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生存丛书——思考致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2 21:30:36

点击下载

作者:李元秀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智慧生存丛书——思考致富

智慧生存丛书——思考致富试读:

思考的力量

艾德温·巴纳斯产生了一个想法。他想成为爱迪生的事业伙伴。也就是说,他要和爱迪生“共事”,而不是“帮助”爱迪生做事。

他产生这个想法的时候,有两大难题阻碍他——一是他不认识爱迪生,二是他甚至连到新泽西州橘郡的路费都不够。

更滑稽的是,爱迪生见到他时,产生了什么印象呢?多年以后,爱迪生回忆两人初次见面的情况时说:“他就站在我的面前,看起来和寻常的街头流浪汉没什么两样。”

就是这样一个人,产生了要和爱迪生“共事”的想法。

这个想法和现实的巨大差距不仅可以使任何人止步,还可以让人产生有此想法者精神不正常的感慨。

艾德温·巴纳斯可没管那一套。他不管别人怎么想,也不管认不认识爱迪生,更不管自己像不像流浪汉,反正他产生这个想法就去实施。他站到了爱迪生的面前。

奇怪的是爱迪生居然接纳了他。

爱迪生说:“他脸上的表情别有意味,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他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以我多年和人交往的经验,我已经知道,当一个人真正深切渴望某个东西的时候,他会不惜拿所有的未来去孤注一掷,而且也志在必得。我把他想要的机会给了他,因为我看出他已经打定主意要坚持到底。”

就这样,一个衣服褴褛不堪的人,用信心征服了爱迪生。他在爱迪生的公司里谋得了一份差事。当然,薪资是寥寥可数的。

过了好几个月,巴纳斯的理想一点也没有实现的苗头。但是巴纳斯的心里却起了一些重要的变化。虽然差事小,薪资低,他却喜滋滋的。他毕竟留在了爱迪生的公司里。他信心更加坚定。

心理学家说过:“当一个人真正准备好要迎接一种事物的时候,这个事物就会露脸了。”说得一点也没错。巴纳斯已经准备就绪,决定要锲而不舍,直到达到目的为止。

他并没有告诉自己:“唉!你看,有什么用?我看我还是算了,找个推销员的饭碗吧!”他反而告诫自己:“我来这里是和爱迪生合伙的,即使穷毕生之力,我也要达到这个目标。”

过了不久,机会就来了。爱迪生发明了听写机。但是他的推销员对这项新产品并不热衷。巴纳斯挺身而出。他销售手法高明,卖得很好,以致爱迪生与他签了约,由他一手主掌全国的行销事宜。巴纳斯一举致富。

艾德温·巴纳斯从一文不名到摇身一变成为伟大发明家身边的合伙人,完全是“想”出来的!他“想”出了地位的改变!他“想”出了他的财富!

任何伟大的事情,在它开始的时候,只不过是一个想法而已。这句话,表明了成功和想法之间的必然联系。

不要小看一些想法,不要瞧不起一些想法,正是一些不起眼的想法,孕育出惊天动地的伟业。

产生一个想法,这是成就任何事业的第一步。

不要在乎产生想法时你的处境如何,即使你像艾德温·巴纳斯那样一文不名,衣衫褴褛,这都不是问题。关键是你要有这个想法和不迭目的誓不甘休的决心。

你产生一个想法了吗?关于你的一生要从事什么事业的想法,你产生了吗?如果还没有产生,赶快去产生它。一旦你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你的人生就上了轨道。沿着这个轨道,你就可以走向光明灿烂的未来。如果你没有产生这样一个想法。你就会在飘忽不定的状态下生活,忽南忽北,忽东忽西,漫无目标,碌碌无为,生命和精力被花费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大成功还是小成功,都源于当初的一个想法。想法是成功之父。这已经被无数的事实所证明。

女孩的世界梦

无论看本人还是看照片,四个女孩都堪称美丽异常。因为她们每人都与一件古老的中国乐器为伍,并且各怀绝技,人们都戏称他们为“古典女孩”。她们能把中国的民乐曲演奏得酣畅淋漓、亦真亦幻。

她们就是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的林感、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史月、中央音乐学院教师栾月、中央音乐学院学生范冉。她们分别演奏二胡、扬琴、琵琶、古筝。如果将这四种乐器合起来演奏,就会证明数学上的一个奇异公式,即1+1+1+1>4甚至大于40、400。由于这个公式的魅力,这四个女孩便经常凑在一起演奏。因其漂亮,有人又送给她们一个更令人钦羡的名字——玉女组合。

年轻人好做梦,在一起时间长了,不免浮想联翩。“我们就正式组成一个现代民乐演奏小分队吧。”一位玉女说。“好,我们去演出!”大家附和着。年龄最小的玉女范冉说:“要做梦,就做大的,我们就做个世界级的梦!”“好,我们要冲向世界!”四位玉女一致同意。这是1998年夏天。红火的夏季她们做着一个红火的梦。一些学生和同学的反应证明着人的劣根性——从消极着眼。他们说:“就你们也能搞出世界级的,太嫩了点吧,别看你们漂亮,多少事实证明,女人越漂亮,越跟真正的艺术无缘啊!”瞧,还有理论根据呢。四位玉女听了,气愤不已。她们说:“谁也不能剥夺我们做梦的权利,我们就是要做一个世界级的梦,给他们看看!”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开始了。四位玉女都发挥着超人的毅力,忍受着抛弃常人乐趣的生活,开始向世界级的梦进军。她们挖掘民族音乐的底蕴,结合近现代创作技法,大胆改编传统乐曲曲目,使它们表现出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民族、激情与悠扬的新魅力。她们很快就开始登台演出。特别是在当年(1998年)在北京剧院与日本艺术团交流合作演出之后,一发而不可收,频频出现在国内各大舞台上。她们的演奏日益震撼心灵,摄人魂魄,在国内举办的每场演出中,都极其彻底地征服了观众,每一次都爆发出热烈的经久不息的掌声。她们在兴奋和期盼中正日益向世界级的梦靠近。

这一天终于来了。四年后,2002年3月10日,应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邀请,“古典女孩”一行四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使者,第一次走出国门,先后在洛杉矶、芝加哥、印第安纳、华盛顿、纽约等地举办了23场演出。在旧金山一座曾诞生了《联合国宣言》的大剧院里,庄严的舞台上,四位中国“古典女孩”身着唐装,纯洁、典雅、高贵、非凡的气质,加上魅力无穷的中国民族音乐,把音乐会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近千名观众沸腾了,一再高涨的激情使他们不断提出加演的要求,原定80分钟的演出被延长了近一个小时。“古典女孩”的世界梦实现了。回国的路上,激情和兴奋一直笼罩着她们。职业的习惯使当教师的栾月提出了一个问题:“哎,咱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有人回答:“敢做梦!”“是呀,敢做梦!”四位“古典女孩”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

40年孕育一部戏

2001年4月到5月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大宅门》1—40集,产生了轰动效应。

2003年9月,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播出电视剧《大宅门》续集(41~72集),再一次引起轰动效应。特别是北京的观众,反响特别强烈。《大宅门》一书也热销起来。

两年前第一次热销时,郭宝昌忙于签字售书。他的妻子柳格格安静地坐在边上,很平静,一点也不为场面所感动。

柳格格说:“我已经激动不起来了。整个过程太艰辛了。郭宝昌用八个月时间写完剧本,激动得不得了。我当时在深圳,他在北京打电话告诉我,完成一得意之作,就像他的孩子。1996年投入拍摄,拍3集就下马了。我这个人内向,痛苦折磨无法言表,闷在心里。4年就一直这么过来了。”《大宅门》是以北京同仁堂的真实生活为背景创作的。柳格格所谈到的艰辛与郭宝昌40年对《大宅门》的孕育相比,只不过是九牛之一毛。

郭宝昌在16岁时就想写《大宅门》了。

郭宝昌真名叫李宝常。1942年出生在北京。父亲是一个从农村进城的建筑工人,在一次施工中摔成重伤,不得不打吗啡止痛,直到最后倾家荡产,正值壮年便冻死街头。母亲没辙,开始卖儿卖女,他被卖到京城一郭姓大家。

他的养母郭榕女士当时正在同仁堂大家族中给老太太当丫头,乐家四爷乐镜宇招她为二房太太,他便成了乐镜宇的继子。根据家族的规矩,随了母亲的郭姓,养父特地把宝常二字改做宝昌。

养父乐镜宇是同仁堂医药集团的董事长,掌管着同仁堂药厂和老字号买卖,十分风光。许多家族的往事他就是在那个时候听到的。15岁郭宝昌就产生了一个想法,要把养父讲的写出来。过了半年多,到16岁就开始构思写《大宅门》了。“说实话,养父强烈的叛逆性格影响了我的一生。他敢于破除多少年的家族戒规,成为乐氏家族的叛逆者。他后来迎娶我的养母为妻,更是遭到家族的强烈反对,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坚决破除门第观念。老爷子的所作所为现在看来也很令人吃惊。“我也沿袭了养父的叛逆性格。这种性格也让我吃了大亏。我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之后,因嘴上没有把门的,对人民公社、大跃进说了一些不恭敬的话,结果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在监狱关了3年。”郭宝昌说,“我的母亲于1978年去世。1979年我获得平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做导演。1984年转至深圳影业公司。改革开放唤起我新的创作欲望。80年代中期,又开始大张旗鼓地写作《大宅门》。90年代进入电视剧领域,我的贼心贼胆又死灰复燃。觉得用电视剧形式表现大宅门更为方便。于是,年近花甲再做努力,一部40集大宅门,终于在2001年播出。”《新民晚报》2001年5月8日报道,《大宅门》故事在郭宝昌心中存活了40多年。他将它写成剧本,产生了轰动效应。

想法铸就的精彩人生

这是一个永不满足、永远追求进取并创造了奇迹的人。

45岁后自学英语口语,三年后成为翻译;52岁自学电脑,成为电脑作家,已经写作并翻译了38本书;57岁学习和研究记忆方法,能背出圆周率1800位。他就是钟道隆教授,退休前为高级工程师,解放军某学院少将副院长。

听他的讲座,读他的书,你会热血沸腾。

他原来英语并不扎实。在45岁时用“逆向法”学习英语口语,并成为翻译,著书立说。

他发奋学习英语源于一次出国考察。1979年45岁时去法国和德国。他虽能阅读外文书刊,但一到国外,跟哑巴差不多,既听不懂,也不会说。一次,他向客人问候一声“good evening”,客人以为他会英语,对他讲起来。他后退,直退到墙边,尴尬极了。介绍技术时,投影文字都是大写的,他也看不懂。

这对他构成了强烈的刺激,回国后下决心学习英语口语。

学了一年,花的工夫不少,收效却不大。在苦闷彷徨中,他去请教一位翻译。这位翻译说,我们在国外有语言环境,学了好几年,有的话还听不懂,你已经45岁了,恐怕不容易。没鼓劲,反而让他泄气。他只好做长期战斗的准备。

1980年1月31日,他永远忘不了。这一天他突然开窍了。他想起了听懂京戏的过程。开始时听不懂,一个人告诉他,京戏很程式化,只要一字一句地听懂几出戏就好办了。从此,这人放唱片,一字一字地教他,使他听懂了几出戏。以后再听其他戏,果然懂了。他想,何不用这个方法学习英语呢?从基础英语发音学起,学了5个月,把英语基础知识重新学了一遍。每天学五六个小时。一支笔、一打纸、一部录音机、一本词典,每天陪着他。每天写满20页纸。3年用坏16部录音机,2部词典,圆珠笔一大把,写了一柜子听写记录。1982年,再次出国,他成了翻译。

他的听写是原始意义上的。除了词典以外,没有任何课本。他总结经验是“听、写、说、背、想”的5字逆向学习法。他用此法辅导了不同年龄的人,效果都很好。在他任副院长的解放军某学院,两年内,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从50%猛增到100%。

一个学生说,太费录音机。这使他开始琢磨这个问题。3个月冥思苦想,设计出专利产品——电脑语言学习机。该机具有无限次重复磁带内容的复读功能,校正发音的比读功能和任意提取复读内容的双窗口功能。清华大学出版社为推广他的学习方法,出版了《逆向法巧学英语》等书,并与深圳学之友教学仪器公司联合推出了包括语言复读机和录音带在内的《英语学习逆向法》套件。

他52岁时不仅学会电脑,而且总结出可贵的经验,写出《巧用电脑写作与翻译》一书。如今已经出版了38本书,被人称为电脑时代的作家。

他有个最佳环境论。他说人在逆境能学到顺境学不到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逆境胜过顺境,甚至是成才的最佳环境。他曾到戈壁滩、青藏高原、海岛和一些偏远的山区作过,看到过许多在默默无闻的岗位上工作的人,很受教育。每当遇到困难,他就想,比在西藏工作的条件好多了,起码氧气够;比在沙漠好多了……

一个又一个的想法,使钟道隆教授上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生台阶;一个又一个的想法,铸就了钟道隆教授的精彩人生。

青工考研

贵州省三名下岗青年工人陈祖君、刘良灿、陈赟四年来携手结伴,以常人难以想像的毅力自学考研,终于在2000年考取了研究生。8月15日,贵州省总工会授予他们全省“职工自学成才标兵”称号,同时奖励三人共计2.5万元奖金。

28岁的陈祖君、27岁的刘良灿和26岁的陈赟是昔日四川省轻工学校的校友。他们三人出身贫寒农家,友情深厚,志同道合。1996年春,三人在各自通过自学取得大专文凭后,通过书信往来,共同锁定了一个奋斗目标结伴自学考研,并相约不实现这一理想就绝不谈恋爱。为了考研,这三个只有农村初中英语水平的青年就这样聚到了一起。他们结伴走进了陈祖君远离市区的桐梓县造纸厂职工宿舍,开始迈上漫漫的自学考研之路。

在那间简陋的单身宿舍里,两张单人床拼成一张大床三人睡,两张书桌拼成一张大桌三人用。冬天没有炉子取暖,夏天要忍受蚊虫叮咬,有时连普通的照明都难以保证。在他们眼中,艰苦的生活条件反而激发了求学的意志。那扉页上写有“三人行”的日记和《共同生活费用记录》,记载了三个有志青年携手苦读的每一天。

由于经济拮据,最苦的时候他们每天早中晚曾各吃一个馒头,两个多月不沾油荤,经常饿得头昏眼花。四年来他们未添过一件新衣。陈祖君穿的一双鞋还是厂里一位同样遭遇下岗命运的师傅送的。然而,在他们那小小的居室内,却到处堆放着自学书籍。墙上、窗户上、破裂的玻璃板下,到处都是三位青年写下的各种催人上进的格言警句。冬天,为了增强体质抵御寒冷,他们每天清晨6点冬泳,然后,在山上读书,背英语单词。

四年来,在没有任何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三人凭着惊人的毅力和聪颖,啃完了一本又一本专业书籍。终于,成功的大门被坚持不懈的意志撞开了。

经过严格的考试,2000年6月,他们都接到了录取通知书:陈祖君考取了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研究生;陈赟考取了贵州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刘良灿考取了云南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

下岗后,考研这个想法把他们带上了成功路。

仅仅因为多了一个想法

某大公司需要招聘一名高级管理人员,很多人前往应聘。

欧阳斌揣着清华大学的文凭,满怀信心,加入了报名求职的行列。

经过面试、口试、笔试三关,欧阳斌脱颖而出。和他一起脱颖而出的还有两个人。

三个人在会议室里等待着公司领导的最后裁决。

欧阳斌打量着另外两个人,他们神气十足。是呀,人家有骄傲的资本啊。他们都从国外归来,一个从美国,一个从意大利,都是国外公司的高级职员。他们见过世面、有经验啊。

这时,公司老总出现在他们面前,若有所思地打量着他们。然后,对他们说:“根据本公司的情况,决定迟一个月才需要用人。我肯定从你们三个人中挑选一个,但是现在不能。所以我通知你们,一个月后再来听候佳音。”

他们都在招聘登记表上留了电话号码。老总说完以后,秘书又特别核实了一下电话号码是否有误,才放他们走。

等待的日子是漫长的。不过,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到了那一天,他们三个人都如期来到了那间会议室。那两个人还保持着原来的气质和风度。见了欧阳斌仅仅矜持地一笑,算是打了招呼。

欧阳斌可不管他们矜持也好,自信也好,他心里想:“我是奉命来通知你们的。”

于是欧阳斌很平静地对他们说:“我知道你们两位都很出色,都是难得的人才。不过,很遗憾,你们只能寻找别的机会了。他们录取了我。”

他们两位都同时瞪大了眼睛,因为他们根本没把竞争对手欧阳斌放在眼里。“先生,能告诉我为什么吗?”他们之中的一个人很有礼貌地问。

到了这个时候,告诉他们也没关系了。

欧阳斌对他们说:“我回去后,很着急,仅仅呆了一天就呆不下去了。我想,我正好利用这段时间熟悉公司的情况。我来到公司,深入底层,调查研究,然后找到老总,讲述了自己上岗后的设想和打算。没想到,老总特别满意,握着我的手,哈哈大笑。他说:‘只有你一个人通过了考试!你被录取了,而且你已经开始工作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心里不明白。老总告诉我:‘我们需要有主动工作精神、能主动出击的人。这是我们出的一道试题,你幸运地打了满分。’我恍然大悟。当然,不瞒您说,我也很高兴。”“在美国不会耍这种把戏!”一个人愤愤不平地说。

欧阳斌不想说什么,任由他发泄一下心中的不满吧。想了想,不对劲,就说道:“你别忘了,这是在中国呀!”

欧阳斌比另外两人仅仅多了一个想法,就轻而易举地击败了他们。

思考设定一个可行的目标

好几年前,盐湖城住了一个年轻人。他具有勤劳节俭的美德,因而获得许多赞美。

但他的一项举动使他的朋友们都认为他疯了。他从银行领出他所有的存款,到纽约参观汽车展,回来时买了一辆新车。

更糟糕的是,当他回到家之后便立刻把车停到车库中并将每个零件都拆卸下来。在研究完之后,又把车子组装起来。

那些旁观的邻居都认为他的行为实在太不正常了,而当他一再重复拆卸组装的动作时,旁观者更加确定他疯了。

这个人就是后来的汽车大亨克莱斯勒。他的邻居们不了解隐藏在他看似疯狂行为中的目标,更不了解成功意识对他的重大影响力。

从贫穷到富有,第一步是最困难的。其中的关键,在于你必须了解,所有财富的获得,都必须先建立清晰且明确的目标。当目标的追求变成一种执著时,你就会发现,你所有的行动都会带领你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卡内基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他决定要制造钢铁时,脑海中便不时闪现这一目标和欲望,并变成他生命的动力。接着他寻求一位朋友的合作。由于这位朋友深受卡内基执著精神的感动,便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两个人的共同热忱,最后再说服另外两个人加入行列。

这四个人最后形成卡内基王国的核心人物。他们组成了一个智囊团。他们四个人筹足了为达到目标所需要的资金,而最后他们每个人也都成为巨富。

这四个人的成功关键并不只是“辛勤工作”而已。你可能已经发现,有些人和你一样辛勤工作,甚至比你更努力,但却没有成功。教育也不是关键性的因素。卡内基原本是一家钢铁厂的工人,华尔顿也从未拿过奖学金,但是他们赚的钱,比所有念过哈佛大学的人都多。伟大的成就,来源于他们心中明确的目标。

一切成功人生,都是为心中目标奋斗的结果。一切没有成功的人士,究其根源,绝大多数是因为心中没有明确的目标。目标。是成功的第一步。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贯穿于一切日常生活之中。飞机飞向哪里,火车开向哪里,汽车驶向哪里,你的自行车骑向哪里,不是都有目标吗?人生岂能没有目标?这么简单的道理,似乎所有的人都明白,却有那么多人不肯为自己设定目标而费精神,能认为是真的明白吗?

你可能是一个很平常的人,至少你自己认为自己太普通,太一般,缺乏干事业的能力。其实,你一点也不用小看自己,一旦你确定目标以后,你的能力将喷涌而出。你的目标能把你的进取心、想像力、热忱、自律、信心、毅力、决断力等一切成功品质强化起来。目标绝对有这样神奇的功能和力量。你一点也不用为自己不具备能力而担心。需要的倒是强化你的目标意识。把它写下来,贴到墙上,每天早晚诵读。总之,用各种方法把目标送入你的潜意识,你的成功就尽在把握之中了。

19岁就想当船长

谢友其19岁那年,毕业分配到一条船上当见习水手。他登上这条大船。这条船200多米长,载重5000多吨,像一座大楼屹立在码头上。他没想到这条船这么大。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船。他在甲板上,欣喜激动之情无处发泄,一会儿跑到这边,一会儿跑到那边,怎么看也看不够。突然他想到,这个庞然大物,得需要多么大的动力呀。他又想到,操纵这个庞然大物的人,可真不简单。他迅即又想,我要操纵这个庞然大物!一股英雄气概从心里直串到他的脑际:总有一天,我要操纵这个庞然大物,我要当船长!

19岁的谢友其,刚从水产学校毕业的谢友其,就这样为自己确定了目标。

有了目标,他的所有行动都与一般的人不一样了。每一天的工作,都成了他学习和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别人觉得是负担和不愿意去做的事,他都积极主动去做。他说,当一个船长那么容易吗,对船上的一切都得了如指掌,哪个部分、哪个环节不掌握都不行。所以,他特别细心,又特别耐心,还特别有恒心。他的积极状态,立刻得到了船长的好评,他成了出头的椽子,至少在领导的心目中崭露了头角。

有了目标,他对待船上的寂寞也与众不同了。当寂寞长时间地笼罩在一个人心头的时候,活蹦乱跳的小伙子都会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下来。谢友其却不然,时间对他总是不够用。他说,我要看的书太多了,我巴不得没有人打扰我,让我一个人静下来看书。他说:“我没有时间寂寞。”

是呀,没有时间寂寞,这话真是入木三分啊。他要学的内容太多了。他买了一套大学的专业书,还买了许多其他参考书,一有时间就看书。他说,如果念大学的话(他只念了中专),5年用于专门看书,还看不过来呢,我们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分分秒秒都要必争,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上了还嫌不够,真的是“没有时间寂寞”呀!

这回他是说透了。为了准备当船长而学习,学习的内容的确很多,还要逐个去实习。比如他观察船长怎么操纵,并琢磨为什么这么操纵,与理论进行对照,还要考虑怎样能比船长提高一步。他处处留心,很有心计。有一次,他看到老船长学习英语,他立刻联想了许多,而且那一幕镜头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他从老船长的行动中,知道了船长经常与外国人打交道,非得学好英语不可。于是,他又下苦工夫学习英语。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不仅能会话,还把国际公约、海洋公约翻译出来,与中译本对照,检查自己的水平。他下了多少功夫,可见一斑了吧。

他成了一棵好苗子,被选送去学习“三副”理论知识,回来成了“三副”。6年后25岁时成了“大副”。10年后,30岁时,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被任命为船长,驾驶一条4万吨级的货轮乘风破浪。他成为公司最年轻的船长。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年轻就能当上船长,他说,如果没有当年定下的目标,就不会有十年的努力过程,没有这个过程,也就没有今天。所以,当初确定目标起了决定作用。

亿万财产起于目标

珠海企业家罗忠福的爷爷、父亲曾经是富甲一方的大户。1956年公私合营后,全部财产都烟消云散了。这不仅使罗忠福失去了享受财富的机会,还使他成了“黑五类”子女,精神上的压抑可想而知。

文革期间,十几岁的他被放逐到农村,当他第一次站在公社小学的讲台上时,百感交集,他仿佛看见了爷爷罗俊才捐办的西蜀小学,看见了父亲罗民生捐建的建国中学。面对简陋不堪的校舍,面对那么多双炯炯有神的小眼睛,他立下了一个心愿:有朝一日,我也要捐建一所学校。

1978年春,他的女儿出生了。他骑着板子车,手里攥着仅有的20元钱,到集市上去买肉、蛋、菜,他要让媳妇吃上最好的营养品。可是他看看手里的20元钱,一咬牙,全部花了出去。不行,我要有钱,妻子需要钱,女儿也需要钱,我要有20万元,我一定要有20万元,我要把20万元的存折交给妻子。归来的路上,他骑着板子车,心里憧憬着未来,扎扎实实地确定下了他的目标。

怎样实现目标?那是1978年,政策开始宽松,市场意识刚开始觉醒,但是思想禁锢还相当严重,他只能偷偷地干。他在家做沙发。一个个沙发做出来,要在夜间运出去。1981年,他的事还是被捅了出去,竟然影响了父亲的升迁,失去了当副市长的机会。他所在的长征机械九厂也三番五次催他回去上班。社会上掀起了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不管他的事是否属于打击范畴,人们看他时还是灰头灰脸的。他只得关门上班。这时,他的存折上已有了10万元,离他的目标还差10万元。

他边上班边等待机会。终于等来了政策放开。1984年他重操旧业,办起了家具厂,又开了服装店。以后还开了装修公司和建筑材料加工厂,到1986年,他的存折上猛增到100万元。他的目标大大超过了。

1987年,罗忠福以极大的气魄卖掉了正红火的所有产业,带着150万元现金到珠海创业。投资房地产,历尽千难万险,到1991年底,珠海建市以来第一座由私人资金兴建的大厦——福海大厦竣工进入装修阶段。它高20多层,有商场、饭店、客房和写字楼。它是财富的象征。东南亚一巨商要用3亿港币买下这座大厦,被他拒绝。1993年,福海大厦装修完毕,正式开张营业。

至于建小学的心愿,终于可以实现了。他成了地产大王,担任了珠海市政协副主席职务。多年来,他多方为社会各项事业捐款。为赈灾,为建贵州仁怀市边远山区希望小学,为设立民生教育基金等,他捐出了几百万元。

他的目标意识不仅使他实现了20万元的目标,捐建了小学,而且使他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自学成为经济学专家

1991年,19岁的毛承之高考落榜了。他不得不带着惆怅的心情回到家乡种田。他的家乡在江西省于都县仙下乡一个贫穷的小山村。

种田,他并不安心。他在思考,第二年是否再考?想来想去,他得出一个结论,现在的教育制度并不完善,与其把时间浪费在高考的独木桥上,还不如把时间留给自己,潜心钻研问题。

两年前,他思考过的问题一直在头脑中萦绕。他当时想,几年前父亲的工资40多元,一家6口人过得挺好,现在涨工资了,日子反倒艰难起来,这是为什么?当时初中生的他对此百思而不得其解。但是由此他对经济现象产生了兴趣。

他想到,现在落榜了,时间都是自己的了,不用再为很像科举考试似的那种束缚人的学习而操心了。我可以集中精力来研究这个问题了。

19岁的他,为自己定下了一个研究经济学的目标。

说干就干,他到处借有关经济学方面的书,马克思的《资本论》、于光远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等等。白天干农活,晚间看书。

时间长了,家里电费超支,父母看他心思并不在劳动上,更加反对他看书。有时还收缴了他的书和笔记。毛承之无奈,但也并不计较,依然我行我素。

他的学问日渐增多,周围的志同者却日渐减少,他更加沉默寡言。父亲怀疑他得了精神病,不容分说领他到赣州就医。几天后,他逃出了医院,回家继续埋头学习。3年后,他写出了《现代经济价格理论》初稿,10万字。

阳春白雪,和者盖寡。他找不到能和他一起探讨的人。另外,他也想听听大学的课程。经多方努力,他做了南昌大学经济系旁听生。家里没有钱供他上学。他靠自己下煤矿挣来的1500元维持生活,此外再无别的来源。他只好精打细算,到市场上买批发的方便面和榨菜,而且一天只吃两餐。第二学期,他几次因营养不良昏倒。在身体日渐羸弱的情况下,他在精神上却日渐富有。在校期间,他发表了《简述价格波动理论与宏观调控》、《京九硅谷经济带探讨》等多篇论文。

1996年,他24岁时,五易其稿的《三级变位与国际通货学说》一书,带着向西方经济学的挑战,终于写成了。

从19岁定下目标,到24岁完成书稿,仅用了5年时间。

经过坎坷和曲折,1998年,此书出版了,立刻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杨叔子院士致电毛承之:你精神感人,我很感动。华中理工大学张京成教授向人民日报理论部推荐说,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并写下了2000多字的书评。江西社科院杨荣俊研究员也写下了书评,题目是《研究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佳作》。

5年时间,毛承之就从一个高考落榜生,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经济学专家。

这就是确立目标的作用。

15岁退学写书

她叫王小平,15岁就退学回家写书。2000年19岁时与人合作写成《大成奥秘——超越美国成功学》。2001年20岁时单独出版《本领恐慌》。

她不是天才,也不是成熟早,她是很普通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只是产生独立思想早。她感到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自己受到的束缚太多。她不愿意让自己年轻的心灵受到太多的束缚,要自己独闯一条路,像鸟儿一样,天高任我飞;像鱼儿一样,海阔凭我跃。于是,年纪轻轻,在任何人看来也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为自己选定了目标。这个目标是,研究现行教育体制,寻找成才道路。

上大学,读博士,对任何人都有极大的魅力。王小平却甘愿放弃,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她又不是成绩不好,高中一年级时,她的成绩全班第一,比第二名高出70多分,考上大学,一点问题也没有。甚至有的专家也建议她,上完了大学再研究不迟。她却毅然选择了自己的路,选择了自己的目标。

选择错了吗?她仅仅在家学了二年,17岁就登上讲台,在全国教育学术研讨会上,给专家学者们做报告;又过一年,18岁就在高校开办“大成教育系列讲座”。在她所居住的城市石家庄的《燕赵都市报》上开办“大成学趣谈”专栏。她的《略论大成教育》全文人选《中华优秀科学论文选》。再过一年,19岁与人合作写出一本书。再过一年,到了2001年她20岁时,又自己单独出了一本书。一些人说,这个女青年研究的东西,使我们许多权威的教育学家、成功学家,都另眼相看。

选定目标,对任何人成才都有神奇的魔力。可惜,影响我们选定目标的因素太多太多。王小平的妈妈就曾哭着劝了她多少回呀,还打电话动员远在重庆的外婆来劝她。王小平的父亲开始时也不同意,他让王小平试着去否定自己的想法。他说:“经过否定否定不了的肯定,才是可靠的肯定。”几天后,王小平告诉他,否定不了。他只好同意王小平退学,走自己选择的路。一位智者说,让每个人走自己的路,哪怕碰得头破血流再回头重新选择,也比跟在别人后边强。永远安全不是能激发创造力的生命方式。

选定目标也需要冲破层层阻力呢。可一旦选择了目标,为目标而行动起来,王小平就成功了。

带上思考路

许多杰出的成功人士,都具备同样的特质。很多人认为成功可遇而不可求,自己并没有足够的优势。其实不然,积极的心就是最大的优势。每个人都与生俱来,不需要外求。

事业有成的亨利·福特受人称羡。人们说他成功是因为幸运、有贵人相助,或是天赋异秉。事实不只如此。从一则小故事可以看出福特成功的“秘诀”。

多年以前,福特决定开发八汽缸引擎,交由工程部负责设计及制造。大家都认为根本就做不成。

福特说:“一定要做。”“但是,”他们说,“不可能。”“着手进行,”福特命令,“不论花多少时间,一直到成功为止。”

工程师只好着手进行。6个月过去了,没有成功。又过了6个月,还是不成功。愈多工程师加入,似乎就愈“不可能”。

一年后,福特和他的工程师共同检讨,大家还是想不出办法。“继续努力,”福特说,“我要,我会拥有。”

结果呢?

当然,绝非不可能。福特V—8成为最受欢迎的车种,使亨利·福特和他的公司遥遥领先同业。培养积极的心,你也能像福特一样,把不可能变成事实。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能够想出办法。

一个人从25岁开始工作,到65岁退休,工作的时数至少10万小时。其中有多少时候,由于积极的心而日进千里;又有多少时候,因为消极的心而一筹莫展?

如何培养积极的心?有些人似乎全凭直觉,福特开发福特汽车时就是如此;有些人必须学习,把励志的念头应用到生活之中。

如果您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能想出办法。

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一般人都回答知道。其实不一定真知道,如果真知道时,你一定能想出办法去得到它。

有一个人1987年做木耳菌,需要2000多个装水果罐头的纸箱。去纸箱厂订做,要几元钱一个,成本太高,必须放弃。怎么样能得到这些纸箱子,几天来,他冥思苦想,吃不好睡不着。如果没有这些纸箱子,做好的木耳菌就运不出去,必须要找到这些纸箱子。他不仅在思想上明确他要什么,而且达到吃不好睡不着的程度。一天,他骑自行车路过一个食杂店,正赶上有人给食杂店送货。看到车上的水果罐头纸箱,他十分敏感。普通的纸箱,变得色彩斑斓,被放大了许多倍。他当时的感觉是,眼睛里没有别的,看见的就是那些纸箱子。心里想的,眼睛里看的,全是纸箱子。他立刻下了车,扶着自行车站在路旁观看,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想法,食杂店卖完了罐头,剩下的纸箱子一定没用,可以回收。全市有上千家食杂店,说不定问题就解决了。想到这里,他走上前去,一打听,废品站回收,一个纸箱才卖一毛多钱。“我给你三毛,卖给我吧,有多少要多少。”成交了。他和一位朋友,骑着三轮车跑了半个月。跑遍了全市的大街小巷,终于收到了2000多个纸箱子。一瓶木耳菌仅增加成本1.5分钱。

这里的关键是两条,第一,知道自己要什么,十分明确;第二,达到心动的程度,达到冥思苦想、吃不好睡不着的程度。有了这两条,总能想出办法。一般的人追求成功,都达不到这种程度,所以成功距他们会十分遥远。这是拿破仑·希尔的成功智谋之一。

13岁盯上“指挥”的位置

李心草13岁进了云南省艺校,学的是长笛。可是,第一堂排练课他就被指挥老师给迷住了。他盯着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双目炯炯有神,全神贯注,生怕漏掉哪一个动作,好像要把老师动作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印到脑子里。下课了,别人都走了,他却不肯离去。他慢慢走到指挥台上,扫视一下全场,然后模仿着老师的动作,轻轻抬起两只手,用力向下一划,随即挥舞起来……啊,简直太好了,所有的人都得听从他的指挥,随着他的意志动作,这简直太了不起,太伟大了。

一个13岁的孩子,就这样从心里涌起想当乐队指挥的念头。

一般来说,一个孩子,想想也就完了。人在少年时期,哪一个人没有产生过烂漫的梦想呢?可是,沉重的现实生活往往把有些人的美丽梦想击得粉碎。然而,李心草却不然,从那一刻开始,他就再也不能忘却这个念头。无论在哪里,他心里只要哼着歌,手就下意识地抬起来随着节拍摆动,身心便沉浸在那指挥的殿堂里。一遇到排练课或者演出,他就把周围的什么都忘了,光盯着指挥。他心中的空间,被指挥塞得满满的,再也放不下别的了。于是,他心中想当指挥家的愿望,就像补充了营养一样,在心中慢慢地长大。直到有一天,他冲着蓝天高声喊道:“我要当指挥家!我要当指挥家!”“家”字被拉出了长声。他把自己的愿望告诉苍天,苍天就回应了他。他以后的路就是证明。不然,一个13岁的孩子,怎么说当指挥家就能当上呢?

不,我们还是从他的行为中去找答案。他确定了当指挥家的目标,他眼睛看的,心里想的,行为做的,就都往这个目标上使劲了。艺校没有指挥专业,他只得练他的长笛。但是,13岁的他却找来了指挥方面的书籍学习。没有任何人让他这么做,他的动力来自于他心中的目标。

他不仅学习书本,他还要实践,把书本上学到的用起来。可是,他去指挥谁呢?到哪里去指挥呢?谁听他一个13岁孩子的指挥呢?他为此挺苦恼,整天琢磨这个事。终于,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艺校里人才比比皆是,何不组织一个业余乐队呢?他立刻去串联,去沟通,真就把一个40人的小乐队组织起来了。他高兴极了,自己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当仁不让,自己跳上指挥台,自己当指挥。心中的激情喷涌而出,小小的指挥棒,指挥着40个人,演奏出威武雄壮的乐曲,那感觉,真是棒极了。第一次排练下来,他兴奋得一晚上没有睡着觉。

从二年级一直到五年级毕业,他一直指挥着这个小乐队。小乐队成为他成长的摇篮,4年里,他逐渐成熟起来。有一次,某部队演出团请学校帮助排练,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李心草。当时,李心草只有15岁,部队的官兵们看着他,心里七上八下,一产生了不少想法。可是,李心草往指挥台上一站,那被雄心和艺术浸泡过的手臂一挥舞,官兵们的想法顿时烟消云散。李心草随他们下了部队,帮助他指挥的演出团捧回了“老山杯奖”,部队和学校都对他刮目相看,并传为佳话。

但是,他离指挥家还很遥远。他不死心,还得往前奔。他把床头贴满了李德伦、小泽征尔等指挥家的照片。他的雄心熊熊燃烧。可是,怎样再提高?他要进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深造。谈何容易,头一年落榜,又奋斗了一年,他为此花费了两年的心血。他沾了年轻的光,当他终于如愿以偿时,他才19岁。

考是考上了,可是,学校的课他听不懂。他来自边远地方,教育基础薄弱,老师对他发火,说他“没资格上指挥系”。他自尊心受到刺伤,可这更加激发他奋发向上。他比别人多花费几倍的努力,没有假期,没有业余时间,他用两年的时间补习了基础课。他的体重下降到41公斤。

他的工夫没有白费,从大学三年级开始,他的成绩赶了上来,在全系名列前茅。1993年,在全国首届指挥大赛上,李心草勇夺冠军。1994年,李心草毕业分配到中央芭蕾舞团做指挥。两年后,他考取维也纳音乐大学指挥系艺术家学位研究生班。1997年,在世界最高级别的法国贝桑松指挥大赛上,李心草获得第二名。1999年,李心草回到祖国,成为中国交响乐团的驻团指挥。2002年,李心草第一次独立率领中国交响乐团赴日本、澳大利亚、欧洲及台湾地区巡回演出了20多场,获得巨大成功。

李心草32岁了。他只用了大师提出的一半时间——10年,就完成了从“指挥”到“指挥家”的飞跃。

只要确定目标,并且雄心强烈,必然能找到实现目标的办法。李心草的路,告诉了我们这个最普通的道理。

中国口哨女皇

家在四川乐山的秋鸣,从小就爱吹口哨。她经常对着鸟儿吹,经常在山林里吹,一吹就是几个小时。

为什么不唱呢?她说,吹口哨就像演奏乐器一样,是借乐器表达感情,而不是直接抒发,比较含蓄一点。我一高兴就吹两声,慢慢就吹起来了。

这一吹不要紧,就吹了十几年,从小女孩吹成20岁的大姑娘了。

到了定志向的年龄,她突发奇想,将来就当口哨艺术家。

首先是父母反对。一个女孩子,成天吹口哨,成何体统。在家吹也就算了,管不了你,还要当成工作来吹,怎么能行?看看360行,看看各种艺术,哪有吹口哨这一行,哪有吹口哨这门艺术?社会不承认不接受,你靠什么生活?

父母硬把她报考的艺术学校改成了卫校。而且考取后,又亲自陪同女儿到北京医科专修学院报到。

父母之命难于违抗。可是秋鸣不死心,也不服气。她学着医,心思却仍然在口哨上。每天都到没人的地方练上几小时。她想,路是人走出来的,可以创造一门艺术,只要有人愿意听,就能打开一片新的艺术天地。她绝不放弃努力。

一天晚上,她躺在床上听收音机,突然收到一个调频的热线电话台。她马上拨了一个电话。她问出了一个父母多年来给她造成极大精神压力的问题——女孩子吹口哨是不是就没有女孩子样?“这是中国古老的封建观念……”对方给了她一个满意的回答。她受到鼓励,又问了心里积压的许多问题,最后,她听说是《大中国》的原唱高峰在回答她的问题,就对着话筒吹了一段《大中国》。话筒里立刻传来了掌声。

那天晚上,她接到了17个支持鼓励她的电话。

一发而不可收。她被邀请到各地演出。北京音乐电台、北京文艺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还邀请她做嘉宾主持。她终于弃医从艺,并被人们戴上了“中国口哨女皇”的桂冠。

姑娘吹口哨吹出了名堂,不仅证明了“天生我才必有用”,而且证明了“有目标,就能找到办法”。

“克隆”卓别林

2000年10月的一天,张殿超与女儿到沈阳太原街购物。突然几个老外冲着他们喊:“查理!查理!”老外说他太像“查理·卓别林”了,又是合影,又是吃饭,好一顿闹腾。

回到家,张殿超兴冲冲地跟妻子讲述自己的奇特遭遇。妻子仔细端详着他,大声说道:“哎呀,我怎么跟你过了这么长时间都没发现,你真是太像卓别林了。行了,啥也别说了,你就当‘卓别林’吧!”

2003年张殿超47岁。先前在一家汽车修理厂工作,修理厂倒闭后,到一家公司当小车司机,一直在为生活奔波。经妻子提醒,他打算试试。

可是,他没演过节目,没登过台,现在要当演员,他心里没底。他说:“当演员这事儿,我可能干不了。”

妻子说:“还没试,怎么就说不行,车到山前必有路!”

妻子夏贵娟态度积极,和女儿张雪一起,东跑西跑,买来一大堆有关卓别林的书籍和影碟,还买来圆礼帽、手杖、紧身上衣、宽松的裤子,还有45码的大皮鞋,把张殿超全副武装起来。

别说,还真是像极了。可一动作起来,就露馅儿了,一点卓别林的影子都没有。

练一次,不行;再练一次,还不行,张殿超灰心了。妻子说:“练,总有一天会行!”

下了班,天天晚上不干别的,穿上卓别林的行头就开始练,妻子和女儿陪着,不练到半夜谁也不许睡觉。

下了苦功总会有收获,渐渐有那么点意思了,渐渐地与当“卓别林”就差不多了。“2001年元旦,迎新春晚会,这是个机会,”妻子说,“露一下脸,试试,看看反映。”

张殿超一上台,就开始紧张。可是,他那身卓别林的打扮,还有那鸭子步,一下子就把观众逗笑了,全场报以热烈掌声。他绷紧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了许多,尽管有些动作还不很到位,但是观众反响的热烈和欢迎的程度,使他受到极大鼓舞。

回家后,他又刻苦练习了两个多月。终于,妻子和女儿都满意了。接连的演出,张殿超的名字传遍了沈阳城。

接着,福建东南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一场又一场的演出开始了。他辞了原来的工作。出场费由每场500元上升到数千元,还有了经纪人。美国芝加哥杰克·巨人演出公司还邀请他2001年夏天到美国去演出,出场费每场3000美金。

张殿超的经历说明,关键是定下目标。只要定下目标,办法总会有的。

21岁就想生产摩托车

李书福1963年生人,生在浙江台州的一个农民家庭。1984年他高中毕业后,这个农民的儿子却产生了一个梦想——生产摩托车。当时,他只有21岁,手中只有l万块钱。他的梦想离现实实在是太遥远了。然而,这并没有使他却步。

生产摩托车需要钱,他先要挣钱。他用手中的l万块钱租了5间房子,与人合伙办起了北极花冰箱厂。5年赚了200万元。

25岁的李书福觉得,有200万元就可以起步了。他跑到国家机械部去申请生产摩托车许可证。25岁的一个毛头小伙子,会受到怎样的接待,是不难想像的。虽然他壮着胆子称自己已有5000万元,接待人员还是对他充满疑惑。他碰了一鼻子灰,无可奈何地回到台州。

回来后,他冷静地想一下,他才明白,200万元才哪到哪呀,根本不够。还得挣钱啊!他深入市场,寻找挣钱快的行业。他发现镀铝装饰板市场前景广阔,全国只有两家生产厂而且质量不理想,他立即投资干起来。几年下来,年销售额达到2亿多元,国内市场覆盖率达到80%。

钱挣足了,他的摩托车梦又开始活跃起来。可是,生产许可证办不下来,怎能投入生产呢?他日夜思考,怎样突破这一屏障。有一天,他得到一个消息,杭州一家国有摩托车厂快要倒闭了。他心里一动,立刻有了办法,何不利用他们的生产许可证呢?他马上赶到杭州,经过几番艰苦的讨价还价,双方终于达成了合作协议。1992年,李书福的浙江吉利摩托车厂终于成立了。

梦想的实现距他产生梦想仅仅时隔8年。这一年,李书福29岁。

8年,他实现了多么巨大的跨越呀。这证明了成功学的一个原理,只要有目标,必然会产生实现目标的办法。因为定下目标以后,巨大无比的潜意识会替他做这件事。

到1998年,吉利集团的摩托车产量达到35万辆,不但占领了国内市场,还出口到22个国家。

李书福又产生了新的梦想,想生产汽车。他看准了一个市场的空当,三四万元的低档轿车没有人生产,而老百姓需要它,因为他们手中只有这么多钱。

资金已经不成问题,他已有26亿元的储备。同生产摩托车一样,障碍来源于生产许可证。他用同样的方法冲破了障碍,与有汽车生产许可证的四川德阳一家汽修厂合作,成立了四川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1999年,他投资5亿元,建立了占地800亩的汽车制造中心,开发家庭用的微型货车和轻型轿车。到2000年底,汽车日产量达到了300台。

他的汽车梦又实现了。

六年发展成千万富翁

1986年。浙江省桐庐县桐庐山村,25岁的陈金义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心里一阵接着一阵地激动,再也不甘于原来已经干过的工作了。他当过民办教师和油漆工。他开始苏醒。他要出去赚钱。

这个时候,在他的动机上没有环绕更多的光环。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赚钱,什么能赚钱就干什么。他要改善贫穷的生活。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带上500元钱出村了。去哪里?他决定去东北,那里资源丰富,是一块宝地。他到了东北,走了一城又一城,走了一乡又一乡,干过各种各样的短工。他终于发现蜂蜜是个好东西,既可药用,也可食用,营养价值极高,价格也不菲,是个挣钱的好门道。于是,他选择了蜂蜜作为赚钱的手段。

开始时,他没有资金,只能小打小闹。他感到这样太慢,何时能把事业干大呢?于是,他回到家乡,向亲戚们借贷,终于筹集了1万元,办起了桐庐蜂业经理部。

他又返回东北。为了扩大经营,他到处寻找蜂蜜货源。为了节省时间和经费,他晚上乘车,白天考察、联系业务。他终于找到了足够的货源,也了解熟悉了市场。

到了1989年,他已有了3万多元的积蓄。80年代有个“万元户”的词儿,成为“万元户”就不简单了。但是,陈金义的经商思想已经觉醒,小富小康已经不能使他满足,他要扩大业务。他日夜想着怎样才能凭手中有限的资金把事业干大。他想办一个蜂王浆口服液加工厂。他1986年起步,才三年,就定下了新的目标。

手里只有3万块钱,怎样实现这个目标?他开始动脑筋想办法。他想出了两个办法,一是向银行贷款;二是联营合作。他开始了解银行的情况。他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他把自己的3万元存入银行作抵押,从银行贷款6万元,又把这6万元存入另一家银行作抵押,再贷款12万元。就这样,他在6天的时间里贷到30万元,办起了蜂王浆口服液加工联营厂。他的目标又实现了。

到1992年,他有了更多的资金。他还不满足,还要扩大。他想出了更新的办法。他到上海购买了4000张股票认购证,再把这些认购证转手出让。他得到了更多的资金。完成了资本的积累过程。他成立了独资经营的皇家实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688万元。他还出资100万元,在杭州开办了属于他自己的口服液加工厂,在广州办了两个分厂。在北京等13个省市设立了办事处。在杭州成立了饮料中心,推出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金义”奶儿童营养液。

他的资金很快达到了几千万元。这时,他听说上海拍卖7家长期亏损的小型国营商店。他一举买下了6家,在中国最大的都市上海有了自己的阵地。同时,这件事触动了全国的理论界,国务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关部门等联合发起了“陈金义现象”理论研讨会。陈金义成为新时代的一个典型。

2000年,金义集团年总产值已达到30亿元人民币。

回顾陈金义的历程,从1986年500元开始,到1992年末,仅仅6年时间,他就发展成千万富翁。他的经验是,要想成功就要确定目标,然后围绕目标想办法。他说,肯定能想出办法。

拥有一个正确的思考方法

每一个身躯的内部都有相当大的潜能。爱迪生曾经说:“如果我们做出所有我们能做的事情,我们毫无疑问地会使我们自己大吃一惊。”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个相当科学的问题:“你一生有没有使自己惊奇过?”

有一次,拿破仑·希尔阅读时看到一件极富戏剧性的故事,说的是战争期间一名海军水兵的事。这位头脑清楚、思路条理分明的海军水兵使得他身边的人无不感到惊奇,毫无疑问,他在危机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也使他自己惊奇不已。

现在我们来说这段故事。在二战期间,一艘美国驱逐舰停泊在某国的港湾,那天晚上万里无云,明月高照,一片宁静。一名士兵按例巡视全舰时突然停步站立不动,他看到一个乌黑的大东西在不远的水面上浮动着。他惊骇地看出那是一枚触发水雷,可能是从一处雷区脱离出来的,正随着退潮慢慢向着舰身中央漂来。

抓起舰内通讯电话机,他通知了值日官,值日官马上快步跑来。他们又很快地通知了舰长,并且发出全舰戒备信号,全舰立即动员起来。

官兵都愕然地注视着那枚慢慢漂近的水雷,大家都清楚眼前的状况,灾难即将来临。

军官立刻提出各种办法。他们该起锚走吗?不行,没有足够的时间。发动引擎使水雷漂离开?不行,因为螺旋桨转动只会使水雷更快地漂向舰身。以枪炮引发水雷?也不行,因为那枚水雷太接近舰里面的弹药库。那么该怎么办呢?放下一只小艇,用一支长杆把水雷携走?这也不行,因为那是一枚触发水雷,同时也没有时间去拆下水雷的雷管。悲剧似乎是没有办法避免了。

突然,一名水兵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消防水管拿来!”他大喊着。大家立刻明白这个办法有道理。他们向舰艇和水雷之间的海上喷水,制造一条水流,把水雷带向远方,然后再用舰炮引炸了水雷。

这位水兵真是了不起。他当然不凡,但是他却只是个凡人。不过他具有在危机状况下冷静而正确思考的能力。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内部都有这种天赋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

不论有什么样的困难或危机影响到你的状况,只要你认为你行,你就能够处理和解决这些困难或危机。对你的能力抱着肯定的想法,你就能发挥出积极心智的力量,并且因而产生有效的行动。

创造的潜能来源于三个方面——大脑的构造、生命的本能和潜意识。

首先,大脑的构造是现在人类所能生产的任何形式的电脑都无法比拟的超级电脑。它的主要表现是存储量巨大无比,反应速度奇快无比。而这样的大脑每个人都有一部,任何降生于现代的人无一例外。谁能把自己划到这个范围之外去呢?人和人的差别表现在对这个大脑应用的程度如何。你是否给它分配了任务?只要你给它下达任务,它就忠实地为你服务,服务的结果使你表现出一系列的“天才”。你如果不启用它,不给它分配任务,它只好在那里浪费着。而这是一个最大的浪费。

第二,生命有许多本能,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本能——成功本能,这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而且没有差别,不会有的人本能大一些,也不会有的人本能小一些。而人与人之间表现出来的差别是由于各自对这个本能发挥的程度不同所造成的。关键是你是否给它确定目标。目标不同。决定了人们成功表现的不同。没有目标的人,只能呈现不成功状态。

第三,潜意识也是生命的基本存在形式,只要你拥有一个现代人的生命,就具有与任何人相比都毫不逊色的潜意识。它怎样为你服务,关键看你为它规定什么样的任务。关键也在于你自己。

不要自卑,不要气馁,不要小瞧自己,不要否定自己,你的创造成功的潜能一点也不比别人差。是否取得成功,就看你如何调动和启用它们。调动和启用得好,你就能成为成功者;调动和启用得不好。你就只能处于茫然沉睡的状态。相信自己有创造的潜能,相信自己有自立于生命之林的能力,相信自己也能成功,你的生命就能进入良性发展的状态。这是拿破仑·希尔成功哲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人人都有致富潜能

“人人都有致富潜能。这话,许多人不相信。有人说我运气好,什么运气好哇,如果我不学习,如果我不去做,亿万财富会自己落到我身上来吗?”翟美卿这样叙述着她的致富经验。

20年前,翟美卿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了。那是20世纪80年代,广州比全国提前出现了做生意的潮流。而且这种潮流的出现带有“前卫”和“时代”的特征。翟美卿中学还没毕业就受到这股潮流的深刻影响,她居然决定不考大学,而在心里立下做生意的志向。

当时,她可没想什么“运气”呀、“潜能”呀。她只知道自己心里有个巨大的欲望,她只能听从心灵的召唤,时髦的话叫“跟着感觉走”。可是,她是个高中学生,从来没做过生意呀。她的聪明就体现在这里了——她先学习。她不像有些人,想做生意,马上就做,不管自己会不会,结果屡屡碰壁。她在行动之前,先到做生意的人那里去学,到亲戚、朋友、同学那里去“帮忙”,然后缠着人家问这问那。经过一段时间的“偷艺”,她觉得自己把“所有做生意的问题”都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