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新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3 23:13:07

点击下载

作者:李亮子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弟子规新解

弟子规新解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弟子规新解作者:李亮子排版:aw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04-01ISBN:9787212049614本书由大华文苑(北京)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原文】[1]

弟子规 圣人训[2]

首孝悌 次谨信[3]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释义』[1]规:法度,准则。训:教导,训导。[2]孝悌:《荀子·王制》:“能以事亲谓之孝,能以事兄谓之弟。”信:诚实。[3]亲仁:亲近有德行的人。『新解』《弟子规》这本书的内容,是圣人对学生的训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对自己谨慎约束,对人诚实可信。博爱民众,并亲近有德行的人。做好了这些如果还有余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

[故事]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

他终于在同州(今山西大荔)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朱寿昌弃官寻母的孝行,受到王安石和苏轼等人的赞美。【原文】[1]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注释』[1]父母呼,应勿缓:《礼记·玉藻》:“父母呼,唯而不诺,手执业而投之,食在口则吐之,走而不趋。”『新解』

当父母呼唤的时候,应当立刻答应,不能迟缓;执行父母命令的时候,应当立即行动起来,不能拖延偷懒。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听明白;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故事]孟母断机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地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愤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原文】[1]

冬则温 夏则凊[2]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注释』[1]冬则温,夏则凊:《二十四孝·扇枕温衾》:“后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身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凊:凉。[2]定:安定,这里指侍候父母睡下。『新解』

冬天寒冷的时候要照料父母,使其温暖,夏天炎热的时候则让父母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侍候父母安眠。外出办事时,必须禀告父母,回来后也要面告父母,以免父母挂念。居处要在固定的地方,职业要稳定不能经常变化。

[故事]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原文】

事虽小 勿擅为[1]

苟擅为 子道亏[2]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注释』[1]苟:假使,如果。子道:做儿子的礼仪。[2]《礼记·坊记》:“父母在,不敢有其身,不敢私其财也,示民有上下也。”『新解』

不要因为事情小就擅自去做,假如自作主张地去做事,就不符合做儿子的礼仪。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也不要私自把它们藏起来。假如你把东西藏起来,一旦被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伤心生气。

[故事]车胤捉虫

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最后终于成为一个大学问家。【原文】[1]

亲所好 力为具[2]

亲所恶 谨为去[3]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注释』[1]具:准备。[2]恶:讨厌。[3]身有伤:《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也,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贻:遗留。『新解』凡是父母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凡是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地去除(包括自己的坏习惯)。如果身体受了伤,就会给父母带来忧愁;如果品行上有什么缺失,就会使父母蒙受羞耻。

[故事]拾椹异器

汉朝有个蔡顺,从小就没有了父亲,他非常孝顺。那时候正逢着王莽的变乱,年岁又荒。没有饭吃了,他就拾了桑树上结的果,去供奉母亲。用一个器皿装着黑的桑子,又用另一个器皿装红的桑子。赤眉贼见了很奇怪,就问他这是什么缘故。蔡顺说,黑的奉养母亲,红的自己吃。赤眉贼听了,也很可怜他的孝顺,就送他牛蹄和白米。【原文】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恶我

孝方贤[1]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注释』[1]《礼记·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通悦)则复谏。”『新解』

父母爱我关心我,我孝敬父母又有什么困难呢;父母憎恶我,我还能恪尽孝道,这种孝才算是真正的孝道。父母如果有过错,做子女的应该多次规劝使其改正;规劝时一定要和颜悦色,说话时声音一定要轻柔。

[故事]芦衣顺母

这里说的是闵损的故事。闵损也是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闻名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闵损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闵损,冬天的时候,继母给自己的两个儿子穿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闵损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闵损和父亲一同出门,闵损驾车时冻得全身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之后,要休掉后妻。闵损跪地恳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了闵损的一席话,悔恨交错,从此对待闵损如亲生儿子。【原文】

谏不入 悦复谏[1]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注释』[1]《礼记·内则》:“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父母怒不说(通悦),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怒,起敬起孝。”号泣:大哭。挞:打。『新解』

如果父母不听子女规劝或不改正过错,等父母情绪好时再劝;如果还是不听,还要哭泣恳求,如果父母生气打子女,子女也甘愿接受绝无怨言。父母生病的时候,煎好的汤药,做子女的都要先尝一尝;照料生病的父母要日夜服侍在床前,不离开一步。

[故事]汉文帝替母尝药

汉朝时的文帝,叫做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文帝很孝顺的,他虽然做了皇帝,每天要处理的公务都很多,却从来没有忘记经常到母亲的房间进行问候;奉养这位母亲,从来没有懒惰的意思。有一次,母亲薄太后生病一直没有好转,汉文帝就不分日夜尽心照顾母后,把侍奉母后当成一件大事来做。怕宫女不够细心,文帝亲自服侍他母后的病,总是殷殷勤勤,看护得精心周。夜间睡的时候,眼睛也没有闭好,衣带并没有解开过,没有睡一个安稳的觉。对于母后的汤药,必定亲自尝尝,确定热度和甘苦(看看会不会太烫或太苦),才放心地端给母后服用。常言道:久病无孝子。汉文帝侍奉母亲,却从不懈怠。母亲足足病了三个年,他也服侍了三年,母后的身体才好转过来。这件事感动了文武百官及天下的百姓,文帝侍母的故事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原文】

丧三年 常悲咽[1]

居处辨 酒肉绝[2]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注释』[1]居处辨:指夫妇不同居。[2]丧尽礼,祭尽诚:《论语·为政》:“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新解』

父母去世后要守丧三年,经常伤心痛哭,哀思亲恩。在守丧期间,要夫妻分居,还要不吃肉不饮酒。为父母守丧要完全按照礼法的规定去办,举行祭礼时要表达出极大的诚恳。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像父母在世时一样恪尽孝心。

[故事]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要打声招呼,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原文】

兄道友 弟道恭[1]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2]

言语忍 忿自泯『注释』[1]睦:和睦。[2]泯:尽,消失。『新解』

作为兄长,要善待弟弟;作为弟弟,要尊敬兄长。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就包含其中了。彼此要把财物看得很轻,兄弟之间的怨恨又从何而生呢。说话时做到互相忍让,忿恨就自然消失了。

[故事]孔融让梨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让大家分着吃。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孔融看了看盘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原文】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1]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注释』[1]长呼人,即代叫:年长者叫唤人时,即刻代为呼叫。『新解』

在吃饭的时候,应当让年长者先开始;在坐的时候,应当让年长者先坐下;在走路的时候,让年长者走在前面,年幼的跟在后面。如果听见年长者叫唤人,就应立即代他去叫喊。如果叫喊的不在,自己就立即到年长者那里去看看有什么事。

[故事]弃官奉亲

荥阳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上官再三挽留。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的孝心感动,便允他辞官。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家中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的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原文】

称尊长勿呼名[1]

对尊长 勿见能[2]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注释』[1]对尊长,勿见能:在尊长面前,不要自我表现自己的才能。见,表露,表现。[2]疾趋揖:趋,跑,疾走。揖:古时候的拱手礼。『新解』

称呼长者,不可以直呼其名,在尊长面前要表现得谦虚恭敬,不要自我表现才能。走在路上如果遇到尊长,要快步迎上去行礼问候。如果尊长不说话,要退到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

[故事]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原文】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1]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注释』[1]长者立:《礼记·曲礼》:“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新解』

如果自己骑着马行路时遇见长者要下马,坐着车行路时遇到长者要下车;长辈走后,自己还要在原地待会儿,等长辈走到百步以外,自己才能上马或上车。如果长辈站着,年幼的人就不可以坐下;长辈坐下以后,命令你坐,这时你才可以坐。

[故事]信陵君敬老

信陵君是战国时期的“四公子”之一,是魏国国君的弟弟。虽然他的势力很大,有门客上千人,但是信陵君却是个敬老爱贤的人。有一次,他听说有一个看城门的老人侯赢很有贤德,就十分郑重地前去请教。他亲自驾车把车上尊贵的位子空出来留给侯赢。侯赢也知道信陵君的名声,要看看他敬老爱贤是不是真的,所以信陵君去接他的时候,他故意装出傲慢的样子。但越是这样,信陵君对他越加恭敬。侯赢见状,知道信陵君的敬老是真心的,于是痛快地做了他的门客。【原文】[1]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注释』[1]尊长前:《礼记·曲礼》:“毋侧听,毋嗷应,毋淫视,毋怠荒。”『新解』

在长辈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些;但是也不能太低,要是低到听不清楚,那也是不适宜的。在见尊长的时候,走路要快些,见过尊长告退的时候,动作一定要缓慢;长辈问话时要站起来回答,双目望着长辈,不能左顾右盼。

[故事]孝感动天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舜的生母在舜十几岁时故去了,舜的父亲瞽瞍是个盲人,据说很有音乐天分。他娶了一位后妻,性情粗暴、凶狠。舜的继母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她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象长大后变得凶残、蛮横、傲慢无理,也常对父亲不恭敬。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全由他的孝心所致。【原文】[1]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注释』[1]事诸父:《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新解』

服侍叔伯等父辈,要像服侍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堂表兄,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恭敬。

[故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