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的故事:茶余饭后读重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4 19:37:18

点击下载

作者:章创生,范时勇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座城的故事:茶余饭后读重庆

一座城的故事:茶余饭后读重庆试读:

序 言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史,一座城市也一样。

从西周时巴国在江州建都,到21世纪今天瞩目世界的重庆,其间3000余年的兴衰沉浮就是重庆城的家史。

每一个人都惦念自己的家史。重庆所经历的可歌可泣的岁月、所诞生的顶天立地的英雄、所创造的流芳千古的文化,难道不值得我们去熟识、感悟和铭记?

然而,古往今来历史悠悠,我们不可能逐年逐月地去系统阅读那些大大小小的人物事件。

当然,在如此快捷的信息时代,我们没有精力也不习惯去翻看那些文言八股式的历史古董和去接受那些灌输式的历史说教。

有鉴于此,我们编写了这本《一座城的故事:茶余饭后读重庆》。

我们选择了每个历史时期最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及事件,把他们的命运或事件的始末表述出来,以点带面来反映那个时代。

我们选写了28个历史故事,愿它们像28盏标灯去烛照重庆风云舒卷的历史长河。

本书,我们是为普通百姓而写的,是为大家在茶余饭后提供一点“甜品”;所以我们力求每一个故事都要通俗生动、新奇有趣。倘若,读者在轻松阅读之后,还能汲取一点历史文化营养,那便是我们的奢望了。

我写了1—13章、20、22、26章,其余篇章为时勇所写。

本书故事的选写,是我们一家之言,算“抛砖”之作吧。章创生2011年12月26日

第一章 重庆名称的故事

重庆城有很多名字:江州、荆州、益州、巴州、楚州、渝州、恭州、雾都、陪都、重庆。其中用得最多、时间用得最久的是江州、渝州(简称渝)、重庆。

江州的称谓,从周武王分封巴族在江北嘴上建国直到魏晋南北朝之前,沿袭了1200多年。

渝州的称谓,从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因见渝水(嘉陵江)绕城,故改楚州为渝州起,到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取名重庆,一共沿袭了600余年。不过对“渝”的称谓,至今重庆人情有独钟,将它作重庆的简称,那是后话。

至于重庆的称谓,自1189年起,到今天已有822年历史。虽然在巴人开拓的这片土地上谈不上最长,面对生生不息的未来,传承和光大它的英名将永不停息。

值得我们珍视和记忆的是,这个至“巴”为重庆最早的称呼今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渝”和“重庆”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重庆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远在两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片土地上就出现了人类生息繁衍的活动;到新石器时代,已有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别居住着夷、濮、苴、奴、宾等八个民族。在商周时期,以重庆为中心地带的大片地区,已形成强大的奴隶制部族联盟,史上统称为“巴”。相传夏禹王分华夏为九州,梁州所属就有“巴”。正是这最早的重庆人,创造了重庆惊世的历史文明,如同印第安人创造的“玛雅文明”一样。

然而历代统治者对于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居民,却少有怜惜和善待过。他们利用的是巴人身上勇猛仗义和视死如归的品格,以及巴人勤劳淳朴的作风。周武王伐纣让巴师打前锋,让巴人的热血染红了牧野疆场;秦灭巴后,大批的巴人勇士成为其统一中国的战争机器;刘邦除了叫巴人打仗外,还将巴人舞纳入宫廷为他寻欢作乐……

然而在皇宫朝廷的骨子里,巴人却是“不学少儒”“尚鬼不药”“质朴无文”的粗人。宋初的《太平寰宇记》中写到:“今渝之山谷中有狼猱,乡俗构屋高树,谓之阁楼,不解丝竹,惟坎铜鼓,视木叶以别四时,父子同讳,夫妻共名,祭鬼以祈福也。”渝州,便是他们心目中的蛮夷之地,正如苏轼所拟燕若古知渝州诏书中说,官府们“鄙夷其民”。抗战时国民政府迁渝,称重庆为“陪都”

特别是当世代居住渝州附近的南平蛮及泸地少数民族常常因事骚乱时,作为文明世界(汉人区)与野蛮世界(蛮人区)边缘地带的渝州,就常常成为戎汉冲突反复出现的频发区。最大的一次冲突是宋神宗熙宁年间以南平军建置为结果的李光吉叛乱。这次冲突十分激烈,前后相持数年之久。在这种背景下,朝廷对渝州便产生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疑虑。加之宋徽宗生性狐疑,即位以后,更是三年之内,反复为政,俱至极端。感觉这渝州的“渝”字寓意不祥,除水名外就只有“变”“改变”之意,难道这方人士要图谋不轨,叛乱不成?正当这位皇帝在冥思苦索治国安邦之策时,一件让他心惊肉跳的事情陡然发生了。

一个叫赵谂的一介书生,少年得志,出身进士,官至太常博士。渝州南部人,曾经是僚人(古南蛮的别种),父亲赵庭臣因归顺朝廷,被赐予姓赵。赵谂为人耿直,因不满宋哲宗贬黜苏轼,常与张怀素暗中抨击朝廷,常有忧国之心,胸怀大志。有一天,他做了个梦,梦见有个神仙为他算命题诗:“冕旒端拱披龙衮,天子今年二十三”,说他23岁即可穿龙袍当皇帝。于是在一次与友人的聚会中,酒后大发狂想,飘飘然竟道出了梦中意象。酒醒才自悔失言。便赶紧向友人嘱咐,自己席间之语只当没说,更不必张扬。可是补牢已晚,风声已经走漏——告发有赏,谁还有多少良心?赵谂谋反之事,正撞在了宋徽宗的枪口上——果不其然,这渝州真有阴谋篡逆之人!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在赵谂还乡探视父母之时,即遭抓捕入狱,不久被诛杀。他的父母、妻儿也惨受株连被流放异域。重庆之夜:聆听新年的钟声(晋毅摄)

赵谂事件的发生,似乎“印证”了朝廷的忧患。随即,宋徽宗赵佶将渝州改为恭州。为何叫恭州呢?恭者,恭恭敬敬,服服帖帖之意。皇帝是想让渝州百姓从此规规矩矩做臣民,再莫有非分之想。

恭州的称谓,从1102年到1189年,也仅用了87年。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宋孝宗即位。九月,封其第三子赵惇为恭王。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孝宗禅位于赵惇。赵惇即南宋光宗。光宗即位后,依照潜藩升府的惯例,于当年八月甲午(即公元1189年9月18日),升其潜藩之地的恭“州”为“府”。二月登基,八月升府,被誉为“双重喜庆”,故将恭州取名为重庆。这个充满吉祥寓意的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就再没有更改过。

800多年过去了,伴随它一路走来的,还有它的简称——渝。

这个让宋徽宗担惊受怕的字眼的冤屈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的快节奏时代,“渝”同人们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密——“来渝”“回渝”“入渝”“访渝”;“渝报”“渝网”“渝派”“渝菜”;“渝中”“渝北““渝水”“渝城”……

是因为它的谐音——“鱼”“余”“馀”“裕”,给了人们美好的理想?

还是它的思“变”和不墨守成规的思维,给了人们与时俱进的精神?

第二章 史上最早的重庆人

在重庆人的口头禅及地名中有一个十分独特的字眼,就是“巴”。

别人说“盐”,重庆说“盐巴”。

别人说“牙”,重庆说“牙巴”。

别人说“嘴”,重庆说“嘴巴”。

别人说“饼”,重庆说“巴巴(粑粑)”。

别人喊“爸爸”,重庆喊“爸巴”。

办事“利落”,重庆叫“巴适”。

为人“倾情、倾心”,重庆称“巴心巴肠”。

重庆及周边的山山水水都刻下了“巴”的印记:巴东、巴中、巴山、巴水、巴河、巴峡、巴丘、巴陵……

为什么重庆能有如此痴迷的“巴”的情结呢?因为它是巴人的故乡。

巴族是我国古代西南和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今重庆、川东、鄂西、陕南一带。

5000多年前,在重庆的城口、巫溪、巫山、奉节、云阳等地已生活着早期的巴人。他们以姓氏血统为群,形成各个部落,过着氏族社会的生活。

经过1000余年的繁衍生息、多方扩展,他们已移居到重庆,同生活在当地的一批土著居民濮人、板楯蛮、苴人等便成了重庆人最早的祖先。他们依山而居,临水而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种植、狩猎、捕鱼、养蚕,他们纺织、酿酒、歌舞、集市,过着早期先民安居乐业的闲适生活。

巴者,蛇也。巴人敬畏蛇、供奉蛇。家家户户以见蛇为喜,无蛇为愁。在20世纪60年代前孩童中盛行着的“蛇抱蛋”的游戏,就是百姓敬仰蛇神的一种传统方式。古籍称,蛇为龙像,龙蛇同源。曹操“对酒歌”诗,有一句“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这“腾蛇”就是指的飞龙。传说刘邦在立国之前那天晚上,梦见有蛇来迎,果然第二天穿上龙袍。重庆的古地名、街道名很多都带“龙”字,据统计不下100处。至今还沿袭着的就有:九龙坡、小龙坎、来龙巷、化龙桥、回龙湾、龙岩、龙溪镇……巴人的蛇信仰或许可以是中华龙信仰最早的渊源之一。

在巴人崛起于民族之林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就是女真族的努尔哈赤,他叫廪君。他在巴人各部落纷纷强大起来又互不买账的关键时刻,通过“掷剑”“浮船”竞争上岗做了统帅。古籍记载巴人“掷剑”就是将长剑掷进洞穴并插在石壁上不掉落。这是考验应试者的力量和技巧。“浮船”是用泥土造成船并载人驶于江中不下沉。这是考验应试者生活经验和智慧。

这两项只有廪君做到了,并十分完美,于是脱颖而出,成了巴族人心目中敬仰的救星。

他带领巴人南征北战,打败盐水女神,兴起了盐业,兴起了商贸;

他带领巴人研制兵器、崇尚白虎、崇尚战争,为民族发达慷慨赴死;巴人的生活

他鼓励巴人发展种植畜牧,提倡酿酒、美食、庆典、歌舞、祭祀……

悠久纯美的“巴乡酒”,精湛于世的“柳叶剑”,华夏首创的化妆品“堕林粉”,世上最早的流行歌舞《下里巴人》《巴人舞》,便是在廪君的精神指引下巴人的不朽杰作!

为了巩固和发展疆域,廪君领导巴人多次经历了与殷商诸国为争夺地盘的血腥战争。不断的战争洗礼,让“巴师”这支战神渐渐饮誉天下。

殷代末年,周武王率西土之师讨伐商纣,巴人的军队被指派为前锋。牧野之战,巴人前歌后舞,大义凛然,凭着视死如归的超然气势,震慑并打败了殷人,赢得了战争。周武王为了答谢和表彰巴人的丰功伟绩,于是分封巴族为他亲近的姬姓诸侯之一。这样,巴族便成了行政意义上的周的子国。随着高层的频繁交往,逐渐产生的姻亲关系,又使巴国成了在血缘意义上的周的子国。

巴的国都应建在哪儿好呢?巴国的先贤们经过再三考察和研究,最终选择了现在的江北嘴。它由长江嘉陵江两江环抱,东、南、西三方形成的天堑可成为防敌制胜的天然屏障——这是上苍赐予巴人的天然要隘。

站在江北嘴对面远望江北嘴,像一片浮在江水中的陆地,这就叫“洲”,而江中之洲,便是“江洲”(也写为“江州”)——巴国的都城由此得名。

巴人在它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战争的原因曾经五易其都:江州、垫江、涪陵、平都、阆中,但为时最早和历时最长的,是江州。

江州,是巴国的首都。它既是重庆城的第一个名字,也是重庆建城史上的第一站。

巴民族以一个国家的名义正式瞩目于世,这是历史给予它的成长机遇,但也让它从此步入了一条与周边大国明争暗斗、此消彼长的战争历程。早就对它垂涎欲滴的北面的楚国,西面的蜀国,不停对它合力“挤压”和领土挑战。在巴人的顽强抵抗和殊死拼搏下,战争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给巴人带来了长期的无法安邦兴国、颠沛游离的战乱生活。虽然巴国的建立,在腹心地带因袭了周王朝的封建制,但居住在周边广袤土地上的土著巴人,还沿袭着落后的奴隶制部落生活,生产力低下,疏于管理,难于统筹,内乱之事也就频繁发生。巴人遗骸

战国中期,巴蔓子向邻国借兵平息内乱,因忠信不能两全而刎颈赴死的惊世之举便是那个时期政治生态的一次记录。

公元前318年,巴国和蜀国之间为苴地(现在的广元昭化镇)的归属引发了战争,双方都求助于秦国。对于一心梦想称霸的秦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这年秋天,秦国派张仪、司马错带兵南下,先一举拿下了蜀国,再东进占领了江州城并北上在阆中活捉了巴王。从此,作为国家意义上的巴国也就消亡了。五千年前的巴人陶器

就像玛雅文明消失而玛雅人却生生不息一样,巴人在山河破碎之后,其子民又开始了新的迁徙,脚步遍及广袤的中原和遥远的西南。他们沿长江、清江、汉水、澧水、酉水,背负着一个民族的命运寻求属于自己的栖身之所。于是在皖赣有了江夏蛮,在湘鄂黔有了武陵蛮,在渝东有了板楯蛮,在湘西有了五溪蛮,在洞庭湖有了澧水蛮,巴人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可他们在漫漫的迁徙跋涉中一直心怀故土,终于在清江与酉水间的武陵山中找到了自己理想生息的沃土。巴人后裔们在武陵大山的腹地生活了800余年,从此再没有迁徙他乡。他们承袭着巴人古风,享受田园牧歌的宁静和欢乐——这就是当今的“土家族”。而今,在重庆的土家族已达113万人,主要分布在石柱、彭水、黔江、酉阳、秀山及万盛区、綦江县等地。

如今在巴人生息过的这块土地上,作为原始形象的巴域已不复存在了,然而巴山渝水、寻常巷陌永远镌刻着“巴”的记忆、“巴”的风尚;作为原始形象的巴人也不复存在了,然而他们似乎还鲜活着——

在重庆人灿烂的笑脸上,

在重庆人豪爽的言谈里,

在重庆人果敢的行为中……

第三章 巴人的惊世文明

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的北纬30°地域,曾经诞生过辉煌的文明。这些文明有的甚至我们至今也无法企及,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思考和美好憧憬。

2000多年前,位于古埃及的80座大小不一的神秘的金字塔,诞生在北纬30°;繁荣于公元3—9世纪,创造了天文、数学、文字伟大智慧的玛雅文明,诞生在北纬30°;坐落在幼发拉底河畔,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建造于北纬30°。

北纬30°也横贯了整个中国内地腹地,由西向东穿越西藏、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等几大省区,整个地带高山大川、人杰地灵。从中国最东端的杭州湾,到风景奇绝的黄山;从气势磅礴的长江三峡,到葱郁莫测的神农架……

我们重庆位于多少纬度?北纬28°10'—32°13',是最正宗的北纬30°。难道它也蕴藏着为人不知的奇迹和奥秘?答案是肯定的。

重庆瞩目于世的美女、美景、美食,已是尽人皆知了,然而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开天辟地的祖先巴人,他们曾经创造的惊世文明你们知晓几多?

宁厂,远古辉煌的盐城

5000多年前,一群生息在巫峡的巴人部落,在山岩的泉水中发现了咸味,于是便用陶器将它们储存起来,加热,制成了盐。或许是造物主对巴人的垂青和庇护,拥有了盐就拥有了人世间最根本的生存基础和宝库。

盐,改变了巴人往昔朝不虑夕的捕猎生涯,他们将这中华大地上最早最稀缺的物品储存起来,开辟盐场,用作对外的物质交易。当时盐场四周是崇山峻巴人制盐岭,勤劳的巴人沿着狭小险道,翻越秦岭将盐背出山去。他们开辟了4000里盐运山道、开辟了400里盐运水道,还凿成了沿大宁河岸300里长的栈道。他们将盐这个人类生存的必备珍品从巫溪推向了全中华。

当时,最繁盛的盐场上下长5里,整个宁厂镇约两万人口,四方商旅荟萃云集,流动人口竟有10万之巨!“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两岸灯火,万灶盐烟”,那是一个何等壮观的远古“食盐世博会”!在《山海经》等许多典籍中记载东方有一个“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的民族,就描述的是当时的巴人。

从先秦兴盛以来,宁厂古镇因盐设立监、州、县。在盐业兴盛的宋代,曾年产盐达400万斤。在清乾隆年间,有盐灶三百三十六座,煎锅一千零八口,号称“万号盐烟”。明清时仍是全国十大盐都之一。

如今当我们漫步在这个依山傍水的远古盐城的时候,迎接我们的是鳞次栉比、断壁残垣和斜木支撑的“吊脚楼”。虽然往昔的繁华已悄无声息,然而我们就像正面对一副恐龙的化石一样,虽然它再也不能惊天动地了,但抚摸它的脊梁,却仍能感受它昔日叱咤风云的强盛与辉煌!——当我们每一个现代人每天品尝食物的时候都要放“盐巴”,那么“盐巴”,就是对巴人曾经创造文明的景仰和怀念!《下里巴人》,世上首部流行音乐“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当巴人通过盐业兴旺达到衣食无虞后,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就日渐强烈。他们在地头树边,围成一圈,席地而坐,亦歌亦舞,手舞足蹈。或穿铠甲兽服,或戴百兽面具,以祈求吉祥幸福、讴歌开天辟地的英雄为主题,表现人类繁衍、狩猎捕鱼、战争拼搏、神话传说及日常生活。舞风烈烈,音乐铿锵,他们将自己亢奋的生命气息及对生活炽热的爱,融进了那联翩不息的歌舞巴人面具之中。渐渐地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娱乐品牌——“巴人舞”。

那年,楚国郢州举办了一次盛大的歌舞汇演。天下各路英雄争先前来献艺。首演的第一曲便轰动全场近万观众,名叫《下里巴人》,因为它讴歌百姓生活,当然激起大家共鸣;接下来的音乐表演就不“大众”了,观众就剩下几百人;再后的表演就更高雅了,只适合达官贵人看,观众只有几十人;而最后出演的越发高深难懂,仅留有几人称道。那应者云集的第一曲的表演者不是别人,正是巴人!

在奴隶制及封建专制时代,歌舞娱乐只是统治者的专利。正因为如此,在两三千年前,一曲歌罢,能有几千粉丝燃情吹捧不能不说是天下奇迹!难怪在武王伐纣和秦始皇一统中国之时,都没有忘记遴选巴人为敢死队,一则是因为巴人英勇善战,再则是巴人的歌舞情结。一个视死如归、笑傲沙场的神秘之师岂不是稳定军心又迷惑敌阵的最佳人选?

巴人歌舞就这样从日常生活走进了战争,后来又从战争走进了宫廷。汉高祖刘邦将这个具有生命气息的娱乐项目经过提炼充实带进了他的生活之中,乃至他身后的一代代。

目前《巴人舞》最正宗的传人是巴人的后裔土家族,他们至今还演唱着闪烁着祖先艺术智慧的“摆手舞”……

3000年过去了,“下里巴人”这个凝聚着巴人文明的精神辞藻沿袭下来,成为了通俗化平民化、讴歌人民的人文符号。巴人舞

巴人的中国老字号巴乡酒

凡是世上勤劳健康又追求生活品质的民族都喜好酿酒。巴人是一个得天独厚、最早富裕起来的民族,不仅在生活劳动中学会了酿酒,而且为时很早。历史书上说,巴人在先秦时期便以酿“清酒”闻名,那么最晚也是在2200年以前。当今中国“国窖1573”也至少比它落后1800年,那是一个何等惊人的差距!汉晋时,巴人的后代已拥有自己的品牌酒“巴乡酒”,其味香醇,其性浓烈。《水经注》说:“江之左岸有巴乡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而普通人家则用玉米和高粱酿造甜米酒,自行饮用,名叫“旨酒”。巴人歌曰:“旨酒嘉谷,可以养父”“嘉谷旨酒,可以养母。”柳叶剑

英勇尚武的巴人,在与野兽和入侵者搏斗中,懂得了制造武器,懂得了冶炼。

柳叶剑是巴人的标志性武器,长约40cm,最厚处32mm,蛇皮纹。握在手中感觉非常理想,中脊和刃部有不同的合金比例及反差较大的厚薄比例。三棱体的剑体,高高隆起的剑脊直指剑锷,在两端形成深凹的血槽,是一种极富力学原理的构造。巴剑远远短于秦剑和楚剑,有人说上古时代峡江山地荆棘密布,不利长兵器作战,因此巴人英勇剽悍,更善于近身肉搏。柳叶剑是远古战争的产物,是英勇、胜利、智慧的象征。堕林粉

最早的人类化妆品制造者,应该追溯到7至12世纪的阿拉伯国家。他们已发明了用蒸馏法加工植物花朵,大大提高了香精油的产量和质量。与此同时,我国化妆品在古籍《汉书》中也有画眉、点唇的记载,《齐民要术》中介绍了有丁香芬芳的香粉。

热爱生活的巴人爱美,也崇尚人的装饰美。在巴郡江州,他们生产了一种高级化妆品,叫堕林粉。江州之北有稻田出“御米”,质地优良,巴人就将其磨成粉,再加以辅料,取清水穴之水调匀做成膏,用于美容敷面。这个清水穴,位于20世纪60年代前重庆南岸莲花山麓流经龙门浩的清水溪上。当时的江州堕林粉因品质好,热卖京城并闻名于世,远销四方。

相关资讯巴人的后代——巴人与土家族的历史文化渊源20世纪50年代,潘光旦先生在参与土家族族别认定时,提出了土家族源于古代巴人之说。他认为,巴人之所以成为土家族人的祖先,主要就是因为他们迁到了今天土家族的聚居地——湘、鄂、渝、黔数省(市)交界地。在此前提下,潘光旦先生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巴人演变成土家族的论据:柳叶剑1.巴人和土家族族称发音相同。土家族自称“比兹卡”,其中“比兹”是名称本身,“卡”等于“族”或“家”。而古代与中古的巴人,自称中也有带“比”的音节,如地名方面,巴人曾经活动过的区域内有:湖南的白抵城、百曳滩,湖北的百节峒、北佳坪、白脊山、柏子山、白雉山,贵州的必际县,重庆的百节、柏枝山,以及一些带有“鳖”或“别”的地名,如“鳖县”等。在人名、姓氏、族称方面,在巴人活动过的区域或历史中,有:胚氏、“斑子”与班氏、“复夷”、比足齐、必际、鼻息、伏羲等。2.巴人和土家族均生活在一个多虎的环境,且都有白虎神崇拜。巴人与土家族生活过的西南和中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虎的环境,这在古籍《山海经》《汉书》《华阳国志》《南齐书》《蛮书》《谈苑》《虎荟》等古籍中,比比皆是。巴人自称白虎后裔,有白虎神崇拜。《后汉书g南蛮西南夷传》说:“廪君死,魂魄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华阳国志》记载,汉初的“板楯蛮”又称“白虎复夷”。东汉繁长、张祥等题名的碑里列有两个“白虎夷王”,名叫资伟与谢节。入晋以后,“板楯蛮”又有“弓弓头虎子”的称号。南北朝末叶,鄂东长江沿岸的巴人中有自称属于“虎蛮”部族的。樊绰《蛮书》卷十说:“巴中有大宗,廪君之后也。……巴氏祭其祖,击鼓而祭,白虎之后也。”可见,从西汉初年到唐代,巴人或自称为“白虎夷”或“虎子”“虎蛮”。3.巴人和土家族语言中有相同的词汇。这就是:虎称“李”和鱼称“女取隅”。巴人与土家族都有虎称“李”的词汇。巴人称鱼“女取隅”这个字例,与今天土家族的同类称呼相通。4.巴人和土家族姓氏的相同。据《世本》和《华阳国志·巴志》载,廪君之巴有五姓,而板楯蛮之巴有七姓。关于巴人姓氏的研究,是与其起源、演变和融合有关的重要内容,因而历来学者均较为注意。潘光旦先生在其著作中,对巴人五姓与七姓的发展及下落作了详尽的考述。关于前五姓,他说:巴,除了廪君自己姓巴名务相以及战国时代有一个巴蔓子而外,作为一个姓氏,似乎没有在巴人区域里流传下来,而在汉人的区域里,却出现了一些姓巴的人。樊,有些带樊字的地名,如樊口、樊城等,或许与巴人的樊姓有关;可以和樊氏一起说到的是范氏和繁氏。目覃,直接以目覃字为姓的人,文献无征,但和目覃在音读与形象上相同或相近的姓,如覃、潭、谭等,则尽有其例,它们都或多或少与巴人及其后裔土家人有关。相,后来演变为土家族的大姓向。郑,今土家人中是有的,但和最初五姓中的郑有无关系,不得而知。(引自http://www.phoer.net/bbs.)

第四章 一颗头保住三座城

巴蔓子出生在古代巴国,今忠县临江城人,为巴国大将军,辅佐国王治理国家。

公元前4世纪,巴国由于多年对外战争,国力渐渐走向衰落。一些贵族趁机向巴王室施压,以图索取政治经济利益,于是在巴国朐忍(今万州一带)阴谋发动了武装叛乱。驻守在巴国东部边境的巴蔓子将军决定带兵回国平乱。由于他手中的兵力薄弱,不足以战胜嚣张狂热的贵族武装,加之当时的国君已受到叛乱势力胁迫。形势紧迫,巴蔓子决定向东邻楚国借兵。

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楚国。他去拜见楚王,请求楚国出兵平息巴蔓子塑像叛乱。

巴国和楚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战争不断,也哥们儿不断,既是敌国也是盟国。前些年有盟约在先,一国有难需相互援助。巴蔓子的借兵请求是顺理成章的。可楚王心里却没有这么想,既然你巴国国王都被挟持了,看来内乱深重,何不隔岸观火坐收渔利呢?即使要借兵,也得抬高点价码吧?于是便故意推辞,找借口不愿出兵。巴蔓子说:“大王,国破家亡,可巴人赤心未亡呀!只要你大王能顺手出一把力,叛乱即可平息。倘若你见死不救,巴国破败之时,这伙狂妄残暴者当权之时,也便是贵国不安之日!”一腔热血巴蔓子

楚王深谙巴蔓子的人格气场,也深知一旦与邻国撕下脸皮也没有好结果。于是对巴蔓子说:“这样吧,如果你答应事成之后送我三座城池,我就马上出兵。”楚王想,派兵出战就当远足练兵,又不兵戈相见便得了城池,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对于巴蔓子来说,却是件两难的大事。要把国土割让给别人,比割让自己心肝还疼;可要是不答应,国家安危又迫在眉睫。

巴蔓子沉吟了半晌,于是含糊其辞说道:“只要国王出兵平息了叛乱,这些事情到时候都好商量。”“谁给你商量?这可不是戏言,还是把你的儿子送来当人质吧。”

楚王严肃地说。“我巴蔓子平生从无戏言,若事成之后你得不到三座城池,我用头颅担保!”巴蔓子斩钉截铁回答道。

话已到这个份上,楚王也就认了,即刻派出了兵马,由巴蔓子领军急赴巴国。

在巴蔓子的英勇指挥及楚国援军配合下,很快便打败了叛军,巴国又恢复了往日的安宁。内乱平定以后,楚国的兵马刚刚回国,楚王就派人来讨三座城池了。

巴蔓子心里像油煎火熬,但他表面不露声色,准备了好酒好宴侍候楚国来使。巴蔓子说:“楚国这次帮了巴国大忙,我们子子孙孙都不会忘记这份情义。”

楚国的使者说:“记得情义就好,请眼下就把三座城池交割给我楚国吧!”

巴蔓子说:“国土为国之根本,民之根本,我无权将它送人。眼下你们帮了我们一把,往后若贵国有难,我们也会倾力而助,滴水之恩当涌泉而报。这难道不比三座城池更好些吗?”

楚国的使臣急了:“割让三座城池可是将军当时亲口许下的诺言呀!”

巴蔓子心知肚明:若践约让城则失忠诚之责;毁约则失君子之信。忠信难以两全呀。于是恳切对使者说道:“我们愿以全城的金银珠宝奉送楚王,以答谢出兵救巴之恩,恳请保留我临江三城!”

楚使不敢做主,于是报告了楚王。楚王勃然大怒:“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割让三城,决不能改!若据城不让,即发大兵征讨,休怪我楚国无情!”

巴蔓子得知楚王的强硬态度,陷入痛苦之中,他不忍国家割让城池,同时又不愿失信于人。最后,他对楚使说道:“我曾许愿楚王,得不到三城我头颅担保。请把我的头带回去答谢楚王吧!”说完抽出宝剑,“呼”地一下,头颅落地,一腔热血喷出!巴蔓子墓

楚国使臣叫人做了个紫檀木盒子,装上巴蔓子的头颅怏怏回国而去。

楚王听了事情的经过,深受震撼,一则放弃了攻打巴国,巴人举国哀恸,人心归一,正同仇敌忾,难以打败;二则盛赞巴蔓子的大忠大义,并感叹道:“巴蔓子真不愧为天下第一忠臣,假若我能得到像他那样的忠臣良将,称霸天下,还有何难?!”于是厚葬巴蔓子的头颅于楚国荆门山南面,让他日日夜夜望着自己的国土。

此消息传到了巴国,举国震动,君臣百姓,众口赞颂。巴王除下令厚葬巴蔓子外,还将他的遗体从临江迁葬到都城江州七星岗(现重庆市渝中区七星岗莲花池)。

世人王尔鉴题写巴将军墓志铭:头断头不断,万古须眉宛然见;城许城还存,年年青草青墓门。

巴蔓子走了。

巴蔓子的浩然正气一代代传承给了这方山水这方人。古时说“巴师英勇”,过去说“川东出将才”,而今说“重庆兵会打仗”。这些都是对巴人勇气的溢美之词。当我们怀念杨闇公、杨尚昆、刘伯承、聂荣臻、江姐、邱少云这一个个英雄的时候,他们身上难道没有巴将军的襟怀浩气?《华阳国志》评巴蔓子

巴蔓子如同太阳有黑子一样,也给我们留下了遗憾。他刎去了自己的头颅,也刎去了别国的信任。为民族的利益可以抛弃国际信誉。那么,为了集体利益便可抛弃国家,为了家庭利益便可抛弃集体,为了自身利益难道可失信于朋友?如此行为已与巴将军当初人格背道而驰了。

现代的重庆人已在更高的境界上传承英雄,他们既正义豪爽又言而有信,将永远告别巴蔓子的遗憾。

相关资讯巴蔓子墓巴蔓子将军墓是一座传闻已久的古墓,清朝至今,先后修补了5次,但争论依然没有停息:有人说巴蔓子的头葬在湖北,身子在重庆,具体位置无法查询,这里只埋葬了他的衣冠;还有人认为,具体史料越来越少,没有人知道巴蔓子长成什么样子,平时穿什么衣服,拿什么兵器,因此,他已虚化成一个传说。巴蔓子墓俗称“将军坟”,坐落在渝中区七星岗莲花池渝海大厦下方(上海一百旁的家具店负一楼)。墓地为拱形石洞,面积约20平方米。墓由石条砌成六角形,棱高约1米。顶为圆形,以三合灰封砌。正面嵌青峡石碑,现存墓碑为民国初荣县但懋辛题,曰“东周巴将军蔓子之墓”。墓室及墓碑等风化现象严重。隐约能看出墓呈六边形,全部石封。正中墓碑上篆书东周巴将军蔓子墓,上款中华民国十一年二月吉旦,下款荣县但懋辛题。在500多年前的明朝时期,有本《蜀中名胜记》上这样描述墓室所在的七星岗:“郡学后莲花坝,有石磷石虎,相传为巴王冢。”后来发现了一些随葬物品,证明埋葬的不是国王,而是将军,因此这里也被老百姓叫作了将军坟。

第五章 巴寡妇与秦始皇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实施修筑长城等宏伟计划的第三年,接待了一位来自重庆的非凡女宾。

那天早朝后,秦始皇对眼下的文武百官说道:“今天有一位贵宾要来,是一个重庆女子。机会难得,给大家推荐一下。”

朝廷的高官们面面相觑,不禁有些傻眼:“女子”?“重庆”?“贵宾”?还要“推荐”?心想,这女人是何许人也,这么光彩?

秦始皇灭掉六国后,虏获的倾国佳丽近万人,已深锁宫中任其享乐,难道还有超凡美人让他一见钟情?长城

难道说是这女子身家富可敌国,想来巴结始皇?

难道说是这女子才高八斗,前来毛遂自荐?……大臣们想入非非。当宫女们簇拥着这位女宾缓缓来到皇廷的时候,众臣们惊讶地发现这女宾并非是一个超凡美人,而是一个约莫五旬以上的端庄妇女。从她和善的笑脸上看得出她年轻时妩媚的轮廓,从她稀疏的额纹中看得出她丰富的经历。她的仪态落落大方,尊严而恭谦,她的眼光中闪烁着精明和睿智。秦始皇对众臣说道:“朕要提醒诸位,她不是一般的贵宾啊,她可是我大秦难得的功臣。她叫巴清,是时下国中老年的巴清的儒商巨贾,而今修长城、建军团她捐助了大批银两;骊山陵的水银、阿房宫的丹砂也靠她鼎力供货。朕的来世今生都与她有情有缘。尔等可敬其为‘姐’或‘母’,切不可怠慢!”

文武百官纷纷应允并向巴清深鞠一躬。

巴清回礼后,被始皇搀扶着进入内宫。

秦始皇为巴清安排了皇宫歌舞晚宴,以上卿之礼接待了这位来自民间的非凡女人。

以后日子,秦始皇陪同她参观了首都的名胜古迹、市井风貌,参观了咸阳的长城工地,又去骊山参观了在建的皇陵……

这次秦始皇邀巴清来皇城,不是仅仅让她开个眼界,游览一遭,而是请她到皇宫来养老,这是何等的荣誉?“千古一帝”对巴清的恩宠和盛情,让巴清激动不已。进宫的那天晚上,望着芙蓉帐,抚着翡翠衾,她彻夜不眠,浮想联翩……

她是重庆枳县(今长寿县)人,出身寒微,少年时跟父亲学习诗书,因相貌气质出众,嫁给了当地一位家境殷实、开汞炼丹的青年企业家。不幸的是,事业有成的丈夫英年早逝。她毅然担当起丈夫留下的家业。巴清目光远大,看准了水银、朱砂在当时的稀缺性和垄断性,便兢兢业业把它做好做强。她为人厚道,乐善好施,朋友多、人脉好,口碑相传竟直至皇廷。她干事执著专一,就像她的情感一样,而在当时她年轻时的巴清(吴倩画)完全可以好好再嫁,可她却放弃了——为了丈夫,为了丈夫的事业。凭借这些,巴清才走到了今天。她已富甲一方,僮仆千人,还有一支国家特许的庞大私人武装,成了能“礼抗万乘”的南方著名的工商业主……

她也曾想起往昔那些烈日炎炎的日子,她奔走在冶炼工场的汗颜和劳累;她也曾想起在那些凄风惨雨的日子,她面对孤灯顾影自怜……不过,她更多的是欣慰,是她的事业、她的产品,她给国家和皇上的贡献以及由此而来的恩宠。而今她已近花甲之年,家里的事已有族人接班,40年的辛勤经营已该歇歇了……

一周的皇城生活之后,始皇问巴清:“这儿的生活习惯吗?”

巴清叩拜道:“很好,很好。承蒙皇上恩宠。”

秦始皇说:“不必拘礼了。这儿就是你的家。需要什么,尽管吩咐宫娥侍女便是。”

巴清再次叩拜。“家里的事,安排好了吗?”秦始皇再问。“已安排妥帖。骊山的水银货已备齐,只待运送。”“好。眼下倒是我欠你的账了。”秦始皇笑道。“没有的事,皇上。家都在这里了,我还收账来干啥?那是奉献给您的。”秦始皇笑曰:“大情大义。钦佩钦佩。”如此这般和谐的日子,一直伴随巴清度过了她生命中最后的几年,也是她最幸福的几年。当她病弱即将辞世的那些日子,秦始皇几乎天天都会来看望她,或者询问秦始皇御医有关巴清的病情,或者静坐在她身旁默念冥思,似乎在乞求上苍护佑这个生命。

一个民众眼中穷奢极欲、焚书坑儒的暴君,一个顶天立地、叱咤风云的帝王怎么会有如此的人情味、如此的德行?

秦始皇嬴政的生母赵姬原本是吕不韦的爱姬,因秦庄襄王公子楚(异人)喜欢,便赠与了他,不久便在赵国(异人做人质)生了嬴政。生母的人生蜕变和波折,生母作为政治人物间的玩物,她的苦衷和无奈,她的享乐和淫乱,没有给年幼的嬴政留下作为母亲的真情记忆,更没有使年幼的嬴政得到真正的母爱。所以,当他结识了比自己大20岁的巴清以后,从她身上看到的那种慈爱、细腻,那种胆识、大气,那种宽和服众的精神和气质——使他感到了这才是他心中真正理想母亲的形象。于是便喜欢她的产品,保护她的事业,邀她到皇宫养老,从对她细微的敬重中去体验一个曾经失落的赤子之心。

在她的弥留之际,他附耳轻轻问她,还有什么吩咐和交待?

她说,把她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在2000多年前,1000多公里的路程,这个吩咐可是一桩极其艰巨的任务。

秦始皇却欣然答应了,于是巴清带着微笑告别了这个世界。

巴清曾经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子女,常担忧谁来为她养老、为她送终。这一切她都看到了、得到了,而且是在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身上!

公元前215年秋,秦始皇护送灵柩的队伍浩浩荡荡抵达重庆枳县。全县五万百姓及地方官员倾城而出,迎接巴清的归来,并将她安葬在国家已为她修筑好的墓寝之中。

秦始皇亲自为她题写了墓志铭——三个醒目的大字“怀清台”。

相关资讯巴寡妇清成功的三大因素她“走对了人生”,“做对了商品”,“找对了人”。巴清凭借她的人才和素质,嫁给了当地青年企业家,这是她人生的良好开端。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丈夫英年早逝,照理说她的精神支柱倒塌了。在那个“女子与小人难养”的时代,在那个“夫为妻纲”的岁月,像她这种处境一般只有两种选择:规规矩矩守着丈夫的亡灵,享受其留下的家产,顾影自怜,终其一生;另一种选择就是再嫁。在秦汉之时,女人死了丈夫是可以改嫁的。巴清年轻漂亮,家境殷实,还愁没有如意郎君爱上她?再生儿育女,可以享受一个幸福平安的人生。然而,巴清却是勇敢大胆地挑起丈夫留下的重担,把生命中全部的爱赋予了家族的丹砂事业。管理、生产、销售、经营,在她生活的那个“重农抑商”“男尊女卑”的社会,需要何等的智慧和勇气才能生存下来,遑论兴旺发达?巴清走过来了,用她特有的执著和精明走上了一条最适合她成功的康庄大道。再说,巴清所处的时代,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正值兴盛强大和不可一世、歌功颂德的时代。秦始皇大修阿房宫、长城,同时也没忘却修筑他死后的极乐世界——骊山陵。据悉,此皇陵中地宫里所用的水银正如司马迁描绘的那样:以百川、江河、大海为蓝本。保守估计至少需要100吨。这100吨水银从何而来呢?只能从丹砂中提取。在当时冶炼业十分稀微而天然水银非常稀缺的情况下,巴清拥有的丹砂实业便成了当时社会需求的“沙漠中的绿洲”,便理所当然成了垄断性的能提供给秦始皇亟需水银的最大供货商。由于秦始皇到处寻找“长生不死”之药,助长了从道家到市民炼丹制丸的走火入魔之风,更从侧面加大了市场对丹砂的追求。做对了适销对路的商品,是巴寡妇清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中国,大凡做到顶级的商业,大都有国家或当权者的背影。从红顶商人胡雪岩到远华特大走私案的赖昌星,也无论他光彩夺目或者臭名昭著,我们均可以触摸到这个脉搏。巴寡妇清与秦始皇的交往并非有“媚上”,也没有“恐下”,而是在需求的自然交往中相识的。巴寡妇清对皇城水银的供应、丹砂的供给以及对修筑长城的巨资赞助,巴寡妇清的经营智慧和人格魅力,得到了秦始皇的钦佩和赏识;而反过来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也没有亏待巴清,封她为“贞妇”,给予了她作为一个普通妇人最高贵最亲敬的礼遇。在当时民间绝对不能拥有武器的专制时代,巴清能拥有上千的私人武装来保护自己的企业和一方平安,谁能做到?巴清能做大离不开秦始皇。正如明末诗人金俊明评价的那样:“丹穴传赀世莫争,用财卫国能守贞。龙祖势力倾天下,犹筑高台怀妇清。”两千多年过去了,巴寡妇清的音容风采连同她的丹砂已离我们远去,但她成就的辉煌及生命的光环却仍照拂着我们,使我们至今无法企及——这是我们的喜,亦是我们的忧。两千多年过去了,巴寡妇清作为一个女人,在那个封建的时代,能叱咤风云又能保守高洁,能富甲一方又能扶贫济穷,留给我们的思考是丰富经典的——她既是我们的镜,也是我们的书。

第六章 张仪、李严筑城记

现在的广元昭化镇,古时叫苴地,是巴国的属地,居住着巴族中的苴人。战国时期,苴地被蜀国占领,蜀国便派了它的一位皇亲坐镇苴地。由于勤劳朴实的苴人很好统治和合作,这位皇亲便由此与比邻的巴国首领成为哥们儿,交往甚密。这一情报不久传到蜀王耳朵里,加之幕僚的谗言,蜀王担心皇亲谋反,于是在公元前318年,便动兵讨伐苴地。这位皇亲于是逃到巴国寻求保护。当时的巴国已经在长年战事的拖累下国力衰微,难于抵抗咄咄逼人的蜀军,于是急请秦国出兵援战。这对于一心梦想称霸的秦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蜀国殷实富饶,巴军英勇善战,得两者即可亡楚国而得天下。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趁机灭了它们。公元前318年秋,秦国派张仪、司马错带兵南下,先一举拿下了蜀国,再东进占领了江州城并北上在阆中活捉了巴王,巴国由此覆灭。

张仪,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魏国贵族后裔,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在秦国并吞六国的军事战略中,他孤胆深入敌国、游说离间、各个击破,成就了秦国的大业。在横扫蜀巴的战事中,他不仅奉旨击溃了敌国,还配套做好建城护城工作。张仪筑城(1)张仪筑城(2)

那个时代的建城,与往后朝代的观念大相径庭。它是将辖区的居民安放在城外四周,而城府仅仅是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要员的办公、居家之地,规模比较小,也相对容易建成(在那个战事频繁的年代,不可能去创建精品)。那时的郡治成乐县县城0.22平方公里,襄成县县城才0.1平方公里,成都少城算是大的了,也不过1平方公里而已。

在重庆,张仪选择了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之处的江北嘴作为地盘,修筑了面积近1平方公里的围城。——这就是重庆历史上的第一次建城。城虽然不大,却已经很具影响力了。那时嘉陵江北岸的江州已“重楼累居”人口稠密,“结舫水居”五百余家。在江北区刘家台、相国寺、渝中区两江半岛、南岸涂山脚下已有街市村庄;化龙桥、土湾及沙坪坝、九龙坡、巴南区的长江两岸已有了散落的居民……城墙古迹(1)

以上就是重庆第一次筑城时的情况。

大约在半个世纪以后,重庆才开始它的第二次筑城。

公元226年,获得政权后的刘备为了巩固自己的蜀地皇权,便加强了对江州的设防。除了在江州的东北面巴子梁(今铜锣峡)置阳关,重兵把守外,还派遣李严专赴江州修筑城池。

这李严是何许人也?他是诸葛亮老乡南阳人。曾为刘表的谋士,在刘备攻打刘表之时,倒戈起义归顺了刘皇叔。在以后的战事中也卓有功劳,被刘备封为要臣。这次筑城更是李严大展宏图的时机。他放弃了江北嘴的老城址,选择了更具战略意义的渝中区。南线从如今的朝天门以南起沿江至南纪门,北线约为今天的新华路、人民公园到较场口一带,面积约2平方公里,顺山势布局,东西宽长,南北狭短。他还设想打穿后山(今渝中区鹅项颈),使城为洲,以江为池,以悬崖为墙,以形成两江半岛,三面环江,交通便利,易守难攻。——这确实是一个大胆的极富创意的构想,也符合当时城市发展进程加快、修筑大城迁移郡治的潮流。然而这创意中却隐含着李严的个人野心,他想以此求五郡设江州,自任江州刺史,从而与领益州牧的诸葛亮分庭抗礼。不过这些小伎俩瞒不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他驳回了李严的构想,使穿城之事迅速搁浅。李严回归汉中之后,在诸葛亮出祁山之战中,懈怠粮草运输,致使一场胜仗变为败仗,还在刘禅前诬陷诸葛亮,最后事败被贬为平民。

我们无意对李严的政治仕途多加评论,但就他为重庆筑城事业所作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假设,当时打穿后山,让渝中区城为洲,两江为池,这两江半岛该是何等壮观!或许蜀国的历史要改写,三国的历史要改写,重庆旅游的景观也会改写吧?城墙古迹(2)

第七章 抗击铁骑,再筑重庆城

彭大雅、戴鼎两位先贤在重庆历史上都曾有浓墨重彩的一页。

彭大雅是重庆第三次筑城的指挥官,他奠定了重庆城的基本格局。

戴鼎是重庆第四次筑城的工程师,他完善了重庆城的体态和功能。

公元1235年,蒙古军窝端率大军攻打四川,实践元军首先拿下四川然后再顺江而下消灭南宋王朝的战略。次年10月,元军攻占了成都,随后横扫四川全境。1237年,翻越大巴山,打到忠县、万州,直逼重庆。由于重庆山水险恶,元军无胜算准备,小打了一阵后便撤兵回府。然而元军在四川的长驱直入,已让百姓惶惶不安,使南宋王朝岌岌可危。

朝廷深知,重庆是南宋江山的西部大门。大门一旦失守,敌军必将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直捣黄龙,于是在紧急关头派遣了彭大雅去治理重庆。

彭大雅,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曾出使过蒙古,对其风土人情及战争铁骑的威风了然于心,还曾为此著书立说。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彭大雅来到重庆后,即展开了紧锣密鼓的城市战争防范工作。当时的城墙大都是用泥土砌成的,非常脆弱,不堪一击。而他则下令全城军民用砖石砌墙,并扩大了整个重庆城的规模,将城池西线由李严旧城的金碧山后的大梁子、较场口一线西移,北拓到今临江门、通远门一带。原城外的西部制高点(今重庆自来水公司水池区)已筑入城内,其城池范围已比李严旧城扩大了近两倍。这就初步奠定了我们明清重庆城的基础。当时的百姓和官员们都十分不理解彭大雅的思路——在眼下这个经济困难时期为什么还要大兴土木?他们非常不满,还常常跑到衙门里大声责骂他、讽刺他。但是彭大雅却说:“不把钱做钱看,不把人做人看,无不可筑之理。”意思是说,而今都到了民族存亡之秋了,皇帝老爷们都不把钱当作钱看,都不把人当作人看,不管大伙儿死活,现在我来筑城护国安邦安民,反倒招来大兴土木之嫌?但是由于时间紧迫,彭大雅已来不及向大家多作解释了,坚持带领部下不分日夜抢筑城墙。几个月后的嘉熙四年(1240年)春,终于大功告成。重庆城修筑完后,彭大雅命人在四门立四大石,上刻:“大宋嘉熙庚子,制臣彭大雅城渝为蜀根本。”十七门通远门

正是因为彭大雅在这个关键时刻的“一意孤行”,使得蒙古大军带领十万铁骑也没能攻下重庆城,乃至多次惨败在重庆城固若金汤的森严壁垒之下。重庆城的胜利,使几十万生灵免遭涂炭,免遭亡国之苦,也使摇摇欲坠的南宋政权又苟延残喘40余年。十七门东水门

戴鼎,是明朝洪武年间的重庆守将。他在镇守重庆期间,对前人修筑的城墙、辟的城门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加固、完善。他将过去所有不是石材的墙体全部换成了青石。新构筑了临江门等重要城门,并完成了“九开八闭”重庆系列城门的宏伟工作。

古时候筑城墙主要是用于军事防御,辟城门则是为了供人出入。重庆城三面环水,一面倚山,地势蜿蜒崎岖,不能像其他城市那样方方正正地筑城,规规矩矩地辟门,而只能按照地理条件及交通需要因地制宜,故城门的开辟也只能随山就水,所以就远远超过了常规城市的东南西北四座城门了。老重庆十七门图

那么,为何要修建十七座城门而且还要九开八闭呢?那时的人都迷信,崇尚风水,相传戴鼎在筑城辟门时,请了一位高明的风水先生勘测风水,并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来确定辟门的方位,以“九宫八卦”之象来确定辟门的数量以示“金城汤地”的含意。“九开八闭恰与九宫八卦相吻合”。九加八得一十七,故建城门十七座。

古重庆的房屋大都是竹木捆绑、依山而建的吊脚楼。重庆气候炎热,房屋密集,极易失火,火灾历来是重庆的一大隐患。所以凤凰门、洪崖门等八门是离江较远,规模较小的“旱”门。“旱”者为“火”。五行之中“水”是克“火”的,故人们便将靠江的朝天门、千厮门、临江门、通远门、南纪门、金紫门、储奇门、太平门、东水门九座规模较大的“水”门“开”着;而将翠微门、太安门、人和门、凤凰门、金汤门、定远门、洪崖门、西水门八座“旱”门关闭着。每两座“水”门之间夹一座“旱”门(如朝天门、东水门之间夹翠微门)。如此一“开”一“闭”地连成一个环状,表示以“水”克“火”的象征。九座开门均有门神之魂:朝天门城门书写“古渝雄关”,太平门城门书写“拥卫蜀东”,南纪门城门书写“南屏拥翠”,通远门城门书写“克壮千秋”,临江门城门书写“江流砥柱”……重庆城门的气势磅礴可见一斑。东水门、太安门

现在的老重庆人大都能哼唱一首童谣,名为《重庆歌》,歌中清楚地记录了重庆这十七座城门的名字和特点:朝天门大码头,迎官接圣(开);翠微门挂彩缎,五色鲜明(闭);千厮门花包子,白雪如银(开);洪崖门广开船,杀鸡敬神(闭);储奇门临江门粪码头,肥田有本(开);太安门太平仓,积谷利民(闭);通远门锣鼓响,看埋死人(开);金汤门木棺材,大小齐整(闭);南纪门菜篮子,涌出涌进(开);凤凰门川道拐,牛羊成群(闭);储奇门药材帮,医治百病(开);金紫门恰对着,镇台衙门(开);太平门老鼓楼,时辰报准(开);仁和门火炮响,总爷出巡(闭);定远门较场坝,舞刀弄棍(闭);福兴门遛快马,快如腾云(闭);东水门四方井,鲤鱼跳龙门(开)。

重庆城城门的丰富性和神秘性是前无古人的,它记载着这个城市的英雄史迹及劳动人民的心血智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