢体的手指应伸展稍屈曲,手中可放一卷海绵团,肘关节微屈,上肢肩关节稍外展,放于身体两侧,避免关节内收,伸髋、伸膝关节、下肢膝关节稍屈曲,膝下放一软枕,为防止足下垂和足内翻,使踝关节稍背屈,并放足下衬垫,为防止下肢外旋,可在外侧部放沙袋或其他自制支撑物。翻身时不要将瘫肢压于身体下,也不宜将手臂压于心胸部。

脑出血病情稳定2周及脑血栓神志清楚发病的第2天,便可开始功能锻炼,发病早期,肢体多软瘫,要防止褥疮的发生和肌肉萎缩。要定时翻身和按摩。在按摩同时可做一些被动运动,因早期多为软瘫,被动运动的动作一定要轻,幅度要小、速度要慢、否则可能引起关节脱位,拉伤肌肉而引起疼痛。发病早期健肢的主动运动必不可少,因为健肢的运动对患肢的活动可产生有利影响。有一定活动能力的患者要经常进行自主活动,在医生指导、陪伴帮助下,在下床活动前,要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让患者对偏瘫的康复有明确的认识,首先进行平衡训练,单肢站立,保持平衡反复练习,直到站稳为止。然后指导迈步,原地做迈步动作,以后鼓励行走,运动量由小到大,持之以恒。也可利用康复器械进行各种功能锻炼。三、运动护理

正常运动可以向大脑传入正确感觉信息,脑卒中后运动功能丧失,传入冲动中断,大脑“忘记”基本运动,这是运动功能丧失的主要特点。

早期运动是被动运动,目的不仅是保持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而且保持大脑对运动的“记忆”。当病人病情改善后,可进行主动辅助运动,病人可逐渐出现随意运动,最后能够自主活动其肢体。

1.活动头部

颈部可通过紧张性颈反射而影响整个身体的张力,从而在维持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类许多正常运动功能依赖于颈部的运动。因此在发病早期,通过正确体位摆放及被动运动来保持颈部的活动性非常重要。图3-1 活动头部

头部应向各个方向进行运动,特别是向一侧屈曲,协助者用一只手固定一侧肩胛骨,用另一只手将头向对侧运动。

2.旋转躯干上部

当病人长时间卧床或坐在轮椅上不动时可以出现胸椎僵硬,为了防止胸椎丧失活动性,协助者应屈曲并旋转躯干上部,在上肢向中线移动及正常行走过程中需要这个动作。(1)辅助主动运动:协助者站在病人床边面对其躯干,将病人对侧上肢放在他的肩上,他的双手放在病人肩胛骨上,双手重叠在一起,靠近头部的手放在上面。

病人完全放松,协助者向对侧臂部方向抬高胸部,重心向一侧转移。让病人配合协助者的运动,不要有任何阻力,头仍然放在枕头上。如果病人躯干僵硬或过度活动,躯干可能只能在伸展状态下旋转。协助者应仔细观察胸部运动及位置,如果需要的话,协助者将一只手放在胸骨柄上来帮助躯干的屈曲旋转。被动运动至没有阻力时为止。图3-2 被动屈曲旋转躯干(2)促通主动运动:协助者将病人躯干上部尽可能地屈曲旋转,然后让病人抬头。协助者将一只手放在病人头部,帮助病人将颏部指向胸部正中,头部向上方轻度侧屈。鼓励病人自己保持躯干屈曲旋转位置,给予支持逐渐减少。

病人肩部运动比较困难,纠正肩部位置可增加躯干屈曲程度,为此协助者可给予另外的支持。协助者将上肢从头部绕向对侧肩部,用手引导肩部向足部运动,其上肢还可将头部放在正确位置。协助者的另一只手放在病人胸廓下端,辅助腹肌运动。躯干侧屈很重要,因为可以进行所有腹肌运动。

当患侧躯干前伸时,协助者需要对患侧上肢进行支持,防止其坠落。一般情况下,协助者可以用其上肢来固定病人上肢,如果不行的话,可将其手放在面额部,然后通过头侧屈来固定。躯干反复旋转后,整个上肢的张力受抑制,病人上肢可以放在协助者肩部,左右躯干旋转都要进行练习,直至病人需要协助者很少的帮助为止。

3.上肢全关节的无痛运动

在病人日常生活活动中能够使用其上肢和手之前,协助者必须对其上肢进行运动,防止关节活动受限。痛性痉挛可延缓或抑制功能活动恢复,并造成病人痛苦。由于上肢关节活动范围大,如不注意的话很容易引起活动范围受限。

在发病早期,病人上肢应每日活动2次,如不行的话至少应该活动1次。在活动上肢前应先活动颈部及躯干,因为躯体近端运动可抑制远端肌张力。(1)肩关节活动训练

①上肢外旋上举:病人呈仰卧位,患侧下肢屈曲内旋。在活动上肢前协助者先活动躯干。协助者活动肩胛骨,以手支持肱骨头。伸展的上肢在外旋位上完全上举。协助者抑制病人手的屈曲痉挛,拇指放在腕关节背部反向施压。图3-3 上肢外旋上举

②上肢外展:当伸展上肢完全上举后,协助者还要外展上肢,伴上臂旋后。协助者将肘关节放在病人肘关节下来保持上肢伸直,同时防止肩关节后缩。这个运动保持了肩关节屈肌及内旋肌的伸展。图3-4 上肢外展

③上肢主动运动:当对病人进行被动运动无阻力后,病人可试着主动活动上肢,但不要过度用力。协助者让病人将手放在他的额头上,然后病人将手放在另一侧肩部,在适当的帮助后病人可保持这个姿势,而且不伴有屈曲模式。同样,病人可将自己手放在其额头上,然后放在协助者的额头上。图3-5 上肢主动运动

④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脑卒中起病后早期几个月,患侧肩胛骨下沉并旋转,关节盂下滑,肩关节被动固定机制丧失。这样盂肱关节的完整性主要依靠旋袖肌,在旋袖肌肌张力低情况下,当病人站立时肱骨头下滑,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半脱位本身不引起疼痛,但当肩关节无正常肌肉保护时容易受损,协助者在活动上肢时一定要注意关节的线性关系。

当协助者用一只手抬高上肢时,另一只手要将肱骨头重新放在关节盂内,同时避免触及肩峰,保持肩关节线性关系。轻轻上抬肱骨头可牵拉下沉的肩胛骨,使其上抬并旋前。这样肩关节可以自由运动,同时要将肱骨外旋,避免肱骨大结节触及噱突肩峰弓。当运动上肢无任何阻力后,协助者应鼓励病人主动控制上肢运动,特别是肩关节运动。例如,在支持病人上肢放在其头上部时,协助者可让病人抬高其手来触及他的下颌。(2)肘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肩关节基本肢位,90°屈曲位,外展位180°。前臂回旋外展,肘关节伸展,手掌向同侧肩部挤压使肘关节屈曲,达到最大屈曲位,停止后把肘关节伸展恢复到开始的肢体位。图3-6 肘关节活动度的训练(3)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度的训练:肩关节基本的肢位固定在肘关节90°屈曲位。腕关节背屈,手指伸展,拇指外展位使前臂旋后,到最大旋后位停止,然后做前臂旋前。(4)腕关节和手指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肩关节固定在90°屈曲位,肘关节伸展位。手指伸展位,拇指外展、外旋位使腕关节背屈,背屈90°后,手指屈曲位,拇指屈曲、内旋位使腕关节掌屈。

4.早期下肢各关节运动

如前所述,在发病后进行体位摆放时,髋关节要轻度屈曲并内旋。与体位摆放相结合,髋关节活动包括骨盆带旋转,髋关节屈曲、伸展及旋转、搭桥等。

应注意控制足的手法,该手法用于牵拉小腿肌肉练习及活动膝关节和髋关节时控制足。在进行牵拉练习时,将足跟向下拉,将足底向上推。(1)骨盆带的旋转:这项练习有助于牵拉患侧躯干,促通躯干自一侧到另一侧的旋转(肩关节外旋,下肢内旋)。图3-7 骨盆带的旋转

①病人呈仰卧位,下肢屈曲、内旋。

②协助者用一只手压住病人肩关节,另一只手放在病人骨盆处牵拉躯干(特别是患侧)。(2)膝关节屈曲位屈髋:从仰卧位双下肢基本肢位开始,髋关节既不外旋,也不内旋。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使膝关节接近胸部。对侧下肢固定在基本肢位。当完全屈曲后才可恢复到原先肢体位置。图3-8 膝关节屈曲位屈髋(3)膝关节伸展位屈髋:适用于膝关节屈曲肌挛缩时。膝关节伸展位,踝关节背屈做髋关节屈曲。对侧下肢固定在基本肢位。(4)髋关节完全伸展及屈曲:髋关节完全伸展对于后期走路很重要。在病人进行下列活动时,其双手应握住,掌心接触,肘伸直,放在头上,这样可以保持肩关节前伸,外旋及完全上举,这对于已出现上肢痉挛病人尤为重要。

①病人呈仰卧位,健侧下肢屈曲,将患侧下肢放在床边。

②协助者帮助病人在膝关节屈曲情况下屈髋关节。

③协助者帮助病人再将患倒下肢放在床边。图3-9 膝关节屈曲(5)髋关节主动内旋及外旋图3-10 髋关节主动内旋及外旋

①病人呈仰卧位,将枕头垫在患侧臀部,病人在发病早期练习髋关节旋转。这项活动有利于以后的“搭桥”运动。在早期,协助者帮助患侧下肢置于屈曲位。然后双膝同时向一侧运动。

②病人在不抬高骨盆或健腿不活动情况下,内旋及外旋髋关节,双足放在床上。

③病人在抬臀情况下旋转髋关节。(6)髋关节内收

①双膝屈曲紧靠在一起,防止髋关节外旋。

②可将一些物体放在双膝关节中间(如硬皮本、枕头等)。

③让病人用眼看膝关节,将双膝关节用力靠近,并保持这个姿势。图3-11 髋关节内收锻炼(7)桥式运动(髋伸展):这项练习对臂部功能运动的恢复很重要。从护理程度上考虑这项运动可以帮助换床垫、穿脱衣服,定时抬高臀部还可预防褥疮的发生,由于做该动作时髋关节处于伸展位而膝关节处于屈曲位,抑制了下肢的伸肌痉挛,促通了分离运动的产生。当病人能够轻松做这个运动后,以后走路不会发现膝关节被锁住现象。因此在发病早期即应进行这项活动。图3-12 桥式运动

病人呈仰卧位,双膝屈曲,抬高臀部并保持平衡。协助者用促通手法,一只手放在患侧股骨下端,将膝关节向下压,并将股骨踝部向足方向牵拉。另一只手的手指伸直刺激患侧臀部,帮助病人伸展。然后让病人健足抬离床面,这样所有重量放在患侧。病人应保持骨盆水平位,不要让骨盆向健侧旋转。协助者减少帮助,病人自己控制这项运动,膝关节不要伸展及倒向一侧。随着病人运动控制能力的提高,病人可单独用患侧下肢抬高及降低臀部。(8)髋关节外展:膝关节伸展位髋关节做内旋、外旋,足背屈外翻。髋关节做45°以上外展以后再恢复到原来肢位。图3-13 髋关节外展(9)髋关节伸展:俯卧位或侧卧位均可进行。用一只手将骨盆固定,另一只手握住踝关节,在膝关节屈曲位做髋关节伸展。(10)俯卧位或侧卧位膝关节的活动髋关节伸展位,固定骨盆做膝关节屈曲。膝关节做最大屈曲后做膝关节伸展。(11)仰卧位膝关节的活动:仰卧位辅助膝关节适度屈曲和伸展可以刺激屈膝关节的肌肉收缩(良好的膝关节功能需要屈膝和伸膝肌肉的配合)。在膝关节由屈至伸时,协助者要保持足背屈及膝关节正中位(既不外旋也不内旋)。(12)踝关节活动度训练:膝关节固定在伸展位,协助者用手一边向足底方向牵拉一边做踝关节背屈,踝关节稍外翻。

5.其他运动

如前所述,协助者以前过度强调了痉挛及共同运动的重要性,而忽略了肌无力也是脑卒中病人的一个重要特点。近年来人们对增加脑卒中病人肌力的技术又产生了兴趣。传统的促通技术自脊髓节段性反射水平开始,至联合反应及姿势反应,再到主动控制及激活高级中枢。所有促通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是通过脊髓节段反射所激活的运动最终要变成有意识的控制运动。对于处于软瘫期肌肉不能收缩的病人,治疗技术的重点应放在快速牵拉、拍打、振动、刷、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技术,这有利于保障肌肉及运动单位的活性,促进肌肉张力的恢复。(1)快速牵拉、拍打:快速牵拉肌肉或拍打肌肉或肌腱可以诱发单突触反射。许多传统的神经生理康复技术包含有这个手法,但这种反射持续时间短,必须与主动运动相结合。(2)振动:在主动运动过程中进行振动刺激时,由于肌梭负荷下降使得振动产生作用下降,此时可通过保持肌肉长度不变来预防肌肉负荷下降。振动刺激持续1分钟或更长时间时可使其疗效增加。在正常人群中通过长时间振动诱发出的紧张性振动反射引起的肌肉紧张度增高可持续20~60秒以上,在振动停止后还可持续2秒;在痉挛性偏瘫病人中,紧张性振动反射发生时间缩短。有报道显示在肌无力病人中,振动可引起肌肉的有力收缩。(3)轻触及刷:通过用刷子刷来轻触肌肉表面皮肤可以增强正常人及偏瘫病人的紧张性振动反射。“刷”可以增加患足下垂偏瘫病人的背屈活动度及胫前肌的肌电波幅,特别是通过收缩使肌肉温度增加后再“刷”更明显。通过皮肤刺激可以促进偏瘫病人肌肉产生最大程度随意收缩。皮肤刺激可降低高阈值运动单位的募集阈值,这是该法使偏瘫病人功能改善的可能机制。(4)电刺激:在脑卒中病人中应用功能性电刺激是通过刺激许多点来诱发特殊形成的肌肉活动,这项治疗被认为是有效的。在对肩关节周围肌肉功能及腕和指伸展功能性电刺激时可见到治疗效果。(5)冰擦法:冰擦法是用冰块在治疗部位表面来回轻擦3~5秒,在刺激30秒后如仍无反应,可重复刺激3~5次。用冰擦法刺激软瘫肌肉,可增加局部的感觉刺激,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易化作用,提高瘫痪肌肉的兴奋性和运动能力。四、饮食护理

饮食方面,除了注意供给足够、均衡的营养之外,并控制各种可能引发再度中风的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及肥胖等,所以饮食原则与预防饮食相同采取限制热量、低油、低盐饮食。(一)饮食调理原则

1.少食多餐,吃易消化的食物

由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仍需较多时间卧床休息,活动相对减少,致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若一次吃得过饱就会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因此,要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每餐进食不要过量,七八分饱即可,可增加每日进餐次数,以4~5餐为宜。脑卒中恢复早期应以半流食或软饭为主,如酸牛奶、豆腐脑、小米粥、软面条、馄饨、软米饭、包子、面包等。随着病情好转和活动量的增加及消化功能的改善,可逐渐增加饮食内容,如米饭、面条,还可适当增添一些粗粮。

2.注意营养搭配

脑卒中病人病情如已稳定,但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时,应采用鼻饲饮食,将易消化的流汁状饮食,如浓米汤、豆浆、牛奶、新鲜蔬菜汁、果汁等分次灌入,或5~6次灌入混合奶1000~2000毫升,灌入食物不宜过热过冷,以37~39℃为宜。

一般混合奶配方:牛奶800毫升,藕粉20克,鸡蛋4个,白糖100克,香油15毫升,食盐5克,奶粉25克,米汁150毫升,加少量水配制成1000毫升。

若脑卒中病人神智清醒,但进食时有时发生呛咳,则应给予糊状饮食,其饮食内容为蒸蛋羹、肉末菜末稠粥、肉末菜末烂面条、牛奶冲藕粉、水果泥或将饭菜用捣碎机捣烂后给病人食用。

脑卒中病人康复期无吞咽困难,宜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柔软平衡膳食为主。(1)应限制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奶油等,以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内脏、肥肉等,因为这些食物中所含饱和脂肪酸可使血中胆固醇浓度明显升高,促进动脉硬化;可采用植物油,如豆油、茶油、芝麻油、花生油等,因其中所含不饱和脂肪可促进胆固醇排泄及转化为胆汁酸,从而达到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推迟和减轻动脉硬化的目的。(2)饮食中应有适当蛋白质,常吃些蛋清、瘦肉、鱼类和各种豆类及豆制品,以供给身体所需要的氨基酸。一般每日饮牛奶及酸牛奶各1杯,牛奶中含有牛奶因子和乳清酸,能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脂及胆固醇的含量。饮牛奶时可将奶皮去掉。豆类含豆固醇,也有促进胆固醇排出的作用。(3)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因其中含维生素C和钾、镁等。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增强血管的致密性,防止出血,钾、镁对和血管有保护作用。(4)可多吃上结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虾米等,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5)每日食盐在5克以下为宜,因食盐中含有大量钠离子,人体摄入钠离子过多,可增加血容量和心脏负担,并能增加血液黏稠度,从而使血压升高,对脑卒中病人不利。(6)忌用兴奋神经系统的食物,如酒、浓茶、咖啡及刺激性强的调味品。此外,少吃鸡汤、肉汤,对保护心脑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有益,且须忌暴食。(7)定时定量,少量多餐。三餐的热量分配最好为:早餐25%~30%,午餐35%~40%,晚餐25%~30%,两餐之间可以加餐。

脑卒中的主要诱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对此必须积极防治,饮食营养要保证低脂肪、低胆固醇,以防止血管损害加重。因此,要尽量以植物油如豆油、芝麻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等为烹调用油,不过,植物油也不宜过多,以免形成肥胖。要多吃新鲜蔬菜及水产品,如青菜、萝卜、海带、紫菜等,以补充维生素和保证摄入足够的润肠食物,以防便秘发生。(二)独立进食的方法

根据脑卒中患者的活动能力、吞咽、意识状况,根据不同患者的日常进食给予相应的指导,使患者能够尽早独立进食。(1)在意识完全清醒时,检查是否有吞咽障碍。如有吞咽障碍,应进行经口进食的练习。(2)如吞咽机能减退,但仍达到安全吞咽的患者,可先吃半流食,逐步过渡到普食。(3)当患者活动能力受限,在床上进食时,应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使患者采用舒适的体位,减少食物从鼻腔逆流及误咽危险的良好姿位(最佳位置)一般让病人取躯干30°仰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垫起(保持患侧肩关节正常水平位),在膝关节下放一枕头,辅助者位于患者患侧。(4)当患者在活动床上能保持45°座位时,可以让患者自己进食。(5)当患者可保持90°座位时,应过渡到伸直座位和坐在轮椅上进食。(6)当患者能行走时,患者应走到桌旁,将椅子拉开些使自己坐下。坐下后从两腿之间抓住椅子前边,充分前倾身体,以便能抬起臀部,将椅子拉近餐桌,将偏瘫手臂置于向前的位置靠近餐具。(7)进食时,手臂正确的位置将保持一个对称直立的坐姿。如果偏瘫手臂恢复了一些主动运动,患者可以用患手送食物进嘴里(指在正常时人们就用手拿的食物),持叉和匙需要更精细的运动和控制。水果、面包和饼干是最容易进食的食物,首先要掌握。(8)患者喝杯中水,仅需少许的主动运动,饮料量高达4/5杯,可以用健手帮助以稳定持杯的手,要鼓励患者双手进食,尽管可能单用健手进食会更熟练。

1.柿饼山萸白面饼【配方组成】柿饼、红枣各30克,山茱萸10克,白面粉100克,植物油适量。【制作方法】将柿饼、红枣、山茱萸分别粉碎成面状与白面粉混合后和面烙成油饼。【用法与用量】早晚食用。【功能与主治】滋肾养肝,健脾养阴。适用于肾虚精亏型脑卒中后遗症语言不利之患者,也用于肝肾阴虚、脉络不畅型脑卒中患者。

2.地龙桃花饼【配方组成】黄芪、小麦面各100克,当归50克,干地龙30克,红花、赤芍、桃仁各20克,川芎10克,玉米面400克,白糖适量。【制作方法】将干地龙以酒浸去腥味,烘干研粉;红花、赤芍、当归、黄芪、川芎共同水煎2次,去渣取汁备用。再把地龙粉、玉米面、小麦面、白糖倒入药汁中调匀,做圆饼20个;桃仁去皮尖打碎,略炒,匀放于饼上,入笼蒸熟或烘箱烤熟即可食用。【用法与用量】每次1~2个,每日2次,当主食食用。【功能与主治】益气活血,化瘀通络。适用于气虚血瘀、脉络阻闭型脑卒中及其后遗症患者。

3.苡仁豆豉薄荷粥【配方组成】薏苡仁150克,豆豉50克,薄荷、荆芥、葱白各15克,精盐适量。【制作方法】将薄荷、荆芥、葱白、豆豉分别洗净后,一同放入沙锅中,注入清水约1500毫升,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再煮约15分钟,去渣取汁。然后将药汁与洗净的薏苡仁同煮,至薏苡仁开裂熟烂即可。食用时可略加精盐调味。【用法与用量】每日1~2次,空腹食用。【功能与主治】祛风通络,健脾除湿。适用于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型及风痰瘀血阻络型脑卒中患者。

4.天麻菖蒲远志粥【配方组成】天麻、石菖蒲各12克,川芎、郁金、远志各10克,大米100克,红糖适量。【制作方法】将天麻、石菖蒲、川芎、郁金、远志用沙锅加水煎煮,煎成后去渣取出药汁,与洗净的大米同煮粥,待粥熟加入红糖,再煮沸即成。【用法与用量】每日1~2次,趁热食用。【功能与主治】祛风化痰,宣窍通络。适用于痰瘀互结、痹阻脉络型脑卒中患者,以及风痰上阻、经络失和型脑卒中后遗症语言不利者。

5.桑夏川芎大米粥【配方组成】桑枝30克,川芎12克,半夏6克,大米100克,红糖适量。【制作方法】将桑枝、川芎、半夏用沙锅加水煎煮,煎成后去渣取出药汁,与洗净的大米同煮粥,待粥熟加入红糖,再煮沸即成。【用法与用量】每日1~2次,趁热食用。【功能与主治】化痰活血,益气通络。适用于痰瘀互结、痹阻脉络型脑卒中后遗症半身不遂者,以及风痰上阻、经络失和型脑卒中后遗症语言不利者。

6.天麻瓜蒌大米粥【配方组成】瓜蒌、川芎各12克,半夏、天麻各9克,三七3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制作方法】将天麻、瓜蒌、川芎、半夏、三七用沙锅加水煎煮,煎成后去渣取出药汁,与洗净的大米同煮粥,待粥将熟时,加人白糖,稍煮即成。【用法与用量】每日2次,分早晚温热服。【功能与主治】化痰熄风,活血通络。适用于痰热上扰、痹阻脉络型及痰瘀互结、痹阻脉络型脑卒中患者,也用于脑卒中后遗症语言不利、口眼斜、半身不遂因于风痰瘀血阻络者。

7.薄荷豆豉大米粥【配方组成】薄荷、豆豉、荆芥穗各30克,天麻、川芎各12克,大米150克,红糖适量。【制作方法】先将薄荷、豆豉、天麻、川芎、荆芥穗洗净,放入沙锅中,加水煎煮,煎成后去渣取出药汁,与洗净的大米同煮粥,待米烂粥成,加入红糖,调匀即成。【用法与用量】每日2次,早晚餐食用。【功能与主治】祛风化痰,活血通络。适用于风痰上阻、经络失和型脑卒中后遗症之语言不利,以及风痰瘀血阻络型脑卒中后遗症口斜者。

8.荆芥薄荷归豉粥【配方组成】荆芥穗、薄荷各20克,豆豉、当归各30克,大米100克。【制作方法】先将荆芥穗、薄荷、豆豉、当归洗净,放入沙锅内,加清水适量煎煮,煎成后去渣取出药汁,与洗净的大米同煮粥,待米烂粥熟即成。【用法与用量】每日2次,早晚餐食用。【功能与主治】散风养血,活血通络。适用于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型脑卒中患者。

9.黄连半夏大米粥【配方组成】黄连、半夏、天麻、白芍、川芎各10克,大枣5枚,生姜3片,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制作方法】先将黄连、半夏、天麻、白芍、川芎、生姜用沙锅加水煎煮,煎成后去渣取出药计,与洗净的大米、大枣同煮粥,粥将熟时加入白糖,稍煮即成。【用法与用量】每日2次,温热服食。【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熄风通络。适用于痰热上扰、痹阻脉络型脑卒中患者。

10.羊髓豆豉大米粥【配方组成】羊髓50克,豆豉、生姜各10克,荆芥、薄荷各6克,葱白4克,大米100克,精盐适量。【制作方法】先将豆豉、荆芥、生姜、葱白用沙锅加水煎煮,后下薄荷再煎,煎成后去渣取汁;然后将药汁与洗净的大米。羊髓一同入锅中煮粥,待米烂粥成,加精盐调味即成。【用法与用量】每日2次,空腹食用。【功能与主治】祛风通络。适用于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型及风痰上扰、脉络痹阻型脑卒中患者。

11.茺蔚子粥【配方组成】茺蔚子10克,枸杞子15克,大米100克。【制作方法】先煎茺蔚子、枸杞子,去渣取汁,再与洗净的大米同煮成粥即成。【用法与用量】每日2次,温热服。【功能与主治】平肝潜阳,清火熄风。适用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及阴虚阳亢、痰瘀阻络型脑卒中患者,也用于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型脑卒中后遗症半身不遂者。

12.熟地全蝎大米粥【配方组成】熟地黄、旱莲草、肉苁蓉各15克,枸杞子、石菖蒲、桔梗、川芎各12克,远志、郁金、杏仁各9克,全蝎6克,大米100克,红糖适量。【制作方法】将熟地黄、旱莲草、肉苁蓉、枸杞子、石菖蒲、桔梗、川芎、远志、郁金、杏仁、全蝎放入沙锅中加水煎煮,煎成后去药渣取出药汁,与洗净的大米同煮,待粥熟加入红糖,再煮沸即成。【用法与用量】每日1~2次,温热服食。【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肾,化痰利窍。适用于脑卒中后遗症语言不利辨证属于风痰上阻、经络失和型及肾虚精亏型的患者。

13.黄芪米粥【配方组成】黄芪、生姜各15克,炒白芍、桂枝各10克,大米25克,大枣4枚。【制作方法】将黄芪、生姜、炒白芍、桂枝一同放入沙锅中,水煎去渣取汁,然后将药汁与大米、大枣共煮成粥。【用法与用量】每日1剂,早餐食用。【功能与主治】调和营卫,益气活血。适用于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型及气虚血瘀、脉络阻闭型脑卒中患者。

14.天麻地龙大米粥【配方组成】天麻、钩藤、桑寄生、夜交藤、地龙各10克,白芍、川芎、茯苓各12克,石决明3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制作方法】将天麻、钩藤、桑寄生、夜交藤、地龙、白芍、川芎、茯苓、石决明一同放入沙锅中,水煎去渣取汁,然后把药汁与洗净的大米共同煮粥,粥成后加入白糖调匀,稍煮即成。【用法与用量】每日2次,温热服食。【功能与主治】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适用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及肝肾阴虚、脉络不畅型脑卒中患者。

15.桃仁粥【配方组成】桃仁10~15克,大米50~100克,红糖适量。【制作方法】先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同大米、红糖共煮成粥。【用法与用量】每日1次,温热服。【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通络。适用于阴虚血瘀、痰浊阻络型及肝肾阴虚、脉络不畅型脑卒中患者。

16.丹七大米粥【配方组成】丹参10克,三七5克,大米100克,红糖适量。【制作方法】先将丹参、三七入沙锅中,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再将药汁与大米一同文火煮粥,待粥成加入红糖,煮沸即成。【用法与用量】每日1~2次,温热服食。【功能与主治】补益气血,活血通络。适用于气虚血瘀、脉络阻闭型脑卒中及其后遗症患者。

17.薄荷芝麻小米粥【配方组成】薄荷叶、荆芥穗各12克,芝麻仁15克,小米75克。【制作方法】先将芝麻仁炒熟,研细;再将薄荷叶、荆芥穗放入沙锅中,加水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然后把芝麻仁、药汁及淘净的小米一同放入锅中,加水共煮成粥即成。【用法与用量】每日1剂,空腹服食。【功能与主治】祛风清热,滋肾润肠。适用于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型脑卒中患者伴有大便秘结者。

18.黄精牡蛎大米粥【配方组成】黄精10克,珍珠母、牡蛎各30克,鱼鳔胶5克,大米75克。【制作方法】先将黄精、珍珠母、牡蛎一同放入沙锅中,水煎去渣取计,然后把药汁与洗净的粳米共同煮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搞碎的鱼鳔胶,再煮一二沸即成。【用法与用量】每日2次,温热取食。【功能与主治】平肝潜阳,熄风通络。适用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型,以及阴虚阳亢、痰瘀阻络型脑卒中患者。

19.人参薤白三七粥【配方组成】人参4克,薤白12克,三七粉3克,鸡蛋1个,小米75克。【制作方法】将人参切碎,与三七粉一同加水煎汤,然后再加入小米煮成稀粥,将熟时下蛋清及薤白,煮熟即成。【用法与用量】佐餐服食。【功能与主治】益气补虚,通阳活血散瘀。适用于气虚血瘀、脉络阻闭型脑卒中及其后遗症患者。

20.栗子桂圆粥【配方组成】栗子10个,桂圆肉15克,大米75克。【制作方法】将栗子去壳洗净,切成碎块,与大米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粥,待粥将成时,放入桂圆肉,稍煮即成。【用法与用量】每日1次,早餐食用。【功能与主治】补肝肾,强筋骨,通血脉。适用于肝肾亏虚、脉络不畅型脑卒中及其后遗症患者。

21.大枣桃花牛奶粥【配方组成】大枣5枚,桃仁、红花各10克,牛奶150毫升,大米50克。【制作方法】先将大枣、桃仁、红花水煎去渣取汁,共煎2次,2次汁液合并,分作2份,每次取1份,同大米一起煮粥,待粥成时调入牛奶,再煮一二沸即成。【用法与用量】每日2次,分早晚温热服食。【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适用于脑卒中及其后遗症出现肢体麻木,行走不便,语言不利者。

22.二冬枸肚粥【配方组成】天门冬、麦门冬各30克,枸杞子20克,鱼鳔胶10克,大米50克。【制作方法】先将天门冬、麦门冬水煎去渣取汁,然后把药汁、大米、枸杞子一同煮粥,待粥将成时,再调入捣碎的鱼鳔胶,煮一二沸待鱼鳔胶烊化即成。【用法与用量】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热服食。【功能与主治】补益肝肾,养阴通络。适用于肝肾阴虚、脉络不畅型及阴虚阳亢、痰瘀阻络型脑卒中患者。

23.天蓼木粥【配方组成】天蓼木20克(研细),大米50克。【制作方法】先将天蓼木加水煎汤,去渣取汁,然后把药汁与洗净的大米一同倒入锅中,注入清水适量,文火慢炖至米熟粥成。【用法与用量】每日2次,分早晚食之。【功能与主治】祛风通络止痉。适用于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型脑卒中患者。

24.菖蒲拌猪心【配方组成】石菖蒲30克,猪心1个,精盐适量。【制作方法】石菖蒲研为细末备用。猪心洗净切片,放入沙锅中,加入清水及精盐适量,煮熟即可食用。【用法与用量】用时以石菖蒲末(3~6克)拌猪心,空腹食用,每日1~2次。【功能与主治】祛湿豁痰,通络,宁心安神。适用于痰热上扰、痹阻脉络型,风痰上阻、经络失和型,以及风痰瘀血阻络型脑卒中患者。

25.杞子熟地炖老鳖【配方组成】老鳖1只(300克以上),枸杞子30克,熟地黄15克,葱、姜、精盐各适量。【制作方法】将老鳖放沸水中烫死,剁去头爪,揭去鳖甲,掏去内脏,洗净,切成小方块放入锅内;再将洗净的枸杞子、熟地黄、葱段、姜片一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炖,至鳖肉熟透,加精盐调味即成。【用法与用量】单食或佐餐食均可。【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肾。适用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肝肾阴虚、脉络不畅型脑卒中患者,以及肾虚精亏型脑卒中后遗症语言不利者。

26.天麻当归炖蹄筋【配方组成】牛蹄筋100克,当归18克,白芍15克,天麻12克,红花9克,葱段、姜片、精盐、味精各适量。【制作方法】将牛蹄筋除杂,与当归、白芍、天麻、红花一同放入沙锅中,摆上葱段、麦片,注入清水适量,置文火上炖,待蹄筋酥烂后,拣出当归、白芍、天麻,加入精盐、味精调味即成。【用法与用量】每日1剂,食筋饮汤。【功能与主治】平肝养肝强筋,养血活血通络。适用于肝肾阴虚、脉络不畅型及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脑卒中患者,也用于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型脑卒中后遗症半身不遂者。

27.天麻鲤鱼【配方组成】天麻25克,川芎、茯苓各10克,鲜鲤鱼1条(1500克左右),葱、姜、白糖、精盐、味精、胡椒粉、香油、小豆粉各适量。【制作方法】先将鲜鲤鱼去鳞、鳃及内脏,洗净;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第二次米泔水泡上;再将天麻放入泡过川芎、茯苓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时,捞出,置米饭上蒸透,切片,放入鱼头和鱼腹内备用。将鱼置盆内,加入葱丝、姜末及适量清水,上笼蒸30分钟。另用清汤加白糖、精盐、味精、胡椒粉、香油各适量,烧开,小豆粉勾芡,浇在天麻鱼上即可食用。【用法与用量】佐餐或单食。【功能与主治】平肝熄风,行气活血,定惊止痛。适用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及肝肾阴虚、脉络不畅型脑卒中患者,也用于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型脑卒中后遗症半身不遂者。

28.龟血炖冰糖【配方组成】拳头大乌龟3只,冰糖适量。【制作方法】每次用3只乌龟取血,加清水及冰糖适量,放锅中隔水炖熟即成。【用法与用量】每日1次,温热服食,7次为1个疗程。【功能与主治】滋阴养血通络。适用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肝肾阴虚、脉络不畅型,以及阴虚血瘀、痰浊阻络型脑卒中患者。

29.杞子山楂炖猪肝【配方组成】猪肝半具,枸杞子30克,女贞子、石斛、山楂各15克,三七粉3克,葱白1根,精盐适量。【制作方法】将枸杞子、女贞子、石斛、山楂用纱布袋装上扎口;猪肝用清水洗净后切块,放入锅中,加入三七粉及切成段的葱白及药包,注入适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慢炖至肝熟汤成,捞出药袋,加入精盐调味即可食用。【用法与用量】吃肝喝汤。【功能与主治】滋阴清热,补肾养肝,活血化瘀。适用于肝肾阴虚、脉络不畅型,阴虚血瘀、痰浊阻络型脑卒中患者。

30.芪归大枣炖猪肉【配方组成】黄芪30克,当归、枸杞子各10克,大枣10枚,猪瘦肉100克,精盐适量。【制作方法】将猪瘦肉切成薄片,与洗净的黄芪、当归、枸杞子、大枣一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炖,待肉熟烂时,加入精盐调味即成。【用法与用量】食肉喝汤。【功能与主治】益气活血。适用于气虚血瘀、脉络阻闭型脑卒中及其后遗症患者。

31.天麻焖鸡块【配方组成】母鸡1只(重约1500克),天麻15克,水发冬菇50克,鸡汤500毫升,葱丝、姜末、精盐、植物油、五香粉、淀粉各适量。【制作方法】将天麻洗净,切成薄片,放碗内,上屉蒸10分钟取出;鸡去毛及内脏,洗净,再剔去骨,切成3厘米见方的肉块,用热油锅汆一下,捞出备用。将葱丝、姜末用油锅炸出香味,加入鸡汤和五香粉、精盐,倒入鸡块及水发冬菇,文火焖40分钟左右,待鸡肉熟烂后入天麻片,5分钟后淀粉勾芡,淋在鸡块上即可食用。【用法与用量】佐餐食用。【功能与主治】平肝熄风,养血安神。适用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脑卒中患者。

32.天麻炖甲鱼【配方组成】甲鱼1只(约450克),天麻15克,葱、姜、蒜、黄酒、香油、精盐各适量。【制作方法】将甲鱼宰杀,沸水稍烫后刮去泥膜,挖净体内黄油,用甲鱼胆在壳背上涂1周,腹盖向上置器皿中;天麻切片与葱、姜共同覆盖其上,加黄酒适量、精盐少许,加盖后隔水炖1.5~2小时即可食用。【用法与用量】佐餐食用。食时蘸香油或随喜好调制蒜泥等调味汁。【功能与主治】滋养肝肾,平肝潜阳,活血散瘀。适用于肝肾阴虚、脉络不畅型,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以及阴虚阳亢、痰瘀阻络型脑卒中患者。

33.续断川芎炖牛筋【配方组成】牛蹄筋200克,鸡血藤30克,川芎12克,杜仲、续断各9克,白附子6克,精盐、葱、姜、五香粉各适量。【制作方法】将鸡血藤、川芎、杜仲、续断、白附子用纱布袋装上扎口,牛蹄筋洗净切块,一同与葱丝、姜末、五香粉放入沙锅中,注入清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炖至筋熟,捞出药袋,食时加精盐调味。【用法与用量】饮汤食筋。【功能与主治】祛风化痰,补肝强筋,活血通络。适用于痰瘀互结、痹阻脉络型脑卒中后遗症半身不遂之患者。

34.天麻猪脑炖白鸽【配方组成】天麻、贝母、远志各10克,牛膝15克,石菖蒲、川芎各12克,猪脑1个,白鸽1只,芹菜200克,葱、姜、精盐各适量。【制作方法】将牛膝、石菖蒲、川芎、贝母、远志用纱布袋装上扎口;白鸽去毛及内脏,洗净切块;芹菜、葱洗净切段;天麻、姜切片。把药袋、白鸽肉块、猪脑共同放入锅中,注入清水适量,加入葱段及天麻片、姜片,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炖,至鸽肉快熟时,加入芹菜,继续炖至鸽肉熟烂,捞出药袋,用精盐调味即可食用。【用法与用量】肉、汤及天麻片、猪脑、芹菜俱食。【功能与主治】祛风化痰,平肝养肝,宣窍通络。适用于脑卒中后遗症语言不利辨证属于风痰上阻、经络失和型者。

35.豆芽青椒拌海米【配方组成】绿豆芽300克,海米30克,青椒1个,姜、精盐、味精、料酒、香油各适量。【制作方法】青椒洗净切丝,绿豆芽去壳洗净,然后一起用沸水焯熟,沥干;海米水浸发后加料酒,蒸熟,拌入豆芽、青椒丝,再加入姜丝、精盐、味精,淋上香油即成。【用法与用量】佐餐食用。【功能与主治】滋阴平肝。适用于阴虚阳亢、痰瘀阻络型脑卒中患者,也用于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型脑卒中半身不遂者。

36.天麻炖猪脑【配方组成】天麻10克,猪脑1个,精盐适量。【制作方法】天麻浸软切片,同猪脑加水共煮l小时,精盐调味即成。【用法与用量】肉、汤、药俱食。【功能与主治】滋养通脉,祛风止痛。适用于阴虚血瘀、痰浊阻络型及肝肾阴虚、脉络不畅型脑卒中患者。

37.天麻煮豆腐【配方组成】天麻10克,豆腐250克,精盐适量。【制作方法】将豆腐洗净,切成小方块;天麻洗净打碎。然后把豆腐、天麻一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炖至汤成,用精盐调味。【用法与用量】食豆腐喝汤。【功能与主治】清热平肝,熄风定惊,健脾化痰。适用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及痰热上扰、痹阻脉络型脑卒中患者。

38.全虫地龙炖猪脑【配方组成】全虫2克,地龙5克,猪脑1具,精盐、葱丝、姜末各适量。【制作方法】将全虫、地龙焙干研为细末,与猪脑同置碗中,加入葱丝、姜末、精盐,上笼蒸熟即成。【用法与用量】佐餐食用。【功能与主治】补肾益精,活血通络。适用于脑卒中后遗症肢体活动不利,记忆力下降,口眼斜者。

39.首乌巴戟炖兔肉【配方组成】制何首乌、巴戟天、花生仁各20克,兔肉500克,葱、姜、五香粉、精盐各适量。【制作方法】将制何首乌、巴戟天、花生仁洗净;兔肉去肥脂,洗净切块,用开水洗去血水。然后把制何首乌、巴戟天、花生仁、兔肉块及葱段、姜片、五香粉一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炖,至兔肉熟烂汤成,加精盐调味即可食用。【用法与用量】每日1剂,吃肉、花生仁共饮汤。【功能与主治】补益肝肾,强壮筋骨。适用于脑卒中后遗症以肝肾不足为主要表现者,症见腰膝酸软,下肢疼痛,步履蹒跚,头晕耳鸣,体倦神疲等。

40.三七蒸鸡【配方组成】仔母鸡胸脯肉250克,三七粉3克,冰糖25克,葱、姜、十三香、精盐各适量。【制作方法】先将鸡肉切片,冰糖捣碎。然后把三七粉、冰糖、十三香、葱丝、姜末、精盐与鸡肉片拌匀,隔水密闭蒸熟即可食用。【用法与用量】佐餐食用。【功能与主治】益气活血通络。适用于气虚血瘀、脉络阻闭型脑卒中及其后遗症,以半身不遂为主要表现者。

41.柚子肉炖鸡【配方组成】柚子1个,公鸡1只,葱、姜、精盐各适量。【制作方法】柚子去皮,公鸡去毛及内脏,洗净。然后把柚子肉、葱丝、姜末、精盐置入鸡腹内,放在汤盆中,加清汤适量,隔水炖熟即成。【用法与用量】吃鸡饮汤。【功能与主治】下气定喘,止咳化痰。适用于脑卒中后语言不利伴有喘息痰多,胸闷气促,痰涎稀薄,脘闷食少者。

42.牛膝杜仲炖猪骨【配方组成】牛膝15克,杜仲20克,红枣6枚,猪脊骨750克,葱、姜、精盐各适量。【制作方法】将牛膝、杜仲、红枣分别洗净;猪脊骨洗净,剁碎,并用开水洗去血水。然后把牛膝、杜仲、红枣、猪脊骨一同放入锅中,注入适量清水,加入葱段、姜片,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炖2小时左右,加精盐调味即成。【用法与用量】饮汤食枣。【功能与主治】补益肝肾,强壮筋骨。适用于脑卒中及其后遗症中医辨证属肝肾不足、脉络瘀阻型,症见手足无力或关节肌肉挛缩者。

43.川贝雪梨炖猪肺【配方组成】川贝10克,雪梨2个,猪肺250克,冰糖适量。【制作方法】将雪梨去皮,切块;猪肺洗净切片,用手挤去泡沫。然后把梨块、肺片、川贝贝一同放入沙锅内,加入少许冰糖和适量清水,文火炖3小时即成。【用法与用量】分早晚2次,佐餐食用。【功能与主治】清肺化痰通络。适用于痰热上扰、痹阻脉络型脑卒中,以及痰瘀互结、痹阻脉络型脑卒中后遗症半身不遂者。

44.香菇蒸蟒肉【配方组成】蟒肉500克,猪瘦肉200克,鸡肉150克,香菇、蘑菇各15克,笋片150克,白糖、姜片、鸡油、陈皮、精盐、胡椒粉、猪油、高汤、料酒、芫荽、味精各适量。【制作方法】将蟒肉洗净,放入沙锅中,加姜片、陈皮、笋片,清水炖45分钟取出,去掉蟒骨,将蟒肉切成条块,放入蒸碗内,再加入猪油、高汤,加盖密封,入沸水锅隔水蒸100分钟,取出备用。然后将猪肉火沸水锅汆片刻,捞出,和鸡肉分别切成条,放入大碗内备用;再将蟒肉取出,放入大碗内,加入高汤、蘑菇、香菇、原汤、猪油、鸡油、白糖、味精、精盐、胡椒粉、料酒,加盖封实,上笼蒸1小时取出,撒上芫荽末即成。【用法与用量】佐餐食用。【功能与主治】补气养血,祛风湿,强筋骨,活血通络止痛。适用于脑卒中后遗症半身不遂,手足拘挛者。

45.归地烧羊肉【配方组成】羊肥肉500克,当归、生地黄各20克,干姜15克,酱油、黄酒、白糖、精盐、植物油各适量。【制作方法】将羊肉冲洗干净,切块,放入油锅内翻炒数遍,加入清水、酱油、当归、生地黄、干姜、黄酒,煮至七成熟,再入白糖,慢炖至肉熟汤成,用精盐调味即可食用。【用法与用量】佐餐食用。【功能与主治】温中益气,养血活血。适用于脑卒中后口眼斜,肢体偏瘫,畏寒肢冷,面色无华者。

46.醋蛋【配方组成】鲜鸡蛋1个,米醋200毫升。【制作方法】将米醋装入大口瓶中,放入鸡蛋,浸泡48小时,蛋壳软化,蛋黄、蛋清外仅剩一层薄皮时,用筷子将其挑破,搅匀即成。【用法与用量】每日清晨取40毫升,开水冲服。【功能与主治】健脑益智降压。适用于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病者。

47.黄芪炖南蛇【配方组成】黄芪60克,南蛇肉200克,生姜3片,精盐、香油各适量。【制作方法】将蛇肉洗净,与黄芪、生姜共炖,待肉熟汤成,加精盐、香油调味即成。【用法与用量】喝汤食肉。【功能与主治】益气通络。适用于气虚血瘀、脉络阻闭型脑卒中患者。

48.鳝鱼芹菜炒翠衣【配方组成】鳝鱼1条(重约250克),西瓜皮150克,芹菜100克,葱段、美丝、蒜片、米醋、精盐、味精、香油各适量。【制作方法】将鳝鱼活杀,去内脏等,洗净切丝;西瓜皮削去外层硬皮,洗净切成条状;芹菜去根、叶,洗净切段,入热水中焯一下捞起。然后起香油锅,待油热后倒入鳝鱼丝,炒至半熟时入西瓜皮、芹菜及葱段、姜丝、蒜片,翻炒至将熟时,入米醋、精盐、味精,继续炒至鱼熟即成。【用法与用量】佐餐食用。【功能与主治】育阴化痰,平肝降压,活血通络。适用于痰热上扰、痹阻脉络型及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型脑卒中及其后遗症患者,对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病者尤为适宜。

49.苔菜花生【配方组成】花生米250克,花生油500毫升,苔菜、白糖、味精各适量。【制作方法】将花生米用沸水浸泡一下,剥去皮,洗净、晒干;苔菜去除杂质洗净,用手撕成条状。然后将锅烧热下花生油,待油四成热时,把花生倒入锅中氽至金黄色,用漏勺捞出,沥去油;接着把原锅再烧至五成热,把苔菜放入锅中炸炒一下,翻一翻即捞出,沥去油后切成细末;最后把油氽花生米、苔菜末、白糖和味精一起拌匀,装盘即成。【用法与用量】佐餐食用。【功能与主治】平肝降压,润肠通便。适用于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病伴有大便秘结者。

50.归参炖母鸡【配方组成】母鸡1只(重约1500克),当归、党参各35克,葱段、姜片、料酒、五香粉、精盐各适量。【制作方法】将母鸡宰杀后去毛及内脏,洗净;当归、党参分别洗净切片。然后把当归、党参装入鸡腹中,再把母鸡放入沙锅中,加入葱段、姜片、五香粉、料酒,注入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炖,至鸡肉熟烂脱骨,加入精盐调味即成。【用法与用量】食肉喝汤。【功能与主治】补气养血活血。适用于气虚血瘀、脉络阻闭型脑卒中患者,表现为半身不遂,气短乏力,面色无华等。

51.油焖春笋【配方组成】嫩春笋肉250克,酱油、红糖、味精、香油、豆油各适量。【制作方法】先将笋肉洗净,对剖开,用力拍松,切成3~5厘米的长段。然后把炒锅放在火上,倒入豆油,待油至五成热时,将春笋放火锅中煸炒约2分钟,至色呈微黄时,加入酱油、红糖和少量水,用文火焖5分钟,待汤汁收浓时,放入味精,淋上香油即成。【用法与用量】佐餐食用。【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祛风活血,润肠通便。适用于痰热上扰、痹阻脉络型脑卒中患者,对伴有便秘者尤为适宜。

52.鳝鱼牛筋汤【配方组成】鳝鱼2条,牛蹄筋100克,牛膝、当归、赤芍各15克,女贞子、知母各12克,鸡血藤30克,半夏6克,葱、姜、精盐各适量。【制作方法】将牛膝、当归、赤芍、女贞子、知母、鸡血藤、半夏用纱布袋装上扎口;鳝鱼去内脏用清水洗净,再用开水稍烫一下刮去黏液,切段;牛蹄筋洗净切块,葱切段,姜切片。然后把药袋、鳝鱼段、牛蹄筋块共同放入锅中,注入清水适量,加入葱段、麦片,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炖至牛蹄筋、鳝鱼熟烂,捞出药袋,食时加精盐调味。【用法与用量】食肉喝汤。【功能与主治】育阴化痰,补气血,强筋骨,活血通络。适用于阴虚血瘀、痰浊阻络型脑卒中患者,也用于脑卒中后遗症半身不遂辨证属于痰瘀互结、痹阻脉络型者。

53.乌鸡鳝鱼汤【配方组成】乌鸡肉250克,鳝鱼1条(15克左右),生龙骨、桑枝各30克,白芍20克,玄参、赤芍各15克,石菖蒲、天麻各12克,川芎、胆南星各9克,葱、姜、精盐各适量。【制作方法】将生龙骨、桑枝、白芍、玄参、石菖蒲、赤芍、天麻、川芎、胆南星用纱布袋装上扎口;乌鸡肉洗净切块;鳝鱼去内脏用清水洗净,再用开水稍烫一下刮去黏液,切段;葱洗净切段;姜洗净切片。然后把药袋、乌鸡肉块、鳝鱼段一同放入锅中,注入清水适量,加入葱段、姜片,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炖至乌鸡肉、鳝鱼段熟烂,捞出药袋,食时用精盐调味。【用法与用量】食肉喝汤。【功能与主治】平肝潜阳,滋肾养肝,行气活血,化瘀祛痰。适用于阴虚阳亢、痰瘀阻络型脑卒中患者,也用于脑卒中后遗症半身不遂,辨证属于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型者。

54.羊乳饮【配方组成】羊奶250毫升,竹沥水15毫升,蜂蜜20毫升,韭菜汁10毫升。【制作方法】将羊奶煮沸后,加竹沥水、蜂蜜、韭菜汁,再煮沸即成。【用法与用量】代茶饮。【功能与主治】豁痰化瘀通络。适用于痰热上扰、痹阻脉络型及阴虚血瘀、痰浊阻络型脑卒中患者。

55.荠菜淡菜汤【配方组成】荠菜30克,淡菜10克,精盐适量。【制作方法】先将淡菜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文火煮30分钟,然后放入荠菜,煮沸即可,食时用精盐调味。【用法与用量】每日1~2次,吃菜喝汤。【功能与主治】滋阴清热,平肝潜阳。适用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及肝肾阴虚、脉络不畅型脑卒中患者,也用于脑卒中后遗症半身不遂辨证属于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型者。

56.黄芪灵芝蹄筋汤【配方组成】黄芪20克,灵芝、黄精、鸡血藤各15克,猪蹄筋100克,葱、姜、精盐、味精各适量。【制作方法】将黄芪、灵芝、黄精、鸡血藤用纱布袋装上扎口;猪蹄筋洗净泡软,切段。然后把药袋、猪蹄筋一同放入锅中,注入清水适量,加入葱段、姜片,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慢炖至蹄筋熟烂,捞去药袋,加精盐、味精调味即可食用。【用法与用量】食蹄筋喝汤。【功能与主治】益气血,强筋骨,通血脉。适用于脑卒中后遗症半身不遂辨证属于气虚血瘀、脉络阻闭型者。

57.二枝血藤蹄筋汤【配方组成】桑枝、桂枝各10克,鸡血藤30克,猪蹄筋150克,葱、姜、五香粉、精盐各适量。【制作方法】将桑枝、桂枝、鸡血藤用纱布袋装上扎口;猪蹄筋洗净泡软,切段。然后把药袋、猪蹄筋一同放入锅中,注入清水适量,加入葱段、姜片及五香粉,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慢炖至蹄筋熟烂,捞去药袋,用精盐调味即可食用。【用法与用量】食蹄筋喝汤。【功能与主治】活血通络。适用于脑卒中后出现肢体麻木,手足活动不便者。

58.天麻钩藤白蜜饮【配方组成】天麻10克,钩藤12克,全蝎4克,白蜜适量。【制作方法】将天麻、全蝎加水煎煮20分钟,再加入钩藤炖煮10分钟,去渣取汁,与白蜜混匀即成。【用法与用量】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功能与主治】清热平肝,熄风止痉。适用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及阴虚阳亢、痰瘀阻络型脑卒中患者,也用于阴虚风扰络阻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

59.豆腐兔肉紫菜汤【配方组成】嫩豆腐250克,紫菜30克,兔肉75克,葱花、精盐各适量。【制作方法】将紫菜撕成小片,洗净后放入大瓷碗中;兔肉洗净切成厚片。然后起锅,倒入清水一大碗,先下豆腐片和精盐,水开后稍煮片刻,倒入兔肉片,继续煮至兔肉熟,放入葱花,立即起锅,倒入盛紫菜的瓷碗中,用筷子搅匀即成。【用法与用量】佐餐食用。【功能与主治】补中益气,清热化痰,平肝降压。适用于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病者。

60.鹌鹑杜仲汤【配方组成】鹌鹑3只,杜仲30克,枸杞子、白芍各15克,山药60克,三七粉3克,葱、姜、精盐各适量。【制作方法】将鹌鹑宰杀,去毛及内脏洗净,与洗净的杜仲、白芍、枸杞子、山药一同放入沙锅中,加入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再放入葱段、姜片、三七粉,然后改用文火慢炖至肉熟汤成,加精盐调味即成。【用法与用量】食肉喝汤。【功能与主治】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活血通络。适用于脑卒中后遗症下肢疲软无力,活动不便者。

61.三藤饮【配方组成】丝瓜藤、鸡血藤、夜交藤各15克,红糖适量。【制作方法】将丝瓜藤、鸡血藤、夜交藤分别洗净,捣成粗末,一同放入沙锅中,加入清水适量,武火煎沸后,文火再煎20分钟,去渣取汁,并把红糖放入药汁中,搅匀即成。【用法与用量】每日1剂,代茶饮用。【功能与主治】补血养心,祛风通络。适用于脑卒中后遗症以半身不遂,肢体酸痛,筋脉拘挛,手足麻木,夜眠不安为主要表现者。

62.天麻菊花山楂茶【配方组成】山楂、天麻、菊花各10克,红糖适量。【制作方法】将天麻、山楂、菊花加水煎汤,去渣取汁,然后加入红糖搅匀即成。【用法与用量】代茶饮。【功能与主治】化痰通络熄风。适用于风痰上扰、脉络痹阻型脑卒中患者。

63.秦艽丹归茶【配方组成】秦艽6克,当归9克,丹参12克。【制作方法】将秦艽、当归、丹参分别加工成粉末,混匀,放入茶杯中,加适量沸水冲泡,加盖闷10~15分钟即可饮服。【用法与用量】每日1剂,代茶饮用。【功能与主治】祛风通络,养血活血。适用于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型脑卒中患者,也用于脑卒中后遗症,症见手足麻木,肌肤不仁,活动不利者。

64.瓜藤钩丁茶【配方组成】黄瓜藤60克,钩藤9克,苦丁茶6克。【制作方法】将黄瓜藤、钩藤、苦丁茶一同放入沙锅中,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即成。【用法与用量】每日1剂,代茶饮。【功能与主治】平肝清热化痰。适用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及痰热上扰、痹阻脉络型脑卒中患者,也用于脑卒中后遗症半身不遂辨证属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型者。

65.独活乌豆米酒饮【配方组成】独活15~20克,乌豆100克,米酒适量。【制作方法】将独活、乌豆洗净,一同放入沙锅中,加清水1500~2000毫升,煎煮成约500毫升,去渣取汁即可饮用。【用法与用量】每日1~2次,每次150~200毫升,加米酒温服。【功能与主治】祛风通经活血。适用于脑卒中后遗症口眼斜者,也用于络脉空虚、风邪人中型脑卒中患者。

66.白花蛇酒【配方组成】白花蛇1条,白酒500毫升。【制作方法】把白花蛇放入装有白酒的瓶子中,盖上盖,泡7天后即可取用。【用法与用量】每次1小杯,每日2次,直接饮用。【功能与主治】祛风活血通络。适用于脑卒中后遗症口眼斜者,也用于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型脑卒中患者。

67.牵正独活酒【配方组成】独活50克,白附子10克,大豆200克,白酒1000毫升。【制作方法】先将大豆烧熟;再将独活、白附子共捣粗末。然后把大豆、独活、白附子、白酒一同放入器皿中,煎数沸,去渣备用。【用法与用量】每次10毫升,每日2次,分早、晚饮用。【功能与主治】祛风通络除痰。适用于脑卒中后遗症风痰阻络所致的口眼斜者。

68.黑豆丹参酒【配方组成】黑豆25克,丹参150克,黄酒2000毫升。【制作方法】将黑豆、丹参分别研为粗末,与黄酒一同放入可加热的器皿内,用文火慢煨至酒减半时,去渣取酒即可。【用法与用量】每次10~30毫升,每日3次饮用。【功能与主治】补肾活血,化痰通络。适用于脑卒中及其后遗症手足活动不便者。

69.天竺黄酒【配方组成】石菖蒲、天竺黄、路路通、浙贝母、茯苓30克,地龙、胆南星、竹沥、半夏、丝瓜络各20克,好酒2500毫升。【制作方法】将石菖蒲、天竺黄、路路通、浙贝母、茯苓、地龙、胆南星、竹沥、半夏、丝瓜络分别捣为粗末,混匀后装入盛有2500毫升好酒的玻璃瓶中,密闭浸泡,2周后开启服用。【用法与用量】每次10~30毫升,每日3次,分早、中、晚饮用。【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通络开窍。适用于脑卒中之痰热壅盛,语言不利者。

70.益气牵正酒【配方组成】黄芪120克,当归30克,僵蚕20克,川芎、红花、地龙、全蝎各15克,白附子10克,蜈蚣4条,好酒2500毫升。【制作方法】将黄芪、当归、僵蚕、川芎、红花、地龙、全蝎、白附子、蜈蚣分别研为粗末,混匀后装入盛有好酒的玻璃瓶中,密闭浸泡,2周后开启服用。【用法与用量】每次10~30毫升,每日3次,分早、中、晚饮用。【功能与主治】益气活血,祛风通络。适用于气虚血瘀、脉络阻闭型及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型脑卒中患者,也用于脑卒中后遗症口眼斜辨证属气虚血瘀络阻者。五、口腔护理

脑卒中患者抵抗力差,口腔内存在一定的微生物,再加上患者的唾液腺分泌减少,唾液黏稠,容易发生口腔细菌和霉菌感染,因此必须加强口腔卫生,做好口腔护理。(1)每日早、中、晚3次做口腔清洁,可用冷开水,生理盐水、3%双氧水或复方硼酸溶液棉签做口腔擦洗,注意口腔内瘫痪侧颊部黏膜的清洁,以免食物残渣残留于瘫痪侧而发生口腔感染。(2)防止口腔黏膜过分干燥,可用清洁湿棉球沾湿口唇及颊黏膜。有呕吐的患者要及时清除口腔异物,然后用水清洗使口腔清洁。(3)当口腔黏膜有破溃时,可用甲紫涂抹,口唇干燥可涂唇膏或防裂油;有霉菌生长,可于清洁后涂上制霉菌素甘油合剂或制霉菌素麻油,此药可自制(将2~3片制霉菌素片压成粉状,拌在甘油或麻油中即可)。(4)有假牙者,应在睡眠前取下假牙,并放在盛有冷开水的容器内。饮食完毕,要将取下的假牙用牙刷刷干净,口腔清洁后再戴上,以免挂带食物。(5)吞咽困难留置鼻饲管者,也要注意口腔卫生,清洁口腔一般每日做2次。六、皮肤护理

由于瘫痪患者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常使局部潮湿,易发生感染,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和受压部位循环功能较差,易致组织缺血,坏死而形成褥疮。因此,皮肤护理工作是不可忽视的。

1.常规护理(1)为保护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卧床患者每周擦浴和洗澡1~2次,会阴部每天清洁1次,有大小便污染者随时清洁,尤其要注意皮肤皱褶处的卫生。(2)经常保持床铺的清洁、平整、干燥、柔软。床单被褥弄脏要及时更换干净的。(3)每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切忌拖、拉、推等动作,以免损伤皮肤;更换体位后要仔细观察受压部位有无将要发生褥疮的迹象。(4)定期按摩,主要是褥疮好发的骨突部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营养,预防褥疮发生。常用的按摩药物有50%酒精或红花酒精。冬天可选用跌打油或皮肤乳剂按摩。

2.发生褥疮后的护理(1)表浅组织肿胀时的护理:在硬块周围用50%酒精按摩,每日多次,并避免该处再受压。也可用40瓦灯泡在适当距离对着疮面烘烤,每次烘烤30分钟,每日1次,注意不要烫伤。(2)水疱形成时,局部涂以油膏,如鱼肝油油膏或抗生素油膏等。局部保持清洁,用消毒纱布敷盖包扎,并经常观察水疱的情况,严防大、小便污染及再次受压。(3)皮肤破损并伴有渗出时,除每日局部用灯泡烘烤外,还要根据疮面的具体情况,合理换药,以免疮面发展与污染。并用大小合适的气圈或海绵圈,使破损处置于悬空位置。(4)如果发生穿透性褥疮时,在治疗及护理上有一定的困难,应清洗伤口,清除坏死组织及不利于疮面愈合的因素,用足量的抗生素等综合治疗,但往往难以达到预想效果。七、小便失禁的护理

正常情况下,人的排尿受脊髓排尿中枢和大脑顶叶排尿中枢控制。当膀胱储存的尿量达到一定数量时,人就开始产生尿意,这种感觉首先传到脊髓排尿中枢,当脊髓排尿中枢接到大脑排尿中枢发出的“排尿”信息时,便促使膀胱的逼尿肌收缩和尿道括约肌松弛,把尿排出体外。大脑对排尿的控制对人是有益的,它不仅可以使人耐受大量存尿而不立即排出(有时存尿能在1000毫升以上),而且还使人能够选择适宜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排尿。脑卒中患者,由于大脑病变使上运动神经元受到损伤,大脑皮层排尿中枢不能接受和发出“排尿”信息,而出现不择时间和地点的排尿,这种情况叫尿失禁。脑卒中患者长期卧床,耻骨尾骨肌和尿道括约肌松弛,于是出现患者自己未感到有尿意,尿却流了出来,这种情况也属于尿失禁。

1.尿失禁的原因(1)由于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功能受损,使正常的排尿反射被破坏。(2)腹肌、膈肌和盆腔肌肉的肌力减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不协调,排尿动力不足而引起尿失禁。(3)偏瘫早期卧床,排尿姿势的改变,排尿环境的改变,容易形成尿失禁。(4)生物钟的破坏,偏瘫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设施不合理(如床过高、厕所太远、不会正确使用便器等)。(5)运动能力受损,妨碍准备解小便的能力,如脱裤子。(6)沟通能力障碍,当需要请别人协助上厕所时,无法适时表达。

2.尿失禁的类型

在临床上,尿失禁可分为五种类型。(1)腹压型:腹部加压时流尿,多由骨盆底部肌肉软弱无力引起。(2)迫切型:一旦感到尿意,立即有尿流出来,连去厕所都来不及,自己控制不住膀胱逼尿肌的收缩。(3)混合型:具有腹压型和迫切型的各种症状。(4)溢流型:到了厕所,每次仅能排出少量尿液,而充满膀胱的尿却能自行流出来。(5)反射型:自己不感到有尿意,尿却流了出来。偏瘫患者的尿失禁多属混合型和迫切型。

3.尿失禁的康复护理及预防(1)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

①摄取足够的饮料,除非医生有特别的指示,否则每天应该喝6~8杯饮料(约1500~2000毫升)不要喝太多含有咖啡碱的饮品,例如:咖啡、茶或汽水,速溶咖啡比咖啡豆所煮的咖啡含有较低的咖啡碱,茶比咖啡及汽水含有较低的咖啡碱。减少饮用酒类饮品,因酒精能增加尿液的产生量,同时亦会减低脑部对膀胱的控制。

②给予足够的时间排尿。去卫生间时,应尽量排出膀胱所有的尿液。

③应该在膀胱充满后才去卫生间。不应在没有需要时也去,这会使膀胱的容量逐渐减低,但在临睡前去一次洗手间是可以的。(2)提肛训练:吸气时用力使肛门收缩,呼气时放松,反复20~30次,隔1~2分钟再进行一次。锻炼时采用慢收缩快收缩交叉进行,每天清晨锻炼5~6次。简便易行,站、坐、卧均可,睡前、醒后、看电视、听广播、乘车,甚至坐在办公桌前均可进行。(3)膀胱训练:做好膀胱护理,不但能改善排尿功能,而且能了解患者心理压力及预防褥疮发生,有利于整体康复。膀胱训练的目的是维持膀胱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重新训练反射性膀胱,无严重输尿管膀胱逆流及泌尿系感染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才进行。(4)采用聚尿器,较适用男性患者。

①外用尿套法,在尿套内贴上弹力双面胶,然后套在阴茎上,套的末端直接接上尿袋,每天在小便后或沐浴时更换一次,阴茎与空气流通15分钟,并检查有无受压情况。

②保鲜袋,用保鲜袋直接绑在阴茎上(卧床者),或用1条细橡皮筋将保鲜袋固定在阴茎的根部,松紧适宜,聚到尿就更换。

③使用便器如尿壶、便盆、便器轮椅等。(5)正确选用失禁护理用品

①有吸水剂的床垫:这种床垫是铺在床上或椅子上,用来吸收尿液,可以清洗晒干后再使用。

②失禁尿垫:尿垫与网裤一起使用,可提供足够的吸水能力,便于活动,随时更换尿垫。

③成人一次性纸尿裤:含有吸水剂的成人纸尿裤有非常强的吸水能力,可将液体转为胶冻状的固体,使患者的臀部保持干爽。减少对睡眠的影响,同时在外出和做运动时,穿着更觉舒适。(6)调整便利患者活动的环境:如床旁呼叫器,放置轮椅、行走器等,以利于患者的活动,房间内设置洗手间,并安有扶手,防滑地面,无障碍设施,门要求保证轮椅出入有足够的空间。(7)帮助穿衣困难者,穿着简便、易穿脱的衣服:如使用魔术贴代替拉链式和系裤带,或穿一片裙。(8)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沟通能力:教导患者借用手势、沟通工具,能够及时反映所有因失禁而潮湿、不雅的气味、皮肤湿疹等,患者及家属要对尿失禁有正确的认识和掌握自我护理的技巧,善于鼓励,加强其自尊,同时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使患者树立信心,热情地投入康复治疗。八、大便失禁的护理

1.便秘的原因(1)腹肌膈肌括约肌等无力。(2)排便机能会因排便力量减低或排便反射消失而遭破坏。(3)排便姿势改变,如住院期间被迫用仰卧位或侧卧位大便,缺乏隐蔽性感到不习惯。

2.解决便秘的护理(1)首先了解患者解便的习惯,如姿势、次数、间隔天数。排便时间,一般在早餐后最适宜,因这时胃肠反射最强。卧床患者取侧卧位,垫上专用的防水胶单及便纸,最好不用便盆,以免臀部受压而形成褥疮。坐位平衡功能较好的患者,应进行坐位排便的训练。(2)大便秘结3日者,可先用硫酸镁、酚酞、镁乳或液体石蜡等缓泻剂。如无效,则可用开塞露或甘油锭通便,亦可用肥皂水低压灌汤。这些方法仍然无效,便应戴上手套做肛门掏取粪块。(3)鼓励患者多运动,卧床者要进行腹部运动,自我按摩腹部可增加肠蠕动,把大便推向直肠。按摩方向由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4)饮食上要饮入足够的水分,应常吃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及块状食物,促使大便形成及肠蠕动。

3.大便失禁的护理(1)患者如有大便失禁,容易引起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皮肤糜烂发炎,可用尿布垫好,并勤换勤洗。(2)如发现肛门周围皮肤潮红,应用温水洗净患部,拭干后涂上氧化锌糊剂或扑上爽身粉。(3)患者大便次数过多,又无感染情况,可用次碳酸铋2~4片口服,每日3次,有保护、收敛、止泻的作用。(4)如有肠炎、菌痢,可选用黄连素、复方新诺明、痢特灵、卡那霉素等药物。第四节 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脑卒中患者除存在不同水平的障碍外,与偏瘫同时存在或由偏瘫引起的一切器质性和功能性障碍综合征称脑卒中并发症。

脑卒中患者由于持久卧床或长期被迫采取坐位,活动量减少,人体负重明显减少,又因体位不正确或对患侧运动和搬动不正确,容易引起肩痛、肩-手综合征、关节挛缩畸形、褥疮、便秘、废用性肌肉萎缩、骨折、体位性低血压等并发症,从而导致康复训练的停滞,因此,家属在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肩痛

偏瘫性肩痛是指肩关节被动活动范围结束时的锐痛,整个活动范围内出现的剧痛,接触后出现的难以忍受的疼痛。可以发生在脑卒中的早期,也可以发生在后期,甚至发生在数月之后。偏瘫性肩痛是偏瘫成年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肩痛的原因

肩关节由盂肱关节、肩峰下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以及肩胛骨与胸壁连接组成,它们之间相互协调,同步运动,保证肩安全无痛的运动,任何影响这种协调的因素都会引起肩痛或运动改变。

1.患侧肩部摆放处理不得当(1)体位不正确:脑卒中患者卧床时,其肩关节的体位往往被忽视,长时间使肩胛骨下旋、内收或后缩,导致畸形、肌腱受压损伤。(2)搬运和转移不正确:脑卒中患者做康复训练时,家属在搬运或转移时,或患者在轮椅中下滑时,只扶住患者上肢;同样行走时,家属和帮助者抓住其患侧上肢,迫使肩关节被动外展,患侧手或患肢搭在他人肩上,极易导致肩关节的损伤。(3)被动运动技巧差:家属在为患者做被动运动时,准备工作和动作不正确,从而使肩关节周围组织损伤。

2.肌张力异常

肌肉痉挛是肩痛的主要原因,肩胛带肌群痉挛导致肩胛骨后缩和肱骨内收、内旋,因而影响盂肱关节外展时所必需的正常肩胛骨和肱骨的协调活动,故在被动抬举痉挛时,可造成肩部软组织的受压和疼痛。

3.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又叫不整齐肩,通常指盂肱关节半脱位。肩关节半脱位对旋转轴及上关节囊产生牵拉,从而可通过非特异性机制产生疼痛。通常与肌肉弛缓有关,当肌肉松弛时,因重力的关系而使关节囊和韧带受到牵拉,最终可导致肱骨的半脱位伴严重肩痛。

4.关节囊挛缩

不能正常地移动偏瘫手臂可以导致关节囊挛缩。由于肌肉的不活动,使得静脉血和淋巴液瘀滞,血液循环缓慢,发生关节囊和肌间粘连和关节僵硬,当与痉挛相反的方向移动手臂时,可因牵拉而引起疼痛。

5.肩-手综合征

其特征是患侧肩痛,运动受限(被动活动患肩时尤为剧烈);患侧痛(屈曲患侧手指可引起或加重疼痛),手浮肿,皮温上升,消肿后手部肌肉萎缩,直至痉挛畸形。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综合征是由于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所引起,肩-手综合征患者偏瘫出现的疼痛为持续性。

6.臂丛损伤

臂丛损伤是肩痛的原因之一,且与肌肉松弛有关。在肌肉松弛状态下,对手臂的牵拉可致臂丛损伤,而周围神经损伤可致疼痛。脑卒中偏瘫患者初期的肌肉弛缓引起臂丛的过度牵拉,导致周围神经损伤和半脱位的发生。而肩关节半脱位又是偏瘫性肩痛的原因之一。(二)康复护理及预防(1)消除疼痛的早期症状:患者主诉肩痛时,活动上肢之前,要特别注意使患者达到无痛全范围关节活动度。鼓励患者继续进行上肢自主锻炼,防止抱住肩部于屈曲状态,不愿意活动肩部。同时要仔细检查被动活动是否正确,注意患者的转移,检查床上的体位摆放,应尽可能以正确的姿势向偏瘫侧卧,并使肩部充分前伸。(2)严重肩痛的处理:患者出现肩关节强直、疼痛时,应停止肩部和患侧上肢的运动治疗,适当选用一些理疗如高频、光疗等。(3)体位疗法:偏瘫患者急性期肌张力降低,而痉挛期肌张力增高,患侧肢体肌张力的异常,直接影响着关节活动度。在偏瘫急性期,注意患肢正确的体位,不仅能预防肩关节半脱位、肩胛骨回缩,防止肩痛,还能抑制偏瘫异常的运动模式。因此,在偏瘫后,应立即进行体位疗法。

①仰卧位:患侧肩胛骨下用薄枕或浴巾折叠后垫高,使患侧肩胛骨在仰卧位时处于前伸位。同时,患侧上下臂也应用薄枕垫高,摆放上肢轻微外展,肘关节伸直或屈曲90°交替,前臂伸直。腕关节微背伸,掌心向下。指关节伸直,大拇指外展。

②侧卧位:在健侧卧位时,患侧上臂应做肩前屈状,胸前放一枕头,把患侧上臂置于枕头上掌心向健侧,使肩胛骨处于前伸位。患侧卧位时,患侧上臂也应做肩前屈状,肘伸直,前臂旋后,掌心向健侧。

③坐位:患侧上肢应放在面前的桌子或扶手椅的扶手上。在没有上述支撑物时,则应在患者双腿上放一枕头,将患肢置于枕头上。

④立位:对肌张力降低、肌肉松弛和肩关节有半脱位的患者,应使用肩部吊带将患肢托起。但长期使用肩吊带,可引起肩关节制动导致肩关节的退行性病变,其本身又可引起肩痛。(4)被动运动:关节的早期活动,可以防止因制动引起的关节粘连性病变,但不适当的活动又可引起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和肩痛。在软瘫期,一般应以被动运动为主,由家属对患者做无痛范围内的关节活动。家属一手托住患者患肢肘和前臂,另一手托住患者上臂,外展约140°~150°,外展时保持患肢外旋,使肩关节活动在前屈140°范围内做全方位的外旋和内旋运动;肘、腕、指也进行伸、屈运动,运动时,肩关节保持20°~30°外展位,每次肩关节活动15~20次(约5~10分钟)。患者在仰卧位做肩关节前屈上举被动活动时,其患肩下应垫枕,家属应位于患者的患侧。在被动活动中,要配合按摩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颈肌,放松肌痉挛。在被动运动同时,应配合意向性运动,以口令鼓励患者做主动肌肉收缩和肢体活动锻炼。患者自己也可以健肢带动患肢活动。早期肩关节的被动运动只限于90°以内,以免因牵拉引起肩胛周围损伤,但视关节的恢复程度,可逐渐加大。(5)自然性主动运动:在痉挛期,患者患侧上肢常表现为肩胛骨回缩,上肢屈曲性痉挛模式,因此,上肢伸肌的主动活动和抗阻训练可降低屈肌的张力,减轻痉挛。患者仰卧,双腿屈曲并拢向两侧摇动,旋转躯干,然后将双腿倒向健侧,一手放在患膝上,一手放在患肩上,用力下压,通过牵拉患侧,以降低整个患侧的肌痉挛。注意控制双腿摇动的节律,勿快。患者坐位,注意必须使手指伸展开,腕背屈,让屈曲痉挛的上肢伸直(肘伸直),向肩前屈方向牵拉上臂。用上述手法向肩外展方向牵拉,外展上肢同时注意在尽可能范围内外旋。通过缓慢被动牵伸患者上肢伸肌,可使上肢屈曲肌张力下降,反之则可使肌张力增高和软组织损伤。(6)自助性手臂活动:患者必须学习自己正确地运动肩关节,用健手带动偏瘫臂上举。在家属的帮助下,患者首先学习上肢前伸,以保证肩胛骨前伸,然后伸肘,双手掌相握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上举双臂。开始患者可能只上举数厘米,但经过多次重复该运动,肩痛会慢慢地消失。(7)做一些特殊活动如关节松动术等。(8)正确搬运患者,护理活动中要注意保护肩关节,如穿衣、翻身、体位转换等。(9)对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避免腕屈曲,改善静脉回流,防止掌指关节持久地处于伸位。腕关节每天24小时保持背伸很重要。注意床上和椅上的体位摆放,保证患者的手不要受压和悬垂在一边。要适量的输液,不要使用热水袋。(10)对患侧手掌水肿者,应采用压迫性向心缠绕,向心缠绕手指或四肢被证实是一种简单、安全和非常有效的治疗周围性水肿的方法。用直径1~2毫米的线绳由远端向近端缠绕拇指,然后是其他手指,缠绕开始于指甲处做成一小环,然后快速有力地向近端缠绕至指根部不能再缠绕为止。缠完后,操作者立即从指端绳环处迅速拉开缠绕的线绳。(11)采用冰敷,冰敷被用于降低痉挛,可用湿润的毛巾包绕整个肩、肩胛和手指的掌面,每次10~15分钟,每日2次。二、褥疮

褥疮是长期卧床或久坐而不变换体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而又极难处理的并发症,又叫压迫性溃疡。褥疮的早期,可见皮肤局部出现红肿或水泡,以后变为紫红色并开始破溃。

破溃之初疮面浅表鲜红并有渗出液,然后疮面逐渐加深,颜色逐渐变暗,以至形成黑色痂皮。若是发生细菌感染,创面即有脓液流出。褥疮开始主要是皮肤逐层溃烂,严重时可深达肌肉,甚至露出骨骼。褥疮虽然是局部病变,但也有因继发感染而发生败血症病死者。(一)褥疮的原因

褥疮的好发部位以坐骨最多,其次是骶骨,其他部位有踝部、大转子、肩胛、脊背、肘部、脚跟、肱骨头、腓骨头、髋、膝、骨盆前缘等。褥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常见的原因如下。

1.局部软组织持续地受压,引起局部毛细血管缺血和软组织坏死

褥疮的好发部位为臀部、大转子,如同一体位持续压迫2小时就有发生褥疮的危险,故平时即使卧软床者也要不时翻身。

2.摩擦

长期卧床的偏瘫患者,局部皮肤不卫生,肌肉萎缩,废用性肌肉萎缩后可引起脂肪变性,骨隆突处与皮肤摩擦可引起滑囊炎、表皮剥脱可成为发生褥疮的契机。由于长期卧床、尿失禁、皮肤保护功能不佳,也易发生炎症。

3.全身因素

老年、重症偏瘫患者在有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的情况下易发生褥疮;对压迫引起的疼痛感受性降低、不能躲避压迫的偏瘫患者易发生褥疮;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萎缩松弛的老年偏瘫患者,因组织对压迫的缓冲能力降低,故易发生褥疮。

4.护理因素

在家庭治疗的偏瘫患者,由于护理照顾不周到也可发生褥疮。(二)康复护理及预防

褥疮的发生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褥疮发生后,患者的痛苦较大。褥疮是可以及早预防和处理的,以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身心压力,所以,护理人员是预防褥疮的关键环节。

1.变换体位

定时翻身,每2~4小时变换体位1次,病情稳定后可增加翻身次数。翻身时动作要轻,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以免擦伤皮肤。

2.使用预防用具

用软枕头放于某些部位,以帮助固定身体,使受压部位解除,背部及骨骼隆起部位宜用气圈、棉垫、海绵垫或软枕头保护。床垫的主要作用是患者的身体压力再分布,防止把患者的体重集中几点上。床垫可用高质量的海绵制成,这种海绵密度高,弹性好,增加了患者身体与床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接触面的压力。床垫也可用压点移动式气垫,这种气垫由垂直排列在患者长轴上的16根充气囊组成,间隔5分钟黑、白充气囊交替膨胀收缩,以此来移动压迫点,并且充气囊中央部较细,可使身体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分散体压。

3.卧具舒适、干净

床单要干净,应及时扫床以去除颗粒性物质以免擦破皮肤。床单应松软,不要拖拉床单。换床单的方法是把患者的双手放在胸腹前,并使其双腿屈曲。换床单者双手托患者头部及臀部移至近身,再一手扶肩,一手紧扶膝部,轻轻推患者向一侧,并将枕头移到患者头下,趁患者背部暴露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及受压情况,而后为患者掖好被子,以免受凉。把脏床单卷至患者身上,用毛刷刷干净。把干净的床单中线对齐床的中线,先铺床头,再铺床尾,将两端折成斜角塞于床垫下,把橡皮单放下,再沿床缘将中间部分的床单和橡皮单一并塞于床垫下,铺好后转到床的对面,用上述方法将患者转向干净的一侧,双手将脏床单向里包裹拉出,刷净床垫。双手从患者身下拉出干净床单及橡皮单按上法铺完,最后放平患者。

4.改善全身情况

对营养不良的偏瘫患者要进行原发病的治疗,给予高蛋白、高能量饮食;在家庭治疗的偏瘫患者,应具备褥疮防治常识。

5.理疗

褥疮发生的早期可采用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等理疗治疗,局部照射褥疮部位,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

6.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

每天用温水擦洗受压部位1~2次。对昏迷、瘫痪、大小便失禁、出汗及呕吐的患者,衣服、被褥污湿后要及时更换;保持臀部背部、会阴部清洁干燥,用温水擦洗浸渍部位,洗净后局部用六一散或凡士林涂擦。

7.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可进行日光浴、紫外线照射。

8.定时按摩受压部位

根据病情,每天按摩2~4次,对骨骼隆起部位,每次至少需按摩3~5分钟,以活血通经。按摩时可选用50%红花酒精、当归活络酒、滑石粉等。如皮肤干燥者,可擦少量润滑剂,以免干裂出血。皮肤潮湿时可用卫生纸吸干,并尽可能减少摩擦。

9.对Ⅱ度褥疮可采用中成药(1)首先对患部给予清创,除去坏死组织,然后将七厘散均匀撒在疮面上,厚度以隐约可见基底组织为佳,然后再盖上凡士林纱条,最好用敷料包扎。(2)京万红治疗。(3)紫草油治疗。(4)双料喉风散治疗。

10.褥疮较深者(1)用庆大霉素PMMA链珠填塞,它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局部抗生素,对革兰阴性、阳性菌、绿脓杆菌均有效。局部感染控制后,可望长出新的肉芽组织。(2)异体猪皮覆盖:异体猪皮可刺激肉芽生长,刺激上皮细胞增生,可有效控制感染,使褥疮变小,减少植皮量,但不适于厚的待分离脱落的坏死皮肤。(3)创面脓性分泌物多,伴有炎症反应时,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精洗创面后,外敷鱼肝油钞布,每日1次。(4)中药治疗:双花30克,蒲公英15克,防风6克,当归12克,白芷15克,花粉12克,乳香6克,没药6克,儿茶10克,芒硝30克,水煎外洗;洗后将浸此药液的纱布敷在疮面上,每日更换2次。用药后坏死组织易脱落,肉芽组织生长快,创面很快愈合。(5)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Ⅲ度以上褥疮患者,手术方法除单纯缝合外,还有游离植皮、局部皮瓣、肌肉皮瓣等,应根据褥疮的部位、大小、深度等进行选择。三、便秘

正常人的大便应每日1次。如果粪便在肠内留滞过久,过于干燥,超过48~72小时不解大便者叫便秘。长期卧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多数伴有便秘,患者可因此而感腹部胀满、食欲不振,甚至情绪郁闷。因大便干硬,排出困难,所以便秘可以引起肛裂、痔疮,老年人用力屏气排便可引起脑溢血。粪便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过长,肠道内的细菌能将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分解为氨、硫化氢、组织胺硫醇等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可进入血液循环,损害中枢神经而影响偏瘫的恢复。(一)便秘的原因(1)由于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功能受损,使正常的排便反射被破坏。(2)偏瘫早期,因抗脑水肿治疗,脱水引起便秘。(3)长期卧床,胃肠道蠕动减弱,食量减少或经常只食用细软食物,容易形成便秘。(4)腹肌、膈肌和盆腔肌肉的肌力减弱,排便动力不足而引起便秘。(5)生物钟的破坏,由于偏瘫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长期下去可形成习惯性便秘。(二)康复护理及预防

1.常用的饮食疗法(1)蜂蜜30克,金银花15~30克。先将金银花煎水,去渣放凉,加入蜂蜜溶化后饮用。(2)蜂蜜、甘蔗汁各一酒盅,炖沸,每日早、晚空腹各服1次。(3)鲜萝卜适量,捣烂,取汁一小碗,加入麦芽糖30~50克,隔水炖,趁热服。(4)香蕉1~2个,去皮后加冰糖适量,放水炖熟,每天1~2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