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灿东《中医诊断学》(第10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7 19:35:56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李灿东《中医诊断学》(第10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李灿东《中医诊断学》(第10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绪 论

0.1 复习笔记

一、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1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宋以前)表1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宋及其以前朝代)

2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金元时期)表2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金元时期)

3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明清时期)表3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明清时期)

4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温热病)表4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温热病)

5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近百年来)表5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近百年来)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表6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包括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和因发知受。

四、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包括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和动静统一。

0.2 典型题和考研真题详解

一、A型题

1下述属于“症状”的是(  )。

A.耳鸣

B.喉中痰鸣

C.舌苔黄

D.脉细无力【答案】A【解析】“症状”是指患者对痛苦或不适的自我感受,如头痛、耳鸣、胸闷、腹胀等。BCD三项属于体征。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体征范畴的是(  )。[统考2008研]

A.喉中痰鸣

B.耳鸣

C.太息

D.肠鸣【答案】B【解析】体征是医生检查患者身体时所发现的异常征象。ACD三项是医生通过闻诊中的听声音所获取的体征。B项,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内鸣响,妨碍听觉的一种自觉症状,是由患者自己诉说出来的,不属于体征。

3《察病指南》的作者是(  )。

A.陈言

B.王叔和

C.施发

D.巢元方

E.李时珍【答案】C【解析】南宋施发的《察病指南》是诊法的专著。A项,宋朝陈言的主要著作是《三因极一病证方论》。B项,西晋的王叔和,编著了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D项,隋朝巢元方,编著了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病候诊断的专著《诸病源候论》。E项,明朝李时珍的主要著作是《本草纲目》《濒湖脉诀》等。

二、X题型

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有(  )。[统考2014研]

A.见微知著

B.整体审查

C.司外揣内

D.以常衡变【答案】ACD【解析】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B项,整体审查属于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三、填空题

1证名是对疾病当前所现证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答案】病位;病因;病性;病势

2“证”的形成是______与______两方面作用的结果。【答案】致病因素;机体反应

四、名词解释

1证候

答:证候,即证的外候,简称为证,是指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病势等本质有机联系的反应状态,表现为临床可被观察到的症状等,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存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2辨证

答:辨证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患者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五、问答题

试述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答: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包括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和因发知受。(1)司外揣内。外,指疾病表现于外的症状、体征;内,指脏腑等内在的病理本质。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产生全身性的病理反应,全身的病理变化又可反映于局部。因此,疾病变化的病理本质虽然藏之于“内”,但必有一定的症状、体征反映于“外”,因而通过审察其反映于外的各种疾病现象,便可求得对内在疾病本质的认识。(2)见微知著。机体的某些局部的、微小的变化,常包含着整体的生理、病理信息,局部的细微变化常可反映出整体的状况,整体的病变可以从多方面表现出来。通过这些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情况。中医对脉、面、舌、耳等的诊察,都是这一原理的体现。(3)以常衡变。常,指健康的、生理的状态;变,指异常的、病理的状态。以常衡变,是指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4)因发知受。“发”指人在疾病中出现的全身性反应,“受”指感受的邪气和机体的状态。根据机体在疾病中的反应方式,推测其感受的邪气,即“审症求因”。

上篇 诊 法

第一章 望 诊

1.1 复习笔记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察看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头面、五官、四肢、二阴、皮肤以及排出物等,以发现异常表现,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

一、全身望诊

1望神(1)神——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

广义之神,即“神气”,是指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之神,即“神志”,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情志活动。(2)望神的主要内容

①望神的重点:两目、面色、神情、体态。

②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神乱。

a.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的表现与临床意义如表1-1所示。表1-1 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b.神乱:是指神志意识错乱失常。包括焦虑恐惧(如脏躁、卑惵)、淡漠痴呆(如癫病、痴呆)、狂躁不安(如狂证)和猝然昏仆(如痫病)。

③失神中邪盛神乱与神乱的区别

a.相同点:患者都有神志异常的表现。

b.不同点:失神所见神昏谵语、循衣摸床等,一般出现于全身性疾病的危重阶段,是脏腑功能严重衰败的表现,属病情重笃。神乱之神志错乱的表现多反复发作,缓解时常无“神乱”现象,是疾病某一阶段心神受扰的表现,并不标志着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

2望色(1)面部脏腑分候

①《灵枢·五色》分候法(多用于内伤杂病)表1-2 《灵枢·五色》分候法

②《素问·刺热》分候法(多用于外感热病)表1-3 《素问·刺热》分候法(2)常色和病色表1-4 常色和病色表1-5 《内经》论述面部色泽变化归纳表(3)五色主病表1-6 五色主病(4)望色十法(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

见于清·汪宏《望诊遵经》。

3望形体(望形)表1-7 望形体的内容

4望姿态(望态)

其一般诊断规律是:动者、强者、仰者、伸者,多属阳证、热证、实证;静者、弱者、俯者、屈者,多属阴证、寒证、虚证。(1)动静姿态(表1-8)表1-8 望动静姿态的表现与临床意义(2)异常动作(表1-9)表1-9 望异常动作的临床意义

二、局部望诊

1望头面(1)望头部

①头颅表1-10 头颅异常的临床意义

②囟门

后囟约在出生后2~4个月内闭合;前囟约在出生后12~18个月内闭合。表1-11 囟门异常(2)望发表1-12 头发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3)望面部

①面形异常表1-13 面形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②特殊面容

a.惊恐貌,多见于狂犬病。

b.苦笑貌,为破伤风的特殊征象。

2望五官(1)望目

将目之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之说,源于《灵枢·大惑论》。“五轮学说”:瞳仁属肾,称水轮;黑睛属肝,称风轮;两眦血络属心,称血轮;白睛属肺,称为气轮;眼睑属脾,称肉轮。

①目色(表1-14)表1-14 望目色的临床表现和意义

②目形(表1-15)表1-15 望目形

③目态(表1-16)表1-16 望目态(2)望耳(表1-17)表1-17 望耳(3)望鼻(表1-18)表1-18 望鼻(4)望口与唇表1-19 望口与唇的表现及临床意义(5)望齿与龈(表1-20)表1-20 望齿、龈的表现及临床意义(6)望咽喉(表1-21)表1-21 望咽喉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3望颈项(1)外形变化表1-22 颈项的外形变化(2)动态变化表1-23 颈项的动态变化

4望躯体(1)望胸胁(表1-24)表1-24 望胸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