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不失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1 08:55:51

点击下载

作者:张璐华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毕业不失业

毕业不失业试读:

前言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的大幅扩招,大学联考的升学率大幅上升,大学教育也开始普及。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每年都有大量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学生们,用人公司也同样困惑:为什么每年毕业的这么多大学生却没几个能符合自己的用人要求?“本科满地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话虽可笑,却正是台湾教育与就业现状。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随之而来的挑战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要想在每年数十万的应届毕业生中脱颖而出,一张大学文凭已经远远不够了!再加上原本就“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受到国际经济和台湾经济的影响,大学生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毕业即失业”的说法早就已经广泛流传于大学校园。

那么,大学生为什么会“失业”呢?

很多大学生的思想上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大学生择业只是取决于大学最后一年,因此他们大多在前面的几年大肆挥霍时间,然后在临毕业的时候才开始考虑就业的问题。事实上,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大学生就业,需要的是厚积薄发,它不仅需要毕业生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还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求职技巧固然能让人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能力,但是事实上,人才的内在实质才是根本。

诚然,大学跟国中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那就是需要学生不停地学习。但是它并不需要像国中那样为了某个考试而消得人憔悴,大学学习,学得更多的是自主的学习态度,为人处事的方式以及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大学里,很多同学努力学习,为了考试成天泡在图书馆,日日挑灯夜战,镜片比啤酒瓶底还厚,最后他们确实拥有了一定的专业能力,却不见得有创新的能力和独立的工作能力。

也有许多同学在大学时候参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社团,为了拉赞助、做节目等等耗费了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没有时间学习。结果到后来,他们的确有了相当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却不见得有过硬的专业能力。

还有的同学,他们把联考失利的心情带到了大学里,老认为自己学校不好,专业不好,以后就业没有出路,对自己极度缺乏自信心,这也是一大误区。

有一个朋友,他国中时的成绩十分优异。可是由于家境贫困,加上联考的失利而不得不念了一所声名不佳的五专。不仅学校不好,专业也很冷门——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在为他的不幸叹息,认为他这一辈子跟好工作彻底绝缘了。

事情显然够糟,但是这位朋友显得异常平静。专业冷门,他便自行选修当时很热门的IT专业课;学校学习环境不好,他就趁别人看电影、泡吧、逃学的时候,躲在计算机房里研究那些晦涩的专业知识。

毕业之后,他并没有四处找工作,而是从连报酬都没有的学徒做起,整天给人递递工具、跑跑腿,然后趁着师傅工作的时候,学上那么两招。慢慢地,他学会了修理计算机、装配计算机,最后他还成为了师傅。这个时候他去找工作,自然有公司要他了。

可是,他并不满足于修计算机、装计算机的地步,花更多的时间自学编程的有关知识……一路走到现在,他已经是一家著名IT公司的主管,发展前景自然不用多说。

这个故事实际上揭示了为什么一些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总是处于劣势的原因:他们缺失了一些必要的就业素质——较强的学习能力、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面对困境不低头的能力。

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需要优秀的综合素质。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大学时间里最快最有效地提高自身素质,如何对专业知识、能力与就业质量进行储备,如何在毕业的最短时间内适应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应当慎重考虑的问题。而这些,本书都会做出详细的阐述与建议,希望看完本书的大学生们能够更清醒地认识自己,为人生打下坚实基础,创造美好未来。第一章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节 梦想从这里启航“走进这里,你将变得更加博学和智慧;从这里走出去,你将对社会和人类更有价值。”

——康奈尔大学校训

经历了残酷的联考,每个同学都是满腔热血带着理想与希望,憧憬着未来的大学生活。当踏进大学这座神圣的伊甸园,我们发现这里阳光灿烂,空气清新,树叶葱郁,同学友好和睦,老师亲切慈祥——大学的日子,很惬意,很轻松,很自由。

是的,大学很惬意,但是想要得到真正的舒心就必须面对竞争与挑战,风雨后才能见彩虹,否则我们这时混生活,将来生活一定混了我们;大学很轻松,但是想要出类拔萃,就必须保持紧张的生活节奏,一刻也不能放松,想放纵自己的时候就先想想别人正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努力呢,还敢玩吗?大学的确很自由,但是想要得到真正的自由就必须受到潜在的约束,比如校规、考试规则、宿管条例。大学的魅力并不在于遵守规则,而在于从规则中发现的乐趣。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商人偶然路过一个小岛,愕然发现沙滩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少年,他们惬意地享受着温暖的日光浴。看到这样的情景,商人十分生气:“他们还这么年轻,怎么能这样荒废人生呢?”

于是商人对他们进行一番劝诫,讲了读书的种种好处,最后说:“你们为什么不好好念书呢?你们毕业了能找挣很多钱的好工作,然后可以在海边买一所美丽的大房子——这比起你们的游手好闲好多了!”“买了房子之后呢?”

商人沉思了一下,微笑着说:“那时我们已经工作了大半辈子啦,每天享受一下日光浴应该是不错的消遣。”

少年们齐声大笑起来:“我们现在不就是在享受日光浴吗?”

如果仅仅把享受日光浴作为人生的目标,那简直是太容易不过了,因为只要天上有太阳,每个人都能够随时随地地实现。同样的,如果仅仅把“找一份好工作”、“进一家好公司”、“过有钱人的生活”作为人生的目标,那么上大学变得不再是那么必要,因为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有无数种,完全可以把上大学的时间用来通过其它方式实现目标。

寒窗十年,带着梦想,我们到底为什么要上大学?

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身为准大学生的我们,大多业已成年,父母的期望固然是学习的动力,但绝不是主要动力。我们是为了自己而上大学,是为了亲手构建自己的人生,创造美好的未来而选择大学的。都说现在是“知识经济”,知识才能创造财富,获取知识或许不只上大学这一条路,但是上大学绝对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换言之,我们是为了创造自己的财富才在这里,绝不是因为他人的期望。因此,我们可以背负着父母的期望,把它作为促使我们前进的动力,但绝不能以此为我们上大学的唯一原因,只有在怀揣梦想的同时背负期望,才能真正拥有探求知识的精神和创造的欲望,主动的学习才能发挥效用,否则一味的被动接受又跟高中时期有什么两样呢?

当然,上大学也不仅仅为了摆脱现在的处境,追求更好的社会地位,虽然许多出身不好的同学都以此为目标,希望借由大学来改变自己的人生。从长远来说,如果仅仅是由于环境所迫而奋发图强,那么我们学习的最大目的也不过就是“找出路”,也许我们会一度拥有别人没有的韧劲和冲劲,可是在达到目的之后,我们往往就会把学习抛诸脑后,再度落后。因此,我们应当思考的其实是如何把前进的动力转化成对知识的渴望,如何养成学习的习惯,毕竟学习的习惯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因为它会让我们永远都保持一颗年轻进取的心,随时走在同龄人的前端。

一位名家说: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一种超乎书本之外的、只有通过细心观察才能获得的处世智慧。其实学习也是一样。学习的真正作用在于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眼界,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成熟思想的人,并且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随时保持领先地位。人生有许多种可能,我们不可能去一一经历,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学习逐一感受;当我们拥有了知识,就拥有了力量,我们可以帮助别人,提高自己,做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现在,跨入大学的我们有充足的时间来念自己喜欢的书,为什么不利用这几年时间多多充实自己呢?我们一定要多读书,多思考,多提问,多实践。大学时光无比短暂,很多体验也只有在大学才领悟得到,所以千万不要荒废时光,否则到毕业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我们要多读书,但是千万不要为了考试只读教授指定的书,更不要为了考试死记硬背。读书应该是一种伴随我们的终生习惯,如果现在没有这个习惯请尽快培养,如果有这样的习惯,请继续保持。读书不应当有所局限,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拥有宽广的眼界和胸襟,不仅如此,以后在工作中我们会因为各种需要去学习更多的知识,知识积累得多,思想脉络也就清楚得多,看人看事也就透彻得多。

我们要多思考,除了专业问题,我们还要思考如何完善自己、如何交到好朋友、如何让自己的未来更美好,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不是一下子能找到的。好在我们的大学才刚刚开始,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寻求答案。

我们也要会实践,多实践。随时记住,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空有理论缺乏实际经验的人走到哪里都不会得到重用,不论我们的学历有多高,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实用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是不是觉得挑战与快乐并存了?正因为这样,所以才会有人说大学的四年是成才的四年。何不来看看,四年之后到底我们能够成为怎样的人才?

拥抱大学,准备好踏出第一步,我们的梦想从这里启航。第二节 未雨先绸缪

都说联考是“十年磨一剑”,如今剑已铸成,可是身为铸剑者的我们却未必能完全放松:更大的挑战随之而来——我们真正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吗?大学的自由太多,诱惑太多,稍不注意就会迷失自己。为了不虚度时间、浪费生命,我们每一天、每一学期、每一年的时间都需要作出具体规划,现在就来看看即将跨入大学的我们应当做些什么吧。

了解大学生活

在联考前那段艰苦的日子里,相信大多数同学都对大学这座伊甸园有过种种憧憬,这种对未来的美好渴望成为了我们坚持到底的精神支柱。如今“黑色七月”的硝烟已经散尽,历尽艰辛的我们终于能够一睹梦中伊甸园的“真容”了,那么我们的未来四年到底是怎样的呢?

1、弹性时间,弹性把握

许多人都说“大学的时间‘大把抓’”,这话乍听起来颇具诱惑力,可是那些在偌大的校园内手拿书本或档夹急匆匆地奔走于校园之间的同学又是在做什么呢?大学生活看似悠闲,实际上却异常忙碌。我们每天除了上课之外,还必须得抽出时间整理笔记、去图书馆查阅数据、拟学术报告、参加学术讨论会、参加社团和各种娱乐活动,如果是家庭负担重一点或者想增加一点社会经验的同学还得去打工。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同学都会大呼时间不够用,恨不得把一秒当成两秒花。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能采取的最好办法就是把事情分出轻重缓急,我们不妨准备一个行事历,就像家庭主妇采购前准备购物单一样,把自己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程度一一安排相应时间,这样虽然要花费一点时间,不过却可以让我们不耽误重要事情、避免几件事情“撞车”的窘境,不仅如此,它还能让我们养成合理支配时间的好习惯。

都说“大学四年是打基础的时间”,这不光是打念书的基础,还是打未来就业的基础——大部分用人单位所要求的“就业质量”就是在这四年中逐渐完善、形成的,这个过程包括了念书、参与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人际关系处理等。我们无法忽略任何一个环节,就只有尽量面面俱到地合理安排它们,这不仅是培养自己如何安排时间的习惯,也是考验自己如何处理混乱多发状况的好机会。【小贴士】

1)、是不是老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不妨看看自己的时间哪去了。

2)、每日时间表

3)、给要做的事情排个一二三

2.自由、丰富的选修课程

每一个大学新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学学习之后,在熟悉了本专业的课程之后,往往会收到一份选课单,上面罗列的一系列课程往往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许多同学要么仅凭专业名称挑选课程,要么就纯粹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更有的同学干脆眼睛一闭、乱选几门了事。以上三种做法是最常见的,也是很不合理的。大学时间极其宝贵,选修课程更是关系到我们毕业的学分,错误选择选修课程,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且还可能影响到我们的毕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做的是向学长和老师请教,向他们咨询课程的主要内容、与本专业的关联程度以及考试难度和学习方法。当然在决定之后千万不要忘了查看它们的上课时间,不然花费了大力气调查挑选的课程竟然因为跟主修课撞车而不得不放弃,那是多么让人抓狂的事情啊。

3、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是大学的又一特色,它不仅能让我们在学习之余得到放松,更有利于培养我们其它方面的素质、挖掘自身的潜能,更为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们结识许多其它专业、不同年级的朋友,增加见闻,以及学习如何成功地建立人际关系。参与社团活动,已经成为当今台湾大学生扩大社交圈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学社团大规模招收新人的时间大约是在每年新生入学的一个月左右,每到这时,布告栏里都会贴出各种各样的社团宣传画,比如文学社、国学社、跆拳道社等等,这时,我们就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团的时间安排来做决定了。

不过,在决定之前,我们仍然要了解几个问题:

a.自己属于哪一类的学生?

如果要一个百事缠身的同学在百忙之中还要抽空参加一个社团,是不是太残忍了点?如果要一个时间相当宽松的同学什么社团都不参加,那他的生活是不是太乏味了点?俗话说“百样米养百种人”,不是每一个人的兴趣爱好都一样,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适合参加社团,具体情况就要具体判断了。

社会型:这一类型的同学的性格大多属于外向型,爱好对外交际,并且安排的课外时间较多,这种学生往往热衷于参与课外活动和对外交际,如果自己属于这种类型的话,则完全不用担心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一定可以做得很好。不过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合理安排社团时间,千万不要让社团侵占了学习的时间,也不要因此而累坏了身体,不然可就得不偿失了。

学习型:这一类型的同学往往对学习以外的活动不大感兴趣,或者抱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这种学生则不宜参加时间占用过多的社团活动,选择与专业相关的社团是比较好的选择。

两者兼备型:这种同学往往在大学中被称为“强人”,他们大多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能较为妥当地处理学习和社团活动两者的关系,既能念好书,又能参加社团活动,两者都不耽误。

看完这三个类型之后,自己心里是不是已经有具体规划了呢?一旦确定了自己的类型,就立刻行动起来吧!

b.自己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社团?

大学的社团实在是数不胜数,多的上百个,少的也有十几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问自己了:我是抱着什么样的目的去参加社团的呢?

如果纯粹为了兴趣爱好,那么就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如果想锻炼自己的能力,不妨选择与社会服务有关的社团;如果想培养相关的专业素质,可以选择与专业相关的社团;如果想强身健体,不如选择武术社团试试看……总之,选择社团之前先扪心自问,自己到底是为什么参加社团?一旦想清楚了这个问题,“选择什么社团”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c.心仪的社团是否有特殊要求?

大学的各种社团也是有不同的要求的,各个大学的各个社团的要求也不一样。它们有的并不需要进行招人之前的“测试”,只要填写了相关数据就能加入;有的则需要进行一定的专业测试。在确定加入某个社团的时候,一定要先搞清楚这个社团是否要进行测试,若是有测试,那它是如何测试、测试的具体时间和相关项目是什么,不然因为不了解情况而错过考试,或者因为准备不充分被淘汰,那是多么遗憾啊!

d.加入社团的几点注意事项(1)、千万不要因为社团活动而荒废学业。我们始终要记得自己到大学的目的是学习,而不是参加社团活动,不要丢了芝麻捡西瓜。(2)、有些社团由于它的性质和活动安排会收取一些“会费”,这是正常的,比如文学社团组织“踏青写文”的活动,美术社组织野外写生,或者爱心社组织外出公共服务活动等,这都是需要一定的活动资金支持,所以当某些社团要求收取会费时,不用太过惊讶或抵触。

了解自己的专业和就业前景

相信我们对于“专业”这个词并不陌生,所有同学在联考前填报志愿的时候都已经接触过它了,可是我们真的了解自己的专业吗?我们知道自己的优劣势吗?我们是否了解自己将来的就业前景?联考前填报志愿的时间十分短暂,根本没有机会较为深入地了解各个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在这样的情况下,也难怪许多同学对此知之甚少了。

了解自己的专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际上是在了解自己未来所要从事的事业,只有了解了自己的专业到底是做什么的,才能明确自己未来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才能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要从事的工作有目的地结合起来。

了解自己的专业主要分三个步骤:

一是了解本专业的具体课程设置,因为各个专业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学校也许会有不同的叫法,但是具体的课程设置却能让我们对本专业一目了然;

二是了解本专业的师资力量,这跟我们的学习有着莫大的关系,因为了解本专业的授课教师在专业领域里做出的成绩,可以让我们知道他们擅长什么,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就可以针对他们擅长的领域专攻;了解本专业的教师队伍,可以判断出本专业被学校的重视程度,不要认为这个信息没用,当我们以后申请研究经费的时候,这就派上大用场了!

三是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情况。就业情况大多包括就业率、毕业流向两个要点,通过对就业率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本校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如何,进而通过具体情况分析了解本校学生的优劣势,从而完善自身、强化自身社会竞争力;通过本专业学生的毕业流向,我们可以了解自身未来的就业方向,从而在大学生活中针对各特定职业的特殊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让我们面对将来的求职更有信心。第三节 后面要过瘾,前面得牺牲

有一次,文学大师梁实秋跟朋友吃饭,席间上了几道冷盘。梁实秋说他有糖尿病,于是拒绝吃带甜味的熏鱼和加了冰糖的冰糖肘子,当什锦炒饭端上来的时候,他依然拒绝,说淀粉会转化成糖”。最后,八宝饭端了上来,朋友满以为他还会拒绝,没想到梁实秋却哈哈大笑说道:“这个我要。”

朋友大惑不解,提醒道:“里面有糖哦!”“我知道。”梁实秋说,“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因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计划着,把那‘配额’留给最爱。”

不管是即将跨入大学校门的同学,还是已经身在大学校园的同学,都冀望于毕业之后找份好工作,拥有一个光明的前途,这当然无可厚非。可是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好工作不是馅饼,光明的前途更不是馅饼,自然不会从天上白白掉下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得到,就得付出。就像梁实秋先生,为了最后心爱的八宝饭,就得“放过”之前的诸多美食一样,为了毕业之后的美好前途,我们必须在毕业之前的大学四年里抓紧时间,学习各种技能。这是每一个身在大学校园的同学都应当谨记的,时间紧迫,我们应当有这样的意识,即:克制放纵的欲望,理智面对自由的大学生活。

还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有几个功课特别好的同学,他们的生活在其它同学看来是极为轻松的。他们看电视、读小说,日子过得十分惬意,并没有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埋头苦读上,可是到了考试的时候,成绩依然高居榜首。旁人问起来,他们大都解释说“该玩的时候玩,该学的时候学”。这其实跟梁实秋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成功的人大都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极其清醒的认识,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对自己的行为有极强的约束能力。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那些学生一玩起来就把什么都抛诸脑后,如果梁实秋先生面对之前的甜点和之后的八宝饭都不放过,结果会是个什么样子?恐怕优秀的学生将不复优秀,而梁实秋先生则更凄惨一点,怕是连以后的八宝饭都吃不到了。同样的,如果我们在大学四年里管不住自己的欲望、想玩就玩、肆意挥霍大把的时间,还谈什么好工作,还谈什么光明美好的前途呢?

一只狐狸发现了一座葡萄园,里面有许多肥美多汁的葡萄。于是它瞅着铁栅栏的空隙钻进去大吃了一顿,最后终于吃得酒足饭饱了,它准备离开。可就在这个时候,它愕然发现自己被栅栏给卡住了——它吃得实在是太多了,最后不得不饿了三天才得以出了那座葡萄园。

同样的道理,假如我们不想做这一只狐狸,假如我们想在毕业之后拥有一份令人艳羡的好工作,拥有一个光明的前途,我们就应当拥有足够的自制力去克制自己想偷懒、贪玩的欲望。在确定了目标之后,为之努力的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偶尔放下手头的学习或工作,适当地休息一会儿——但是却不可以休息过头。当娱乐已经超出了它的范畴,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的时候,我们就必须快刀斩乱麻,尽快让自己回复到正常的学习状态——拿得起,更要放得下。既想玩得爽、不努力,又想成绩好、毕业后找到好工作,那是不可能的。我们何必做那只贪吃的狐狸,在毫无节制地挥霍时间之后被现实的“铁栅栏”困在理想的“葡萄园”外呢?为什么就不能提前就吸取教训,牢牢把握住自己的时间呢?我们都应当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后面要过瘾,前面得牺牲。第四节 找准人生的一盏灯

进入大学,我们就是一个成年人了。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不得不面对生存的压力。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如今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更是要求我们快人一步找准目标。可是,现在许多大学生的通病却是:不了解自己能够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么。他们有万丈雄心,却对人生规划这个课题知之甚少,更不知道如何去一步步地实现人生目标,这就好比迷失了方向的小船,没有了引航的灯塔,总有一天会“触礁”。

有个高中同学Cindy,她聪明好学,念书很用功,一直是班里的前几名。可上大学不过一年,她就变了。那年的同学聚会上, Cindy的改变让人触目惊心:以前的冲劲没了,现在的她颓废而没有朝气。问及原因,她答:“念了十六年的书,目的就是为了上大学。现在已经达到了目标,本来就觉得空虚,再看看周围的同学,不是交男友,就是玩网游、泡PUB。想想,就这么过吧。”说完,还调侃式的冲我一笑,“现在大学里谁还那么用功啊?老土了吧。”

嘿,老土?就在那次聚会后,很快传来了两个消息:一是Cindy因为逃课过多被迫退学,二是另一位高中同学由于在校表现优异,被推荐到美国某名校做交换学生,现在的他已是某跨国公司重要部门的经理之一,前途无量。两者的差异何其大!看来老土也有老土的好处,太过Fashion只会让人迷失自我,毁掉自己的前途。我时常想,如果Cindy当初没有混日子,而是找到了为之努力的目标,凭借刻苦好学的作风,她的境遇一定大不相同。所以说,找到 “目标”这个灯塔,对我们的未来真的至关重要。

过去和现在仍然有许多同学重复着Cindy的轨迹,他们整日逃课、泡PUB、沉迷网游,这样的生活怎么会不空虚呢?有句话说得好,“现在混日子,将来日子混你”,为了避免日后“为日子所混”,不妨现在就确立好目标,为之努力。不过,好工作和好前途可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它们就好像结在树上的果实,想要就必须努力爬上去摘,而且不仅要努力,还要掌握方法,想摘不够,还要会摘。

MARY是台湾某知名大学的学生,个性独立的她在跨入大学之初就把自己的大学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参加各种学生社团,竞选院系的学生会干部……她对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都采用一副“掠夺姿态”,大学生活用“充实”来形容已经不够,确切地来说是“繁忙”,最累的一次竟然让她一度进医院足足躺了三天。出院后,她改变了以往的做法,为了确定自己适合的职业,她在暑期报名参加了“职业生涯发展辅导”课程,通过该课程,MARY了解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确定了将来的就业方向。从大二开始她就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相关方面的能力,在相关科目的研究上也颇有建树。最后她一毕业,立刻就跟一家知名公司签约,成了该公司的正式员工。

从MARY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发现,她一开始并不明确自己的目标,只是大范围地参加社会活动,没有针对性(做法甚至有些过火),不过当她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后,以后的学习生活就有了目标,最终她毕业了却没有“失业”。许多求职成功的“幸运儿”经历都跟MARY十分相似,他们大多在大学时就有了人生职业规划,学习生活有极强的目的性,试想,一个厚积薄发、准备了四年的求职者,跟一个浑浑噩噩混了四年、到头才临阵磨枪的求职者,哪个能在之后的竞争占尽上风呢?

这时,有的同学就说话了:“学校从不安排我们实习,公司又要求我们要有经验,这不是为难我们吗?”这种说法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每年的应届毕业生中总有许多特别出色的同学,这就证明了这种说法不准确——为什么人家能做到,自己就不能呢?看来,问题还是在自己。其实,社会要求大学生具备的绝大多数从业要求都能够在校园中得到锻炼,只是许多同学不得其法罢了,他们往往模糊地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但是对如何干却十分茫然。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回答以下四个问题,也许答完之后我们就不再困惑了。

1、毕业后我想从事什么职业?

2、我了解相关行业的从业要求吗?

3、这些从业要求中有多少是我现在具有的?有多少是我现在有能力培养的?有多少是我无法培养的?

4、现在我能为自己的职业技能培养做些什么?

许多“一毕业就失业”的同学把责任归咎于学校教育跟社会脱节、社会对大学生要求过高和自身能力无法得到专业训练等外部因素,却忽略了自身的内部问题,这就好比把自身的前途交给外部环境决定,被动的态度怎么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呢?所以,趁早为自己量身定做一项人生职业规划吧,制定一个大目标(先别问自己能否做到),然后为之努力。一个遥远的目标往往由于它跨度的时间太过漫长而让人觉得模糊不清,但是把它一点点地“肢解”成一个个小目标,事情显然就容易得多,也不会让人不知所措了。

奥里森说,“一个人的未来取决于他的人生目标”,对我们来说,四年后的境遇取决于现在制定的人生职业目标,毕业不失业,从目标开始!【小贴士】

大学四年的人生职业规划

1.一年级目标:初步了解大学生活,提高人际沟通能力。主要是熟悉大学生活,学会独立自主地安排学习娱乐,经常跟学长学姐们交流,询问本专业的就业情况;参加学校活动,扩大交际圈,培养与人沟通的能力。

2.二年级目标:提高基本素质。可以尝试兼职、社会实践等活动,从而开始认知社会、增强自己的受挫能力。

3.三年级目标: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可以尝试搜寻相关的公司信息,开始学习写求职信、投递简历,进而审视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善。

4.四年级目标:根据前三年打下的基础,求职就业,在求职过程中增强挫折承受能力,学习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第二章 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第一节 思想领先一小步,人生领先一大步

众所周知,大学比起高中要自由得多,这种自由不仅体现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上,还体现在对学习时间的安排上。大学课程并没有排满一整天,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学生自学。许多教授在授课之余还会开出若干书单和参考资料,要求学生自行查阅,可是许多同学仍然只停留在上课记笔记、下课做作业的程度,他们虽然已经跨入大学,思想却还停留在高中阶段,不知道如何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整日抱着课本死啃,像极了刻舟求剑的楚人。

这个楚人乘船过江时,剑掉进了水里,他飞快地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船一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找剑,结果怎么找也找不到。这个楚人只知道剑落水的位置,却不明白船是运动的,结果做了无用功。其实,世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和适应这种变化。大学生活也是如此,倘若我们身在大学,采取的仍然是高中的那套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不就是大学版的“刻舟求剑”吗?只是这个现代版的结局恐怕就不只是丢把剑,而是丢掉飞逝的时光和宝贵的机会了。

其实,大学学习和高中学习的区别就在“自由”这两个字上。在这里要想领先,就得摈弃高中那套“死啃课本、狠做习题”的学习模式,大学课程对学生的要求就是“自由”:学生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科目和专攻方向,学校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方式(例如选课、双学位等)。除了上课记笔记、做作业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尝试不同的学习途径来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

1、学会用计算机学习

当今社会,流利地使用外语、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运用技巧、开车是现代人的三大必备技能,若说外语和开车在生活中的应用还不普及的话,那么计算机的使用就遍及各行各业了,就连某些超市的收银小姐也被要求“熟练运用计算机”呢。因此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我们学习的一大法宝,互联网上的信息包罗万象,简直就是我们的数据库。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时候计算机也会成为浪费时间的重要因素,就像这位25岁的年轻董事长说的一样:“大部分女生将计算机当成了影碟机,大部分男生将计算机当成了游戏机。有计算机的大学生非常多,可是这中间很多人可能大学毕业的时候还不会Excel,不会做一个象样的PPT。”可见把握好使用计算机的“度”是相当重要的。

2、图书馆

大学期间一定要多去图书馆。不仅因为我们交了学费、拥有使用它的权利,还因为它是我们大学生活中的独特风景线,它不仅促成了无数对情侣,还催生了更多的研究、发明成果,更为重要的是,年轻的我们不曾遇到人生中所有的难题,但是却不代表以后我们不会遇到;现在看书不光是因为学习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会碰到更多的问题,防患于未然,我们不得不多看书。诚然,我们看的书不一定都有用,可是正因为不知道哪些书有用,所以才要静下心来一本本地看。书读得多了,思想脉络清楚了,想问题、看事情才会更通透。

3、实验室

大学的学费其实包括了图书馆、自习室和实验室等的使用权,如果不充分利用它们的话,就浪费这笔钱了,尤其是实验室,毕业后除了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同学,其它人基本上再也没有机会踏进实验室了,所以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不仅如此,实验室还是个让人能够潜心做学问的好地方,许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都是从这里出来的,有的更引领着特殊领域的发展方向:麻省理工实验室开发出了可以360°旋转的折迭式汽车;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是20世纪物理学的发源地之一;牛津大学物理系的克拉伦登实验室在世界核研究领域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多利用实验室,说不定我们的人生就在实验室中悄悄改变了。

4、大学讲座

大学的另一道风景线莫过于各式各样的讲座了。讲座的信息一般在公告栏公布,往往吸引许多同学驻足围观。这种讲座,小到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到全球环境问题,均有涉及,主讲人往往在某一领域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短短几个小时包含的内容都是他们精心准备的,听的人自然受益匪浅。一个朋友自从听过世界著名的残疾演讲大师John·Coutis的励志演讲后,一改往日的颓废作风,不仅上下班不再迟到,甚至还在业余时间学习MBA课程,前些日子传来了他的升职喜讯。可见有的讲座甚至能通过影响一个人的观念,进而改变他的一生。因此,大学期间不妨多去听听讲座,相信一定会收获颇多。

5、逃课?不逃课?

有人说,“不逃课的不是好学生”。乍听起来匪夷所思,怎么还有鼓励学生逃课的人?仔细思考一下,其中却也有几分道理:什么课都不逃,跟什么课都逃掉没什么两样,因为这并不是主动学习,而是被动地吸收老师给予的知识,跟以前的填鸭教育并无二致。逃课对错与否,主要看逃的是什么课、为什么逃课,类似“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这样的“逃课准则”虽然有其错误的一面,但是也告诉我们:逃课也是有所讲究的,不能“见课就逃”。其实,关键不在于逃课,而在于我们通过逃课究竟能获得什么。如果我们经过思考判定,逃课更有助于我们的学习,有助于自身能力的提高,那么逃课也无妨。不过逃课归逃课,成绩也是不能拉下的,我们既要逃课,也要让教授给高分,这才是当代台湾大学生的风采嘛。第二节 自己就是一座宝藏

1 我不比任何人差

珍妮是个自卑的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全家收到了一份舞会的请柬。出于种种原因,她无法拒绝。珍妮担心极了:平凡的自己怎么能跟舞会上的众多佳丽相比呢?但是不论珍妮如何担心,她依然被母亲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去参加舞会了。走进门的刹那,珍妮不禁自卑地低下了头,这时,她听到了人们的赞叹声:“天啊,这个姑娘真漂亮!”珍妮惊呆了,她从来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得到大家的赞美。原来自己也很漂亮!这样想着,珍妮高高地昂起了头,成为了舞会上最耀眼的姑娘。

有些同学就如珍妮一样,不过自卑的不是自己“长得不够漂亮”,而是成绩不如别人或者能力上有所欠缺,跟珍妮的结局不同,很多时候没有人会鼓励他们,他们必须得学会自己对自己说“你很棒!”

大学本来就是个海纳百川的地方,不同的成长环境造就了学生不同的性格,家庭条件和教育条件也造成了学生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是无法改变的客观条件,我们需要正视它,而不是采用自卑、逆反等消极手段来逃避。

我的同学JACKY,家境十分贫穷,她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家里东拼西凑加上她自己打工攒的钱,每天的午饭不过是一个糖拌西红柿配白饭,面对众人的惊讶、怜悯,她一笑置之,自我解嘲说“正好减肥”;她身上穿的T-shirt看起来时髦,其实是自己用剪刀把旧衣服给“重新设计”的;她也从不避讳自己的贫穷,更不会因为贫穷而放弃学业,她为人和气,成绩在年级上也一直名列前茅,深受老师同学的喜爱。JACKY说:“虽然我很穷,但是我觉得我过得比他们都富有。我并不比任何人差。”

JACKY的自信正是来自于她正视客观条件、不逃避现实的态度。她承认自己家境贫穷,但是也认识到自己并不比其它同学低一等,努力取得的成绩反而让她有了一种优越感和成就感。以此类推,我们也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联考成绩不如别人、家境不好、长相不好看”而苦恼自卑,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客观情况,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正视现实,努力追赶已经跑在前面的对手。而追赶上对手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先摆正态度、接受自己。在这之前,所有的成功和快乐我们都不会拥有,一个无法正视现实的人看到的一直都是自己的不如人,而自己的长处则视而不见。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20年后这个儿子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在回忆童年时,他这样说道:“那时我们家很穷,父母都靠出卖苦力为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后来我认识了凡高和安徒生,这两个人的经历告诉我,上帝没有轻看卑微。”

原来,很多时候,是我们先看低了自己。其实,正视现实也是一种力量,良好的自我认知是人生最坚实的基础,这种力量往往能超越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当我们不再因为现实而自卑时,天地就会更宽广,我们也就会离梦寐以求的成功更进一步了。

2 我就是一座宝藏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两次捧着璞玉去面见楚厉王、楚武王,结果玉匠都说那是石头,于是他失去了双脚。直到第三个即位的王,也就是文王才相信了他,命人剖开这块璞玉,发现果然是稀世之玉,于是把它命名为和氏璧。

其实,和氏璧原本也是蕴藏在山间,不被挖掘永远都不会被发现,被发现后如果不经琢磨,永远都是一块玉璞。每个人都是一块“和氏璧”,只是有的被琢磨,有的没有被琢磨而已。我们在被发现、被琢磨之前,所经历的迷惘、痛苦和自卑其实就是现实的“楚厉王和楚武王”给予我们的挫折,只是我们千万不能让他们砍去我们“自信”的双脚,而是要学习楚文王去发现自己的“和氏璧”。

我们身边往往都有这样的同学,他们看起来反应慢、不聪明、木讷非常,但是往往能在某个特定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这就是因为他们发现了自己的“和氏璧”,懂得远离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专注于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做的好处是,当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时,不仅成就感越来越强,而且自身也会越来越有干劲,遇到困难也就能毫不退缩地迎难而上了。因此,在迷惘、自卑、痛苦的时候,我们千万要记住:我就是座宝藏。有这样的意识还不够,我们还要把它们挖掘出来,把自己真正变成独一无二的“和氏璧”。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在肯定自己的同时承认自己的不足,过犹不及不符合我们的初衷。我们不妨准备好笔和纸,写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告诉自己:“原来我的优点有这么多,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但是我也有缺点,不过不要紧,只要我改正它们,我就会更加优秀。”

其次,少说消极的话。我念大学的时候,许多同学都爱说“我好郁闷”,每天重复数十遍后,就真的变得很郁闷了。其实这是一种心理暗示,每天不停地重复相同的话,最后自己的心情也会受影响。自卑的情绪也是一样,我们总是对自己说“我不行”、“我不能”,到最后就真的不能了。所以,每当自己有这样的念头时,一定要坚决对自己说:“不,我能!”

最后,为自己制定一个消除自卑的计划。准备一个行事历,上面可以注明日期、行为、达成目标等要点,在一段时间内给自己制定一个个小目标,例如每天向大家打招呼、大声回答老师问题等等。总之,每天做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会让我们迅速自信起来。第三节 有自己的“经济增长点”

现在的大学校园里,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过着“月光族”的生活,没有存款不说,每到月末还不得不东拼西凑以度日。诚然,还没有正式工作的我们现在依然需要依靠家里的帮助来完成学业,可是当我们跨入大学的这一刻起,就已经宣告了自身的“独立”,这种独立不光是远离父母独自生活,也是人格上的独立。俗话说“经济上独立了,人格上才能独立”,我们不妨开始学着从经济开始独立吧。

1 自立,从经济开始

有专家指出,21世纪的大学生不应当只有“智商”,还应当具有一定的“财商”,“财商”就是良好的理财习惯。尽管我们衣食无忧,可是不良的消费习惯也是阻碍我们成功的一大因素。研究报告表明,大学时期养成的理财习惯,通常会对以后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Lucy和Jane是大学同学,Lucy生性节俭,花钱极有计划,每月固定存一笔钱不说,还经常外出打工,四年下来,Lucy的生活过得十分滋润;而Jane花钱则没有任何节制,身为“月光族”的她四年毕业后,仍然“包里空空,存折空空”。后来两人都上班了,同样的薪水,不过几年,Lucy有了车、买了房,而Jane依然什么都没有。Jane十分困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Lucy和Jane的故事其实每天都在发生,许多同学也跟Jane一样的困惑:我俩家境相当、零花钱也一样,可为什么他的钱却总像用不完?这时,不妨留意一下平常我们生活的小细节:当外出购物时,我是不是看到喜欢的就买,而他/她却总是在权衡一番之后才掏钱呢?在我窝在寝室里看小说、打电动时,他/她是不是外出打工了?我像他/她一样,有存钱的习惯吗?

母亲从小教育我“要从小处省钱”,为了省些小钱她经常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买菜,或者为了几个小客户跑到听都没听过的穷乡僻壤去拓展业务,小时候的我觉得丢脸至极,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却让我目瞪口呆:国中时,我的计算机、手机等奢侈品竟然全是母亲送的——那时候,手机、计算机可还是稀罕货呢。

俗话说“挣钱犹如针挑土,用钱犹如水推沙”,我们在什么地方都大手大脚地用钱,十块、百块根本不放在眼里,结果到了月末就傻眼——怎么这么快钱就没了?细细列出花费项目,才想起“前两天买了件衣服XX元”、“请朋友吃饭XX元”、“外出旅游XX元”、“零食XX元”——钱就是从这些小缝隙悄悄地溜走的。

其实,理财并不是困难的事情,良好的理财习惯往往取决于我们处理钱的方式,大浪淘沙式的豪迈和涓涓细流的节约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理财习惯,带来的结果也迥然不同。这是一个经济的时代,一个人的理想目标和生活水平往往都与财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我们受过多么高的教育、将来有多么高的收入,我们的财富依然取决于自身是否会理财。因此,我们必须趁早培养正确的理财习惯。

我们不妨自问:我的理财习惯如何?每月有合理的消费计划吗?现在的台湾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张银行卡,可真正充分利用它的又有几个呢?俗话说“开源节流”,对于大学生来说,开源就是抓住机会获得经济收入,节流就是计划性消费,预算开支,减少不必要的花费。这很简单,也是每一位同学都能办到的。

2 我的“经济增长点”在哪儿?

经济增长点是当今的流行词汇,小到某地的经济报告,大到国际论坛,随处可见它的身影。放到大学生身上,“经济增长点”其实就是让我们的存款增加的某个方式方法。这样说来,我们的大学生活也有 “经济增长点”:大学生最常见的“经济增长点”就是打工,司仪、发传单、促销、家教……这些工作到处都有大学生的身影,可是各人适合的“点”不同,要找准它得颇费一番功夫:

1、除了生活必需的花费,我还有多少钱?

2、我对风险的承受力有多大?

3、我的长处在哪里?

4、我要在什么时期达到什么目标?

以上四个问题其实是在引导我们了解自身的特点,从而选择不同的“经济增长点”。尽管现在台湾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很高,可依然有许多成功人士对此持反对意见,原因就在于许多大学生并不能客观地了解自身情况,找不准自己的“经济增长点”不说,往往还把自己赔进去,得不偿失。只有充分了解了自身的情况,才能做出相应措施、选择合适的方式去增加我们的财富:经济宽裕且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选择开网店、投资一些小额基金;形象好的同学可以当司仪、促销;能吃苦耐劳的同学可以考虑发传单;成绩好的同学选择家教……种种方式,不一而足,选择什么样的“点”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诚然,学生的任务主要是学习,可是找准自身的“经济增长点”也同样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能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还能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何乐而不为呢?只要把握好了度,我们的大学生活过得多姿多彩不说,还能让我们初步拥有自己的社交圈,这对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

3 节俭是理财的好帮手

理财,简而言之就是处理钱财,其方法概括一下也就四个字:开源节流。上面我们说到了开源,这里就来谈谈节流吧。

说起节流,就不得不提到葛朗台。嗜钱如命他可以说是“节”到了极致:他年收入几十万法郎,喝的却是劣质酒,吃的也是佃户家果树上过了时令没来得及收的烂果子;他家里的家具和装饰,不是老掉牙的破古董就是年久失修的烂楼梯……这样的“节俭”简直让人毛骨悚然,葛朗台式的节俭的确达到了节流的目的,可是过犹不及,节俭过头了就叫“吝啬”,不仅会受到周围人的指点,还有可能因小失大,得不偿失。所以,节俭并不是让我们一毛不拔,当一只“铁公鸡”,而是要学会在适当的地方节俭。

数学名家陈嘉庚的生活艰苦朴素,家里的床、写字台、沙发、蚊帐等都用了几十年,从未更换过,他的衣物也从来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尽管他有数百万财产,晚年却为自己规定最低的伙食标准。他这样做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

相比之下,台湾大学生的消费习惯的确让人皱眉头:

虚荣心作祟:开学之初,大一新生花费几万购买手机、MP3、计算机等奢侈品,理由竟然是“同学都有,我没有会很丢脸”。

花销没预算:跟朋友逛街买书,结果看到附近有好看的衣服,立刻扑过去买了再说。

看不起小钱:这个月这里买点零食,那里买点衣服,东家请吃饭,西家去KTV……未到月底,惊呼“这么多钱哪去了?”

……

有个在松下电器跑业务的小伙子,由于夏天蚊子太多,他买了3日元的蚊帐,却招致松下的严厉批评:用3日元买一个蚊帐是奢侈的,1日元左右的蚊帐就足够了,不必要的开支是绝对不允许的。他接受了批评,几十年后日本多了家叫做三洋电机的杰出企业,老板正是当年的业务员,他的名字叫景植岁男。

要节俭,首先就要学会分辨什么开支是必需的。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首要的任务是学习,因而买书学习的钱是不能省的,但是买化妆品、买多余衣服的钱却是不必要的。毕竟我们不是模特,也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这些钱还是能省就省吧。

其次,看这项开支是否能带来收益也是判断开支是否必要的好方法。Jim是个校园作家,业余常常给一些杂志社供稿,考虑到自己那台年久失修的计算机显示屏给眼睛带来的“痛苦”,他决定换台新的显示屏,“毕竟这是生产工具嘛,”Jim笑谈,“生产工具好了,生产出的产品质量才会好嘛!”

最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合适的预算也是节俭的好方法。将每个月的必要花销做个预算,然后把剩余的钱存入银行或让“钱生钱”,想必会让自己的荷包鼓起来。

总之,节俭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虽然当今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绝对没坏处。大学四年期间养成的习惯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四年后的工作和生活,只要我们勤奋工作且善于节俭,即使经济再怎么不景气,我们也不会为生存担心。第四节 我没有鞋,他没有脚

从前,有个美国人经商失败,他亏掉了所有的储蓄,负债累累,那时他简直觉得这个世界了无生趣,因为现在的他连一双鞋子都买不起。有一次,他痛苦地光脚走在街上时,突然瞧见一个没有脚的人迎面而来,那人坐在轮椅上笑着向他打招呼:“早,先生,天气很好,不是吗?”

美国人恍然大悟,通过努力,他又找到了一份工作养活了自己,然后在浴室镜子上贴了一段话:我忧郁,因为我没有鞋;直到我上街遇到一个人,他没有脚。

面对挫败,我们需要的往往不是怨天尤人,而是绝处逢生,让自己苦中作乐。高中数学课曾讲到一种“逆推法”,从正面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尝试从结论倒推回去,老师解释时说“换一种角度思考,就是另一番天地”。很多时候,生活也是这样。

跨入大学,许多同学总是为了一丁点儿小事抱怨:寝室里的某人节俭得过分,连外出看到一个易拉罐也要捡起来;农村来的同学真土气,居然能把资生堂当成卖药的;班上的那些人真是自大,只不过做出一点成绩,尾巴就翘到了天上……

这样看起来,生活简直糟糕透顶,因为我们竟然跟一群吝啬、土气、自大的人生活在一起,这日子可怎么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算自己原本无比优秀,可谁知道相处四年下来自己会变成什么样!但是退一步想,谁都想跟高尚、善良、无私的人相处,但这样的人毕竟太少。俗话说“山不就我,我来就山”,这时,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小芳的节俭真令人敬佩,她平时一定能攒许多钱;小玉以前的生活环境闭塞,虽然她对Fashion一无所知,可是她的淳朴却正是大城市的我们所缺少的;班上同学的骄傲是因为他们做出了如此多的成绩,我真应该向他们学习……

有个大学同学Lily,她的家庭极为不幸,父亲重病在床,母亲是个残疾人,每年的学费东拼西凑都不够,还得靠她自己外出打工才能挣够学费。每天,Lily的生活都是在教室、宿舍、打工地点三点一线,十分枯燥。面对我们的同情和怜悯,Lily乐观得让人吃惊:“像我这样的人其实有很多,大家都一样,没有谁比谁更悲惨。这不过是上天给我的考验,我相信现在受的苦总有一天会成为我的财富。”毕业之后,Lily继续坚持这种处世态度,不久就因为“能够吃苦耐劳”而被提为某大型企业的业务经理了。

Lily的经历其实跟那个美国人的故事相似,她的感悟跟美国人的如出一辙:没有更悲惨的人,只有自以为更悲惨的想法。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那个美国人没有偶遇残疾人,没有明白其实自己不算倒霉,如果Lily怨天尤人、破罐子破摔的话,也许美国人找不到工作不说,早就流落街头了,而Lily更别说被提为业务经理,找到饭碗都是个难题。看来,没有可悲的现实,只有可悲的态度,有句话不是叫“态度决定人生”吗?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同学都觉得“周围的学习环境不好”、“同学难以相处”、“学校不出名”,然后自怨自艾、自暴自弃。当遇到客观环境很难随着自身的意愿而改变时,我们不妨如法炮制,换一种思维,与其改变环境,倒不如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态度,改变自己的应对方式:寝室里太闹,就换到自习室、图书馆去学习;同学难以相处,就换一个角度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学校不出名,就努力加强自身的能力……这个世界没有我们想象的好,也没有我们想象的坏,换一种思维、换一种应对方式,世界也就不同了。

有句话说得好,“心若改变,态度就会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改变;习惯改变,人生就会改变。”态度决定生活,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换一种思维,世界更精彩。当我们遇到让自己心烦的人时,当我们因为无法解决某些事情而暴跳如雷时,不妨从一数到一百,平心静气后换一种方式来思考,结果也许就大大不一样了。第五节 学会选择

1 选择决定未来

有一则这样的故事。

古时候,有三个人,他们是学画的同伴,有一次他们同时遭遇了挫折:

第一个人被夫子训斥说:“你简直不是学画的料!”于是,这个人改行学起了雕塑。

第二个人卖画时被顾客百般挑剔,说他“没有名家之气”,作品是“涂鸦之作”。这个人脾气很硬,根本不理会流言蜚语,依旧故我。

第三个人比前两个更悲惨,不仅卖不出画,还被夫子训斥得狗血淋头。一怒之下,此人弃笔。

十几年过后,第一个人成了有名的雕塑家,每天都有许多慕名而来的达官贵人;第二个人成了有名的画家,独具一格的画风使他名扬天下;而第三个人的一生则庸庸碌碌,默默无闻。

第一个人的放弃使他成为了雕塑家,第二个人的坚持成就了一名画家,而第三个人的选择则让自己的一生一事无成。可见,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跨入大学的我们,总会面对不同的诱惑、面对这样那样的选择,可是不管我们如何选择,我们都要牢牢记住这个故事,抱持这种信念:今天的生活是由我们之前的选择决定的,而我们现在的抉择将决定我们四年后的生活,我们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铺路。无论何时都要明白自己做事情的后果,就能避免走错路、走弯路,浪费更多的时间。

2学会坚持

有人说,大学就是个小社会,因为这里除了知识,还有各种诱惑人堕落的东西,自由的签到制度、开放的男女关系、弹性的时间……种种自由都让刚跨出高中的我们向往不已,没有了家长的束缚,没有了老师的提点,没有了联考的压力,我们稍不注意就会掉入那些五光十色的“陷阱”,然后在荒废时间的黑洞中度过我们的大学四年。

还记得大一时,我结识了一位大四的学长。他的生活过得颓废无比,逃课不说,镇日泡在网游中,晚上还到夜店去消磨时间。最不可思议的是,临近毕业,他才恍然大悟般的发现自己的论文还没写。问及毕业后的打算,他一脸茫然:“不知道,从大一就这样过,已经保持四年了,改不过来了。”大二时,我愕然在校园内发现早应毕业离开的他。原来他已经习惯了放纵的日子,所以过不惯规律的生活的他又回来了。问及前途,他疲惫而无奈:“到时候再说吧。”

后来,就再没有他的消息了。我经常在想,如果当初他进大学时就认真对待大学生活,四年如一日的认真怎么会导致后来的结果呢?初入大学,让我们心醉的是它的博大,可让我们迷惑的也正是它的兼容并包、海纳百川。在这种环境中,选择融入,还是坚持?融入可以换得一时安逸,但是最终会让我们尝到苦果;坚持看似艰辛,但成功往往就藏在它身后。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但同时也拥有美杜莎般迷惑人心的能力,我们就像取经途中的唐僧,随时都面对着威逼利诱:考试太严厉了,不如作弊;作业太难,不如不交;今天朋友过生日,明天的课逃掉算了……可是,《西游记》的唐僧最终在孙悟空的保护下顺利抵达目的地,我们却未必有这样的待遇。谁能保护我们安然度过大学四年?不想被引诱堕落只能靠自己:考试严厉,那就提前准备;作业太难,那就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今天朋友过生日,那就早去早回……在诱惑中坚持到底的人,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我有一位大学同学,由于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既不会上网,也不会玩游戏,至于PUB、KTV更是从不涉足。那些在我们看来最具诱惑的东西,他却一点都不感兴趣。同学们都在私下嘲笑他,说他老土、跟不上时代,他充耳不闻,一心一意地念书。后来竟然自主研发出了一套软件,早早地就被招聘方挑走了。而那些嘲笑他的同学可没这么好的运气,毕业后几个月还在求职路上奔波。这时,大家才有所感悟,后悔不该浪费大好时间在无关紧要的玩乐上,可惜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卖。

一个人是否有作为,往往不在于他的聪明才智,也不在于他的财富多寡,关键在于他是否有坚持到底的决心,身处逆境是否抱有向上的信念。否则,即使他再聪明、再有钱,又有什么用呢?中国古代有愚公移山的故事,我们当然不用效法愚公去移山,相反我们得像一座山一样固守本分,就像我那位大学同学,面对诱惑、面对周围人的嘲笑,他依然坚持自我,没有放弃,他的坚持最终让他有了份好工作。换做是其它同学,恐怕他们不仅不会坚持,还会随波逐流,屈服于诱惑之下。也许有人会说,大家都玩我不玩,会显得自命清高,但是别忘了,错事就是错事,再多的人这样做,也还是错事。一时的顺从只会带来表面的安逸,隐藏的后患会让我们后悔莫及。

中国一直有“茅庐出公卿”的说法,意思就是逆境往往能造就人才,并不是逆境能提供什么便利,而是人能够在逆境中坚持向上的信念,从而成才。因而与其说逆境成就人才,倒不如说是人才自身的坚持成就了自己。

3 学会放弃

一支登山队正在大雪纷飞的雪山上奋力攀登着,每个人都充满斗志:他们有最优秀的领队和队员,只要成功登上这座从未被征服的峰顶,鲜花和荣誉将会把他们淹没。可是事与愿违,他们行进途中遇到了暴风雪,在停留数天后,领队决定了放弃,全队人安然返回。事后,有记者问他:“这样做不后悔吗?也许坚持一下就能度过难关。”领队回答说:“也许再过一会儿,我们就得死在半山腰。”回答刚落,下面就传来雷鸣般的掌声。

领队的回答不可谓不高明,他的放弃不仅没有为他的名声带来污点,反而赢得了众人的尊敬: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值得我们去坚持,有时候坚持的东西徒然无益不说,反而还会带来伤害。

大学里总有一些同学一面勤奋地学习,一面四处打工,不仅如此,还参加了N个社团,身兼数职,他们希望能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好的锻炼——这无可厚非,但是这种抓住什么都不肯放的后果却是身心的崩溃,我念大二的时候,就有同学因为劳累过度患上了肝病、肾病,不得不住院治疗,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总想把什么都攥在手里,不肯放弃:他担任了学生会干部、书法协会会长、班干部等数种职务,不仅如此,每天晚上他还要外出打工,凌晨1、2点才休息。生活忙碌,又没有得到良好的调养,怎么会不出事呢?我们承认坚持的重要,可是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一味坚持,那就叫固执了。适时的放弃不仅是明智的表现,还是一种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学会放弃正是让我们丢掉包袱、轻装上路。

大学时我曾经给某个杂志社投稿,洋洋洒洒几万字的稿子却被编辑建议重写。我不愿意,变着花样求编辑收回成命:“修改一下不就好了吗?干嘛非要费这么大的事儿?”编辑回答:“如果沿着已有的思路修改,你永远也无法突破之前的局限。这时你得学会放弃,别老对之前写的东西念念不忘,有时候从头做起能让自己学会更多东西。”我恍然大悟,那次投稿成为我的宝贵经历,后来每当被要求修改成文时,我都尝试重写一遍,以求写出新意,屡试不爽。

现在想来,真是感触良多。编辑大约也没想到,当年的一个普通建议竟然成为伴我多年的写作信条不说,还逐渐渗透到我的生活中,融入了我的人生观。我时常想起那位大学同学,为他惋惜。如果他当时能学会放弃,也许就会明白并非样样都要抓在手里才叫“锻炼”,循序渐进更能让他发挥自己的长才。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维纳斯放弃了手臂才成功诠释出残缺的美,我们不需要砍掉手臂,只要适当放弃一些让自身过于艰辛的东西,我们一样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第六节 适当表现自己

现代社会人才辈出,曾经有人笑言“在台湾的高楼上随便丢块砖头,被砸到的十个有九个都是精英”,话虽夸张,却精辟地点出了如今竞争激烈的形势。社会如此,被称为“小社会”的大学校园更是如此,许多同学在高中时代都被学校、老师称赞为“才子”、“能力强”、“有潜力”,可到了大学,才子多了,能力强、有潜力的人更是数不胜数,想从中“出头”自然颇有难度。这时,我们就面临着两个选择:甘于默默无闻,还是积极表现?前者会让我们的生活过得平凡无奇,后者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新奇的体验、挑战和机会。这样一想,相信大多数同学都会选择后者。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我们只顾着一味地表现自己,很可能造成反效果,所以积极表现也是讲究方法的:表现自己不是出风头,我们并不需要什么事都抢着干,关键时刻去救急更能显示我们的风度;表现自己不是什么事都独树一帜,平时随大流,在适当地时机表现独特的看法更能让人眼前一亮。

Julia是台湾某知名大学的学生,因为大一时表现突出而被破格允许参加校学生会会长的选举,当时与她竞争的还有两名高年级的学长,原本条件不错的她跟两名学长一比立刻黯然失色。每个人都以为她会失败,结果经过一轮演讲之后,Julia竟然胜出。原来前两位学长演讲时都高谈阔论地说“为同学服务”,而她却说:“学校后门有条小路,每到下雨天就十分泥泞,如果我当了会长,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学校建议把路修好……”

Julia胜出的原因很简单,她没有“假、大、空”地说“为同学服务”,提出的问题正是同学们困扰已久的,一条小路看似很“小”,但是却体现了她的细心和为同学解决问题的诚意,比起前两位学长的高谈阔论,显然Julia的“以小见大”更有成效。Julia没有跟两位学长“硬碰硬”地拼资历,而是巧妙地绕了个圈子来表现自己的“亲民”和细心,从而赢得了这次选举。而两位学长虽然落败,但是我们能说他们就没有能力吗?未必,他们的履历可是让Julia都自愧不如呢,可见每个人都是人才,关键在于如何表现自己。有能力未必就能成功,更重要的还是会抓住重点,适当表现自己才是王道。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聪明人随时都准备着适当表现自己: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他们热心帮助;义务劳动时,他们主动参与;学校举办运动会、联欢会时,他们不落人后。他们活跃在校园的每个地方,但是绝对不会被人冠以“出风头”的帽子;面对他人的赞扬,他们绝不虚伪推托,更不自高自大;他们虽然有时随大流,但是关键时刻依然能发挥出自己的个性。他们尽情在大学的舞台上发挥着自己的闪光点,却总能把握住其中的“度”。

大学是一座亮丽的人生舞台,为了舞得更漂亮,尽情发挥闪光点固然重要,适当表现自己则会让我们的舞姿更为美妙。第三章 筹建人脉银行第一节 朋友多了路好走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随着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与周围人的接触日趋频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不管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统统与人际关系有着不解之缘,美国的卡内基工业大学对个案记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智慧”、“专门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15%,其余的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即使我们已经脱离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高中时代,可除了更为广博的知识和更大的挑战外,我们还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去面对“象牙塔”外最为真实和残酷的东西:人际关系。

Amy是台湾某高校的大一学生,联考成绩十分优异,美中不足的是,Amy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个性,刚开学就处处颐指气使,让室友们难以忍受。于是在之后的几个月里,Amy都生活在室友们的“冷冻”中,不仅生活上处处被人制造麻烦,恶劣的人际关系也让她无心学业。最后Amy忍无可忍,搬离宿舍在外居住,性格愈发孤僻,到后来不得不接受心理治疗,身心俱疲不说,还耽误了学业,浪费了时间。

Amy的案例不是个案,许多同学都有类似经历。心理研究机构表示,个性娇纵、以自我为中心、较坏的生活习惯是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好的主要原因。现在,许多同学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是“小太阳”,随时被父母宠着,导致他们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根本没有为别人着想的习惯。结果到了大学,无数个“小太阳”聚集到一起,再加上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的不同,摩擦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其实,开学后的前几个月正是学生相处的磨合期,许多大学都会在这段时间内配备专门的心理老师为新生解决关于人际关系的困惑,其实,没有“磨”哪来的“合”呢?因此,我们对摩擦不要一味惧怕,采取积极的解决态度才是王道。当问题出现时,先要搞清楚是否是自己的错,然后再采取适当的方法跟对方沟通。大学人际关系的处理是否恰当,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以后的就业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锻炼我们的交友能力,扩大交际圈,更是对我们学习生活大有裨益。

Beata是某高校的大一新生,来自农村的她既不懂香奈儿是什么,也不明白LV的价值,这让她跟大城市的同学格格不入,再加上Beata对学习的专注,同寝的女孩对她都“敬而远之”,其中颇受欢迎的Cathy更对她讽刺有加。Beata并没有逃避,尽管她个性内向,依然学着关心大家;而Cathy却四处散布Beata的“土气”。结果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没过多久,Beata的优点就显现了出来,她专注和朴实很快就征服了其余的同学,而Cathy却因为她的刻薄失去了朋友。

许多来自贫困地区的同学都曾有跟Beata类似的遭遇,可是有些同学选择了逃避,性格变得更加孤僻。其实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即使学鸵鸟把头埋在沙里,问题依然存在。因此,不妨学着与其它同学沟通,即使性格内向也不要紧,Beata最后不也获得了同学的认同吗?逃避不仅是种消极态度,而且还传达着拒绝的信息,人的交往都是双向的,自己首先拒绝了别人,又怎能获得别人的认同呢?

Vivi跟Willian是同班同学,Vivi生性活泼、交游广阔,Willian羞涩内向,从联考成绩和履历上看,两人都十分优秀。可过了一段时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