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操作实力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30 10:12:55

点击下载

作者:罗威,崔中山

出版社:西南财大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主要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操作实力研究

中国主要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操作实力研究试读:

前言

中国证券市场从1990年开建以来已走过了25年的时间,其中基金作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也快速发展起来。截至2014年11月底,我国共有95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管理总规模为6.09万亿元;完成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有4158家,管理基金规模为1.85万亿元。我国证券市场目前正在经历去散户化时代,对于散户而言,如果要间接参与证券市场,选择一家信得过的基金管理公司就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对于机构而言,研究公私募基金的操作水平、操作实力就是一个知己知彼的过程,所以对我国主要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操作实力进行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本书的撰写目的就是通过建立简单的评价体系对我国主要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操作实力做出研究分析,以期为散户投资者选择合意的公私募基金进行间接投资以及为机构投资者研究交易对手提供参考意见。

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对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介绍,主要对公私募基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做一个介绍,并做一些对比研究。第二章是介绍基金操作实力的评价方法,从基金的分类、基金的操作策略分类、基金评价原则和考虑因素等方面进行介绍。第三章是对管理规模前十的公募基金公司,从公司的管理规模、人员构成、旗下基金的表现水平和综合评价等方面来介绍。第四章是对股票私募基金公司的研究,主要选取管理规模在50亿元以上的11家阳光私募公司来做研究,重点对公司的灵魂人物、主要操作理念和策略、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并评价。第五章是专门对管理规模较大的期货私募基金公司或团队进行理念、风格、策略、风控等方面的研究和评价。本书的第三章和第四章由崔中山撰写,其余章节由罗威撰写。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我对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高玲编辑的辛苦工作表示感谢。罗威2015年5月第一章中国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介绍中国基金业协会网站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公募基金管理公司95家,管理资产合计6.09万亿元;在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有4158家,管理着非公开募集资产1.85万亿元。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创历史新高。我国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发展时间虽然短,但发展速度惊人。本章主要对中国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分析。第一节中国公募基金的发展历史

公募基金是受政府主管部门监管的,向不特定投资者公开发行受益凭证的证券投资基金,这些基金在法律的严格监管下,有着信息披露、利润分配、运行限制等行业规范。依据证券投资基金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基金产品的成熟程度、监管主体和思路的变化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第一阶段:1991—1997年的初创期

随着1990年我国证券市场的起步,“武汉证券投资基金”“深圳南山风险投资基金”成为我国首批证券投资基金。1992年,我国第一只比较规范的基金——淄博基金成立,时限8年,规模3亿元人民币,是公司型的封闭式基金,也是我国第一只上市的基金,于1993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随后基金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但由于基金设立的组织结构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充分、投资行为混乱、外部监管空虚,基金业的经营状况逐渐恶化,资产严重缩水,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基金业陷入停滞整顿状态。到1997年年末,我国共发行73只投资基金,募集资金约66亿元。这一时期整体处于探索阶段,基金业组织松散,监管缺失,表现出明显的不足:

1.组织形式过于单一,规模小

所有基金都是封闭式的,且绝大多数基金都是契约式的(除淄博基金、天翼基金和蓝天基金),个体规模和总体规模小。规模最大的天翼基金仅5.8亿元,武汉基金第一期才募集1000万元,整体规模也只有66亿元,平均每家8000万元。

2.投资种类多样,资产质量不高

基金投资的资产类型涉及房地产、股票、债券等多个品种,其中流动性差的房地产投资占据相当大比重。1997年年末的统计表明,其投资范围大体为:股票投资占31%,房地产等实业投资占28.2%,货币资金占14.2%,债券投资占3.5%,其他投资占23.1%。

3.基金主体宽泛,收益悬殊

投资基金的发起人包括证券公司、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政部门和企业等,其中由证券公司发起的约占20%,信托投资公司发起的占51%。1997年,收益水平最高的天翼基金和最低的龙江基金差异达64.6%(天翼基金67%,龙江基金2.4%)。二、第二阶段:1998—2008年的初步发展阶段

随着1997年10月《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步入规范发展的阶段,1998年3月基金金泰和基金开元的推出为我国基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01年中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设立,翻开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崭新的一页,此后,开放式基金成为发展的主流方向。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境外资本也涌入基金业,2002年12月我国出现了第一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招商基金(招商证券和荷兰国际集团)。随着新基金的不断推出,国家对“老基金”的整改也在进行,淘汰部分不规范的,整顿规范的重新挂牌。2002年年底,我国已有17家规范化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着54只封闭式基金和17只开放式基金,总资产约1185.58亿元,份额规模达1310.3亿份。截至2008年年底,基金只数增长到439只,资产净值合计19388.54亿元,发行份额25740.31亿份。这一阶段证券投资基金业的主要特点包括:(1)外部环境逐渐优化,法律法规趋于完善,外部监管机制不断健全,促进了基金业的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及实施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证券投资基金上市规则》《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以下简称《证券投资基金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对基金公司监管、交易行为、交易规则、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约束,为我国基金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基础。同时,我国明确了中国证监会对基金业的监管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基金自律组织的监管作用。(2)基金规模日益增大,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主要的机构投资者,与股市稳定息息相关。如表1-1所示,1998—2008年,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基金由5只增长到439只,增长了87. 8倍,资产规模从1998年的107.42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9388.54亿元,增长了近180倍,份额规模从1998年的100亿份增长到2008年的25740.31亿份,增长了近257倍。这十年间我国基金经历了2001—2005年的熊市,资产规模年增长率有所放缓,也经历了2006—2007年的大牛市,规模增长率分别达81.72%和282.52%。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资产规模年增长率暴跌至-40.82%。表1-1证券市场概况统计数据来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数据。(3)基金品种多样化,投资风格凸显。2004年中国第一只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上证50ETF在上证所挂牌交易,年底第一只LOF(上市型开放式基金)南方积极配置开始了开放式基金的场内交易模式,丰富了我国基金的类型。我国基金的投资风格,从1998年最初的第一批单一的平衡型基金发展到2008年年末,已产生成长型、行业型、指数型、收入价值型、混合型等不同风格的基金,特别是伴随着开放式基金的快速发展,基金风格特征更为鲜明,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投资选择。三、第三阶段:2008年至今的深化发展阶段

2008年之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只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随后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基金家数、资产规模不断增加,但这些增长并不是依靠基金的投资收益,而主要是来源于现金流。同时证券投资基金的国际业务和基金非公募业务也开始取得突破。国内许多专家和学者把这一时期统称为基金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基金业从2008年开始进入了新的阶段——结构化转型阶段,基金业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发展特征、业务结构、投资理念等表现出新的特征。

1.投资收益和现金流成为证券投资基金规模变化的双动力,在现金流内部,老基金的申购与新基金的认购同等重要

2001年至2005年五年,投资收益对基金规模的贡献为365亿元,而净现金流的贡献达3304亿元,基金规模增长主要依靠净现金流。在2006—2007年的大牛市的环境下,投资收益对基金规模的贡献合计达到10926亿元,净现金流则为14689亿元,投资收益的贡献度增长迅速。2007年年末遭遇熊市,基金规模骤减。2008年上半年,投资收益对基金规模下降的负面影响最大,达到-9697亿元,而净现金流则是-480亿元。2001年至2006年,老基金净申购为负,现金流主要靠新基金支撑,2007年,申购量超过赎回量,净申购规模也超过新基金发行规模,这7年间现金流均为正值。2008年上半年首次产生负现金流,老基金的净赎回再次超过净申购,新基金发行1198亿元,只占总规模的4.1%,为历史最低。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基金投资者认申购金额合计39781.03亿元,认申购总额达到历史最高值,超过了2007年36294.53亿元的历史高点,而2008年至2011年的年度总申购量均不足22000亿元,赎回金额同样达到历史最高值。2012年赎回金额34436.39亿元,2011年赎回金额18765.31亿元,2012年赎回金额较上年上升了85%。而从2007年到2011年的历史数据来看,除了2007年赎回金额达到21720.84亿元外,其他年度赎回金额均未超过20000亿元。

2012年全年实现了资金净流入5344.64亿元,较2011年净流入额2185.70亿元增长明显,证券投资基金行业持续了两年的资金净流入,年度资金净流入额达到2008年来的最高值,仅落后于2007年。

2.基金产品中的高、中、低风险产品开始走向均衡

1998年至2001年,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都是封闭式基金,基金产品主要是以股票投资为主的高风险基金。2002—2005年,货币市场基金发展迅速,截至2005年年底货币基金占比达40%,股票和混合型基金占比为53%。2006—2007年,偏股型基金在我国股市大牛市的基础上迅速增长,2007年年底达到顶峰,市场占比为94%。2008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股市大跌,偏股型基金的市场占有份额逐渐下降,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则不断增长,2008年第三季度末,股票型基金占55%,混合型基金占30%,债券型基金占6%,货币基金占9%。2014年年底分项数据显示,4.49万亿元的公募资产规模中,股票型基金的规模达到13248.71亿元,资产净值行业占比达29.52%;混合型基金达6288.57亿元,行业占比达14.01%;债券型基金达4476.69亿元,行业占比9.97%;货币型基金达20868.47亿元,行业占比46.50%。

3.国际业务激增,对提升我国基金的竞争力具有重大影响

2002年12月我国推出第一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招商基金,2008年合资基金公司数量和中资基金公司数量持平,2010年第三季度,合资基金数量达36家,占基金公司总数的60%。越来越多中外合资基金公司的设立,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基金业的整体管理经验和专业水平,而且将为中国证券市场和广大投资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更为优良的投资服务。首先,这有助于我国基金管理公司借鉴国外基金在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成熟经验,提升基金业管理水平;其次,将改变目前基金业竞争格局:一方面,合资基金使基金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国外基金成熟的投资理念、优良的产品设计和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将带来更多的差异化金融产品;最后,引进国际惯例,实现优势互补,合资基金将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4.基金管理公司行业集中度稳中有升

2002年前十大基金管理公司行业集中度将近90%,之后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2007年为50%左右,至2014年年末小幅增加到53%的水平。2008年年底,我国共有60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464只基金和18864.60亿元的资产,前十大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为9372.74亿元,占全部基金公司的50.41%,其中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排名第一,管理20只基金,资产净值合计1750.16亿元,占比9.28%。2009年年底,我国共有60家基金公司,621只基金,管理资产规模26760.80亿元,前十大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合计13310.67亿元,占全部基金管理公司的49.74%。2010年上半年,我国共有60家基金公司,管理689只基金和21257.34亿元资产净值,其中前十大基金公司管理资产合计10556.30亿元,占比49.65%。2011年年底,我国已有66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1019只基金,资产总计21918.40亿元,前十大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总计10721.10亿元,占所有基金管理公司的48.91%。2014年年末前十大基金公司的规模合计23204.82亿元,占行业总规模的52.29%, 2013年这一数值为48.30%。不仅如此,2014年年末前十大基金公司的规模占比也达到了自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在排名另一端,有38家基金公司规模在100亿元的“盈亏平衡线”以下,其中规模小于50亿元的有31家。这一方面体现出在资管混业群雄逐鹿的市场竞争中,成立时间较晚的中小公司所面临的“后发劣势”,另一方面也可能反映出一些小公司更加倚重非公业务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倾向。

5.机构投资者比重呈上升趋势

2007年年底,个人基金投资者所占基金份额和基金净值比近90%,之后呈现一种下降的趋势,2010年年底降至81%左右;而机构投资者规模逐渐增加,其基金净值占比从2007年年底的10.83%增长至2010年年底的18.92%,见表1-2。表1-2机构投资者比重呈上升趋势

6.基金非公募业务发展迅速,对证券投资基金产生冲击

基金公司的“非公募业务”包括养老金管理(全国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专户理财和投资顾问业务等。在养老金管理方面,截至2007年年底,9家拥有社保资格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约2370亿元资产,12家拥有企业年金资格的基金公司管理71亿元资产。养老金管理规模总计约占基金总体规模的7.5%,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披露的社保基金年报数据指出,社保基金管理的资产总额已达8688.20亿元,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预计到“十二五”期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将达5万亿元。由于养老金的投资比较保守,其投资风险远小于偏股型基金,同时其现金流也非常稳定,不断有新的企业年金注资,在当前股市不稳定的环境下,其增长潜力巨大。在专户理财方面,2008年上半年,专户理财总量为40亿元,截至2011年8月底,基金专户理财管理资金的规模达到1228.39亿元,其中一对一账户720亿元,一对多账户508亿元。虽然专户理财产品存在固有缺陷,但仍具发展潜力。投资顾问业务主要包括基金公司以投资顾问的方式承担银行理财产品或信托产品或QFII的资产管理。投资顾问业务规模容易做大,但其品牌效应和客户资源主要掌握在银行手中,且对客户是双重收费,竞争上具有很大劣势。总体来说,非公募基金在当前中国基金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上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发展前景良好。第二节中国公募基金的发展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公募基金的后发优势逐步显现,目前公募基金的现状有喜有忧,喜的一方面主要表现为发展速度很快,忧的一方面主要表现为结构性不均衡。一、中国公募基金的发展结果

1.基金管理公司

据2014年12月30日的统计,我国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为98家,其中国有企业13家,民营企业6家,中外合资企业49家,中资企业30家。从公募基金公司的性质看,中外合资企业和中资企业的比重较大,但应该注意2014年新批的4家都是民营企业,这说明基金牌照再次向民营资本开放。表1-3为公募基金基本信息表。表1-3公募基金基本信息表表1-3(续)表1-3(续)表1-3(续)

2.公募基金管理规模

金牛理财网初步统计,截至2014年年末,94家公募基金共计管理的1800只公募基金的资产规模达到44882.43亿元(不包含QDII基金,含链接基金,截至年底合同已生效基金数量,A、B类基金和分级基金合并计算),其中前十家公司的公募资产规模已占据全行业半壁江山。2014年新发的347只基金募集金额共计达4074.01亿元(含利息)。

从公司管理资金规模来看,“巨无霸”天弘基金以5984亿元的基金资产净值规模雄踞第一,远远甩开第二名华夏基金,后者规模达4177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嘉实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和易方达基金,规模分别达到3566亿元、3325亿元和3243亿元。南方基金以2216亿元居榜单第六,中银基金、广发基金、建信基金、招商基金分列第七、八、九、十名,其规模均在千亿元以上。这前十家基金公司的公募资产净值总和,占全行业的资产净值的52.87%。

不过,按股票方向基金资产来看,规模第一的仍是华夏基金,其股票方向的基金资产规模达到1663.10亿元,其次是嘉实基金和易方达基金,相关规模分别是1608.40亿元和995.91亿元;按固定收益基金资产来算,规模第一的是天弘基金,其固定收益基金资产规模达到5853.64亿元,其次是工银瑞信基金和华夏基金,相关规模分别为2121.10亿元和1551.94亿元。

3.公募基金的发行结构

2014年年末分项数据显示,4.49万亿元的公募基金资产规模中,股票型基金的规模达到13248.71亿元,资产净值行业占比达29.52%;混合型基金6288.57亿元,行业占比达14.01%;债券型基金4476.69亿元,行业占比9.97%;货币型基金20868.47亿元,行业占比46.50%。二、中国公募基金发展中的不足

1.公募基金的数量较少

中国公募基金管理从最开始的中资公司开始,到后面的中外合资,然后从2014开始民营化,公募基金公司的数量还是偏少,特别是民营性质的公司偏少。这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步伐是吻合的。我国的股票市场从1990年开始发展,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1998年公募基金正式出现,这体现在国民收入不高的情况下需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必然要求,但金融体制的改革滞后,速度偏慢,导致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发展偏慢。

2.公募基金的管理规模偏小

2014年年末我国公募基金的总规模大约是4.5万亿元,占沪深总流通市值27万亿元(2015年1月12日统计)的16.7%。如果剔除债券或货币,股票和偏股票的基金大约只有1.9万亿元,占沪深总流通市值27万亿元(2015年1月12日统计)的7%。作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管理资金的规模占比偏低。

从单个基金管理公司来看,目前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是天弘基金,管理5984亿元,但规模最主要是靠货币市场基金来支持,最大的股票方向管理基金华夏基金大约管理1663亿元,前十大基金的市场份额占比为52%,从行业的集中度看,和国际同行比也是偏低的。

3.公募基金的投资范围偏窄

公募基金的主要投资范围是货币市场工具、债券、股票等基础金融产品,期货、期权、远期、掉期等金融衍生品涉及极少,股权投资也很少参与。之所以投资范围狭小,主要是因为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缓慢,基金发展历史较短,改革的步伐相对较慢。

中央提出以市场作为资源的主要配置后,改革开始在金融体系加速,相信随着混业趋势的加速,公募基金的投资范围会不断扩大。

4.公募基金的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公募基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管理费用,业绩的好坏与基金经理的收入并不产生直接的关系,公募基金经理的压力和激励是非常不成比例的,所以许多的公募基金经理组建或加入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因为后者的信息披露的私密性和激励机制远好于公募基金公司。2013年公募“一哥”王亚伟组建自己的私募公司,2014年公募“一姐”也离开自己工作的公募基金公司组建了自己的私募公司。这些“一哥一姐”的“奔私”就是明证。第三节中国私募基金的发展历史

私募基金是私下或直接向特定群体募集的资金。在我国,私募基金萌芽于证券市场建立初期的1990年。早期的私募基金,常与庄家、市场操纵等紧密相连,是证券市场不规范性的集中体现。随着监管的归位与市场规范的建立,潜行的私募基金纷纷通过信托渠道发行,阳光化成为其发展的主要选择,2003—2004年市场开始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阳光私募基金。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两年间共有84只产品成功发行,资产管理规模达16.7亿元。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推进,阳光私募基金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006—2013年阳光私募产品的发行数量出现井喷,分别达129、425、310、568、775、1004、1082与1343只,基金发行规模分别为65.6亿元、451.9亿元、262.2亿元、252.9亿元、337.9亿元、492.3亿元、717.1亿元与437.3亿元。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阳光私募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超2000亿元,约为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的十分之一。如图1-1所示,我们相应地给出了2003—2013年阳光私募基金产品数量与发行规模的变化。图1-12003—2013年我国阳光私募产品与发行规模变化

其中,2006—2013年股票型基金的发行规模分别为2.5亿元、35.8亿元、20.7亿元、73.3亿元、133.1亿元、199.7亿元、204.4亿元和287.8亿元,保持着逐年大幅增长的态势。同时,单只产品的平均发行规模也不断扩大,由初期的6000余万元发展到2012—2013年的1.32亿元。而考虑到私募基金较低的透明度,上述基于公开数据的统计并不完全,势必低于实际值。尤其是2012年以来新一轮的管制放松,引领着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进入了完全竞争的“大资管”时代,阳光私募基金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根据Wind咨询数据,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共有超过610家阳光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而前十大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约占行业的37%,上海重阳投资、上海泽熙投资等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居前,突破了百亿量级;而以信托计划方式发行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产品则分别有367个和1880个,股票型产品超九成。同时,随着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金融工具的推出,融资融券交易业务的开展,阳光私募基金的产品也逐渐多元化,市场涌现出“市场中性”“多空对冲”和量化策略等产品。早期,阳光私募基金受限于信托公司的渠道,投资范围狭窄,不能进行股指期货、商品期货等产品的交易;而2012年以来,随着期货资管(CTA)业务的开展,多只阳光私募基金能够通过公募基金专户、公募基金子公司发行产品,扩展了对金融与商品期货的交易,真正实现了多空对冲交易策略的部署,如2012年年末上海重阳投资与国泰君安证券公司发行了一只多空对冲的限定集合资管计划“君享重阳一号”,并在2013年取得了66.60%的绝对收益。在业绩上,阳光私募基金普遍要好于公募基金。据晨星(Morningstar)统计,在1年、3年与5年期限下,分别有88%、84%和85%的私募基金产品跑赢沪深300指数,并有80%、52%和77%的产品取得了累积正收益,与之对应的则分别仅有79%、8%和1%的公募基金取得了累积正收益。然而,各私募基金产品在业绩表现上则出现了较大的分化。以2013年为例,整个阳光私募基金行业取得了13%~15%的平均收益,有不少基金公司或产品获得了30%以上的高收益,也有部分产品整体业绩回落远超大盘指数,跌幅高达30%以上。如表1-4所示,我们统计了2013年度阳光私募基金产品的业绩表现,其中年化收益大于30%的基金产品有140只,取得正收益的基金产品为732只,年化收益低于-20%的产品则有20只,而年化波动率则普遍高于10%以上。表1-42013年度阳光私募基金非结构化产品业绩收益表现的统计特征第四节中国私募基金的发展现状

中国私募基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终于在2014年从地下走出来,发展形态也开始多样化,现状呈现出如下特征:一、私募基金的发展终于有了正式的法律法规来规范

私募基金设立的动机就是追逐高额利润,所以将基金资金投资于高收益的领域就成了其必然选择。而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高风险会给投资者与市场健康带来双重的挑战,理应严格监管,但私募基金的特性决定了监管的宽松性。所以,法律监管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只有找到平衡所在,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局面。2014年是私募基金立法的重要年份,《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和《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将私募基金纳入正式监管,从此私募基金就可以依据法规规范发展。目前,我国对于私募基金运作监管的法律法规主要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

例如《公司法》第十二条规定:“公司的经营范围由公司章程规定,并依法登记。公司可以修改公司章程,改变经营范围,但是应当办理变更登记。公司的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批准的项目,应当依法经过批准。”

2.《证券投资基金法》

例如《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八十九条规定:“除基金合同另有约定外,非公开募集基金应当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第九十四条规定:“按照基金合同约定,非公开募集基金可以由部分基金份额持有人作为基金管理人负责基金的投资管理活动,并在基金财产不足以清偿其债务时对基金财产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第九十五条规定:“……非公开募集基金财产的证券投资,包括买卖公开发行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债券、基金份额,以及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证券及其衍生品种。”

3.《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

例如《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计划,应设立为信托计划服务的信托资金运用、信息处理等部门,并指定信托经理及其相关的工作人员。每个信托计划至少配备一名信托经理。担任信托经理的人员,应当符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条件。”第二十四条规定:“信托公司对不同的信托计划,应当建立单独的会计账户分别核算、分别管理。”第二十五条规定:“信托资金可以进行组合运用,组合运用应有明确的运用范围和投资比例。信托公司运用信托资金进行证券投资,应当采用资产组合的方式,事先制定投资比例和投资策略,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第二十六条规定:“信托公司可以运用债权、股权、物权及其他可行方式运用信托资金。信托公司运用信托资金,应当与信托计划文件约定的投资方向和投资策略相一致。”

4.《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

2014年1月17日,为规范私募投资基金业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私募投资基金行业健康发展,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央编办关于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职责分工的通知》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我国制定《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并试行。该规章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私募基金备案、人员管理、信息报送、自律管理做了规定。例如总则第二条对私募基金做了界定:本办法所称私募投资基金(以下简称私募基金),系指以非公开方式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的投资基金,包括资产由基金管理人或者普通合伙人管理的以投资活动为目的设立的公司或者合伙企业。总则第三条制定自律管理部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基金业协会)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及私募基金备案,对私募基金业务活动进行自律管理。

5.《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已于2014年6月3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五十一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由于是部门规章,《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主要规范的是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以及非特别审批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的行为,组织形式上包括契约型、公司型和合伙型。其实大范围上讲,目前银行、信托、保险等很多机构也以私募的方式筹集了大量的投资基金,本办法并未囊括。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行政监管法规,本办法最大的看点在于“设立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和发行私募基金不设行政审批,允许各类发行主体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向累计不超过法律规定数量的投资者发行私募基金”,同时强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二、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数量激增

截至2015年1月13日,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公司有5237家,而2014年4月22日才720家,2014年10月才4000家,短短1年时间,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公司出现了井喷之势。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出现激增,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1.优秀的基金管理公司迫切希望阳光化

二十几年的证券市场培育出一些优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这些基金管理人的技术水平比较过硬,他们迫切希望外界投资者了解他们,而基金业协会的私募基金管理备案制度,让他们从地下走出来。

2.登记不属于行政许可

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私募基金备案不属于行政许可事项。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央编办关于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国证监会授权以及《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有关规定,由基金业协会负责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私募基金备案,并履行行业自律监管职能。私募基金自律管理以信息披露为核心,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私募基金管理人承诺对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基金业协会对于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提供的登记备案信息不进行实质性事前审查。投资者进行私募基金投资时须谨慎判断和识别风险。三、私募投资方向多样化,但以股票和股权投资为主

目前私募投资的投资标的,最大类的是私募股权投资,其次是证券投资,最小的是期货投资。2014年7月4日,在基金业协会已完成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3563家,管理私募基金有5232只,管理规模为1.98万亿元。其中,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1036家,管理基金1903只,管理规模0.27万亿元;股权基金管理人2080家,管理基金2688只,管理规模1.51万亿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421家,管理基金604只,管理规模0.18万亿元;其他类型基金管理人26家,管理基金37只,管理规模150亿元。四、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偏小

我国的私募基金规模偏小,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总管理规模只有1.98万亿元,和总的投资规模30万亿元相比这只是很小的一个比例。最大的景林资产管理公司大约管理250亿元,这样的管理规模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但考虑我国的私募发展的政策松绑是在2014年2月,所以这样的发展速度和管理规模还是值得赞许的。五、私募公司的运作规范不够

1.组织形式不规范

大量的地下私募基金公司既不是公司制,又不是信托制,更不是有限合伙制,委托成立的基金不建立托管制度,结构形式也不能界定,就以简单的投资协议筹集款项,然后“假投资”或者用于非法目的。

2.募集不规范

我国私募基金的募集存在很大的不规范操作问题。私募基金由于其特性对募集对象、募集方式都会有一定限制,但实际对投资者人数控制不严格,甚至为了规避《公司法》关于股东人数的限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关于公开发行证券人数的限制,将两三个股东并作一个出资人来进行操作。这都典型地代表了当下我国私募基金在募集过程中的大部分情况,如果国家对此没有强有力的监管,那么将会给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与市场稳定埋下隐患。

3.监管不规范

我国私募基金运作缺乏必要的约束。一般来说,由于私募基金最大的特性就是运作方式多样化、投资对象多样化以及管理方式多样化,所以,只有给予基金管理人以最大的自由,其才会发挥专业投资、降低风险、获取利润的功效,因而国家一般不会对私募基金的运作进行监管和监督。但是,法律监管不能毫无底线。如果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和托管制约制度,这些风险都有可能尽早被规避。而我国法律在这方面的规制还没有到位,所以不断有投资者受损的案例以及对金融市场稳定产生冲击的事件发生。第五节中国公私募基金的对比研究一、规模对比

截至2014年11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公募基金管理公司98家,管理资产合计6.09万亿元;在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4158家,管理非公开募集资产1.98万亿元。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创历史新高。

1.公募基金管理规模

从1998年第一只现代意义上的封闭式基金算起,公募基金经过16年的发展,截至2014年11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公募基金管理公司98家,管理资产合计6.09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基本上是由大的国有或国有控股金融机构直接设立或作为主要基金发起人,这些金融机构在社会上享有广泛的信任度,所以公募基金的管理规模总体持续增加,公募基金的规模增加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和股票行情密切相关,股市行情好,公募基金的发行就比较多;行情不好公募基金的发行规模就比较小。而且公募基金发行规模和行情有明显的滞后性。我国股票和偏股型基金发行最多的年份是2007年,其前面两年是一个快速的牛市行情。

第二个特点是在2013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带动货币市场基金的快速增长。截至2013年年底,余额宝的客户数达4303万人,基金规模为1853亿元,对接的增利宝货币基金稳居国内最大基金的宝座,也把大量85后、90后草根用户带入基金理财大门。2015年1月14日,天弘增利宝数量达到5789亿元,蝉联规模第一的基金宝座。

2.私募基金管理规模

截至2014年11月底,我国在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有4158家,管理着非公开募集资产1.98万亿元。

私募前十年发展较快的是私募股权方向,由于政策扶持没有跟上,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私募关系,所以证券投资方向发展一直较慢,前面的发展主要是经过信托渠道来发展阳光私募。2014年2月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允许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以自己的名义发行私募产品,可以不借助信托、基金子公司的渠道,加上2014年下半年行情大幅上涨,2014年全年私募规模扩大迅速。

3.对比分析

公募基金由于发展时间更长,其基金类型比较齐全,特别是货币市场基金占到总规模的一半以上;私募基金2014年由于法律法规健全,发展迅速,但主导投资方向是股权投资,在目前IPO注册制改革之前其规模不可能大幅增长,而证券投资方向主要以股票为主,追求相对较高的收益,专门投资货币市场工具的货币基金较少。所以私募基金的管理规模远小于公募基金的状况将会长期保持。二、投资范围对比

1.公募基金的投资范围

除传统二级市场的上市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以外,公募基金还可以投资于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等非公开发行的在证券交易所转让的债券、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证券衍生品以及黄金合约等商品合约。

2.私募基金的投资范围

私募证券基金主要以二级市场上市股票、债券和个股或ETF期权为主,但较少交易货币市场工具;私募期货基金主要以期货为主要交易对象,包括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和期权;私募股权投资以非上市股权为投资对象;私募创投基金对高科技公司的股权进行投资。

3.投资范围对比

私募基金由于投资者数量较少和风险承受能力很强,所以可投资的范围比公募基金要广得多。但对于流动性非常好但收益不高的货币市场有较高的进入门槛,私募基金进入此范围的数量较少。三、激励机制对比

1.公募基金

公募基金对基金经理的激励机制相对落后,采用股权激励的基金公司很少,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没有很好地和基金经理的收入形成联动。公募基金经理的年收入为30万~300万元,但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的业绩比拼让许多基金经理有很大的压力。投资者和基金管理公司的短期评价让基金经理只能关注短期收益。这些都是公募基金的弊端。

2.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除了对基金收取比公募基金高得多的管理费外,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业绩提成,一般是盈利的20%。一个中等规模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一般有20~50人,管理50亿元资金,收2%的年管理费,对年平均30%的收入部分再提20%,毛收入为50×2%+50×0.3×0.2=4(亿元),扣除不多的成本,私募基金公司的从业人员特别是其核心人物收入远高于公募基金公司的从业人员,而且私募的业绩排名压力不大,许多基金的业绩披露期间是月或季度,这也少了很多短视行为。

3.激励机制比较

私募基金的激励机制远远好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经理的个人收入也远高于公募基金经理,许多私募基金公司就是由原来的公募基金经理组建的。比如,基金经理以前在公募基金工作的时候,只是一个打工的,工作多少、提成多少由公司高层或董事会决定;而自己组建私募公司,总收入扣除成本后全部归自己。所以有相当部分的公募基金经理在获得“明星基金经理”后都选择组建自己的私募公司。四、操作水平对比

1.公募基金

公募基金的总体操作水平一般,平均收益跑不过大盘指数,许多基金管理公司在挑选基金经理时太注重学历或者想通过自己公司进行培养,有很多基金经理的实际操盘时间和经验都明显不足,再加上公募基金的激励机制不好,许多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都会出来单干,所以剩下的公募基金经理的操作水平就很一般了。

2.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由于生存压力巨大,如果不能赚取正的收益,不但面临客户流失的风险,还会没有业绩提成,所以私募基金经理的操作水平一般较高,平均而言是高于公募基金经理的。

3.操作水平比较

格上理财的统计显示,2014年传统股票类投资策略阳光私募基金平均收益29.02%。目前有数据的984只私募产品中945只私募产品收益率为正,127只私募产品跑赢大盘指数,占比为12.9%;而在2014年业绩翻倍的私募产品有12只。在公募基金方面,548只偏股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25.74%,取得正收益的股基高达534只,其中40只跑赢大盘指数,占比7.48%,仅1只基金年内净值收益率翻番。不管是平均收益、跑赢大盘产品数、还是高收益产品数,私募基金都力压公募基金。

表1-5是2014年阳光私募排行榜(股票型)(注:参与年度排名的基金为成立时间长于1年且有明确投资顾问的非结构化阳光私募基金)。表1-52014年阳光私募排行榜五、目标客户对比

1.公募基金

公募基金的目标客户主要是普通老百姓。

2.私募基金客户

在证监会制定合格投资者认定标准规定出台之前,基金业协会建议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认定的三点标准具体为:一是个人投资者的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或者最近3年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机构投资者的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二是人数少于200人;三是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3.目标客户比较

从上面所述看,公募基金的目标客户是普通家庭和个人,而私募基金的目标客户是高净值家庭和机构。两者的目标客户完全不一样。六、信息披露对比

1.公募基金《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七十五条规定: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其他基金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依法披露基金信息,并保证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基金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确保应予披露的基金信息在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时间内披露,并保证投资人能够按照基金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查阅或者复制公开披露的信息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公开披露的基金信息包括:基金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基金托管协议;基金募集情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公告书;基金资产净值、基金份额净值;基金份额申购、赎回价格;基金财产的资产组合季度报告、财务会计报告及中期和年度基金报告;临时报告;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决议;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的专门基金托管部门的重大人事变动;涉及基金财产、基金管理业务、基金托管业务的诉讼或者仲裁;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应予披露的其他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公开披露基金信息,不得有下列行为: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对证券投资业绩进行预测;违规承诺收益或者承担损失;诋毁其他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或者基金销售机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禁止的其他行为。

2.私募基金《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对信息报送的要求规定有下面几条:

第十九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在每月结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更新所管理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相关信息,包括基金规模、单位净值、投资者数量等。

第二十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在每季度结束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更新所管理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非证券类私募基金的相关信息,包括认缴规模、实缴规模、投资者数量、主要投资方向等。

第二十一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于每年度结束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更新私募基金管理人、股东或合伙人、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所管理的私募基金等基本信息。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于每年度四月底之前,通过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填报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

受托管理享受国家财税政策扶持的创业投资基金的基金管理人,还应当报送所受托管理创业投资基金投资中小微企业情况及社会经济贡献情况等报告。

第二十二条 私募基金管理人发生以下重大事项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向基金业协会报告: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名称、高级管理人员发生变更;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执行事务合伙人发生变更;私募基金管理人分立或者合并;私募基金管理人或高级管理人员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可能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二十三条 私募基金运行期间,发生以下重大事项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向基金业协会报告:基金合同发生重大变化;投资者数量超过法律法规规定;基金发生清盘或清算;私募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发生变更;对基金持续运行、投资者利益、资产净值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事件。

私募基金向投资人的信息披露主要依据基金合同来进行。

3.比较

私募基金的投资人相对较少,其资产较多;而公募基金的投资人相对较多,其资产相对较少,所以法律法规对公募基金的信息披露要求较高。第六节中国公私募基金的发展趋势研究一、公募基金的发展趋势

1.公募投资范围得以扩充

2014年9月末,嘉实元和成立,该基金募集规模达到其上限100亿元,相对于其他公募基金产品,嘉实元和的特殊之处在于,其专注于中石化销售公司这一单一、确定、未上市的股份投资,具有与PE基金类似的特质。嘉实元和对公募基金创立16年以来的投资范围进行了重大突破,首开公募基金投资非上市股权先河,同时还突破了“基金投资单一证券不得超过资产净值的10%”的上限。

目前,在传统二级市场以外,公募基金可以投资于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等非公开发行在证券交易所转让的债券、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证券衍生品以及黄金合约等商品合约。

公募基金已参与新三板的技术系统测试。此前,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监事长邓映翎公开表示,转让系统正在研究鼓励公募基金发行跨市场的产品,同时研究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与市场发展的匹配,要适当降低相关标准。预计2015年公募基金或将可以投资新三板。

2.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

2014年,随着互联网金融驶入发展快车道,各类“宝宝”相继涌现,并持续发酵升级。继去年推出的余额宝、百度百赚之后,腾讯也在年初上线了理财通互联网理财产品。在互联网巨头们大肆抢夺活期存款时,银行也加大了反击力度,银行系“宝宝”——民生“如意宝”、中银“活期宝”、兴业“掌柜钱包”等相继上线。随后,保险、票据、混合基金这些相对“宝类”产品收益更高、风险抬升的产品也相继投入市场。低风险产品是互联网金融主攻方向,未来随着无风险收益率的降低,此类产品的吸引力将降低,但在这一过程中,此类产品还是具有吸引力的,存款向低风险互联网产品腾挪的趋势不会变。随着权益市场的升温,互联网金融产品可能会向股票、股权众筹等方向转移。

3.“奔私”潮将持续

Wind数据显示(2014年12月21日统计),2014年以来,基金经理年内离职人数已经达到了200人,而2012年、2013年全年分别有111位和136位基金经理离职,2014年创出了基金业年离职人数的历史新高。离职基金经理最多的是华夏基金公司,共有10位基金经理离职。2014年10月,宝盈基金经理王茹远离职,其曾因业绩优秀被业内冠以“公募一姐”的头衔。基金经理变更原因诸多,如公司股权更换,导致公司领导层更换,基金经理也随之离职。再例如,基金经理因个人原因,转而投奔其他公司或者直接“奔私”。此外,部分基金经理因为考核压力大,未能完成任务最后不得不离职等。新基金法的实施,私募爆发式增长,加之目前股市回升,导致优秀的基金经理“奔私”增加。基金经理离职是近年来“困扰”公募基金的顽疾。不过,公募业内也在积极应对,如中欧基金的平台制股权激励、九鼎基金筹划中的事业部制等,随着公募各种限制的打开,有望形成均衡。

4.竞争加剧,创新求存

继2013年后公募基金公司数量在2014年再次快速增长,目前已达98家,较2013年年末增长8家。“60后”基金公司基本上是在2010年后成立的。不幸的是,行业已经强者林立,市场版图划分比较清晰,前十大基金公司管理的公募规模已经超过行业的一半。幸运的是,市场处于资产管理业的寒武纪,产品形态大爆发,公募处于管制放松期。新公司在业务发展上最好有自己的亮点。亮点的设计思路之一是单点突破,做精品店。如鑫元基金公司,在固定收益类市场上迅速建立优势,产品规模超常规发展;再如财通基金公司,在定增这一细分市场上发力,打出了“定增王”的品牌。商品的设计思路之二是产品设计与投研一体化,让产品的设计与投研更紧密地结合,设计出能够赚钱的产品。如前海开源基金,他们发行的可转债基金、军工基金业绩表现可圈可点,就是因为把握了市场风向。二、私募基金的发展趋势

1.总体管理资金增速会快于公募基金

目前私募基金虽然在管理资金规模上远远比不上公募基金,但随着中国进入发达国家进程的开始,主要服务于高净值家庭的私募基金将迎来爆炸式增长。2013年年底个人资产超过600万元的人数已达到290万人。由于近十年财富向富人集中,所以服务于富人的私募基金的增长速度会远高于公募基金。

2.行业集中度会急剧提升

私募基金良好的激励机制,使得优秀的私募基金管理者充分发挥其管理能力,可以凭借其过人的管理业绩快速积累大量的资金和客户,所以行业集中度会快速提升。目前的私募管理公司数量众多,管理水平良莠不齐,但可以断言的是随着机构时代的到来,那些管理水平低下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会被逐渐淘汰,而管理水平较高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则会积累大量的资金和人才。

3.大的私募公司的公募化趋势

诚然,公募基金在中国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资产管理公司模式,有着不少私募基金要学习的地方。例如,先进的管理经验、更为严格的风控措施、更为详尽的交易管理、对于“老鼠仓”更为严格的监管等。这些对于从事资金管理的私募而言,无不是需要仔细从公募老大哥身上学习的。

一些快速发展的私募基金的管理规模超过了200亿元,超过了一部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规模,而且目前政策法规允许私募基金公司发行公募产品。2013年2月《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规定私募基金公司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开展公募基金业务。其需要满足的条件是:3年以上证券资产管理经验;治理内控完善;经营状况良好,连续3年盈利;没有违法违规行为;成为基金业协会会员;实缴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最近3年资产管理规模均不低于30亿元。

对于私募基金公司来说,开展公募基金业务带来了机遇:一是可以降低投资门槛,扩大资管规模。目前,信托类的私募基金门槛大部分还是100万元。这样一种目标门槛,表明私募基金主要还是面对高净值客户。而公募基金的门槛是1000元,相对来说目标人群就广多了,中小投资者都可以参与。二是可以扩大私募基金公司的知名度。三是可以增加业务收入。目前私募基金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私募基金的管理费和业绩报酬的按成提取。对于发行公募产品,虽然没有业绩报酬的提取,但是可以带来一定的管理费收入。

4.对冲基金会快速发展

对冲(Hedging)是一种旨在降低风险的行为或策略。套期保值常见的形式是在一个市场或资产上做交易,以对冲在另一个市场或资产上的风险,例如,某公司购买一份外汇期权以对冲即期汇率的波动对其经营带来的风险。进行套期保值的人被称为套期者或对冲者(Hedger)。对冲基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当时的操作宗旨在于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空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化解投资风险。1949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有限合作制的琼斯对冲基金。虽然对冲基金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出现,但是,它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间并未引起人们的太多关注,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对冲基金才有了更广阔的投资机会,从此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世界通货膨胀的威胁逐渐减少,同时金融工具日趋成熟和多样化,对冲基金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随着2010年股指期货上市以及2015年期权交易的推行,我国私募基金的风险对冲工具开始出现,这对追求绝对收益的对冲基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5.私募基金形态升级

私募基金除了传统的形式外,一些新的形态也开始走进中国私募市场,最常见的是基金中的基金(FOF)和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MOM)。

FOF(Fund of Fund)是一种专门投资于其他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FOF并不直接投资股票或债券,其投资范围仅限于其他基金,通过持有其他证券投资基金而间接持有股票、债券等证券资产,它是结合基金产品创新和销售渠道创新的基金新品种。一方面,FOF将多只基金捆绑在一起,投资FOF等于同时投资多只基金,但比分别投资的成本低得多;另一方面,与基金超市和基金捆绑销售等纯销售计划不同的是,FOF完全采用基金的法律形式,按照基金的运作模式进行操作;FOF中包含对基金市场的长期投资策略,与其他基金一样,是一种可长期投资的金融工具。

所谓的MOM模式,即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Manager of Mangers)模式,由MOM基金管理人通过长期跟踪研究,挑选投资风格稳定并取得超额回报的基金经理,让这些最顶尖的专业人士来管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