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针刀微创疗法-中医外治疗法治百病丛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1 06:59:47

点击下载

作者:吴汉卿,吴军瑞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水针刀微创疗法-中医外治疗法治百病丛书

水针刀微创疗法-中医外治疗法治百病丛书试读:

前言

我与陈秀华教授是多年的挚友,去年金秋时节,陈秀华教授计划通过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著出版中医外治疗法系列丛书,邀请我编写《水针刀微创疗法》一书,该书是在《大成水针刀疗法》基础上总结撰写的。《大成水针刀疗法》作为水针刀疗法的处女作,其稿源自1989年开始在临床上应用空心水针刀疗法,当时一边为患者治病,一边总结撰写,原稿拟名为《空心水针刀临床治验》,后来经原世界中医骨伤泰斗尚天裕教授提名为《大成水针刀疗法》,该稿1996年底转交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经过反复修改,1997年底出版。经过近30年的临床实践、科研与教学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正如尚天裕教授生前所总结的:“在临床中,水针刀能回抽检测,减少了闭合性手术的盲目性;在治疗部位,水针刀直接注射消除无菌炎症的松解液,克服了微创针法的复发性;首次将氧制剂、药磁线应用到针刀领域,对治疗疼痛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水针刀治疗脊柱相关病,作者创立了脊柱相关病九大诊疗区,使传统经穴简易化,开创了脊柱相关病的诊疗先河。”

自水针刀微创疗法问世后,在医圣故里南阳张仲景国医学院推广,承蒙四海同仁关爱,千里迢迢蜂拥至医圣故里求教,随之在北京中医科学院、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圳卫校等地推广讲学,自知才疏学浅,乃发奋攻读古今医理、钻研人体三维解剖,使水针刀法达到“刀随心神走,游离筋骨间”、“刀随手腕转,效从指下生”的境界。

在三十余年的临床教学科研过程中,为了使水针刀微创疗法和筋骨三针法在解剖理论、临床治疗与针法技巧方面,达到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境界,为此带着这种使命,吾每天时刻都处在匆匆忙忙、勤奋不息之中,由于多年来在解剖室内从事研究针刀微创解剖与教学,长时间受到福尔马林的侵袭,造成眼底黄斑区出血与肺纤维化,导致视力减退,总感觉胸闷气短,即使这样也要执著地去总结编写工作。在出版本书之前的2013年春节,也在匆忙地整理编写“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水针刀微创技术》创新教材”,同时还要完成中医微创水针刀解剖馆的建设工作。《水针刀微创疗法》一书,由于时间仓促、涉及范围广,不完善之处在所难免,望医学界专家同仁给予指正,使水针刀微创疗法逐步完善,以便更好地造福人类。

第一章 水针刀微创疗法概述第一节 水针刀微创疗法与针具简介一、 水针刀微创疗法简介

水针刀微创疗法是吴汉卿教授在南阳张仲景医圣祠内清朝年间的“刀针”基础上,经过近三十年临床潜心研究,与现代水针疗法相结合,所发明的一种中医微创针法,该针法具有松解筋结,注射药氧,留置磁线的作用,治疗软组织损伤病、疼痛病及脊柱相关疾病有确切疗效(图上1-1)。图上1-1 南阳医圣祠清朝年间刀针

在治疗骨伤病方面:根据中医筋经学说及现代软组织损伤学,人体生物力学、病理学,作者提出了“人体软组织立体三角平衡原理”学说,创立了动静平衡三针法。

在治疗脊柱相关疾病方面:作者根据人体内脏疾病在脊柱区带的反射规律,创立了脊柱相关疾病九大诊疗区及胸腹部九大对应诊疗区,为治疗脊柱相关疾病提供了理论支撑。二、 水针刀微创针具简介

1. 水针刀针具

是将九针与水针针具结合研究发明的中医微创针具。该针具分为:扁圆刃、锋勾型、勺状型、剑刃型、马蹄型、埋线型等,每种类型分为大中小号,长度为3cm、6cm、9cm,水针刀针具能回抽检测,避免了对血管、神经的损伤(图上1-2)。图上1-2 一次性水针刀

筋骨三针法是作者在水针刀微创疗法基础上,将传统九针与特种针法中的太极针法、针挑疗法相结合,根据中医筋经学说及现代软组织损伤学,人体生物力学、病理学,提出了“人体软组织立体三角平衡原理”学说,总结了平衡三针法,进一步研究发明的中医微创针法。

2. 微型筋骨针具

带刃,如毫针粗细,微创伤,无痛苦,具有针刀的松解分离功能,又具有针灸的疏通经络功能,主要用于:软组织损伤、肌筋膜炎、小关节病变及年老体弱者、中风偏瘫后遗症,合并有心脑血管病及畏惧针法的患者(图上1-3)。

3. 巨型筋骨针具

分为扁圆刃筋骨针、椎间孔筋骨针、筋骨减压针、圆头筋骨针、锋勾筋骨针与马蹄筋骨针六种类型。主要用于骨伤科疑难病,外伤后遗症,骨坏死症、骨关节炎,筋骨减压术等(图上1-4)。图上1-3 一次性微型筋骨针图上1-4 巨型筋骨针第二节 水针刀微创疗法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针灸疗法从远古时期的砭针疗法,到冶金术时期的古九针器;由砭石针—铜针—金针—银针及合成银针;从九针—新九针—特种针法—水针—针刀—水针刀微创疗法发展至今,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坎坷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砭石针阶段

我们的祖先一出现在这个地球上,就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疾病发生,为了繁衍生息,从生命的开始,人类就注定了同大自然与疾病作斗争。原始人类没有任何医治疾病的方法,在与大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同时,发现了砭石锥刺能够起到镇痛、疗疾的作用,于是远古时期砭石针疗法就诞生了。这个时期大约在一万四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了新石器时代,砭石已成为专门的医疗器具,其形状有圆形、尖锥形,还有能够切割的刀状砭石等。到了商代河南流行了玉质砭石针的剑形玉石刀,它与古九针中的铍针相似。

2. 九针阶段

从商代的冶金术出现,砭石针具进一步发展为金属针具。春秋战国时期,九针针具已经形成。《灵枢》记载了九种针具的长短、形状及用途。此时我国的九针疗法已经日臻完善。到了清朝中期,古九针发展为新型九针,收藏于河南南阳张仲景医圣祠清朝年间的“刀针”,其临床主要用于三个方面:马蹄形刀针,用于中医外科的治疗;棱形刀针用于刺血疗法的治疗;带刃型刀针广泛地用于筋结症的治疗。所谓筋结症,现代医学是指软组织损伤结节。

3. 毫针阶段

九针疗法在长期的临床应用过程中,逐渐发展演变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发展为毫针针具,主要以经络学说为主导,选经取穴,采用提插、捻转等变化多端的针法,用于治疗内科疾病取得了确切的疗效,其功能主要是疏通经络,调节阴阳等;另一方面发展为中医外科手术刀具,广泛流传民间,主要用于痈疖、丹毒的治疗。

4. 各种针法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针灸学伴随着自然科学的高度发展,得到飞跃式的发展。我国广大针灸临床工作者及研究人员,在临床适应证及针灸治疗机制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在传统的针灸学基础上,发明了头针、眼针、手针、腕针、体针、足针、踝针等。针灸针由原来的金属针器发展到磁针、电针、激光针等。

5. 水针疗法形成阶段

水针疗法,也属于西方注射针与东方中医学的经络学说、西方的神经反射学说完美结合的中西医注射疗法。20世纪50年代初,中、苏在多领域广泛交流合作中,苏联巴甫洛夫的“神经反射”学说在我国医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1957年蔡咸信吸收神经反射学说,创立了经穴注射疗法。1958年朱龙玉等人,将中医经络腧穴与巴氏学说相结合,开展了神经封闭疗法,于是中西医结合的穴位注射疗法、神经封闭疗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6. 水针刀医学及新型针法的兴起阶段

在长期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发现临床上许多软组织损伤疑难病症单靠针灸疗法难以解决,随着临床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外骨伤科专家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病理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20世纪60年代初,上海软组织学科带头人宣蛰人教授首先提出了软组织损伤无菌性炎症学说,其病理过程主要是由于软组织损伤后,病变部位散在出血、机化导致无菌炎症反应形成结节,对周围血管神经产生刺激压迫引起疼痛症状,因此宣蛰人教授大胆提出了治疗软组织损伤病应用开放性手术的大松解术,然而松解的结局虽然暂时缓解了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症状,而大松解术后的并发症也随之而来,尽管大松解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为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疼痛病,消除无菌性炎症、松解软组织结节的诊疗思路,起到了开先河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末,山东省黄永发老师,在九针基础上发明了小宽针,山西省针灸研究所所长师怀堂教授在古九针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与科学技术,发明研制了新九针,广泛地用于治疗临床疑难性疾病。

70年代末期,朱汉章教授在临床实践中,经过潜心研究,将中医针刺疗法与开放性手术有机结合,发明了“小针刀疗法”,该疗法在发展过程中理论机制不断完善,临床应用也不断发展,不仅可以用于软组织损伤病、骨伤病的治疗,而且可以用于治疗临床疑难病。随着针刀疗法的不断推广普及,逐渐形成针刀医学。

天津592医院任志远教授在九针基础上,以现代微型手术与经络腧穴相结合进行松解治疗,发明研制出针灸刀。

80年代,吴汉卿教授在九针基础上,与水针疗法相结合,吸收针刀疗法的精华,总结发明了水针刀微创疗法;经过近30年的临床潜心研究,进一步在九针基础上与太极针法、针挑疗法相结合,总结发明出了筋骨三针疗法,并根据人体生物力学、病理学提出了“软组织立体三角平衡原理”学说,主要用于骨伤病、软组织损伤病及中风后遗症的治疗。第三节 水针刀微创疗法的八大特点

水针刀微创疗法是在传统九针疗法与水针疗法的基础之上,根据作者三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吸收其他微创针法特长,所研制发明的一种中医微创针法。该针法可以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病、疼痛病及脊柱相关疾病。

1. 回抽检测 提高安全 规避风险

水针刀针具是作者将传统九针针具(张仲景医圣祠内清朝年间的刀针)与现代水针针具有机结合,研制发明的微创针具,在水针刀松解前,先回抽检测,然后松解、注射药物或注氧,避免了对神经、血管的损伤,提高了安全性。

2. 三针定位 直达病灶 准确有效

作者根据多年临床、教学、科研,结合人体生物力学、病理学及筋膜学说的原理,提出了“人体软组织立体三角平衡原理”学说,创立了“三针法定位”。该针法定位准确、入路安全,规范了微创针法的进针点,提高了疗效。在临床诊疗中,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对于微创针法治疗骨伤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 危险区划分 突破盲目性 提高安全性

微细解剖是微创针刀的基础。作为中医微创医师,没有扎实的解剖基础、娴熟的针法,微创治疗等于盲人瞎马,易于造成神经血管或内脏的损伤。作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与教学,结合三维解剖,总结出了安全治疗点及“危险治疗区”。危险区的划分与规范的入路点,是规避风险的保障。

4. 中西融合 传承创新 针法灵活

水针刀微创疗法的技术核心部分,重在针法的技巧。作者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将中医针法与西医刀法融为一体,创立了十大针法。针灸的操作技巧在指尖的灵活变化,水针刀的针法技巧着重在手腕部。水针刀吸收了传统针灸针法的精华,如:水针刀旋转分离法,传承于中医针灸中的白虎摇头针法;水针刀弹拨分离法,传承于传统针法的青龙摆尾针法;筋膜结节切割法,传承于传统针灸的苍龙探穴针法;刀静患动法,传承于传统的运动针法;筋膜扇形分离法,传承于传统的太极针法。

5. 松解、注射同步进行 一步到位 减少痛苦

在治疗软组织损伤、骨伤病方面,水针刀微创疗法不仅能够松解软组织结节,而且直接在病变疼痛部位注射药物及三氧,不仅见效快,而且疗效确切。

6. 药氧并用 治疗疼痛 疗效显著

水针刀微创疗法在治疗疼痛性疾病时,不仅可以松解神经卡压及粘连,而且可以注射抗炎药、有色制剂及医用三氧,达到止痛目的。同时,三氧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激活脑啡肽的释放,具有镇痛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消除无菌性炎症而具有镇痛作用。水针刀微创疗法在治疗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病方面,药氧并用,疗效显著。

7. 首创九大诊疗区 规范诊疗 开拓思路

在脊柱相关病诊疗方面,作者根据三十年临床实践,根据内脏疾病在脊柱区带的反射规律,依据人体脊柱生物全息学原理,创造性地划分了脊柱相关疾病九大诊疗区与胸腹部筋膜九大对应诊疗区,脊柱神经治疗线与四肢治疗点,根据不同疾病,在不同的诊疗区内,巧妙地应用水针刀微创疗法松解、注射、留置磁线,不仅方法简便,而且安全有效。脊柱相关疾病九大诊疗区的划分,规范了脊柱相关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填补了国内外医疗界对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空白,开拓了新的诊疗思路。

8. 抗复发抗粘连 远期效果突出

 

水针刀微创疗法临床治疗时,不仅可以松解病变结节,而且可以注射抗炎止痛的松解药物及三氧制剂,不仅可以快速消除无菌炎症,增强疗效,而且具有抗粘连抗复发作用。对于临床上慢性、顽固性疾病,水针刀法不仅可以松解、注射,而且可以在病灶区留置磁线,药磁线不仅具有内磁疗作用,而且具有长久的留针候气作用。因此,疗效持久而抗复发。第四节 水针刀微创疗法的临床机制

静态张力学说:所谓静态张力学是指骨骼肌在剧烈运动之后,处于静止状态,肌肉纤维仍处于一种紧张痉挛收缩状态,或由于机体体位不正,使骨骼肌处于静态失衡或由于骨骼肌内发生无菌性炎症。如滑囊炎、囊腔积液,致使内在张力过高,内压过大所引起的静力性损伤。由于时代飞速发展,人们的工作节奏过快,精神压力剧增,机体静态牵张失衡的劳动(即脑力劳动者)易患静力性肌损伤。如出纳员、打字员、机关干部、青年学生等等,都易患颈部静力性肌损伤——颈型颈椎病。一、 针法松解作用

1. 水针刀在软组织损伤无菌性炎症部位松解粘连、解除了局部血管、神经的压迫症状,改善了病变部位的微循环,恢复了局部组织内力的平衡。

2. 水针刀同时能够在肌筋膜间室或滑囊部位、松解筋膜间室,直接抽取囊腔内容物,起到减张减压作用。

3. 水针刀在皮神经卡压部位,应用快速筋膜弹割分离法,松解骨神经纤维管的卡压,消除局部疼痛。二、 药物注射作用

采用水针刀微创疗法在病灶区的治疗,选用合适的药物,以最有效的方法,注入敏感的病灶区,药物通过局部组织皮肤肌肉的毛细血管吸收后,能直接抑制神经末梢阻断向心性的疼痛传导,同时能直接解除肌痉挛,松弛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致痛物质的吸收,减少无菌性物质渗出。抑制无菌性炎症的渗出—粘连—瘢痕的无菌性反应,起到活血、通络、消炎、止痛作用。三、 消炎作用

对于急性无菌性炎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在水针刀松解与注药的同时,可注入一定量的三氧,不仅可以消除无菌性炎症,溶解椎间盘脱出物质,而且可改善病灶区的缺氧状态,起到气体松解,消除无菌性炎症,解除软组织粘连的作用。四、 镇痛作用

水针刀微创疗法在治疗疼痛性疾病时,不仅可以松解神经卡压及粘连,而且可以注射抗炎药、有色制剂及医用三氧。可以快速消除无菌性炎症引起的疼痛,有色制剂可以阻断疼痛的向心性传导,达到止痛目的。同时,三氧一方面可以激活脑啡肽的释放,脑啡肽又称为“脑内吗啡”,为神经递质,具有镇痛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消除无菌性炎症、调整营养神经,因此,水针刀在治疗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病方面,药氧并用,疗效显著。五、 留线作用

对脊柱相关病及临床疑难病的治疗,水针刀法在背部脊柱相关疾病九大诊疗区,应用水针刀松解注药的同时可留置药磁线,一方面可发挥药物效应;另一方面在病灶内产生一种强而持久的内磁疗作用,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第五节 水针刀微创疗法的操作步骤一、 具体操作规程

1. 一明

明确诊断,对所治疗的疾病要明确诊断。

2. 二严

①严格掌握适应证;②严格无菌操作。

3. 三选择

①体位选择:根据不同部位疾病选择不同体位。②治疗点选择:即筋骨三针法治疗点为病变阳性反应点、压痛点、酸胀点。即肌腱起止点、交叉点、骨端附着点、骨性隆突起点、相邻点、经络穴位交会点、内脏疾病的反射点等。③进针方向选择:首先要避免损伤血管、神经及内脏。进针方向与血管、神经与肌腱走向平行一致。

4. 定位方法

在不同部位选择治疗点,采用不同定位方法。通常采用的定位法有:立体三角定位法,痛点结节定位法,痛点远端定位法,骨膜交叉定位法、平衡交叉定位法等。二、 进针方法

1. 斜行进针法

用于脊柱两旁治疗,如枕部、肩峰下、肩胛内上角、尾骨、髌骨下缘、踝关节等处。

2. 筋膜弹拨进针法

适用于神经血管丰富处,肌肉丰厚处弹压筋膜,纵行进针以避开血管神经。三、 具体操作步骤

快速透皮→逐层分离→快速出针。第六节 水针刀微创疗法的治疗要领一、 水针刀微创疗法总要领

天人合一、医患共鸣;刀随心神走、游离筋骨间;刀随手腕转、效从指节生。

1. 水针刀微创疗法要领

定位准确,手势端正,稳准施压,动作灵巧,慢注药,细松解,快进速拔。

针法是疗法的灵魂、是疗效的保障。群经之首《易经》,以“天人合一”为纲领,强调了人生处事原则要得天时、占地利、修人和,其主要精华为“天、地、人”三元互为一体。古有医易同源之说,中医整体观念与易经的天人合一互为一体。水针刀法在诊疗疾病时,以中医的整体观念指导临床,强调自然界季节更替、气候变化、环境区域改变,无不影响着人体的各个脏器生理病理功能,因此水针刀微创疗法在治疗方面也随之调整变化,提出了“天人合一、医患共鸣”的总要领。

针灸的操作技巧在指尖的灵活变化,水针刀微创疗法的技巧着重在手腕。水针刀微创疗法强调了动静结合法,传统的针刀手法都是刀动患静,水针刀微创疗法根据人体的病因学动静态失衡的原理,大胆创立了“刀静患动法”、“双手动静刀法”。如:水针刀治疗弹响指应用“刀静患动法”;水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的是“刀静患动法”等等。水针刀在针刀分离时强调了“内动外不动”的刀法要领。

2. 水针刀微创疗法常用持针法

水针刀微创疗法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根据针具不同、疾病不同采用不同的持针方法。(1) 执笔式持针法:

会写毛笔字的人就会执针刀。拇指食指紧捏针柄,中指为卡尺掌握针刀的深度,环指和小指为杠杆力支点。多使用扁圆刃、马蹄型、鹰枪型等刀具(图上1-5)。图上1-5 执笔式持针法(2) 杠杆式持针法:

选 用鹰嘴水针刀,用拇指、中指捏持刀柄,食指卡压在针背末端,依靠手腕部力量快速弹压透皮进针。该持针法主要用于治疗四肢末端病变,如屈指肌腱鞘炎,或浅层软组织损伤(图上1-6)。图上1-6 杠杆式持针法(3) 握式持针法:

选用巨型筋骨针或埋线水针刀,用四指及拇指握住刀柄,依靠手腕部力量快速弹压透皮进针。该持针法主要用于治疗脊柱相关病、骨伤疑难病,如颈源性哮喘,或强直性脊柱炎(图上1-7)。图上1-7 握式持针法

3. 水针刀微创疗法无痛针法要领

快速进针→缓慢松解→回抽注药→快速出针。

4. 水针刀微创疗法治疗进针要领

根据病变组织:(1) 有压痛有响声结节→逐层切开→逐层分离。(2) 有压痛无响声结节可应用筋膜远端分离法不透病区。二、 水针刀微创疗法进针要领

1. 首先要准确掌握全身运动系统的解剖结构,肌肉分布、滑囊分布,肌肉肌腱起止点与交叉点,准确掌握全身大血管、神经的分布走向与进针点、进针的层次、深度、角度关系。

2. 水针刀微创疗法在治疗时,进针要反复变点,避开血管、神经等。

3. 在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及骨伤科疾病时,在棘突上治疗,应用骨膜扇形分离法向棘突两侧方八字形分离。在横突结节治病时,治疗点一般在横突间韧带的病变点处,要应用旋转分离法,避免提插切割。在椎肋关节外缘,治疗点应选在椎肋关节上,进针方向与脊柱纵轴呈60°避免刺伤胸膜及内脏。

4. 在颈椎上的寰枕间隙治疗时,在寰筋膜附着下项线枕骨面处,进针方向应与枕骨垂直,先浅纵后深横逐层松解以防刺破椎动脉。在上项线部与枕外隆起进针时,治疗点应选在枕后腱弓中点处,进针方向应与脊柱纵轴一致,避开血管与神经。

5. 在髂嵴部治疗时,病变不论是在髂嵴的上面、前面或后面,都应该从髂嵴后面进针,再沿髂嵴面向上或前面移动,进针方向与髂嵴弧形线的切线相垂直。在髂嵴中1/3部,注意应避开臀上皮神经。

6. 在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时,应与局部的坐骨神经体表投影线一致,以免损伤坐骨神经干。要注意避开治疗点处的动脉,尤其是腘动脉,可先用手扪到腘动脉并将其推开,术中要密切观察,询问患者。如果下肢突然不自主弹动,或有电击及沿坐骨神经路线放射性疼痛、麻木,则提示触到坐骨神经干,应立即停止操作,稍提起针刀并略改变方向,待无此感觉时,再继续治疗。术中如果患者只感局部、周围或沿坐骨神经干体表投影线周围酸、沉、胀,提示正触在症状改变的软组织上,应继续治疗,术中如果患者无明显感觉,或仅有疼痛,而术者针下也无病变软组织的韧感,提示没有触到病灶而只在正常软组织中,应调整方向或深度,寻找到病灶后再继续施行内手法。

7. 根据人体自身调节机制,对应补偿调节和系列补偿调节,由此引导出内病外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前病后治,后病前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治疗规律。因此对于一些顽固性疾病应综合治疗。在脊柱相关疾病诊治区治疗内脏疾病:如颈椎病伴有手臂麻木者可在桡骨茎突筋膜点“列缺穴”施治等。伴有心悸、心慌者,可选配前臂桡尺间隙筋膜点“内关穴”,伴腹胀者可在胫腓间隙“三里穴”施治等。三、 水针刀微创疗法常用定位法

水针刀微创疗法治疗点,又称为靶点,是针法的关键所在。水针刀微创疗法根据人体生物力学、生物病理学原理:三点决定一个平面、三点决定一个三角区以及人体骨骼系统的稳定结构,依靠软组织部分的肌腱、筋膜、韧带固定,维系人体骨骼框架的平衡稳定的原理,总结了水针刀三针法定位、筋膜定位法、骨膜定位法及交叉对应定位法等。

根据以上原理,水针刀的治疗点选择主要依据以下几个部位。

1. 立体三角定位法

对骨关节病变的治疗,根据人体软组织立体三角平衡学原理,水针刀在骨关节周围选择治疗点,一般在关节周围进行三针法定位,应用骨膜扇形分离法治疗。

2. 痛点结节定位法

对于软组织结节部位,水针刀定位一般是在病灶阳性结节部位选择治疗点,可应用水针刀筋膜扇行分离法治疗,根据病变层次不同,逐层分离病变结节。

3. 痛点远端定位法

对软组织病变触诊有压痛、酸胀不适,但没有软组织结节。水针刀微创疗法治疗时,在痛点远端3.5~5.5cm处定位,由此处向痛点的方向进针2.5~3cm,应用筋膜扇形分离法。对顽固疼痛者可以留置磁线。该病变主要为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引起的。根据筋膜反射点、高压点处人体筋膜层炎性致痛物质聚集,神经血管密集的原理,当人体出现软组织损伤时,炎性致痛物质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聚集。

4. 骨膜交叉对应定位法

对于部分顽固性疼痛的病变,根据人体对应补偿功能,按人体关节对应部位,交叉选取治疗点。

5. 对应平衡定位法

对内脏疾病及顽固性疼痛疾病的治疗,根据人体内脏疾病在体表的生物信息作用及反射规律,水针刀治疗点可在脊背九大诊疗区及胸腹部对应区选取治疗点,进行筋膜扇形分离法分离。第七节 水针刀微创疗法常用十大针法

水针刀微创疗法与筋骨三针法的技术核心部分,重在针法的技巧。作者经过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将中医针法与西医刀法融为一体,创立了十大针法。一、 筋膜扇形分离法

传承于传统的太极针法,主要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疾病。可选用扁圆刃水针刀,在病变结节处进行扇形分离软组织结节,对于病变点有压痛无结节者,可在疼痛点远端,快速斜行进针达浅筋膜层、进行扇形分离(图上1-8)。图上1-8 筋膜扇形分离法二、 筋膜割拉分离法

选取鹰嘴型水针刀,治疗四肢末端病变及胸腹部软组织损伤,如屈指肌腱鞘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应用筋膜割拉松解、摇摆注药的针法(图上1-9)。图上1-9 筋膜割拉分离法三、 筋膜弹拨分离法

传承于传统针法的青龙摆尾针法,选用樱枪型或扁圆刃水针刀,在筋膜结节点及筋膜间室高压点,快速纵行进针达肌筋膜层,进行快速纵横弹拨分离,若有结节,可轻快纵切3刀,回抽注药2~3ml(图上1-10)。图上1-10 筋膜弹拨分离法四、 一点三针分离法

选取樱枪型水针刀,采用一点进针入路、进入囊腔后回抽滑液,注射磁化松解液,然后向三维方向通透分离,主要治疗滑囊炎、滑膜炎及滑膜积液(图上1-11)。图上1-11 一点三针分离法五、 双手针法

双手动静针法是指水针刀在治疗脊柱病变及脊柱相关疾病时,要求双手同时快速进针、同时松解分离脊柱两侧的病变组织(图上1-12)。图上1-12 双手针法六、 刀静患动松解法

刀静患动法是指水针刀不动而使患者动,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水针刀针体进入患者侧隐窝后,左右推动患者,从而起到微创松解功能(图上1-13)。七、 旋转分离法

传承于中医针灸中的白虎摇头针法,选用勺状水针刀或扁圆刃水针刀,在颈椎或腰椎椎间孔外口、骶后孔等神经根出口处,沿神经根周围,进行旋转分离(图上1-14)。图上1-13 刀静患动松解法图上1-14 旋转分离法八、 骨膜扇形分离法

主要用于治疗增生退变性疾病,取扁圆刃水针刀,沿骨刺增生部位,或肌腱牵张应力点,快速斜行进针,扇行推铲、扇形分离骨刺及肌腱牵拉部位,解除静态牵张力。主要用于增生退变性疾病(图上1-15)。图上1-15 骨膜扇形分离法九、 骨膜交叉叩刺法

传承于传统的刺血疗法,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或顽固性关节疼痛,选用小号樱枪水针刀,在病变关节的交叉对应关节部位,左手配右足,右手配左足,快速进针达骨膜层,进行骨膜快速叩刺法,每分钟80~100次(图上1-16)。图上1-16 骨膜交叉叩刺法十、 经筋飞挑法

传承于传统针法的挑法,选用小号樱枪型水针刀,沿四肢及躯干部筋膜分布区,或神经线路反射点,轻快飞挑。要点为:有响声、皮不破、不出血。

主要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所引起的上肢及手部疼痛、麻木,或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引起的下肢及足部的疼痛、麻木症(图上1-17)。图上1-17 经筋飞挑法第八节 水针刀微创疗法的针法要领

水针刀微创临床治疗中,不仅强调刀法在技巧上要采用无痛针法,两快一慢、轻巧灵活,根据不同疾病、不同部位,应用不同针法,并且强调治疗前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性,同时,从整体观念出发,强调自然界季节更替、气候的变化、环境区域的改变,无不影响着人体各个脏器生理病理功能,而针法也随之调整变化,因而提出了“天人合一、医患共鸣”的总要领。比如:冬季人体的脂肪组织即浅筋膜相应要增厚,那么到了夏季,由于人体能量的大量消耗,代谢加快,那么脂肪纤维组织相应变薄。所以说冬季进针要深一些,夏季时节进针要浅一些;冬季时,神经根周围的脂肪组织较厚,因此针法松解分离要重,反之,夏季松解分离要轻。再如:雨季和晴天相比较,那么在雨季连绵时节,针刀治疗后要应用红外线照射,以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驱除寒冷因素的侵袭,那么晴天针刀治疗后就不一定要应用红外线照射了。

1. 强调季节对微创效果的影响

水针刀微创疗法在进针方面:冬季进针比夏季要深0.3~0.5cm。

在针法方面,冬季针法分离要比夏季针法重,松解的力度大。因为冬季人体的脂肪组织即浅筋膜相应要增厚,夏季,人体能量的大量消耗,代谢加快,脂肪纤维组织相应变薄。

2. 重视气候对微创效果的影响

水针刀微创疗法在阴雨季节治疗后,要应用红外线照射,以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驱除寒冷因素的侵袭,而晴天术后就不一定要应用红外线照射了。

3. 注意环境因素对微创效果的影响

水针刀微创疗法治疗北方人要比治疗南方人操作手法重,进针深度略深,分离手法力度要大。因为南方人脂肪层较薄,神经根鞘膜周围脂肪保护层少,所以痛觉神经较北方人敏感。

治疗效果是否显著,与临床医师针法操作是否规范、灵活、准确,有着直接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4. 天人合一、医患共鸣“平衡”是中医阴阳转换理论的精髓。人体骨骼框架的稳定依赖软组织生物力学的“平衡”,然而人们往往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不正的工作体位以及过度劳累致使人体软组织立体三角动静态失衡,导致肌肉、筋膜、韧带软组织损伤,造成肌肉、筋膜粘连、挛缩、钙化、引起软组织损伤综合征。

阴阳平衡乃是宇宙万事万物稳定发展的自然规律,水针刀微创疗法将中医整体观念作为临床诊疗方面的宗旨,重视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季节变化、环境改变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影响。因此,以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作为微创针法的诊疗纲领,提出了天人合一、医患共鸣与辨病施治的诊疗原则。

第二章 经筋学说及筋膜组织第一节 关于十四经筋区带筋结治疗点新学说

经筋学说来源于《灵枢经》,与经络学说并列成篇,历代医家均有著述。传统中医经筋部分包括了十二经筋和任脉经筋与督脉经筋,合称十四正经筋脉。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肌腱筋膜交汇的区带线,重要的腧穴次(传统经络中的腧穴、穴位)为经筋交汇点或关节周围骨突的筋膜结节点体系,是十二经脉外周连属部分。其功能活动有赖于经络气血的濡养,并受十二经脉调节,故将其划分十二个经筋系统,称为“十二经筋”。经筋的作用主要是约束稳定骨骼,牵动关节屈伸活动,以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

任脉经筋腧穴次主要分布于胸前筋膜中心区带和腹前腹直肌中心筋膜区带,上连于颈前筋膜区带,下络于会阴筋膜区带,主要约束保护胸腹部的运动功能,调整人体内脏功能。

督脉经筋腧穴次主要分布于背部脊柱棘突与夹脊间筋膜区带,上连于头部帽状筋膜区带,下络于会阴筋膜区带,主要容纳和穿越脑与脊髓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调整和维持人体的运动功能和内脏功能。一、 十四经筋区带与主要腧穴次的分布

1. 足太阳经筋区带

起于足小趾背侧面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至阴次,经第五跖趾关节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束骨次。上行于外踝尖直下外踝下陷申脉次,经外踝后侧方处筋膜结节点昆仑次。上行小腿后方经过内、外承山次,沿小腿后外侧经筋区带结于内、外合阳次,经腘后侧经筋交汇处委中次。向上至大腿后侧筋膜区结于内、外直立次、殷门次,直行臀沟筋膜中点处承扶次。经外侧环跳次,上行骶髂筋膜区带结于秩边次,内行白环俞次。上至骶髂筋膜区的八髎次,直行骶髂筋膜区的髂后上棘结于膀胱次。沿足太阳经筋区带至筋膜结节腰3横突。向上至于第5腰椎横突旁结于关元俞次,直行胸旁筋膜区至第12胸椎横突旁胃俞次,直行至胸旁筋膜区第9胸椎横突旁肝俞次,沿脊柱区带至第6胸椎横突旁督俞次,经第3胸椎横突旁肺俞次。夹脊足太阳经筋区带外线到达项部,上行颈旁筋膜区第7颈椎横突旁,经第4横突旁直行者结于枕骨下方经筋交汇点天柱次,经风池次(分支入结入舌根)。沿颈后筋膜膀胱经区带结于颈1横突次。上行枕后筋膜区玉枕次至头顶,经额前筋膜区下行,结于鼻旁筋膜区;分支形成“目上网”(即上睑),下结于鼻旁筋膜区,上行额中筋膜区额中次。背部分支从腋外筋膜区带结于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肩次。一支进入腋下,向上从缺盆出,上方结于耳后筋膜区乳突内下筋结处完骨次。分支从缺盆出,斜上结于鼻旁筋膜区。

2. 足少阳经筋区带

起于第四趾筋膜结节的窍阴次,上结于外踝前下凹陷处筋膜结节点的丘墟次,上行沿胫外筋膜经筋交汇处的悬钟次,经腓骨小头前下缘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阳陵次,结于膝外侧间隙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成腓次,上行于股骨外髁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膝阳关次;其分支起于腓骨部。上行大腿外侧髂胫束筋膜区经筋交汇处的风市次,上行于股骨粗隆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髀枢次,斜向后上臀后筋膜区结于经筋交汇处的环跳次,向前经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居次,上行于髂骨翼外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五枢次,向后沿骶骨外侧腰骶筋膜区结于腰眼次。外经腰肋筋膜区11季肋端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章门次,行12季肋端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京门次,上行经筋交汇处的日月次,走腋前经筋交汇处的渊腋次,系于胸肋筋膜区的乳根部,络于经筋交汇处的缺盆次。直行者,上出腋部,通过缺盆,行于太阳经筋的前方,沿耳后汇于颞部筋膜区的率谷次,上额角交于筋膜结节颔厌次,交会于头顶,向下经下颌,上结于鼻旁筋膜。分支结于目外眦的瞳子次,成“外维”。

3. 足阳明经筋区带

起于足三趾的厉兑次,上结于足背筋膜区的距舟和舟楔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冲阳次,向上行于足前筋膜区正中趾长伸肌筋膜交汇处的解溪次,斜外上盖于腓骨上方胫腓间隙经筋交汇处的足三里次,上结于膝外侧筋膜区结节处的犊鼻次,外行于髌外筋膜区中点结于髌外次,上经于髌上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鹤顶次,直上经经筋交汇的髀枢次,直行者,沿伏兔次,向上结于股骨前经筋交汇处的髀关次,聚集于阴部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阴廉次,向上分布于腹部,上行腹外筋膜区结于天枢次,上行经筋交汇处关门次,经胸前筋膜区的乳根次结于缺盆次,经气舍次上人迎次,挟口旁,会合于鼻旁,上方合于足太阳经筋——太阳为“目上网”(下睑)。其中分支从面颊结于筋膜结节的颊车次,上行耳前下颌骨后缘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牵正次,上行颞前鬓颞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头维次。

4. 足太阴经筋区带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筋膜经筋区带结节处的隐白次,向上行于第一跖楔关节内侧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公孙次,向内上行于内踝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商丘次;上经胫骨后筋膜经筋区带交汇处三阴交次,直上络于膝内筋膜经筋区带结节处阴陵泉次,向上沿大腿内侧筋膜经筋区带交汇处的血海次,结于股骨小转子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髀关次,聚集于阴部,上经腹股沟部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府舍次,上行结于脐旁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腹结次,沿腹外筋膜上行,结于胸肋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腹哀次,上布于胸中筋膜的天溪次,上行至周荣次,外下至腋下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大包次,其在里的,附着于脊椎。

5. 足少阴经筋区带

起于足底前中点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涌泉次,向后上行足内侧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然谷次,同足太阳经筋并行斜向内踝下方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照海次,结于足跟底中心的安眠次,与足太阳经筋汇合,向上结于胫骨内踝后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太溪次,上行于胫骨后缘经筋交汇处的三阴交次,同足太阴经筋并行向上,沿膝内侧经筋交汇处的阴谷次,经大腿内侧,结于阴部耻骨结节外上方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横骨次,上行脐外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肓俞次,经胸肋筋膜处的幽门次,上行锁骨中下经筋交汇处的俞府次,沿脊里挟膂,向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经筋汇合。

6. 足厥阴经筋区带

起于足大趾末端的大敦次,行至一二跖骨间的筋膜结节太冲次,向上结于内踝前侧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中封次。沿胫骨内侧上行经筋交汇处的蠡沟次,上至膝关节内侧筋膜结节的曲泉次,沿大腿内侧经筋交汇处的阴廉次,结于阴部筋膜结节处的急脉次,外上交于胸肋筋膜处的章门次,内上络于胸前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期门次。

7. 手太阳经筋区带

起于手小指尺侧的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少泽次,结于腕背尺侧筋膜结节的阳谷次,上沿前臂内侧缘,结于肘内肱骨内上髁后缘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小海次,并结于腋下,其分支向后走腋后侧缘当大小圆肌与肱三头肌长头交错处的肩贞次,上行肩上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臑俞次,向内下络于肩胛骨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天宗次,向外上结于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秉风次,向内上结于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肩外次,内上络于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肩中俞次,沿颈旁出走足太阳经筋的前方,结于耳后乳突;分支进入耳中;直行者,出耳上,向下结于下颌,上方连属目外眦。还有一条支筋从颌部分出,上下颌角部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天容次,沿耳前,连属目外眦,上额,结于额角。

8. 手少阳经筋区带

起于环指末端的关冲次,结于腕背侧横纹中点处筋膜结节处的阳池次,向上沿前臂结于肘部尺骨鹰嘴处的肘尖次,上绕上臂外侧缘上肩部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肩次,走向颈部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天次,合于手太阳经筋。其分支当下额角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翳风次进入,联系舌根;另一支从下颌角上行,沿耳前,连属目眦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丝竹空次,上额,结于额角。

9. 手阳明经筋区带

起于食指末端的商阳次,结于腕背侧横纹桡侧端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阳溪次,向上沿前臂外侧结于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曲池次,向上结于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肩次;其分支,绕肩胛,挟脊旁;直行者,从肩次上颈达经筋;分支上面颊,结于鼻旁迎香次;直行的上出手太阳经筋的前方,上额角,络头部,下向对侧下颌。

10. 手太阴经筋区带

起于手拇指的少商次,结于鱼际后的鱼际次,行于寸口动脉外侧桡骨粗隆处的列缺次,上沿前臂络于中点经筋交汇处的孔最次,向上结于肘中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尺泽次;再向上沿上臂内侧经筋交汇处的天府次,进入腋下,络云门次,至中府次,出缺盆,结于肩次前方,上面结于缺盆,下面结于胸里,分散通过膈部,到达季胁。

11. 手厥阴经筋区带

起于手中指中冲次,与手太阴经筋并行,结于腕掌侧筋膜结节中点处的大陵次,向上经经筋交汇处的内关次,结于肘内侧尺桡骨间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曲泽次,中上1/3处的天泉次,上行小结节嵴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举肩次,经上臂内侧,结于胸前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天池次,向下散布于胁的前后;其分支进入腋内,散布于胸中,结于膈。

12. 手少阴经筋区带

起于手小指内侧少冲次,结于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神门次,向上结于肘内侧屈面,肘横纹尺侧端的少海次,再向上进入腋内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极泉次,交手太阴经筋,行于乳里,结于胸中,沿膈向下,系于脐部。

13. 任脉经筋区带

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处筋膜结节的会阴次,经耻骨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阴阜次,沿腹正中筋膜区带上行经筋交汇处的关元次,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神阙次,上行经筋交汇处的中脘次,上达胸腹筋膜交汇处的鸠尾次,经过胸前筋膜区带的经筋交汇点的膻中次,达胸上部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天突次,经颈前筋膜区带喉上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廉泉次,上行下唇内经筋交汇点的承浆次,左右分行绕唇周筋膜,交于任督脉经筋交汇处的龈交次,再分别经鼻翼两侧经筋区,上至眶下经筋交汇点承泣次,交于足阳明经筋。

14. 督脉经筋区带

起于小腹内胞宫,下络于会阴处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会阴次,沿尾骨尖的鸠尾次,上行于骶4嵴经筋区带筋膜结节处的凤凰台次,于背正中夹脊筋膜区带,达腰4棘下夹脊间筋膜区带的腰阳关次,上行至腰2棘夹脊筋膜区带下的命门次,胸11棘下夹脊间筋膜区带的脊中次,胸9棘下夹脊间筋膜区带的筋缩次,胸7棘下夹脊间筋膜区带的至阳次,胸3棘下夹脊间筋膜区带的身柱次;沿脊柱上行,颈7胸筋膜结节交汇处下方的大椎次,颈4棘下夹脊间筋膜区带的颈中次,颈2棘下夹脊间筋膜区带的哑门次,上行至枕后骨膜结节处的脑户次,经头部中线经筋交汇处的后顶次,上行至巅顶经筋百脉交汇处的百会次,经前额筋膜交界处的额中次,下行至鼻尖中点的素次,过人中次,至上齿正中的龈交次。

现代软组织损伤学所指的经筋部分,是指肌肉、肌腱、筋膜、韧带及关节周围处的结缔组织筋膜结节等系统总称。其中包括人体肌筋膜组织与骨关节周围肌腱韧带结缔组织两部分。二、 人体筋膜高发病变区与经筋区带腧穴次的分布与治疗要点

人体筋膜高发病变区分为头颈部筋膜高发病变区、胸背部筋膜高发病变区、腰骶部筋膜高发病变区、胸腹部筋膜高发病变区、肩部筋膜高发病变区、肘部筋膜高发病变区、手腕部筋膜高发病变区、臀髋部筋膜高发病变区、膝周围筋膜高发病变区、足踝部筋膜高发病变区等。这些不同的筋膜结节病变区,大部分分布在人体关节周围,筋膜肌腱的应力损伤处、筋膜间隙处、肌腱韧带交叉处,是传统经筋区带腧穴次的分布处,也是筋膜结节点的病理损伤点,还是水针刀筋骨三针法的治疗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