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总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8 22:41:48

点击下载

作者:憨氏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犹太人总集

犹太人总集试读:

前言

犹太人民族是惟一的纵贯上下5000年文明,没有固定国籍、散布全球的世界性民族。它没有给世人留下什么值得骄傲的宫殿和建筑,也没有给人们留下美妙的音乐,它惟一留下的就是智慧。提起犹太人,人们自然会想到:基督耶酥创立了基督教,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波尔和波恩建立了量子力学,费米开创了原子物理学,奥本海默为原子弹之父,费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马克思创立了共产主义学说,毕加索是立体主义画派的创始人……犹太人就是凭借着他们超凡的智慧登上了人类一座座高峰,取得的伟大成就让世人刮目相看。

正如马克·吐温说:“犹太人的数目还不到人类总数的1%,本来应该像灿烂银河中的一个小星团那样不起眼,但是他们却经常成为人们的话题,受到人们的关注。”《福布斯》杂志曾经报道,世界前400名亿万富翁中,有60人是犹太人,占总数的15%。美国前400个富豪家族中,犹太人占了23%。如果仅限于前40人,实际上40%是犹太人。犹太人获诺贝尔奖的人数超过240人,是世界各民族平均数的28倍,以占世界人口不到0.3%之势,却获取了诺贝尔奖的30%之多,其中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有17%是犹太人。世界10大哲学家中,有8人是犹太人……这些是多么令人不可思义的数字!犹太人如此优秀,让世界为之震惊。

我们来看看世人对犹太人的评价。

世界上流传着一个非常有趣的说法:“世界的钱在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人的钱却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犹太人被称为“世界第一商人”;犹太民族被称作“世界的金穴”。“不了解犹太人,就不了解世界。”也有人说:“三个犹太人坐在一起,就可以决定世界。”犹太人在政治、经济、科学、思想、文化和艺术领域中,无不闪烁着智慧之光,可以说,人类文明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与犹太人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

犹太人遭受了千年的凌辱,备受打击,四处流浪,却变得惊人的富有;他们特立独行,思考诡秘,让世人觉得神秘莫测;他们没有什么资本,也没有国家,但是却始终处于金钱的顶峰、权力的中心。他们几乎无处不在。这到底是为什么?是因为他们幸运吗?还是他们特别聪明?

因此,我们编辑了《犹太人智慧全集》一书,试图通过揭开犹太人的种种神秘面纱,来挖掘犹太精神和犹太民族的智慧,对犹太人成功的事例做一些系统的分析和总结,重点萃取了犹太人的各种智慧精髓,突出表现犹太人在经济﹑教育﹑社会﹑伦理﹑历史和宗教等领域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以幽默、诙谐而凝练的语言,揭示了犹太人独特的金钱观念、经营技巧和处世法则等,从中可以窥视犹太人之所以卓越的奥秘,系统展现了犹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博大精深的成功智慧。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是犹太智慧篇,从多方面介绍了犹太人巧妙解决人生难题的优秀智慧,让我们更好的把握人生。中篇为犹太巨人篇,介绍了犹太民族在各个领域引领时代潮流的英雄人物,他们是人们学习的榜样,是他们让世界变得更加灿烂辉煌。下篇是犹太故事篇,诙谐幽默的说理故事,讲述了一个个启迪人生的哲理,在故事中使我们受到启发,给我们以前进的力量。

我们可以运用犹太民族的优秀智慧,创造属于我们的成功与幸福。希望它能给读者以有益的启示和切实的帮助。上篇 犹太智慧《塔木德》上说:“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生在犹太家庭里的孩子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负责启蒙教育的母亲们几乎都要求他们回答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了,你的财产就要被人抢光,那么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孩子们少不更事,天真无知,自然会想到钱这个好东西,因为没有钱哪能有吃的穿的玩的?也有孩子说要带着钻石或者其他珍宝出逃,有了它,还愁缺啥?可这些显然不是母亲们所要的答案。她们会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们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在聪颖、精明的犹太人眼里,任何东西都是有价的,都能失而复得,只有智慧才是人生无价的财富,它引导人走向成功,而且永不会贫穷。有着数千年文明的犹太民族,虽然没有给人类留下什么特别值得骄傲的宫殿建筑,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智慧,而这智慧正是一切财富的根源。学习和感悟犹太人的智慧,让所有人在心灵与财富上更为富有。第一章 财富智慧:做金钱的主人

法国的思想家这样评价犹太人的赚钱能力:“记住,有钱的地方就有犹太人。”

犹太人在颠沛流离的流亡历程中,成为最典型的金钱主义者。虽然他们不把金钱作为生活依托,却毕生追求金钱,而又不被金钱所奴役。在他们的心目中,金钱不是罪恶,也不是祖咒,金钱是散发温暖“圣经”。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是世界的“金穴”。让金钱为自己工作

尽管犹太人把金钱奉为世俗的万能上帝,但他们并没有成为金钱的奴隶,没有在金钱的狂态面前俯首称臣。

犹太人巨富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是洛克菲勒王朝的创始人,他的童年时光是在一个叫摩拉维亚的小镇上度过的。每当黑夜降临时,约翰常常和父亲点蜡烛,相对而坐,一边煮着咖啡,一边天南地北地聊着,话题又总是少不了怎样做生意赚钱。约翰·洛克菲勒从小就脑子装满了父亲传授给他的生意经。

7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约翰在树林中玩耍时,发现了一个火鸡窝。于是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想火鸡是大家都喜欢吃的肉食品,如果他把小火鸡养大后卖出去,一定能赚到不少钱。于是,洛克菲勒此后每天都早早来到树林中,耐心地等到火鸡孵出小火鸡后暂时离开窝巢的间隙,飞快地抱走小火鸡,把它们养在自己的房间里,细心照顾。到了感恩节,小火鸡已经长大了,他便把它们卖给附近的农庄。于是,洛克菲勒的存钱罐里,镍币和银币逐渐增多。不仅如此,洛克菲勒还想出一个让钱生更多的钱的妙计。他把这些钱借给耕作的佃农们,等他们收获之后就可以连本带利地收回。

父亲和母亲对长子的行为反应截然相反,笃信宗教、心地善良的母亲对此又气又恼,狠狠地把他揍了一顿。可是颇有眼光的父亲却说:“哎呀,爱丽莎,你何必呢!这个国家现在最重要的就是钱、钱、钱!”他对儿子的行为反而大加赞赏,满心欢喜。约翰·洛克菲勒就是由这样一个相信圣经上所写的一言一语、敬畏上帝的基督教徒的母亲抚养大,由一位不虔诚的花花公子的父亲的实际处世之道教育而长大的。

在摩拉维亚安下家以后,父亲雇用长工耕作他家的土地,自己则改行做了木材生意。人们喜欢称他父亲为“大比尔”。大比尔工作勤奋,常常受到赞扬,另外他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诸如为教会和学校募捐等等,甚至参加了禁酒运动,一度戒掉了他特别喜爱的杯中之物。

大比尔在做木材生意的同时,不时注意向小约翰传授这方面的经验。洛克菲勒后来回忆道:“首先,父亲派我翻山越岭去买成捆的薪材以便家里使用,我知道了什么是上好的硬山毛榉和槭木。我父亲告诉我只选坚硬而笔直的木材,不要任何大树或‘朽’木,这对我是个很好的训练。”

年幼的洛克菲勒如同一轮刚刚跃出地平线的旭日,在经商方面初露锋芒。在和父亲的一次谈话中,大比尔问他:“你的存钱罐,大概存了不少钱吧?”“我贷了50元给附近的农民。”儿子满脸的得意神情。“是吗?50元?”父亲很是惊讶。因为那个时代,50美元是个不算很小的数目。“年利息是7.5%,到了明年就能拿到3.75元的利息。另外我在你的马铃薯(即土豆)地里帮你干活,工资每小时0.37元,明天我把记账本拿给你看。其实,这样出卖劳动力很不划算。”洛克菲勒滔滔不绝,很是在行地说着,毫不理会父亲的惊讶表情。

父亲望着刚刚12岁就懂得贷款赚钱的儿子,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儿子的精明不在自己之下,将来一定会大有出息的。让钱心甘情愿地跑进你的口袋

洛克菲勒是有名的亿万富翁,他对金钱的看法就是:不但不做钱财的奴隶,相反,还把钱财当作奴隶来使用。

犹太人有句格言这样说:花1美元,就要发挥1美元100%的功效。要把支出降到最底点。

世界上流行这样说法:“犹太人是吝啬鬼。”也就是说犹太人对金钱十分的吝啬,花钱的时候极为小气。犹太人为自己的吝啬感到高兴,因为作为商人,对物品的斤斤计较和对金钱分分毫毫的计算和利用是商人职业的本能反映,对犹太人来说,这简直是对他们精明投资的一种褒扬。“紧紧地看住你的钱包,不要让你的金钱随意地出去,不要怕别人说你吝啬。你的钱每花出去一分都要有两分钱的利润的时候,才可以花出去。”犹太人巨富洛克菲勒是这个信条虔诚的遵守者,节约在他的一生里都是很明显的。

洛克菲勒早年在一家大石油公司做焊接工,任务是焊接装石油的巨大油桶。要焊接就会有焊条的铁渣掉落,他细心地发现他每焊接一个油桶要掉落的铁渣每次不多不少正好是509滴,他想要焊接那摞得象山一样的油桶要浪费多少焊条呀!于是他改进了焊接的工艺和焊接的方法,让每次滴落的铁渣正好是508滴。这样这家大石油公司全年的节约资金是5.7亿之多!而洛克菲勒本人也因此获得了一次极佳的晋升机会。

当他有了一些积蓄的时候,他开始自己创业。由于刚开始步入商界时,经营步履维艰,很快就花完了他好不容易积攒的一点钱。于是他冥思苦索怎样发财,却苦于没有方法。一天晚上,他从报纸上看到一则广告,推销一种发财秘诀。他为此高兴极了,第二天急急忙忙到书店去买了一本。他迫不及待地把买来的书打开一看,只见书内仅有“勤俭”二字,就再没有任何内容了,这使他大为失望和生气。后来,他反复考虑这个“秘诀”的“秘”在哪里?起初,他认为书店和作者在欺骗他,一本书只有这么简单的两个字,他想指控他们在欺骗读者。后来,他越想越觉得此书言之有理。确实,要想发财致富,除了勤俭之外,没有其他办法。这时,他才恍然大悟。此后,他将每天应用的钱加以节省储蓄,同时加倍努力工作,千方百计地增加一些收入。这样坚持了五年,积存下800美元,然后将这笔钱用于经营煤油。在经营中他精打细算,千方百计地将开支节省,把赢利中的大部分储存起来,到一定时间再把它投入石油开发。照此循环发展,如滚雪球一般使其资本越来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经过30多年的“勤俭”经营,洛克菲勒成为北美最大的三个大财团之一,其财团下属的石油公司,年营业额可达1100多亿美元。

努力挣钱是开源,设法省钱是节流。巨大的财富需要努力才能追求得到,同时也需要杜绝漏洞才能积聚。

洛克菲勒成为亿万富翁以后,他的经营管理也是以精于节约为特点的。他给部下的要求是提炼一加仑原油的成本要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三位。每天早上他一上班,就要求公司各部门将一份有关成本和利润的报表送上来。多年的商业经验让他熟稔了经理们报上来的成本开支、销售,以及损益等各项数字,他常常能从中发现问题,并且以此指标考核每个部门的工作。1879年的一天,他质问一个炼油厂的经理:“为什么你们提炼一加仑原油要花19.8492美元,而东部的一个炼油厂干同样的工作只要19.849美元?”这正如后人对他的评价,洛克菲勒是统计分析、成本会计和单位计价的一名先驱,是今天大企业的“一块拱顶石”。

到了老年,有一天,他向他的秘书借了五美分,当洛克菲勒给秘书还钱的时候,秘书不好意思要,洛克菲勒当即大怒:“记住,五美分是一美元一年的利息!”由此可见他对于金钱的节俭和计算真是精明。

很多犹太人老板,对任何的开支都是精打细算,为的就是尽量地降低成本,减少费用,他们总是说“要把一块钱当作两块钱来使用。如果在一个地方错用了一块钱,并不就是损失一块钱,而是花了两块钱”。

犹太人的用钱原则就是这样,只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他们认为不该用的地方,是一块钱也不会花出去的。洛克菲勒说过:“对钱财必须具有爱惜之情,它才会聚集到你身边,你越尊重它,珍惜它,它越心甘情愿地跑进你的口袋。”

另一位犹太人也是以崇尚节俭、爱惜钱财著称的连锁商店大王克里奇,他的商店遍及全美50个州和国外很多地方,他的资产数以亿计,但他的午餐从来都是1美元左右。克德石油公司老板波尔克德有一天去参观一个展览,在购票处看到一块牌子写着:“5时以后入场半价收费。”克德一看手表是4时40分,于是他在入口处等了20分钟后,才购买了一张半价票入场,节省下0.25美元。你可知道,克德公司每年收入上亿美元,他所以节省0.25美元,完全是受他节俭的习惯和精神所支配,这也是他成为富豪的原因之一。

犹太人特别是犹太商人不管多么富有,绝不会随意挥霍钱财。在宴请宾客时,以吃饱吃好为尚,不会讲排场乱开支;在生活中,以积蓄钱财为尚,不会用光吃光,手头空空的。犹太人测算过,依照世界的标准利率来算,如果一个人每天储蓄1美元,88年后可以得到100万美元。这88年时间虽然长了一点,但每天储蓄2美元,大都在实行了10年、20年后,很容易就可以到达100万美元,因为这种有耐性的积蓄会得到利用,也由此得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赚钱机会。

可见对金钱除了爱之外,还要惜,也就是说,除了想发财外,还要想办法保护已有的钱财。犹太人的这些金钱观念是很有道理的,这就是犹太人经营致富的一个奥秘。犹太富商亚凯德说:“犹太人普遍遵守的发财原则,那就是不要让自己的支出超过自己的收入,如果支出超过收入便是不正常的现象,更谈不上发财致富了。”让钱生钱

在金钱方面,犹太人很保守,只看中现金。当然,他们对银行存款是不太信任的了。

犹太人支配世界的经济金融生活,主要是通过银行系统来实现。产业革命时期,犹太人致富,也是凭其资本,在英、法、意乃至于全欧普设银行,利用“78:22”法则赚取借货的利润差获得大量财富。他们经营银行,但自己并不把财产存入银行。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银行存款是生息的,只要有存款,便能获得利息收入。而现金,是不生息的,手持现款是多少,经过若干年后,仍旧是原来的价值,并不增多。这样看来,银行存款比手持现款更有吸引力,那为什么犹太人这么“傻”,要可守住一大堆现款,而不愿把它放在银行,让它“繁殖”呢?

实际上,犹太人并不傻,而是太精明了。天生有数学头脑的犹太人,早已算好这笔令人惊讶的账了。他们算完了这笔账后,就有充分的理由:银行存款,的确可以获得一大笔利息,但是物价在存款生息期间不断上涨,货币价值随之下降,尤其是存款本人死亡时,尚须向国家缴纳继承税。这是事实,几乎世界各国都如此。所以,无论多么巨大的财产,存放在银行,相传三代,将会变零,这就是税法上的原则。

现款确实不增值,但物价上涨对其影响不大,而且最关键的手持现款,避免了银行的存款登记,在账产继承时,不需要向国家缴纳遗产继承税。

所以,手持现款时,财产既不增多,也不减少。

银行存款和现金相比之下,当然是现金最可靠,即不获利也不亏损。小心谨慎的犹太人当然在二者择一条件下选择了后者。因为对犹太人来说,“不减少”正是“不亏损”的最起码的基本做法。想借助银行存款求得利息,是不太可能获得利润的。

既然存款不生钱,那什么生钱呢?

今天的犹太人在世界金融经济方面,握有无穷的实力,这是长年以来他们本着商人的身份生活下来的结果。犹太民族是灾难的民族,他们的处境艰辛而又危难,那么犹太人又是怎么摆脱这种危难处境,走进世界金融的王国,最后甚至登上了国王的宝座?说起来很简单,这是犹太人经商绝招中的又一特色:“高利贷”。“高利贷”是一种经营简单,绝对赚钱的职业,一般具有很高的利润。那么犹太人是怎样从一个居无定所的浪汉摇身一变成为腰缠万贯的高利货者的呢?这还是归功于犹太人创痕累累的历史。犹太人没有一定安心居住的属于自己的国家,漂流各地,寄人篱下,到处受人歧视。为了能够在这种歧视下生存下去,必须要寻找另外一个平衡的支点,那就是用金钱来抵御这种歧视。为了获取更多的金钱,犹太人的眼光瞄准了“高利货”。

不论信仰基督教或其他的宗教,都不能缺少经济活动,并且,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发展,人们会遇到各种难题。欧洲人也一样,他们认为自己的宗教高贵,以基督教的道德观来说,贷钱的人借钱以收取利息是不被允许的。也就是说欧洲人认为高利贷是一种肮脏的事业,把它拒之门外。但他们这种拒绝不当高利贷者的行动并不能杜绝他们借钱的需要。时代的发展可使借货成为经济生活中的必要手段。假如每一个人都像基督徒那样奉行教规,那么货钱的人必无运而终。在这种时代间隙里,犹太人便开始粉墨登场。

高利贷为什么这么快就成为犹太人谋生之业?这要从犹太商人对金钱的认识上来解释。前面讲过,对于犹太人来说,金钱没有“肮脏”和“洁净”之分,只要是金钱,不管你是从妓院里、公司、餐厅挣的,还是做苦力赚的,只要一到你手中就变成了你的利润,其价值并无大小之分。欧洲人认为高利贷是一种肮脏的职业,但在犹太人看来,通过高利贷赚取的钱,和通过其他方式赚取的钱是一样的,可以和以其它方式赚取的钱一样买取自己需要的物品。换句话说,你拿着高利贷赚取的钱去买大米,售货员不会宁肯积压商品也不愿收取你的钱。

当然,高利贷成为犹太人职业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高利货是既符合实际,利润又高的商业交易。受社会歧视,难以谋取职业的犹太人实行“高利贷“,赚取金钱,用它来支配周围清高自傲却又必须借款的人们,既获得了利润,也找到了心理平衡。下面的一个例子就是一个美国籍的犹太大兵利用高利贷,在军队获取暴利,支配军人的事实。

这个犹太人叫威金逊,是朝鲜战争时期美国联军的中士,级别并不高。

由于他是犹太人,经常遭到周围美国正宗兵的歧视。但是他对此似乎不在意,他对同事们发放高利贷,每当发薪日,毫客气地把借出的钱收回来,如无现款,即以配给物资抵押,然后将这些物资同价转卖,获得大叠大叠的钞票。这时,平日那些对威金逊不屑一顾,甚至随意侮辱他的高利货职业的美国兵们,不得不对他的钞票低下了头。

朝鲜战争时,美国军士一日的补贴约为10万日元,可是威金逊却有价值70万美元的高级轿车两辆,并有连军官也未必有的漂亮小姐陪伴他,住在大田区大森附近。每当假日,带着爱人乘车兜风,去欣赏名胜。他虽然只是中士,但所过的生活,是高级阶层以上的豪华生活。

威金逊中士如果仅以他领取的薪金过日子,根本不可能过这种豪华的生活。高利贷带给了他丰厚的利润、奢侈的生活。同时他又利用高利贷获取的金钱,支配周围的人,提高自己的声望和地位。

不过,犹太人要是光靠个人的借货关系,其影响也极有限。如《威尼斯商人》所述的那样,虽然把钱贷给有社会地位又有钱的人,仍具有随时被倒赔的风险。犹太人夏洛克把金钱贷给当地有钱有声望的商人安东尼奥,最后的结果却是,不但没有得到利润,反而把自己的全部家产及其生命都赔进去了。这虽然夸张了点,但也告诉人们,赚钱的事经常费尽心力,但是损失的事往往在一瞬之间便已造成。

因此,聪明的犹太人绝对不会受个人的借贷关系的束缚,而去蒙受不必要的损失。随着时代的发展,产业革命的成功让工业家们为资本绞尽脑汁。而这时已拥有巨大财富的犹太人抓住了这个能大展神通的机会,投资金融,取得了在金融贸易面前大力发展的良机。

犹太人凭借自己所拥有的资本,在英、法、德,乃至全欧洲广设银行,货款给工业资本家及其他商人,从而在经济界占有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犹太人就是这样以高利货为起点,以金钱为资本,把自己的利益伸到世界各地,在金融界出尽风头。他们的智慧和经商的头脑,还有那段磨练人生的历史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赚有钱人的钱

稍微懂点经济学的人都知道有一个著名的“洛仑兹”曲线,这个曲线表明了收入分配的格局,即:财富不是平均地掌握在人们的手中,而是恰恰相反,拥有收入(财富)的绝大多数的人只占总人口中的一个比较小的比例。比如说:80%的财富被仅仅20%的人口占有,而其余80%的人只占剩下的20%的财富。

换句话说:钱在有钱人手里。这或许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但真正理解这句话,而且将其运用到商业运作、经营管理中的人却不多。我们经常说:“美国人的财富在犹太人的口袋里”,占美国人口很小比例的犹太人却拥有美国大部分的财富,这正好证明了这个道理。犹太人不仅在美国,还在亚洲的日本、欧洲的一些国家,独占金融界或商界鳌头,百万、千万、亿万富翁大有人在。

如果有人问他们何以生财有道,他们会漫不经心地说一句:“钱本来就在有钱人手里。”你或许很不满意这个好像不是答案的答案,但是请你千万别误会,犹太人是告诉你一个真理:钱在有钱人手里。所以,我们要赚那些有钱人的钱,这样就可以快赚钱、赚大钱了。这是犹太商人智慧的经商哲学,而这一哲学却源自于他们对生活对世界的看法,这便是80/20法则。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中,水分与其他物质成份的比例也是80/20。可见,80/20是大自然中一个客观的大法则,除了有少许偏差,例如它可以变成79/21或81/19等,但总的来说,这个大法则是客观的,它规定着宇宙中某些恒定的比例。

如此说来,80/20法则的确是一个超乎一切的“绝对真理”,它一直在冥冥之中规定着我们的世界,左右着我们的生活。这样一个具有绝对权威、千古不变的真理法则,犹太人理所当然地将它作为经商的基础,依靠这个不变法则的支持,获得世人皆慕的财富。

举一个例子来说,假如有人问,世界上放债的人多,还是借款的人多。一般人都回答说:“当然借款的人多。”但是经验丰富的犹太人的回答却恰恰相反,他们会一口咬定:“放债人占绝对多数。”实际上也正是如此,银行总的来说是个借贷机构,它把从很多人那借来的钱再转借给少数人,从中获取利润,而用犹太人的说法,放债人和借款人的比例是80/20,银行利用这个比例赚钱,绝不吃亏。否则,银行就有破产之虞。

就在80/20法则经过犹太人千百次运用、几乎百发百中以后,世界上具有聪明头脑的少数商人也开始感觉到这个法则的魔力。一个日本的犹太商人就是受这种魔力吸引,把它运用到他的钻石生意上,结果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钻石是一种高级奢侈品,它主要是高收入阶层的专用消费品,一般收入的人是购买不起的。而从一般国家统计数字来看,拥有巨大财富,居于高收入阶层的人数比一般人数要少得多。因此,人们都存在这么一个观念:消费者少,利润肯定不高。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居于高收入阶层的少数人却持有多数的金钱。换句话说,一般大众和高收入人数比例为80/20。但他们拥有的财富比例却要倒过来,是20/80。犹太人告诉我们赚“80”的钱,绝不吃亏。

该犹太商人就看中了这一点,他把钻石生意的眼光投向占人口比例“20”的有钱人身上,一举取得巨额利润。犹太商人抓住时机开始寻找钻石市场。他来到东京的某百货公司,要求借该公司的一席之地推销他的钻石,但是该公司根本不理他那套:“这简直是乱来,现在正值年末,即使是财主,他们也不会来的,我们不冒这种不必要的风险。”断然拒绝了他的请求。

但他并不气馁,坚持以80/20这条万无一失的法则来说服百货公司,最后取得该公司一角:郊区分店。分店远离闹市,顾客很少,生意条件不利,但犹太商人对此并不是过分忧虑。钻石毕竟是高级的奢侈品,是少数有钱人的消费品,生意的着眼点首先得抓住财主,不能让他们漏网,以赚取占钱“80”的人的钱。当时百货公司曾满不在意地说:“钻石生意一天最多能卖2000万元,算不错了。”犹太商人立即反驳:“不,我可以卖到2亿元给你们看。”这在商人看来,无疑是狂人的说法了。但犹太商人胸有成竹地说出这句话来,无疑是源于80/20法则的信心。

事实上,80/20法则的魔力很快就显示出来了。首先,在地点不好的分店,取得了一天6000万的好利润,大大突破一般人认为的500万的效益估量。当时正值年关贱价大拍卖,吸引了大量顾客,犹太商人就利用这个机会,和纽约的珠宝店联络,运寄来各式大小钻石,几乎都抢购一空。接着,犹太商人又在东京郊区及四周,分别设立推销点推销钻石,生意极佳。任何商店都没有下过每天6000万元的记录。相反百货公司由于开始没有抓住占钱“80”的有钱人的机会,当全国各地销路大开时,才低头提供摊位,结果效益反而不如其他本来相对萧条的商店。

这样到了第二年春天,犹太钻石商的销售额突破了3亿日元,就连四周地区的买卖,也超过了2亿日元,犹太商人实现了曾许下的狂言。

钻石生意成功了,奥秘在哪里?就在于80/20法则,百货公司却对此有过怀疑,他们认为钻石商品就好比美国卡迪拉克牌或林肯牌豪华小轿车,国人能够购买的很少,因此销路一定不好。而犹太商人却不这么想,他把钻石看成稍微高级的国产小轿车,是有钱的或稍微有钱的人都买得起的奢侈品,这一部分人虽占全国人口的少数,却占有全国金钱的多数,赚这部分人的钱,效益必定很高。

这正是犹太人80/20经商法则的最好运用。这或许也解释了犹太人坚决反对“薄利多销”的原因,尽管买的人相对较少,但他们出得起高价,单位商品的价差就高,这样比“薄利多销”更赚钱!身无分文也可成为百万富翁“如果你能给我指出一位百万富翁,我就可以给你指出一位大贷款者。“威廉·立格逊在他的《我如何利用业余时间,把一千美元变成三百万美元》一书中这么说。

一切都是可以靠借的,借资金,借技术,借人才。这些为自己所用的东西都可以拿来。这个世界是已经准备好了一切你所需要的资源,你所要做的仅仅是把他们搜集起来,并让智慧把他们有机地组合起来。

这就是犹太人的思维方式,他的意思其实是说,生意人应该尽力的贷款,借助银行的资金为自己办事,如果你不能借用别人的资金,做生意是极为困难的。

看看犹太富翁们起家的历史就会发现,他们可以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豪。他们的发财速度之快是让人咋舌的。

著名的希尔顿从被迫离开家庭到成为身份5.7亿美元的富翁只用了17年的时间,他发财的秘诀就是借用资源经营。他借到资源后不断地让资源变成了新的资源,最后成为全部资源的主人——一名亿万富翁。

希尔顿年轻的时候特别想发财,可是一直没有机会。一天,他正在街上转悠,突然发现整个繁华的优林斯商业区居然只有一个饭店。他就想:我如果在这里建设一座高档次的旅店,生意准会兴隆。于是,他认真研究了一番,觉得位于达拉斯商业区大街拐角地段的一块土地最适合做旅店用地。他调查清楚了这块土地的所有者是一个叫老德米克的房地产商人之后,就去找他。老德米也开了个价,如果想买这块地皮就要希尔顿掏30万美元。希尔顿不置可否,却请来了建筑设计师和房地产评估师给“他”的旅馆进行测算。其实,这不过是希尔顿假想的一个旅馆,他问按他设想的那个旅馆需要多少钱,建筑师告诉他起码需要100万美元。

希尔顿只有5000美元,但是他成功地用这些钱买下了一个旅馆,并不停地升值,不久他就有了50000美元,然后找到了一个朋友,请他一起出资,两人凑了10万美元,开始建设这个旅馆。当然这点钱还不够买地皮的,离他设想的那个旅馆还相差很远。许多人觉得希尔顿这个想法是痴人说梦。

希尔顿再次找到老德米克签订了买卖土地的协议,土地出让费为30万美元。

然而就在老德米克等着希尔顿如期付款的时候,希尔顿却对土地所有者老德米克说:“我想买你的土地,是想建造一座大型旅店,而我的钱只够建造一般的旅店,所以我现在不想买你的地,只想租借你的地。”老德米克有点发火,不愿意和希尔顿合作了。希尔顿非常认真地说:“如果我可以租借你的土地的话,我的租期为90年,分斯付款,每年的租金为3万美元,你可以保留土所有权,如果我不能按期付款,那么就请你收回你的土地和在这块土地上我建造的饭店。”老德米克一听,转怒为喜,“世界上不定期有这样的好事,30万美元的土地出让费没有了,却换来270万美元的未来收益和自己土地的所有权,还有可能包括土地上的饭店。”于是,这笔交易就谈成了,希尔顿第一年只需支付给老德米克3万美元就可以,而不用一次性支付昂贵的30万美元。就是说,希尔顿只用了3万美元就拿到了应该用30万元才能拿到土地使用权。这样希尔顿省了23万美元,但是这与建造旅店需要的100万美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于是,希尔顿又找到老德米克说:“我想以土地作为抵押去货款,希望你能同意。”老德米克非常生气,可是又没有办法。

就这样,希尔顿拥有了土地使用权,于是从银行顺利地获得了30万美元,加上他已经支付给老德米克3美元后剩下的7万美元,他就有了37万美元。可是这笔资金离100万美元还是相差的很远,于是他又找到一个土地开发商,请求他一起开发这个旅馆,这个开发商给了他20万美元,这样他的资金就达到57万美元。

1924年5月,希尔顿旅饭在资金缺口已不太大的情况下开工了。但是当旅店建设了一半的时候,他的57万美元已经全部用光了,希尔顿又陷入了困境。这时,他还是来找老德米克,如实介绍了资金上的困难,希望老德米克能出资,把建了一半的建筑物继续完成。他说:“如果旅店一完工,你就可以拥有这个旅店,不过您应该租凭给我经营,我每年付给您的租金最低不少于10万美元。”这个时候,老德米克已经被套牢了,如果他不答应,不但希尔顿的钱收不回来,自己的钱也一分回不来了,他只好同意。而且最重要的是自己并不吃亏——建希尔顿饭店,不但饭店是自己的,连土地也是自己的,每年还可以拿到丰厚的租金收入,于是他同意出资继续完成剩下的工程。

1925年8月4日,以希尔顿名字命名的“希尔顿饭店”建成开业,他的人生开始步入辉煌时期。

希尔顿就用借的办法,用5000美元在两年时间内完成了他的庞大计划。这不能不说是善于利用别人的高手。其实这样的办法说这穿了也十分简单:找一个有实力的利益追求者,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与自己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让他帮助自己实现自己的目标。能多赚钱的时候就不必客气《塔木德》指出:“生而贫穷并无过错,死而贫穷才是遗憾。尤其是终其一生,无力消除贫穷创造财富,更是无可宽恕的。”直到现在,许多犹太人仍把追求财富当作人生的第一要务,只要有机会赚取更多的钱,他们往往不肯轻易罢手。下面介绍几种为了多赚钱犹太人采用过的手段:(1)“一笔生意,两头赢利”。《塔木德》说:“如果真正给别人提供了方便,你也一定会从中受益。”

著名的美国犹太银行莱曼兄弟公司,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老字号,一年利润达到3500万美元,而其创建人却是一个牛贩子的儿子。

亨利·莱曼,是从欧洲到美国来的莱曼家庭的第一代。他在美国南方做了一段时间的行商之后,跟他的两个弟弟伊曼纽尔和迈那一起在亚拉巴马的蒙哥马利定居下来,当上了杂货店的老板。

该地本是一个产棉区,农民手里多的是棉花,但却没有现钱去买日用杂货,于是他就产生了用杂货去交换棉花的方式,双方都皆大欢喜,农民得到了需要的商品,他也卖掉了杂货。这种方式不仅吸引了所有没有钱买日用品的顾客,扩大了销售,而且有利于莱曼兄弟降低棉花价格,提高日用品的价格,并且使杂货店本来应去进货之际,顺便把棉花捎去,避免了单项进货,岂不省下一笔运输费?

没过多久,莱曼兄弟便由杂货店小老板发展成经营大宗棉花生意的商人,棉花典当成了他们的主要业务。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莱曼家庭在伦敦推销邦联的商务,在欧洲大陆推销棉花。

战后,他们在纽约开办了一个事务所,并于1887年在纽约交易所中取得了一个席位,成为一个“果菜类农产品、棉花、油料代办商”,从此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莱曼正是因为给别人提供了方便,自己才获得了更多的经济利益。(2)怎么赚钱快就怎么做。

移居英国的犹太人亚伦从打工开始,把积蓄的一点小钱做些小生意。由于生意的扩大,他需要资金周转,不得不向钱庄或银行借钱。他在自己的实践中发觉,向别人借钱的代价确实太高,往往与商业经营获得的利润相差无几。他想,自己辛辛苦苦经营全为银行打工,而且风险比银行还大,倒不如自己从事放债业务要合算。

几年后,他开始了放债业务。他一边维持小生意经营,一边抽出部分资金贷给急需用钱的人。另外,他又从银行借来利率相对较低的钱,以较高的利率转贷给别人,从中赚取差额利润。有些等钱应急的生产者或个人,宁愿以月息20%借贷。这样,等于100元放贷1年,可获得240%的回报率,这比投资做买卖更能赚钱。亚伦就是盯着这个赚钱的路子,迅速走上发迹之路的。据统计,亚伦63岁逝世时,留下的钱财是当时英国首屈一指的。(3)狡诈和欺骗赚钱。

莫里茨·赫希男爵是历史悠久的巴伐利亚犹太金融集团的成员,他由自己继承的遗产和太太的巨额陪嫁共计二三百万资金的基础上,开始银行家生涯。1826年,他和他的内弟斐迪南德·比朔夫夏姆一起,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开设了自己的银行。

赫希对日复一日的商业银行业务兴趣不大,他的主要热情是建设铁路和为建设欧洲铁路支线投资,然后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将这些支线的产权卖给干线的所有者,以此获取厚利。

1868年奥斯曼土耳其政府准备建设一条从维也纳到君士坦丁堡的铁路。这项工程需要铺设一条从君士坦丁堡经阿德里安堡、索非亚、萨拉耶夫到萨拉热窝等地的干线,期间还需要建设许多支线,全长计2500多公里。铁路所经过的地方,大多崎岖不平,山峦重叠。据估计,在较平坦的地区每公里的造价为4万美元,而在山区,每公里的造价高达5万美元。

土耳其政府原先建造这条铁路的特许权授予了一家比利时公司,但该公司承担不了,才一年就破产了。到第二次招标时,赫希提出了一个周密的计划,并借助他曾帮助土耳其人建立几家重要银行这层关系,一举中标。

赫希同土耳其政府签下协议,土耳其政府同意在99年的租借期内,由国家借贷,每年支付每公里铁路2800美元租金,加上铁路经营者每年为每公里铁路支付1600美元,合计每年可以收回投资11%。同时,赫希还获得了铁路沿线开采矿藏森林资源的权利。铁路一经投入营运,超出这每公里4400元租金的收益将由经营者、政府和赫希三家分成:经营者得50%,政府得30%,赫希得20%。不过,赫希在铁路建成之前,就已经开始“收回投资”了。

赫希说服土耳其政府为建造铁路发行债券,支付期为99年,每年偿还本金的3%。债券由赫希经营,共发行了200万张面值为80美元的债券。赫希以20美元和30美元的价格买下,转手以30美元的价格抛售给公众,大大地赚了一笔。

铁路建设工程基本上如期展开,两年中建成了500公里干线,其中400公里投入了营运,另外还有600公里已动工兴建。

就在此时,由于铁路伸入了俄国的势力范围,遭到俄国政府的强烈反对。

结果,土耳其政府将铁路长度缩短到了1200公里。这一变更对赫希来说正是求之不得。它帮赫希卸下了整条铁路线中耗资最大、风险最大的部分,而原来土耳其在同赫希的协议中之所以给予他如此优厚的条件,本来是把这段铁路看作一揽子交易的一部分。现在最难最费力的部分去掉了,而优厚的条件依然照旧,不是明摆着让赫希发财吗?

正因为这个道理,有不少观察家认为,这一变更,包括俄国政府的反对,首先是赫希挑唆出来的;而且,土耳其政府之所以会同意缩短铁路,可能也有赫希的暗中使力。有证据表明,这一变更做出后,土耳其主管铁路的大臣便因为获得200万美元而一夜暴富。

维也纳到君士坦丁堡的铁路最终于1888年建成。同年,经过无数次的讨价还价,土耳其政府向赫希买下了这条铁路。

据估计,赫希在整个东方铁路的建设中,共获利3200万到3400万美元。不过,其中可能有一半用于行贿各方面的官员。

事后,一个土耳其历史学家把赫希参加这条铁路建设描绘为一个“狡诈、胁迫、掠夺、欺骗”的故事,但同时,他也承认,要是没有赫希,这条铁路可能根本无法建成。

其实,不管俄国的反对是否赫希挑唆出来的,作为一个冒险家,他应该敏感地意识到,在当时世界政治格局下,一条铁路伸入另一大国的势力范围,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完全有可能,正是这种一时无法克服的麻烦被他当作了“雅各的树枝”,藏进了铁路建设的协议书里。以犹太人动态思考的习惯、以犹太商人谙熟政治——经济因素的相互转化的敏感,将大国间的政治抗衡引入合同书中成为一个“定时炸弹”,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4)设法拖延付给别人的贷款。

犹太商人在收取别人的租金和贷款时,提得越早越好,而在付给别人的贷款时,则想方设法给以拖延。不过以犹太人的重信守约习惯,他们在具体做法上还是有分寸的,可以说,有时还做到了不落把柄的地步。由初到伦敦时一文不名的穷小子而成为日后南非首富之一的犹太钻石商巴奈·巴纳特,最初是带着40箱雪茄烟作为创业资本来到南非的。他把这些雪茄押给探矿者,获得了一些钻石。从这开始,短短几年时间里,巴纳特成了一个富有的钻石商人和从事矿藏资源买卖的经纪人。

巴纳特的赢利呈周期性变化,每星期六是他获利最多的日子,因为这一天银行较早停止营业,巴纳特可以尽他自己的高兴用支票购买钻石,然后在星期一银行重新开门之前将钻石售出,以所得款项支付货款。

这种办法说穿了,差不多等于开空头支票。巴纳特借银行停止营业的一天多时间,“暂缓付款”且又不会让自己的空头支票给打回来,只要他有能力在每个星期一早上给自己的账号上存入足够兑付他星期六所开出的所有支票,那他就永远没有开“空头支票”。所以,巴纳特的这种拖延付款,纯粹利用了市场运行的时间表,在没有侵犯任何人的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调动了远比他实际拥有的资金多的资金。

巴纳特对时间的精打细算如此别出心裁,甚至让其他犹太人也感到惊奇,当时南非的犹太商人大多对巴纳特的做法不甚赞同。不过平心而论,只要巴纳特没有让卖主在星期一上午收不回款,谁也不能对他说什么,而只能服膺于这个犹太商人的“精明”。把头脑中的智慧变为手中的金钱

对知识的无限渴望,将知识视做财富,或许是犹太民族成为世界上优秀民族的重要原因。知识固然是劫不走的财富,但它毕竟不是真正的实实在在的财富,要将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财富就要靠智慧,智慧就是运用、掌握、驾驭知识的能力。知识是后天习得的,而智慧更体现在潜移默化的民族特质当中。一个人或许学识渊博,但他不一定是智者。就像一个古代的智者,他懂得的知识肯定不多,但他是智者,而我们不是。

犹太民族很懂得智慧与知识的区别。在他们看来,只有你能够创造财富,你才懂得智慧,也就是说能赚钱才是真智慧。如果你是个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可你却不能用你学到的知识去赚钱,那你顶多就是个学富五车的学者,但不是智者。相反,如果你是个穷光蛋,也没有读过什么书,但你能够靠自己的本事一夜间成为富翁,犹太人肯定会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他们认为你真正拥有了赚钱的智慧。

有一位犹太人,病危临终之际,立下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全部兑换成现金,用这些钱买一张高级的毛毯和床,然后把余下的钱放在我的枕头里面,等我死后再将它们一同放进我的坟墓,我要带这些钱到天国去。”

富翁死后,亲人依遗嘱准备将死者所有财产换得的现金一同埋进他的坟墓,这时,他的一个朋友觉得这样太可惜,就灵机一动,飞快地掏出支票和笔,签下了同等的金额,撕下支票,放入棺材。他轻轻地对死者说:。“伙计,金额与现金相同,你会满意的。”

许多人拥有智慧,但是他们的智慧都没有用来创造价值,所以他们始终是十分贫困的。学者应该运用自己的知识来获得智慧,而且应该学习那些真正的智慧,可以赚钱的智慧。智慧可以分为死的智慧和活的智慧,而死的智慧是没有用的智慧。

世界上各个民族的人都很聪明,但是惟有犹太人是最能够运用智慧的,因为他们知道怎样把自己头脑中的智慧变成他们手中的金钱,这就是犹太人的过人之处。他们对知识的崇拜和敬爱之情达到了疯狂的程度,因为这些知识不仅仅显示他们的博学,最关键的是这些知识教会了他们怎样赚钱。可以想象,如果这些知识没有给他们带来实际的收益,他们是不会去学习的。犹太人说:“手艺者比宗教家更值得尊敬。”因为宗教家虽然有知识,但是他的知识没有运用出来,这样的知识等于没有知识。而手艺者虽然知识不多,但是他们把自己仅有的一点知识也贡献出来了,这样他的智慧虽然少,但却是有用的,所以更值得尊敬。

所以,他们认为如果知识不应用到实践中去,知识没有转化为金钱也是没有价值的。

犹太人对待那些整天只知道学习的人的看法是:“有些人过度钻研学问,以至于无暇了解真相。”他们甚至这样看待死读书的人:“学者中也有类似驴马之人,他们只会搬运书本。学者中有人被喻为载运昂贵丝绸的骆驼,但骆驼与昂贵的丝绸是毫不相干的。”如果这样说来,他们只是书籍的搬运工而已,根本算不上是有知识的人,真正有知识的人就应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在实际的生活中,创造出他所能创造的价值。《羊皮卷》中说:“智慧胜过能力,然而贫穷人的智慧被人藐视,他的话也无人听从。”到了这样的地步,智慧只有深深地埋藏了,不能有力地展现它应有的价值。犹太人热爱智慧,那么他们所说的真智慧又是什么呢?犹太人有则笑话,谈的是智慧与财富的关系,它回答了这个问题。

两位拉比在交谈:“智慧与金钱,哪一样更重要?”“当然是智慧更重要。”“既然如此,有智慧的人为何要为富人做事呢?而富人却不为有智慧的人做事?大家都看到,学者、哲学家老是在讨好富人,而富人却对有智慧的人摆出狂态。”“这很简单。有智慧的人知道金钱的价值,而富人却不知道智慧的重要。”

在这个故事里,拉比认识到金钱的价值。他说得很对,有智慧的人应该知道金钱的价值,不应该和金钱相脱离。真正的智慧是和金钱联系在一起的,没有金钱的智慧是没有用的智慧,简直没有什么价值。而智慧和金钱相组合,智慧的价值才显露出来。如果金钱是衡量智慧的价值尺度,那么,智慧的价值又怎么体现呢?因此,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金钱的价值,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学识来获取金钱,用自己的知识来创造现实社会的财富。

如果一个有知识的人,也拥有了智慧,但却只会靠为富人效力,以求获得一点微薄的酬劳,试问这智慧的价值有多大呢?这样只是把自己的智慧无端地浪费而已,还能称得上智慧吗?因此,学者、哲学家的智慧即便可以称得上智慧,也不是真正的智慧。因为它同金钱无缘,而金钱正是智慧价值的反映。让富有的人在有智慧的人面前施展他们的淫威,显露他们的狂态,这算是有智慧的人吗?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会通过自己的智慧取得与他的智慧相应的财富的,匍匐在金钱脚下的智慧根本算不得是智慧。在富人的狂态面前俯首帖耳的智慧,怎么可能比金钱重要呢?相反,富人没有学者的智慧,但他却能驾驭金钱,拥有聚敛金钱的智慧,又通过金钱驾驭智慧,他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

智慧有死的智慧和活的智慧。只有用于实践产生了效益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这样的智慧才是重要的。不过,如果这样的话,金钱又成了智慧的尺度,金钱又变得比智慧更为重要了。其实,两者并不矛盾:活的钱,也就是能不断生利的钱,比死的不能生钱的智慧重要;但与死的钱相比,即单纯的财富——不能生钱的钱又没有活的智慧即能够生钱的智慧重要。那么,活的智慧与活的钱相比哪个更重要呢?无论从这则笑话的演绎,还是从犹太商人实际经营活动的归纳,都只能得出一个答案:只有化入金钱之中的智慧,才是活的智慧;只有化入了智慧之后的钱,才是活的钱;活的智慧和活的钱难以隔离,因为它们都是一个道理:它们同样都是智慧与钱的完美结合。

有位叫阿巴的外科医生非常著名,他给人看病是收费的。当时人们的观念是医生是救死扶伤的天使,收费是不应该的,医生们于是在大街上摆上一个箱子,向路人募捐。人们纷纷指责这位名医,但是阿巴告诉他们:“不收费的医生是不值钱的医生。”

由此可以看出,在犹太人的心目中,金钱和智慧是不会相互矛盾的,它们是可以完美地结合的。怎样把空钱包装满钱

亚凯德说:“我的第一个囤积金钱的仓库。就是这个破烂不堪的钱包,常常为着空钱包发愁,因为我要使它变得饱满,所以拼命追求发财秘诀,终于让我找到7个发财秘诀。“坐在我面前的各位先生,我要将这些发财秘诀介绍给各位。希望每位想发财的人都能获得这些秘诀。“我用很简单的方法教你如何发财,这种简单的方法是打开财库大门之锁的钥匙因此你们就能走进财库。“现在让我们来讨论第一个发财秘诀。”

亚凯协看见坐在第一排有一个人,于是问他说:“朋友,你是干哪一行业的?”

那人回答:“我是一位文书员,在泥版上面刻制各种记录。”“我以前也是靠这种工作赚进第一批金钱,因此,我认为你的赚钱命运和我相同。”

亚凯德面向另一位红脸的人继续问下去。“请你告诉我,除了刻制记录以外,你不定期有什么其他谋生方法吗?”“我是一位屠夫,我购买农民喂养的山羊,把羊宰后将肉卖给家庭主妇们,把皮卖给鞋匠。”“因为你会工作,当然你会赚钱,所以你会利用使你发财的每个大好机会。”

亚凯德使用这种问答方式,以便了解每个人的谋生方法,当结束这种提问以后,他说:“各位同学,现在你们知道谋生的工作很多,赚钱的行业也不少。赚钱的方法就是金钱的来源,做完一件工作你的钱包里就多一份财富。由此可见各位钱包里涌进的金钱和各位赚钱本领有密切关系,你们说对不对?”

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赞成他的说法。“那么,”亚凯德继续说,“假使各位希望发财,同时又把赚得的金钱胡乱花掉,像这样的乱用金钱岂不太愚笨吗?”

学生们都认为他说的很对。

于是亚凯德转向一位自称卖蛋的谦虚人说,“假使你每天早上收进10个蛋放到蛋篮里,每天晚上你从蛋篮里取出九个蛋,其结果如何呢?”“时间久了,蛋篮就会满溢啦。”“这是什么道理?”“因为我每天放进的蛋数比取出的蛋数多一个呀。”

亚凯德转身,以笑脸面对全班学生说:“在座的各位同学中,有哪一位同学的钱包是空的呢?”

最初,同学们都彼此观望,而觉得老师很会逗人发笑,于是,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最后,大家都把钱包在空中摇摇作乐。“好啦,”亚凯德继续说:“现在我向各位介绍发财的第一个秘诀,你们要按照我告诉蛋商的发财秘诀去做。因为你把10块钱收进钱包里,但你只取出9块钱作为费用,这表示你的钱包已经开始臌胀,当你觉得手中钱包重量增加时,你的心灵中一定有满足感。”

不要以为我说的太简单而嘲笑我,发财秘诀往往都是很简单。开始,我的钱包也是空的,无法满足我的发财欲望,不过,当我开始放进10块钱只取出9块花用的时候,我的空钱包便开始臌胀。我想,各位如果如法炮制,各位的空钱包自然也会膨胀了。

现在让我来说一个奇妙的发财秘诀。它的道理我也说不清,事实是这样的:当我的支出不超过全部收入90%时,我就觉得生活过得很不错,不像以前那样地穷困。不久,觉得赚钱也比往日容易,能保守而且只花费全部收入的一部分的人,就很容易赚得金钱。反过来说,花尽钱包存款的人,他的钱包永远都是空空的。

各位同学,上面所说的就是我所说的第一个发财秘诀:“每次当我把10块钱放进钱包的时候,我最多只花费9块钱。同学们,请你们彼此互相讨论,如有任何一位同学证明我第一个发财秘诀没有功效,请在我们再见面的时候告诉我。”想赚钱就不能顾虑太多

在现代社会中,尽管许多人已认识到“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他们在赚钱时仍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显得羞羞答答,仿佛大姑娘出嫁一般。甚至有的人认为“金钱乃身外之物”,过于追求会染上铜臭,绝不能做金钱的奴隶,要么就彻底钻入“钱眼”中。其实,问题就出在这里,正是因为许多人没有对钱的观念产生正确认识,才被那些朋友或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拒绝的相识骗苦了。

有三名神父,分别是英国人、美国人及犹太人。三人一起参加一个讲座后,彼此交流起自己的工作状况。

美国神父问其他两位:“对于教堂奉献箱里信徒们所奉献出来的钱,你们都是怎么处理的?”

英国人一向比较保守,所以英国神父说:“为了公平,我会在地上画一条直线,然后把奉献箱里所有的钱,往天上一丢,落在地上直线右边的,是属于上帝的钱,作为教堂运作的经费;而落在直线左边的,则算是我的薪水,留下来让自己过生活。你们又是怎么处理的?”

美国神父秉持美国人的务实精神,生性也较为活泼坦率一些。他说:“哦,我也跟你差不多,我是在地上画个圆圈,当然,圆圈不能画得太大啦!然后把奉献箱的钱呢,往天上一丢,掉在圆圈里面的就奉献给上帝,而掉在圆圈外面的,就当作是我的私房钱啦。”

这时候,视钱如命的犹太神父忍不住开口了:“哪有那么多的麻烦,我根本不用画什么直线啦、圆圈的。我的方法很简单,只是直接把信徒奉献的钱往天上一丢,留在天上的,当然归上帝所有,至于掉在地上的,哈哈……就全归我了。”不妨看看2000多年前的犹太谚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钱不是罪恶,也不是诅咒;钱会祝福人的。”“钱会给予我们向神购买礼物的机会。”“身体的所有部分都依靠心而生存,心则依赖钱包而生。”

犹太人的这些谚语中对钱则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不仅认为钱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认为钱会给人带来好运,并作为敬神的工具。这种情感曾和中世纪基督教认为的“钱是罪恶,甚至和钱打交道的人也是卑污的”大相径庭。当今社会的中国人究竟接受哪一种观点?

犹太人的长期经商传统,使他们必须珍视钱,因为尽管钱在别人那里只是媒介和手段,但在犹太商人眼里,钱则是每次商业活动的最终争取目标,也是衡量其成败的标准。

犹太人的长期流散,也使他们必须珍视钱。因为每当形势紧张,他们重新逃亡时,钱是最便于携带的东西,也是保障他们生存的关键。

犹太人的宗教异端身份,也使他们必须珍视钱,因为钱没有气味没有色彩,是犹太人在同其他宗教教徒打交道时唯一不具异端色彩的东西。犹太人逃亡者的身份,也使他们必须珍视钱,因为他们原来就是用钱才买下了在一个国家中的生存权利。犹太人缴纳的人头税和其他税种特别多,税额之重也是绝无仅有的。“犹太人若非自己在财政方面的实力,早就被消灭干净了。”

犹太人的四散分布,也使他们必须珍视钱,因为钱是他们彼此相互救援最方便的形式。

所以,钱对犹太人来说居于他们的生死之间的中心地位,具有“准神圣性质”:钱本来就为应付那些不测事件的发生而准备的,钱的存在意味着他们有办法对付这些不测事件;钱越多,发生这些事件的可能性就越小。

所以,犹太人赚钱除为了养家糊口外,还是为了安全的保障!至今在犹太人家庭中还有一种习惯,留给子女的财产至少不低于自己曾继承的财产,这种心愿在犹太商人家庭中更加强烈。

所有这一切表明,当其他民族还在憎恶钱时,犹太人已经完成了对钱的文化学而不是经济学划时代的超越:钱成为一种独立的并凌驾于其他尺度之上的尺度。于是,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发生于市场氛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