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脑右脑开发全案(0~3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4 03:08:21

点击下载

作者:菅波

出版社:中国人口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左脑右脑开发全案(0~3岁)

左脑右脑开发全案(0~3岁)试读:

前言

如今,许多80后也已经为人父母,面对着抚育宝宝形形色色的问题,他们难免会感到迷茫、彷徨。而对于时下关于宝宝智力开发的热门话题,即怎样全面均衡地开发宝宝左右脑,也引来了越来越多的新手父母的关注。每一位新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伶俐,而且绝不会忽视对宝宝智力和潜能的开发。科学研究表明,0~3岁是宝宝大脑发育的关键期,也是智力开发的重要时期。婴幼儿的左右脑能否得到均衡的发展,对于宝宝今后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只有均衡开发左右脑,宝宝的智力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新手父母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适时地给予宝宝良好的训练和精心的培养,对宝宝今后的智力发育可谓是意义重大。

究竟新手父母们应该从何处着手开发宝宝的左右脑?又该如何科学均衡地刺激宝宝的左右脑开发?本书为此特别邀请全国知名专家进行编写,科学翔实,权威可靠。本书将引领新手父母们一起探索宝宝大脑的神奇奥秘之处,揭开婴幼儿大脑发育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神秘面纱。同时让您透彻地了解宝宝左右脑究竟有怎样的分工和联系,并且教给新手父母们怎样根据左右脑的不同原理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和引导。

本书正是从婴幼儿不同发展阶段的智能发育特点着手,针对不同时期宝宝的智能特点,进行左右脑开发、启智的训练,让您的宝宝在科学的指导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本书还从游戏和玩具中生发智慧,让宝宝在平日的玩耍中益脑启智,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另外,在关注宝宝智力发育的同时,也要同步地给宝宝科学合理地营养调配,为宝宝的左右脑开发提供充足的营养供应和启智动力,让您的宝宝更加聪慧出色!

第一章 宝宝左右脑开发启程了

第一节 认识宝宝奇妙的大脑

开发宝宝大脑神奇无穷的力量

即使最先进的电脑也远远不如宝宝的大脑复杂和强大。宝宝的大脑是全身的枢纽,是记忆的仓库,是情感的家园,有着难以置信的学习能力。大脑的天性是探索和学习,伴随着行动茁壮成长。要想使你的宝宝更加聪慧,一定要从左右脑开发启程,探索宝宝大脑的奥秘之处,均衡开发左右脑,这样才能使宝宝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宝宝大脑在母体里的奇妙之旅

宝宝大脑的内部井然有序,这不是一种偶然现象。特定的脑细胞会在特定的发育阶段对特定的事物作出反应。例如,某些负责接受有关面容信息的细胞,在宝宝出生之前便已准备就绪,所以宝宝最先学会观察人的面容。在端详每一张张脸时,宝宝的眼睛和视觉皮质中的细胞都得到了相应的训练,而他与人交流的欲望也得到了满足。仔细观察宝宝是如何打量你的脸,如何盯着你的一举一动,又如何转移目光去看新的来访者。也许他正在审查你,用眼神和肢体语言跟你交流呢!而这种伟大的能力来源于他奇妙的大脑。

宝宝的大脑由数亿个神经细胞组成,这些神经细胞是从怀孕第6周开始发育起来的。在接下来的21周里,每分钟会形成58万个神经细胞,大约在宝宝出生前13周,大脑已具有100兆个神经细胞,相当于宇宙中行星的数量。神经细胞都很活跃,不仅彼此形成联结,还同其他细胞形成联结。在出生的前几周,神经细胞的生长和联结的形成更为迅速。每个神经细胞有一个主干(轴突)和许多分支(树突),轴突负责把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细胞,树突负责接收信号。每个神经细胞在1秒钟之内可以发送和接收数百条信息,同时有数百万个神经细胞被激活。这一进程永不停息,哪怕在宝宝熟睡的时候,实际上这个进程早在宝宝出生以前就很活跃了。

宝宝大脑构造复杂和发育

宝宝大脑需要进一步开发

从离开子宫的那一刻开始,随着激活的细胞引发冲动并传递信息,新的联结在神经细胞之间以惊人的速度(每秒约100万)建立起来,形成的联结增加了大脑容纳信息的能力。宝宝的脑容量在出生后的3年内增加了3倍,尤其是第一年增长速度最快。随着一些神经细胞同时、反复地受到激活,它们之间的联系逐渐固定下来,形成我们熟悉的传导通路。

宝宝的遗传特性预先决定了许多基本的联结。比如,耳朵里的细胞注定要与听觉皮质中的细胞发生联结,因而宝宝出现在子宫中的许多反射能够延续到出生以后。但是在基本的遗传特性之外,脑细胞间的联结还依赖于活动和刺激。因此宝宝的发育和学习有赖于反复的刺激和信息输入。

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可塑性最强的阶段

出生后最初的9个月里,由于大脑生长速度要快于身体其他部位,因此宝宝看起来像个大头娃娃。相对于身体,宝宝的头一直显得过大,直到3岁左右,身体其他部分的活动和生长速度才会赶上或超过大脑。

每当接收到新的刺激,神经细胞会产生电冲动;一旦神经细胞之间发生了联系,便形成新的联结,每个神经细胞的特性会略有改变。大脑的运转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

大脑由于受到刺激而建立联结,又由于重复刺激而巩固已经存在的联结。

在宝宝出生后最初的9个月里,大脑所接受的信息量超过了学习的需要。每个刺激引起神经细胞间的一次联结,而且此时宝宝的大脑也比日后活跃。

由于大脑形成了如此多的联结,它才能有效地运转,并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存储许多可以作为参考的信息点。然而,9个月后,一个筛选的过程开始了:那些被反复刺激所强化的联结保留下来,而由一两次体验形成的微弱联结渐渐消失了。其意义在于使大脑具有了适应环境的能力和通过学习而自我提高的能力。即一方面具有了适应文化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保持着再次学习的能力。

体验改变大脑,改变大脑每次进行新体验的方式:这就是所谓的可塑性。出生时,所有宝宝都能分辨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但9个月时,因为缺少体验,大脑中的联接得不到强化,失去了“听”不熟悉的外国语言的能力。每个宝宝把精力集中在母语上,这会帮助他融入家庭。视觉皮质的活动遵循类似的模式,所以宝宝在4个月时能注意到陌生人面容的细微差异,但到10个月时就不能了。这个过程正是大脑可塑性的基础。

而婴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大脑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因此,父母要抓住时机开发宝宝的大脑,使宝宝的左右脑均衡发展。

左右脑均衡发展,激发宝宝潜能

许多新手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一点,于是就刻意去开发宝宝的左脑功能,如从小就不断地给宝宝讲故事、听音乐等,这样做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了一些偏颇。其实右脑和左脑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专家建议我们,只有宝宝的左右脑均衡发展,并且在适当的时期进行科学地开发,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左右脑分工不同

人的大脑是世界上最精密、最灵敏、最复杂的器官,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

左脑又称为“思维脑”,主管逻辑思维,引导着语言、逻辑、数学、顺序、符号等的运用,左脑善于把复杂的事情条理化。而右脑又称为“艺术脑”,主管形象思维,引导着韵律、节奏、图画、想象、情感、创造等方面的因素。科学地运用右脑,可以培养人对音乐、绘画、美术等艺术活动的超强感悟能力,右脑也是想象力、创造力的原动力。

正是因为左右脑的这种分工的不同,所以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宝宝的左脑和右脑。根据左右脑的分工特点,父母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开发,促进宝宝智力的发育。

抓住0~3岁全脑开发的关键期

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潜能开发的关键时期是0~3岁。实践证明,婴幼儿时期的学习能力是人一生当中最强的。

虽然知识的累积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但学习能力却是逐渐降低的。婴幼儿大脑的潜能在0~3岁的发掘是无限量的,3岁之前更成为发掘大脑潜能、提升音乐智能和语言学习等能力的关键时期。

随着人们对大脑内部发育规律的逐步了解,对于宝宝的智力开发,也逐渐转移到全脑开发上了。

全脑开发正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在许多新手父母中推广开来。当我们了解了人的左右脑分工不同,功能各异的时候,我们也应学会全脑的使用和训练,提倡全脑开发。在适当的时期,给宝宝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发展语言、数学、音乐、运动、图像等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让宝宝的左右脑得以均衡发育,从而提升宝宝的智能、智商、情商。

只有充分发挥左右脑的作用,打开宝宝智慧的天窗,全面提升宝宝专注力、想像力、创造力、预感力、直觉力、语言能力、记忆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才能为宝宝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宝宝成为各项能力均衡发展的优秀人才。

新手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宝宝时,一定要结合家庭条件和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来考虑,使宝宝在德、智、体三方面得到发展,这都有利于宝宝左右脑得到适度均衡的发育。

第二节 宝宝左右脑智能训练大本营

左脑掌管的智能

人的左脑负责掌管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等,既像是“雄辩家”,又像是“科学家”,善于掌管语言和逻辑分析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复杂的数学计算。科学研究显示,人的左脑使用率较高,而宝宝的大脑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合理地进行开发锻炼,一定会使宝宝的智力更上一层楼!

语言智能训练

什么是语言智能训练

语言文字智能可以比喻为“嘴巴智能”,它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

一般来说,律师、演说家、编辑、作家、记者等是几种特别需要语言智能的职业。对语言智能强的人来说,他们喜欢玩文字游戏。在学校里,他们对语文、历史等课程会比较感兴趣,在谈话时会常常引用从别处读来的信息,还比较喜欢阅读、讨论及写作。对这类智能发育较强的宝宝而言,家庭为其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录音带、写作工具,并且多组织诸如对话、讨论、辩论及讲故事等活动,促进其语言文字智能的发展。

语言智能训练对宝宝的帮助

宝宝的语言能力与一般意义的智力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传统智力的内涵之一就是语言认知和理解能力。语言智能发展良好的宝宝,比较善于表达、概括和判断,推理能力也比较好,即思维发展水平比较高。这样的宝宝容易与人交往,而且自信,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如参加演讲、朗读等活动,情感也相对较丰富。

适时培养和训练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

2~3岁是宝宝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段时间内宝宝的词汇量增加较快,组织语言的速度也变快,句子长度增加,因此,父母也应与宝宝多练习对话了。其实,宝宝在1~2岁时,也在理解语言、吸收语言,并在内心进行着语言组织的工作,父母在这个时期也应让宝宝多接触语言材料。因此,父母对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既不要以为语言会自然而然地学会,也不要操之过急。父母要顺应语言发展的规律,为宝宝提供学习语言的有利条件。

创造适宜的语言环境

父母为宝宝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并与宝宝进行适合他发展特点的语言交流,这对宝宝的心智发育极为重要。怎样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呢?

●尽早交流。从宝宝出生后,父母就可以开始和他们进行“语言”交流了。对宝宝说话时,要伴随相应的声调、表情、眼光和手势,以吸引宝宝的注意。这种早期交流能促进宝宝大脑的发育,为以后真正的语言交流做好准备。

●因势利导。父母对宝宝说话时,语音要正确、清晰,以供宝宝模仿。说话的主题,要和宝宝当前注意的事物和活动相一致,这样,父母的话语才能为宝宝所理解。对于宝宝说的话,不管是否完整,都要设法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揣摩其中的意思,给以语言或行动上的反应。这样,一方面可以鼓励宝宝说话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让宝宝知道他说的话是否妥当、正确。

●扩展口语。宝宝开始说话时,往往是用一两个词来表达一个意思,父母可以很自然地把这种单词语、双词语扩展,改造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例如,宝宝说“妈妈果果”,如果根据当时的情境,表明他说这话的意思是“妈妈在吃苹果”,那么父母可以接着说“哦,妈妈在吃苹果。”如果根据当时的情境,推测他要表达的意思是“这是妈妈的苹果”或”要妈妈拿苹果给宝宝”,那么,父母就可以说一句话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方法,宝宝逐渐知道一个意思应该如何表达,从而逐渐掌握规范的表达方式。

●可用儿语。儿语即“宝宝语”,主要特点是语调夸张,速度慢,重复多,所用的单词都比较具体,句子短且简单,如把猫叫做“咪咪”。研究表明,宝宝爱听“宝宝语”,对“宝宝语”容易注意和理解。因此,一般来说,父母说“宝宝语”有利于宝宝语言的发展。不过,当宝宝的语言有了进步时,父母的“宝宝语”也应做适当的调整,以使所教语言适当超前于宝宝的语言水平。比如宝宝已经会说“猫”这个词后,父母就不必再用“咪咪”来称呼猫了,可以在“猫”前面加上形容词或其他说明,告诉宝宝“这是大黄猫,那是小黑猫”等。

●双向交流。语言是通过语言交流、语言使用而学到的,仅仅单方面地听别人讲话,不能使宝宝掌握语言。因此,父母无论多忙,也应该忙里偷闲,多与宝宝进行面对面的语言交流,这不仅可以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而且也是一种感情交流,有助于宝宝心理的健康发展。

让宝宝理解所学语言的含义

经过几个月的耳濡目染,有50%以上都会自动叫出“妈妈”、“爸爸”等重复音节。尽管他们还不懂这是什么意思,但这足以证明今后的一两个月正是宝宝学习语言的敏感期。所以,父母在感受宝宝主动叫“爸爸”、“妈妈”的激动心情时,一定要抓住这个语言训练的大好时机,不仅要鼓励宝宝发音,而且要因势利导,教宝宝理解其含义。

当宝宝主动叫“爸爸”时,父母应该立刻凑到宝宝面前,一边学着宝宝“爸爸”的发音,一边指着爸爸给宝宝看,让宝宝对号入座。尽管开始几次宝宝弄不懂“爸爸”的含义,但时间一长,宝宝就会把“爸爸”的发音和面前的爸爸联系到一起了。等到爸爸走过来时,只要妈妈说:“爸爸来了”,宝宝就会朝爸爸看。用同样的方法,当听到“妈妈”时,宝宝也会转向妈妈一方。

双语教育

如今,培养一个双语宝宝,被很多新手父母列入到早教计划,但很多父母可能并不清楚这个计划应何时开始,怎样实施。

学外语其实没有明确的时间。但是如果从学习母语之初,就让宝宝尽可能多地听到更复杂的发音,这对于他今后的语言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当宝宝还没有明确“学习”的概念时,通过游戏和生活内容接触外语,会让他觉得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而不是一门枯燥的学习课程。

有的父母担心宝宝在学习说话的时候同时接触两种语言,会造成障碍,从而影响母语的学习。从目前的经验来看,宝宝从小就处于一个比较复杂的语言环境里,这对将来学习更多的语言是有好处的。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于学习母语的各种方言。不同口音对于宝宝来说也是一种变相的“双语”,处在这种情况下的宝宝,在语言表达上有时候会显得比同龄的单语宝宝进度慢一些,但这只是暂时现象,一般来说,过一段时间他就会赶上来了。

怎么才能让宝宝觉得学习外语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并且很好地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呢?如果父母经常带宝宝去外国宝宝比较多的游戏场所,或是经常让宝宝多听外语儿歌,看外语动画,都会使宝宝有外语是“有用”的感觉。当宝宝在生活中经常能感觉到这种需要时,他自然就会想了解更多,也会因此增加学习外语的兴趣。

在学习外语时,有时候宝宝的发音不是很标准,这个时候父母最好不要操之过急。对于幼小的宝宝来说,只要不妨碍他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存在不同的发音其实没关系。而且同样是英语,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域,语音都会有差异。当然,如果父母希望宝宝拥有标准发音,可以为宝宝提供一些外语发音磁带,让他多听听。

在宝宝学习语言的时期,可以选择儿歌、游戏、儿童诗为主的音像制品;随着宝宝兴趣的增加,可以让宝宝读一些外文书籍,并逐步增加难度;等到宝宝再大一些,有了自己明确的兴趣爱好后,可以根据他的兴趣,为他购买相关的外文读物。例如,宝宝喜欢动物,可以购买动物题材的相关书籍;如果宝宝喜欢运动,可以选择与运动有关的书籍。

另外,让宝宝较早知道世界上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并了解每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通过语言学习让宝宝了解这些文化,这样,学习就算是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宝宝识字

字形要和图形紧密结合。在教宝宝新字时,应先给出相应的图形或字形图形,以调动宝宝的各种感官。

所选的汉字,应是宝宝所熟悉的生活范围内的;所选的教材也要符合宝宝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比如,应选择宝宝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字,如吃、喝、跑、跳、哭、笑等。要让宝宝充分地观察字形,然后在父母的引导下分析总结字形的特点,同时注意教会宝宝正确的读音,使字的音、形、义三者紧密结合。

要创造良好的识字环境。比如,把识字卡片放在家中显眼的位置上,在一些实物上贴相应的识字标签等。另外,尽量把识字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进行,这样才能寓教于乐,使宝宝学得更加愉快。

教宝宝阅读

宝宝在年幼时,便应该开始学习阅读了。专家建议父母,教导宝宝阅读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的,如果能循着这些步骤进行,便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首先,教宝宝阅读一些个别词语,以他周围环境中常遇到的词语作为起点。如妈妈、爸爸。然后再教他阅读与自身有关的词语,如手、脚、眼睛、耳朵等。其次,教宝宝阅读与家庭成员有关的词语,如爷爷、奶奶等。最后,渐渐把词语的领域扩大,诸如日常用品、玩具以及表示动作的词语等。通过这样的编排,可以引起宝宝的学习兴趣。

此外,父母应该把词语大而清楚地写在黑板或纸张上,然后反复地大声念给他听。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这些词语代表的事物呈现于宝宝眼前,必须使其视觉、听觉、触觉都得到完全的配合。父母还应经常抽出几分钟时间,念几页书给宝宝听,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宝宝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其智力开发也有很大的帮助。

怎样从小培养宝宝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宝宝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其将来知识的获取、思维的开拓和头脑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小培养,让宝宝早接触图书。宝宝出生之前,父母不妨就给宝宝买一两本色彩鲜艳的画册,让宝宝一生下来就接触到书,使宝宝感到书也是他非常熟悉的东西,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父母以身作则。宝宝从小就喜欢模仿父母的行为,父母经常在宝宝面前阅读书籍,谈论书籍,这会使宝宝觉得阅读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和必要。

●为宝宝创造一个读书的环境。为宝宝准备一个专用书架或书柜,由宝宝自己放置、管理和使用,使宝宝拥有自己的图书,像拥有自己的玩具一样,可以随时取阅、欣赏。

●常给宝宝买书。买书要注意时代特点和宝宝的年龄特征,父母童年时代喜爱的书不一定适合于今天的宝宝,不同年龄的宝宝对书也有不同的需求。如果宝宝会走路了,父母可以带宝宝去逛逛书店,让他为自己挑选一些书籍。

●与宝宝一起读书,一起谈论故事中的人和事,交流彼此的看法。也可以先给宝宝读一些有关的故事,再让宝宝自己看,了解故事的结果,以培养宝宝对读书的兴趣。

●培养宝宝爱书的好习惯。有的宝宝对图书不爱惜,乱扔、乱放、乱撕,父母要加以劝阻并要做出表率,在宝宝面前要格外爱惜书,使宝宝感到书是很珍贵的,应该爱护。对宝宝爱惜图书的良好行为要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此外,不要让电视、游戏机夺去宝宝阅读的时间。

数理逻辑智能训练

什么是数理逻辑智能训练

数理逻辑智能可以比喻为“大脑智能”,它是指有效地运用数字进行推理的能力。一般来说数学家、税务、会计、统计学家和科学家等是特别需要数理逻辑智能的几种职业。对数学逻辑智能强的人来说,他们在学校特别喜欢数学或科学类的课程;喜欢提问题,更喜欢通过做实验去寻找答案;喜欢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浓厚的兴趣。

对于这类智能发展较强的宝宝而言,家庭和幼儿园必须提供大量的可供探索和思考的事物、科学资料和操作活动。如幼儿园应设置科学宫,满足宝宝探索的欲望。父母可以带宝宝参观博物馆、天文馆、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等科学方面的机构,开阔宝宝的眼界,也可以陪宝宝玩一些科学小游戏,如在饮料瓶上扎一些呈螺旋状的小孔,装满水之后观察水流的变化,体会水压对水流速度的影响。父母和宝宝还可以发挥想象力,做各种不同的游戏。这些小游戏,既培养了宝宝动手动脑的习惯,又提高了宝宝对科学活动进行探索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宝宝大脑的发育。

数理逻辑智能训练的好处

数学能力是人类智能结构中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识自然界的各种数量关系、形状和空间概念,并通过利用这些数量关系、形状和空间概念改造自然。

人类优秀的数学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适时的科学、系统训练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数学能力的发展关键期要给予适当、理想的训练。

培养宝宝的数学概念

新手父母对宝宝数学概念的培养,包括以下几方面:

●认识大小等概念。如大小、多少、长短、粗细、高低、宽窄、深浅、轻重等,要在宝宝认识环境、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联系具体事物去认识,这样既生动又具体。

●认识形状的概念。如立方体、球体、方形、三角形、圆柱体等。可以在宝宝玩游戏和识字的过程中,逐步去认识这些形状,加深理解。

●认识空间的概念。如上下、前后、左右、对面、远近等,逐步使宝宝在实际生活中理解空间词汇的实际意义。

●认识时间的概念。如白天、晚上、上午、下午、早晨、今天、明天、昨天、年、月、日、周、时、分、秒等。

●认识数目及数的计算。学会数100以内的数,了解数的实际意义,并学会10以内的加减。教宝宝认读和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对数学概念的培养,父母要尽可能联系实际,进行形象生动的教育,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提高宝宝的数学智能。

培养宝宝对数学的兴趣

如何能使宝宝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并爱上数学呢?父母需要做的是将数学的概念尽可能趣味化,而且要让宝宝了解数学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样,宝宝就更加有动力去学习数学了。

父母要让宝宝了解,数学并不单单都是关于数字的知识,这门学科还包括以下几方面:

●明确物体的形状。如询问宝宝:“你看,图画上的房屋有多少个三角形啊?”

●注意到循环的模式。如问宝宝:“图画上先是有一个黑圆圈,然后是红圆圈,再然后又是黑圆圈,接下来应该是什么呢?”

●对事物作出比较。例如:“这只猫咪是不是比那只要大一些呢?”

早期开发宝宝的数学技能,对于他将来快速学习和掌握几何学以及更为复杂深奥的数字概念有极大的帮助。

父母要善于抓住时机,教育宝宝多开动脑筋做算术。例如,当宝宝要求你买一些小甜饼时,可以趁机提问题:“你看,我买了3盒小甜饼,如果你和妈妈每人吃了1盒,那么还能剩下几盒呢?”鼓励宝宝自己得出答案,每次回答是否正确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宝宝一步一步学习计算的过程。当然,当宝宝得出正确的答案时,要给予鼓励,如果宝宝得意地回答说还剩1盒,妈妈还可以把余下的1盒也给宝宝,让他感觉到做对题目时的成就感。

搭积木时也可让宝宝练习点数。点数要慢,要等手拿到东西后,再数下一个数。

宝宝的点数能力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只要通过慢慢练习,一般宝宝到3岁时就能点数到5以上了。

空间智能训练

什么是空间智能训练

空间智能可以比喻为“眼睛智能”,它是指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感觉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一般来说,建筑师、摄影师、画家等是特别需要空间智能的几种职业。空间智能强的宝宝对色彩的感觉很敏锐,喜欢玩拼图、走迷宫之类的视觉游戏;喜欢想象、设计,读书时更关注书中的插图,将来学几何会比学代数更容易。

锻炼宝宝空间视觉的方法

父母可让宝宝在磁形玩具板或大人画好的大圆脸轮廓的适当部位摆放五官,让宝宝一边摆一边说出器官的名称,使宝宝学会确定器官的名称和位置。这样,宝宝在浓厚的兴趣中就锻炼了空间视觉能力。

绘画也是培养宝宝视觉空间智能的有效方法。也许你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现,宝宝拿着纸和笔在乱涂乱画。宝宝学画要经过无意和有意两个阶段,涂鸦是无意的乱画,是宝宝学习掌握纸与笔关系的阶段,大人可引导他逐渐由无意转成有意。如宝宝画了一个圈,如果是圆的,大人可以安上一个柄告诉他这是苹果,宝宝会很高兴,不停地让大人说像什么。慢慢地,宝宝会有意地画一些自己想到的事物,使画画成为有意义、有目的的事。

教宝宝认识颜色

教宝宝认识颜色可以随时进行。比如说“宝宝看,那气球是红色的,和你的衣服一样”或者“那辆汽车是绿色的,和宝宝的婴儿车是一个颜色”。但是这种概念性地说还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第一步,取一件宝宝喜爱的有色玩具,如红色积木,反复告诉宝宝:“这块积木是红色的。”然后问宝宝:“红色的呢?”如果宝宝能很快地从几种不同的玩具中指出这块红色积木,就要及时称赞宝宝。

第二步,拿出另一个红色的玩具,如红色瓶盖,告诉宝宝:“这也是红色的。”当宝宝表示疑惑时,再拿一块红布与红积木及瓶盖放在一起,另一边放一块白布和一块黄色积木,告诉宝宝:“这边都是红色的,那边都不是红色的。”(不能说那边是白色的、黄色的),把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到一种颜色上。

第三步,把上述物品放在一起,要求宝宝:“把红色的指给妈妈(爸爸)。”看宝宝能否把红色的都挑出来。如果只挑出其中的一种,可以提示宝宝:“还有红色的呢!”并给予一定暗示(如用手指),让宝宝把红色的都找出来。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促进宝宝学习抽象概念,发展思维能力。但是,在训练时还应注意两点:第一,一次只能教一种颜色,教会后要巩固一段时间,再教第二种颜色。第二,如果宝宝对用一个“红”字指认几种物品迷惑不解,甚至指不出红色玩具时,就再过几天另拿一件宝宝喜欢的玩具重新开始,千万不要对宝宝失去信心。

教宝宝学会认路

让宝宝从小认识路,尤其是能独自找到回家的路,无论从宝宝的安全角度,还是从培养宝宝独立意识的角度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让宝宝牢记的家庭住址,不单指所住地的名称,还要细化到具体的××街(路)、×号楼、×单元及门牌号和电话号码。在熟练记忆自家住址后,还要让宝宝记住奶奶及姥姥家的具体住址及电话号码。宝宝当时记住后,父母还要经常地提问。如为了激发宝宝的兴趣,达到“复习”的目的,妈妈可以当“裁判员”,出“谁家在×路×楼×单元……”之类的问题,让宝宝和爸爸比赛抢答,看谁说得又快又好。此外,还要让宝宝记住家附近的一些标志性建筑物。

教宝宝识别物体形状

父母可以借助玩具加强宝宝识别图形的训练。彩色板拼图和几何图形桶就是开发这种能力的玩具。父母也可以自己制作硬纸板。将硬纸板剪成不同的形状并涂上不同的颜色让宝宝来识别。开始时,宝宝只能借已知的颜色来帮助区分不同形状的彩色纸板,当达到一定程度后,父母就可以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彩色纸板混在一起让宝宝辨认和挑选。指示他将红色的纸板挑出来,然后将三角形的纸板找出来。在此基础上,父母还可以制作一个图板,上面画有不同形状的轮廓,并准备相应形状的纸板,让宝宝根据图板上的形状选出和添入相应的纸板,以此来训练宝宝区分和识别图形的能力。宝宝在完成每一个步骤时,父母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几何图形桶是训练宝宝识别形状和色彩的好玩具,桶上有不同形状的小洞,另有相对应的不同形状的小块并涂有不同的颜色,或者其上有不同的小动物,当宝宝将不同形状的小块放入相应的位置时,就会发出小动物的叫声,增加宝宝对形状学习的兴趣。

怎么才能让宝宝记住所学的知识

增强记忆要从婴幼儿时期做起。这里介绍5种训练宝宝记忆的方法:

利用游戏。明智的父母绝不能“命令”宝宝记住这、记住那,而是让宝宝在玩中学、玩中记。只要想想“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坐飞机……”这样的拍手歌,就不难想象,利用游戏可以让宝宝无意间记住多少东西了。父母可以训练宝宝记忆力的游戏很多,如说歌谣、讲故事、猜谜语、唱儿歌等。

充分理解。将新知识与脑子里原有的知识经验“挂上钩”就是理解。一旦挂上钩也就容易记住了。因此,应充分利用宝宝已有的知识,使他学的新知识与脑子里的旧知识建立联系。比如,宝宝记“乘法口诀表”,你可以启发宝宝理解“乘数不变,被乘数增加‘1’,积就增加一个乘数”的道理。这样,他就借助已有的加法知识很快记住了乘法口诀。

巧用时机。不同时间学的东西,记忆的效果不一样。研究表明,人在入睡前学的东西记得最好。因为学后就入睡了,不再有别的东西来干扰,使大脑有一个很好的自行巩固记忆的过程。因此,故事、谜语、歌谣等,不妨在宝宝临睡前讲给他听。

反复强化。由于宝宝记忆保持的时间短,就更需要经常强化,以巩固记忆。父母要抽出时间和宝宝温习巩固所学知识,反复强化。

系统归类。记忆应该是能记善忆。有的宝宝知道得不少,就是到时候想不起来,他不是没有记住,而是不善于回忆。所以,训练宝宝的记忆力,不只是让宝宝善记,还要让他善忆。让他把记在脑子的东西系统地归类,整理得井然有序。比如,宝宝学了一定数量的字,你可以帮助他按字形或读音归类,以后再学,继续归入相应的类别。这样,系统地存在脑子里就容易回忆起来了。

右脑掌管的智能

人的右脑负责掌管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右脑像是个“艺术家”,对音乐、运动、美术、形象思维等一切艺术活动都充满了超常的感悟能力。科学研究显示,右脑的潜能相当于左脑的10倍,如果能在适当的时机开发宝宝的右脑,那么其潜力是无可限量的!

音乐智能训练

什么是音乐智能训练

音乐智能可以比喻为“耳朵智能”,它是指准确地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为了培养宝宝的音乐智能,应该为宝宝设置理想的音乐学习环境,提供下列的仪器玩具及活动:乐器、音乐录音带、唱游活动、听音乐会、弹奏乐器或音乐玩具等。幼儿园里可设置音乐活动区、表演区等区域来发展这一智能。

父母可教宝宝用身体作为乐器来感受节奏,随着乐曲的节奏拍打身体的不同部位,注意节奏的变化难度要与宝宝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之后随着宝宝对此项活动越来越熟悉而逐渐加大难度。

音乐智能训练的好处

感知空间方位。宝宝根据音乐的旋律产生了自身运动的韵律感,即手、脚、身段的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的位置变化。另外,在音乐、游戏和舞蹈这类群体活动中,也能很好地发展宝宝的空间方位感知。

增强节奏感。它可以让宝宝在活动中亲自感受到音乐中的动与静、长与短、强与弱,体会音乐节奏的魅力。

促进动作协调发展。宝宝在进行有节奏的身体运动时,通过学习各种动作,使大脑神经控制动作的能力和保持平衡的能力有所发展,宝宝音乐脑(右半球)的经常活动还可促进大脑左半球的活动,加强左右两半球的联系,为智力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宝宝在进行内容丰富的音乐活动时,有很多机会需要运用想象进行创造。如在舞蹈中,宝宝“闻乐而思”,灵敏地感知特定的时间、空间的各种情态,把音响转化为形象,然后在头脑中反映出种种栩栩如生的形象和情节。

怎样开始让宝宝接触音乐

成人接触音乐的方式主要是歌唱与旋律,而宝宝主要是节奏和舞蹈,因为宝宝的声带和听力发育还不成熟,更多需要借助身体的运动来学习音乐。

父母要让宝宝听优美的轻音乐,避免高分贝的摇滚乐。可以在宝宝睡觉前或自己玩耍的时候播放。给宝宝唱儿歌,带着宝宝打拍子,如拍手、拍腿、扭身体等。鼓励宝宝即兴手舞足蹈。这是宝宝音乐表现力的形式,甚至父母可以主动带宝宝跳即兴舞蹈,与宝宝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之中。

音乐对开发大脑的作用

音乐可以开发右脑,所以父母应该让宝宝学习音乐。此外,还可以在宝宝从事其他活动时,创造一个音乐背景。右脑是“艺术脑”,主管韵律、图画、想象、情感、创造力。宝宝是否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右脑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舞蹈训练、画画、听音乐以及让宝宝做简单的设计等,都会对右脑的发育有极大的帮助。

音乐记忆力训练方法

宝宝从5个月开始,对音乐已经具有初步的记忆力,不仅能够表现出明显的情绪,并对音乐有了初步的感受能力,可以配合着音乐的节拍摆动四肢。这时的宝宝特别喜欢节奏明显的儿歌,虽然他还不懂儿歌的意思,却喜欢儿歌那欢快的节奏和有韵律的声音。

在音乐记忆力训练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宝宝反复听一首儿歌,如果有条件的话,可用画有相应形象的彩色图片或实物与儿歌配合,比如给宝宝放“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并让宝宝看相应的图片,爸爸或妈妈作相应的解说。这样既可以做到声、物、情融为一体,极大地调动宝宝的兴趣和愉快的情绪,又能使记忆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强化。此外,还应给宝宝听一些模仿动物的叫声或生活中、大自然中的各种声响,以丰富宝宝的音乐范围。

音乐智能训练离不开听觉训练

对宝宝来说,听觉是智能里最基础的因素,当宝宝到了2个月的时候,很快就会对更多的事情感兴趣,许多宝宝都会注意到居家生活中的声音,如脚步声、开门声、吸尘器的响声、茶壶煮开的哨音、水流声、碗碟磕碰声、撕纸声、风铃声以及窗外的人声和车声等。这些细微生动的背景音效,不仅可以用来锻炼宝宝的听觉,而且还可以帮助宝宝认识周围的事物。

肢体运动智能训练

什么是肢体运动智能训练

肢体运动智能是指灵活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速度、力量和弹性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一般来说运动员、演员、舞蹈家等是特别需要肢体运动智能的几种职业。这一类的人喜欢缝纫、编织、雕刻等手工制作活动或是跑跑跳跳、触摸环境中的物品;喜欢在户外进行体育活动;与人谈话时,常用手势或其他肢体语言辅助表达。对这类宝宝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是提供下列活动:演戏、动手操作、体育活动、肢体游戏、触觉经验等。幼儿园中的大器械区、玩玩做做区、表演区等都可以满足这类宝宝的需要。

肢体运动智能训练的好处

肢体运动智能是通过运动使身体表现完美的能力。它是人类认知的基础,是源自我们体验生活时所获得的感官动作经验。演员、舞蹈家、发明家、外科医生等都表现出相当的运动智慧。

从小加强宝宝体格锻炼的意义

●改变宝宝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目前,我国儿童的体质与发达国家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从总体情况来看,生长情况不理想。要改变体质必须从婴儿期进行体格锻炼,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有利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小进行体格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促进智力发展及培养良好的个性,提高宝宝体力及智力的均衡能力。

●能增强机体的耐受力和抵抗力。锻炼可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呈现出良好的机能反应,故能增强机体对外界的抵抗能力。

●有利于体弱儿和患儿的身体康复。患病宝宝由于大脑皮层功能减弱,其对机体恢复过程的调节发生困难。如果能给以适当的锻炼,可使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改善。这是由于全身各个器官对锻炼都发生了反应,于是氧化过程增强、新陈代谢得到改善,因此有利于身体康复。

●有利于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趋于平衡。大脑皮层在宝宝时期兴奋状态占优势,通过锻炼并配合教育,使兴奋和抑制趋于平衡,以利于神经系统的功能发育。

体格锻炼的注意事项

●循序渐进。利用自然因素进行体格锻炼,要根据宝宝的生理特点,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各种因素对宝宝身体的刺激强度,逐步延长锻炼时间。锻炼的方式由简单到复杂,这样才能使人体各种器官逐渐对锻炼产生良好适应。

●持之以恒。经过持续的锻炼,宝宝大脑皮层建立起有关的联系,当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能灵活准确地调节有关的器官,使之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保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经过多次反复的练习,大脑皮层上有关的联系就变成了巩固而复杂的条件反射,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目的。

●结合年龄,注意个体差异。对不同健康状况的宝宝选择锻炼的方法、时间、强度应有所区别。如对体弱儿的体格锻炼应较健康儿缓慢,时间应短并要仔细观察。

●有营养及合理生活制度作保证。体格锻炼会增加热能的消耗,因此体格锻炼应适当增加各种营养的补充。锻炼时要注意内容的多样化,锻炼强度要符合年龄特点,时间要有所控制,否则会造成各种生理功能的不协调,达不到锻炼的目的。

●有准备和整理活动。开始做适当的准备活动,运动量逐渐增加,使心血管系统有足够时间提高其活动水平,同时消除肌肉、关节的僵硬状态,以减少外伤的发生。锻炼后的整理活动可使神经系统由紧张恢复到安静,以防止“运动性休克”的发生。

●仔细观察宝宝对锻炼的反应。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相应调整,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自我认知智能训练

什么是自我认知智能训练

自我认知智能可以比喻为“心智”,它是指有自知之明并据此作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自己有相当的了解,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动机、脾气、欲望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自我认知智能强的人通常有写日记或随时反思的习惯,常试图从各种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经常思考并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喜欢独处。这样的人较适合从事与心理辅导有关的工作。有此倾向的宝宝常以深入自我的方式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是为其提供秘密的处所、独处的时间及自我选择等。

自我认知智能训练的帮助

自我认知智能是有关人的内心世界的认知:了解一个人的感情生活和情绪变化,有效地辨别这些感情,最后加以标志,作为理解和指导自己的能力。具有较好自我认知智能的人,头脑中有一个关于自己并积极可行的有效行为模式。

宝宝的自我认知智能,主要是指宝宝自我意识的水平,即宝宝对其自身的认识、评价、监督、调节和控制等的水平。其中主要是自我评价。

自我认知智能是个性中最有影响的成分,是一个人关于自己的一整套认识。它一方面包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另一方面包括对自己的社会能力以及其他种种能力的意识,所有这些都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一步步地发展起来的。

帮宝宝确立“自我”概念

自我是由一个人对自己的一切信念及态度所构成的。自我具有强大的力量和作用,可以掌握和影响一个人的行为。自我可以从学习中得到,也可以从学习中改变。从宝宝时期已经不断地累积自己的资料,逐渐形成了知识、价值观等概念,在形成自我概念的过程中,婴幼儿期的经验极其重要。例如,宝宝如果不断受到别人的赞赏:“这宝宝既可爱又聪明。”日子久了,无形中宝宝就会相信自己是可爱又聪明的。相反,如果不断指责宝宝做什么事都一塌糊涂,那么即使宝宝有足够能力去应付,但是自信心的下降也会降低他的办事能力。

自我概念可以是积极而又具建设性的,也可以是消极而带有破坏力的。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老师,都要多关心宝宝,要帮助宝宝形成正确的态度及信念,特别是家长的言谈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宝宝,因而家长们应处处以身作则。

宝宝认识自我的方法

宝宝在1岁以前,还不能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存在,还不知道自己与周围的关系是什么。进入1岁的宝宝开始意识到了自我的存在,宝宝会咬自己的手指,并因为咬疼了而放声大哭。但这一咬却有作用,宝宝会感觉到咬自己的手指和咬别的东西在感觉上不一样,从而形成了最初的自我意识。

宝宝还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主体与客体区分开来。比如,他开始知道由于自己摇动了挂着的铃铛玩具,铃铛就会发出声音;拍布娃娃的肚子,布娃娃就会叫等,从中认识到自己跟事物的一些因果关系。这些现象的出现,在宝宝的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宝宝逐步塑造自信、自强的自我形象都大有裨益。

教宝宝认识自己的身体

宝宝到了2岁左右,父母可能发现,宝宝越来越喜欢洗澡,喜欢在浴缸里和塑胶玩具一起玩,偶尔拍打,看水花四溅,然后哈哈大笑。你会注意到,宝宝渐渐地对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感兴趣,他喜欢拿自己的身体和你作比较:“我的手小”或“妈妈的手大”。其实这些行为是宝宝开始探索自己身体的表现。宝宝的这种举动说明他已到培养自我认同的探索阶段了。所以,他开始对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兴趣了。

当他还躺在婴儿车里时,已认识了自己的手和脚,他知道手可以帮他拿东西,可以放进嘴巴里吮吸,也可以推开自己不想要的东西。18个月大后,宝宝的重心开始放在认识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了解它们的名称和作用并且开始知道区分自己和他人,了解每个人的身体不一样。在这个时期,宝宝需要通过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并建立自我认同。

当宝宝将身体某个部位藏起来时,父母应该耐心地陪他找,并猜猜他藏起了哪个部位。父母也应该经常带宝宝照镜子,告诉他,他的身体各部位是什么样的;也可以将宝宝的手放在白纸上,帮他画一个手的形状让他看,可以让他在自己的手形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教宝宝认知自己的情绪

从6个月开始,宝宝已经能够分辨各种表情,不过他并不能明确地区分这些表情所表达的真实情绪。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他对情绪的理解能力越来越强,并且开始理解这些情绪背后的原因。比如,某人有某个表情,可能就是某人不开心或者难过了。不过他可能难以理解一些比较复杂的情绪,比如,当妈妈对他说“我很爱你,但是我不喜欢你这样,你再这样我就要惩罚你了”的时候,他就比较难以理解妈妈的这种行为,觉得妈妈的这种互相矛盾的情绪不可思议。

从宝宝半岁开始至学龄前这个阶段,妈妈需要帮助宝宝理解有关情绪的一些要素:

●不管是谁,每个人都会有情绪。

●情绪的产生是有原因的。比如,他不高兴了,是因为小朋友抢了他的玩具。

●情绪传递着一个人的某些感受。比如,小朋友哭了,他是以哭来告诉大家,他很难过。

●情绪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高兴可以哭,难过也可以哭。

●别人的情绪表达可能跟自己不一样。丁丁生气会哭,豆豆生气会叫唤,妞妞生气会摔东西,自己生气则会跺脚……所有这些都是在表达生气这个情绪。

●可以通过做一些事情来改变自己或别人的感受。比如,小朋友难过了,可以给他玩一会儿自己的玩具,让他高兴起来。

人际关系智能训练

什么是人际关系智能训练

人际关系智能又可以比喻为“心智”,它是指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可以说是察言观色的能力,这包括对脸部表情、声音和动作的敏感性,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人际关系智能强的人通常比较喜欢参与团体性质的运动或游戏,如篮球。而不太喜欢个人性质的运动,如跑步。当他们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比较愿意找别人帮忙,同时也喜欢为别人出谋划策。这样的人在群体中感觉很舒服自在,常常是群体中的领导者。

人际关系智能训练的好处

人际关系智能可以使我们了解别人,与别人沟通,注意他人在情绪、气质、动机和技能方面的差异。擅长人际关系技巧的宝宝喜欢和年龄相仿或不同类型的人交往。由于具有影响同伴的能力,他们在小组工作、集体合作中经常有优异的表现。他们很能体会别人的感受,并且能够经常帮助他人,尊重不同的价值与意见,对课堂学习与社会的关联十分感兴趣。

宝宝从一生下来便处于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之中。随着其生活范围的日益扩大,社会经验日益增多,人际关系智能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婴幼儿时期是社会交往态度与社会交往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宝宝精神发展来说,宝宝之间的社会生活是不可或缺的“营养素”。

为宝宝提供与他人交往的环境和机会

已经过了半周岁的宝宝还没有形成心理学上所谓的“害羞情结”,所以大多数宝宝的性格都很外向。许多宝宝喜欢接近熟悉的人,并能分出家里人和陌生人,但对父母之外的其他人,也会以微笑或张开胳膊等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示友好。所以,父母要抓住这个大好时机,抱宝宝到邻居家去串门或到街上去散步。让宝宝多接触人,尤其要多和其他小朋友玩,为宝宝提供与他人交往的环境,并利用与他人交往的时机教宝宝一些社交礼仪,如挥手道别、道谢等。

增强宝宝的社交能力

已经有一定活动能力的宝宝,对周围世界有了更广泛的兴趣,有与人交往的社会需求和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妈妈或爸爸每天应当抽出一定时间和宝宝一起做游戏,进行情感交流,并要找机会招待同年龄的宝宝到家里来,或带宝宝到其他小朋友家做客。在与其他小朋友相处时,要教会宝宝拍手、再见等手势。就算宝宝跟别的小朋友玩不到一起,这种体验也和宝宝自己一个人玩时截然不同。

培养宝宝的爱心和亲和力

为了培养宝宝的爱心和亲和力,妈妈或爸爸可以参考以下办法。

办法一:妈妈或爸爸带宝宝到外面活动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宝宝看比宝宝大一点的哥哥、姐姐玩耍的情景,宝宝一定会很感兴趣地看。对宝宝来说,这种观看也是一种积极的感受。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让宝宝和他们一起玩一会儿。

办法二:对于自我意识萌发的宝宝来说,把自己的玩具或其他东西交给别人,就好像东西被抢一般,实在办不到。这时,妈妈或爸爸可以先向别人要玩具或东西给宝宝,然后再让宝宝拿玩具或其他东西给别人。经过这种训练,宝宝会知道别人接到他的东西会很高兴,而交出来的玩具或其他东西还会回到自己手中。办法三:一开始,妈妈先当着宝宝的面,爱抚布娃娃等毛绒玩具,然后说:“宝宝,你也抱抱。”宝宝就会模仿妈妈的动作。经过这种训练,可以让宝宝知道疼爱别人,培养宝宝的爱心。

乐于与他人交往

宝宝到了2~3岁时,由于语言和动作发育都日趋成熟,认识范围逐步扩大,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已经有了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愿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妈妈或爸爸怕自己的宝宝吃亏受气,或者怕宝宝出去玩影响学习,于是就整天把宝宝关在家中等,不让宝宝出去与小朋友们玩,这种错误的做法会造成宝宝心理上的孤独和不安,甚至渐渐形成孤僻古怪的内向型性格,从而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父母应该有意识地让宝宝和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玩,从而形成宝宝乐于与他人交往的习惯。

宝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模仿,从中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并可以学会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同时,愉快的情感共鸣可培养宝宝的同情感,增加小朋友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小朋友们在一起玩时,难免会发生口角甚至打架,这时父母不能为自己的宝宝护短,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向宝宝讲清道理,引导宝宝自己去解决矛盾并恢复友谊。使宝宝逐步懂得一些初步的行为准则,掌握一些简单的是非观念,从而使宝宝在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中,逐渐学会理解别人,认识自己,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社会交往打下基础。

自然观察智能训练

什么是自然观察智能训练

自然观察智能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学有专长的自然观察者包括农夫、植物学家、猎人、生态学家等。

自然观察智能训练的好处

宝宝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更加喜欢大自然,观察力也越来越敏锐,更加关注自然事物的变化,越来越会动脑筋了。他的自然知识越来越丰富,更会玩了。最重要的是,宝宝越来越快乐、健康了。

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

父母要激发宝宝的兴趣,引导宝宝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作出描述。宝宝的好奇心很强,但如果每天的生活没有多大变化,时间长了,他们便会失去新鲜感和好奇心,注意力也会变得迟钝。因此,父母应加以引导,让宝宝感到每天都有新鲜事儿。实际上,这也是帮助宝宝发展有意注意,使观察收到更好效果的方法之一。由于宝宝观察的稳定性不强,需要经常变换方式,所以,父母还要创设条件,让宝宝通过眼看、耳听、鼻闻、嘴尝等多种方式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使宝宝的兴奋中心能不断转移,避免疲劳,从而让宝宝从小就形成从多个角度来观察事物的习惯。同时,要引导宝宝把所见、所闻、所触,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会宝宝观察和描述的方法。宝宝的观察和描述往往漫无目的、缺乏计划性、分不清主次。父母指导宝宝观察和描述时,首先要提出明确的目标,然后引导他们按一定顺序观察,如由近及远,从上到下或由内到外,观察物体时要由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细节,也可以从认识事物特征开始。在观察事物的变化时,要引导宝宝注意开始怎么样,中间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结果又怎么样。对于年龄小的宝宝一般只要求他们观察明显的特征,对大一点的宝宝则要求他们在区别两种不同物体的过程中比较它们的不同点,然后进行归类,进而培养宝宝的分析、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宝宝右脑的开发。如父母让宝宝看花,宝宝可能只看到“花开了”这一简单层次,此时父母进一步提问“你看这一棵上共有几朵花”、“都是什么颜色的”、“花中间有没有花蕊”等,引导宝宝细致、有顺序地观察、描述。

集中注意力

宝宝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他们的共性。年龄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越短,到小学一年级时,一次集中注意力时间至多也只有15分钟,1~2岁的宝宝则更短,最多不会超过3分钟。然而,有些宝宝的情况更糟,几乎片刻不停,忙忙碌碌,被各种事物所吸引,虽然他们也有兴趣爱好,但对感兴趣之事也无法主动集中注意力。像这类宝宝就具有注意力分散度较大的特点,应该及早给予帮助,否则到学龄时期就会出现多动症等不良症状,影响学习和宝宝身心健康。

父母在训练开始前,先要寻找宝宝的兴趣爱好,然后在他的爱好中挑选安静的活动,如讲故事、画图、拼图……从这些内容开始训练注意力,每日多次,每次几分钟,直到注意力不能再集中时停止。以讲故事为例,具体做法是:讲故事前,先与宝宝面对面手拉着手坐好,再开始有声有色地为宝宝讲故事,并经常用眼神和体态、语言与宝宝交流,还可用提问形式让宝宝参与到讲故事中来。直到发现宝宝的注意力实在无法集中时,立即宣布“今日故事讲到这里,明日继续”。随着听故事时间的延长,宝宝注意力的提高,可以发展让宝宝看电视里的故事,其他活动形式也可按类似方式进行。

认识外界事物

外面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父母要帮助宝宝认识周围的事物,就需要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爱。一开始,父母在和宝宝说话的时候,基本上是随机的,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或者干什么就说什么,只是为了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而到了宝宝5个月的时候,父母就要有计划地教宝宝认识周围的日常事物了。

教宝宝认识周围的日常事物时,父母应该给宝宝准备一些色彩鲜艳、图幅较大的卡通画报,一边给宝宝看,一边讲画报上的卡通形象,如一只猫、一个香蕉等。还要经过多次练习后,经过逐件物品的反复温习才能使宝宝记得牢,认得准,加深记忆,从而促进宝宝大脑的发育。

开拓宝宝的眼界

随着宝宝逐渐长大,睡眠时间相对减少,活动能力显著增强,对外界环境和事物也越来越感兴趣。所以,父母要利用一切时机扩大宝宝的视野,开阔宝宝的眼界,使宝宝的视觉和听觉更加发达,进一步增进宝宝认知事物的能力。户外活动时间可控制在每天2~3小时,在上午10点左右,下午4点左右出去比较好。

父母也可以在阳台上让宝宝观察周围事物,只要天气晴朗还应带宝宝出去玩。街上的行人、车辆,公园里的花草、树木,都会使宝宝感到好奇。还应尽量多让宝宝到大自然中去,认识和观察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自然景观,给宝宝以良好的感官刺激。

欣赏大自然的好处

宝宝的心理活动发展得很快,逐渐出现了认生、害羞、兴奋和烦躁等各种情绪反应。根据这些心理发展特征,父母除了日常护理和与宝宝做各种适合的游戏之外,还应带宝宝到大自然中去,给宝宝创造良好的认知环境,使宝宝得到心理的安宁与美的享受,进一步培养宝宝稳定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为以后形成良好的性格奠定基础。所以说,大自然里的景观不仅可促进宝宝感知觉的发展,还有益于宝宝的身心健康和智能发育。

培养宝宝的探索精神

宝宝的活动能力很强,喜欢满屋子爬来爬去,一双小手总是闲不住,就是一个瓶盖或是一张贺年卡片也会让他着迷。尤其会站立或者会走上一两步之后,更喜欢扶着床或家具等东西探头探脑,好像在探索周围的环境。

这时,父母应满足宝宝的好奇心,尽量鼓励宝宝的这种探索行为,赞赏他在房间里的每一个“新发现”。对于有危险的东西,最好放到宝宝够不着的地方。如果宝宝看中的东西有可能导致危险,那就立刻设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并迅速将其藏好或放到安全地带,以免挫伤宝宝的探索精神,伤害宝宝正在萌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宝宝爬行时,父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有意把几样玩具放到床下、墙角或桌子底下,以此激发宝宝的探索精神。当宝宝找到这些玩具后,探索的兴致就会更高。但要注意的是,所有东西不要小于宝宝的拳头,以免被宝宝吞进肚里发生危险。宝宝在摆弄这些小玩意儿的时候,不仅可以逐渐熟悉各种物体的特性,同时也锻炼了手的精细动作能力,对促进大脑的发育也大有裨益。

第三节 认识宝宝大脑的敏感期

敏感期里要因材施教

宝宝的大脑在成长发育中存在一个敏感期。在敏感期里,大脑会有接收和学习知识、信息的强烈意愿,宝宝对其中的某些知识或行为非常敏感,这个时候学习起来也非常容易。如宝宝在某一时期对语言特别敏感,那么这时教他说话,他也会学得非常快。因此,如果在宝宝敏感期内因材施教,一定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机不可失的敏感期

之所以称为敏感期,是它要区别于大脑其他时期,特指它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所以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在敏感期里,如果宝宝所处的环境是适宜的,他在无意识中就可以自然地掌握某种活动能力,而一旦错过了利于学习某部分知识或活动的敏感期,宝宝再学习这种知识和活动就不如敏感期里容易。虽然还是可以在日后学会,但是学习时间会更长一些,在学习效果上也会差一些。

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已经成为近年来世界性的趋势。而且敏感期不仅是婴幼儿学习的关键期,同时还会对宝宝心灵、人格的发展产生影响。父母最好不要任宝宝自然发展,而是要充分利用宝宝的敏感期这一良机,积极地促进宝宝大脑的智力开发和发展。

不同年龄的敏感期

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敏感期。一般来说,学龄前的宝宝敏感期主要有:亲子依恋敏感期、感观敏感期、动作敏感期、语言敏感期、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阅读敏感期等。

亲子依恋敏感期(0~2岁)

这是指父母与宝宝之间依恋关系的培养。这种关系在妈妈怀孕后、产前就已经产生了,一直延续到宝宝2岁,在2岁前一直呈上升趋势。在这个敏感期里,宝宝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对于宝宝的大脑发育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宝宝信任感发育时,在大脑的语言、智力、感观和运动区域中,有上万亿个神经接点在这些区域里形成,宝宝在依恋关系中得到的爱组成了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也对宝宝日后的社会情感奠定了基础。

感官敏感期(0~6岁)

宝宝从生下来,就可以靠自己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等来感知这个世界。所以说感觉发育是宝宝智力发育的基础,这个敏感期将持续到宝宝6岁。尤其是在宝宝3岁前,主要是依靠自己的感官来获得生活上的实践经验,父母在这一时期,可以给宝宝准备锻炼感官发育的东西,用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环境来挖掘和锻炼宝宝的感官发育,为宝宝的智力加分。

动作敏感期(0~6岁)

3岁之前是宝宝大肌肉动作发育的敏感期。宝宝在这个期间一直都是活泼好动的,他逐渐从在床上活动手脚发展到会爬、会走、会跑。1岁半后,宝宝的手也进入了发育的敏感期。手眼协调能力逐渐加强,更加“不老实”。父母要放开对宝宝的束缚,满足宝宝认识世界的好奇心。放开宝宝,让宝宝自己去走、去跑,这是锻炼宝宝肢体动作的最好方法。这些都有利于开发宝宝的大脑,使宝宝的左、右脑均衡发展。

语言敏感期(0~6岁)

从宝宝开始“自言自语”发音的时候,宝宝就已经进入了语言敏感期。这个时期里,大脑主要准备学习语言,宝宝在这种自然状态下,会轻松地学会母语。如果宝宝要学习第二语言,也最好在这时进行,这比过了敏感期后再学习要轻松、容易得多。

丰富的语言环境对宝宝的语言发展有促进作用,所以父母可以多和宝宝“交流”,说话、讲故事、看书,加强宝宝的表达能力。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如果宝宝开始对地上的小虫子、树干上凸起的小树皮、衣服上的小图案产生了兴趣,眼睛盯着,用手动或抠,就代表着宝宝进入了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父母这时可以让宝宝尽情观察这些小东西,也可以多找一些小的东西吸引宝宝,锻炼宝宝的观察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育。

阅读敏感期(4.5~5.5岁)

阅读敏感期和宝宝之前的感官、动作、语言的发育有关,如果之前这些能力发育得好,宝宝会自然而然在这个时期产生对阅读、书写的意愿和学习能力。父母可以给宝宝选择多种读物,提供给宝宝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抓住敏感期,做宝宝的“好老师”

“全脑开发”可以说是每一位父母开发宝宝大脑的终极目标,父母都期望宝宝成为“左右脑并重”的“全人”。要达到潜能开发的绝佳效果,父母的态度至关重要,同时还要为宝宝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新手父母一定要抓住宝宝发育的敏感期,顺应宝宝大脑发育的规律,科学地实施教育方法,打造“小小万事通”!

父母是宝宝最好的老师

随着宝宝的诞生,你不仅多了一个“父母”的身份,还多了一个“教育者”的身份。因为宝宝自从生下来,就已经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宝宝最好的启蒙老师不是书本,而是和宝宝关系最为密切的父母。

3岁前是宝宝一生中发育最快、最重要的学习时期,因此对宝宝的早期教育尤为重要。怎样在宝宝最关键的学习时期实施早教,是每一位父母都很关心的问题,也是影响宝宝未来智力与体能发育的关键。

创造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

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是宝宝积极学习的催化剂。只有和睦、充满爱的家庭才是宝宝成长的最佳环境。只有在轻松、平等、相互尊重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宝宝才更有安全感,才能自信、充满乐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宝宝学习的原动力,也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催化剂。

第二章 宝宝左右脑开发大讲堂

第一节 宝宝0~30天左右脑开发

左脑启智密码

可爱的宝宝降生了,虽然此时的宝宝还不会说话,但是宝宝也有自己的心智反应,哭声就是他最好的语言。在整个婴儿期里,哭有着特殊的意义,这对宝宝日后的语言发展有相应的影响。新手父母要细心地观察宝宝的视觉和听觉能力,为日后的左脑开发奠定基础。

语言能力

宝宝一出生,就表现出与外界交流的天赋。新生儿与妈妈对视就是彼此交流的开始。这种交流,对宝宝行为能力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不管是喂宝宝,还是换尿布,父母都要温柔地和宝宝说些话。比如,妈妈在喂奶时,可以说:“宝宝饿了,现在妈妈要喂你了!”宝宝哭的时候,妈妈可以轻声哄宝宝:“宝宝不哭,妈妈就在身边。”观察宝宝的反应。

宝宝虽然不会说话,但可以通过动作与父母进行交流。当妈妈和宝宝柔声说话时,宝宝会出现不同的面部表情和躯体动作,就像表演舞蹈一样,扬眉、伸脚、举臂,表情愉悦,动作优美、欢快。比如,当妈妈停止说话时,宝宝就会停止运动,两眼凝视着妈妈;当妈妈再次说话时,宝宝又变得活跃起来,动作随之增多。宝宝用肢体语言和父母说话,对大脑发育和心理发育有很大的帮助。当宝宝哭闹时,父母把他抱在怀里,用亲切的语言和宝宝说话,用疼爱的眼神和他对视,宝宝自然就会安静下来。

精细动作能力

新生儿手的发育是先从四指与掌心的对捏开始的,越刺激握得越紧。在日后逐渐发育到用拇指与食指捏物。所以刚出生的宝宝,总是习惯性地半握着拳。宝宝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宝宝左脑的发育。

父母可以把带有细棒或细圈的小玩具放到宝宝小手中,过一会儿再把玩具拿出来,每天反复练习几次。这是为了让宝宝感觉到手心的触觉刺激,对练习宝宝抓握和松手动作很有利。

锻炼宝宝的视觉能力

新生儿具有活跃的视觉能力,他能够看到周围的东西,甚至能够记住复杂的图形,分辨不同人的脸形,喜欢看颜色鲜艳会动的东西。训练宝宝的视觉能力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对视法:新生儿最喜欢看妈妈的脸。当妈妈注视他时,宝宝会专注地看着妈妈的脸,眼睛变得明亮,显得异常兴奋,有时甚至会手舞足蹈。个别宝宝和妈妈眼神对视时,甚至会暂停吸吮,全神贯注地凝视妈妈,这是人类最完美的情感交流,也是最基本的视觉能力训练。

静态玩具法:当宝宝睡醒时,他会睁开眼睛到处看,这时可以为宝宝预备几幅挂图,最好是黑白挂图,也可以是条纹、波纹等图形。挂图要放在距宝宝眼睛20厘米处。由于新生儿对新奇的东西注视时间比较长,对熟悉的东西注视时间较短,所以应每隔3~4天换一幅图。

另外,也可以在宝宝的房间悬挂一些彩色气球、小灯笼等彩色玩具,悬挂的玩具品种可多样化,还应经常更换品种和位置,悬挂高度以距宝宝20~25厘米为宜。让宝宝两眼水平视物,防止斜视、弱视的发生。

动态玩具法:新生儿喜欢左顾右盼,极少注意正前方的东西。这时爸爸或妈妈可以慢慢拿些玩具在宝宝眼前移动,宝宝的眼睛和追视玩具的距离以15~20厘米为宜。

训练追视玩具的时间不能过长,一般控制在每次1~2分钟,每天2~3次为宜。除了用玩具训练宝宝学习追视外,妈妈还可以用自己的脸引导宝宝进行追视。妈妈把脸一会儿移向左,一会儿移向右,让宝宝追着妈妈的脸看。从而既锻炼宝宝左右转脸追视,又锻炼仰起脸向上方的追视,甚至环形追视。这样不仅锻炼了宝宝的视觉能力,而且也使宝宝的颈部得到了锻炼。

训练宝宝的听觉能力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新生儿不仅具有听力,还具有声音的定向能力,能够分辨出发出声音的地方。所以,在新生儿期进行听觉能力训练是切实可行的。

父母可供宝宝进行听觉能力训练的音响玩具品种很多,如各种音乐盒、摇铃、拨浪鼓、各种形状的吹塑捏响玩具,以及能拉响的手风琴等。在宝宝醒时,爸爸或妈妈可在宝宝耳边轻轻摇动玩具,发出响声,引导宝宝转头寻找声源。进行听觉训练时,要注意声音要柔和、动听,声音不要连续很长,否则宝宝会失去兴趣而不予配合。

右脑启智密码

刚出生的宝宝,身体几乎没有任何的支撑力量,尤其是颈部与头部。新生儿还像在母体里一样,手臂和腿弯向躯干一边,小手攥成拳头,乱蹬乱踹。新手父母可以和宝宝做一些适当的运动,提高宝宝的肢体运动能力。同时还要体察宝宝的情绪,让宝宝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大动作能力

宝宝的抬头锻炼

新生儿肢体的支撑力很弱,所以,当父母抱着宝宝的时候,手必须托住宝宝的颈部和头部。

由于新生儿的颈部和背部肌肉十分无力,无法自己抬头,所以要在他仰面躺着的时候给他东西看。即使是宝宝1个月的时候,趴着时的头也只能抬到大约2.5厘米的高度,而且支撑的时间也很短,仅仅几秒钟。宝宝只有抬起头,视野才能开阔,智力才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不过,由于新生儿没有自己抬头的能力,还需要父母帮助。父母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法训练宝宝抬头。

竖抱抬头:妈妈在喂宝宝吃完奶后,竖抱宝宝,让宝宝头靠在妈妈肩上。为了避免宝宝吐奶,妈妈可以轻拍宝宝背部,让宝宝打嗝。之后,抱稳宝宝,但不扶宝宝的头部,让宝宝的头部直立片刻,每天进行4~5次。

俯卧抬头:在宝宝空腹时,父母任何一人坐好,或者靠在沙发上,把宝宝放在胸腹前,让宝宝自然地俯卧在那里。将宝宝的头扶至正中,两手放在头两侧。父母用手按摩宝宝的脊背部,通过话语等吸引宝宝抬头。

训练宝宝做伸展运动

新生儿的小胳膊和小腿都处于自然弯曲状态,似乎还保持着在子宫内的样子。妈妈或爸爸可以利用日常护理的机会,训练宝宝做伸展运动。

在为宝宝洗完澡或换尿布的时候,妈妈或爸爸可以帮助宝宝伸展一下身体。帮他伸展身体时,只需将关节稍微弯曲,宝宝就会反射性地伸开他的关节。除了关节外,轻触宝宝的膝盖内侧、身体、手等,宝宝也会反射性地伸展他的身体。这个时期的宝宝,由于四肢十分娇嫩,所以不能用力拉他的手、脚,以免弄伤宝宝。

训练宝宝做爬行运动

宝宝在新生儿期就有爬行的先天条件反射,所以,适当地进行爬行运动训练,对宝宝的发育和成长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帮助宝宝进行爬行训练,可以利用宝宝洗完澡或睡醒觉的机会来做。先为宝宝做皮肤抚摸,宝宝会感觉到很舒服,就会主动要求动一动了。取俯卧位,你只要让宝宝趴在床上,用手掌轻轻抵住宝宝的脚底,他就会试图向前爬,但开始时爬不了几厘米。爬行训练的时间控制在每次1~2分钟,每天1~2次。注意不要在宝宝吃饱奶或饥饿的时候做。

经过爬行训练,宝宝颈部及背部的肌肉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四肢也会越来越有力量。这种不断的锻炼,能促进宝宝肌肉的发育、肢体的协调,也能促进宝宝右脑的发育。

情绪和社交能力

要把新生儿当成懂事的大孩子

有些父母,总以为新生儿期的宝宝除了吃喝拉撒睡之外什么也不懂,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为使开发宝宝的智力潜能工作卓有成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把宝宝当成懂事的大孩子。

当妈妈说话时,正在吃奶的宝宝会暂时停止吸吮或减慢吸吮的速度。当爸爸逗宝宝时,他也会报以喜悦的表情,甚至微笑,这是宝宝在与父母建立感情。宝宝对父母及周围亲人的抚摸、拥抱、亲吻,都有积极的反应。但当宝宝听到妈妈说话时,别人再和他说话,宝宝也不会理会其他人了。

在对宝宝的护理中,父母无论做什么,都要边做边对宝宝讲,不但讲实际操作过程,还要讲你的感受和心得,尽量语调轻缓、充满柔情。平常也要夸赞宝宝真是好孩子,或用拥抱、亲吻、抚摸、对视等动作不断表示出对宝宝的喜爱。慢慢地,父母就会发现宝宝似乎能听懂自己的话,用更加热切的动作和表情回应着。而父母所做的这一切,都能够促进宝宝智力的发育。

逗宝宝笑

父母要经常在宝宝眼前晃动玩具,或者用快乐的语气逗宝宝笑。当父母逗宝宝笑时,这种“逗”是一种外界刺激,笑是宝宝开始学习的条件反射。可以说宝宝出现被逗笑,就是聪明伶俐的一种表现。所以,父母最好尽早逗宝宝笑,给宝宝创造模仿和学习的机会。

第二节 宝宝1~2个月左右脑开发

左脑启智密码

这个月的宝宝开始懂得别人对他说的话中所流露出来的感情。当宝宝听到大声愤怒的说话声时,会惊恐啼哭;而听到友善的声音往往报以微笑,而且宝宝的哭声明显地减少了。新手父母可以多和宝宝交流,逗宝宝笑,提高宝宝对语言的敏感度。同时,对宝宝的精细动作训练也不能放松,适当地训练宝宝的听觉和嗅觉。

语言能力

要与宝宝进行语言“交流”。宝宝过了满月之后,在高兴时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虽然这还不能算是说话,但却是开始说话的第一步。妈妈或爸爸应多和宝宝说话。虽然宝宝听不懂每一个字的确切含义,也不能做出正确的回应,但宝宝在听到你的声音时,就会安静下来,专注地看着你嘴唇的动作,有时还会兴奋地扭动身体。

当宝宝身体舒服的时候,如果向宝宝说话或点头,宝宝会笑,还会发出“呃”、“啊”的声音。这种声音通常被称为“咿呀声”。这虽然不是语言,但却是宝宝与父母相互交流的一种形式,是语言的萌芽,也是一种发音练习,是使宝宝感觉良好的一种表现。

父母对着宝宝说话时声音要轻柔,先试着对宝宝发单个韵母的音,如a(啊)、o(喔)、e(哦)。逗宝宝笑,刺激宝宝发出声音。

这种有意识的语言“交流”,不仅会加强宝宝与父母之间亲密的感情联系,而且可以满足宝宝与他人交往,甚至身体接触的需求,为宝宝发展语言能力及社会交往行为奠定基础。

精细动作能力

宝宝的手指活动可以促进大脑发育

宝宝满月以后,醒着的时间长了,四肢的活动,特别是手的活动也明显地多了起来。有时会凝视自己紧紧握着的手,当注意到其他东西时,又会把手指松开。宝宝的手指不但能自己展开合拢,而且还能把手拿到胸前来玩或者吸吮手指。手部的活动是下一步抓东西的基础,等宝宝的手能自由张开和握住的时候,就可以给他一些容易握住的玩具玩了。

手的被动抓握

给宝宝细圈的玩具,让宝宝握在手里;父母可以经常抚摸宝宝的手,帮助促进宝宝的握持反射;父母也可以伸出手指让宝宝抓握。手指的充分活动与大脑发育有关,手握东西的锻炼可以促进宝宝手眼的协调能力。

手的主动抓握

准备一些不同质地的玩具,挂在宝宝伸手就可以够到的地方,让宝宝去伸手够握。这个训练可以促进宝宝手眼协调能力。

宝宝玩手

这个时期的宝宝,对自己的手有了浓厚的兴趣,喜欢看、玩、吮吸。父母可以给宝宝手上带一些小铃铛,让宝宝多玩手,多看手。

这个训练可以促进宝宝手的灵活度和手眼协调能力,从而促进左脑的发育。

训练宝宝的听觉感知

对于宝宝来说,听觉是智能发育里最基础的因素。当宝宝到了2个月的时候,很快就会对越来越多的事物感兴趣,许多宝宝都会注意到居家生活中的声音,诸如脚步声、开门声、水流声等细微却生动的背景音效。父母还可以制造一些适合宝宝听觉的声音。

妈妈可以用有声响的玩具在宝宝身旁摇动,爸爸可以在宝宝面前轻歌曼舞,宝宝会随着声音追视发出响声的地方。

另外,父母还可以抓着宝宝的手,一起摇动会出声响的玩具,也可以在宝宝手腕上绑上一副摇铃。这样在锻炼宝宝听觉的同时,还有助于激发宝宝探究声音来源,帮宝宝认识周围的事物。

训练宝宝的嗅觉感知

嗅觉能力是一种最原始的感觉,宝宝在胎儿时期嗅觉器官就已经成熟,宝宝出生后,他依靠成熟的嗅觉能力来辨别妈妈的奶味,寻找妈妈的乳头。宝宝无论多小,也总是面向着妈妈睡觉,这都是嗅觉起到的作用。在大多数环境里,宝宝都有机会练习嗅觉,如母乳味、家里的做饭味等。除非宝宝对异味特别过敏,否则这些都是锻炼宝宝嗅觉和认识环境的好机会。

婴儿时期的宝宝最为敏感的气味是香味和酸味,所以父母可以让宝宝闻一闻醋瓶盖,宝宝一般会表现出不喜欢的样子。父母也可以在吃饭时,用筷子蘸菜汤,让宝宝尝一尝。这样可以锻炼宝宝的感知觉,为宝宝日后的心理发展、人格健全做好铺垫。右脑启智密码

宝宝在情绪愉快时,手脚都能做较大幅度的舞动,经常高高举起又放下。腿脚开始“不老实”了,总是把妈妈盖好的小被子踢开。宝宝的身体也开始有劲儿了,手能够抓握的时间很长。新手父母要适当地锻炼宝宝的体能,并注意宝宝的社交需求和愿望,让其快乐健康地成长。

大动作能力

适当的户外活动可以增强宝宝的体能

这个月的宝宝颈部有了一定的支撑力,而且喜欢看新鲜的东西,所以父母可以适当地抱宝宝到户外呼吸新鲜的空气,让室外的空气刺激和锻炼宝宝的肌肤,以增强宝宝的体能。

户外活动的时间要以宝宝头部的直立情况而定。开始时每次2~3分钟,逐渐增加到0.5~1小时,每天可以安排1~2次。夏天可以安排在上午10点前和下午4点以后进行,冬季可以安排在上午9点以后到下午5点以前,最好时间固定,以养成习惯。

锻炼宝宝颈部的支撑力

不经常抱着宝宝,会给宝宝的体能锻炼带来一定影响,可能使宝宝抬头或坐立的时间比抱得多的宝宝晚。

2个月时,爸爸或妈妈每天应累计抱宝宝2个小时左右,抱的姿势最好是竖抱。竖抱时,可用两只手分别托住宝宝的背部和小屁股,把宝宝竖抱起来,让宝宝看看室内或室外的事物。这种锻炼不仅可以帮助宝宝练习抬头的动作和颈部的支撑力,而且可以引起宝宝对各种事物的关注和兴趣。

由于这个月宝宝骨骼发育还比较差,因此竖抱的持续时间不宜过长。每次锻炼后要让宝宝仰卧在床上休息片刻,还要用手轻轻抚摸宝宝的背部,使宝宝背部的肌肉放松。经过这样的锻炼之后,到了2个月末,竖抱宝宝时,发育较好的宝宝就可以自己支撑一会儿头部。

帮宝宝做婴儿操

由于刚过满月的宝宝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躺在床上,如果运动不足就会影响发育。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帮宝宝做婴儿操是个比较好的办法。这种活动适合在2个月的后期进行。

屈腿运动

妈妈两手分别握住宝宝的两个脚踝,使宝宝的两腿伸直,两腿同时屈曲,使膝关节尽量靠近腹部。连续重复3次。

俯卧运动

运动前,使宝宝呈俯卧姿态,两手臂朝前,不要压在身下,妈妈站在宝宝前面,用玩具逗引宝宝使其自然抬头。为避免宝宝过分劳累,开始时一次只练半分钟,然后逐渐延长,一天做一次即可。俯卧不仅能锻炼颈肌、胸背部肌肉,还可以增大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并能扩大宝宝视野范围,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新的事物,进而有利于智力的发育。

扩胸运动

首先让宝宝仰卧,妈妈握住宝宝的手腕,大拇指放在宝宝手心里,让宝宝握住,使宝宝的两臂左右分开,手心向上,然后两臂在胸前交叉,最后还原到开始姿势。连续做3次。

认知能力

让宝宝感官灵敏的训练方法

2个月时,宝宝的头能自己抬起来。宝宝俯卧时,不仅能看清东西,追随活动着的物体,而且还可以目不转睛地注视眼前的玩具或妈妈的脸。妈妈应运用各种手段,如和宝宝说话、唱歌、给宝宝跳舞、拿玩具逗引宝宝、玩捉迷藏等,开发他的感知能力。

宝宝视觉的训练方法

到2个月时,就要对宝宝进行视觉训练。在这一时期,宝宝的视觉训练要静动结合。“静”的训练方法:妈妈抱起宝宝,观看墙上的画,桌子上的鲜花,桌子上的苹果等。另外,妈妈对宝宝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宝宝,这样,宝宝也会一直看着妈妈,这既是一种注视力的锻炼,也是母子之间无声的交流。这个方法可以锻炼宝宝眼睛的注视能力。“动”的训练方法:妈妈可以拿着玩具沿水平或上下方向慢慢移动,也可以前后转动,鼓励宝宝用视觉追踪移动的物体,或者抱着宝宝观看鱼缸里游动的鱼或窗外的景物。这个方法可以锻炼宝宝眼睛的灵活性。

情绪和社交能力

常逗宝宝笑

和上个月一样,这个月父母仍应多逗宝宝笑,可以留心观察平时宝宝被逗笑的原因,经常用这种方法逗宝宝笑,如用带响声的玩具逗笑宝宝,用语言逗笑宝宝。这样可以锻炼宝宝的条件反射,同时也容易培养宝宝良好的性格。

洗洗澡,身心好

宝宝天生就喜欢在水里玩耍,洗澡对于宝宝来说不仅是清洁身体,还会通过洗澡时的按摩等动作、水温、水压来达到刺激神经功能的发育,从而增强新陈代谢。水的不断冲击、水温的变化也促进了宝宝的触觉发育。

第三节 宝宝2~3个月左右脑开发

左脑启智密码

2~3个月大的宝宝有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吃饱了,睡好了,看见父母时宝宝就会发出笑声,嘴里也咿咿呀呀地说个不停。宝宝的表情也越来越丰富,会明显表现出欢愉或不快的情绪,妈妈一旦离开,宝宝就会用眼光追随着。若发现妈妈没有回来,便企图用哭声唤回妈妈。这段时期可适当地训练宝宝手的握力,使左脑的机能得以锻炼。

语言能力

这个月的宝宝,嘴里常常会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调,如“哦”、“啊”等。用一系列容易辨别的叫声来表达自己不同的感觉,如饿了、累了、孤独、发脾气、沮丧、生气、不耐烦等,或仅仅是想自己待会儿,还会逐渐拉长音调以引起父母的注意。尤其在吃饱后,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显得很满足的样子。宝宝见到自己喜欢的人,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发出笑声,而且能发出连续的声音,并把头转向叫他名字的人,在被逗引时,小脸洋溢着笑容,嘴里发出“哦”、“啊”的喉音。

父母要逐步培养宝宝的发音能力和语言能力。此时的宝宝能发出较多的音,并能清晰地发出一些元音,父母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培养宝宝的发音,在宝宝情绪愉快时多与宝宝说笑。

有时宝宝哭个不停,妈妈可以轻轻地抱起宝宝,用手指在他嘴上轻拍,让他发出“哇、哇、哇”的声音,也可以将宝宝的手放在父母的嘴上,拍出“哇、哇、哇”的声音。这些都可以作为宝宝发音的基本训练,使宝宝感受多种声音、语调,从而促进宝宝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精细动作能力

手的握力是宝宝最基础的体能训练

到了3个月时,对于一些发育较慢的宝宝,此时的手可能还不会自己张开。妈妈可以有意识地把宝宝的小手放到自己的脸上摩擦,或用嘴吻宝宝的小手,这个时候往往是宝宝最高兴、最快乐的时候,宝宝会乐此不疲地反复做这个动作。有时妈妈也可以在宝宝的手里放一些小玩具,让宝宝自己触摸或者妈妈拿着宝宝的手去触摸一些物体,宝宝会为摸到不同质地的物体而感到兴奋。经过这样的触觉刺激,宝宝的手就会很快自己张开,并努力去抓身边的东西。这时,父母就可以进一步训练宝宝的握力了。

训练宝宝握力的方法

在训练宝宝的握力之前,可以多给宝宝触摸一些不同质感的玩具或物体,如光滑的塑料玩具、软而易挤压的玩具、拿在手里会变形的玩具或表面坑坑洼洼的玩具等。让宝宝的手尽可能多地增加一些触觉的感受,这将会有利于下一步的握力训练。

训练宝宝的握力,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抓手指法

第一步:在训练宝宝的握力时,妈妈可以把自己的大拇指或食指放在宝宝的手心里,让宝宝自己抓握。

第二步:等感觉到宝宝有一定的握力后,再把手指从宝宝的手心向外拉,看宝宝是否还能去抓。

拉线法

3个月的宝宝可能还不会自己拉线,但可以买一些带拉线的玩具,最好是一拉线就会动或发出响声的玩具。开始训练的时候,妈妈可以把线放到宝宝手里帮宝宝拉,玩具的活动或响声会刺激宝宝的兴趣,经过多次训练,宝宝就会自己玩耍了。

抓悬挂物法

第一步:在宝宝小床的上方,低低地悬挂一些色彩鲜艳的小软塑动物或其他东西,先晃动悬挂物引发宝宝的注意,然后拉着宝宝的手帮他抓,慢慢地逗引宝宝自己伸手去抓。

第二步:妈妈或爸爸用手把拴绳的玩具有意地塞到宝宝手里,然后趁宝宝没有抓牢的时候,突然把玩具提起来,以此来刺激宝宝的兴趣。

经过几次刺激之后,宝宝就会主动挥舞小手去抓。

抓球法

第一步:训练的时候,先让宝宝趴着,然后把一个色彩鲜艳的球,从宝宝手可以抓到的地方慢慢滚过。

第二步:刚开始球从一侧滚到另一侧时,宝宝会专心地看,经过几次重复之后,宝宝很快就会伸手去抓这个球。

这是个一举两得的训练方法,不仅可以训练宝宝手的握力,而且还可以训练宝宝追视的能力。右脑启智密码

随着宝宝一天天地长大,体能也在逐步增强。现在,宝宝逐渐学会从仰卧位到侧卧位了,开始了探索世界的征程。宝宝俯卧时头胸部可以同时抬起,此时可以训练宝宝转头、抬头、翻身,提高宝宝的肢体运动能力,促进宝宝右脑的发育。

大动作能力

宝宝颈部支撑力和转头的训练

宝宝颈部的支撑力和转头动作是建立在竖抱基础上的。这个月父母可以手持色彩鲜艳的玩具,放在离宝宝眼睛20厘米左右的地方,慢慢地移到右边,再慢慢地移到左边,训练宝宝转头,最终目的是让宝宝完成转头180°。这样不仅锻炼了宝宝颈部的支撑力,而且也锻炼了宝宝颈部转动的灵活性。

训练宝宝俯卧抬头的方法

宝宝俯卧抬头的训练是建立在上个月俯卧训练的基础上的。这个月大部分的宝宝头和前胸已经基本抬得很稳,并且已能坚持几分钟,但仍然有个体差异。这种俯卧抬头的训练,不仅可以锻炼宝宝颈部和背部肌肉力量,而且对增加宝宝的肺活量也很有帮助。

训练宝宝俯卧抬头,应在宝宝睡醒之后,喂奶前1小时进行比较适宜。

先让宝宝俯卧在床上,妈妈或爸爸拿着一些色彩鲜艳或有响声的玩具,在前面逗引宝宝,宝宝看到色彩鲜艳的玩具并听到响声,就会努力抬起头来。

等宝宝的头部稳定并能自如地向两侧张望时,就可以把玩具从宝宝的眼前慢慢移动,先移到右边,再慢慢地移到左边,让宝宝的头随着移动的玩具转动。

这个方法不仅锻炼了宝宝俯卧抬头的持久力,而且也锻炼了宝宝颈部转动的灵活性。

训练宝宝翻身的方法

宝宝的翻身训练是下一步学坐的基础。虽然3个月前的宝宝主要是仰卧着,到了3个月的时候,宝宝肯定已经开始了一些全身肌肉的活动,或者可以采用侧卧的姿势睡觉了。如果是这样的话,训练翻身就容易很多。训练宝宝翻身应该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转身法

第一步:训练时,先让宝宝仰卧,然后妈妈或爸爸可分别站在宝宝两侧,用色彩鲜艳或有响声的玩具逗引宝宝,训练宝宝从仰卧位翻至侧卧位。

第二步:如果宝宝自己翻身还有困难,也可以在宝宝平躺的情况下,妈妈用一只手撑着宝宝的肩膀,慢慢将他的肩膀抬高,帮宝宝做翻身的动作。

第三步:在宝宝的身体转到一半时,可以让宝宝慢慢地恢复到平躺的姿势。

这样左右交替训练几次,宝宝就可以进一步练习真正的翻身了。

摇晃法

第一步:训练时,先让宝宝躺在摇床里或床垫上,然后妈妈或爸爸再摇晃摇床或床垫。

第二步:当宝宝被摇到半空身体倾斜时,为了保持身体平衡,自然会努力挺起胸,挺直腰,把身体往后仰。

摇晃法与转身法最大的不同,就是让宝宝在保持身体平衡中锻炼背部和胸部肌肉的力量,从而为下一步的翻身训练做准备。

转脚法

第一步:转脚法必须建立在宝宝会以侧卧姿势睡眠的基础上进行。训练时,先让宝宝侧卧,在宝宝的左侧和右侧放一个色彩鲜艳或有响声的玩具或镜子,然后爸爸或妈妈抓住宝宝的脚踝,让宝宝的右脚或左脚横越过左脚或右脚,并碰触到床面。

第二步:搬动宝宝脚的时候,动作一定要轻柔,并注意宝宝的身体是不是也跟着脚翻转。如果不跟着转,可以轻轻地在宝宝背后推一把。

第三步:如果宝宝的身体跟着脚翻转,就会自己翻过去,变成趴着的姿势。

认知能力

视线转移能力

父母可用两个玩具来逗引宝宝,让宝宝先注视一个玩具。再拿出另一个玩具,训练宝宝的视线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在宝宝正集中注视某一玩具时,迅速移开玩具或将玩具转向另一边。

这样可以训练宝宝在注视目标消失之后用视线寻找新的目标。

观察能力

为了培养宝宝的观察力,父母可在晴朗的天气里,把宝宝抱出屋外,看一看外面的大千世界,并在看的过程中感知世界,这对宝宝的智力发育、心理发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感受能力

3个月是宝宝大脑发育与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要尽量让宝宝多看、多听、多摸、多玩,不仅要多与宝宝进行语言交流,而且可以不失时机地录下宝宝的“咿呀”声并放给他听,或选择优美、轻柔、明快的乐曲放给宝宝听。宝宝如果能自己制造一种声音,就会更加高兴,也会更起劲地反复制造这种声音,所以可以发出响声的玩具总是受到宝宝的欢迎。音乐感受能力可以给宝宝的大脑添加“营养”,同时也可以促进宝宝的听觉和音乐才能的发展。

情绪和社交能力

快乐反应

宝宝总是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并且对美好的事物会作出快乐反应。在3个月初时,宝宝会明显地对照顾他的人,尤其是父母作出快乐的反应。

父母要因势利导,经常用亲切友善的语气和宝宝说话,并伴以多种表情,使宝宝的情绪得到充分的激发。

此外,还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个镜子,让宝宝通过镜子认识镜子中的“小伙伴”。宝宝对这个小伙伴的亲昵友爱的反应,也是对他人、对周围环境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的体现。让宝宝多与亲善他的人接触,这对培养宝宝的亲和性和丰富视觉体验都大有好处。

培养宝宝的社会行为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宝宝一见到陌生人就哭,更不用说让父母以外的人抱抱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部分原因就是宝宝在很小的时候缺乏社会行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宝宝出生后要从自然人变为社会人,首先就要与他人交往,这种最初的交往会影响宝宝成人以后的社会交往。宝宝交往的第一个对象是妈妈,这也是宝宝与人交往的基础。其次就应该是爸爸了。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而且大多住的是楼房,别说是宝宝,就是大人之间的交往也不多。

所以,父母要从长远着想,尽量为宝宝创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多让宝宝见见陌生人,或者让邻居抱一抱,让宝宝对更多的人微笑,愿意与更多的人交往。但应该注意的是,不要带宝宝到人多的公共场所,以免感染疾病。

第四节 宝宝3~4个月左右脑开发

左脑启智密码

宝宝喜欢上发音了,并且总是喜欢用不同的语音表达自己的感情。新手父母可以抓住这个良好的时机,创造良好的语言氛围,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另外,还要教宝宝够取玩具,提高宝宝的精细动作能力,从而促进宝宝左脑的发育。

语言能力

现在的宝宝,嘴里发出的不再只是简单的几个元音了。当宝宝发现了有趣的游戏时,脸上笑着,双手拍打着,嘴里咕噜咕噜地故意发出很大的声音。宝宝还可以经常变换音区,有时用紧闭的嘴唇挤压气流,发出“乌”、“弗”、“丝”等音;有时嘴唇一张一合地又发出“啊”、“噗”的声音。宝宝不高兴的时候会发“m”、“p”、“b”等语音;高兴时会发“j”、“k”等语音,宝宝开始用语音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了。

宝宝似乎很爱听自己发出的声音,常常练习着声带、嘴唇和舌头之间的配合。当父母也附和着宝宝的发音时,宝宝更来劲儿了,发出的声音更大了,音符也更丰富了。当宝宝觉察到一种声音时,便变得安静下来,并表现出十分诧异的表情。

父母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训练宝宝语言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训练宝宝语言能力的首要一点就是要创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养成经常与宝宝说话的习惯,让宝宝有自言自语或与父母咿咿呀呀“交谈”的机会。

起初,宝宝喉咙里的“咯咯”声或嘴里发出的“咿咿呀呀”声完全是无意识的。随着月龄的增加,宝宝就可能发出拖长的单元音,或连续的两个音,如“啊咕”、“啊呜”等,并能逐渐模仿父母的口型发出声音。

在宝宝情绪好的时候,父母平时可用愉快的口气和表情,你一言我一语地和宝宝说话,逗引宝宝主动发声,逐渐诱导宝宝出声搭话,使宝宝学会怎样通过嗓子、舌头和嘴的合作发出声音,为日后具备优秀的语言素质做准备。

精细动作能力

够取玩具

父母在宝宝面前悬吊玩具,让宝宝伸手够取。宝宝碰到玩具时,玩具会晃动着走开,宝宝经过反复够取,终于可以两手抱住玩具。这样可以锻炼宝宝手部的灵活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抓握玩具

在宝宝面前的桌子上、床上摆上玩具,让宝宝自己去抓握。这样可以锻炼宝宝手的灵活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右脑启智密码

宝宝的视线已经能跟着鲜明的颜色移动了,并且能寻找声音的来源了,这可是个不小的进步呦。如果宝宝看见有人走到身边,他还会用微笑表示欢迎,有主动与人交往的意愿。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宝宝的情绪社交和认知能力显著地提高了,对右脑的启发具有促进作用。

大动作能力

手部力量训练

在进行够取玩具训练之前,应巩固宝宝的抓握能力。先拿一个宝宝手能抓住而且带响声的玩具,比如摇铃、拨浪鼓等,在宝宝的上方或两侧摇动,先使宝宝听到声音并看到玩具,然后再让宝宝去抓握。每日训练数次,每次数分钟。在宝宝能持续抓握5秒钟以上后,再进行够取玩具训练。训练时,父母可用一条小绳系上一个宝宝能够够得着、抓得住而且对宝宝具有吸引力的玩具,先在宝宝面前晃动几次,引逗宝宝伸手去够取或把着他的手让他够取玩具,左右两手都要练习。这样可训练宝宝手部肌肉紧张和放松能力,训练手眼协调能力。

蹬脚训练

先用一个能够一碰就响的玩具触动宝宝的脚底,引起宝宝的注意和刺激脚部的感觉,当宝宝的脚碰到玩具时,玩具的响声将会引起宝宝的兴趣,然后会主动蹬脚。这时,妈妈或爸爸配合宝宝移动玩具的位置,让宝宝每次蹬脚都能碰到玩具,每次成功后可以用亲吻或抱一抱的方式来表示鼓励。这样可以锻炼宝宝腿部的力量。

俯卧支撑训练

在巩固前2个月进行俯卧抬头训练的基础上,当宝宝俯卧时头部能稳定地挺立达90°时,妈妈或爸爸站在距宝宝1米左右的地方,手拿摇铃或一捏就响的玩具逗引宝宝,训练宝宝用前臂和胳膊肘支撑起头部和上半身的体重,使宝宝的脸正视前方,胸部尽可能抬起,每日训练数次,每次数分钟。同时,还要用手抵住宝宝的脚底,观察宝宝有没有向前爬动的意向,为将来练习爬行做准备。这样可以锻炼宝宝前臂支撑力量。

训练宝宝学会翻身的方法

到了4个月,宝宝可以开始练习翻身了。父母现在可以帮助宝宝学习先从仰卧翻身为俯卧。训练时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背部刺激法:训练时,可以先让宝宝仰卧在硬板床上,衣服不要穿得太厚,以免影响宝宝的动作。再把宝宝的左腿放在右腿上,以妈妈的左手握宝宝的左手,让宝宝仰卧,用妈妈的右手指轻轻刺激宝宝的背部,使宝宝自己向右翻身,直至翻到侧卧位时为止。

玩具逗引法:正式训练前与背部刺激法相同,不同的是这次不是刺激宝宝的背部,而是在宝宝的一侧放一个色彩鲜艳的玩具,逗引宝宝翻身去取。如果宝宝还不能自己翻身,父母也可以握住宝宝的另一侧手臂,轻轻地把宝宝的身体拉向玩具一侧给予帮助。每次数分钟,从而逐渐达到自己会翻身,这种训练可以锻炼宝宝背部肌肉力量的柔韧性。

教宝宝做翻身被动操

在训练宝宝翻身时,父母还可以教宝宝做翻身被动操。

先让宝宝仰卧在平整的床上,父母一只手握住宝宝的前上臂,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背部。然后喊着口令“一、二、三、四,宝宝翻过来”,将宝宝从仰卧推向俯卧。再喊口令“一、二、三、四,宝宝翻过去”,将宝宝从俯卧推向仰卧。如此反复,每日数次。

这样可以发展和巩固宝宝的翻身动作,促进宝宝动作的灵活性。

训练宝宝会坐的能力

从4个月起,父母可以每天和宝宝玩拉坐游戏。

训练时,先让宝宝仰卧在平整的床上,父母握住宝宝的双手手腕,也可用双手夹住宝宝的腋下,面对着宝宝,边拉坐,边逗笑,边对话,使宝宝处于快乐的气氛中,如一边喊着口令“一、二,宝宝坐起来”,一边轻轻拉着宝宝坐起来。再一边喊着口令“三、四,宝宝躺下去”,一边把宝宝轻轻放至仰卧。如果宝宝头部较软,也可以一只手托住宝宝头部,一只手握住宝宝双手,最后让宝宝的两臂下放还原即可。

练习多次后,父母只需稍微用力,宝宝就能借助父母的力量自己用力坐起来。然后,父母逐渐减少帮助的力量,进而只有姿势而不出力,慢慢地宝宝就会自己坐起来了。开始进行拉坐训练时,时间一般控制在每次5分钟左右,然后逐渐延长至15~20分钟。

学坐训练可以活动颈部、腹部和腰部的肌肉。宝宝能够坐起来是很重要的,不仅有利于宝宝的脊柱开始形成第二个生理弯曲,即胸椎前突,而且对保持身体平衡有重要作用,还可以使宝宝接触到许多过去想够又够不到的东西,对感知觉的发育都有重要意义。

认知能力

视线转移法

对于4个月的宝宝来讲,父母要让宝宝把看、听、触、嗅等感觉联系起来,利用身边的玩具或其他东西,给他看、给他听,让他触摸、让他摇动。

父母还可用声音或动作吸引宝宝的视线,并让视线随之转移。或让宝宝的视线从妈妈转移到爸爸,或者在宝宝注视某个玩具时,迅速把玩具移开,使宝宝的视线随之移动。

此外,还可以在窗前或利用户外锻炼的时机,让宝宝观察户外来往的行人或汽车等移动物体。

声响感知法

训练时,父母可用松紧带的一头,把色彩鲜艳能发出声响的玩具吊在床栏上,把另一头拴在宝宝的任意一个手腕或脚踝上,然后父母触动松紧带使玩具发出响声。开始时,宝宝会手脚一起动或使出全身的力气摇动松紧带使玩具发出响声,经过若干次训练之后,宝宝就知道动哪一只手或哪一只脚,才能使玩具发出响声。成功之后,宝宝就会高兴万分、信心百倍,逐渐学会自己弄响这些玩具。

但要注意的是,结束训练之后,父母一定要记住解开拴在宝宝手上或脚踝上的松紧带,以免松紧带长时间拴在手上或脚踝上阻碍血液循环。

训练宝宝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从4个月开始,宝宝已具有初步的音乐记忆力,并对音乐有了初步的感受能力,能随着音乐摆动四肢,对不同的音乐做出不同的表情。

让宝宝听一些轻松柔和、舒缓高雅的音乐,或者模仿小猫、小狗、小鸟的叫声,让宝宝听大自然中风吹树叶、雨打芭蕉的声音,引起宝宝的兴趣和愉快的情绪。也可以有步骤地让宝宝欣赏音乐或反复听某一乐曲,增强宝宝对音乐的记忆力和感受力。这样可以训练宝宝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情绪和社交能力

宝宝开始有6种情绪反应

对婴儿期的宝宝,父母如果还以为宝宝只会哭喊、睡觉和吃奶,别的什么也不懂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据心理学家对500多名宝宝进行观察后发现,宝宝出生后的最初情绪反应有两种,一种是愉快,即反映生理需要的满足;另一种就是因生理需要未获得满足或其他不适表现出来的不愉快,其中最主要的反应形式就是哭叫。从3个月开始,宝宝的情绪逐渐丰富,到4个月时,就开始有了欲望、喜悦、厌恶、愤怒、惊骇和烦闷6种情绪反应。

随着月龄的增加,宝宝的情绪会逐渐复杂起来。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微笑。微笑既是宝宝身体处于舒适状态的生理反应,又是表示宝宝某种心理需求的方式。从这个月开始,宝宝对父母情感的需要,甚至超过了饮食。如果宝宝不是饿得厉害的话,妈妈的乳头已经不是灵丹妙药了。如果父母对宝宝以哼唱歌曲等形式加以爱抚,宝宝或许会破涕为笑。所以,父母应时刻从环境、衣被、生活习惯、玩具、轻音乐等方面加以调节,注意改善宝宝的情绪。

善于让宝宝在游戏中学习

和宝宝一起做游戏可使宝宝获得爱抚、鼓励和安全感,同时能增进和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适合这个月宝宝的游戏有很多种,父母不妨试着和宝宝做以下游戏:

声感游戏:父母可以轻轻地把宝宝抱在怀里,或坐在宝宝床前,给宝宝讲故事、念儿歌,也可以给宝宝唱歌。唱歌时如果在宝宝的身上或手上轻轻地打着节拍,肯定会让宝宝更加快乐。在宝宝困了的时候,也可以为宝宝唱支摇篮曲,让宝宝在歌声中入睡。

动感游戏:父母可以带上和蔼或高兴表情的面具,也可以选择有友好面孔的手指玩偶,运用身体或手指的动作,让面具或玩偶“活”起来,而且还可以配上歌曲或故事唱、讲给宝宝听。

智能游戏:智能游戏的种类很多,其中藏猫猫游戏就是宝宝比较喜欢的。游戏时,父母先用布蒙住脸,就在宝宝看不到父母的脸时,父母突然把布拿开,当宝宝看到父母的脸重新出现会非常兴奋。经过一个时期的训练之后,宝宝也会模仿父母的做法,拿布蒙在自己脸上,然后再自己掀掉逗父母。藏猫猫游戏可以训练宝宝知道寻找消失的东西,促进智力的发育。

第五节 宝宝4~5个月左右脑开发

左脑启智密码

这时候的宝宝语音越来越丰富,还试图通过吹气、咿咿呀呀、尖叫、笑等方式来“说话”。宝宝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和父母交流,宝宝发现人们在交流时,使用不同的声音。所以宝宝也希望用他的这种声音和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父母应该多抱抱宝宝,多和宝宝亲热,这样可爱的宝宝才会更有成就感。

语言能力

呼名训练

在进行语言能力训练前,首先要让宝宝听懂父母叫他的名字。

根据有关胎教的实验研究表明,有一组孕妈妈在妊娠的第7个月时,就为宝宝取好了名字,而且每次都用同一个名字呼唤腹中的宝宝。这组孕妈妈生出的宝宝在孕期只要经过1个月左右的呼名训练,在宝宝出生3个月后,宝宝就会在听到父母喊自己的名字时而本能地回头。而另一组由于没有经过呼名训练,或者所叫的名字不固定的宝宝,大多数要在5~7个月时才知道自已的名字,听到父母喊自己的名字时才会有回头的反应。

呼名训练对宝宝的语言能力训练大有好处,不仅可以使宝宝注意力集中,而且对父母的发音记忆力也增强。

模仿发音

模仿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对于5个月宝宝的语言能力训练来说更是如此。训练时,父母要用愉快的口气与表情发出“ma-ma”、“ba-ba”等重复的音节,还要和宝宝保持面对面的训练,使宝宝注视父母的口型,同时每发一个重复音节,就应该停顿一下,给宝宝一个反应和模仿的时间。

精细动作能力

让宝宝做手部肌肉的训练。在肢体活动中,宝宝最先注意到的就是自己的手,从刚出生时的无意识抓握,到后来有意识拿取,充分反映出宝宝智能和体能的发育过程以及发育程度。

在训练宝宝手部肌肉运动能力时,父母可将宝宝抱成坐位,面前放一些色彩鲜艳的玩具,边告诉宝宝各种玩具的名称,边引导宝宝自己伸手去抓握。

开始训练时,玩具要放置在宝宝一伸手就可抓到的地方,如果宝宝已经能够比较容易抓到玩具,再渐渐地把玩具移到稍远的地方。

训练宝宝的触摸感知

5个月的宝宝不仅头已竖得很稳,而且视野也扩大,对周围环境的事物开始表示出浓厚的兴趣。根据宝宝的这个发育特性,就可以对宝宝进行感知能力的训练。

训练前,细心的父母一定要注意观察宝宝平时最爱看什么,对什么东西感兴趣,从中找出宝宝最喜欢的东西让宝宝触摸,比如木制的玩具、铁制的玩具或绒毛玩具等。也可以将棉毛等制品缝成一个个垫子,垫在宝宝身下,让宝宝用小手摸来摸去,让宝宝的身体在上面蹭来蹭去,体会和感觉布料的不同质感。

训练宝宝的视觉感知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经常把宝宝所看到的物体用语言来强调指出,以便宝宝把听到的、看到的与感觉到、认识到的东西联系起来。

比如宝宝喜欢看灯,就可把台灯拧亮又拧灭,逗引宝宝的视线落在台灯上,然后告诉宝宝说这叫“灯”,说“灯”字时口型要明显,发音要准确、清晰,使宝宝把声音和发亮的物件联系起来,以后父母再说到灯时,宝宝就会自己抬头看灯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