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顾聊印象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5 23:17:14

点击下载

作者:顾爷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小顾聊印象派

小顾聊印象派试读:

新写的老书

小顾聊印象派

时隔两年,又出书了。

结果,是一本新写的老书。

距离上一本《小顾聊绘画·文艺复兴》出版已经过去整整两年了。之前我一直自我要求一年出一本新书,但是……也不说什么但是了,都是些自己给自己找的借口,不值一提。

……

算了,还是说说吧,否则这个序言都写不下去了。

这两年来我迷上了写小说,正在编一个(自以为)惊世骇俗的故事。然而,对于我这样一个毫无文学功底的人来说,写小说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整个过程既折磨人,又让人享受。当我意识到身边的人都在用“不务正业”的眼神看我时,才发现自己已经两年没出书了。

这本《小顾聊印象派》是在《小顾聊绘画》第一册和第二册基础上的一次再版。选择在这个时候再版,主客观原因都有。客观原因是之前两本《小顾聊绘画》的五年合同到期了(一晃居然已经五年了,初版时我还是个少年,想想都吓人)。新的出版社编辑估计是看我这副不务正业的样子,本来也没打算让我再出一个新版本,但我自己觉得原封不动地再版实在有些对不起读者。所以,就出现了现在您看到的这个版本。

虽然这是一本再版书,但我向您保证,它并不是生拉硬拽出来的。选择以印象派为主题,是因为虽然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它却依然是大众最喜欢的一个画派。可能是因为它既不像古典画派那么古板,也不像当代艺术那样新潮到让人看不懂。在这本书中,我把之前几本书里关于印象派的内容都摘了出来,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我对这些艺术家和他们的艺术品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悟,于是便在之前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除此之外,还把之前的一些“漏网之鱼”(如修拉、高更)也加了进去。其实,这本书本来可以写得更长,比如我原先一直想把劳特列克和卢梭也加进来,但是实在苦于找不到他们和印象派的直接联系(还好凡·高曾在信里亲笔承认过自己是印象派,否则连他也挤不进来)。这些人的故事虽然都很有趣,但如果硬是挤进来,恐怕这本书的书名就会变成《小顾聊绘画之印象派和他们的几个朋友》了,实在是一个让人厌烦的书名。

另外,这次再版我在排版上也做了一些修改,主要目的就是让大家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更加轻松,每当提到某个艺术家或某件作品的细节时,不用前后翻看,它总会出现在同一个对开页里。

曾经有个朋友这样评价我的书,说看的时候嘻嘻哈哈,看完什么都记不住。但有趣的是,每当有人聊起书中提到过的某个艺术家,却又能不由自主地掏出来装个那什么。

这确实是一个中肯的评价,相信也是许多朋友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吧。

我不敢说这是一本好书,但如果它能让您在嘻嘻哈哈的时候,至少学到点什么,甚至只是增加些谈资,那对我来说,就已经开心得不得了了。

一切从这里开始……#01什么是印象派?A Creek in St. Thomas),1856毕沙罗,《圣托马斯的小湾》(

这两年,只要是印象派的画展,可以说是开一次火一次。所以,在本书的开篇,我想先占用一点儿篇幅和各位聊一下:究竟什么是印象派?

看完这本书后,希望大家能对印象派有个大概的了解,以后再去印象派画展,除了偷拍和分享朋友圈外,还能谈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同时提升一点儿格调。

我们的故事始于加勒比海上的一个小岛——圣托马斯(Saint Thomas)。

这一天,一个名叫毕沙罗的犹太人来到小岛上。他来自法国,到这个小岛是为了继承刚去世的叔叔留下的生意,在接管生意的同时,连自己的婶婶也一起接管了。没过多久,毕沙罗的儿子(兼堂弟)小毕沙罗诞生了……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

这就是小毕沙罗的照片,当然他不是一生下来就这么老,但我实在找不到更年轻的照片了。

时间跳到1855年,成年后的毕沙罗来到了巴黎,追逐他的画家梦。

当时法国流行的画风,被称为“在画室坐不住,背着画板去写生”,主要是以巴比松画派的一群乡巴佬为代表,他们倡导画家去郊外画乡村风景。

刚到巴黎的毕沙罗,为了入乡随俗,也背起了他的小画板,跑到乡下去写生。Road in a Forest),1859毕沙罗,《林间小路》(

如果你上网搜索“什么是印象派”,相信十篇文章里有九篇会提到四个字:户外作画plein air painting

其实户外作画根本就不是印象派发明的,巴比松画派的艺术家在郊外支画架的时候,印象派的画家还在学着怎么调颜料,这就好像“归国四少”和偶像练习生之间的关系。巴比松画派Barbizon school1830年到1840年间兴起于法国的乡村风景画派,因画派成员常年聚集于巴黎南郊枫丹白露森林附近的巴比松村而得名。画派的主要成员有:泰奥多尔·卢梭、让-巴蒂斯·卡米耶·柯罗、让-弗朗索瓦·米勒和夏尔-弗朗索瓦·多比尼。其中卢梭和米勒都在巴比松村终老。View of the Forest of Fontainebleau),1834柯罗,《枫丹白露森林》(

但是毕沙罗跑到户外画画,并不是单纯地模仿和跟风。他出去,有他自己的原因——家里太吵。毕沙罗和他的家人

毕沙罗来巴黎发展的时候,随行人员里有他的老娘、他同母异父的姐姐(也可以算是姑姑)和她的5个孩子,加上保姆和用人,一共有5个女人+5个小孩+毕沙罗,同住一个屋檐下。

……

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下,别说搞创作了,不被作死就不错了。

所以说,毕沙罗在户外绘画很有可能是因为逼不得已。

但是,整天都在森林里喂蚊子并不能帮助他成为一名职业画家。于是,他报了一个绘画培训班。

有一天,班上来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小子,他留着一脸络腮胡,时不时会蹦出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而且还会画一手么么哒漫画。a Man with a Large Nose),1855—1856莫奈,《大鼻子男人》(a Young Women at the Piano),1858莫奈,《钢琴旁的女人》(

这个怪小子迅速引起了毕沙罗的注意,后来才知道他的名字叫——莫奈Claude Monet莫奈,《自画像》(Self-portrait),1886

巧合的是,莫奈也很喜欢到户外去画画,他到户外画画的原因比毕沙罗还要简单——穷。

莫奈当时连面包都买不起,更不用说租画室了,两个臭味相投的人可以说是一拍即合。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Self-portrait),1875雷诺阿,《自画像》(

雷诺阿当时从事的工作是画瓷器。

可千万别小看这项技能, 画盘子小能手雷诺阿就是靠着这项技能,成功为家人买了一栋房子!

就此,印象派的三个核心人员全部到齐:画漫画的莫奈画盘子的雷诺阿来自加勒比海的外来人口毕沙罗

这里先插播一段时代背景……

在那个时候想要成为一名画家,就得按照当时的游戏规则来玩……那么规则是谁制定的呢?拿破仑三世Napoleon IIINapoleon III),1865亚历山大·卡巴内尔,《拿破仑三世像》((当时的当权者,拿破仑一世的侄子)

整个游戏规则都是围绕着他设立的一个权威艺术机构——官方艺术沙龙来进行的。

基本上,想要成为一名官方认可的画家,需要经过的流程,且是唯一的流程,是这样的:巴黎沙龙Salon肇始于1667年,由学院派主办,在1748年至1890年间是西方艺术世界每年或两年一度的艺术盛事。对于当时的画家来说,入选沙龙意味着你的作品得到了官方认证,是值得购买的标志。1890年的巴黎沙龙

下面这幅就是当时最受欢迎的学院派作品,这幅画在1863年的巴黎沙龙上展出,立即被拿破仑三世买下作为私人收藏。同年,该画作者卡巴内尔被选为巴黎艺术学院教授,登上了人生巅峰。The Birth of Venus),1863亚历山大·卡巴内尔,《维纳斯的诞生》(

然而这也是这三个核心成员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无法通过考试。

这和现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艺考制度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当时的艺考生通过考试后包分配,现在的艺考生——即使毕业了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

按你胃(Anyway),三个人意识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商量来商量去,一拍大脑得出一个结论——“要不咱自己制定一套规则?”

三个落榜生操起手中的画笔,雄赳赳、气昂昂打算闹革命!

结果……还就真的成了!

怎么成的,这是后话,一会儿详聊……先聊聊他们当初有没有预料到这个结果?我想应该没有。而且这帮“十三点”很有可能在搞之前根本就没想好!感觉对了,就上了!为什么这么说?以下是我的观点……首先我认为:改变时代的人都是这个时代所造就的。

听起来有点儿拗口,其实就是“乱世出枭雄”的意思。

法国皇阿玛拿破仑三世当权后,他开始为巴黎日益增长的人口和住房问题感到头疼。

19世纪中期,随着法国工业革命的进行,大量人口涌入巴黎,原先拥挤、脏乱的中世纪街区明显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负荷。

亟须新建大量住宅解决居住问题。

于是拿破仑三世下令对巴黎进行大改造,成千上万的古代建筑和街区就这样被摧毁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实用卫生的小户型公寓和宽敞明亮的街道。《修建中的歌剧院大街》,查尔斯·马维尔 摄,1877毕沙罗,《歌剧院大街:晨光》(Avenue de l'Opera - Morning Sunshine),1898

今天我们向往的许多巴黎小资情调、香榭人文情怀,其实大多都源自那时候用来解决基本住房条件的建筑,和我们现在那种六层楼的老公房差不多一个意思,只不过巴黎那会儿的设计师还留着一丝审美的底线。

那时的巴黎就像现在的“北上广深”,正经历着一个蓬勃发展、拆旧盖新的时代……整个城市都在变,艺术怎能一成不变?

印象派画家古斯塔夫·卡耶博特(Gustave Caillebotte)的《巴黎:雨天》,画的就是当时新建的巴黎街景。Paris Street; Rainy Day),1877卡耶博特,《巴黎:雨天》(

画中的这条林荫大道就是在巴黎大改造时拓宽的,这在当时应该是一个很时髦的街区,有点儿像上海的陆家嘴。

而卡耶博特的画法很新颖,你会发现画面右边有个人被切掉了一半,整个画面也不是传统的对称构图,显得很随意,这让人想起了当时的一种新技术——照相术。

再看这幅作品,是不是有种“街拍”的感觉?

用最新的技术(照相术)画最时尚的街区,这就好比戴着VR眼镜看陆家嘴,这在当时是一种很时髦的表现手法。

在印象派绘画的内容中,许多都是先进技术与时髦场所的结合,

比如莫奈的“复兴号超音速列车”照相术photography19世纪照相术的正式诞生对于写实绘画,尤其是肖像画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一些画家因为照相术丢了饭碗,另一些画家则把照相术当成是绘画的辅助手段,大加赞赏,其中就有印象派的画家德加、卡耶博特等。莫奈,《圣拉扎尔火车站》(The Gare Saint-Lazare),1877雷诺阿画的“红磨坊嗨吧电音节”(《红磨坊的舞会》)毕沙罗的“18车道高速公路”(《法兰西剧院广场》)德加的“嫩模夜总……咳咳”(《舞台上的芭蕾彩排》)马奈的“CEO专享会员制高端会所”(《女神游乐场的酒吧》

所以印象派的这批怪咖,说白了就是赶上了好时候。回过头想想,这也正是今天会有那么多朋友愿意在这儿看我瞎掰的原因吧,要放在20年前,谁有心思理我啊?

言归正传,印象派究竟搞了些什么呢?印象派一共搞了八届画展,八届改变世界的画展。在聊这八次展览之前,我先来介绍一下印象派的三大神器。

这三样东西在今天看来是没什么稀奇的,但在那时绝对是高科技产品,它们分别是:颜料管便携式画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