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优质高效栽培(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4 15:58:54

点击下载

作者:杨力,张民,万连步

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黄瓜优质高效栽培

黄瓜优质高效栽培试读:

一、黄瓜栽培概况

(一)黄瓜栽培简史及现状

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印度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热带雨林带地区。最初的黄瓜为野生植物,果实带黑刺,味剧苦不宜食用。野生黄瓜经过长期的栽培、驯化,苦味逐渐变轻、消失,开始为人食用。此后,黄瓜便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通过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形成很多变种或生态型。再经过各地不断淘汰和改良,发展成为现在的多种栽培品种。黄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2 000多年前在黄河流域就已开始栽培,现[1]已在全国广为栽培,成为我国重要的果菜类蔬菜之一。

根据我国历史记载,黄瓜由两条途径传入我国,一条是在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从印度带回黄瓜种子,经新疆传到北方,经驯化形成华北系统的黄瓜,特点是节间和叶柄较长,根系细长,再生能力弱,果实较长、皮薄,有刺瘤,早熟。另一条由印度从东南亚经水路传到华南,经驯化形成华南系统的黄瓜,特点是叶片较厚,根系较强,果实粗而短,果皮较坚硬,无刺瘤,晚熟。到了唐朝,已能在温室栽培黄瓜。唐诗中写道:“酒幔高楼一百家,宫前杨柳寺前花。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元、明朝以后,《学圃余蔬》书中写道:“王瓜,出燕京者最佳。其地人种之火室中,逼生花、叶;二月初,即结小实,中官取以上供。”这些记载说明当时的农民用温室栽培黄瓜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了。

18世纪到20世纪初,黄瓜的露地栽培已遍布全国各地,但保护地黄瓜栽培却很少,只限京城郊区进行小面积种植,供少数人享用。解放后,露地黄瓜的栽培面积有了较大的发展,甚至在西藏及青海的柴达木盆地也试种成功。

20世纪50年代中期,塑料薄膜开始引入我国并开始在蔬菜作物上研究试用。60年代以前,黄瓜保护地栽培主要在人工加温玻璃温室进行。70年代初,随着塑料薄膜的广泛应用,拱棚黄瓜栽培发展较快。进入80年代,日光温室黄瓜冬季越冬栽培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使得我国20世纪90年代保护地黄瓜栽培面积达到120余万公顷,已占到黄瓜总种植面积的42%左右,其中大棚面积约为23%,节能日光温室面积约为17%,玻璃日光温室约为2%。露地、大棚和温室黄瓜生产,使新鲜黄瓜实现了周年供应。

(二)黄瓜栽培分布与茬口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根据我国自然农业环境条件,可将全国分成8个农业自然区,即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西北、青藏和蒙新。根据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和气候特点,又分为单主作区、双主作区、三主作区和多主作区。

1.单主作区

该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辽宁、山西、陕西、河北北部等地。该区的气候特点是,日光充足,雨量较少,冬季气候寒冷,夏季温度较高,但夜间凉爽,多在25℃以下。夏秋是植物生长季节,有效生长积温为1 600~3 300℃,无霜期90~180天,适合黄瓜生长,病虫害较轻。一年一茬栽培。近年来,由于推广了塑料拱棚和日光温室栽培,提高了单产,出现了许多黄瓜高产典型。

2.双主作区

该地区范围较广,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河南,湖北、江苏、安徽的北部,辽宁的南部,河北、山西、陕西的中南部,甘肃中部、宁夏南部、青海西宁的局部地区。该区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季气温较低,光照充足,冬春雨量较少,夏季多雨。有效积温为2 600~4 700℃,无霜期150~220天,年日照为2 100~2 900小时,露地栽培一年两茬。该地区黄瓜栽培面积较大,多为早春保护地播种育苗,4~5月露地定植, 6月大量上市,因春季日光好,空气湿度小,这茬黄瓜容易高产。露地直播的春黄瓜,因中后期遇到高温多雨天气,病害严重,产量不高。秋季黄瓜,苗期处于高温多雨季节,培育壮苗困难,植株多病,加上秋季气温下降较快,产量较低,栽培面积较小。该地区冬季不太严寒,旬最低平均气温在 -10℃以上,阴天较少,很适合发展黄瓜保护地生产,大多数地区黄瓜在日光温室内可安全生长。该地区是我国黄瓜保护地栽培面积最大的地区。

3.三主作区

该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四川、云南、贵州、安徽、江苏南部、福建北部等地区。该区气候温暖湿润,年降雨量1 000~1 500毫米,属亚热带北缘,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年平均气温较高,均在15℃以上,非常有利于黄瓜的生长,一年可栽培三茬。但该地区多阴雨天,昼夜温差小,单产不及单主作区和双主作区。

四川、云南、贵州地形复杂,多山区丘陵,地处亚热带,云、雨、雾较多,湿度大,光照少,不适宜目前黄瓜栽培品种的生长。但是,云南是我国蔬菜种质资源的宝库,如云南的野黄瓜、西双版纳黄瓜等,这对研究瓜类蔬菜品种起源、丰富抗病育种材料都具有重要意义。

4.多主作区

该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台湾、香港、澳门等省(区)和福建、云南的南部地区。该地区以丘陵为主,热量资源丰富,终年温暖,长夏无冬,年降雨量一般在1 000毫米以上,有效生长积温达6 500~9 000℃。6~9月炎热多雨,加之台风暴雨出现频繁,给育苗和栽培管理带来不少困难,必须采取一定技术措施,黄瓜才能正常生长。

5.栽培茬口及区域

目前我国黄瓜种植主要有以下几个茬口:春大棚种植、春露地种植、夏露地种植、秋露地种植、秋大棚种植、越冬日光温室种植等。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及栽培习惯,我国大体分6个黄瓜种植区。东北类型种植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部、内蒙古、新疆北疆等地区,此区冬季气候严寒,黄瓜栽培总面积很小,主要为露地、大棚及节能日光温室栽培。华北类型种植区:主要包括辽宁南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北部。这是我国栽培茬口最多的地区,也是我国主要的温室大棚黄瓜种植区,是我国黄瓜产量最大的生产区。华中类型种植区:主要包括江西、湖北、浙江、上海、江苏、安徽,此区主要为露地和大棚黄瓜栽培,近几年来也发展了一些越冬日光大棚,用作冬季栽培黄瓜。华南类型种植区:主要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此区一年四季均可露地种植黄瓜,冬季也有一些小拱棚及地膜覆盖栽培,但由于夏季温度偏高,夏黄瓜种植面积小。西南类型种植区:主要包括四川、重庆、贵州。此区属于高原地区,纬度低,海拔高,气候及地理环境复杂,栽培茬口多样,主要为露地及大棚黄瓜栽培,近年来四川、重庆的高山地区节能日光温室黄瓜也有了一定的栽培面积。西北类型种植区:主要包括甘肃、宁夏、新疆南疆。此区黄瓜栽培基础较差,但近年来发展较快,特别是保护地黄瓜种植面积有了很大的增长。另外,西藏、青海的黄瓜种植发展也很快,栽培总面积有一定增长,以露地种植为主,但大棚、节能日光温室的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大幅度增加。

(三)黄瓜的营养价值

黄瓜食用部分为幼嫩子房。果肉脆甜多汁,具有清香口味,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及其他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硫胺素、维生素B2的含量高于番茄。黄瓜适合生食(凉拌)、熟食(炒菜、做汤)、泡菜、盐渍、糖渍、醋渍、酱渍、制干和制罐,各种食法都别有风味,是我国各族人民喜食的一种蔬菜。

黄瓜还具有许多药用价值。叶和蔓性味微寒,具有清热、利尿、除湿、滑肠、镇痛等功效。黄瓜含糖类和甙类,并有多种游离氨基酸。其中的丙醇二酸在人体内可抑制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有减肥和预防冠心病的功效。用黄瓜蔓加工的“煎剂”和“片剂”可用于治疗高血压。黄瓜的果实具有清热、利尿、解毒之功效。黄瓜果实生理成熟后的汁液,可治疗烧伤,无疼痛感,适合小儿烧伤应用。黄瓜的苦味成分为葫芦素,其中的葫芦素C,经动物试验,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黄瓜平和除湿,可以收敛和消除皮肤皱纹,对皮肤较黑的人效果尤佳。将黄瓜(皮、肉及子)榨成汁,用棉球蘸汁搽脸,在皱纹处反复多次;还可将黄瓜捣碎绞出汁,加1个鸡蛋清或一茶匙鲜奶油,搅和在一起,洗脸后擦在脸上,静卧2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能使皮肤白洁,红润柔嫩,尤其对油性皮肤特别有效。

另外,黄瓜皮可防治蟑螂。蟑螂对黄瓜皮的气味特别厌恶,它一嗅到这种气味便匆匆逃掉,再不返回到有黄瓜的地方。

(四)黄瓜产品器官的形成及丰产的关键

黄瓜果实在发育过程中,最初是果皮和胎座组织细胞数量的增加,然后是各细胞体积的膨大。在果实膨大后期,种子才迅速发育,先形成种皮,后是胚的充实。黄瓜果实在雌花开花后的3~4天内发育较慢,一昼夜只长1厘米左右,开花后的5~7天进入快速生长,一昼夜可长 3厘米左右,开花后7~10天即可采收。瓜条膨大速度取决于光照、温度和水肥条件。不良条件不仅使果实生长速度慢,而且会产生畸形瓜和苦味瓜。

黄瓜产量取决于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单株瓜数和单瓜平均重。黄瓜的合理密植范围以有效叶面积指数3~4为宜。在这个范围内,叶面积指数增加时产量也增加。定植密度要根据栽培季节、栽培方式和土壤肥力灵活掌握。保护地栽培时,光照时数较短,光照强度弱,但地力好,定植株数适当减少;露地栽培时,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地力较差,定植株数可适当增加。单株瓜数取决于坐果率。单瓜平均重取决于净同化率和温度、水、肥条件。所以,培育适龄壮苗,合理密植,加强水、肥、光、温的管理,是取得高产的关键。[1] 本书采用亩作为面积单位,1公顷等于15亩。

二、黄瓜优良品种

(一)露地栽培品种

1.春露地品种(1)津优4号:天津市黄瓜研究所育成,抗病性强:抗枯萎病、霜霉病和白粉病。黄瓜植株紧凑,长势强,叶深绿色;主蔓结瓜为主,雌花节率40%左右,回头瓜多。侧枝结瓜后自封顶,较适宜密植。亩产可达5 500千克左右。耐热性好,在32~34℃高温下可正常生长。春露地栽培可延长收获期,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瓜条顺直,长35厘米左右,深绿色,有光泽,瘤显著,密生白刺,单瓜重200~250克。(2)鲁黄瓜8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对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具有较强抗病能力,植株生长势强,株高3米左右,叶片较厚,深绿色。以主蔓结瓜为主,主侧蔓均有结瓜能力,且有回头瓜,丰产性状好。一般亩产5 500千克以上。瓜条棍棒形,白刺,棱瘤明显,长30~35厘米,单瓜重200克左右,心室小于瓜横径的1/2,瓜把长约占全瓜长的1/7。瓜条绿色偏深,有光泽,肉厚,质密,清香,商品性状好。因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是无公害蔬菜栽培的理想品种之一。(3)中农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生长势强,主蔓结瓜为主,第1雌花始于主蔓2~4节,每隔1~3节出现一雌花,瓜码较密。瓜条商品性极佳,瓜长棒形,瓜色深绿一致,有光泽,无花纹,瓜柄短,刺瘤稀密中等,白刺,无棱。瓜长25~32厘米,质脆,味甜。前期产量高,且丰产性好,亩产量5 000千克以上。抗霜霉病、白粉病、黑星病、枯萎病等多种病害。(4)津杂2号:天津市黄瓜研究所育成,早熟,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能力强。植株生长势较强。叶片中等,深绿色,侧蔓4~6条,第1雌花多发生在主蔓3~4节上,侧蔓瓜较多,生长期150天左右。瓜条棍棒形,深绿色,白刺,棱瘤较明显,瓜长37.6厘米,横径3.6厘米,单瓜重0.2千克,瓜头有黄色条纹,抗苦味性强,皮薄甜脆,品质好。适宜春季地膜覆盖露地及秋露地栽培,亩产7 500~10 000千克。

2.夏露地品种(1)鲁黄瓜9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该品种是在对黄瓜品质遗传规律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方法,育成的符合加工和鲜食需要的黄瓜优良品种。植株生长旺盛,主蔓结瓜为主,第1雌花出现早,坐瓜节位低,瓜码密,果皮翠绿色,鲜食瓜长25厘米左右,瓜把长3.5厘米左右,把长为瓜长的1/7。加工瓜长15厘米,果型指数7,刺瘤密生,棱不明显,种腔小(腔径为果径的1/2),清香味浓,含糖量高,含水量低,品质优良。早熟、丰产、抗多种病害,对光照、温度不敏感,适合春秋露地及夏季栽培,是目前国内黄瓜品种中少有的腌渍加工专用兼鲜食型黄瓜品种。(2)津研2号:天津市黄瓜研究所育成,中熟,抗霜霉病、白粉病,不抗枯萎病。生长势强,茎粗壮,叶片肥大,根系发达,形成强大营养器官,中下部侧蔓较多。侧蔓结瓜多,是主蔓的2~3倍。瓜条长棒形,绿色,三心室,长40~50厘米,单瓜重200~250克,无棱,刺瘤较稀,品质中等。适宜春秋露地及越夏连秋栽培,亩产7 500千克左右。抗热能力强,在夏季35℃以上高温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3)津优40号:天津市黄瓜研究所育成,为一代杂交种,生长势强,叶片较大,主蔓结瓜为主,高温条件下(32~35℃)能正常开花结果。成瓜性好,瓜条生长速度快,瓜长33厘米,横径3厘米,单瓜重180克,瓜皮深绿,刺瘤中等,瓜条顺直,畸形瓜少。尤其是光泽极好,外观漂亮,果肉绿色,口感脆嫩,味甜。抗黄瓜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高温条件下抗病毒病能力强。一般亩产达6 000千克左右(春露地),适宜春、夏、秋露地栽培。

3.秋露地品种(1)津研4号:天津市黄瓜研究所育成,较早熟,生长势较强。主蔓结瓜为主,基本无侧枝。叶片较小,深绿色,较耐瘠薄。抗霜霉病、白粉病,不抗枯萎病。瓜条棍棒形,深绿色,有光泽,无棱瘤,刺白较稀,瓜条匀称,一般瓜把较短而瓜条较直,长35~40厘米,果肉厚而紧密并带浅绿色。生长速度快,开花后5~7天即可采收,品质好。适宜春秋露地栽培,春季亩产5 000千克左右,秋季2 500千克左右,如适当密植增产潜力较大。商品性好。(2)津杂3号:天津市黄瓜研究所育成。中早熟、丰产、优质,兼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和疫病等四种病害。第1雌花节位多在4~6节。植株长势强,叶片肥大而浓绿。主侧蔓均具结瓜能力,底部侧蔓长势强,应及时摘除。瓜条有棱,绿色,刺瘤较密,刺白色。瓜条长31厘米左右,心室横径小于瓜条横径的1/2,质脆清香,商品性好。适宜中小棚、地膜覆盖、春露地及秋延后栽培,亩产可达6 500千克以上。(3)津绿5号:天津市黄瓜研究所育成,抗病性强,品质优,商品性好。瓜条顺直,刺瘤明显,瓜深绿色、有光泽,瓜肉淡绿色,质脆,味甜。瓜长35厘米左右,春播一般亩产量5 500千克,适宜春、秋季露地及地膜覆盖栽培。(4)津绿1号:天津市黄瓜研究所育成,商品性好,抗病性强,高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瓜条顺直,瓜把短,密生白刺,瓜深绿色,瓜肉浅绿色,秋播亩产量5 000千克左右。适宜大棚栽培,特别是秋季种植会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二)保护地栽培品种

1.春季拱棚促成品种(1)新泰密刺(长春密刺、山东密刺):山东省新泰市西张庄乡高孟村农民张凤明用地方品种一串铃与大青把进行天然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株型匀称,节间较短,节成性强,第1雌花着生在4~5节,主、侧蔓均可结瓜。瓜长30~35厘米,横径3~4厘米,单瓜重200克以上,瓜皮较薄,皮色绿有光泽,刺瘤小而较密,纵棱不明显,刺白色,果肉淡绿,品质、风味佳,商品性状好。耐低温,耐弱光,是目前最抗枯萎病的品种,但对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的抗性较差。冬春茬保护栽培和春季早熟栽培每亩产量4 000~5 000千克。(2)鲁黄瓜4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交种。植株生长健壮,以主蔓结瓜为主,第1雌花着生在主蔓第2~3节上,雌花节率高达50%以上。商品瓜长35厘米左右,瓜条上下粗细一致,瓜皮深绿色,刺瘤白色密生。早熟性状好,较耐低温、弱光,较抗霜霉病、白粉病,味香甜,品质好。适合早春大拱棚栽培。(3)津春4号:天津市黄瓜研究所育成,该品种生长势强,株高2.0~2.4米,分枝多,叶片较大,较厚,深绿色。主蔓结瓜为主,侧蔓也有结瓜能力,且有回头瓜,丰产性状好,一般亩产5 500千克以上。瓜条棍棒状,白刺,棱瘤明显,瓜条长30~50厘米。单瓜重200克左右,种腔小,把长为瓜长的1/7,瓜条绿色、有光泽,商品性较好。较抗霜霉病、白粉病,还适合春季露地栽培。(4)中农19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最新育成光滑水果型雌型一代杂种。长势和分枝性极强,顶端优势突出,节间短粗。第1雌花始于主蔓1~2节,其后节节为雌花,连续坐果能力强。瓜短筒形,瓜色亮绿一致,无花纹,果面光滑,易清洗。瓜长15~20厘米,单瓜重约100克,口感脆甜,不含苦味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最高亩产可达1 0000千克以上。抗枯萎病、黑星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等。具有很强的耐低温、弱光能力,适宜春棚、春茬日光温室栽培。(5)津春2号:天津市黄瓜研究所育成的大棚专用黄瓜一代杂交种。早熟,第1雌花节位3~4节,以后每隔1~2节结瓜;单性结实能力强,生长发育速度快,播种到收获65天左右。抗霜霉病、白粉病。株型紧凑,主蔓结瓜为主,亩产可达5 000千克以上。该品种产量高,品质好,适宜早春大、中、小棚栽培,也可用作春秋露地和秋大棚栽培。(6)津优2号:天津市黄瓜研究所育成的日光温室专用品种。植株长势强,茎粗壮,叶肥大。主蔓结瓜为主,单性结实能力强,瓜条生长速度快,不易化瓜。一般夜温11~13℃可正常生长。瓜条长棒状,深绿色,单果重200克,口味佳,商品性好。早熟,耐低温、弱光,高产,抗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一般每亩产量为5 000千克以上。适合早春日光温室种植。(7)小天使2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生食、出口型黄瓜。早熟,定植至始收30天左右,节成性好,每节1~3个果,坐瓜率高。瓜皮光滑有微棱,皮色翠绿有光泽,瓜长15厘米左右,产量高,风味优良。耐寒,抗霜霉病和白粉病,是进口同类品种理想替代品种。适合日光温室(冬暖棚)越冬及早春栽培,塑料拱棚早春促成栽培效果更佳。栽培密度每亩3 500~4 000株,单蔓整枝,侧蔓留1瓜打顶,吊秧栽培。肥水管理一定要充足均匀,以避免大量化瓜或畸形瓜出现。

2.秋拱棚延迟品种(1)津优1号:天津市黄瓜研究所育成的杂交种。高抗枯萎病,抗霜霉病、白粉病。植株紧凑,长势强,主蔓结瓜为主,第1雌花着生节位在3~4节,雌花节率80%,有回头瓜。瓜条顺直,长36厘米,单瓜重250克左右,刺瘤明显,瓜色深绿,有光泽,品质好。(2)中农8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生长势强,株高2米以上,主侧蔓结瓜,第1雌花着生于主蔓4~7节,每隔3~5节出现一个雌花。瓜长棒形,深绿色,有光泽,无花纹,瘤小刺密,白色,无棱,瓜长35~40厘米,横径3厘米,单瓜重200~250克,瓜柄短,质脆,味甜,品质佳,商品性极好。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亩产量5 000千克以上。(3)京旭2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植株长势旺,侧蔓多且粗壮,平均每株4~6个侧蔓。主侧蔓结瓜,侧蔓结瓜能力强。茎粗叶大,叶色浓绿,主蔓第1雌花位于8~10节,以后每隔3~4节出现一雌花。侧蔓1~2节着生雌花,坐瓜率良好,瓜条顺直,瓜柄短,瓜长35~40厘米,横径3~4厘米,瓜绿色,棱刺中等。亩产量4 000~5 000千克。对霜霉病、白粉病、病毒病有较强的抗性。对肥水要求高。适于北京地区露地及保护地秋延后栽培。(4)津优10号:天津市黄瓜研究所育成。生长势强,前期以主蔓结瓜为主,中后期主侧蔓均能结瓜,亩产量6 000千克以上。早熟性好,第1雌花节位着生在第4节左右。瓜条生长速度快,成瓜性好,瓜条长35厘米,横径3厘米,单瓜重180克,皮色深绿,有光泽,刺瘤中等,口感脆嫩。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尤其抗霜霉病。前期耐低温,后期耐高温,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协调一致,是早春塑料大棚与秋延后大棚栽培的理想品种。(5)农大秋棚1号:中国农业大学育成。侧蔓分生适中,主蔓长2米以上,节间长7~8厘米,叶色深绿。第1雌花着生于主蔓5~8节,雌花着生间隔4片叶左右,瓜长30~35厘米,横径3厘米,瓜皮深绿有光泽,刺瘤中等,单果重300~400克。单株产量1~1.2千克,播种后32~33天出现雌花,42~43天开始采收,结瓜期50~60天。亩产量2 500~3 500千克。果肉质地脆嫩,风味香甜。耐热性好,较耐涝。较抗枯萎病,对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有一定的抗性。尤其适于北京秋延后保护地栽培。

3.日光温室越冬品种(1)鲁黄瓜10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植株生长旺盛,以主蔓结瓜为主,结瓜早,第1雌花着生于主蔓2~4节,表现雌花率高,早熟、抗病、丰产。商品瓜为棒状,瓜皮绿色,无黄色条纹或斑点,刺瘤白色,疏密适中,品质优良。可耐冬季短时5~8℃的低温不至受冻害。经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较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对霜霉病、白粉病的抗性亦优于对照。(2)津春3号:天津市黄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交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茎粗壮,叶片肥大、深绿色,分枝性中等,较适宜密植,以主蔓结瓜为主,单性结实能力强。腰瓜长30厘米左右,瓜色绿,无花脑门,刺瘤适中,白刺,有棱,把较短,瓜条顺直风味好,一般亩产5 000千克以上。从播种到采收50天左右。抗霜霉病、白粉病,同时具有较强的耐低温、弱光能力。(3)绿衣天使: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国家“九五”攻关新成果。该品种外观美,为华南型黄瓜,皮色翠绿均匀,有光泽,刺白色稀少,无刺瘤,瓜把极短,果长20厘米左右,瓜条顺直,粗细均匀,整齐性好,适合超市销售。种子腔小,质地脆嫩,口味甘甜,清香浓郁,适合生食。耐低温、弱光,不易花打顶,春季恢复生长速度快,较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主蔓结瓜为主,侧蔓结瓜能力也较强,主蔓10节以上便可连续出现雌花,有一节多瓜现象,亩产量可达1万千克以上。(4)中农21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最新育成的日光温室越冬专用品种。生长势强,主蔓结瓜为主,第1雌花始于主蔓第4~6节。早熟性好,从播种到始收55天左右。瓜长棒形,瓜色深绿,瘤小,白刺、密生,瓜长35厘米左右,瓜粗3厘米左右,单瓜重约200克,商品瓜率高。抗枯萎病、黑星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等病害。耐低温、弱光能力强,在夜间10~12℃下,植株能正常生长发育。适宜长季节栽培,周年生产亩产量达10 000千克以上。(5)中农9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新近育成的中早熟少刺型一代杂种。生长势强,第1雌花始于主蔓3~5节,每隔2~4节出现一雌花,前期主蔓结瓜,中后期以侧枝结瓜为主,雌花节多为双瓜。瓜短筒形,瓜色深绿一致,有光泽,无花纹,瓜把短,刺瘤稀,白刺,无棱。瓜长15~20厘米,单瓜重100克左右。丰产,亩产量7 000千克以上。抗枯萎病、黑星病、角斑病等。具有较强的耐低温、弱光能力。(6)津优30号:天津市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瓜研究所选育而成。该品种早熟性好、早期产量较高,尤其是越冬日光温室栽培时,在春节前后的严冬季节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该品种瓜码密,雌花节率40%以上,化瓜率低。连续结瓜能力强,有的节位可以同时或顺序结2~3条瓜。此品种商品性好,瓜条长35厘米左右,瓜把较短,在5厘米以内。即使在严寒的冬季,瓜条长度也可达25厘米左右。瓜条刺密、瘤明显,便于长途运输。此外,该品种畸形少,有光泽,质脆、味甜、品质优。该品种抗病能力较强,高抗枯萎病,抗霜霉病、白粉病和角斑病。

三、黄瓜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黄瓜生长发育

1.生育周期

黄瓜的生长发育周期大致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初花期和结果期4个时期。(1)发芽期:由种子萌动到第1真叶出现为发芽期,一般5~10天。在正常温度条件下,浸种后24小时胚根开始伸出1毫米,48小时后可伸长1.5厘米,播种后3~5天可出土。发芽期生育特点是主根下扎,下胚轴伸长和子叶展平。生长所需养分完全靠种子本身贮藏的养分供给。所以要选用成熟充分、饱满的种子, 以保证发芽期生长旺盛。子叶拱土前应给予较高的温湿度, 促进早出苗、快出苗、出全苗; 子叶出土后要适当降低温湿度,防止徒长。(2)幼苗期:从真叶出现到4~5片真叶为幼苗期, 一般20~30天。幼苗期的生育特点是幼苗叶的形成, 主根的伸长和侧根的发生,以及苗顶端各器官的分化形成。黄瓜幼苗期已孕育分化了根、茎、叶、花等器官,为整个生长期的发展,尤其是产品产量的形成及产品品质的提高打下了组织结构基础。生产上要创造适宜的条件, 培育适龄壮苗。此期黄瓜以营养生长为主。中后期是定植的适期。(3)初花期:由真叶5~6片到根瓜坐住为初花期,一般15~25天,株高1.2米左右,有12~13片叶。黄瓜初花期发育特点主要是茎叶形成,其次是花芽继续分化,花数不断增加,根系进一步发展。初花期以茎叶的营养生长为主,并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栽培上的原则是,既要促使根的活力增强, 又要扩大叶面积,确保花芽的数量和质量,避免徒长和化瓜。(4)结果期:从根瓜坐住到拔秧为结果期。结果期的长短因栽培形式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异。露地夏秋黄瓜只有40天左右,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长达120~150天, 高寒地区能达180天。黄瓜结果期生育特点是连续不断地开花结果,根系与主、侧蔓继续生长。结果期的长短是产量高低的关键,因而应千方百计地延长结果期。在结果期,由于黄瓜不断地吸收养分,地力消耗很大,所以生产上一定要及时地供给足够的肥水。

2.发育特点(1)花芽分化的特点:黄瓜花芽在幼苗期分化。一般早熟种子叶展平时,已开始花芽分化,在叶芽内则分化出花原基,生长点只分化叶芽。黄瓜花芽分化经过无性、两性和单性3个时期。分化初期为无性时期,出现雌雄蕊为两性时期,最后向一方向发展形成单性花为单性时期。花芽性别的决定,除与品种遗传性有关外,主要取决于外界环境条件,利于雌性分化时,雄蕊发育停止,雌蕊发育形成雌花,反之则形成雄花。若环境条件在雌性分化或雄性分化途中偶然改变,或环境条件对雌雄性的分化偶尔都适合时,则会形成两性花。低温短日照利于雌花形成,不仅雌花数目增多,而且着生节位降低,所以冷季育苗有利雌花形成。

早熟黄瓜品种发芽后12天,第1片真叶展开时,主枝已分化出第7节,在第3~4节开始花芽分化。发芽后40天, 具有6片真叶时已分化出第30节,第24节开始分化出花芽, 已有10~14个雌花花芽。(2)雌花形成的环境条件:

①温度、光照:黄瓜主蔓15节以上的雌花数目,以日温25℃左右、夜温13~16℃最多,昼夜高温(30℃),无论长日照(12小时以上)或短日照(6~8小时),均不形成或很少形成雌花;昼夜低温,日照长时雌花少,日照短雌花可相对增加;昼温低、夜温高,无论日照长短,雌花基本不形成;昼夜温度过低也很少形成雌花。地温以18~20℃为宜。所以苗期温度管理最好采用变温法。

②水分、营养:土壤湿润有利于形成雌花,而干旱利于形成雄花。土壤相对湿度在47%时雄花多,在80%时雌花增多1倍以上。苗床土肥沃, 氮磷钾配合适当,多施磷肥可降低雌花节位,多形成雌花;而钾能促进形成雄花,应适量施用。

③气体:在苗期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光合作用增强,养分积累增多,有利于雌花形成。增加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在营养土中增施有机肥料,或在有保护设施条件下增施二氧化碳气肥。

④激素:有几种激素对黄瓜的性型有影响,如乙烯利、吲哚乙酸、矮壮素等,都有促进雌花分化的作用。乙烯利在生产上较为多用。在育苗条件不利于雌花形成时,用乙烯利处理效果明显,但是乙烯利有抑制生长的作用,使用时应慎重。冬春育苗时,因昼夜温差大,日照较短,对雌花形成有利,一般不需用乙烯利处理;秋黄瓜育苗时,因温度高、日照长,昼夜温差小,进行乙烯利处理是必要的。

(二)黄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黄瓜是喜温植物,生育适温为10~32℃。白天适温为25~32℃,夜间适温为15~18℃。光合作用适温为25~32℃。黄瓜所处的环境不同,生育适温也不同。据有关资料介绍,光照强度在1万~5.5万勒克斯范围内,每增加3 000勒克斯,生育适温提高1℃。另外,高空气湿度和高二氧化碳条件下生育适温也会提高。所以生产上要根据不同环境条件采用不同的温度管理。光照弱应采用低温管理。增施二氧化碳应采用高温管理。由播种到果实成熟需要的积温为800~1 000℃。

一般情况下,温度达到32℃以上则黄瓜呼吸量增加,而净同化率下降;35℃左右同化产量与呼吸消耗处于平衡状态,35℃以上呼吸作用消耗高于光合产量;40℃以上光合作用急剧衰退,代谢机能受阻; 45℃3小时叶色变淡,雄花落蕾或不能开花,花粉发芽力低下,导致畸形果发生;50℃1小时呼吸完全停止。在棚室栽培条件下,由于有机肥施用量大,二氧化碳浓度高,湿度大,黄瓜耐热能力有所提高。黄瓜制造养分的适温为25~32℃。

黄瓜正常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是10~12℃。在10℃以下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产物的运转及受精等生理活动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停止。黄瓜植株组织柔嫩,一般 -2~0℃为冻死温度。但是黄瓜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常因降温缓急和低温锻炼程度而大不相同。未经低温锻炼的植株,5~10℃就会遭受寒害,2~3℃就会冻死;经过低温锻炼的植株,不但能忍耐3℃的低温,甚至遇到短时期的0℃低温也不至冻死。

黄瓜对地温要求比较严格。黄瓜的最低发芽温度为12.7℃,最适发芽温度为28~32℃。黄瓜根的伸长温度最低为8℃,最适宜为32℃,最高为38℃; 黄瓜根毛的发生最低温度为12~14℃,最高为38℃。生育期间黄瓜的最适宜地温为20~25℃,最低为15℃左右。

黄瓜生育期间要求一定的昼夜温差。因为黄瓜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夜间呼吸消耗,白天温度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夜间温度低可减少呼吸消耗,适宜的昼夜温差能使黄瓜最大限度地积累营养物质。一般白天25~30℃,夜间13~15℃,昼夜温差10~15℃较为适宜。黄瓜植株同化物质的运输在夜温16~20℃时较快,15℃以下停滞。但在10~20℃范围内,温度越低,呼吸消耗越少。所以,在生产上实行变温管理时,生育前期和阴天宜掌握下限温度管理,生育后期和晴天宜掌握上限管理,这样既有利于促进黄瓜的光合作用,抑制呼吸消耗,又能延长产量高峰期和采收期,从而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益。

2.光照

黄瓜对日照长短的要求因生态环境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华南型品种对短日照较为敏感,而华北型品种对日照的长短要求不严格,为日照中性,但 8~11小时的短日照能促进性器官的分化和形成。

黄瓜较耐弱光,光饱和点为5.5万勒克斯,光补偿点为1 500勒克斯。只要满足了温度条件,冬季仍可正常生长。但是冬季日照时间短,光照弱,黄瓜发育比较缓慢,产量低。炎热夏季光照过强,对发育也不利。在生产上夏季设置遮阳网,冬春季覆盖无滴膜和张挂反光幕,都是为了调节光照,促进黄瓜生长发育。

黄瓜的同化量有明显的日差异。每日清晨至中午较高,占全日同化总量的60%~70%,下午较低,只占全日同化总量的30%~40%。因此,在日光温室栽培黄瓜时,应适当早揭草苫等不透明覆盖物,增加光照。

3.湿度

黄瓜根系浅,叶面积大,对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要求比较严格。黄瓜的适宜土壤湿度为土壤持水量的60%~90%,苗期60%~70%,成株80%~90%。黄瓜的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60%~90%。

黄瓜喜湿怕旱又怕涝,必须经常浇水才能保证黄瓜正常结果和取得高产。但一次浇水过多又会造成土壤板结和积水,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反而不利于植株的生长。特别是早春、深秋和隆冬季节,土壤温度低、湿度大时极易发生寒根、沤根和猝倒病。故在黄瓜生产上浇水是一项技术要求比较严格的管理措施。

黄瓜对空气相对湿度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可以忍受 95%~100%的空气相对湿度。但是空气相对湿度大很容易发生病害,造成减产。所以棚室生产,在阴雨天及刚浇水后,空气湿度大,应注意放风排湿。在生产上采用膜下暗灌等措施使土壤水分比较充足,空气相对湿度低,黄瓜能正常生育,且很少发生病害。

黄瓜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幼苗期水分不宜过多,水多容易发生徒长;但也不宜过分控制浇水, 否则易形成老化苗。初花期对水分要控制,防止地上部徒长,促进根系发育, 建立具有生产能力的同化体系,为结果期打好基础。结果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步进行,叶面积逐渐扩大,叶片数不断增加,果实发育快,对水分要求多,必须供给充足的水分才能获得高产。

4.土壤

黄瓜属浅根系作物,根系不发达,主要分布在30厘米左右的表层土内,根系吸收能力较弱,对土壤条件的要求较高,栽培黄瓜宜选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这种土壤能平衡黄瓜根系喜湿而不耐涝、喜肥而不耐肥等矛盾,黏土发根不良,沙土发根较旺,但易老化。早熟栽培则以砂壤土最适宜。黄瓜喜欢中性偏酸性的土壤,在土壤酸碱度为pH 5.5~7.2的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发育,但以pH 6.5为最适宜。pH过高易烧根死苗,发生盐害;pH过低易发生多种生理障碍,黄化枯萎,pH 4.3以下黄瓜就不能生长。黄瓜耐旱性较弱,水分不足,生长受抑制;但水分过多,因氧气减少也不利于生长。所以,黄瓜需要通气性良好的土壤才能获得高产。

5.肥料

由于黄瓜植株生长快,能在短期内大量结瓜,而且茎叶生长与结瓜同时进行,这必然要耗掉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因而用肥量大。如果营养不足,就会影响黄瓜的生长。黄瓜根系吸收养分的范围小,忍受土壤溶液的浓度较小,所以黄瓜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只有在大量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才能施用较多的速效化肥。黄瓜吸收土壤营养物质的量为中等,一般每生产1 000千克黄瓜,需吸收氮2.8千克,五氧化二磷0.9千克,氧化钾9.9千克,氧化钙3.1千克,氧化镁0.7千克。

6.气体

大气中氧的平均含量为20.79%。土壤空气中氧的含量因土质、施有机肥多少、含水量大小而不同,浅层土壤含氧量多。黄瓜适宜的土壤空气中氧含量为15%~20%,低于2%生长发育将受到影响。黄瓜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吸收功能与土壤空气中氧的含量密切相关。生产上增施有机肥、中耕都是增加土壤空气氧含量的有效措施。二氧化碳的含量和氧相反,浅层土壤比深层中少。在常规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为0.005%~0.1%的范围内,黄瓜的光合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而增高。即在一般情况下,黄瓜的二氧化碳饱和点浓度为0.1%,超出此浓度则可能导致生育失调,甚至中毒。黄瓜的二氧化碳补偿点浓度是0.005%,长期低于此限可能因饥饿而死亡。但在光照强度、温度、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饱和点浓度还可以提高。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约为0.0396%。露地生产由于空气不断流动,二氧化碳可以源源不断地补充到黄瓜叶片周围,能保证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保护地栽培,特别是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生产,严冬季节很少放风,室内二氧化碳不能随时得到补充,必将影响光合作用。因此,生产上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和人工施放二氧化碳的方法进行补充。

四、黄瓜营养需求特点与施肥

(一)对矿质营养元素的需求特点

1.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量

由于黄瓜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间长,黄瓜生长快、结瓜多,需肥量大,喜疏松肥沃的土壤。但黄瓜根系分布浅,吸肥、耐肥力弱。黄瓜对各种矿质元素的吸收数量,与生长速度呈正相关。苗期生长量小,吸收量也很少,但体内营养元素含量比例较高,对土壤养分浓度的要求并不低。发棵期和结瓜期,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快,这一期间吸收矿质营养元素的数量也最多。这时植株体内的钾含量(%)由低到高,氮的含量则有所降低。黄瓜吸肥量与吸水量密切相关,一日之中最大吸水速率出现在中午12~14点之间,氮肥、钾肥的吸收高峰与水分吸收高峰相同,每株黄瓜平均每天吸水1.14千克,吸收钾360毫克、氮248毫克、磷48毫克。光照强度与吸肥量成正比。光照充足时,植株光合作用旺盛,需要吸收的养分多。每1 000千克黄瓜产品需肥量为:氮2.8千克、磷 0.9千克、钾 3.9千克、钙 3.1千克、镁 0.7千克,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6∶1.3。各种肥料实际用量,可按各养分估计吸收量除以相应的有效养分百分含量加以估算。一次最大施纯氮量每亩不得超过5.3 千克。

2.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

黄瓜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吸收率不尽相同,氮在黄瓜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两次吸收高峰,分别出现在初花期至采收始期和采收盛期至拉秧期。黄瓜定植后30天内对氮肥的吸收量呈直线上升,生长中期吸氮最多。黄瓜果实靠近果梗的果肩处易出现苦味,产生苦味的物质是葫芦素,葫芦素产生原因极其复杂。从栽培角度看,氮素过多、低温、光照和水分不足,以及植株生长衰弱等都可导致产生苦味。因此,黄瓜坐瓜期既要满足氮素营养,又要注意控制土壤溶液中氮素营养浓度。

幼苗期是需磷的关键时期,苗期缺磷,后期追肥也难以补救。进入结瓜期,对磷的需要剧增,而对氮的需要略减。因此,磷肥应尽量作基肥或种肥早施,应尽早开沟追施,施后灌水。

黄瓜全生育期都吸钾。黄瓜对氮、磷、钾需求最大期为盛瓜期,需求量约占总量的80%。黄瓜整个生育期每亩约需氮 30 千克、磷(P2O5 )12千克、钾(K2O )30千克,并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通气性好。

3.影响矿质营养吸收的因素

影响矿质营养吸收的因素主要有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溶液浓度等。黄瓜根系营养吸收要求较高温度,吸收养分最快时地温在25~32℃,10℃以下吸收不能正常进行。在pH值高时,土壤呈碱性,易使铁、钙、镁、锌、铜及硝酸根生成沉淀,根系不易吸收,微酸性土壤较适宜黄瓜生长,因pH过低时铝、铁、锰的化合物大量放出,会抑制根系发育。土壤中氧气多少对根系吸收影响很大,缺氧时根系呼吸作用受阻生长不良。含盐量高的土壤溶液浓度超过一定限度(0.2%~0.3%)时,影响各种有用元素的正常吸收,如土壤溶液中铵离子含量过高时影响钙离子的吸收,钙离子浓度过高影响镁离子的吸收。如土壤中氯离子高时,影响硝酸根和磷酸根的吸收。由于这种原因,有时土壤本来不缺少某种元素,而黄瓜可能有缺少某种元素的表现。

(二)主要营养元素的作用及缺素症状

1.氮

氮素促进营养生长,使叶肥大、深绿。但氮肥过多,会造成植株徒长,影响花芽分化、果实形成,且病害重。当土壤缺氮时,黄瓜植株生长衰弱、缓慢,早期表现为叶片生长受阻,颜色变淡,叶脉尤甚,严重时,叶片上散布着黄绿相间的斑块或叶片失绿,茎秆细而坚韧,花芽分化迟缓,结瓜少,果实表现为“尖嘴瓜”或易出现弯瓜,且颜色变淡。应及时施入硝酸铵及尿素等含氮化肥。

2.钾

钾能促进植物体内养分的制造和运输,并刺激细胞分裂,促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发展,使果实形状整齐而质地充实,对改善黄瓜品质有良好的作用。另外,它还能促进根部的生长,增强抗病力和调节氮和磷的吸收作用。黄瓜缺钾表现为植株矮化,节间短,叶片小,叶呈青铜色,叶缘逐渐变黄绿色,主脉下陷。后期脉间失绿更严重,并向叶片中部扩展,随后叶片坏死,叶缘干枯,与药害相似,果实为“大肚瓜”。一般情况下,黄瓜植株缺钾不太严重,但往往由于缺钾而引起其他传染病害的发生。当植株缺钾同时又氮肥过量时,可施入硝酸钾、草木灰等,也可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或1%的草木灰浸出液喷施叶面。

3.磷

磷能促进开花和果实种子的生产,促进根部的生长,使须根发达,增进植物的抗旱力和抗病力,使产品的品质良好。此外,磷还有调节氮肥过多所发生的不良结果。缺磷植株表现为茎秆纤细、木质化,生长缓慢,成熟延迟,产量减低。在缺磷严重的情况下,新叶背面略带紫色,有时在老叶上先出现油浸状斑块,后变为棕黄色坏死斑。须根不发达,坐果期和收获期推迟。可施入磷酸铵,也可叶面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4.铁

黄瓜缺铁会阻碍植株生长,新叶叶脉间变黄,叶片由橙色变为黄白色,最后坏死。可叶面喷施0.5%~l%的硫酸亚铁水溶液l~2次。

5.镁

缺镁症状通常在施用钾盐或钠盐肥料后出现。叶缘首先黄化变枯,后向叶片发展,有时黄化的叶片上有大块枯死斑,但叶脉保持绿色。叶片变厚且易破碎。开始显症时,叶面喷施硫酸镁即可缓解。

6.锰

缺锰的黄瓜植株叶片变小,呈黄白色,分布黄色斑块,后变为坏死斑,但叶脉保持绿色。茎秆纤细、软弱,花苞凋落。可叶面喷施1%的硫酸锰水溶液。

7.硼

黄瓜缺硼,植株生长缓慢,发育不良,新叶叶缘卷曲、干枯,老叶叶缘卷曲且布满大花斑。叶面喷施0.l%~0.2%的硼砂液2~3次可缓解。

8.钙

因为钙不容易被转移,故植株顶端最容易缺钙。通常表现为新叶弱小,颜色变淡,叶缘卷曲且布满白色斑块。老叶叶片扭曲,节间变短,果实为“尖嘴瓜”。可适量施入生石灰或过磷酸钙。

9.铝

植株缺铝的早期症状与缺氮相似,叶脉间轻微变黄。后期叶面凸凹不平,浓淡相同,且有枯死斑出现,叶缘卷曲或叶片枯萎,新叶扭曲。可叶面喷施0.02%~0.05%的钼酸铵水溶液。

(三)各类肥料的肥效特点

1.农家肥料

农家肥料多用作基肥,基肥常以有机肥为主体。农家肥料来源广,数量多,养分全,肥效持久,能不断供给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农家肥料含有大量有机物质,能改良土壤结构,增加通气性和透水性,使土壤疏松绵软,不易板结,有利保水保肥,提高地温。这些优点是化学肥料所不及的。(1)牲畜圈粪:牲畜粪尿中的氮素极易损失,既可以变成氨气挥发,也能随水流失。如猪粪在气温25~28℃时,露天存放18天,氮素损失80%以上。因此,为了减少肥分损失,圈粪要堆积在阴凉的地方,避免风吹、日晒、雨淋。家畜粪尿是迟效性肥料,施用时应掌握“底、深、早”, 即尽量作底肥施,深施,作追肥要早施,施后及时中耕或耙耱,减少损失。(2)人粪尿:人粪尿是以氮素为主的农家速效肥料,人粪尿中的氮素极易变成氨气挥发,尿中所含的氮素占总氮量70%左右,这部分氮很易流失。保管人粪尿的关键是防止氮素的挥发和流失。人粪尿中不应当混入草木灰或石灰等碱性物质,否则,会引起氮素大量挥发损失。人粪尿适于作追肥,施后几天就能见效。可采取穴施或条施盖土的办法。蔬菜宜施用充分腐熟的人粪尿,以免传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3)堆肥(沤肥):堆肥是利用微生物分解作物秸秆、杂草、垃圾、落叶等,使其转化为作物可利用的养分。在堆制时,必须创造有利于微生物活动的温度、水分、空气、养分等环境条件,以加快腐熟(表1)。

2.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多用作追肥,追肥是针对黄瓜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特点,适时适量分期施入的肥料。追肥一般在黄瓜吸肥数量大而集中的时期进行,所使用的肥料种类多为速效氮肥、钾肥、少量磷肥和腐熟鸡粪、人粪尿。(1)尿素:尿素是一种白色结晶,含氮量达 46% 左右,是目前固体氮肥含氮量最高的一种,是一种中性肥料,对土壤无影响,适用于各种土壤和植物,是一种优质、高效的氮肥。尿素有吸湿性,吸湿后还能结块,贮存时应注意防潮,放在干燥的地方。(2)碳酸氢铵:又称重碳酸铵(简称碳铵),是一种白色的晶体,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于受潮,甚不稳定,受潮时在常温下就能分解,放出氨气,因而也带有丝丝氨气的特有气味,含氮量约为 17%。由于碳酸氢铵容易分解,从而造成氮素的损失,保管时必须贮存在阴凉和比较干燥的地方,包装必须密封,并注意随开袋随使用。碳酸氢铵施入土壤后,营养成分能全部被作物吸收和利用,对土壤无破坏作用,适合于不同性质的土壤。(3)硫酸铵: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在常温下很稳定,不会分解。含氮量约为 21% 。硫酸铵是一种酸性肥料,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性增加、硬化,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可以避免这种不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