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浅话(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5 14:19:57

点击下载

作者:本书编写组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茶文化浅话(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

中国茶文化浅话(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试读:

前言

在世界各地,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煮茶、饮茶、品茶。对中国人而言,茶更是举国之饮。茶源于神农,兴于唐朝,其文化糅合了儒、道、佛诸派思想,一路发展下来,自成一体,枝繁叶茂。一缕茶香散开,从味觉出发,直抵精神世界,氤氲出独特的中国茶文化。

在中国,茶被赋予了“天地人和”的思想,蕴含宁静、内敛、淡泊、朴素的理念。有茶的地方,便有一分雅致。李商隐诗云:“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一壶好茶,万顷竹林,青衣羽士,静坐对弈,何等怡情出尘,令人神往。而茶的难得之处更在于,它既能阳春白雪,又可下里巴人。高档茶社里,名人雅士品茗听琴,坐而论道;热闹的街市上,人们端起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茶,就着故事风尘一饮而尽,酣畅淋漓。

中国不仅是茶叶的故乡,更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道、茶学博大精深。我们把这大自然的馈赠向全世界输出,使茶成为独特的中国符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茶、了解茶文化中蕴含的中国精神吧!第一章茶之源一、“荼”自神农来

中国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早在公元前200年左右,我国一部叫作《尔雅》的书中就有关于茶的释文:“槚(jiǎ),苦荼(tú)。”那时,茶被称作“槚”或“荼”。书中的这处释义,后来被证实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茶的记载。所以,中国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喝茶的国家。《尔雅》成书于战国至西汉年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最早的名物百科辞典,有“辞书之祖”的美誉。“尔”为“近”,“雅”为“正”,此处专指“雅言”。“尔雅”之意则为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从而使之近于规范。

那么,茶最初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关于茶的源起,流传最广的是“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传说。相传神农氏有一个透明的肚子,不仅五脏六腑一目了然,甚至能观察到肠胃里食物的变化。那时,对于随处可见的植物,先民们尚不知哪些能吃,时常有人因误食毒草而生病甚至死亡。为了让人们不再为食物而费神思量、胆战心惊,神农氏决定用自己独特的本领为世人寻找粮食和药草。

神农氏,传说中的中国上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首领,一说神农氏即炎帝,他对中华文明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教人播种五谷,豢(huàn)养家畜,制造农耕工具,被称为“农业之祖”;因教人交易,被称为“商贸之祖”;因创制五弦琴,被称为“音乐之祖”;因“尝百草”而知草药,被称为“医药之祖”。

有一天,神农氏在采集花草的时候,一不留神尝到一种草叶,只觉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他痛苦地放下药袋,靠在一棵树下休息。这时一阵微风袭来,一片嫩叶飘至眼前。他顺势捡起叶子,揉碎一闻,发觉它气味清香;尝一尝,又略有些苦涩;吞下之后,只见叶子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在肚中四处流动洗涤(dí)。不一会儿,神农氏便觉得神清气爽、精神振奋。他欣喜地把这种神奇的叶子取名为“荼”,后来“荼”被写成“茶”,并慢慢流传下来。

神农氏发现茶叶的故事也许是真的,也许是后人杜撰(zhuàn)的。但祖先们在长期识别、寻找食物的过程中,肯定有过类似的“尝百草”的行为。历史上,茶最早也是被拿来当药用的。直到汉魏时期,王公朝士们才煮茶为羹,把茶作为日常饮品。至于人们真正开始品茶、精研茶道,则是唐宋时期的事情了。二、茶叶命名之法

我国的茶叶品类繁多,常见的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这些茶各具特色,凭借其独特的口感与文化内涵,受到不同人群的喜爱。这些品种繁多的茶叶都是根据什么命名的呢?难道都是根据茶树的颜色来命名的吗?茶叶

显然,这是一种误读。任何一棵茶树的叶子都可以通过不同工艺制成红茶或绿茶,只是茶叶的品质相差甚远。采于西湖群山之中的茶叶制成龙井最好,福建安溪一带的茶叶制成乌龙最佳,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等都是享誉世界的名茶。

这么多种茶叶,到底应该怎样区分呢?我国的茶叶一般根据产地、品种或外形工艺等来命名。按照茶叶发酵程度的不同,我国的茶叶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又称青茶)、黄茶、白茶、黑茶六大品类。其中,绿茶为不发酵(jiào)茶,黄茶和白茶为轻发酵茶,青茶为半发酵茶,红茶为全发酵茶,而黑茶则为后发酵茶。三、茶的制作工艺

对大多数人而言,一说到茶园,首先映入脑海的是一片在晨曦中闪闪发亮的绿色海洋。一垄(lǒng)垄修剪整齐的茶树壮观精致,采茶姑娘穿梭其中,忙碌又欢乐。你知道吗?茶树本来可以长得很高大,但茶农们为了方便采摘,经常修剪茶树,这样一来,茶园里的茶树往往只长到半人高,变成我们看到的灌木丛了。

刚采摘下来的新鲜茶叶被称作“茶青”,采摘茶青可是一门大学问。茶树虽然看上去郁郁葱葱,但能制茶的却只有顶端几片嫩叶。最嫩的茶青,特指茶树顶端的第一个芽和芽旁边的第一片叶,这叫“一心一叶”;其次是一个芽和两片叶,比“一心一叶”往下多采一片叶子;还有“一心三叶”“一心四叶”等,太老的叶子就不再适合制成茶了。所以,茶叶的亩产量其实很低。一芽一叶

根据茶青种类的不同,可以把茶叶粗分为叶茶和芽茶。叶茶是让顶芽也长成叶片,当不会再长新芽时,采下枝条顶端的两三片叶子制作的茶叶。芽茶是指以纤嫩新芽制成的茶叶。芽茶多多少少会带有一些茸毛,这些茸毛在成茶时如果显现出来,就叫作“白毫”;如果在制作过程中茸毛被压实,就叫作“毫隐”。

茶青采摘下来之后,如果打算制成不发酵茶,就可以直接下锅翻炒杀青;如果要制作半发酵茶和全发酵茶,还需要另外两个必要的步骤——萎凋和发酵。

茶青中含有很多种氧化酶,如果我们让茶青所含的水分减少,并把它完全曝露在空气中,这时再加上热量的作用,氧化酶就会促使茶青中的化学成分发生氧化,这个过程叫做“发酵”。发酵会让茶青的颜色、气味和滋味发生变化。手工杀青

发酵是形成发酵茶品质的关键工序。但在此之前,还要做一项“热身运动”,那就是萎凋。人们把采下来的鲜茶叶均匀摊晾,利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使其渐渐散失水分,促使茶叶部分氧化,这就是萎凋。萎凋后的鲜茶叶由脆硬变得柔软,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要是你走进一个萎凋车间,那就仿佛置身于开满鲜花的山谷,格外芬芳。萎凋

发酵在不同的茶类制作中有不同的名字。做黄茶时称为“闷黄”;做黑茶时称为“渥堆”;做青茶时称为“做青”;只有做红茶时才称为“发酵”。这是因为制作不同的茶类,发酵方法和时机都不尽相同。

比如做红茶,必须在萎凋之后进行揉捻(niǎn),因为揉捻可以促进其完全发酵,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特点。而乌龙茶,则在萎凋之后就要做青:人们把萎凋后的茶叶填放于一个用竹篾制成的大滚筒中,适时摇动,叶片的边缘会互相摩擦并氧化变红,这样就形成乌龙茶独特的“绿叶镶红边”啦!

完成了以上工序,再通过烘、炒、晒等方法对茶叶进行干燥,粗制茶就做好了。

粗制茶里含有茶末、茶梗等许多杂质,加上茶叶本身也有粗有细,所以品相不好。人们为了提升口感和观赏度,还要把粗制茶里的杂质去掉,再将粗茶剪细,之后就可以根据茶的品质分出等级,完成这些步骤,精制茶便做好了。四、中国的六大茶类

绿茶是我国第一大茶类,因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都保持绿色,被称为“绿茶”。根据杀青和干燥工艺的不同,绿茶又分为蒸青绿茶、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四类。

红茶是我国第三大茶类。红茶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茶红素和茶黄素等,因而颜色褐红,冲泡出来的茶汤也是红浓明亮的,故得名“红茶”。

青茶是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俗称“乌龙茶”。根据发酵程度的不同,青茶有很多种类。经过适当的发酵之后,青茶叶片边缘呈红色、中间为绿色,有“绿叶镶红边”之称。青茶冲泡出来的茶汤呈蜜绿色或蜜黄色,既有绿茶的鲜爽,又有红茶的浓醇。

黄茶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唐朝,指茶树的芽叶自然发黄。到了明朝后期,人们才发现,原来杀青、揉捻后干燥不及时或时间不足时,茶叶也会变成黄色,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新的茶叶品类——黄茶。黄茶的发酵程度很轻,制作手法和绿茶差不多,只是多了一个将茶叶包裹起来闷黄的步骤。黄茶具有干茶金黄、汤色黄亮、叶底嫩黄的“三黄”特点。黄茶

白茶也是轻微发酵茶,在加工制作的过程中不揉捻也不杀青,只把细嫩的、长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让白色的茸毛能够完整地保留下来。白茶具有满身披毫、芽毫完整、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的特点,是茶中珍品。白茶

黑茶选用粗老的茶梗、茶叶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艺制作而成。与全发酵茶不同,黑茶的发酵主要是在渥堆这一过程中完成的,它并不是由茶内的氧化酶促成,而是借助微生物来促进茶叶内含物氧化而成的,所以它被归为“后发酵茶”。适度的渥堆发酵使茶叶呈现油黑色或暗褐色,故得名“黑茶”。不过黑茶的颜色虽是黑色的,但汤色通常是橙黄色或者褐黄色。黑茶可以存放很久,滋味醇厚、有陈香,耐煮也耐泡,民间有“爷爷买茶,孙子享”的俗语。因为以前黑茶是专供边疆少数民族饮用的,所以也叫“边茶”。

在这六大类之外,还有一种“香片”茶,俗称“花茶”。花茶历史悠久,约起源于宋代,属于再加工茶类。主要是将植物的花、叶、果实与新茶一起窨(xūn)制,这样制成的茶既有花香,又有保健作用。花茶分为花果茶和花草茶两种,代表品种有茉莉花茶、玫瑰花茶、罗汉果茶、山楂茶等。茉莉花茶六大茶类的性状及功用

绿茶在五行中属木,茶性寒凉,在夏天饮用能够清热明目,使人神清气爽,但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喝。此外,绿茶还有抗癌、抗辐射、改善心血管的功效。

红茶在五行中属火,茶性温和,热量比较高,在冬天饮用可以增强人的抗寒能力。它还可以助消化,去除油腻,但体质强壮、容易上火的人还是不要多喝红茶为好。

青茶的茶性不温不热,能够消除体内的积热,适合在秋天饮用。同时,它还具有抗过敏、保护肝细胞、降血压等功效,和其他茶类相比,在减肥轻身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黄茶在五行中属土,茶性清凉,具有止咳化痰、清热解毒的效果。

白茶在五行中属金,它的茶性和绿茶差不多,在夏天饮用同样可以清热祛暑、降火去燥,同时还具有很好的抗辐射效果。

黑茶在五行中属水,茶性比较温和,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产生许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具有滋润之功效,饭后饮用能够清理肠道,有助于消化。五、名茶轶事

物以稀为贵,种植条件苛刻、产量较低的名茶自古便是茶中精品。围绕名茶有许多趣闻和故事,这些传说颇具地方性,伴着冉冉茶香,氤氲成浓厚的人文底色。(一)西湖龙井

西湖附近常年降水充足、云雾弥漫,加之气候温和、土壤疏松肥沃,这里的茶树往往根深叶茂,茶叶品质极高。西湖龙井历来是绿茶珍品,被誉为“天堂瑰宝”。其茶色嫩绿或翠绿,气味清香醇美,形状扁平挺直、匀称整齐,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称。

西湖龙井产于西湖边上的狮峰、龙井、云栖、虎跑一带,所以历史上将西湖龙井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后来梅家坞龙井也名列其中。人们以狮峰龙井为上品,龙井村出产的次之,云栖、虎跑、梅家坞出产的略逊于前两种。

西湖西面的风篁岭上有个龙井村,村里有一眼“龙井泉”。井以泉得名,村以井得名,而享誉中外的西湖龙井则以村得名。

龙井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有个大文人谢灵运,在杭州天竺寺翻译佛经,他将从天台山带来的茶树种子种在西湖边上,据说这是龙井茶最早的种植。到了北宋时期,天竺寺、灵隐寺出产的茶叶已经远近驰名了,甚至被列为贡品。西湖龙井

当时的茶均以产地命名,比如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的“白云茶”。相传有一天,大文学家苏轼邀几位朋友在狮峰山脚下的龙井村寿圣寺品茗吟诗,大文豪兴之所至,便提笔书写了一块“老龙井”匾额。此后,“龙井茶”的名声越来越大,渐渐取代了其他的茶名而流传下来。

到了清朝,龙井茶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相传,乾隆皇帝喜欢饮茶。有一年,他来到杭州西湖巡游,中途在一个寺庙中休息,当地官员赶紧让僧人奉上好茶。乾隆皇帝喝了一口,口齿生香,回味甘甜。再看茶汤,颜色碧绿,茶芽直立于水中悠悠荡荡,十分动人。便问:“这是什么茶?产于何处?”僧人回答:“这是西湖龙井中的珍品狮峰龙井,茶树就长在庙外。”乾隆皇帝移步庙外,果然看见十八棵茶树蓊(wěng)蓊郁郁,当即就把这些树封为御树,所产茶叶年年进贡。

乾隆皇帝回到京城的时候,偏巧太后生病了,遂命人将从杭州带回的狮峰龙井煮了一些给太后饮用。太后吃多了山珍海味,导致肝火上升,胃部不适。喝了这龙井茶之后,神清气爽,通体舒适。从此,狮峰龙井更是名声大振,甚至在茶界流传着“天下名茶数龙井,龙井上品在狮峰”的说法。

好茶还需好水配,这就不得不提到虎跑泉啦!关于虎跑泉,也有一个传说。相传,西湖边有大虎、小虎两兄弟,他们负责给山上的一座小庙挑水。有一年杭州大旱,滴雨贵如油,兄弟俩便商量着把湖南衡山的“童子泉”搬来。他们千里迢迢赶到衡山脚下,不料却因疲劳过度昏倒在地。醒来之后,只见一个拿着柳枝条的小孩子站在眼前,原来是掌管童子泉的小仙童。小仙童用柳枝条蘸水洒向他俩,他俩顿时化成了两只老虎。小仙童跃上虎背,带着“童子泉”直奔杭州。

第二天,人们看到两只老虎从天而降。在寺院竹林边飞快地刨坑。一时间狂风大作,天降甘霖,深坑中也涌出汩汩的泉水。大家这才明白,是大虎、小虎两兄弟给他们送泉水来了。为了纪念这两兄弟,人们就把这眼泉水称为“虎刨泉”,后来渐渐传为“虎跑泉”。虎跑泉在西湖众多泉水中排名第一,在“天下十大名泉”中排名第三,用虎跑泉泉水冲泡的龙井茶,色香味俱佳。“龙井茶叶虎跑水”还被誉为“西湖双绝”。

天下十大名泉,是指中国境内从古至今最负盛名的十大泉水。它们分别是江西庐山谷帘泉、江苏无锡惠山泉、浙江杭州虎跑泉、江西上饶陆羽泉、江苏扬州大明寺泉、江西吕珊招隐泉、安徽怀远白乳泉、江西湾里洪崖瀑布泉、河南桐柏县淮水源、江西庐山天池峰顶水。(二)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属于绿茶类,它的产地在苏州洞庭山,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洞庭山湿润的天气和肥沃的土壤,保证了茶树的及时萌发和生长,出产的碧螺春叶芽嫩绿、茶汤清澈、气味香醇、条形纤细、卷曲似螺,历来有“一嫩三鲜”的美称。“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日醉”说的正是绝美的洞庭山色和茶香醉人的碧螺春。这里的“洞庭”指的不是湖南的洞庭湖,而是苏州的洞庭山。此山由东西二山组成,洞庭碧螺春产于西山的碧螺峰上。“碧螺春”三字是不是异常婉转动听呢?在这个动听的名字背后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碧螺春

相传,在洞庭山的西山住着一个叫碧螺的姑娘,在东山住着一个叫阿祥的小伙子。阿祥每天在湖上打鱼时都能看见在湖边织补渔网的碧螺,两人暗生情愫。有一天,湖中突然出现了一条恶龙,它搅得湖水大乱、恶浪滔天,渔民们都不敢到湖上打鱼了。

阿祥决心为民除害,于是与恶龙大战七天七夜,最后终于把恶龙杀死了。阿祥身负重伤,生命垂危。碧螺把他接回家中,亲自为他疗伤。无奈阿祥伤势严重,伤口一直不能愈合。第二年初春,碧螺外出采药,在阿祥与恶龙交战的地方意外地发现了一棵小茶树。小茶树上面长满了嫩绿的芽苞,她顺手采了一些带回家。

说来也奇怪,阿祥喝了碧螺用芽苞冲泡的茶汤后,觉得浑身舒畅,身体竟慢慢康复了。阿祥很感激碧螺对他的照顾,两个相爱的人结为夫妻,在茶树旁搭了一间小屋生活。他们很感激这棵救命的茶树,对它悉心照料,并培育新苗,茶树由少变多,渐渐形成了茶林。可惜,善良的碧螺却积劳成疾,不久就去世了。人们为了纪念她,就把这座长满茶树的山峰称为“碧螺峰”,将这种茶叶叫作“碧螺春”。

关于“碧螺春”名字的由来,还有另外一个说法。传说康熙年间,有一位茶农登山时,在碧螺峰的石壁上发现了一些茶树。适逢采茶季节,那位茶农便摘了很多新鲜的芽苞,背篓满了,他就将茶叶的芽苞放在围裙里。嫩嫩的芽苞被茶农怀里的热气一熏,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茶农情不自禁地惊呼“香得吓煞人啦!”因此,当地人便把此茶叫“吓煞人香”。在皇帝巡游太湖时,当地官员把这个名为“吓煞人香”的茶献给他,此茶汤色澄亮、清香扑鼻,得到了皇帝的盛赞。只是皇帝觉得这茶的名字太俗,他认为这种茶来自碧螺峰,而且茶的颜色碧绿、状如卷螺,便赐名“碧螺春”。从此,碧螺春成为贡茶,闻名于世。碧螺春茶汤

如今,在洞庭山上到处都可以看见碧螺春茶树,这里的茶树和果树种在一起,吸收了各种花果的香气,出产的碧螺春茶带着花果香,当地人常说,“花香果味,鲜爽生津。”“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醉。”其实何止百里,碧螺春的香气早已飘向了全世界,应该是“茶香满世界”才对。洞庭山茶园(三)武夷岩茶大红袍

武夷岩茶属于青茶,是青茶中的极品,原产于福建崇安县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有“秀甲东南”之誉,这里四季温暖,降水量充足,山中常年云雾缭绕,十分湿润。山中的山峰、岩壁多由红色砂岩构成,茶树就生长在岩石的缝隙中,因而得名“武夷岩茶”。武夷岩茶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甘醇,更有“百病之药”的美誉。武夷岩茶有肉桂、水仙、名枞(cōng)、奇种、大红袍五个系列,珍贵品种大红袍更是被誉为“茶中之王”,声誉极高。

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山,属于青茶,品质上乘,是我国的特种名茶,有“岩茶之王”“茶中状元”的美誉,堪称国宝。大红袍早春发芽时,远望满树艳红似火,好像红袍披挂在树上,故而得名。大红袍外形条索紧结,色泽深褐鲜润,冲泡后的茶汤橙红明亮、清澈艳丽,茶香馥郁。

大红袍生长在武夷山天心岩九龙峭壁的缝隙中,石壁上现在还保留着天心寺和尚的“大红袍”石刻字样。清晨的时候,阳光可以照到这块巨大的岩石上,中午阳光又被后面的岩石遮挡住,避免了茶树受到强烈的光照。岩石中还有一湾泉水流过,泉水日夜浇灌着茶树的根茎,却不腐蚀茶树的根。天心岩九龙峭壁的石缝中生长着三棵大红袍茶树,人们发现之后便对这几棵茶树进行了培育、繁殖,但也仅限于在这一小块土地上,换个地方种植这种茶树,它的茶叶品质就发生变化了。

传说古时候有个秀才进京赶考,路过武夷山的时候突然病倒了。天心寺的老方丈便把他带回寺里照顾,每天泡一碗茶给他喝,不久秀才的病就好了。后来秀才得中状元,衣锦还乡时到天心寺拜访老方丈。老方丈看到自己救治过的小秀才考中了状元很高兴,便把他带到那三棵茶树旁,告诉他:“其实救你的不是我,是这三棵茶树,相传这茶树叶泡水,喝了能治百病呢。”状元听后,对茶树恭敬地拜了几拜,临走时还采了一些茶叶。

状元再回到京城的时候,适逢皇上身体欠安,卧床不起,连御医都束手无策。他想到自己从天心寺带的茶叶还有剩余,寺中方丈说这茶能治百病,皇上病痛,不妨一试。于是他把茶叶献给皇上泡水饮用,皇上饮了茶水,果然病痛全无。皇上喜出望外,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速去武夷山封赏那三棵茶树。到了武夷山,状元命人把大红袍披在那三棵茶树上。没想到红袍掀开之后,茶树在阳光下散发出红色光芒,人们都说茶树是被大红袍染红了,于是便把这三棵茶树叫做“大红袍”。

大红袍的产量不高,因而十分名贵,如今已经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被重点保护起来。一般的武夷岩茶冲泡七次之后仅有余香,但是大红袍在冲泡九次之后仍然芳香四溢,可见大红袍馥郁的香气和上乘的品质并非浪得虚名。若是能品尝到色若黄金、香如兰桂的名茶大红袍,也可称得上是人生一大乐事了吧!大红袍(四)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属于青茶类,原产于福建泉州安溪县西坪镇。茶状呈螺旋卷曲形,紧结重实,像蜻蜓的头部一样,还带着青蒂的小尾巴,色泽清润,表面有白霜。冲泡出的茶汤黄绿、清澈,有“青蒂、绿腹、红镶边”的特点。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的叶芽沉重,形状就像观音一样美,所以得名“铁观音”。安溪地区山峦叠嶂,山中常年云雾缭绕,降水量充足,再加上气候温和,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茶树资源非常丰富,被冠以“茶树天然良种宝库”的称号。安溪产茶的历史也很悠久,从唐末开始,到明代达到鼎盛,而铁观音则始创于清代乾隆初年,到现在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关于铁观音的得名,还有一个故事。传说在安溪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个叫魏荫的老茶农,他善于种茶,因信仰佛教,每天早晚都要供奉观音。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观音的指引下来到了一条小溪边,在那里发现了一棵枝繁叶茂、芳香四溢的茶树。第二天醒来,魏荫赶紧带上锄头沿着梦中的道路去寻找,果然找到了梦中的那棵茶树。只见那茶树青翠欲滴、叶肉肥美,魏荫喜出望外,便把这棵茶树移植回家里进行培育。后来,这棵茶树所产的茶叶被一位秀才带去给他的亲戚礼部侍郎方苞。方苞觉得这茶异常芳香,又将茶进献给乾隆皇帝。乾隆品后大加赞赏,看这个茶叶青润结实、美如观音,又听说了魏荫得茶的故事,便赐名“铁观音”。

铁观音茶树娇弱,产量不高。茶叶带有独特的兰花香气,而且香气浓郁持久,入口齿颊留香,人们将之称为“观音韵”。此外,铁观音还有耐冲泡的特点,冲泡七次仍有余香,因而又有“七泡有余香”的美誉。(五)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属红茶类,产于安徽祁门及与之毗邻的东至、石台、黟(yī)县一带,江西浮梁地区也有出产。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就有诗句曰:“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不过在这些地方中,祁门的产量最高、质量最好,所以世人便以“祁门”来命名此茶。祁红条索苗秀、色泽乌润、茶香清甜持久,其香气似果香又似兰花香,滋味醇厚,是红茶中的极品,有“红茶皇后”的美称。祁门红茶

说到祁门红茶,我们不得不提到两个人。一位是祁门南乡的胡元龙。据说胡元龙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在家乡开垦山地种植茶树。当时祁门不产红茶,只产绿茶、青茶,但这两种茶的质量不高,所以销路受阻,很难卖出去。胡元龙用自己的茶叶来制作红茶,经过不断改进和提高,八年后,终于制成了色、香、味、形俱佳的上等红茶,胡元龙也因此被称为“祁红鼻祖”。

另外一位是黟县的余干臣。相传,余干臣原来在福建当官,后来回到家乡经商。但他在福建的时候已经养成了喝红茶的习惯,回到家乡后却到处都是绿茶。于是,余干臣便自己设立茶庄,仿照福建红茶的方法来制作红茶,渐渐的,附近的茶农也纷纷改制红茶,祁门红茶产区逐渐形成。

胡元龙(1836—1924),清代时安徽祁门人。他通晓文史,兼有武略,年轻时便以文武全才闻名乡里,被朝廷授予官职。但胡元龙不重功名重工农,很快就辞了官职,垦山种茶,并用自产茶叶试制红茶成功,成为祁红创始人之一。

余干臣(1850—1920),清代时安徽黟县人。光绪年间被罢官,从福建回到家乡之后开始经商,看到红茶畅销,便到建德县(今东至)开设茶庄,仿照闽红制作红茶成功。为了扩大产业,他又在祁门县开办红茶分庄,所制红茶统称为“祁红”。

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条索紧细,十分秀丽,颜色乌润而有光泽,俗称“宝光”。冲泡后汤色红艳清澈、香气浓郁,这种香气很特别,既像是蜜糖香,又像是兰花香,被人们称为“祁门香”。如今,祁门红茶在国际市场十分畅销,与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锡兰高地红茶并称为“世界四大红茶”,深受人们的喜爱。在英国,祁门红茶是女王和王室最爱的饮品,“香”名远播,有着“群芳最”的雅称。

阿萨姆红茶,一种出产于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的红茶。茶叶外形细扁,呈深褐色,汤色深红中带点褐色,清透鲜亮,有淡淡的麦芽香、玫瑰香。

大吉岭红茶,产于印度孟加拉邦北部喜马拉雅山山麓大吉岭高原。大吉岭红茶是中国的茶树品种,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口味,分春、夏、秋三季采摘,各时期采的红茶味道各不相同,其中以夏茶品质最优,汤色金黄,芬芳高雅,有“红茶中的香槟”之称。

锡兰高地红茶,也被称为“西冷红茶”“惜兰红茶”,泛指锡兰地区(锡兰是斯里兰卡王国的旧称)所产的红茶。锡兰高地红茶有乌沃茶、汀布拉茶和努沃勒埃利耶茶几种。其中,乌沃茶汤色橙红明亮,品质上乘的汤面上还环着金黄色的光圈;汀布拉茶汤色鲜红,有花香,滋味爽口;努沃勒埃利耶茶色、香、味都比前两种淡,口感和绿茶比较接近。(六)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产自著名的旅游胜地安徽黄山,属绿茶类。黄山常年云雾弥漫,山峰耸立于云海之中,黄山毛峰的茶园分布在山中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一带。茶树生长在这样的秀美环境中,茶芽格外肥壮、柔软细嫩,这样高品质的茶叶自然成为茶中上品。黄山毛峰形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尽显,放入杯中冲泡后汤色杏黄清澈,气如香兰,韵味深长。黄山茶园

在黄山云谷寺附近有一座墓塔的遗址,主人是云谷寺的正志和尚。相传明朝时,有一个县官名叫熊开元,有一次他带着小童春游时迷了路,来到了云谷寺中,寺中的长老请他喝茶休息。当沸水注入时,茶杯中立刻升起一股白气,隐隐约约就像一朵莲花沸腾而散,随即满屋飘香。他感到十分惊奇,询问长老后才得知这是云谷寺附近出产的毛峰茶。长老看熊开元对茶赞不绝口,便送了他两盒,特地叮嘱他要用泉水冲泡。

后来,有一位同窗进京路过熊开元家,熊开元用毛峰茶招待同窗。同窗见到茶叶的冲泡过程后感到很惊奇,便央求熊开元送他一盒。熊开元觉得有人和自己一样爱茶是好事,于是毫不犹豫地送了同窗一盒。同窗得到茶后高兴得不得了,想着把这茶献给皇上,若能得到赏识,加官进爵是少不了的。到了京城,他向皇上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冲泡毛峰的情形。皇上听了就让小太监冲泡,却始终不见莲花云雾的景象,遂勃然大怒。同窗很害怕,就把这件事推到了熊开元的头上。

熊开元听说此事,很是伤心。为表清白,他带着泉水当着皇上的面冲泡。当沸水注入杯中时,果然又出现了莲花飞腾的景象。原来是那位同窗忘了这茶要用泉水冲泡。皇上看到如此奇异的景象后,高兴得要给熊开元升官。可是熊开元却说:“黄山毛峰贵为名茶仍品质清高,非泉水不出奇景,何况是人呢?”于是,他出家为僧,法名正志,死后就葬在云谷寺附近。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采用茶芽制作而成,白毫披身,芽尖似峰,人称“毛峰”,再冠上产地名字,就是“黄山毛峰”啦!特级黄山毛峰往往“鱼叶金黄,色似象牙”,它采用一芽一叶的鲜叶来制作。“鱼叶”就是茶芽边缘的小叶子,经过了一个冬天的沉淀,这个鱼叶会泛出金黄色,所以是“鱼叶金黄”;而芽叶身披白毫,有一种绒白的感觉,外边又是淡淡的黄绿色,正是“色似象牙”!(七)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产自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的江西庐山,属绿茶类。庐山一带土壤肥沃,降水充足,常年云雾缭绕,且太阳直射时间短,昼夜温差大,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庐山云雾历史悠久,传说它最初是一种野生茶。东汉时,庐山上的僧人喜欢采摘野生茶叶,并且开辟茶园种植茶树。晋唐时,除了僧人之外,诸多山居者也开始种植、采摘庐山云雾。到宋代时,庐山云雾已成为朝廷贡品。

庐山既有秀美山水,又有甘醇好茶,所以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多爱登临庐山,并在此留下墨宝,这些传世佳作中有许多是关于庐山的茶的,为庐山云雾的扬名起了很大的作用。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春游二林寺》:“二月匡庐北,冰雪始消释。阳丛抽茗芽,阴窦泄泉脉。熙熙风土暖,蔼蔼云岚积。散作万壑春,凝为一气碧。”描绘的便是初春时节,庐山云雾茶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下萌芽生长的情景。云雾缭绕的庐山(殷锡翔/摄)

庐山云雾是怎么来的呢?传说有一种鸟叫作多情鸟,这是一种候鸟,每年都要往来于南北方,见多识广。花果山美猴王和多情鸟是好友,有一天,多情鸟告诉美猴王:“江南地区有一种树,用它的芽苞来冲水喝,可以振奋精神。”美猴王一听,很感兴趣,他的花果山上正缺茶树,于是美猴王让多情鸟带一些回来尝尝。不久,多情鸟果然带了一些芽苞回来,美猴王冲水喝了之后,觉得十分爽口,便又让多情鸟下次带一些茶籽回来,种在花果山上,这样就能天天喝到这茶了。

成群结队的多情鸟衔着茶树种子返回花果山,它们飞越了高山大河,飞到庐山的时候却在云雾中迷失了方向,于是它们降低了飞行的高度。这些鸟儿往下一看,瞬间就陶醉在庐山的美景中了,只见庐山郁郁葱葱、山石嶙峋,更美的是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多情鸟被庐山优美的景色吸引住了,竟然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它们一张开嘴,那些茶树种子便穿过云雾,纷纷掉落在庐山上。第二年,山上就长出了很多茶树,人们便把这从天而降的茶树称为“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由鸟雀衔来,散播在庐山的岩石缝隙中,以钻林茶为其上品。钻林茶产量很少,茶树一般生长在荆棘丛生的地方,采摘十分困难,有时候还会被扎破手或划破衣服。庐山云雾以“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六绝著称于世。庐山云雾(八)六安瓜片

六(lù)安瓜片属于绿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因为六安所产的茶叶品质最好,炒制后茶叶形状又像瓜子一样,得名“六安瓜片”,其中又以“齐山云片”为上品。齐山云片是从齐山云雾茶演变而来的,它最先起源于安徽省金寨县的齐云山。此茶色泽翠绿,冲泡时雾气蒸腾,汤色透明碧绿,清香四溢,滋味醇美,所以有“齐山云雾”之称。

六安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茶区之一,东汉时就已经开始产茶了,唐朝时茶园初具规模,出产的茶叶也渐渐闻名。明朝科学家徐光启在他的著作《农政全书》中说:“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相传,慈禧被咸丰帝封为懿(yì)妃后,她的饮食中就有“每月供给‘齐山云雾’瓜片茶叶十四两”的待遇,可见六安瓜片在清代还是贡品呢!

关于“六安瓜片”的由来,还有这样一个说法。据说在1909年,袁世凯被清王室贵族弹劾(hé),皇上罢免了他的一切职务,让他回河南老家“养病”。可是袁世凯的很多部下都身居要职,掌握着实权,所以他即使回乡也没有受到冷落,访客依然络绎不绝,而袁世凯也在寻找机会东山再起。在众多访客中有个姓祝的安徽六安人,他为了巴结袁世凯,找了几个采茶能手专门采摘茶树的第一二片嫩叶,再请最有经验的炒茶师傅精心制作成茶,送给饮茶成癖的袁世凯。袁世凯喝后觉得此茶非同一般,便问他:“这是什么茶?”姓祝的人这才意识到还没给茶取名呢,他看看茶,灵机一动,说:“六安瓜片,您看这茶水中的茶叶是不是很像瓜子的形状?”就这样,得到袁世凯称赞的“六安瓜片”很快就因为色、香、味、形的独特而得到品茗者的喜爱,成为了全国名茶。

袁世凯(1859—1916),河南项城人,北洋军阀首领、北洋政府总统。1911年,依仗北洋势力和帝国主义支持,武力胁迫孙中山让位,挟制清帝退位,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5年12月宣布改次年为洪宪元年,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但遭到各方反对,做了83天皇帝后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六安瓜片大小匀整,形如瓜子,色泽青润,冲泡之后的汤色清澈碧绿、晶亮透明,香气芬芳持久,回味甘甜。它只采摘春茶的第一二片嫩叶,不要嫩芽,以保证茶叶单片的形状;更不要老叶和茶梗,以保证茶叶味浓不苦、气香不涩。因而在所有品类的茶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一种无芽无梗的茶叶。六安瓜片(九)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简称银针,也叫白毫,属于白茶类,产于福建福鼎、政和、建阳一带。它采用独芽制作,形似直针,色白如银,冲泡时银针挺立于水中,滋味清香甘爽,有“茶中美女”“茶王”等美称。

关于白毫银针有个传说。相传出产白毫银针的茶树有清热败火的功效,是古时当地人首选的治病草药,但它却生长在山势陡峭的山巅,不是逼不得已,人们一般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采摘。有一年,村庄发生了瘟疫,为了拯救村民和父母的性命,有一对兄妹决心上山采摘。途中遇到一名老者,老者告诉他们:“只能从这个山坡往上爬,山上林深叶茂、山风呼啸,一定要记住不管听到什么、遇到什么都不能停下,一旦停下就会滚落山崖。”哥哥先行上山,但可惜他被山风刮得迷了眼睛,稍稍停了两步便滚下山崖变成了一块石头。妹妹返回请老者帮助,老者给了她两块糍粑堵住耳朵。她听不到山风的呼啸、野兽的咆哮,专心地爬山,终于把茶树的种子采了回来。白毫银针

妹妹将种子分给染上瘟疫的人,把剩下的种子种在山坡上,几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