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会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4 23:43:26

点击下载

作者:史津 张晶伟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跟我学会计

跟我学会计试读:

前言

Preface

中国有数千万家中小企业,每天还会不断地有新的中小企业诞生。同时每年有数十万人走上会计的岗位,对于刚毕业的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的人员来说,书本上的知识没有跟实践融合在一起。他们对现实诸多棘手的业务不知如何处理,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支撑,让他们无从下手,因而延误工作。“中小企业财会人员实操手册”丛书针对中小企业会计岗位特点编写,丛书共四册,包括《跟我学会计》《跟我学编财务报表》《跟我学做账》《跟我学出纳》。

本套丛书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主要面向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系统讲解会计、出纳的相关知识,并结合财务管理软件,讲述如何通过现代化管理手段来提高财务核算能力及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及工作能力,使其对会计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在循序渐进中掌握会计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以便会计新手“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从实际业务出发,指导新手快速掌握业务,轻松、快速地胜任会计工作。《跟我学会计》详细介绍会计的基础知识,围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具体账务处理,并附有实例。这些实例与日常企业发生的业务息息相关,指导新手顺利进行账务处理。另外本书对企业的税收管理、会计档案管理、资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初入行的新手看过就能进行实际操作。

本书共分九章,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内容新颖,反映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财经法规的要求;第二,结构科学合理,根据多年的会计实践经验组织篇章结构,充分体现会计业务实际运用的特点;第三,适用性强,强调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注重会计业务的灵活运用,可边学边用;第四,实践性强,将会计理论融入到案例中,可指导实际操作。

本书既可以作为在职财会人员提高业务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岗位培训实践教材,还可以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财会专业的实验教程及教辅资料。第一章会计基础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掌握以下要点。

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工作内容

会计的六大要素

会计的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常用会计科目的设置

账户的分类

账户的结构

什么是借贷记账法

编制会计分录的步骤第一节初识会计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会计凭证为依据,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

一、会计的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而不是以实物量度、劳务量度来计算。(2)会计的对象是经济活动的全过程。(3)核算与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4)会计采用特定的专门方法进行核算,具有统一性和可比性。(5)会计信息具有全面性、综合性、连续性和系统性。(6)会计的本质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个方面,其中会计核算是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一)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应职能,它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核算职能是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1.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基金的增减。(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2.会计核算的四个环节(1)确认:根据一定的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判断所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否进行会计处理。(2)计量: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来计算已确认的会计事项发生额。(3)记录:通过一定的方法将会计事项的发生额在会计特有的载体上登记。(4)报告:通过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形式向有关方面和人员提供会计信息。(二)监督职能

监督的核心是干预经济活动,对每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以评价经济活动是否真实、正确、合理与合法,是否符合国家的财政方针政策、制度、法令,从而使企业采取措施,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会计监督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对于原始凭证的审核和监督。(2)对会计账簿的监督。(3)对实物、款项的监督。(4)对财务报告的监督。(5)对财务收支的监督。(6)对其他经济活动的监督。

除了上述两个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和评价经营业绩等功能。

三、会计方法

会计方法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执行会计职能,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是人们在长期的会计工作实践中总结创立的并随着生产发展,会计管理活动的复杂化而逐渐地完善和提高的。会计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考核、会计预测和会计决策等五种具体方法。(一)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是会计方法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是其他各种方法的基础。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经济信息。将经济信息依照会计准则等规定进行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汇总、加工处理,就会成为会计信息。这个信息转换的过程就是会计核算。它又包括了一系列具体的方法。

1.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类、反映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

2.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记账方法。

3.填制和审核凭证

填制和审核凭证是将实际发生的业务事项填制会计凭证,经审核无误后,作为记账依据。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4.登记账簿

登记账簿是以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为依据,把所有的经济业务按发生的先后顺序,分门别类地记入有关账簿,为经营管理者提供全面、连续、系统的资料。会计账簿记录是编制会计报表的重要依据。

5.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对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集和分配,以确定各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6.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结存数和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7.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以账簿记录为依据,定期总括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一种专门方法。(二)会计分析

会计分析是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资料,结合其他有关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的分析研究。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选定项目,明确对象;了解情况,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研究;抓住关键,提出结论。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指标对比法、因素对比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三)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通过会计核算及会计分析所提供的资料,以检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或单位的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及会计资料是否完整正确。可通过核对、审阅、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进行。

四、会计的工作内容

1.账务处理工作

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分类账与总账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一系列的账务处理。

2.管理分析工作

企业资产与负债分析、企业稳定性与风险分析、企业资金流分析、企业成本与费用分析、企业投资管理分析、企业生产与经营资金管理、企业之间并购等。

3.涉税会计工作

企业涉税会计账务处理、涉税项目风险评估与实施、企业税务风险分析、纳税申报工作、企业涉税行政与司法事务办理等。

4.企业审计工作

企业外部财务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第二节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又叫会计对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也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经济性质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企业会计要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基本会计要素。

一、资 产

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由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一)资产的特征(1)“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事项。(2)“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3)“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二)资产的确认条件

符合资产的定义,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确认为资产。(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三)资产的分类

资产根据经济周转特性的不同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1.流动资产

可以在一年或者一个营业周期以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2.长期资产

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变现的债券、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3.固定资产

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

4.无形资产

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5.其他资产

除上述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

二、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一)负债的特征

1.“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2.“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指负债通常要在未来需以资产或者劳务进行偿付。(二)负债的确认条件

符合负债的定义,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确认为负债。(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符合负债定义和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负债定义,但不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三)负债的分类

负债按其流动性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1.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含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

2.长期负债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股份制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一)所有者权益的特征

1.所有者权益随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而产生,其数额的大小取决于投资额及企业经营状况。

2.所有者权益一般不需要由企业归还给投资者,除非发生清算、减资的情况。

3.投资者可以依据其在企业所有者权益中实收资本(股本)部分所占的份额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4.所有者权益置于债权人权益之后,在企业清算时,企业的剩余财产在清偿所有负债后才返还给投资者。(二)所有者权益的计量

所有者权益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所有者权益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四、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企业的收入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六、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利润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会计六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

利润=收入-费用(动态)

综合六要素之间的关系,则: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经济业务的发生虽然会导致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但无论怎么变动,都不会破坏资产与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第三节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

一、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简称“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每一个会计科目都应当明确反映一定的经济内容,科目和科目之间在内容上不能相互交叉。会计科目是在复式记账、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上,为复式记账、编制记账凭证、成本核算及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方便,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符合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及会计核算工作基本要求,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为此,企业对会计科目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合法性原则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原则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

企业的组织形式、所处行业、经营内容及业务种类等不同,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亦应有所区别。在合法性的基础上,应根据企业自身特点,设置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科目。

具体会计科目的设置一般是从会计要素出发,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负债、共同、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六大类,涵盖了我国所有企业的交易或事项,企业可在不违反《企业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报告规定的前提下,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设置、分析和合并某些科目。企业常用会计科目的设置见表1-1。

表1-1 常用会计科目简表

续上表

二、会计账户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对于多种经济业务的定量描述,会产生不同种类的数据,必须设置不同的账户来加以分门别类地记录。这样,每一账户都记录一个特定类别的数据;反之,某一特定类别的数据,必然集中在一个特定账户中记录。(一)账户的分类

1.按账户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统驭关系分类(1)总分类账户。总分类账户简称总账,是根据总分类会计科目设置的,是提供总分类核算资料指标的账户,在总分类账户中只使用货币计量单位反映经济业务,可以提供概括核算资料和指标,是对所属明细分类账户资料的综合。(2)明细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简称明细账,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提供明细核算资料和指标,是对其总账资料的具体化和补充说明,除了用货币计量外,必要时还需要实物计量或劳动量计量单位从数量和时间上进行反映。(3)总账和明细账的关系。总账和其所属的明细账核算内容相同,只不过反映内容的详细程度不同,总账反映总括情况,明细账反映具体情况。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核对。总账统驭和控制明细账,是明细账的统驭账户。明细账户从属于总账,是总账的从属账户。

2.按账户经济内容分类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实质是按照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的分类。如前所述,经济组织的会计对象就其具体内容而言,可以归结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由于利润一般隐含在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中,因此,从满足管理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角度考虑,账户按其经济内容可以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等五类。(1)资产类账户按照反映流动性快慢的不同可以再分为流动资产类账户和非流动资产类账户。流动资产类账户主要有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待摊费用等;非流动资产类账户主要有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2)负债类账户按照反映流动性强弱的不同可以再分为流动性负债类账户和长期负债类账户。流动负债类账户主要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费、预提费用等;长期负债率账户主要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按照来源和构成的不同可以再分为投入资本类所有者权益账户和资本积累类所有者权益账户。投入资本类所有者权益账户主要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资本积累类账户主要有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4)成本类账户按照是否需要分配可以再分为直接计入类成本账户和分配计入类成本账户。直接计入类成本账户主要有生产成本(包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等;分配计入类成本账户主要有制造费用等。(5)损益类账户按照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再分为营业损益类账户和非营业损益类账户。营业损益类账户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投资收益等;非营业损益类账户主要有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等。

3.按账户用途和结构分类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实质是账户在会计核算中所起的作用和账户在使用中能够反映的什么样的经济指标进行的分类。账户按照用途和结构可以分为盘存类账户、结算类账户、跨期摊配类账户、资本类账户、调整类账户、集合分配类账户、成本计算类账户、集合配比类账户和财务成果类账户等九类。(1)盘存类账户是指可以通过实物盘点进行核算和监督的各种资产类账户。主要有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盘存类账户的期初如果有余额在借方,本期发生额的增加数在借方,本期发生额的减少数在贷方,期末如果有余额在借方。(2)结算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一个经济组织与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以及经济组织内部各单位之间债权债务往来结算关系的账户。按照结算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债权结算账户、债务结算账户和债权债务结算账户三种。

债权结算账户主要有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债权结算账户的基本格式及运用同盘存类账户,即:期初如果有余额在借方,本期发生额的增加数在借方,本期发生额的减少数在贷方,期末如果有余额在借方。

债务结算账户主要有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交税费等。债务结算账户的期初如果有余额在贷方,本期发生额的增加数在贷方,本期发生额的减少数在借方,期末如果有余额在贷方。

债权债务结算账户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结算类账户,它是对经济组织在与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之间同时具有债权又有债权结算情况需要在同一账户进行核算与监督而运用的一种账户。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期初余额可能在借方(表示债权大于债务的差额),也可能在贷方(表示债务大于债权的差额);本期借方发生额表示债权的增加或债务的减少;本期贷方发生额表示债务的增加或债权的减少;期末如果是借方余额表示债权大于债务的差额,如果是贷方余额则表示债务大于债权的差额。(3)跨期摊提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应由若干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而又在某个会计期间一次支付费用的账户。主要有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

待摊费用账户的格式和运用方法同盘存类账户,即:期初如果有余额在借方,本期发生额的增加数在借方,本期发生额的减少数在贷方,期末如果有余额在借方。

预提费用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按规定预先提取计入当期,但需要在未来一定时点才能一次支付的费用。预提费用账户的结构和运用同债务结算类账户,即:期初如果有余额在贷方,本期发生额的增加数在贷方,本期发生额的减少数在借方,期末如果有余额在贷方。(4)资本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经济组织从外部取得的或内部形成的资本金增加变动情况及其实有数的账户。主要有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等。资本类账户期初如果有余额在贷方,本期发生额的增加数在贷方,本期发生额的减少数在借方,期末如果有余额在贷方。(5)调整类账户是指用来调节和整理相关账户的账面金额并表示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数的账户。调整类账户按照调整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备抵调整账户、附加调整账户和备抵附加调整账户等三类。

备抵调整账户是指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以取得被调整账户余额的账户。备抵调整账户按照被调整账户性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资产类备抵调整账户和权益类备抵调整账户。资产类备抵调整账户与其被调整的资产类账户的运用方向相反,而同于负债类账户。

附加调整账户是指用来增加被调整账户余额的账户。附加调整账户与其被调整的账户的运用方向相反。由于在现实中这类账户已经很少使用,因此有关它的运用不再介绍。

备抵附加调整账户是指既具有备抵又具有附加调整功能的账户。比较典型的备抵附加账户是材料成本差异账户。(6)集合分配类账户是指用来归集和分配经济组织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的账户,主要有制造费用等。集合分配类账户的结构和运用方法基本同于盘存类账户,其区别在于它所记录的费用属于当期的开支,应当在当期分配完毕,因此这类账户没有期末和期初余额。(7)成本费用类账户是指用来归集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并据以计算和确定出各个对象成本的账户,主要有生产成本、物资采购、在建工程等。(8)集合配比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损益,并借以在期末计算和确定其财务成果的账户。集合配比类账户按其性质不同又可以分为收入类账户和成本类账户、费用类账户、支出类账户。

收入类账户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等。收入类账户的结构和运用方法同于权益类账户,但是由于其核算内容属于当期结转的经济业务,故期末没有余额。

成本类账户、费用类账户、支出类账户主要有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等。成本、费用支出类账户的结构和运用同于集合分配类账户。(9)财务成果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经济组织在一定时期内财务成果形成,并确定最终成果的账户。典型的财务成果类账户是本年利润。(二)账户的结构

账户作为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活动的一种形式,其基本功能是便于对各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的变动数额进行分门别类和有条不紊地进行归集、汇总。要使账户发挥其功能,不仅要确定其名称和进行分类,还要使其具备相应的结构。账户的内容具体包括账户名称,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的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和余额等,如图1-1所示。

所有经济业务的发生所引起的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的变动,从数量上看,不外乎“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此,每个账户起码要划分出两个方位,左方(记账符号为“借”),右方(记账符号为“贷”)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可简化为左右两方,即“丁字形”账户,如图1-2所示。

图 1-1

图 1-2(三)账户中的关系

账户中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其基本关系如下: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上式中的四个部分也称为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对于不同经济内容账户反映也不同。

对于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账户结构反映的内容见表1-2。

表1-2 账户结构一览表第四节借贷记账法及会计分录

一、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我国规定所有企业、事业单位一律采用借贷记账法。(一)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借”和“贷”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字面含义,成为专门的记账符号,其含义因账户性质而异。由于我们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会计要素的数量变动,而这种变动无非是“增加”和“减少”这两种情况,因此,还必须给“借”和“贷”一定的含义。在借贷记账法下,“借”和“贷”的具体含义取决于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一般以“借”表示资产和成本、费用的增加,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利润的减少;以“贷”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利润的增加,资产和成本、费用的减少。(二)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

采用借贷记账法,对于每笔经济业务,都要在记入一个账户借方的同时,记入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或者在记入一个账户贷方的同时,记入另一个或者几个账户的借方。而且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也就是说,任何一笔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一个账户借方的变化应该等于另一个账户贷方的变化,任何情况都不例外。(三)以“借方金额等于贷方金额”作为试算平衡公式

借贷记账法对于每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对应账户的借方和贷方进行登记,这就保证了每一笔经济业务借、贷双方的平衡。因此,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后,所有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与所有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必然相等,所有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与所有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必然相等。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如果试算不平衡,说明账户的记录肯定有错,如果试算平衡,说明账户的记录基本正确,但不一定完全正确。这是因为有些错误并不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如果发生某项经济业务在有关账户中被重记、漏记或记错了账户等错误,并不能通过试算平衡来发现。但试算平衡仍是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简称分录,是依据借贷记账规则,对每一项经济业务列示出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书面记录,即一笔会计分录主要包括三个要素:记账符号、会计科目、变动金额。如应付给管理人员工资,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工资  3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3000

会计分录构成了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换言之,会计分录的格式化就是记账凭证。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是通过填制记账凭证来完成的,如图1-3所示。(一)会计分录编制步骤

在分析经济业务的基础上,按照会计分录的格式书写,要按以下五个步骤分析。

图 1-3(1)分析经济业务涉及哪些会计科目。(2)确定涉及此会计科目金额是增加还是减少。(3)确定此会计科目应记入借方还是贷方。(4)检查应借应贷科目是否正确、借贷方及金额是否相等。(5)编制会计分录。(二)会计分录的书写格式(1)先借后贷:借和贷要分行写,并且文字和金额的数字都应错开;在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情况下,要求借方或贷方的文字和金额数字必须对齐。(2)贷方记账符号、账户、金额都要比借方退后一格,表明借方在左,贷方在右。

注意:会计分录的种类包括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其中简单分录即一借一贷的分录;复合分录则是一借多贷分录、多借一贷以及多借多贷分录。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的清楚,一般不宜把不同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也可以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第二章资产的核算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掌握以下要点。

货币资金的收支核算

取得带息、不带息应收票据的核算

应收票据的到期、贴现的核算

正常售价、商业折扣、现金折扣等情况下应收账款的核算

坏账的确认及坏账准备的核算

其他应收款及预付账款的核算

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原材料的核算

按计划成本计价的原材料的核算

委托加工物资的核算

周转材料的核算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固定资产的期末计量

固定资产的处置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无形资产的摊销

无形资产的处置第一节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一项资产。任何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拥有货币资金,持有货币资金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根据货币资金的存放地点及其用途不同,货币资金分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一、库存现金

库存现金是指存放在企业会计部门,由出纳员保管,作为日常零星开支用的现款。为了核算企业的库存现金,企业在总账中要设置“库存现金”账户。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库存现金的增加额,贷方登记库存现金的减少额,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的是企业库存现金的金额。(一)库存现金收入的核算

库存现金收入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和非生产经营业务中取得的库存现金。库存现金收入的核算以库存现金收入原始凭证为依据,包括发票、行政事业性专用收据、内部收据等。【例2-1】 甲企业发生现金收款业务如下:收回乙公司所欠零星货款库存现金800元;收回职工张某借款300元。

借:库存现金  800  贷:应收账款——乙公司  800

借:库存现金  300  贷:其他应收款——张某  300(二)库存现金支出的核算

库存现金支出是指企业在其生产经营和非生产经营业务中向外支付的库存现金。库存现金支出的核算以库存现金支出原始凭证为依据,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两部分。常见的库存现金支出原始凭证包括借据、工资结算单、报销单、差旅费报销单、领款收据等。【例2-2】 甲企业发生现金付款业务如下:向银行送存库存现金4000元;职工李明出差预借差旅费l000元,以库存现金支付;以库存现金35000元发放职工工资;用库存现金610元购买办公用品。

借:银行存款  4000  贷:库存现金  4000

借:其他应收款——李明  1000  贷:库存现金  1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  35000  贷:库存现金  35000

借:管理费用  610  贷:库存现金  610

二、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是企业存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存款。为了记录和反映企业存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企业应设置“银行存款”总分类账,其借方反映企业银行存款的增加,贷方反映企业银行存款的减少,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企业期末银行存款的余额。(一)银行存款收入的核算【例2-3】 甲企业发生银行收款业务如下:从银行借入半年期限的借款50000元;销售产品10000元,销项增值税额1700元,当即收到转账支票11700元存入银行;收到银行存款利息300元。

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短期借款  50000

借:银行存款  11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

借:银行存款  300  贷:财务费用  300

2.银行存款支出核算

银行存款支出的情形也较多,如购买某项设备,购买原材料偿还所欠供应商的货款,偿还银行借款等。【例2-4】 甲企业发生银行付款业务如下:开出转账支票支付前欠某商店货款8000元;开出现金支票,提取现金2000元;通过银行直接发放工资35000元。

借:应付账款——某商店  8000  贷:银行存款  8000

借:现金  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  35000  贷:银行存款  35000

三、其他货币资金

其他货币资金是指施工企业除现金和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各种货币资金,即存放地点和用途均与现金和银行存款不同的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和在途货币资金等。(一)外埠存款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