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对韵(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5 02:09:02

点击下载

作者:郭浩瑜译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笠翁对韵(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笠翁对韵(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试读:

前言

《笠翁对韵》是一部教人对仗和用韵的书,相传为清代文学家李渔所著,因作者别号为笠翁,故名“笠翁对韵”。这本书和清代车万育所著《声律启蒙》齐名,都是学习汉语诗词格律技巧的极佳启蒙读物。

李渔,初名仙侣,字谪凡,后改名渔,字笠鸿,号笠翁,又号觉世稗官、随庵主人、新亭樵客、湖上笠翁等。他出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1611),死于清圣祖康熙十九年(1680)。祖籍浙江兰溪,但从小跟随父亲生活在江苏如皋,直到十九岁父亲去世后,才回到家乡兰溪。李渔年轻时也曾参加科举应试,后来清兵南侵,就绝意仕途,过了一段隐逸山林的生活。入清后,为生活所迫,他移居杭州,后又搬至金陵,卖文为生。晚年再回到杭州,在贫困中去世。李渔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戏曲作家、小说作家。他一生著述甚多,除《笠翁对韵》外,还有《闲情偶寄》《笠翁十种曲》《李笠翁曲话》《李笠翁一家言》等。《笠翁对韵》以“平水韵”平声三十韵为目编写而成。“平水韵”本自《广韵》的206韵,刘渊、王文郁等人先将其合为107韵,又减为106韵,沿用下来,成为后人科举考试用的官韵。因为刘、王二人都是平水人,故称“平水韵”。“平水韵”包括上平、下平各十五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古人选取每个韵部的第一个字作为这个韵部的代表字,便于称谓,如一东、二冬等。在平声三十韵里,有的是宽韵,字数比较多,比如上平的一东、四支、七虞、十一真,下平的一先、七阳、八庚、十一尤等;有的是窄韵,包含字数比较少,比如上平的五微、十二文、十五删,下平的九青、十蒸、十三覃、十四盐等;还有的韵字数更少,谓之险韵,如上平的三江、九佳,下平的三肴、十五咸等。所以《笠翁对韵》每个韵部的段落有二至四段不等,就是因为韵部有的是宽韵,字多,有的是窄韵、险韵,字少。如果按照《声律启蒙》的做法,每一个韵部都是三段,那么就不免宽韵里的不少常用字未被编入,窄韵、险韵里的生僻字又不得不编入进来。如此则《笠翁对韵》的做法就更为科学。当然,与《声律启蒙》相比,《笠翁对韵》也存在较多出韵、错韵的现象。《笠翁对韵》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各卷有十五韵部。上卷包括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卷包括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这三十韵部的字是古代写诗的人必须熟悉的,因为古代格律诗一般押平声韵,且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用错了就算出韵、错韵。记熟《笠翁对韵》每个平声韵部里的韵脚字,作诗才可以信手拈来而不致出错。如《笠翁对韵》上平“一东”其一的内容是“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朦朦。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这里的韵脚字依次是“风”“空”“穹”“朦”“中”“红”“东”“翁”,都属于平水韵上平“一东”韵部的字。熟读这一段,就能记住这八个“一东”韵部的韵脚字了。与《声律启蒙》相比,《笠翁对韵》所用到的韵脚字更多一些,其中上平一东、四支、五微、六鱼、八齐、九佳、十一真、十二文,下平一先、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十一尤、十二侵、十五咸等所用的韵脚字皆比《声律启蒙》多。《笠翁对韵》的对仗句式有长有短,包括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对,句式灵活,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还是以上平“一东”为例,其中“天对地”“雨对风”是单字对,“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日下对天中”都是双字对,“雷隐隐,雾朦朦”是三字对,“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是五字对,“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是七字对,“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是十一字对。《笠翁对韵》每一段的内容皆按同样的句式顺序排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便于学习和记诵。难怪《笠翁对韵》能与《声律启蒙》《训蒙骈句》一起并称“吟诗作对三基”,是最经典的诗词启蒙教材之一。

古代的诗文讲究化用典故,《笠翁对韵》的用典亦极为丰富,其对仗内容可谓包罗万象,花鸟虫鱼、天文地理、诗词歌赋、寓言神话、历史人物、经史子集、器皿建筑、言语行为、情绪情态等,无不囊括其中。且其意义常常褒贬相对、虚实相应,含义隽永。其中又不乏关乎是与非、正与邪、忠与奸、美与丑之辨的微言大义,这些正是传统国学里最为重视的内容。比如下卷“十三覃”其一中的“萧王待士心惟赤,卢相欺君面独蓝”。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萧王”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卢相”指唐代宰相卢杞,二人一贤王一佞臣,作者以二人的职位“王”“相”相对;“待士”“欺君”两个动词结构,一是待下,一是奉上,一诚一欺,完全相反;“心惟赤”“面独蓝”,一从内心的角度表现萧王的赤诚,与“待士”相应,一从面貌上揭示卢杞的丑态,与“欺君”相应,其中心词为表颜色的“赤”“蓝”,对得十分巧妙。有了《笠翁对韵》这样经典的对联学习范本,后人学习对联与诗歌的创作方法、积累传统文化知识等,都能有据可循、受益无穷。故而在琅环阁藏本的序言里,刊刻者米东居士对此书评价极高,“捧而读之,其采择也奇而法,其搜罗也简而该;其选言宏富,则曹子建八斗才也;其错采鲜明,则江文通五色笔也。班香宋艳,悉入薰陶;水佩风裳,都归裁剪。或正对,或反对,工力悉敌;或就对,或借对,虚实兼到。揆之诗苑类格、上官仪六对之法,无不吻合。洵初学之津梁,而骚坛之嚆矢也”。

米东居士在琅环阁藏本《笠翁对韵》的序言中提到,此书始刊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琅环阁藏本则刊刻于光绪十八年(1892)。现在看来,在诸版本中,后者是目前较为精良的版本。故而本书以清光绪十八年(1892)琅环阁藏本为底本,参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所出《李渔全集》第十八卷。同时,本书还参考了最近几年出版的一些版本,包括李鸣注《笠翁对韵》(中华书局2014年版),刘青文主编“国学诵·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读本”《笠翁对韵》(北京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尹文胜编注《笠翁对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年版)等。

今本各版之间存在较多异文,本书在校勘的基础上,从用典、语义、平仄、语法、修辞等角度作出简单的分析,选取更为合理的说法。例如上卷“十五删”其一有“林对坞,岭对湾”,“湾”今本多作“峦”,琅环阁藏本作“湾”。“峦”属于“十四寒”韵,而“湾”属于“十五删”,此处以用“湾”为宜。凡此种种,本书都会作简单的核校,从而作出取舍。一些用字用词,现代已经习惯了的,就从俗不从古。比如“买山赀”和“买山资”,琅环阁藏本作“赀”,今本皆作“资”,二者已经通用很久,故本书亦从“资”。

琅环阁藏本原有简短的注释,问题较多,且用古文写成,不便于今日的读者理解。故而本书去掉了旧注,对《笠翁对韵》进行了新的注释和翻译。注释包括解释词义、解说典故、说明平仄、分析语法四个方面,对于一些生僻难认或今人容易读错的字还配有注音。

本书对字词的释义大多采用罗竹风主编的《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版)和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版)中的解释,同时也会结合语言的历史和语境、语用等因素,以及诗文本身的修辞特色来进行解释。《笠翁对韵》中的典故和来历,如果不详细说明,普通读者可能无法欣赏到语句之内所蕴含的深刻意境和悠远旨意,自然也就无法了解古代对联对仗的特殊美感和思想性之所在。对于这些典故的解释,现今的注本也都详略有差,解说上也多有抵牾。本书在释义和解说时尽量考证出处,核实原文,一一甄别,查漏纠谬。本书一般都会对典故出处进行引用,并在引文之后作概括说明或简单解释。对于作者用典时的讹误,本书也会有简短的说明,比如下卷“一先”其一“郭泰泛舟,折角半垂梅子雨;山涛骑马,接奷倒着杏花天”。下联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任诞》,说的是山简的故事,而作者张冠李戴,安到了山涛身上。大约“山简”和“郭泰”在平仄上失对,故而改作“山涛”。类似这样的情况,本书都会作出说明,以方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

古代诗文的对仗非常讲究平仄,读起来抑扬顿挫、节奏和谐,富于韵律之美。平是指平声,仄是指上、去、入三声。平、上、去、入就是古代的四声。但古之四声非今之四声,古代的平仄不完全等同于今天的平仄。一些今天读作平声的字,古代可能读作仄声;反之亦然。因此,本书对声调上与今天平仄不同的字进行了标注,主要是依据《广韵》的反切予以说明;凡是平仄上失对、失替之处,本书也都一一指出,并附有简单的说明。如此皆有助于读者了解古代的平仄情况和对联的格律要求。

古人在诗文对仗上也要求上下联的结构必须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主谓结构和主谓结构相对等等。《笠翁对韵》的对联绝大多数都是对仗工整的。本书在考虑古人的文法特点、对联的艺术性质和修辞特色的同时,用现代比较简洁、科学的方法分析了对联的语法结构。既不苛求古人,也不放过那些明显存在舛误的地方。凡书中对仗明显不工稳之处,本书会一一加以解析。因为本书不以深入研究为目的,故而在语法术语的使用、分析语言的表述上,尽量追求明白浅易,不作过分复杂的专业解说。比如分析合成词的结构时,不采用“语素”这一概念,仍用名词、动词这类较为通俗的术语;一些句子由复句构成,层次复杂,本书亦多拆分为几个小结构观察其对仗情况。从我们对《笠翁对韵》的语法分析结果来看,古人对语法的了解虽然不如现代的研究者那么系统和准确,但是他们在对仗上却充分体现出敏锐的语感。对古代的对联进行语法分析,有诸多困难,本书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其中经过了反复的斟酌与考量,成功与否,有待读者评判。

本书的翻译以直译为主。少量句子因为韵文在表达上的特殊性,或者是修辞、用典的原因,若用直译会显得晦涩难懂或语义不顺,则采用意译的方法。因为本书所翻译的对象是韵文,故而译文也在追求语义显豁的同时,尽量做到句式齐整,以体现本书的特色。《笠翁对韵》诞生于清代,当时所采用的汉字还是繁体字;方今出于推广和普及古籍的需要,采用了简化字版本。因为部分简化字涉及多个来源,就需要作出一些必要的解释。比如今天的“干”对应古代的“干”(干戈)、“幹”(幹枝)、“乾”(乾湿)等多个字形,其意义、用法、语音皆有差别,也关系到读者对于对联在语义、语音方面的理解。因此本书凡遇到类似的情况,亦会作出简单的解释。

本书在撰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华书局胡香玉老师的帮助,她对本书的每个条目都进行了仔细审阅和校订,在此衷心感谢她所付出的心血。同时也非常感谢家人、朋友的关爱和包容,没有他们的支持,这本书不可能这么顺利地完成。本书完成时正值恩师蒋绍愚先生八十大寿,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谨以此书表达对恩师诚挚的感谢和祝福之情。

因为才力有限,时间仓促,本书肯定还存在不少疏漏,敬请各位读者方家批评指正。郭浩瑜2019年3月18日于广州上卷一 东【题解】“东”是“平水韵”中上平声的第一韵部。

北宋时官修的《广韵》本有206韵,平水人刘渊根据唐代人写诗的实际用韵情况,将206韵合并成107韵;后来平水人王文郁又缩减为106韵,这106韵就被称为“平水韵”,也叫“诗韵”。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为格律诗用韵的韵脚字。《笠翁对韵》所用的韵即“平水韵”中的平声部分,其中上卷的“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十五个韵部属上平声,下卷的“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十五个韵部属下平声。

在宋本《广韵》中,“东”位于上平声第一韵部,是“一东”的代表字,也叫“韵目”,作“德红切”,平声,东韵。《笠翁对韵》中用的东韵字有风、空、穹、中、红、东、翁、公、宫、朦(矇/曚)、篷、弓、踪、嵩、鸿、熊、烘共17个。《声律启蒙》所用的东韵字有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15个。其中两书所共用的是风、空、东、宫、弓、红、翁等7个字,而《声律启蒙》中的虫、同、童、穷、铜、通、融、虹等8个字是《笠翁对韵》没有用到的,《笠翁对韵》中的穹、中、公、朦(矇/曚)、篷、踪、嵩、鸿、熊、烘等,则是《声律启蒙》所未用到的。另外,《笠翁对韵》中所用到的“踪”属于平水韵中的上平“二冬”。其一①

天对地,雨对风。②

大陆对长空。③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④

雷隐隐,雾朦朦。⑤

日下对天中。⑥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⑦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⑧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注释】

①天对地,雨对风:“天”“地”经常作为相对的词语并提,“天圆地方”“天神地祇”“呼天抢地”等等。“风”“雨”都是跟气候有关的名词,皆是自然景象,二词在汉语里经常并提,“风雨同舟”“暴风骤雨”“和风细雨”等等。从格律上看,“天”与“地”、“雨”与“风”平仄相对。平仄是格律诗(即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写诗时通过声调的平仄变化可以达到一种音律上高低间杂、缓急交替的节奏美。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平即平声,上、去、入则是仄声。现代汉语里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就是仄声。古代的入声已经转化到平、上、去三声中去了。这就是说,现代汉语里读为阴平、阳平的字,有些本应该是属于仄声的,这是我们今人读古诗的时候要留心的。此句中“天”为平声,“地”是仄声,“雨”是仄声,“风”是平声,故可称之平仄相对。语法上,“天”和“地”、“风”和“雨”皆为事物名称,亦并相类。古代严格的对仗讲究主要有:平仄相对,即平仄相反;语法结构相同,如名称语对名称语(名词对名词),状态语对状态语(如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动作语对动作语(动词对动词),数目语对数目语(数词对数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也必须相同或相类等等。

②大陆对长空:平仄上,“大陆”为仄仄,“长空”为平平,平仄相对。语法上,二者皆为定中结构。

③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赤日,指红日。苍穹,指深青色的天空。平仄上,“山花”为平平,“海树”为仄仄;“赤日”是仄仄,“苍穹”是平平。语法上,四个词语都是定中结构。

④雷隐隐,雾朦朦:隐隐,象声词,形容雷声,如《后汉书·天文志上》“须臾有声,隐隐如雷”;朦朦,形容模糊不清。平仄上,“雷隐隐”是平仄仄,“雾朦朦”是仄平平。语法上,二者皆是主谓结构,一饰其听觉效果,一形其视觉效果,对仗工整。

⑤日下对天中:平仄上,“日下”是仄仄,“天中”是平平。语法上,“日下”和“天中”都为方位短语,指空间领域。

⑥风高秋月白,雨霁(jì)晚霞红:上联化自宋欧阳修《沧浪亭》“风高月白最宜夜,一片莹净铺琼田”,下联化用了唐刘禹锡《秋晚新晴夜月如练有怀乐天》的“雨歇晚霞明,风调夜景清”。秋月白,出自唐崔道融《江夕》“江心秋月白,起柁信潮行”和唐白居易《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霁,指雨雪停止,天放晴。平仄上,“风高秋月白”是平平平仄仄,“雨霁晚霞红”是仄仄仄平平。白,《广韵》“傍陌切”,入声。语法上,“风高”与“秋月白”,“雨霁”与“晚霞红”,两个结构都是因果关系:因为风高,使得云雾散去,秋月愈加清晰洁白;因为雨已停歇,刚经过清洗之后的天空变得更加清澈,晚霞也愈显嫣红。

⑦牛女二星河左右,参(shēn)商两曜(yào)斗(dǒu)西东:牛女,指的是牛郎星与织女星,如唐元稹《新秋》诗中有“殷勤寄牛女,河汉正相望”。河,银河,亦作“河汉”“天河”。民间传说中,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她偷偷下凡到人间,嫁给牛郎为妻,并为他生儿育女。天帝震怒,将织女抓回天宫。牛郎带着孩子在后面追赶,王母娘娘用金钗在两人之间划出一条银河,将二人分开。喜鹊有感于二人的爱情,用身体搭建成一座鹊桥,让二人相会。天帝无奈,允许二人每年七月初七日可以相会一次。参商,指的是参星和商星,参星在西,商星在东,二星彼此不相见。出自《左传·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这是一个神话传说,高辛氏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阏伯,小的叫实沈,两个人关系不和睦,老是互相征讨。天帝就把大儿子迁到了商丘,主祀辰星,就是商星;小儿子迁到了大夏,主祀参星。后用于比喻兄弟不睦;也用来比喻亲友分隔两地,不得相见,如唐杜甫《赠卫八处士》有“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名句。曜,泛指日月星辰,此与“星”相对,“两曜”当亦特指两星,与“二星”对文互训。斗,指北斗星。平仄上,上联是平仄仄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其中“牛”“参”皆为平声,“二”“两”皆是仄声。古诗对仗,每句的第一字或第三字(还有七言的第五字)平仄或可从宽,古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这样作诗,不至于被平仄拘束得过于死板。此第一、三字平仄相同,不失对。语法上,上下联皆由名词性词语连缀而成,表示牛郎、织女位于银河之左右、参商二星身处北斗之西东的含义,结构上对仗非常工稳。

⑧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十月,夏历的十月是冬季的第一月,天气寒冷,边塞尤其如此。飒飒,象声词,一般形容风的声音,如《楚辞·九歌·山鬼》有“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此处当为形容冬季寒霜挂于树枝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惊,心理动词的使动用法。戍旅,指守卫边境的将士。三冬,冬季三月,就是冬季的意思。漫漫,形容遍布广大的样子。朔,北方,古人常用“朔漠”指北方的沙漠,“朔气”指北方的寒气,“朔雪”则指北方极寒的大雪。冷,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平仄上,上联是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有失律之处。十,《广韵》“是执切”,入声。按照格律原则,上下联下半句的第二字都是仄声,失对;下联下半句的第二字和第四字都是仄声,失替。语法上,上下联皆为状中结构,“十月塞边”“三冬江上”属于状语,表处所;中心语“飒飒寒霜惊戍旅”“漫漫朔雪冷渔翁”是主谓结构:主语“飒飒寒霜”“漫漫朔雪”是定中结构;谓语部分“惊戍旅”“冷渔翁”都是动宾结构;“惊”“冷”本不带宾语,但因为已经用于使动,故而带上了“戍旅”“渔翁”两个宾语,使戍旅惊,使渔翁冷。此联结构上对仗十分工整。【译文】

天和地相对,雨和风相对。

广阔的陆地和高远的天空相对。

山花和海树相对,红日和苍天相对。

雷声隐隐,雾气迷蒙。

日照之下与天空之中相对。

风高云散,秋月更显明亮;雨过天晴,晚霞更觉红艳。

牛郎星和织女星位居银河一左一右,两两相望;参星和商星处在北斗星之一西一东,两不相见。

夏历十月的边塞,风吹寒霜飒飒作响,使得戍守边疆的将士们都惊觉起来;寒冬腊月的江边,北方大雪漫漫无边,让垂竿钓鱼的老翁也感到寒冷不已。其二①

江对汉,绿对红。②

雨伯对雷公。③

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④

云叆叇,日曈矇。⑤

蜡屐对渔篷。⑥

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⑦

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⑧

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注释】

①江对汉,绿对红:古代“江”指长江,“汉”指汉水,皆为水名;“绿”“红”皆是颜色词,古代诗词中二者经常相对,如“绿肥红瘦”等。平仄上,“江”“红”皆为平声,“汉”“绿”皆为仄声。语法上,两组四个词语都是名词。

②雨伯对雷公:“雨伯”指司雨之神,亦名“雨师”。“雷公”指神话中管打雷的神,汉王充《论衡·雷虚》对此神的形态进行了描写,“又图一人,若力士之容,谓之雷公,使之左手引连鼓,右手推(椎)之,若击之状”。“雨伯/雨师”“雷公”等皆是古代掌管气象的神,古人常常并提,《楚辞·远游》“左雨师使径侍兮,右雷公以为卫”。平仄上,“雨伯”是仄仄,“雷公”是平平。伯,《广韵》“博陌切”,入声。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定中结构。

③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烟楼,指耸立于烟云中的高楼,如唐李峤《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石磴平黄陆,烟楼半紫虚”。雪洞,被雪封住的山洞,也用来比喻华美洁净的居室。月殿,指月宫,为嫦娥所居。天宫,指天帝、神仙们所居住的宫殿。平仄上,“烟楼”“雪洞”是平平和仄仄,“月殿”“天宫”是仄仄和平平。语法上,“烟楼”“雪洞”“月殿”“天宫”皆为定中结构。

④云叆叇(ài dài),日曈矇(tóng méng):叆叇,形容云盛之貌,如晋潘尼《逸民吟》“朝云叆叇,行露未晞”。曈矇,今本或作“曈朦”“曈曚”,琅环阁藏本作“曈昽”,音近义同,是同一词语的不同写法,皆表示初日渐明之貌。“叆叇”“曈矇”皆为联绵词,一般由两个字连缀成义,这两个字不能拆开单独表达相关的意义,比如“蝙蝠”“唏嘘”“踌躇”“囫囵”等等。平仄上,“云叆叇”是平仄仄,“日曈矇”是仄平平。语法上,“云叆叇”“日曈矇”都是主谓结构,“叆叇”“曈矇”陈述“云”“日”的状态。

⑤蜡屐(jī)对渔篷:蜡屐,本为用蜡涂抹于木屐之上,典故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或有诣阮(阮孚),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不知道一生中能穿多少木屐)!’神色闲畅。”后也以“蜡屐”指悠闲无为的生活,如宋辛弃疾《玉蝴蝶·杜仲高书来戒酒》“生涯蜡屐,功名破甑,交友抟沙”。此处“蜡屐”的意思当为涂了蜡的木屐,方可与“渔篷”相对。渔篷,渔船上遮风挡雨的篷盖,一般是用竹篾、苇席、布等做成,元任昱《中吕·红绣鞋》有“新亭馆相迎相送,古云山宜淡宜浓,画船归去有渔篷”的句子。平仄上,“蜡屐”“渔篷”是仄仄和平平。屐,在《广韵》中为“奇逆切”,入声。语法上,“蜡屐”“渔篷”都是定中结构。

⑥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过天星,指流星、陨星,《三宝太监西洋记》说“只因他一日走地府一遍,一夜走天堂一遍,脚似流星,故此叫做个过天星”,足见“过天星”的含义。吐魄月,指初生的月亮;魄,古同“霸”,月始生或将灭时的微光,后来泛指月光,唐卢仝《月蚀》“初露半个璧,渐吐满轮魄”。流星陨落很快,故而说“似箭”;“吐魄月”则才生,故而说“如弓”。平仄上,“过天星似箭”是仄平平仄仄,“吐魄月如弓”是仄仄仄平平。语法上,上下联都是主谓结构。此一对仗无论平仄、结构、语义都非常工整。

⑦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yì)藕花风:驿旅客,指旅居在驿站的他乡人。梅子雨,又称“梅雨”,指初夏时期在江南地区持续较长的阴雨天气,因时值梅子成熟,所以又称“黄梅雨”“黄梅天”,唐韩偓《赠湖南李思齐处士》有“三春日日黄梅雨,孤客年年青草湖”的句子。池亭人,指在池边的亭子里赏花的人。挹,舀、酌取。藕花风,指微风吹过,带着阵阵荷花的馨香。明李晔《草阁诗集》有《送曹逢吉》诗,其中有“清晨送客过桥东,一路行人在画中。纱帽微沾梅子雨,葛衣轻受藕花风”的句子,恰用“梅子雨”对“藕花风”。藕花风自然是不能“挹”得起来的,此处当是把藕花风当作醇香的美酒来酌取和受用了。平仄上,上联为仄仄仄平平仄仄,下联为平平平仄仄平平,完全相对。语法上,上下联都是主谓结构。此一联对仗十分工稳。

⑧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这一联当是化用了唐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茅店,指用茅草盖成的旅舍。皓月,即明月。坠林,指月亮西沉、落入林中,清李瑛《梦登华山书所见》有“皓月坠林峦,涵空水荇影”的句子,与此意境类似,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也有“一川星斗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的诗句。鸡唱,犹言鸡鸣、鸡啼。韵,指和谐的声音。板桥,木板架设的桥。青霜,指青白色的霜。锁道,指青霜满路,不利于行走。这里“韵”“踪”对得很好,“韵”是声音,入于耳然后消失于空气之中,“踪”是马在青霜上踏出的足迹,霜化而后不见。“鸡唱韵”是指皓月西沉之后,晨鸡鸣叫之声此起彼伏,一鸡鸣而众鸡皆随之,似有互相唱答的韵律;“马行踪”是指早行之马,踏过满是青霜的道路,留下行走的痕迹。平仄上,上联是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下联是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语法上,“茅店村前”“板桥路上”皆为方位短语充当地点状语;“皓月坠林鸡唱韵”“青霜锁道马行踪”皆由两个主谓结构组成。从结构上说,此句对仗亦相当工稳。【译文】

长江与汉水相对,绿与红相对。

雨神与雷神相对。

烟雾缭绕之高楼与大雪封路之山洞相对,嫦娥之居所与天神之宫殿相对。

浓云密布,初日渐明。

涂了蜡的木屐和渔船上的雨篷相对。

过天的流星如箭一般飞过,初生的月亮像弓一样弯曲。

驿站中的旅客恰逢绵绵黄梅雨,池亭里的酒客品评淡淡荷花香。

茅店村前,一轮明月徐徐坠入林间,司晨的公鸡开始唱和彼此的声律;板桥路上,冷冷青霜满满铺于道路,早行的马儿留下它们行走的痕迹。其三①

山对海,华对嵩。②

四岳对三公。③

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鸿。④

清暑殿,广寒宫。⑤

拾翠对题红。⑥

庄周谈幻蝶,吕望兆飞熊。⑦

北牖当风停夏扇,南檐曝日省冬烘。⑧

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注释】

①山对海,华对嵩:华、嵩,中国有“五岳”之说,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华”是华山,“嵩”是嵩山。平仄上,“山”与“海”是一平一仄;“华”与“嵩”是一仄一平,华有三个读音,表山名时读去声,刚好相对。语法上,两组都是与地理相关的名词。

②四岳对三公:四岳,或曰泰山、华山、衡山、恒山的总称;或曰共工的后裔,为诸侯之长。此取后一种意义与“三公”对仗。三公,周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或又说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皆是上古极为重要的三种官衔的合称。平仄上,“四岳”是仄仄,“三公”是平平。语法上,“四岳”“三公”皆为定中结构。

③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鸿:宫花,皇宫庭苑中的花,唐元稹《行宫》有“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的诗句。禁柳,宫廷中的柳树,古代把皇帝住的地方也叫“禁”,所以有宫禁、禁卫、禁军、禁苑、紫禁城之类的词语,皆与皇帝的住处有关。塞雁,边塞上的大雁,唐令狐楚《塞下曲二首》“边草萧条塞雁飞,征人南望泪沾衣”。在意象上,大雁是候鸟,春天飞往北方,秋天返回南方,故而传统文化中的雁常用来象征书信、爱情、思乡,而塞外的大雁尤能唤起人们的思乡之情,比如唐李颀《古从军行》有“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江鸿,江上的鸿雁。今本多作“江龙”,但“龙”属于二冬,“鸿”属于一东,此处以“鸿”为宜。平仄上,“禁柳”“塞雁”都是仄仄,“宫花”“江鸿”都是平平。语法上,“宫花”“禁柳”“塞雁”“江鸿”都是定中结构。

④清暑殿,广寒宫:明代司守谦所撰《训蒙骈句》即有“清暑殿,广寒宫”之句,《笠翁对韵》和《声律启蒙》都用了这一句,《声律启蒙》是“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清暑殿,《晋书·孝武帝纪》载“二十一年春正月,造清暑殿”,其《王雅传》也说“帝起清暑殿于后宫,开北上阁,出华林园,与美人张氏同游止,惟雅与焉”。据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此清暑殿“极土木之美”,大概由此而成为后人心目中极奢侈华丽的居所的代表。广寒宫,唐柳宗元《龙城录·明皇梦游广寒宫》载:“开元六年,上皇与申天师、道士鸿都客,八月望日夜,因天师作术,三人同在云上游月中。过一大门,在玉光中飞浮宫殿,往来无定,寒气逼人,露濡衣袖皆湿。顷见一大宫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其守门兵卫甚严,白刃粲然,望之如凝雪。时三人皆止其下,不得入。天师引上皇起,跃身如在烟雾中,下视王城崔峨,但闻清香霭郁,下若万里琉璃之田。其间见有仙人、道士,乘云驾鹤,往来若游戏。少焉,步向前,觉翠色冷光相射,目眩极寒,不可进。下见有素娥十余人,皆皓衣,乘白鸾往来,笑舞于广陵大桂树之下。又听乐音嘈杂,亦甚清丽。上皇素解音律,熟览而意已传。顷,天师亟欲归,三人下若旋风。忽悟,若醉中梦回尔!”这部旧题柳宗元所写的书中记载,唐明皇在开元六年八月十五日晚上和道士一起游于天上,见到一座大宫殿,名叫“广寒清虚之府”,因为守卫森严,不能进入。唐明皇回到人间以后,根据自己在天上听到的乐曲,改编成了《霓裳羽衣舞曲》,流传后世。后来人们就称月中仙宫为“广寒宫”。平仄上,“清暑殿”是平仄仄,“广寒宫”是仄平平,刚好相对。语法上,二者都是定中结构。

⑤拾翠对题红:拾翠,根据《汉语大词典》,拾取翠鸟羽毛以为首饰,后多指妇女游春,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或采明珠,或拾翠羽”。故而“拾翠”多与“踏青”同时出现,如唐吴融《闲居有作》诗“踏青堤上烟多绿,拾翠江边月更明”。“题红”出自“红叶题诗”的典故。根据明代郎锳《七修类稿·辩证类》载,“红叶题诗”古有多处记载,此处且用唐范摅《云溪友议》“题红怨”一节,以示其大略:“明皇代,以杨妃、虢国宠盛,宫娥皆颇衰悴,不备掖庭。常书落叶,随御水而流云:‘旧宠悲秋扇,新恩寄早春。聊题一片叶,将寄接流人。’顾况著作闻而和之。既达宸聪,遣出禁内者不少,或有五使之号焉。和曰:‘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卢渥舍人应举之岁,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命仆搴来。叶上乃有一绝句,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及宣宗既省宫人,初下诏,许从百官司吏,独不许贡举人。渥后亦一任范阳,获其退宫人,睹红叶而吁怨久之,曰:‘当时偶题随流,不谓郎君收藏巾箧。’验其书,无不讶焉。诗曰:‘水流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这些记载一般都是讲宫中怨女在红叶上题诗,诗句随着水沟中的水流出宫外,被宫外的人拾到,也以诗句相和的事情。语义上,“拾翠”含“羽”字,“题红”省“叶”字,一句描写妇女踏春之喜,一句抒发宫女思春之怨,亦正相对。平仄上,“拾翠”是仄仄,“题红”是平平,刚好相对。拾,《广韵》“是执切”,入声。语法上,“拾翠”和“题红”都是动宾结构,对得十分整齐。

⑥庄周谈幻蝶,吕望兆飞熊:庄周,指庄子。谈幻蝶,或作“梦化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醒来后,他不知道是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他想借此说明梦幻与现实之间很难区分的道理。后人常用此做典故,比如唐李商隐《锦瑟》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吕望,即指姜太公,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曾辅佐周文王和周武王打败商纣,建立周朝。据《武王伐纣平话》载,“却说西伯侯夜做一梦,梦见从外飞熊一只,飞来至殿下。文王惊而觉。至明,宣文武至殿,具说此梦。有周公旦善能圆梦。周公曰:‘此要合注天下将相大贤出世也。梦见熊,更能飞者,谁敢当也?合注从南方贤人来也。大王今合行香南巡寻贤去也。贤不可以伐。’周公说梦,深解其意:‘昔日有轩辕皇帝梦见天凤,而得封后先生,为特灭于蚩尤在涿鹿之野。轩辕皇帝又梦见上天,后至百日,果然升天。又有尧王梦见升天,得帝王。有汤王梦见用手托天,亦得帝位。大王梦见飞熊,必得贤也。’”后来周文王出猎,果然遇到了垂钓的吕尚。平仄上,“庄周谈幻蝶”是平平平仄仄,“吕望兆飞熊”是仄仄仄平平。蝶,《广韵》“徒协切”,入声。语法上,上下联都是主谓结构。

⑦北牖(yǒu)当风停夏扇,南檐曝(pù)日省冬烘:牖,窗户的意思。檐,房顶伸出墙壁的部分,琅环阁藏本作“帘”。当风,指对着风。曝,晒。平仄上,上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完全相对。语法上,上下联皆由一个因果复句构成:北牖当风,故而停夏扇;南檐曝日,所以省冬烘。“北牖当风”对“南檐曝日”,两个是主谓结构相对;“停夏扇”“省冬烘”是动宾结构相对,此处“停”用了使动用法。

⑧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上联当化自唐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诗句。关于黄鹤楼吹笛的传说,明王世贞《有象列仙全传》卷九有“费文祎”一则,载:“费文祎,字子安,好道得仙。偶过江夏辛氏酒馆而饮焉,辛氏复饮之巨觞。明日复来,辛不待索而饮之。如是者数载,略无吝意。乃谓辛曰:‘多负酒钱,今当少酬。’于是取橘皮向壁间画一鹤,曰:‘客来饮,但令拍手歌之,鹤必下舞。’后客至饮,果蹁跹而舞,回旋宛转,曲中音律,远近莫不集饮而观之。逾十年,辛氏家资巨万矣。一日,子安至馆曰:‘向饮君酒,所偿何如?’辛氏谢曰:‘赖先生画鹤,因获百倍,愿少留谢。’子安笑曰:‘未讵为此?’取笛数弄。须臾,白云自空而下,画鹤飞至子安前,遂跨鹤乘云而去。辛氏即于飞升处建楼,名黄鹤楼焉。”这个传说讲的是得道的费子安为了酬谢辛氏的酒钱,用橘皮画鹤,客人来了,鹤能翩跹而舞,合乎音律。辛氏因此获利甚多。后子安吹笛,乘鹤而去。辛氏就在子安飞升处建了黄鹤楼。仙子,此指费子安,《齐谐记》“仙人子安曾驾鹤经过黄鹤楼”。凤翔台,唐李白《凤台曲》云:“尝闻秦帝女,传得凤凰声。是日逢仙子,当时别有情。人吹彩箫去,天借绿云迎。曲在身不返,空余弄玉名。”这个典故出自汉刘向《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说的是秦穆公的女儿名叫弄玉,喜欢善于吹箫的萧史。萧史吹箫时,孔雀白鹤盘旋于庭院。秦穆公把弄玉嫁给了萧史,并为他们建造了凤台,萧史就在台上教弄玉吹箫。几年后,夫妇二人随凤凰飞走了。平仄上,上联是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下联是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笛,《广韵》“徒历切”,入声。语法上,“鹤舞楼头”对“凤翔台上”,都是主谓结构;“玉笛弄残仙子月”“紫箫吹断美人风”也是主谓结构,实际上“仙子”“美人”是两句里弄笛、吹箫的主体,当为仙子以玉笛弄残月,美人用紫箫吹断风。作者在这里用了倒置的修辞格,显得句式比较灵活,富于变化。【译文】

山和海相对,华山与嵩山相对。

四岳和三公相对。

宫墙内的红花与禁宫里的绿柳相对,边塞的大雁和江上的飞鸿相对。

清暑殿,广寒宫。

拾取翠羽和题诗红叶相对。

庄子谈化蝶之梦,姜尚是飞熊之兆。

北边的窗户吹来习习凉风,夏天无需摇扇;南边的屋檐照进煦日暖阳,冬日不用烤火。

黄鹤在楼头飞舞,仙子吹着玉笛直到月亮将落;凤凰在台上盘桓,美人吹着紫箫直到风声已停。二 冬【题解】“冬”是“平水韵”中上平声的第二韵部。

在宋本《广韵》中“冬”作“都宗切”,平声,冬韵。《笠翁对韵》这一部分所用到的冬韵字有21个:冬、舂、松、翁、龙、珑、钟、风、浓、封、蓉、锋、饔、峰、重、慵、宗、茸、蜂、凶、穷。《声律启蒙》所用的冬韵字有18个:冬、钟、松、龙、蛩、蜂、雍、峰、浓、庸、舂、茸、恭、镛、农、蓉、宗、慵。其中《笠翁对韵》有而《声律启蒙》无的有翁、珑、风、封、锋、饔、重、凶、穷等9个,后者有而前者无的有蛩、雍、庸、恭、镛、农等6个。《笠翁对韵》这部分韵脚字中的翁、珑、风、穷则本属于“一东”韵。其一①

晨对午,夏对冬。②

下饷对高舂。③

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④

垂钓客,荷锄翁。⑤

仙鹤对神龙。⑥

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⑦

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⑧

花萼楼间,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注释】

①晨对午,夏对冬:平仄上,“晨”是平声,“午”是仄声;“夏”是仄声,“冬”是平声。语法上,都是时间名词相对。

②下饷对高舂:下饷,《汉语大词典》解释为“收工吃饭”,如唐戴叔伦《女耕田行》“日正南冈下饷归,可怜朝雉扰惊飞”。有的版本作“下晌”,下午的意思,误。高舂,《汉语大词典》解释为“日影西斜近黄昏时”,《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渊虞,是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平仄上,“下饷”和“高舂”是仄仄与平平,刚好相对。语法上,二者结构上皆为动宾结构,“高”这里用作使动;二者在这里都用于表时间。

③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青春,指春天,《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王逸注“青,东方春位,其色青也”。白昼,白日的意思,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正以“白日”对“青春”。苍松,琅环阁藏本作“乔松”。皆可。平仄上,“青春”和“白昼”是平平和仄仄,“古柏”和“苍松”是仄仄和平平。白,《广韵》“傍陌切”,入声。语法上,“青春”“白昼”皆为时间名词;“古柏”“苍松”皆为表树木的名词,也都是我们传统文化中耐久耐寒、长寿吉祥的象征。

④垂钓客,荷(hè)锄翁:垂钓,垂竿钓鱼。荷锄,扛着锄头,晋陶渊明《归园田居》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句子。语义上,“垂钓客”和“荷锄翁”,一为渔夫,一为农夫,皆为庶民,传统文化中常用来表示归隐的意思。平仄上,“垂钓客”是平仄仄,“荷锄翁”是仄平平。语法上,“垂钓客”“荷锄翁”都是定中结构,都是指人的名词;其定语“垂钓”“荷锄”都是动宾结构。

⑤仙鹤对神龙:“仙鹤”与“神龙”都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平仄上,“仙鹤”是平仄,“神龙”是平平。语法上,“仙鹤”与“神龙”都是定中结构。

⑥凤冠珠闪烁,螭(chī)带玉玲珑:凤冠,古代贵族妇女所戴的礼帽,上有金玉制成的凤凰作为装饰。闪烁,形容凤冠上珍珠的光芒。螭带,上面雕刻着螭龙花纹的玉带;螭,传说中一种无角的龙。玲珑,形容玉器之精巧,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中“轻金冠以金丝结之,为鸾鹤之状,仍饰以五彩细珠,玲珑相续,可高一尺,秤之无三二钱”。平仄上,“凤冠珠闪烁”是仄平平仄仄,“螭带玉玲珑”是平仄仄平平。冠,此处是名词,帽子的总称,故读平声。语法上,上下联都是主谓结构:“珠闪烁”“玉玲珑”两个主谓结构作谓语,陈述主语“凤冠”和“螭带”的状态。

⑦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三元,古代的“三元”有很多含义,其中一种是指科举的乡试、会试、殿试,其第一名分别是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科举中选叫及第,如果失败了叫落第。千顷,一顷相当于一百亩,千顷是极言其广其大。一品,自三国魏以后,官分九品,最高者为一品。当朝,指在朝为官。万钟,指优厚的俸禄,“钟”是古代计量单位,比如《孟子·告子上》有“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平仄上,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及,《广韵》“其立切”,入声;下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一,《广韵》“於悉切”,入声。语法上,“三元及第”对“一品当朝”,是主谓结构;“才千顷”和“禄万钟”也是主谓结构相对。

⑧花萼楼间,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花萼楼,唐玄宗于兴庆宫西南建花萼相辉之楼,简称“花萼楼”,《旧唐书·让皇帝宪传》“玄宗于兴庆宫西南置楼,西面题曰花萼相辉之楼……玄宗时登楼,闻诸王音乐之声,咸召登楼同榻宴谑,或便幸其第,赐金分帛,厚其欢赏”。仙李盘根,这里是用唐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仙李盘根大,猗兰奕叶光”的典故,形容的是唐朝李氏家族子孙繁衍的状况。国脉,国家的命脉,如汉王符《潜夫论·思贤》中的“养寿之士,先病服药;养世之君,先乱任贤。是以身常安而国脉永”,把国脉当人脉来调理,这是比喻。沉香亭,唐玄宗时宫中有沉香亭,唐李白《清平调》有“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娇杨,指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擅宠,独受宠信或宠爱,唐白居易《长恨歌》有“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句子,形容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起边风,指边关兴起战火,这里特指安史之乱,《长恨歌》有“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就是形容战乱爆发后,京城王公贵族惊慌失措的状态。平仄上,上联是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国,《广韵》“古或切”,入声;下联是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语法上,“花萼楼间”“沉香亭畔”都是方位短语,充当状语。“仙李盘根调国脉”“娇杨擅宠起边风”都是主谓结构,其谓语部分“盘根调国脉”“擅宠起边风”是两个动词性结构连用,即“盘根”“调国脉”和“擅宠”“起边风”。【译文】

晨和午相对,夏和冬相对。

收工之后与下舂时分相对。

春季和白天相对,古柏和苍松相对。

垂竿钓鱼的渔父,荷锄耕田的农夫。

仙鹤与神龙相对。

凤冠上的珍珠闪闪发亮,螭带上的美玉雕琢精致。

士人连中三元,才学渊博;官员位居一品,俸禄丰厚。

花萼楼上,李唐家族子孙繁衍,欲使国运兴旺;沉香亭畔,杨氏贵妃恃宠而骄,引发边关战争。其二①

清对淡,薄对浓。②

暮鼓对晨钟。③

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④

金菡萏,玉芙蓉。⑤

绿绮对青锋。⑥

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⑦

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⑧

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注释】

①清对淡,薄对浓:平仄上,“清”“浓”是平声,“淡”“薄”是仄声。薄,《广韵》“傍各切”,入声。语法上,两组四字都是形容词。

②暮鼓对晨钟:根据《汉语大词典》,“鼓”“钟”本都是古代的礼仪乐器,后来都用为击打报时之器;“暮鼓”“晨钟”,佛寺中晨撞钟、暮击鼓以报时,后因以“晨钟暮鼓”谓时日推移,古代诗文中常常并提,如唐李咸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平仄上,“暮鼓”是仄仄,“晨钟”是平平。语法上,“暮鼓”“晨钟”都是定中结构。

③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山茶,指山茶花。石菊,有多种解释:一说为石竹、绣竹,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说为带菊花花纹的石头;还有一种说法,指一种福建所产的石菊茶。烟锁、云封,山上水蒸气多时,常常烟锁云封,不辨山之真面目。广州白云山景泰寺有一副对联云“烟锁断桥留客立,云封古寺待僧归”。古人也常把“烟锁云封”之处视为神秘的仙人居处。平仄上,“山茶”是平平,“石菊”是仄仄。“石”《广韵》作“常隻切”,入声;“菊”《广韵》作“居六切”,也是入声。“烟锁”是平仄,“云封”是平平。语法上,“山茶”“石菊”都是定中结构,“烟锁”“云封”都是主谓结构。

④金菡萏(hàn dàn),玉芙蓉:金菡萏,指黄金打造的荷花。玉芙蓉,指玉石雕刻的荷花。二者在古诗文中常相对仗,如明谢谠《四喜记》中有“袅袅东风御苑通,鸾车齐度百花中。风情独数飞琼最,猛听莺声出绣丛。金菡萏,玉芙容,水沉香护蕊珠宫。刘郎已恨巫山远,况隔蓬山几万重”。平仄上,“金菡萏”是平仄仄,“玉芙蓉”是仄平平。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定中结构。

⑤绿绮(qǐ)对青锋:绿绮,古琴之名,后泛指琴,晋傅玄《琴赋序》:“齐桓公有鸣琴曰号钟,楚庄有鸣琴曰绕梁,中世,司马相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青锋,指青锋剑,也指宝剑,宝剑剑身寒光闪烁,锋芒毕露,故称“青锋”。琴和剑都是古代士人非常喜爱的随身之物,体现着他们的志趣追求,比如元代的《三国志平话》有这样的描写:“忽有一书生,白裥角带纱帽乌靴,左手携酒一壶,右手将着瓦钵一副,背着琴剑书箱,来御园中游赏。”平仄上,“绿绮”是仄仄,“青锋”是平平。语法上,两个词语都是定中结构。

⑥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yōnɡ):汤,此处指解酒的汤,即醒酒汤。宿酒,经宿未醒的酒力,唐白居易《早春即事》诗有“眼重朝眠足,头轻宿酒醒”。饔,早饭,《孟子·滕文公上》有“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赵岐注“饔飧,熟食也。朝曰饔,夕曰飧”。平仄上,上联是仄平平仄仄,下联是仄仄仄平平。食,《广韵》“乘力切”,入声。语法上,上下联都是主谓结构。“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两句比较灵活,采用倒置的手法,当为“因宿酒而先早汤,朝饔之后而继以晚食”,或者“早汤先饮因宿酒,晚食继之于朝饔”。因为头天晚上喝醉了酒,故而早上起来先饮醒酒汤;晚饭接着早饭吃。这是一种逍遥安逸的生活状态。

⑦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上联的典故出自唐苏鹗《杜阳杂编》:“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一朵千叶,大而且红。上每睹芳盛,叹曰:‘人间未有。’自是宫中每夜即有黄白蝴蝶万数,飞集于花间,辉光照耀,达曙方去。宫人竞以罗巾扑之,无有不获者。上令张网于宫中,遂得数百于殿内,纵嫔御追捉,以为娱乐。迟明视之,则皆金玉也。其状工巧,无以为比。而内人争用丝缕绊其脚,以为首饰。夜则光起妆奁中。其夜开宝厨,视金钱玉屑藏内,将有化为蝶者,宫中方觉焉。”唐穆宗的时候,殿前种了上千株牡丹,花开时香气浓郁,花大叶茂。每到晚上,有上万只黄白蝴蝶飞来,天明时方离去。穆宗命人用网罗捕捉,发现这些蝴蝶都变成了金玉,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些蝴蝶是宝库里的金玉所化而成。延津宝剑会成龙,这个故事出自《晋书·张华传》的记载,“初,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吴国灭掉以后,这紫气更加明显,雷焕认为这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于是张华约了他一起去寻找,“掘狱屋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两人挖到了两把宝剑,名叫龙泉、太阿,而且这天晚上以后斗牛之间紫气就消失不见了。雷焕“以南昌西山北岩下土以拭剑,光芒艳发。大盆盛水,置剑其上,视之者精芒炫目”。他留下一把,一把送给了张华。后来张华被杀,他的剑就失去踪迹。雷焕死后,他的儿子雷华带着剑经过延平津,剑忽然从腰间跳出投进水中。雷华派人下水打捞,“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剑化为了两龙,入水捞剑的人吓得赶紧返回水面。没过多久,水面光彩夺目,波浪翻腾,剑从此就下落不明了。平仄上,上联是平仄平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蝶,《广韵》“徒协切”,入声。语法上,上下联都是主谓结构。无论从平仄还是从结构上,两联对仗都十分工整。

⑧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巫峡,根据《汉语大词典》,巫峡是长江三峡之一,因巫山得名;两岸绝壁,船行极险。浪传,“空传”的意思。云雨荒唐神女庙,战国宋玉《高唐赋》载:“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砠,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相传楚王游高唐的时候,有次在白天因为倦怠睡着了,梦见与巫山之女相会。临别时,这个女子跟楚王说她在巫山的南面,朝云暮雨,楚王就为她立了一座朝云庙。岱宗,泰山的别名。唐杜甫《望岳》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儿孙罗列丈人峰,化自杜甫另一首《望岳》中的“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如儿孙”。丈人峰,据说状如老人偃偻,故名。平仄上,上联是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下联是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其中“峡”在《广韵》中读作“侯夹切”,入声。语法上,“巫峡浪传”和“岱宗遥望”相对,其形式都是主谓结构;实际“巫峡”和“岱宗”是动作的对象,当为浪传巫峡、遥望岱宗的意思;“云雨荒唐神女庙”“儿孙罗列丈人峰”是主谓结构,谓语“荒唐神女庙”“罗列丈人峰”,都是述补结构,意思是荒唐于神女庙,罗列于丈人峰。【译文】

清和淡相对,薄和浓相对。

傍晚击鼓和早晨撞钟相对。

山茶花和石菊花相对,烟雾笼罩和云气缭绕相对。

黄金刻的荷花和玉石雕的芙蓉相对。

绿绮琴和青锋剑相对。

早上起来先喝醒酒汤以解宿醉,早上的饭吃过之后接着有晚餐。

唐朝府库里的金玉能化成蝴蝶,到了延津这里宝剑会变成蛟龙。

巫峡传闻,道是楚王和巫山之女幽会于神女之庙;遥望泰山,看到群山如儿孙般罗列于丈人峰周围。其三①

繁对简,叠对重。②

意懒对心慵。③

仙翁对释伴,道范对儒宗。④

花灼灼,草茸茸。⑤

浪蝶对狂蜂。⑥

数竿君子竹,五树大夫松。⑦

高皇灭项凭三杰,虞帝承尧殛四凶。⑧

内苑佳人,满地风光愁不尽;边关过客,连天烟草憾无穷。【注释】

①繁对简,叠对重:平仄上,“繁”“简”是平和仄,“叠”“重”是仄和平。“叠”在《广韵》里是“徒协切”,入声。语法上,两组都是形容词相对,第一组在词义上相反,第二组在词义上相近。

②意懒对心慵:平仄上,“意懒”是仄仄,“心慵”是平平。语法上,二者都是主谓短语。

③仙翁对释伴,道范对儒宗:仙翁,一般指道教方面的老神仙;释伴当指佛教修行者。道范,道家典范;儒宗,儒家宗师,后泛指读书人所信仰的学者。平仄上,“仙翁”是平平,“释伴”是仄仄;“道范”是仄仄,“儒宗”是平平。语法上,四个词语都是定中结构。

④花灼灼,草茸茸:灼灼,形容花的鲜艳明媚,如《诗经·周南·桃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灼灼”形容桃花的容色。茸茸,形容草的柔细浓密,如元马彦良《一枝花·春雨》有“润夭桃灼灼红,洗芳草茸茸翠”。平仄上,“花灼灼”是平仄仄,“草茸茸”是仄平平。灼,《广韵》“之若切”,入声。语法上,两句都是主谓结构,谓语以叠语形式的形容词描述花、草之容色或状态。

⑤浪蝶对狂蜂:浪蝶、狂蜂,形容举止轻薄放荡的男子,如《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紫燕黄莺,绿柳丛中寻对偶;狂蜂浪蝶,夭桃队里觅相知。”平仄上,“浪蝶”是仄仄,“狂蜂”是平平;蝶,《广韵》“徒协切”,入声,故为仄声。语法上,“浪蝶”“狂蜂”皆是定中结构。

⑥数竿君子竹,五树大夫松:“君子”与“大夫”都曾是古代对贵族的称呼,“竹”“松”皆位列岁寒三友。《晋书·王徽之传》载:“时吴中一士大夫家有好竹,(王徽之)欲观之,便出坐舆造竹下,讽啸良久。主人洒扫请坐,徽之不顾。将出,主人乃闭门,徽之便以此赏之,尽叹而去。尝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或问其故,徽之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晋代王徽之非常喜欢竹子,他曾经寄住在空房子里,叫人种上竹子,有人问他缘故,他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它呢?”宋苏轼《於潜僧绿筠轩》也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的话,足见中国文人对竹的爱好程度。“五树大夫松”的典故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秦始皇在泰山封禅的时候,遇到暴风雨,就在树下躲雨,后来就封这树为“五大夫”。实际上,《史记》并未提到五棵树,也没说明是松树,只是提到秦始皇躲雨的树后来被封为“五大夫”,五大夫是官名,而不是五个大夫。平仄上,上联是仄平平仄仄,下联是仄仄仄平平。“竹”《广韵》作“张六切”,入声。语法上,两句都是定中结构。

⑦高皇灭项凭三杰,虞帝承尧殛(jí)四凶:高皇,指汉高祖刘邦。项,指项羽。三杰,指刘邦的三个臣子张良、韩信、萧何。据《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