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改变命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30 01:31:45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思维改变命运

思维改变命运试读:

前言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三个著名演员应邀到一个剧场同台演出,他们向剧场经理提出同样一个要求,即在海报上把自己的名字排在前面,否则,他们将退出演出。三名演员同台献艺的消息早己传出,总不可能改为个人专场演出,何况这几位演员都是走红明星,得罪哪一个都对剧场经营不利,这真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不过,剧场经理略加思索之后就满口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到演出那天,三位演员到剧场一看,海报不是一般的平面形式,而是一个不断转动的大灯笼,三个演员的名字都写在灯笼上,三个名字转圈出现,谁都可以说自己的名字排在前面,于是三位演员皆大欢喜地参加了演出。

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在现实中,人们时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其实只要积极地运用思维,换一种思考方法,一切都将变的皆具可能。

多数的时候,人们总是在矛盾的思维中挣扎着,却从没有想过冲出自己给自己设定的牢笼。人一旦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式,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式的思维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这就是很多人的一种愚顽的“难治之症”。

如果想要医治思维的顽症,就要摆脱思维的定式,就像脑筋急转弯这个游戏,它其实就是在尝试着将我们拉出思维定式。比方,有一个没有窗户的房子,只有一个门,但却怎么推也推不开,问如何才能走出去?答案就是:拉开门走出去!通常,我们的思维就会误认为,推不开,就是门打不开了,那么就根本出不去,但实际办法就在“拉”这个字上。

在人的一生中,我们积累了很多这样或那样的经验,再加上长辈们给予的言传身授,就成了我们心中设想的路的走法。很多人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总是以经验主义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思维模式,走不出思维定式,所以他们难免会走不出宿命般的可悲结局——遇到难题总是认为不可能解决;而一旦走出了思维定式,用一个理智、客观的思维来接受新思想,来调整自我,就可以看到许多别样的风景——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因此,本书将为你摆脱思维定式,提供思考的动力和技巧,使你拥有独特的思维风格,超越自我,创造奇迹。

从现在开始,突破你固有的思维方式,一切不可能都将变为可能。思维一:换位思维换位思维就是换一种立场看待问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研究问题,以开心态对待冲突,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做出与平时惯常思维下不一样的行为。通过换位思维,可以让我们突破固有的思维习惯,学会变通,解决常规性思维下难以解决的事情;通过换位思维,可以让我们了解别人的心理需求,感受到他人的情绪,将沟通进行到底;通过换位思维,可以让我们很好地进行服务定位,成功销售我们的产品;通过换位思考,领导者可以得到下属的拥护,下属可以得到上级的器重……总之,换位思考可以让我们换个角度,以全新的视角看待和考虑问题,从而更好、更快、更有效的解决问题。获得全新的观察视角

换一种角度看问题,从而获得全新的观察问题的视角。这种新的观察视角往往能够帮助你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解决某些常规行思维下难以解决的事情。

在生活或工作中,有很多经过深入研究后获得的重大成果的最初突破口,其实早就有不少人遇到过。为什么总是只有极个别的人才会去注意、重视、研究并由此取得重大突破呢?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般人都难以摆脱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所形成的思维定势的束缚。有很多看起来很难解决的问题,其实往往并不是难在问题本身,而是难在不容易突破自我。其实,只要换个角度,换一种思维方式,有可能获得全新的观察视角,很快找到解决的办法。

为满足市场需要,日本一家公司的科技人员开始设计一种新的小型自动聚焦相机。所谓自动聚焦,就是相机要根据拍摄的对象,自动测量距离,然后镜头作相应的调整,自动定好焦距。设计这种相机有几个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小巧轻便,容易操作,而且要成本低廉。

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条件,在相机里装进电动机以后,体积就小不了,重量就轻不了,成本就很难降下来。如果要为它再去特别设计一种专用的超小型电动机,时间又很难保证。

设计人员为此大伤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都不通,设计工作长时间裹足不前。后来一个不是学电机专业的技术人员想到:自动聚焦需要的动力很小,而且距离很短,不用电动机,用弹簧行不行呢?这个突破了“必须用电动机驱动”这“一定之规”的新设想提出以后,设计人员们沿着新的思路不断进行探索和试验,没过多久,就相继设计制成了一种又一种小型和超小型的自动聚焦相机。对这种给人们带来了很大方便,连傻瓜也能使用的“傻瓜相机”,科技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代表了产品开发的一个新的重要方向——傻瓜化,即“功能简单化”、“易操作化”,同时也是“高智能化”、“高科技化”。

工作中,我们常常也会遇到类似于上面情况的问题,在这个时候,我们应当更正平日里早已经习惯了的看待问题的角度。如果这条路走不通,就立即变换方式,从新选择另外一条路。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从而获得崭新的视角,让自己的思维在求新求变中不断得到更新。成功的人往往懂得:在一定的时候超越经验和专业知识去考虑问题,从而才能获得一个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现实中,有些人常常固守原有的思维模式,即“一条路走到黑”或“不撞南墙不回头”。这些人有的一开始的方向就是错误的,他们注定不会把工作做好,因为方向稍又偏差,便会差之毫厘,缪之千里。还有的是当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他们不能做到适时地调整方向,结果只能无功而返。

这些人没有创新的观念和意识,更谈不上掌握创新的思维方法和运用创新的技法,对于出现在他们面前的问题,他们永远只会用久有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去解决,所以,等待他们的就只有失败。

一家酒店经营得很好,人气旺盛、财源广进。酒店的老总准备开展另外一项业务,由于没有太多的精力管理这家酒店,打算在现有的三个部门经理中物色一位总经理。

老总问第一位部门经理:“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第一位部门经理不假思索地答道:“先有鸡。”

老总接着问第二位部门经理:“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第二位部门经理胸有成竹地答道:“先有蛋。”

这时,老总向最后一位部门经理说道:“你来说说,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第三位部门经理认真地答道:“客人先点鸡,就先有鸡;客人先点蛋,就先有蛋。”

老总笑了。他决定将第三位部门经理升任为这家酒店的总经理。

就事论事,容易使人的思维局限在一个圈子里,使自己跳不出思维的小框框,更找不到处理事情的正确方法;相反,当我们换个角度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框时,我们就走上了一条新路。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才能的人才,在碰到问题时,换种思路考虑问题,从而获得新的观察视角,只要我们有创新的观念和意向,有创新的精神,就会不断取得成功,就能够成为一个成功人士。换位思考使你了解他人的需要

换位思维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将情感转移,在对方的情感世界中理解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将心比心。

换位思维不仅对保持人际之间的和睦关系非常重要,而且对任何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来说,也都是至关重要的。要想在工作中取得成就,就需要换位思考。无论是服务员,还是从事心理咨询,或给人治病以及在各行各业中当领导,只要是了解他人的情感对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那么换位思维的能力就是取得优秀业绩的关键因素。

识别他人的情绪和观点对于深入了解顾客需求,调整自身行为十分重要。在销售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善于聆听顾客的看法和意见,这种倾听是指积极地听,即对听到的情况做出恰当的反应,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某种调整。而要作到所有这些,关键就在于进行换位思考能力的高低,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换位思考能力是成功推销的关键。

一位家庭主妇在买东西的时候很少尝试新的品牌,总是用那些已经用惯了的产品,尤其是在那些普通的日用品方面,她所考虑的是价钱便宜。洗衣粉通常用的是雕牌,洗涤灵则总是用金鱼或白猫牌的。而按理的销售人员却成功地说服了这个家庭主妇购买了他们的产品,尽管这些产品要比雕牌、金鱼或是白猫要贵几倍的价钱。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位推销员在销售的过程中,积极地运用换位了思维,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家庭主妇:不行,你们的产品对我来说太贵了,我可以买好多其他的产品呢。

推销员: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您对我们安利产品的特点不是很了解,我可以为您详细地介绍一下吗?

家庭主妇:那好吧,你说说,我听听看。

推销员:安利产品的最大特点就是环保,无毒无害。就拿我们平常吃的蔬菜水果来说吧,尤其是苹果、梨之类的,咱们都习惯连皮吃。可是现在的水果都施有农药,单拿水洗不干净,用普通的洗涤灵又很难洗干净,这些化学合成的东西吃进去对身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而安利的配方是无毒无害的,又很容易漂洗干净,带皮吃黄瓜、苹果什么的都可以放心。

家庭主妇:那我就用普通的洗涤灵多洗几次不就行了。

推销员:呵呵,看您家的布置很精细雅致,您一定是个很注重生活品质的人吧。那些普通洗涤灵中的化学物质对皮肤很不好,如果再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冲洗,对手伤得更是厉害,而且洗蔬菜水果得时候,戴那种塑胶手套也不是很方便。安利产品对皮肤得刺激比较小,再加上很容易冲洗干净,大冬天的手就不会被洗得红红的啦,您也不想让自己的手过早的衰老吧。

家庭主妇:那,那你们那个洗衣液呢?

推销员:洗衣液的特点也在于环保,刺激小,但是绝对不会有损去污能力。相信你平时用洗衣粉洗衣服的时候,会有烧手的感觉,但是安利则不然,它比较温和,手洗机洗都可以,而且含有一定的柔软成分,如果不是特别敏感的材料做的衣服,通常不用再加柔软剂了。

家庭主妇:你说的是有点道理,但是你们的产品确实太贵了,我平常用的只要几块钱就可以,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啊。就算安利确实像你说的这么好,那也贵太多了。

推销员:其实是这样的,我给您算一笔帐:安利确实是要稍微贵一点,但是绝没有贵得那么离谱啦。我们这一大瓶洗涤灵是需要先稀释后使用得,因此普通家庭大概可以用一年半左右,普通的洗涤灵一般2个多月就要换一瓶吧。洗衣液每次也只要很少量就可以达到很好的去污效果,只要这个专用瓶盖(出示了一个小瓶盖)的2/3就可以了,因此这一大瓶一般用一年左右是没问题的,可普通洗衣粉要洗同样的衣服大概一个月就用完一袋了,另外还要单买衣服柔软剂。这样算下来的话,安利并没有贵太多,您只要稍微多花一点钱,就可以保证使用环保产品,保证您全家认得健康生活,同时无刺激的配方也使您手部的皮肤免受伤害。从长远利益考虑考虑,如果您和家人长年累月都生活再充满化学残留物质的环境中,那对身体使多大的隐患啊。

后面的对话就不再说了,结果可想而知,这位家庭主妇不仅买了洗涤灵和洗衣液,还买了稀释用的瓶子和倒洗衣液的专用瓶盖,当然这两样东西相对也不便宜。安利的这位推销人员或许使无意识的,但是它在推销过程中却充分利用了换位思维的力量。他不仅衣开始就揣摩顾客的心理,从顾客的需求出发,而且整个过程中注意听这位顾客的每一句花,体察她的每一丝情绪变化,恰当地做出反应,不断调整服务的定位,从环保到无刺激,从无毒无害到不伤手,始终都围绕着顾客所关心的话题,从顾客的角度考虑并提出建议,抓住顾客每一次想法的变动,就像聊天一样,让顾客感到他们所想的问题是一样的,他所提供的产品恰好能解决顾客所面临的问题。

与其相反,如果你不能设身处地地为顾客着想,不懂得运用换位思维的推销,那么你就不是个合格的推销人员,当然你也就不能很好地将你要推销的产品推销出去。

有一个采购员被受命为办公大楼采购大批的办公用品,结果在实际工作中碰到了一种过去从未想到的情况。首先使他大开眼界的是一个营销信件分报箱的营销员。这个采购员向他介绍了他们每天可能受到的信件的大概数量,并对信箱提出一些要求,这个营销员听后脸上露出了大智不凡地神气,考虑片刻,便认定这个采购员最需要他们的CSI。“什么是CSI?”采购员问。“怎么?”他以凝滞的语调回答,内中还夹着几分悲叹,“这就是你们所需要的信箱。”“它是纸板做的、金属做的,还是木头做的?”采购员问。“噢,如果你们想用金属的,那就需要我们的FDX了,也可以为每一个FDX配上两个NCO。”“我们有些打印件的信封会相当的长。”采购员说明。“那样的话,你们便需要用配有两个NCO的FDX转发普通信件,而用配有RIP的PLI转发打印件。”

这时采购员稍稍按捺了一下心中的怒火,“小伙子,你的话让我听起来十分荒唐。我要买的是办公用品,不是字母。如果你说的是希腊语、亚美尼亚语或英语,我们的翻译或许还能听出点门道,弄清楚你们的产品的材料、规格、使用方法、容量、颜色和价格。”“噢,”他开口说道,“我说的都是我们的产品序号。”

最后这个采购员运用律师盘问当事人的技巧,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慢慢从他嘴里搞明白他的各种信箱的规格、容量、材料、颜色和价格。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一个销售人员在推销自己的产品时,所用的语言都是专业术语,不能让顾客清楚的知道产品的特性及用途,那么就很难成功的推销自己的产品。在销售过程中,要懂得换位思维,用买主的语言和顾客交流,这样才能抓住主动,把顾客牢牢地吸引住。

总之,善于换位思维的能力对于培养和挽留客户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站在他人的位置看问题

不要以己度人,别将自己的意见或想法强加于人,我们要用换位思维去思考问题,尽可能地为他人多想想——站在他人的角度或位置想问题。

没有人愿意受人支配,谁都希望自己的观念想法能够得到他人的采纳和尊重。

一位专门负责推销装帧图案的业务人员,在向一家公司推销装帧图案时,每次这家公司的主管人员总是先看看草图,然后充满遗憾地告诉他:“你的图案缺乏创新,我们不能用。”

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位业务员读到了一本如何影响他人行为的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深受启迪。于是,他带着一些未完成的草图,再次找到那位公司主管说:“我这里有一些未完成的草图,希望您能从百忙中抽空给我指点一下,以便让我们能根据您的意见把这些装帧图案修改完成。”这位主管人员答应看一看。

几天以后,这位业务员又去见那位主管人员,并根据他的意见,把装帧图案修改完成,最后,这批装帧图案全部推销给了这家公司。自此之后,他又用同样的方法顺利而成功地推销出许多装帧图案,并因此而获得了丰厚的报酬。

这位业务员在谈到成功经验时说:“我以前一直无法成功是因为我强迫别人顺应自己的想法,现在不同了,我请他们提供意见,这样,他们就觉得自己参与了创造设计,即使我不去推销,他们也会来买的。”

如果你要想使人信服,你就应该记住:要换位思考,别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没有人喜欢被迫行事。换一个角度,如果你想赢得他人的合作或者使要征询他人的意见及需求,就让他觉得是出于自愿。

王林是北京某大医院调光部门的一名主治医师,医院想要新添一套调光设备,许多厂商听到这一消息,纷纷前来介绍自己的产品,负责调光部门的王林医师因此不胜其扰。然而,在众多的厂商之中,有一家制造厂商却采用了一种很高超的技巧。他们写来一封信,内容如下:

我们工厂最近完成了一套调光设备,前不久才运到公司来。由于这套设备并不是尽善尽美,为了希望能进一步改良,我们诚恳地邀请您前来指教。为了不耽误您的宝贵时间,请您随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马上开车去接您。“接到信后真使我感到惊讶。”王林医师说道,“以前从来没有厂商询问过他人的意见,所以这封信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重要性。那个星期,虽然我每天晚上都很忙,但我还是取消了一个约会,腾出时间去看了看那套设备,最后我发现,我语研究就愈喜欢那套机器了。没有人向我推销,而是我自己向医院提议买下那套设备的。”

你要想把自己的意见或思想强加给别人并让其去接受,是很费劲的做法,与其这样,不如提出有效的建议,然后让别人去想出结论,那样不是更聪明吗?这就是换位思维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有一个年轻人去买摩托车。推销员带着这个年轻人看过一辆又一辆的摩托车,但是这个年轻人总是不称心。这儿不合适,那儿也不好用,价格又太高,在这种情况下,推销员无计可施了,他就去向有经验的推销员求助。

经验丰富的推销员告诉他,此时最好停止向那个年轻人推销,而让他自动购买。不必告诉那个年轻人怎么做,为什么不让他告诉你怎么做?让他觉得出主意的人是他自己。这个建议听起来非常不错。于是,几天之后,当有一位顾客希望把他的旧摩托车换一辆新的时,这位推销员旧开始尝试这个新的方法。他了解,这辆旧的摩托车对那个年轻人可能很有吸引力。因此,他打电话给那个年轻人,问他能够过来看一下,提供一点意见。那个年轻人来了之后,推销员对他说:“你是个很聪明的买主,你懂得摩托车的价值。能否请你看看这辆摩托车,试试它的性能,然后告诉我这辆摩托车应该出价多少才合算?”那个年轻人的脸上呈现出“满意的笑容”。

终于有人向他来请教了,他的能力已经受到赏识。他把摩托车开上了大道,跑了一会就开回来了。“假如你能以5000元买下这部摩托车,”他建议说,“那你就卖对了。”“假如我能以这个价钱把他卖下,你时否愿意买他?”这位推销员问道。5000元?果然,这是他的主意,他的估价。这笔生意立即成交了。

让别人觉得办法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运用在商场上的确是一个屡试不爽的方法。换位思考,就是要避免以己度人,改变他人而不致伤感情或引起憎恨。无论是谁,如果你想说服他人,你想影响他人接受你的思想方式,你就要换位思考。

有一家卖家用电器的销售部经理发现公司的销售人员做事时没有精神,态度散漫。于是他召开了一次业务会议,鼓励下属说出他们对公司的期望。

他把大家的意见写在黑板上,然后说道:“我可以给你们所希望得到的,可是希望你们告诉我,我在你们身上,能获得些什么呢?”他很快有了满意的答案,那是忠心、诚实、乐观、进取、合作以及每天8小时的热忱工作。其中还有人愿意每天工作14个小时。这次会议的结果,使员工们充满了新的斗志,新的激励。至此,整个公司的销售业绩大幅度上升,公司业务蒸蒸日上。

销售部经理感慨地说:“这些人不过是与我做了一次道德交易。只要我实现自己的诺言,他们就会实现他们的诺言。我征求他们的愿望和期待,这一做法刚好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的确,没有人愿意被人强迫去做一件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喜欢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行动或做事,我们喜欢别人征询我们的意见和需求。换位思维恰恰给了我们这样的思考方法,让我们能够换一个角度,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的解决问题。多为他人考虑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有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天早上,牧人进来捉猪,猪大声地嚎叫着,猛烈地反抗。绵羊和乳牛很讨厌猪的嚎叫,便一起责备猪:“你吵什么呀,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猪听了回答道:“他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这是一个寓言,它形象地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理解别人是不容易的。当然,寓言就是寓言,它需要的是简单透彻对比强烈,而在现实里,判断可就复杂得多了。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在交际过程中,人们都是以具体角色出现的。由于长期习惯于从自己角色出发来看待自己何别人的行为,就使认识带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例如,顾客认为营业员都不尽职责,营业员却觉得顾客总是在找麻烦;作领导的觉得下属不服从管理;作下属的觉得上级不了解实际情况……因为角色不同,人际间总是发生冲突,不能相互理解,造成交际障碍。

要想克服这一障碍,就要进行换位思考,即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假使自己处在对方的位置上,会作何感想?这样,就会通情达理地谅解对方的行为何态度。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祖母打算织毛衣,而家中刚学步的孙子老来打扰,把毛线扯得一团糟。老奶奶生气地把孙子放进围栏里,结果孙子大哭,她又不得不把孙子抱出来。这时,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目的,并不是要把孙子围起来,而是要把孙子和毛线分开。这样一想,她就把孙子留在外面,自己爬进围栏里织毛衣,很好地解决了。既不影响孙子玩耍,也不影响自己织毛衣的问题。

这个故事开始的问题是,一般人容易受习惯的影响,认为只有孩子才进围栏,哪有大人进围栏的。这位老奶奶却转换了一般人的习惯,自己进围栏,孙子留外面。形式似乎一样,但结果却大相径庭,由此找到解决的方法。

人是有感情的社会性的动物,需要别人的理解。学会换位思维就能够帮助我们通过转换认识立场来发现新问题、寻求新答案,克服自我中心主义或先入为主的种种主观偏见,打破旧的思维框架或心理定势,以超越自我的态度客观公允地审视和认识自我的实际情况以及与客体的真实关系。

换位思维可帮助人们通过相互理解和沟通来了解他人需要、服务社会,可培养人之仁爱、平等、同情、宽容等优秀道德品质。众所周知的“以病人为中心”、“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等呼吁都是换位思维在交往中的反映。正如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在论及仁政时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包含着以己度人、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之类的换位思维方法。摆脱思维定势

心理定势,这种心理现象最早是由德国心理学家缪勒发现的。他提出,在人的意识中出现过的观念,由一种在意识中再重复出现的趋势。他曾经通过大量实验来证明心理定势的存在。其中一个有趣的实验是:让一个人连续10~15次手里拿两个重量完全相同的球,然后再让他拿两个重量有差别的球,他也会感知未完全相等。反过来也一样。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心理定势,指的是“过去的感知影响当前的感知”。心理定势反映在思维上就是思维定势。简单的说,思维定势是反复思考同类或类似问题所形成的定型化的思维模式。

一般来说,思维定势有利于常规思考。它使思考者在思考同类或相似的问题时,能省去许多摸索和试验的步骤,能不走或少走弯路,这样就既可以缩短思考的时间,减少精力的耗费,又可以提高思考的质量和成功率。举例来说:机械装置要自动化,需要能源来提供装置运行所需的动力,现在人们普遍使用电动机,这早已成为机电专业方面的常识。这一常识,在众多机电专业人员的头脑钟,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有了这样的常识和思维定势,使科技人员在设计各种自动化机械时,对于如何解决它们的动力问题,就不需要再费时费力地逐一探索、试验,很快就能明确:需有电动机来驱动。这显然对设计自动化机械能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但是,这种思维定势只适用于常规的思考,遇到特殊的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了。

一家规模不大的建筑公司在为一栋新楼安装电线,在一处地方,他们要把电线穿过一根10米场、但直径却只有3厘米的管道,而且管道是砌在砖石里,并且弯了4个弯。这对非常又经验的老工程师来说都感到束手无策,显然,用常规的方法很难完成任务。最后,一位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工人想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主意:他到市场上买来两只白老鼠,一公一母。然后,他把一根电线绑在公老鼠身上,并把它放在管子的一端。另一名工作人员则把那只母老鼠放到管子的另一端,并轻轻地捏它,让它发出吱吱的叫声。公老鼠听到母老鼠的叫声,便沿着管子跑去救它。它沿着管子跑,身后的那根电线也被拖着跑。因此,工人们就很容易把那根电线的一端和另一处的电线联在一起。就这样,穿电线的难题顺利得到解决。

思维定势在工作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但是有时却不利于创新思考。一个长期习惯于“一定之规”考虑问题,很少进行创新思考的员工,久而久之,往往会把很多本来大不相同的问题,也因为它们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而看成是同一类问题,用相同的办法去解决。这样,自然就会白费精力。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因此,我们需要用换位思维来摆脱和突破这种思维定势的束缚,克服心理障碍,达到改变的目的。

科学家曾用小虎鲨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小虎鲨一出生就在大海里,很习惯大海中的生存之道。肚子饿了,小虎鲨就努力找大海中的其它鱼类吃,虽然要费力气,却也不觉得困难。有时候,小虎鲨必须追逐良久,才能猎食到口。这种困难度,随着小虎鲨经验的长进,越来越不是问题,猎食的挫折并不对小虎鲨造成困惑。很不幸,小虎鲨在一次悠游追逐时,被人类捕捉到。离开大海的小虎鲨还算幸运,一个研究虎鲨的单位把它买了去。关在人工鱼池中的小虎鲨,虽然不自由,却不愁猎食。研究人员会定时把食物送到池中,都是些大大小小鱼食。有一天,研究人员将一大片玻璃放到池中,把水池隔成两半,小虎鲨看不出来。这一天,研究人员把活鱼放到玻璃的另一边,小虎鲨等研究人将放下鱼之后,就冲了过去,撞到玻璃,痛得头眼昏花,什么也没吃到。小虎鲨不信邪,等了几分钟,看准了一条鱼,又冲过去,撞得更痛,差点没昏倒,一样吃不到。休息十分钟之后,小虎鲨饿坏了,这次看得更准,盯住一条更大的鱼,又冲过去,情况没改变,小虎鲨撞得嘴角流血。想不通到底是怎么回事?小虎鲨瘫在池子里。最后,小虎鲨拼了最后一口气,再冲,仍然被玻璃挡着,撞了个全身翻转,鱼就是吃不到。小虎鲨终于放弃了。研究人员又来了,把玻璃拿走。然后,又放进小鱼,在池中游来游去。小虎鲨看着到口的鱼食,却是不敢去吃了。

在生活中,有些人很容易像小虎鲨一样,将思维编入既存的框架里,产生“命中注定”或“无法更改”的思维定势。从而逐渐失去踏出围绕自己框架的勇气,然后将自己对人生的梦想一个个抛掉。而没有追逐梦想、缺乏信心的人将会缺乏激情。如果我们能够积极地利用换位思维,就能够突破这种思维定势。

有个年轻人曾告诉拿破仑·希尔,当他失业而走投无路时,是如何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框,把注意力放在好的一面。他说:“我当时在一家信息报道公司工作。待遇虽然不怎么好,但以我的资历,还是可以的。那时经济不景气,公司不得不裁员。因此,对公司可有可无的员工就成为遣散的对象了。一天,我忽然接到解雇通知。接下来的几小时我真时万念俱灰。后来,我决定把它看成是外表不幸,其实万幸的事。我一直不太喜欢这个工作,要事一直留在那里,我的前途就不可能进展了。所以,解雇正是找一个真正喜欢工作的好机会。果然不久我便找到一个更称心的工作,而且待遇也比以前好。我因此发现被辞退这件事,确实是件好事。”

如果一味地习惯固定的思考模式,使生活、工作成为机械化的程序,结果只能是复杂了你的生活和你的心情。而这种习惯性情越多,人的个性也越萎缩,从而逐渐失去创新的想法和动力,使人们成为受习惯支配的机器。为此,我们要多运用换位思维,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换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将心比心,学会宽容

宽容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有较强的相容度。相容就是宽厚容忍,心胸宽广,忍耐性强。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待人以宽。”这就是说,相容接纳、团结更多的人,在顺利的时候共奋斗,在困难的时候共患难,进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创造更多的成功的机会。反之,相容度低,则会使人疏远,减少合作力量,人为地增加阻力。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人相遇激战,最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分开,失去了联系。他们之所以在战场上还能相互照顾,彼此不分,因为他们是来自同一个小镇的朋友。两个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他们仍然未能与部队联系上。这一天,他们打到了一只鹿,依靠鹿肉他们又艰难地度过了几天。可是也许十战争的原因,动物都四散奔逃,或被杀光了,他们这以后再也没有看到任何动物。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年轻一点的战友身上,这一天,他们在森林的边上又遇到了敌人,经过再一次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自以为安全的时候,他们饥饿难忍,这时只听见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是在肩膀,后面的战友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赶忙把自己的衬衣撕开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战士一直叨念着母亲,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他们的生命即将结束。虽然饥饿,身边的鹿肉谁也没有动。天知道,他们怎么度过了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了他们。

事隔离30年,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朝我开了一枪,他就是我的朋友,他去年去世了。在他抱住我的时候,我碰到了他发热的枪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但当晚我救宽容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带的鹿肉活下来,但我也知道他活下来是为他的母亲。此后的30年,我装作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的母亲还是没能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他跪下来说,请我原谅,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二十几年的朋友,我没理由不宽容他。”

宽容是换位思考的要点,是换位处世的准则。一个以敌视的眼光看人,对周围的人戒备森严,心胸狭窄,处处提防,不能宽大为怀的任,必然会因孤独而陷于忧郁和痛苦之中,而宽宏大量,与任为善,宽容待人,能主动为他人着想,肯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则讨人喜欢,被人接纳,受人尊重,具有魅力,因而能够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有一个年轻人近来变得忧郁、沮丧,原因是他的妻子常为一些小事对他吵吵闹闹,甚至大骂孩子,无可奈何,他只好躲到办公室,不想回家。

有位年长的同事见到他这样,就问他最近是否与妻子争吵过,年轻人回答说:“为装饰房间争吵过。我爱好艺术,远比妻子更懂得色彩,我们特别为卧室的颜色大吵了一架,我想漆的颜色,她就是不同意,我也不肯让步。”

长者又问:“如果她说你的办公室布置得不好,把它重新布置一遍,你又如何想呢?”“我绝对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年轻人回答说。

长者解释说:“办公室是你的权力范围,而家庭以及家里的东西则是你妻子的权力范围,若按照你的想法去布置‘她的’厨房,那她就会和你刚才一样感受到侵犯似的。在布置住房上,双方意见一致最好,不能用苛刻的标准去要求她,要商量,妻子就应有否决权。”

年轻人恍然大悟,回家对妻子说:“以位长者开导了我,我百分之百地错了,我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忘了你的感受。现在我想通了,你喜欢怎样布置房间就怎么布置吧,这是你的权力,随你的便。”

妻子听后非常感动,两人言归于好。

夫妻生活也和其他人际关系一样,对那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只能采取宽以待人的态度,才能有助于矛盾的解决。我们不应该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一切,应该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学会宽容。

一个人的胸襟如果足够开阔,那么他所做的事情和他的做人原则,一定是很有特点的。做人,就应该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

洛克菲勒本来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好好教训一个缺少教养的职员,但是事实上他并没有那样做。

事情是这样的,年轻的洛克菲勒空闲的时间很少,所以他总是将一个可以收缩的运动器——就是一种手拉的弹簧,可以闲暇时挂在墙上用手拉扯的——放在随身的袋子里。有一天,他走到自己的一个分行里去,这里的人都不认识他。他说要见经理。

有一个神色傲慢的职员见了这个衣着随便的年轻人,便回答说:“经理很忙。”

洛克菲勒便说,等一等不要紧。当时待客厅里没有别人,他看见墙上有一个适当的钩子,洛克菲勒便把那运动器拿出来,很起劲地拉着。弹簧的声音打扰了那个职员,于是他急忙跳起来,气愤地瞪着他,冲着洛克菲勒大声吼道:“喂,你以为这里是什么地方啊,健身房吗?这里不是健身房。赶快把东西收起来,否则就出去。懂了吗?”“好,那我就收起来罢。”洛克菲勒和颜悦色地回答着,把他的东西收了起来。5分钟后,经理先生来了,很客气地请他进去坐。

那个职员当时就傻了。他觉得他在这里肯定呆不长了,前程肯定也是断送了。洛克菲勒临走的时候,还客气地和他点了点头,而他则是一副不知所措的惶恐样子。他觉得在这个星期六的时候,他和付薪金的信封一定会脱离关系的。他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妻子。

但是到了周末什么也没发生。又过了一个星期,再过一个星期,也还是没有事。过了三个月之后,他忐忑不安的心才慢慢平静下来。

现在很明显,因某种不可理解的缘故,洛克菲勒对于这件事情是没有放在心上的。当然,原因也许是因为洛克菲勒有许多别的重要事情要做,他没有闲工夫为自己的尊严被下属职员所损害这种区区小事操心。这种宽大的胸襟不是任何人都有的,比如那个职员就没有,所以他也只能做一辈子的小职员。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行自己的人生之路,纷纷嚷嚷,难免有碰撞,心地最和善的人也有伤害别人的时候。朋友背叛,父母偏心,上级刁难,同事搞鬼,甚至爱人离弃,都会使我们心灵受到伤害。如果凡事斤斤计较,争吵不休,甚至心怀恨意,长此以往,其结果是更深地伤害。

只要我们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就会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当我们学会换位,把重点放在宽容的时候,就会忽略其中的恶意和偏执。给自己放轻松,同时也给别人宽容。

一个心胸宽阔,善于宽厚待人,容忍别人缺点的人,才能收服人心,成就人格魅力。这也是每个成功人士应该有的换位处世准则。换个角度换种人生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就是因为他们从来只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愿意站在其它的立场上看问题,致使看问题过于片面,吃力不讨好。

此时,如果能够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你就会发现,出现在你面前的是广阔的发展空间,任你施展才华,而且你都可以从容应对,不必担心失败。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进行换位思考往往是因为我们遭遇到苦恼与挫折,惯常的思维使我们无法摆脱困扰,甚至在造成心理上的伤痕之外,导致行为上的偏差。所以我们要从生活自身的逻辑出发,学会变通进取,换一种立场看问题,从失败和挫折中不断总结经验,产生创造性的变迁。

换个角度看问题,生活或工作就会出现另一种景象,另外一种局面。

张雨在宝洁实习刚一个星期,由于对这个行业简直就是一无所知,几乎没有任何出色的业绩,仅仅出售了几瓶洗浴液,看着旁边其他品牌的促销员,心中真不是滋味。学习经济管理四年,期间的刻苦努力不说,只为将来能干出一番业绩来。可是刚小试人生,就对自己的才智与能力打了一个折扣。其实他一点也不比别人笨,营销的理论都知道,为什么在实际的销售中没有业绩呢?面对一天不如一天的现状,他的思想开始动摇了,自己到底能不能继续胜任这份工作。

张雨和经理谈了自己的想法,经理劝他要对自己充满信心,不要放弃,如果自己对自己都没有信心,那么别人对你还会由信心吗?他希望张雨能够再坚持一个星期,并且参加全体员工工作会议,每个人都要讲自己在销售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再说是如何考虑,如何解决的。经理的话使他感受到一种自我激励的存在,没有人可以帮他,只有靠自己了。他终于找到了困扰他的主要问题:面对失败,总是悲观的想问题,一味地认为自己不行,为何不能让自己换个角度来看呢?“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这或许是上天对自己的一种考验,为什么不能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用足够的热情来改变自己的心情。如果能够对每个顾客都抱有十二分的热情和努力去对待,让自身的状态达到最佳,就能够去感染周围的人。

于是,他发誓要在一个星期内改变现状。这几天他干得十分轻松,每天都对自己说:“今天是美好的,我一定要拿第一。”付出总有会有回报,在第五天,他拿了第一,他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经理,经理鼓励他说:“相信最佳,继续努力。”这是十分平常的一件小事,可是对他来说却不然。这让他明白自己事有能力有潜力的,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顽强拼搏,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挫折,请你多往好的一面想,不要沉浸在沮丧和失败的情绪中,换个角度看看,你就能培养出观察入微的眼光,就会看到所有的事情都在往好的一面发展。要善于换一种角度看挫折,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对造成挫折的原因进行实事求是的认识和分析,你便会感受到换位思维将给你带来一种重要的力量,你可以予以利用,使自己获得好处。

换位思维就是让我们突破原有的思维桎梏,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思维模式便成了一种无法躲避的障碍,只有清除它,我们才能建立新的思维模式,做一个有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者。

通过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你才能用一种全新的态度对待工作。掌握了这种强有力的思考方式,你就会以更大的自信去实现崇高的目标,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你会用一个较新的、有活力的方式看待你的工作,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从未有过的机遇。

美国有一家的百货公司,门口的广告牌上写着:无货不备,如缺货,愿罚10万。

有一个人很想得到这10万元,便去见经理,开口就问:“潜水艇在什么地方?”经理把他领到10层楼,果然,有一艘崭新的潜水艇在那里。这个人看了之后,又开始刁难道:“我还要看看飞船。”经理又把他领道第18层楼,果然,又有一艘崭新的飞船在那里。这个人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还是不肯罢休,又问道:“可有肚脐眼生在脚下面的人?”他以为这一问,经理一定被难住。经理果然也抓耳挠腮,无言以对。这时,旁边的一位店员应道:“我做个倒立给这位客人看看吧。”

换一种思维方式,把问题倒过来看,不但能使你在困境中找到峰回路转的契机,也能让你用新的眼光重新看待自己,去尝试那些你一向认为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情。

在你的某个领域中,如果你形成了一个新的思维模式,无论是提出了一个有创造性的解决棘手问题的办法,还是对复杂的问题形成了有见地的观点,它都会很快转移到你的每一个领域,使你对待事情更加自信和有把握。你就能拓展你的空间,你就能在行动中显示出创新的力量。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在你遇到麻烦时,那些主动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的人总能得到我们的好感,并留下深刻的印象。事实上,你希望看到笑脸,你的脸上就要先有笑容。我们不能只是抱怨别人,埋怨周围的环境,而应该首先主动去关心别人,主动为他人做一些事情。

人总是会“投之以桃,抱之以李”的,主动关心别人的人总会得到大家的喜欢。只有付出真诚,才能得到真诚,那些不过分计较自己,多为他人着想、主动帮助别人的人,总会受到大家的尊重。

富勒说过:“人类始终把一条黄金法则当成行为的准则。这项法则是:种什么因,收什么果。你可以欺负别人,但是根据黄金法则,最后你自己会尝到恶果。”这项法则不仅适用于你的行为,你所有的思想,最后也会回到你自己身上。

帮助他人,为他人提供有益的服务,善意地对待别人,对自己一定会有帮助。相反,处心积虑地伤害别人,自己也得不到内心的平静。你就像一块磁铁,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人,排斥其他不同的人。如果你想要结交仁慈、慷慨、成功的人,自己必须先成为这样一个人,只有你自己才能够选择。

有一个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僧人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候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僧人被那个人的话吸引了,等那个打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到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僧人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说你是盲人吗?”盲人说:“不是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晚上打着灯笼出来。”僧人感叹道:“你的心地多好呀!原来你是为了别人!”盲人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僧人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人碰撞过?”僧人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我了。”僧人顿悟,感到道:“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身边啊!”

点灯照亮别人更照亮自己。由此可以参悟,在生活中与人方便,其实就是与己方便;帮助别人,实际上也就是帮助了自己。

一位小女孩摔倒在草地上,趴在那儿大哭起来。一个小男孩跑过去,并没有去拉她,而是很巧妙地也“摔”了一跤,女孩破涕为笑,自己爬了起来,两人又高兴地玩耍起来。帮助他人的最高境界是助人自助,也就是帮助别人学会自己去帮助自己。有的人在帮了别人后反而得不到感激,为什么呢?肯定是你把自己当作他人的救世主了!要知道,每个人都是他生命的主宰,任何人无法替代。我们需要的只是理解与关心,以及必要时伸出温暖的双手和报以善意的微笑。

有这样一则故事:

美国石油大王哈默成名之前,曾一度是个不幸的逃难者,可有一件事改变了他的一生。在流亡中,他结识了善良的镇长杰可逊,那天,冬雨霏霏,镇长门前花圃旁的小路成了一片泥沼。于是行人就从花圃里穿过,弄得花圃一片狼籍。哈默替镇长痛惜,不顾寒雨淋身,站在雨中看护花圃,让行人从泥泞的路中穿行。这时,出去半天的镇长笑意盈盈地挑着炉渣回来了,他把炉渣铺在泥沼里。结果,再也没有人从花圃里穿过了,最后镇长对哈默说:“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有什么不好?”你看,说得多好,关照别人需要的只是一点点的理解与大度,却能迎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事实上,我们总想从别人那里获取更多的东西,自己却吝啬哪怕一点点的付出。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都有爱与被爱的需要。我们更关注被爱和受尊重的感受,却往往忽视了爱与尊重他人的前提。其实,你只有主动去关照、帮助一下别人,你眼前的世界也许就会因此而改变。

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帮助别人的行为对人的免疫系统大有禆益,可使机体增加具有免疫功能的物质,这就是乐于助人的人身体常常健康、精力充沛的生理原因。在我们拒绝给他人帮助的时候,不只是伤害了别人的感情,也断绝了日后自己求助于他人的希望。在帮助了他人之后,你就会发现,最快乐的是你自己,并且,你从中还会增强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你会收获一种十分难得的强者的感觉,正式这种感觉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走向成功。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决得有一桶水,而为了保持一桶水,我们就必须时刻努力,这成为自己前进的不竭动力。要知道,你给别人的愈多,你的收获也就愈大。

不是吗?你种下可能只是几粒花种,但你收获的会是整个春天!

在我们与人交往中,要尽量去感知到对方的某种情绪体验,并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心理学家分析过“人缘好”人的性格,发现第一条就是“尊重并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只有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时,才能真正真诚地去帮助别人。艾伦戴教授也说:“太在乎自己的人,尽管并不觉得自己孤单或无聊,但可能和别人的接触并不好。转移注意力到别人身上,去注意、接触、倾听和了解,当你注意别人时,对他们就更有吸引力,也会引来更多热情。”为他人着想,其实并不难,你只需要多站在别人的位置上,去体悟他人的感受。

有一位成功人士曾经说过: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自己就要怎样对待别人,自己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自己。给人一束玫瑰花,会留下一缕芬芳。其实,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即使不是直接地帮助自己,也是间接地帮助自己。

试试吧,你付出的只是一点理解与大度,得到的可能是更广阔的世界!成功的领导者要学会换位思考“你愿意他人如何待你,你就应该如何待人”,这是《圣经》中的一句名言,也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换位思考。这是一条不论过去、现在或者将来,都适用的黄金准则。这个黄金准则是针对人们待人处事的态度而说的,但对于必须与部属相处的企业领导者们,也是一条完善的领导行为准则。不幸的是,在现代的社会,许多人都把这条准则当作陈腔滥调。事实上,这个准则在管理上正是最适用的一把钥匙。

有些领导者认为:下属时自己得帮手,是为自己服务得,下属对自己要以服从为天职,要彻底地从属于自己。事实证明,这样的领导者只是一个普通的、甚至可以说是个失败的领导者。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呢?

因为上下级关系之间存在一个服从和领导关系,因此,在处理上下级关系时,上级总是处于矛盾的主要和主导方面。一般来说,上级在制定一项法规、做出一项决定时,应站在下级的立场上来思考,要适当照顾下界的利益,体谅下级的困难,这样处理才能得到下级的支持。

美国玫琳·凯化妆品公司的创办人玫琳·凯女士就是利用换位思维来待人处事的典范。玫琳·凯女士在创办公司之前,曾在多家直销公司工作,作为别人的部属,她非常清楚替别人工作是怎么回事。她在准备出来自己创业时,曾发誓:要建立一套能够激发工作人员热忱的管理方式,绝不让她曾体验过的别人在管理上的错误在自己公司重演。在面对一位部属的时候,她总是先想到:“如果我是对方,我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态度和待遇?”每当有人事问题必须解决的时候,她总是先如此自问。而经过这样考虑的结果,往往再棘手的问题都能很快地迎刃而解。

作为领导者,应当提倡由上至下的换位思维。领导者对下级的换位思考有利于广泛听取和采纳下属的意见,实行民主管理,特别是下级提出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和批评意见时,采取换位思维,可能就能听得进去,有利于提高领导者得管理水平,反之则不然。

史蒂文是个杰出而优秀的领导人。在他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上的时候,克莱门特先生对他说:“史蒂文,我告诉你领导最基本的素质都由哪些。你应该花点儿时间来雇佣你的直接下属,评价他们,劝告他们,给他们补偿,表扬他们,训斥他们,或者在必要时解雇他们。以上这些事加起来,应该只占用你10%的时间。剩下90%的时间你应该去尽自己最大力量帮助下属成功。你应该成为为你工作的员工们的第一个助手。”

这真是一条非常有用的建议,但可惜的是却很少被人采纳。即使一个赞同当今民主管理理论的领导者也很难把自己的副手或下属看作是与自己平起平坐的人,更别说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上司了。为你的下属服务,正是克莱门特先生所说的“为自己的员工工作!”如果你不打算解雇一位副手的话,请你尽最大的力量帮他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意味着你应该及时给他反馈意见,仔细倾听他的工作计划和所遇到的困难,根据他的要求动员其他的人,帮助他制定目标并实施达成这一目标的战略。这并不是简单地把自己当作副手的员工,而应该是当副手最好的员工。

善于换位思考的领导者不会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庄重或是威严,而去排斥员工,因为他知道有效的管理并不是由他一个人完成的,而是由他所挑选的一些下属去实现的。

领导者在管理中要做出有效和正确的决策,需学会换位思考,即决策者应常与下属换位思考。在决策之前,在某些个人行为之前先问一下自己,“下属可能会怎样想”,“普通职工能不能接受”。如果经常能这样问自己,权从何而来,时刻警觉自己,就不会产生以权谋私,就不会独断专行,就不会忘记群众。如果经常与下属换位思考,就会当官不像官,掌权不特权,就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兢兢业业,一心扑在工作上,就会出现班子协力、中层得力、职工出力三力合一的大好局面。

1974年底,石油危机席卷全球,日本也受到巨大影响,经济第一次出现负增长,社会上甚至出现抢购卫生纸的风潮,京都制陶这一年纯利下降11.31亿日元。稻盛面对如此困难的局面,把它当作“上帝给我们的考验”勇敢地接受了。他首先把营业员、部长、科长的工资削减了10%,并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以求节省经费。站在员工的立场上考虑,他宣布京都制陶即使只靠苔藓生存下去,也决不停工,决不裁员,因为他深知员工也是不容易的。

稻盛把因产量减少而多余的人力全部编入总务部管辖之下,禁止他们进入厂房。这主要是因为,订货量下降,如果还用以前的人手,每人做的工作量减少了,工厂内紧张忙碌的气氛就会消失,生产效率也将随之下降,一旦订货量回复时,不能马上进入增产体制。大批多余人员下岗,可苦坏了当时工厂负责人德永,虽然公司不辞退职工,但那些被告知“希望你暂时离开生产线”的人员总不免感到自卑。每天到公司去也只是拔草、刷油漆,心中十分空虚。德永想尽办法不让离开生产线的人心灰意冷,一有雨雪天不能室外作业时,他就把全体人员召集到大会议室,讲一些宗教信仰之类的话题,尽力稳定大家的情绪。

稻盛利用换位思考,对多余人员所采取的对策可谓一箭双雕,让员工有绝对不裁员的安定感,同时又使员工明了不景气的事实,维持生产现场的紧张感,使得京都制陶在不景气结束之后能够马上恢复元气。

与此同时,稻盛和夫还把他这套换位思考的人才管理方式应用于美国,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71年5月,稻盛收购了圣地亚哥一家经营极差的工厂,每个月都有10万到20万美元的赤字。工厂员工零散操作,全厂一片混乱,死气沉沉。稻盛认为人的本质都一样,在京都制陶推行的换位思维,在美国也行得通。

稻盛先从工人中选出50名似乎能接受京都制陶思考方式的人进行培训,并派原主管保曼担任厂长,希望他能够领悟京都制陶的换位思维的真正含义。可是工厂一开始运营,美国人和日本人之间思维方式的差异开始显露,彼此纠纷不断,结果使工厂每月赤字上升到20万美元以上。

原有的美国主管习惯于把他自己的意志下达给下属,而不习惯于站在下属立场考虑问题。所以提倡领导者善于运用换位思维,进行换位思考,对一个企业内形成人人善于换位思考的氛围起着关键作用。

痛定思痛,稻盛决定不顾美国人的反感,完全聘用日本干部来建立一个全新的公司,一个清一色由日本人组成的领导体制建立了起来。“你们辛苦了”,第一次听到这句话,令美国工人吓了一跳,但年轻的日本管理人员愿意在生产线上与工人同甘共苦的诚意,令人感动。他们穿着和工人一样的制服,丝毫没有架子。这种换位思维被工人们接受了,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认同感和团结一致的决心。

当工厂业绩逐渐好转时,稻盛买了很多比萨饼在餐厅里和工人们一块儿吃饭。第二天,工人们就带着自己做的菜招待稻盛。自此,他们经常利用各种机会举办联欢会。稻盛在工厂业绩上升后,把每月销售额的20%当作奖金发放给员工。这使所有人都认识到,公司的发展与自身的幸福是紧密联系的,领导者能处处为我们考虑,我们同样也应该为公司考虑。

1973年3月,这家工厂终于扭亏为盈,并且成长为京都制陶公司在美国的桥头堡。在稻盛换位思维被广泛接受之后,稻盛又聘请了美国人米勒担任厂长,他始终认为:要想进一步成长,还需要美国人。但他已深信他的“心灵经营”已真正移植到美国了。

要想把来自不同种族和民族的人结合成一个紧密的团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懂得换位思考的稻盛明白将思想不同的人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是更难的。从长远考虑,要建立一个多样化副手团队最困难的一点,就是将具有多元思维和道德观点的人团结在一起,而且使他们的思维应当与领导者的思维不尽相同。这也正是稻盛成功的原因。

成功的领导者在管理中要做出有效和正确的决策,不但要学会与下属换位思考,还要学会与上级换位思考。经常问一下自己,“如果我是上级领导,该怎样说、怎样做”,就不会只把眼睛盯住上级要这要那,就不会发牢骚,就不会目无领导,我行我素。如果能经常这样对照检查自己,就会自觉地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体谅上级,理解下级。

迈克在一家电脑公司负责安全工作。他工作扎实,尽心尽力,在公司有较好的声誉。

一天早上,他刚走进公司大门,便被老板叫到了办公室。“迈克,你是干什么的?昨天晚上安排了几个人值班?值班时都在干什么?”老板冲着他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斥责:“你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全年的奖金全部扣除。”

迈克心里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话又说回来,即使有事也怪不上自己,昨天晚上他休息,由别人带的班呀!

事后,他才搞清楚了事情的原因。原来,昨天晚上几个盗贼潜入公司财务科,盗走了一笔贷款,老板为此才发的火。尽管这样,责任不在自己,为什么要训斥我,还要扣掉全年奖金呢?迈克思来想去始终想不通。心高气傲的他,委屈得直想哭。心想,自己平时工作那么认真,为了公司得安全付出了多么大得心血啊!老板平白无故地为什么要处罚我呢?

他想找老板理论,讨个说法。但转念一想:“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我若是老板怎么办?这也是事出有因,老板才大发脾气的,那么多的贷款被盗走,他能不急嘛?”迈克站在老板的位置上考虑了一会,气也消了一大半,心想:不就是打掉门牙咽下肚嘛,权且当一次替罪羊吧!

发生这件事后,迈克没有把自己的情绪带进工作中,依然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见了老板依然彬彬有礼,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后来,警察破获了那天晚上的盗窃案,当天代替迈克领班的人涉嫌此案被依法逮捕了。之后不久,老板对全公司的安全人员进行调整。由迈克全面负责全公司的安全工作。

看来,作为一个中层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学会与下属换位思考,而且学会与上级换位思考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不能很好的运用换位思维,体会上级的处境,就很容易与上级产生隔阂,也就谈不上能很好的工作了。有些人单独工作干得很好,可是当了领导后却一筹莫展。尤其苦于处理各种上下左右关系。所以,你要主动地与上级沟通,并且在沟通中,不争占上风,事事替别人着想,能从上级得角度思考问题,兼顾双方得利益。尤其是在谈话时,不以针锋相对得形式令对方难堪,而能充分理解对方。

换位思维实质上是人文管理的表现,更强调满足人的心理,通过潜移默化而非规章制度,来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因此,应当形成一种氛围,深入人心,只有使“换位思维”成为一种文化,融入到每个员工的灵魂深处,落实到每个员工的日常行为中,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形成管理上的良性循环,促进企业的发展。思维二:理性思维什么是理性思维?它是指在思考时要有灵活性和条理性,要能够组织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并运用逻辑来解决问题和做出决定。理性思维是成功人士所具有的特质。它能够帮助我们感觉的蒙蔽,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这个本来世界的面目。只要思考是理性的,就能得到更接近客观的评价,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反之,如果思考是非理性的,对问题的看法立即就会给自己带来困扰。如果你也想变得像成功人士那样成功的话,那么,就请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理性的头脑,沉着冷静,不受外界干扰,按成功者的方式思考问题。切勿让个人情感支配自己的行为

现实生活之中,愤怒、忧伤、烦躁……人们考虑自己往往超过考虑任何别的事情,情感的冲动便是悲剧发生的最根本原因。

一个人的神经活动特征,如果其兴奋性大大超过抑制性,那么易于冲动,逞强好斗,且又难于转移。具有这种神经活动特征的年轻人,很容易养成犟脾气,明知这种愤怒、忧伤、烦躁于已于人的确无益,却偏偏要往这个陷阱的误区里钻。

无论从哪方面说,陷入一种极端的情绪而不能解脱,对于人的身心健康的损害是极大的。“人非草木,孰能生情?”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矛盾,人都有七情六欲。实际上,愤怒忧伤、烦躁等是不可避免的,可以避免的是它们所造成的身心上的伤害。

我们应尽量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因为它不仅会给我们造成身心上的伤害,而且在我们通往成功的路途上,不良情绪有时会成为绊脚石。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风云人物——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在其70岁以前,可谓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常胜将军”。1930年,他便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二次大战期间,他以极小的代价一举拿下了多罗岛。在攻吕宁岛后,他没有得到上级授权,又攻取了其他的岛屿。

战后,他以“盟军最高司令官”的名义执行美国单独战领日本的任务。他又超越军事长官的权限,插手日本的社会和经济改革。美国总统罗斯福和杜鲁门对他的自行其是非常不满,但又无可奈何。

1950年麦克阿瑟又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指挥侵朝战争,仁川登陆战,他暂时扭转了美军初期的败局,将朝鲜人民军一截为二,然后他长驱直入抵达鸭绿江边,一连串进攻和冒险的胜利,使这位将军头脑发昏,“自我”膨胀起来,他自认为打遍天下无敌手,竟派兵轰炸我国东北城市,在海上炮击我商船,直接威胁我国的安全。

中国政府一再提出警告,然而麦克阿瑟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认为中国人民是不敢也无力参战的。狂妄自大使他完全无视中国人民不屈的尊严和反侵略的巨大潜力。

10月15日,麦克阿瑟踌躇满志地在威克岛向杜鲁门保证“朝鲜战争是赢定了”。并说:“中国共产党不会进攻。”“在南北朝鲜,抵抗都会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结束。”这样,就能够在圣诞节前把第8集团军撤回日本。

而事实给了麦可阿瑟极大的嘲讽。中国人民志愿军10月20日就到了朝鲜。从1950年10月25到1951年4月,经过四次战役的较量,麦克阿瑟损兵折将,从鸭绿江一路退到三八线一带,其人员伤亡惨重,引起国内震动。

美国9个师陷在朝鲜,天天被消耗,而美国的战略中心欧洲只剩下36个师。美国的西欧盟友担心西欧常规防御力量不足,会给苏联的进攻造成可乘之机。他们对美国施加压力,说美国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杜鲁门为了在朝鲜脱身,通知麦克阿瑟寻求和平计划。麦克阿瑟不服气。他为了破坏可能停战谈判的气氛,擅自发表一个恫吓中国的声明,说:“敌方现在一定痛苦地知道,联合国如果决定放弃把战争限于朝鲜境内的努力,而扩大我们的军事行动到中国的沿海地区和内地基地,这就使中国遭受军事上即将崩溃的危险。”在恫吓一通以后,声明在末尾写道:“我准备随时在占地和敌方部队的总司令举行会议,认真努力寻求不必再流血而可以实现联合国在朝鲜的目标的军事手段,这些目标是任何国家不能有理由反对的。”

这个吹牛加挑衅的声明发出后,英法两国的政府令其驻华盛顿大使提出非正式的抗议:“抗议麦克阿瑟将军逾越他目前作为联合国朝鲜司令官的权限而发表的声明。”

杜鲁门得知麦克阿瑟的挑衅后,气得“嘴唇发白”。

4月21日凌晨,杜鲁门宣布撤销麦克阿瑟的盟军总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远东总司令、美国远东陆军总司令四项职务。这个消息是别人从广播里听到后告诉麦克阿瑟的,他自己在回忆录里说:“没有一个办公听差,没有一个打杂的妇女,没有随便哪一位仆人这样无情地不顾起码的体面被解雇”。

某一时某一事的成功和胜利容易引起自满自大,自满自大会带来消极后果,轻则阻碍进步,重则导致失败垮台。“胜易骄,骄必败”。这是万古不变的真理。

为了你的成功,你必须把情感装入理性之盒,你必须去适应别人,适应形势,不然的话,你注定成不了大事,注定会被淘汰。

成功人士告诫我们:若要想拥有挑战生存的能力,就要善于在现实中寻找答案的法则是,切勿让个人情感支配自己的行为,否则就会偏离理性!成大事者不可被感情左右

人们常说的缺少修养,或被称为控制不了情绪,都是常人的通病。在观察或考虑事情时,常常过分感情用事,所以容易造成不利。如果在处理问题时也是如此,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因感情用事而被杀的典型人物,他就是祢衡。

建安初年,二十出头的祢衡初游许昌。当时许昌是汉王朝的都城,名流云集,司马朗、荀攸、赵稚,他回答道:荀某白长一副好相貌,如果吊丧,可借他的面孔用一下:赵某是酒囊饭袋,只好叫他看守厨房。这位长子唯独与少府孔融、主薄杨修意气相投,对人说:孔文举是我大儿,杨德祖是我小儿,其余碌碌之辈,不值一提。由此可见他何等狂傲。

献帝初年间,孔融上书荐举祢衡,大将军曹操有召见之意。祢衡看不起曹操,抱病不往,还口出不逊之言。

曹操求才心切,为了收买人心,还是给他封了个击鼓的小官,借以羞辱他。

一天,曹操大会宾客,命祢衡穿戴鼓吏衣帽当众击鼓为乐,祢衡竟在大庭广众中脱光衣服,赤身露体,使宾主讨了场没趣。

曹操对其恨之入骨,但又不愿意因杀他而坏自己的名声。便把祢衡送给荆州牧刘表。

祢衡掌管文书,颇为卖力,但不久便因傲慢无礼而得罪众人。刘表也表明,把他打发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

祢衡为黄祖掌管文书,起初干得不错,后来黄祖在战船上设宴,祢衡无礼受到黄祖呵斥,祢衡顶嘴骂道:“死老头,你少啰嗦!”黄祖急性子,盛怒之下把他杀了。当时祢衡仅26岁。

祢衡文才颇高,桀骜不驯,本有一技之长。但是祢衡没有因为这一技之长而受惠于世。他自恃一点文墨才气而轻看天下。无端冲撞大权势人物,最后因狂妄而被人宰杀。

而战国时蔺相如是个善控情感的人,他化解了廉颇的怨恨,使赵国强大,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

智勇双全的蔺相如,先在秦国战胜了残暴的秦王,完壁归赵,不辱使命;后在渑池迫使秦王为赵王击缶,维护了赵国的尊严,由于如此巨大的功绩,蔺相如被拜为上卿,地位超过了赵国宿将廉颇。

这事惹恼了急躁刚直的廉老将军,他想:我出生入死,攻城野战,功勋卓越著,才赢得了眼下的高位。那蔺相如有何本领?他不过是摇唇鼓舌,和秦国打了两次交道罢了。他原来地位那样低贱,现今却官居我上,我怎能咽下这口气?见到他,非羞辱一顿不可。

蔺相如听说这事,每逢上朝就经常推托有病,不肯和廉颇争位次先后,有时外出,远远见到廉颇的车马,蔺相如就急忙令人把车让到小巷子去。

蔺相如的门下看到这些情况,颇为不解,纷纷说:“我们仰慕您高尚的人品,才投到您的门下。现在您和廉颇居于同等地位,他说出那样难听的话,您都躲起来,害怕得不得了。对那种难听的话,平民百姓都难忍受,何况像您这样的大臣呢?我们没什么本领,请允许我们辞别吧!”

面对众门客激烈的言词,怎么辩解呢?蔺相如先不作解释,却采用“明知故问”的方式,岔开话题,问了一件似乎与此无关的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两人哪一个厉害?”“廉将军当然不如秦王!”众门客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么,奏王有那样大的威风,我敢在秦廷大声责骂他,还敢于责骂他的文武高官,难道会害怕廉颇吗?我所想的是:强暴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发兵侵犯我赵国,只是因为我和廉颇两人在罢了。现今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我这样避让廉将军,就是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面前,而把私人的恩怨放在后面啊!”

众门客顿时领悟,由衷折服。这些话传到廉颇耳中,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军羞渐不已,立即上蔺府“负荆请罪”。

从以上祢衡、蔺相如的两则故事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成大事者是不可以被情感左右的。

每个人都有感情,遇到可喜的事情时会高兴,不如意时会生气,伤心时会流泪。所以,受感情的驱使,也是常情。但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单凭感情来处理事情,就一定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发挥有效的作用。

控制自己的感情并不是冷漠,而是将自己的感情化作力量,也就是善用自己的感情,将它化作鼓励自己的原动力。换句话说,遇到很高兴的事情,千万不可以得意忘形;遇到很伤心的事情,也不可以自暴自弃。只要人人多能控制自己,使自己不受感情的拘束与驱使,一定可以平平安安地过日子。

但是,如果缺乏坦荡的心胸,就做不到这一点。也就是说,随时都有受感情拘束或驱使的可能,甚至使自己遭受意料不到的损害。你经常会听到或看到一些冲突、伤人、甚至杀人的消息。所有这些不幸的发生,都是由不能控制情绪,缺少宽容而导致的。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用理智来控制感情,冷静处理,那么他将赢得所有朋友,也会赢得这个世界。理性思考者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与人的思考紧密相关。平时我们会注意到有些人生活在快乐中,也有一些人生活在痛苦中。

情绪应该时时受到理智的支配,一个情绪性太强的人很容易被认为是神经质,这种人给别人造成一种不合群的感觉。只有言谈举止始终保持常态,在公开场合上随圆就方,才会在社会上取得别人的认同。我们平时所遇到的事情,或大或小,或直接或间接,其中涉及原则性的问题本没有多少,在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上,犯不上与人斤斤计较,特别是感情用事。比如单位里某个同事就美国的好坏谈了一种观点,虽然他的观点过于偏颇,你也没有必要情绪激昂地去与之辩出个究竟来。否则,因为一句话两句话伤了感情,实在没有什么必要。

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体现。处变不惊,遇险不怒,是我们表现自己良好心态的机会。

让我们设想一下,当一个人无意中触痛了你的敏感之处,你就不假思索地乱喊乱叫,人家对你的印象还会好吗?同样,如果你只顾自己高兴,非要别人也同意你的观点,你还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好感吗?也许他们只是认为你太幼稚了。

在拿破仑·希尔事业生涯的初期,拿破仑·希尔发现,缺乏自制,对生活造成了极为可怕的破坏。这是从一个十分普通的事件中发现的。这项发现使拿破仑·希尔获得了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次教训。

拿破仑·希尔和办公室大楼的管理员发生了一场误会。这场误会导致了他们两人之间相互憎恨,甚至演变成了激烈的敌对状态。这位管理人员为了显示他对拿破仑·希尔一个人在办公室工作的不满,就把大楼的电灯全部关掉。这种情形已连续发生了几次,一天,拿破仑·希尔在办公室准备一篇预备在第二天晚上发表的演讲稿,当他刚刚在书桌前坐好时,电灯熄灭了。

拿破仑·希尔立刻跳起来,奔向大楼地下室,他知道可以在那儿找到这位管理员。当拿破仑·希尔到达时,发现管理员正在忙着把煤炭一铲一铲地送进锅炉里,同时一面吹着口哨,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拿破仑·希尔立刻对他破口大骂。他以比火焰更热辣的词来对管理员痛骂,直到他再也找不出更多的骂人的词句了,只好放慢了速度。这时候,管理员直起身体,转过头来,脸上露出开朗的微笑,并以一种充满镇静与自制的柔和声调说道:“呀!你今天早上有点儿激动,不是吗?”管理员的话似一把锐利的剑,一下子刺进拿破仑·希尔的身体。站在拿破仑面前的是一位文盲,但他却在这场“战斗”中打败了他!更何况这场“战斗”的场合以及武器,都是拿破仑自己挑选的。拿破仑·希尔的良心受到了谴责。他知道,他不仅被打败了,而且更糟糕的是,他是主动的,又是错误的一方,这一切只会更增加他的羞辱。

拿破仑·希尔转过身子,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办公室。当他把这件事情反省了一遍之后,他立即看出了自己的错误。但是,坦率地说,他很不愿意采取行动来化解自己的错误。拿破仑·希尔知道,自己必须向那个人道歉。最后,他费了好长的时间才下定决心,决定再次回到地下室,去忍受这个必须忍受的羞辱。

拿破仑·希尔来到地下室后,把那位管理员叫到门边。管理员以平静、温和的声调问道:“你这一次想要干什么?”拿破仑·希尔告诉他:“我是回来为我的行为道歉的——如果你愿意接受的话。”管理员脸上又露出那种微笑,他说:“凭着上帝的爱心,你用不着向我道歉。除了这四堵墙壁以及你和我之外,并没有人听见你刚才说的话。我不会把它传出去的。我也知道你也不会说出去的。因此我们不如就把此事忘了吧?”

这段话对拿破仑·希尔所造成的伤害更甚于管理员第一次所说的话,因为他不仅表示愿意原谅拿破仑·希尔,更表示愿意协助拿破仑·希尔隐瞒此事。

拿破仑·希尔向他走过去,抓住他的手,使劲握了握。拿破仑不仅是用手和他握手,更是用心和他握手。在走回办公室的途中,拿破仑·希尔感到心情十分愉快,因为他终于鼓起勇气,化解了自己做错的事。

之后,拿破仑·希尔下定决心,以后绝不再失去自制。因为当一个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另一个人——不管是一名目不识丁的管理员还是有教养的绅士——都能轻易地将自己打败。

在下定这个决心之后,拿破仑·希尔身上立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的笔开始发挥出更大的力量,他所说的话更具分量。他结交了很多朋友,敌人也相对减少了很多。这个时间成为拿破仑·希尔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拿破仑·希尔说:“这件事教导我,一个人除非先控制了自己,否则将无法控制别人。它也使我明白了‘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使他疯狂’这句话的真正意义。”

虽然我们明明知道发怒对事情于事无补,但还是容易因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动辄勃然大怒。记住:发怒不是唯一解决问题的方式,有时候,我们不妨换一种角度来思考问题。只有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你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以下是成功人士关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的经验之谈:

1.要保持理智,遇事冷静些。理智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理智地对待自己遇到的麻烦,不能头脑发热,意气用事。

2.凡事要想长远,顾及后果。时刻以大局为重,以友谊为重,把个人的利益荣辱放在次要地位,这种品质往往能帮助人成就一番事业。

3.加强自我修养,通达事理。成熟的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调节自己的气质。思想修养愈好,自觉调节气质的能力就愈强,遇事就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处理。遇到不愉快的事,采取自我分心的办法,自觉地把注意力转到别的事情上。

4.保持良好的心境,排除不良情绪。应防止因身体不适或疾病而影响心情,做到乐观、开朗、豁达。当心情好的时候,即使别人把自己一件心爱的东西弄丢,也不会发怒,心情不好时,别人友好地问个路,也会不耐烦。扬己之长,避己之短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功人士,首先应该“自知”,即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哪些是自己所长,哪些又是自己所短,自己的优势究竟是什么。

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对自己的弱点和短处要设法避开。人生的诀窍就是利用自己的长处。在人生的坐标系中,一个人如果站错了位置——用他的短处而不是长处来谋生的话,那是非常可怕的,他可能会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沦。为此,我们只有紧张抓住自己的一技之长,加以利用。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人善于做学问,没有当官的素质,可他非要去从政不可,或不得已被推上某个领导岗位,结果在官场上很不得意,学问也耽误了。这种情况屡见不鲜,用劳伦斯·彼得的话说,这叫“迷失自己”。这种人的失败,在于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丢了自己的长处,而用了自己的短处。

凡成功者,都是根据自己的长处来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并坚持住既定的方向,而如愿以偿地获得成功的。坚守自己的优势方向,就要能经得起各种诱惑的考验,不去随波逐流,不去赶时髦。

嘉芙莲女士原是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名电话接线员,天赋加上长期的职业锻炼,她的口齿伶俐、声音柔和动听以及态度热诚在当地很有“口碑”,受到用户的普遍赞赏。嘉芙莲是个胸怀创业大志的人,她不想一辈子就当一个普普通通的电话接线员,她要当老板,要开创自己的事业。她知道商场如战场,任何不着边际的空想都只能是画饼充饥,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自己所长与社会所需的结合点,从这里起步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从这种观念出发,她回头审视自己的生活,主意就来了:利用自己的天赋条件成立一家电话道歉公司,专门代人道歉。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也许兴趣广泛,掌握多种技能,但所有技能中,总有你的长项。我们的择业原则应是:去选择最能使你全力以赴的职业,最能使你的品格和长处得以充分发展的职业。因为唯有利用你的长处,才能给你的人生增值;相反,利用你的短处会使你的人生贬值。正如富兰克林所说:“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就是这个意思。

马克·吐温作为职业作家和演说家,可谓名扬四海,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你也许不知道,马克·吐温在试图成为一名商人时却栽了跟头,吃尽苦头。马克·吐温投资开发打字机,最后赔掉了5万美元,一无所获;马克·吐温看见出版商因为发行他的作品赚了大钱,心里很不服气,也想发这笔财,于是他开办了一家出版公司。然而,经商与写作毕竟风马牛不相及,马克·吐温很快陷入了困境,这次短暂的商业经历以出版公司破产倒闭而告终,作家本人也陷入了债务危机。

经过两次打击,马克·吐温终于认识到自己毫无商业才能,于是断了经商的念头,开始在全国巡回演说。这回,风趣幽默,才思敏捷的马克·吐温完全没有了商场中的狼狈,重新找回了感觉。最终,马克·吐温靠工作与演讲还清了所有债务。

人是复杂的、多面的,既有长处,也有短处;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如何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这是成功的人必备的素质。聪明的人能够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的才华和优点,使自己具有永恒的魅力。怎样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呢?那就不要忘了“尽善尽美”这四个字。马尔腾认为:“事情无大小,每做一件事,总要竭尽全力求其完美,这是成功失的一种标记。”

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对自己的优势都应该进行一番设计,真正认清了方向,加以精心培养,就可以少走弯路,事半功倍,早日成功。在人生的路上,我们只要善于发掘和利用自己的优点,就会成为一个成功人士。成功人士要学会理性思考

许多年前,罗丹就雕塑出了有名的“思想者的”雕像,告诉了我们思考的力量。如果把我们的思想当作一块土地,经过辛勤而且有计划的耕耘,我们可以把这块土地开垦成产量丰富的良田,或者也可以让它荒芜,任由它杂草丛生。

我们所有的计划、目标的想法,都是思考的产物。我们的思考能力,是我们唯一能完全控制的东西。我们可以任意地运用它,使它显示出一定的力量。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在运用思考的能力时,往往会碰到两块严重的绊脚石。

轻信是人类的一大缺点,我们往往不凭证据或只凭很少的证据就相信。许多人对于道听途说的传闻及无关紧要的事实,不停地钻牛角尖。1999年美国德克萨斯州青年就听信世界末日的传闻,拿出他辛苦半年的所有积蓄到一个酒店里大吃大喝,醒来后却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原来他大醉后在路旁把自己摔伤,幸亏好心人把他送到医院,否则,他真是到了末日。因此,我们要学会正确地判断别人所表达的意见是否有价值,如果全盘接收某些自以为是的偏见、成见,或是想当然的臆测之词,是非常危险的。

当我们听到“据说”这们的开场白时,我们就需要运用理性的思考的能力了。我们一定要根据可靠的事实,在事实或正确假说面前,提出我们自己的见解,而不要人云亦云。

报纸、闲聊和谣言,都不是得知事实的可靠媒介,因为它们所传达的消息经常会出现变化,而且也没能经过严格的查证。“期待”通常是形成大众所接受的“事实”的原因,因为一般人很自然地认为自己的期待和事实是一致的。我们往往会接受那些一再出现在脑海中的观念,而无论它是好或是坏,是正确或是错误,但这实际上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当我们在决定一项事情或计划时,必须以理性的正确的思考作为基础去选择,而不要以别人的习惯或观念作为选择的依据。

人类另一项共同的缺点,就是不相信他们不了解的事物。当莱特兄弟宣布他们发明了一种会飞的机器,并且邀请记者亲自来看时,没有人接受他们的邀请。当马可尼宣布他发明了一种不需要电线就可以传递信息的方法时,他的亲戚甚至把他送到精神病院去检查,他们还以为他精神不正常了呢。

如果在事情还没有调查清楚之前,就采取鄙视的态度,只会限制我们的机会、应有的信心、热忱以及创造力。不要把质疑未经证实的事情和认为任何新的事物都是不可能的这两种态度泥为一谈。理性思考的目的,在于帮助我们了解新观念或不寻常的事情,而不是阻止我们去调查它们。

理性的思考方式之所以一直被我们所推崇,因为理亏生的思考者不会意气用事,他们以合乎逻辑与规则的方式处理问题,不会情绪的左右。

约翰没有受过正式的学校教育,也不会写字,却有一套敏锐而理性的思考方式,这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不浪费时间争辩琐碎或不重要的事情。他根据事实,迅速地做出决策。有一天他遇到一位老朋友,那位朋友听说约翰准备开两千家香烟连锁店,感到非常惊讶。“我的合伙人和我”,那个朋友说,“只开两家店就忙不过来了,你还想开两千家!这是一项错误,约翰。”“错误?”约翰说,“我的一生都在犯错。但是,如果我犯了错,绝对不会停下来讨论。我会继续下去,犯更多的错。”

约翰继续他的计划,开了零售香烟连锁店,后来每个星期的营业额高达数百万美元。

理性的思考者一直都被人当作是人类的希望。因为他们在他们所做的事情上,扮演着先锋者的角色。他们创造工业和商业,不断使科学和教育进步,并鼓舞着发明和宗教。

爱默生说得好:“当上帝释放一位思想家到这个星球上时,大家就得小心了,因为所有事物都将濒临危险,就像在一座大城市里发生火灾一样,没有人知道,哪里才是安全的地方,也没有人知道火什么时候才会熄灭。科学的神话将会发生变化;所有的文学名声以及所有所谓永恒的声誉,都可能会被修改或指责;人类的希望、人类的思想、民族宗教以及人类的态度和道德,都将受下一代摆布。普遍化将成为神力注入思想的新汇流口,因此悸动也跟随而来。”

如果我们能够理性地思考,那么我们就是自己情绪的主人而非奴隶,我们不应该给任何人控制我们思想的机会。做事要分清轻重缓急

许多人在处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时,的确分不清哪个更重要,哪个更紧急。这些人以为每个任务都是一样的,不懂得选择重点全都一视同仁,把很多时间浪费在不重要的事情上。这样忙忙碌碌地干完一天,却没有什么实质问题解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处理方方面面的事情时,大多数人是根据事情的紧迫感,而不是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做事的。我们通常认为每件事情都是一样的,我们只愿意去做那些能使我们高兴的事情,而不管这些事情有多么不重要或多么不紧急。然而,许多成功人士不是这样做事,他们明白事情的轻重缓急。

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好,这对于你成就大事是十分关键的。

行动是要有章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清轻重缓急,选择重要的先做,急迫的事情先做。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节奏、有条理,达到良好结果。

在急迫但不重要的事情和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之间,你首先去办哪一个?面对这个问题你或许会很为难。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是这样,这正如法国哲学家布莱斯·巴斯卡所说:“把什么放在第一位,是人们最难懂得的。”对许多人来说,这句话不幸而言中,他们完全布知道怎样巴人生的任务和责任按重要性排列。他们以为工作本身就是成绩,但这其实是大谬不然。

不妨举一个例子,我们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最缺的是什么?可能有许多人都有同感,我们最缺的就是钱。在这个时期,我们可以认为,对于我们的一生而言,学习对我们是重要的,但却不是最紧急的,而钱对我们是紧急的(我们会举出许多理由,如我们已经长大了,不想要父母的钱等等),但却不是最重要的。在这个十字路口,我们选择什么?

对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有的早早就选择弃学从商,有的依然选择在学校学习,而更可悲的人还有,无论他是弃学经商还是在学校学习,他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这个例子看来真是再明显不过了,许多人再处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时,的确分不清哪个更重要,哪个更紧急。这些以为每个任务都是一样的,只要时间被忙忙碌碌地打发掉,他们就从心眼里高兴。他们只愿意去做能使他们高兴的事情,而不管这个事情有多么不重要或多么不紧急。

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查理斯·舒瓦普曾会见效率专家艾维·里。会见时,艾维·里说能够帮助舒瓦普把他的钢铁公司管理得更好。舒瓦普承认他自己懂得如何管理,但事实上公司不尽如人意。他现在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管理知识,而是更多的行动。舒瓦普对艾维·里说:“应该做什么,我是清楚的。如果你能告诉我如何更好地执行计划,我听你的。在合理的范围内价钱由你定。”

艾维·里说可以在10分钟内给舒瓦普一样东西,这样东西能使他公司的业绩提高至少50%。然后他递给舒瓦普一张空白纸,说道:“在这张纸上写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然后用数字标明每件事情对于你和你公司的重要性次序。”这花了舒瓦普大约5分钟的时间,接着,艾维·里说道:“现在把这张纸放进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是把纸条拿出来,信息系统一项。不要看其他的,只看第一项。着手办第一件事情,直到它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对待第二项,第三项……直到你下班为止。如果你只做完第一件事,那不要紧,因为你总是做着最重的事情。”

艾维·里最后说道:“你每一天都要这样做。当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之后,叫你公司的人也这样做。这个试验你爱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后给我寄张支票过来,你认为值多少就给我多少。”

整个会见历时不到半个小时,然而几个星期之后,舒瓦普给艾维·里寄去一张2.5万元的支票,还有一封信。信上说从钱的观点来看,那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课。

然而,几年之后,这个当年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其中艾维·里提出的方法功不可没。

当然,我们有时候不可能总是按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决定做事的先后次序。可是按计划做事,绝对要比随兴所欲去做事要好得多。

如果萧伯纳没有坚持该先做的事情就先做的这个原则的话,他也许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作家,而一辈子只是一个银行出纳人员了。他拟定计划,每天要写一页纸这个计划使他每天一页地持续写了九年,虽然在这九年里他一共只得了三十几块美金。就连漂流在荒岛上的鲁宾逊,也订出每天每一个钟点应该做什么事的计划。

有秩序地生活,会使我们摆脱烦躁杂乱的感觉,跳出无绪的生活,使我们看到自己的宏图,达到我们的目标。实际上,许多成功人士都是明白轻重缓急的道理,他们在处理一年或一个月、一天的事情之前,总是分清主次的办法来安排自己的时间。理性分析自己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一点一点认识自己的过程。人不仅要发展自己的潜能,也应该发现自身的不能。只有运用理性思维分析自己,才更好地认清自身的局限,才能对自身的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价,做到有“自知之明”。

在这个世界上,全能的只有“上帝”,而身为芸芸众生的我辈,是很难达到全能的。即便是有很高的办事能力,我们也不可能做到事事都办。

生活当中,人们经常会看到两种办事经常失败的人:一种是因为办事能力低而失败的人;另一种是对自身办事能力估计过高而失败的人。如何使自己在办事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呢?理性地思考,认清自己的办事能力有多大,无疑是考虑一个人办事能力的基本素质之一。

认清自己的角色

每个人在社会上的角色不同,社会分工也不同,农民种地、工人做工和教师教书,不同角色承载着不同的义务。现代社会正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转型期,社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这就对现代人的生存本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不仅要能够适应多变的社会角色,还应对自身的角色有一份清醒的认识。

如果你对信息方面有知识欠缺,最好不要到高科技地区一试身手;如果你对股市缺乏足够的了解,你还是别因一时的冲动而摇身为股民;如果你没有掌握一定推销技能,最好不要去当什么推销员……

并不是说人与人之间在社会上的人格是不平等的,而是说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身份却有不同,而身份不同,其办事能力也是不相同的。

现实中,我们常见到这种现象:与亲戚办事,辈份高的人出面一般来说比辈份低的容易一些;在社会上办事,求有社会地位的人出面帮忙,就比地位不高的人出面顺畅。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差异,就在于每个人在社会中的身份与地位的不同。如常言所说,人微言轻,位高权重,就是这样的道理。

所以,无论是求人办事还是帮人办事:我们都必须认清自己的身份、地位,按照自己这一堆这一块的份量,能办多大的事,能跟什么样的人办事,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途径才合适。心里有了这个谱,办事才会更有针对性、分寸感,自然地就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与障碍,就更容易达到办事目的。

依据自己的身份地位办事,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还应有更强的灵活性,依据自己身份地位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办事思路与方法,特别是在日常办事中以职位优势取胜的官场中人,更应注意到这点。

在官场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当权者在位时,被其下属众星捧月,前簇后拥。而他一旦下台,离开了权力,人生状况便一落千丈。所谓“人走茶凉”,这便是地位跌落后,世态炎凉的形象写照。

原来在位时一句话就能够圆满办到的事情,现在说破了嘴皮子,也难以办周全了。这就是地位变化给办事能力所带来的变化。这时你才会明白,原来能办成事的并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权力。

社会地位发生变化,你的办事能力就会发生变化。明白了这一点,你就清楚了哪些事不该办,哪些事该办,应办到什么程度,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这样你的办事素质就会明显提高。

依个人的性格去办能办的事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中客观事物经常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比如说;有的人小心谨慎,有的人敢拼敢闯。小心谨慎与敢拼敢闯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人们根据他们这些表现出来的习惯化了的特征来区别这两种人的性格差别。

性格成型之后,一般来讲是很难改变的。诚实的人很多时候都很诚实,他也推想别人诚实;诡诈的人很多时候都诡诈,他也猜测别人诡诈。因此,诚实的人去行诡诈之事肯定会弄巧成拙,诡诈之人去行诚实之事,也可能会让人难以相信。

有人认为,性格可以随人生经历而改变,是可以在后天环境中磨练出来的。但要看到,性格在定型之后,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一夜之间判若两人的情况多半属短期行为,是因为受到莫大刺激突变的结果。一段时间以后,固有性格又会重现,这是因为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缘故。

性格成型稳定后,既不容易改变,对人的行为也会产生极大的支配作用。逆来顺受惯了的人,如果不经历大的波折、大的痛苦,是很难迅速转变成为一个坚决果断、敢做敢当的人的。即便由于这样那样的历史机缘,这种人坐上了某单位的第一把交椅,时间一长,他多半还是会下来的,因为多年来的逆来顺受已使他对权力没有多大的欲望,而且他也习惯了受人支配(或自己动手)的行为方式。

明白了这一点,就要依据自己的性格去办自己能办的事,回避不适应自己性格的事,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办事的成功率。

没有把握的事别许愿

有时,别人提出的请求,我们自己也没有把握能否办到。这时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真评价自己的办事能力,千万不要过于自信,更不可吹牛。否则,虽然平时关系密切,可一旦事情办砸了,反倒得罪了人。

有位教授学识渊博,气质儒雅,颇令一批批的青年学子为之倾倒,真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了。在经商热潮的冲击下,他也跃跃欲试地兼任了一个信息与广告咨询事务所的经理。

一天,某小杂志社的主编经人介绍来到教授家,教授热情而又不失礼节地接待了他,一番寒喧过后,主编道出了来意。原来,他们这个小杂志社有心搞一项文化活动,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募集一些资金,想请他出面帮帮忙。

教授仔细询问了一番后,感到还算满意似地频频点头:“嗯,你们的想法很好,这样搞就对路子了,我愿意帮助那些有作为的年轻人。”接着他又满有把握地许诺说:“我的学生中现在有许多已是企业和一些部门的领导了,他们一向很尊重我,也非常关心和支持我现在搞的这摊事业。我请他们搞点赞助、广告什么的,估计不成问题。”

教授此番满有把握的一些话,使主编大喜过望,信心也立时大增,连忙动用各种关系,好话说了千千万,才有一些“德高望重”的名人答应来捧场。

就在主编等着教授许诺肯定能够拉来的赞助款一到,便要发布消息的时候,教授忽然销声匿迹了。各路菩萨都已一一拜到,杂志社不但白白劳神费力搭钱,而且从此更会失信于人。

后来,朋友碰到老教授提起这事,他的两颊不禁泛起了红晕,他叹着气说:“唉,为拉赞助,我不知费了多少口舌,跑了多少路,好话说了几十车,把我的老脸都丢尽了!谁知那些人原来说得好好的,什么愿意给文化事业投点资吧,什么您出面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可事到临头,该往外掏钱了,就又都变卦了!这下我倒好,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都不是人了!”

对没把握的事许愿,真是害人又害己。

好人缘好办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下面这样的对话:

A:小王这人挺不错的,你看他每天满面春风的,好像从来没什么烦心事,而且他办事人家都愿意帮忙,大家都喜欢他。

B:这有什么奇怪的,人家人缘好嘛!

的确,你的“人缘”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时比你的真才实学似乎还要重要!君不见,金庸笔下的韦小宝胸无点墨,却在黑白两道左右逢源,备受重用,原因就在于其招人喜欢,“人缘”好!

现代社会是一个交际的社会,交际活动中,人缘的好与坏对办事能力的确很重要。人缘好的人,在社会上的形象就好,社会评价也高,因而找人办事也容易得到理解、同情、支持、信任和帮助。所以,一个人的人缘的好与坏,直接反映着这个人在社会上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所以,我们在办事过程中,自己的人缘因素一定要考虑。

尤其在仕途上谋求发展的人更应重视人缘的作用。在一个单位中,自己能不能晋升,除了自己的工作能力之外,群众与自己的人际关系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缘好,受到绝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就可能容易得到晋升,容易开展工作。所以,在你的升迁计划中,一定要考虑到自己的人缘因素,根据人缘的好坏程度决定自己实现哪一个目标。

生活中也是这样,谁家都会有一两件大事小情,比如,儿女婚嫁、建房搭屋,有多少人会来给自己捧场、献贺礼和帮忙,则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人缘。不考虑人缘因素而盲目地行动,一是过多的准备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二是准备得少,又可能使自己紧张忙乱,恰当地估计自己的人缘,依人缘进行周密的计划与行动,才能使事情办得圆满。

所以,办事之前,一定要考虑自己的人缘因素,依人缘来决定怎样办事。

根据个人实力去办事

当有人托你办某事时,请你一定不要不假思索地满口应承。至少也要冷静一分钟,在大脑中转一个圈子,考虑这件事自己能不能办得到,办得好。把自己的能力与事情的难易程度以及客观条件是否具备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然后再做决定。

为同事或亲友办事,应该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如果不帮他办,可能会感觉情理上不太对劲,有时事情尽管很难办,也不得不勉强答应;作为下级,对于上司委托给自己的事,虽然不乐意,但又不好拒绝。这种搪塞性的应承,可能会对自己产生不利。你可能没有考虑到,如果为了一时的情面接受自己根本无法做到或无法做好的事情,一旦失败了,同事、亲友和上司就不会考虑到你当初的热忱,只会以这次失败的结果来评价你。

—位年轻人被分到某中学工作,市教委向该校抽人,对全市的中学进行实地考察,并要求写出调查报告。因这位年轻人刚到校还没有安排授课,他就被抽上了。

起初,他感觉为难,心想自己不仅对本市教学情况不熟悉,就是对教育工作本身,自己刚刚走出校门,又能知道多少呢?本不想参加,无奈校长已经开口,实在不好拒绝,只好勉强服从。

一个半月过去了,别人都按分工交了调查报告,惟有他一个人,由于不谙世故,又缺乏经验,对自己分工调查的3个中学连情况都没摸准,更不用说分析了。市教委主任很恼火,责备校长,怎么推荐这么一个人。这位年轻人面子受不了,又是气又是羞愧,一下子病倒了,在床上躺了两个星期。

这位年轻人由于当初不好意思拒绝,最终面子难保,身心都受到了伤害。这对他是个值得吸取的教训。

如果,你认为这是上级托付你的事不好拒绝,或者害怕因拒绝会引起上司不高兴而接受下来,那么,此后你的处境就会更艰难。所以,办事要量体裁衣,自己感到难以做到的事,要勇敢地鼓起勇气,说声:“对不起,我实在无能为力,您是否可以另找别人?”或者说“实在抱歉,我水平有限,只能让您失望了。我想,如果我硬撑着答应,将来误了事,那才对不起您呢!”这样,你才是真正会办事的人。否则,将来丢脸的肯定是你。愤怒的情绪难做大事

动辄愤怒是很多人的习性,这有碍于办成事、做大事。为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避免不了动怒,愤怒情绪也是人生的一大误区,是一种心理病毒同其它病一样,可以使你重病缠身,一蹶不振。也许你会说:“是的,我也明知自己不该发怒,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若你是一个欲成大事者,你就应该注意,能不能消除愤怒情绪与你的情绪控制能力有关。

其实,并非人人都会不时地表露自己的愤怒情绪,愤怒这一习惯行为可能连你自己也不喜欢,更不用说他人感觉如何了。

因此,你大可不必对它留恋不舍,它不能帮助你解决任何问题。任何一个精神愉快、有所作为的成功人士都不会让它跟随自己。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河南一个叫李好德的人有精神病,常乱讲一些妖言,皇帝下令大理寺丞张蕴古去察访此事。张蕴古察访后上奏折说李好德确实有病,而且有检验结果,不应当抓起来。治书权万纪上书弹劾张蕴古,因为他是相州人,而李好德的哥哥李厚德是相州刺史,所以说是张蕴古讨好顺从他,考察之情也不会是实事求是。皇帝很生气,下令把张蕴古杀了。后来皇帝暗地里很后悔。

由于自己一时怒气,不详细核实,不做认真细致的调查,就草菅人命,唐太宗也过于轻率了。这是不忍怒气的后果,人一发怒,出于一时的激愤,做事就有可能过火,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时已晚。就在同一年里,又有一次,唐太宗又因为瀛州刺史卢相尚文武双全、廉直公正,征召他进朝廷,告诉他:“交趾久久没有得到适当的人去管理,现在需你去镇抚。”卢祖尚行礼感谢后出来,不久就感到后悔,他托命推辞。皇上派杜如晦等人宣读诏书,卢祖尚坚决推辞,皇上非常生气,说:“我派人都派不出去,还怎么处理政务?”下令在朝廷上把他杀了,但很快又感到后悔。魏征对他说:“齐文宣帝要任姚恺为光州刺史,姚恺不肯去。文宣帝气愤地责备他,他回答说:‘我先任大州的官职,只有功绩并没有犯罪,现在却让我担任小州的官职,所以我不愿意去。’文宣帝就饶了他的死罪。”唐太宗说:“卢祖尚虽然有失臣子的礼仪,我杀了他也太过分,由此看来,我还不如文宣帝呢。”马上命令追复卢祖尚荫庇子孙任官的权利。

唐太宗认识到自己做事因怒不忍、过于急躁,以致于连杀了两位臣子,悔恨之意溢于言表。尽管他知错能改,但毕竟有些事情是无法补救的。正是因为愤怒能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古今中外许多人都下功夫去研究制怒的办法。很多人发现制怒的唯一良方是忍。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们应该抑制愤怒情绪的发作,以利自身健康,以利团结他人,以利相安和谐,以利国家社会安定,以利事业发展。

愤怒既是你做出的选择,又是一种习惯。它是你经历挫折的一种后天性反应。你以自己所不欣赏的方式消极地对待与你的愿望不相一致的现实。

事实上,极端愤怒是精神错乱——每当你不去理智时,你便暂时处于精神错乱状态。

同其他所有情感一样,愤怒是大脑思维后产生的一种结果。它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当你遇到不合意愿的事情时,就告诉自己:事情不应该这样或那样,于是你感到沮丧、灰心后,你便会做出自己所熟悉的愤怒的反应,因为你认为这样会解决问题。

只要你认为愤怒是人的本性之一部分,就总有理由接受愤怒情绪而不去改正。

但只要你不去改正,你的愤怒情绪将会阻止你做好事情。成大事者是不会让愤怒情绪所左右的。

历史上有好多这样的例子,他们中能压下怒火的就成功,而凭着这一怒之气行事的则大多失败了。请看下面的两个例子:

公元前203年,刘邦与项羽在战场上进行激烈的战争,就在此时,韩信攻占齐地后派人给刘邦送来了信,要求封他为假齐王。刘邦见信后勃然大怒说:“我被困在这里天天盼他来帮助,他却想自立为王。”正在这一时刻,张良用手拉了拉刘邦的袖子,悄声对他说:“现场战场形势于我不利,怎么能阻止韩信称王呢?不如答应他的要求,立他为王以稳住其心,否则他会倒戈叛乱的。”刘邦这才恍然大悟,忙改口对使者说:“大丈夫平定诸侯,要当就当他个真王,哪能当假王呢?”这一步棋稳定了韩信,使韩信尽心竭力地为刘邦效命,为汉朝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在三国时期,关云长失守荆州,败走麦城被杀,此事激怒刘备,遂起兵攻打东吴,众臣之谏皆不听,实在是因小失大。正如赵云所说:“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宜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中原……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诸葛亮也上表谏止曰:“臣亮等切以吴贼逞奸诡之计,致刑州有覆亡之祸;陨将星于斗牛,折天柱于楚地,此情哀痛,诚不可忘。但念迁汉鼎者,罪由曹操自然多刘祚者,过非孙权。窃谓魏贼若除,则吴自宾服。愿陛下纳秦金石之言,以养士卒之力,别作良图。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可是刘备看完后,把表掷于地上,说:“联意已决,无得再谏。”执意起大军东征,最终导致兵败。

从这两件事中就可看出,在关键时刻是不可以让怒火左右你的感情的。不然,你会为此付出代价。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就应当提高自己控制愤怒情绪的能力、时时提醒自己,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绪的波动。千万别动不动就指责别人,喜怒无常,改掉这些坏毛病,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容易接受别人和被人接受,性格随和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大事,获得成功。决策要三思而后行《荀子·劝学篇》中说:“思索以通之。”凡事三思,聪明的人能长进,蠢笨的人变聪明,是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天才和愚蠢仅一步之差。这一步之差,与其说智力不同,倒不如说是思维方式不同。以正确的方法进行思维,即使才智平庸,有时也可以做出天才的决断。《孙子兵法》中说,为将为官的,有一个重要的必备条件,那就是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预测能力。在行军打仗之前,要从利与害的两个方面,做周密的客观的全盘考虑。既考虑了事情的顺利,获胜的一方面,因而胜利了也不骄傲;也考虑了可能出现的意外或不利因素,以及损失的代价,一旦处于败境也不会惊慌失措,六神无主。这就是深思熟虑,这就叫做有先见之明,并非愚笨的固执。不但是行军打仗,现实中的各种事情,言行举止都要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梦溪笔谈》记载:海州知府孙冕很有经济头脑,他听说发运司准备在海州设置三个盐场,便坚决反对,并提出了许多理由。后来,发运使亲自来海州谈盐场设置之事,还是被孙冕顶了回去。当地百姓拦住孙冕的轿子,向他诉说设置盐场的好处,孙冕解释道:“你们不懂得作长远打算。官家买盐虽然能获得眼前的利益,但如果盐太多卖不出去,三十年后就会自食恶果了。”然而,孙冕的警告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他离任后,海州很快就建起了三个盐场,几十年后,当地刑事案件上升,流寇盗贼、徭役赋税等都比过去大大增多。由于运输、销售不通畅,囤积的盐日益增加,盐场亏损负债很多,许多人都破了产。这时,百姓才开始明白,在这里建盐场确实是个祸患。

一时的利益显而易见,人们往往趋利而不考虑后果。这种现象,古今皆然。看到什么行当赚钱,就一窝蜂而上,结果捷足先登者或许能获利,但步入后尘者却往往自食恶果。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作为一个成功人士,在制定一个决策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而不能被一时的利益蒙蔽了眼睛。以下是三思而行的具体方法:

1.抛开成见

凡事思考,不要戴有色眼睛去观察事物,做出判断之前不要带有成见,本能的不是喜欢,就是反对。抛开成见的思维方法,目的在于使你能够客观地认识世界,不受头脑中的定势所左右。

2.大胆设想

有时,再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常感到自己已经绞尽脑汁,但仍然使百思不得其解,便需要开拓思路,突破原有的模式,进行大胆的设想,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要学会大胆设想,要想到所有可能的情况,即使被认为不着边际,乃致荒诞不经,也不妨试一试。

3.确定目标

凡做事,必须思考做事的目的,避免行动的盲目性。如果对行为的目的始终非常明确,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解决问题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重点思考

凡事不仅要多方面思考,更要找出重点、关键之优先思考,以决定对事情的取舍鱼方法的运用。有的人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分主次,只凭一般的感觉。凭感觉的思考方法,不能在诸多因素中,选择出最重要的几个因素和最可能发生的情况。

5.博采众议

凡事思考还要博采众议,对各种意见和看法进行广泛地选择,筛选最佳方案。做事力戒浮躁

凡是成大事者,力戒“浮躁”两字,希望通过自己踏踏实实的行动换来成功的人生局面。同样,任何一位试图成大事的人都要扼制住浮躁的心态,专用做事,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一个人为什么会精神失常?恐怕至今没有人知道全部的答案。据医学专家和心理学家的观点,大多数情况很可能是由于浮躁或忧虑造成的。

那些焦虑和烦躁不安的人,多半不能适应现实的世界,而跟周围的环境脱离了所有的关系,退缩到自己的梦想世界,以此来解脱自己心中的忧虑。所以成大事者首先应克服的就是自己的浮燥情绪。《郁离子》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晋郑之间的地方,有一个性情十分暴躁的人。他射靶子,射不中靶心,就把靶子的中心捣碎;下围棋败了就把棋子儿咬碎。人们劝告他说:“这不是靶心和棋子的过错,你为什么不认真地想一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他听不进去,最后因脾气急躁得病而亡。遇事急躁,气浮心盛的例子还不止这一个。不少人办事都想一蹴而就,应该知道,做什么事都是有一定规律、有一定步骤的,欲速则不达。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你越着急,你就越不会成功。因为着急会使你失去清醒的头脑,结果在你奋斗过程中,浮躁占据着你的思维,使你不能正确地制订方针、策略以稳步前进。

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不会盲目地让自己奔向一个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目标,而是踏踏实实地去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

做事戒急躁,人一急躁则必然心浮,心浮就无法深入到事物中去仔细研究和探讨事物发展的规律,无法认清事物的本质。气躁心浮,办事不稳,差错自然会多。

当目标确定,你就不能性急,而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来。“性急吃不得热粥。”

如果能把浮躁的心态稍稍收敛,使它变成一种渴望。一种对成功的渴望,那么,这种浮躁就是有用的,而你也必定能带着它走向成功。

战国时期魏国人西门豹,性情非常急躁,他常常扎一条柔软的皮带来告诫自己。魏文侯时,他做了邺县令。他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努力克服暴躁的脾气,要忍躁、求稳、求安、求静,才在邺县做出了成绩。

唐朝人皇甫嵩,字持正,是一个出的脾气急躁的人。有一天,他命儿子抄诗,儿子抄错了一个字,他就边骂边喊,叫人拿棍子来要打儿子。棍子还没送来,他就急不可待地狠咬儿子的胳膊,以至咬出血。如此急躁的人,怎能宽容别人?这样教育后代,能教育得好才怪呢!后来他也意识到这样急躁,气性过大,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便开始学习忍耐。

相反,忍躁不乱行事,于人于事有从容的风度,东汉时的刘宽,就是这样。汉桓帝时,他由一个小小的内史迁为东海太守,后来又升为太尉。他性情柔和,能宽容他人。有一次,刘宽正赶着要上朝,时间很紧,他衣服已经穿好,夫人想试试他的忍性,就让丫环端着肉汤给他,故意把肉汤打翻,弄脏了刘宽的衣服。丫环赶紧收拾盘子,刘宽表情一点不变,还慢慢地问:“烫伤了你的手没有?”他的性格气度就是这样。其实汤已经洒在了身上,时间也确实很紧,即使是把失手洒汤的人骂一顿,打一顿,时间也不会夺回来,急又有什么用处呢?倒不如像刘宽那样,以自己的容人雅量,从容对事,再换件朝服,更为现实和有用。

还有明朝的赵豫,宣德和正统年间,赵豫任松江知府。他对老百姓问寒问暖,关怀备至,深得松江老百姓的爱戴。

赵豫处理日常事务,有他自己的一套工作方式。每次见到来打官司的,如果不是很急的事,他总是慢条斯理地说:“各位消消气,明日再来吧。”起先,大家对他的这套工作方法不以为然,甚至还暗地里编了一句“松江知府明日来”的顺口溜来讽刺他。这句顺口溜慢慢地在老百姓中间流传开来,老百姓见到他都叫他“明日来”。听到这个绰号,赵豫总是仁慈地笑笑,从不责备叫他绰号的人。

赵豫曾对人说起过“明日再来”的好处:“有很多的人来官府打官司,是乘着一时的忿激情绪,而经过冷静思考后,或者别人对他们加以劝解之后,气也就消了。气消而官司平息,这就少了很多的恩恩怨怨。”“明日再来”这种处理一般官司的做法,是合乎人的心理规律的。以“冷处理”缓和情绪,不急不躁,才能理智地对待所发生的一切,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忍一时的不冷静,对人对己都有好处。

正反两面的例子,我们都看到了,从中我们也总结出一些经验。中国文化的精要就在于以静制动,处安勿躁。浮躁会带来很多危害。想有所作为,而又不能马上成功,会产生急躁情绪;本以为把事情办得很好,谁知忽然节外生枝,一时又无法处理,必然生出急躁之心;因为他人的过错,给自己造成了一定的麻烦,心气不顺,也会产生急躁;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天下父母之心皆然,但偏偏儿女不争气,心中也同样急躁;受到别人的责怪、批评,又无法解释清楚,心中也会产生急躁的情绪。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产生的急躁,其实对己对他人都没有好处。浮躁之气生于心,行动起来就会态度简单、粗暴,徒具匹夫之勇,这样不是太糊涂了吗?

当你控制了浮躁,你才会吃得起成功路上的苦;才会有耐心与毅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才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诱惑而迷方向;才会制定一个接一个的小目标,然后一个接一个地达到它,最后走向大目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