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中国人的黄金理念(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8 15:59:04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适合中国人的黄金理念

适合中国人的黄金理念试读:

内容提要

本书从以下内容阐述,分别为:

第一部曲 跨越忧惧,投入自己

、第二部曲 驾驭财富,享受自己。第一部曲 跨越忧惧,投入自己因为忧虑和恐惧而迟疑的人会贫穷,穷到无法享受生活。那么,让忧虑和恐惧滚蛋吧,把自己投入到寻找财富的行列中去-快乐地投入,轻松地获取财富。

第一乐章 有关忧惧的积极防备

一、如何消除忧虑和恐惧?

〇认清你的情绪

情绪是人人必须面对的在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神秘的部分。我们对情绪的了解不但大大影响了我们的智慧和幻想,也决定了我们的全面满足程度。一般说来,当我们的情绪高涨时,我们的精神也会跟着高昂。当我们的情绪低落时,精神也会低迷不振。情绪就像天气,随时在变化。

情绪的纠葛在金钱方面显而易见。我们陷入低潮时比感觉好的时候,更常想到我们的不满足。我们感到忧虑!我们拿自己跟别人比,深信别人做得比我们更好。我们钻牛角尖地想,赚钱是件苦差事。或许我们相信自己没有足够的金钱或机会,或者觉得人人都很自私,只为自己打算。

情绪的魅惑在于,在相当大的程度内,心情低落时,我们只相信这些面、可怕和自我的想法。心情高昂的时候,我们的想法就会大不相同。我们就不会太忧虑,我会一口认定别人做得比我们好,或是浪费精力去跟别人做比较,我们明白,我们都走在不同的道路上,尽力而为。我们不但没有抱怨赚钱是件苦差事,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还感到精神为之一振,并且看出为自己和他人创造财富的新方法。我们不认为金钱的供应有限,我们晓得有足够的钱可以流通。最后,我们不但不认为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反而理解大部分人都是很慷慨而乐于付出的。至于其他那些人只是跟他们的心失去联系罢了。

所以你该怎么办呢?秘决是在心情开朗的时候心存感激,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保持风度。记着,情绪对你的思考和感觉方式都有影响。你对情绪的了解,让你得以保持平衡,不会把心情低落时的想法看得太严重。你不但不会相信负面而可怕的感觉,反而可以把他们当作与情绪有关的事情打发。

〇焦虑的害处

焦虑是一种恐惧。“焦虑是‘此时’与‘彼时’之间的空间,”傅利兹·培尔斯(Fritz Perls)。焦虑是一股往上冲的能量。它要求我们立即想办法缝起“此时”与“彼时”之间的间隔。战/逃反应被发动了,身体想要的所行动——有生产性的、具体的行动——而且是马上行动。“有了个念头,应该如坐针毡,”辛普生(E.L.Simpson)说道:“它应该使我们跳起来去做事。”

是啊,我们生活在“等待”的国度、“稍后”的时代里。我们已准备好面对并征服此时此刻的这头野兽,可是我们听到什么?“詹先生要礼拜二才回来。”“我们的办公时间是星期一到星期五,上午九时到下午五时。请在这些时间打来。这是电话录音。”“您的申请正在处理之中,我们将在三到四星期内给您答复。”“请勿来电,我们会给您电话。”

我们想做的什么事也没法做,但做的精力还在。我们设法做,因为他们不让做。呃-

战/逃反应里属于忿怒的一面来了。它以沮丧的形式出现。沮丧一种往下冲的能量。它与往上冲的焦虑相会。我们的战(忿怒/沮丧)/逃(恐惧/焦虑)反应在我们内心里有个与它不相上下的东西。这些能量彼此角力,陷入僵局。结果是不是作为。这是一种不安的和平,但它使我们不摔电话、“吵一场”、“撕破脸”。

人类很快从逃避野兽进步到在银行里排队办事、从打猎进步到会打字(没多少世纪的文化,薄薄地盖着几百万年的生物演化),而我们的反应尚未能配合其他现实。结果:焦虑与沮丧。“人自己不是地球上最不安定的造物吗?”尤果·贝提(Ugo Betti)问。“这种在自然的秩序上爬得愈高就愈强烈的颤抖的悸动怎么回事?”

我们仍是动物,但已被割离自然。“喜悦——时或被痛苦打断,终而被死亡结束——似乎是自然里的生命里的正常路径,”约瑟夫·克拉奇(Joseph Krutch)说。“焦虑与沮丧——偶尔穿播乐趣——则是人的存在正常路径。”

有一名句日本谚语说:“每向焦虑小小屈服一次,就是离开人的自然心灵一步。”

此外,我们从小就被训练去拿高分、找个好工作,找个好配偶、生养子女、走在别人前面。争取种种这些之际,我们另外也争到了:焦虑与沮丧。“他在乡下没命地工作,以便住到城里。”唐·马基师(Don Marquis)有感而发,“住到了城里,他没命地工作,以便能住到乡下去。”这就是许多人把自己的人生放在里面绕的圈子。

我们没有问自己“我如何来享受我已有的”而是问了个错误的问题:“我如何来得到这个又新又令人动心的东西?”滋生焦虑的问题带来了滋生焦虑的答案。

接着,是这个要我们“斯文一点”的文化程式。我们用沮丧来抑制焦虑。我们将行动延到一个比较“恰当”的时间。这引起更多焦虑,这焦虑又引起……

这是现代日常生活里常见的一种战/逃反应。走到极端,就是一种临床病,称为欣狂抑郁交替症。一个欣狂抑郁交替症患者的那种极端亢奋又严重沮丧,看了令人难过。

欣狂抑郁交替患者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可能没有欣狂与抑郁这些极端,但我们非常认识焦虑与沮丧之间的缠斗:失去耐心与认命屈服、过度承诺、花的比赚的多、逾份与苦行——形态很多。另一个名称是两极行为。

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在焦虑这端与沮丧这端之间的摆来摆去并无乐趣可言。塞尼加(Sececa)即指出:“为未来焦虑的心是凄惨的。”《圣经·传道书》也说了:“嫉妒与忿怒使人短命,焦虑令人速老。”

〇不要咽噎废食

从前有一位书生,吃饭、做事向来是慢条斯理。有一次吃饭,因吞咽过猛,不幸被一团饭噎住了喉咙,差点背过气去。从此以后,他认为吃饭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从而拒绝饮食,终日以读书当餐,后来生活活饿死在书桌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存在一定风险,但如果因为有风险,而拒绝去做一些必须做的事情,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未来的世界变化快速,不论在企业、经济、金融、政治、社会等各层面,必然会加速变化,整个理财的环境会变得更复杂。可以预见,未来的财富重新分配进程也必然会加快。规避风险是人类的天性,在过去的经济形态,你可以不冒险,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但面对未来多变的投资环境,不冒险反而变成是冒最大的风险。

〇害怕摔跤就无法致富

风险使人们迟迟不敢投资,与致富失之交臂。将钱存在很行,似乎是蛮安全的,不需要冒太大的风险。但根据前述分析,通贷膨胀将严重地侵蚀金钱的实质价值,因此,就理财的观点而言,将钱存在银行是冒最大的风险,因为在30、40年后,当你周围的人,都因为理财得当,而成为亿万富化翁时,将钱存在银行的人,可能因经济能力不佳,而危及生活。作者所要强调的是,不要一味地规避风险,风险其实没有那么可怕,冒有高报酬率的风险绝对值得。

股票市场变化莫测,未来充满风险,不过有一点能确定的是:只要经济持续成长,企业获利能力不断上升,长期而言,整个股市的投资报酬率必然会高于银行存款,而且会高出很多。一再地规避值得冒的风险,你将与致富绝缘。

〇记住成功的故事

有人不追求自己的梦想,他们最偏爱的理由之一是“经济”。经济上升,他们患“膨胀亢奋固执”。经济跌,他们就患“衰退抑郁固执”。经济稳定,他们摇摇头,咕哝这“停滞的经济”。

无论经济情势如何——或朝什么方向走——研究贫穷的人(有些真正的专家)都有完美的理由不追求他们的梦想。

这些人也研究犯罪统计数字,而且能证明——清清楚楚地证明——你在纽约市走不到三个街口就会挨枪,在洛杉矶呼吸三分钟就会满鼻孔烟灰。

永远请记住:你不是统计数字,你是人。(“象人”不就这么说过吗?)也记住:在历史上经济最萧条与最膨胀的时代里,人也实现了他们的梦。

记住梅·威斯特(Mae West)四十岁那年,正值经济大恐慌,她在好莱坞下了火车,告诉新闻界:“我不是个从一个小镇出来打算在大城里找发达的小女孩子。我是个从一个大城镇来的大女孩子,我打定主意要在这个小镇里闯出道来。”一年之后,她是好莱坞的大明星。美国唯一比她赚钱多的人是赫斯特(W.R.Hearst)。

别研究贫穷之道,研究成功的故事——他人成功了,无论逆境多大。你应以这些人为同侪。

〇了解控制

当一个人能够控制恐惧,他便能控制自己的思想与行动。他的自控力能让他在纷乱的环境下,仍然处变不惊,并能无惧于后果的不确定性,而做该做的决定。当结果并不如所愿,他随时准备承担失败的后果。而这种临危不乱的勇气与冒险的精神,正是投资人所应具备的品质。

勇于冒险的人,并非不怕风险,只是因为他们能认清风险,进而克服对风险的恐惧。勇气源自于控制恐惧,而培养冒险精神始自于了解风险。

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人,就必先摒除规避风险的习惯,重新拾回失去的冒险本能,进而培养一个健康的的冒险精神。的确,积习已久的避险习惯,想在短时间内改变过来谈何容易。但是既然冒险是成功理财不可或缺的要素,那么学习投资理财的第一要务,就是克服恐惧,强迫自己冒险。培养健康的冒险精神,勇于投资在高期望报酬的投资标的上,并承担其所伴随的高风险。

世界上任何领域的一流好手,都是靠勇敢面对他们所胃惧的事物,冒险犯难,才能出人头地的。而一些利用理财致富,实现梦想的人,也都是以冒险的精神作为后盾。切记!处处小心谨慎,则难以有成。缺乏冒险精神的话,梦想将永远都只是梦想。

〇信任沉默

工作(和生活)有一重倾向,想要主动参于创造的过程。我们想知道答案。我们想猜出下一步该做什么。我们想要想出成功之道。不过,在许多时候——我相信是大部分时候——答案并非来自设计好的、以记忆为基础的思考,而是来自内心的沉默。事实上,我亲眼目睹许多人(我自己也是)由于过度分析一个情况,而脱离了成功之路。

你有没有注意到,当你安安静静的、沉着而静默时,你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沉默并未关上你的心智,它只活化了更深层的聪明才智。没有人确知深层的聪明才智来自何方,或者叫做什么,但是你能确定它的存在。这就好像我们的想法是自己浮现的,而非我们主动去追求来的。这也好像我们从(宇宙的思考中获得好处,而且依赖我们自己有限的思考。

学习信任沉默很简单,因为,当你这么做时,结果是如此壮观。你一旦连上线以后,你的人生将会变得更容易,更没有压力。下次你需要一个无法立即得到的答案时,不要苦苦搜寻你的脑海,试著做一个实验。不要主动去想这件事,随它去。你需要的唯一资讯,是知道这个麻烦或问题的性质。让问题沉下来,仿佛水中的淤泥一般。当你这么做时,某件奇妙的事情就会开始在你的意识中发生。某个超越你,你无法控制的一个思考次元,忽然打开了。就像闷烧锅一样,这个麻烦或问题开始冒泡。到时候——或许只要几分钟,几小时或几天,全视问题而定——答案就会油然浮上脑海中。没有挣扎,不必努力。它就这样发生了。你或许会大吃一惊,但是你肯定会乐见智慧的浮现。不过,要小心,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了。因为你经验到的智慧不是出自你,而中来自沉默。我猜,我大概泄漏天机了!

〇发现“当今”这块大地

——布斯·塔金顿,1914

这个问题,众所周知:我们忙着追悔过去(抑郁)与害怕未来(焦虑),弄得没有时间正视当前。或者,由于我们只顾当前,于是追悔过去并畏惧未来。无论原因何在,都是常见的烦恼。“没有人将心思用在当前上,”约翰生博士1759年说;“回忆与期望几乎填满了我们所有时间。”“一个人如果仔细检视一下他的思绪,他会惊见他活在未来的程度有多么大,”爱默生1827年说。“他的幸福老是在前面。这种人大概是不朽的。”

我们可以听出最后一句话的讽刺意味。持续不断地活在过去与未来里,表示我们有无限量的时间可花——说实了吧,可“作白日梦”。当然,我们并没有这么多时间。我们总有一天会死;因此,我们这辈子的时间中有限了。“我们是——也许在地球上的动物里独一无二——担心的动物,”路易斯·托马斯(Lewis Thomas)写道。“我们在担心里过日子,害怕未来,不满意当前,想到死亡就受不了,又一刻也坐不安席。”

我们拖延着不肯享受当前。我们要以后才来享受当前,当事情好一点的时候。我们将当前的幸福质押给未来。“我们从来不会与自己在一起,总是越过自己,”蒙田在1580年说;“恐惧、欲望、希望仍然在把我们往前推向未来。”

至高价值不是未来,而是当前,未来是一种欺骗人的时间,总是对我们说“还没有到,”以此否定我们,帕斯(Octavio Paz)写道。“未来不是爱的时候:人真正想要什么,他要现在就得到。谁为未来的幸福盖一幢房子,就是为当前盖一间囚室。”

我们怕死了当前。“现在’一词像个从窗口扔进来的炸弹,”亚瑟·米勒说,“而且它滴答响。”另一位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这么写道:“过去与未来似乎是最好的;当前的事最糟糕。”“哲学很容易就战胜过去的恶与未来的恶,”拉·罗希弗寇德说,“可是当前的恶战胜它。”

这是个古老的问题。“逼挤你的不是未来或过去的重量,而是当前的重量,”公元二世纪的马可斯·奥理略(Marcus Aurelius)告诉我们。“记住,一个人能失去生命只有他此刻正在活的生命。”

将当前的乐趣往后拖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们在前面的看过创世纪与人类初斯的两个故事。请看第三个故事:

地球将近完成的时间,上帝集合了上帝最好、最聪明的助手来做一项非常重要的决定。有个东西必须藏起来,藏到人类成熟到能欣赏并适当地运用它。

那是人类最大的宝藏最大的赠礼、最大的福份:亦即人的真正的自我-那个无可否认,在经验上与一切创造之源相连的自我、与上帝及一切自然直接相连的东西,他们就不大重视,如果不重视,他们就不好好看顾它。不过,要是他们懂得欣赏一件东西,他们确实会好好看顾。

可是,一件赠品,怎么挣法?这自我是上帝赋赠的,不是要挣才有的。当时,大家决定这件赠礼要藏起来,人类挣得它,就是找到它的意思。“藏在那儿才好?”上帝问助手们。“藏在最高的山上吧,”一个助手建议。“不行,”上帝说;“人类终究会爬上最高的山。”“那么,藏在大海深处,”另一个助手建议。“人总会有法子探到大海深处去,”上帝说。“再说这两个地方,人类不是个个有一样的机会找到。贫穷的人与弱者必须有和富人与强者一样的机会才行。”

大伙一阵沉默。“那我们可以把它藏在什么地方呢?”一个乖觉的助手问。“和大多数东西一样,”上帝答道,“这东西可以藏在空间和时间里。”

大伙又动一阵脑筋。

过了好像永恒那么久之后(很可能就是那么久),一个助手终于说:“人类最想不到去找这么个东西的地方是他们自己的内在。”“对了,”另一个看法相同,“我们可以把它藏在他们每人内心里。”“那就他们最想不到可以找的地方,”另一个热心起来,跟着喊道。“你们找到一个极不错的地方了,”上帝微笑,“不过,他们会什么时候找到这东西?”“星期二早晨四点……”“闰年的星期二……”“他们斋戒祈祷三天三日以后……”“我们是在谈生活的规则,不是玩武士清规呀。”

上帝的会议又一阵深思。“我们如果要把这东西藏在最明白不过的地方——他们每个人内心里,”一个助手说,“那么,何不让他们在最明白不过的时间找到它——也就是此时此刻?”“此时此刻……”另一个助手考虑了一下。“可以。就这么办吧。”“人类难得身在什么地方,心就在什么地方,”第三个助手说。“我们就把这礼物放在最明显的地方——他们各人心里;还要摆在最方便的时间里——此时此刻。”“这件事可以故作神秘,”一助手微笑道,“这件礼物,以及能找到这件礼物的时间,我们要取个同样的名字。”“当前,”另一个微笑说。“对,当前。”天堂里达成了共识。“干得好,”上帝说,“现在,我们来制订诫令。我们订了几条了?”“三千八百七十四条。”“各位看不没有法子减短一点?”

上述故事是不是真的,至今未有证实——不过,根据我们力所能及的发现,仿佛就是这么回事。

我们所得的最大礼物经常与我们同在、经常就在此处、此时。

当前,当前是你能确定拥有的唯一东西;

像长老的天使般将它握得紧紧的,

直到它赐下福气。

惠提尔(Whitter)1847年如此写道。梭罗则出之以告诫:“你必须活在当前,把自己投上每一个波浪,在每一刹那里找到你的永生。”“和过去,已逝去的过去,我一概无涉;和未来,尚未到来的,也一样,”爱默生写道。“我活着现在,在我的刹那里验证所有过去的历史。”“稍纵即逝的这一刻是我们能确定的唯一东西,”毛姆说,“只要有点常识,就知道该从它抽取最大的价值;未来有一天会变成当前,而且会看起来像当前看起来这样微不足道。”

当前是我们能做任何事、感觉任何事的唯一时间。“当前之乐,”德莱敦1687年说,“比起未来有什么好事的无趣远景,更有血有肉。”可是,诗人、哲学家与圣贤为当前作了这么多美言,我们怎么还看不见?我们为什么不肯往上面多花时间?当前为什么如此难以捉摸?“你试试,我不说捉住,只说试试注意,留心当前这一刻,”威廉·詹姆斯一百年前说。“这是个令人无比挫折的经验。这叫做当前的东西,它在何处?它在我们的掌握里融化掉了,在我们碰得到它以前就逃掉,则成形就消失。”

一百五十年前,爱默生观察到相同的现象:“我们能好好看过去;我们也能精明地猜未来;今天呢,卷着,裹着,密不透风。”

关于多活在当前里,拉布鲁耶(Jean de la Bruyere)有一句话:“儿童享受当前,因为他们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

那么,我们为何不“像小孩子”?讲实际的人担心,小孩子虽然过得不错,只怕似乎成不了多少事,人类永远好像想要更多,多多益善。到了某个地步,为了得到更多,我们就学会了把满足住后延。

将满足往后延的习惯却变成太强了——我们仿佛在永远往后延。于是,我们难得享受现有。

解决法?回头找我们的老朋友——平衡。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失去了平衡。在文化上,我们做太多拖延了。返回平衡,此其时矣。吊诡的是,多活在当前里,我们在未来会完成更多事情。“对未来真正慷慨之道,”卡缪写道,“是全心全意对待当前。”“每个明天都有两个柄,”毕彻(Henry Ward Beecher)说。“我们可以捉住它的焦虑之柄或希望之柄。我们应该为未来而生活,可是应该忠于当前;后者是达到前者的方法。”

能平衡的话,过去与未来就成为愉快的当前的一部分。“我们活的当前里,梦想未来,又从过去学习永恒的真理,”蒋介石夫人说。散文家蓝姆写道:“我的座右铭是:知足于少许,但愿意多一点。”

此外,活在当前里,追逐起未来会更有趣。伊壁鸠鲁指出:“最不依靠明日的人,”亦即活在当前里、乐享当前的人,迎接起明日来最快活。

那么,何处做起?何处找到这无比重要又好像难以捉摸的当前?

当然,就在我们此刻置身之处。一呼吸之间就可以开始。

深深吸一口气。呼气。放松。呼吸之时,我们有意识地控制一种通常无意识的身体过程。我们开始掌握我们的身体。我们给自己一个信息:“放松。别忙。乐享此刻不是坏事。”

再深深吸口气-这回,再慢一点,而且深一点,屏气片刻:然后,放气。放松。接着,再吸一口气。注意这口气的吸入,以及其放出。放掉过去。放掉未来。“把自己放在此时此刻”如达斯(Ram Dass)所言。

三次深呼吸也许无法使你充分开窍(但是,也许可能)。不过,你可能会稍微比先前注意到此时此刻。这就是个起步。慢慢来,要有耐心。当前不会跑掉。它永远会在这里。

〇如何处理回应与反弹之间的关系?

在工作和生活中,基本上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处在两种心理模式之下:反弹和回应。反弹模式就是感到有压力的那一个。在反弹中,我们感到压力,而且很快下判断。我们沉不住气,耿耿于怀,以为事情是衍着自己来的。我们感到困扰、被打扰和挫折。

不用说,当我们处在反弹的心态下时,我们的判断和决策能力严重受创。我们常常做出后悔的决定。我们打扰其他人,倾向于激发出他们最糟的一面。当机会来敲门时,我们通常太衍动了或太挫折了,根本看不见机会。即使看见了,我们通常也过度爱好批评,常持负面看法。

相反的,回应模式是我们最放松的心理状况。有回应表示我们确认自己的位置。我们看到的视野比较也比较不容易耿耿于怀。我们不但不僵化顽固,还有弹性且冷静。在回应模式里,我们处在最佳状况。我们激发出别人最好的一面,优雅地解决问题。当机会降临时,我们的心是开放的,我们善于接纳富裕。

你一旦察觉这两种天壤之别的存在模式后,就会开始注意到自己究竟处在哪一种状况之中。你也会注意到,当你在任何一种模式中时,都可以预测自己的行为为和感觉。你会观察到自己在反弹模式中的非理性和负面,以及回应状况时的冷静和睿智。

只要察觉你的心况的不同连作模式,你就可以打开改变人生的大门。你会开始注意到自己何时落入反弹心况。你会感到自己的不耐烦。发生这种情况时,只要对自己说:“哦,老毛病又犯了”或是有同样效果的话。任何单纯的承认都有效。你将会发现,当你注意并承认自己的反弹,加上你的了解,在任何情况下,它都会有效。你得更有回应,你将会迅速脱离反弹模式,进入更有回应的心理状况。

一种有回应的心理状况是成功的沃土。当你的内心澄明而放松时,你就铺一条通往富裕和喜悦的管道。你花多少的时间在回应心况上,跟你的成功程度之间,是有直接而清楚的关系的,你越能避开反弹模式,机会就会出现得越多。从现在开始,使用回应的力量来创造你自己的成功。

〇摆脱负面信念

我们都有一些帮手帮脚的想法。对大多数人来说,有一条最特别——我们已经习惯接受某种唠叨、习惯性的教义以为(事情本如此)。日复一日,在我成人后的大部分日子里,我都会提醒自己这项自我设想的概念,有时候我曾告诉自己这一点,一天说好几次。

告诉自己这项——或任何任何一项——自我创造的负面信念,有什么价值呢?考虑一下随着这个想法而来的微妙讯息。究竟,我相信(我没有足够的时间),我也必须相信(我永远无法及时完成任何事),我会不断处在压力下),(没有时间可以浪费),而这是绝对负面的。你最自挫的信念是什么?是不是你相信自己不够好,可是不够幸运?或许你相信你不值得成功,或者其他人控制了你的命运。或许你相信人们刻意找你麻烦,或者你是时势下的牺牲者。不论这个信念是什么,都不值得保留,当然也不值得辨论,可是每次你提醒自己——告诉自己——你的狭隘信念时,你都在强化一个主意,会直接干扰人的成就。它在你年处的地及你想去的地方之间建起一道墙。每次你对自己说,(我永远无法突破),或(我也没有办法,我向来如此),还是你所散发的任何负面讯息时,这就好像你在对自己说,(我不想成功)。

每次我陷入老习惯,告诉自己我没有足够的时间时,我便牢记我对自己所造成伤害。我提醒自己,这个或任何负面的自挫信念,没有任何价值。我建议你也做同样的事。你可能会惊讶,甚至感到震惊,自己多常对自己或他人重复这样自挫的声明。好消息是,你会惊喜自己多么容易以甩掉他们的负面影响。只要你拒绝继续下去就好。答应自己不可再强化这个——以及所有的——负面信念,不要讨论它们,甚至不要去想它们。当熟悉的负面念头浮上心头时,轻轻打发它,就像你挥走野餐上的苍蝇一样。不要对它付出你宝贵的注意力。节省你的精力,留给正面的想法和行动。一旦你把最自挫的念头扫除时,你就会发现富裕和喜乐已经在前面的转角处等你了。

〇扩大财富的容量

想象一下,你面对一个是充沛的暴布。你能拿多少水,受什么的限制?你的容器的大小,对吧?你有个杯子,就拿到一杯那么多水。你有个一加仓的罐子,就拿到一加仓量的水。你有个桶子,就拿到一桶的水。你要是有一辆运车,那么,你就能供水给洛城所有写着二十五分一加仓的卖水机。

如果这个道理用在财富的所有属性上,情形如何?如果你体验健康、幸福、充裕、繁荣、爱、关心、分享、学习、知道自己要什么、机会、乐享及平衡的能力只受限于你的接受能力,如何?如果上述特质的供量无限,而限制你的唯一东西是你的容器的大小,如何?

我们晓得事情“似乎”不是如此。如果我们有一只杯子,我们就以为只有一杯之值的水在往往下注。这只是个幻觉——个很令人相信的幻觉,但仍是幻觉。

我们如想扩大我们体验健康、幸福、充裕、繁荣、爱、关心、分享、学习、知道自己要什么、机会、乐享及平衡的容器。

经由肯定,可以做到这扩大。肯定,是对某件事物持正面积极之心。有了肯定,我们就坚定了某事的真理,即使这真理藏在幻觉里。你可以肯定财富,即使你此刻怀的是贫穷的幻觉。

肯定往往是在当前做出来的。“我是”而非“我将是”、“我有”而非“我要”。如果我们肯定我们“将要”有什么与“将”是什么,那我们在肯定什么?我们在肯定我们“将要”有、“将要”是什么。我们要肯定的是我们“有”以及就“是”什么。

肯定能经反复而增强。每反复一次,我们就微微增大了我们接受并保有我们所肯定之事的容器。每次的反复也许只是往泳池里加一滴,可是假使滴之不辍,我们不久就能在里面游起来。

关于肯定,大多数人的问题是他们离得到任何起眼的成果以前就停了。于是,他们说:“看到了吧?我早说过了,不会有用。”

大家为什么停了?通常可以归结到一个原因不舒服。增大财富的容器,不是舒服事。

关于自己,我们有一堆跟限制我们信念。要承认自己已经健康、幸福、充裕、繁荣、富有、有爱心、关心人、能与人分享、肯学习、知道自己要什么、充满机会、懂得乐享、而且平衡,我们得向很多这种信念挑战。有限制作用的信念遭到挑战的时候,就造成不舒服。

说出肯定,有如在压力下将清水送入阻塞的管子。塞住了管子的东西都会冒出来。当我们再三说出一项肯定(“再三”会造成压力),所有塞住我们的水管(使我们通往财富的管子)东西都冒出来。

这些东西包括不配之感、受伤的感觉、忿怒、罪疚与恐惧——一切构成我们所谓“舒服区”的东西。谁愿意消受这一切?谁也不愿意。我们的心被比起管子里的阻塞物来那么令人不舒服的东西分散了。我们走上了另一条思路(这思路往往是消极的,因为我们大多数人作起消极思考来比作积极思考舒服)。就这样五分钟不知不觉过去……接下来,该想些什么。

我知道我是艺术家——贝多芬

我是复活,我是生命。——耶稣

我不是任何有组织的政党的党员。我是民主人。——威尔·罗哲斯

气质上,我是个征服者。——弗洛伊德

我就是我。——上帝

我的确是富有的,因为我的收入优于我的花费,而我的花费,与我的愿望相当。——吉朋

朕即国家!——路易十四

有个克服分心的好法子,最大声说出肯定。无论我们在想什么,我们体内至少有一部分正在说着肯定。

一项肯定究竟该说个多少次?

要真正推动一项肯定、使它有力、把我们装财富的容器扩大一事变成我们意识里的优先事项,我们建议你,开始的时候,把一项肯定至少说一千遍。看起来很多,不过,把一句短短的肯定说一千遍,费时应该不及半小时。

你可以拿牙签来数。取每束一百根的一束,每一束十根的一束。一百根那一束拿在一手,另外那十根摆在面前,每重复一次,将手里牙签中的一枝放成新的一堆。这只手里一枝也没有的时候,你的肯定就是说了一百遍了。从十枝取出一枝,做“记号”堆之用。然后,拾起那一百枝,如此以往。十枝记号签都到了记号堆里,你的肯定就说了一千遍了。(做钱的肯定的时候,可以现金代替牙签)。

另外有个方法是算你一分钟说了这肯定几次,然后计数到一千会要多少分钟。

无论用方法,千万请你试一试,这肯定可能会失去意义一会儿;那些字眼本身可能会失去意义——可能变成一大堆奇怪的地声音。没关系。坚持下去。到一千遍的时候,你会发现,一股新的力量与意义濡透了肯定。

有这些什么肯定是可以做的?我们已建议过一个了:“我有财富。”行文之间,我们会再建议别的。当然,你可以自己发挥。以下数句可以当个开始:“我健康。”“我幸福。”“我充裕。”“我发达。”“我富有。”“我有爱心。”“我关爱人。”“我能与人分享。”“我在学习。”“我知道我要什么。”“我有丰富的机会。”“我在享受我的人生。”“我是平衡的。”

创造容器来装吧。利用每一个机会扩大你的容器(下一次排队的时候,把它当“肯定时间”)。容器扩大了,人生的过程会把它装到满溢而出。

〇时势烘托英雄:不要抱怨环境

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成功人士对环境大发牢骚,抱怨不停,烦躁不安。尽管他可能克服了天大的障碍才遇到他的成功。相对的,我们却常常见到挣扎的人不断抱怨环境,因为他缺乏喜乐和富裕。真正的问题是:哪一个先行——态度或成功?答案是,在所有的情况下,要先有胜利的、正面的态度,才会有终生的富裕。

你的环境本来就如此;从来就没变。如果你今年四十岁,排行居中,到了九十五岁时,你的排行还是一样的。不论你是黑人或是白人;男人或女人;或者你被虐待了,被占了便宜,或破产——这些因素都无法改变。如果你的父母无法送你上大学,如果你你须半工半读,或者走十公里去上学——这些都是你的过去。现在该是忘记你们,继续前进的时候了。

当你决定抛开你的抱怨时,你将会发现人生变得比较顺遂、有趣。它只会让你可怜自己——悲伤、愤怒、受害、多疑,和/或自以为是。当你为你的局限辩论时,你的想法和话语只会妨碍你,大大干扰了你的创造能力。把抱怨扫除,你就可以创造出创造力,和容许聪明才智爆发的空间。你将可以更专注地活在当下。不要专注在问题上,你就会开始看见解决之道。不要抱怨(我不行)的态度,你就会对自己发展出一个比较正面的看法。

它所需要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决定;决定阻止自己掉入抱怨的老习惯。要观察你多常抱怨,起初可能很困难——甚至可笑。习惯是很难更改的。可是在这种情况下,欲值得努力。当藉口或抱怨浮上心头时,轻轻赶走你,好比你赶走野餐上的苍蝇一般。不要过于担心。你很快就会习惯没有抱怨的生活所带来的美好感觉,以及随着你崭新的胜利态度而来的成功。

〇你学会感恩了吗?

我们发现,我们与别人之间的一切困难,都可以归根于下列诸项原因之一:

1.别人不做我们要他们做的事。

2.他们做我们要他们做的事的时候,不按我们要的作法去做。

3.他们做我们要做的事,而且按我们要的作法去做,但是不肯在我们要他们做的时候做。

当我们在我们想要的时候以我们希望的方式得到我们所欲之物,这时,我们是全世界最可亲的人。没有谁比我们可亲。有些人可能同样可亲,但没有一个有我们可亲。算了吧。我们真是被宠坏了。

与人为善之心有如牛奶。这牛奶,别人如果给我们太多,而我们没有分享出去,往往会坏掉。被宠坏,就是我们不知感恩的另一名称。就我们所知,不知感恩有三大来源。

第一,这心里似乎是大脑将一切不改变的东西过滤掉的自然结果。我们生活里“好”的东西往往不像“坏”的东西那样迅速改变。我们似乎天生就缺乏欣赏的眼力。第二,文化上,我们有“愈多就是愈好”的心理,我们已有的东西变成只是登向乌托邦听那个长梯里的一步。“别享受每一步,”我们被教导说,“把享受省下来,留到你登上顶端的时候来一次大大的、永恒的享受!”

第三,不知感恩是不配之感的巧妙掩饰。小孩子先说“我做不成任何事情,”年纪稍大了,生出大胆的、反叛性的反应,说“我全要!”得到“全部”之前,何必费心享受小的?还有那么多“全部”要拿呢。

无论原因何在——上述三项之一、三项的结合,或者某种有待发现的原因——不知感恩的习惯都是享受与财富的一个基本障碍。

我们之中大多数成长于一个请求多多益善的时代。不断往上的进步之路可能曾有间隙,但这些间隙——无论多深——都被视为暂时的。

1930年代的经济萧条时期,繁荣老是被说成“转角就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口号享受变少,大家心想只要“忍过一时”就行。

中央暖气、自来水、电器、矿泉水、不受污染的食物、某种程度的健诊、电冰箱、运输交通、免费的收音机与电视娱乐及利用图书馆,以及更多更多,我们都视为理所当然。

我们把太多事情视为理所当然,因此心中毫无感激之念。既然是当然的,我们何必感激?通例如此、应该的、我们有权利得到。大家比较不会看自己的生活,比较会看别人,“比较没这么幸运的人”——我们认识的人,听说的人,或者书本、电影、电视及报纸里的虚构的人。大家很容易问“他们如何?”而不是反过来看看自己多么不知感恩。

以上所举当然是我们得到而经常不知为此感恩的外在事物。那么,我们的身体呢?在一般的、健康的人视为理所当然的事物里,他或她的身体是排名很前面的。走动、说话、听觉、视觉、味觉、触觉、消化、吸收——甚至不常疼痕——为这些,我们经常有感激之心吗?其次,是一些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地事物、记忆力、智能、智慧、直觉我们我性格以及包含其中的一切宝藏——幽默感、慈悲心、同情心、开心、爱。

其次,是生命本身这个礼物。

这些身体功能之一除非被拿走或受到严重的威胁,否则我们难得注意,更不要说花点时间为之而觉得感激。

这种根深蒂固的不知感恩,代价是什么?

第一,它使我们不懂得享受既有的事物。我们并不是时时刻刻知觉到我们的财富。对自己的财富没有知觉,我们如何会为它而感激?

第二,不知感恩,使我们无法得到更多我们想要的东西。你比较喜欢把东西给哪种人。

——不肯承认你给了他东西的人,还是表达了由衷感谢之意失?老天凶的反应亦无二致。吱吱叫的轮子可能最先得到润滑,却也会最先被换掉。

不知感激妨碍我们得到东西——愈不知感激,妨碍愈大。

有些人说;“我讨厌我的生活。我讨厌我生活上的一切。我必须做一点改变。”这些人必须改变的是他们不知感恩的态度。他们必须学习为他们拥有的生活而感激,然后才下工夫来改变它。

如果他们集足了力气而做了他们认为会使他们幸福的那些改变,他们不久之后也会讨厌这新的生活,和讨厌旧的生活一样——说不定更讨厌。毕竟,他们为这新的生活下了好大工夫。毫无疑问,他们下了苦工来改变了外表,却疏忽了内在。

这是本书里再三提出的主题,我们还会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看它:如果我们不懂得享受我们已有的,那么,我们很难获得“更多”我们想要的——即使我们得到“更多”,我们到时也不会享受到乐趣。

设定的程式——而追求某个不是我们自己所选的目标。自然而然,我们这时就不会像追求自己选择的目标那般付以十分的热诚,于是,即使达成这目标,做得也不是多么高明,到头来,我们既失落了自己想要的目标,又只达成“他们”要我们达成的程度的一部分。这可不是什么快乐的处境。

第二,我们怀疑我们碰到的好事。“如果你爱我,一个不配的人,你一定有什么不对劲,”或者,如史蒂芬·桑德翰(Stephen Sondhein)写的:“谢谢你的礼物,不过,是不是有啥不对吗?”不配之感使我们老是挑问题、找毛病、动疑心。

听到好消息,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说什么?“哦,怎么会!”或“我不敢相信!”不配之感使我们相信。我们甚至感到罪疚。好事情竟落到我们这么一个不配的人手里。

很多人不正视这藏在深处的不配感,反而以过度自信——一种吓坏人的浮夸与自满——来掩盖低底的自我评价。

这虚浮的自信的一个确证,就是不知感恩。

〇感到恐惧时,就鼓起勇气做下去

我发现一个极为有效的秘密。这个秘密可以一言以蔽之,那就是苏珊·杰佛斯的书名:《感到恐惧时,就鼓起勇气做下去》。我发现,每次我不敢去做我需要做的某件事时,只要鼓起勇气去做了,结果似乎总是顺利的。事情过去了,换句话说,虽然我忧心忡忡,我还是安然度过了。我总是到达彼岸。总是活了过来。还有,它从来没有想像中困难。事实上,它通常简单多了。

尽管害怕,还是请你提醒自己,你熬过来了,这是非常有用的。总之,你免强活过来了。如此看来,你的烦忧只是一个妄想——浪费时间,毫不相干。

想想你为了不得不做的事情失眠那些夜晚。或许你正在期待工作应徵,或是为了同伴打分数。或许你有件难做的工作要办——你必须解聘某个人,或是告诉他一个坏消息。你感到烦燥不安,忧心忡忡,有时长达好几天,甚至好几周。尽管忧心如焚,你还是度过了。过去,不管你是丢了工作,感到羞辱,面对困难挑战,或者别的,你的心依然在此。你活过来了。这并不表示你没有难事要做——人人都有——可是,它表示,我们所经历到的忧虑不过是精神上的刺激而已。一旦排除了它,我们就可以继续过日子,包括面对我们的诸多挑战。

在我的听众职业生涯中,我怯场过好几次。虽然我是一个非常害羞的人,却必须在众多的听众面前和照相机前演讲。我的高中英文不及格,如今,如今却必须创作文章和书籍。我也面对过不合理、甚至不可能赶上的截稿日期。是的,我经常担心。然而,如今回想起来,我却领悟到,尽管我让自己承受精神上的哲磨,却总是能够安然过关,无论如何,我总算熬过来了。通常,我都可以应付难关,我敢打赌你也是如此。

这里有一课人人用得着的心得:我们比恐惧强壮,忧虑能干。下次你发现自己又在杞人忧天时,转时后退一步,反省一下过去的烦忧。它看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呢?有没有可能是你又重蹈覆辙了呢?你认为担心有帮助吗?反正再怎么担心,你还是都得做你所担心的事,不是吗?你么,担心做什么呢?我想,这些都是真正重要的问题。我相信,如果你花点时间反省一下,你也会同意,如果你“感到恐惧时,就鼓起勇气做下去”,诸事都会顺利。你一旦抓到窍门,忧虑就会开始消失。

〇抛开恐惧,勇敢改变

在《成功绝非意外》(Success Is No Accident)这本美妙的著作中,作者莱雨·李贝若博士(Dr.Lair Ribeiro)有一段话在我耳中听来是真理,而且不断在历史中重复得到印证。他说:(如果你继续做你向来所做事,你就会继续得到你向来所得到的结果。)多么强烈的讯息!有时候,为了在你的生活中创造正面的事情,你需要在做事情的方式上做一些修正,这个世界可不会突然改变情况来酬谢你。相反的,你必须改变你处理某些挑战的方式。

我见过太多根本不愿改变的人,即使他们目前的努力并未奏效。人们害怕改变。有时候他们甚至为自己的局限辩论说;(我向来如此)或(我不是那块料)或(我向来都有不同的做法)。不过,如果,某件事对你来说行不通,像这样的声明既无用也帮不了你。应该记住的是,依然故我的话,你将会继续得到你向来所得到的结果!

或许你不是那种愿意向朋友和客人求援的那种人。你甚至对此引以为傲。然而,有时你就是需要向人求助才能成功。如果你太顽固了,坚持(我不能那么做),你可能会错过一个大好良机。还有无计其数的例子显示,不愿尝试新的事物,或是不愿尝试不同的做法,可能会妨碍你达到成功的机会。对你的顽固做个清单:你的生活中是否有任何地盘只因你向来如此做,就继续这么做的?(保持开放的心胸)无疑是一个句过度滥用的话。然而,我们当中很少有人真的保持开放的心胸。相反的,我们固守古老陈旧的陋习。如果你能抛开恐惧,有勇气改变,我猜你就不必继续得到你向来得到的后果太久了。

好好观察机会

机会有千般百样。财富就是机会来时晓得那是机会(没财富的人经常误认之为“难题”),以及,要是机会来的不够经常,晓得如何使之发生。“智者,”培根说,“制造机会多于找到机会。”

机会,就如财富,不是东西或事件——而是一种态度、一种看世界的方式。机会就是说,“无论我处境如何,我都要善用它以利我的提升、学习以及成长。”“悲观论者将机会变成难题,”曼塞尔(Reginald B.Mansell)写道:“乐观者将难题变成机会。”

关于机会,有个常见的迷思,说有些人的机会比别人多。其实不然。像氧气一样,机会人人都有——都很多。

杜里先生(Mr.Dooley)不同意这一点。1901年,他这么说卡内基(Andrew Carnegie):“机会敲每个人的门一次。有些人的门,它敲到它倒,破门而入,如果他睡着觉,把他叫醒,然后走开,像个守夜人。”

另一个迷思说机会只敲一次门。其实,机会会敲到你倒。要紧的是,要明白冲倒你的是个机会,不是一辆巴士。

不过,有一点倒是真的,机会如果被冷落,“似乎”就会比较少来,而且间隔愈来愈远。“机会如果被把握,就愈来愈来多,”威克(John Wicher)说:“被冷落了,它们就死去。”

实际上,机会仍同往常般时时而至——我们硬是习惯于忽略它们而已。

要知觉到机会,我们必须——怎么说?——保持知觉。“上帝送来的机会不会叫醒沉睡的人,”有一句塞内加尔(Senegalese)谚语说。(说真的,你上次读到引用一句塞内加尔谚语的书是什么时候?)“很多人对待机会会像孩童在海边的样子,”托马斯·钟斯(Thomas Jones)写道,“你们小小的手捧满了沙,然后让沙粒从指间掉落,一粒粒掉落,直到落光。”

如果我们学会时时看到周遭的丰富机会,我们会明白我们不可能将它们全都利用。因此,我们选择我们想追求的机会——就像在宴会里看中的菜——其余的就由别人去用。《圣经·传道书》提醒我们:“好好观察机会。”

〇你的头脑是否被“机会只敲一次门”所感

实在很难想像有任何信念比这一个更建基于恐惧。然而。这个主意在我们的集体意识中是如此普遍,以至于足以变成一句陈腔滥调。人们真的相信,接受这个愚蠢的限制是明智之举。然而当他们这么做时,他们就好像是在告诉自己和全世界:(我的创意岁月已经过去了。我的任务已了。我的人生已经活完了。)无稽之谈!

当某个人说(机会只敲一次门)时,他们究竟是在想什么?其实你的目光所及,到处都是机会。就在我们说话的当儿,又有成千上万个生意机会被创造出来。还有几百万以上的事需要改进,因此机会是源源不断,毫无限制的。每天,这个世界都创造出美好的工作——形成新的夥伴开始新的计划,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书籍需要人去撰写,孩子需要人去教导,房子需要打扫或建造。有人需要帮忙,事实上整个文化都需要——有太多人需要而且可以从我们蜀特的创造力当中获益。我们都有天份和才华可以提供他人。我们住在一个潜力无穷的世界,一个创造天才的世界。成功所需了解的,而不只是希望的是,这个世界可以流通的资源无穷尽。

如果你相信机会只敲一次门,当某种事看起来像是一个机会时,你就会太快跳上去了。你可能会接受一份你并不喜欢的工作,或者搬到一个与气质不和的地方。你不但没有用智慧、喜悦和常识做明智的抉择,反而做出很重的反应。从另一方面说来,由于恐惧蒙蔽了视野,当良机来临时,你却错过了。你的恐惧可能会说服你等待别的机会,因为这一个看起来太冒险了,或太吓人了,或者超呼你的能力范围。不论是什么理由,恐惧都从两间掐死了机会。

当你放弃没有足够资源可以流通的恐惧以后,机会就会从天而降。恐惧消失后你的目标就会浮现,帮助你看透风险。知道机会不是一生只降临一次,你就有信心去探索你的选择对新的机会敞开心胸。你的眼睛将会看到做事的新方法,他们会看见机会,甚至在过去的失败中看到机会。你将会领悟,机会一直都在那儿——只是你没有看见罢了。

抛开你的恐惧。宇宙的机会是源源不绝的。人人都有机会。你可能会出现此刻就有什么机会正在朝你来了。

〇精疲力尽的讯号

精疲力尽是商业世界会话的主要话题,我们讨论它,害怕它,甚至为它存在的理由形成理论。根据估计,我们之中十分之七会在某段时间感到精疲力竭,人人在事业上的某个关键也都会经历燃烧殆尽的感觉。不过,对于精疲力尽的最常见反应,是我们围绕着它的恐惧。我们担心并揣测,它何时会降临在自己身上?

你是否会经从退几步,看看精疲力尽的正面含意?通常,精疲力尽是一个讯号,告诉你某个新的、兴奋的、有利可图的事就在前面的转角处!必竟,要是没有这一类的感觉,你大概不会改变,你的生活何必做重大的改变?如果你觉得你的事业和目前的方向都很棒,你的余生可能会继续做同样的事情。

我曾经有一度以为我将来要做一位职业网球选手。然而经过多年的阵痛,以及某些显而易见的球技上的缺点,我开始感觉到精疲力尽。要不是有这样的感觉,我一定会继续留在原轨道上,结果可能会苦苦挣扎,大感挫折,虽然也有机会有点小小成就。要不是我感到燃烧殆尽,我可能会错过了良好教育,以及对我个人来说十分满意职业生涯。当我回顾我的前半生时,我可以看得到每次遇到正面的人生岔路之前,我都有某种程度的精疲力竭。如今看来,那些全都是正面的燃烧殆尽。

我在这里想说的重点是,当你感到疲倦的时候,无须胆怯或担心。相反的,请试着保持镇定。请牢记,负面的感觉有时是会骗人的。他们通常是正面讯息伪装成的负面感觉当你的忧虑减少时,就会发生两件事。第一,你会发现大部会的精疲力尽只是心情不好小题大作了。如果你不要过度担心,它大概就会自动消失,你也可以在短期内恢复工作的热忱。第二,你越不担心精疲力尽,你付出的精力就越少,你的头脑就越清楚,知道生活上应该做的变革在哪里。换句话说,你会知道该怎么办。

忧虑会妨碍你的智慧和一般常识。当你抛开忧虑时,当你察觉了精疲力尽的感觉时,你可能会发现,你的感觉想告诉你什么,它指示了你一个新方向,重新安排你的精力——或者本质上的正面的某个事物。当你学会信任你的内在资源,抛开恐惧时,你会发现,你的智慧告诉你,你在某个人生开头时需要做什么事。试着用正面的观点看精疲力尽的感觉,并看着他们消失。

〇享受已有,追求未有

享受已有,就像冬季暴风时坐在自己家里。房间舒适,壁炉之火熊熊,可可也热热的,友伴投契(无论是人,或一本好书)。一切完美,就这样。

得到想要的东西,则是集拢了你所有的钱,穿上你的长统靴、皮衣、手套、围巾、帽子,在雪中跋涉,祈祷着,希望到达店子的时候它还开着,而且你的钱足够买你要的东西。

这两种过程彼此完全扯不上关系。

答案何在?平衡。

几天、几星期坐在火前,终会无聊。会弄得最好的伴也惹你懊恼。“我要到店里弄点东西,”我们说,跳起来穿上皮衣。“弄点什么?”“一些牛奶。”任何藉口都行。“我们有牛奶呀。”“来些蛋酒吧。”“我们有蛋。我可以为你做蛋酒。”“哦,别麻烦。店子才几里开外。”“稍等,我和你一道去。”“没问题的,”我们说着,打开门。“我马上就回来”。我们步出室外,关门,走了。

啊,自由!清凉、爽鼻的空气。雪的美。冷风吹在脸上。令人精神一振。

我们走过雪地。天色渐黑。那冷真是冷。转了下一个弯就到店子——而且正赶上时间。老天,店子关了;什么?店子居然会关,开来干啥的?

此时,天色十分黑了。雪下着,在风里飘着,又落下来。我们的脚不再冷了,它们“麻”了。我们记起“齐瓦哥医生”里的场景——睫毛与胡须成了冰块。我们没留须,不过,我们上唇铁定有一粒粒晶亮的冰。

一辆车子开过来。是我们那位过度热心的伴儿。“我打电话到店里,他们关了,我就想你可能需要人载一载。”“好极了,”我们说着,冰从我们双唇破裂,下落。“我做了一些蛋酒。”“你真了得。载我回去吧。我只想坐在火面前。我决不走开了。还有什么地方比得上家的。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

火前坐着,冒子汗;到店里的蛋酒又令人忍不住为止,你想我们能撑多久?一小时?一天?一星期?

晓得自己的平衡在何处,重要性在这里就显示出来了。例如,假使我们知道我们三天之后会要去进蛋酒,我们就可以计划一下,假使知道两小时就到,我们可以大大善用那时间。每隔三天,每次两小时,我们可以计划做些锻炼:散个步、铲走道上的雪。

我们也可以让别人知道我们的模式。

我们也可以让别人知道我们的模式。“我出去散个步。”“哦。今天星期二?”“是啊。”“好好享受吧。回头见。”

我们晓得我们大约每三天就想独自到户外大约两个钟头。那是我们的平衡点。

重要的是,那是“我们的”平衡点。其他人可能是每三天想在室内待个两小时。又有些人可能是每三天只需往外“看”。

你一旦知道自己的模式(不是你“应该”有的模式,也不是一般平衡甚佳者的模式,而是“你”的模式),你就可以据此规划你的生活了。

你在本书中大概找不到任何艰深的难懂的道理。或许,有很大一部分,你都觉得“哦,这个我早就知道了”。所以,我的结论之一,是你可能还不知道的事。

关于如何省钱、创造财富、拥有美妙的人生、累积财富,最困难的见解可能是,虽然它既简单又有趣,你还是必须努力去做才行。这些梦想虽然在任何人的掌握之中,却未必会自然到手。

基本上,我们可以把工作分为两类:有些是我们晓得必须研究学习的,还有一类是自然得来的。想建立一座吊桥显然需要做许多特殊学习,呼吸则是与生俱来的。现在,问题是:财富是否像吃饭和呼吸一样自然,还是必须学习和努力的?我想,大概两者都有。

咱们先来打个比方。为人父母是天生就会的,还是需要后天学习和努力的?父母常常会养出一个叛逆、愤怒的小孩——一个无法合群、无法在学校生存、无法在社会上保住饭碗的小孩,等等。不过,鲜少有父母愿意承认他们的教养工作做得很差,我敢说没有父母会熬夜计划如何做一个糟糕的父母。我相信每位父母说他或她是一个好家长时,都是真心诚意的,即使他们的小孩进了少年感化院去服刑也不例外。当然了,经济和工业环境加剧了为人父母的困难,不过另外一个主因是,许多父母就是不懂得养育之道!所以,如果父母在养育能力上都可能受到误导,他们存钱、使美梦成真、累积财富的能力,有没有可能也同样受到误导。

我相信要追求一份富裕的生活两者都要兼备。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是确实需要一些努力。最出色和最可行的念头很简单,但是需要你去执行。当我告诉你这是你的选择时,我是在授权给你。如果你无法存钱,无法累积财富,你可以怪罪他人和全世界。或者你也可以对自己的责任有些体认。一旦你了解自己也是整个过程中的一部分,你就可以打开门,有机会为它做点事。这是一扇有力而重要的门,需要你去打开。你有能力创造你梦想要的人生。动手去实现它吧!

二、如何处理好风险与投资之间的关系?

〇认识投资风险

——你了解投资的风险吗?

投资必然带有风险,这是投资的“铁律”之一。什么是风险呢?用通俗的话来说,是指在未来会造成亏损的可能性。只要有可能带来亏损,就有风险。

常见的风险分类,是把会影响投资价值的风险分以下8种:

1.本金损失的风险:不论是因市场因素或经营优劣,只要会损失本金,就有这类风险。

2.收益损失的风险:是指投资无法带来预期的收益,如租金收不到或无法分配到股利等类型的风险。

3.通货膨胀风险:也称为购买力风险,虽然其对投资影响相当大,但很多人却往往忽略了这项因素。

4.时机风险:有股票买卖经验的人都知道,适时进出,低买高卖是赚钱的好方法,但真正能掌握这样时机的人却很少。除了股票外,房地产、公司债券和其它投资性较高的投资(如期货)受这种风险的影响也很大。

5.流动性风险:指投资无法在需要时适时变换为现金。银行存款、债券和多数股票一般都可以很快变现,所以流动性风险较低;但房地产和一般私人收藏品就不是容易变现的投资,风险较高。

6.管理风险:是指需要花时间精力进行管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算是一种风险。买幢房子来出租,就牵涉到这种风险。另外,国内股市投资人经常把时间耗在证券公司里,无心从事正常的职业,这种风险事实上出奇的高。

7.税收风险:严格而言,这项因此绝对不能忽视。规划不当,实质投资获利会减少。8.利率风险:对于负有债务的人而言,利率上升会使利息负担增加;对靠利息收入维生的退休人士而言,利率降低会使收入减少。

〇你充分认识投资风险了吗?

这里我们谈谈风险和报酬的问题。财务活动经常是在有风险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就有了“理财”一说。

冒风险,就要求得到额外的收益,否则很明显——不值得去冒险。投资者(借钱的人)由于冒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人额外收益,就是投资的风险价值,即风险报酬。风险广泛存在于财务活动中,并且对为投资者实现其财务目标有重要影响,使得人们虽然怕提到“风险”,但实际上都无法回避和忽视。

由于风险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概念,自然其意义也有各种说法。现在我们不妨来这样理解:如果投资者的一种投资行为有多种可能的结果,其将来的财务后果是不肯定的,就叫有风险。如果这项行为只有一种结果,就叫没有风险。例如,现在将一笔款项加入银行,可以确知一年后将得到本和利,几乎没有风险。这种情况在投资实践中是很罕见的,它的风险固然小,但是报酬也很低,很难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这在下文章将专题论及)。

一般说来,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它也是一个变数。就象我们在预计一个投资项目的报酬时,不可能十分精确,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有些事情的未来发展我们事先不能确知,风险是事件本身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就象买股票一样,你在什么时间、买哪一种或哪几种股票、各买多少、风险是不一样的,这些问题一旦决定下来,风险大小你就无法改变了。这也就是说,特定投资的风险大小是客观的,你是否冒风险及冒多大风险,是可以选择的,是由主观决定的。我们知道,风险的大小随时间延续而变化,是“一定时期内”的风险。

比如,我们已经正在进行一个投资项目,开始对它的成本预计可能不很准确,越接近完工则预计越准确。随时间延续,事件的不确定性在缩小,事件完成,其结果也就照然若揭了。因此,风险总是有时间性的。严格说来,风险和不确定性还是有区别。风险是指事前可以知道所有可能的后果,以及每种后果的发生概率。不确定性是指事前不知道所有可能后果,或者虽然知道可能后果但却不知道它们出现的概率。假设我们要到一个新区去找金矿,事前知道只有找到和找不到两种后果,但不知道两种后果的可能性各是多少,属于“不确定”问题而非风险问题。在面对实际问题时,两者很难区分,风险的概率往往不能准确知道,不确定性也可以估计一个概率,因此在实务领域对风险和不确定性不作区分,都视为“风险”问题对待,把风险理解为可测定概率的不确定性。

概率的测定有两种:一种是客观概率,是指根据大量历史的实际数据计算出来的概率;另一种是主观概率,是在没有大量实际资料的情况下,人们根据有限资料和经验合理估计的。风险可能给投资人带来超出预期的收益,也可能带来超出预期的损失。就平常心态来说,投资人对意外损失的关切,比对意外收益要强烈得多。因此人们研究风险的侧重减少损失,主要从不利的方面来考查风险,经常把风险看成是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财务的角度来说,风险主要指无法达到预期报酬的可能性。从投资者本身来看,我们常常把风险分为经营风险(商业风险)和财务风险(筹资风险),涉及到本章所要说的道理,我们主要来谈一谈后者。

财务风险是指因借款而增加的风险。举一个简单的例子。A君自有资金10万元,好年景每年盈利2万元,其资金报酬率为20%,坏年景亏损1万元,资金报酬率为负10%。假设A君预计今年是交好运,借款10万元,利率为10%,预期盈利4万元(20×20%),付息后盈利为3万元。资金报酬率上各项为30%。这就是负债经营的好处。但是,这个筹资决策加大了原来的风险。如果借款后碰上的是坏年景,A君付息前亏损为2万元,再付息1万元之后合计亏损3万元。资金报酬率负为30%,这回就是负债经营之风险。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到,举债加大了投资者的风险。运气好时赚得更多,运气不好时赔得更惨。如果不借钱,投资者只用自身的资金,那么他没有财务风险,只有经营风险。如果经营是肯定的(实际上总有经营风险),假如肯定能赚10%,那么负债再多也不要紧,只有利率低于10%。一般的投资都在回避风险,他们不愿意做只有一半成功机会的赌博。报酬率相同时人们会理所当然地选择风险小的项目,风险相同时,人们又会情不自禁地选择报酬率高的项目。问题在于,市场竞争的结果是:高风险的项目必须有高报酬,否则就没有人投资;低报酬的项目必须风险很低,否则也没有人投资。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决策呢?这就要看报酬是否高到值得去冒险,以及投资人对风险的态度。任何人在承受时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限度,风险就变成了一种负担,可能会对我们的情绪或心理造成伤害。因为,过度的风险会带来忧虑,忧虑则会影响到我们的各个生活层面,包括健康、工作、家庭生活交友和休闲等。所以,当我们进行投资时,必须考虑自己能够或者愿意承担多少风险,这牵涉到个人本身的条件和个性。

一个人面对风险表现出来的态度,通常可分为四种状态,那就是:(1)急进型;(2)中庸型;(3)保守型;(4)极端保守型。

急进型的人愿意接受高风险以追求高获利。中庸型的人愿意承担部分风险,求取高于平均的获利。保守型的人则往往为了安全获取眼前的收入,宁愿放弃可能高于一般平均的收益。极端保守型的人几乎不愿承担任何风险,宁可把钱放在银行孳生蝇头小利。

你属于哪一种类型的人呢?本书提供两组问题让你做自我测验,帮你确定你像哪一类型的人。第一组问题是用来测验面对风险所采取的态度,不妨仔细想想,根据过去的生活经验,试做解答。问题如下:(1),你喜欢赔吗?(2),你在压力之下还能表现得很好吗?(3),你能摆脱过度忧虑吗?(4),你是否宁可买一支风险甚高的股票而不愿把钱放在银行生小钱?(5),你对自己的决定是不是多数时候具有信心?(6),你是不是喜欢自己处理投资?(7),在投资时,你能控制住情绪吗?

如果你的答案有6个或7个“是”,就是急进型的人;如果只有一两个“是”,应该算是极保守的人。答案若有3至5个是肯定的,可能是中庸型或保守型,肯定的答案越少,越倾向保守。

第一组测验是测出一个人面对风险的态度,真正要确定承受风险的程度,还必须考虑其它的客观因素,像家庭的收入、开销、待抚养的小孩等等。以往,就算你心态上是急进的,但现实的情况却让人没有能力去承担风险的能力:(1),你有足够的收入应付家庭的基本所需吗?(2),你有合适的人寿、健康或残障保险吗?(3),万一你的主要收入来源断绝了,你是否有足够的积蓄应付?(4),你是否摆脱得了繁重的财务负担?(5),如果你在股市中损失了部分的钱,你能承受吗?

如果以上五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就有资格把自己归为急进型的人;只要有一否定的答案,就应该把自己列为极端保守型的人,因为你没有本钱好冒险。

另外,我们可以透过“风险分析”来衡量风险承受度。这里,我们提供了风险分析轮盘(risk analysis wheel),让你可以检验自己在面对各种风险的承受情形。

20至35岁的最大风险是时机风险,利率风险最低。35岁至60岁的人正值收入高锋,所以所得税是最大的风险,利率风险则相当低。

等到了60岁,最重要的是手边有钱,所以本金损失风险是最需要克服的风险,时机风险则变得无关紧要。

通过轮盘分析,可以将自己的主观态度和客观情势一并加以考虑。不过,进行分析时,有三个原则最好谨记在心。

1.在同一个时间或面对一种投资时,想要规避所有的风险是不可能的。

2.一般而言,最好在年轻时承担风险。

3.要获取预期的报酬,就必须承受风险。

如果你决定自己应该要举债投资的话,接下来的问题是:你该举多少债?这是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因为举债太多,风险太大;反之,举债太少,又惟恐没有充分利用别人的钱来赚钱。

个人家庭该举多少债?这和“一家公司应该有多少举债?”一样,是个难以精确回答的问题。实务上必须依照每个家庭的状况主观判断。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一个家庭若有举债能力,但欲采取不举债的方式,就太过于保守,并非适当的理财方式,反之,若过度举债亦太危险。每个家庭在举债券应考量自己的现实状况,理智判断自己的举债程度。至于该举多少债,作者建议应考虑下列的因素:

1.收入的稳定性:举债的利息不论投资赚钱与否,都必须按时支付,若个人的收入来源不稳定,则可能有无法按时支付固定利息之虞,因此,不适合过高的举债投资。如果收入较稳定。则有能力使用较多的举债。

2.个人的资产:向金融机构借款,必须要有实质的资产当作担保品。因此拥有较多适合用来作为贷款抵押品的资产,则可运用较大的举债投资。

3.投资报酬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报酬率愈高,财务杠杆的利益就愈大。

4.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高的时期,借贷较为有利。通货膨胀让你能用价值较低的钱还债。

5.风险承受的程度:任何人对于风险的承受程度都不一样,这和个性及个人条件有相当大的关系。无法承受太高的风险的人,不宜做过高的举债投资,就算是最后因举债投资赚大钱,细胞可能也死了不少。

明白了以上风险和报酬的基本关系后,人们自然就会想方设法去控制风险。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是多角度经营和多渠道筹款资。在分散风险的同时,利润也在全社会进行了必然的再分配。

总之,举借投资,借鸡下蛋是投资者加快致富的重要手段。由于举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投资者要量力而行,在作出投资决策的前要对自己正确评估,了解自身需要和承受风险的能力以及对投资的实际管理能力。如果投资者只想到赚钱后的快乐,完全不考虑赔钱的可能性,将难以保持平稳的心态去迎接挑战,使投资成为沉重的负担。这也是笔者提醒读者诸君千万注意的首要问题:“借贷有风险,决策须谨慎”。

〇行动出于智慧,而非惯性

许多人无法承认时机真的有多重要。不过不是我们平常想到的那种时机——抓对股票市场或房地产循环的时间——而是内在持续的计算,知道何时应该下注、何时应该按兵不对,何时应该作罢或全盘放弃。

通常,在赚钱的冒险中你可能做出最糟(至少最不必要)的一件事,就是在错误的时机冒了重大的风。或者,在冒险光谱的另一头,是绝对适合扩张的时候却过度保守,也就是当风似乎在你背后顺风吹,当某种程度的风险十分妥当时。

有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按兵不动,什么都不做,只要守住,要有耐心。当然了,其他时候,很重要的或至少合适的是扩张、成长、向前进。偶尔,你处对了“区”;你所碰触的一切,你所做的每个决定,似乎都点石成金,或者将你带往肯定的方向。其他时候,我们可以节省下一大笔财富,或是一大堆精力,只要现在愿意忍受一点损失作罢,而非以生赔光一切。

惊人的是,只要安静下来倾听“内在的声音”,问题常常就能迎刃而解,新的机会也可以浮现,因为我们知道该采取什么举动(如果有的话)。静下心来让我们不再挡住去路,才懂得怎样对自己比较有利。

智慧就是晓得何时应该做什么。这是保持弹性,愿意改变、流通。这听起来虽然浅而易见,太多人却因为心太忙碌了,而做了错误的抉择。因此,他们恶习不改,不愿意考虑新的思考方法——“我都是这么做的”或“我不能关闭这家公司,我们已经在这儿经营两代了”。

我的建议是,只要静下心来考虑这个事实。有时候,不回一通电话可能会让你损失一份事业,一桩大生意,或一大笔钱。其他时候,绝对适合避免回一通电话——这可能是个好主意。秘决是,行动应该出于智慧,而非出于习惯性的反应。

〇4风险可以躲避吗?

前不久,报刊上刊登过一则发生湖北农村的真实故事:

一农家老汉从年轻时候起就省吃俭用,到40多岁时结余了5000元人民币。因考虑日后养老之用,在自家内墙挖了一个洞穴,用木箱把钱币装好,埋入墙内,以为完全可靠,急用时又取之方便(当地交通闭塞,存款要到20里以外的镇上)。不想时间一晃过了去了30年,老汉一直很健康地活到70多岁,在73岁那年突然暴病身亡,死前还来不及告知子孙埋币之事。前不久一场暴雨把老汉遗屋摧垮。在清理房屋时发现墙内洞穴的木箱里装满纸屑,经仔细辨认,才知是被墙内老鼠咬碎的纸币。死去的老汉在九泉之下,可能怎么也不明白,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养老钱,在如此安全的防范下,结果让老鼠享了口福。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投资处处有风险,然而死守家财的风险可能会更大。在变化多端、复杂难测的投资世界里,各种不确定的情况都可能发生,我们称之为风险,而当风险发生之时,你该如何面对,这是每一位投资人所必须面对的问题。风险之所以称为风险,就是因为未来的结果,具有不确定的因素存在,是无法规避的。因此投资理财切忌只顾及报酬,而忽略了风险。事实上,如何管理风险更为重要。而风险管理的目的,并不是尝试将风险完全消除,而是承认风险的存在且无法消除,并更进一步分析风险,进而降低风险。

投资人在从事风险管理的同进,必须了解“你永远无法事先为风险作好万全的准备”。许多人想利用预测或专家的建言来避免风险。事实上,不管你预测技术多么精确,专家的预言多么神奇,亦不可能完全规避风险。预测最大的伤害不是因它们不准,而是投资人容易因为过份相信预测而丧失风险意识。只在乎预测的结果是否发生,而不在乎潜在的风险有多大。投资若仅依赖预测,而少了风险分析的过程是极其危险的。任何一个好的投资决策,其结果必然充满未知,不确定性与危险性;况且没有不确定性与稍具危险性的投资;也不可能是好的投资。

典型而常见的投资实例如票、房地产、债券等伴随的高风险大家了解可能多一些。有些读者也许会觉得,银行存款也是一种投资,将钱存入银行,到期还本取息,根本不存在风险,其实不然。自从人类流通货币以来,通货膨胀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把钱放在银行孳生蝇头小利,根本无法对抗通货膨胀。这些貌似安全的钱随着通货膨胀的高涨,难免会贬值,丧失原有的购买力。

〇风险与报酬的辩证关系

投资环境千变万化、复杂难测,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有些外在因素(如利率、汇率、通胀率、景气度等)是经常变化的,只是不知道会如何变化,另外还有些突发状况(如战争、政治局势天灾)等,也是无法控制的变数。想在变化莫测的投资世界,做好投资理财,最重要的是不要埋怨变化,而是视变化为必然,事先做好各种变化之准备,甚至应该期待变化。因为只有变化,才可能产生财富重新分配。变化是威胁也是机会,善于理财者往往能从变化中得利。

一般人总认为投资家喜欢冒险,事实不然。只是成功的投资家,皆具有独特的冒险本领,他们绝非是将“冒险”视为乐趣,也并不因为冒险的行动而感到刺激、兴奋。他们冒险完全是为了高投资报酬,因为有高报酬的投资,皆具有高风险,因此冒险是理财致富无法避免的过程。

许多人认为投资股票是极冒险之事,投资股票的人都是风险爱好者。事实上,投资股票并非爱好冒险,而是看中了股票的回报。为了致富,你必须冒险将钱投资到高报酬率的标的上,并承担它所伴随的风险。

投资股票、房地产,就是因为有变化、有风险,才具有高投资报酬率。且由于多数人有规避风险的倾向,避免投资有风险的股票、房地产,才使得较能承担风险的人获取高额利润。

多数人对投资股票与房地产望而却步,主要原因就是多数人怕遭到损失,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到恐惧,或不能适应价格之涨跌。事实上,价格短期涨跌是很正常的事,也正凸显高报酬的投资标的其高风险的特性。因此为了获取高报酬,必须要富有冒险精神,要能忍受巨幅变化。

投资标的不同,它们带来的投资风险和报酬也存在很大的区别。

另外,投资专家也常把各种投资工具的风险高低和报酬优劣做金字塔形区分。越接近金字塔的底层,风险越低,但获利也越小;相对的,越靠近塔尖,风险越高,但获利也越大。

〇别犹豫

在梦中,你可以做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转换场景和环境,穿墙而过,变成富翁和名人,克服大障碍,跟父母相处,创造巨大的财富,写出畅销书,向一百万人说话,这还只是顺手拈来的少数。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你从来不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事实上,你能想像在梦中质疑自己的能力有多荒谬吗?你能想像自己说:“等一下,我不能那么做?”在梦中,你多常失败呢?少之又少。可是,如果你失败了,通常是为了一个特殊的目的——去学习某件事,去测验你的力量,去克服大障碍,进入成长的下一阶段。因为你不怀疑自己,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可能的。

然而,在清醒的状态中,大部分人每天都浪费了一大堆精力,去怀疑自己的能力——这是我们的一大损失。我们几乎在每个转弯处都怀疑自己;我们怀疑自己的写作能力,或是向群众演讲,想出一个新点子或解决之道,克服障碍,创造一个比较好的捕鼠器,行销一项产品或服务,或是跟一个难缠的人沟通。我们质疑自己的价值,值得拿多少薪水,或者我们对一个组织或一个企业有多少价值或才华。我们怀疑自己克服拒绝、重新来过、或面对挑战的能力。

一条错不了的成功策略,是将怀疑从你的生命中放逐——统统放逐——这并不表示你应该开始做傻事,或做幼稚的决定。它只是说你应该开始信任自己,创造内在的认知,知道你拥有一个胜利者所应具备的一切条件,可以让梦想成真。唯一的真正障碍就在怀疑本身——而所有的怀疑则又来自你自己的思考。

多年以来,我始终说服自己,我无法在众人面前演讲。我全心相信着这项自我设限的极限。我甚至有具体的证据来证明我的信念是真的,就像我在前面提过的,我有两次在尝试演讲时昏倒。然后,有一天,一位好友兼精神导师把我推到一群人面前。在轮到我说话前,他转身对我说:“理查,你无法对一群人讲话的想法绝对是荒谬可笑的。把这个疯狂的概念从你的心中扫除,一切都会顺利。现在,就克服它吧!”他的话至今历历在目,仿佛是今天早上才说过的一样。他说对了。一旦我将怀疑的念头从心中放逐,演讲就变得毫不费力。

你也同样可以做得到。生命中牢牢攀着任何怀疑都是十分愚蠢的事。它对你没有任何好处。所有的怀疑都浪费精力,而且干扰了你与生俱来创造财富的自然能力。不论你心头逗留的是怎样怀疑的念头,让它们走吧。这比你所想的还容易,而且将会产生莫大的回报。

〇投资要大胆冒险

冒险精神并非与生俱来,多半是经由训练而来,经由冒险、失败、再冒险、再失败……一步一步训练而来。

其实每个人都是敢冒险的,每个人也都有过大胆冒险的经验。在幼儿时期,我们敢冒险的站起来学走路,都是经由不断地跌倒、爬起,才能学会走路。年纪稍长学骑自行车,也是不断地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最后才能随心所欲的驾驶自行车。人生的大部分技能,例如:游泳、溜冰、开车、演讲……等等,没有一项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想学会这些技能,一定要经过冒险的阶段,并遵循愈挫愈勇的精神,尝试再尝试,才可能学会的。想学好投资理财亦不例外,一定得经过一段冒险过程。今天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人,就必须先有一个健康冒险精神。

事实上,投资理财所冒的险并不一定比上述所举的例子大,只是当人们到了自认为有资格理财的年龄时,冒险精神已大不如前。小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走路,稍长一点,学会骑车,可是等到年纪再大一点,学会游泳,溜冰等活动的人,就明显减少。

人们的冒险精神似乎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退了,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在经历失败与错误后,本能上会产生挫折感,因而泄气,如果没有适度的激动因素,那么就会倾向减少冒险尝试,以减少失败的打击;另一方面是传统的教育观念造成,长者基于此的心理,小孩一旦做出任何危险行为,马上会受到大人们的谴责,因而养成安全至上,少错为赢的习惯,立志当个不做错事的乘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人们的冒险精神逐渐消退之际,逃避风险便成为一种习惯。虽然规避风险并不是坏事,问题是过度的规避风险,就会成为投资理财的严重障碍。

〇让恐惧滚蛋

如果你收集一般人心中所有的恐惧念头,客观地观察他们,试着决定他们对这个人有什么好处,你就会看清楚,不是某些而已,而是所有的恐惧念头都一无是处。他们没有半点好处。一点也没有。他们干扰了梦想、希望、欲望和进步。

恐惧念头有许多面貌。有时候他们听起来很合理:“我只是比较谨慎,所以我要慢慢来。”其他时候,他们是受到过去的牵绊:“我已经试过了,可是没有成功。”偶尔,恐惧聪明地伪装为实际。“大部人都失败了,所以开始以前我一定要有绝对把握。”我可以列举好几页的实例。然而,当你仔细、诚实地观看每一个恐惧念头时,却有相似的蛛丝马迹可寻。他们都是在解释或合理化某件事为何行不通。他们通常是为中途而废或迟迟未开始找合理的藉口。对我来说,恐惧念头就像是一条精力旺盛的狗身上所拴的皮带。他们将你往回拉,不是偶尔,而是时时刻刻。

一位好批评的人,尤其是胆怯的一位,会认为这个劝告不切实际、太单纯、或愚蠢。克服这些反对意见的问题出在,表面上看来,他们似乎颇有道理。我向你保证,我不是劝你忽略事实,冒不必要或愚蠢的风险。我也不是建议你,你应该尝试你全然没有资格去做的事。例如,如果你的梦想是进NBA打篮球,而你又已年过四十,体重超重,而且身高只有五尺六寸,那还是算了吧,你是不可能梦想成真的!

我在这里谈的恐惧是清清楚楚直接妨碍你的梦想那种——害怕被拒绝、害怕失败;像这样的念头:“人人会怎么看我?我看起来可能很愚蠢”,或者“我不认为我做得到,我没有时间,或经验,或信心,或预算。”这些常见的阴魂不散的恐惧念头,都是我们自己幻想出来的梦想破坏者。

例如,我认识一个独立的推销员。她的目标是增加一倍的收入。她的“理性”恐惧以这样的面貌出现:“我不能在周末打电话给客户,因为我可能会得罪他们,或是占用了他们的家庭时间。”事实上,当然是她不敢打电话。所以,年复一年,她都没有打成电话,总是远远落后在她的目标后面。然后有一天,她决定抛开恐惧,拿起电话。由于周末在家的客户更多,心情也更放松,她发现,这其实是打电话的最好时机。一旦她抛开恐惧,一切就轻而易举。她的收入不只是加倍,而是三倍。

至于过于天真的风险,我建议你尝试某件可以改变你一生的事。承诺下个月你将会练习抛开及/或忽略任何浮上心头的负面和恐惧的念头。当恐惧浮上心头时,轻轻但是坚实地将他们打发走。当他们回来时(这是必然的),再次打发他们走。这比你所想的容易。只需要勇气以及一点练习。一再努力,直到他们彻底消失为止。没有了恐惧念头的干扰,你将会发现,人生比较轻松也比较有趣。

〇不要盲目冒险

你害怕冒险吗?如果是,你并不孤独。因为大部分的人都害怕冒险,极少数的人是天生的冒险家。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在面对风险时却又悠然自若,而且能经由冒险而成功呢?原因是这些人深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冒高风险,焉能投资致富”的道理。的确,正确风险观应该是:“去冒值得冒的险,然后再设法降低风险”。成功的投资家是以“致富”为冒险背后的真正动力,尽管必须准备承受价格波动起伏的压力,但只要期望报酬高,有风险溢酬高,冒险终会获致成功的。

每个人承受风险的限度都不一样,这与个人的条件和个性很有关系。一个人必须主观上愿意承担风险,客观情势也能让他承受风险,风险才不会造成伤害。任何人在承受风险时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限度,风险就变成了一种负担,可能会对我们的情绪或心理造成伤害。因为过度的风险会带来忧虑,忧虑则会影响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健康、工作、家庭生活、交友等。

每次要投资时,务必先了解可能遭遇的风险,并对每个可能发生的状况,预先设想应变方案。分析盲目冒险的成份有多大,预估成功的机率有多少,且在过程中,需不断地重新评估。作者建议投资人,在从事任何投资前,最好列出一张风险报酬评估表,将所有的因素加以衡量,比如最坏的情况发生时,自己是否能够承受,而此投资标的报酬是否理想?

凡事必须做最坏的打算,也做最好的准备。投资理财更应该如此。在进行任何投资前,无论你有多大的把握,都应思考一下:“未来最坏的情况可能是什么?”然后再问“最坏的情况发生时,我能不能承担?”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只要投资的预期报酬够高,就应投资。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时,是我们所无法承担的,那么报酬不管多么迷人,也应断然拒绝投资。

成功一定要冒险,但冒险不一定成功。冒险一定要冒对的风险,何谓对的风险,就是长期平均而言,具有高报酬的风险。有些人的问题不是缺乏冒险精神,而是冒了不该冒的险。他们不知道冒什么样的险才能投资致富。长期平均而言,股票、房地产是具有高期望报酬的投资标的,因此要冒正确的风险,便是将资金投资在高报酬的投资标的上,并勇于承担其所伴随的高风险。

有一种游戏,参加者必须出100元,游戏的结果是:有99.9%的机率你会损失100元,有0.1%的机率你可以获得95000元。那么,你会不会参加这种游戏呢?经过调查,65%以上的学生会选择玩这种高风险的游戏。理由很简单,因为这个游戏风险固然很高,但就算输了,顶多损失100元;若赢了,就可得到95000元的高报酬。这项游戏,其期望报酬率为负值,就算你赢一次,但是长其玩下来,你必输无疑,这是典型的不值得冒的风险。

你若有机会造访美国的大西洋城等地的赌城,或者是著名的澳门赌城,你将会发现装璜豪华的赌厅竟然看不见窗户,也没有时针。为什么呢?这就是赌场要利用大数法则赢你的钱。没有钟也没有窗户的目的,是想让你分不清昼夜,玩到忘记了时间。因为你玩得愈久,玩得愈多次,赌场输钱的概率就愈大。玩的次数增多,会使期望值逐渐现身,赌之所以必输,原因就是赌博的期望值为负值。少数几次看不出来,但经过愈长的时间后,期望值逐渐呈现出来,因此赌久了,必输无疑。这就是为什么“十赌九输”、“久赌必输”,这与大数法则的原理不谋而合。所谓的大数法则,是指游戏的次数愈多,报酬率逾接近该游戏的期望值,赌博也许可以成为一种娱乐方式,但绝对赢不了钱,因为它平均期望报酬率比银行存款还低。的确,赌博的最高可能报酬非常惊人,但是它的平均期望报酬都是负值,冒这种风险,不但无法致富,反而有害。

没有高报酬的风险千万不要冒,例如外汇保证金交易、债券保证金交易、六合彩、彩券、赌博等,这都是高风险、低报酬的活动。你可以抱着娱乐的心态去从事以上的游戏,但千万不要妄想,这些游戏能够为你带来财富。这些投机活动并非真正高报酬的投资工具,但绝对是高风险的活动,这种风险不值得去冒。

〇紫色雪花代表什么?

我敢打赌这个句子让你读了两遍。当然啦,这整个主意就是——引起你的注意。我发现,许多人都有点胆怯、甚至害怕站出来,做一点不同的事。他们担心,不晓得人们会怎么想,会说什么,他们的努力会不会被视为愚蠢,他们会不会真的奏效。不过,在行销中,这整个主意就是让一些人,或是一群人,去看看你在卖什么,要求什么,或是提供什么。

紫色雪花的概念,就是鹤立鸡群的隐喻。在我们这个高度竞争、先声夺人的社会里,站出来就更重要了。你当然不想埋没在背景里。只要你行销的产品或服务至少跟别人的一样好,站出来——提供紫色雪花——通常会有不同的效果。

例如,当我真的想要某个人打开我寄给他们的信件时,我就寄限时或是快递。这显然是比较昂贵的途径,可是想想它所能得到的效果。假设你寄一封请求信函给一位名人兼/或超级大忙人,他每天都要收到成打的书信。如果你跟别人一样,用一般商业信封寄出,对方打开你的信的机会可能要花上好几天,甚或好几周。然而,不论一个人多么出名,多么忙碌,鲜少有人会不立刻打开一封联合快递。现在他们已经打开你的信了,就有机会做出对你有利的回应。在这种情况下,你的“紫色雪花”就是联合快递包装本身。我可以向你保证,如果你的要求得到应允,你的紫色雪花就奏效了。

我有一位朋友,在我眼中他是一位行销天才,他想游说一位退休的职业球员投资他的生意。这个生意十分稳当,而且是一个绝佳的机会。问题是,人人都晓得这位退休的体育健将累积了一大笔财富,所以每天都有各行各业的企业家跟他接触。可想而知他早已不再阅读那些请求信件了。

我的朋友擅长制造紫色雪花,去克服这些障碍,因为他晓得只要他能让这位体育健将阅读他的报告,他就会认真考虑这次投资机会。所以,他是这么做的:他把他的信贴在一颗全国足球联盟的足球上,寄给这位仁兄。不用说,这位退休的足球明星当然认得出这个包裹的形状,他感到好奇,立刻就打开它。在几天内,我的朋友就接到一通电话——不是秘书打来的,而是足球明星本人——恭禧他的高明创意。这位运动员邀请我的朋友去吃晚饭,并告诉他,只要查证过数字,一切都合法,而它看起来确实似乎如此,他便感到荣幸可以跟如此聪明的人做生意。

显然的,不是每片紫色雪花都可以奏效。但是千万不要放弃,或令人讨厌,看看你是否能够另出奇招。抛开恐惧,不要担心你的奇招是否可以被接受。恰如好莱坞的人常说的,任何注意力总比没有注意力来得好。

情人不由得佩服他有眼力,善决断。

上面两则小故事,都告诉我们,只要勇敢地面对未知的世界,认清风险,勇于承担风险,并设法降低风险,一定能从风险中获取高报酬。投资者想致富,一定要冒险,因为高报酬一定有高风险。同样地,人们也可以从高风险中获取高报酬。

〇提高报酬,降低风险

投资理财的八字要诀就是:“提高报酬、降低风险”。提高报酬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资产投资于高报酬的工具,如股票、房地产。但是高报酬的投资都具有高同风险,例如股票、房价时涨时跌,有的投资会赚钱,有的投资会赔钱,因此投资人若想获取更高报酬,就必须承担其所伴随的风险。但是这些风险,毕竟是大多数人所不喜欢的。正确的理财观念应该是:不要因为有风险或你不喜欢这些风险,而不投资,为了获取高报酬,即使投资具有上述的这些风险仍应冒险投资,投资之后再设法降低风险,驾御风险,减低或消除风险的杀伤力。

因此,降低风险避免损失与提高报酬创造财富,对成功的理财而言,是同等重要。驾御风险更是理财成功的基础。驾御风险也就是管理风险,即最主要目标,就是设法在提高投资报酬的情况下,能降低损失的风险。

投资高报酬之标的,会面临三种主要的风险:

1.选错投资标的;

2.选错投资时期;

3.选错卖出时期。

那么,如何降低这些风险?大家一定知道这句话,“不要将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它的寓意正是降低风险最有效且同时也是最被广泛采纳的方法,即为“分散投资”方法。

三、如何做到“拿得起,放得下”

〇一句座右铭

这是我最偏爱的说法。“牢牢抓住,轻轻放手”是鼓励你在生产力和内心的安宁之间取得最佳平衡的一句座右铭。“抓住”暗示你想卖力做事、坚持到底,尽最大的努力,不屈不挠,追求你的目标,永不放弃。不过,“轻轻放手”这一面,却暗示你不应该抓得太久,当时机到时,应该放弃就放手,而且要放得无比优雅。牢牢抓住,轻轻放手,涵盖了成功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层面:达成目标及幸福的喜悦。

牢牢抓住与轻轻放手的绝佳例子存在父母之道中。当我们扶养小孩都想在他们年轻时牢牢抓住他们。辛勤工作去保护他们,让他们尝试各种经验。护卫他们的安全及荣誉。竭尽所能让他们朝最佳的目标前进。可是,有时候你需要“放手”,给他们自由,默默退到一旁,让他们去过自己的生活。放手不表示不再爱他。事实上,放手是父母之爱的终极表现之一。在商业上,在各式各样的竞争中,同样的原则也适用。尽可能将胜券操之在我,是恰当的,通常也是必要的。有时候,我们需要费力协调,为我们的最佳利益努力,使出浑身解术,仿佛我们的生命就全靠它了。我们不惜一切求取成功。可是,有时候季节会变迁。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或许我们赢了——也可能输了——这场比赛。或许这场游戏我们玩太久了。或许这个行业超越了我们,也可能是我们超越了以前的兴趣。这便是该放手的时候了。如果我们做得优雅,保持平衡,我们就可以得到平安,从经验中成长。就像松开一个握紧的拳头,我们会感到自在而有活力。当道别的时刻来临时,或者该做改变时,请试着保持风度。这将使你继续朝着你的梦想前进。它会让你专注在下一个伟大的探险上,不要回头。

〇从坚持到放弃:这就是成功

1.追求财富的事很烦人

财富本身是诱人的,但追求财富的过程却很烦人。所以,成功者贵在坚持。

追求财富的过程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在最初它总是让人看到成功的曙光,但一到了关键时刻,就会有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困难来临,以致使你丧失追求的信心。所以,渴望成功的人必须坚持。

但很多人往往就少走那么一步,结果成功就属于了别人。

2.要让膨胀的欲望给自己加油

一切成功的起点都是欲望,但在将欲望变为金钱的过程中,坚韧的意志是人最重要的个性特点之一。大凡成功者,人们都喜欢说他们冷酷无情。其实不然,他们只不过是能够冷静地面对事业进展过程中每一个关键时刻而已。正是因为这一点,他们才能在困难的形势下,稳健地追求着自己的目标。

而一般人却缺乏这样的个性,他们总是欲望强烈,而意志脆弱。所以,遇到不利于自己的局,就会听任脆弱的意志摆弄,直到他所的目标成为记忆中一个遥远的影子。

不过,人性中这种弱点是可以弥补的,例如强烈的欲望就可以补救意志的脆弱。创业的经验告诉我们,有多大的欲望,一般就会带来多大的成果。那么你如果发现自己的意志正在遭受困难的挑战,你不妨有意识燃起欲望的火焰以激励你的意志。有一条规律:世界上的江河都是朝着海洋的方向流去;财富也是这样,它也是朝着人们欲望的大海永不停歇地移动。

3.培养意志力的四个步骤

坚韧的意志属于人性中后天的成份,所以是可以培养的。

培养的过程分四个步骤:

第一,在确定志向的基础上,不停地给欲望火上浇油。

第二,制定一份切实的计划,使自己追求成功的行动永不停止。

第三,关闭心扉,不受外界一切消极因素的影响,包括至爱亲朋的干扰。

第四,与鼓励你和相信你的些人结成坚强的事业同盟。

如果你这样做,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身上将产生一种连你自己都感到奇怪的神秘力量,它既可以使你振奋起来,又能使困难低头。

4.成功也是一种宗教

享利·福特除了坚韧的意志处,几乎一无所有,但他建立起庞大的工业帝国。玛士·爱迪生只读过3个月的书,却在坚韧的意志支撑下,搞出来100多种科学发明。

穆罕默德的一生更是意志坚韧的典型——

他没有上过正规的学校,到了40岁时才开始传道。当他宣布他是神的使者时,他遭到众人耻笑,并被称为疯子。小孩子故意把他绊倒,妇女拿污秽的垃圾掷他。他被逐出家乡麦加,跟随他的信徒的财产全被剥夺,然后流放到沙漠上。他传道10年,除了放逐、穷困与被人耻笑之外,看不到一点成功的影子。不过,在第二个10年过去之后,他成了整个阿拉伯的独裁者,麦加的统治人,世界上一种新宗教的教主。他成为先知,世界上有无数人虔诚地对他顶礼膜拜。

5.不要用新的主意立刻否定原来的设想

有人通过对100个亿万富翁的性格加以分析之后发现,大凡成功者都有这样的特点:

他们都有很快下决心的习惯,但要他们改变原来的主意却非常困难。失败者则正好相反。为什么?因为成功者的性格决定他们勇于坚持,他们在等待一个使“原来那件来”起死回生的契机。他们总是能坚持到最后一秒钟。他们之所以对新主意“马上下决心”,是发现了新主意的价值,但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自己正在从事的事业——他们在决策时很果断,而在改变决策时又不那么冲动。这都是意志力的反映。

享利·福特就是这样的人。如果他不是顶着所有员工的反对,不顾一次次地失败,坚持制造T型汽车,就不可能赚到那么多的钱,从而建立起他庞大的汽车帝国。

6.要时刻验证自己的目标

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有的人由于坚持而终获成功,而有的人却因为坚持而一生失败。这是什么原因?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目标确定的问题——如果你一开始就认定了正确的目标,坚持就会带给你成功,否则,越是坚持,你就离成功越远。

所以,聪明的人在奋斗的过程中,必须时刻思考并验证自己的目标是否正确。如果发现自己的目标是错误的,那就不能再坚持,必须立刻撤退——也就是改变目标,重新干起来。否则,你终其一生,只不过干了一件没有结果的蠢事。那对于一个内心充满成功欲望的事业家来说是过于悲惨的结局。

7.要善于改变自己的方向

随时准备改变目标。这一方面指改变自己的事业目标,使之趋于正确;另一方面也指改变事业进程中某个阶段或某个局部的方式和思路。世界上著名的企业清理专家(负责处理企业破产事宜)柯克曾经警告企业家说:“你们不要太热爱自己的产品。”柯克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任何一个事业家都不要太自以为是,认为自己选定的目标是百分之百正确的,从而把全部人力物力都投入进去——万一目标错了——使自己落得个不可收拾、一败涂地的结局。柯克的思想并不保守,而是冷静——他希望每个人都给自己留一手,永远处于进退自如的境地。

8.调整目标最终决定于内心的力量

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也是一种不凡的胆略;不管是为了正确的目标苦苦坚持,还是发现原有目标错误毅然决然地撤退——咬紧牙关把已经消耗的人力物力无情放弃。可是,你如果真的做到了这一点,你就已经成功了。

〇放掉财产

正如我们有必要创造一个容器来接纳内在的财富表现,我们有必要在我们的外在环境里为我们打算接受的物质财产创造一个空间。创造这个空间的方法是,放掉我们目前没有在使用的一切物质财产。

放掉我们没有在使用的东西,有几项益处:

1.使我们的能量得到流动发挥。我们的物质财产都是一种储积起来的能量。我们如果不用那能量——亦即,如果我们没有在使用那物质——该能量就僵滞、浪费了。释放那物件供他人利用,我们就是取回我们投资在它里面的能量,而能将那能量应用于我们的目标。举个例子,我们绑死在我们不再使用的东西里的金钱,数量之大即甚为可惊。把我们没有在使用的东西卖掉,我们就能用之以追求我们的大梦。

2.使能量流进我们内里,生命即能量。它流进,流出。“进”非好,“出”非坏。两者共同作用,为生命所必需。我们吸气,就接受氧。我们呼气,就除去二氧化碳。两者攸关生命。我们呼气,为下一次呼吸创造了余地。放掉我们目前没在使用物质财产,有如呼气:呼气使我们能吸进饱满的、深深的一口气。放掉我们没有在使用的东西,有如开车踩动踏板,增加我们所欲求的施与受的流动。

3.创造一个真空。自然讨厌真空,它一定要充满那真空。好,既然我们知道我们想要什么——获得并维持我们的梦所需的各种行头——则消除不属于追梦过程的东西就会创造一个真空。然后,这真空就被我们想要的东西填满。(不过,我们必须小心,对一切不属于此梦但也想填这真空的事物说“不用,谢了”。其中有些还满诱人的。)。

这,我们称为“为新事物创造空间”。这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把你所有的物质财产看一遍,每看一件,问问自己:“我过去一年来有没有用这东西”?

答案如果是没有,就把这东西放在“再循环”堆里。答案是有,就问自己另一个问题:“这东西对达成我的目标会不会有直接的用处?”答案是有,就保存下来。答案是不会,就归入再循环之列。

放掉财产可能不容易。由于文化上的制约,我们变成pack rat(译按,北美洲的一种老鼠,性喜搬运并储存小物件)。我们忘了物质财产是要供我们“用”的。

不再使用它们而仍继续持有它们,其愚一如屏住呼吸。“我不要放掉一丝丝‘我的’氧气。”或者,像有些人吃太多,体重过大而濒危,因为“我舍不得丢掉食物”。多的食物与其到腰部去,不如到垃圾场去。

一件东西你如果一年内不曾用过,你其实是不要它的。你如果“真要”它,过去三百六十五天里至少会用了“一”次吧。

某处、某人可能会用到这东西——如,过去有个时候——它对你曾有用途。即使没有谁用得着它,“你”也会用得着它现在占据的那个空间。你无法拿去跟人交换的或卖不出去的,就捐出去、送掉或送去循环吧。摆脱它。

宇宙善守其资源。物不必藏于己。能量不是要囤积用的,而是供大家分享的。宇宙喜欢流通。你拿到某种东西,利用之、欣赏之、心中为之而感激,然后让它走。我们把它交出去,供下一个用得着它的人用,转头迎接我们的下一场经验。

〇别太计较后果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将不介意和漠不关心混为一谈。事实上,这两者是全然不同的。漠不关心指的是冷漠:“我一点也不在乎。它跟我无关。”相反的,不介意却意味着:“我会尽一切可能,我会抱着希望,我会努力并集中精神,我会尽全力去追求成功。但是,如果我没有成功,也无所谓。”

太计较后果,太介意,耗损许多精力,不只是努力期间如此,在奋斗完成后如果你失败了,或失望了,或处理不当,通常也是如此。

但是,不介意创造了心情上的自在。它意味着紧紧抓住,却轻轻放开。它暗示着,全力以赴,真正在乎,但同时也愿意完全不不计较后果。

介意创造出恐惧,挡住了你的去路:万一我输了怎么办?万一这笔交易没有达成怎么办?万一我被拒绝了?万一,万一,万一……你认为一切都必须按照你想要的方式发展,没有任何变通的想法,造成了莫大的压力,一切全靠你的成功而定。

从另一方面说来,不介意却像魔术一样奏效。它容许你在努力中得到乐趣,享受过程。它给了你所需要的信心,帮助你做到了你所做的任何事。它将压力拿掉,不论结果如何,你都赢了。无忧无虑的举动帮助你把焦点放在目的上,它帮助你不要挡住自己的路。你的内心很清楚,即使结果与期望不合,也无所谓。你不会有事,你会学到经验,下次你将会做得更好。这种接纳态度帮助你在你的道路上走向下一步。你不但会因为失望或懊悔而感到失落或动弹不得,反而可以信心十足、充满乐趣地向前行。

〇不断抉择

把挣钱看成一场奋斗或一场战斗的人,经常在做的事不是求赢,而是——不计代价地——求不输。

他们将输视同挫败、被毁、死亡及歼灭。他们一心只求不输,几乎完全忘记了他们想赢什么。

不输变成了一种胜利。你问这些人:“你赢了什么?”他们说——往往还充满自豪——“我也不晓得,可是至少我没输!”一心只求不输的人会变得僵化、定着、没有弹性、独断。他们认定,“坚实”就能得到想要的。如果他们要的是不输,往往就得到不输。但是,如果他们要的是赢,赢的本质必须在弹性,而不是在僵硬里去找。

一心求不输的人成天忙的“决定”而非“抉择”。“你想太多了,这就是你的问题,”左巴告诉他那位青年朋友。“聪明的人是杂货商,他们每样东西都‘称’。”

一心求不输的人不是选择一种方法并看看其成效如何,而是把一个方法在心中翻了又翻,翻到终于拿出“决定”来。“我们要这么这么走,这么走到那儿,这是路上的休息站,我们在各站停个这么这么久,假使有任何人或任何事挡道——小心!”从这一点起,一切资讯都被滤掉,这位不输者埋 头独断往前去——也许根本不理写着“叉路”、“前面绕道”及“小心驾驶”之类标示。

不输者注定要落个苦涩的下场。他们输的时候,真有生不如死之感。他们扼杀他们内在的与他们周围的一切财富。他们把赛局打破,以此假装他们没输。“反正我本来就不想要,”他们咕哝道。

苦涩的人只看到酸葡萄。

decide“决定”一词里有解谜之钥。此字里的cide 出自拉丁文cida,即“扼杀者”;cidium,即扼杀的动名词,以及caedere,杀的动词。homicide(杀人)、genocide(灭种屠杀)、herbicide(除草剂)、pesticide(杀虫剂)、misecticide(杀昆虫剂)、patricide(杀父),以及suicide(自杀)等字里都有cide。

决定即“我说了!”以及《十诫》里那位法老王的话:“就这么写就这么做!”

我们如果粘着一个“方法”不放——亦即,与目标本身相反的路子——那我们就到了“杀”地。“我真不懂,”决定者们(deciders)说到,“上一礼拜还行得通呀。”

这有如一个四分卫死记着他上星期六冲过敌方达阵的那条路线。他整个星期都在预演他做过的事,何处停步、如何动作等等。他自信满满,准备周到。他沿着他预演极熟的路线走了三步就被宰了。“我真搞不懂,”他呻吟道。

想到达我们的目标,我们必须把焦点摆在那目标上,弄清楚“在那一刻”什么方法可能引我们到达那个目标,并且一个方法一个方法地选,直到选中有用的那个。

抉择与决定的差别是,在抉择上,如果一项抉择行不通,我们就放掉它,马上作下一个抉择。

老鼠跑迷宫找干酪是抉择的上好例子。它跑这条通道,转过弯,越过这个障碍,“什么,没干酪?好。我要定了那块干酪。我闻得到它就在某处。”这只老鼠于是跑另一条通道,转另外几个弯,越过另几个障碍,直到找到干酪。它那些抉择没有一项是错的;各项抉择都只是一个教训,说干酪不在那儿。老鼠一旦知道干酪不在一个地方,它就走开——有时倒退-……只寻到达干酪之路。这老鼠从不休止,也不停止选择,它选择找到干酪为止。

实验室里,有个现象称为“精灵的老鼠”。进迷宫的第一天,精灵的老鼠很快就找到干酪。第二天,精灵的老鼠直奔昨天放干酪的地点。发现干酪不要原处,它四处张望,显然在纳闷:“干酪‘应该’在此呀。哪儿去了?”老鼠上看下看四面八方看,怪道:“这迷宫今天怎么了,到底?”老鼠于是坐下来,等干酪出现——时候显然不早了嘛——一直等到饿死。同时,干酪就在隔条通道上。只要多做选择——以及少做一项决定——这老鼠就会得到它要的东西。

我们经常变成精灵的老鼠,经由尝试与错误我们找到一条使我们相当接近目标的路。然后,我们“决定”了。“就是这条路。”“我们为你指出了路,把你的名字画在沙上,”鲍伯·狄伦哀叹道,“结果你以为那是你可以占有之处。”“这条路”不通的时候——也就是说他不再能引我们更接近我们的目标——我们照用它不误。为什么?“因为它以前行得通。”

一个法子如果没用,放聪明一点,放掉它,无论它过去多么有用。我们必须再选择。又不通的话,咧一下嘴,说,“哦,好吧,”然后继续作下一个选择——另一个方法。

有人一心求赢而不一心求输——赢的意思是到达“目标”,不是以我们“认为”我们应该用的法子去到达目标——他们不把“输”视同“失”。输只是又一个教训而已。

在随损失而来的高亢的情绪状态里,我们习惯费力寻找这损失“不应该”发生的理由——归咎于谁,或归咎于什么东西。在大部分情形里,归咎只会使自己更蹩脚。无论是归咎于别人、外在事件或自己,我们都是把这高亢的知觉用错方向。

其实,我们可以运用这提高的知觉(大家经常将之误认为生气、受伤、恐惧)来发现并学习这损失所提供的教益。

每一损失内里都含有一个教训。不过,有时需要一番搜索才找得到。我们生出额外的情绪与心理能量,为的就是这个——为的是教我们发现下次该怎么做才比较好。

有时候,这教训是“要温和一点。”有时候,是“要有力一点”。久而久之,我们就学会在这两种似乎彼此矛盾的教训之间找到平衡——以及何种状况该用何者。

有时候,教训只是“哦,这不可”,我们于是继续找行得通的。

在“雨中歌唱”里,金凯利演一个到纽约出名发财的舞蹈家。他敲一位经纪人的门,经纪人开门,凯利跳一个三秒的动作,就等对方反应。反应不是马上有利,他耸耸肩,找下一个位。他精力无限。他知道他的目标,如果这个经纪人不是到达那目标的方法,也许下一个会是。

以这种无限的热心来追求我们的目标挺重要。得不到我们想要的,我们只需耸耸肩,往下找另一个可能有用的方法。又不通,我们咧咧嘴,再选。再选。如是再三。

什么时候才选够?达到我们的目标的时候。在那之前。咧嘴笑一笑,选个不停吧。

〇改变与接受的策略

祷告词上说:“主啊,请你赐给我力量去改变我做得到的事,赐给我平静去接纳我无法改变的事,并且有智慧去区分其中的差别。”多么强烈而不可思议的息讯啊!如果你大部分时间都能实行这项策略,你能想像生活会变得何等平顺吗?

各行各业都有一些我们必须应付的事情。有些事情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有权力控制的。还有一些事情是绝对超乎我们的掌握范围的。然而,我们又有多少时候不肯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做我们有能力控制的事,却对我们无能为力的事情大发牢骚,抱怨个不停呢?通常,由于我们的先后缓急顺序扭错了方向,结果我们只是追逐着自己的尾巴团团转,徒然浪费时间。一旦我们改变方向,把这因素纳入适当的考虑,只专注在那些我们有能力控制的事情上面,就容易回到正轨上。

最近,我有一位朋友从极度的成功房地产企业联合组织行业中退休。他认为,他的许多竞争对手失败的局部原因在于,他们缺乏“事情本如此”的接受能力。许多人不但没能专注在他们可以而且应该做的事情上面,反而浪费时间抑怨官僚制度,试着逃避法令规章。照他的话说来,“应付官僚是生意的一部分。安全及贸易委员会和其他政府机构只是游戏的一部分。如果你唉声叹气、抱怨个不停,你就会沉沦!”同样的,营造商必须取得许可,跟政府机构打交道,处理环境和安全因素。农人必须面对天气状况以及无力控制的因素。公司职员必须须对荒谬的备忘录、冗长的的会议、和恶劣的上司。不可避免的,任何行业中的成功人士都是那些顺应工作的“必要”部分的人,而非苦苦挣扎对抗的那些。那些失败的人都是对抗不可避免事情的那些。

专注在人生中无力控制的局面,是很诱惑人的。你有多常听到人们抱怨税赋?虽然没人喜欢纳税(包括我在内),当然也没人应该比法律所规定的缴纳更多的税款,可是花时间来创造财富总比抱怨纳税有智慧。

如果你有必要,尽管去鼓吹降低税赋。如果你选择这么做,就去主张你的意见。可是,一旦做过你能做的事以后,就随他去吧。知道何时该罢手。把精力花在你做得到的地方——专注在创作、创造力、正面主意,以及解决之道上。想出一个新点子——一种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一种暂新改进的做事方法。改善你现有的事业,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打你一直在逃避的电话。不要再抱怨纳税:相反的,专注在赚大钱上,让税金变得微不足道!做有把握的事,你能控制的事。一旦你开始用这种方式思考,你就会喜见,创造你所渴望和值得的财富,有多简单,多享受。

第二乐章 有关财富的轻松获取

一、如何轻松致富?

〇你只研究问题而不跨越问题吗?

当我建议客户不要研究问题,他们通常显得不悦,仿佛我是在告诉他们不要洗澡或刷牙!这是因为大部分人都以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研究,或跟它缠斗。可是,我却发现,专注在问题上是让问题存活的主要因素——同时又阻止你去超越它。专注在问题上也是让人坐困愁城的主要因素之一。

我可以向你保证,只要不要在问题上钻牛角尖,你就可以从目前的处境到达你想去的地方。这是一个自然不过、毫不费力的变通办法,却比平常“卷起袖子来解决问题”的态度更有效。

最近,我蹲下来清扫破碎碎片,有一小片却扎进了我的膝盖。结果我只好到急诊中心去缝几针。我们都晓得,治疗过程最糟糕的是去戳控伤疤。聪明的办法是温柔的封待伤口,创造最佳的复原环境。奇迹似地,伤口就自己愈合了。

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应该用烦似的态度来处理。我们对各种议题的想法——不论公事或私事——都创造并诱发情绪反应。通常的状况是,我们浪费了时间与精力去对付这些反应,却没有处理真正的议题。简单的说,当我们感到害怕、愤怒、或不耐烦时,我们不知所措,挡住了自己的路。我们不但没有激发自己和他人最好的一面,反而引出负面,掐死了创造力。

在同心深处,我们都晓得,每个问题都有一个解决方法。许多时候,解决之道是一个沉着的观察者,这就是大公司和大企业为何要雇用外面雇问的主要原因。通常,我们无法看见显而易见的解答,这是因为我们被困在情绪化的反应,及观看人生的习惯方式之中。

正面处理问题的另一个办法是先腾空心情,而非充满痛苦、困惑的细节。镇定下来,反省和倾听。让你的智慧,也就是你的思考中较柔和的那一部分,浮现上来。通常你就会凭空似地洞愁问题的答案。你或许会对这个完成过程的简单感到震惊或挣扎。不过,你愈不担扰你的问题,他们就愈容易解决!

〇你有质量意识吗?

质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指标,它是一种精神。任何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强盛、社会要进步、企业要发展、个人要成长,都需要有强大的精神。离开了这种精神,你成不了创业者,甚至也成不了一个独立完整的“社会的人”。

现代的工商管理学,越来越认识到一个经济生命体依赖“三气”而生存,即企业要 朐气、组织要有士气、员工个人要有志气。这“三气”凝聚成一种精神——质量精神。“名气”是要以质量为保证的;“士气”是以质量为诱因和结果的;而“志气”则是拿出高质量的工作绩效来谋求个人发展。战后的日本经济之所以能振兴迅速,并能较之美、苏和西欧更快、更有活力,汽车、照相机、家用电器等驰骋全球战场,其中重要的原因便是工商中奉行一种忠于职守、奋发进取、一丝不苟的质量精神。

质量的形成过程,从调查研究、设计试制、生产销售到用户服务,不仅是一个物质加工生产过程,更是一个文化、思想、意识的凝聚过程。质量的控制要素,我国企业界传统提法称人、“机、料、法、环”,但同时也是一个人的价值观、素质、气质的投入和产出过程。所谓“意识形态领域,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在你初创的企业中,如果不努力地去塑这样一种精神和文化,那么必然会产生其他一些东西成为员工思想的主流,在我所调查的有过失败教训的管理者的员工的意见中,有这么几种落后的企业风气是被认为阻碍质量提高和企业发展的:

〇雇佣心理

企业长官意识严重,民主意识淡薄,员工对管理者出现“错觉定位”,形成一种旧式的人身、工作、质量和经济各方面的依附。员工不能真正认识以工作对自己和企业及社会的价值所在,总有一种“为人做嫁”的感觉。这样的企业,一般在质量工作的赏罚制度上也不十分明确,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不能和员工的个人利益明显挂勾。

〇惰性风气

中国有个特定历史时期所产生的名词“磨洋工”,这是一种企业群体的惰性。但是现在人所共睹,许多外资企业的效率偏偏高得很,可见“磨不磨”的原因绝不是“洋不洋”,而是“值不值”。在很大程度上,惰性风气是由于企业内部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劳动没有得到相应的劳动报酬所致。体现为员工不注重专业技术的学习,质量素质差,质量观念淡薄,对工作缺乏浓厚兴趣和积极热情,对企业和个人发展前途信心不足。如果企业具有这种劣质文化,则岌岌乎危哉。

〇攀比风气

攀比不是竞争,虽然二者有可通之处。竞争是以工作绩效的质量来加以对比,而攀比却是一种讲形式、重手段、轻实效的畸形竞争心一。如果企业内中的职位、工资、奖金和福利等无法真正与质量挂钩,那么很容易产生攀比行为。许多初创的企业缺乏科学的内容标准,大都方法简单,或按年多初创的企业缺乏科学的内部标准。大都方法简单,或按年龄大小,或按职位高低,或算数量多少,却很少与员工劳动成果的质量、效率直接挂钩。造成员工只比劳动报酬,不比劳动贡献,此种风气很具有惯性,难以克服。

〇妒嫉心理

企业中如果不坚决贯彻以对外提供最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的理念(所谓一致对外),那么必然会产生更多地内斗现象。人们由于某种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或缺乏使之得到满足的现实条件就经常产生一种心理畸形。如果你的员工彼此扯皮,背后搞些阴谋,那么你这个管理者就十分难做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这些阴谋变为阳谋,使斗争公开化、标准化,使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成为斗争的标准和成败的判定。

以上这些风气即使只在企业中少数人身上存在,也是很危险的,因其传染性很强,蚀企业生命之肌体于无形之间。因而,创业和经营中,你需推出一种优秀的精神,以占领企业的意识形态领域,这就是质量精神,目前国外一些企业所提倡的企业质量精神有以下几种:

〇饥饿精神

此为松下幸之助所倡导的质量精神。所谓“行荣思辱,居安思危”,企业的质量工作永无止境。一个企业的任何优越性和长处,都会从某一时期开始变为缺陷和短处,以饥饿精神对公司进行有儿治理,唤起企业对未来的危机感,不断革新技术,开发产品,开拓新领域。正是因为“松下永不满足”,所以松下的质量才“永远领先一步”。

〇不停断精神

美国杜邦公司的经营理念是:永不停顿。产品质量的提高,性能的改进是不可或歇的,该公司更主要的是通过新产品的开发来改进现有产品的质量。“杜邦法”已成为全球工商管理办的一个通用名词。

〇集体营誉精神

这是索尼公司的法宝。索尼公司提出,“公司是大家的公司”,“质量是每个人的生存保证”。他们以集体荣誉精神激励员工,发挥其潜力和才智,以创造一流的产品。

〇冒险精神

有时,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要花费很大代介。藤泽药品公司在改进头孢霉素的药性时,其可能性只有千分之一,但成本却要有150亿日元,其领导者义无返顾地上马这一历时10年的项目,终于取得巨大突破。现在该产品的年销售额已突破300亿日元,冒险精神使得该公司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药品公司。

〇如何深入分析?

你就开办自己的公司向关系密切的朋友和熟人征求意见,这些努力在某咱程度上是成功的,你形成许多有益的想法,但你觉得似乎还缺点儿什么,这就是热情和真正富有创造力。你又回到那些令人心烦的问题上,“我怎样创业?我怎样做才能确保成功?”你从桌上捡起一张鲜红的传单,题目是“像一个企业者那样思考:未来的潮流”。这是明天在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举行的为期一天的研讨会广告。这个研讨会将就如何把企业家原则运用到开创自己的公司上给予一些建议和说明。为什么不去参加那个研讨会呢?只需打个电话,有一张维萨信用卡,就可以注册了。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在下面的八个小时里,我将向你们展示如何分析企业机会,以确保它对你是合适的。我还要告诉你们如何运用工商管理原则保证你企业成功。首先让我们来对将要讨论的一些主要原则进行界定:

〇产生、论证和实施想法。

〇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

〇实行可行的价格和市场营销战略。

〇在顺利和困难的环境中发展公司。

〇即使不是技术人员,也要用技术向前发展。

〇用一个又一个目标控制你所做的一切。

你们可能注意到,要讨论的主要公司原则里没有列‘管理’。这是因为所列的原则仅仅是企业家在完成管理过程中所用的工具我所讲的公司原则全都是互相制约、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一种原则要依赖于另一种原则的支持才能完成管理过程。“杰克在以下六个小时里继续讲演。你被吸引和激励着。你开始明白如何把自己的想法组织成可行的行动方案,即一个把你的优势和想做的事结合起来的方案。研讨会结束时,杰克散发了他的”企业家资格问卷。你急不可耐地回答了上面的问题,看看你做一个企业家是否合格。

企业家资格问卷(回答“是”或者“否”,不许答“可能”)

〇你喜欢控制某种局势,自己做决定吗?

〇你愿意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竞争吗?

〇你是一个自主性很强、高度自律的人吗?

〇你是否愿意超前计划,并总是能达到你的目标?

〇你是否善于控制时间,是否按时完成任务?

〇开办自己的公司后,你是否愿意在公司有稳固的收入之前降低你的生活标准?

〇你的身体是否健康,是否有耐力可以长时间的工作?

〇当你错了的时候,你是否能承认并听取别人的意见?

〇如果公司失败了,你是否能把自己拥有的一切赔进去?

〇你有抵抗压力和过度劳累的稳定心态吗?

〇你能迅速地适应变化的形势并在必要时做出改变吗?

〇你是否是一个独立工作、有主动精神的人?

〇你是否能迅速做出决定,对可能错误的决定也不后悔吗?

〇你相信别人,别人也相信你吗?

〇你知道如何迅速、有效并充满信心地解决问题吗?

〇即使在逆境中,你也能保持积极的态度吗?

〇你是否善于交流?你能用别人明白的语言向他们解释你的想法吗?

〇你能学会公司所需要的技术专长或能找到具有你的公司所需要的技术专长的人吗?

〇你个人收入的期望值是多少?你期望在什么时间达到理想的收入?

〇如果你达不到自己的收入期望值,你会怎么办?

〇你知道需要多少钱起步办自己的企业,这些资金从哪儿筹集吗?

〇在自己的企业中,你能赚到比别人干活挣得多的钱吗?

〇你的家人是否支持你创办自己的企业?他们是否愿意做出必要的牺牲帮助你创业?

如果你对上述23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并且感觉良好的话,你已经开始起步了。今天的研讨会使你认识到,公司业主是能够排除各种障碍取得成功的新型企业家。许多人把开办自己的公司作为摆脱股份公司的手段;有些人开办自己的公司则是因为他们相信,如果他们的想法得到很好运用,他们会马到成功。让我们面对现实。你已经知道创办一个新企业的机遇并不太好,但是你全力以赴要成功,并愿意学会怎样避免失败。

从研讨会回到家里,你想起那些过去经常光顾而现在不存在的公司。为什么它们破产了?据《福布斯》杂志说,多数新公司在开办一年内消失了。然而,尽管经济环境恶劣,公司的失败率很高,追求个体经营机会的人还是比以往都多。人们所提出的最常见的理由是:自我满足感、独立的愿、有限的工作机会、股份公司裁员、劳动力大军增多、被解雇的威胁等。

许多公司失败是因为它们的产品或服务没有充足的市场。你得特别小心,不要进入收缩或变化特别快的市场,因为你的公司无法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创办公司的一个必要的先决条件是,对竞争进行彻底的考察,对市场进行周密的分析。

你在商会会议上认识的朋友总是不断地对你说,缺少管理技能是公司失败率很高的一个主要原因。你对自己说这一条对你不适用,因为你是一个高明的管理者。然后你又想在那方面你究竟有多强。一些人想用购买已有企业或特许权的方式来绕过风险,虽然这样做有道理,但你认为,买入一个公司的长期效益不会比新开办一个企业强多少,特别是当你缺乏管理技能的时候。缺少契机是你创办企业所担心的另一个问题。起步公司有必须克服的契机问题。在一个新市场上以零契机开始,如果想生存下去,必须建立契机。必须找到足够的融资,建立供货关系,雇用和培训雇员。你必须同时协调所有这些因素,这不是件容易的事。

你提醒自己,筹集不到创业所需的资本是必须避免的另一个常见错误。那些缺少足够资金使他们度过运营后12个月,直到公司开始赚钱的公司一般都不会成功。一个新办企业资本低于需求,就好像拿一杯水送一个穿越撒哈拉大沙漠的人,他要步行上千英里,一杯水不能使他成功。没有资金,你同样无法成功。预算做得不好会加重资金不足的问题。资金不足可能成为恶性循环。如果你想通过借款来解决这个问题,债权人会因公司资金缺乏而躲避你,或者向你收取高额利息,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公司对资金的需求。“进行一次竞争分析怎么样?”你问自己。乔〇凯利——你最亲密的朋友之一,由于没有对他新建的桌面出版公司的竞争和市场环境进行恰当的评估,6个月就破产了。你下决心搞清楚创建企业的一些根本问题:产品或服务是否有市场?竞争对手都是谁?怎样才能成功地与他们竞争?他们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你所阅读的材料和参加的讨论认为,一个企业家进入一个竞争不太激烈的市场,结果他的加入造成了价格战或促销战,这并不是罕见的情况。因此在你起步之前,要考察现有消费者需求是否可以支持现在服务于市场的所有竞争者和你的新公司的加入。

当你第一次听说格洛丽亚〇里克的问题时,你想你倒愿意遇到她的问题。然后你了解余下的情况。她开办了一个图表服务公司。在早期阶段公司很成功。对她的服务的需求骤增,因此公司扩大的很快。她的资金极为紧张,以至她被迫把公司赔本卖掉了。即使是大股份公司,如果它们的发展超出了资金能力,也会破产的。当一个迅速发展的公司利润率开始下降时,你的债权人是第一个退去的人。你要牢牢记住:在公司的发展中一定要控制增长速度。

你的大脑继续在思考你得到的没有穷尽的东一点西一点的信息。例如,“地点、地点、地点”、“不动产就是出售这个”等著名口号。对一些公司来说,比如零售店,地点比销售什么商品更重要。即使对一个有经验的企业分析家来说,找到一个合适的地点也是一件困难的事。你打算对你办公司的所有可能的地点进行分析和调查,并列出几个在地点问题上需要回答的问题:

〇如果你在考虑一个现成的零售点,过去10年有多少家公司搬出那个地方?

〇那些公司都是什么性质的公司,它们为什么搬走?

〇那个商业区或居民区在发生变化吗?

〇 如果在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变化对你的公司是有利还是有弊?

〇停车设施对你的公司是不是个重要的因素?如果停车设施不足,你会不会失去一些顾客?

几天来,你对这些你能想起的分析问题和答案反复思考,最后又回到原来那个人令人讨厌的问题上,你怎么能够保证你起步创办的企业成功?你记得彼得〇德鲁克曾说过:“成功的一个途径是努力不失败,在问题出现之前能够预见到。”你暗下决心,对办公司要做的一切事情分分秒秒、时时刻刻采取一种前瞻姿态。

你注意到有几个小企业很成功,例如,你喜欢的那家餐馆,经营状况一直很好。你开努力去想他们成功的原因。这些原因有助于你新办的企业成功。

现在你想最后一个问题:怎样确定哪个企业对你合适?你在考虑的企业有两个基本类型:产品型或服务型。产品型企业要你自己制造或从其他渠道买入再卖出产品;服务型企业分为三大类,你可以提供在你公司内做的、公司外或公司内外都做的服务。

你所选择的公司可以是产品与服务相结合的企业。你知道,经营的基本原则对产品型和服务型公司都同样适用。根据面前的机会,你呆以考虑加入一个咨询公司、建一个个人培训公司或建一个度假旅馆。

〇那是真的吗?

古老的谚语说:“如果听起来中好得像真的,”这句话不一定总是正确。事实上,这项信念中一致的怀疑、嘲虐和犹豫,可以而且会阻止人去把握绝佳机会。

嘲讽与富裕互相抵触,好嘲笑的人、好批评的人、以及犹豫的人,被他们自己毁灭性的、自挫的滤纲所?蔽,会说出像“那不行”,“那不可能”,或“听起来好的不像真的”这样的话。这些人都是杞人尤天型。他们斤斤计较别人的看法拘泥于要用“正确的方法”来做事,也就是人人的作法。这些人的心态固步自封,拘泥于现状。

我很走运,从一个好朋友那儿听到一支很棒的股票。他把他对这支股票所知道的一切,一五二十地告诉了我和其他四个人。不幸的是,其他四个人都是真正的庸儒。“是啊,”他们带着嘲虐的口吻说:“我敢说这是一笔好生意。”他们当下就打发了这项建议。可是,我却学会要敞开心胸。我虽然决心只买不到百分之一的道德途说股票,却总是愿意去打听一下。我只花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对这支股票做了一点研究,我决定买一些。结果你瞧,这支股票在一个月内就涨了一倍。走运?当然,可是,我如果没有保持开放的心胸,也不可能走运啊?

如果你认为某件事太好了,不可能是真的,你就会犹豫不决,不肯瞧个仔细,把它当做太浮面而或太冒险而打发了。可是,万一你错了又该怎么办?你会错过一次千载难逢的良机。通常好生意和好机会都会上门,可是,你如果想要得到半点好处,就要睁大眼睛。愿意瞧一瞧,学点新玩意儿,尝试点不同的经验,这显然不是要你去做有风险的冒险,或者回避小心翼翼的深思熟悉虑,可是,它的确意味着,有时候,你必须做点不一样的事,才能做得更好一点,拥有更多一点。

做个无忧无虑的人,并不保证你一定会成功,可是它会让你容易侦测到千载难逢的机会。你会更愿意敞开心胸去留意,考虑新的机会,做事的新方法,市场行销产品或服务,或是从事一个没有风险的冒险。变成一个比较不爱嘲讽、心胸更开阔的无忧无虑的人,你会为工作带来更多的喜悦,在生意上和事业上打开一道更富裕的门。

〇别把事业焦点放错地方

人们在追求成功时所犯的最大错误,通常是事业焦点放错地方。他们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事业或计划上或许有需要,却绝非关键的重要层面上。我亲眼目睹人们大表挫折,声称他们“没有时间”打必要打的电话,跟决策人说话,写下报价、询问交易,从事关键上应有的勤勉,写一章著作,做升远或市场行销努力,或者绝对必要的工作——然而,他们却找得到时间去清理桌子,打一些社交电话,组织他们的电脑磁碟片,计划周末行程,流览某些档案,安排约会时间,从事不计其数与表现和成功没什么关系的其他事务。

或许,在特定的时间内,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就是你事业上的“关键”或许是开辟额外的现金流通,建立你跟同呈之间的人际关系,完成一份报造,写一篇演讲稿,或讨论一个技术性议题。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就是问下面这个相关问题:什么才是真正最重要的事?通常,这个答案跟另一个问题的答案很不一样:什么是接下来合理或方便的事?我们通常不假思索行动的真正关系,就从一个活动跳到另一个。我们会先回应迷你危机、电话、或是处理桌上的事务,然后才从事真正会改变现状的活动。

我每周到本地的运动俱乐部锻练身体两次。同样的原则似乎也适用于健身和保持体能。观看人们“健身”的各种方法十分有趣。有一群人——我喜欢将自己视为他们的一份子——卷起袖子就开始工作。他们一部机器换过一部,一项练习做过一项,直到完成他们的健身运动。在三十分钟内,他们已经去沐浴,并走出大门了。一般说来,这些人的体能状况都十分理想,他们做了他们想做的事。

不过,还有一群人,似乎从来不懂得这一点。他们先做一大堆社交工作,花十五分钟或二十分钟换衣服,在体育馆内走来走去流览设备,有时候他们会读读报纸,或做蒸气浴。最近,我无电中听到这些人当中的一位跟他的妻子或女友之间的一段电话对谈。他表情严肃地对她说:“甜心,我就是不懂。我每天到这家俱乐部来,可是似乎从来没有减轻任何体重。”我在俱乐部的好几个场合见过这位男士,可是我从来没看见他锻练身体。他说服自己,每天来这儿,已经做了值得做的事,然而他却错过了整艘船。他似乎从未做关键部分——运动!

如果我们不当心,在事业和赚钱的努力上,也可能落入同样根本的陷阱。我们看起来可能很忙碌。而且第天也都做了不少事,但是我们可能没有做对可以让情况改观最重要的一、两件事。我所认识的最成功的人士当中,有些人每天只工作几个小时——可是,他们却了解关键的概念。当你做了真正必要而重要的事,其余的就会积压自归位。每天花一点时间重新评估签名的优先顺序,确保你的时间都花在创造生活中的成功及富裕的关头上。

〇增加财富的日常技术

到此为止,我们给了你许多装置加财富的技术。如果有一种我们想选出来日日讲求的技术,那就是下文将要提供的一种。

这技术只花十分钟,此所以我们称之为“基本的一天十分钟。”播种与什一之捐也是基本工夫,但不必视为每日必行之事。

要实践基本十分钟,请取用一本笔记簿,将它至少分为六节。能增减页数的那种本子最好。弄一本中看一点的——不会引起你回想高中岁月的。

六段可以取名为:调和、肯定、长程目标、短程目标、欣赏/感恩、聆听。

基本十分钟里,每节受到一到两分钟注意。我们加以检视,就知道各节里应该摆什么?

一分钟:调和——要求光、祈祷、打坐、冥想。将自己向你的最高善调和。在你笔记簿的这一页里,你也许可以提醒自己一下财富的定义。我们再次向你提供我们的定义,你也必定会乐于拿来配合你自己的定义。“财富是健康、幸福、充裕、繁荣、富有、爱心、关爱、分享、学习、知道自己要什么、机会、享受与平衡。”

两分钟:肯定充裕——用这时间来温习我习惯用来提升你的充实的任何肯定。“我有财富”、“我值得我的财富”、“我欣赏我的财富”、“我为我的财富而感激”,等等新的与旧的,你觉得有提升作用的、重要的肯定。一路下去,可以随时增添。

一分钟:长程目标——温习并在眼中想见你的大梦——你的长程目标——的成功。这些通常是投射到往后三至五年的目标。不过,有些可以近在一年开外。每天以这一分钟来看看、听听、闻闻、尝尝实现那个梦的喜悦。

二分钟:短程目标——温习你设定要在往后几天、几星期、几个月里达到的目标。一个目标达到,在你的单子上把它打叉,但不要把它作废话,因为你以后要能够回来温习一个你完成的所有目标。当然,尽管随时添加新目标。

两分钟:欣赏与感恩——欣赏你既有的,为之感恩。稍早我们讨论过“好书”,你在里面记录你做迁的以及发生在你身上的所有好事。这一节就可以成为那“好书”。清单内容要一直增加,但不要拿掉任何一页。这一节不久就会变成厚厚的。满满两分钟可能只够一页页翻看。为你有这么多可以感激的事而感激吧;两分钟也许温习不完呢?

两分钟:聆听——在这时间里,闭上眼睛,聆听你在内心里可能听到的任何指引、观念、建议或教训。把笔记簿摆在膝头上,手拿着笔。各个观念一出现,就记下来。这些可能会是必须做的一些事——实现你的梦所必须走的步子。你可以得到一张十分守备的“待办”事项的单子。这个过程的形式部分在两分钟之内就完成。不过,你会发现你得到的资讯极为宝贵——而且实用,于是你会一直听、一直写。

每天这十分最好在夜里就寝之前或晨间刚醒之后。如果这些时候不利于你,那一天之中任何时候都无妨。

如果你发现这过程极为有益,想超过十分钟,那么,一天来个两段,其力量要胜过一次十分钟。来个三段——晨起之时,一天的中间、就寝之前——是理想的。但千万别呆等到你有时间来这“理想的”三段才做。“现在”就请开始每天一段十分钟。

不消说,你得把这本笔记簿放在好奇的眼睛看不到之处。这是“你的”过程。你应该能自由就你生活中的任何事物写下任何东西。存念谁可能读到或谁可能在背后窥看,可能会抑制你的自发性。必要的话,买只强固的匣子,将你的笔记簿锁藏起来。

千万请你试试这场练习。我们向你保证,你会发现这练习极有价值,你会乐意一直做下去。

你也会发现这过程十分实用。光是“聆听”那一段听得的建议就一定会每天省掉你十来分钟——有时候,它们能省掉你整天、整星期。

在你自己身上下一点工夫吧。和你自己相处一些时间。你值得。

〇退一步,进两步

许多人因为恐惧,所以从谈判中得到的比可能得到的更少——他们害怕如果不接受谈判的条件,他们就会完成破坏了这项交易。这种情况虽然也可能发生,你却更可能破坏了自己的成功——包括立即的和长期的——如果你不愿从谈判中走开的话。如果你对你的产品或服务、或你带到谈判旧相的一切(你的时间、专长等)有信心的话,如果你愿意走开,去考虑重新来过或到将生意带到别处去的可能,你通常会得到比较好的成果。这并不表示你真的走开了;只是说你很舒服这么做。你不眷恋,不管是哪一方面。

这种无忧无虑的态度,在大部分的商业情况也都适用。咱们考虑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好了,好比买一个家,假设你找到一幢你真正喜爱的房子,开价是十万美金。不过,你认为聪明的置产该付出的不超过九万美元,现任屋主似乎很固执。问题是,你真的喜欢这幢房子,不想坏了这椿买卖。“太在意”后果的话,可能会多花你许多钱,如果你觉得为这幢房子的付出不超过九万元对你最有利,你所能做的最明智的财经和情绪决定就是出价九万元,愿意走开,而且一点敢不忧虑,全然不担心后果的事实,通常会回过头来帮助你,因为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忧虑大师!你所谈判的对象很可能就是其中之一。虽然也有少数例外,但是你的交易对象几乎不会在这个关头甩上交易大门。不过,他可能被迫要做一个非常重要而迅速的决定——很可能是他所担心的一个决定。他当然可以拒绝你,可是他若是一个多虑者,大概就不会这么做。毕竟,他回绝的是一件有把握的事,换来的却是未知的未来,那可是多虑的人无法忍受的事。他可能回来提出新价格,但是他若晓得你是一个不惧的人,而且你十分愿意走开,他提出的价格就会比他若嗅到你的恐惧时为低。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事实上,赚钱和做明智的决定产东复杂。不过,明白不惧态度的重要性的人并不多。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在这场游戏中已经占了上风。

我有一位朋友是我所见过最狡猾的谈判高手。他有一次走进一家汽车经销商,对一辆全新的豪华轿车做出低得惊人的出价。他是这样说的:“午安,先生。我手上有一张三万五千两百五十美元的保付支票,想买这辆车子。我晓得你必须问过你的老板,所以这项交易在九分钟内有效——一秒也不多。我不会在这辆车上多花一毛钱,可是你若愿意跟这辆车子说再见,这张支票就是你的。当相当紧张的行销人员开始回答时,我的朋友总代表地看着他的手钱说:你只剩八分半,然后我就要走出这扇大门了。”

他买到了那部车子!

显然的,我们之中很少有人有这个胆量(或手段)或者有意愿去做这件事。不过,这个实例确实展现了愿意走开的力量。显然的,我朋友出的价钱还在这辆车的真正价位的范围之内。汽车商当然不会白白把车子送走。可是我的朋友已经将这项因素计算在他的策略之中了。他对汽车商的实际价格做过研究,并且晓得他们做这项买卖仍然可以赚到一点小钱。可是他也晓得,他所出的价格可能比任何人为那辆车子所付出的价格还低很多。既然他想要那辆车子,但是又没有得失心,他怎样都输不了。他深愁大部分推销员都必须在潜在客户身上花许多时间才能做成一椿买卖。在这个情况下,他所花的全部时间,除了文件作业以外,根本不到九分钟。对汽车商来说,在短时间内兼一点小钱,比等上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才赚一笔大钱来得划算。关键在于他绝对愿意走开,完全没有遗憾。你可以用你对交易对象的最高尊重来施行这项策略。没有必要显得逼人太甚或让人讨厌。你所需要的只是不忧的态度。实验这项策略,我相信,你会大有收获。

〇你善于规划吗?

如果你不晓得自己的前进方向,是很难以达任何地方的。然而,有相当大比例的人却毫无计划。我们不晓得自己要上哪儿去,也不知道如何到达那儿。当我们胸中毫无计划时,要看起来感觉很忙碌是十分容易的,其实,我们只是在绕圈子,到处救火,或是追逐着自己的尾巴打转。

前几天,我问一位在旧金山大企业任职的男士:“明年你希望到达什么职位,完成怎样的成就?”他的答案有点老套。他用慌张的口吻说:“我没办法想那么远的事,我猜我只想赶快挣脱这专混仗。”他的“混仗”当然就在他的“待办篮中的工作名单上”不幸的是,做完你日常等待办理的事宜却不一定可以带领你到任何地方。事实上,它通常只会带着你转圈子。待办篮的性质本来就是满的;办完了篮中的呈项以后还会有新的事情等待办理。

计划就像一张道路图。它告诉你身在何处,该在哪个方向去。它帮助你拟定了个策略,如何从A眯到达B点。例如,如果你的目标是增加百分之五十的生产量或销售量,你的计划就是日常提醒自己达成目标所必须采取的步骤。例如,你计划中的一部分可能是,每天打电话给五位新的潜在客户,不只是回现有的电话而已。计划中的一部分也可以有是在年底以前上三门新课程,增进你的知识基础。要是没有事先计划好,你可能排不出时间去上任何课程。就像跟我说话的那位旧金山先生,你会被日常的工作绑住。你会想,“我稍后再处理它好了。”可是是,你永远都不会去处理它。

当你事先做好计划,奇迹就会出现,你的计划帮助你发挥潜力、创意和纪委从某个神秘的角度来看,一旦有了计划你通常都可以贯彻到底。

几年前,有位单亲妈妈苦苦跟她的财政托挣扎,我给了她一个建议,她急需一个她急需一个她急需一个她急需一财政计划。她并未替退休预先存下半毛钱。她说,她一直在等待开始储蓄的时机,可是每次到了月底,她的口袋里总是一毛也不剩。她想到的计划只花了五分钟就完成,可是这区区五分钟却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五分钟。她决定要是不从现在就开始,她可能永远都无法开始。所以她立志先酬谢自己。她说,她的“计划”是存下十分之一的收入,以备退休之用。前一阵子我又和她巧遇,我问她进行得如何。她报告说,她已经迈向财政自由之路了。套用她的话说,她的计划救了她一命。她坚称,一旦有了计划,遵行起来就容易多了。

胸有成竹,天地为界。只要你憧憬得出一个方法来实行你的计划、你的梦想——不论多么宠大——都可以美梦成真。你的计划可能是变成百万富翁,跑马拉松,每周多花一天陪小孩,或是开一家冰淇淋店。不论你的计划是什么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计划。今天就拟定一个计划吧。

〇你会在计划中迷路吗?

在没有计划的光谱另一端的是,迷失在自己的计划中。这也是轻而易举的事。专注甚至著迷在你的计划或目标当中,都是很容易的事。你可能太沈溺一自己的计划中,到至于忘了享受过程。我最膑一句格言说:“人生就是当你忙着做其他计划的时候所发生的一切。”多么强烈的讯息呀?

许多人迷失在成功的梦想当中,以至于牺牲了他们跟家人、朋友、甚至自己的关系。他们专注在结果上,而非过程的步伐。不过,这些过程却是你的乐趣所在。

人们着迷于计划和未来目标的原因有好几个。最重要的一个大概是,人们太担心他们的成就以及人生方向。请牢记,忧心会干扰你创造财富的能力:它挡住去路?蔽了你的视野。要成功并不难其实,当你让开去路以后,成功是必然的事。正如我们在本书中讨论过的,忧虑和缺乏自信是你最大的障碍。当你抛开烦忧以后,你的计划就有机会浮现。

跟你的知觉保持连系,就是知道你的目标和梦想的内在知觉,只要你知道它是什么,一切就在你的掌握之中。成功人生的重要一面就是,在这两个看似不同的讯息(做一个计划,但是不要迷失在其中)当中取得平衡。我的劝告是要你知道你要去哪里,以及你究竟打算如何到达那儿。可是同时又放开你的目标,享受这段旅程。每一步都是你独特的课程上重要的一部分。你所面临的每个障碍,你所克服的每个问题,都是你神圣计划中的一部分。所以不要迷失在你的计划中。如果你迷失了,你不但会妨碍了你想达成的目标,而且还会错失所有的乐趣。

〇制定完美的策略

“产品是商战之寄,策略是商战之魂。”策略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事业的成功与否,此“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数据表明大约有一半左右的公司都是在其成立后两年左右倒闭,经研究发现,很多公司都是由于策略有误而失败的。在你开创自己的事业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前人的误区。

策略是最具有随机应变的特性的,因此,我们很难举出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但对于一个初创的公司来讲,以下四原则是普遍适用的:

1.关注第一种产品

现代心理学最注重的是第一印象,它所给人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对于一个公司来讲,人们往往是通过它的第一种产品来判断其第一印象的。如何打响第一炮是你应倾尽全力所要完成的工作。在这一点上,苹果公司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直到今天,业内人士仍对第一台苹果机津津乐道它开创了苹果系列产品的辉煌。如果你的第一种产品失败的话,你就有可能失去发展的机会。所以,在你创业之初,一定要以第一种产品为一面旗帜,用它占领你的一席阵地。

2.不要变成“独脚”公司

在你的第一种产品计划成功之时,一定要考虑好发展策略,“独脚”公司是相当危险的,很多两年左右倒闭的公司都是因为只有一只脚而跌倒的。人当你开创自己的事业之后,一定要发展生存的能力,——因为你的事业只是个“婴儿”,所以这一点才尤为重要。一个成功的人应该对自己的现实生活“有能为力”,同样,一个成功的公司也要对自己的客观环境有充分的适应性和能动性。但对于一个只有一种产品的独脚公司而言,市场上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会成为致命的打击;偏偏市场环境又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的,要抵抗市场风雨就要根扎得牢枝长得壮才行。因此,你在全力注意第一种产品的同时,要有后续的布署,并在适当的时候发展自己的第二、三种产品。

3.营销策略是关键

你的产品的归宿在消费者一方,这一点你要牢牢记住。否则,你将前功尽弃。营销对于新产品更是尤为重要的。在这一过程中,关键是要定位你的独特市场(特定群体的目标顾客),然后把我们多次提到的你的产品的“独一无二性”作为主要的理由来推销自己的产品。只有通过这种方法,你才有获得成功的可能。制定策略时,千万要记住以我为主,以自己的优势为主,而防止被“敌人”牵着鼻子走。

创业之初的营销工作有创立“革命根据地”的味道,你独特的目标市场应能成为以后发展的基础。美国工商管理教材中多次提到过希维里模具公司的故事。该公司在创业六年中推出了五种新产品,但可惜的是这五种产品的目标市场竟全不相同。所以该公司一直处在“迁徙”的动荡不定之中,并且始终在支付高额的营销代价。最后,希维里公司终于被另一家专门生产激光制品检验模具的公司所兼并。

4.不要做只有一个顾客的公司“大树底下好乘凉”是许多公司成功的秘诀。的确,在公司创建之初,以其他大公司或产品为寄托,不失为一条好路,正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但在过度期,这将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你要记住,独立的生存能力是谋求合作的基础。风筝和鸟儿的最大不同就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