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努力,不负光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30 03:46:10

点击下载

作者:人民网移动中心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唯有努力,不负光阴

唯有努力,不负光阴试读:

想哭的时候,去奔跑吧

文/李尚龙1

上次我见到小菁时,她已经把眼睛都哭肿了。

毕业季,她和相处四年的男友分手,学校宿舍到期,在北京无家可归的她拖着沉重的箱子,和室友一起在学校门口找了一间一天100块钱的宾馆,暂时住了下来。

房间太小无处落脚,床上堆满了东西。

父母让她回家找工作,她说:“再等一年吧,找不到工作我就回去。”她说,大城市决定了她的眼界,她不愿这么平平淡淡地度过一生。

于是,她带着雄心壮志开始找工作。可她第一天就碰壁了,被拒绝好几次之后,终于有一家公司想要她:实习工资3000元,没有五险一金,早上8点到下午5点,可能会加班。

她算了算自己的房租,一个月少说也要3500元,自己还要吃饭,就算吃最简单的,一个月伙食费也要2000元,打车500元,社交500元……算到这里,她已经崩溃,这样的生活,究竟何时是个头?

这些天,她跟老师告别,跟同学说再见,甚至去了前男友的宿舍楼下,让他下来和自己一起穿着学士服照相。她哭着对他说:“我们以后要行如路人啦!永别了!”

她一路都在哭,每晚都在喝。

她说:“只有毕业时,才发现大学四年是这么美好,未来是这么迷茫。”

她坐在我面前,哭得满脸花,说舍不得,我在一旁,不说话,只是笑着。

她说:“龙哥啊,你笑什么啊?你哪里能体会到我们这种分别的痛和对未来的迷茫呢?你哪里知道我们这些一无所有的姑娘深夜里痛哭的感受?”

我喝完杯中的酒,跟她说:“其实我都知道,也都经历过,只是,我比你更明白一些道理。”

她说:“什么道理?”

我说:“深夜没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不过,总在深夜里哭的人,更过不好这一生。2

毕业后,你会发现很多东西都不公平:凭什么他能找到好工作,凭什么他能外派,凭什么他有个好爸爸?可是,对每个人都最公平的,就是他们一天都只有24小时,除去无法控制的朝九晚五,剩下的闲暇时间,才最能区分每个人。

与其多愁善感地活,还不如乐观积极地面对每一天。

我想起自己刚开始在北京打拼时,喜欢晚上挂着耳机听民谣。音乐响起时,旋律缓慢,孤独感钻心,眼泪唰唰地掉。

尤其是在夜晚,我住在出租房的隔断间中,总是拿出手机,想打给谁,可翻遍了通信录,却不知向谁发泄;也经常会刷着网页,无所事事,反而更加孤独。忙碌起来的人,永远没时间哭泣,他们会边哭边跑,但不会停下来。

而白天,我都在苦哈哈地备课或帮别人写剧本,靠这些为生。

身在远方,还在为五斗米折腰,这时,如果父母再打个电话来,我一定会哭得稀里哗啦,说自己不容易,说自己很想家。

其实,每个人都一样,都有过深夜痛哭的经历。

可是,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每个人都要学会独自长大。人最怕的,不是困难,最怕的,是还未成大事时,无尽地自怜。

自怜比自恋更可怕,一个人总认为自己不容易,并且不停地放大这种感受时,他就注定是个无所成就的悲情主义者,而这种人,往往一无是处,自以为很努力,却只是感动了自己。

大城市不相信眼泪,其实,每个奋斗的地方,都不相信眼泪,他们只看你的成就。

你可以在深夜哭,但一定要学会哭着奔跑,而不是蹲在地上,哭到情深处,不能自拔。

记得有一年过年,因为工作太忙,我没有回家。听着外面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我回到租住的房间。空空的房间,孤单的自己,我把音乐的音量调到最大,忽然难过了起来,想给家里打个电话。

我听到父亲的声音,深情地喊了一声:“爸!”

没想到爸爸说了一句话:“有事儿吗?有事儿忙自己的去,没事儿回来再说,爸爸和妈妈在散步呢……”

我的矫情感顿时飞到九霄云外。3

托马斯•卡莱尔曾经说过:“未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

虽是如此,但我逐渐明白,总在黑夜里哭,生活在眼泪里的人,终究也无法用乐观的节奏,过好这一生。

后来,我忘记了矫情,而把目光盯着自己的目标,慢慢地学会了和时间赛跑。

我的生活节奏很快,每天写计划,然后第二天完成它。

忙碌起来的人,永远没时间哭泣,他们会边哭边跑,但不会停下来。

那段日子,每天回到家,我都精疲力竭。于是我打开书,翻几页,安静地阅读;或者我会看一部电影,让自己融入到剧情中。

我开始学会记读书笔记,写电影影评,这一写,就写了一块硬盘。

我开始听五月天的歌,他们的歌曲能给我力量,能让我坚强地奔跑,能为我擦去眼泪,为我疗伤。

每天忙碌的生活,让我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奔波在这个高速运转的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没有时间去流眼泪。

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奋斗,让我每天都能变得更好一点儿,当能看到曙光时,当有一点儿成就时,也就不再需要流泪。

记得有一次回家的路上,路灯照在我身上,在脚下,我看到一个熟悉而孤单的影子。

这不是我自己吗?他怎么这么可怜……那一刻,我所有的动力都可以变成眼泪,让我大哭一场。

可我没有,我立刻加快脚步,回到家,打开电脑,赶紧完成今天最后的工作。

等工作结束后,我已精疲力尽,关上灯,很快就睡了。只有奔跑,才能止住眼泪。

想起之前在床上辗转反侧的日子,我忽然明白,其实我只是太闲而已。

第二天起来,我又“满血复活”。

其实所有的抑郁、难过、愤怒、流泪,归根到底都是对自己不满,都是才华配不上梦想,既然如此,哭,又能有什么用呢?

只有奔跑,才能止住眼泪。4

我把这段故事讲给小菁听,她笑了,对我说:“龙哥,你是不是觉得我天天哭特别傻,我还能怎么做呢?”

我说:“哭完记得跑起来就好。嗯,是挺傻。”

她忽然笑了,说:“你别说,当我想到接下来的目标时,似乎就不那么难过了,反而多了一些动力。”

我没说话,想起我的老师曾经对我说的一句话,每个成功的人,一定会被别人问一个问题:你深夜痛哭过吗?你发现了吗?那个时候,你的眼泪才有意义。

这个世界有时候很残忍,只有参天大树上的疤痕才会被人留意,小草的伤痛,只会被人略过,没人看得见。

所以,想哭的时候,去奔跑吧,你会发现,跑起来的人,哭着都那么迷人。

其实我现在也挺好的

文/辉姑娘

那日,高中同学温兰打来电话抱怨。“这个小破镇子,连家电影院都没有。上次有部大片据说IMAX(巨幕电影)效果最好,结果整个镇子上连块IMAX屏都没有,我坐了3个小时的车才到附近的城市里看上,麻烦死了。“小时候没觉得,越大越觉得这里无聊。屁大的地方,什么牌子都没有,人也没多少,快递都不爱送我们这边。想去下馆子,就那么几家小饭店都吃腻了。别说出国,到现在为止我还没出过省呢,每天看你们在朋友圈里说又去了哪个国家,吃了哪些好吃的,真是羡慕。“一个月就赚3000多块的工资,比不了你们,听说××在她的公司还有股份可以拿,已经买别墅了!”

我耐心地倾听,等她说够了才安慰:“你那么聪明,大学学的是新闻,人又漂亮,不如干脆辞职出来试试?不管北京、上海,都有老同学在,虽然帮不了太多,介绍个工作还是没问题的。从底层做起,这边机会多,只要肯努力,没几年就能升职加薪了,不是挺好的?”

温兰却犹豫了。“那当然不错啊,不过我男朋友还在这边,总不能抛下他一个人背井离乡吧?再说了,这边房价便宜啊,父母给出几万块首付,我俩也够还房贷了,能住个100多平米的呢。再省省还可以买个小车代步。我的工资是不高,可是清闲,下午五点就下班,你们得天天加班到八九点,太容易老了。何况父母都在身边,我可受不了一年都见不了他们几面。到了外地,吃东西也不习惯,听说北京特别干燥,容易得鼻炎和咽炎,为了身体考虑,还是算了吧。”

我很无奈:“那你刚刚的意思是?”“我就是抱怨几句,其实仔细想想,现在也挺好的。对吧?”

与温兰正相反的是赵贤,他每天都要念叨几句想回老家的车轱辘话。什么在北京水土不服啊,工作压力大啊,不加钱就打不到车啊,就想吃家乡菜啊……说多了大家都烦了。那天,一位同事听他说完忽然说道:“那你就回家啊,来北京不容易,回家还是简单的吧。”

赵贤却又犹豫了,结结巴巴地把话往回圆:“我就是那么一说,其实在这里也挺好的,月薪都过万了,回老家哪赚得了这么多?虽然租着房子,但是自在啊,父母催婚也催不到耳边,挺好的,挺好的。”

某著名影视公司全国撒网,为一个新项目甄选新人,一个正在读大四的姑娘被相中。她条件好,气质佳,虽然未经专业训练,但自带灵气,被导演评为可造之材。公司当即决定签下,连戏约都已打印出来,只等双方签字,姑娘自己也非常高兴。

结果在签约前夜,姑娘哭着打来电话,说男朋友联合了自己的父母施压,要求绝对不能签约,更不能去北京。他们要求两人毕业就结婚,家里给姑娘在当地找了一份月薪2000元的工作,说这样更稳定,最好结婚了就赶紧趁年轻生个孩子。“这样也挺好的”的潜台词是——“如果那样,会更好吧?”

公司觉得不可思议,问姑娘要不要再考虑一下,毕竟这部戏是多少新人求之不得的,只要签下来,酬劳丰厚不说,未来的星途已经清晰可见。“你确定要放弃吗?你才21岁,这么年轻就要结婚生子?哪怕给自己一个机会呢,来北京试上一两年,如果实在不合适,再回去也不迟啊。”经纪人苦口婆心地劝说。

姑娘只是哭,说自己真的很想要这个机会,只是从小就对父母百依百顺,实在无法忤逆。

她说:“姐姐你说我应该怎么办?你教教我。”

经纪人很无奈:“我们肯定不会勉强任何人,但命运是自己掌控的,你又的确喜欢这份工作,不如大胆地去争取一次。如果不方便开口,我们可以请导演和领导登门帮你说服父母。”

她抽噎着,嗫嚅半晌:“其实我也想通了,我现在也挺好的,就不折腾了吧。”

经纪人只得一声叹息。

两年后,这个项目获得成功,最终选择的另一位新人发展顺利,前途一片大好。而这个女孩子在她所在的城市结了婚,怀孕3个月的时候,丈夫因为酗酒打架伤人进了监狱,家里没钱赔偿,判得很重。

女孩子给经纪人打来电话,带着一丝希冀询问:“姐姐,你说我生完孩子再跟你们签约,还来得及吗?”

经纪人委婉地拒绝了她,她有些沮丧。经纪人于心不忍,听她抱怨婚后她丈夫对她不好,曾酒后掌掴她,导致她几度想过离婚,便劝说她趁这次对方入狱干脆结束了这次失败的婚姻,即使不做演员,也可以开始另一种全新的生活。

她犹豫了一会儿,仿佛自言自语般轻声道:“这样是不是太狠了?也不至于啦,他对我还是挺好的,偶尔犯错了而已……等孩子出生,也许就又有希望了,对吧?”

经纪人无言以对,只得默默地挂断了电话。

有一些人,对另外的世界怀有无限期待和憧憬,表达出对现有生活的厌恶和痛苦,于是他们不停地寻求答案。而当你真的给出建议,让其为了自己的人生放手一搏,做出相应的改变时,这些人就会如沙滩上的小蟹,备受惊吓地迅速缩回泥沙洞里,战战兢兢地伸出一只爪尖拼命摇晃。“算了,我现在也挺好的。”“他/她对我也挺好的。”“其实我们很爱彼此。”“其实这份工资也不少了。”“也许换个环境更不好呢。”……

既然都挺好,又何必寻求解决呢?

从主动开口询问方向的那一刻开始,就说明现有的已经不够满足你了。“这样也挺好的”的潜台词是——“如果那样,会更好吧?”

要知道,是你选择了人生的路,而不是路选择了你。

不喜欢这条路怎么办?要么忍,要么改。

忍要有忍的度量,改要有改的魄力。至少不能一动不动,坐在路边哭哭啼啼吧?

想得到什么就去追求,想离开什么就赶紧走,想爱谁就去告白。

能上就上,不行就撤。至少试过了,不后悔,能犯多大的错?

如果没那个勇气,就固守本分,踏踏实实,经营当下。

最怕做了选择还这山望着那山高,永远搞不懂红玫瑰与白玫瑰的道理。整日如同祥林嫂一般唠唠叨叨地倾诉苦闷,等到别人认真地指出路来,又胆怯无比地举手投降。

末了,没准还要暗暗埋怨一句:“说得轻巧,哪是那么容易的?”

进无勇气,退无顺和。追无诚意,放舍不得。

你以为自己无欲无求,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欲壑难平。

只有在艰辛生活的间隙中积极梳理,不麻烦他人的自我调节,才是真的好。

至于那些在绝望抱怨后所吐出的“挺好的”,都是无力改变或懒得改变之下的聊以自慰,也是纠结难平或心有不甘者无奈之下的情绪麻醉。他们并不值得理解和同情,更不值得真心诚意给出合理意见。

最多不过举起酒杯,对面前的人露出一个包容的微笑,语气诚恳:“我也觉得您现在挺好的,真的。”我过早地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和世界期待我去实现的那些,完全是两回事。

拼命要趁早

文/杨熹文

那是一个黄昏,我坐在窗边的位置,漫不经心地看着6楼外的街区。那一年,春天的尾巴比任何时候都潮湿,连日来淅淅沥沥的雨让整个城市看起来像一块拧不干的抹布。母亲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手中的报纸拿起又扔下。她不住地叹气,更为字里的气氛蒙上了一层阴影。“在家这边找份白领工作不好吗?能在家住,在家吃饭。”她说。“我就是要走。”我连头也不回。

那年我23岁,毕业后很迅速地找到一份工作,但又很迅速地辞掉了。如今也不知道那是幸运还是不幸。我过早地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和世界期待我去实现的那些,完全是两回事。

世界要我23岁恋爱,25岁结婚,28岁生子,而我只想把人生赌在一条未知的旅程上。坐上飞往新西兰的飞机,我不知道那个国家有多少土地和人口,说不清自己的行李中装了些什么,但在一万米的高空向云层望去,我竟是那么确定,我赢定了。

5年里,我跌跟头,爬起来,摔跤,再站起来。我同时打着几份零工,一分分攒下钱去读书,再一无所有地从头开始,继续朝五晚九地工作,好歹保全了一副完整的骨骼和缺了角的自尊。

20岁时,人的力气和主意怎么也用不光。我愿意熬夜写一篇几千字的论文;我愿意整夜为一篇文章做构思;我愿意开着破到极限的N手车,穿着洗得发白的衣裳在打工的餐馆和学校间奔走……那几年,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守在冷得几乎和室外无差别的出租屋里,翘着脚,数着一周的工资。薄薄的一沓,是我拼命的意义。鼻涕掉下来,我却哼起歌,生命真好,每隔一年的春天,我都会迎来更好的生活。

我用力享受着青春,从未想到它带来如此丰厚的回报。在我把自己最初3年的故事变成第一本书出版后,我忽然被冠以“拼命姑娘”的称号。有很多采访都以这样的句式开头:“听说您当年出国的时候,才23岁时,在异国他乡一无所有,无亲无故,要靠打好几份工支撑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您走过那段艰难岁月的呢?”

我后来为此总结出一段华丽的答案:人们常说“下决心是一件事最难的那个部分”,其实对于20岁出头的人来说,“下决心”是最简单的一件事。说走就走,说做就做,即使被命运逼到死角,只要捏住一束光,即使它那么微弱,我也会在心底窃喜:嘿嘿,你瞧,天无绝人之路嘛。

我和同期到达新西兰的朋友回忆起那段奋斗经历时,得出同样的感慨:“勇气果真是年轻人的独有资本。”

她说:“那时候开一辆破车,哪条不认识的路都敢闯,现在开上崭新的福特,配上GPS反倒变得小心翼翼。那天,我走错路,心里却大喊阿弥陀佛。20多岁时的勇敢怎么都不见了?”

我点着头,说:“是呀,当年出国前我妈非要我找一份在家附近的工作,住在家里,吃在家里,那时我多决绝。如果是现在,说不定我就会回她:‘好的妈妈,没问题!’”

之前我被邀请去参加悉尼的华人书展,拖到最后一个月才去办理签证。在首都递交好材料,剩下几天时间,我准备游玩。本来有数个游玩项目在等着我,但我却担忧起去悉尼的旅程来,几个晚上都是梦——那么大的都市我该住在哪儿,遇到危险我该怎么办,要不除去参加书展我就干脆待在旅馆里?

谁能料想到,刚刚过完28岁生日、已经可以独当一面的我,5年前敢在一无所有的状态下一个人拖着行李箱潇洒地走在街上的我,如今有了一切必备条件——语言沟通已没有问题、银行卡上有足够的金额、酒店就在城中心不远的位置,却失去了大半勇气。怪不得有人说,再不疯狂就老了。不敢疯狂,不是因为老了,而是因为老了而失去了勇气:23岁在打工结束后一个人在夜里走回家的勇气,果真在28岁就消失不见了。

我在网上连载自己的励志故事已有4年之久。最初有很多读者向我咨询过人生建议,其中不乏“我想做××,但是家人不同意”的声音,我的回答一律是:“趁年轻赶快去追求你的梦想,现在犹豫不决,以后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4年多之后的今天,有些人再回到我的社交账号,告诉我当初自己下定决心现已闯荡四方的收获,也有人用几年前同样的话继续问着我,“我想做××,但是家人不同意”。可以预见的是,这样一类群体,能够实现梦想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有这样一个姑娘,在4年间持续向我倾诉,从“是否应该遵从内心出国”问到“父母催促我嫁人,我该怎么办”。我的经历告诉我,你越早决定去做一件事,就有越多的勇气;越延迟,就越会失去信心,浪费时间并融入自己并不喜欢的庸人队伍。

就像张爱玲那句闻名已久的座右铭“出名要趁早”,其实拼命也要趁早。

太晚了,人生也许就是另一番情境。

生活很公平,你放任它,它就会在你有难的时候撒手不管。

不要等到生活为难你时,才来后悔过去太安逸

文/Jenny乔

现在,有句话出镜率特别高:活在当下。

而且你会发现,越年轻的人越喜欢说这句话。每次,我只要跟弟弟妹妹们说,多为以后想想,他们就会拿这句话来反驳我。他们经常说:“姐,你活得累不累?”

说实话,一点儿也不累。一想起要把未来交给命运的恐怖,我就宁可现在多费点儿脑子。

过去,我也不喜欢计划,生活过得很随性,总觉得自己还年轻,何必要考虑将来?大家都说,你不知道会在转角撞上哪个傻瓜,也不知道死亡会不会比明天先来。

于是,我就信了,过起了月光生活,吃喝玩乐,钱总也不够花。但我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反正家里有吃有喝,也不指望我改善生活。

让我的生活观彻底改变的是一个男同学。

他和我一样,家里算不上富,但从小也吃喝不愁。有一份工作,上班赚钱,下班玩乐,日子算不上奢靡,但也攒不下钱,工作两三年都没什么积蓄。不过,身边的朋友都是这么过的,他也没多想。

直到有一天,他家里发生了一个意外。

那是一个很普通的上班日,他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医院打来的,他妈妈出了车祸被送进了抢救室。

那时候,他爸爸出差在外地,他慌乱地冲向医院。

还好,他妈妈没事。

可是,一个更麻烦的事情出现了,医生让他交住院押金。他掏出了所有的银行卡,发现连一万块钱都凑不出来。

那一刻,他崩溃了。

他是外地人,家里除了爸妈,所有的亲戚都在老家。爸爸不在家,妈妈不清醒,他连家里的存折、银行卡放在哪儿都不知道,所以着急地给我打电话,问我有没有熟人可以帮忙。

我急忙从我妈那儿拿了一万块钱给他送了过去。

交完押金,他蹲在楼道里痛哭流涕的样子,我这辈子都忘不掉。

那一刻,我突然很害怕,不是意外随时会来,而是我根本没有抵御意外的能力。如果那天是我处在他那样的境地,我的银行卡里也没有那么多钱……

那阵子,我经常去医院看他。

在那里,我听到不少悲伤的故事。我发现,有很多无可奈何都和没钱有关。

有一次,一个医生和病人家属在走廊里聊天,说起一种治疗癌症的新药。医生叹着气说,国外研制的新药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如果有条件,考虑出国治吧。言下之意,我帮不了你太多。那个病人家属虽是一个大男人,眼泪却也止不住地流。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穷有多可怕。

从此之后,我们两个都改变了,再也不会傻傻地每天只想着吃喝玩乐,而是开始学着规划生活,为未来多想一点儿。

他后来对我说,现在回想起来,生活对他真不错,用一个小波折让他清醒了过来,而不是等到一切都来不及。

对未来想得少的人大致有两种心态:第一种是沮丧,觉得自己无力改变现实,所以干脆放任不理,过一天是一天;另一种是自恋,觉得自己可以应付生活所有的刁难,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这两种心态都是祸害。盲目悲观和盲目乐观都是对生活的放任。你该负责任的时候即便是疏忽,你也要获罪。

生活很公平,你放任它,它就会在你有难的时候撒手不管。

其实,人生的很多失利不是所谓世事多变,而是一个人对未来的放任造成了苦果。

大学毕业那一年,不少同学就吃了亏。

那时候,英语好的同学都想去外企,英语不好的同学觉得自己水平不够干脆就选择进民营企业或者考公务员,勉强考个英语四级,能毕业就好。结果,不少公司招聘的时候突然说,我们需要擅长英语的人才,面试的时候也都多了口语考核这一项。

这下子,很多同学都傻眼了。奔着一个不需要说英语的工作去,却突然发现英语成了一个必备条件。

这幅画面是不是很熟悉?想想看,多少次,你对自己说,反正我现在也不需要,等需要的时候再学也来得及。可是,后来却发现,机会眷顾你的时候,你根本不够资格。

忽然想起蔡康永的那段经典名句:“15岁时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时,你只好说‘我不会’。18岁时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时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有时候,你总以为别人特别幸运,后来才发现,不过是别人比你提前努力而已。那些在你眼里毫无价值的努力,就是你和别人眼界上的差距。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时说,自己辍学之后因为有兴趣而学了书法,书法给他后来的事业带来了巨大的优势。他说人要信赖直觉。但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乔布斯早就已经发现学校教育无法带给他想要的东西,他在主动选择自己的人生。

人生是一场逆水行舟,不和别人比,但不能放弃和自己比。即使是停在同一个水平,对你来说,都算是一种倒退。

我发现,很多时候,人之所以活得随意,是因为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对于事业、家庭,甚至人生,都没有什么规划,不知道怎样主动为自己做选择。既然找不到喜欢的事,那还不如好好地享受当下。

身边不少朋友曾经跟我说,人的天性就是不定的。你今天觉得某件事很有趣,于是下定决心勤奋努力,但明天可能就会越看越烦。

既然找不到喜欢的事,那还不如好好地享受当下。

可是,不主动为自己做选择的人,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将优先被淘汰。

曾经有个读者问我,为什么自己三十几岁了,身边还是一群只能吃喝玩乐的朋友,而自己那些大学同学,早就已经跻身高层次的生活圈了。

我唯一的答案就是,你从来没想过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过去很多人四十几岁才有的中年危机,现在三十几岁的人就感同身受。因为正是初出茅庐那几年的积累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段位。有些人越来越值钱,有些人的路却越走越窄,有没有为将来做过打算是很重要的原因。

你得有想法、有底气才能去和生活谈判。

虽说人不能预知一切,但是有些事你明明可以做得更好,有些话你明明可以说得更得体,却只是因为不在意而白白错过了让生活变得更好的机会。

想来,生活对你的为难不过都是为当年自己的懒散买的单。

每个人人的进步和发展需要走出“舒适地带”,去主动选择。

管理学上,有一种“鲇鱼效应”。如果你把鲇鱼放在小鱼的生存环境里,反而会激活小鱼的求生能力。心理学家无数次地告诉我们,适当的压力对人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我最欣赏的生活状态是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要学会把根基打牢,才不会等到有一天狂风暴雨袭来时,发现自己无依无靠。

所以,我们都该反思“活在当下”真正的意思。我更愿意把它解读为在每一刻倾尽全力地去生活,不担心未来,不留恋过去,但别忘记,你得走在一条自己想走的路上,并且保持前行的能力。

慢慢变好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文/米粒

几年前,我教过一个名叫田田的小女孩。她总是非常热心地帮着我发作业、收卷子、维持课前秩序,仰头看着你的时候,脸上会堆起暖暖的笑意,楼道里碰见了也会迎上来拉着你问东问西。

我猜想她是那种人见人爱、勤奋上进的小姑娘,不料开学没多久,她就开始逃值日、抄作业、上课吃零食,各科成绩也纷纷垫底,暴露出一枚学渣的本性。

那时候,她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淡,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同学们提到她,也都带着难以言明的瞧不起的表情。各科老师开始和她推心置腹地谈心,鼓励她重拾自信,好好学习。

没有人心甘情愿接受失败的自己,成绩连续下滑让她的生活开始动荡不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数、外三科她都没及格,发卷子的时候,我看见角落里的她一边把卷子塞进书包,一边慌乱地抹去眼角的泪滴。

我到底没忍住,还是在放假前的最后一天晚上给她发了一条短信:“田田,我知道这样的成绩一定让你非常难过。我不想骗你说这是个意外,说什么这不是你真实的水平。实际上,你的学习状态几乎决定了你在学校的一切。记住这种难过的感觉,让它时不时地刺痛你,成为你奋起直追的动力,多难都不要放弃。相信我,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坚强地从谷底爬出来,看着自己一点点地变好。”

她并没有回复我,我甚至都不确定她有没有收到这条短信,后来我也忘了这件事。寒假过后,返校的第一天下午正好是各科补考,田田一个人连战三场,一直考到静校铃声响起,才吐着舌头回了家。第二天,各科老师传来补考成绩——田田都是60来分,勉强及格。我去查了那些试卷,看得出她答得很吃力,好在够顽强——每道题都不管对错,答得满满当当。也好,我苦笑着想,先以量取胜,至少她没有放弃。

新学期没开始多久,我就发现田田开始写作业了,测验本从之前满篇的红叉子变成了偶尔能及格。有一次上课,我要检查背诗,她原本游离的眼神突然热切地投向我,仿佛满脸都写着:“快叫我,快叫我。”

可是这篇很长啊,田田能背下来吗?如果背不下来,她刚刚鼓起的信心会不会又受打击啊?我的脑子飞速地运转着,但依旧选择了相信她。听到自己的名字,田田深吸了一口气,慢慢站起来。班里几个顽皮的男生看到她站了起来,不怀好意地交换着眼神。

田田仿佛在家操练过很多回似的,字正腔圆地开始背诵,字音、停顿、语气、声调,所有的一切都特别完美。同学们都惊呆了,顿了一秒,全班开始为她鼓掌加油。我永远也忘不了田田听到掌声时的那种眼神,怯弱中带着骄傲,随即又化成一种笃定的自信,仿佛这掌声早就应该为她响起。我向她投去赞许的目光,她心领神会地扬起了头,脸上重新堆满了暖暖的笑意。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看着自己一点点地变好。

后来,田田开始认真写作业了。

再后来,她的数学虽然还是不好,但语文和英语已经爬出了班级的后10名。

到了初二,同学们早就忘了先前曾对她有过的些许轻视。课间的时候,常常听到有同学亲切地呼唤她的名字。

初三那年,大家学得都很苦,中考体育又从30分升到了40分。田田身体弱,一提到800米就犯怵。班里有几个女生早早放弃,有个小病就嚷嚷着要免体。

只有田田经常比别人早起15分钟到学校晨跑,还买了两个沙袋捆在裤脚上。她从秋天跑到冬天,又从冬天跑到春天,我几乎每天都能在操场上看见她攥着小拳头一圈圈地跑,等5月份体育考试的时候,她的800米跑了满分,让体育老师惊呼不可思议。

后来田田如愿考上了理想的高中,3年后又去了心仪的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她在朋友圈里这样说道:

在我最低落迷茫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发了一条短信,告诉我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看着自己一点点地变好。这句话就像是一座灯塔,让我在波涛翻滚、泥沙俱下的大海里有了方向。感谢没有放弃我的老师们,更感谢锲而不舍的自己。

看,人的一生就像一场盛大的马拉松。刚出发时,摩肩接踵,人山人海,那时也许我们无法领先,也不够出众。但每个岔路都会有人转弯,每条街区都会有人驻足,只要我们咬紧牙关,不放弃自己,早晚会慢慢、慢慢地追上来。

今年我们办公室调进来一位任课老师,之前因为她课时不多,所以我很少能在学校碰见她。这次我见到她,发现她的变化令人吃惊。大概是3年前,她来到我们学校工作,那时候还曾在校务办坐班。印象里的她特别普通,微胖的身材,暗沉的肤色,平日里的穿着也极为随意,毫无存在感。

再后来,我在食堂里见过她几次,那时正值初夏,她已经换上了清爽的单衣。隐约中觉得她有什么不一样了,可一时又说不出哪里不一样。等到遍地碎花裙的时节谜底才揭晓,她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健身减肥、学习舞蹈,在最灿烂的季节里展示曼妙的自己。现在的她常常调侃自己的小麦色肌肤,但持续稳定的健身让她的肌肤闪着健康的光泽,即使不那么白皙,也光滑细腻。

瘦下来以后,她又开始学习衣饰搭配。有时是设计感极强的针织衫搭配瘦腿裤,有时是高质感的衬衫携手百褶裙,再加上精心挑选的鞋子和配饰,还有帽子和书包。总之每一天见到她,她都像是从杂志里走出来的模特,既取悦了自己,也让周围人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后来我们才知道,在健身的过程中她邂逅了自己的另一半,刚刚结婚。对方是个留学英国的帅小伙,欣赏她这种不断打造自我、完善自我的品质。如今她不仅要继续让自己变好,还得负责新婚丈夫的形象设计。细想想,我们遇见的人、经历的事,无一不是服务于我们的成长。

前两天,我们俩交流,她说起和老公一起报了徒步旅行团,要用脚去丈量每一寸抵达的土地,眉眼间再也不是那个刚参加工作的怯生生的小女孩了。她自信地爱自己,爱别人,从没有一刻把自己的人生摊手交付给所谓的命运。

她说,无数个跑步的夜晚,无数个窗前做平板支撑的时刻,汗水和泪水一起落地,她怀疑过努力的意义,也质疑过自律的动机,但当她看到自己日益清晰的马甲线,看到慢慢变得玲珑有致的身材,看到镜子里逐渐挺拔、逐渐自信的自己时,她就明白了,自己奋斗的最大意义就是夺回命运拿走的尊严和自信。

生而为人,我们的生命都被公平地赋予了一定的时长,而且大部分人的生命长度都差不多。可每个人对这段时光的掌控与规划却千差万别。无论是被称为“持续学习机器”的“股神”巴菲特,还是“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的摩西奶奶,都用自己的故事千百次地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将触角伸入各种领域,不断地从这个世上找到新鲜养分的人,才能生活得最丰盈、最有意义。

细想想,我们遇见的人、经历的事,无一不是服务于我们的成长。世界正在奖励那些坚持不懈的人,心仪的学校、高薪的工作、出色的伴侣、傲人的身材,都是伴随着我们奋斗的脚步而来的奖赏。也许上帝会给我们许多无私的馈赠,但慢慢变好一定是我们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你没有理由不努力

文/韩大茄

上周,看到设计院提供给我们的新项目人员名单后,我们就已经在考虑要跟他们中止合作了。因为我们觉得,他们实在太没有诚意了!

这个项目是我公司今年的重点项目,投资额大,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我方也曾多次向设计院释放这些信息,然而他们给我方配备的设计总监竟是一个毕业才两年的毛头小子,个人业绩相当普通,在业界没有一点儿名气。一个如此重要的项目交给他去负责,这是在搞笑吗?

为了能有理有据地解除合约,公司领导派人去调查了这个设计总监,希望能找到一点儿把柄。我们了解后发现,尽管他进设计院只有两年,学历也一般,但职业发展却像坐上了直升机,一路升职,直到总监位置。按资质来说,刚好也符合我方在合同提出的要求,一点儿刺也挑不出来。

看完调查结果后,主管淡淡地说:“看来这小子是有点儿关系的,那我们就在汇报会上见真章了。”主管说完看了我一眼,我们相视一笑。

在公司待了那么久,我已经变得嗅觉灵敏,能轻易地读懂领导的弦外之音。既然设计院要弄个毛头小子来玩我们,那我们就不客气,来测测他的水平,挑挑他的毛病,到时候再以“能力不符合项目的发展要求”淘汰掉他就行了。

回家之后,我仔细地研读了新项目的相关资料,把几个核心问题都记了下来,准备用来“狙击”设计院新来的总监。

终于,我们等来了新项目的设计方案讨论会。在大家稀稀拉拉的掌声中,新任总监走上讲台,向我方汇报他的设计方案。

他用50多页的PPT向我们阐述了他的设计理念和构想。他的PPT简洁有力,配图生动,文字优美,一改工程行业普遍的“只重技术、不重美学”风气。他结合前期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周边情况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并结合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政策导向,找到了最符合市场需求的建筑形态。关键是,从经济的角度分析,依然是无可挑剔的。

仅用了短短的一周时间,他就能提供如此质量上乘的方案,可见他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

最棒的是,他的方案还完美地规避了我们的新项目即将面对的几个核心问题。所以,在他汇报完毕后,全程都在神游的主管,不紧不慢地拿着我事先拟好的几个核心问题来质问他时,引起了大家的窃笑。明明这些问题已经在方案中得到了解决。

看到他自信满满、才华横溢的样子,我突然发觉自己很丑陋!

在不了解真相的时候,我仅凭年龄、工作年限等简单的细节,就武断地否决了一个人的能力。在查明了情况后,我依然不相信事实,认为一个人取得超出同龄人的成绩,必须依靠的是“关系”这种非正常途径,而不是个人的努力。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竟然已经不再相信个人的努力了!我们自己在工作上按部就班,每天喝茶、上网、开会、琢磨着如何和上面搞好关系,习惯了察言观色,相信人脉,却不再相信别人的努力。

可笑的是,我只是简单突击了解了一下项目状况,就试图用这些一知半解的问题去打击他,嘲笑他,让他知难而退。

我想起自己刚毕业的时候,也曾意气风发,想要一展抱负。复试的时候,面试官问了我很多专业问题,我都对答如流,让一同参加面试的同学艳羡不已。

那时候,我为了获得这份工作,在图书馆里泡了整整两个月,恶补每一个可能会被问到的知识点。为了稳妥起见,我还上网查阅了许多相关企业的资料,充分了解目标岗位的需求,甚至连其竞争对手的情况和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都恶补了一番。

所以,在复试的时候,我才能从容不迫地回答面试官的提问,并获得大家的一致赞许。

然而,当面试结果出来之后,我发现我并没有被录取。这让我觉得不可思议。我还打电话向公司确认了,对方委婉地告诉我,我可能暂时不太符合他们公司的发展需求。

一同面试的同学告诉我,要淡定,别挣扎了!进入社会后,很多东西跟学校里不一样了。人家并不需要真才实学,有关系最重要。你记得那天那个穿蓝衬衣的男生吗?别看他话说不清楚,自我介绍都讲得结结巴巴的,但是他被录取了,据说他是那个公司的一个大领导的侄子……

那天,同学跟我讲了很多。他一边玩着游戏,一边告诉我事情的“真相”。听完这些,我感觉身体在发凉。

曾经坚持的价值观在崩塌、下坠。既然努力无用,那还拼搏个什么劲?

后来,我就放弃追逐那些行业的名企,凭着学历进了现在这个公司,每天朝九晚五,过着安逸的日子。闲暇时间,我都和公司的一些同事一起耗在棋牌室里。

有一天,我们在牌桌上聊天,不经意地聊起那家公司。一个新同事说他曾经在那里上过班,我也讲了曾经被淘汰的经历。新同事听我说完后,告诉我:“你毕业的那一年,公司录取了一个特牛的毕业生,他在学校的时候就拿过国家科技进步奖。进公司一年多就当上了公司的技术部经理,就是人不太爱讲话……”

他这么一说让我心里不禁“咯噔”一下。后来我们细聊后才发现,他说的那个新同事,就是我同学口中的“关系户”。尽管他面试时表达能力不好,但肚子里满满的都是干货啊。不要轻信他人口中的“现实”,现实其实并没有他们说的那么糟。

我知道真相后,感慨颇多。然而,第二天一觉睡醒后,我仍继续该吃吃,该喝喝,不到30岁的人,过着60岁的生活。

直到这一次,我看到设计院新总监的表现后,整个人才瞬间惊醒:什么时候我已经变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了!我已经放弃了努力的念头,任由生活锤击自己,像一株没有生命力的植物,躺在地上,等待腐烂。

曾经有人告诉我,生活险恶,别挣扎了,安于现状,能享受一天是一天。可是当我看到别人通过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后,我才发现我内心的火并没有熄灭。我没有理由不相信努力。因为只有努力,生活才有希望。

人生像一头大象,我们都是摸象者。有的人摸到了象粪,闻了闻,就觉得前方是臭的,社会是黑的,没有关系是不行的,于是放弃了前进,而且还怂恿别人尽快止步。可是有的人明明摸到了象腿,却不忘初心,坚持攀登,终于爬上了象背,驾驭了人生。

大家都是盲人摸象,没有人能看透人生。生活总有不如意的地方,规则也会有漏洞,他们可能刚巧看到了这一点。但那不是社会的常态,更不是你放弃努力的借口。梦想在你的脚下。不要轻信他人口中的“现实”,现实其实并没有他们说的那么糟。

曾经的缺憾,会影响我们一生

文/雾满拦江1

人生,应该是快乐的。

但有些人,却时常愁眉不展。

为什么呢?

西方有个心理学流派,被称为完形心理学。此派人士认为,你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被过去的缺憾牢牢攫住了。2

完形心理学有个著名的实验。

在一张白纸上,画个圆。但这个圆,还没有完全画完,圆弧之间,还差一点点没有连接上。看到这幅画面的实验者,就会东找西翻,一定要找到一支笔,把没有连上的圆弧连上,构成一个完整的圆——否则,实验者就会心神不定,总觉得什么地方好像不对。

实验第二步,研究人员带来一只大猩猩,让大猩猩看这个未连接起来的圆——令人惊奇的是,大猩猩的行为,几乎和人类一样,非要把这个圆连接完整了。而且在连接过程中,无论是人类还是大猩猩,都努力让自己画上去的连接线,与圆本身浑然一体。

比人类本身更古老的天性,有着非要把事情做完、让需求完全满足的倾向。如果这个倾向不能被满足,就会构成心理上的缺憾,会让许多人深陷过去,难以前行。3

韩国女孩金敏珍,5岁时显露出过人的音乐天才,7岁时成为国际音乐学院最小的学生,11岁时,夺得国际音乐大赛冠军,成为知名的音乐神童。

13岁,金敏珍加入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

16岁,她成为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奖学金最年轻的得主。

未满20岁,她成为全世界最顶尖的小提琴演奏家。

她的人生,只有两个字:成功!

可是好景不长,不久就发生了一件在普通人看来微小平常的小事,把这位年轻的天才,卷入命运的谷底。4

21岁那年,金敏珍用她所有的收入,购置了一把价值连城的极品小提琴。此后,她携带这把名琴登台,配以自己超一流的演奏技巧,让美丽的乐声自指下淌出,如此人生,堪称完美。

可万万没想到,在一次演奏的路上,金敏珍的名琴竟然被小偷盗走。这仿佛偷走了金敏珍的心。她崩溃了,再也无法登台,无法演出,甚至害怕听到音乐。此前让她迷醉的乐声,现在听起来却如搅拌机发出的声音一样刺耳。

她也因此失去了爱情,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为了让她恢复过来,父母鼓励她再买一把小提琴,重新开始。

于是金敏珍向保险公司申请领取保险金。保险公司答应了,但条件是,如果这把小提琴找到,就归保险公司。

丢失的小提琴,3年来仍未找回,似乎以后也不太可能——金敏珍就答应了。

可万万没想到,当金敏珍用那笔小小的保险金买了一把普通小提琴进行训练时,突然听到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西方有个心理学流派,被称为完形心理学。此派人士认为,你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被过去的缺憾牢牢攫住了。

丢失的昂贵的小提琴,被警方找回来了。按此前的约定,这把小提琴被保险公司卖给了别人。5

命运无常,造化弄人。

金敏珍日夜思念失去的小提琴,陷入无休止的懊悔之中,终日以泪洗面,再也未能恢复过来。

曾经誉满天下的音乐神童,就这样悲哀地陨落了。6

曾经的缺憾,会影响我们一生。

金敏珍并非独一无二的特例。

许多不快乐的人,心里都有个金敏珍。

有个很有名的心理学案例,一位成年男子向心理咨询师倾述,说他幼年之时,最渴望的就是吃到老虎头形状的饼干。可是父母不喜欢这种饼干,只给他买草莓形状的,这导致他成年之后,每次想起这件事儿,仍是锥心之痛,无法释怀。

无法释怀,如何解决?

心理咨询师建议,让他的父母买几块老虎头形状的饼干给他。

当成年男子的父母颤巍巍地把饼干送来时,男子却抓狂了,抓起饼干丢得远远的,大声喊道:“这不是当年的那块,不是!”

确实不是。

可这事怎么办呢?7

有个中国女孩,就读于弗吉尼亚大学,导师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竖琴家——卡洛斯•萨尔则多。

几年之后,她以最优秀的毕业生身份,在毕业典礼上演奏竖琴。我没有理由不相信努力。因为只有努力,生活才有希望。

竖琴演奏,要用脚来踩踏板,左边三个,右边四个。演奏时不可以出一点点错,稍有失误,就会演变成一场灾难。

但是当她演奏时,却发生了失误。,踩错了踏板。怎么办?当时,她的大脑一片空白。

还能怎么办?重新来过呗。

平心静气,重新来过……,惨了,又踩错了。

没办法,她闭上眼睛,驱除杂念,然后微笑面对师生,再一次重新开始。

……又错了。

她真的很想砸了竖琴。

但不可以,毕竟所有的学生、来宾及校长,都在台下看着她呢。8

女孩再次闭上眼睛,让大脑进入空灵状态,不再想刚才的失误,也不想什么竖琴。

她睁开眼睛,重新开始。

终于成功了。

第四次演奏虽然成功了,但是台下,只有几声礼节性的掌声。

最优秀的学生,好像不应该是这样。

她起身,向大家鞠躬,心里充斥着巨大的痛苦、羞愧与自责。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这种针扎一样的痛苦,死死地攫住她,让她痛不欲生,甚至不敢想到“竖琴”两个字。

但是她知道,如果任由这种痛苦不断地折磨自己,就很有可能毁掉自己。

必须振作起来,直面内心最深处的恐惧。9

半个月后,女孩又一次在公开的演奏会上,重新弹奏了那支曾失误三次的曲子。

虽然成功了,但她的心脏怦怦狂跳,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难,从死神的手中拼力逃出一般。

这就意味着,内心的恐惧仍然存在,仍然很强大——随时都会卷土重来。那就继续迎战。

就这样,她一次又一次地在公开演奏会上弹奏这支曲子,从未再出现过错误。慢慢地,她把毕业典礼上的尴尬彻底忘记了,终于恢复信心,有了笑容。

但是,每当有学生演奏失误,流露出慌乱而恐惧的表情时,她立即就知道,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缺憾,此时又出现在学生的心里。

她就把自己的这段经历,讲给陷入恐慌之中的孩子听。

她说:战胜恐惧的唯一办法就是直面它,击败它!每一次挑战过后,心里的恐惧都会变小。10

没有人能够逃开心灵中的缺憾。

你必须直面它,以无畏的勇气,勇敢地战胜它。

每一次挑战过后,心里的恐惧都会变小。终有一天,当我们的勇敢挑战足够多,心中的恐惧就会化为无形,那时候我们就会找到真正的自己,不怨天,不尤人,言无憾,行无悔,从内心深处,绽放出灿烂而自信的笑容。

唯有努力,不负光阴

文/李月亮1

凌晨四点,同学群里,大灰发了一张灰头土脸的自拍,背景是黑蒙蒙的天和他的大卡车。

在我们都睡得天昏地暗时,他已经上路了,拉着一大车羊毛,带着一壶热水、几盒方便面,奔赴上海。

几小时后,有同学给他点赞,说:大灰太能干了。

他回:奋斗嘛。以前傻,不知道好好学习,现在要是再不好好干活,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啊。

特别实在的大实话。

我看着,有点儿唏嘘。

这个风尘满面的中年男人,当年可是我们班的风云人物,班长,长得帅,特别聪明,是不怎么用功成绩就能拔尖的那种人。

可惜往往越是一学就会的人,越不爱学习。

最初,大灰的姑姑是我们的校长,盯得紧,他还比较认真,基本保持在前几名。偶尔贪玩掉下来,被姑姑拎着骂着,就又上去了。

后来姑姑调走,他就撒了野,经常逃课玩游戏。有一次,他把书包都丢了,上课时,只能借同桌的课本充样子。

高中毕业,他勉勉强强地上了专科,据说也是打了3年游戏,差点儿没拿到毕业证。

工作后,大灰又混了几年,换了不少工作,都吊儿郎当干不长。

直到结婚,在老婆的督促下,他才走回正轨。刚开始,夫妻一起给别人打工,慢慢有了点儿积蓄,就买了一辆车,跑长途送货,虽然很辛苦,但日子越来越好。

我昨天跟我妈说:“大灰变了,特别能干,听说准备买楼呢。”

我妈说:“早这样多好,以这孩子的智商和能力,早点儿奋斗,现在别墅都得好几栋了。”2

我妈说得对。现实明摆着:很多天资远远不如大灰的同学,现在都过得比他好。

有个女同学,读书时成绩平平,不大说话,副科老师都不记得教过她。

她现在也很少说话,因为太忙,一年难得在同学群里露几回脸。但我们都知道,她是重量级的存在——我们同学中唯一的博士,现在已经是气候专家了,常年在世界各地讲课、调研、参加国际会议。

上次她回来,我们聚了一下。班主任老师挺欣慰的,称赞她出色,是老师、同学和学校的骄傲。

她笑道:“您知道我没什么天分,全靠死用功,当年考博士的时候,每天学习到夜里1点,早上5点又起床,去附近的公园,看一小时书,跑两圈,再看一小时,再跑两圈。我老公一直叫我‘鸡血姐’。”

其实,她到现在也常常忙得吃不上饭,和大灰一样,不时地拿方便面凑合。

只是同样吃着方便面到处跑,人生可大不相同——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有着完全不同的视野,提供完全不同的价值,获得完全不同的回报。

虽说开货车的大灰也是靠劳动吃饭,也不丢人,但如果他能早点儿发力,必然能创造更大的价值,有更辉煌的人生。3

人的成长其实是有时间表的,就像植物,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什么季节该干什么事,都有定数。

春天是该播种的时节,你拖到夏天才行动,虽然也辛苦付出了,但秋天的收成肯定不会太好,冬天就可能吃不饱。

人年轻时,记忆力、学习力、好奇心、想象力都在顶峰,是学习能力最强的时期,大部分人的技能,都是在30岁以前完成的。到30岁以后,基本就是打磨和运用了。如果在这之前没有很好的储备,你的东西就不够用,就很难站上更高更广的平台。世界是金字塔型的,越往下,人越多,竞争越激烈,奋斗越艰苦。

而世界是金字塔型的,越往下,人越多,竞争越激烈,奋斗越艰苦。就像大灰,如果早早努力,掌握足够的专业技能,坚持不懈地拓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