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青春期人生观的教育艺术(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1 10:09:51

点击下载

作者:学生青春期教育指导小组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学生青春期人生观的教育艺术(下)

学生青春期人生观的教育艺术(下)试读:

前 言

青春期是指男女性器官加速生长、身体各部位发育快速进行的时期。一般来说,女孩子青春期比男孩子早,大约从10至2岁开始,而男孩子则从12至14岁才开始。不过,由于个体差异很大,所以,通常把10岁至20岁这段时间统称为青春期。

青春期是指个体的性机能从还没有成熟到成熟的阶段,在生物学上是指人体由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也就是一个孩子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个性性发育成熟,已经可以生育。由此可以看出,青春期主要是以生理上的性成熟为标准而划分出来的一个阶段。

总的说来,青春期是一个过渡时期、发展时期、变化时期、反抗时期和负重时期,因此必须要加强青春期的教育。从狭上说,青春期教育主要是性教育,要讲生命的孕育和诞生的基本知识,青春发育的生理规律,青春体貌的变化,性欲望、性吸引、性冲动和性宣泄的生理与心理现象,性的安全健康和身心保护的知识,还要讲预防意外怀孕、预防性病、艾滋病、反对滥用毒品等知识。

从广义上说,青春期教育作为人生教育,它还应当传授性的价值观念、性的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责任,性的法律界限与防止性暴力等知识,教导人际交往特别是两性交往的知识与技能,帮助青少年学习关于两性之间的友情、爱情、择偶、婚姻等人生课程,懂得性别社会化、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两性尊重与平等的基本概念等。

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新制定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每学期都将安排6到7课时的健康教育课。从小学五六年级起,学生将接触到有关青春发育期的相关健康卫生知识。高中阶段的健康教育课程,还将涉及避免婚前性行为等部分内容等。

青春期教育需要性道德的正确疏导,青春期的身体、心理、精神各方面的协调发展需要性道德和性知识均衡匹配。只有以性道德为支撑,以性知识为依托的性教育,才能培养青少年对性的理性认知,建构健康的性价值观,才能使生活更愉悦、更和谐、更文明。

同时,广大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此,我们根据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和发展规律,特别编辑了《学生青春期教育与培养艺术》,主要包括性知识教育、性心理教育、健康情感教育、健康心理教育、摆脱青春期烦恼教育、健康成长教育、正确处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坚强意志教育、人生观教育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知识性和指导性,能够全面指导广大学生的青春期教育,不仅是广大学生阅读的最佳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第三章 金钱观与幸福观

第二节 幸福观

1.幸福观指的是什么

幸福观是人生观的一部分或一个方面,指人们对幸福的根本看法。幸福是指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实践中,由于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感到精神上的满足。幸福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反映。由于人们的生活价值目标不同,人们的幸福观也就不同。尤其是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幸福观。

资产阶级的幸福观的基本特征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认为物质享受与个人私欲的满足是衡量幸福快乐的尺度。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每个人都在谋求幸福,个人的幸福和大家的幸福是分不开的。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最重要之点在于把幸福的创造和幸福的享受结合起来,并把创造幸福作为前提,然后才谈得上享受幸福。因为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来说,没有劳动就没有幸福可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社会劳动才是创造幸福的根本途径。只有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才是人生的最大幸福。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有三个特点:

一是认为幸福观是整个历史发展的产物,各个阶级的幸福观是由不同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二是认为幸福的关键是人的志向、生活目的。真正的幸福在于铲除剥削制度,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关系,创造崭新的合理的社会主义制度。

三是认为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紧密结合。强调集体幸福,但不否定个人幸福,把个人幸福融于集体、民族、阶级和人类的幸福之中。

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幸福观的核心。共产主义幸福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全人类解放而奋斗,看成是最大的幸福,坚持把追求个人幸福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统一起来。

价值观就是人们由心中发出对世界上存在万物万事的认识以及所持有的对待万事万物的态度。

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处于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人,会产生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每一社会都有一些共同认可的普遍的价值标准,从而发现普遍一致的或大部分一致的行为定势,或是社会行为模式。

价值观念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家庭、学校、所处工作环境等群体对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他社会环境也有重要的影响。个人价值观有一个形成过程,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是不易改变的。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的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这种价值冲突的结果,总的趋势是前者逐步让位于后者。价值观念的变化是社会改革的前提,又是社会改革的必然结果。

2.保持自己的本色

詹姆斯·高登·季尔基博士说:“保持自我本色的问题像人类历史一样古老,而且是全人类的问题。”很多精神,神经质心理方面的问题,其隐藏的病因往往是他们不能保持自我本色,矫揉造作引起的。伊笛丝·阿尔雷德太太住在北卡罗来纳州的艾尔山她的故事充公说明了这个道理。“我从小就特别敏感而腼腆,我的身体一直很胖,而我的脸使我看起来比实际上还胖得多。我有一个很保守的母亲,她认为只有愚蠢的女孩才通过漂亮的衣服展示自己。她总是对我说:‘宽衣好穿,窄衣易破。’我的衣服总是宽宽大大、长可及膝。我从不参加任何聚会,自己也没开过生日Party。上学后,我从不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做室外活动,甚至不上体育课。我非常地害羞,觉得我跟其他的人都‘不一样’,完全不讨人喜欢。“长大之后,我嫁给一个比我年长好几岁的男人,可是我并没有改变。我丈夫一家人都很好,也充满了自信。他们希望能改变我的性格,但我却办不到。他们为了使我开朗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只是令我更退缩到我的壳里去。我变得紧张不安,躲开了所有的朋友,甚至恐惧到害怕门铃响的地步。我知道我是一个失败者,又怕我的丈夫会发现这一点。所以每次我们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时候,我都假装很开心,结果常常做得太虚假而让人远远避开。事后我会为此而难过好几天。久而久之,不开心的事情越来越多,使我觉得再活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了,我开始想自杀。”

那么,是什么改变了这个几乎自杀的女人呢?

阿尔雷德太太说:“后来,我的婆婆随口说出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的整个生活。有一天,我的婆婆正在谈她怎么教养她的几个孩子,她说:‘不管事情怎么样,我总会要求他们保持自我本色。’‘保持自我本色’这句话在我的耳畔不断轰鸣。在这一刹那间,我突然发现了我苦恼的根源,那就是我一直试图让自己适合于一个并不适合我的模式。“一夜之间我开窍了。我开始保持自我本色。我试着研究我自己的个性,试着发掘我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我研究我的优点,研究色彩和服饰的关系,尽量按照我的身材和个性去采购衣服。我主动地去交朋友,我参加了一个社团组织——起先是一个很小的社团——他们让我参加活动。开始我很害怕,但我每一次发言,就增加了一点勇气。过了一段时间,我就感到非常的快乐,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在教养我自己的孩子时,我也以自己以前的痛苦生活为镜子,鼓励他们遵循自然,‘保持自我本色’。”

安吉罗·帕屈在幼儿教育方面,曾写过13本书,和数以千计的文章,他说:“没有人比那些想做其他人——除他自己以外的其他人,更痛苦的了。”

这种异想天开的想法,在好莱坞尤其流行。山姆·伍德是好莱坞最知名的导演之一。他说在他启发一些年轻的演员时,所碰到的最头痛的问题,就是要让他们保持自己的本色。他们都想做二流的拉娜·特勒斯,或者是三流的克拉克·盖搏。“观众已经尝过那种味道了,”山姆·伍德不停地告诫他们,“他们现在需要点新鲜的。”

山姆·伍德在导演《别了,希普斯先生》和《战地钟声》等名片前,好多年都在从事房地产,因此他培养了自己的一种销售员的个性。他认为,商界中的一些规则在电影界也完全适用。完全模仿别人只能一事无成。“经验告诉我,”山姆·伍德说,“尽量不用那些模仿他人的演员,这就是最保险的。”

求职的人常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罗·伯恩顿——一家石油的人事主任——曾经和六万多名求职者面谈过,还写过一本名为《谋职的六种方法》的书。他回答说:“来求职的人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不保持自己的本色。他们不以真面目示人,不能以诚待人,还给你一些莫明其妙的回答。”这种作法令用人单位很反感,因为没有人要伪君子,就像没有人愿意收假钞票一样。

有一位公共汽车驾驶员的女儿就是很辛苦才学到这个教训的。她想当歌星,但不幸的是她长得不好看——嘴巴太大,还长着暴牙。她第一次在新泽西的一家夜总会里公开演唱时,一直想用上唇遮住牙齿,她企图让自己看来显得高雅,结果却把自己弄得像个小丑。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她注定要被舞台遗弃。

幸好当晚在座的一位男士认为她很有歌唱的天分,他很直率地对她说:“我看了你的表演,看得出来你想掩饰什么,你觉得你的牙齿很难看?”

那女孩听了觉得很难堪,不过那个人还是继续说下去:“暴牙又怎么样?那又不犯罪!不要试图去掩饰什么,张开嘴就唱,你越不以为然,听众就会越爱你。或许,现在你引以为耻的暴牙,将来可能会带给你财富呢!”

凯丝·达莱接受了那人的建议,把暴牙的事抛诸脑后。从那以后,她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观众身上。她开怀尽情地演唱,后来成为电影及电台中走红的顶尖歌星。现在,别的新人倒想来模仿她了。

著名的威廉·詹姆森在谈到那些从来没有发现自己能力的人时说:“一般人只发展了10%的潜在能力,跟我们应该做到的来比较,我们等于只醒了一半;对我们身心两方面的能力,我们只使用了很小的一部分。再扩大一点来说,人往往都活在自己所设的限制中,我们拥有各式各样的资源,却常常习惯性地不懂得怎么去利用。”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能力,所以我们不要再浪费任何一秒钟,而处心积虑地想成为其他人。你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以前从没有过,从开天辟地一直到现在,从来没有任何人完全跟你一样;而将来直到永远永远,也不可能再有一个与你一模一样的人。

遗传学告诉我们,一个人某种能力的形成,取决于父亲的23条染色体和母亲的23条染色体所遗传的是什么。在每一个染色体里可能有几十个到几百个遗传因子——在某些情况下,每一个遗传因子都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是的!人类生命的形成真是一种全人类敬畏的奥妙。

即使你父母相亲相爱,那么,孕育和你完全一模一样的人,也只有三十亿分之一的机会。也就是说,即使你有30亿万个兄弟姊妹,也可能都跟你完全不一样。这不是凭空杜撰而是有科学依据的。阿伦·舒因费有一本书叫《遗传与你》,详细介绍了遗传学方面的知识,你若有兴趣不妨借来一阅。

戴尔——一个成功的演说家——或许是最有资格和论保持自己本色这个问题的,因为他有过代价相当大的痛苦经验。很早以前,当他由密苏里州的乡下到纽约去的时候,他进了美国戏剧学院,希望能做一个演员。他当时有一个自以为非常聪明的想法——一条到成功之路的捷径,他当时几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地问:为什么成千上万的淘金者没有发现这个秘密呢?

这个想法是这样的,他要去学当年那些有名的演员怎样演戏,学会他们的优点,然后把每一个人的长处学下来,使我自己成为一个集所有优点于一身的名演员。

多么愚蠢!多么荒谬!他居然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去模仿别人。最后直到功败垂成,他才终于明白,他一定得维持自己的本色,他不可能变成任何其他人。

经过那样惨痛的教训,他仍没有总结经验。后来他又头脑发热地想写一本书,并希望那是所有关于公开演说的书本中最好的一本。在写那本书的时候,他又有了和以前演戏时一样的笨想法。他打算把很多其他作者的观念,都“借”过来放在那本书里,那本书能够包罗万象。

于是,他去买了十几本著名演说家所写的书,花了很长时间吸收他们的想法,变成我的文章。可是最后他再一次发现自己又做了一件傻事,这种把别人的观念整个凑在一起而写成的东西非常做作,非常沉闷,没有一个人能够坚持读下去。所以他把一年的心血都丢进了废纸篓里,重新开始。

这一回他对自己说:“你一定得维持你自己的本色,不论你的错误有多少,能力多么的有限,你也不可能变成别人。”

于是,他不再试着做其他所有人的综合体,而是卷起袖子,做了他最先就该做的那件事——他写了一本关于公开演讲的教科书,完全以他自己的经验、观察,以一个演说家和一个演说教师的身份来写。他终于达到了牛津大学英国文学教授华特·罗里的境界。他说:“我没有办法写一本足以媲美莎士比亚的书,可是我可以写一本由我写成的书。”

大名鼎鼎的欧文·柏林曾对已故的乔治·格希文有一个“保持自己本色”的劝告,非常经典。柏林和格许文初次见面的时候,柏林已经大大有名;而格希文还是一个刚出道的年轻作曲家,一个礼拜只赚35美金。柏林很欣赏格希文的能力,就问格希文要不要做他的秘书,薪水大概是他当时收入的3倍。“不要接受这个工作,”柏林忠告说,“如果你接受的话,你可能会变成一个二流的柏林,但如果你坚持继续保持你自己的本色,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一流的格希文。”

格希文听从了这个劝告。后来他慢慢地成为美国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像查理·卓别林这样的人,以及其他所有的人都曾经学到这个教训,而且多数人都是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卓别林开始拍片时,导演要他模仿当时的著名影星,结果他一事无成,直到他开始成为他自己,才渐渐成功。

鲍勃·霍伯也有类似的经历,他以前有许多年都在唱歌跳舞,直到他发挥自己的才能才真正走红。

当玛丽·马克布莱德第一次上电台时,她试着模仿一位爱尔兰明星,但不成功。直到她以本来面目——一位由密苏里州来的乡村姑娘——才成为纽约市最红的播音明星。

吉瑞·奥特利一直想改掉自己的德克萨斯州口音,打扮得像个城市人。他还对外宣传自己是纽约人,结果只能招致别人背后的讪笑。后来他开始重拾三弦琴,演唱乡村歌曲,才奠定他在演艺界最受欢迎的牛仔歌手的地位。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应该为这一点而庆幸,应该尽量利用大自然所赋予你的一切进行创新。从古至今,所有的艺术都带着创作者自己的特色;你只能唱你自己的歌,你只能画你自己的画,你只能做一个由你的经验、你的环境和你的家庭所造就的你。不论好坏,你都应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花园;不论好坏,你都得在生命的交响乐中,演奏属于你自己的小乐器。

爱默生在《自我信赖》中说得好:“在每一个人的教育过程之中,他一定会在某个时期发现,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不论好坏,他必须保持自己的本色。虽然广大的宇宙之间充满了好的东西,可是除非他耕作那一块给他耕作的土地,否则他绝得不到好的收成。他所有的能力是自然界的一种新能力,除了他之外,没有人知道他能做出些什么,他能知道些什么,这些都必须是他应该探索求取的。”

已故诗人道格拉斯·马洛奇用另一种方式进行了论述: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巅上一棵挺拔的松树,

就做山谷中的一株灌木吧!

但须是溪边最好的灌木。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那就做一片灌木丛林中的一簇吧!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灌木,

何妨做一棵小草,

让公路上也有几分欢娱!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只麝香鹿,

就做一条小鱼也不错,

但须做湖里最好的一条鱼!

我们不能都做船长,

总得有人当海员。

不过每个人都应各司其职,

不论是大事还是小事,

我们总得完成份内的工作!

如果你不能做一条公路,就做一条羊肠小径;

如果你不能做太阳,就做一颗星星;

不能凭大小来断定你的输赢,

只在于你是否已竭尽所能?

3.把握快乐的要诀

统治罗马的皇帝马卡斯·奥理欧斯不但是位杰出的领导者,而且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用一句话进行了总结:“思想决定一生。”这是一句能够决定命运的精辟见解。

这很容易理解,人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只要知道你在想些什么,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因为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由思想支配的。每个人的命运,完全决定于他的心理状态。爱默生说:“人是思想的产物……他不可能是别的样子。”

我们所必须面对的最大问题——事实上可以算是我们必须应付的唯一问题——选择正确的思想。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所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假若我们想的都是快乐的念头,我们就能快乐;假若我们想的都是悲伤的事情,我们就会悲伤;假若我们想到一些可怕的情况,我们就会害怕;假若我们想的是恐惧的念头,我们恐怕就会恐惧了;假若我们想的是失败,我们就会失败;如果我们沉浸在自怜里,大家都会有意躲开我们。诺曼·文生·皮尔说:“你并不是你所认为的那样,但你却是你所想的。”

但这里并不包括这层意思,对于所有的困难,都必须采取乐观的态度。

不是的,人生还不至于如此单纯,不过我却鼓励大家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而不应有阴暗的心理。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关注我们的问题,但是不能忧虑。

关注和忧虑之间的分别是什么呢?用例子能更清楚地说明这一点。当你通过交通拥挤的纽约市街时,你可能会全神贯注——可是并不会忧虑。关注的意思就是要了解问题在哪里,然后很镇定地采取各种步骤去加以解决,而忧虑却是在封闭的圈子里转悠。

一个人可能正面临很严峻的问题,但此时并不妨碍他昂首阔步,正常度日。罗威尔·托马斯就是这样做的。当罗威尔·托马斯拍摄一部由他主演的关于艾伦比和劳伦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征的著名影片时,他和几名助手在好几处战事前线拍摄了战争的镜头,最精彩的是他们用影片记录了劳伦斯和他那支多彩多姿的阿拉伯军队,也记录了艾伦比征服圣地的经过。他那个穿插在电影中著名的演讲——“巴勒斯坦的艾伦比与阿拉伯的劳伦斯”,在伦敦和全世界都大为轰动。伦敦的歌剧节因此延后了6个礼拜,让他在卡文花园皇家歌剧院继续讲这些冒险故事,并放映他的影片。他在伦敦获得盛大成功之后,又旅游了几个周边国家。然后他花了两年的时间,拍摄一部在印度和阿富汗生活的记录影片。在此期间,他碰到了一连串的霉运,而且,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他发现自己破产了。

那时,他不得不去吃很便宜的食物。最后,一位苏格兰人,也是一位知名的作家——詹姆士·麦克贝,借给托马斯一点钱,才使他勉强度过了难关。

当罗威尔·托马斯面临庞大的债务以及极度失望的时候,他很伤心,可是并不忧虑。他知道,如果他被霉运弄得垂头丧气的话,他在人们眼里就会不值一钱了,尤其是他的债权人。所以他每天早上出去办事之前,都要买一朵花,插在衣襟上,然后昂首走上牛津街。正因为他有这种积极进取的思想,不让挫折把他击倒,最后才能反败为胜。对他来说,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你要爬到高峰所必须经过的有益磨炼。

每个人的精神状态,对他的身体和力量都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影响。著名的英国心理学家哈德菲尔德,在他的《力量心理学》里,对这件事进行了阐述。尽管那本书只有54页,但却非常了不起。“我请来3个人,”他写道,“以便实验生理受心理的影响。我们以握力计来度量。我要他们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尽全力抓紧握力计。”

在一般的清醒状态下,他们平均的握力是107磅。

第二次实验则对他们催眠,并告诉他们,他们非常的虚弱。实验的结果,他们的握力下降到29磅——还不到他们正常力量的1/3。

第三次的实验,哈德菲尔德把他们催眠之后,告诉他们说他们非常强壮,结果他们的握力平均达到142磅。

这就是精神的力量!当他们在思想上认定自己有力量之后,他们的力量几乎增加了50%。

还有一件发生在美国内战期间最奇特的故事,更能说明思想的魔力。这个故事足够写成一本大书,在这里只简述一下。

十月的一个夜晚,内战刚结束不久,一个无家可归的女人在街上茫然地游荡。她晃到一位退休船长的太太——韦伯斯特太太——家门口,敲门。

门开了,韦伯斯特太太看到这个可怜的瘦小女人——体重不会超过100磅,一身皮包骨头。陌生女人解释说,她正在找个落脚处歇下来,思考并解决日夜困扰她的问题。

韦伯斯特太太说道:“那就在这里留一宿吧!这座大房子里只有我一个人。”

后来,韦伯斯特太太的女婿刚好从纽约来此地度假,发现了这个女人住在家里,当即咆哮说:“我可不要一个无赖住在家里!”他把这个无家可归的女人赶出门去。她在雨里呆站了几分钟,只好在街上找个遮蔽处。

这个故事的惊人之处是,被韦伯斯特太太的女婿比尔·艾利斯赶出去的“无赖”,后来竟成为世界上极具思想影响力的一位女性——玛丽·贝克·艾迪,成为基督科学教派的创始人,拥有几百万信徒。

那时的玛丽·贝克·艾迪的生命中只有不幸、疾病和愁苦。她的第一任丈夫,在他们婚后不久就去世了。她的第二任丈夫抛弃了她,和一个已婚妇人私奔,后来死在一个贫民收容所里。她只有一个儿子,却由于贫病交加,不得不在他4岁那年把他送给了别人,以致以后她失去了与她儿子的一切联系,31年来从未再见到他。

她由于健康情形不好,所以一直对所谓的“信心治疗法”极感兴趣。可是她生命中戏剧化的转折点,却发生在麻省的理安市。一个很冷的日子,她在城里走着的时候,突然滑倒了,摔倒在结冰的路面上,而且昏了过去。被送到医院后,她就再也没有站起来。她的脊椎受到了伤害,引起全身痉挛,医生也认为她活不久了。医生还说,即使奇迹出现而使她活命的话,她也绝对无法再行走了。

被医生判了死刑的玛丽躺在床上,打开了《圣经》,她认为是受到圣灵的指引。她后来说,她读到书里的句子:“有人用担架抬着一个瘫子来到耶稣面前,耶稣对瘫子说,孩子,放心吧,你的罪赦免了……起来,拿着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站起来,回家去了。”

她后来说,耶稣的这几句话使她产生了一种力量,一种信仰,一种能够医治她的力量,使她“立刻下了床,开始行走”。

玛丽说:“那次的经历,就像引发牛顿灵感的那个苹果一样,在读了那几句话后,我身上的血液瞬间贯通,双腿充满了力量,我下床即能行走……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说:一切的原因就在于你的思想,而一切的影响力都是心理现象。”

可能有人会在心里说:“这个家伙是在替基督教信心治疗法传道。”不是的,你错了!我并不是这个教派的信徒。只是我活得愈久,愈深信思想的力量。这是我从事成人教育35年的经验之谈。

男人和女人都能够消除忧虑、恐惧和很多种疾病,只要改变自己的想法,就能改变自己的生活。请大家相信,我亲眼见过好几百次这一类的转变,因为我看得太多了,所以我深信不疑,继尔再向你推荐。

其实,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由生活所得到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在哪里,我们有什么,或者我们是什么人,而只是在于我们的心境如何。心境与外在的条件关系并不相同。

举个例子来说,因为思想的力量而改变的奇妙事件,就发生在约翰身上。他精神崩溃过,原因是因为忧虑。以下是约翰亲口所述的故事:“我担心每一件事,我担心自己太瘦,担心自己掉头发,担心永远没钱成家,我想我当不了一位好父亲,我怕失去我想娶的女孩,我担心过得不够好,我担心别人对我的印象。我忧虑,因为怕自己得了胃溃疡,不能再工作,不得不辞职。“我在内心不断对自己施加压力,像个没有安全阀的压力锅。压力大到无法承受时,只有爆发了。如果你精神崩溃过,一定能体会到那种感觉。希望你永远没有过。没有任何生理上的病痛可以与心理痛苦相提并论。“我的情况极为严重,甚至没办法与家人谈话。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绪。我内心充满恐惧,一点点小声音都令我惊跳起来。我逃避所有的人。无缘无故的,我就可以号啕痛哭一场。每一天都是煎熬,我觉得所有的人都遗弃我——甚至包括上帝。我很想投河了此余生。“后来我决定到佛罗里达州去,也许换个环境会对我有所帮助。当我上了火车,我父亲交给我一封信,告诉我到了那里才能打开来看。我到达佛罗里达州时正是观光旺季。由于订不到旅馆的房间,我就租了个车房,我到迈阿密去找工作,不过没找到。“于是我就成天在海滩上消磨时间,心情比在家里的时候还糟。我打开信封看看爸爸说些什么。纸条上写着:‘孩子,你已离家1500英里,不过并没有什么改变,对吗?我知道,因为你把你的烦恼带去了,那烦恼就是你自己。你的身心都健全,打败你的不是你所遭遇的各种状况,而是你对这些状况的想法。一个人的想法决定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当你想通了这一点,就回家来吧!因为你必已痊愈!’“我父亲的这封信把我搞火了,我希望得到的是同情,不是任何指示。我气得当下就决定绝不再回家。当晚我在迈阿密街头晃荡时,经过一座教堂,里面正在作弥撒。反正无处可去,我就进去了,正好听到有人念道:‘战胜自己的心灵比攻占一个城市还要伟大。’“我坐在天主的圣殿里,听着跟我父亲信上所写的同样的道理——这些力量终于扫除了我心中的一些困扰。这一生我第一次神清气明。我发现自己愚不可及。认清了自己,使我吃了一惊。原来我一直想改变整个世界及其中的每一个人,其实唯一需要改变的只是我的想法罢了。“第二天一早,我就收拾行李,打道回府了。一周后,我回到了工作岗位。4个月后,我娶了那位我一直担心失去的女孩,现在我们已经有5个孩子了。在物质与精神方面,我都受到眷顾。精神状态不佳的那段时间,我担任晚班工头,带领只有18个人的小部门。现在,我在卡通公司任主管,辖有四百多名员工。人生越来越富足。我知道自己掌握了人生的真谛。即使有时会有一些不安的情绪(像每个人一样),我会告诉自己又该调适自己了,于是又能平安无事。“我得承认自己很庆幸有过崩溃的经历,因为那次的痛苦使我发现思想的力量比身体的力量巨大得多。现在我有办法运用思想的力量,而不是受它所害。我现在知道我父亲是正确的,因为他说过使我受苦的并非情况本身,而是我对情况的想法。一旦我真正体会到这一点,我就治愈了,而且永不再犯。”

我们由人生体会到的心灵的平安与喜乐,不是因为我们身处何处,或在做什么,或我们是谁,完全只是由我们的心理态度所决定的。外在的环境影响内在非常有限。

让我们以老约翰·布朗为例。他强占了美国一个军工厂,并企图鼓动奴隶叛乱,而被判绞刑。他坐在自己的棺木上被送往刑场。在他旁边的警长很紧张,布朗却极为平静——看着弗吉尼亚州崇山峻岭衬着蓝天。他说:“多么壮丽的国家,我从来没有真正看清楚过。”

或者以史考特为例——他是第一位抵达南极的英国人,他们的回程几乎是人类所经历的最严酷的考验。他们途中断了粮,又缺少燃料。他们寸步难行,因为吹过极地的狂风已肆虐了好几个昼夜——这风威力强大到可以切断南极冰崖。史考特一队人知道自己活不下去,他们原先准备了一些鸦片以应付这种情势。因为一剂鸦片可以叫大家躺下,进入梦乡,不再苏醒。可是他们没有这么做,反而是在欢唱中去世。我们之所以知道,是因为8个月后,一个搜索队找到了他们,并从冰冻的遗体上发现了一封告别书,而告别书上是这么写的:“如果我们拥有勇气和平静的思想,我们就能坐在自己的棺木上犹能欣赏风景,在饥寒交迫时犹能欢唱。”

300年前,失明的弥尔顿也发现了同样的真理:“思想的运用,和思想的本身,就能把地狱造成天堂,把天堂变成地狱。”

拿破仑与海伦·凯勒都是弥尔顿的最佳诠释者。拿破仑拥有一般人所追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可是他却说:“在我的生命中,找不到一天快乐的日子。”而海伦·凯勒——又瞎、又聋、又哑——却表示:“我发现生命是这样的美好。”

记住:“除了你自己,没有别的什么人可以带给你平静。”

永远不要忘记爱默生在他那篇叫做《自我信赖》的散文里所说的那句结语:“不要认为一次政治上的胜利,收入的增加,病体的康复,或是久别好友的归来,或是什么其他纯粹外在的事物,能提高你的兴致,让你觉得你眼前有很多的好日子,事情绝不会是这样的。能给你带来平静的,只能是你自己。”

伟大的斯多噶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警告说:“我们应该极力消除思想中的错误想法,这比割除‘身体上的肿瘤和脓疮’重要得多。”

奇妙的是,爱比克泰德在19个世纪之前说的话,却得到了现代医学的首肯。坎贝·罗宾森医生说,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所收容的病人里,有五分之四都是由于情绪紧张和压力所引起的,甚至一些生理器官的病例也是如此。他解释说,产生这种病症的原因,归根究底,都是生活及其矛盾的难以协调。

法国伟大的哲学家蒙田的座右铭是:“一个人因发生的事情所受到的伤害,比不上因他对发生事情所拥有的意见来得深。”而我们对所发生的一切事物的意见,完全是看我们自己怎样来决定。

当一个人情绪困扰,神经紧绷,他可以改变自己的心理态度吗?正是如此!还不只如此,我还可以告诉你怎么做,也许要费一点事,但没有什么秘诀。

威廉·詹姆森是实用心理学的顶尖大师,他曾有过这样的心得:“行动似乎跟着感觉走,其实行动与感觉是并行的,多以意志控制行动,也能间接控制感觉。”

也就是说,我们虽然不能一下决心,就能立即改变情绪,但是我们确实可以做到改变行动。当我们改变行动时,就能自动改变感觉。

他的解释是:“如果你不开心,那么,能变得开心的唯一的办法是开心地坐直身体,并装作很开心的样子说话及行动。”

这简单的小魔法真有效吗?你自己去试试看吧!先在你的脸上堆起一个大大的真正的微笑,放松肩膀,深吸一口气,再好好地唱首歌。如果不会唱,就吹口哨,不会吹口哨的,就哼唱。很快的,你就会明白威廉·詹姆森的意思——如果你的行为散发的是快乐,就不可能在心理上保持忧郁。

这点小小的基本真理可以为任何人的人生带来奇迹。

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位女士,如果她知道这个秘密,24小时内就能清除她心中的阴霾。她老了,是位寡妇——这实在很悲哀——可是她是否作出快乐的样子呢?当然没有,如果你问她好,她会说:“嗯,我还好啊!”但她脸上的表情及声音表示:“噢!老天哪!你看我这人多么倒霉啊!”她几乎是在责备你在她面前太快乐了。

其实,比她不幸的妇女还多得很。她丈夫遗留给她的保险金够她过一辈子,她已成家的子女也给了她一个家。但是很少看到她笑,她抱怨她的3位女婿小器自私——虽然她每次都在他们家住上好几个月。她又埋怨她女儿从来不送她礼物——虽然她自己把钱守得死紧,“为了我自己要养老!”她实在是在自虐。

非如此不可吗?最遗憾的正是这一点——她完全可以把自己从不幸、痛苦的老妇人转变为家中受尊敬爱戴的慈祥家长——只要她愿意改变。所有这些改变只要从一个行动开始,就是做出开心的样子,做出可以付出一点爱心的样子——而不是将自己桎梏在痛苦的深渊中。

恩格勒特先生因为发现了这个秘密而能活到今天。恩格勒物先生得了猩红热,康复后,却发现自己又得了肾炎。他遍访很多医生,偏方也都试过了,却医不好。不久,他又得了一种并发症,血压已上升。他去看医生,医生告诉他,他的血压上升到214。当时形势很危急,他回家安排后事。“我回了家,查了我的保险都还有效,然后向上帝忏悔我以前所犯的各种错误,坐下来很难过地默默沉思。我把每个人都弄得不痛快。我太太及全家一片愁云惨雾,我自已也不能自拔。过了一个星期自怨自艾的日子,我对自己说:‘你简直像个傻瓜!你可能一年内都死不了,为什以不让眼前的日子好过点?’“我放松肩膀,挂上微笑,做出一切正常的模样。我得承认开始都是装出来的,不过我一直强迫自己开心。结果不但对我家人有益,更帮助了我自己。“首先我发现,我开始觉得好些了,简直像我假装的一样好,情况越来越好,直到今天——过了我的死期很长的时间了。我不但开心、健康、活着,连血压也下降了!我能确定的一件事是:如果我一直让‘快死了’的想法萦绕心中,医生的预测一定不会错的。相反的,我让我的身体有机会自愈,完全是因为我的态度改变了。”

至此,这里有问题:如果只要过得开心积极,就能救回这个人的生命,我们何必还要为一点芝麻小事去烦躁呢?如果只要过得开心就能创造快乐,又何必让自己及周围的人难过呢?

詹姆斯·艾伦所著《思想的力量》一书,对每个人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其中的两段:“我们发现,当你改变对事物和其他的看法时,事物和其他的人对你来说就会发生改变……要是我们的思想向往光明,你就会很吃惊地发现,你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人不能吸引别人所要的,却可能吸引别人所有的……变化气质的神性就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心思,也主要是我们自己……我们最终得到的,正是我们思想的直接结果……有了奋发向上的思想之后,一个人才能兴起、征服,而能有所成就。如果你的思想颓废,不思进取,你就只能一辈子生活在衰弱和愁苦的深渊里。“创世纪中,上帝给人类的最大礼物,就是让人类统治整个世界。可惜我对这份特权没有一点兴趣。我所希望得到的,是能控制我自己的能力——能控制我的思想,能控制我的恐惧,能控制我的内心和精神。在这方面取得相当惊人的成绩。不论在什么时候,我总是想:只须控制我自己的行为,就能控制我的反应”。

正如威廉·詹姆森的一句话:“……通常,只要把受苦者内心的感觉,由恐惧改成奋斗,就能把我们身上的所谓的邪恶,改变为对你有帮助的优点。”

让我们为我们的快乐而奋斗吧!

有一个能使你产生快乐的富有建设性的计划,名字叫做《只为今天》。这是已故的西贝儿·派屈吉所写的。如果我们能够照着做,就能消除大部分的忧虑,而大量地增加“生活上的快乐”。

只为今天只为今天,我要很快乐。如果林肯所说的“只要下定决心,我们都能很快乐”这句话是对的,那么快乐是来自内心,而不是由外在环境决定的。只为今天,我要自然地适应一切,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欲望而去调整世界。试着调整一切,我要以这种态度接受我的家庭、我的事业和我的命运。只为今天,我要爱护我的身体。我要加强锻炼,珍惜照顾,不损伤它、不忽视它,使它能成为我争取成功的好基础。只为今天,我要丰富我的思想。我要学一些有用的东西,我决不再做一个胡思乱想的人。我要读一些有品味、层次高、耐人寻味的书。只为今天,我要用三件事来考验我的灵魂:我要为别人做一件好事,但不要让人家知道;我还要做两件我并不想做的事,而这样做的目的就像威廉·詹姆森所说的那样,只为了锻炼。只为今天,我要做个讨人欢喜的人,外表要庄重大方,衣着要美观得体,说话低声,行动优雅,不在乎别人的毁誉。对任何事都不挑毛病,也不干涉或教训别人。只为今天,我要试着只考虑怎么度过今天,而不把我一生的问题都在一次解决。因为,我虽能连续一整天做一件事,但若要我一辈子都这样做下去的话,可能会使我丧失兴趣。只为今天,我要订下一个计划。我要写下每个钟点该做些什么事;也许我不会完全照着做,但还要订下这个计划;这样至少可以免除过分仓促和犹豫不决的缺点。只为今天,我要每天为自己留下安静的半个钟点,轻松一番。在这半个钟点里,我要想到上帝会使我的生命中更加充满希望。只为今天,我要无所畏惧。尤其是,我不怕更快乐,我欣赏并享受人生的美好;我不怕失去爱人,相信我爱的人亦爱我。

4.拥有自己的信仰

美国是个充满机会的国度。换句话说,只要能力与精力许可,人人都能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雷纳·川伽住在密苏里州独立市的雷德街。1928年,川伽先生继承了一笔价值10万美元的遗产。但到了1938年,他却宣告破产。请听他是怎样说的:“我的父亲是个成功的商人,他为人十分慷慨,对我用钱也从不加以限制。在我高中的时候,只要我需要钱,他随时都允许我用银行账号开票。到了上大学的时候,我更是精于此道了。我完全不知赚钱的艰难,更不知道要用什么方法去赚取,我只知道如何去使用那轻易就到手的纸币。“我这样挥霍浪费的生活一直继续到父亲过世。父亲去世的时候,留给我一块相当大而且十分值钱的土地,位置就在密苏里河下游靠近莱新顿一带。我开始以农庄主自居,但不多久,大萧条横扫全国各地,我第一年的财务便呈严重赤字。我抵押了一片土地去偿还债务和填补银行存款。但不景气继续维持下去,使我不得不把那片抵押的土地以极低的价格卖出。由于我的花费很大,在不得已便又以同样的方法陆续把田地抵押出去,并最终贱卖。“卖土地的钱花完后,我开始了恐慌。我知道我已一无所有,要继续活下去,必须要出去找一份工作——那是我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我非常害怕,夜晚都不能入睡。我唯一的技能是开支票,但开支票能够赚钱吗?我茫然不知所措。“有一天夜里,当我从梦中再度醒来时,我终于明白自己必须面对事实。我对自己说,滑雪橇的童年日子已经过去,现在你已长大成人,当然行事也要像大人。你应该出去工作!“端正了自己的思想,我又开始考虑自己究竟信仰什么,究竟能够做点什么。以前,我一直人云亦云地认为美国是个充满机会的国度,只要努力,便能达到追求的目标。“如今,虽然正值萧条得刻,工作机会不多,但我并不是一无是处:我身体健康,受过大学教育,有一定的商业知识;更主要的是,我又有从失败和错误中所得到的经验和体会。现在,我需要的是采取行动,而不是浪费时间去感叹自己的不幸遭遇。“经过反思,我对自己有了充分的了解,我深知对我来说,找份工作并不容易。但是,我不能让自己颓丧下去,我必须强迫自己用信心来取代恐惧和疑惑。我相信这个国家是个充满机会的地方,只要有决心,人人都可争得一席之地。凭着这份信念,我踏上了人生的征程。“这份信念终于得到证实。我在堪萨斯一家财务公司找到了工作,并在那里愉快地工作了4年。后来,我辞去职务,再度回故乡。这一次,事情进行得顺利多了。慢慢地,我建立起自己的信用,并逐渐扩大事业的范围。我买进卖出,生意进行得得心应手,不久便获得不少利润。感谢多年来失败给我的教训,我终于走上了成功之路。“我用自己赚的钱,再度把我产业买了回来。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但更重要的是把这些宝贵经验都传给了我的两个儿子。这比我的父亲仅仅只给财富的做法要有意义多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信仰,但是,仅有信仰而不采取行动,一切仍然无用。只有信心而没有作为,是无济于事的。

川伽先生的故事是迈向成熟的最佳例证——他从一个被娇宠、不知责任为何物的男孩,在一夜之间认清了自己的责任,并立即采取行动挽回自己的过失。在此之前,川伽先生像孩童一样逃避现实,但是,他对美国的信心,使他能像成人一样再度面对现实。

约翰·席勒写过一本叫《如何度过一年365天》的书,他在书中写道:“成熟必须靠学习得来。”而且,必须经过痛彻心扉的苦难才能学到。这也正是李莉安·赫德里所学得的教训。

赫德里太太住在加拿大的沙卡契文市,是个快乐、平凡的家庭主妇。她的生活一直平安无事,直到有一天发生一场可怕的车祸,使她毫无防备地掉入一个灾难里。

据初步诊断,医生认为赫德里太太的脊椎骨断裂,但经X光照射,发现她的脊椎骨并没有碎开,可骨骼表面仍因擦伤而长出刺状物。医生吩咐她卧床静养3个星期,并且还带来另一个坏消息——

医生告诉她,由于她的脊椎骨有严重的僵硬现象,也许在五六年之后会全身瘫痪。赫德里太太描述当时的心情时说道:“听到这个消息,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一向活泼好动,又从没遇到过不顺利的事。但现在,不幸终于发生了。卧床静养的时间3个星期延长到4个星期,然后是5个星期、6个星期……我的勇气和乐观此时已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恐惧……我只觉得我的一生是不会再有希望了。“但是有一天,我从梦中醒来,发觉自己的思绪如水晶般清澈透明。我告诉自己,5年的岁月不算短,我可以做许多事情来帮助家人。只要我继续用药物治疗,并且有信心,有决心战胜病魔,说不定还能改善自己的状况。我不想毫无、斗便宣告投降,我一定要尽可能勇往直前。由于我树立了自信心,并且想有所作为,这恐惧和无力感立刻消失不见。我挣扎着起床,想要立刻开始新生活。“我找了两上字当成座右铭,时刻不停地提醒自己:向前,向前,向前!“时间已经过去了5年半,现在我再度身体检查,医生认为我脊椎骨的情况生长良好,看起来可以继续维持另一个5年。医生要我保持愉快的心境、对生命充满信心,并且继续向前行。这正是我的信念。只要我身上的肌肉还能活动,我一定不会放弃。”

赫德里太太的故事,证明了信念的力量,她的成熟是信念支撑起来的,并且根据这个信念采取行动。

当然,要想变得成熟,仅有信仰是不够的。信仰的好处是能增强勇气,使我们在接受考验的时候,不至于临阵退缩。我们只有以信仰做基础,然后付诸行动,才能达到我们理想的目的。

有位会计师,他在应聘一家公司的职位时,曾受到品格的考验。由于这个职务须处理极大的款项,公司便派了一名心理学家来与他面谈,借此详细观察他的品格与诚实度。那名心理学家问了他一个问题:“假如你有机会可溜进一家戏院看电影,不用付钱,你会这么做吗?”心理学家知道,假如一个人不能在小事上表现诚实,则在有机会获取大利益的时候,他的举动就更加令人惊讶。

每个人的思想都会借他的行动表现出来。耶稣曾说过:“凭他们所结果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是的,行动是检验思想的试金石。如果没有行动,其哲学理论叫得震天动地,对我们也没有丝毫益处。我们所结的果子将是苦的,我们的生命也是假冒伪善的。

只要有了坚定的信念,就应当付诸行动。

夏威夷有一名叫保罗·玛哈的建筑承造商,面对任何艰难困苦都不轻言放弃。因此事业做得十分成功。

1931年,玛哈先生在建筑和工业界四处打听,想要找一份工作。当时因为他年轻没有经验,因此处处碰壁,好久都没有一个企业录用他。当时各行各业都很不景气,没有公司需要增聘工程或制图人员,就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也是朝夕不保。“我感到非常失望。”玛哈先生很坦诚地说,“但后来我决定,假如没有人愿意雇我,我就自己来做。我从亲友那里借了500美元,然后成立了一家小小的建筑承造公司。“就这样起步,当然有很多困难,想要盖房子的人,谁会愿意找一名没有经验又没有名气的人来做呢?但无论如何,我鼓起勇气,下定决心要干到底。就凭这么一种信念和坚持,我终于找到了几份小生意做。”“我的第一单生意是承造一栋2600美元的房子。由于缺乏经验,估价不准,结果赔了200美元。但是,有了这次失败的经验,接下去的几桩生意便弥补过来了。由于我坚定信心,不言放弃,终于度过了一生中最大的难关。”

是的,人不会因为没有信心而跌倒,但是若不能把信念化成行动,并且不顾一切地坚持到底,理想就无法实现。

5.要保持心平气和

获得快乐的心理的方法是什么呢?最直接且最有效的办法是矫正个人的想法,努力培养心平气和的心态。

任何人无论在待人处事方面或个人的生活感受方面,都与本身的想法息息相关。

让心灵留下一片空白

要想获得充满平和的心,有一项最重要的方法,那就是让心灵留下一片空白。

通常,每个人都尽量使自己的心灵呈现一片空白,一天至少两次。而所谓心灵的空白,主要是指将忧虑、憎恶、不安、罪恶的情绪彻底消除掉,做到神清气平。

事实上,刻意地使心灵空白的确能有效地为人们带来心安的感受。当人们将压抑在心头的烦恼吐露一空,或暂抛脑后时,往往能体验到解脱的快感。能够把心中的烦闷向知心朋友倾吐的人,通常即是能够把握快乐的人。

卡耐基在一次前往檀香山的旅程中,曾在拉赖因号轮船上举办过一场个人演讲会。演讲最后,他这样建议道:“内心有烦恼的人,不妨走到船尾去,把烦恼的事一一说出来,然后把它们抛掷到茫茫的大海中,不再管它飘向何方,不再想它。”

这个建议乍听起来或许仿若稚语,但是当晚却有一个人跑来对他说:“我按照你的话去做了,结果觉得心中非常舒畅,这实在是件令人惊喜的事呀!”这人还继续说道:“待在船上的这段时间里,我将天天在日落黄昏的时刻,把一切恼人的烦忧抛诸大海,直到自己觉得完全没有一丝烦恼为止。同时我将日日注视着这些烦恼消失于时间的大海里!”

当然,仅仅使心灵空白是不够的,必须加进一些内容才可以。因为人的心灵不能永远呈现空白,而毫无内涵;否则,曾经丢弃的消极想法极有可能又重新窜入你的思想之中。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