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含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4 12:38:27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含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含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试读:

2008年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含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20分)

1一般均衡

2买方垄断势力

3价格黏性

4自然失业率

二、计算题(20分)

1假设只有A、B两个寡头垄断企业出售同质且生产成本为零的产品;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240-10P,P以美元计;企业Ad先进入市场,随之B也进入;两企业的行为遵从库尔诺模型。试求:(1)均衡时各企业的产量和价格为多少?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相比,该产量和价格如何?(2)各企业取得利润多少?该利润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时相比情况如何?(3)如果再有一企业进入该行业,则行业的均衡产量和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有更多企业进入,情况又会怎样?

2若某一宏观经济模型的参数如下:C=200+0.8Y,I=300-5r,L=0.2Y-5r,M=300(单位:亿美元)。试求:(1)IS-LM模型和均衡条件下的总产出水平及利率水平。(2)若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水平为2020亿美元,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单独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或扩张的货币政策,追加的投资或货币供应分别为多少?(3)若政府在提高收入水平的同时仍想保持原有的利率水平,应采取什么政策措施?追加的投资或货币供应各为多少?

三、简述题(32分)

1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假定。

2生产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各种投入的边际收益都递减而同时生产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的现象?请举例说明之。

3作图描述短期总供给曲线至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动态调整。

4简述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四、论述题(28分)

1比较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要求作图分析或数理分析)

2试用消费和储蓄的生命周期-恒常收入理论解释当前中国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

2008年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含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20分)

1一般均衡

答:一般均衡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一般均衡分析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角度出发,考察每一种产品和每一个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和相应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供销量应有的量值。

根据一般均衡分析,某种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供给和需求状况,而且还受到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因此,某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都同时达到均衡时,才能实现。

1939年,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在《价值与资本》一书中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去研究一般均衡问题,在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之间架起桥梁。当代经济学教材中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来说明一般均衡理论。

2买方垄断势力

答:买方垄断势力是指厂商在要素市场上(作为要素的买方)是垄断者,但在产品市场上(作为产品的卖方)是完全竞争者。市场势力具有两种表现形式:卖方垄断势力和买方垄断势力。由于买方垄断厂商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故其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就等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但是,由于此时买方垄断厂商在要素市场上不再是完全竞争者,故其要素价格不再是固定不变的常数,从而其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亦不再等于要素价格。

3价格黏性

答:价格黏性是指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是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核心假设。这种价格黏性又分为名义工资黏性和实际工资黏性。其中,名义工资黏性指名义工资不随名义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实际工资黏性指各种工资之间的相对工资比有黏性。造成价格黏性的理由有:

①市场的不完全。市场的不完全性意味着垄断因素的存在,而垄断因素的存在又意味着厂商或企业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价格上升或下降的力量。

②工资的黏性。工资是构成企业产品成本的一个重要部分,工资的黏性使成本没有变化或变动不大,从而厂商也就没有多大动机改变价格。

③菜单成本的存在。厂商改变价格需要重新印刷它的产品价格表、向客户解释原因等,这些都会带来费用和成本,这类成本被称为菜单成本。

④价格分批变动的性质。正和工资的变动一样,社会所有的价格并不是在相同的时刻一起变动的,一部分价格受到合同的限制,不能任意改变,由此造成价格的黏性。

4自然失业率

答: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它是经济围绕其波动的平均失业率,是经济在长期中趋近的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仍然保持的失业水平。

自然失业率是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率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自然失业率决定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

任何把失业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是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发展的一种观点,他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它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

二、计算题(20分)

1假设只有A、B两个寡头垄断企业出售同质且生产成本为零的产品;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240-10P,P以美元计;企业Ad先进入市场,随之B也进入;两企业的行为遵从库尔诺模型。试求:(1)均衡时各企业的产量和价格为多少?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相比,该产量和价格如何?(2)各企业取得利润多少?该利润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时相比情况如何?(3)如果再有一企业进入该行业,则行业的均衡产量和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有更多企业进入,情况又会怎样?

解:(1)由市场需求函数Q=240-10P,可得反需求函数P=d24-0.1(q+q)。12

两企业的成本都为零,即C=C=0。当两个企业进行古诺竞争,12两者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π=Pq-C=[24-0.1(q+q)]q111121

π=Pq-C=[24-0.1(q+q)]q222122

企业A和企业B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分别为:

∂π/∂q=24-0.2q-0.1q=01112

∂π/∂q=24-0.2q-0.1q=02221***

解得:均衡产量q=q=80,则Q=q+q=80+80=160。1212*

均衡价格P=24-0.1(q+q)=24-16=8。12

完全竞争情况下,均衡时有P=MC=0,产量Q=240;cc

完全垄断情况下,均衡时有MR=MC=0,即MR=24-0.2Q=m0,得产量Q=120,市场价格为P=12。mm

可以看出,两个寡头厂商进行古诺竞争,均衡时的价格和市场产**量都是介于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即Q<Q<Q,P<P<P。mccm(2)古诺均衡时,A、B两个寡头垄断企业的利润分别为:π=1*****Pq=640,π=Pq=640,则总的利润为π=π+π=1280。12212

完全竞争情况下,利润为零,即π=0;完全垄断情况下,利润c为π=PQ=12×120=1440。mmm

同样,比较而言,两个寡头厂商进行古诺竞争,均衡时的利润也*是介于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即π<π<π。cm*(3)如果再有一企业进入该行业,则同理可得古诺均衡时q=1****q=q=60,总产量为Q=180,于是得均衡价格P=6。23

当有N个企业进入市场时,计算后发现古诺均衡时,价格高出边际成本MC的幅度为:P-MC=(240-MC)/(N+1)。

当N→∞时:

这说明,当企业个数无穷多时,P→MC,即价格会趋近于边际成本。也就是说,当企业个数无穷多时,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会趋于完全竞争。

2若某一宏观经济模型的参数如下:C=200+0.8Y,I=300-5r,L=0.2Y-5r,M=300(单位:亿美元)。试求:(1)IS-LM模型和均衡条件下的总产出水平及利率水平。(2)若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水平为2020亿美元,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单独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或扩张的货币政策,追加的投资或货币供应分别为多少?(3)若政府在提高收入水平的同时仍想保持原有的利率水平,应采取什么政策措施?追加的投资或货币供应各为多少?

解:(1)由两部门经济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可得:Y=C+I=200+0.8Y+300-5r=0.8Y+500-5r。

整理得:Y=2500-25r,此即为IS方程。

由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可得:0.2Y-5r=300。

整理得:Y=1500+25r,此即为LM方程。

联立IS方程和LM方程可得:Y=2000,r=20。即均衡条件下的总产出水平为2000,利率水平为20%。(2)如图1所示,当单独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时,政府需要增加投资,表现为IS曲线向右移动,与不变的LM曲线形成新的均衡点。当产出水平为2020亿美元时,代入LM方程,可得利率水平为r=20.8。设政府追加投资量为∆I,则有:Y=C+I+∆I=0.8Y+500-5r+∆I。

新的IS曲线即IS′曲线显然过利率水平为20.8,产出水平为2020亿美元的点。将相关数值代入,可得:∆I=8,即为实现充分就业,应追加投资量8亿美元。

图1 单独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

如图1所示,若单独运用扩张的货币政策,政府要增加货币供应,表现为LM曲线向右移动,与不变IS的曲线形成新的均衡点。当产出水平为2020亿美元时,代入IS方程,可得利率水平为r=19.2。设追加的货币供给为∆M,则有:0.2Y-5r=300+∆M。

新的LM曲线即LM′曲线显然过利率水平为19.2,产出水平为2020亿美元的点。将相关数值代入,可得:∆M=8,即为实现充分就业,应追加货币供给8亿美元。(3)若政府在提高收入水平的同时仍想保持原有的利率水平,应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相结合的宏观经济政策。

图2 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相结合的宏观经济政策

如图2所示,由于原有的利率为r=20,充分就业时的收入为2020,由货币市场均衡可得此时的货币供应为M=304,所以应追加货币供应4亿美元。现在政府要投资,所以由(1)中的两部门经济变为三部门经济,则由三部门经济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可得:Y=C+I+G=200+0.8Y+300-5r+G=0.8Y+500-5r+G。

所以,IS曲线方程变为:Y=2500-25r+5G。由于利率固定为r=20,收入为2020,则可得:G=4,即政府应该增加4亿美元的投资。

综上,若政府在提高收入水平的同时仍想保持原有的利率水平,应该同时采用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相结合的宏观经济政策,即同时追加投资和货币供应都为4亿美元。

三、简述题(32分)

1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假定。

答:消费者偏好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可能消费的商品组合进行的排列。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有以下三个:(1)完备性(completeness)

偏好是完备的,换言之,消费者可以对所有可能的市场篮子进行比较和排序。所以,对于任何两个市场篮子A和B,消费者要么偏好其中的A,要么偏好其中的B,要么觉得两者无差异。偏好的完备性假定保证消费者总是可以把自己的偏好评价准确地表达出来。(2)可传递性(transitivity)

偏好是可传递的。可传递性意味着如果消费者在市场篮子A和B中更偏好A,在B和C中更偏好B,那么消费者在A和C中就更偏好A。可传递性通常是消费者保持一致性的必要条件。(3)越多越好(more is better than less)

该假定指如果两种商品组合的区别仅在于其中一种商品的数量不相同,那么消费者总是会偏好于含有这种商品数量较多的那种商品组合。这也就是说消费者对每种商品的消费没有达到饱和点,这个假定还意味着消费者认为值得拥有的东西都是“好的东西”。在讨论消费者选择时,考虑的是商品(goods)而不是厌恶品(bads),即满足良好性状偏好。这个假定有时被称为偏好的单调性。

这三个假定构成了消费者理论的基础。虽然它们并没有阐明消费者的偏好,但它们的确使得这些偏好具有某种程度的合理性。

2生产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各种投入的边际收益都递减而同时生产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的现象?请举例说明之。

答:生产过程中会发生各种投入的边际收益都递减而同时生产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的现象,即规模报酬递增和边际报酬递减是可以相容的。分析如下:(1)规模报酬递增和边际报酬递减是可以相容的原因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规模报酬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能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

因此,规模报酬是从长期来看的。边际报酬递减是从短期来看的。短期和长期的区别是厂商能否调整他的生产规模。在短期内厂商无法调整他的生产规模,存在着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说,随着可变成本的增加,会产生边际报酬递减。长期内,厂商可以调整他的生产规模,不存在固定成本,如果各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不变,仅仅是投入规模变了,则他的平均成本曲线是一条U形曲线,经历了“规模经济”到“不存在明显规模经济和不经济”到“规模不经济”的过程。

可以看出,规模报酬与边际报酬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因此二者是可以相容的。(2)举例说明αβ

假设某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即Q=ALK,且α+β>1。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性质,可知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增,且劳动和资本的边际报酬都是递减的。因此,可以看出规模报酬递增和边际报酬递减是可以相容的。

3作图描述短期总供给曲线至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动态调整。

答:(1)短期总供给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黏性工资、黏性价格和错觉理论。①黏性工资:名义工资的调整慢于劳动供求的变化。物价上升,实际工资减少,利润增加,就业增加,总供给增加。②黏性价格:短期中价格的调整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由于企业调整价格存在菜单成本。物价上升时,企业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销售增加,生产增加,总供给增加;反之,总供给减少。③错觉理论:物价水平的变动,会使企业在短期内对其产品市场变动发生错觉,做出错误的决策。当物价上升时,增加供给;反之,减少供给。以上三个理论表明,短期总供给与物价水平同方向变动,即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这是因为,在长期中,货币工资对价格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反应,即工资和价格都具有灵活的伸缩性,使得工资处于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水平。劳动市场在工资的灵活调整下,充分就业的状态总能被维持,因此,经济中的产量总是与劳动力充分就业下的产量即潜在产量相对应。即使价格水平再上升,产量也无法增加。因而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与价格水平无关的垂线。长期总供给曲线说明,在长期中,经济稳定在潜在的产出水平上,此时,价格变动对总供给量不会产生影响。(2)短期总供给曲线至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动态调整

新凯恩斯主义提出的黏性工资模型认为在短期内名义工资(货币工资)是黏性的。因为在劳动市场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和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个人通常通过谈判签订为期几年的长期劳动合同,名义工资由长期合约确定,当经济状况变动时,工资不能迅速调整。黏性工资模型还假定就业由厂商需求的劳动量所决定,因为企业与个人之间的谈判只决定了固定的名义工资,并没有事先决定就业人数,通常,工人同意按事先决定的名义工资提供企业希望雇佣的劳动数量。

图3 短期总供给曲线:黏性工资模型

在上述假定条件下,名义工资不易因物价的变动而改变,劳动供给量只会随货币工资的上升而提高。因此,在图3的(1)中,劳动供给曲线N的位置在短期内不发生变动,只有劳动的需求曲线发生s移动,因为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取决于实际工资水平,当价格由P上0升到P时,实际工资水平W/P下降,所以劳动的需求量上升。N右11d移到N′,与N交于E点时,此时的均衡就业量为N,产出上升至ds1Y,经过图(3)的转换,图(1)的均衡点E、E′可以转换为图(4)1的A、B点,连接AB即为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当然长期内,劳动供给曲线会发生移动,从而形成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垂直情形。

总供给曲线的导出表明在工资黏性时,价格水平提高将使实际工资下降,这又使劳动需求量增加,就业量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在图中,总供给量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就表现为总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

4简述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答:货币学派是二十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亦称货币主义,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货币学派的主要观点有:(1)货币至关重要。(2)货币增长规则。货币政策最好按照规则办事,即货币应以一个固定比率增长而不是实行相机抉择调整。(3)货币目标。在货币政策的执行中设定货币目标要比设定利率目标为好。(4)长的和可变的时滞。货币政策对经济影响有长的和可变的时滞。(5)私人部门的内在稳定性。货币主义者认为,私人部门是内在稳定的,而对经济的大部分扰动,都是由错误的政府政策引起的。他们信奉小政府,并且认为政府有内在增长的倾向。(6)浮动汇率。货币主义认为汇率应该是由市场自由确定的另一种价格形式,而政府的干预则可能会把事情搞糟。

四、论述题(28分)

1比较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要求作图分析或数理分析)

答:(1)私人物品的有效供给

私人物品供给的有效水平是通过比较增加一单位的边际收益与生产该单位商品的边际成本决定的。效率在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实现。即私人物品实现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时的供给是有效的。

图4 私人物品的最优供给

如图4所示,假定社会上只有A和B两个消费者,他们对商品的需求曲线分别用D和D表示。商品的市场供给曲线为S。消费者A和BAB的需求曲线D和D水平相加即得到某市场需求曲线D。市场需求曲AB线D与供给曲线S的交点决定了该私人物品的均衡数量Q和均衡价格0P。这个均衡数量Q就是该私人物品的最优数量。这是因为在这个00产量水平上,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收益恰好等于商品的边际成本。(2)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如图5所示,假定社会上只有A和B两个消费者,他们对商品的需求曲线分别由D和D表示,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曲线为S。将消费AB者A与B的需求曲线D和D垂直相加即得到市场需求曲线D。市场需AB求曲线D与供给曲线S的交点决定了该公共物品的均衡数量R。

图5 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

由图4和图5可以看出,由于公共物品消费者的非竞争特点,与私人物品市场需求曲线不同,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不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水平相加,而是它们的垂直相加。综上所述,公共物品的最优标准与私人物品的最优标准不完全相同。在私人物品场合,最优标准是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在公共物品场合,最优标准是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收益之和与边际成本相等。(3)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上面讨论了公共物品市场需求曲线的推导,然而现实生活中,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是虚假的,其原因在于:

①单个消费者通常并不很清楚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价格,更不用说去准确地陈述他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价格的关系;

②即使单个消费者了解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好程度,他们也不会如实地说出来。为了少支付价格或不支付价格,消费者会低报或隐瞒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好。他们在享用公共物品时都想当“免费乘车者”,不支付成本就得到利益。

这意味着单个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不会自动显示出来,故无法将它们加总得到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并进而确定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尽管在实际上难以通过公共物品的供求分析来确定它的最优数量,但却可以有把握地说,市场本身提供的公共物品通常将低于最优数量,即市场机制分配给公共物品生产的资源常常会不足。作为公共物品,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商品的机会成本总为零。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者要为他所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因此,市场不再是竞争的。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零,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如果所有消费者均这样行事,则消费者们支付的数量就将不足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结果便是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零产出。(4)公共物品和成本―收益分析

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问题不能由市场上的个人决策来解决。因此,必须由政府来承担起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政府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来确定某公共物品是否值得生产以及应该生产多少。

成本―收益分析是用来评估经济项目或非经济项目的。它首先估计一个项目所需花费的成本以及它所可能带来的收益,然后把二者加以比较,最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决定该项目是否值得。公共物品也可以看成是一个项目,并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来加以讨论。如果评估的结果是该公共物品的收益大于或至少等于其成本,则它就值得生产,否则便不值得。

2试用消费和储蓄的生命周期-恒常收入理论解释当前中国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

答:(1)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永久收入消费理论的内容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由莫迪利安尼提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理性消费是为了一生的效用最大化,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按照该理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主要取决于一生的收入。

永久收入假说由弗里德曼提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的。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永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数值之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根据这种理论,政府想通过增减税收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是不能奏效的,因为人们减税而增加的收入,并不会立即用来增加消费。(2)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永久收入消费理论的基本思想

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都体现一个基本思想:单个消费者是前向预期决策者,因而在如下几点上都是相同的:①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联系,而是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②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甚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甚至近于零,但来自永久收入变动的消费倾向很大,甚至接近于1;③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果减税或增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者并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只有永久性税收变动,政策才会有明显效果。(3)当前中国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的经济解释

近年来,一方面,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与其他国家进行横向比较,我国的消费需求都是相对萎缩的。而我国高额的居民储蓄率成为硬币的另一面。根据消费函数理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原因:

①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在决定消费的诸多因素中,收入是一个重要因素,居民的收入水平直接决定着消费支出的规模和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在供给能力(特别是消费品的供给能力)迅速增大的同时,由于居民收入增长长期滞后于经济增长,改变了GDP的支出结构,使得消费量不仅没有提高,反而趋于下降。

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边际消费倾向趋于下降,因此,在某一时点上,低收入水平的边际消费倾向要高于高收入水平的边际消费倾向。然而,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差距也逐渐扩大,而农村人口的边际消费倾向要高于城镇人口,前者占总人口比重又很大,因此整体的边际消费倾向就比较低。

③财富因素的影响。根据生命周期假说,消费者倾向于平滑消费,即在年轻时忙于财富积累,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而年老时,边际消费倾向较高。而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对于已退休或即将退休的人来说,由于其就业期正处于平均主义低收入的传统计划经济时期或者20世纪80年代个人财富积累刚刚起步阶段,基本没有多少财富积累。

④暂时收入增加的影响。人们的消费是根据较长时期内的收入作出计划的,持久性收入是一生中的平均收入。在经济转轨时期,虽然居民收入有较大增长,但其收入来源却不是很规范,许多工资外收入不符合持久性收入的定义,而是相对不稳定的,具有暂时性收入的性质。

⑤收支预期不确定的影响。在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中,居民消费的动力机制已发生变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未来经济状况不佳会影响当期的消费意愿和储蓄意愿。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比,个人未来收入在市场经济中的不确定程度大大增加。此外,在经济转轨时期,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个人支出大大增加,价格扭曲的公共事业收费也在不断调整,从而增加个人支出。这种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是减弱居民的消费倾向而抬升储蓄倾向的重要原因。

⑥制度性障碍的影响。在我国目前的转轨经济中,消费的制度环境欠佳,其中之一就是流动性约束太强。消费者利用消费信贷进行负债消费,被称为流动性约束,其约束程度可以用消费信贷比例来衡量。目前我国金融市场正处于发展和开放之中,这方面的产品和服务很大完善,因此极大地约束了居民的消费需求,使他们不得不进行储蓄以备未来之需。

2009年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含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5分)

1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

2边际技术替代率

3理性预期假说

4短期总供给曲线

二、计算与分析题(30分,每小题10分)

1假设对某消费者而言,商品1和商品2是完全互补的两种商品,且该消费者是按1∶1的比例同时消费这两种商品。我们用x代表商品11的消费量,x代表商品2的消费量。该消费者在购买(x,x)时,212预算约束是:px+px=m。其中,p、p分别是商品1和商品2的112212市场价格,m是该消费者的收入。请用最优化模型描述该消费者对这两种商品的选择行为,并推断其对商品1的最优需求量。(要求分别用代数式和几何图来表述)

2在一个垄断市场上,市场需求曲线为D(P)=100/P,垄断厂2商的成本函数为C(y)=y(其中,y为垄断厂商的产量,P为产品的市场价格)。该垄断厂商的最优产量是多少?

3假设在一个宏观经济模型中,消费函数C=50+0.8YD(式中,YD为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为I=70,政府支出为G=160,政府对收入征税的税率t=0.2,政府对消费者的转移支付TR=100。在这个宏观经济模型中,请计算均衡的收入水平。

三、简述与作图题(20分,每小题10分)

1一家厂商需要雇用两种生产要素L和K,要素的市场价格分别为w和r,且该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参与者。假设该厂商确定的产量是Q。请分别用导数方法和几何方法推导:若要达到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该厂商雇用的生产要素量应满足什么条件?

2什么是LM曲线?请画图并用文字简要解释LM曲线的推导过程。

四、论述题(30分,每小题:15分)

1有一块适宜放养奶牛的乡村牧地,这块牧地由村民共同所有。购买一头奶牛的成本为常量c,牧地的产出为y=f(x)(其中,x为牧地上放养奶牛数,y是用货币表示的产出量),净产出为f(x)=cx。如果使这块牧地的净产出达到最大,放养的奶牛数应达到什么水平?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实现这个结果?如果这个村子实行自由放牧,结果会怎样?

2在宏观经济模型中,如果政府增加支出,其他条件不变,请运用IS-LM模型分析这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另外,如果要抵消上述挤出效应,中央银行应该如何配合运用货币政策?在什么条件下,上述货币政策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要求画图)

2009年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含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5分)

1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

答:无差异曲线是表示能带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所有市场篮子的组合的曲线,是序数效用论的一种分析方法。无差异曲线的绘制如图1所示。

图1 无差异曲线

图1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商品1的数量X和商品2的数量X。12图1中的曲线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不同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水平是相同的。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U=f(X,X)=12U。其中,X、X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消费数量;U是常数,表0120示某个效用水平。

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①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其中离原点距离远的无差异曲线比离原点距离近的无差异曲线效用大;②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③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2边际技术替代率

答: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用MRTS表示。用∆K和∆L分别表示资本投入量的变化量和劳动投入量的变化量,则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为:MRTS=-LK∆K/∆L或MRTS=-dK/dL。LK

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过程中存在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主要原因在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制的。

3理性预期假说

答:理性预期假说是相对于货币学派的适应性预期而提出的,认为人们在参与经济活动时能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来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积极地收集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并以此合乎实际地预测未来,尽管人们有时会在经济环境变动的反应中犯错,但不会犯系统性错误。这意味着政府所采取的一切经济政策都会被公众觉察到并作出应有的反应。

理性预期学派于是认为,失业率并不取决于通货膨胀而是取决于经济中的随机冲击,实际失业率围绕自然失业率的波动并不是由通货膨胀系统地引起的,而是由随机冲击所引起的。这样,失业与通货膨胀就不存在那种稳定的交替关系了,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是这样。

4短期总供给曲线

答: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反映短期内总供给水平与总价格水平关系的曲线。因短期内资本和设备不会变动,要想扩大生产规模就必须多雇佣工人,劳动的供给是固定的,要想增加劳动供给,只有提供更多的激励,即提高工资。提高工资,引起生产成本上升,必然引起物价水平提高,所以物价水平和供给水平成同方向变动。因此,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价格水平与总供给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可利用黏性工资、黏性价格和错觉理论这三个理论予以分析。①黏性工资:名义工资的调整慢于劳动供求的变化。物价上升,实际工资减少,利润增加,就业增加,总供给增加。②黏性价格:短期中价格的调整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由于企业调整价格存在菜单成本。物价上升时,企业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销售增加,生产增加,总供给增加;反之,总供给减少。③错觉理论:物价水平的变动,会使企业在短期内对其产品市场变动发生错觉,作出错误的决策。当物价上升时,增加供给;反之,减少供给。以上三个理论表明,短期总供给与物价水平同方向变动,即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二、计算与分析题(30分,每小题10分)

1假设对某消费者而言,商品1和商品2是完全互补的两种商品,且该消费者是按1∶1的比例同时消费这两种商品。我们用x代表商品11的消费量,x代表商品2的消费量。该消费者在购买(x,x)时,212预算约束是:px+px=m,其中,p、p分别是商品1和商品2的112212市场价格,m是该消费者的收入。请用最优化模型描述该消费者对这两种商品的选择行为,并推断其对商品1的最优需求量。(要求分别用代数式和几何图来表述)

解:(1)由于商品1和商品2是完全互补的两种商品,且该消费者是按1∶1的比例同时消费这两种商品。所以,可以设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min(x,x)。该消费者在预算约束px+px=m下121122追求效用最大化,故该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可表示为:**

求解得商品1和商品2最优选择是x=x=m/(p+p),这也是1212它们的需求函数。用几何图来表述该消费者对商品1和商品2这两种商品的选择行为,如图2所示。

图2 完全互补情况下的最优选择

图2中,商品1和商品2是完全互补的,那么最优选择出现在x=1x的地方,即需求量总是处在对角线上。2*(2)商品1的需求函数为x=m/(p+p),在商品2价格和消费112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商品1的价格-消费曲线,得出商品1的需求量与其价格的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完全互补情况下的需求曲线

2在一个垄断市场上,市场需求曲线为D(P)=100/P,垄断厂2商的成本函数为C(y)=y(其中,y为垄断厂商的产量,P为产品的市场价格)。该垄断厂商的最优产量是多少?

解:由市场需求函数可得反需求函数为:p=100/y,则垄断厂商的利润函数为:2

π=Py-C(y)=(100/y)·y-y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π/dy=-2y=0。22

解得:y=0。且有dπ/dy=-2<0。故垄断厂商的最优产量为0。

说明:本题可能出题时设计有误,一般情形下厂商的产量不会为零。若将市场需求函数改为D(P)=100-P,则用同样的方法可求得最优产量为:y=25。

3假设在一个宏观经济模型中,消费函数C=50+0.8YD(式中,YD为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为I=70,政府支出为G=160,政府对收入征税的税率t=0.2,政府对消费者的转移支付TR=100。在这个宏观经济模型中,请计算均衡的收入水平。

解: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函数为:YD=Y-T+TR=Y-0.2Y+100=0.8Y+100。

由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Y=AD,因此有:Y=AD=C+I+G=50+0.8×(0.8Y+100)+70+160。*

解得:Y=1000,即均衡收入水平为1000。

三、简述与作图题(20分,每小题10分)

1一家厂商需要雇用两种生产要素L和K,要素的市场价格分别为w和r,且该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参与者。假设该厂商确定的产量是Q。请分别用导数方法和几何方法推导:若要达到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该厂商雇用的生产要素量应满足什么条件?

答:(1)导数推导方法

由于厂商的产量是既定的,所以可以构造在既定产量下实现成本最小的目标函数。该厂商在产量既定情况下的成本最小化可表示为:0

构造拉格朗日辅助函数:M=wL+rK-λ[f(L,K)-Q]。

根据拉格朗日定理,成本最小化的一阶条件为:

可得:

这就是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2)几何推导方法

该理性的厂商面临的一个选择的问题:如何搭配一个生产要素组合,使得在产量既定的情况下耗费最小的成本。图4中,有一条等产量曲线Q和三条等成本线AB、A′B′和A²B²。惟一的等产量曲线Q代表既定的产量。为了实现既定产量的最小成本,厂商应该通过对两种要素投入的不断调整,使得花费在每一种要素的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所带来的边际产量相等,即应满足MP/w=MP/r。LK

图4 既定产量条件下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

2什么是LM曲线?请画图并用文字简要解释LM曲线的推导过程。

答:(1)LM曲线的含义

LM曲线描述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LM曲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2)LM曲线的推导__

如图5(a)所示,实际货币供给保持在M/P的水平。当收入水平为Y时,实际余额需求曲线L与实际余额供给确定市场利率水平为i。111当收入水平为Y时,收入水平提高使得各个利率水平的实际余额需2求增加,实际余额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到L,对应的货币市场的均2衡利率水平由i增加到i。按照这种分析方法,可得到图5(b)向右12上方倾斜的LM曲线。LM曲线即货币市场均衡曲线,它显示能使其实际余额需求等于供给的所有利率与收入水平的组合。沿着LM曲线,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图5 LM曲线的推导

四、论述题(30分,每小题:15分)

1有一块适宜放养奶牛的乡村牧地,这块牧地由村民共同所有。购买一头奶牛的成本为常量c,牧地的产出为y=f(x)(其中,x为牧地上放养奶牛数,y是用货币表示的产出量),净产出为f(x)=cx。如果使这块牧地的净产出达到最大,放养的奶牛数应达到什么水平?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实现这个结果?如果这个村子实行自由放牧,结果会怎样?

答:(1)净产出最大时放养奶牛的数量水平:

设牛奶的需求函数为:p=a-bx。其中,p是牛奶的市场价格,a和b均为大于零的常数。于是,放牧x头奶牛的总社会收益(TR)S2和边际社会收益(MR)分别为:TR=px=ax-bx,MR=TR′SSSS=a-2bx。

放牧x头奶牛的总社会成本(TC)和边际社会成本(MC)分SS别为:TC=cx,MC=c。SS

使整个乡村的利润达到最大的条件是边际社会收益MR等于边际S社会成本MC,即:a-2bx=c。S*

解得:x=(a-c)/(2b),此即为公地的最优放牧量。(2)实现最优放养数量的条件

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以实现最优放养数量的条件:①该乡村做出集体决策来规定在公地上放牧的奶牛数量。任何个人不得超过所规定的数量进行放牧。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所规定的放牧数量恰好等于*x,并且,能够以有力的措施来保证这些规定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则结果就是最优的;②乡村的公地由某个个人所有。在这种情况下,公地的所有者就能够像乡村集体决策时一样对进入公地放牧的奶牛数量进行限制:他可以购买恰当数量的奶牛来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由于在这种情况下,公地的利益就是公地所有者的个人利益,故此时使公地所有者利润最大化的放牧量也就是公地的最优放牧量。(3)如果这个村子实行自由放牧,会造成“公共地悲剧”。即实际的奶牛放牧量将会大大超过其最优的水平。结果,公地的草场将由于超载放牧而不断地被破坏,日益凋零和衰落下去。分析如下:

用x表示某个典型村民拥有的奶牛数量,x表示其余村民拥有的12奶牛数量。此时,牛奶的需求函数变为:

p=a-bx=a-b(x+x)12

如果用TR和MR表示典型村民的总私人利益和边际私人利益,PP则:

TR=px=ax-b(x+x)xP11121

MR=∂TR/∂x=a-bx-bxpp11

由于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社会成本一样,即MC=MC=c。PS

故典型村民的私人利润最大化时:a-bx-bx=c。1

令x=kx(0≤k<1)。这里,k表示典型村民拥有的奶牛数量x11在整个乡村奶牛总量x的比例。特别是当k趋近于零时,表明村民拥有的奶牛数量所占比例可以忽略不计,将x=kx代入上式,即可解出实1际放牧量:**

x=(a-c)/[(1+k)b]***

比较x=(a-c)/(2b)和x=(a-c)/[(1+k)b],得以下结论:***

①当k=1,即典型村民拥有全村的奶牛时,有:x=x。这表明,当公共地完全为某个村民所有时,实际放牧量等于最优放牧量。***

②当0<k<1,即典型村民拥有部分奶牛时,有:x>x。这表明,当公共地不归任何人所有且不存在任何对放牧数量的限制时,实际放牧量就会超过最优放牧量。

③当k=0,即典型村民拥有部分奶牛相对于全村的奶牛可以忽略***不计时,有:x=2x。这表明,在极端情况下,当所有的村民都如该典型村民一样、从而每个村民拥有的奶牛数量相对于全村的奶牛总量可以忽略不计时,实际放牧量就会大大超过最优放牧量,为后者的2倍。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边际私人利益和边际社会利益的差别造成了“公共地悲剧”:当个人决定增加奶牛数量时,他仅仅是把他个人所可能得到的边际私人收益与奶牛的边际私人成本相比较,而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他所增加的奶牛数使得所有其他村民放牧奶牛的收益均下降。也就是说,他忽略了增加奶牛带来的社会成本。由于每个人都忽略个人行为的社会成本,结果就是公共地上奶牛放牧量增加的太多。

2在宏观经济模型中,如果政府增加支出,其他条件不变,请运用IS-LM模型分析这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另外,如果要抵消上述挤出效应,中央银行应该如何配合运用货币政策?在什么条件下,上述货币政策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要求画图)

答:(1)运用IS-LM分析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在IS-LM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两种市场同时均衡时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是,利率的上升会抑制一部人私人投资,降低了原有的乘数效应,从而财政支出增加会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引起的“挤出效应”。

图6 运用IS-LM分析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如图6所示,如果该经济初始均衡在E点,政府支出增加,如果利率保持不变,则移动到点E²。在E²处,商品市场处于均衡,计划支出等于产出。但货币市场不再处于均衡状态。收入已经增加,因而需求的货币量也就上升了。由于有过量的实际余额需求,利率因而提高。在利率提高情况下,厂商的计划投资支出下降,因此,总需求也下降。可以看出,一旦考虑到利率的上升,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带来的扩张效应使得收入不是增加到Y²,而是只增加到Y′,挤出效应为Y′Y²。00(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为了抵消挤出效应,中央银行在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在一般情形下(LM曲线向上倾斜)可以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增加货币供给量,以抵消由于投资增加导致收入增加而引致的货币需求增加;但在极端凯恩斯主义——流动性陷阱情形(水平的LM曲线),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一般情形下,如图7所示,IS线与LM线相交于点E,决定的国民收入为Y,利率为i。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IS曲线移动到IS′,IS′与00LM相交于点E′,决定的国民收入为Y′,利率为i′。这说明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而利率的上升会产生挤出效应,不利于国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这时若配合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增加货币量使LM曲线移至LM′,并与IS′相交于E²,在E²点决定了国民收入为Y²,利率为i。这说明,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0币政策相配合时,可以不使利率上升,而又使国民收入有较大的增加,从而有效地刺激经济。

图7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2010年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含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5分)

1吉芬商品

2可竞争市场

3滞胀

4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二、计算题(30分,每小题10分)

1假设某市场由消费者1和消费者2组成,其个人需求函数分别是:Q=60-2P和Q=75-3P。12(1)描绘个人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导出市场需求函数;(2)求价格P=20时的价格弹性和市场销售量。

2假定自然垄断企业的总成本为C=500+20Q,市场需求函数是Q=100-P。(1)如果允许垄断企业自由定价,那么利润最大化的价格、产量分别是多少?相应的利润是多少?(2)如果必须以边际成本定价,该企业的价格、产量分别是多少?政府必须补贴多少才能使该企业不亏损?(3)如果政府管制垄断企业,以平均成本定价,价格、产量分别是多少?(4)如果政府管制垄断企业,采用两部定价。假定市场由100个相同的消费者构成,固定费用由他们共同分摊,价格等于边际成本,那么每个消费者需支付的固定费用是多少?(5)比较政府管制下三种定价方式的价格和福利水平,说明政府管制应该采用哪种方式较优?

3若某一宏观经济模型的参数如下:C=200+0.8Y,I=300-5r,L=0.2Y-5r,M=300(单位:亿美元)。试求:(1)IS-LM模型和均衡条件下的总产出水平及利率水平。(2)若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水平为2020亿美元,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单独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或扩张的货币政策,追加的投资或货币供应分别为多少?(3)若政府在提高收入水平的同时仍想保持原有的利率水平,应采取什么政策措施?追加的投资或货币供应各为多少?

三、简述题(20分,每小题10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