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第五版)(21世纪高职高专精品教材·经贸类通用系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7 21:15:16

点击下载

作者:吴汉洪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经济学基础(第五版)(21世纪高职高专精品教材·经贸类通用系列)

经济学基础(第五版)(21世纪高职高专精品教材·经贸类通用系列)试读:

前言

本书作为初学经济学的一本入门读物,自2001年初版以来,受到许多读者的欢迎,编写者深感欣慰。

在市场经济中,学习经济学不仅有助于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经济社会,而且有助于对政府政策的了解和把握。应该说,经济学的潜在读者因职业或专业背景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不同等,在客观上具有不同的需求层次。本书试图以简明扼要和通俗易懂的方式向非经济学专业的读者介绍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因此,本书既适合大专院校、职业技术类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用作学习经济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各类社会培训的经济学教材或自学读物。

本书与以前的版本相比,主要有如下变动:

1.调整了一些章节的标题。

2.增加了一章,即第7章“利用供求工具考察政府政策”。

3.调整了部分内容的安排和表述。

4.更新了宏观经济学部分的一些数据。

本书编写者衷心希望与读者和有关教学人员保持联系,以便及时获得改善本书的意见和建议。我的电子信箱是wuhh@ruc.edu.cn。吴汉洪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第1章 经济学导论

很多初学经济学的人都会问: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这个问题有很多不同的答案。一些人学习经济学是为了赚钱;一些人则是担心,如果自己不懂供求规律,将会成为现代文盲;还有一些人是出于对某些问题的兴趣,如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而有的国家贫穷,或者,为什么在一段时间里股票市场低迷,等等。

固然有多个学习经济学的理由,但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理由是,在人的一生中,永远无法回避无情的经济规律。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应该对政府税收、财政赤字、国际贸易、通货膨胀和失业等一系列问题有自己的判断。诚然,只有学习和掌握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后,才有可能把握这些问题。

选择所从事的职业,也许是你一生中要做的一项最重大的决策。你的前途不仅取决于你的能力,而且取决于你所不能控制的经济环境。此外,经济学也许还可以帮助你在同时面临的多种选择中作出一种最佳选择。简言之,学习经济学不一定会使你变得富有,但不学经济学,好运就很可能会与你擦肩而过。

本章论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说明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介绍经济决策者,概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第1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自古以来,生存与发展始终是人类社会所关注的热门话题。透过各种表面现象,人们发现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源的有限性。一方面,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而言,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资源太少了;另一方面,由于自然或社会的原因,这些有限的资源还往往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利用有限的资源,就成为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经济学正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产生的。要了解经济学,首先要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永恒问题,即资源的稀缺性。一、资源的稀缺性

人类社会要生存和发展,就需要不断地用物品和劳务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需求来自欲望。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受与求得满足的愿望。

按照美国学者马斯洛的解释,人的欲望或人的需要可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基本的生理需要,即生存的需要,这是最低层次的需要;第二,安全的需要,即希望未来生活有保障,如免于伤害,免于受剥夺,免于失业等;第三,社会的需要,即感情的需要、爱的需要、归属感的需要;第四,尊重感的需要,即需要有自尊心以及受到别人的尊重;第五,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出于对人生的看法,需要实现自己的理想。

欲望的基本特点在于无限性,即人的欲望永远没有完全得到满足的时候。一种欲望满足了,又会产生新的欲望,永无止境。

人的欲望要用各种物品或劳务来满足,而物品要用各种资源来生产,这些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众所周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其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这样,无限的欲望与有限的资源之间的矛盾就形成了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性。一般,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欲望而言,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这里所说的稀缺性不是指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不足的。也就是说,稀缺性是就相对意义而言的。

从客观上说,资源的稀缺性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永恒的问题,它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二、人类社会面临的三个基本经济问题

面对资源稀缺性的事实,人类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三个基本的经济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下面进一步考察这三个问题:(1)生产什么商品和生产多少。一个社会必须决定,在诸多可能的物品和劳务之中,每一种应该生产多少以及何时生产。今天,我们应当生产比萨饼还是衬衫?生产少量优质衬衫还是大批普通衬衫?我们应当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更多的消费品(如比萨饼),还是应当生产较少的消费品和较多的投资品(如生产比萨饼的机器),从而让明天有更多的产出和消费?(2)如何生产物品。一个社会必须决定谁来生产,使用何种资源,以及采用何种生产技术。谁来种田,谁来教书?用石油,还是用煤炭,抑或是用太阳能发电?设备是由人还是由机器人来操作?(3)为谁生产。谁来享用经济活动的成果?收入和财富的分配是否公平合理?社会产品如何在不同的居民之间进行分配?我们的社会是否会成为一个富人很少而穷人很多的社会?教师、运动员、汽车产业工人和互联网企业家,谁应当获得高收入?社会应该给穷人提供最低消费,还是严酷地遵循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对一个国家而言,无论它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还是一个中央计划经济国家,抑或是一个孤立的部落社会,都必须面对这三个基本的经济问题。

上述三个基本经济问题在经济学中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经济学是为解决稀缺性问题而产生的,因此,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由资源的稀缺性而产生的选择问题,即资源配置问题。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一些经济学家把经济学定义为选择的科学。三、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呢?不同的社会选取和借助各种不同的经济体制进行组织,而经济学则研究这些可供社会采用的配置稀缺资源的制度和机制。

通常,区分为两种本质不同的经济组织方式。一个极端是,政府作出大部分经济决策,处于统治集团最高层的那些人逐层向下发布经济指令。另一个极端是,决策由市场来作出,个人或企业通过货币支付自愿地交换物品和劳务。让我们简要地考察一下经济组织的这两种形式。

在大多数西方国家中,多数经济问题是由市场来解决的。因此,它们的经济制度称为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市场经济是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价格、市场、盈亏、激励的一整套机制解决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企业采用成本最低的生产技术(如何生产),生产那些利润最高的商品(生产什么)。消费则取决于人们如何决策去花费他们的收入(为谁生产),这些收入包括来自劳动的工资收入和来自财产所有权的财产收入。市场经济的极端情况称为自由放任(laissez-faire)经济,即政府不对经济决策施加任何影响。

与市场经济不同,指令经济(command economy)是由政府作出有关生产和分配的所有重大决策。在指令经济中,如20世纪大部分时期苏联所采取的经济制度,政府不仅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土地和资本),而且拥有并指导大多数行业中的企业经营,并成为大多数工人的雇主,指挥他们如何工作。此外,政府还决定社会产出在不同的物品与劳务之间如何分布。简言之,政府通过其资源所有权和实施经济政策的权力解答基本的经济问题。

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经济都不完全属于上述两种极端之一。另一方面,在很多情况下,市场经济是配置稀缺资源的有效方式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但市场经济并非完美无缺,因此,还需要政府用各种干预手段来纠正市场经济的“失灵”。经济学家把这种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又有政府适当干预的经济称为混合经济。当今世界各国大多实行混合经济制度,因此没有一个完全纯粹的市场经济。

混合经济又称为现代市场经济,以区别于上面所说的自由放任经济。以现代市场经济的典型代表美国为例,虽然经济中的大多数决策都是在市场中进行的,但政府在监督市场运行方面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制定法律来监管经济生活,提供教育和治安服务,控制污染等。

第2节 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在理解微观经济学的上述含义时,要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单个经济单位是指组成经济的最基本的单位:家庭与企业。家庭是经济中的消费者和生产要素的提供者。企业是经济中的生产者和生产要素的需求者。在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中,假设家庭与企业经济行为的目标是实现最大化,即家庭要实现满足程度(即效用)最大化,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与企业的经济行为就是研究家庭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以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以及企业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第二,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即前面所说的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就是要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即在这种资源配置下能给社会带来最大的经济福利。微观经济学从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最大化行为入手,来解决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这是因为如果每个经济单位都实现了最大化,那么,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也就实现了最优化。

第三,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在市场经济中,家庭和企业的行为要受价格的支配,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都由价格决定。价格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通过价格的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实现了最优化。微观经济学正是要说明价格如何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因此,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其他内容是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展开的。也正因为这样,微观经济学也称为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实际上是解释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这一原理的。斯密认为,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但在这样做时,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结果是增进了社会利益,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价格机制。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就是要解释价格如何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

第四,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个量分析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例如,微观经济学中研究的价格是某种商品的价格,即价格这种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微观经济学所涉及的变量,例如,某种产品的产量、价格等都属于这一类。微观经济学分析这类个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1)均衡价格理论,也称价格理论。研究某种商品的价格如何决定,以及价格如何调节整个经济的运行。如上所述,这一部分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2)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到各种物品的消费上,以实现效用最大化。这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因素之一——需求的进一步解释。(3)生产理论,即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一部分包括研究企业内部组织与效率的企业理论、研究生产要素投入与产量之间关系的生产理论,以及研究成本与收益之间关系的成本与收益理论。这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另一个因素——供给的进一步解释。(4)厂商均衡理论,或称市场结构理论。研究企业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行为与市场均衡。如果说均衡价格理论是研究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决定问题,这一部分就是研究不同市场上的价格决定问题。(5)生产要素价格理论。研究产品按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各集团与个人,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如何决定。这一部分是运用价格理论来说明为谁生产的问题。(6)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实现,以及社会经济福利的实现等问题。(7)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传统微观经济学理论以完全竞争、完全理性与完全信息为前提。但在现实中,由于公共物品、外部性、垄断及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价格调节并不总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这就称为市场失灵。解决市场失灵就需要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

在本书中,由于篇幅所限,我们主要介绍如下七个部分:供给与需求、消费者选择、生产与成本、产品市场分析、生产要素的价格、利用供求工具考察政府政策和政府制约市场力量的经济政策。二、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在理解宏观经济学的上述含义时,要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也就是说,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不是经济中的各个单位,而是由这些单位组成的整体;不是树木,而是由这些树木组成的森林。这样,宏观经济学就要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体上分析经济问题。

第二,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现有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达到充分利用的途径,以及如何增长等问题。微观经济学把资源的充分利用作为既定的前提,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打破了这个神话。这样,资源利用就被作为经济学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宏观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学把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最基本的总量,以国民收入的决定为中心来研究资源利用问题,分析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其他理论都运用这一理论来解释整体经济中的各种问题,宏观经济政策则是这种理论的运用。

第四,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总量是指能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这种变量有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例如,国民收入是组成整个经济的各个单位的收入的总和,总投资是各个企业投资的总和,总消费是各个家庭消费的总和,等等。另一类是平均量,例如,价格水平是各种物品与劳务的平均价格。宏观经济学涉及的总量很多,其中主要有:国内生产总值、总投资、总消费、价格水平、增长率、利率、国际收支、汇率、货币供给量、货币需求量等。总量分析就是分析这些总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并通过这种分析说明经济的运行状况,决定经济政策。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其中主要有:(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或称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国经济资源利用情况和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基本指标。宏观经济学要研究长期与短期中宏观经济的决定。在长期中说明潜在GDP、物价水平和自然失业率的变动。在短期中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即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角度出发,分析GDP和物价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动的规律。这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2)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各国经济中最主要的问题。宏观经济学把失业与通货膨胀和GDP联系起来,分析其原因及其相互关系,以便找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途径。(3)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指国民收入的短期波动,经济增长指国民收入的长期增长趋势。这一理论要分析国民收入短期波动的原因、长期增长的源泉等问题,以期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4)开放经济理论。现实的经济都是开放型经济。开放经济理论是分析一国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如何影响别国,以及如何受到别国的影响,同时也要分析开放经济下一国经济的调节问题。(5)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服务的,宏观经济理论要为这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而宏观经济政策则要为这种干预提供具体的措施。政策问题包括政策目标,即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要达到什么目的;政策工具,即用什么具体办法来达到这些目的;政策效应,即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的作用。

应该指出的是,不同的经济学家对经济运行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对各种宏观经济问题作出了不同的解释,提出了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这就形成了不同的宏观经济学流派。当前最有影响的宏观经济学流派是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在本书中,由于篇幅所限,我们主要介绍如下六个部分:宏观经济主要变量及其衡量、短期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失业与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

第3节 经济决策者

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济体系如何运行,我们应该对经济社会的关键角色有更多的了解。一般来说,经济社会有三类决策者,下面分别予以说明。一、家庭

家庭是市场经济的起点,其对商品和服务的要求决定了企业生产什么。另一方面,家庭提供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来生产产品。作为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者及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家庭要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比如买什么、存多少钱、在哪工作,等等。虽然一般来说一个家庭有好几口人,但经济学通常把整个家庭看做一个决策者。

家庭在做决策时,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呢?经济学假设人们总是让自己的满意程度、幸福感和利益达到最大。简单地说,家庭试图使其效用(utility)最大化。和其他经济决策者一样,家庭被看成是理性的,这就意味着他们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并且不会故意损害他人的利益。效用最大化取决于每个家庭的主观目标,而不是某些客观的目标。

作为要素供给者的家庭,利用其有限的要素——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和企业家才能——来满足其无限的欲望。他们可以用这些资源在自己家里来生产商品和服务。例如,他们可以做饭、修理或制作简单的家具;也可以在要素市场上出售这些要素,再用所得到的收入到市场上去购买商品和服务。

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原因,一些家庭几乎没有值钱的要素,于是产生了救济制度。这些家庭的成员可以领到由政府发放的公共补助,在经济学中将其称为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s)。转移支付包括现金转移和实物转移,前者是直接用货币支付,后者是由政府提供实物。

作为商品和服务消费者的家庭,当获得要素收入后,主要把收入划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用来购买家庭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形成消费,另一部分则存储起来,形成储蓄。二、企业

企业(firms)是由追求利益的企业家把生产要素结合起来,生产商品和服务而组织起来的经济单位。在经济学中,通常假定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利润是企业家在生产活动中获得的回报,它被定义为销售收入减去生产成本。

企业一般有三种组织形式: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个人企业是指单个人独资经营的企业。例如自我雇用的管道工人、农民和家政人员。大多数个人企业都只由自我雇用的所有者构成,没有被雇用的雇员。合伙企业是由两个或者更多的个人将其资金和人力结合在一起,共同享有利润并承担损失。现实中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和诊所是这种组织形式的例子。公司制企业是指按公司法建立和经营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它是一种重要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每一个公司都是一个独立的法人,股份代表了法人所有权,赋予股东分红的权利。

企业在经济中的角色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生产者的角色,企业通过对生产要素的组织和运用,可以提供各种实物产品,如房屋、食品、机器、日用品等,也可以提供各种无形产品即服务,如理发、医疗、旅游等。另一个是需求者的角色,企业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前提条件,是企业要拥有生产要素,而获取生产要素并不是免费的,是需要企业在要素市场上用货币去购买或租用的,因此,企业在生产要素市场上构成需求方,是以要素需求者的角色出现的。三、政府

政府是国家公共行政权力的象征、承载体和实际行为体。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充当的是社会管理者的角色。在众多的政府职能中,政府对于市场经济所行使的职能主要有三项:提高效率、增进公平和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政府通过促进竞争、控制诸如污染这类外部性问题,以及提供公共产品等活动来提高经济效率。政府通过财政税收和预算支出等手段,有意识地向某些群体进行收入再分配,从而增进公平。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在鼓励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失业和降低通货膨胀。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有效地发挥作用,都与国家的财政有关。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构成,其中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而政府收入则包含税收和公债两个部分。

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如前所述,转移支付与社会救济制度相关。税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当政府税收不足以弥补政府支出时,政府就会发行公债。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它不同于税收,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务和地方政府的债务。

第4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每门科学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经济学也不例外。也就是说,经济学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来研究稀缺性所引起的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具体来说,对这些问题既可以用实证的方法进行分析,也可以用规范的方法进行分析。一、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超脱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在理解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时,应注意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价值判断的含义。在以上关于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的定义中都涉及价值判断这个概念。什么是价值判断呢?《简明帕氏新经济学辞典》的解释是:“价值判断可被定义为对所认定的客观效力的赞成或不赞成的判断。”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教授指出:“这地方讲的价值,并不是指商品的价值,而是指经济事物的社会价值。”由此可见,价值判断就是指对经济事物的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的判断。价值判断大而言之,可以指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的好坏,小而言之,是指某一具体事物的好坏。所谓好坏,也就是对社会有积极意义还是消极意义。价值判断属于社会伦理学范畴,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与阶级性。实证方法为了使经济学具有客观科学性,就要避开价值判断问题;而规范方法要判断某一具体经济事物的好坏,则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来研究问题。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第二,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实证方法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即要确认事实本身,研究经济本身的客观规律与内在逻辑,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上述成果进行分析与预测。规范方法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事物本身是好还是坏,是否符合某种价值判断,或者对社会有什么意义。这一点也就决定了实证方法可以避开价值判断,而规范方法必须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第三,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也不会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不具有客观性。处于不同阶级地位、具有不同价值判断标准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好坏会作出截然相反的评价,谁是谁非没有绝对标准,从而也就无法进行检验。

第四,尽管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有上述三点差异,但它们并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规范方法要以实证方法为基础,而实证方法也离不开规范方法的指导。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有规范性。

可以用收入分配的例子来说明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当前人们议论较多的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问题。经济学家可以用实证方法或规范方法来研究这同一个问题,但分析的角度不同,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收入分配包括两个不同的问题。一是引起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什么,即收入分配与造成这种分配状况的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二是对这种收入分配现状的看法与评价,即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这两个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我们用实证方法研究收入分配时,要认识其本身的规律。这时我们排斥价值判断,即不管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只研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与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之间的关系。例如,我们研究受教育程度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从中可以得出受教育程度与收入同方向变动的结论。这一结论可以由统计资料或其他有关证据来证明。如果证明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它就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你对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有什么看法,都不影响这一结论。这时的研究就与自然科学一样,分析所观察到的现象,从中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这也是研究一切科学的实证方法。

我们用规范方法研究收入分配时,要判断哪一种收入分配状况是理想的,或者说收入应该如何分配。这时我们要把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前提——是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是强调过程的公平,还是强调结果的公平。由于所依据的价值判断不同,规范方法研究收入分配问题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如果强调效率优先,就会得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是一件好事的结论;如果强调公平优先,就会得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是一件坏事的结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本身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究竟哪一种结论正确,没有客观的标准,也无法进行验证,永远也不会得出客观、一致的结论。在根据规范的标准制定政策时,要由政治程序决定采用哪一种观点。在独裁政治下,由一个人说了算;在寡头政治下,由几个人说了算;在民主政治下,由多数人说了算。

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相互之间并不排斥。实证分析是规范分析的基础。比如,如果一个社会要使收入分配更为公平,其政策就要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来制定。如果实证分析证明受教育程度的差别是引起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原因,消除或减轻不公平就要从发展教育、更多关注贫困人口的教育问题入手。实证分析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按一定的价值判断制定政策——要以认识世界为基础。从这个角度看,实证方法是经济学的基础。

用实证的方法研究就是实证经济学,用规范的方法来研究就是规范经济学。这种划分与强调研究对象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划分不同。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所强调的是用不同的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二、经济分析工具

如果你知道怎样发球,你就会发现打网球很有意思;如果你有吸尘器,打扫房间就会轻松许多。就像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一样,每个学科或每个行当也都有一系列的基础工具。这些工具可能是有形的,如外科医生的手术刀;也可能是无形的,如打网球发球的能力。

在经济学中,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是模型。经济学中的模型是一种组织框架,它可以构建我们思考问题的路径。模型忽略现实世界的某些细节而集中研究本质问题,以此达到简化的目的。

经济学家使用模型的方式就好比旅行者使用地图一样。北京地区的地图忽略了现实世界中的许多事物——交通信号灯、建筑物的高低、街道的确切宽度。简化的地图很容易看懂,而且当你要寻找某一地点时,它可以给你提供帮助。

除了模型这一工具外,在经济分析中涉及的工具还有很多。下面仅介绍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以及由均衡分析与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分别结合而形成的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1)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均衡是物理学中的名词。当一个物体同时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外力的作用,并且这两种力量恰好相等时,该物体由于受力相等而处于静止状态,这种状态就是均衡。19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把这一概念引入经济学中,用于说明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均衡分析是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说明均衡的实现及其变动。均衡分析又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考察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单个市场的均衡的建立与变动。一般均衡分析考察各个市场之间均衡的建立与变动,它是从各个市场的相互关系来考察一个市场的均衡问题。均衡分析偏重于数量分析,非均衡分析则认为经济现象及其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不能单纯用有关变量之间的均衡与不均衡来加以解释,而主张以历史的、制度的、社会的因素作为分析的基本方法。即使是数量的分析,非均衡分析也不是强调各种力量相等时的均衡状态,而是强调各种力量不相等时的非均衡状态。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中运用的主要分析工具是均衡分析。(2)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基本区别在于,前者不考虑时间因素,而后者考虑时间因素。换句话说,静态分析考察一定时期内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动态分析考察各种变量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静态分析主要是一种横断面分析,不涉及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变动,而动态分析主要是一种时间序列分析,要涉及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变动。或者说,静态分析研究经济现象的相对静止状态,而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3)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与动态均衡分析。把均衡分析与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分别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三种分析工具: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与动态均衡分析。静态均衡分析要说明各种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的条件;比较静态均衡分析要说明从一种均衡状态变动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原有的条件变动时均衡状态发生了什么相应的变化,并将新旧均衡状态进行比较;动态均衡分析则要在引进时间因素的基础上说明均衡的实际变化过程,说明在某一时点经济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下一时点该经济变量的变动,以及这种变动对整个均衡状态变动的影响。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中,这三种分析工具都得到了广泛运用。(4)定性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说明经济现象的性质及其内在规定性与规律性,定量分析则分析经济现象之间量的关系。许多经济现象是可以用某种标准来衡量的,可以表示为一定的数量,各种经济现象之间量的关系可以更为精确地反映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因此,实证经济分析中特别注意定量分析,这也是经济学中广泛运用数学工具的重要原因。经济学中数学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数学公式、定理来表示或推导、论证经济理论,这就是一般所说的数理经济学;二是根据一定的经济理论,编制数学模型,并将有关经济变量的数值代入这种模型中进行计算,以验证理论或进行经济预测,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经济计量学。定量分析使经济学更能运用于实际。数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这一点应该加以注意。本章小结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欲望而言,生产人类所需的物品的资源是不足的。2.人类社会面临的三个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3.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以及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4.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5.一般来说,经济社会有三类决策者:家庭、企业和政府。6.经济学研究问题,既可以用实证的方法进行分析,也可以用规范的方法进行分析。7.模型是经济学家分析经济问题时的一个基本工具。8.把均衡分析与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分别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三种分析工具: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思考题1.如何理解资源是稀缺的?2.说明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不同与联系?4.举例说明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重点概念1.资源的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欲望而言,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2.市场经济: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3.实证方法:在研究经济问题时超脱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的经济行为的效果的方法。4.比较静态分析:说明从一种均衡状态变动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原有的条件变动时均衡状态发生了什么相应的变化,并将新旧均衡状态进行比较。

第2章 供给与需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多西方人爱上了汽车,并逐步迁居到郊区,对汽车和其他石油产品的需求急剧上升。到了20世纪70年代,由于石油供给限量、石油国战争等原因,石油生产受到限制,从而导致1973年和1979年以后国际油价陡然上涨。此后,由于节能运动、小型汽车的开发及其价格战,石油的价格猛跌,每加仑(加仑这个单位现已废止,美国1加仑约为3.8升,英国为4.5升)汽油的价格从1980年的2.50美元跌至1996年的1.40美元左右。

油价剧烈波动背后的机理是什么?解答这类问题以及解释经济环境中许多其他方面的变化,经济学有个非常有力的分析工具——供给和需求理论。这一理论说明消费者的偏好如何决定商品的消费需求,同时企业成本又如何成为商品供给的基础。如果你能理解供给和需求如何运作,那么,你就朝理解市场经济机理迈进了一大步。本章介绍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并说明它们在单个商品竞争市场上如何运作。

第1节 需求曲线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是买者在给定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为了集中思考,我们围绕一种物品——冰激凌来说明。一、影响需求的因素

先考虑一下你自己对冰激凌的需求。如果你想决定每个月买多少冰激凌,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你的决策呢?一般来说,会包括以下几个因素:(1)商品的价格。如果每勺冰激凌的价格上升了20美分,你将会少买冰激凌,转而购买冷冻酸奶。如果每勺冰激凌的价格下降20美分,你会多买一些。由于需求量随着价格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下降而增加,我们说,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负相关。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对经济中大部分物品都是正确的,而且,实际上这种关系也很普遍,以致经济学家称之为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2)收入。如果某个夏天你失去了工作,你对冰激凌的需求会发生什么变化呢?需求很可能会减少。收入较低使你不得不在某些物品上少支出一些。如果收入减少,致使一种物品的需求减少,这种物品就称为正常物品。但并非所有物品都是正常物品。如果收入减少,导致一种物品的需求增加,这种物品就称为低档物品。低档物品的一个例子是搭乘公共汽车。如果收入减少,你就不太可能买汽车或乘出租车,而更大可能坐公共汽车。(3)相关物品的价格。假定冷冻酸奶的价格下降,需求规律会使你多买冷冻酸奶。同时,你也许将少买冰激凌。这是因为冰激凌和冷冻酸奶都是冷而甜的奶油甜食,可以满足相似的欲望。当一种物品价格下降减少了另一种物品的需求时,这两种物品称为替代品。其他成对的替代品有热狗与汉堡包、毛衣与绒衣以及电影票与DVD光盘等。

现在假设新鲜软糖价格下降。根据需求规律,你将买更多的新鲜软糖。但在这种情况下,你将买更多的冰激凌,因为冰激凌和新鲜软糖通常是一起吃的。当一种物品价格下降增加了另一种物品的需求时,这两种物品称为互补品。其他成对的互补品有汽油与汽车、电脑和软件以及枪和子弹等。(4)偏好。决定你需求的最明显因素是你的偏好。如果你喜欢冰激凌,你会买得多一些。经济学家通常并不想解释人们的偏好,因为偏好基于超越了经济学范围的历史与心理因素。但是,经济学家要考察当偏好变动时会出现什么变化。(5)预期。你对未来的预期也会影响你现在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例如,你预期下个月会赚到更多钱,就可能愿意用你现在的一些储蓄来买冰激凌。再如,你预期明天冰激凌的价格会下降,就不太愿意以今天的价格去买冰激凌。二、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我们已经知道,有许多因素决定一个人对冰激凌的需求量。设想有一个时段除了价格之外,其他所有因素都不发生变化。现在让我们来考虑价格如何影响需求量。

表2-1表示在不同的冰激凌价格下,买者A每个月买多少个冰激凌蛋筒。如果冰激凌是免费的,A吃12个冰激凌蛋筒。在每个价格为0.5美元时,A买10个。随着价格继续上升,A的需求越来越少。当价格达到3美元时,A根本不买冰激凌。表2-1是一个需求表,表示冰激凌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图2-1是根据表2-1中的数字画成的图形。根据习惯,冰激凌价格在纵轴,而冰激凌需求量在横轴。把价格与需求量联系在一起的曲线称为需求曲线。表2-1 买者A的需求表图2-1 买者A的需求曲线

当你看到需求曲线时,还应记住它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画出的。图2-1中买者A的需求曲线表明,当只有冰激凌的价格变动时,其对冰激凌的需求会发生什么变化。这条曲线是在假设A的收入、偏好、预期和相关产品的价格都不变时画出来的。

经济学家用“其他条件相同”这个术语表明,除了正在研究的变量之外,所有相关变量都保持不变。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其他条件相同时,价格较低意味着需求量较多。“其他条件相同”这个术语是指某些变量保持不变的一种假设情况,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物是在同时变动的。由于这个原因,当我们用供给与需求工具来分析事件或政策时,重要的是要记住哪些是不变的,哪些是变动的。三、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我们已经讨论了个人对一种产品的需求。为了分析市场如何运行,我们需要确定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所有个人对某种物品或劳务需求的总和。

由于市场需求是从个人需求推导出来的,所以,市场需求量取决于决定个别买者需求量的因素。因此,市场需求量不仅取决于一种物品的价格,而且取决于买者的收入、偏好、预期以及相关物品的价格。它也取决于买者的人数(如果更多消费者加入购买冰激凌的行列,那么在每种价格时需求量也会增多)。表2-2表示当决定需求量的其他所有因素不变时,随着价格变动,购买者人数增加,需求量亦增加。表2-2 个人与市场需求关系表四、需求的变动

在现实中,一种商品的需求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假定世界医学界突然宣布一个新发现:那些经常吃冰激凌的人更长寿,也更健康。这个发现对冰激凌市场会有什么影响呢?这个发现会改变人们的偏好并增加冰激凌需求。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下,买者现在想买更多的冰激凌,而且,冰激凌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除了价格之外,任何一种决定需求的因素变动时,需求曲线都会随之移动。如图2-2所示,任何一种在每种价格下增加需求量的变动都会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同样,任何一种在每一价格下减少需求量的变动都会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图2-2 需求曲线的移动

表2-3列出了决定市场上需求量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变动如何影响需求曲线。简言之,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所有决定需求的因素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变动,该物品的需求量会发生的变动。当这些其他决定因素中的一项变动时,需求曲线亦会随之移动。表2-3 需求的决定因素

这里提醒大家注意:不要把需求的变化与需求量的变化相混淆。前者是指除商品价格外,影响需求的一种因素发生变化时,需求会发生变化。例如,当收入增加时,即使价格不变,消费者想要购买的商品(正常物品)数量也会增加,也就是说较高的收入增加了需求,使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与之不同的是需求量的变化,当消费者面临的商品价格下降时,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更多的该商品。但是,这种商品购买量的增加并不是来自需求的增加,而是来自价格的下降。这一变化代表了沿着需求曲线变动时其他条件不变。

第2节 供给曲线

现在我们转向市场的另一方,考察卖者的行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卖者在给定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为了集中思考,仍然以冰激凌为例来加以说明。一、影响供给的因素

设想你管理一家生产并销售冰激凌的公司。什么因素决定你愿意生产并销售冰激凌呢?下面是一些可能的答案。(1)价格。冰激凌的价格是其供给量的一个决定因素。当冰激凌价格高时,出售冰激凌是有利可图的,因此供给量也大。作为冰激凌卖者,愿意延长工作时间,购买许多台冰激凌机,并雇用更多的工人。相反,当冰激凌价格低时,对你的经营不太有利,因此你将生产较少的冰激凌。在一个更低的价格时,你会选择完全停止营业,你的供给量减少为零。

由于供给与价格正相关,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随之增加。(2)投入品价格。为了生产冰激凌,生产者投入了各种生产要素,如奶油、糖、香料、冰激凌机、生产冰激凌的厂房以及搅拌各种材料并操作机器的工人劳动。当这些生产要素中的一种或几种价格上升时,生产冰激凌就不太有利,你的企业提供的冰激凌就较少。如果生产要素价格大幅上升,你会关闭你的企业,根本不提供冰激凌。因此,一种物品的供给量与生产这种物品所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为负相关的关系。(3)技术。把各种生产要素转变为冰激凌的技术也是供给量的另一个决定因素。例如,机械化的冰激凌机的发明减少了生产冰激凌所必需的劳动量。技术进步通过降低冰激凌的生产成本增加了冰激凌的供给量。(4)预期。你现在供给的冰激凌量还取决于对未来的预期。例如,如果预期未来冰激凌的价格会上升,你就会把现在生产的一些冰激凌储存起来,减少今天的市场供给。二、供给表与供给曲线

考虑在投入品价格、技术和预期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如何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表2-4表示冰激凌卖者S在各种冰激凌价格下的供给量。在价格低于1美元时,S根本不供给任何冰激凌。随着价格上升,S供给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个表称为供给表。表2-4 卖者S的供给表

图2-3为根据表2-4中数据画成的图形,表示冰激凌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把价格与供给量联系在一起的曲线称为供给曲线。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因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价格越高意味着供给量越大。图2-3 供给曲线三、市场供给与个人供给

市场需求是所有买者需求的总和,市场供给就是所有卖者供给的总和。表2-5是两个冰激凌生产者——S和T的供给表,表示在任何一种价格下,S供给冰激凌的量和T供给冰激凌的量。市场供给是这两个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市场供给量取决于决定个别卖者供给量的因素,例如物品的价格、生产该物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可得到的技术以及预期。此外,市场供给量还取决于生产者的数量。如果S或T退出了冰激凌市场,市场供给量就要减少。表2-5中的供给表表示,在其他所有决定供给量的因素不变时,随着价格变动,供给量也会发生变动。表2-5 个人与市场供给表四、供给的变动

当冰激凌的价格发生变动时,生产者改变他们的生产和供给量,但这只是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移动,在经济学中称这种变化为供给量的变化。

假设糖的价格下降了,这种变动将如何影响冰激凌的供给呢?由于糖是生产冰激凌的一种投入品,所以,糖的价格下降使销售冰激凌更有利可图。这就增加了冰激凌的供给,即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水平下,卖者现在愿意生产更多产量。因此,冰激凌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除了价格以外,任何一种决定供给的因素变动都会使供给曲线移动。如图2-4所示,任何在同一价格水平下增加供给量的变动都会使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同样,任何在同一价格水平下减少供给量的变动都会使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图2-4 供给曲线的移动

表2-6所列为决定物品市场供给量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变动如何影响供给曲线。简言之,供给曲线表示在其他所有决定供给的因素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变动,该物品的供给量也会发生变动。当这些其他决定因素中的一种变动时,则供给曲线移动。表2-6 供给的决定因素

第3节 供求均衡

在分别考察了供给与需求之后,现在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说明如何决定一种物品的销售量和价格。一、市场均衡

图2-5表示市场供给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的结合。要注意的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称为市场的均衡。这两条曲线相交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相交时的数量称为均衡数量。在这里,均衡价格是每个冰激凌2美元,而均衡数量是7个冰激凌。均衡这个词的含义是各种力量处于平衡的状态。在均衡价格时,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冰激凌数量正好与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数量平衡。均衡价格有时也称为市场出清价格,因为在这一价格下,市场上的每一个人都得到满足:买者买到了他想买的所有东西,而卖者卖出了他想卖的所有东西。图2-5 供求的均衡

买者与卖者的行动自然而然地使市场向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变动。为了说明原因,我们考虑当市场价格不等于均衡价格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首先假设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如图2-6(a)所示,每个冰激凌的价格为2.5美元时,物品的供给量(10个冰激凌)超过了需求量(4个冰激凌),使物品出现过剩,在现行价格下卖者不能卖掉他们想卖的所有物品,这种情况称为超额供给。当在冰激凌市场上存在超额供给时,冰激凌卖者发现,他们的冰箱越来越多地装满了他们想卖而卖不出去的冰激凌。他们对超额供给的反应是降低价格。价格要一直下降到市场达到均衡时。

假设现在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如图2-6(b)所示。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冰激凌的价格是1.5美元,而且,物品需求量超过了供给量,存在物品短缺,买者不能按现行价格买到他们想买的物品,这种情况称为超额需求。当冰激凌市场出现超额需求时,买者不得不排长队等候购买可提供的几个冰激凌的机会。由于太多的买者抢购太少的物品,卖者可以作出的反应是提高自己产品的价格而不会失去销售量。随着价格上升,市场又一次向均衡变动。图2-6 非均衡的市场

因此,许多买者与卖者的活动自发地把市场价格推向均衡价格。一旦市场达到其均衡价格,所有买者和卖者都得到满足,价格上升或下降的压力也就不存在了。在不同市场上达到均衡的快慢是不同的,这取决于价格调整的快慢。但是,在大多数自由市场上,由于价格最终要变动到其均衡水平,所以过剩与短缺都只是暂时的。实际上,这种现象如此普遍存在,以至于被称为供求规律: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二、供给或需求的变化对均衡的影响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说明了供给与需求如何共同决定市场均衡,市场均衡又如何决定物品价格,以及买者所购买和卖者所生产的物品数量之间的关系。当然,均衡价格和数量取决于供给和需求曲线的位置。当某些事件使这些曲线中的一种移动时,市场上的均衡就改变了。关于这种变动的分析称为比较静态分析,因为它涉及原均衡与新均衡的比较。

当分析某个事件如何影响一个市场时,我们按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我们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或需求曲线移动,还是在一些情况下,使两种曲线都移动;第二,我们确定曲线是向右移动,还是向左移动;第三,我们用供求图来考察这种移动如何影响均衡价格和数量。

为了说明如何使用这种方法,我们考虑了可能影响冰激凌市场的各种事件。假设某一年夏季天气特别热,导致需求变动。为了分析这种情况如何影响冰激凌市场的变化,我们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天气热能改变人们对冰激凌的偏好而影响需求曲线。也就是说,天气炎热程度能改变人们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下想购买的冰激凌数量,但供给曲线不变,因为天气并不直接影响销售冰激凌的企业。

第二,天气热使人们想吃更多的冰激凌,所以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图2-7表示随着需求曲线从D移动到D,需求增加了。这种移动表明,12在每种价格下,冰激凌的需求量更大了。图2 7 需求增加对均衡的影响

第三,如图2-7所示,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由2美元上升到2.5美元,均衡数量由7个增加到10个。换句话说,天气热提高了冰激凌的价格,增加了冰激凌的销售量。

我们注意到曲线移动与沿着曲线的移动,当天气炎热使冰激凌价格上升时,尽管供给曲线仍然不变,但企业供给的冰激凌数量增加了。经济学家说,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供给量”增加,但“供给”未变。“供给”指供给曲线的位置,而“供给量”指供给者希望出售的数量。在这个例子中,供给没有改变,因为天气并没有改变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下的企业的销售愿望;相反,天气热改变了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下消费者的购买愿望,从而使需求曲线移动。需求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当价格上升时,供给量增加了。这种供给量的增加由沿着供给曲线的变动来表示。

总之,供给曲线移动称为“供给变动”,而需求曲线移动称为“需求变动”。沿着一条固定供给曲线的移动称为“供给量的变动”,而沿着一条固定需求曲线的移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

一般,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可以概括为表2-7。表2-7 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总之,供给分析与需求分析的用途不仅仅是说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还包括预测经济条件的变化对于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第4节 弹性及其应用

上述供给与需求的分析属于定性分析。定性分析只涉及经济变量变动的趋势和方向。但在现实中,人们可能还会关注经济变量的数量变化情况。例如,当一家生产电视机的企业决定将其生产的某种型号电视机的价格下降16%时,该企业的经营者更感兴趣的是电视机的需求量会增加多少。为了考察需求和供给对其影响因素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经济学引出了弹性的概念。一、需求的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

需求规律表明,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使需求量增加。需求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大,可以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小,可以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什么因素决定某种物品的需求富有弹性还是缺乏弹性呢?由于任何一种物品的需求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所以,需求的价格弹性取决于许多形成个人欲望的经济、社会和心理因素。但是,根据经验,我们可以归纳出某些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一般规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